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选择合适的扇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选择合适的扇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六年级上册数学第98~99页例2及“做一做”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各类统计图的特点,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使学生知道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描述数据,进一步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重、难点:能根据获得的信息和需要,灵活地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描述数据,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1、观察下列三张统计图(折线、条形、扇形统计图,图略),从中你发现了哪些信息?2、比较以上三张统计图,说说三类统计图的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对三类统计图特点的复习,唤醒学生对已有知识基础的回忆,为接下来统计图的选择做好准备。

二、学习新课1、出示例2下面几组数据分别选用哪种统计图表示更合适?(1)上杭县蓝溪梅永小学2019—2019年校园内树木总量变化情况统计表。

(2)2019年上杭县蓝溪梅永小学校园内各种树木所占百分比情况统计表。

(3)2019年上杭县蓝溪梅永小学校园内各种树木数量统计表。

2、分组讨论:(1)从三个统计表中你分别获得哪些信息?(2)你认为可以用哪几种统计图来表示每个统计表中的信息?哪种统计图更合适?为什么?3、交流汇报(1)指名分别说说各组的讨论结果。

课件展示各种统计图。

(2)观察统计图,你从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4、总结比较各种统计图,讨论:三种统计图各有什么优势?如何根据数据的特点灵活选用统计图?(1)比较第(1)题的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相同点:都可以表示出各年的树木数量;也可以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不同点:提问:如果要知道2019年的树木棵树,你能从这两幅统计图中看出来吗?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折线统计图在反映数量增减变化趋势中的优势。

(2)比较第(2)题的条形统计图及扇形统计图相同点:都可以表示出各部分占总数的百分之几,可以比较所占百分比的多少。

数学人教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_第02课时_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说课稿)

数学人教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_第02课时_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说课稿)

数学人教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_第02课时_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第02课时,主要让学生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更好地展示和分析数据。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统计图知识,对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方式,掌握选择合适统计图的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选择合适统计图的方法,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统计图的兴趣,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选择合适统计图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不同的统计图特点,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探究新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方式,掌握选择合适统计图的方法。

3.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巩固新知。

4.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学会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5.课后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本节课的板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统计图的种类及其特点2.选择合适统计图的方法3.实例分析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从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态度、合作能力等方面进行。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当我站在讲台前,看着台下充满好奇和期待的双眼,我知道,今天的数学课将会是他们认知世界的一扇新窗户。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这一课,不仅是对数学知识的一次探索,更是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次提升。

一、教学内容我选择的教材是六年级上册的数学人教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章节是《统计与概率》单元中的《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我们将探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适用场合。

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难点是让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准备了多媒体教学课件,以及一些实际的统计图案例,还有学生们自己动手制作的统计图。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设计了三种统计图的简单框架,并在每个框架下写明了它们的特点和适用场合。

七、作业设计我布置了一道作业,要求学生们根据自己收集的数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展示。

作业题目是:“请你选择一种你喜欢的运动,收集一组关于这项运动的数据,然后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展示这些数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反思了这节课的教学,觉得学生们对统计图的理解和应用都有了明显的提升。

我也在想,如何能让学生们在课后继续深入学习和探索,我打算在下一节课中,让学生们展示他们的作业,并互相评价,以此来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就是我的一天,一个充满挑战和收获的一天。

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教学,用心去学习,就一定能够在这个世界上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位置。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一、情景引入的设计我在课前精心设计了一个情景引入的环节。

我展示了我校学生的身高数据,这个数据是学生们熟悉的,也是他们能够理解和接受的。

通过这个情景引入,我成功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六年级数学(人教版)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六年级数学(人教版)

