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2010届高三复习学案 中国国土整治与开发
2010届高考地理总复习5年高考3年模拟分类汇编必修三第一章 国土整治
第一章国土整治第一部分五年高考题荟萃2009高考题一、选择题(09年某某文综第1,2,8题)图1示意我国某企业集团型生态产业园区的生产联系。
完成1~2题。
1.影响该生态产业核心企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A.能源B.技术C.原料D.市场答案C2.该生态产业园区中()A.企业的集聚避免了市场的竞争B.技术协作带来了企业间的集聚C.企业彼此间形成了生产工序上的联系D.物质的循环利用形成了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联系答案D(09某某地理21~22题)图11是我国西部某地区略图,图中左上方所示为当地铁路沿线的草方格沙障。
读图回答3~4题。
3.P地与Q地相比,P地(双选)()A.年大风日数少B.年降水量多C.年降雪日数少D.沙尘暴日数多答案AB4.在铁路沿线设置草方格沙障,其主要生态功能是(双选)()A.截留水分B.改变气候类型C.削弱风力D.改变植被类型答案AC二、综合题5.(09年某某文综第37题)读区域图(图8)和图中文字信息,回答问题。
(1)甲、乙两区域开发治理措施都结合了各自地理环境特点,这说明两区域发展都遵循了__________原则;两区域开发治理措施中也有一些共同之处,请提炼、概括出两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分)(2)据图某某息,探究甲区域a河下游地区过去经常洪水泛滥的自然原因,填写表格内容。
(9分)(1)据气候统计图概括,甲区域N城市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乙区域K城市降水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
甲、乙两区域气候类型不同,其中更适合发展畜牧业的区域是_____________。
(8分)答案(1)因地制宜;保护环境;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
(2)①上游坡度大(上游以山地丘陵为主、支流多);②年径流量大(河流水量大);③下游地势低平(下游以平原为主、河口地区有河流交汇)。
(3)N城市:冬季温暖,夏季炎热;K城市:季节分配均匀;乙。
高考地理考点专题讲座15中国国土整治与开发
高考地理考点专题讲座15中国国土整治与开发[考点扫描]1.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2.区域可持续发展3.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4.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知识建构][考点简析]一、现代化技术在国土整治中的应用1.遥感技术及其应用:遥感即人们利用一定的仪器,在航空器或航天器上对遥远的地物进行感知,其关键装置是传感器。
从传感器接受信息到遥感信息应用的全过程就是遥感技术:在现代地理区域研究中,遥感已成为获得信息、资料的重要手段。
2.地理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地理信息属于空间信息,这是它区别于其他类型信息的最显著特征。
地理信息系统是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简称GIS,它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对空间相关数据进行采集、管理、操作、分析、模拟和显示,并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地理信息。
地理信息系统在地理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地理学家的丁作平台。
3.全球定位系统: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简称GPS。
由空间部分—GPS卫星基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测系统、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等组成,能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具有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特点;目前,它已经广泛应用于海陆空导航、导弹制导、大地测量和工程测量。
二、水土流失的治理---黄土高原为例1.水土流失的成因:自然因素主要是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暴雨的冲刷;人为因素是形成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一是植被的破坏;二是不合理的耕作制度;三是开矿。
2.小流域的综合治理:重点是保持水土,开发利用水土资源,建立有机、高效的农林牧业生产体系。
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三者并用,有机结合效益互补。
工程见效快,工程养林草,林草治根本,林草固工程;提高土地生产率,农业技术是关键。
治理方针:保塬、护坡、固沟。
三、荒漠化的防治——以西北地区为例1.荒漠化的成因:①自然原因:基本条件一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动力条件一大风日数多且集中;物质条件-----地面多沙质沉积物。
高中地理: 2.1 国土整治与区域开发教案1 人教版选修2
