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大地构造演化及古地理

合集下载

山东省考研地质学复习资料地球演化与构造梳理

山东省考研地质学复习资料地球演化与构造梳理

山东省考研地质学复习资料地球演化与构造梳理地球演化是地质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涉及到地球自形成以来的演化过程、地壳构造演化、岩石演化等方面的内容。

地球构造则研究地球内部的构造特征、岩石圈的运动、地震、火山等地质现象。

在山东省考研地质学复习中,地球演化与构造是重点和难点内容之一。

本文将对地球演化与构造进行梳理,帮助考生理解和掌握此部分知识。

一、地球演化概述地球的演化可以分为原始地壳形成、地壳再造与维持和现代构造与演化三个阶段。

1. 原始地壳形成早期地球物质凝聚形成了地幔和上地壳。

地球演化的初期,由于地表温度较高,地壳形成的岩石为火成岩和一些少量堆积岩。

2. 地壳再造与维持地壳再造是地球长期演化的重要内容。

它包括造山运动、地壳平衡调整和构造地貌的形成等。

造山运动是地壳再造的核心过程,是由板块构造活动引起的,主要表现为地壳褶皱、断裂和重力滑动等。

3. 现代构造与演化现代构造演化主要指地球表面的大地构造和构造地貌的演化。

大地构造是指地球表面的地形、地势和地球物质分布的总体特征。

构造地貌是地壳构造运动的结果,包括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台地、峡谷等地貌类型。

二、大地构造大地构造是地球表面的整体形态以及地球材料分布的总体特征。

1. 山地山地是地球表面凸起相对较高的地区,是构造运动的结果。

山地的形成涉及到地壳的抬升和折叠,主要有隆升型山地和折叠型山地两种类型。

2. 高原高原是指相对平坦、海拔较高的地区。

高原的形成主要与地壳隆起和侵蚀作用有关,可分为构造性高原和侵蚀性高原。

3. 丘陵丘陵是地表起伏较小的区域地形,形成原因较为复杂,既与构造运动有关,也与侵蚀作用有关。

4. 盆地盆地是地壳下沉形成的相对于周围地区海拔较低的地区,具有较大的平坦面积,常常是生产、交通和人口集聚的重要区域。

5. 台地台地是由侵蚀和卸荷作用形成的地形地貌单元,是比较平坦的地区,与高原有相似之处,但海拔较低。

6. 峡谷峡谷是由溪流或河流侵蚀而成的狭长而深的地形,具有陡直的岩壁和狭窄的河床。

山东,为什么像两个省份合体?

山东,为什么像两个省份合体?
★ 就像反映山东人热情好客的筵席文化,虽然各地菜色和口味并不相同,可 主宾、主陪、副陪等座次排序却是没什么区别的,再配上种类丰富的清冽 美酒,定能让外省的客人尽兴而归。
★ 我国四大菜系之一的鲁菜,其实也可以按照山东几大地理单元的 分类方式划分为三大流派:
★ 半岛地区的胶东菜, ★ 鲁西地区的济南菜以及 ★ 鲁西南别具一格的孔府菜。
02 山珍海味 多面鲁菜
★ 毗邻大海的半岛地区盛产海鲜,胶东菜也以擅长烹制各种海产品 而驰名,口味清淡鲜嫩,讲求保持食材原有味道和花色造型。
01 山川异域 海陆差异
★ 与半岛地区受海洋性气候影响不同,鲁西地 区虽然同属于南温带,大陆性却更为显著, 属半干旱大陆性气候。
01 山川异域 海陆差异
★ 以鲁西地区代表性城市聊城为例, ★ 春季干旱多风,回暖迅速,光照充足,太阳
辐射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季; ★ 秋季天高气爽,气温下降快。 ★ 年平均降水量仅578.44mm, 比青岛的
★ 到了近代还发展出以烟台为代表的“本帮胶东菜”及以青岛为代 表的“改良胶东菜”。
★ 代表菜有氽鱼花、葱烧海参、虾子豆腐、三丝鱼翅、清蒸加吉鱼、 扒原壳鲍鱼等海味鲜明的菜肴。
02 山珍海味 多面鲁菜
★ 与主打海鲜的胶东菜不同,济南菜精于处理鸡鸭猪等各种 常见肉类,擅长爆、烧、炸、炒,口味偏重。
★ 像四喜丸子、九转大肠、糖 醋里脊、糖醋鲤鱼、德州扒 鸡等代表菜可谓是鲁菜的经 典门面担当,许多人第一次 吃鲁菜,就是从这些看似家 常,实则工序繁复细致的肉 菜开始的。
★ 自此半岛、鲁西北、鲁西南三个山东主要的地理单 元就都出现了。
01 山川异域 海陆差异
★ 山东行政区划图
01 山川异域 海陆差异
★ 如果只参考地形的因 素,可以将山东分为 山东半岛平原丘陵区、 鲁西北平原区和鲁中 南山地丘陵区三部分。

山东省基础地质及灾害

山东省基础地质及灾害

华北坳陷区
胶辽隆起区
鲁西隆起区
苏北隆起区
山东省地质学会
四、山东大地构造单元划分
3.三级构造单元及边界 构造单元:济阳坳陷、临清坳陷、鲁中隆起、鲁西南潜隆起、沂沭断裂带、胶北隆起、 胶莱盆地西部、胶莱盆地东部威海隆起、胶南隆起、海州隆起 界线:以大的区域性断裂为界
济阳坳陷
胶北隆起
威海隆起
鲁中隆起 鲁西南潜隆起
代一般是以生物演化和大的地壳运动划分的。
纪、世一般是以生物演化和古地理环境变化来划分的。
岩石地层单位:是根据地层的岩性特征进行分层,并建立起地层系 统和层序,分为群、组、段、层等。
常见表述错误:
表述时不要出现“第四系地层、寒武系地层”的表述错误。 应该“是第四系**组岩性是***” 或“寒武纪地层”或“奥陶纪 九龙群马家沟组地层”或“奥陶系九龙群马家沟组”
胶南 隆起
海州隆起
胶莱盆地 东部
山东省地质学会
五、山东省地质灾害
(一)地质灾害:定义
《地质灾害 防治条例》
包括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 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 关的灾害。
《地质灾 害危险性 评估规范》
《山东省地 质灾害防治 规划》
不良地质作用引起人类生命财产和生态环境的损失,主要包括崩塌、 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灾种。 5.10规定:有关区域地壳稳定性、高坝和高层建筑地基稳定性、隧 道开挖过程中的工程地质问题、地下开挖过程中各种灾害(岩爆、 突水、瓦斯突出等)及矿山生产中排土场、矸石山、矿渣堆、尾矿 库发生的各种灾害问题不作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内容,可在地质 环境条件中进行论述,并在评估报告中建议具有相关资质的单位按 专业规范好额要求进行专项评价。