A.条形
B.折线
C.扇形
(2)表示某地气温及其变化,用( B )统计图表示更合适。
A.条形
B.折线
C.扇形
巩固练习
在林业科学里,通常根据生长期的长短将乔木分成不 同的类型。下面是我国乔木林各龄组的面积构成情况。
类型 幼龄林 中龄林 近熟林 成熟林 过熟林 百分比 33.82% 33.43% 14.82% 12.03% 5.9%
复习旧知
统计图表
优点
缺点
统计表
把数据按标 数据所反映的
目分组分类, 情况不够直观,
数据比较具
不易比较。
体。
条形统计图
能直观地反 画图麻烦,纵 映出各个标 坐标的单位长 目之间的大 度比较难处理。 小关系。
用途 工厂表册, 学校成绩册, 各种生产、 生活报表。
各种生活、 生产实际 的图表。
复习旧知
以上信息可以用什么统计图表示?哪种更直观些?
巩固练习
百分比
40.00% 35.00%
33.82%
33.43%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14.82% 12.03% 5.9%
0.00% 幼龄林 中龄林 近熟林 成熟林 过熟林
成熟林 12.03%
过熟林 5.9%
即时练习。 (1)( 条形统计图 )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 (2)( 折线统计图 )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变化情况。 (3)( 扇形统计图 )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 的百分比。
巩固练习
选择。
(1)“一班有学生35人,男生占25,女生占35”,用( C ) 统计图来表示男、女生占学生总数百分比最为合适。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7.2《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7.2《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7.2《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案一. 教材分析《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通过这一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处理数据,提高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五年级时已经接触过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对这两种统计图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扇形统计图的认识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比三种统计图的特点,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它们。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培养学生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掌握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2.难点:对于扇形统计图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和探讨不同统计图的适用场景;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不同统计图的表现效果;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学习,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统计图案例和素材。

2.准备投影仪和电脑,用于展示和分析统计图。

3.准备练习题和作业,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三种统计图的案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1.条形统计图:展示一个班级学生的身高分布情况。

2.折线统计图:展示一个班级学生的成绩变化情况。

3.扇形统计图:展示一个班级学生的兴趣爱好分布情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统计图,根据给定的数据制作统计图,并解释为什么选择这种统计图。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回答一些关于统计图的问题,检查他们对统计图的理解程度。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展示数据?让学生举例说明。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7.2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课件(共39张PPT)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7.2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课件(共39张PPT)
百分比
2011年绿荫小学校园内各种 树木所占百分比情况统计图
但用扇形统计图更能直观地 看出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3) 2011年绿荫小学校园内各种树木数量统计表
这题给出了各种树木的数量, 只能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
2011年绿荫小学校园内 总量/棵 各种树木数量统计图
60
50 50
50
40
40
是总量的10%,因此需要先求出总量。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用统计图表示数据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合适的统计图: 1. 要表示出各种数量的多少时,选用条形统计图; 2. 既要表示出各种数量的多少,又要表示出数量
的增减变化情况时,选用折线统计图; 3. 要表示出各部分数量与总量之间的关系时,选
身高(cm) 135~139 140~145 146~149 150~155 155以上
人数(人)
8
17
15
57
30
4. 在林业科学里,通常根据乔木生长期的长短将乔木 分成不同的类型。下面是我国乔木林各龄组的面积 构成情况。(选题源于教材P99做一做)
以上信息可以用什么统计图描述?哪种更直观些?
我是用条形统计图描述的。
为( C ) 。
男生人数 312
女生人数 288
A.48% B. 92.3%
C. 52% D. 50%
3.下面每组数据分别选用哪种统计图来表示比较合适? (1)表示一~六年级同学的平均身高,应选用(条形)统计图。
不同年级同学的平均身高统计表
年级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身高(cm) 128 131 135 139 144 150
看看教材吧。
继续看 第三个 小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7.2《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7.2《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7.2《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教材通过实例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统计图的优点,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接触过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对统计图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不同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理解不深,容易混淆。

此外,学生对统计图的选择和绘制过程还不够熟练,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练习。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掌握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例,学会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对数据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掌握不同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2.教学难点:学生对不同统计图的选择和绘制过程的熟练掌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统计图实例和学具,辅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出统计图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学生观察不同类型的统计图,分析其特点和作用,总结选择统计图的方法。

3.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讨论,选取合适的数据和统计图形式,进行绘制和展示。

4.巩固提高: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知识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5.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统计图的认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案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98~99页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的:1.了解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使先生知道关于异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剖析方法,能依据需求选择适宜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描画数据,培育进一步开展数据剖析观念。

