中药汤剂煎煮方法

合集下载

中药的煎法与服法

中药的煎法与服法

中药的煎法与服法(一)煎药器具的选择:首选陶瓷或砂锅,搪瓷、不锈钢也可以用,严禁用铁、铜、铝等金属器具。

(二)浸泡:中药入煎前应先用冷水浸泡。

(按饮片质地和煎药季节浸泡约30~60分钟,过久则药物易发霉变质)。

煎药用水量以药量的大小而定,一般头煎以水面浸过药面约3~5cm为宜,大剂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草药可适当增加水量,浸泡20-60分钟为宜;花、叶、草类20分钟以内;根茎、杆枝40分钟以内;坚实的块根、矿石等60分钟,这样有利于药物有效成份的煎出。

第二煎,加水量可酌减,小儿怕苦味,应少加水。

(三)煎煮方法:①煎药火候应根据药性而定,第一煎先用大火将浸泡好的药煮沸后,改用中、小火,维持药物沸腾;第二煎加水适量少些(以淹没过药面),火候同第一煎。

煎时最好加盖, 一般情况下煎药时注意不宜频频打开锅盖,否则气味易走失,药效降低。

②煎熬时间:煎药时间应根据药性而定且药物煮沸后开始计算时间。

一般药物(花、叶、草)第一煎20-30分钟,第二煎15-25分钟;滋补及质地坚实的药物(坚实的块根、矿石等)第一煎40-60分钟,第二煎30分钟左右;感冒药及清热、芳香、泻下类药不宜久煎,第一煎煮沸后再煮15~20分钟;第二煎5-10分钟;滋补药及味厚质腻药沸后再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钟。

煎药时防止药液溢出、煎干、烧焦,也勿反复揭盖,药煎好后应及时趁热过滤。

中药一般煎两次,第二煎最好用热水适量,煎药时间略短,(四)煎药量:药液煎取量需根据病人的病情、年龄等具体情况决定,儿童每汁50~150毫升,成人每汁150~200毫升。

(五)特殊药物的煎煮方法:①先煎药:先将该药煮沸20~30分钟,再加入其它药同煎;②后下药:在一般药快煎好前5-10分钟,投入该药同煎;③包煎药:先用纱布袋包扎后再与其它药共同浸泡入煎;④冲(吞)服药:将冲(吞)服药用煎好的药汁或温开水吞服;⑤烊化药:将药物放在煎好滤过的药汁中,微火煎煮,不断搅拌溶解;⑥煎汤代水:将该类药物先煎15~25分钟滤过取汁,再与它药同煎。

中药煎煮方法 ppt课件

中药煎煮方法  ppt课件

PPT课件
5
一、煎药的容器
• 不能用铜、铝、铁等金属容器,因为金属容 器的化学性质不稳定,容易发生化学发应,影响 药效甚至产生毒副作用。患者服用后有可能出现 恶心、呕吐等现象,加重病情。
PPT课件
6
二、水的选择
• 水是煎中药时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通常只要是干 净的水就行,井水、自来水都可以。 • 忌:不能直接用沸水煎煮,否则药物里的蛋白质 很快就会凝固,影响中药内有效成分的煎出。
PPT课件
20
头煎和二煎
• 汤药的头煎和二煎是什么意思呢?
PPT课件
21
头煎和二煎
• 一遍就叫“头煎”,第二遍叫“二煎”。这样可 以使药物之间充分作用,有效成分溶出彻底,增 强疗效。 • 通常把这两次煎出的药汤混在一起服用,总量大 约300~500毫升,对于服中药困难的患者,可以 少量多次的分服,或者是浓缩给药。 • 解表类的不能浓缩给药,而应煎多少服多少。
PPT课件
25
另炖、另煎
• 另炖:先切成薄片,放入有盖容器内加冷开水 (一般为药量的10倍左右),隔水炖2~3小时。 • 另煎:先切成薄片,一般煎2小时左右。 • 一些贵重的药物如人参、西洋参、鹿茸等均可以 另炖或另煎,其汁液兑入煎好的汤剂中服用。
PPT课件
26
溶化、烊化
• 溶化(烊化药):在其他药物已煎至预定量时, 将溶化之药置于去渣药汁中,微火煎药,同时不 断搅拌,使之溶解即可。 • 如一些胶类或糖类,粘性大,如阿胶、鹿角胶、 蜂蜜、饴糖等等,宜加适量开水溶化后,冲入汤 液中或入汤液中烊化服用。如若混煎,会导致药 液的粘性大,影响其它成分的溶出,胶亦受一定 损失 。
PPT课件
34
PPT课件
35

