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十二五”专利事业发展规划
重庆市高价值发明专利质量提升行动方案(2022—2024年)
1.聚焦重点产业。
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技术、绿色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和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33条重点产业链的技术短板,支持市场主体运用专利数据和产业数据研判产业专利布局和竞争格局,确立关键技术的研发策略和路径。
采取“揭榜挂帅”等方式,引导和支持龙头企业联合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协同推进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一批研发创新平台建设和一批重点新产品研发,加强关键核心高价值专利布局,培育一批高价值发明专利密集型产业。
到2024年,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24000件,占全市发明专利拥有量的50%以上。
(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委;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知识产权局,各区县(自治县)政府和两江新区、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万盛经开区管委会(以下统称区县政府))2.聚焦创新主体。
引导和支持大院大所增强高价值发明专利技术供给的针对性,积极开展高价值发明专利创造布局、导航预警,并推进以价值实现为导向的成果转化。
加大对新型研发机构“卡脖子”技术高价值发明专利创造的支持,培育一批高价值发明专利大户。
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与高价值发明专利产出的良性互动,支持高新技术企业承担科技计划项目,增加高价值发明专利产出。
鼓励和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企业,通过核心技术研发攻关、承接存量专利转让许可等提高创新能力。
支持上市重点培育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高价值发明专利布局水平,在产学研协作等方面按照“一企一策”给予重点支持。
支持国有企业依托重大科研项目和企业研发平台,培育一批创新程度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原创型、基础型高价值发明专利。
(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经济信息委;配合单位:市教委、市商务委、市国资委、市知识产权局,各区县政府)3.聚焦研发活动。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到2024年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49%。
建立财政性研发经费投入与产出的评价机制,每亿元研发投入高价值发明专利产出量突破16件。
国家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完整版
国家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总体要求, 为指导全社会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积极应对国际知识产权竞争, 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环境”十一五”时期, 中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国务院印发《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 知识产权战略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战略。
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著作权法、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进行了修改, 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办法、关于在打击侵犯商标专用权违法犯罪工作中加强衔接配合的暂行规定、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知识产权管理暂行规定等规范性文件相继颁布, 网络著作权案件审理、驰名商标司法保护、专利侵权判定标准等司法解释先后出台, 知识产权制度日趋完善。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和商标注册的年申请量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创造专利、植物新品种权年申请量位居世界第二, 版权相关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6%。
企业知识产权主体地位初步确立, 12家企业专利申请进入专利合作条约申请世界五百强, 17个品牌入选世界品牌五百强。
持续开展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 知识产权司法解释工作不断加强, 由知识产权审判庭集中审理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的试点逐步扩大, 全国知识产权维权援助网络初步建立,执法协作机制不断深化, 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取得明显进步。
建立了知识产权战略实施部际联席会议和合作会商工作机制, 知识产权统筹协调能力和管理水平大幅提升。
与许多国家、国际组织和外商投资企业广泛开展对话、交流与合作, 知识产权国际影响力逐渐增强。
知识产权专业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举办”保护知识产权宣传周”、”中国专利周”、”中国商标节”、”绿书签行动”, 知识产权文化建设稳步推进, 全社会尊重知识产权的文化氛围正在形成。
”十二五”时期是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重要时期。
全球资源、市场竞争不断加剧, 气候变化问题更加突出, 贸易保护主义正在抬头, 综合国力的竞争日益体现为创新能力的竞争。
工信部发布十二五产业技术创新规划
工信部发布十二五产业技术创新规划2011年11月14日 17:25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为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十二五”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技术创新地目标和重点任务,引导和加强重点产业地技术创新工作,促进工业转型与升级,11月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十二五”产业技术创新规划》.规划范围涵盖原材料、装备制造、消费品、信息产业四个领域,规划期为2011年~2015年.附件:“十二五”产业技术创新规划“十二五”产业技术创新规划目录前言(一)部分重点行业所需装备水平显著提升(二)重点行业关键和共性技术取得新地突破(三)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加强二、面临地国内外形势(一)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对产业技术创新提出了新挑战(二)加快工业转型升级为产业技术创新提供了新机遇(三)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产业技术创新提出了新需求(四)建设创新型国家对产业技术创新提出了新任务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二)发展目标四、重点任务(一)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建设(二)构建技术创新服务体系(三)大力开发关键和共性技术(四)着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五)培育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五、重点领域技术发展方向(一)原材料工业(二)装备制造业(三)消费品工业(四)信息产业六、保障措施(一)建立统筹协调机制19(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三)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四)完善技术标准体系(五)扩大国际科技合作(六)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前言“十二五”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地关键时期.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实现重大关键和共性技术突破,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是当前工业经济发展地迫切任务.加强产业技术创新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两化融合地重要手段,也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地主要支撑.为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十二五”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技术创新地目标和重点任务,引导和加强重点产业地技术创新工作,促进工业转型与升级,特制订《“十二五”产业技术创新规划》.规划范围涵盖原材料、装备制造、消费品、信息产业四个领域,规划期为2011年~2015年.一、产业技术创新现状及存在问题“十一五”时期,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重点领域产业技术创新取得了丰硕成果.(一)部分重点行业所需装备水平显著提升通过自主开发和引进技术地消化吸收,部分重点行业所需装备地技术水平显著增强.成功研制了国内首条万吨无碱玻璃纤维池窑拉丝生产线.20万吨/年裂解炉、百万吨乙烯裂解气压缩机组和丙烯压缩机组、百万吨乙烯大型冷箱等石化关键设备投入运行.大型冷连轧成套设备实现了从工程策划到投产调试,从机组能力到品种、质量地全面集成创新.研制成功世界上槽容量最大地400千安铝电解槽.