山东区域工程地质

山东区域工程地质

• 泰山美景
济南简介
• 济南市,简称“济”,因境内泉水众多, 被称为“泉城”,素有“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
• 该区的地质作用、工程地质与地貌特征: 基岩地层出露广,主要出露古生代寒武 纪~奥陶纪的石灰岩、白云岩;前寒武纪 的花岗质变质侵入岩和片岩、片麻岩等变 质岩;地壳上升,剥蚀、切割作用强烈, 地形地貌起伏变化大,常发育“崩滑流” (崩塌、滑坡、泥石流的简称)等不良工 程地质现象”,地震烈度6度
露外,其余均被第四系松散
层所覆盖。以聊考断裂为界,
西部属华北平原地层分区,
东部属鲁西地层分区
• 该区的工程地质与地貌特征:新生代第四 纪松散沉积层分布广泛、厚度大;其成因 为冲积、湖积、海积及沼泽沉积,但以冲 积为主;主要沉积物为粉砂、粉砂质粘土、 粉土、淤泥质软土和盐渍土等。菏泽地壳 较不稳定,地震烈度为7~8度。
• 受季风和地形的影响,年降水量各地域分 布不均匀,东部、南部降水量多于西北部, 山区多于平原。鲁中南、鲁东沿海多年平 均降水量650~900mm,而鲁西北 平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00~600m m。年内降水量集中于7—9月份,约占 全年降水量的70%。
六、 水文地质条件
• 山东省分属于黄、淮、海三大流域,水系比较 发育,境内主要河流除黄河横贯东西、大运河 纵穿南北外,其余中小河流密布山东省。河湖 交错,水网密布,干流长5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 100多条。
四、地质构造: 山东的地质构造多种多样。 鲁东没有沉
积岩覆盖,只有老的结晶岩基底,属单 层结构型;鲁西则在古老结晶岩基底之 上,还有较新的沉积岩层履盖,属双层 结构。山东的地质构造主要有褶皱构造 与断裂构造。在构造分区上分为鲁东、
沂沭断裂带和鲁西三个构造区。

山东省区域地层表

山东省区域地层表

山东省区域地层表山东省地层,缺失上奥陶系、下石炭系及三迭系外,其他均有出露。

基岩出露面积约占全省面积的五分之三。

地层发育比较齐全,从老到新有太古界泰山群;元古~太古界胶东群、胶南群;元古界粉子山群、蓬莱群、济宁群及土门组;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中、下统)、石炭系(中、上统)、二迭系;中生界侏罗系、白垩系;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

缺失志留系、泥盆系、奥陶系上统、石炭系下统、三迭系等地层。

地层的分布特征基本上可分为三区。

以沂沐断裂带的昌邑~大店深大断裂为界,全省地层分成东西两部分,地层发育情况有很大差别。

东部(鲁东地区)发育元古~太古界胶东群、元古界粉子山群、蓬莱群及中生界地层、新生界地层不甚发育;西部鲁中南地区除胶东群、、胶南群、粉子山群、蓬莱群外,其余地层发育较全;鲁西、北地区则发育很厚的新生界地层。

按地层时代由老至新主要岩性概述如下:第一节太古界泰山群(前称泰山杂岩)分布在沂沭断裂带及其以西地区,是鲁西地区的结晶基底。

著名的泰山、鲁山、徂徕山、蒙山和四海山均由此构成。

泰山群主要有黑云母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片岩、变粒岩组成,普遍遭受中高级区域变质作用,大部分地区遭受强烈混合岩化及花岗岩化,形成各种混合岩及混合花岗岩。

出露厚度大于12000米。

泰山群地层区域变质时代根据同位素年龄测定一般认为在25亿年左右,大致与太行山区的阜平群及辽东半岛的鞍山群相当。

泰山群岩性组合分为四个组。

自下而上为:万山庄组、太平顶组、雁翎关组、山草峪组,四个组为连续沉积。

从老至新叙述如下:一、万山庄组(Artw):厚度1300-4631m本组地层出露不广,主要分布于蒙山一带,构成蒙山倒转背斜的核部。

呈北西南东向延伸。

徂莱山地区有零星分布。

岩性以黑云斜长片麻岩夹斜长角闪岩为主,次为黑云变粒岩、黑云角闪片岩、绿泥片岩等。

岩石普遍遭受强烈混合岩化作用,形成各种混合岩和混合花岗岩。

变质岩的地质年代根据万山庄附近黑云斜长片麻岩的同位素年龄测定结果为24.45亿年。

山东大地构造演化及古地理

山东大地构造演化及古地理

一、山东省地形特征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的东北段,地处黄河下游,介于东经114°4730〃一122°42'18〃、北纬34°22'54〃一3802700〃之间。

是我国地势划分中的第三大阶梯中,海拔高度除一小部分山地超过千米以外,大部分山地丘陵都在500m左右,地势起伏较小,相对高度多为200—350m,坡度在20°以下。

按照地形的空间分布特征,可将全省分为鲁中南山地丘陵区、鲁东丘陵区和鲁西北一鲁西南平原区三大地貌分区(图1)。

按照地理位置,鲁中南山地丘陵区可称为鲁中南地区,鲁西北一鲁西南平原区由鲁西北地区和鲁西南地区组成(二者以位于山东与河南分界处的黄河段为界),它们统称为鲁西地区;鲁东丘陵区可称为鲁东地区(或胶东地区),由鲁东北(胶西北)地区和鲁东南地区组成,二者大致以牟平一即墨和青岛一五莲一线为界,鲁东南地区包括威海地区(牟平一即墨线以东)和日照地区(青岛一五莲线以南)两个地理区。

