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 一年级上册教案:5 对韵歌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对韵歌》教案三篇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对韵歌》教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9f5c3cf9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37.png)
【导语】这是⼀篇节奏明快的对韵歌,读出节奏韵味是本课朗读的重点。
同时在朗读中引导学⽣感受对⼦间的对应关系,感受对韵歌呈现的美景。
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 教学⽬标: 1.复习声母 b p m f d t n l 2.复习拼读拼⾳。
3.阅读《对韵歌》,读通课⽂,会认5个字,会写3个字,掌握新笔画。
教学重、难点: 1.巩固所学的字母以及两拼法。
2.识字、写字。
教具准备: 1.ppt 2.字母、⾳节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巩固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个声母吗。
⼀起来复习⼀下。
过渡语:看来,⼤家已经和⼋个声母交上朋友了。
(⼆)拼读⾳节 过渡语:声母朋友可调⽪了,它们现在躲到⾳节了,想考考⼤家会不会拼读呢。
(会) 出⽰ppt:(还得拼读规则吗):声母短,韵母亮,两⾳相连猛⼀碰。
1.拼读带汉字的⾳节。
过渡语:和同桌⼀起拼读下,不懂的,同桌可以互相帮助。
(拼⾳+汉字)⼤⽶泥⼟马路伯⽗书⽪ 过渡语:同学们拼读得真好,谁想⾃⼰来拼读⼀下。
不过他如果拼读对了,全班得跟着拼读⼀遍。
师:棒极了。
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拼读规则:(出⽰ppt)拼读规则:声母短,韵母亮,两⾳相连猛⼀碰。
2.拼读没带汉字的⾳节。
过渡语:真好!这是⼀组没有带汉字的⾳节,你们还会拼读吗?谁敢来挑战⼀下。
(拼⾳版)努⼒踏步抚摸母⼥地理⽪筏 开⽕车拼读,同桌两个⼈合作拼读 (三)谈话,揭⽰主题 过渡语:真厉害,⽆论是带汉字的⾳节,或者是只有拼⾳,同学们都能准确拼读。
这节课,曾⽼师要带⼤家学习⼀⾸诗歌,题⽬叫:对韵歌。
先看⽼师写课题。
1.齐读课题 过渡语:同学们,在第三单元⾥,我们背过⼀⾸对韵歌,⼤家还记得吗? 2.复习第三单元《对韵歌》 师:在这⾸诗歌⾥,我们知道了了其中的⼏个对⼦,那就是?(天对地,上对下,⽇对⽉,今对古) 师:这些对⼦,意思相对,字数也相同。
今天我们也要再学习⼀⾸对韵歌,这⾸对韵歌同样藏着意思相对的字或词语呢,⼀起来听听这⾸诗歌。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5《对韵歌》教案1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5《对韵歌》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9a92b996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31.png)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5《对韵歌》教案1一、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对韵歌》的内容。
2.能够理解《对韵歌》中的对仗词,掌握对仗关系。
3.能够模仿《对韵歌》的节奏和韵律朗读。
4.能够对比不同句子的对仗关系。
二、教学重点1.理解《对韵歌》的内容。
2.掌握《对韵歌》中的对仗关系。
三、教学准备1.课文《对韵歌》。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
3.辅助教材:配套音频。
四、教学过程1. 初步呈现1.让学生观看图片,引导学生猜测文中的内容。
2.播放配套音频,让学生跟读熟悉诗歌的节奏。
3.分段阅读课文,解释生词和表达。
2. 听读课文1.教师朗读全文,引导学生跟读。
2.分组学生互相朗读,加深理解和记忆。
3. 对韵认知1.解释对仗关系,让学生举例说明。
2.指导学生在诗歌中找出对仗词语,分析其对仗关系。
4. 朗读训练1.学生跟着音频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韵律。
2.学生分组互相朗读对比不同句子的对仗关系。
5. 小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和对韵关系。
2.学生自主朗读、默写《对韵歌》。
五、课堂延伸1.让学生创作类似的对韵歌诗歌。
2.鼓励学生用对仗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或感受。
3.拓展反义词对仗、反义词造句等活动。
六、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习题。
2.默写《对韵歌》的一段诗句。
3.创作一个简短的对仗句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加深对《对韵歌》的理解,提高对仗词的识别能力,培养对韵节奏的感知,为未来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第5课《对韵歌》(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第5课《对韵歌》(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7675df00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e3.png)
第5课《对韵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并背诵《对韵歌》。
(2)认识“对”、“云”、“鸟”、“虫”等生字,并能够正确书写。
(3)理解《对韵歌》的内容,能够用自己的话进行简单描述。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2)通过观察图片、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韵律美的感受和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并背诵《对韵歌》,认识生字并能够正确书写。
2. 教学难点:理解《对韵歌》的内容,能够用自己的话进行简单描述。
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图片中的事物都是自然界中的事物,从而引出课题《对韵歌》。
2. 学习课文(1)教师范读《对韵歌》,学生跟读。
(2)学生自读《对韵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教师指名学生朗读《对韵歌》,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
(4)教师讲解《对韵歌》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
(5)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对韵歌》的内容。
3. 学习生字(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读生字。
(2)教师讲解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教师巡回指导。
4.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对韵歌》,通过朗读、理解、书写,我们对这首儿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大家能够把今天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五、作业布置1. 抄写《对韵歌》中的生字。
2. 家长协助孩子背诵《对韵歌》。
六、板书设计第5课《对韵歌》云、鸟、虫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在《对韵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下几个关键环节,以确保学生能够有效地学习和理解课文内容。
1. 导入新课导入新课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学习新内容做好铺垫。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对韵歌》教案设计(最新7篇)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对韵歌》教案设计(最新7篇)](https://img.taocdn.com/s3/m/c76d025b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93.png)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对韵歌》教案设计(最新7篇)《对韵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进行渗透性识字。