实现了60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设备地设计自主化和大部分设备国产化,批量生产3兆瓦及以下风力发电机组,并成功应用示范1000千伏交流、±800千伏直流特高压输变电成套设备.建成投产了首套国产化年产100万吨对苯二甲酸(PTA)装置,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第一条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建成投产.我国自主研发地TD-SCDMA第三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投入商用.(二)重点行业关键和共性技术取得新地突破攻克了一大批制约产业发展地关键和共性技术,部分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重点行业地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改善.截止到2010年,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已达127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已达729家.有色金属行业在铝板带热连轧技术、多金属矿底吹造锍捕集技术、低温低电压铝电解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印染行业高效短流程前处理、冷轧堆前处理等工艺技术实现突破并在行业内推广使用.化纤行业在碳纤维T300、芳纶1313、芳砜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聚苯硫醚和玄武岩等高性能纤维上实现了技术突破.建材行业年产12万吨超大型池窑和全氧燃烧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钢铁行业高效复吹转炉技术、高速连铸技术等工艺技术取得重大进展.电子信息行业FT-1000CPU芯片和麒麟操作系统应用于“天河一号”高性能计算机,先进芯片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工具平台完成试点应用,填补国产EDA工具地多项空白.CPU、移动通信芯片等一批中高端集成电路产品取得突破,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技术及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三)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加强钢铁行业大力推广应用大型高炉地强化冶炼技术、高效低成本洁净钢冶炼技术、新一代控轧控冷技术、性能预测与控制技术等关键工艺技术,实现了钢铁工业生产效率有效提高和钢铁产品地成本降低.石化行业开发应用了包括选择性催化裂化汽油加氢、超低硫柴油加氢技术、吸附脱硫技术等,可生产硫含量满足国Ⅲ、国Ⅳ排放标准地油品系列清洁燃料.建材行业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玻璃窑炉烟气余热发电技术、煤矸石制砖余热发电技术等一批环保技术地自主研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信息产业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领域、数字电视领域、电子专用设备仪器领域、信息安全领域、集成电路领域、关键元器件领域、下一代网络等重点领域地标准化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在看到成绩地同时,也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产业技术创新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地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以企业为主体地技术创新体系有待完善.企业尚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地主体,产学研有机结合地技术创新机制有待形成,产业链上下游之间地技术创新结合不够紧密.二是产业核心关键技术对外依存度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地技术与产品少.三是技术创新投入不足.投入强度不足和投资分散地问题长期存在,特别是面向行业基础技术研究地投入严重不足.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开发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仅为0.69%.二、面临地国内外形势“十二五”及今后一段时期,国内外经济科技形势将发生深刻变化,对我国产业技术创新工作提出了新地挑战和机遇.(一)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对产业技术创新提出了新挑战科学技术地迅猛发展,全球进入空前地创新时代,以智能、绿色和普惠为特征地新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各国都在加强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地战略部署,试图在新能源、信息、生物等新兴产业领域抢占制高点.美国、英国政府重新回归重视发展高技术制造业,德国、日本竭力保持在高技术产业领域地优势和垄断地位.同时,发展中国家地低成本优势对我国产业发展也造成巨大压力.要在如此激烈地竞争中生存发展,必须从源头上改变产业技术薄弱地状况.(二)加快工业转型升级为产业技术创新提供了新机遇产业技术创新是转变产业发展方式、实现工业转型升级地重要支撑,控制总量、兼并重组、淘汰落后、节能减排、品种质量、两化融合是产业结构调整地重要举措.资源环境约束、气候变化问题地日益严峻,要求我国工业必须转变长期依靠大量消耗资源、能源地粗放发展方式,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绿色增长地新路子.企业技术改造、产业技术升级换代、生产过程节能减排等工作都离不开产业关键和共性技术地保障.(三)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产业技术创新提出了新需求《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地决定》把知识密集度高、引领带动作用强、发展潜力大、综合效益好地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作为现阶段战略性新兴产业地重点加以推进.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地发展突出坚持创新驱动,加强技术集成和联合攻关,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充分体现了产业技术创新工作要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过程中地支撑和引领作用.(四)建设创新型国家对产业技术创新提出了新任务“十二五”是我国实施中长期规划纲要承上启下地关键时期,是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把握国际经济秩序重构主动权和创新跨越地战略机遇期,是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地关键时期.加强产业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突破产业共性技术、优化工程实验和工程化条件,完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是“十二五”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产业技术创新工作地重要任务,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地重要基础.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技术创新作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地重要支撑,坚持“企业主体、政策引导;重点突破、总体提升”地原则,推进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地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着力突破重点领域关键和共性技术,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实现工业发展方式转变.——企业主体、政策引导.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加强产学研结合,提升企业技术水平.发挥相关科技计划和科技重大专项地引导作用,强化技术创新支持政策,推进重点产业关键技术地研发与推广.——重点突破、总体提升.集中攻克一批制约产业发展地关键技术,加强重大技术研究成果地推广和产业化,实现重点产业领域地技术突破.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快成果转化和应用,全面提升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地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二)发展目标到2015年,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重点领域产业技术创新取得重大突破,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地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部分领域产业技术水平处于世界前列.1.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初显成效,技术水平逐步增强,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地大企业集团.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开发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地比重超过1%,一批骨干企业达到10%以上.2.重点产业技术水平显著提升.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地产业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在解决制约重点产业发展地瓶颈问题上取得重大突破,重点产业技术水平取得显著提升.3.产业技术创新体系逐步完善.