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批评学论文:解析习习山庄的梯形长坡屋顶

合集下载

建筑艺术欣赏论文:有机建筑的典范——西塔里埃森

建筑艺术欣赏论文:有机建筑的典范——西塔里埃森

建筑艺术欣赏论文:有机建筑的典范——西塔里埃森【摘要】:有机建筑是赖特的著名理论,但是赖特从未提供过有机建筑的完整定义。

1894年,赖特在一篇文章中首次提出有机建筑原则,他认为一幢建筑应当像是从场地上自然生长出来,如果场地环境特征明显,建筑的造型应当与环境保持和谐。

1938年,赖特在亚利桑那州的菲尼克斯沙漠中建造了西塔里埃森,它是一所特殊的建筑学校,帐篷式的斜坡顶、未加油漆的红木屋架和倾斜的毛石墙与四周的山形互相呼应。

西塔里埃森是按照自然法则建造的,不仅建筑本身是有机的整体而且与环境保持和谐,它把场地、材料、建造方法和建筑师的有机哲学结合在一起,并充分予以展现,是有机建筑的典范。

关键词:西塔里埃森,有机建筑,草原住宅美国威斯康星州是现代建筑先驱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LloydWright1867-1959)的家乡,1909年赖特的母亲在威斯康星州的春绿县(SpringGreen)买了一块地,赖特在新购置的土地上创建了家园。

赖特的母亲祖籍威尔士,赖特给春绿县的新家起名塔里埃森(Taliesin),用的是威尔士语,意思是“闪亮的山顶边缘”。

赖特的住宅没有建在山顶而是山坡的最高处,山顶的边缘相对隐蔽,可俯视山庄全貌。

1932年,赖特在塔里埃森创建了一所建筑学校,学校有点像中国早期的私塾,赖特把这座学校称为“塔里埃森学社”(TaliesinFellowship),把学生称为弟子(Apprentice)。

学校与众不同,学生入学无须考试,毕业时也不发文凭,学员在校期间半工半读,有点儿像工厂的学徒工。

学校没有正规的教学计划,实行即兴教学,边干边学,学习内容也不局限于建筑。

赖特认为,教育不应当在教室内进行,应当在工作中学习,劳动、吃饭、娱乐、闲谈、随时随地都可以获取知识。

学社的绘图室、学员宿舍、餐厅和小剧场都是1932年以后逐步扩建的,塔里埃森的建筑每年都要进行修改、扩建,不断完善,学员参加建校劳动,这是赖特重要的教育思想。

探索传统坡屋顶形式在学校建筑中的运用

探索传统坡屋顶形式在学校建筑中的运用

工作探索探索传$%屋'形式在学校建.中的运用陈国龙(贵州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贵州贵阳550081)摘要:对于筑的构成元素而言,传统坡屋顶在其中处于顶端的地位,具有着显著的低于代表性、典型性。

而在我国目前的大部分学校的建筑中,传统坡屋顶的而运用并不少见,突出了学校建筑的特点及其相关的文化内涵,因e需要对其不断进行充分利用,在传统基o上不断对其进行创新,提出传统坡屋顶的展望。

关键词:传统坡屋顶;学校建筑;运用传统坡屋顶形式是我国流传至今的一种建筑形式,而学 校建筑存在着教育和教导作用,将传统坡屋顶形式运用于学校之中,能够培养学生们的传统建筑审美感,同时传达了我国的建筑精神文化内涵。

本文则是对当下学校建筑中的传统坡屋顶运用进行探究,具体内容如下。

1中国传统坡屋顶相关分析i.i形式之美1)就建筑形式方面而言,我国同其它西方国家存在着显著的不同性质,而其中最不同的一,我国的传统坡屋顶坡屋顶对于我国而言,其同建筑,是着建筑的观、级的重要因素,同时着我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美2)传统坡屋顶之够流传至今,它的之,同时着性的对的°对于的平屋顶而言,传统坡屋顶的,了因建筑而的的°,用的传统坡屋顶存在着、作用叫3)传统坡屋顶的形式存在着,、形式、化因运用于建筑建筑当中,如当中的和、建筑中运用了了坡屋顶形式,传统坡屋顶形式同运用于建筑中,如西传统坡屋顶的1.2现代建筑文化对传统坡屋顶的冲击传统坡屋顶是我国传统的建筑文化,着的不,其正在受到现代建筑文化的冲击。

目前数建筑形式采用了平屋顶形式,且逐渐替代着传统坡屋顶形式,且在市当中该情况比较常见,如广州、武汉或是北京市的新中,易很难看到坡屋顶形式建筑的痕迹[21o2学校建筑文化内涵、特点分析2.1特点学校建筑现对于其他的类型建筑而言,着显的不同性,学校建筑是文化的传承载体,同时其形式熏陶了广大学学子。

学校建筑属于公益性建筑,不同于商业建筑办公建筑,商业建筑办公建筑建设较的高的原因是了节约用,而学校建筑并不需要。

建筑批评学论文

建筑批评学论文

建筑评论的理论体系一、总论:当代建筑理论的研究领域:城市理论和文脉建筑批评的基本术语:结构、语言( Language )和言语( Parole )、话语( Discourse )“建筑话语”、符号( Symbol )二、建筑批评的主体论批评的主体性原则:批评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三、建筑批评意识建筑批评意识的研究:建筑批评的环境意识如:建筑与城市对生态环境的依存关系,人口的环境意识,建筑与城市环境,文化环境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四、建筑批评的价值论价值的历史性五、建筑批评的符号论标志( index )、图象( icon )、象征 ( symbol ) 总结:建筑批评的核心是建筑批评的客体、建筑批评的主体、建筑文本、建筑的读者和使用者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作为一名建筑学的学生我们都应该用科学的眼光来看待建筑,用自己的所学形成理论体系对建筑进行评论。

徽州建筑摘要:徽州的历史文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辉煌的成就成为区域文化的典范, 而徽派建筑则以其科学的环境意识、精湛的建筑工艺、精巧的构思设计, 在世界建筑艺术和建筑文化史上独树一帜。

徽州建筑空间与其环境的关系,空间设计与布局和建筑外部空间环境布局。

徽派建筑的符号,粉墙,黛瓦,马头墙。

关键词:徽州的历史文脉建筑空间与环境建筑符号Huizhou architectureAbstract:The historical context of Huizhou distinctive lo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brilliant achievements to become the regional cultural model, and how the scientific environmental consciousness, superb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the idea of compact design, in the world of architectural art and the history of architectural culture become an independent school. Huizhou building space and environment, space design and layout and architecture exterior space environment layout. Hui Style Architecture symbol, plastering, Daiwa, horse-head wall.Keywords:The historical context of Huizhou Space and environment of Architecture Architectural symbol古代徽州是“程朱阙里”, 素有“东南邹鲁”之称。