自然地理特征:现代山东省自然地理特征,是自然界长期发展中经受了多种内、外力地质作用综合结果的反映,尤其是新近纪中新世以来板块构造发展演化的结果。

山脉分布情况:山东省主要山脉分布于鲁中南山地丘陵区和鲁东丘陵区。

鲁中南山地丘陵区山脉主要由早前寒武纪花岗质片麻岩和片麻状花岗岩构成,鲁东丘陵区山脉则主要由中生代花岗岩构成。

鲁中南山地丘陵区山脉多呈NW向和近东西向展布,鲁东丘陵区山脉则多呈近南北和近东西向展布。

水系概况:山东水系比较发育,自然河流平均密度在0.7km/m2以上,干流长度大于50km 的河流有1000多条。

黄河自西南向东北斜穿山东境域,流程610多公里,从渤海湾入海。

京杭大运河自南向北纵贯鲁西平原,长630多公里。

湖泊集中分布于鲁中南山地丘陵区与鲁西南平原之间的鲁西湖带,以济宁为中心分为两大湖群,以南为南四湖,以北为北五湖,前者以微山湖为首,后者以东平湖最大。

鲁东地区古元古界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探讨

鲁东地区古元古界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探讨

鲁 东地 区 是 我 国古元 古 界 发 育 的典 型 地 区之

庐 断 裂东 侧 的 灰埠 一 带 , 其 时代 归 属 目前 尚有 不 同 看法 , 部 分研 究者认 为可能 属新 太古代 ( 据 王惠初 研 究 成果 , 资料 待发表 ) 。 荆 山群 和粉 子 山群形成 的大地构 造环 境是 多年 来 争议 的焦 点 问题之 一 , 本 文试 图从 岩石建 造 、 岩石 构 造组 合及 大地 构造 相 的角度 去探讨 鲁东 地 区古元 古 界形成 的大地构 造环境 。
摘 要 : 鲁东地 区是 我国古元古界典型发育地区之一 , 分布有 荆山群和粉 子 山群 , 以产滑 石矿 、 菱镁 矿 、 石墨矿 而举 世 瞩目 荆 山群和粉 子 山群形 成的大地 构造 环境 多年 来倍 受争议 , 有裂谷盆地 、 活动大 陆边 缘和俯冲 增生杂岩 等认
识 。 本 文在 分 析 研 究这 些争 议 原 因 的基 础 上 , 试 图从 荆 山群 和 粉 子 山群 层 序特 征 、 岩 石建 造 构 造 组合 、 变质 、 变 形 和
而 产生 了诸 多不 同 的认 识 。
荆 山群 主要分 布 在 平度 一 莱 阳一 牟 平一 线 ( 图 1 ) , 是一套 高铝片岩 、 变粒岩 、 大 理岩 、 含石 墨岩 系 、 片 麻岩 、 透辉 岩 等为 主 的变 质岩 , 变质 程度 达到 角 闪岩 相 麻粒岩相 , 并 在 其 中发 现 了高 压 泥 质 麻粒 岩 。
第3 6 卷 第2 期
地 质 调 查 与 研 究
鲁东地 区古元古界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探讨
李洪奎 , 李逸凡 , 耿 科 , 禚传源 。 。 , 张玉波 , 梁太涛 , 王 峰
( 1 . 1 1 1 东省地质科学实验研究院 ,济南 2 5 0 0 1 3 ; 2 . 国土资源部金矿成矿地质过程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 , 济南 2 5 0 0 1 3 ; 3 . 潍坊学院建筑与工程学院 , 山东 潍坊 2 6 1 0 6 1 )

山东省考研地理学地形地貌复习要点梳理

山东省考研地理学地形地貌复习要点梳理

山东省考研地理学地形地貌复习要点梳理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研究的内容极为广泛,其中地形地貌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山东省考研地理学地形地貌的复习要点涉及到山东省地理的基本概况、地貌形成原因以及地貌类型等内容。

本文将对这些复习要点进行梳理和讲述。

1. 山东省地理概况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东临黄海、渤海,是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的省份之一。

山东省地广人众,地理环境多样,包括山地、平原、海洋等地貌类型。

山东省地势相对平坦,山地主要分布在其西部和南部地区。

2. 地貌形成原因山东省的地貌形成主要受制于地质构造、地貌运动以及外力作用等因素。

地质构造是地形地貌形成的基础,山东省地处华北地块,受到了华北克拉通的影响。

地貌运动主要指的是构造抬升和沉降等运动过程。

外力作用包括河流冲刷、风蚀、海洋侵蚀等自然力量对地表的作用。

3. 地貌类型山东省的地貌类型多样,主要包括山地、丘陵和平原三种类型。

- 山地:山东省西部和南部地区有一定的山地分布,山脉主要包括大别山、中条山、莱山等。

山地地貌高度起伏,地势陡峭,山间河谷纵横交错。

- 丘陵:山东省的丘陵地貌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区,代表性的丘陵有曲阜丘陵、泰山前丘陵等。

丘陵地貌起伏较小,地势相对平缓。

- 平原:山东省的平原地貌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包括黄河三角洲平原、胶东平原等。

平原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

4. 地貌演变过程山东省的地貌演变过程主要经历地质构造运动、侵蚀作用和沉积作用三个阶段。

地质构造运动是地貌形成的基础,包括构造抬升和沉降等运动过程。

侵蚀作用主要指的是水、风和海洋等力量对地表的冲刷和侵蚀作用。

沉积作用是指河流、湖泊和海洋等水体带来的沉积物对地表的覆盖和改造作用。

5. 地貌与资源山东省的地貌与资源分布密切相关。

山地地貌主要富集有矿产资源,包括煤炭、铁矿石等;丘陵地貌适合发展农业和旅游业;平原地貌则适合农业发展,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综上所述,山东省考研地理学地形地貌的复习要点包括山东省地理的基本概况、地貌形成原因、地貌类型、地貌演变过程以及地貌与资源的关系等内容。

山东鲁西地块断裂构造分布型式与中生代沉积-岩浆-构造演化序列

山东鲁西地块断裂构造分布型式与中生代沉积-岩浆-构造演化序列

带 ,北 界 以齐河~ 广饶 断裂与 东营坳 陷相邻 ,南 以丰沛 断裂 与 徐一 淮弧 型构 造 相接 ¨ ,总 J
体 形态 呈不 规则 的圆弧形 。地 形 、地 貌 和地层 展 布 以 泰 山一 鲁 山一 邹县一 临沂地 区为 中心 ,
向外呈 环状展 布 ( 1 。前 寒武 纪 结 晶基 底 ( 古 宙 和元 古宙 )构 造层 主 要 出露 于 地 块 的 图 ) 太
第 l 第 2期 3卷
2007年 6月
地 质 力 学 学 报
J U A F GE ME HA C O RN L O O C NI S
V0 . 3 N 2 1 1 o.
Jn.2007 u
文章 编 号 :10 .66 (07 206.0 0661 20 )0.131
中部地 区 ,其 上 尚残 留有 部分 尚未完 全剥蚀 掉 的下古 生界 盖层 。从核 部基 底 隆起 向外 ,呈 同
心 环状展 布 的盖层 主要有 古生界 、中生界 、新 生界 。下古 生界 ( 寒武 系一 奥 陶系 )倾 向 自东
向西 由北 东转 为北 西 ,倾 角多 为几度 至十几 度 ,局部 达 3 。 0左右 。中生界 发育 于断陷 盆地 中 ,
与基底 间的不整合 面 、石炭 系与奥 陶系之 间的平行 不整合 面和 中新 生代 断 陷一 沉积
岩 系与新 生代 火 山一 沉 积物之 间的 断层。 中生代 构 造 变形 样 式可 以分 为 3个 层 次 : 印支期 褶皱~ 逆 ) 覆 构 造 、 燕 山 中期 N E轴 向 的 隔槽 式 箱 状 褶 皱 和 燕 山 晚期 中推 N N W、N E向共 轭正 断一 走 滑 断裂 。相应 地 鲁 西地 块 经 历 了 3个 成 盆 期 ,即早一 中 N