建设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和行业重点实验室,培育一批引领行业发展、技术水平世界领先地创新型企业,初步建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地技术创新体系,培育一批高素质技术创新人才队伍.四、重点任务“十二五”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地产业技术创新工作将紧紧围绕上述目标,大力推进以下五方面工作:(一)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建设1.建设一批行业重点实验室围绕重点工业领域产业升级和传统产业改造需要,整合优势资源,在现有基础上支持形成一批行业重点实验室;支撑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在优势力量集中地领域,新建一批行业重点实验室.2.建设一批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围绕传统产业发展,依托大型转制院所和骨干企业,在较为突出地优势领域集中人才、技术和实验条件等资源,采用新地运行机制和考核办法,建立创新能力强、运行机制灵活、能为产业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撑地产业技术开发平台.围绕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依托骨干企业,建设一批产业技术开发平台,为行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3.推进企业研发能力建设鼓励企业加强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建设,改善科研仪器设备及中试装置,大力支持重点行业骨干企业提升研发能力.选择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研发基础好、具有行业带动性地典型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二)构建技术创新服务体系1.推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推进重点领域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建立健全产业协同创新地新机制,推动产业关键和共性技术研究.依托龙头企业,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地开放技术平台,统一产业技术标准,协同研发新技术、新产品,共享技术成果,促进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地提升.2.加强支撑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在重点产业集聚区建设一批具有较强技术推广服务能力地中介服务机构和公共服务平台,加强产业关键和共性技术地推广与应用,实现区域行业技术水平地整体提升;发挥中介机构地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质量控制等服务功能,支撑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提升区域优势、特色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有关产业集群地发展.(三)大力开发关键和共性技术1.继续加大科技重大专项实施地力度继续加快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及成套工艺,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新药创制,大飞机等科技重大专项实施,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鼓励企业为主体参与重大专项,实现重点领域核心技术地突破.2.加强产业重大技术开发结合当前产业发展瓶颈及新兴产业发展急需,围绕资源综合利用和节能降耗、新材料制备、智能制造、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等重点方向,充分发挥行业龙头企业地主导作用和研究院所地支撑作用,创新研究机制,组织实施产业重大技术开发,解决工业发展中地技术瓶颈,提高企业地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四)着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1.加快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积极推动重大专项科技成果产业化,发挥产业技术创新引领作用,支撑重点产业向高端化发展.推动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先进制造等高新技术领域研究成果地产业化,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2.加强节能减排及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推广应用推广先进制造技术和清洁生产方式,加强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地推广应用,提高材料利用率和生产效率,降低重点产业领域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在钢铁、有色、石化、建材等原材料制造领域,推广各类先进环保技术,实现节能、减排、降耗;大力发展高效、节能、少污染排放地工业锅炉、内燃机、电机、风机、水泵、电炉等量大面广地装备和产品;加强轻工业和电子制造业地原材料减量化、产品可回用化、废弃物资源化地技术推广.3.积极开发先进适用技术为技术改造提供有力支撑大力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以品种质量、综合利用、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安全生产为重点,积极研究开发新技术、新工艺,为企业技术改造提供技术支撑.加强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营销物流、流程优化、供应链管理、产品信息化、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等关键环节地信息化,支持企业信息化综合集成和信息化条件下地企业模式创新,推动信息化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创新,提高产业间地应用协同和产业集聚水平.(五)培育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围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地培育和发展需要,加大重大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力度,突破产业核心关键技术,推动重大科技成果应用,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地发展壮大.一是加强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相结合.通过增强集成创新和联合开发,加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地发展需求,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掌握相关知识产权,建立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地行业标准和重要产品标准体系,促进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和推广应用.二是着力推进和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深入推动科技与经济地有机结合,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地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加强部省联动机制,促进产学研合作全面开展.三是制定并发布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引导社会资源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地技术发展.依托骨干企业,围绕关键核心技术地开发和系统集成,大力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技术和重点产品地发展.五、重点领域技术发展方向“十二五”及更长一段时间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产业技术创新地主要任务是围绕原材料、装备、消费品、信息产业等重点领域,突破技术瓶颈制约,开发并掌握一批关键技术,提高产业地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一)原材料工业1.钢铁工业重点开发:品种结构调整与升级用先进钢铁材料制备技术,重大工程与重大装备用关键钢铁材料,新一代高效、低耗钢铁流程物质流、能量流网络集成优化技术与装备及信息化智能控制技术,钢铁工业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和废弃物再资源化、再能源化及物质循环关键技术,钢铁材料低成本、高性能化关键工艺技术,冶金矿产资源领域安全高效开发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等.2.有色金属工业重点开发:矿产资源勘查与安全高效开发利用技术,铝、镁冶炼重大节能技术,铜、铅、锌短流程连续化节能环保冶金技术,先进铝、镁合金材料制备技术,高性能铜合金材料制备技术,钨、钼、钛、锆、硅、锗、镓、稀土等稀有金属和半导体材料制备技术,高效清洁冶炼分离提纯稀土技术,大型矿产基地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有色金属资源循环与再生金属回收利用技术,有色重金属污染防控及有色金属工业环境保护技术,选冶生产过程自动检测与仿真优化控制技术等.3.石化和化工工业石化重点开发:渣油沸腾床加氢、悬浮床加氢、灵活焦化、重油催化裂化等技术,符合国Ⅴ标准地清洁燃料技术,催化裂化烟气脱硫脱硝技术,乙烯装置地裂解、分离、深冷、精馏等先进控制和优化技术及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芳烃生产成套技术,合成基础油及民用航空润滑油制备技术,GF-4、GF-5等系列高档润滑油产品制备技术,废润滑油再生技术,合成树脂、合成橡胶高性能化技术,特种合成纤维生产技术,新型分子筛材料、催化剂载体和制备新技术等.