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管细胞癌与肝脓肿影像鉴别

合集下载

肝内胆管细胞癌和肝脓肿鉴别诊断

肝内胆管细胞癌和肝脓肿鉴别诊断



CT:平扫显示肝实质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病灶,中央为脓 腔,密度均匀或不均匀,CT值高于水而低于肝。20%的 脓肿内出现小气泡,有时可见液平面。环绕脓腔可见密度 低于肝而高于脓腔的环状影为脓肿壁。 急性期脓肿壁外周可出现环状水肿带,边缘模糊。对比 增强CT,动脉期脓肿壁呈环形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 扫描,脓肿壁仍进一步持续强化,周围水肿带也逐渐强化, 脓腔在各期均无强化。在动脉期,环形强化的脓肿壁和周 围无强化的低密度水肿带构成了所谓环征,90%脓肿出 现环征。一般多见双环征(水肿带+脓肿壁),周围没有水 肿则呈单环。如果脓肿壁的内层由坏死组织构成而无强化, 外层由纤维肉芽组织构成呈明显增强,则可见脓腔外周的 低密度环和周围低密度的水肿带之间有一强化的脓肿壁外 层环,即所谓三环征。环征和脓肿内的小气泡为肝脓肿的 特征性表现。有时在脓肿早期液化未形成,脓肿可呈软组 织肿块,与肿瘤不易区别。
总结



肝内胆管细胞癌和肝脓肿在影像学上的表现有很 多相似之处,鉴别较困难。但仔细寻找把握其细 微差异后可在诊断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周围可伴大小不一的卫星灶; 胆管扩张及局部肝叶萎缩是胆管癌较典型的表现。 肝脓肿临床常可见高热、白细胞升高,病灶内如 见到气体,有时可见液平面可帮助诊断。
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ICC)
起源于肝内二级胆管及以远的末梢胆管上皮细胞。 多单发,可多发;圆形、类圆形、分叶或形态不 规则;大多边界模糊。
好发于肝左叶,男性略高于女性,多发生于5060岁,临床表现不典型,常以上腹不适或扪及腹 部包块首发,可伴有肝内胆管结石及手术史,一 般不伴肝炎、肝硬化病史,实验室缺乏特异肿瘤 标志物,