山东地区大地构造演化

山东地区大地构造演化

0.引言通过对沉积建造、岩浆活动、构造变动等形成背景研究,结合区域对比,提出了山东省不同地质年代大地构造单元组成和演化过程。

山东省早前寒武纪基底属华北克拉通东部陆块群的胶辽微陆块、渤鲁微陆块和迁淮徼陆块,经历了不成熟陆壳向成熟陆壳转化、陆壳拼贴和弧陆碰撞等演化过程。

中-新元古代分别属华北克拉通和大别-苏鲁造山带的组成部分,经历了大陆裂解与聚合的演化过程。

古生代处于华北陆表海盆地、华北板块东南缘被动大陆边缘和大别-苏鲁裂谷环境,经历了由海相沉积一一陆相沉积转化的海陆变迁演化。

中生代是板块构造演化转换和构造体制转折期,早期受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碰撞作用制约,表现为挤压构造体制;中晚期受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作用制约,构造体制转换为伸展为主。

中新生代构造单元可划归滨太平洋构造域,在基底构造单元的基础上形成了若干受伸展构造体制控制的隆起、盆地和凸起、凹陷等上叠构造单元。

中新生代经历了早中生代的挤压改造、晚白垩世至中渐新世的拉张聚敛、中渐新世至早上新世的扩张断陷和晚上新世至全新世的俯冲沉降的大地构造演化过程。

山东大陆在长达3000Ma的地质历史中,经历了复杂的地质作用,地质历史的发展演化既与中国大陆的整体演化相协调,又有自己独特的发展历程。

华北拗陷区、鲁西地块具有稳定区的演化特点,而胶南威海造山带(以下简称“胶南造山带”)及胶北地块则具有活动带的特点。

由于华北拗陷区与鲁西地块,胶北地块与胶南造山带的发展演化具有继承性,所以以下论述中将前者作为鲁西地区统一考虑,而将后者作为鲁东地区统一考虑。

按照地质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将山东省的地质演化划分为5个阶段:①陆核形成阶段:形成太古宙高级区,地壳分异成稳定的花岗岩穹窿和活动的绿岩带,第一次克拉通化完成。

②陆块发生形成阶段:地壳向刚性发展,在华北陆核硅铝壳的基础上先后有3次张开、闭合裂谷作用,第二次克拉通化完成。

这一阶段演化在鲁西地区主要表现为挤压作用,形成大量造山花岗岩;鲁东地区则以拉张作用为主,形成海槽,产生沉积。

山东省区域地质概况

山东省区域地质概况

山东省区域地质概况2009-3-171 自然地理简况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的东北段,地处黄河下游,介于东经114°47′30″~122°42′18″、北纬34°22′54″~38°27′00″之间。

境域包括半岛和内陆两部分。

胶东半岛突出于渤海和黄海之间,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隔海相望,北隔渤海海峡与辽东半岛相对;内陆部分自北向南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四省接壤。

全境南北最宽处约420km,东西最远距离约700km,陆地总面积约15.71万km2。

全省分划为17个地级行政区,下辖139个县级行政区。

自然地理是地质构造格局的基本反应,地质构造格局控制自然地理的发展。

现代山东省自然地理特征,是自然界长期发展中经受了多种内、外力地质作用综合结果的反映,尤其是新近纪中新世以来板块构造发展演化的结果。

山东省位于我国地势划分中的第三大阶梯中,海拔高度除一小部分山地超过千米以外,大部分山地丘陵都在500m左右,地势起伏较小,相对高度多为200~350m,坡度在20°以下。

境内中部山地隆起,东部、南部丘陵起伏,西南、西北低洼平坦,形成了以山地丘陵为骨架,平原盆地交错环列其间的地形大势。

泰山雄踞中部,主峰海拔1532.7m,为省内最高点;最低处是黄河三角洲,海拔2至10米。

境内山地丘陵区约占全省总面积的34.34%,平原盆地区约占64.59%;河流湖泊区约占1.07%。

按照地形的空间分布特征,可将全省分为鲁中南山地丘陵区、鲁东丘陵区和鲁西北-鲁西南平原区三大地貌分区。

按照地理位置,鲁中南山地丘陵区可称为鲁中南地区,鲁西北-鲁西南平原区由鲁西北地区和鲁西南地区组成(二者以位于山东与河南分界处的黄河段为界),它们统称为鲁西地区;鲁东丘陵区可称为鲁东地区(或胶东地区),由鲁东北(胶西北)地区和鲁东南地区组成,二者大致以牟平——即墨和青岛——五莲一线为界,鲁东南地区包括威海地区(牟平——即墨线以东)和日照地区(青岛——五莲线以南)两个地理区。

高考地理山东2022知识点

高考地理山东2022知识点

高考地理山东2022知识点山东是中国东部沿海的一个省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

在高考地理考试中,山东的地理知识点也是一个重要的考察内容。

下面将介绍一些与山东有关的地理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

第一,山东的地理位置。

山东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东临黄海,南隔邯郸山与河南相接,西接河北、安徽,北与辽宁、河北交界。

山东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在经济、交通等方面的优势。

第二,山东的地貌特征。

山东地貌以平原为主,地势较为平坦。

其中,山东半岛地区被誉为“世界一半岛”,地势相对较低,主要由黄土丘陵、冲积平原以及沿海沙丘构成。

而山东中西部地区则以鲁西山地和山东丘陵为主,有着较为复杂的地貌结构。

第三,山东的气候特点。

山东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夏季较为温暖,季节差异明显。

山东沿海地区受到海洋气候的影响,气温较为稳定。

而山东内陆地区的气温变化较大,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热而湿润。

第四,山东的水资源。

由于地形平坦,山东的河流较多,主要有黄河、淮河、大运河等。

其中,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也是山东最重要的河流之一,为山东的农业和工业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第五,山东的经济特点。