2、通过拓展语言环境进行归类识字,在其中体会到学习拼音识字的乐趣。
3、背诵《对韵歌》。
4、学习书写3个生字。
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刚刚入学,而且学前的学习程度额不一样,班级里面很多孩子识字存在问题,所以帮助孩子归类识字,拓展语言环境来训练孩子的表达,在此基础上多元识字。
重点难点通过拓展语言环境进行归类识字,在其中体会到学习拼音识字的乐趣。
背诵《对韵歌》。
教学过程第一学时教学活动【导入】对韵歌和学生对对子游戏指导读拍手读引出课题,齐读课题【讲授】对韵歌初读课文指生读儿歌指生领读学生自读,有不会的请教老师或其他同学拓展语境识字图片识字出示“云”图,指导学生说出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
出示“云”字,指导看“云”字上面的“二”像什么?用云来说个词语出示雨花图,指导学生说话,相机出示雨,花两个字。
让学生自主识记这两个字。
在书中圈出这三个字,同桌互相查看读一读这几句儿歌歌诀识字指生读中间的那句,出示“风”字,引导学生想想象外面的框和里面的。
撇点像什么。
教学生歌诀:风婆婆有个大口袋,东风西风装进去把“风”字圈出来象形识字猜字游戏,出示鸟和虫的甲骨文,让学生猜是什么字出示鸟和虫字,小结:他们与所代表的东西在形状上很相像,经过演变就变成了现在这样的文字了。
找到儿歌有这两个字的一句读一读(四)学习最后两句1、接着往下读:山清对水秀柳绿对桃红2、掉对字读一读3、出示图片引导学生体会山清水秀4、理解柳绿桃红(五)识记对字1、在儿歌中每一行都出现的字是什么?(六)巩固复习1、指生读生字2、指读3、齐读4、同桌互查5、摘苹果四、再读儿歌1、指生读儿歌2、齐读【活动】对韵歌拓展识字1、老师中秋小长假去爬山看到:山上的花开了,地上有小虫子,小鸟在叫2、老师周六外出学习,提前看了天气预报:周六,多云,下午有雨还有风。
3、为老师的出行提出建议【练习】对韵歌指导书写本课的三个生字:虫、云、山《对韵歌》教案篇二一、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会写3个生字。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第5课 对韵歌》人教部编版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第5课 对韵歌》人教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8fc57ac6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5a.png)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第五课《对韵歌》
人教部编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对韵歌,体会对韵歌的韵脚和节奏。
2.能够模仿老师领读对韵歌,感受其中的韵味和节奏感。
3.通过学习对韵歌,培养学生的音韵感和朗读能力。
二、教学准备
1.课文教材:《对韵歌》
2.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音响设备
3.学生课前准备:背诵古诗《对韵歌》
三、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播放音频,让学生先听一遍对韵歌的节奏和韵脚。
2.学习对韵歌(15分钟)
–请学生模仿老师领读《对韵歌》,感受其中的韵味和节奏感。
3.分组朗读(1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轮流朗读《对韵歌》,并评选出最优秀的小组。
4.讨论与总结(15分钟)
–引导学生讨论对韵歌的特点,包括韵脚、节奏等,并总结出对韵歌的魅力所在。
5.课堂练习(10分钟)
–让学生回答一些与对韵歌相关的问题,巩固他们对课文的理解。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对韵歌有了初步的认识,培养了音韵感和朗读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对韵歌的节奏感把握不够准确,需要加强练习和指导。
下节课将继续巩固对韵歌的学习,并引导学生进行更多的朗读训练。
五、课后作业
背诵《对韵歌》,并按照正确的节奏和韵脚进行朗读。
通过今天的教学,让学生初步领会了对韵歌的魅力和节奏感,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并熟练掌握对韵歌的朗读技巧。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对韵歌》(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对韵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e1f9fab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43.png)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对韵歌》(教案)
一、教学背景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对韵,感受对韵的美妙和乐趣。
通过学习本节课文,让学生能够正确地、流畅地朗读对韵歌,学会欣赏对韵的美。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对韵;
2.学会正确、流畅地朗读对韵歌;
3.能够欣赏对韵的美。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1.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对韵;
2.让学生能够正确、流畅地朗读对韵歌;
3.让学生能够欣赏对韵的美。
2. 教学难点
1.让学生真正理解对韵的概念;
2.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对韵的美妙和乐趣。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介绍对韵的概念,并与学生一起查找课本中的对韵歌。
2. 正文
1.教师依次读出对韵歌的每一句话,让学生模仿朗读;
2.学生分组练习朗读对韵歌;
3.教师与学生一起欣赏对韵歌的美妙。
3. 拓展
教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有趣的对韵现象,并让学生创作自己的对韵歌。
五、教学评价
教师观察和评价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朗读流利程度和欣赏对韵歌的表现。
并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并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提高。
六、教学反思
教师要梳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评价反馈,总结教学经验并反思,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
七、教材参考
1.新标准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人教版;
2.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小学语文部编版一年级上册《5对韵歌》教案五篇
![小学语文部编版一年级上册《5对韵歌》教案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b9b697dbcc17552706220822.png)
小学语文部编版一年级上册《5对韵歌》教案五篇教案设计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在“识字教学的建议”中明确指出: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的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
所以本学案的设计结合识字课的特点,图文结合,将汉字学习与认识事物建立联系,感知汉字的演变过程,运用多种识字方法,激发探究汉字的兴趣,培养学生识记汉字的方法,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课前准备1.制作课件。
(教师)2.预习课文。