2.1 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考点搜索】理解中国国土整治的必要性、主要内容及其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教材分析】本课是我国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的一个开篇,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国土整治的概念、意义、我国进行国土整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我国国土整治的重点工程、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使学生了解我国实施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原则,为以后各单元讨论典型地区的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知识纲要◆重要图释1、图2.2 “中国防护林体系规划示意图”防护林体系工程是中国生态工程建设的基本框架,覆盖了我国主要水土流失区、风沙危害区、盐碱区和台风区。
图中深绿色区域为“三北” 防护林体系建设规划区、浅绿色区域为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规划区、紫色区域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规划区。
其中“三北” 防护林体系工程是世界最大的生态工程。
【学习策略】困难大国 情国土整治因地制宜分有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少经济基础差,科技水平低国土辽阔,资源地域差异大社会经济发展的地区分布不平衡概念内涵目的20世纪80年代东部沿海开放战略 世纪90年代初沿江、沿边开发战略 20世纪90年代末西部大开发战略跨流域调水 大江大河治理防护林工程 海洋资源开发跨区域区域内治理限制因素环境质量开发优势资源经济优势应用系统地理知识,结合国土整治实例,说明区域资源的优势和治理的限制性因素。
【教学内容】一、前言1.国土的概念国土(国土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
广义的国土是指国家管辖范围内的全部资源的总和,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
狭义的国土是指国家管辖范围内的自然资源(如土地、水、生物、矿产、海洋和气候资源等)。
2.国土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国土资源是立国之本,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3.我国国土资源的分布特点和开发现状(1)分布特点:地区分布不平衡。
(2)开发现状:①开发利用具有多样性;②开发程度和利用率比较低;③不同地区不同程度地存在利用不合理的问题。
2010届高三区域地理和国土整治一轮复习二十:第三单元—中国的国土整治(单元整合)
第三单元 中国的国土整治单元整合典例展示(2008·XX 文综)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加强区域联系,协调人地关系,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右图表示的是我国某地区及该地区某时近地面天气形势。
图表是图中A 、B 、C 三省和东北三省以及全国两个年份的粮食总产量、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单产变化资料。
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年份粮食总产量(亿吨) 粮食播种面积(亿公顷) 粮食单产(吨/公顷)全国 A 、B 、C三省东北三省全国A 、B 、C 三省东北三省全国A 、B 、C 三省东北三省1985 3.79 0.76 0.36 1.09 0.17 0.13 3.48 4.47 2.77 20054.84 0.81 0.74 1.040.150.16 4.65 5.404.63(1)判断此时图中甲城市的风向,并指出锋面系统过境后该地的天气状况。
(2)图中A 、B 、C 三省均为我国著名的粮食生产基地,与东北三省相比,其粮食生产自然条件的优势是什么?A 、B 、C 三省、东北三省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比重各有何变化?据表说明A 、B 、C 三省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3)图中乙、丙两城市之间已有内河航道连接,为何还要建沿江高速公路?(4)针对图中A 省湖区某种生态环境问题,有关专家提出了“治湖必须治江,治江必须治山”的治理思路。
该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结合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谈谈你对这一思路的答案(1)西南风。
气温、湿度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2)水热资源丰富。
A、B、C三省所占比重下降;东北三省所占比重上升。
A、B、C三省粮食播种面积下降;A、B、C三省(与全国或东北三省相比)粮食单产增长幅度较小。
(3)与航运相比,高速公路更为快捷;可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不断增长的需求,加强沿江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促进沿江地区的经济发展。
(4)泥沙淤积造成的湖泊萎缩及引起的洪涝频繁问题。
【5A版】高三地理复习讲义-中国国土整治与区域开发
高三地理复习讲义中国国土整治与区域开发一、高考展望本专题内容是将中国区域地理以国土整治和可持续发展为主线重新排列组合,用有关地理学的原理、规律分析阐释评价区域国土整治工作的背景、措施、区域规划和发展的方向等。