山东是中国的重要经济区域之一,经济总量位居全国前列。

其经济主要以产业为支撑,农业和工业发达。

山东农业以小麦、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为主,同时还有梨、苹果等水果种植。

山东的工业以石油化工、钢铁冶炼等为主,有着较高的产值和出口量。

第六,山东的人口分布。

山东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人口分布相对集中。

山东大部分地区的人口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黄河流域地区,同时山东也是中国的农业大省,农村地区的人口相对较多。

随着经济的发展,山东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也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综上所述,山东地理知识是高考地理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

了解山东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气候特点、水资源、经济特点以及人口分布等知识点,对于解答地理题目和综合分析问题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备考过程中,要重点关注山东的地理知识点,加强对相关内容的学习和理解,以达到更好的考试成绩。

山东地理课件

山东地理课件

线,穿
10、读图,完成下列内容: (1)、字母代表海洋:A为 海,B为 海。 (2)、图中的两个直辖市是 和 。 (3)、C为 省;D省的简称是 ; E省的行政中心是 。 (4)、图中出现的河流是 ,该河中游因严重
的 ,导致下游河床高出地面7米以上,形成 著名的 “ ”。
对 虾
扇 贝
鲍 鱼
海洋渔业
第四部分 丰富的旅游资源
有山有水有圣人
地域文化和旅游业
自然风光: 济南的趵突泉(夏季)、大明湖等, 泰山日出(冬春季)、云海(夏季、雨过 天晴),青岛的崂山、海滨沙滩(波浪的 沉积作用形成)、石老人(海蚀地貌—海 蚀柱)等。观赏时要注意观赏位置和季节。 古代文化艺术宝藏: 曲阜三孔,泰山的岱庙、南天门、玉 皇顶、石刻等,济南的千佛山、灵岩寺。
限时作业
9、读右图回答: (1)、图中南北向的铁路线中A是
过甲的是 线。 (2)、图中甲是 城市,流经本省的河流 是 ,入海口的矿产是 。 (3)、该省属于气候类型 ,出产的主 要水果是 ,主要粮食作物是 ,主要的 油料作物是 。 (4)、目前,甲地所在省份半岛东部地区,经济 增长迅速,“外向型,,渐显,请你从地理位 置、交通、劳动力等方面分析其原因:
山东工业
主要工业部门及其分布:
钢铁工业:济南、淄博、莱芜 家电工业:青岛的海尔、海信集团 石油工业:东营 煤炭工业:兖州、枣庄
第二部分 发达的交通
发达的交通
山东省公路、铁路、海运、 河运、航空等运输方式齐全。尤 其以公路运输最为重要。省内重 要城市都由高速公路连接起来, 是我国交通发达的省份之一。
发达,除了上述公路、铁 路、海运、航空等运输方 式外,山东省还有没有其 他的运输方式?

莱阳地质演变规律

莱阳地质演变规律

莱阳地质演变规律
莱阳地质演变规律
莱阳是一个位于中国东部的城市,其地质演变规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1. 地质构造演化:莱阳位于山东半岛的南部,属于鲁西地块,其地质构造演化主要受到汶莱断裂、青州断裂、金乡—茌平断裂等断裂带的控制。

这些断裂带的运动引起了地壳的抬升和地形的变化,形成了山地、丘陵和平原等不同地貌类型。

2. 沉积演化:莱阳地区属于华北克拉通,其沉积演化主要经历了三个时期: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早古生代至中古生代时期,莱阳地区为海洋浅滩和陆地,形成了太古界、元古界和古生界的基底岩系。

晚古生代至中生代时期,莱阳地区为陆地和湖泊,发育了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和白垩系等地层。

新生代以来,莱阳地区经历了海侵、海退和内陆沉积的过程,形成了新生代沉积岩系。

3. 矿产资源演化:莱阳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黄金、铁矿、石灰石、煤炭、石膏等。

这些矿产资源的形成与地质演化密切相关,主要分布在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的不同地层中。

总之,莱阳地质演变规律受到构造、沉积和矿产资源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地质史也是长期的演化过程。

了解莱阳地质演变规律有助于认识该地区的自然环境和
资源分布,对于地质资源勘探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山东地貌概述

山东地貌概述

山东地貌概述山东地貌概述崔巍(山东省潍坊市)一、基本概况(一)地理位臵:山东,古代为齐鲁之地,位于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京杭大运河的中北段,省会设在济南。

陆地南北最长约420公里,东西最宽约700余公里,陆地总面积15.67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6%,居全国第十九位。

西部连接内陆,从北向南分别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四省接壤;中部高突,泰山是全境最高点;东部山东半岛伸入黄海,北隔渤海海峡与辽东半岛相对、拱卫京津与渤海湾,东隔黄海与朝鲜半岛相望,东南则临靠较宽阔的黄海、遥望东海及日本南部列岛。

近年来山东亦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

(二)自然环境:山东是我国10个沿海省市之一,地处黄河下游,大致介于北纬34°22′52″至38°15′02″(岛屿达38°23′N),东经114°19′53″至122°43′之间。

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带,计跨纬度3°52′10″、经度8°23′07″,这使得山东自然地理的东西差异远比南北差异明显。

山东半岛的东南部为沂蒙山地丘陵,水文属于淮河水系(沂河),而山东半岛西北部为华北平原,水系属于黄河水系(徒骇河),造成两地自然环境不同,山东半岛的东南部为海洋性较强的温带季风气候,西北部为大陆性较强的温带季风气候。

总体来说,山东省气候温和,雨量集中,四季分明,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盛行偏南风,炎热多雨,冬季多偏北风,寒冷干燥;春季天气多变,干旱少雨多风沙;秋季天气晴爽,冷暖适中。

(三)地貌特征:山东省的地貌基本特征,一是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水系呈放射状。

全省地势以泰鲁沂山地为中心,海拔高度向四周逐渐降低。

泰山、鲁山、沂山共同组成鲁中地的主体,构成山东省中部一条东西向的分岭。

东部及南部为起伏和缓的低山丘陵,北部及西部为坦荡的平原,呈弧形围绕在山地丘陵的外围。

全省地势中南部凸起;东部地势稍低,缓丘起伏;西北部地势低平,黄河、大运河穿行其间,9/10的地面在海拔50米以下。

山东地理杂谈

山东地理杂谈

山东地理杂谈山东是一个有山有河有海有平原的省份,山东的山地丘陵主要分为两部分,即鲁中南丘陵与胶东丘陵,山东的平原也可以分为两部分,即黄河冲积平原与两大丘陵间的散碎平原,可以说,正是奔涌的黄河与凸起的山脉,共同塑造了山东,而向西连接内陆的平原与向东突入大海的半岛,以及中部封闭的山地,则共同造就了山东的独特气质。