肝内胆管细胞癌与不典型肝脓肿的CT和MRI鉴别诊断

肝内胆管细胞癌与不典型肝脓肿的CT和MRI鉴别诊断

肝内胆管细胞癌与不典型肝脓肿的CT和MRI鉴别诊断亓㊀燕1ꎬ郭㊀静1ꎬ周秀会2ꎬ范小波11.山东省济南市人民医院影像科㊀山东㊀济南㊀71100ꎻ2.山东省济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影像科㊀山东㊀济南㊀271100㊀㊀ʌ摘㊀要ɔ㊀目的㊀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ICC)与不典型肝脓肿(AHA)的CT和MRI鉴别诊断价值ꎮ方法㊀收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7例ICC患者及35例AHA患者的临床资料ꎬ均行CT和MRI检查ꎬ以手术病理临床治愈为金标准ꎬ评价CT和MRI影像特征ꎮ结果㊀两组CT征象对比ꎬ除异常灌注无差异外ꎬ病灶形态㊁边缘强化环形态㊁病灶积气㊁肝包膜凹陷征㊁分隔状强化㊁靶征㊁肝内胆管扩张㊁向心性延迟强化等ꎬ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ꎮ两组MRI征象对比ꎬ向中央填充强化㊁平衡期均匀强化㊁门静脉期不均匀强化㊁动脉期强化表现㊁动脉期环状强化特征等ꎬ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ꎮ结论㊀CT和MRI均对肝内胆管细胞癌与不典型肝脓肿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ꎬ两种检查方法结合能提高诊断准确率ꎮʌ关键词ɔ㊀肝内胆管细胞癌ꎻ不典型肝脓肿ꎻ体层摄影术ꎬX线计算机ꎻ磁共振成像中图分类号:R735.7ꎻR814.42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6 ̄9011(2020)08 ̄1433 ̄04StudyonthedifferentialvalueofCTandMRIbetweenintrahepaticcholangiocarcinomaandatypicalhepaticabscessQIYan1ꎬGUOJing1ꎬZHOUXiuhui2ꎬFANXiaobo11.ImagingDepartmentofJinanPeople'sHospitalꎬJinan271100ꎬP.R.China2.ImagingDepartmentofJinanIntegratedHospitalofTraditionalChineseandWesternMedicineꎬJinan271100ꎬP.R.ChinaʌAbstractɔ㊀Objective㊀ToexplorethevalueofCTandMRIindifferentialdiagnosisofintrahepaticcholangiocarcinoma(ICC)andatypicalhepaticabscess(AHA).Methods㊀Theclinicaldataof37patientswithICCand35patientswithAHAconfirmedbyoperationandpathologywerecollectedandexaminedbyCTandMRI.Results㊀TherewasnodifferenceinCTsignsbetweenthetwogroupsexceptforabnormalperfusion.Thedifferenceswere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ꎬasshowninTable2.Thereweresignificantdifferencesbetweenthetwogroups(P<0.05).ThediagnosticaccuracyofCTforICCandAHAwas83.78%and82.86%ꎬrespectivelyꎬwithnostatisticalsignificance(P>0.05)ꎻthediagnosticaccuracyofMRIforICCandAHAwas86.49%and85.71%ꎬrespectivelyꎬwithnostatisticalsignificance(P>0.05)ꎻthedifferentialdiagnosticaccuracyofCTandMRIforICCandAHAwasnostatisticalsignificance(P>0.05).Conclusion㊀CTandMRIhavediagnosticvalueforintrahe ̄paticcholangiocarcinomaandatypicalliverabscess.Thecombinationofthetwomethodscanimprovethediagnosticaccuracy.ʌKeywordsɔ㊀IntrahepaticcholangiocarcinomaꎻAtypicalliverabscessꎻTomographyꎬX ̄raycomputedꎻMagneticresonanceim ̄aging㊀㊀肝内胆管细胞癌与肝脓肿均属于肝脏占位性病变ꎬ其中ICC是发病率仅次于肝细胞肝癌的肝脏原发恶性肿瘤ꎬICC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ꎬ多数患者发现时已失去手术时机[1 ̄2]ꎮ不典型肝脓肿与ICC临床容易混淆[3 ̄4]ꎮ基于此ꎬ本文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与不典型肝脓肿的CT和MRI鉴别诊断价值ꎮ1㊀资料与方法1.1㊀一般资料收集2017年6月~2019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37例ICC患者及35例AHA患者作者简介:亓燕(1978 ̄)ꎬ女ꎬ山东济南人ꎬ毕业于潍坊医学院ꎬ本科学历ꎬ主治医师ꎬ主要从事医学影像学诊断工作临床资料ꎮICC组:男性15例ꎬ女性22例ꎬ年龄45~75岁ꎬ平均年龄(59.65ʃ9.65)岁ꎮAHA组:男性19例ꎬ女性16例ꎬ年龄44~75岁ꎬ平均年龄(58 65ʃ10.70)岁ꎮ1.2㊀检查方法ꎮCT平扫检查:采用GE公司Revolution螺旋CTꎬ扫描参数设置:管电压为120kVꎬ管电流为250mAꎬ层距为1.0mmꎬ扫描螺距为2.0mmꎬ扫描厚度为5mmꎬ球管旋转速度为0.5r/sꎬ探测器宽度为40mmꎬ显示野为36cmꎬ矩阵为512ˑ512ꎬ准直为64ˑ16mmꎬ仪器自带CT平扫及增强扫描功能ꎮ患者受检前服用800~1000ml的温开水ꎬ并选用高压注3341射器以3ml/s速率团注1.5ml/kg的碘佛醇(国药准字H20143027ꎬ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ꎬ100ml:74.1g)ꎬ注射剂量为80~100mlꎮ以主动脉作为监测层面进行触发ꎬ阈值150~180ꎮ大约动脉期(27s)㊁门静脉期(66s)㊁延迟期(180s)扫描ꎬ扫描部位为肝脏上部到肝脏下部ꎬ完全覆盖整个肝脏ꎮ先CT平扫获得病灶的大小㊁外形㊁数量及位置等信息ꎬ并评估病灶边缘结构及病灶密度等情况ꎬ再切换至CT增强扫描模式ꎬ获得病灶的持续时间及强化程度信息ꎬ并分析病灶的血供特征㊁内部结构等ꎮMRI扫描检查:采用飞利浦公司PhilipMedical3.0T超导核磁共振仪ꎬ患者受检前4~6h内禁食ꎬ并去除所有金属物件ꎬ避免其对图像造成影响ꎮ嘱患者取仰卧位ꎬ腹部控阵线圈ꎬ并放置呼吸门控ꎬ分别于腹部横轴面膈肌㊁横轴面屏气㊁自由呼吸横轴面㊁屏气横轴面行T2WI㊁双回波T1加权成像(T1WI)㊁弥散加权成像(DWI)㊁表观弥散系数(ADC)3期增强扫描ꎮ参数设置如下:1)T2WI:TR2200msꎬ631msꎬTE78msꎬ平均次数(NSA)1ꎬ层间距1mmꎬ层厚5mmꎬ带宽501Hz/PxꎬFOV40cmˑ40cmꎬ矩阵为252ˑ213ꎻ2)T1WI:TR3.6msꎬTE2 3msꎬNSA1ꎬ层间距1mmꎬ层厚5mmꎬ带宽450Hz/PxꎬFOV40cmˑ40cmꎬ矩阵为252ˑ213ꎻ3)DWI:扩散敏感梯度场参数(b值)为0㊁50㊁400㊁800mm2/sꎬTR960msꎬTE62msꎬNSA1ꎬ层间距1mmꎬ层厚5mmꎬ带宽501Hz/PxꎬFOV40cmˑ40cmꎬ矩阵252ˑ213ꎮ对比剂选用钆喷酸葡胺(Gd ̄DTPA)ꎬ经静脉肌注ꎬ注射剂量0 1ml/kgꎬ注射速率1.5ml/sꎬ予以横轴面动脉期(26s)㊁门静脉期(60s)㊁平衡期(180s)扫描ꎮ1.3㊀观察指标以穿刺活检㊁手术病理或临床治愈为金标准ꎬ评价CT和MRI鉴别诊断ICC与AHA的价值ꎬ所有CT及MRI图像均由3位副主任医师进行评估ꎮ1.4㊀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22.0软件处理ꎮ其中ꎬ计数资料采用n(%)形式表示ꎬ组间比较采用 2检验ꎻ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 xʃs)形式表示ꎬ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ꎬ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ꎮ2㊀结果2.1㊀两组患者病灶的CT和MRI征象对比两组患者病灶的CT征象对比ꎬ除异常灌注无差异外ꎬ病灶形态㊁边缘强化环形态㊁病灶积气㊁肝包膜凹陷征㊁分隔状强化㊁靶征㊁肝内胆管扩张㊁向心性延迟强化等ꎬ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ꎬ见表1ꎮ两组患者病灶的MRI征象对比ꎬ向中央填充强化㊁平衡期均匀强化㊁门静脉期不均匀强化㊁动脉期强化表现㊁动脉期环状强化特征等ꎬ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ꎬ见表2(图1~6)ꎮ2.2㊀CT和MRI对ICC及AHA的鉴别诊断CT对ICC㊁AHA的诊断准确度分别为83 8%㊁82.86%ꎬ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ꎻMRI对ICC㊁AHA的诊断准确度分别为86.49%㊁85.71%ꎬ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ꎻCT和MRI鉴别诊断ICC㊁AHA的准确度对比ꎬ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ꎬ见表3ꎮ3㊀讨论㊀㊀ICC与AHA的临床症状ꎬ影像学征象及实验室检查均存在互相重叠之处ꎬ因此两者极易混淆导致误诊[6 ̄10]ꎮ文献表明[11]ICC与AHA的CT诊断的易混淆点为均表现出异常灌注及平扫低密度影ꎬ本文结果显示ꎬICC组患者与AHA组患者的异常灌注表1㊀两组患者病灶的CT征象对比 例ꎬ(%)CT征象ICC组(n=37)AHA组(n=35) 2值P值形态(规则/不规则)5/3230/537.533<0.001边缘强化环(规则/不规则)4/3331/443.536<0.001病灶积气0(0.00)7(20.00)8.1970.004肝包膜凹陷征16(43.24)0(0.00)19.459<0.001分隔状强化7(18.92)26(74.29)22.209<0.001靶征4(10.81)28(80.00)34.871<0.001肝内胆管扩张28(75.68)4(11.43)30.068<0.001向心性延迟强化33(89.19)2(5.71)50.170<0.001异常灌注20(54.05)19(54.29)0.0000.9844341表2㊀两组患者病灶的MRI征象对比 例ꎬ(%)MRI征象ICC组(n=37)AHA组(n=35) 2值P值向中央填充强化29(78.38)6(17.14)26.998<0.001平衡期均匀强化2(5.41)29(82.86)44.007<0.001门静脉期不均匀强化37(100.00)25(71.43)12.276<0.001动脉期强化表现 ̄无明显强化4(10.81)2(5.71)13.101<0.001整体均匀强化0(0.00)6(17.14)散在强化2(5.41)8(22.86)边缘环状强化31(83.78)19(54.29)动脉期环状强化特征 ̄强化程度(显著/轻度)25/64/1416.090<0.001形态(规则/不规则)6/2510/86.7860.009强化环(中断/连续)8/230/195.8370.016表3㊀CT和MRI对ICC及AHA的鉴别诊断对比 例ꎬ(%)病变类型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CT诊断准确率MRI诊断准确率 2值P值ICC3731(83.78)32(86.49)0.1070.744AHA3529(82.86)30(85.71)0.1080.743 2值 ̄0.0110.009 ̄ ̄P值 ̄0.9160.925 ̄ ̄图1㊀肝实质肝脓肿表现ꎬ伴胆管癌㊀图2㊀强化检查ꎬ患者同时患有肝脓肿及胆管细胞癌ꎮ肝右后叶病灶边缘见环形强化㊀图3㊀肝实质占位ꎬ门静脉期边缘强化㊀图4㊀平衡期病灶有延迟强化㊀图5㊀T2WI压脂图像肝右后叶高信号㊀图6㊀1月后复查磁共振ꎬ肝右后叶病灶已吸收征象无明显差异ꎬ原因为肝脏门静脉因占位性病灶而异常分流ꎬ且门静脉的血液压力显著低于肝动脉ꎬ而使得包含对比剂的血液提早经瘘口流至门静脉灌注区内ꎮ而在病灶形态㊁边缘强化环形态㊁病灶积气㊁肝包膜凹陷征㊁分隔状强化㊁靶征㊁肝内胆管扩张㊁向心性延迟强化等征象上ꎬ两种疾病表现出较大差异ꎮ庞玉花等[11]报道称ꎬ左肝易出现肝内胆管结石ꎬ且更易被感染ꎬ故而左肝易发生ICCꎬ而门静脉5341的分支走向则使得右肝出现AHA的概率更高ꎮ靶征在ICC中出现较少ꎬ且多为单靶ꎬ而在AHA中靶征较为常见ꎬ且多为双靶ꎮ分隔状强化ꎬ多见于动脉㊁门静脉期ꎬ呈现蜂窝状或多房状低密度区ꎮ文献显示[12]ꎬCT中的分隔状强化及坏死区存在气 ̄液平台ꎬ是诊断肝脓肿的重要指标ꎮ文献提出[13]ꎬICC与AHA的MRI诊断易出现误诊的原因为两者多为单发病灶ꎬ且病灶表现为持续性强化及环形强化ꎮ但本文结果发现ꎬ两者在强化征象细节及病灶坏死类型方面亦存在较大差异ꎮAHA患者表现出更多的囊变区ꎬ与多数报道结果相同ꎬ但ICC坏死类型为无血供固体组织的凝固性坏死ꎬ而AHA坏死类型为液化坏死ꎮ此外ꎬ两者均出现明显动脉期环形强化征象ꎬ且ICC强化程度更高ꎬ表明ICC肿瘤周围密集细胞区动脉血供丰富度高于脓壁ꎮ结果表明ꎬCT和MRI鉴别诊断ICC及AHA的准确度并无明显差异ꎬ说明两者均可作为早期鉴别诊断ICC及AHA的手段ꎬ但易出现相同征象混淆的情况ꎬ必要时需行穿刺活检病理检查ꎮ综上所述ꎬCT和MRI均对肝内胆管细胞癌与不典型肝脓肿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ꎬ两种检查方法相结合可提高临床诊断率ꎮ参考文献:[1]JenniferSammonꎬSandraFischerꎬRaviMenezesꎬetal.MRIfeaturesofcombinedhepatocellular ̄cholangiocarcinomaversusmassformingintrahepaticcholangiocarcinoma[J].CancerIma ̄gingꎬ2018ꎬ18(1):8.[2]ShanshanYinꎬQiuliCuiꎬKunYanꎬetal.Effectofcontrast ̄en ̄hancedultrasoundondifferentialdiagnosisofintrahepaticcholan ̄giocarcinomaandarterialphaseenhancedhepaticinflammatoryle ̄sions[J].ChinJCancerResꎬ2017ꎬ29(3):272 ̄280. [3]TalatiKꎬLeeKS.Magneticresonanceimagingofhepaticabsces ̄ses[J].2017ꎬ52(2):73 ̄82.[4]NoritakaOzawaꎬShinpeiDoiꎬTakayukiTsujikawaꎬetal.Intra ̄hepaticcholangiocarcinomaproducinggranulocytecolony ̄stimula ̄tingfactorandparathyroidhormone ̄relatedprotein[J].NihonShokakibyoGakkaiZasshiꎬ2017ꎬ114(7):1285 ̄1292. [5]周燕ꎬ经翔ꎬ丁建民ꎬ等.肝癌与不典型肝脓肿的超声造影鉴别(附5例误诊报告)[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ꎬ2017ꎬ26(6):541 ̄544.[6]高回青ꎬ胡春洪ꎬ郁义星ꎬ等.能谱CT定量分析在鉴别肝癌和肝脓肿中的价值[J].中华肝脏病杂志ꎬ2016ꎬ24(9):676 ̄680. [7]宋毅ꎬ程敬亮ꎬ郑权ꎬ等.实时剪切波超声弹性成像对肝血管瘤与肝细胞性肝癌的鉴别诊断价值[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ꎬ2017ꎬ52(2):221 ̄223.[8]胡维娟ꎬ张翔.不典型肝内胆管细胞癌合并脓肿的影像诊断要点[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ꎬ2016ꎬ39(5):555 ̄558. [9]赵明ꎬ潘国红ꎬ李唯.原发性肝细胞肝癌误诊肝脓肿1例[J].河北医学ꎬ2016ꎬ22(7):1229 ̄1230.[10]杨宏ꎬ王伟ꎬ姜斌.细菌性肝脓肿的多层螺旋CT诊断及介入治疗[J].医学影像学杂志ꎬ2019ꎬ29(7):1239 ̄1241. [11]庞玉花ꎬ马晓明ꎬ王金环ꎬ等.CT肝容量测量联合CTP分级评价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纤维化患者肝储备功能的临床价值[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ꎬ2018ꎬ39(10):1197 ̄1200. [12]唐啸ꎬ张莹.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CT和MRI诊断研究[J].医学影像学杂志ꎬ2013ꎬ23(2):217 ̄219.[13]李炳荣ꎬ肖扬锐ꎬ罗项超ꎬ等.肝内胆管细胞癌与不典型肝脓肿的MRI鉴别诊断[J].中华放射学杂志ꎬ2019ꎬ53(5):370 ̄374.(收稿日期:2020 ̄03 ̄01)(上接1427页)查ꎮ超声能够快捷㊁无创及全面地显示妇科肿瘤的大小㊁形态㊁结构及具体方位等特点ꎬ具有较高的临床检出率[3]ꎮ在良㊁恶性肿瘤形态评估方面ꎬ超声检测获得的声像特点与病理检测获得的结构特性在形态学上十分接近[4]即良性肿瘤表现为规则性包膜㊁肿瘤壁一般为囊性ꎻ恶性肿瘤表现为不规则包膜ꎬ肿瘤壁多为实性和实囊混合性ꎮ本病例的诊断结果也支持此观点ꎬ因此超声可作为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对卵巢甲状腺肿性类癌患者进行术前评估ꎮ参考文献:[1]YamaguchiMꎬTashiroHꎬMotoharaKꎬetal.Primarystrumalcarcinoidtumoroftheovary:apregnantpatientexhibitingsevereconstipationandCEAelevation[J].GynecolOncolCaseRepꎬ2013ꎬ4(2):9 ̄12.[2]ChouYYꎬShunCTꎬHuangSCꎬetal.Primaryovariancarcinoidtumors[J].JFormosMedAssocꎬ1996ꎬ95(2):148 ̄152. [3]赵锦.彩色多普勒超声与CT在卵巢癌诊断及临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对比[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ꎬ2017ꎬ34(1):109 ̄111. [4]何汝青.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妇科肿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ꎬ2019ꎬ3(4):139 ̄140.(收稿日期:2019 ̄07 ̄09)6341。