中药煎熬的方法

中药煎熬的方法

中药煎熬的方法1.煎药器具:在煎药时尽量使用砂锅,不锈钢,玻璃,搪瓷等为佳,忌用铁器,铝器,铜锅.因为前者理化性质比较稳定,不易与药物中的成份发生反应,以保证药物的疗效.而铁铜类成份性质较为活泼,易与药物中的成份发生反应,影响疗效.2.浸泡方法:煎药前,应先将药物放入药锅内,加干净的冷水浸泡药物,加水量以淹没过药面3-5cm,浸泡20-60分钟为宜(过久则药物易发霉变质),这样有利于药物有效成份的煎出.3.煎煮方法:每剂药煮两次.第一煎先用大火将浸泡好的药煮沸后,改用中,小火,维持药物沸腾;第二煎加水适量少些(以淹没过药面),火候同第一煎.煎时最好加盖, 一般情况下煎药时注意不宜频频打开锅盖,否则气味易走失,药效降低.4.煎熬时间:药物煮沸后开始计算时间.一般药物第一煎20-30分钟,第二煎15-25分钟;滋补及质地坚实的药物第一煎40-60分钟,第二煎30分钟左右;解表,理气及质地轻松,芳香的药物第一煎6-15分钟,第二煎5-10分钟.5.滤取药液:药液煎取量需根据病人的病情,年龄等具体情况决定,成人量约200-300ml,儿童量约为成人的1/4-1/2,即50-150 ml.6.服用时间:每日一剂,早晚各服一次.上午服用第一煎所煎出的药液,下午服用第二煎所煎出的药液,这样可以使两煎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和所起的作用均匀可靠.也可以将两煎药汁混合,分上午和下午两次服用,两次以相隔6小时左右为宜.当天煎的药当天最好服用完,不宜保存.滋补药宜饭前半小时服用;清热药及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宜饭后半小时服用;其它药剂请遵医嘱.7.服用方法:服用方法分热服,温服,冷服3种,一般而言,发汗解表药和温补药宜温服;祛寒药,治疗关节痛和溃疡病的药宜热服,清热解毒药宜冷服.8.注意事项:中药包里经常看到用纸或纱布另包的中药,标有先煎,后下,包煎,冲服等字样.一定要按要求去做,否则将影响药物的效果.煎煮过程中视情况可以补加水量,但要不断搅拌,防止溢锅,糊锅.(注意:熬焦,熬糊药物的药液切不可服用,以免中毒.)(1)中药的煎煮是有一定要求的,具体有:①每次将一剂中药饮片材料放入煲内,加入清水,观察加水能否浸满药面,不足时可稍加水量。

还不会熬中药?这份中药煎煮与服法图解为你量身定做,值得收藏!

还不会熬中药?这份中药煎煮与服法图解为你量身定做,值得收藏!

还不会熬中药?这份中药煎煮与服法图解为你量身定做,值得收藏!普及用药知识,服务大众健康—1—中药的正确煎煮方法一、煎药容器以砂锅为最好,搪瓷器皿次之,不锈钢锅更次之,严禁用铁器。

二、中药入煎前一般应先用水浸泡30分钟以上,或遵医嘱。

加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2-5厘米为宜。

大剂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药物可适当增加水量,防止煎干、煮焦。

三、煎药时间应根据药性而定,一般药物煮沸后再煎煮30分钟。

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沸后煎15-20分钟。

滋补药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钟。

煎药时要搅拌药料2-3次。

每剂中药一般煎煮二次,第二次煎煮时间可略短。

四、煎药量:儿童每剂100-300毫升,成人每剂400-600毫升,一般分两次服用。

五、特殊药物的煎煮方法:1、“先煎药”:将“先煎药”煮沸10-15分钟,再加入其它药同煎。

2、“后下药”:在一般药即将煎至预定量时,投入“后下药”同煎5-10分钟即可。

3、“烊化药”:待药物煎好后,取药汁,加入“烊化药”微火煎煮,不断搅拌溶解即可。

4、“包煎药”:将“包煎药”用药用纱布包扎好,与其它药同煎。

5、具体情况按医嘱煎煮。

—2—中药的服药方法宜饭前服用类1、补益药:此类药物如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丸、生脉饮、人参系列药品等宜在饭前服用,利于吸收而充分发挥其补益作用。