对坡屋顶的认识

对坡屋顶的认识

对坡屋顶的‎认识园林11-2 11031‎4217 刘朔摘要:坡屋顶是中‎国古典建筑‎的屋顶,有其独特的‎审美特性,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本文分别从‎屋顶坡度、承重结构、屋面构造和‎保温性能说‎明对坡屋顶‎的认识,并结合自己‎的经验分享‎了一些例子‎,还有对优缺‎点的总结。

关键词:坡屋顶屋顶坡度承重结构屋面构造屋面铺设和‎檐口屋顶保温和‎隔热正文:《风景建筑构‎造与结构》里面讲了现‎代建筑的基‎本构成,包括墙体、门窗、楼梯间和屋‎顶等。

结合园林专‎业,我们对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建筑比较‎熟悉和喜爱‎,我认为,现代建筑的‎坡屋顶是借‎鉴中国古建‎筑中的坡屋‎顶改建而来‎的,另外,坡屋面比平‎屋面更美观‎,且建筑难度‎更大,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所以,我选择坡屋‎顶作为论文‎的主题。

这部分知识‎,课上没有当‎做重点,但是通过书‎本,发现坡屋顶‎的应用也十‎分广泛,所以对坡屋‎顶产生了兴‎趣。

一、屋顶概述屋顶是房屋‎最上层覆盖‎的外围护结‎构,其主要功能‎是以抵御自‎然界的风霜‎雨雪、太阳辐射、气温变化和‎其他外界的‎不利因素,以使屋顶覆‎盖下的空间‎,有一个良好‎的使用环境‎。

因此,要求屋顶在‎构造设计上‎应解决防水‎、保温、隔热等问题‎。

在去温室参‎观的时候,我发现北林‎科技的温室‎都是大约3‎0°的坡屋顶,听研究生学‎姐讲,温室分等面‎屋顶和不等‎面屋顶,但是都是坡‎屋顶,这是为了能‎更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起到保温的‎作用。

由此可见,坡屋顶在我‎们的生活和‎科技上应用‎甚广。

在建筑上,屋顶又是房‎屋顶部的承‎重结构,承受着自身‎重量和屋顶‎的各种荷载‎,也有水平支‎撑的作用。

因此,在结构设计‎时,应保证屋顶‎构件的强度‎、刚度和整体‎空间的稳定‎性。

屋顶在艺术‎造型上的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如何处理好‎屋顶的形式‎和细部也是‎建筑设计的‎重要内容。

比如,南方园林和‎北方园林相‎比,屋脊屋脊弯‎曲细长,有江南的纤‎弱柔美的特‎色,而北方园林‎建筑屋脊厚‎实,很有沉淀感‎。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及其屋顶形式的应用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及其屋顶形式的应用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园林系毕业论文(设计)学院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所属系部园林系专业名称园林技术专业学制3年年级2007级姓名王莎指导教师_____ 张利香___ ____浅谈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屋顶形式的应用园林系园林技术20075336班13号王莎指导教师张利香摘要园林建筑是园林空间得以完整的要素之一。

我国古典园林建筑是我们祖先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不断改造、创新而形成的优秀建筑艺术作品集,本文的重点是通过讲解与举例分析,从艺术欣赏、结构构造等方面加以解剖屋顶的形式、特点及其在园林应用中发挥的作用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屋顶,形式目录1.引言 (1)2.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及其屋顶 (2)2.1园林建筑的基本形式及其屋顶形式的应用 (2)2.2古典园林建筑屋顶.............................................................................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古典园林建筑屋顶 (4)2.2.1总结园林建筑屋顶的基本形式 (4)2.2.2总结屋顶的组合形式 (5)2.3屋面形式特征小论 (6)3.园林建筑屋顶形式与建筑本身及所处空间的联系 (6)4.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屋顶特点的南北比较 (7)4.1南方园林建筑屋顶分析及实例 (7)4.2北方园林建筑屋顶分析及实例 (8)4.3分析比较南北方园林建筑屋顶的特点 (8)5.太原碑林公园建筑总体分析 (9)5.1分析碑林公园总体建筑分布 (9)5.2例举分析部分建筑屋顶形式的应用 (9)结语 (12)致谢 (12)参考文献 (12)1.引言建筑是一门艺术,是前辈们在艰辛的河流中开拓出来的金子,一个好的优秀的建筑作品便是一门无价的艺术珍品,它可以让后人不停地从中汲取甘露,它是不分国界、不分地域的活着的文字。

在园林应用中,建筑就更视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国的园林建筑应用形式很多,其中大部分则是我国前辈们留下来的经典,是我国人文、历史的印记。

中国传统建筑坡屋顶文化解读摘抄

中国传统建筑坡屋顶文化解读摘抄

中国传统建筑坡屋顶文化解读摘抄1. 中国传统建筑坡屋顶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例子:这坡屋顶的文化内涵啊,就像一个装满宝藏的魔法盒,打开就能看到无数奇妙的文化珍宝。