2.经过对三种统计图的看法、制造和选择,进一步培育先生对数据处置的才干及统计观念,使先生深入体会到数学和我们的社会、生活亲密联络。

教学重点: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能依据实践效果选择适宜的统计图,培育统计观念。

教学难点:依据实践效果选择适宜的统计图。

教学预备:课件。

教学进程:一、温习引入1.温习扇形统计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扇形统计图,你对它了解了多少?课件出示扇形统计图:我国居民平均月膳食各类食物的摄入量占总摄入量的百分比就可以用扇形统计图来表示。

它能清楚地反映出各局部与总数之间的关系。

2.你还学过了哪些统计图?它们各有什么特点?依据先生回答,课件随机点击出现相关内容。

〔1〕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出各个数量的多少。

〔2〕折线统计图,不只可以反映数量的多少,还能反映出数量增减变化趋向。

经过刚才的温习,我们发现,生活中有时用扇形统计图,有时用条形统计图,还有用到折线统计图的状况。

那么人们在选择统计图时,是以什么为依据的呢?这三种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和用途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研讨的效果。

3.揭题:选择适宜的统计图。

〔板书〕【设计意图】经过对三类统计图特点的温习,唤醒先生对已有知识基础的回想,为接上去统计图的选择做好预备。

二、探求新知1.学习教材第98页例2第〔1〕组数据。

课件出示〔1〕绿荫小学2021-2021年校园内树木总质变化状况统计表。

细心观察,你失掉了哪些数学信息?假设让你用统计图表示这一组数据,你觉得可以用哪一种统计图?先生:可以用折线统计图。

教员引导先生观察:统计图的横轴表示什么?竖轴表示什么?怎样确定竖轴上的数据每一格表示多少?〔课件演示绘制进程〕。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课件)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课件)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3)选择哪种统计图表示下面数据最合适? ①表示参加各种小组的生人数情况,选( )②表示各大洲 陆地面积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百分数选( )③表示我国几座 名山主峰的海拔,选( )④表示学校各年级的人数,选( ) ⑤表示某超市各种商品的销售额,选( )⑥表示一昼夜气温 的变化情况,选( )
A.条形统计图
A.条形统计图
B.折线统计图
C.扇形统计图
下面是两个水果店1~4月的销售情况(单位:kg),为比较两个水果店销售 量的稳定性,你认为选择( 折线 )统计图较合适。
教学反思
学生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已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 图来反映数据信息,能从各种统计图中获取有用信息,熟练地作图,本节课在 此基础上教学生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更合适的统计图,既是对前面各种统计 知识的汇总,又是对各种统计知识的拓展。教学时,指导学生用自主探究、合 作交流、动手实践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的探究、思考、交流,使学生逐步体 会到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的过程,认识到各种统计图的区别与联系,体验 统计知识在生活中的正确应用,体现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认识规律。
A.条形B.折线C.扇形
(2)表示某地气温及其变化,用( )统计图表示更合适。
A.条形B.折线C.扇形
选择
(1)“一班有学生35人,男生占2/5,女生占3/5”,用(C) 统计图来表示男、女生占学生总数百分比最为合适。A.条形B.折 线C.扇形
(2)表示某地气温及其变化,用(B)统计图表示更合适。 A.条形B.折线C.扇形
第2课时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学习目标
1.通过对比,进一步理解、掌握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2.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7.2《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7.2《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7.2《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会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通过分析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统计图的实例,便于学生观察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对它们的基本特点和作用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可能还不够熟练,对于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进一步掌握选择合适统计图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统计图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学会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了解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践,自主探索选择合适统计图的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统计图素材、黑板、粉笔。

2.学具: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份统计图素材。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组生活中的统计图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统计图分别是用来表示什么数据的?它们的特点是什么?2.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多种统计图素材,如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