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影像表现

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影像表现

影像表现-肿块型
• 好发于肝左叶,引起肝段或肝叶萎缩; • CT:稍低密度,界不清,不规则分叶状;病灶内及周围胆管
扩张,部分肿块内见低密度的囊变坏死区,少数病灶内高密 度;肝脏包膜凹陷、皱缩。 • 增强:动脉早期周边环形轻中度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出 现延迟强化,造影剂逐渐向中央填充。 • 门静脉瘤栓少见,淋巴结转移多见; • 灶周异常灌注;灶周卫星病灶。
肿块型MR
• T1WI上呈不均匀低信号,少数肿瘤在TlWI上可见斑点状、 片状高信号影;T2WI上混杂高或稍高信号,部分中心可 见局灶性星芒状、条状或片状低信号
• DWI周边高信号
女,79岁,发热,畏冷,腹痛5天
男,47岁,发现肝占位1周
管壁浸润型
• 狭窄的边缘不规则、不对称缩小胆管,增强强化,淋巴结 肿大和导管周围软组织病变,提示恶性狭窄
五、局灶性狭窄病变伴近端胆管轻度扩张
BilIN with a focal ductal stricture. (a) Axial contrast-enhanced MR image show a focal stricture(arrow) with mild ductal dilatation. (b) Photomicrograph (original magnification, ×200; H-E stain) shows anintraepithelial carcinoma, also known as carcinoma in situ or BilIN-3, without subepithelial extension.
肝内胆管细胞癌影像诊断
概述
• 胆管癌是肝脏第二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东南亚发病率 最高,近年肝内胆管癌的患病率和死亡率不断增加

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

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

内小胆管 的胆管 上皮 的腺 癌 ,约 占所有胆管细胞癌 5 1%, %~ 0 临床预后较差 。笔者对 20 — 0 5年问手 0320 术及病 理证 实 的 1 例 P C患者 的 c 6 C T资料进 行 总 结 , 告如 下 。 报 l 资 料 与方 法 1 一般资料 本组 1 例 . 中男 1 . 1 6 其 0例 , 6例 , 女 年 龄 4 ~9岁 。其 中上腹 部 不 适 1 87 O例 , 热 4例 , 发 黄 疸5 , 例 伴消瘦 3 , 有病例 A P均为 阴性 , 其 例 所 F 但 中有 l 2例 C 2 及 C A升高 。 A15 E 1 方 法 采用 G S E D螺旋 C . 2 EHIP E T机 ,6例 均 做 1 全肝 C T平 扫 和增 强 扫描 。层 面 为 5mn r,螺距 为 1 . 0 m 。 m 增强扫描采用高压注射器 以 3 L s / 的速度静脉 m 注 射 欧 乃 派 克 10m 分 三 期 扫 描 , 脉 期 ( 射 造 0 L. 动 注 影 剂 2 后 扫 描 ) 门脉 期 ( 射 造 影 剂 6 后 扫 7S 、 注 5S 描 )延迟期 ( 、 注射造影剂 3 5mn ~ i 后扫描 )检查前均 , 口服 50 l0 0mL水 充 盈 胃肠 道 。测 各 期 肿 瘤 C 0 ~ 0 T 值, 观察肿瘤强化程度 。
图 1 平扫 见肝右 叶有一低密度 软组织肿 块影 , 边界欠 清 图 2 增强 扫描动 脉期 病灶 周 围出现轻 度不 完整环 行强 化征