2、化痰止咳平喘药:此类药物饭前服用,祛痰镇咳作用明显。

宜饭后服用类1、健胃药:饭后服用有利于其充分接触食物,达到健脾和胃、消食化积之功。

2、辛辣刺激性药物:这类药物如干姜、川椒、旋复花、乳香等,饭后服用可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

3、清热泻火药:此类药物药性偏寒凉,对胃有一定的刺激,饭后服用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宜睡前服用类1、安神药:宜在睡前30-60分钟服用,有利于迅速睡眠。

2、润肠类:睡前服用有利于消除肠胃积滞,使排便更轻松。

—3—中药饮片是否需清洗?如果实在觉得草药有些泥沙,可以用水迅速漂洗一下,切忌浸洗,以免成分丢失,细小种子类的药材会被冲走流失。

中药汤剂煎煮方法【范本模板】

中药汤剂煎煮方法【范本模板】

中药汤剂煎煮方法汤剂是中药最为常用的剂型之一,自商代伊平创制汤液以来延用至今,经久不衰。

汤剂的制作对煎具、用水、火候、煮法都有一定要求。

1. 煎药用具:以瓦罐、砂锅为好,搪瓷、不锈钢亦可,但忌用铝、铁器、铜器,防止这些金属物品与药物产生反应,影响药物疗效甚至对人体产生危害。

李时珍曾说过:“凡煎药并忌铜铁器,宜用银器瓦罐”.现在一般通用的是有盖的陶瓷砂锅。

2。

煎药用水:古时曾用长流水、井水、雨水、泉水煎煮。

现在多用自来水、井水、蒸馏水等,但总以水质洁净新鲜为好。

3. 中药煎煮之前是否需要清洗?中草药大都是生药,在出售之前一般都进行了加工炮制,煎煮之前一般没有必要淘洗。

如果的确觉得草药有些脏,可在浸泡前迅速用水漂洗一下,切勿浸泡冲洗,以防易溶于水的有效成分大量丢失,从而影响中药疗效。

4. 煎煮程序:①浸泡把药物倒入药锅内摊平,然后加冷水至高出药平面寸许,浸泡0。

5-1小时。

冬天若用20-30度的温水浸泡可缩短煎煮时间,但不能用开水浸,以免某些植物细胞中的蛋白质突然受热凝固、外层形成坚密的包膜,或使部分高分子物质形成胶体不利有效成分浸出.但浸泡时间不宜过久,特别在夏季,以免引起药物酶解和霉败。

如果方中花叶类药物较多,吸水量较大,煎煮前应补充加水,使水高出药平面约1-2厘米。

②煎药火候:有文火、武火之分。

文火,是指使温度上升及水液蒸发缓慢的火候;而武火,又称急火,是指使温度上升及水液蒸发迅速的火候.煎煮的火候要根据药性而定,一般在药物煮沸前用武火,煮沸后宜改为文火。

但一些治疗外感疾病的中药也可在煮沸后不改文火,继续用武火煎煮5分钟左右即可.③煎煮时间:应根据药物和疾病的性质,有效成分溶出的难易和用药情况而定。

一般来讲,头煎以沸腾开始计算时间需20~25分钟,二煎15~20分钟,解表药头煎煮10~15分钟,二煎煮10分钟。

滋补头煎煮30~40分钟,二煎煮25~30分钟,有先煎药需先煎10~30分钟,后下药应在最后5~10分钟入锅。

中药汤剂煎煮方法及注意事项

中药汤剂煎煮方法及注意事项

中药汤剂煎煮方法及注意事项中药汤剂是中医药中的重要剂型,通过合理煎煮方法可以充分提取药材中有效成分,增强药效。

以下是中药汤剂煎煮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煎煮方法1.药材的准备:首先将需要的中药材按照医嘱的剂量准备好,注意查验是否有虫蛀、霉变或杂质,避免使用。