本专题内容主要是为高考试题提供背景材料,与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和国家重点工程联系起来,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1.以各种资料为背景材料,分析各农业区位的优势、不利条件,产生原因,解决措施,发展方向等成为考查的热点。
2.区域特点与区域差异的比较,根据区域的相似性,借鉴其它区域开发的成功经验,制定适合本区域发展的措施。
3.我国三大自然区的特点、交通建设对区域发展的重大意义、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各区域开发面临的问题和治理的措施、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治理、城市新区的建设是高考的重点内容。
二、考点透析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发生的原因、危害及治理要与南方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的治理进行比较。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形成:自然原因有黄土疏松易侵蚀和崩塌;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植被稀疏,侵蚀作用较强。
人为原因有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露天采矿,形成水土流失新的物源和触发机制。
产生的危害:造成河道淤积,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
降低土地生产力,造成环境恶化,使得黄土高原生态系统十分脆弱,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
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措施包括水土保持和综合治理。
水土保持的原则: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治理和开发相结合。
基本措施有:压缩农业用地,采用现代农业技术,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扩大林、草种植面积。
保护和改善天然草场,规定合理的载畜量。
露天采矿,及时回填复垦。
目的:改善环境,提高植被的覆盖率,防止水土流失。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保持水土,建立高效的农林牧业生产体系。
意义:水土保持,脱贫致富。
措施:工程、生物和农业技术等措施并用,有机结合,效益互补。
2、评价某地交通运输发展条件的一般方法一般是从区位条件、自然条件、资源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科学技术因素等方面进行评价分析。
高中地理: 2.1 国土整治与区域开发教案2 人教版选修2
2.1 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一、教学目标1.了解国土整治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
理解我国国土整治的必要性,我国进行国土整治的难度所在。
能根据地理国情解释和说明我国国土整治为什么要因地制宜、分层次、有步骤地进行。
2.理解掌握国土整治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能够根据图表资料分析我国的基本国情,区域发展的有利、不利条件和区域发展差异,并能提出发展建议及国土整治的主要任务。
二、教学重点:1.能说出若干我国著名的跨区域国土整治工程的大致范围、主要任务。
2.能结合某一具体的国土整治工程说明如何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和治理限制性因素。
三、教学难点:1.运用网络技术查阅资料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训练与提高。
2.进一步学会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抓住事物中的主要矛盾,辨证地分析事物的发展。
四、教学方法:导入渐近法、综合法五、课时:一课时六、教学用具:投影仪七、教学过程:[设问导入新课]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我国自然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地域差异,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国的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请大家阅读课文,尝试回答下列问题:1.利用搜索引擎输入关键词“国土整治”查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的主页,并根据主页的栏目,结合课文,说出国土整治的概念、内涵及范畴、目的。
2.阅读课文,解释并说明我国的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为什么要因地制宜、分层次、有步骤地进行,并请举例说明。
3.阅读课文,并举例说明我国一些著名的跨区域国土整治工程的大致范围和主要任务。
利用搜索引擎输入关键词“长江水利”,查找长江水利委员会主页,说出与长江有关的部分国土整治工程。
4.从“长江水利委员会”主页进入“三峡工程”,请以三峡工程为例,解释说明国土整治为什么应针对区域发展的资源优势和主要限制性因素。
5.石雕业是崇武镇的经济支柱之一,但同时它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请你就崇武镇进一步发展石雕业的同时,如何改善环境质量提出建设性意见。