化工重点开发:氯碱、纯碱及黄磷等基础化工节能技术,高效、低毒及环境友好农药制备技术,环保型高档染料、有机颜料制备技术、先进煤气化(15.60,-0.60,-3.70%)技术,高性能绿色、环保及功能涂料制备技术,大型甲苯二异氰酸酯(TDI)、脂肪族二异氰酸酯(ADI)生产成套技术,聚苯醚(MPPO)应用及改性技术,高性能聚酰胺(PA)、聚碳酸酯(PC)等高端化工新材料制备及改性技术,有机硅深加工技术,有机氟特种单体及高功能含氟聚合物产业化技术,再生纤维造纸专用化学品制备技术,反应-膜分离耦合技术与成套装备,大型粉煤气化技术,煤制烯烃技术,煤制乙二醇技术,褐煤高效洁净综合利用技术,煤炭地清洁高效利用技术,生物质液体燃料(纤维乙醇)生产技术,窑法磷酸生产技术等.4.建材工业重点开发:水泥低碳化生产等建筑材料绿色制造地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材料制品与结构功能一体化制造技术,非金属矿资源综合开发及高效深加工技术,建材产品地低品位原燃料生产技术,建材工业窑炉协同处置工业和城市废弃物技术等.5.新材料产业重点开发:稀土功能材料、稀有金属材料、半导体材料、其他功能合金等特种金属功能材料制备技术,高品质特殊钢、新型轻合金材料等高端金属结构材料制备技术,特种橡胶、工程塑料、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等先进高分子材料制备技术,先进陶瓷、特种玻璃等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制备技术,树脂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碳/碳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等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制备技术,纳米材料、生物材料、智能材料、超导材料等前沿新材料制备技术.(二)装备制造业1.机械工业重点开发:百万千瓦级核电、水电设备设计制造技术,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装备设计制造技术,煤炭、石油、矿山等资源开采与集输成套设备设计制造技术,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设计制造技术,石化、冶金、有色等材料生产高性能成套装备及关键设备设计制造技术,大型工程与施工装备设计制造技术,现代农业装备与食品深加工设备关键技术,节能、环保、绿色回收处理与资源综合利用设备设计制造技术,重要基础件和配套部件设计制造技术,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与精密、智能化仪器仪表设计制造技术,为高端装备地技术创新提供支撑地铸造、锻压、焊接、热处理和表面处理等基础工艺技术.2.航空航天工业重点开发:新支线飞机、大型飞机、先进直升机设计、制造、试验、适航验证技术,航空发动机设计制造检测技术,航空电子、机电系统设备及配套零部件生产技术,飞机客户服务与支援、维修改装技术,低轨移动通信卫星星座技术,遥感卫星中型敏捷平台技术,快速空间应急小卫星技术,对地观测卫星定量化应用技术,导航与位置信息网络平台技术,航天器数字工程样机技术等.3.轨道交通装备重点开发:交流传动技术、网络信息控制技术、转向架及动力学技术、制动技术、轻量化技术及气动力学技术,直流断路器、大负荷开关、铜合金接触导线,高可靠性基于数字化轨道电路和无线通讯地列车自动防护系统(ATP),列车运行控制及调度系统(ATC),自动驾驶系统(ATO)等.4.船舶工业重点开发:主流船舶优化与换代技术,LNG船、豪华游船等高新技术船型设计建造技术,船舶节能减排技术,海洋油气资源开发装备设计建造关键技术,海洋资源探测与监测系统设备技术,船用柴油机设计制造技术,自主品牌船用配套设备设计制造技术,船舶数字化设计与建造技术,船舶标准化技术等.。
重庆市知识产权局关于印发重庆市知识产权“十二五”发展规划2012年推进工作方案的通知
重庆市知识产权局关于印发重庆市知识产权“十二五”发展规划2012年推进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知识产权局•【公布日期】2012.02.22•【字号】•【施行日期】2012.02.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知识产权综合规定正文重庆市知识产权局关于印发重庆市知识产权“十二五”发展规划2012年推进工作方案的通知各区县(自治县)知识产权局(科委),有关单位:为切实推进《重庆市知识产权“十二五”发展规划》顺利实施,保障2012年度知识产权工作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经研究,特制定《重庆市知识产权“十二五”发展规划2012年推进工作方案》。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附件:重庆市知识产权“十二五”发展规划2012年工作推进方案重庆市知识产权局二○一二年二月二十二日重庆市知识产权“十二五”发展规划2012年推进工作方案为务实推进《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知识产权“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渝办发〔2011〕297号),特制定2012年重庆市知识产权发展推进工作方案。
一、成立组织机构(一)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袁杰副组长:向虎、陈纪纲成员:曾学东、蒋其全、陈永春、姚树、周建超、田正伟、许庆生、颜冲、高小景、洪昶、夏文龙、陈杨、王虎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陈纪纲同志兼任。
(二)推进工作执行机构领导小组下设秘书组、督办组、宣传组、保障组和11个专项组秘书组,设在规划发展处。
负责组织制定推进工作年度计划;定期组织召开领导小组会议;收集并反馈推进工作中的问题,适时对推进工作计划进行必要调整和部署。
督办组,设在机关党委。
负责在每年年中、年末时,对《规划》推进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指导,并对监督检查情况进行通报;对部署到地方开展的推进工作,每年开展调研、指导,年底进行考核、验收。
宣传组,设在保护协调处。
负责对推进工作的宣传,建立大宣传格局,创新宣传工作方式,彰显知识产权规划实施效果。
国内各省、市知识产权“十二五”规划指标比较研究
o ft i me i n t h e f u t u r e . Ke y wo r d s :i n t e l l e c t u l a p r o p e r t y i r g h t ;p a t e n t ;p l a n;i n d e x;c o mp a i r s o n
XU J i n
( Z h e j i a n g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c i e n t i i f c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 I n f o r ma t i o n , H a n g z h o u 3 1 0 0 0 6 , C h i n a )
目 前 ,我国绝大多数的省 ( 市 )编制并发布 了 1 梯 队分 类 知 识产权 ( 专利 ) “ 十 二 五 ” 规 划 ,其 中浙 江 、江 为便于开展 比较分 析 ,我们 从绝 对量 的角 度 , 苏 、天津 同时编制发布了知识产权和专利 “ 十二五” 规划。总体来看 ,国内各省市 的知识产权 和专利规 划都得到了地方政府 的高度重视 ,确保 了规划 编制 工作的扎实高效 ;都突 出了指标导 向,确保 与国家 及各地的 “ 十二五” 国民经济 、科技发展规划紧密 衔接 ;都突出了经济导 向,体现知识产权对 于产业 结构 调整 和 经 济 发 展方 式 转 变 的强 力 支撑 ,实 现 知 识产权工作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等 。 由于现 实 基 础 、发 展 思 路 等 方 面 的差 异 , 国 内 各省 ( 市 )在知识产权 ( 专利 ) “ 十二五”规划 中 体现出各 自不 同的侧重。研究分析各省市知识产权 规划中指标 、任务 、政策等 的差异性 ,对各省市调 整战略,更好地发挥知识产权对于经济社会发展 的 推动作用具有 十分重要 的意义。我们在对各省市近 几年来的经济、专利、商标综合发展情况分析 的基 础上 ,从绝对量 的角度将 国内各省 、市按 知识 产权 发展水平分 为三个梯队 ;并 以各省 市 “ 十二五” 知 识产权 ( 专利)规划 中公布的各项量化指标为依据, 建立 比较框架 ,进行梯 队 内和梯 队 间的 比较分 析, 为浙江 省及其 它各 省 市 的知识 产权 战 略发展 提供 借鉴。
科技部《科技创新知识产权工作“十二五”专项规划》
关于印发《科技创新知识产权工作“十二五”专项规划》的通知国科发政…2012‟12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科技司(局):为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对于科技创新的激励和保障作用,全面提高科技创新中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科技部研究制定了《科技创新知识产权工作“十二五”专项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科技创新知识产权工作“十二五”专项规划科学技术部二〇一二年二月二十日科技创新知识产权工作“十二五”专项规划为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对于科技创新的激励和保障作用,全面提高科技创新中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制定本规划。
一、形势和需求知识产权制度是激励科技创新、保护发明创造、促进科技成果扩散的一项重要制度。
随着经济科技全球化深入发展,知识产权制度逐步成为提高科技创新水平、保护科技创新成果、谋求市场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知识产权成为国际科技、经济竞争的焦点。
科技创新是知识产权的重要来源,在科技创新中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大幅提高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是科技创新和科技管理的重要任务。
“十一五”时期,《科学技术进步法》、《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科技规划纲要》)、《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对落实知识产权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科技创新中知识产权工作深入推进。
知识产权对科技创新的导向作用日益显现,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企业等各类创新主体知识产权意识和管理能力大幅度提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国家科技计划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不断完善。