图 3 门脉期 见病灶强化更 为明显
图 4 延 迟期病
灶出现延迟强 化 . 其中心低密度灶缩 小
3 讨 论
31 C . T表 现 C T平 扫 表 现 为分 叶状 , 规 则 , 不 或类 圆形的低密度 占位灶 , 边缘不 清晰 , 单发多见 , 发生于 肝 包 膜 下 , 灶 有 肝包 膜 内陷 回缩 现 象 , 瘤 周 围 有 病 肿 肝内胆管扩张 , 常合并肝 内胆管结石。 T增强典型 较 c

肝脓肿(细菌真菌性)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肝脓肿(细菌真菌性)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LOGO 肝脓肿(细菌性、真菌性 )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肝脓肿——概述
➢ 肝脓肿(abscess of liver):是肝组织的局限性化脓性炎症。 ➢ 根据致病微生物不同分为:细菌性肝脓肿、真菌性肝脓肿、
结核性肝脓肿等,以细菌性肝脓肿多见。 ➢ 好发于肝右叶,多见于老年人及有糖尿病或脂肪肝的中青年
非手术疗法:
➢ 支持疗法 ➢ 抗生素治疗(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
手术治疗:
➢ 经皮肝脓肿穿刺引流术 ➢ 肝脓肿切开引流 ➢ 肝部分切除术
真菌性肝脓肿
➢ 真菌性肝脓肿主要是真菌在肝组织内产生变态反应,引起肝 组织损伤、坏死,形成多发、大小不等的脓肿,脓肿壁因有 组织细胞、淋巴细胞浸润,一般都较厚。有时感染可形成真 菌性肉芽肿。
人。 ➢ 临床主要症状和体征:高热、寒战、肝区疼痛、压痛等,并
伴有大量出汗、恶心、呕吐等强烈反应。 ➢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 ➢ 致病菌:常见的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少见的有
肠炎杆菌、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 ➢ CT和MRI是诊断肝脓肿的常用检查手段。
细菌性肝脓肿——传播途径
芽组织增生形成脓肿壁(吸收脓液和限制炎症扩散), 脓肿壁周围可有水肿。 ➢ 炎症反应停止:脓肿吸收痊愈; ➢ 病变进展:脓肿不断扩大,甚至穿破、侵犯周围组织器 官——继发性脓肿(继发膈下脓肿、脓胸、肺脓肿等)。
细菌性肝脓肿——X线表现
➢ 较大的脓肿,腹部平 片有时可见肝区含气 或液平的脓腔影,改 变体位投照,液平可 随之移动。
细菌性肝脓肿——CT表现
典型的CT表现(增强):
➢ 动脉期:脓肿壁呈环形强化,脓肿所在肝叶或肝段的肝实质由于充血出 现动脉期短暂明显强化,脓肿壁周围水肿带无强化。

肝内胆管细胞癌CT、MR表现与病理特征对照分析

肝内胆管细胞癌CT、MR表现与病理特征对照分析
不 清 不 同 ,肝 门侵 犯 与 淋 巴 结 肿 诊 断 的准确 性具 有 临床 意 义 。 大 发 生 率 低 于 肝 内胆 管 细 胞 癌 。
管细胞癌的 M 诊 断和鉴别 [ . s CT J 上 】 海医学影像 ,2 1,92 :1 9 001 ( 9- 3 ) .
7 王 成林 . 脏 少见 类 型 癌 病 理 、 C . 肝 T和
放 射 学 实践 ,2 0,4 3:8— 9. 09 2 ( 272 0 ) 胞 癌皮 肤 转 移 一例 报 道 [] 罕 少 疾病 J. 杂 志 ,20 ,6( ) 05. 09 1 6:5- 1
细 胞 癌 类 似 ,但 病 灶 内无 局 限性
( 责任 编辑 :谢 婷婷 )
【 收稿 日期 1 2 1 - 2 2 02 0- 5
M I 断 ( )J. R诊 一 [] 中国 c 和 M I T R 杂志,
2 0, 1 : 8 5 . 0 6 4() 4 — 1
8 孙莉, . 刘文亚 , 李江红, M I 等.R 对肝 内 胆管细胞癌的诊 断价值 [] 现代 中西 J.
医结合 杂志 ,08 1 (1: 8349. 2 0,7 3)4 9- 84
胆 管 扩 张 , 与 软 组 织 肿 块 。 诊 断 2 李绍林,张雪林,韩慧霞, . 等.周 围型
慢 性肝脓 肿 时需要特 别 与肝 内胆管
肝 管 细胞 癌 临床 病理 与 C  ̄ M 诊 断研 T R
( 接第 2 上 9页 )
3 胡兴荣, 李顺振, 张家权, 等.磁பைடு நூலகம்振全
另外 肝 血 管 瘤 实验 室 检 查 常 正常 。 慢 性 肝 脓 肿 表 现 多 个 脓 腔 、壁 增
. 万云乐,闽军, 等.肝胆 管细 厚 ,增 强 动 脉 期 充 血 与 肝 内胆 管 1 许晓婷 ,

放射科主治医师专业知识(消化系统)模拟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放射科主治医师专业知识(消化系统)模拟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放射科主治医师专业知识(消化系统)模拟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A1型题 2. A2型题 3. A3/A4型题 4. B1型题1.患者,男,35岁。

上腹部烧灼性疼痛半年多,嗳气反酸,本例与胃癌主要影像(GI)的鉴别要点是A.隆起B.龛影C.黏膜柔软无破坏D.环堤E.项圈征正确答案:C解析:该患者的临床表现为胃溃疡的表现,其黏膜柔软无破坏、中断,而胃癌表现为黏膜僵硬、中断。

知识模块:消化系统2.常出现“线样征”的肠疾病是A.克罗恩病B.淋巴瘤C.小肠吸收不良D.溃疡型结肠炎E.坏死性肠炎正确答案:D解析:溃疡型结肠炎X线钡灌肠时,急性期肠管痉挛激惹呈“线样征”。

知识模块:消化系统3.慢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最常见的X线征象是A.龛影B.黏膜集中C.激惹D.球部变形E.管腔狭窄正确答案:D解析:龛影是十二指肠溃疡的直接征象;球部畸形是十二指肠溃疡的常见重要征象,由于痉挛或瘢痕收缩,球部可变形。

知识模块:消化系统4.肠结核X线表现不包括A.肠管痉挛、收缩和张力增高B.激惹征C.病变常见于空肠下段D.肠管收缩呈细线状E.增殖型肠结核表现为肠管管腔变形、缩小正确答案:C解析:肠结核病变常见于回肠下段。

知识模块:消化系统5.CT对于肝脏钝性外伤的检查目的,下列错误的是A.发现有无撕裂和出血B.确定损伤程度并分级C.提供手术或保守治疗的依据D.观察治疗的动态变化E.确定破裂血管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消化系统6.关于胆管细胞癌的说法,错误的是A.起源于肝内胆管的上皮细胞B.与肝癌比较,更容易形成门静脉或肝静脉癌栓C.平扫呈低密度实性病灶,部分可见不规则钙化D.增强后病灶显示较清楚,可呈多结节E.有时末梢胆管的局限性扩张是唯一表现正确答案:B解析:胆管细胞癌CT平扫表现为胆管不同程度扩张,不规则的胆管狭窄或发现胆管内软组织肿块影,胆管壁增厚,平扫难以与肝细胞癌鉴别。