(学生)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对子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古代有一个叫陈文杰的人,他非常聪明,因为对对子对得好而当上了钦差。
你们想不想像他一样来对对子?那老师就出两个满足你们的愿望。
天对(地),黑对(白),花对(树)。
看来咱们班的小朋友也很聪明,对子对得真不错。
今天,我们来学一首儿歌《对韵歌》。
(板书课文题目:对韵歌。
)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孩子都喜欢受到表扬,课前布置孩子动手搜集生活中的资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为新课做铺垫,有着一举多得的作用。
一、识字教学,图文结合二、1.试读对韵歌,并交流在试读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2.学生再次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画本课的生字,不会的请教同桌或老师。
3.指生读课文,纠正朗读不正确的字音。
4.指导学生学习“对”字。
(1)屏显第一句,指生朗读。
(2)出示“对”字。
个别读,齐读。
(3)认识“对”字的部首,指导书空。
(4)启发学生说一说“对”的反义词。
5.指导学习“云”“山”“虫”。
(1)出示一组图片(大屏幕出示图片:图上有云、山、虫),让学生猜一猜这是文中的哪一句?不知道的可以看一看课文。
(2)学生汇报这是哪一句,并齐读。
(3)交流画了哪几个生字。
(4)指生领读这三个生字。
重点指导“云”和“虫”。
(5)学习“云”和“虫”的字理。
①激趣:这几个字你们都已经认识了,这几个字还非常有趣呢!大家认真观察,看看它们是怎样变来的。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对韵歌 》人教(部编版)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对韵歌 》人教(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34f14bb1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3f.png)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对韵歌》人教(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对韵歌,学生能够理解并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欣赏和鉴赏诗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二、教学重点1.理解并背诵《5.对韵歌》。
2.感受诗歌的韵律之美。
三、教学难点1.理解并朗读诗歌中的对韵部分。
2.听读理解并感受诗歌的节奏。
四、教学准备1.课文教材:《5.对韵歌》课文。
2.音频设备:播放诗歌的录音。
3.课堂装饰:贴有诗歌内容的课件或海报。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引入本节课的课题《5.对韵歌》。
2.让学生听一遍诗歌录音,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第二步:学习课文(15分钟)1.教师分段朗读课文,带领学生一起读。
2.分段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子。
3.学生跟读,感受诗歌中的对韵部分。
第三步:理解诗歌(15分钟)1.带领学生分析诗歌的内容和结构。
2.引导学生理解对韵的作用和美感,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第四步:朗诵表演(15分钟)1.学生分组练习诗歌朗诵。
2.学生自由发挥,表演出对韵歌的诗意和美感。
第五步:课堂讨论(10分钟)1.引导学生谈论对韵歌的诗意和美感。
2.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解读和理解。
六、课后作业1.抄写课文《5.对韵歌》。
2.练习朗读诗歌,争取做到婉转动听。
3.思考并记录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
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相信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5.对韵歌》这首诗歌的美感,同时也能从中汲取诗歌所带来的诗意和生活情感,为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感的培养打下基础。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5《对韵歌》教案2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5《对韵歌》教案2](https://img.taocdn.com/s3/m/22269c5f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0e.png)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5《对韵歌》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听懂《对韵歌》的内容,理解其中的韵律。
2.能够模仿老师的朗读,学会朗读《对韵歌》。
3.能够通过欢快的歌曲学习对仗的表达方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对韵歌》的内容。
2.学会唱《对韵歌》。
三、教学难点
1.熟练掌握《对韵歌》中的对仗句型。
2.能够用朗读的方式将对仗的句子表达出来。
四、教学准备
1.课件:包含《对韵歌》歌曲或歌词的PPT。
2.音响设备。
五、教学过程
1. 热身活动
老师播放欢快的音乐,带领学生做一些简单的舞蹈活动,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
的学习氛围。
2. 导入新知
老师播放《对韵歌》音频,让学生仔细听,并跟随音乐感受歌曲的韵律和节奏。
3. 学习歌曲
1.老师逐句带领学生学习《对韵歌》的歌词,重点讲解其中的对仗句型。
2.分段教学,让学生跟随老师的节奏练习唱歌。
4. 操练对仗句型
老师给学生一些对仗句型的练习题,让学生互相操练对仗的表达方式,加深对
仗句型的理解。
5. 创编歌谣
让学生分组,自行创编一首歌谣,要求其中包含对仗的句子,鼓励学生展示他
们创作的歌谣。
6. 完成作业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练习唱《对韵歌》,并写一篇学习体会。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理解了对仗句型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能够初步掌
握《对韵歌》的内容,并能够模仿朗读和唱歌。
以上便是本节课的教案,希朋满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对韵歌》这首歌曲,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对韵歌》【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对韵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cf31db3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94.png)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对韵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韵脚的概念;
2.能够理解对韵歌的内容;
3.通过对对韵歌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音感,提高其语文欣赏能力;
4.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口语表现力。
二、教学重点
1.学生能够理解对韵歌的内容;
2.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音感。
三、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口语表现力。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老师通过播放录音或者演唱来一遍对韵歌,让学生首先感受到对韵歌的曲调和节奏;
2.老师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什么叫做“对韵”吗?你们平常听到哪些语言文字是对韵的?