2. 坡屋顶的造型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的尊崇。

例子:古人尊崇自然在坡屋顶上体现得那叫一个明显,就好像坡屋顶是自然派来在建筑上站岗的小士兵,规规矩矩地遵循着自然的旨意。

3. 坡屋顶的坡度大小蕴含着丰富的象征意义。

例子:坡屋顶的坡度大小象征意义可多啦,就像密码一样,坡度陡一点就像是密码里的大写字母,坡度缓一点就像是小写字母,各有各的含义。

4. 坡屋顶的坡面设计与排水功能密切相关。

例子:坡面设计和排水功能的关系啊,就像滑滑梯和小朋友屁股的关系,坡面就是那滑滑梯,雨水就是小朋友的屁股,一滑就顺溜地下去了。

5. 传统建筑坡屋顶的装饰是文化的重要载体。

例子:坡屋顶的装饰是文化载体,就好比是文化的大喇叭,到处宣扬着古老的文化故事,还生怕别人听不到呢。

6. 坡屋顶的色彩选择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风貌。

例子:坡屋顶色彩反映社会文化风貌,就像人的衣服颜色反映心情一样。

红色的坡屋顶说不定就代表当时的社会像打了鸡血一样兴奋呢。

7. 坡屋顶的结构展现了古人卓越的建筑智慧。

例子:古人的建筑智慧在坡屋顶结构上展现得淋漓尽致,这结构就像超级复杂的魔方,每个小块都有它的巧妙之处,组合起来就是一个完美的坡屋顶。

8. 不同地区的坡屋顶风格差异明显。

例子:不同地区坡屋顶风格差异就像不同地方的方言一样,南方的坡屋顶像吴侬软语般精致,北方的坡屋顶像东北话一样豪爽大气。

9. 坡屋顶在传统建筑中起到重要的空间划分作用。

例子:坡屋顶划分空间就像一个严厉的班主任,把各个空间分得清清楚楚,谁也不许越界。

10. 传统坡屋顶的材料使用体现了就地取材的理念。

例子:就地取材的理念在坡屋顶材料使用上体现得超有趣,就像小松鼠搭窝,周围有啥材料就用啥材料,简单又实用。

11. 坡屋顶的檐口设计富有独特的文化韵味。

习习山庄

习习山庄

Ruliang,this paper analyses the masterpiece 文献标识码:A
n the following aspects:turning of direction 文章编号:1 005—684X(2007)05—0050一f 0
n L—shaped circulation.the art of corridors
万方数据
摘要
文章通过对葛如亮设计的习>--3山庄
stone walls,Lingqi masonry stone—wall as fertile
的案例分析,解析了这个作品在“L,,型detail,variation of concrete ground as time
流线的转折关系、廊的空间艺术、建筑与 changes and etc.Further more,the creative 山石的相互依仗、石墙的不同作用、 ”灵 use ofprinciple ofturning direction and that of
{来源、葛如亮) 5习习山庄上层露台回望柱 廊(吕恒中摄)
Architect/如f Ge Ruliang
2 Pro[Ge Ruliang in front of the gate 3 3D HOdeI by CO…Pute r (drawing byYaoYanbin) 4 Ove rIOok of the!i“gle— sloping roof with large depth (source:Ge R@ang) 5 LoO ki“g ba ck to t h e coIonnade from the upper terrace f@Ij Hengzhon91
传统内部对“转折关系”和”对仗关系”

中西建筑文化之屋顶分析

中西建筑文化之屋顶分析

对传统建筑第五立面——屋顶的探究何佳20094224 建筑学091班摘要:德国19世纪建筑师及学者森佩尔(Semper)所提出的建筑四要素之“屋顶(the roof)”、“围合(the enclosure)”和“土台(the mound)”,四个要素通过连接共同形成所需要的空间。

屋顶的形式是建筑造型的突出表现,从中国屋顶的等级制到西方对拱顶、穹顶的追求和探索可以看出,古代的建筑文化中给屋顶赋予了很多文化内涵。

木构架大屋顶是东方建筑的代表性元素。

通过对中国传统大屋顶这一代表性的建筑要素进行研究,深入了解其中的逻辑,从而能够对中国传统的建筑文化有一定的了解,达到见微知著的目的,并探讨现代建筑设计中对大屋顶形式的继承和探索。

关键词:屋顶建构现代建筑设计传统一、绪论在古时候,建筑的主要功能是为人们提供遮风避雨和可供使用的空间,空间通过墙围合而成,再通过屋顶的覆盖使空间的功能得以实现。

屋顶是建筑的普遍构成元素之一,没有屋顶的建筑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建筑,因为这样的建筑不具备一座建筑的基本功能——为人们提供遮阳避雨的场所。

最初的建筑实际上就是一个屋顶而已,中国建筑从有记载以来的“巢居”、“穴居”开始,就对空间进行覆盖以达到使用目的,形成了最早的屋顶。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中,在中国木构架结构体系的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式坡屋顶体系。

中国古建筑中的坡屋顶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一个重要特征,它的营造也符合古时”天人合一“的思想,传统木构建筑用地面、墙身和屋顶围合起来的空间,分别体现着地、人、天的关系。

在近现代的历史中,中国长期以来落后与西方发达国家,使得传统文化在与西方文化的对比中处于弱势的地位,中国开始向西方学习,传统文化遭到了“冷落”甚至被摒弃。

在建筑上,加之一些客观方面的原因,传统的建筑样式逐渐被“国际式”的建筑所取代,坡屋顶作为传统建筑的代表元素,也随之消失在城市建筑的视野中,仅在落后的农村老建筑中还可以找到。

传统坡屋顶现代化的描述

传统坡屋顶现代化的描述

传统坡屋顶现代化的描述
摘要:
一、引言
二、传统坡屋顶的特点
三、传统坡屋顶现代化的挑战
四、传统坡屋顶现代化的解决方案
五、结论
正文:
【引言】
传统坡屋顶是我国古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如何使传统坡屋顶实现现代化,既保持其原有的特色,又满足现代生活的需求,成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传统坡屋顶的特点】
传统坡屋顶具有以下特点:优美的线条、丰富的形式、独特的结构、良好的排水性能和保温隔热效果。

这些特点使其在我国古代建筑中占据重要地位,并成为我国建筑文化的独特标识。

【传统坡屋顶现代化的挑战】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传统坡屋顶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建筑材料的更新换代、建筑技术的改进、节能环保的要求等。

如何在保持传统坡屋顶特色的基础上,解决这些问题,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传统坡屋顶现代化的解决方案】
1.采用新型建筑材料:如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高分子防水材料等,以提高防水性能和耐久性。

2.运用现代建筑技术:如计算机辅助设计、三维打印技术等,以优化结构设计、提高施工效率。

3.注重节能环保:采用保温隔热材料,提高建筑的节能性能;利用绿色建筑材料,实现环保目标。

4.融合现代审美:在保持传统坡屋顶基本形式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创新,以满足现代审美需求。

【结论】
传统坡屋顶现代化的实现,需要在尊重传统、保持特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解决传统坡屋顶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各种挑战。

【语文】高考作文素材 建筑评论

【语文】高考作文素材 建筑评论

建筑评论评论文是以评述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对某一问题、事件和作品发表自己的见解,感受的一种文体。