山东从地理与文化传统上可以分为三个大的板块,即以聊城、德州两个平原地市,加之滨州、东营两个黄河三角洲地市,以及济南、淄博两个山前台地城市与泰安这个内陆山地城市加在一起组成的鲁北地区。

这块地区的方言主要为冀鲁官话,人口大约3600万左右,是山东传统的核心地带。

而其东面则为胶东地区,主要是半岛三市青烟威加上潍坊和日照,主要方言为胶辽官话,不过日照讲的更多的是冀鲁官话,人口加总大概3300万左右。

其中半岛三市是胶东的核心,而潍坊与日照则均与胶东联系密切,潍坊本身有大片的胶辽官话区,而日照则是以胶东丘陵南延的五莲山脉为地理支撑形成的。

而在鲁北与鲁南两大板块之下就是在文化上久负盛名的鲁南板块。

其地理基础为鲁中南山地丘陵南部的丘陵地区,主要就是尼山丘陵,以及鲁西南冲积平原与沂沭河谷,从行政上来看主要是鲁西南三市济荷枣加上临沂,人口加总大概3200万左右。

当然这种划分总体上来说还是比较粗糙的,而如果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山东在切掉胶东这个突出部后,近似于一个不规则的三角形。

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在黄河三角洲、黄河几字形最后往上一提的拐角处与胶东丘陵南延到海与江苏的分界点。

山东地形图而在这个大三角之内,鲁中南丘陵的主要山脉与丘陵又构成了一个小小的倒三角。

其中鲁泰沂山脉构成了北部最粗壮的一条边,而在这条边的北坡则是山东最有价值的一块台地,并孕育出了济南与淄博这两个山东的传统政治核心。

其中济南在倒三角左上角的上面,而在右上角上则是那个在古代名气很大,在近现代却逐渐湮没无闻的青州。

其实青州在古代政治地位一直都颇为重要,从两汉青州刺史部治所广县到南燕首都广固,再到北宋京东东路的首府青州城,金代山东东路治所益都府,直到明朝设立山东省之初还曾一度把省会放在青州。

烟台地域地质构造演化

烟台地域地质构造演化

烟台地域地质构造演化
引言
本文旨在探讨烟台地域的地质构造演化过程。

通过对烟台地区
长期形成的地壳运动、地质构造变化等方面的分析,揭示其地质演
化历史。

地壳运动历史
烟台地域地壳运动历史复杂而丰富。

随着时间的推移,烟台地
区发生了多次地壳抬升和下沉的过程。

这些地壳运动直接影响了地
域的地质构造演化。

地质构造演化过程
1.早期构造阶段
在早期构造阶段,烟台地域经历了强烈的地壳抬升和断裂运动。

这些运动导致了地质构造的破碎和复杂化。

2. 中期构造阶段
在中期构造阶段,烟台地域经历了地壳运动的减弱,地质构造逐渐趋于稳定。

然而,一些微小的构造变化仍然存在。

3. 晚期构造阶段
在晚期构造阶段,烟台地域再次发生了地壳抬升和断裂运动。

这些运动导致了新的地质构造的形成。

结论
通过对烟台地域地质构造演化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其地质演化历史的变化。

烟台地域经历了多次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变化,形成了多样复杂的地质特征。

深入研究烟台地域的地质演化历史对于科学研究和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山东的主要地质构造特征及工程地质问题F(1)

山东的主要地质构造特征及工程地质问题F(1)

山东的主要地质构造特征及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地质学是研究建筑工程与地质构造关系的学科。

山东的地质构造特征如何?本省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有哪些?这就是这节课的主要内容。

一、山东的地质构造特征及工程地质分区(一)山东的地质构造特征1山东处在欧亚板块的东部活动大陆边缘受太平洋板块向北西西扩张及印度洋~澳大利亚板块向北运移的影响,山东目前(0.7Ma以来)地应力:最大主应力σ1的轴向方位为70~80о、大小是51.5Mpa; 最小主应力σ3的轴向方位为340~350o、大小是33..9 Mpa;σ1与σ3差应力值为17.6 Mpa。

2.基岩区的地层褶皱不发育,地层多呈单斜构造;发育NNE、 NW、EW走向的主要断裂构造,其中的NNE向和NW断裂为活动断裂主要NNE向活动断裂:(1)沂沭断裂带,由四条大断层组成“两堑一垒”的构造格局;(2)聊考断裂带。

主要N W向活动断裂:(1)威海~烟台~渤海~天津断裂带;(2)诸城~益都(青州)~惠民断裂带;(3)骆马湖~微山湖断裂带。

证据:近代地震活动记录;第四纪岩土层被断裂错开、逆掩。

(二) 山东的工程地质分区据基岩地层的出露情况、地貌特征和地壳稳定性分3个分区:1.鲁中南中低山丘陵工程地质区:其范围是:济南~淄博~潍坊以南、东平湖~南四湖一线东北、昌邑-大店大断层(沂沭断裂带最东侧的大断层)以西及济南~东阿~东平一线以东地区。

是其北、南和西由平原环绕的以中低山丘陵为主的地区。

该区的地质作用、工程地质与地貌特征:基岩地层出露广,主要出露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的石灰岩、白云岩;前寒武纪的花岗质变质侵入岩和片岩、片麻σ1 σ1 σ1 σ1 鲁东低山丘陵工程地质区鲁西北平原工程地质区鲁中南中低山丘陵工程地质区 鲁西北平原工程地质区 昌邑~大店断层岩等变质岩;地壳上升,剥蚀、切割作用强烈,泰山、沂山、蒙山、俎徕山、鲁山、俎莱山等千米高程以上的中山主要分布在本区。

地形地貌起伏变化大,常发育“崩滑流”(崩塌、滑坡、泥石流的简称)等不良工程地质现象”,东部~东南部是抗震、防震重点地区,该区周边发育厚度不等的黄土状地基土(湿陷等级为I 级(轻微)),临沂地区沂沭河两岸附近发育膨胀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山东省地形特征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的东北段,地处黄河下游,介于东经114°47′30″—122°42′18″、北纬34°22′54″—38°27′00″之间。

是我国地势划分中的第三大阶梯中,海拔高度除一小部分山地超过千米以外,大部分山地丘陵都在50Om左右,地势起伏较小,相对高度多为200—350m,坡度在20°以下。