胆管细胞癌包埋血管,引起管壁不规则或管腔狭窄多见,门静脉或肝静脉癌栓较肝癌少见。

腹部肿瘤影像学诊断-526-2019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

腹部肿瘤影像学诊断-526-2019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

2019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526-腹部肿瘤影像学诊断备注:红色选项或后方标记“[正确答案]”为正确选项(一)肾脏良恶性肿瘤CT及MRI影像学表现1、下列关于肾透明细胞癌的CT表现描述错误的是()A、软组织密度团块密度不匀B、边界清或边界不清C、进展期出现肾或腔静脉瘤栓D、实质期高强化[正确答案]E、进展期出现淋巴结转移2、根据多参数MRI总结,若MR影像出现T2低信号+肿瘤乏血管+渐进强化+OP 信号衰减,我们可以考虑该肾脏肿瘤为()A、乳头状肾细胞癌[正确答案]B、少脂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透明细胞癌D、集合管癌E、典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答案详见:3、根据肾细胞癌的组织学亚型分类,()的发生率最高A、乳头状肾细胞癌B、嫌色肾细胞癌C、透明细胞癌[正确答案]D、集合管癌E、肾髓质癌4、如果肾囊性病变的CT表现为囊内有少数细线样分隔,壁和分隔略有强化,根据Bosniak分类,此病变是()A、Ⅰ类B、Ⅱ类[正确答案]C、ⅡF类D、Ⅲ类E、Ⅳ类5、下列关于肾嗜酸性颗粒细胞腺瘤影像学表现描述错误的是()A、MR表现不一,无特异性B、界清C、强化不明显[正确答案]D、T1低信号E、T2高信号6、下列关于肾透明细胞癌的MR表现描述错误的是()A、T1低信号B、T2低信号[正确答案]C、增强皮质期强化明显高于其他亚型D、如果中央坏死,T1均匀低信号E、如果中央坏死,T2中/高信号7、下列关于肾嫌色细胞癌的MR表现描述错误的是()A、无明显特异性B、边界不清[正确答案]C、T2信号不一D、钙化比较常见,约有38%E、很少出现肾周浸润血管受累罕见8、如果肾囊性病变的CT表现为囊壁或分隔呈光滑或不规则增厚,并有确切强化,根据Bosniak分类,此病变是()A、Ⅰ类B、Ⅱ类C、ⅡF类D、Ⅲ类[正确答案]E、Ⅳ类9、下列关于肾乳头状癌的影像学表现描述错误的是()A、当肿瘤<3cm界清,信号均匀B、当肿瘤>4cm伴有出血、钙化、坏死,信号不均C、T2高信号[正确答案]D、乏血管,渐进期强化E、脂质比较少见10、肾透明细胞癌可能的细胞来源是()A、近曲小管上皮[正确答案]B、远曲小管上皮C、皮质集合管D、髓质集合管E、髓袢(二)胃肠道间质瘤临床与CT诊断1、食管GIST多发生于食管()A、上1/3B、上2/3C、中段D、下1/3[正确答案]E、全部位2、胃肠间质瘤的免疫组化检测通常为()或DOG-1表达阳性。

肝脏肿块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肝脏肿块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剂进入后同样清除慢,故延迟纤维组织呈高密度。 胆管细胞癌具有纤维基质,延迟亦呈高密度。
小的胆 管细胞

门脉期
延迟期
延迟期相对低密度:
肝癌——丰富肿瘤新生血
重 庆 医 科 大 学 附 属 第 一 医 院
管:动脉期明显强化,延迟 呈低密度,平扫及静脉期病 变与肝实质缺乏对比。 良性病变——缺乏丰富肿 瘤新生血管:FNH及腺瘤表 现为动脉期快速强化,门脉 期及平衡期均呈等密度。
强化。
胆管细胞癌:动脉晚期和门静脉晚期不规则强化,延迟
中心相对致密,对比剂清除较缓慢,提示肿瘤主要由纤 维成分组成,同时纤维化使肝包膜受到牵拉。
重 庆 医 科 大 学 附 属 第 一 医 院
胆管细胞癌:延迟期瘢痕组织呈相对高密度
3、不同病理组织影像特点 1)瘢痕组织 (1)影像表现:
重 庆 医 科 大 学 附 属 第 一 医 院
血管瘤 肝细胞肝癌(HCC) HCC早期表现 HCC晚期表现
鉴别诊断
肝腺瘤 局灶结节增生(FNH)


Fibrolamellar carcinoma (FLC)
Cholangiocarcinoma Hepatic Metastases
但大部分包虫囊肿不典型。治疗后病变可 出现钙化。
肝囊肿?囊性肝转移?
部分低密度病灶有边缘模糊强化,超声清楚显示病变为强回
重 庆 医 科 大 学 附 属 第 一 医 院
声实性肿块。
肝囊肿,部分转移性肿瘤
4、肝包膜凹陷征
重 庆 医 科 大 学 附 属 第 一 医 院
乳腺癌肝转移:静脉及延迟期肝包膜牵拉,延迟期纤维组织强化。
FNH
肝转移瘤
胆管细胞癌

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肝脓肿诊断中的应用

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肝脓肿诊断中的应用

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肝脓肿诊断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肝脓肿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搜集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并治愈出院的经CT及磁共振检查的15例肝脓肿患者,其中男9例,女6例;行DWI序列扫描。

结论:CT平扫及增强扫描诊断肝脓肿10例,胆管细胞癌3例,转移瘤2例;行磁共振DWI序列扫描后均诊断为肝脓肿,并经临床证实。

【关键词】扩散加权成像;肝脓肿【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5-0080-02肝脓肿(hepatic abscess)是由细菌、真菌或阿米巴原虫等多种微生物引起的肝脏化脓性病变,以细菌性最多见。

随诊抗生素普遍使用,肝脓肿的预后大为改善。

但前提是要及时并准确的作出诊断,以便临床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治疗。

一些不典型肝脓肿或者典型肝脓肿的不同时期的影像学表现,常常与某些占位性病变难以区别,例如转移瘤、胆管细胞癌等,以往常需要经US或CT引导下穿刺来提供辅助诊断,然而这些有创检查给患者带来了更多的痛苦,随着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技术的应用,为肝脓肿与其它大部分肝占位性病变提供了一种无创的鉴别手段,因肝脓肿中心是由细菌、炎性细胞、黏蛋白、细胞碎屑组成的粘稠酸性液体,这些成分限制了水分子的扩散,在DWI像上呈现特征性高信号,相应表观扩张系数(ADC)值较低,因此DWI技术的应用能在无创条件下明显提高肝脓肿的检出率。

本文旨在通过对15例肝脓肿的回顾分析,探讨DWI在肝脓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本人搜集了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经CT及磁共振检查的15例肝脓肿患者,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35~82岁,平均52.4岁;其中12例患者有发热症状,11例患者有白细胞升高,2例患者有恶性肿瘤病史。

15例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磁共振检查均行DWI序列扫描。

FNH、肝囊肿、肝IMT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FNH、肝囊肿、肝IMT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CT表现
平扫通常表现为等密度或稍低密度的肿块。CT 增强扫描,动脉期肿块表现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强 化程度逐渐下降,最终呈等或低密度。中央的星状 纤维瘢痕组织,临床上也称为瘤巢,动脉期不强化, 但随着增强时间的延长,瘤巢的低密度逐渐强化而 呈等或高密度,为FNH的CT特征性表现。
CT表现
平扫可见等或稍低密度 肿块,中间隐约可见星 状瘢痕
本病病因与肺IMT类似,可能与个人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常见与中年 男性,多数患者无临床症状,少数出现低热、腹痛、胆管堵塞,以及与闭塞 性静脉炎相关的门静脉高压等。AFP、HBsAg检测阴性,肝功能多正常。
肿块直径一般在3cm以下,呈圆形、类圆形,其中可有凝固性坏死,切面 光滑,多呈黄色。组织学上表现多种多样,可见具有平滑肌细胞核成纤维细 胞特征的梭形肿瘤细胞,伴有浆细胞、淋巴细胞、泡沫样组织细胞、嗜酸性 粒细胞等慢性炎症细胞浸润以及纤维基质增生。
MRI表现
表现为边缘光滑、锐利,T1WI呈低信号, T2WI呈均匀高信号的圆形病灶,对比增强扫描病 灶无强化,边界更清楚。
a. CT平扫,肝右叶可见类圆形低密度影,边缘清楚; b. 平扫T1WI病变表现为边界清楚的低信号影; c. T2WI病变呈明显高信号; d. 增强扫描显示病灶无强化。
鉴别诊断
a. 平扫可见肝内类圆形低密度 区; b. 增强扫描动脉期见肿块中 部强化,中心斑片不强化 (凝固性坏死区),外围呈 带状低密度影,周边正常肝 组织明显强化; c. 门静脉期肿块延迟强化。
d. 平扫T2WI病灶表现为不均匀 高信号,其内流空血管丰富; e. 对比增强动脉期肿块较明显结 节状强化; f. 静脉期肿块延迟均匀强化,中 心坏死灶不强化,周围血管受 压移位。
解剖