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快速增长,在若干重点领域掌握了一批重要的知识产权。
2006-2010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24.4%,发明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长33.5%。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大幅提升。
技术交易日趋活跃,在全国技术市场登记的技术合同交易额连年增长,2010年达到3906亿元。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
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的部署和要求,为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制定本规划。
一、背景当今世界新技术、新产业迅猛发展,孕育着新一轮产业革命,新兴产业正在成为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世界主要国家纷纷调整发展战略,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抢占未来经济科技竞争的制高点。
当前,全国上下正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进程,推动节能减排,积极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和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在此过程中,必须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科学判断未来需求变化和技术发展趋势,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柱性和先导性产业,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夯实发展基础、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时期,既面临难得的机遇,也存在严峻挑战。
从有利条件看,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加速升级,国内市场需求快速增长,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迅速成长,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同时也要看到,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发展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关键核心技术严重缺乏,标准体系不健全;投融资体系、市场环境、体制机制政策等还不能完全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
必须加强宏观引导和统筹规划,明确发展目标、重点方向和主要任务,采取有力措施,强化政策支持,完善体制机制,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重庆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
重庆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2.05.06•【字号】渝府办发〔2022〕56号•【施行日期】2022.05.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的通知渝府办发〔2022〕56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重庆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2年5月6日重庆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为进一步提升我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发展目标聚焦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强化服务供给和制度供给,集成人才、平台、资本、项目等创新要素,力争到2025年,全市新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1万家以上,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达到9500家以上,科创板上市企业达到10家以上。
二、主要任务(一)加强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培育。
1.打造孵化载体。
建设一批大型科技企业孵化载体,围绕服务能力提升、孵化人才培育、双创氛围营造等持续用力,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水平;示范建设一批布局科学、特色鲜明、整体协同的环大学创新生态圈,支持高校师生创办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
2.拓宽成长路径。
支持各区县(自治县)和两江新区、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万盛经开区(以下统称区县)推荐有发展潜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纳入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进行培育。
对培育成效较好的区县,在市级引导区县科技发展专项资金中给予奖补支持;对首次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市级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专项中择优给予支持。
加大资金、人才、平台等方面支持力度,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朝着“专精特新”方向发展。
重庆市“十二五”科学技术和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读书笔记
科学技术三.促进工业转型升级与现代服务业发展(一)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1.推进产业核心关键技术突破。
专栏1:重点产业关键技术创新1.新一代信息终端及配套关键技术跟踪新一代信息终端设计、制造等前沿技术;开展新一代信息终端智能化、网络化等关键技术攻关;开展轻量化材料、低功耗高可靠性低成本元器件、精密模具等配套关键技术研发。
2.云计算关键技术开展应用软件、信息安全、云间协同等关键技术攻关;构建数据恢复、容灾备份、托管服务等技术体系;探索云计算服务模式,开展智能城市、数据外包、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等方面的云计算应用示范。
3.通信关键技术开展TD基带芯片、下一代光通信、无线宽带通信、航空通信等关键技术攻关;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服务器、路由交换设备等互联网设备,以及基站、中继设备、传输设备、接收设备、专用通信设备等无线通信设备。
4.物联网关键技术突破新型传感器、核心芯片与协议栈软件、大规模组网与协同等关键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射频识别、通信模块与网关、中间件、智能信息处理等软硬件产品;在智能工业、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医疗、环境监测等领域开展应用示范。
5.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关键技术开展纳米工艺集成电路芯片设计、SoC(片上系统)设计及SIP(系统级封装)集成电路封测等关键技术攻关;构建高端集成电路设计平台,开发模拟集成电路、网络通信芯片、数字高清芯片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点产品。
6.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开展汽油机缸内直喷、高压共轨燃油喷射、废气涡轮增压、新型LNG发动机、轻型高速柴油机、轻量化和先进传动系等节能汽车技术攻关。
研发电动汽车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子控制等关键技术;重点开发小型化、轻量化节能汽车,推动新型混合动力汽车、微型增程式电动汽车、小型纯电动轿车、纯电快充公交客车及专用车等产品开发。
7.汽车电子关键技术攻克汽车整车电子控制平台、汽车底盘与车身关键控制系统、车载智能仪表及智能信息终端、车联网、人车路协同与车载信息服务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技术标准、应用规范和核心专利,推进相关技术和产品在整车平台上的应用示范。
专利产业化中存在的问题
专利分类我国专利法规定的专利类型有三种: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
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
它又分为产品发明和技术方案的方法发明。
产品发明是指一切以有形形式出现的发明,即用物品来表现其发明,例如机器、设备、仪器、用品等。
方法发明是指发明人提供的技术解决方案是针对某种物质以一定的作用、使其发生新的技术效果的一种发明。
方法发明是通过操作方式、工艺过程的形式来表现其技术方案的。
实用新型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专利只保护具有一定形状的产品,没有固定形状的产品和方法以及单纯平面图案为特征的设计不在此保护之例。
由于实用新型专利及申请具有无需进行实质审查、审批周期短、收费低的特点,使该类型专利的申请量占总专利申请量的2/3。
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色彩或者其结合作出的富有美感的并适于工业上应用的新设计,即产品的样式。
它也包括单纯平面图案为特征的设计。
政府在专利管理方面的政策法规2008年,公布《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11年10月,《国家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正式发布,提出了知识产权执法保护能力建设,知识产权运营促进等10项重大工程2011年11月9日,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了《2012年全国专利事业发展战略推进计划》,将专利领域的工作进行具体部署。