[教师解释]国土整治是指对国土资源的考察、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以及为此目的而进行的国土规划、国土立法及国土管理工作。
高考地理专题知识整理与训练:中国的国土整治与开发
2010年高考地理专题知识整理与训练:中国的国土整治与开发基础知识(主要的考点)1.我国的三大自然区(1)三大自然区的划分气候和地貌是决定我国自然环境差异的两个基本因素土壤和植被则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的两面镜子综合地貌气候东部季风区大致以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界两大要素分成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北部与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为界三大自然区青藏高寒区东部约以3000米等高线为界(2)三大自然区特点2.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1)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热量是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水分成为北部地区差异的重要因素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主,黑土肥沃,只能种植春小麦,一年一熟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落叶阔叶林为主,作物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水分不足、旱作为主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水田为主,一年两熟两三熟华南热带湿润地区:热带季风气候,植被四季常绿,一年三熟、可种植热带作物(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东西差异内蒙古温带高原地区:基本在内蒙古高原上,宽广坦荡,距海较近属半干旱气候,草原为主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山地与盆地相间分布,气候干旱,光照丰富、河流少、短、流量小(3)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夏半年受印度洋和太平洋水汽的影响,东南湿润、西北干旱,垂直分异明显3.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1)划分(组成省区)东部:沿海省区加北京市,暂未包括港、澳、台,共12个省级行政区西部:西北陕、甘、宁、青、新疆和西南川、云、贵、藏、重庆10个省级行政区中部:除东部、西部外的9个省级行政区(2)三个经济地带的差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东部最发达、中部其次、西部较落后。
经济发展水平常用国内生产总值来代表经济发展速度:由东向西变慢,差距扩大。
它可以反映一个地区国民经济的潜力(3)地带性差异的影响因素自然原因:东部气候润、雨热同期、地势低平有利开发,而中西部气候干旱或高寒;从地理区位上讲,东部面向大海,具有开放性和便利的海运,便于发展开放型经济,而中西部距海较远,比较闭塞社会和经济原因:近代工业首先出现,原有工业基础好,东部地区人们思想观念比较开放,危机感、紧迫感强。
2010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精品资料模块四中国的国土整治精美WORD版
模块四中国的国土整治第39讲中国的区域差异、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考点一自然区域差异强化专练1.下面甲为中国自然区分布图,乙为中国部分省区贫困人口数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自然区看,A地属于,C地属于;从经济地带看,A地属于,C地属于。
(2)甲图我国三大自然区界线附近区域生态较为脆弱。
长期以来,由于人们片面追求农业生产,对A、B 地区造成了生态破坏,主要表现为、。
C地区的典型植被是,该地区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后,会给当地带来(自然)灾害。
(3)乙图中,我国贫困人口最为集中的是省,简要分析贫困人口集中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
答案(1)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东部季风区中部地带西部地带(2)土地荒漠化(草场退化、土地沙化)水土流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滑坡、泥石流等(3)云南自然条件:地形崎岖,耕地面积小,自然灾害频繁;社会经济条件: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水平不高。
考点二经济区域差异强化专练2.下图是长江流域局部地区主要工业城市和铁路线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所表示的城市中,位于我国东部经济地带的城市名称是,位于西部经济地带的城市名称自西向东依次是、。
(2)c城市是全国重要的商业中心。
该城市有利于商品流通的交通条件具体表现为:①②③。
(3)从下列四个方面简述图中108°E以西地区的发展适宜采取的重大举措。
①资源:;②农业;③基础设施:;④生态环境:。