对于根、茎、叶等硬质药材,可以用刀剁碎;而对于软质药材,可以用刀背敲碎。

2.煎药前的处理:根据药材的特性,可分为先后放入煎药锅内的步骤。

如一些有毒的药材需要先进行煮沸处理,然后再与其他药材一起煎煮;而一些吸水性较差的药材,需要预先浸泡片刻,帮助其充分吸收水分。

3.加水和煮沸:根据处方要求,将药材放入适量的水中,增加中药与水的接触面积。

一般情况下,中药与水的比例是1:10。

待水开后,改小火慢煎,保持水的状态保持在微沸或小沸状态,持续煎煮一定时间,一般为20分钟以上,但也需根据具体药材特性和处方要求而定。

4.隔渣和续煎:将煎煮好的中药药液用纱布或滤网过滤,去除杂质烧成的渣滓,取出药液备用。

对于需要续煎的药材,可加入一定量的水,再次煮沸,继续煮沸一定时间,用滤网过滤。

5.药温调理:根据药物的性能,将药液降温至适宜服用的温度。

对于泻下药物,一般适宜60°C左右,对于温肾药物,适宜40~45°C左右,对于清热解毒的药物,适宜50~55°C左右。

二、注意事项1.清洗煎药锅:每次使用前,煎药锅应进行彻底的清洗和消毒,以免污染药液。

2.药材的储存:中药材应储存在干燥、通风、无异味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3.使用的水质:在煎药过程中,应使用清洁、纯净无污染的水,避免使用含有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水。

4.煎药过程中的观察:应不时观察药液的状态,确保水的状况适宜,避免水分过多或过少。

5.煎药的时间:根据药材的特性和处方的要求,煎药时间有所不同,过长或过短都可能影响煎煮效果。

6.煎药时的火候掌握:保持适中的火候,既要保证药液的稳定,又要避免水分迅速蒸发而使药材产生变化。

中药的煎服法

中药的煎服法

中药的煎服法中药汤剂煎服方法是否正确,直接与疗效有密切关系。

药物在煎煮时,应注意器皿,火量,火候,方法及服药时间等条件。

1、器皿:选用沙锅、陶器、瓦罐等,最好不用铜、铁、铝等金属器皿,以免引起化学反映,影响疗效。

2、用水量:放水量以浸过全部中药并高出2-3厘米为宜,煎后剩药液一茶杯(约300毫升左右)3、火候:煎解表药宜用急火或叫武火,煎的时间不宜长,迅速煮沸数分钟后,改用文火再煎10--15分钟即可;补益药宜用文火久煎,水开后再煎40--60分钟左右。

文火特点:火势缓,火力弱,温度变化不大,水分蒸发慢。

武火特点:火势急猛,温度上升快,水分蒸发快。

4、煎法:一般中药煎前先用温水浸泡30分钟然后再煎。

本着先武火后文火的原则,一剂药可煎二至三遍,然后把药汁倒在一起分二至三次服用。

此外有些中药则需要特殊方法来煎。

1)先煎:矿石、贝壳类药物,如龙骨、牡蛎生石膏、、磁石、龟板宜打碎先煎20-30分钟后再下其它药。

2)后下:含挥发油的芳香药,如沉香、藿香、薄荷、砂仁、白豆蔻等药可于其它药将煎好时下煎4-5分钟即可,以防止有效成分散失。

3)包煎:为防止煎后药液浑浊及减少药物对消化道的不良刺激,如:赤石脂、车前子、滑石、旋复花、辛夷等先用纱布将药包好后在煎。

4)另煎:贵重药材,如人参、西洋参、羚羊角、鹿茸、虫草需另煎,以免有效成分被其他药物吸收。

5)烊化:含胶质、粘性大,易溶易粘锅或煎焦的药物,如阿胶,鹿角胶等,需要单独一次隔水蒸化分二次加入已去渣的药液中微煮,或趁热搅拌使之溶解后服用。

5、滤取药液:药液煎取量需根据病人的病情、年龄等具体情况决定,成人量约200-300ml,儿童量约为成人的1/4-1/2,即50-150 ml。

6、服药法:一般汤剂宜温服,解表药物要热服;治疗呕吐或药物中毒,每次服量要小,宜频服,用寒凉药治热性病证宜冷服。

用温热治疗寒证宜热服。

内服丸、散剂均可用温开水吞服,加酒是为其升提宣通,用淡盐水送服是为了引药入肾。

中药汤剂煎煮的方法与质量

中药汤剂煎煮的方法与质量

中药汤剂煎煮的方法与质量一、背景介绍中药汤剂是中医药的主要剂型之一,是以中药药材为原料,按照一定的比例和配方组制而成的。

在中医治疗中,中药汤剂是最常用的一种剂型,它具有调理气血、益脾胃、清热解毒、祛风除湿等功效。

中药汤剂的煎煮是非常重要的步骤,煎煮的方法和质量直接关系到中药的药效和安全性。

二、中药汤剂煎煮的方法1.选料中药汤剂的选料一般是由中药医师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来决定的,选择合适的药材是确保中药汤剂煎煮质量的第一步。