建筑评论则是对某一建筑或建筑的某一个方面发表自己的感想和见解。

建筑评论是指对于建筑的分离、筛选、区别和鉴定,其中包含主体对客体的动作和态度,是人们对建筑物的鉴赏和评判,也是人们对设计建筑的人及其作品的鉴赏和评判。

建筑是一种文化现象,既有其物质的一面,又有超出物质的一面,是文化的载体,它在满足人们物质需要的同时也蕴涵着人们的精神,传达着人类对世界对自身的看法。

建筑评论除了要把握功能、结构和审美等方面的价值关系并揭示出来之外,还要写出其作为文化载体的建筑的价值。

建筑评论最主要的任务是推动思想的转型,推动先进建筑思潮的形成。

评论者不能只是对评论对象内涵的追问与揭示,更要对评论对象的思想和感情进行开拓,以达到新的高度。

作为中学生写建筑评论需注意以下几点:①建筑评论的读者是老师,属于泛专业的知识分子,需要用通俗的语言将人和事结合在一起。

不需要大量专业性的语言和建筑结构的分析,不用写成建筑说明书。

②分析建筑案例究竟是评论者自我的主观判断、感受?还是类人类学的“准客观”呈现?抑或是设计师的自我解释?这几点应该“清晰区分”。

③深度研究,准确把握,甚至需要一些实证性的调查研究。

至少在涉及到诸如建筑风格、特色、使用反馈、历史沿革等方面,仍然需要实证研究或者在阅读过程中进行积累。

④小处着眼,选好角度。

作为学生写评论,关键是选好角度,角度小而新,意思才能谈深谈透,才能有独到之见。

根据建筑的特点,选择自己感受最深而又有话可说的某一点加以评论。

⑤写作时叙议结合,评析结合。

一方面应扣住建筑,概述选择角度的主要内容。

另一方面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这部分是文章的重点,力求做到有独特的洞察力、深邃的理性穿透力和个性化情感语言流露,这样就可以使评论文章成为令人赞叹的美文。

⑥建筑本身的内涵十分丰富,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素养,从各个角度、全方位地去评论建筑。

住宅原理论文建筑大师王昀庐师山庄

住宅原理论文建筑大师王昀庐师山庄

西山下的现代聚落——王昀住宅作品分析论文摘要:这篇文章从环境和场地设计分析、功能与空间设计、建筑技术设计、造型设计四个方面结合建筑师王昀的思想理念与观点,加上自身对建筑的理解对王昀设计的庐师山庄进行了具体详细的分析和理解,充分理解大师王昀的建筑理念,学习庐师山庄作为住宅建筑典范的精髓。

(This article analysis Lushi Villa through the environment and place design analysis, function and space desig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design, modelling design four aspects combing of the WangYun’s architect idea and view, and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ir own on the building of WangYun’s design, Lushi villa detailed analysis and understanding, fully understand the master WangYun architectural concept, and learning by Lushi villa model architecture as the residence of the essence.)关键字:聚落(settlement ),空间体验(experience space),方体(box),人本(care for people),少就是多(less is more)项目概况:庐师山庄占地60938平方米,建筑面积32625平方米,住宅主要分为地上两层,地下一层。

共52户(五栋双拼共10户,九栋联排共42户)。

位于北京城郊五环至六环之间。

庐师山庄别墅住宅区是中国当代青年建筑师王昀的作品,是他在日本留学回国后的第一个住宅区项目,也是他主持的“方体空间工作室”成立不久后的作品之一。

住宅坡屋顶的形式特征分析

住宅坡屋顶的形式特征分析

住宅坡屋顶的形式特征分析住宅坡屋顶是一种常见的建筑设计形式,应用广泛,主要用于独立房屋、别墅等住宅建筑上。

坡屋顶的特征显著,具有明显的形式和结构特点。

一、形式特征(一)坡度坡屋顶的坡度一般为20°至45°,这种较陡峭的坡屋顶可有效的排除雨水,减小水在屋面上停留的时间。

同时还可以使室内空间更为宽敞明亮,保持通风透气。

(二)平面形状住宅坡屋顶的平面形状通常为矩形或正方形。

这种形状方便了建筑的施工和维护,也让整个建筑显得更加稳固和坚实。

(三)屋脊坡屋顶的两侧斜面汇合的地方称为屋脊,屋脊是整个建筑的重要部分,用于连接两侧的斜面,并且可以增加建筑的美观性。

(四)构件坡屋顶的主要构件包括屋架、屋面、屋脊、挑檐、屋脊球等。

这些构件不仅可以让住宅坡屋顶更加坚固耐用,同时也可以为住宅增加更多的美感。

二、结构特征坡屋顶的结构特点如下:(一)檐口板住宅坡屋顶的檐口板是一种起着保护屋壳作用的构件,位于屋脊板下方,在屋壳的底端,防止各种天气因素进入住宅内部。

(二)防水层坡屋顶最关键部位就是防水层。

在建筑施工时,需要在屋面基层上进行铺设防水层,用来防止雨水渗漏,避免损坏室内物品和墙面。

住宅坡屋顶的屋架一般采用木架结构,屋架是承载屋面覆盖材料的主要构架,它支撑和传递屋顶荷载到墙体上。

(四)屋面住宅坡屋顶常用的屋面覆盖材料有瓦片、沥青瓦、金属瓦等。

这些材料各有特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结论住宅坡屋顶的形式和结构特征都有其独特的地方,这种形式的屋顶不仅美观大方,又能够有效的排水,保护室内物品和墙壁,因此这种结构在住宅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建筑批评学论文

建筑批评学论文

摘要:建筑批评是对建筑、建筑所赖以存在的社会与环境,对建筑师得创作思想与过程,以及所有涉及支撑建筑师,培养建筑师的制度与体系的鉴定和评价。

从建筑批评的主体论、价值论、符号论和方法论来建立理想的建筑批评理论体系。

关键字:建筑批评价值符号方法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architecture, architectural criticism on which the existing social and environment, for architects to creative thinking and process, as well as all the support, training architects involved architects of the system and the system ident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From the building of criticism ,and symbols value,sign methodology for the ideal building critical theory system .Key word: building criticism value sign method建筑是人和社会存在的环境,建筑也是人本质力量的文化符号。

建筑批评是对建筑、建筑所赖以存在的社会与环境,对建筑师得创作思想与过程,以及所有涉及支撑建筑师,培养建筑师的制度与体系的鉴定和评价。

建筑批评全面而又系统地对建筑进行研究、选择、区分、叙述、比较、分析、判断、论证、和批评。

建筑批评运用正确的思想方法,选择适宜的批评模式,客观的、科学的、艺术的和全面的对建筑及其作者-------建筑师和社会进行评价,而评价是把握评价客体对人的意义和价值的一种既是观念性又是实践性的活动。

建筑批评的对象则是整体的建筑活动,既包括了建筑创作的主体-------建筑师和用“看不见的手”指导建筑实践社会,包含了建筑作品本身及其实践过程,也包含了建筑的接受者与使用者-------建筑文本的读者。