2. 学习新课
1.老师解释什么是对韵,并给出相应的例子,让学生更好的理解;
2.老师现场表演《对韵歌》,引导学生跟唱;
3.学生分组,展开小组合唱活动,要求每组学生自行选择一首对韵歌,练习合唱并在课堂上表演。
3. 拓展延伸
1.老师宣读或播放其他相应的对韵诗歌或歌曲,让学生继续体会到语言的美;
2.学生自行创作对韵句子或歌曲,并在课堂上展示。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对韵的概念,并通过对韵歌的学习,在语文欣赏方面得到了提高。
同时,学生通过小组合唱和创作活动,培养了其表达能力和口语表现力。
教学难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口语表现力,这也需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关注。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对韵歌》教案三篇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对韵歌》教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1c7e41d4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39.png)
【导语】《对韵歌》是⼀篇韵⽂。
它⾳韵和谐,朗朗上⼝,能让学⽣在读⽂识字中感受到汉语⾔的⾳律节奏美,激发学习语⽂的兴趣。
以下是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篇⼀】部编版⼀年级上册语⽂第五课《对韵歌》教案 教学⽬标: 1.学会3个⽣字,认识3种笔画。
2.注重激发学⽣兴趣,提⾼学⽣识字能⼒。
3.正确地读⼉歌,结合插图了解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正确掌握3个⽣字的⾳、形、义,能正确书写3个字。
教学难点:正确书写3个字。
教学准备:⽣字卡⽚,⼩⿊板 教法:培优辅差 学法:⼩组合作 教学过程: ⼀、激趣导⼊,感悟汉字的演变过程。
⼆、读⼉歌 1.⾃⼰读⼉歌,把读不准的字画上⼩问号。
2.学⽣质疑读不准的字,其他同学帮助解疑。
3.同桌同学互读⼩⼉歌,相互纠正读⾳。
4.指名读⼉歌,其他同学听听读⾳是否正确? 5.通过读⼉歌,你知道了什么?借助插图理解句⼦的意思。
三、学习⽣字。
1.学⽣读准每个⽣字的⾳。
2.⼩伙伴互相读⼀读,⽐⽐谁读得好。
3.教师抽读卡⽚,顺读,逆读,打乱读。
4.巩固⽣字的读⾳,做贴字游戏。
教师出⽰⽣字卡⽚请学⽣读,读后把⽣字卡⽚贴在⿊板上。
再指名读⽣字卡⽚,读对的就把卡⽚奖励给他,让他把⽣字贴在拼⾳下⾯,其他同学当裁判共同参与。
四、了解字义。
1.这些⽣字⼤家读得真棒,那么你们在⽣活中⽤过这些字吗?想想,⼀会⼉说给⼤家听⼀听。
五、记忆⽣字的字形 第⼆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 1.读不带拼⾳的⽣字卡⽚。
2.指名读⼉歌。
⼆、书写⽣字 1.要想写好每个字,光能按笔顺描下来是不够的,还要认真观察每笔在⽥格中的位置,这样才能把字写得更好。
2.请⼤家先认真观察4个字的每⼀笔在⽥格中的位置,然后独⽴写⼀个。
(书上⽥格中的字) 3.学⽣提出认为难写的字,师问:你们认为哪个字难写?(⽔) 4.学⽣看⽼师是怎样写的? 5.请学⽣书写⽥格中的第⼆个字。
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纠正学⽣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法。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5《对韵歌》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5《对韵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a80bcbd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29.png)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5《对韵歌》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韵脚的概念和作用;
2.能初步掌握诗歌的节奏与韵律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音韵感和节奏感;
2.热爱优美的语言和文字表达。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了解《对韵歌》的内容;
2.掌握韵脚的概念。
难点
1.理解韵脚的作用;
2.感知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三、教学准备
1.课文《对韵歌》的课件或习题;
2.音乐播放器。
四、教学过程
1. 温故讲解
•通过问答的形式带领学生回顾前几课的学习内容,引入新课《对韵歌》。
2. 导入新知
•利用音乐播放器播放《对韵歌》,让学生聆听歌曲;
•引导学生读解歌词,初步了解韵脚的概念。
3. 学习与训练
•结合课件或习题,指导学生分组朗读《对韵歌》;
•教师讲解韵脚的含义和作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4. 拓展延伸
•要求学生选择一个简短的句子,尝试给句子加上韵脚,创作有趣的韵文;
•鼓励学生尝试用民族乐器伴奏《对韵歌》,增加趣味性。
五、课堂小结
•总结课堂内容,强调韵脚对诗歌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多加练习,提高音韵感和表达能力。
六、布置作业
•让学生背诵《对韵歌》部分内容,并分析其中的韵脚;
•要求学生写一篇感想,表达对本节课的理解和体会。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对诗歌的节奏与韵律会有更深的认识,也会培养出对优美语言的喜爱与表达能力。
5对韵歌(教案)一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5对韵歌(教案)一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83ee465f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12.png)
教案:一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5对韵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书写本课的生字,理解字词的意思;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生能够运用对韵歌进行创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模仿、练习,学生能够掌握对韵歌的特点和创作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书写本课的生字,理解字词的意思。
2.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学生能够运用对韵歌进行创作。
教学难点:1. 学生能够掌握对韵歌的特点和创作方法。
2. 学生能够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2. 学生课本、练习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唱一首对韵歌,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 教师向学生介绍对韵歌的特点和作用,让学生初步了解对韵歌。
二、生字教学(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中的生字,让学生认读生字,并解释字词的意思。
2. 教师示范书写生字,让学生模仿书写,并进行练习。
三、课文教学(1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2.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意思,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文背诵比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对韵歌创作(10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对韵歌的创作方法,让学生了解对韵歌的结构和韵律。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运用对韵歌进行创作。