按照地形的空间分布特征,可将全省分为鲁中南山地丘陵区、鲁东丘陵区和鲁西北一鲁西南平原区三大地貌分区(图1)。

按照地理位置,鲁中南山地丘陵区可称为鲁中南地区,鲁西北一鲁西南平原区由鲁西北地区和鲁西南地区组成(二者以位于山东与河南分界处的黄河段为界),它们统称为鲁西地区;鲁东丘陵区可称为鲁东地区(或胶东地区),由鲁东北(胶西北)地区和鲁东南地区组成,二者大致以牟平—即墨和青岛—五莲一线为界,鲁东南地区包括威海地区(牟平—即墨线以东)和日照地区(青岛—五莲线以南)两个地理区。

自然地理特征:现代山东省自然地理特征,是自然界长期发展中经受了多种内、外力地质作用综合结果的反映,尤其是新近纪中新世以来板块构造发展演化的结果。

山脉分布情况:山东省主要山脉分布于鲁中南山地丘陵区和鲁东丘陵区。

鲁中南山地丘陵区山脉主要由早前寒武纪花岗质片麻岩和片麻状花岗岩构成,鲁东丘陵区山脉则主要由中生代花岗岩构成。

鲁中南山地丘陵区山脉多呈NW向和近东西向展布,鲁东丘陵区山脉则多呈近南北和近东西向展布。

水系概况:山东水系比较发育,自然河流平均密度在0.7km/m2以上,干流长度大于50km的河流有1000多条。

黄河自西南向东北斜穿山东境域,流程610多公里,从渤海湾入海。

京杭大运河自南向北纵贯鲁西平原,长630多公里。

湖泊集中分布于鲁中南山地丘陵区与鲁西南平原之间的鲁西湖带,以济宁为中心分为两大湖群,以南为南四湖,以北为北五湖,前者以微山湖为首,后者以东平湖最大。

图一:山东省地貌简图二、地层概况山东省地层在全国地层区划中,属华北地层大区晋冀鲁豫地层区和秦祁昆地层区,前者可分为华北平原、鲁西和鲁东三个地层分区,后者为祁连一北秦岭地层分区(鲁东南地层分区)。

山东省各断代地层发育比较齐全,自中太古代至新生代地层都有分布,地表出露以中、新生代地层为主,其次为古生代地层,元古宙地层分布局限,太古宙地层零星出露(图2)。

山东最古老的地层形成于中太古代,为出露于鲁西地层分区的沂水岩群和出露于鲁东地层分区的唐家庄岩群,是遭受麻粒岩相变质的火山一沉积岩系。

呈面积较小的岛状、透镜状、不规则条带状包体产于早前寒武纪花岗岩中。

新太古代地层有出露于鲁西地层分区的泰山岩群和鲁东地层分区的胶东岩群,为遭受角闪岩相变质的火山一沉积岩系。

地层出露大都不连续,在太古宙TTG 质花岗岩中呈包体出现。

古元古代地层地表主要分布于鲁东地层分区和祁连一北秦岭地层分区,为荆山群、粉子山群、胶南表壳岩组合和芝果群。

荆山群、粉子山群和胶南表壳岩组合岩性组合特征相似,均以高铝片岩、含石墨岩系和碳酸盐岩为特点,具孔兹岩系特点,三者所处构造位置、变质程度和变形特征有明显差别。

中元古代地层有鲁西地层分区隐伏地层一一济宁岩群,属低绿片岩相变质的中酸性火山岩一钙泥质岩建造。

另外在山东东南沿海的小岛屿上分布有海州群,原岩为酸性火山岩,经受了蓝片岩相一高压绿片岩相变质。

新元古代地层包括土门群、蓬莱群及朋河石岩组。

土门群分布于鲁西地层分区靠近沂沐断裂带一侧,为碎屑岩一碳酸盐岩建造。

蓬莱群分布于鲁东地层分区蓬莱一带,原岩为碎屑岩一泥岩一碳酸岩建造。

朋河石岩组零星分布于祁连一北秦岭地层分区苏鲁造山带中,为经历了低绿片岩相变质的碎屑岩一泥质岩建造。

寒武一奥陶纪地层广泛分布于鲁西地层分区和华北平原地层分区,属陆表海沉积,下部为碎屑岩一碳酸盐岩建造,上部为碳酸盐岩建造。

分为寒武纪长清群、寒武一奥陶纪九龙群及奥陶纪马家沟组。

长清群以深红色泥岩。

页岩为主夹白云岩和灰岩,地层厚度东南厚。

西北薄,向西北方向超覆,与下伏新元古代土门群平行不整合接触。

九龙群以灰岩、白云岩为主夹页岩,与长清群为连续沉积。

马家沟组以灰岩、白云岩为主,与下伏九龙群为平行不整合接触。

石炭一三叠纪地层分布于鲁西和华北平原地层分区,为海陆交互相.一陆相沉积,含煤碎屑建造及碎屑建造,分为月门沟群、石盒子组、石千峰群及二马营组。

月门沟群为海陆交互相一陆相含煤岩系,底部为铁铝岩系,与下伏奥陶纪马家沟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

石盒子组为黄绿、灰绿色砂岩及深灰紫色泥岩夹铝土岩、页岩及煤线。

石千峰群为河湖沉积的鲜红色泥岩、砂岩,分布局限。

二马营组仅在聊城钻孔中见及,为河湖相砂岩、粉砂岩夹泥岩。

侏罗一白垩纪地层在山东省各个地层分区都比较发育,为陆相含煤碎屑岩建造。

碎屑建造及基性一酸性火山岩建造。

分为侏罗纪淄博群、白垩纪莱阳群、青山群、大盛群及王氏群。

淄博群分布于鲁西地层分区及华北平原地层分区,以淄博一带较发育,为浅湖及河流相沉积,下部为含煤碎屑建造,上部为红色碎屑建造,与下伏三叠纪石千峰群平行不整合接触。

莱阳群分布广泛,四个地层分区皆有发育,各地发育程度不等,以鲁东胶莱盆地最为发育,主要为山麓洪积相、河流相、湖泊相沉积,局部为火山沉积。

青山群全省多有分布,以鲁东地层分区发育较完整,为中基性一酸性火山岩建造,夹有少量沉积岩。

大盛群主要分布于鲁西与鲁东地层分区交界处的沂沐断裂带内,以河湖相沉积为主,夹少量中基性、酸性火山岩,属早。

中白垩世,与青山群为准同时沉积。

王氏群主要出露于鲁东地层分区,其它分区零星分布,为红色碎屑岩系,胶莱盆地南东侧夹有基性火山岩,为干旱一半干旱环境下的河流相间有浅湖相沉积,主体时代为中一晚白垩世,顶部的胶州组中上部,时代属古新世。