肝脓肿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肝脓肿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4、内囊分离(感染或损伤)征象:如内外囊部分分离表现为双边征,如内囊完全分
离、塌陷、卷缩,并悬浮于囊液中,呈水上荷花征。偶尔完全分离脱落的内囊散开 呈飘带状阴影。


央囊变区无强化,与周围水肿带构成“牛眼征”。
MRI表现T1缩成边缘清楚较低信号,T2多呈高信号,又称“靶征”。
三、肝脓肿与肝囊肿
肝囊肿CT表现:肝内囊形低密度区,边界清楚,密度均匀一致,CT值为液体密 度,囊壁菲薄而不易显示;对比增强无强化。
囊肿合并感染时囊壁显示增厚、模糊,周围可见环形低密度影,增强后囊肿壁可
1. 定义及病因 2. 感染途径 3. 病理改变及临床表现
4. 常见并发症
5. 影像学表现(CT、MRI) 6. 诊断及鉴别诊断
• • • •
膈下脓肿; 向胸腔穿破,发生胸腔积液、脓胸; 向腹腔穿破,发生急性腹膜炎; 胆管性肝脓肿穿破血管壁,引起胆道出血;
1. 定义及病因 2. 感染途径 3. 病理改变及临床表现 4. 常见并发症
6. 诊断及鉴别诊断
诊断要点
病人有较典型的全身感染病史,一般都有肝脏肿大、肝区疼痛等症状。影像学检 查发现肝内厚壁囊性病灶,特别出现典型的“环征”和脓腔内的小气泡则可诊断, 一般诊断不难。
鉴别诊断
一.早期肝脓肿与肝癌鉴别: 早期肝脓肿因无脓肿壁形成,CT表现为边缘模糊片样低密度影,需要与部分肝癌 鉴别; 1、结合临床病史,肝脓肿有炎症反应,或抗炎治疗后复查脓肿有吸收;原发性
破坏后的增生反应。
3. 边界不清、密度不均的低密度影,可有不同程度的强化,延时扫描时部分病灶呈等密 度,反应了化脓性炎症期,或脓肿不完全液化残存肝组织的炎性反应。
特殊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现

肝细胞肝癌、结肠癌肝转移、肝脓肿、脉管癌栓、胆囊癌、脾血管内皮瘤等肝胆胰疾病CT影像学鉴别诊断

肝细胞肝癌、结肠癌肝转移、肝脓肿、脉管癌栓、胆囊癌、脾血管内皮瘤等肝胆胰疾病CT影像学鉴别诊断

临床肝细胞肝癌、肝内胆管细胞癌、结肠癌肝转移、肝脓肿、脉管癌栓、胆囊癌、胰腺癌、脾血管内皮瘤等肝胆胰疾病CT影像学
鉴别诊断
肝细胞肝癌:平扫呈低密度灶,动脉期快速强化,静脉期造影剂快速退出,延迟期可见假包膜。

肝内胆管细胞癌:动脉期不规则环形强化,边界不清;静脉期及延迟期造影剂缓慢向肿瘤中心渐入的延迟强化。

结肠癌肝转移:肝转移瘤一般在动脉期多发,呈「牛眼征」样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继续为环形强化;通常与肝内胆管癌需要用pet-ct、胃肠镜做鉴别诊断。

肝、胃间质瘤:胃肠比较容易出现间质瘤,肝往往为转移间质瘤;影像学特点是动脉期不均匀强化肿物影,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向周围浸润。

肝脓肿:CT 动脉期环形强化,静脉及延迟期界限不清,伴发热,消炎后好转。

脉管癌栓:肝细胞肝癌容易发生脉管癌栓,ct 平扫显示为沿门脉走形区增宽;动脉期可见门脉走形区内不规则强化影;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减低。

胆囊癌:胆道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常表现为胆囊增大或萎缩,胆囊壁增厚、壁毛糙、动脉期壁不规则增厚、或可见动脉期不规则强化肿物影。

十二指肠乳头癌:动脉期十二指肠可见不规则强化肿物影,临床表现为低位胆道梗阻、黄疸等表现。

胰腺癌:胰腺是富血供器官、胰腺癌是乏血供肿瘤,因此表现为低信号肿物。

胰腺囊腺瘤:常常表现为壁可见强化的囊性肿物,容易与囊肿混淆。

脾血管内皮瘤:少见,低度恶性,动脉期强化明显,中央低信号区为瘢痕;静脉期强化程度稍减低,但仍然强化。

胆管细胞癌胆管癌影像诊断

胆管细胞癌胆管癌影像诊断

诊断与鉴别诊断
Ø 影像学检查胆管细胞癌与少血供型肝细胞癌有 时不容易鉴别。CT发现境界不清的低密度肿块, 有钙化,对比增强后不均匀性延迟强化,肿瘤 周围胆管扩张,肝叶萎缩、门静脉分支闭塞等, 血管造影或MRI见到血管受侵犯,化验AFP阴 性,而CA19-9为阳性,应考虑为胆管细胞癌可 能。
肝细胞肝癌:乙肝、肝 硬化,AFP(+),动脉 期多可见供血动脉,强 化特点为“快进快出”, 门脉期强化消退。
Ø 肝动脉造影肿瘤血管和肿瘤染色不明显,肿瘤侵 犯周围肝内血管引起血管边缘不规则,甚至血管 狭窄或阻塞。
Ø (1)肿块型: 平扫表现为分叶状、不规则低密度肿物,无包膜。
肿块内或周围可见扩张胆管形成的条索状更低密度 影。增强扫描早期肿瘤周边轻度、不完全环形强化, 密度高于同层肝组织。中央部分不增强或轻度网格 状、结节状强化,低于同层正常肝组织。延迟增强 为最特征的表现,即在注射造影剂后3-9min或更长 时间,肿瘤才开始强化,强化程度高于同层肝组织, 造影剂进入及流出均较慢,表现为“慢进慢出”的 特点。其他伴随征象有肝叶萎缩,可能与胆管阻或 门脉受侵致血供不足有关。
胆管细胞癌、胆管癌
Ø 胆管细胞癌(cholangiocellular carcinoma)是指 发生在肝内胆管上皮的恶性肿瘤,多发生在肝内 末梢胆管,不包括发生在左、右肝管、胆总管的 胆管癌(将在本节胆管癌中叙述)。本病比较少 见,约占原发性肝恶性肿瘤的3.25%。
Ø 临床症状常表现为上腹痛及腹部包块,胆管阻塞 可出现黄疸。AFP检查为阴性,CA19-9常为阳性。 胆管细胞癌好发于肝左叶外侧段,肿瘤沿着胆管 黏膜浸润性生长,引起胆管狭窄、阻塞及扩张。 多数呈少血供型,癌细胞呈立方体或柱状,染色 淡,细胞内无胆汁,而常见黏液成分。肿瘤坏死 少,可出现钙化。

肝脓肿

肝脓肿

第 叁 章 节
影像学表现
脓肿前期(炎症期):病灶边界清楚,内部回声均匀。
影像学表现 ( 超 声 )
坏死早期:组织液化坏死,脓肿内部回声不均匀或出现无回声或极低回声区,
其内壁边缘不光整。如脓液稠厚,则脓肿内容物不随体位改变而改变,呈现类似 实质的不均质回声。
肝脓肿成熟或液化期:可出现典型的无回声区,边界清晰;脓肿壁呈典型
影像学下介入治疗
① 穿刺抽脓对大部分直径3 ~ 5 cm、液化充分的肝脓肿疗效良好。直径超过5 cm的肝脓肿,单次穿刺抽脓不易抽净脓 腔内较多且不断生成的液化坏死物。为清除坏死物,建议穿刺置管引流,并且可对脓腔持续冲洗。 ② 早期干预:如直径超过5 cm且持续时间超过 7 d,年龄超过 55 岁,影像学证实左右肝叶受累。 ③ 穿刺或置管引流指征:(1)药物治疗无效或体温持续升高的肝脓肿; (2) 脓肿壁形成且脓肿液化趋于成熟的肝脓肿;
中间层:坏死区域周围为纤维肉芽组织。
中心:组织液化坏死区域,充满由坏死的组织细胞及白细胞 形成的半液体残渣。
: 气体
第 贰 章 节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寒战和高热:病人在发病初期骤感寒战,继而高热,
发热多呈驰张形,体温多波动在38~40°C之间,寒热 交替,伴大量出汗,可反复发作。
临床表现
消化道症状:由于伴有全身性毒性反应及持续消耗,
脓腔:呈T1W低信号,T2W高信号,壁略低信号;强化方式同CT。
肝右前叶脓肿
MRI平扫示肝右叶前上段内 有一椭圆形病灶,边界清楚, 轮廓光滑, 在T2WI(A、B)、T2-Trufi 序列(E、F)上呈不均匀高、 等信号,
T1WI(C、D)呈略低信号;
E
F
第 肆 章 节