3. 教师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评价和反馈。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总结对韵歌的特点和创作方法。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
人教版部编一年级上册语文5《对韵歌》教案
![人教版部编一年级上册语文5《对韵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cd8eb8c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60.png)
人教版部编一年级上册语文5《对韵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听、说、唱《对韵歌》的歌谣。
2.能认读课文中的字词。
3.培养学生的音乐感、语感和语音意识。
4.通过学习歌词,了解韵脚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1. 掌握《对韵歌》的歌谣内容。
2. 发现和理解韵脚的作用。
难点: 1. 第一、二句“花猫鱼罐”字句的理解。
2. 歌曲中的韵脚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音响设备。
2.课文教案及PPT。
3.板书工具。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热身(5分钟)老师播放《对韵歌》的音频,让学生听一遍。
老师引导学生一起跟着音频读一遍《对韵歌》。
第二步:学习课文(10分钟)1.老师与学生一起听《对韵歌》歌曲,重点聆听“花猫鱼罐”这句诗句。
2.老师解释“韵脚”的概念,让学生体会韵脚的意义。
3.让学生分组朗读《对韵歌》。
第三步:学唱歌谣(15分钟)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唱《对韵歌》,重点练习“花猫鱼罐”这句。
学生分组唱歌。
第四步:分组讨论(10分钟)让学生分组探讨“花猫鱼罐”这句的意义,了解韵脚的作用。
第五步:总结(5分钟)老师带领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内容,并强调韵脚在歌谣中的重要性。
五、课堂作业完成《对韵歌》书面练习,完成作业本上的相关题目。
六、教学反思今天本节课的板书设计和教学内容设计得当,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在学唱歌谣的环节,学生的表现有待提高,需要多加练习。
以上是《对韵歌》的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部编版《5对韵歌》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5对韵歌》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fb4babf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e6.png)
部编版《5对韵歌》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5对韵歌》。
具体内容包括:教材第123页的“对韵歌”部分,详细内容为“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花对树,鸟对虫,碧水对清泉。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对仗、韵律等基本的语言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熟练朗读并背诵《5对韵歌》,感受汉语的音韵美。
2. 使学生了解对仗、韵律的特点,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3.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自然事物的观察和认识,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熟练朗读和背诵《5对韵歌》,掌握对仗、韵律的特点。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和表达对仗、韵律的美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教学挂图。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自然风光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进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新课导入:让学生打开课本,教师带领学生朗读《5对韵歌》。
注意指导学生正确把握韵律、停顿和语气。
3. 课堂讲解:a. 教师结合PPT,讲解对仗、韵律的概念和特点。
b. 通过例句,让学生感受对仗、韵律的美感。
c. 分析《5对韵歌》中的对仗和韵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其美感。
4. 随堂练习:让学生仿照《5对韵歌》的结构,创作一首自己的对韵歌。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创作的对韵歌,互相评价、修改。
6. 成果展示:每组推荐一名代表,展示本组的对韵歌,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板书《5对韵歌》2. 板书内容:a. 对仗: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b. 韵律:花对树,鸟对虫,碧水对清泉。
c. 学生创作的对韵歌。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学习的对仗、韵律知识,创作一首以“四季”为主题的对韵歌。
2. 答案示例:春对夏,秋对冬,绿草对白雪。
桃对李,杏对梅,清风对明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句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对仗、韵律知识,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人教版(部编)一年级上册语文《识字5 对韵歌》教案
![人教版(部编)一年级上册语文《识字5 对韵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a33924e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26.png)
人教版(部编)一年级上册语文《识字5 对韵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内容,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够正确歌唱《识字5 对韵歌》。
3.能够根据歌曲内容,理解对仗的概念,并能举一反三。
4.培养学生对诗歌韵味的感受,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识字5 对韵歌》的歌词并能流畅歌唱。
2.理解对仗的概念,培养对韵歌的感受力。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
2.教具:音响设备,课件投影仪。
3.辅助教材:歌曲《识字5 对韵歌》音频。
四、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老师播放《识字5 对韵歌》音频,让学生先听歌曲,感受歌曲的韵味。
2. 歌曲学习1.分段学习歌曲,让学生跟读歌词,注意发音和语调。
2.练习整首歌曲的唱腔,鼓励学生多次反复练习,保证所有学生都能熟练地唱出全曲。
3. 讨论对仗1.引导学生理解歌曲中的对仗概念,如什么样的词能够对仗,为什么对仗能增加诗歌的韵味等。
2.让学生分组讨论找出歌曲中的对仗词语,并向全班汇报。
4. 拓展活动1.学生自编对韵歌或对联,鼓励学生发挥创意。
2.老师和学生一起欣赏经典的对仗韵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五、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学会了《识字5 对韵歌》的歌词并能歌唱,理解对仗的概念,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欣赏对仗的美,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布置作业1.背诵《识字5 对韵歌》歌词。