引导学生分析每种统计图的特点及适用场景,如条形统计图适合表示不同类别的数据对比,折线统计图适合表示数据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扇形统计图适合表示各部分数据占整体的比例。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解决问题》(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解决问题》(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解决问题》(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为《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解决问题》,主要围绕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中关于统计图的选择和应用展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并能够运用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能够正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并能够运用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据整理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2. 如何指导学生运用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统计图示例、练习题。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统计图知识。

b. 提问: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哪些统计图?它们有什么作用?2. 呈现新课内容a. 讲解不同类型的统计图及其特点。

b. 分析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c. 演示如何运用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3. 练习与讨论a. 分组讨论:针对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并解释原因。

b. 学生练习: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b. 提问: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如何运用统计图解决问题?5. 课后作业布置a. 完成课后练习题。

b. 准备下一节课的内容。

板书设计: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解决问题1. 统计图的类型及其特点2. 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3. 运用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结合生活实际,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并解释原因。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练习等形式,使学生掌握了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并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培养学生的数据整理和表达能力。

第2课时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第2课时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第2课时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88、89页。

◆教学提示条形统计图分为单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条形统计图,它可以直观反映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也可以分为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它可以清楚地反映数据的变化情况。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选择统计图,讨论统计图特征,并用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的过程。

2.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3.进一步了解不同的统计图在表示数据中的作用,认识到学习各种统计图的价值。

重点、难点重点能根据需要,选择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难点经历读统计图和选择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的过程,利用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

学生准备:直尺,铅笔,统计图绘画纸每人一张。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投影出示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

师:这五位朋友大家很熟悉吧,见到他们你想到了什么?生:2008年北京奥运会。

2.师生谈话交流2008年奥运会即第29届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开幕时间和我国获得的奖牌情况。

3.课件出示历届我国金牌成绩情况。

师:观察表格,你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生:第29届我国的金牌数最多,是51枚。

生:第24届我国的金牌数最少,是5枚。

生:从第23届至第30届我国的金牌数量整体上是上升的趋势。

……(只要学生说得合理,教师都应给予表扬)设计意图:从学生熟知的事件引入,使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师:如果用一种统计图来表示这张统计表中的数据,你认为用什么统计图比较好?为什么?生1:选择条形统计图,因为用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表示出每届奥运会中国队获得的金牌数。

生2:选择折线统计图,因为用折线统计图可以反映出从第23—30届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员获得金牌数的变化情况。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通过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比较来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六年级上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六年级上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六年级上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在六年级的数学学习中,统计图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统计图能够以直观、清晰的方式展示数据,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信息。

但是,面对各种各样的数据和情况,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准确地传达数据所包含的意义。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常见的统计图类型。

最常见的有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是用直条的长短来表示数量的多少。

它的特点是能够直观地比较不同类别之间数量的差异。

比如,我们要比较不同班级参加课外活动的人数,就可以使用条形统计图。

每个班级的人数用一个直条表示,直条的高度对应着人数的多少,这样一眼就能看出哪个班级参加的人数最多,哪个班级最少。

折线统计图则是通过折线的起伏变化来反映数据的变化趋势。

假设我们要观察一个月内气温的变化情况,折线统计图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通过连接每天的气温点,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气温是上升还是下降,以及变化的幅度大小。

扇形统计图主要用于展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关系。

例如,要了解一个班级学生喜欢各种水果的比例,就可以用扇形统计图。

整个圆表示班级的总人数,每个扇形的大小对应着喜欢某种水果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

那么,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呢?这需要根据我们想要表达的数据特点和目的来决定。

如果我们只是想简单地比较数量的多少,而不关注数据的变化趋势和比例关系,那么条形统计图通常是首选。

比如,统计学校图书馆不同种类书籍的数量,或者比较几个城市的人口数量。

当我们关注数据的变化趋势时,折线统计图就派上用场了。

比如,记录自己的身高在一段时间内的增长情况,或者观察某个公司股票价格的涨跌趋势。

而当我们想要展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或者要突出各个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时,扇形统计图就是最合适的。

比如说,展示家庭每月各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或者了解一个班级数学考试成绩各分数段的人数占比。

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来看看如何实际应用。

假设我们要研究一个班级学生的考试成绩情况。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解决问题》(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解决问题》(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解决问题》(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将学习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解决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展示和分析数据。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重点讲解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展示数据,以及如何通过统计图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这些将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和重点。

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多媒体课件、统计图的模板和一些练习题。

在板书设计方面,我会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定义和特点进行板书,以便学生们能够清晰地理解和记忆。