答案(1)南京攀枝花重庆(2)长江干流与汉江水运便利京广铁路纵贯南北公路和航空运输发达(3)①加快发展能源、原材料加工工业等②建设商品粮基地,发展林业等③加强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④保护天然林,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考点三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强化专练3.关于我国各地区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的重点,叙述正确的是()A.黄土高原地区:治理严重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是打坝淤地,保持水土B.东北地区:森林的更新保护和荒地的开发利用C.黄淮海地区:中、低产田的治理模式是“鱼塘—台田”模式D.西南地区:地质灾害的防治与交通运输的建设答案 D考点四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强化专练4.(2007·上海地理)当今,3S(RS、GPS、GIS)技术在生产、生活和科研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推荐】高三地理复习讲义中国国土整治与区域开发.doc
失新的物源和触发机制。产牛的危害:造成河道淤积,黄河下游形成
“地上河”。降低土地生产力,造成环境恶化,使得黄土高原生态系统
I ?分脆弱,抵抗自 然
灾害的能力降低。
治理黄土高原水上流失的措施包括水上保持和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的原则:调整土地利用
结构
与布局, 治理和开发相结合。 慕本措施有: 压缩农业用地, 采用现代农业技术, 建设 旱涝保收、
高三地理复习讲义 中国国土整治与区域开发
高三地理复习讲义中国国十整治为区域开发
一、 高考展望
本专题内容是将中国区域地理以国土整治和可持续发展为主线重新排列组合, 原理、规律分析阐释评价区域国土整治工作的背景、措施、区域规划和发展的方向 内容主要是为高考试题提供背景材料,与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和国家重点工程 所学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保证。
4. 社会经济条件交通运输是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巫要基础,
在整个 国民经济发展屮
必须先行一步,以适应其它经济部门的发展对运输的需求。
5. 科学技术因索科技水平比较低的时代或地区,口然因索的影响往往是最主耍的;科技 较高的时代或地区,口然条件的影响程度逐渐下降,社会经济因素成为最主要的因
B. 臭气层空洞
D. 中上游地区农业用水量增加
()
B. 温度升高 D.过量抽取地下水
5. 近年来,分布于冲积一洪积扇前缘的泉水大量消失,主耍原因可能是
C. 上游森林被大量砍伐
6. 协调本地区发展和环境 Z 间关系的途径有
A. 增加移民 B.控制人口数量 C.扩大耕地面积 D.保育犬然植被
【解析】 4. 河流尾闾地区的农业区不断缩小,尾闾湖基本消失的主要原因是人类不合理 产活区地形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对交通线路的限制很大,
2010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跟踪测试中国的国土整治与开发
2010届高考二轮复习跟踪测试(地理):中国的国土整治与开发试题简介: 1. 试卷范围(中国的国土整治与开发 )2. 试卷题型(选择题 综合题)3. 试卷难度(适中)4.适用范围(二轮复习专用)注意事项:1.本卷共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2. 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一、单选题(17小题)1.新华网2006年2月4日电作为世界上三大黑土带之一的我国东北平原黑土带,正面临着严重退化的威 胁,很多地方土壤质量下降,影响到东北农业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保护和提高黑土肥力最有效的办法是 A.增施化肥 B .焚烧秸秆 C.秸秆还田D•合理排灌该地区农业部门拟建设水土保持林、果林、耕地、水库大坝,合理的规划方案是 A. ①地一水库大坝、②地一果林、③地一耕地、④地一水土保持林 B.①地一水土保持林、②地一耕地、③地一果林、 地一水库大坝C. ①一果林、②地一耕地、③地一水库大坝、④地一水土保持林D. ①一耕地、②地一水土保持林、③地一水库大坝、④地一果林 3.目前西部地区因生态环境破坏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500亿元。
回答西部地区沙化面积超过公顷,占全国的90%,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1 600 万 2.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15'52'126'00FA.西部地区草原面积广阔B .西部地区毁林开荒严重1500A.盐碱地的治理B.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甲地形区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A.水土流失 B.荒漠化 C.盐碱化D.沙尘暴6.下图是沿我国境内某一经线的气候统计表。