2.创作一首对韵歌或对联。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做到理解对仗、感受韵味,提高语文素养。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对韵歌》人教(部编版)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对韵歌》人教(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14f7cb20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66.png)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对韵歌》人教(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5对韵歌》中的词语。
2.能够正确朗读并理解歌曲的内容。
3.通过歌曲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掌握《5对韵歌》中的词语。
2.理解歌曲的内容并正确朗读。
三、教学准备1.课件:《5对韵歌》教学视频或PPT。
2.教材: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5对韵歌》。
3.教具:CD、音响设备。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5对韵歌》的内容。
2.利用图片或故事引入新课《5对韵歌》。
第二步:学习歌曲(15分钟)1.播放《5对韵歌》的音频,让学生跟读。
2.教师逐句解释歌词,并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文字含义。
3.老师带领学生一起练习歌曲,确保学生能够正确朗读。
第三步:小组活动(15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创编一个新的韵歌,内容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或现象。
2.每个小组派代表表演他们编写的韵歌,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评价和提问。
第四步:课堂讨论(10分钟)1.老师与学生一起讨论《5对韵歌》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
2.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美感和节奏感,促进他们对文学的审美能力。
第五步:课堂总结(5分钟)1.老师进行课堂总结,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2.确认学生对《5对韵歌》内容的掌握情况。
五、作业布置1.让学生背诵《5对韵歌》中的几句词语。
2.拓展阅读:让学生寻找其他类似的古诗韵文,并选择一首进行朗读或解读。
六、教学反思1.教学时长是否合适?2.学生在学习《5对韵歌》时是否积极参与?3.学生是否理解了歌词的含义?4.是否需要做些许调整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以上教案的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5对韵歌》,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感。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对韵歌》 〔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对韵歌》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603662b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08.png)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对韵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将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对韵歌》为主要教学内容,通过对文本的解读与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诗歌韵律与韵部对应的关系,提高学生语感与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诵《对韵歌》,并准确把握韵律。
2.理解韵部对应的概念,提高韵部辨析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学生理解诗歌韵律的重要性。
2.学生掌握韵部对应的技能。
四、教学准备1.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课本。
2.课前准备对课文进行仔细研读,了解诗歌韵律与韵部对应的概念。
3.课堂板书:《对韵歌》。
五、教学步骤(一) 热身阶段1.教师通过朗读《对韵歌》的方式课温习课文,并让学生跟读。
2.让学生自由朗诵任意一首儿歌,培养他们对儿歌的兴趣。
(二) 导入韵部识别1.教师通过板书的方式,将不同韵部的读音列在板书上。
2.让学生查找《对韵歌》中的韵部,并在板书上标出对应韵部。
3.让学生试着说出韵部相同的词语。
(三) 诗歌韵律讲解1.通过板书,讲解诗歌韵律与韵部对应的概念,引导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结构。
2.让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说出小诗所使用的韵律,加强对韵律的理解。
(四) 诗歌韵律实践1.将《对韵歌》分配给学生读课文,了解和把握诗歌的韵律与对应韵部。
2.让学生对课文中使用的词语进行分类,“押”出相同韵部的词语。
3.让学生掌握吟诵《对韵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并让他们进行朗诵演练。
(五) 课堂小结1.教师讲解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强调学生学习与巩固的重点。
2.让学生自己总结本次课堂的内容,并记在课堂笔记里以便复习。
六、教学延伸教师可让学生自己创作一首韵律相同的小诗,并进行朗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巩固今天所学习的内容。
七、教学评价本节课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评价:1.通过学生的朗诵实践来了解学生对于诗歌韵律的理解情况。
2.教师可以就学生练习分类韵部的技能,进行课堂互动与随堂测试。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 对韵歌 〔教案+反思〕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 对韵歌 〔教案+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ba350c89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f9.png)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对韵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并朗读《对韵歌》的诗句2.能够理解诗句背后的意义,体验韵味3.能够唱出全诗,掌握歌曲的基本节奏和音调二、教学重点1.朗读诗句,理解诗句的含义2.学会唱出《对韵歌》,掌握歌曲的基本节奏和音调三、教学难点1.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到韵味2.记住歌词和节奏,能够流畅地唱出来四、教学方法1.听、说、读、唱相结合的教学方法2.图像和音频辅助教学五、教学准备1.音频设备2.图片或 PPT 等呈现歌词六、教学过程1. 教师导入(5 分钟)1.介绍本课要学的内容:《对韵歌》2.给学生播放《对韵歌》的音乐,让学生先聆听、感受这首歌曲的基本韵律2. 导入课文(5 分钟)1.将《对韵歌》的诗句投影出来,让学生一起读一遍2.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义,发现其中有哪些相同的韵脚3. 学生朗读(10 分钟)1.让学生按照韵脚分组,分别朗读诗句中同样的韵脚2.教师适时纠正学生的发音,指导学生掌握好每个字音的读法和音调4. 唱歌(20 分钟)1.学生分组,练习唱歌2.教师辅助提醒学生注意节奏、音高和发音,帮助学生纠正唱歌中的错误5. 学生表演(10 分钟)1.学生进行小组比赛,每组派出一名代表表演《对韵歌》2.教师评选出最佳表演组并进行表彰6. 课堂总结(5 分钟)1.教师带领全班一起回顾课堂所学和所做的事情2.告诉学生课后需要复习和巩固的地方七、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当中,学生们表现出极强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度。