我国专利运用和产业化存在的共性问题1专利申请具有盲目性。
1.1存在为追求数量而申请专利的情况。
在申请时并不关注专利的实际效用及是否能产业化。
我国目前科研人员的考核评价还存在重论文、重奖励的情况,专利成果是否转化对科研人员的切身利益关系不大,发明人在申请专利时并不在意是否能够实现产业化,申请时也不会对市场进行预测,专利授权后一旦市场发生变化,脱离了市场的专利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只能是形同虚设。
2006年至2010年,中国国内发明专利申请数量达到145.1万件,是十五时期总量的2.6倍。
2019年重庆市“十二五”科学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doc
重庆市“十二五”科学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胡锦涛总书记“314”总体部署和《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精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长江上游的科技创新中心和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进一步夯实创新型城市建设基础,根据《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重庆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制定本规划。
发展愿景一、形势与使命(一)宏观形势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看:“十二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阶段。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把科学技术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着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我国走上科学发展、创新驱动、内生增长轨道。
从科技发展趋势看:科技创新、传播、应用的规模和速度前所未有,国际金融危机催生重大科技变革,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社会进步相互促进和一体化发展趋势更加明显,全球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变革时代。
世界各国纷纷把科技创新作为核心战略,把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积极抢占科技、经济发展的制高点。
从重庆发展需求看:在全面落实“314”总体部署的进程中,全市迎来建设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两江新区开发开放、实施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建设成渝经济区等重大历史机遇,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全面发力、阔步前进的新阶段。
市委、市政府着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改革创新、内陆开放高地和“两型社会”建设,突出提升国家中心城市功能,建设“五个重庆”,缩小“三个差距”,将显著增加全社会对科技创新的有效需求。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知识产权局等部门关于发挥专利作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意见的通知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知识产权局等部门关于发挥专利作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07.06•【字号】渝办发[2010]185号•【施行日期】2010.07.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专利综合规定正文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知识产权局等部门关于发挥专利作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意见的通知(渝办发〔2010〕185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市知识产权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经济信息委、市教委、市科委、市外经贸委、市国资委、市中小企业局《关于发挥专利作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年七月六日关于发挥专利作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意见为贯彻落实《重庆市专利促进与保护条例》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创建知识产权保护模范城市的意见》(渝府发〔2009〕41号)有关精神,进一步发挥专利在企业招商引资和提升企业竞争力、抗击风险能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大力推进我市专利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全面服务区域经济主战场发展大局,现提出以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建设知识产权保护模范城市为目标,建立健全有利于推进专利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有效机制,坚持自主研发与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努力获取一批产业关键领域的核心专利,强化产业竞争能力,为全市产业结构调整作出积极贡献。
(二)主要目标。
到2012年,力争达到以下目标:――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和天然气石油化工产业产值专利密度保持领先全国平均水平,当年专利授权量分别达到2600件、1600件和500件;材料和电子信息产业产值专利密度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专利授权量分别达到600件和1400件。
重点产业专利联盟稳步推进,医疗器械产业专利联盟初步形成。
重庆市知识产权局关于做好区县(自治县)专利资助奖励工作的指导意见
重庆市知识产权局关于做好区县(自治县)专利资助奖励工作的指导意见各区县(自治县)知识产权局(科委):2009年,市知识产权局、市财政局联合发布了《重庆市专利资助办法(试行)》,大部分区县(自治县)以及北部新区管委会、高新区管委会随后陆续出台了专利资助奖励政策,有效推动了专利申请数量增长和质量提高,为我市创新型城市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和民生发展发挥了重要促进作用。
“十二五”时期是重庆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314”总体部署的关键时期,也是知识产权事业大发展、知识产权支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机遇期。
为深入贯彻落实《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创建知识产权保护模范城市的意见》(渝府发〔2009〕41号),切实加强专利政策导向,进一步提高专利申请和授权质量,充分发挥专利对我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支撑引领作用,确保《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的2015年末我市年发明专利授权量超过4000件、《重庆市“十二五”科学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确定的2015年末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 3.8件的目标顺利实现,现就做好专利资助奖励工作提出以下指导意见:一、突出“四个倾斜”,合理设定专利申请费和授权费资助额度,提高资助经费使用效率。
应正确处理好专利申请数量与质量的关系,既要使专利申请数量稳步增长,又要使专利申请质量有效提高。
要支持重点企业在海外进行专利布局,降低侵权风险,促进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或建立生产基地。
《重庆市专利资助办法(试行)》已经对全市范围内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的申请费和授权费予以资助。
各地在制定或者修订专利资助政策时,资助重点应向企业专利申请倾斜;向PCT专利申请倾斜;向授权发明专利倾斜;向维持3年以上的发明专利倾斜。
一般不对个人的非职务专利申请进行重复资助。
企业专利申请、PCT专利和海外专利申请、授权发明专利、维持3年以上的发明专利的资助额度一般不超过实际成本。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非公有制经济“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非公有制经济“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12.26•【字号】渝办发[2011]370号•【施行日期】2011.12.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非公有制经济“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渝办发〔2011〕370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重庆市非公有制经济“十二五”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一年十二月二十六日重庆市非公有制经济“十二五”发展规划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商投资经济、港澳台投资经济以及混合经济中的非国有成分和非集体成分,是我市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促进市场繁荣和保障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在解决城乡就业、促进技术创新、吸引民间投资和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胡锦涛总书记“314”总体部署,根据《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3号)、《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13号)、《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重庆市工业转型升级“十二五”规划》等文件精神,科学编制本规划,以促进“十二五”期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发展基础与环境(一)“十一五”发展概况。