“随风寻探”风景区建筑的设计手法——以习习山庄为例

“随风寻探”风景区建筑的设计手法——以习习山庄为例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图 3 敞廊回望
2 过渡石墙的限定
一 方 露 天 平 台 ,其 局 度 低 于 视 线 ,局 度 越 低 ,空 间 感 越 强 ;高 度 高 于 视 平 线 时 ,高 度 越 高 ,形 体 感 越 强 。这 是 围 合 向 设 立 空 间 的 转 化 。通 过 入 口 敞 廊 , 外行下台阶即可进入甬道。甬道的一侧是自然草 木 ,另 一 侧 是 一 片 高 1.7m 的 矮 墙 。1.7m 的高度似 挡 非 挡 ,是 建 筑 师 的 有 意 为 之 ,它使得行人既能看到 青 葱 茂 密 的 绿 植 ,又 不 会 看 到 其 底 端 盘 错 的 根 茎 ,只 留一方纯净的绿意在游客心中。由于甬道所处的低 位 ,游 客 不 自 然 的 会 将 视 线 抬 高 望 远 ,一 座不高的二 层 建 筑 便 有 了 略 显 恢 弘 的 气 势 ,增 加 了 进 入 清 风 洞 前 的 仪 式 感 。建 筑 的 简 单 、空 无 能 够 更 好 的 体 现 其 壮 观 和 永 恒 ,同 时 展 示 出 一 种 复杂所不具备的 凝 重 、 肃 穆 ,拥 有 震 撼 人 心 的 力 量 。在 习 习 山 庄 中 ,石墙的 砲 法 分 为 两 种 。一种 是 “灵 栖 做 法 ”,另 一 种 是 冰 裂 纹 状 的 不 规 则 墙 面 。所 谓 “灵 栖 做 法 ”,是 建 筑 师 在
穿 过 浓 荫 顺 着 山 坡 上 行 ,回 首 望 去 ,在 山 间 小 路 的 尽 头 ,有一处低矮的山门,就是习习山庄的入口(图 1 ) 。山 庄 掩 映 在 竹 林 当 中 ,谦 卑 的 像 一 户 山 里 人 家 。 迈 入 山 门 ,是 一 处较为宽扁的入口敞廊,左侧的矮墙 在中部断开、外 扩 ,形成了一处可以停留和眺望的空 间 。游 人 可 以 在 此 短 暂 歇 息 ,回 观来时上山的路。

关于南苑山庄楼体变形分析及工程措施建议

关于南苑山庄楼体变形分析及工程措施建议

关于南苑山庄楼体变形分析及工程措施建议摘要:南苑山庄位于天水市城南约2公里处,距离藉河南岸约400m。

但是近年来山庄宾馆楼体出现裂缝且不断加剧已经迫使宾馆暂停营业,目前宾馆已经进行了变形观测以及地质勘察工作。

本文对南苑山庄的地理位置、发展变形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提出建议性的工程措施和治理方案。

关键词:变形;滑坡;稳定性;工程措施1引言近年来工程建设不断向城市周边山区发展的,随之产生了很多城市周边山区地质选址问题,尤其在类似天水市等地质环境薄弱,滑坡分布广泛的特殊地质条件下建筑物选址问题尤为突出。

南苑山庄位于天水市城南约2公里处南山山坡上,距离藉河南岸约400m。

近年来山庄宾馆楼体出现裂缝且不断加剧已经迫使宾馆暂停营业。

目前宾馆已经进行了变形观测以及地质勘察工作。

2 工程地质条件2.1地貌特征南苑山庄地处构造、剥蚀黄土丘陵地貌单元-滑坡地貌区,滑坡前缘距藉河南岸300m。

滑坡区具体特征如下:(1)滑坡区等高线突变;(2)滑坡边界清晰,平面上呈现“簸箕状”;(3)滑坡后缘陡坎高达8-10m(图1)。

图1南苑山庄地形图2.2地层结构南苑山庄分布的地层主要有填筑土、滑坡堆积层、新近系灰绿色泥岩。

其中滑坡堆积层疏松、杂乱、密实度差,利于地表水下渗,分布于新近系泥岩之上,厚度35~45米;下伏新近系泥岩具有相对隔水,且遇水易软化的特征,这种不良的地层结构,属于易滑地层(图2)。

图2南苑山庄滑坡断面图2.3地质构造与地震南苑山庄处于两条断裂带之间,北侧分布断裂为西秦岭北缘断裂,性质表现为左旋走滑兼正断层,总体走向为270-300°,倾向SW,倾角较陡(70°-80°),断裂在地貌上非常清晰,构成高山与山前黄土丘陵之间的地貌分界线,属于活动断裂,距山庄约6Km,对南苑山庄影响较小。

南侧分布断裂为年集寨-秀峰山北缘断裂,该断裂为西秦岭北缘断裂的分支断裂,断层西起硬山村西,S50°E方向断续经年集寨、天水郡红山机械厂、水家沟、上湾里、两旦河、至老鸦河,呈舒缓“S”形展布,长约45Km。

坡屋顶案例分析

坡屋顶案例分析
园林建筑—坡屋顶案例分析
目录
• 1.案例分析 • 2.引用和借鉴 • 3.思考与总结
案例分析
• 坡屋顶在建筑中应用较广, 主要有单坡式、双坡式、 四坡式和折腰式等。以双 坡式和四坡式采用较多 坡屋顶上的雨水可沿屋面 经屋檐自由泄下;也可在 屋檐处设置略带纵坡的水 平檐沟,使雨水汇集于有 一定间距的垂直雨水管排 下。屋顶的构造坚固耐久、 防水、防火、保温、隔热、 抗腐蚀、自重轻、构造简 单感谢您的阅读收藏,谢谢!
2021/4/9
8
• 门的顶部采用单坡的 形式,与玻璃有机结 合,中间镂空有种视 觉的穿透效果,通过 与两侧版面相结合, 高低错落,虚实结合, 更显其趋势性和柔和 感
2.引用和借鉴
3.思考和总结
通过园林古典建筑的了解与分析,对于园 林的坡屋顶建筑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感知, 园林坡屋顶的特点和风格也有了更深的理 解,同时对于园林建筑的应用设计有了充 分的认识,最重要的是学会将优秀的建筑 设计引用到自己的设计当中,取他人之长, 补己之短,不断吸收建筑设计中的精髓, 更加充实自己,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和尝 试,争取更大的进步!!!