在选择药材时,应该注意药材的质量、产地和保存情况,以确保中药的药效和安全性。

2.配方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中药医师会制定配方,确定各种药材的用量和比例。

配方的合理性决定了中药汤剂的药效,因此中药医师在配方时需要根据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进行综合考虑。

3.研磨研磨是将选好的药材进行研磨成细粉的过程,研磨的粗细程度会直接影响中药汤剂的煎煮质量。

一般来说,粉末的细度应该根据中药汤剂的不同剂型和煎煮方法来确定,煎煮时间短的中药汤剂粉末可稍稍粗糙,时间长的中药汤剂就要求粉末比较细。

4.煎煮方法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主要有研磨煎煮法、同煎煮法和不研磨煎煮法三种。

其中,研磨煎煮法是将配好的中药粉末放入水中煮沸,直至水剩余一半,即为煎煮完成。

同煎煮法是将各种药材放入水中煮沸,然后根据各药材的不同特性和所需时间来依次煎煮。

不研磨煎煮法是将药材放入水中煮沸,然后根据各药材的特性和所需时间来依次煎煮。

5.时间与火候煎煮中药汤剂的时间和火候是影响中药汤剂质量的关键因素,不同的药材和配方需要不同的煎煮时间和火候。

一般来说,需要较长时间煎煮的药材应该选择小火慢煎,以充分释放药性;而需要较短时间煎煮的药材可以选择大火快煎,以尽快提取有效成分。

6.过滤煎煮完成后,需要将药液过滤出来,去除草药渣和杂质。

一般采用纱布过滤纯净后的中药汤液,以确保中药汤剂的质量。

7.储存中药汤剂煎煮完成后,需要储存在阴凉、干燥的地方,以免受潮发霉。

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

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

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
本文将介绍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

第一步:准备中药材。

根据所需用量,选取各味中药材,清洗干净,分类放入相应的容器中。

第二步:加水。

将活水和冷水混合,以室温或低温状态加入药材盒中。

如果是煎煮高温药物,则只加活水;如果是煎煮某些脾胃虚弱的人群,建议在加水时,加入少量的中药材,以免过度煎煮,去除中药中的有效成分。

第三步:加入糊精。

为了把中药中各种成分调入汤汁中,需要在加水之后,加入适量的糊精,糊精的选择根据中药的性质,和患者的年龄来确定。

第四步:煎煮。

将汤汁放入锅中,大火煎煮至沸腾,然后调小火煮上10-20分钟,煎煮时间需根据药材的种类、患者的年龄
和体质等来考虑,老年人的建议煎煮时间较短,以免中药材的有效成分流失。

第五步:过滤汤汁。

煎煮完毕后,可使用布袋或过滤器将汤汁过滤,过滤后汤汁可直接饮用,也可以加入糖、咸鱼等食材,进行调味,以便让患者体验不同的口感。

总结:本文介绍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包括准备中药材、加水、加入糊精、煎煮和过滤汤汁五个步骤。

正确按照以上步骤准备
中药汤剂,可有效地提高中药的有效成分的摄入量,达到根治病症的目的。

中药煎服法

中药煎服法

中药煎服法一、普通中药煎服法①煎药用具:尽量使用砂锅、搪瓷、玻璃、不锈钢具,忌用铁、铝、铜器。

②先将中药用冷水浸泡30分钟,加水量一般超过药面2-3厘米。

③(头煎)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保持沸腾30分钟左右,至药液剩余一小碗,倒出。

④(二煎)再次加水,刚浸过药面即可。

大火煮沸,再用小火保持沸腾30分钟左右,至药液剩余一小碗(200-300ml),倒出。

⑤两次煎出液分别服用或者混合后分成两份服用。

⑥每日一剂,煎二次(头煎、二煎),早、晚各服一次。

⑦饭后30分钟服药。

⑧晚上可以一次性煎两次,留一碗第二天早上加温后服用。

上班族早上也可以把药液装矿泉水瓶中带去公司,早餐半小时后加温服用。

附:先煎:先煎沸后30分钟加入其它药同煎;后下:煮沸后15分钟一次放入;包煎:用布袋装好与药同煎;烊化:一次隔水蒸化分二次兑煎好之药汁服;冲服:把药末分二次放在碗内,将煎好的药汁滤入碗内同服。