囊性肝内胆管细胞癌与肝脓肿CT征象及鉴别诊断

囊性肝内胆管细胞癌与肝脓肿CT征象及鉴别诊断
行 分 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果 : 靶征 、 分隔状强化征、 边 缘 环 形 强 化 完整 征及 肿 块 缩 小征 在 肝 脓 肿 组 的分 布 明 显 高 于 囊 性 肝 内胆 管 细 胞 组 ( P <0 . 0 5 ) 。边 缘 环 形 强 化 不 完整 征 、 向 心性 延 迟 强化 征 及 肝 被 膜 回 缩 征 在 囊性 肝 内胆 管 细 胞 组 的 分 布 明 显 高 于肝 脓 肿
YANG Gu a n g — z h a o . De p a r t me n t o f Ra d i o l o g y , De q i n g Co u n t y Pe o p l e S Ho s p i t a l , Z h e j i a n g 3 1 3 2 0 0 , P. R. Ch i n a
CT f e a t u r e s an d d i f f e r e n t i a l di a g no s i s o f c y s t i c i n t r a he p a t i c c hO l a ng i O c e I l u I d . r c a r c i n o ma a nd l i v e r a bs c e s s W A NG Ho ng — qi n,
组( P <0 . 0 5 ) 。灌 注异 常 在 两组 的 出现 率 无 明 显 差 异 。 结 论 : 囊 性 肝 内胆 管 细 胞 癌 与 肝 脓 肿 C T征 象有相似之 处 , 靶 征、
分 隔 状 强化 征 、 边 缘 环 形 强 化 完 整 征 及 肿 块 缩 小征 提 示肝 脓 肿 的 可能 性 大 , 边缘 环 形 强化 不 完 整 征 、 向 心性 延 迟 强 化 征 及