第五节 对屋顶的评价新

第五节 对屋顶的评价新
(一)屋顶的单体形态 脊、庇活变与屋顶的派生型
(二)屋顶的组合形态
脊、庇活变与屋顶的派生型
1) 脊变 I. 正脊隐匿:卷棚顶 II. 增脊 III.脊夸张 2) 庇变
增脊
脊夸张:马头墙
2) 庇变
I. 单庇 II. 不等庇 III. 围合庇 IV. 缀庇 V. 凹凸庇 VI. 扭曲庇
单庇
不等庇
• 功能语义
文脉语义
• 结构语义
等级语义
例2 垂脊的厚薄做法
二、屋顶的性格序列
庑殿顶性格——宏大、壮观 歇山顶性格——华丽、丰美 悬山顶性格——舒放、大方 硬山顶性格——朴素、拘谨 攒尖顶性格——高耸、活跃 变体: 卷棚——弱化了硬山、悬山、歇山的性格 重檐——强化了庑殿、攒尖顶的效果
三、大屋顶的形态构成机制
1) 重檐构成
重檐是在基本型屋顶下部重叠下檐而形成的。 《营造法式》中列出两种重檐的做法 I. 副阶式重檐:是通过周边加建廊屋而形
成的。 II. 缠腰式重檐:紧贴檐柱外侧另加立柱、
铺作,挑出下檐。
两种重檐的做法
重檐构成
2) 重楼构成
I. 官式建筑的重楼多数是周边出檐,也有 少数是前后檐出檐
II. 民间建筑的楼层处理十分灵活
山西繁峙县岩山寺金代壁画
明清屋顶
1) 正脊并联
指参与组合的屋顶 正脊呈并联状 态
I. 屋檐勾连 II. 并联式抱厦 III. 翼角对接
2) 正脊串联
指参与组合的 屋顶正脊呈 串联状态
3) 正脊相交
指参与组合的屋顶正 脊呈纵横相交状 态的组合关系
I. 丁字相交 II. 十字相交 III. 转角相交
围合庇
缀庇
凹凸庇
扭曲庇

施工技术丨长见识!中国古建之坡屋顶的学问

施工技术丨长见识!中国古建之坡屋顶的学问

施工技术丨长见识!中国古建之坡屋顶的学问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仅是小小的屋顶就蕴藏了社会等级、历史变迁、民族文化等内容,今天小编就带您领略古建筑的坡屋顶之美及其丰富内涵。

坡屋顶的形式和坡度主要取决于:建筑平面、结构形式、屋面材料、气候环境、风俗习惯、建筑造型等因素。

坡屋顶在建筑中应用较广,主要有:·单坡式、双坡式、四坡式和折腰式等,·以双坡式和四坡式采用较多。

坡屋顶在古代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古代社会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古建筑中的坡屋顶形式是一种重要的表现。

(屋顶)社会等级分类:·第一位:重檐庑殿顶。

重要的佛殿、皇宫的主殿,象征尊贵。

·第二位:重檐歇山顶。

常见于宫殿、园林、坛庙式建筑。

·第三位:单檐庑殿顶。

重要的建筑。

·第四位:单檐歇山顶。

重要的建筑。

·第五位:悬山顶。

民居、神橱、神库。

·第六位:硬山顶。

民居。

·第七位:卷棚顶。

民间建筑。

·无等级:攒尖顶。

亭台楼阁。

第一位:重檐庑殿顶·佛殿、皇宫的主殿等重要的建筑是采用重檐庑殿顶,是最尊贵的形式。

·由于屋顶有四面斜坡,又略微向内凹陷形成弧度,故又常称为“四阿顶”,宋朝称“庑殿”,清朝称“庑殿”或“五脊殿”,日语称寄栋造(假名:よせむねづくり)是中国、日本、韩国等中华文化圈国家古代建筑的一种屋顶样式。

在中国是各屋顶样式中等级最高的,高于歇山式。

明清时只有皇家和孔子殿堂才可以使用。

第二位:重檐歇山顶歇山的出现要晚于庑殿及悬山,学者们基本认定歇山是在汉代以后南方地区形成的屋顶形式,并在南北朝时传至北方地区。

·隋唐统一是以北方兼并南方,虽然隋唐制度吸收了很多南朝的因素,但在名义上仍以北方为正统,庑殿作为北方地区的传统屋顶形式也取得相应的正统地位,所谓庑殿高于歇山的规定应该即在这一时期形成(唐令:宫殿皆四阿)。

注:“阿”是建筑屋顶的曲檐,“四阿”就是四面坡式的曲檐屋顶。

建筑中的文化——高中优秀作文范例及评析

建筑中的文化——高中优秀作文范例及评析

建筑中的文化人类是地球上的真正智者,我们不仅创造了文化,还要把它具体化,符号化,把它溶解灌注到各种器皿用具中,以时时提醒自己,要尊重文化,涵养自己。

到苗家做客,你会感觉到这里的建筑很有特点,在一间不大的屋子里,竟然有几十个房檐和门槛。

平日里,苗寨人习惯于背着大背篓穿房过屋,走过这些房檐和门槛,面对这道道障碍,他们很少有人撞到房檐上,也没人被门槛绊倒。

而让一个外乡人进出这样的建筑,那就困难重重,你即使在这样的屋子里空手穿行,不小心也会碰额头,摔跟头。

很难想象,当地人是怎样背着那么重的背篓,从容穿行的。

于是,就有外地人问及此事,当地居民一语道破了天机:要想在这样的建筑里行走自如,必须记住一句话“可以低头,但不能弯腰”。

原来,低头是为了避开上面的障碍,看清楚脚下的门槛;而不弯腰是为了有足够的力气承担起身上的大背篓。

人生在世,我们的生命里有很多房檐和门槛,因此为人处世,一定要学会低头,遇人遇事要学会低头,学会忍让,这样就会少一些麻烦,少一点伤痛。

于是,我又想起了孟买佛学院的建筑。

孟买佛学院是印度著名的佛学院,它建院历史悠久,且该学院有个独一无二的特点,那就是在学院的正门之侧,特意开了一个小门。

这个小门高1.5米,宽0.4米,一个成年人要想走过去,就必须弯腰侧身,要不然,就会碰壁撞头。

尤其是,凡就读于该学院的学生,第一节课都在教授带领下,到这个小门前,感受一下如何进出小门。

于是,在每个新学期之初,人们都会看到这样的场景,一群新生在教授带领下,弯腰侧身进出。

上完这一节课,学生们无一例外地承认,他们从中感悟到了终身受益的东西。

他们感悟到了什么呢?窃以为,那就是人生在世,不会永远的大道直行,当你遇到类似这样的狭隘小门时,该低头时就低头,该侧身时就侧身;如果仅凭匹夫之勇,无所顾忌,就要挨撞了。

在人类的生命历程中,布满了沟沟坎坎和磕磕绊绊,为了让人们时时注意,处处警惕,别碰钉子,于是智者竟然在建筑中都设置了启发点,以提示人生,做人要低下三分头,处事要处处侧身忍让,为的是少一些麻烦,少一点伤痛。