二、煎法中药在煎煮时,首先应注意煎药用具、煎药水量、煎药的火候及煎药的方法。

1.煎药用具:煎煮中药最好用砂锅、陶器、瓦罐,因其导热圴匀,热力缓和,锅周保温性强,水分蒸发量少,不易发生化学变化且价格低廉。

也可用搪瓷器皿、铝锅、不锈钢锅、铁锅、铜锅等煎煮药物。

2.煎药用水:煎药用水以洁净为原则,自来水、井水、纯净水、蒸馏水圴可。

用水量多寡有多种计算方法,但常用的是目测,煎药时观察加水量超过药面2-3厘米即可;另外一种以每克药材加水10毫升为标准来粗略估算需水量。

3.煎药火候:煎药火候分“武火”、“文火”。

武火指火势急,火力猛,温度上升快,水分蒸化多的一种煎法。

文火指火势缓,火力弱,温度变化不大,水分蒸发慢的一种煎法。

一般煎药先用武火煎沸,后改用文火再煎10-15分钟即可。

但有些方剂如解表剂、清热剂、芳香药为主的方剂只用武火,不宜文火久煎。

而厚味滋补类方药宜文火久煎,以使药味尽出。

此外附子、狼毒、乌头等有毒药宜慢火久煎,以减低其毒性。

4.煎药方法:一般煎煮方法,首先将药物置于容器中,加冷水浸泡20-30分钟,然后加盖放火上加热煎煮。

中药煎煮方法ppt

中药煎煮方法ppt
(如车前子、儿茶);
3、绒毛类: 附有较多绒毛的中药(如旋复花、辛夷),这类中
药煎煮过程中绒毛易混入汤液刺激咽喉。
另在煎此类输中入药预设文本
另 另煎药应当切成小薄片,煎煮约2小时,取汁;另 煎 炖药应当切成薄片,放入有盖容器内加入冷水(一
般为药量的10倍左右)隔水炖2-3小时,取汁。
此类药物的原处方如系复方,则所煎(炖) 得的药汁还应当与方中其它药料所煎得的药 汁混匀后,再行分剂量。某些特殊药物可根 据药性特点具体确定煎(炖)药时间。主要 适用于贵重中药如人参、红参、西洋参,因 贵重中药价格昂贵,避免与其他群药共同煎 煮破坏有效成分造成浪费,所以宜单独熬制。
中在药此煎输煮入的预重设要文性本
现在认为中药的煎煮,不仅是有效成分的溶出过程,而且是 药物中各种生理活性成分进行化学反应、重新整合的过程。
在煎煮的过程中,中药ຫໍສະໝຸດ 片有效成分的结构、含量及其 比例,随着煎煮条件的变化均有可能发生改变。因此,
煎煮条件将会影响到汤剂的临床疗效,一些中药的不良反应, 也与汤剂的制备不当有关。在中医临床医学中,汤剂是最为 重要的剂型之一,包含着中医的理论精髓,并且可以直接反 应出中医的整体观与辨证施治原则。所以科学的煎煮中药对 于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传 统
CONTENTS
01 中药煎煮的重要性 中药煎煮的目的与意义
02 一般中药煎煮方法 煎药用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煎取药量
03 特殊中药煎煮方法 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化、冲服
中药煎煮的重要性
中药煎煮的目的与意义
中在药此煎输煮入的预重设要文性本
中药
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 防、治疗、诊断疾病并具有康复 与保健作用的物质。包括中药材 在、中药饮片、中成药等。