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如看图说话、听音乐、朗诵诗句、唱歌表演等,学生深入了解了《对韵歌》的内容和魅力,更加理解了诗歌中蕴含的韵味。
同时,学生们也提高了发音的技巧和歌曲表演的能力,最终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本次教学中,可能会由于学生的发音和节奏不准确而影响唱歌效果和朗诵诗句的效果。
在下一次教学中,应当更加重视对学生发音准确性的训练和强化,以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的质量。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识字(一)5 对 韵 歌|人教(部编版)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识字(一)5 对 韵 歌|人教(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088e17ae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0c.png)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识字(一)5 对韵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正确地读写“对、韵、歌”三个字。
2. 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3. 通过对韵歌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教学内容1. 识字:对、韵、歌2. 韵歌的学习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读写“对、韵、歌”三个字。
2. 教学难点:理解韵歌的含义,培养学生的韵律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实物等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识字教学a. 教师出示字卡,引导学生观察“对、韵、歌”三个字的字形特点。
b.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对、韵、歌”三个字的读音和含义。
c. 教师讲解“对、韵、歌”三个字的笔顺、笔画、结构,指导学生正确书写。
d. 学生跟读、自读,巩固对“对、韵、歌”三个字的认读。
3. 韵歌学习a. 教师播放韵歌《对韵歌》,让学生感受韵律美。
b. 教师引导学生学唱《对韵歌》,注意培养学生的韵律感。
c. 教师讲解《对韵歌》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歌词。
d. 学生跟唱、自唱,巩固对《对韵歌》的掌握。
4. 巩固练习a. 学生分组进行识字比赛,看哪个小组认读得又快又准。
b. 学生进行《对韵歌》歌唱比赛,看哪个小组唱得最好听。
5. 总结拓展a.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b. 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跟家长一起唱《对韵歌》,感受亲子乐趣。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汉字,提高了学生的识字兴趣。
同时,通过对韵歌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了学生的文化素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重点关注的细节:韵歌的学习韵歌的学习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也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环节。
韵歌是一种具有韵律美的歌曲,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优美的旋律,传递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中,引入韵歌的学习,旨在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韵律感和审美情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1.认识“对、云”等7个生字。
认识提、撇折、竖折等3个笔画,会写“虫、云、山”3 个字。
教学目标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重点:看图想象,识记生字。
重点难点难点:读准“风、虫”的字音。
教学课时两课时⑤对韵歌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对、云”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1.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河里看不见。
2.河水皱眉,树儿摇头,鲜花弯腰,白云溜走。
生:猜出(雨儿)(风儿)师:对呀!小朋友真聪明。
今天我们就与雨儿、风儿一起旅行一次好吗?(大屏幕放影大自然的景色)生:边看边说。
3.出示课文题目。
师:小朋友大自然的景色确实美丽,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识字5一课。
齐读《识字5》,看看这首对韵歌展现了大自然哪些美丽的景色。
二、识字教学,图文结合(一)学习第一、二句1.教师范读课文一、二句。
教师做讲解:把对应的事物名称略读重一点儿,“对”字轻读。
学生采用拍手读、同桌对读、男女生对读等多种方式诵读,读准字音。
2.学生再次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画本课的生字,不会的请教同桌或老师。
3.指生读课文,纠正朗读不正确的字音。
4.每个对子间的词语是什么关系?(都是同一类别的词语。
)【设计意图:猜谜语导入新课,是低年级小学生喜欢的方式,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这些词语可以分成哪些类别?教师出示“自然现象”“动物”“植物”3个词语,请学生将生字卡片按照不同的类别进行归类,发现“云、雨、雪、风”都是自然现象,“花、树”是“植物类”,“鸟、虫”都是“动物类”。
同一类别组成新词读一读,如“云雨、风雪、花树、虫鸟”。
5.出示图文“云、雨、雪、风、花、树、鸟、虫”,请两名学生上台,一人指图,一人读字。
6.指导学习“云”“山”“虫”。
(1)出示一组图片(大屏幕出示图片:图上有云、山、虫),让学生猜一猜这是文中的哪一句?不知道的可以看一看课文。
(2)学生汇报这是哪一句,并齐读。
(3)交流画了哪几个生字。
(4)指生领读这三个生字。
重点指导“云”和“虫”。
(5)学习“云”和“虫”的字理。
①激趣:这几个字你们都已经认识了,这几个字还非常有趣呢!大家认真观察,看看它们是怎样变来的。
(屏幕出示“云”和“虫”的字理演变图)②学生发表感想。
③小结:古人特别聪明,根据物体的某一部分的特点,一点点写出了汉字,汉字多有趣呀!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还会学到更多的汉字知识呢!(6)给“云”和“虫”两个字扩词。
(7)把生字放回句子中指生个别读,齐读。
(二)学习最后一句1.出示最后一句,指生朗读。
出示山清水秀水墨画和柳绿桃红水墨画,引导学生看图找对子。
(山对水、柳对桃、红对绿、清对秀)2.去掉“对”字,再指生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成语:山清水秀、桃红柳绿。
3.理解“山清水秀”的意思。
①出示课件。
(播放春季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 【设计意图:教师范读,教会学生正确的朗读方法,学生在此基础上练习读课文,并自主学习生字。
老师引导学生分类,理解对子词语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看图找对子,并观察图画理解词语的意思。
】②学生交流欣赏感受。
教师启发:当你看到类似这样的美景时就可以说“山清水秀”。
③介绍家乡山清水秀的地方。
4.理解“桃红柳绿”。
①出示图片,看图片读词。
②说一说:( )的桃花,( )的柳树。
③个别读,齐读。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重视突出识字教学。
教师出示美丽的图片,并紧密地联系生活实际,巧妙地引导学生识记生字,加深学生对生字、词的理解,有效避免了学习的枯燥,使教学变化灵活,生动活泼。
三、迁移运用,拓展运用 1. 读读课文中的对子。
2. 分组自编对子。
3. 反馈。
例:春对夏, 例:上对下, 秋对冬, 后对前, 白云对红日, 天涯对海角, 新月对彩虹。
南北对东西。
【课堂作业新设计】1.“虫”的第五笔是 ,“山”的第一笔是 ,“云”的第三笔是 。
2.“云”“虫”“花”中,笔画数相同的两个字是: 、 。