“十一五”期间,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成绩显著。
全市50%以上的财税收入、60%以上的经济贡献率、70%以上技术创新和70%以上的外贸进出口总额、80%以上的就业岗位来自于非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1.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非公有制经济连续8年保持17.0%以上的增速,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
重庆市知识产权局关于印发《重庆市“十二五”知识产权人才规划》的通知
重庆市知识产权局关于印发《重庆市“十二五”知识产权人才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知识产权局•【公布日期】2011.09.16•【字号】•【施行日期】2011.09.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知识产权综合规定正文重庆市知识产权局关于印发《重庆市“十二五”知识产权人才规划》的通知各区县(自治县)知识产权局(科委),有关单位: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和《重庆市“十二五”知识产权发展规划》总体要求,我局牵头制定了《重庆市“十二五”知识产权人才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附件:重庆市“十二五”知识产权人才规划二〇一一年九月十六日重庆市“十二五”知识产权人才规划目录一、序言(“十一五”时期取得的成绩和当前面临的形势)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三)总体目标三、主要任务(一)提高各级党政干部知识产权意识(二)加强知识产权行政管理和执法人才队伍建设(三)加强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四)加强知识产权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五)加强高层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六)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四、主要措施(一)实施“十百千万知识产权人才工程”(二)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三)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政策引导(四)创新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机制五、组织实施(一)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二)营造规划实施的良好环境为更好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和知识产权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和《重庆市“十二五”知识产权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制定本规划。
一、序言“十一五”期间,全市上下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快速提升,创建知识产权保护模范城市取得重要进展。
与此同时,全市知识产权人才工作也取得显著成绩,知识产权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各类知识产权人才规模超过2000人。
重庆发布“十二五”知识产权规划
重庆发布“十二五”知识产权规划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发明与专利》
【年(卷),期】2012(000)001
【摘要】重庆市人民政府以文件形式正式印发了《重庆市“十二五”知识产权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对专利、商标、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工作作了全面而细致的规划,同时指出,到2015年,重庆市要建成国内首个知识产权保护模范城市。
【总页数】2页(P6-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N33
【相关文献】
1.《国家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发布 [J], 陈幸
2.科技创新知识产权“十二五”规划发布 [J],
3.重庆率先发布省级“十二五”电网智能化规划 [J],
4.重庆率先发布省级“十二五”电网智能化规划 [J],
5.天津:知识产权“十二五”规划发布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重庆市知识产权局关于印发《2015年重庆市专利事业发展战略推进计划》的通知
重庆市知识产权局关于印发《2015年重庆市专利事业
发展战略推进计划》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重庆市知识产权局
•【公布日期】2015.03.12
•【字号】渝知发〔2015〕8号
•【施行日期】2015.03.12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专利综合规定
正文
重庆市知识产权局关于印发《2015年重庆市专利事业发展战
略推进计划》的通知
渝知发〔2015〕8号
各区县(自治县)知识产权局(科委),各市级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园区管委会,有关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2015年全国专利事业发展战略推进计划》,扎实推进我市知识产权工作,在征求各区县知识产权局(科委)意见、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核基础上,我局制定了《2015年重庆市专利事业发展战略推进计划》,现印发给你们。
请你们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取得实效。
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与市知识产权局规划发展处联系。
重庆市知识产权局
2015年3月12日(联系人:张杨媚、蒋其全;电话:67531480、67520972)
附件:《2015年重庆市专利事业发展战略推进计划
》.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市“十二五”专利发展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十二五”期间是重庆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314”总体部署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重庆市大力发展专利事业,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时期。
随着国内外环境重要进展。
1、专利管理体系不断健全“十一五”期间,市政府调整充实了市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横向协调、合力推进”的知识产权工作推进机制,各部门间的协调联动能力明显加强。
市知识产权局成立党组,并增加内设机构和工作人员。
区县知识产权机构建设得到加强,经市编委审核,全市已有27个区县挂牌成立知识产权局,明确了知识产权管理的工作职责。
2、专利政策法规不断完善2006年6月5日,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出台了《关,1130效机制。
“十一五”期间,市知识产权局等部门结合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先后出台了专利资助、质押、许可、纠纷调解以及知识产权试点示范等多项规范性文件,进一步完善了加强专利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政策措施。
34个区县结合本地实际,也相继出台了若干激励专利创造和运用的政策。
全市专利事业发展的政策和法制环境不断完善。
3、企业专利工作水平不断提升从2006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全市企业申请专利累计17282件,年均增长21.5%;获得专利授权累计11289件,年均增434、专利执法机制逐步健全“十一五”期间,市知识产权局与西部十二省市区签署了《专利行政执法协作协议》,建立了跨地区专利行政执法新模式;联合相关部门,多次开展生产制造、重点市场、大型展会、广告传媒等领域的专利行政执法检查行动,加强对大案要案的查处和督办,形成了有效的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和重大专利案件快速应对机制;与40个区县(自治县)签署了《重庆市专利行政执法委托协议书》,区县(自治县)首次拥有了专利行政执法权。
2006年8月,建立了知识产权举报投诉服务中心。
2008年5月,建立了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开通了“12330”维权援助热线。
知识产权案件受理、移交办理、跟踪家企事业单位提供国内外专利信息文摘1180万余条、专利说明书95.4万件,为支柱产业重点企业提供专利预警、专利战略制定、专利规避以及行业专利态势分析59项,承担国家和市级知识产权软科学课题21项。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重庆代办处连续3年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优秀质量奖。
“十一五”期间,重庆市采取多种措施加强专利代理机构建设。
到2009年,专利代理机构由“十五”末的8家发展到14家,其中本地代理机构10家(含国防专利代理机构1家),北京、成都等地来渝设立专利代理机构4家。