中药汤剂煎煮程序

中药汤剂煎煮程序

中药汤剂煎煮程序步骤如下:
1.浸泡:将药物置于煎药器皿中,加水至完全淹没药物且高出
2~5cm,花、草类药物或者煎煮时间较长的应当酌量加水。

浸泡
的时间一般不少于30分钟。

2.煎煮:每一剂药可煎煮两次,合并服用。

煎煮时加水量超过药
物表面2~5厘米为宜,花、草类不容易浸没以及需要煎煮时间
较长的药物可酌量多加些水。

3.特殊煎煮:凡注明先煎、后下、另煎和包煎等要求的中药饮片
要特殊处理。

•先煎药:质地坚硬、有效成分难以煎出的药材应先煎煮30分钟,再投入其他药材(已先行浸泡)同煎。

•后下药:含有挥发油、成分受热不稳定的药物在第一煎药料即将煎至预定量时投入同煎5~10分钟。

•另煎药:另煎药单独煎煮约2小时,取药汁;另炖药放入有盖容器内加入冷水(一般为药量的10倍左右)隔水炖2~3小时,取药汁。

•溶化(烊化):在其它药煎至预定量并去渣后,将其放置药液中,微火煎药,同时不断搅拌,直至完全溶解即可。

中药的煎煮及服药方法

中药的煎煮及服药方法

中药的煎煮及服药方法一、煎煮方法中药的疗效与剂型类别的选择及制剂工艺的操作当否有着密切关系。

由于汤剂是临床应用最为常用的剂型,且大多由病家自制,因此,掌握正确的煎煮方法,也是保证临床用药疗效发挥的重要条件。

尤其是用水与火候的掌握,更是煎药的关键。

故李时珍曰:“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鲁莽造次,水火不良,则药亦无功。

”(一)煎药器皿最好先用陶瓷器皿,如沙锅、砂罐。

因其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并且导热均匀,保暖性能好。

其次可用白色搪瓷器皿或不锈钢锅。

煎药器皿切忌用铁、铜、铝等金属器具。

因这些金属元素易与药液中的化学成分发生化学反应,致使疗效降低,甚至还可产生毒副作用。

(二)煎药用水煎药用水以无污染的井水、长流水为好,现在城市里,则多以自来水为主。

一般来说,凡人们在生活上可作饮用的水都可用来煎煮中药。

但必须是无异味、洁净澄清,含矿物质及杂质少。

加水多少也是煎好药的重要一环。

加水量的掌握,原则上应根据饮片质地疏密、吸水性能及煎煮时间长短来确定。

一般用水量为将饮片适当加压后,液面淹没过饮片约2厘米为宜。

若质地坚硬、粘稠,或需久煎的药物,加水量可比一般药物略多;而质地疏松,或有效成分容易挥发,煎煮时间较短的药物,则加水量可比一般药物略少。

为了有利于有效成分的充分溶出,缩短煎煮时间,避免因煎煮时间过长,导致部分有效成分耗损、破坏过多。

煎煮之前多数药物宜用冷水浸泡,一般药物可浸泡20~30分钟,以种子、果实为主的药可浸泡1小时。

夏天气温高,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腐败变质。

(三)煎煮火候煎煮中药还应注意火候与煎煮时间的长短。

一般药物宜先武火后文火,即未沸大火,沸后用小火保持微沸状态,以免药汁溢出或过快熬干。

解表药及其他芳香性药物,一般用武火迅速煮沸,改用文火维持10~15分钟左右即可。

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矿物类、骨角类、贝壳类、甲壳类药及补益药,一般宜文火久煎,以使有效成分能充分溶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汤剂煎煮方法
汤剂是中药最为常用的剂型之一,自商代伊平创制汤液以来延用至今,经久不衰。

汤剂的制作对煎具、用水、火候、煮法都有一定要求。

1. 煎药用具:
以瓦罐、砂锅为好,搪瓷、不锈钢亦可,但忌用铝、铁器、铜器,防止这些金属物品与药物产生反应,影响药物疗效甚至对人体产生危害。

李时珍曾说过:“凡煎药并忌铜铁器,宜用银器瓦罐”。

现在一般通用的是有盖的陶瓷砂锅。

2. 煎药用水:
古时曾用长流水、井水、雨水、泉水煎煮。

现在多用自来水、井水、蒸馏水等,但总以水质洁净新鲜为好。

3. 中药煎煮之前是否需要清洗?
中草药大都是生药,在出售之前一般都进行了加工炮制,煎煮
之前一般没有必要淘洗。

如果的确觉得草药有些脏,可在浸泡前迅速用水漂洗一下,切勿浸泡冲洗,以防易溶于水的有效成分大量丢失,从而影响中药疗效。

4. 煎煮程序:
①浸泡把药物倒入药锅内摊平,然后加冷水至高出药平面寸许,浸泡0.5-1小时。

冬天若用20-30度的温水浸泡可缩短煎煮时间,但不能用开水浸,以免某些植物细胞中的蛋白质突然受热凝固、外层形成坚密的包膜,或使部分高分子物质形成胶体不利有效成分浸出。