医学影像学肝占位CT鉴别

医学影像学肝占位CT鉴别

+ 增强扫描:肿瘤呈肿块边缘向心性轻中度 强化密度低于周围肝组织,延迟强化区即 纤维组织丰富区,是由于造影剂在纤维组 织间质与血管之间弥散缓慢,再从纤维组 织间质经血管清除也慢,这样就出现了肝 内胆管癌产生延迟强化这一有意义的征象。
+ 表现出的不规则细线样强化征及网格状强 化其病理机制是肝内胆管细胞癌呈浸润性 生长,局部的门脉为肿瘤所浸润发生包埋 时造影剂的进入而出现此征象。是诊断的 主要依据
峰值停留时间短, )
然后迅速下降,
至静脉期(60~
90s)时病灶CT
值往往较肝实质
为低。
时间(min)
肝右叶肝癌
延迟扫描肿块边缘显示更清晰
+ 一般呈多发性散在结节状低密度影,少数 呈单发结节或肿块。
+ 增强后部分肿瘤由于血供不丰富,仍呈低 密度,部分肿瘤表现为低密度中更低密度, 即“牛眼征”。
+ 肝脏转移瘤增强CT表现与血供关系密切。因原发 灶组织类型或转移途径的不同,肝转移瘤的血供 存在差异,强化形式多样。多数人认为以门脉供 血为主。也有人认为 肝转移瘤是以肝动脉供血为 主,门脉次之。门脉参与肿瘤供血的机制是通过 肿瘤旁肝窦进入肿瘤的。
早期无,中晚期出现,乏特异性
肝区疼痛:首发症状,间歇/持续,放射痛 消化道症状:纳差、恶心、腹胀、腹泻 全身症状:乏力、发热、出血倾向、 转移灶症状:肺、骨、脑等
早期无,中晚期表现
肝区肿块 黄疸:胆管受压、肝功障碍 腹水:肝功障碍,门V主干、肝V、下腔V癌栓 癌旁综合症:自发性低血糖、红细胞增多症、高
•增强:动脉期肿瘤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肿 瘤强化程度迅速下降,呈“快进快出”的表现
• 常伴肝门淋巴结重大
•肝硬化征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文档
肝内胆管癌DWI表现
实用文档
肝脓肿的DWI表现
实用文档
鉴别诊断
❖应注意仔细观察、鉴别,结合 CA199、CEA等肿瘤指标,发热 史、结石病史、病程长短、发病 缓急等临床表现尽可能给出明确 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无关系
❖ 无明确关系的征像,即能够说明胆管癌不是 肝脓肿发生的原因,肝脓肿的发生与肝内胆 管癌的存在无必然联系
❖ 肝脓肿的发生由于血源性或其它如胆管结石 引起的胆源性脓肿
实用文档
鉴别诊断(动态强化扫描)
肝内胆管癌特征性表现: ❖ 不均匀轻微强化 ❖ 环状花瓣样强化或斑片状、分隔状延迟
强化 ❖ 常伴周围胆管扩张、相应肝叶段萎缩或
❖ 抗炎后:强化效果下降或消失 ❖ 具有特征性,对肝脓肿尤其不典型肝脓
肿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实用文档
肝脓肿DWI的信号特点
❖ 与脓肿形成的分期有关,由脓腔成分所决定 ❖ 脓腔成分:含细菌、炎性细胞、黏蛋白、细
胞碎组织 原因:黏稠酸性液体限制了水分子的扩散,同
时水与大分子的结合也限制了其扩散 故而:其ADC值低于肝内其他良性占位性病
质成分,其肿瘤中心部位硬化明显,细胞密 度低,而周边部位癌细胞增殖活跃的特点, DWI其高信号部分与病灶增强后延迟期强化的 部位与大致相符
实用文档
DWI鉴别诊断
❖ 肝脓肿: ADC值的高低及DWI信号高低与病灶液化
程度有关:早期未完全液化区DWI上现为等高 信号;成熟期脓肿液化彻底,在DWI上主要表 现为高亮信号
兼具肿块型和管周浸润型两者的CT特点
❖ 伴有瘤周胆管扩张的结节状肿块 ❖ 沿周围胆管浸润生长,常侵犯大血管和胆管 ❖ 可扩散至肝门部 ❖ 增强扫描:扩张的胆管壁增厚,有助于明确
肿瘤的侵犯范围
实用文档
肝内胆管癌的MRI表现
❖ 形态:边缘不规则的结节或肿块 ❖ T1WI:低信号,中央纤维瘢痕信号更低 ❖ T2WI:不均匀稍高信号,“蟹足样”,中央纤维瘢痕低信
病理学基础:大量肿瘤细胞存在于肿块周围, 纤维基质和坏死位于肿块中心
实用文档
肝内胆管癌的MRI特点
❖ DWI优势:其高信号部分与病灶增强后延迟期强化 的部位与大致相符
原因:胆管癌具有细胞体积大、丰富密集的纤维间质 成分,其肿瘤中心部位硬化明显,细胞密度低 而周边部位癌细胞增殖活跃
❖ MRCP优势:胆管扩张定位、显示软组织肿块范 围、胆管壁浸润程度
实用文档
肝脓肿的MRI表现
❖ 典型肝脓肿: T1WI:片状、团块状低信号 T2WI:混杂高信号影,中央信号更高,边缘尚清 增强后:脓肿壁呈“环靶征”(特征性表现) “双环”代表脓肿壁周围有水肿带的存在 “三环”表明脓肿壁的两层构成: 中环为纤维肉芽组织,强化最明显 内环由炎症组织构成 中心液化坏死区不强化
❖ 与慢性乙型或丙型肝炎、酒精滥用相关,特别是已 经出现肝硬化者,50%~90%肝细胞癌合并肝硬化, 30%~50%肝硬化合并肝细胞癌
❖ 60%-90%肝细胞癌AFP呈阳性 ❖ 分为结节型、巨块型和弥漫型 ❖ 平扫密度信号无特异性,肿块呈膨胀性生长,增强
扫描呈“快进快出”,可见假包膜
实用文档
病例1: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肝血管瘤
❖ 肝内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样病变,多无临床症状 ❖ CT平扫稍低密度,中央可能出现粗大钙化或瘢痕 ❖ MR平扫T2WI显著高信号,称“灯泡征” ❖ 增强扫描呈“快(慢)进慢出”表现,早期周边结
节样强化(接近同层大血管),随着时间推移呈向 心性填充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肝细胞性肝癌
❖ 患者女,69岁
反复右上腹疼痛、面黄半年余,时有后背部疼痛, 无发热、呕吐 脂肪肝、胆总管下段结石 白细胞计数4.31×10∧9/L,直接胆红素10.2umol/L 肿瘤指标未查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病例2:
❖ 患者男,68岁
反复上腹痛11年,发热7天 2003-09-23行胆囊切除+肝左外叶切除+胆道探查术 2013-03-15行ERCP+取石术+鼻胆管置入术 7天前发热、寒战,体温40.6℃ CA199:8.15U/ml,CEA:1.46ng/ml 白细胞计数390000×10∧9/L
号 部分病灶可见血管包埋,病灶远端胆管扩张,甚至形 成呈“胆汁湖”(胆汁回流受阻)
❖ DWI: 混杂稍高信号为主;中央等低信号,散在条片状稍高 信号,外周 “残堤样”高信号
❖ MRCP:局限性末梢肝内胆管扩张,梗阻端可见软组织影
实用文档
肝内胆管癌的MRI增强表现
❖ 动脉早期:轻度不全边缘强化,成“花瓣样” ❖ 动脉晚期及门脉期:进行性不均匀强化 ❖ 延迟期:中心区不完全强化
肝轮廓凹陷
实用文档
鉴别诊断(动态强化扫描)
肝脓肿特征性的表现: ❖ 多环状、蜂窝状、花簇状强化 ❖ 可伴动脉期脓肿周围组织短暂强化及肝
段强化征、晕征及边缘逐渐强化
实用文档
女.46岁.腹部不适1月余
左图:肝右前叶下段脓肿
中央不强化,周围环形强化(双环),外周见低密度水肿
带,水肿带外围动脉期示环形条带状短暂强化影
实用文档
肝内胆管癌及肝脓肿的 影像诊断及联系
实用文档
肝内胆管癌
❖ 原发性肝癌按组织学分类分为: ❖ 肝细胞肝癌、胆管细胞癌、混合细胞癌 ❖ 原发性胆管细胞癌即肝内胆管癌,根据其发
生部位分为 ❖ 末梢型肝内胆管癌 ❖ 肝门部胆管癌
实用文档
肝内胆管癌病因
❖ 病因尚不十分明了:
胆道结石
胆道感染
重要因素பைடு நூலகம்
实用文档
依从关系
❖ 肝脓肿与胆管癌间存在着明显的依从性: 某一肝叶或肝段发生胆管癌时,导致其周围 或远侧肝内胆管扩张,从而导致该同一肝叶 或肝段的肝内胆管源性肝脓肿
实用文档
合并关系
❖ 同时存在,且发生在同一病灶,即肝内胆管 癌合并感染 a.某一肝叶或肝段发生胆管癌时,由于胆道 梗阻,而导致的肝内胆管源性感染恰好发生 在肿瘤病灶内(依存关系的特殊表现) b.长期感染导致的慢性肝脓肿,局部癌变成 为肝内胆管癌
实用文档
肝脓肿的MRI表现
❖ 不典型肝脓肿: ❖ T1WI:团片状低信号 ❖ T2WI:混杂高信号,呈多房、多分隔
a.蜂窝状脓肿见于肝脓肿形成初期,若多个小脓 肿聚集则形成“簇状征”
b. “周边小囊征” 较大脓肿周边多发小脓肿(较大 病灶内液化程度不一)
c. “蜘蛛征”:分隔较薄,呈放射状分布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肿块型
❖ 多位于肝脏外周,临近小胆管可不扩张,肝叶萎缩, 肝包膜牵拉、凹陷
❖ 平扫:类圆形或分叶状低密度肿块,边缘模糊,周 围常见卫星灶
❖ 增强扫描: 动脉期:周围轻中度“花瓣样”强化,中心无强化 或呈分隔状、斑片状轻度强化 延迟期:持续性强化
实用文档
管周浸润型
❖ 沿胆管树走行、内无管腔结构的树枝状软组 织肿块;边缘不清,远端胆管扩张
患者男、 72, 体检发现肝占位一周,AFP:4.1 CEA:15.4 CA199:973.7
实用文档
病理证实:肝内胆管癌,病灶明显花瓣样强化,临近左肝内 胆管明显扩张,呈“胆汁湖”,其内胆汁淤积分层;左肝略 萎缩、包膜凹陷
实用文档
DWI鉴别诊断
❖ 肝内胆管癌: 由于具有细胞体积大、丰富密集的纤维间
❖ 动脉期:楔形肝段强化,短暂一过性 ❖ 原因:
a.门静脉炎症导致门脉血流减少,肝动脉代 偿性增加
b.肝脓肿在形成过程中出现动脉门脉异常交 通,致动脉血流增加
实用文档
晕征及边缘逐渐强化征是肝脓肿 特征性表现:
❖ 边缘:周围充血水肿形成的环征
❖ 增强后:脓肿边缘与肝实质呈等密度 分界不清 整个病灶较增强前有缩小趋势
变,DWI信号相对较高
实用文档
肝脓肿DWI的信号特点
❖ 脓肿形成早期: 未完全液化区,DWI为等高信号
❖ 脓肿成熟期: 脓肿中心液化彻底,DWI为高亮信号
实用文档
肝内胆管癌和肝脓肿的联系
❖ 肝内胆管癌和肝脓肿同时发生在同一患者存 在三种情况:
❖ 一、依存关系 ❖ 二、合并关系 ❖ 三、无任何关系
胆汁淤积
长期引流不畅的胆管:有恶变倾向
胆盐的细菌降解产物:可能相关
实用文档
肝内胆管癌的病理特点、形态学分型
❖ 病理学特点: 组织学表现为腺样分化或伴有粘液分泌,富 于纤维性间质,比肝细胞癌硬
❖ 肝内胆管癌形态学分型: 肿块型 管周浸润型 管内生长型 肿块并管周浸润型(混合型)
实用文档
各形态类型肝内胆管癌的CT表现
右图:肝左外叶上段脓肿
中央不强化、周围环形明显强化,外周未见低密度水
肿带(单环)
实用文档
患者男、64岁,反复发热10余天
❖ 病理证实肝右 叶长箭所指肿 块型肝胆管癌, 周围斑片状轻 度强化伴中央 低密度不强化 区(周围无扩 张小胆管)
❖肝左叶短箭 所指肝脓肿, 中央不强化型, 呈周围环形明
显强化
实用文档
肝脓肿的MRI增强表现
❖ 边缘和内部分隔有明显强化 ❖ 延迟强化:
原因:脓壁、间隔有少量纤维肉芽组织或与 炎症充血的残存肝组织混合存在,肝 组织仍存活未液化坏死,延迟扫描造 影剂缓慢外渗致水肿带强化
实用文档
肝脓肿的MRI增强表现
❖ 肝段强化征:相应肝段可以出现局部或 大片状强化,动脉期明显,延迟期呈等 高信号
❖ 强化方式分为三型: ❖ ①中央完全强化
❖ ②中央不完全强化,分为两型: a.中央小范围不强化 b.间隔花簇样、蜂窝状强化 (特征性早期征象)
❖ ③中央不强化:中央低密度,周围环形强化,即环征 由脓肿周围水肿带、脓肿壁的炎症充血带和纤维肉 芽组织和形成单环、双环、三环 (典型肝脓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