对于作业设计,我准备了一些练习题,包括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展示数据,以及通过统计图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具体的作业题目和答案如下:1. 小明的班级有20名男生和15名女生,请问你认为用哪种统计图来展示这个数据比较合适?请说明理由。

答案:我认为用条形统计图来展示这个数据比较合适,因为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晰地展示不同类别的数量。

2. 请根据下面的数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展示这个数据,并解释你的选择。

数据:某商店一周内每天的销售额如下:周一:1200元周二:1500元周三:1800元周四:1600元周五:1900元周六:2100元周日:1700元答案:我会选择折线统计图来展示这个数据,因为折线统计图可以清晰地展示数据的变化趋势。

在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方面,我认为学生们在课堂上掌握了一定的统计图知识,但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加强练习。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多地给学生提供实际应用的机会,让他们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巩固所学的内容。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们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通过查阅资料或参加实践活动来拓展延伸所学的内容。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需要重点关注。

对于教学内容的介绍,我选择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作为我们学习的重点。

这是因为这三种统计图是最常见且最重要的,它们各自适用于不同的情况,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如何通过统计图来展示和分析数据。

第02讲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六年级下册数学寒假自学课(苏教版)

第02讲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六年级下册数学寒假自学课(苏教版)

第02讲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知识梳理】1、明确每种统计图的特点。

(1)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从图上无法直接看出各部分数量的多少,但可以清楚地看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量的百分比。

(2)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不仅能看出各个数量的多少,还能够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能看出数量变化的幅度。

(3)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可以直观地看出各个数量的多少,易于比较数量之间的差别。

【典例精讲】例1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可以有效预防新冠病毒感染所致的疾病,截止4月7日24时,我市疫苗累计接种超66万针次。

如果要统计4月7日以来清江浦区每日接种人数的多少情况,应选用( )统计图;如果要反映每日接种疫苗的人数增减变化情况,应选用了( )统计图;如果要反映我市各县区接种人数与接种总人数之间的关系,应选用( )统计图。

【分析】一般来说,如果几个数量是并列的,只要求表示数量的多少时,选条形统计图。

如果表示一个量或几个量增减变化和发展变化趋势,则选折线统计图。

如果要求表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则选扇形统计图;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统计图的作用可知:统计4月7日以来清江浦区每日接种人数的多少情况,应选用条形统计图;如果要反映每日接种疫苗的人数增减变化情况,应选用了折线统计图;如果要反映我市各县区接种人数与接种总人数之间的关系,应选用扇形统计图。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统计图的选择,牢记三种统计图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例2下面的统计图和统计表记录了小玲家上月部分费用的支出情况。

请把表格填写完整。

【分析】根据扇形统计图可知:水电、通讯等费用占支出金额的14即25%,再根据统计表可知:伙食费占支出金额的35%,进而可知其他费用占支出金额的1-25%-35%=40%;用支出金额乘以各自所占分率即可得出各自的费用金额。

【详解】由分析可得:水电、通讯等费用占支出金额的25%;其他费用占支出金额的1-25%-35%=40%。

水电、通讯等费用:1500×25%=375(元)伙食费:1500×35%=525(元)其他费用:1500×(1-25%-35%)=600(元)故答案为:25%;375;525;40%;60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扇形统计图与统计表的综合应用,解题时要明确: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7.2《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7.2《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7.2《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在不同情况下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的重要性。

2.能够根据所收集的数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展示。

3.提高学生的图表解读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及适用情况。

2.能够正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展示给定数据。

三、教学难点1.在实际问题中能够合理选择统计图的能力。

2.进行数据分析和图表解读的能力提升。

四、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统计图的示例和练习题。

2.板书:绘制不同统计图的特点及适用情况。

3.学生文具:铅笔、橡皮、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实例引入统计图的选择问题。

比如给学生一组数据,让学生思考应该用什么统计图展示。

2.学习(1)讲解教师讲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和适用情况,如柱状图适合比较数据大小,折线图适合展示数据的变化趋势等。