但浸泡时间不宜过久,特别在夏季,以免引起药物酶解和霉败。

如果方中花叶类药物较多,吸水量较大,煎煮前应补充加水,使水高出药平面约1-2厘米。

②煎药火候:
有文火、武火之分。

文火,是指使温度上升及水液蒸发缓慢的火候;而武火,又称急火,是指使温度上升及水液蒸发迅速的火候。

煎煮的火候要根据药性而定,一般在药物煮沸前用武火,煮沸后宜改为文火。

但一些治疗外感疾病的中药也可在煮沸后不改文火,继续用武火煎煮5分钟左右即可。

③煎煮时间:
应根据药物和疾病的性质,有效成分溶出的难易和用药情况而定。

一般来讲,头煎以沸腾开始计算时间需20~25分钟,二煎15~20分钟,解表药头煎煮10~15分钟,二煎煮10分钟。

滋补头煎煮30~40分钟,二煎煮25~30分钟,有先煎药需先煎10~30分钟,后下药应在最后5~10分钟入锅。

④二煎(复煎) 头煎结束后,将药汁滤出,重新加入冷水至高出药平面约0.5-1厘米,继续武火煎煮至沸腾后改为文火煎煮15-20分钟即可。

5.特殊煎煮法:
某些药物因其质地不同,煎法比较特殊,处方上需加以注明,归纳起来包括先煎、后下、包煎、另煎、冲服、烊化、煎烫代水等不同煎煮法。

(1)先煎
先煎的目的是为了增加药物的溶解度,降低药物的毒性,充分发挥疗效。

①矿石类:贝壳类、角甲类药物,因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必须先煎。

如生石膏、寒水石、赤石脂、灵磁石、代赭石、海浮石、礞石、自然铜、牡蛎、石决明、珍珠母、海蛤壳、瓦楞子、龟板、鳖
甲、穿山甲、龙骨、龙齿、鳖甲、水牛角等等,可打碎先煎30分钟。

②有毒的药物:如乌头、附子、商陆等等,要先煎1~2小时,先煎、久煎能达到减毒或去毒的目的。

③某些植物药:如天竺黄、火麻仁、石斛、只有先煎才有效。

(2)后下
后下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挥发油的损耗,有效成分免于分解破坏。

①气味芳香,含挥发油多的药物,如薄荷、藿香、木香、豆蔻、砂仁、草豆蔻、檀香、降香、沉香、青蒿、细辛等等均应后下,一般在中药汤剂煎好前5~10分入药即可。

②不宜久煎的药物,如钩藤、杏仁、大黄、番泻叶等等应后下。

(3)包煎
①花粉类药物,如粉花粉、蒲黄;细小种籽类药物,如葶苈子;药物细粉,如青黛等等均应包煎。

②对含淀粉、粘液质较多的药物如车前子在煎煮过程中易粘锅糊化、焦化,故需包煎。

③对附绒毛药物,如旋覆花等,采取包煎,可避免由绒毛脱落混入汤液中刺激咽喉,引起咳嗽。

(4)烊化冲入
对于一些胶类或糖类,粘性大,如阿胶、鹿角胶、蜂蜜、饴糖等等,宜加适量开水溶化后,冲入汤液中或入汤液中烊化服用。

如若混煎,会导致药液的粘性大,影响其它成分的溶出,胶亦受一定损失
(5)煎汤代水
一般体积庞大吸水量较大的药物如丝瓜络、灶心土、金钱草、糯稻根等先宜与水煎煮,将所得的药汁去滓后再煎他药。

(6)溶化
如芒硝、玄明粉等亦可溶化冲入汤剂中应用
(7)另煎后兑入
一些贵重的药物如人参、西洋参、鹿茸等均可以另煎,其汁液兑入煎好的汤剂中服用。

(8)生汁兑入
如鲜生地汁、生藕节、梨汁、韭菜汁、姜汁、白茅根汁、竹沥等,不宜入煎可兑入煮好的汤剂中服用。

(9)合药冲服
某些贵重的药物有效成分不在水中溶解的或加热后某些有效成分易分解的药物,如人参粉、牛黄粉、羚羊粉、三七粉、麝香粉、全
蝎粉、肉桂粉、甘遂粉等,将药末合于已煎好的煎剂中搅拌后服。

6、一副中药应该煎煮几次为好?
一般而言,一副中药在煎煮两次后所含的有效成分已大为降低,故以煎煮两遍为佳。

但对于药量较大的处方,在两次煎煮后可能存留的有效成分较多,可再煎第三遍,改为一日3次服用,以节约中药资源,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疗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