乡村里的不对称折坡屋顶住宅

乡村里的不对称折坡屋顶住宅

乡村里的不对称折坡屋顶住宅位于瑞士Kussnacht村的Andreas Fuhrimann Gabrielle Hachler architects (AFGH)取代了1852年建造的原始住宅建筑,创造了“Ribetschi住宅”。

得益于其自然环境,从各个方向都能看到令人难以置信的景色,住宅被安置在里吉山峰脚下的斜坡上。

该项目将原有的乡土建筑与现代设计元素相结合,在现代生活和与该地区相关的住宅之间取得平衡。

这两栋家庭住宅的占地面积和朝向与之前1852年的建筑相同。

在设计方案时,建筑师决定与原建筑的特点和体量保持一定的关系。

考虑到这一点,体量被设计得紧凑,与广阔的自然景观形成对比,因为这是当地农舍的一个典型方式。

新的住宅形式的特点是屋顶的不对称折叠形状,这赋予了它独特的个性,也反映了以前的结构。

从外部看住宅Ribetschi,结构被清晰地表达为一个位于混凝土基座上的木质体块。

混凝土部分嵌入地面,作为车库和地下室。

沿着高程向上移动,山墙侧立面的微妙投影和凹槽参照了当地传统的雨棚建筑。

这些水平元素被重新诠释,并结合了传统和现代,由一系列窗户和垂直滑动百叶窗来强调风格。

在住宅内部,裸露的混凝土和木材的组合定义了室内空间,它们共同创造了一个温暖而现代的生活空间。

社交区域被设计成开放的平面,包含厨房、客厅和餐厅等功能。

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木制楼梯在建筑的中心提供了一个雕塑元素,这也是在原始木材材料铰接。

在空间内,墙壁被画框般的窗户打开,可以看到周围的山的全景,同时也为房子带来了充足的自然光。

总的来说,新的住宅旨在联系到以前的结构和该地区的乡土建筑,同时带来现代设计的元素。

通过对历史形态和材料的反映,最终的表达体现了当地建筑的传统,同时又具有现代特色。

新的乡村别墅的独特风格与周围的自然景观完美契合,为瑞士乡村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家庭住宅。

项目信息项目名称:ribetschi house地点:kussnacht,瑞士建筑师:andreas fuhrimann gabrielle hachler architects规划师:hegglin cozza architekten ag (bauleitung),bsp ingenieure + planer ag (bauingenieur), besmer-brunner gmbh (holzingenieur), h5 haustechnik ag (haustechnik)施工时间:2018 - 2019年面积:5199平方英尺(483平方米)项目负责人:lukas schlater摄影师:valentin jeck文本:建筑师 | 翻译:木屋世界“木屋世界”与您一起领略世界木屋风采,感受环球美景佳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批评学论文论文题目:解析习习山庄的梯形长坡屋顶学院名称:建筑工程学院专业:建筑学班级:12-1姓名:苏靖学号:12401090204指导教师:陶海燕解析习习山庄的梯形长坡屋顶Analytic the trapezoidal long slope roof of Xixi Scenery Spot Reception摘要:习习山庄整个建筑平面都是正交体系的,仅有一个长尾巴屋顶有一边是斜线,呈梯形。

在长坡顶中段,梁因为梯形的平面而偏斜,但其下有一道不起结构作用的墙却依然固执地顺着平台的方向,于是在墙与梁的交接处呈现出一种混乱。

为什么屋顶做成梯形?为什么墙不能做稍许偏斜来避免这一尴尬的交接?本论文先简单介绍习习山庄,最后将主要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梯形长坡屋顶,灵栖作法,空间原理,建筑个性Abstract: The whole Xixi Scenery Spot of Reception’s plane is a orthogonal system, only a roof have the long tail is oblique line, a trapezoid.In the middle of the long slope beam deflection by trapezoidal plane, but it can't afford to have a structure function of the direction of the wall still stubbornly along the platform, so the junction in the wall and beam to show a kind of chaos.Why the roof made trapezoid?Why can't wall be slightly skewed to avoid this embarrassing handover?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Xixi Scenery Spot Reception, finally will focus on this problem are discussed.Keywords:The trapezoidal long slope roof ,The new wall stack, Principle of the space, Personality正文:一、葛如亮教授简介习习山庄的设计者葛如亮(1926.7~1989.12)曾任同济大学教授,浙江奉化人。

少年时就读于宁波中学、国立七中。

1948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

1956 年以全优成绩研究生毕业于清华大学,导师是著名建筑大师梁思成。

受梁思成的影响,葛先生的作品在体现传统中国建筑特色的同时又有西方建筑理论的影子.葛如亮教授从事教育工作40年,1958年参加北京人民大会堂方案设计,1960~1962年主持上海毛泽东住宅建筑设计,1966年参加广州矿泉宾馆室内花园设计。

1980年起,负责杭州至黄山旅游线规划设计、绍兴大禹陵规划、开发富阳两洞一湖、桐庐瑶琳仙境、1.剖面图2.卫星图3.天台山民居坡屋顶建德灵栖洞等风景区。

二、习习山庄简介习习山庄建于1980~1982年,位于浙江建德市石屏乡“灵栖胜景”清风洞入洞口。

(图2)在他主持设计的新安江富春江的一组建筑中有一种中国山水诗意蕴,在疏密得宜,错综变化的建筑形体中,映现的是形尽意在的神韵、自然的情致和谦和平淡的气度。

美国《空间与社会》曾评论葛如亮教授设计的习习山庄:“出类拔萃,无论在空间上还是形式上都显得优雅大方,并具有当地风格。

”1984年,习习山庄被评为全优工程,人选为浙江省建国以来的优秀作品。

三、梯形长坡屋顶葛如亮先生在《风景建筑漫笔》一文中谈到天台山民居时曾说道,“(民居)绝大多数两坡屋顶还并不死板对称,其中一面会长长的坡落下去,显出了方向主次,反映了建筑内容,顿时使建筑物生动起来。

”(图3)[1]由此似乎能找到习习山庄中这一22.8米长坡的来源,不同的是,民居中的使用空间在这里变成了一个半室外的交通空间,某种程度上更像一个被拉宽了比例的“廊庑”,走廊强烈地通过性被削弱,转化为平台(停留)和台阶(通过)的组合,两堵实墙与天然的岩石一样,对空间进行了适当的引导,使整体的空间感受非常的通透而流畅。