新生代地层遍布全省,尤其在华北平原地层分区呈大面积分布。

古近纪地层分为官庄群、五图群及济阳群。

官庄群只发育于鲁西地层分区的零星小型盆地中,为含膏盐的红色、灰色山麓一河湖相碎屑岩;五图群发育于鲁西地层分区东北缘及鲁东地层分区西北缘的临胸、昌乐、龙口等小型盆地中,为含煤。

油页岩的河湖相沉积;济阳群只发育在华北平原地层分区,分布广泛,地层厚度大,为一套色调。

成份复杂的河湖相碎屑岩系,含丰富石油、天然气、新近纪地层分为临胸群。

黄弊群和巴漏河组、白彦组、临胸群主要发育在鲁西地层分区的临胸、昌乐一带,上部及下部的尧山组及牛山组为基性火山岩,中部山旺组为一套以硅藻土为主的沉积地层,以含山旺动物群而闻名;黄弊群分布于华北平原地层分区,为一套杂色调河湖相碎屑岩系;巴漏河组只见于鲁东地层分区的章丘附近,为一套河湖相灰岩,砾岩组合;白彦组仅见于鲁西,为古生代灰岩裂隙或溶洞内的洞穴堆积,内常含金刚石。

第四纪地层广布全省,但各地地层厚度。

成因类型多变,其时空分布与地貌特征密切相关,绝大部分地层单位由松散碎屑沉积物组成,个别由火山岩(玄武岩)和生物沉积(贝壳堆积)组成。

图二:山东省综合地层划分表三、山东省构造演化阶段划分山东省位于中国大陆的东部,大地构造演化具有与中国大陆相似的阶段性演化特点。

按照上述构造阶段划分的原则,将山东省构造演化大致分为四个演化阶段:1.早前寒武纪不成熟陆壳向成熟陆壳转化和陆块碰撞拼合阶段;陆核、微陆块逐渐形成,伴随着华北各微陆块之间发生的碰撞拼合,构造岩浆活动强烈,地壳由不成熟的过渡型地壳(可能相当于玄武质一安山质基底)演化为成熟的花岗质地壳,花岗岩由TTG组合演化为GMS组合,基底固结并逐渐克拉通化,至古元古代末形成现在华北克拉通的基本格局。

2.中新元古代大陆裂解与聚合阶段;中元古代标志性地质事件是代表大陆裂解环境的基性岩墙群,新元古代标志性地质事件是同碰撞花岗岩和山东早期盖层沉积,为非全域的沉积盖层,新元古代中期,中国各陆块可能接近形成一个整体,形成原始中国大陆或古中国地台。

3古生代海陆变迁阶段;是中国现代意义板块构造形成和剧烈演化期,山东构造演化受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西伯利亚板块对接碰撞影响,经历了海陆变迁演化,早古生代,突出特征是全域同步缓慢沉降,有小幅度差异升降,为全域海相沉积,晚古生代,板块逐渐抬升,海水退出,转化为陆相沉积。

4.中新生代构造体制转折和岩石圈减薄阶段;山东大陆地壳中生代早期受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碰撞作用制约,表现为挤压构造体制,中生代中晚期受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作用制约,构造体制转换为伸展为主。

白垩纪是中国东部岩石圈强烈减薄期,构造岩浆活动非常活跃,在山东省则发育了与岩石圈减薄有关的大规模岩浆作用、大范围盆地断陷、高强度金矿成矿爆发、高速度地壳隆升、多期次慢源岩浆活动和多式样脆性断裂切割等地质构造事件。

四、山东省陆壳构造演化山东陆壳早期构造演化模式为:①、2.8Ga以前形成具岛弧性质的沂水和唐家庄古陆核。

②、2.8—2.7Ga鲁西地区拉张出现初始洋壳,形成具大洋高原环境特点科马提岩、枕状玄武岩组合。

③、2.7—2.56Ga洋盆消减,俯冲作用造成早期TTG质花岗岩侵位,鲁西陆块和鲁东陆块转化为岛弧,形成具岛弧特点的岩石组合,为初始的不成熟陆壳组成。

④、2.56一2.4Ga弧一陆碰撞、盆地闭合,大量碰撞型花岗岩侵位,新太古代(2.6一2.5Ga)TTG质花岗岩系(峰山花岗岩、沂水花岗岩)与二长花岗岩系(傲徕山花岗岩)同时出现,地壳由不成熟陆壳向半成熟陆壳转化;至古元古代岩浆活动完全由代表成熟陆壳的重熔型二长花岗岩构成。

⑤、2.4一2.1Ga碰撞造山后,岩石圈拉张减薄,鲁西地区隆起,地慢物质上涌底侵,壳一慢相互作用产生A型花岗岩;同时,鲁东地区强烈裂陷,形成裂陷盆地。

⑥、2.1—1.9Ga鲁东裂陷盆地闭合,古元古代地层发生强烈变形,形成褶皱造山带。

五、山东省古生代沉积一构造古地理早古生代山东进入全域同步沉降期。

沉积相以浅海相为主体,滨海相出现于早寒武世,沉积一构造古地理格局的地理总趋势是东深西浅。

鲁西寒武系及中、下奥陶统总体以台地相及潮坪、泻湖相碳酸盐岩为主,早期有较多潮坪泥砂质沉积及少量滨海砂砾岩沉积,中、下奥陶统为典型地台型沉积。

(l)寒武纪沉积一构造古地理早寒武世早期沉积沿沂沐断裂带分布,沧浪铺期首先沉积了李官组滨海陆屑滩砂砾岩相;沧浪铺晚期一龙王庙初期,海侵范围稍有扩大,海水相对变深,早期沉积以薄层灰岩为主且富含三叶虫化石。

该阶段海岸大致在寿光、蒙阴、费县、薛城一线,以西为古陆,以东为海域,海侵方向由南东向北西超覆。

早寒武世陆源碎屑物质来源于鲁西古陆,由于陆源物质供给丰富,在沉降盆地中形成厚达百米的石英砂岩沉积,即为补偿性盆地沉积,特别是在枣庄西北一带含有较多的砾岩,该砾岩应为古河道滞留沉积,说明该地区为陆源物供给的主要通道。

龙王庙早、中期:以碳酸盐台地沉积为主,其沉积环境包括潮间一潮上带萨布哈,潮间带一浅潮下带及浅潮下带三种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