3.口头组词。
云 虫 山【设计意图:练习编对子,是训练学生拓展迁移和语言表达能力。
】答案:1.㇀2.虫花3.白云云朵风云虫子小虫捉虫大山山水山上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提、撇折、竖折等3个笔画,会写“虫、云、山”3 个字。
【教具准备】课件、图片【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学习1.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
指名读,评价读。
2.抽读生字卡片。
二、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出示本课生字:对云雨风花鸟虫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吗?1.抓特点,形象化识记。
引导学生在整体识记汉字的基础上,抓住每个生字的特点来识记。
如,“雨”的四个点好像雨点从云朵里飘落下来;“风”中间的撇和点就像刮风时的情景;“鸟”中间的一点好像它的眼睛,促进字形识记,字义理解。
2.组词拓展。
【设计意图:多种方法识字是部编版教材识字教学的重点。
】如“花”,可以列举“玫瑰花、荷花、桂花、牡丹花、菊花、梨花”等词语,还可以列举生活中样子像花的词语“浪花、雪花、棉花、火花、礼花”等,在拓展中识记。
如,云:乌云、白云、彩云雨:暴雨、毛毛雨、雷雨风:东风、南风、北风3.可以结合生活实际,积累由熟字组成的新词,如“风雨、风云、对手、水花、火花、山花、花鸟”。
三、加强巩固,写字教学1.开火车读生字。
2.读成语:山清水秀、桃红柳绿。
3.读要求写的生字。
出示本课会写的字:虫、云、山。
4.指导书写。
(1)认真观察,思考:怎样才可以把这三个字写得更漂亮?(2)交流写这三个字的小窍门。
“虫”竖写在竖中线上,虫的“口”要写得扁一些。
“云”上横短,下横长,撇折从下横的中心点起笔,与点对应,合成一个稳稳的三角形。
“山”中间的竖最长,竖折的竖最短,第三竖下端略出头。
竖与竖之间等距。
交流书写时需要同学们注意的地方。
教师相机强调三个新笔画。
“云”字第三笔是“撇折”;“虫”字的第五笔是“提”;“山”的第二笔是“竖折”。
指导三个新笔画的写法:“提”下笔从左到右,从重到轻,收笔要出尖。
“撇折”下笔从重到轻,撇与提交接时,转换方向从重到轻,稍稍往上斜。
“竖折”下笔先写短竖,稍稍停顿改变方向写横。
(4)教师范写,学生观察。
(5)学生练写,交流反馈。
四、反复诵读,拓展延伸【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第一、二、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练习,在教师的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
所以在起始阶段,必须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设计意图:语文知识的学习贵在“积淀”。
学生在一一对应的对韵吟诵中,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练读《对韵歌》。
可以拍拍手,也可以同桌对读等。
2.男女生对读。
3.师生对读。
4.共同拍手读,能背下来的可以不看书。
5.小结:对韵歌这种独特的语言表现形式,同元曲汉赋、唐诗宋词一样,散发着中华民族的无穷魅力,让我们踏上对韵的快车远航吧!6.出示一些对子,试着一起拍手读一读。
7.汇报朗读。
【课堂作业新设计】1.看图写字。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对雨,雪对风,花对树,鸟对()。
()清对水秀,柳绿对桃红。
答案:1.云山虫2.云虫山【板书设计】天对地天地雨风花树鸟虫山清水秀柳绿桃红【课后反思】成功之处:1.采用学生喜爱的教学形式,充分利用多样灵活的识字载体,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到汉字表意的丰富,提高了识字效率,扎实有效地完成识字任务。
2.多种形式、扎实有效的读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在一次次读书、一次次交流中落实到具体的语言文字上,使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
3.去“对”字,把“山清水秀”“柳绿桃红”变成新的创新形式。
这不但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词义,而且潜移默化中激发了学生积累成语、诵读成语的兴趣,可谓一举多得。
不足之处:对教材分析还应更加深入地钻研,这样才能使教学设计合理有效。
没有深入的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只有对文本反复钻研,才能体会文本的精华,从而生发出属于自己的东西。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本课是以对对子的形式识字,对子的内容都与大自然有关。
教学本课应在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联系大自然的实际,采用多种方法识字。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对对歌天对地,雨对风。
大陆对长空。
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雷隐隐,雾蒙蒙。
日下对天中。
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
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
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鱼翁。
河对汉,绿对红。
雨伯对雷公。
烟楼对雪洞,月殿对天宫。
云叆叇,日曈朦。
腊屐对渔蓬。
过天星似箭,吐魂月如弓。
驿旅客逢梅子雨,池亭人挹荷花风。
茅店村前,皓月坠林鸡唱韵;板桥路上,青霜锁道马行踪。
课后作业一、读一读,回答问题。
晨对午,夏对,古柏对苍松。
红对,有对,麻雀对布谷。
1.读一读,把下面的字填到文中。
无冬白2.把文中鸟的名字画上“○”,树木的名字画上“”。
二、我会写字云虫山答案:一、1.冬白无 2.○雀布谷麻○二、略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5 对韵歌导学案设计课题对韵歌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识字写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为了突出这一重点,突破这一难点,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在设计本课教学时,力图通过师生做反义词游戏,把学生带入识字情境中,初步感知“对韵”独特的语言形式。
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借助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扎实有效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课前准备1.搜集对韵歌。
(师生)2.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制作生字卡片。
(学生)3.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效果检测一、游戏导入,激趣促学(用时:3分钟) 1.游戏规则:教师说一个词语,学生边拍手边说出它的反义词。
如:老师说“天”,学生说“地”。
2.教师在几组反义词中间分别加上“对”字,让学生再次朗读。
3.教师导入新课,板书课文题目。
1.学生拍手说反义词。
预设:长——短黑——白轻——重2.学生朗读变化后的词,初步感知对韵歌的形式。
3.学生朗读课文题目,进入新知学习。
1.写一写反义词,我填得最准。
天——( )大——( )多——( )二、初读韵文,整体感知1.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动漫。
2.鼓励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这首1.学生认真聆听,感知对韵歌独特的语言形式。
2.学生借助拼音采用2.读一读,我读得最棒。
(用时:8分钟) 对韵歌。
3.检查并指导学生朗读。
同桌互读、小组轮流读等多种方式自由读对韵歌。
3.学生朗读展示。
三、创设情境,集中识字(用时:12分钟) 1.课件出示带有音节的生字,请学生试读。
提示:哪个字最容易读错?哪个字最难读?2.指导学生同桌间把难读的字读一读。
3.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课件,逐字读生字。
4.屏幕出示所有生字。
指导小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