(2)示例教师通过示例展示给定数据选择不同统计图的过程,让学生能够理解实际情况下的选择方法。

3.练习(1)个人练习让学生根据给定数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绘制。

(2)小组合作学生分组,给定一组数据让小组共同讨论选择哪种统计图进行展示,并进行汇报和讨论。

4.总结通过学生的练习与汇报,教师总结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的方法和技巧,并强调在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提供的数据自行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展示,并写出选择该统计图的理由。

七、课堂延伸可邀请学生自行收集数据,设计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展示,进行更加深入的实践。

以上为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7.2《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案,希望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统计图表。

数学人教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_第02课时_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教案)

数学人教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_第02课时_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教案)

数学人教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_第02课时_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第七单元第二课时主要让学生学习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通过这一课时,学生将掌握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学会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数据。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每种统计图的优势,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统计学基础,他们能够理解统计图的基本概念,并能够绘制简单的统计图。

但是,对于如何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学生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感受不同统计图的特点,从而帮助他们建立起选择合适统计图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学会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数据。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具体的例子,掌握选择合适统计图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数据分析的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每种统计图的特点,并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2.难点:学生如何能够灵活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并能够解释其选择的理由。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选择合适统计图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包含各种统计图的例子。

2.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内容。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组数据,询问学生:如果你要表示这组数据,你会选择什么样的统计图?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三种常见的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并分别用具体的例子来展示它们的特点。

•条形统计图: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还能看出各种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7单元 第2课时《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7单元 第2课时《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7单元第2课时《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7单元第2课时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数据。

教材通过实例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统计图的优势,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图形认知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统计知识,对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学生可能对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还存在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提高学生的选择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培养学生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数据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图形认知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不同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不同统计图的优势,提高学生的选择能力。

五. 教学方法1.实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练习法:设计不同类型的题目,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统计图的选择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统计图实例,如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

2.准备课件,展示不同统计图的例子和特点。

3.准备练习题,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组数据,引导学生观察数据的特点。

然后提出问题:“如果我们想了解这些数据,应该选择哪种统计图呢?”让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2.呈现(10分钟)呈现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定义和特点。

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了解不同统计图的优势。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统计图来表示给定的数据。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7单元 第2课时《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案教学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7单元 第2课时《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案教学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7单元第2课时《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案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7单元第2课时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能够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数据。

教材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各种统计图的优势和适用场景,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统计知识,对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如何根据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学生的认识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深入理解各种统计图的特点和适用场景,提高学生的选择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2.培养学生根据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统计图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各种统计图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根据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统计图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实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各种统计图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2.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练习法:通过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各种统计图的实例。

2.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3.统计图材料:准备一些统计图的材料,用于课堂演示和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统计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各种统计图的实例,如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

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各种统计图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数据,让学生尝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

如:某学校六年级有100名学生,其中男生60名,女生40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学习目标:
1.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2.体会统计图与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统计的实用价值.培养统计意识.提高统计能力。

学习重点: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学习难点:
区别不同统计图的应用范围。

学法指导:
1.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自学时要找出疑难问题.课上与同伴交流。

2.展示时要结合合作学习时得出结论的过程及方法展示。

自主预习
1.()、()、()是三种常用的统计图。

2.认真阅读教材98-99页内容。

思考:这几组数据分别选用哪种统计图表示更合适?
合作探究
解决问题(1)
(1)观察统计表中的信息。

(2)确定所画统计图要反映的信息。

(3)结合各种统计图的特点选择统计图。

(4)绘制统计图。

解决问题(2)
(1)观察统计表中的信息。

(2)确定所画统计图要反映的信息。

(3)结合各种统计图的特点选择统计图。

(4)绘制统计图。

解决问题(3)
(1)观察统计表中的信息。

(2)确定所画统计图要反映的信息。

(3)结合各种统计图的特点选择统计图。

(4)绘制统计图。

归纳总结:用统计图表示数据.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1)要表示出各种数量的多少时.选用();(2)既要表示出各种数量的多少.还要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情况时.选用();要表示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时.选用()
达标测评
1.教材99页做一做。

2.填空。

(1)要表示一个高烧病人的体温情况.应绘制()统计图。

(2)要描述某村副业收入与总收入之间的关系.应绘制()统计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