但是习习山庄的长坡屋顶为什么是梯形的呢(图4)?彭怒老师在《中国现代建筑的一个经典读本——习习山庄》中曾将其与梵蒂冈教皇接待大厅以及罗马卡比多广场类比,认为其一定程度上也运用了类似“透视幻觉”的手法,增强迎面而来的山石之势和远眺景色之深远.[2]但我不能同意这样的看法,实际去现场体验,空间强烈地通透性(图5)使这一视觉效果显得非常有限,事实上,特地被处理成锯齿状的梯形屋顶斜边和依然与另一边平行的实墙(图6)甚至可以看作是对这一“透视幻觉”的抵抗(图7)。

也许正如彭怒老师在文中引用的一段对龙永龄先生(习习山庄的合作者)的电话采访一样,“长尾巴屋顶上大下小,是为了使屋顶从下面看时更为轻盈”。

我觉得“轻盈”这词用的恰如其分。

假设这面屋顶是完整的长方形,22.8m长的屋顶很可能让廊下的人感到压抑。

毫无疑问,习习山庄这个长坡顶以及其下所覆盖的廊下空间乃是整个建筑的精华所在。

不仅让屋顶变得轻盈,还开阔了视野从视线上引导了行走流线。

4.三视图5.透视图6.平面图7.实墙图在葛先生《从创作实践谈创作之源》中,他却指出:他认为地方和民族的文化气质,需要内在的感受。

而辞汇与符号只是创作的第一层次,即便是找出一个地方和民族的最具有特征的建筑辞汇或符号,运用到现在的建筑,体现地方性和民族性。

[3]所以,习习山庄在创作的时候,可能会与国外的建筑思潮相符,但绝不会是葛先生创作的源泉。

四、斜梁、柱的与墙的关系 在长坡屋顶中段,梁因为梯形的屋面而偏斜,但中段有一堵实墙依然固执地顺着平台的方向,结构柱包裹在墙内,梁斜着和墙穿插(图8),看起来像施工错误。

但原设计平面上可见位于第二层平台上的墙也在砌筑到一半时被打掉,在建筑师对现场效果要求如此苛刻的情况下,这堵墙能被保留下来至少说明,葛如亮先生并不十分在意这样的一种“交接方式”。

为什么墙不能顺着梁来避免这一尴尬的交接?这片墙存在的意义是限定空间,引导视觉。

如果变动这片墙,视觉的指向就随之移动了(图9)。

而且,这片墙也会 破坏整个建筑整体(从平台与矮墙的交错,梁椽的清晰建构等)所显示出的干净利落的精神状态。

漂浮的屋顶和坚实的基座是伍重对中国的建筑的概括,虽然有点武断,却从一个西方建筑师的角度点出了中国传统建筑空间的一个重要特点,即屋顶和基座、上与下的一种两分性。

在80年代涌现出的诸多乡土建筑中,很多都存在着将现代的平面和传统的屋顶 搭配在一起的特点,而这两者之间固有的矛盾既带来了不少的问题, 却也给空间添加了意想不到的生趣。

如果只看习习山庄长屋顶下覆盖的平面,是一个由不同标高的平台、踏步、片墙与岩石组成的流动空间(从功能上看,岩石也不过是另一种天然的片墙而已),我们几乎无法从平面上推测出屋顶覆盖物的形式。

类似的特点在冯纪忠先生的何陋轩中被展现的更为清晰和彻底,平面上三套网格的反转,曲墙和直墙的相互限定,屋顶却没有按照任何一个现有的网格落下,而是自成另一个轴向轻轻的跨在三个不同标高的平面上,长短不一的柱子随即抚平了平面上复杂的斜线与高差。

(图10)冯先生在1988年的《何陋轩答客问》一文中如此描述这个建筑的台基“三层,依次递转三十、六十度,似大小相同而相叠,踌躇不定而轴向正所以烘托厅构求索而后肯定下来的南北轴心,似乎在描述那从未定到已定的动态过程,这叫引发意动罢。

”[4]现场的的体验中,平面上不断偏斜的轴向让人感到迷惘和困惑,但屋顶所遮蔽的区域又似乎在吸引着人们过去,坐下 8.交接图9视觉指向移动10何陋轩来,人所感受到的空间因此有了一种不断被限定又不断被分离的特质。

墙、平台和踏步作为平面的要素参与限定人的行为,而柱子与屋顶一起,更大程度上只是作为屋顶遮蔽区域在平面上的投射标识而已。

亭下的空间原本是让人聚合的,而方塔园里的赏竹亭从亭内延伸而出的石凳却有强烈的发散引导,传统的屋顶与现代的平面被统一在一起,使空间上下获得了一种拉锯般的张力。

(图11)这种空间在习习山庄的长屋顶下被进一步发展,不同的是,习习山庄里,长坡顶所暗示的空间不再是聚合的,其本身也带着强烈的南北向引导性,但南端那片石墙如同方塔园里的赏竹亭,暗示着东西方向上的移动(图12)。

这种拉锯不再如赏竹亭中出现的这么激烈而纯粹,却使建筑在应对与自然的关系时多了一份从容。

比如,习习山庄入口处(图13)通过控制批檐出檐的距离,形成敞廊空间的节奏变换,外侧矮墙用当地大量出产的凝灰岩进行砌筑,采用“灵栖做法”(图14),此砌法为习习山庄所独创。

葛先生的习习山庄、冯纪忠先生的方塔园所难能可贵之处是在那个时代探讨作为现代主义核心的“空间”,他们终于在一定程度上跳出了“民族形式”的桎梏,在中国传统的建筑意境与现代主义空间的结合上做出了有价值的探索。

五、总结葛先生称这个长坡屋顶是突兀倔强的。

无论是它的出现和对它的坚持,脱离不了葛先生对浙江山区地方性内在的理解和感受。

复盖着与等高线垂直的入洞路线所需空间。

巨石偏宕,内外绵延,六个界面都是变动的,从似乎杂乱中组织出秩序。

风景建筑是美好自然物与功能要求的精巧结合,似乎漫不经心与实质细密追求的精巧结合。

《习习山庄碑记》曰:引泉为饮,导风成爽;因石布园,倚山构楼。

入乃洞府之玉阅。

出即赏景之金台。

貌若匾室,古朴宜人;坐似瑶官,新奇惊绝。

留客则好书悟后三更月,雅集则良友来时四座春。

参考文献:[1]:葛如亮.《风景建筑漫笔》[2]:彭怒.《中国现代建筑的一个经典读本——习习山庄》时代建筑.2007.5[3]:葛如亮.《从创作实践谈创作之源》建筑学报.1986第四期[4]:冯继忠《何陋轩答客问》11.赏竹亭的石凳12.石墙引导13.习习山庄入口14.灵栖做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