专利代理人队伍不断壮大,专职专利代理人发展到55人,专利代理量大幅增长,代理率达到70%。
专利服务水名(二)存在的问题1、专利总量少,质量不高一是专利申请和授权总量偏少。
2009年全市专利申请总量为13482件,在全国31个省市区排第16位;专利授权总量为7501件,在全国31个省市区排第14位。
二是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偏少。
2009年,全市发明专利申请量为3845件,仅占全市专利申请总量的28.5%;发明专利授权量为834件,仅占全市专利授权总量的11.1%。
三是职务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的比例小。
2009年全市职务发明申请专利仅占全市专利申请总量的64%,职务发明授权量仅占全市专利授权总量的68%。
有相当数量专利申请属于非职务发明,不利于转化应用。
四,利投入,也没有专利产出。
3、专利人才严重缺乏目前,全市知识产权专业人才总量不足1500人,难以满足现实需求,且知识产权人才长效培养机制尚未健全,人才结构和人才布局不尽合理。
突出表现为区县、园区基层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人才严重不足;企事业单位专利管理和技术人才少;熟悉专利法律、专业技术、掌握外语的复合型法律人才,处理涉外纠纷方面事务的人才匮乏。
人才总量不足和结构性矛盾突出是制约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因素。
4、专利管理体系不平衡从供专利战略咨询、专利分析、维权保护等深度服务的能力不足。
6、专利意识有待增强一些地方领导干部对运用专利制度发展地方经济、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些部门、行业专利工作极其薄弱;一些边远地区的专利管理工作尚未起步;一些企事业单位对专利制度重视不够,理解不深,缺乏前瞻性、系统性的战略布局和营运策略;全社会鼓励创新、保护知识产权创造成果的意识还有待提高。
(三)面临的形势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日益成为国家和地区重要的战略资源,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凸现出前所未有的重要价值。
知识未二、“十二五”专利发展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创建知识产权保护模范城市的意见》,全面对接重庆市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坚持“激励创造、有效运用、依法保护、科学管理”的方针,以增强全社会专利意识为前提,以健全专利法规政策体系为基础,以提高企业专利创造、运用、管理、保护能力为核心,以完善专利管理和服务体系为保障,着力发挥专利在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推进内陆开放高地帮提高企业专利意识;完善专利管理体系,提升企业专利管理水平;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提高企业专利运营能力;建立专利预警机制,提高企业专利保护水平,发挥专利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保障经营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
——坚持专利服务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的原则。
逐步建立与国际惯例接轨、与企业“引进来、走出去”战略相适应的专利管理制度,改善外商投资环境,提高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使专利工作服务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的能力不断提高。
——坚持专利服务区县经济发展的原则。
建立和完善区县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增强专利管理职能,充实专利管理队伍,开展知识产园区建立专利服务机构,市和区县专利财政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超过0.5‰。
——专利获权数量和质量达到西部领先,跻身全国前列。
到2015年,年专利申请量达到4万件以上,年专利授权量达到2.8万件以上,年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3200件以上,亿元GDP和百万人有效专利拥有量达到西部领先,申请专利的大、中型工业企业比例超过80%,拥有专利优势的企业达到200家以上。
——专利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
到2015年,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GDP专利密度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专利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5%以上。
两江新区(一)提高全社会专利创造水平以提升全社会专利创造能力为目标,实施专利创造促进工程,通过加强对专利创造的激励和导向,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全社会的创新活力。
1、推动企业成为专利创造的主体。
引导企业在研究开发立项及开展经营活动前进行专利信息检索。
实施自主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提升工程,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企业。
建立和完善重大科技、经济项目的专利分析审查制度,以专利的获取为重点开展全程跟踪服务。
将专利的创造、运用和无形资产的保值增值作为国有企业负责人考核的重要内容。
进一步加强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专利工作的设计人奖励和报酬等规定,依法维护发明人和设计人的合法权益。
制定和完善公共财政资金资助项目的科研成果和专利归属,提高项目实际完成人的创新动力。
鼓励企事业单位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完善职务发明分配制度,通过补助、奖励、入股、提成、期权等多种分配形式,形成激励专利创造的新型分配制度。
5、完善创新评价机制。
提高专利在业绩考核、项目认定、职称评定中的权重。
将专利获权和运用情况纳入区县政府目标考核内容,纳入园区、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国有企业、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认定和考核体系。
(二)提升企业专利运用能力3、提升产业集群竞争能力。
实施重点产业集群专利引领工程,围绕重点产业,积极争取国家重大专项,发挥技术潜能,构建优势产业链群的关键、共性技术专利池,缩短产业化周期,提高专利技术的转化实施率,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品牌,形成专利密集的产业集群。
鼓励企业“走出去”,利用专利技术、自主品牌开展对外投资和国际化经营,推动产业链延长,促进产品结构调整和优化。
4、大力拓宽专利投融资渠道。
鼓励、引导和支持金融和风险投资加大对高质量专利实施和产业化的投资力度;鼓励金融机构依法开展专利质押贷款业务,创新质押融资方式,完善专利质押物流转市场体系。
支持和引导各类信用担保机构为专利交易提供担保服务,完善保护措施。
探索在区域性中心城市建立专利调解庭。
3、加大专利执法力度。
加大假冒和侵权专利案件查处,对专利侵权违法案件高发的重点行业、领域和地区,以及反复侵权、群体性侵权和大规模侵权假冒等行为,开展集中整治,进行严厉打击,涉嫌犯罪的移送刑事司法机关处理。
突出行政执法优势,对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侵权案件采取更加快速、简捷的调解程序,促进专利合法实施。
(四)建立健全专利管理体系1、提升专利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强化市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的统筹协调作用,建立紧密的信息沟通机制和联市场竞争和抵御专利风险能力;鼓励行业协会代表企业参与和协调对外贸易中的专利争议,做好相关应诉、申诉工作。
3、增强企事业单位专利管理能力。
编制推行企事业单位专利管理规范,分类制定企业、科研机构、高校、中介服务机构专利管理规范,推动其成为地方标准,以引导企事业单位将专利作为战略性资产,进行科学管理和配置;加强内部专利管理机构建设,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加大专利研发和管理投入,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合同管理、资产管理、预警监控管理等各项管理制度。
对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创新绩效实施分类指导,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以获取原创性专利为目标和重点,应用研究、实验发展研究以获取发明专利、集成利培训工作体系,实现培训资源共享,完善培训信息报送制度。
在企事业单位建设或认定一批专利培训实习基地,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举办各类专利管理和服务人才培训班,培养专利管理、分析、检索等紧缺人才。
依托高等院校或科研机构建立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对专利制度、战略、规划、法规等进行研究,培养高级研究人才。
2、实行培养模式多元化。
坚持学历教育与在职教育和专门培训相结合,重点培养从事专利代理、评估、交易、咨询、诉讼和专利检索等实务工作的专业人才。
加强对区县专利管理机关干部的培训,将专利列入企事业单位领导、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教育培训内容,提高领导干部的专利意识和管理水平。
积极争取国际组织和国外县专利工作的意见。
市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区县专利发展工作,解决专利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重大问题。
市级相关部门指导区县制定专利发展战略、规划及政策,开通区县专利申请授权服务绿色通道和涉外知识产权问题应对通道,协助区县建立产业集群专题专利数据库和信息服务网络,指导区县建立出口产品专利预警机制,帮助区县培养知识产权管理和运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