据图判断气温(riT28 ■16② t当前,①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最迫切的问题是 4.由于形成荒漠化的原因不同,甲图中 A 、B C D 多形成斑点状的土地荒漠化圈的是气”:地:"L 地牯Q 化的人为W 4内鬣苫禅搖拄內片r 七胞荒涣化*出 勺战力那川均*n屮A内蒙古哲里木盟草原土地沙化的最主要原因是5. 读下图回答ksSuA.过度樵采 B .过度放牧C .过度开垦D .水资源利用不当6000- 244500'的积温 7500 T 213km 40km 北40km ZOkin> mr 年降忒螢(mm) i500r 产月均温C.酸雨的防治D. 土地荒漠化的治理7.下图是我国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变化图,读图回答我国人均占有耕地面积的变化图中反映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在减少,其直接原因是 ①过度抽取地下水 ②草场普遍超载 ③人口不断膨胀 ④城市化进程加快⑤ 不合理灌溉方式⑥ 流水侵蚀和风沙危害的加剧 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C.①③⑤D. ②④⑥ 8•读我国能源调运图,回答为降低运输成本、减少环境污染, “坑口电站”适用于A.①输送线路 B •②输送线路 C.③输送线路D.三条输送线路均可9. 右图为左图中B 地区的典型地貌,关于右图中小流域治理的正确叙述是1.12(历史最高)\\^ 12.901957 1990 2000(年)A. 图中a 地区应保塬,即扩大农业用地,建成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B. 图中b 地区为缓坡,可修筑水平梯田来护坡C. 图中c 地区为陡坡,应增加牲畜数量,大力发展牧业D. 图中d 地区见效最快的是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而不是打坝建库等工程措施10. 当前,我国进行西部大开发,目的是合理利用西部丰富的自然资源,使得西部地区会较 快发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西部大开发,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从而使环境承载力快速变大 B. 西部大开发,人口迁移频率加大,主要是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的 C. 西部大开发,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西北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将会逐渐降低 D. 西部大开发,使得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因此人口素质将会得到提升11. 下图表示我国水能资源的地区(按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划分)分布。
高三地理 国土整治学案
国土整治是为全国或国内某个具有经济联系的广大区域拟定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规划,提出实施此规划的措施和步骤,制定相应的政策,并在实施过程中进行国土管理的工作,其任务是结合广大区域的经济建设进行组织管理。
一、国土整治基本理论二、建立协同的区域规划结构我国正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全面推进,经济结构必然是由不同层次适用技术组成的混合型结构。
因此不能要求同步发展,只能要求总体协同发展,以便国土整治兼顾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分近、中、远期三阶段协同发展。
例如,农业区的国土整治方针可以概括为:近期着重调整养殖业,根据市场变化发展各种养殖、开辟资金来源,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
中期依据区域气候水热结构和土地结构确定农业商品生产专门化方向,发展农工商产销一条龙的专门产业,逐步治理环境,使经济开发与自然保护相结合。
远期着重采取措施治理恢复环境,河流上游陡坡封山育林恢复植被,缓坡进行农田基本建设,发展畜牧和养殖业,平地兴修水利提高作物产量、并因地制宜发展畜牧和养殖业。
三、国土整治政策拟定区域规划之后,要规定相应政策(农业政策、城市发展政策、土地政策、环保政策等),使目前不尽合理的经济结构向合理经济结构转变。
四、国土整治区划原则和方法国土整治区划是国土开发、利用、治理、保护的综合分区。
作为一种规划行动管理区,必须密切结合中央战略布署来进行此项工作。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六个五年计划有关地区经济发展计划部分,明确把全国分为沿海地区、内陆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即边远地区)三类,并要求“积极利用沿海现有经济基础,充分发挥它们的特点,带动内地经济进一步发展。
”这可作为划分一级国土整治区的主要根据。
(一)划分的国土整治区必须具有下列特征1、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结构的相对一致性,即相似性。
2、社会经济条件的相似性和联系的密切性,可以是一个经济功能区,也可以是一个枢纽吸引区,或者同时两者兼有。
3、开发、利用、治理和改造途径的相似性。
4、地域完整性。
高三地理复习-中国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
北京四中撰稿教师:刘刚审稿教师:李京燕编辑:曲绍伟高三地理复习-中国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一、本部分主要高考考点与重点内容总结(一)国土整治工程1. 概念(教材18页)对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包括国土规划、国土立法、国土管理等。
2. 我国国土整治特点—难度大△我国国土整治的背景P18,3个(也是基本国情)3. 我国国土整治原则—因地制宜、分层进行4. 国土整治工程全国范围(跨区域的案例:—大江大河治理(防洪体系——中上游、中下游)—跨流域调水;保土—防护林工程(图P19)开发国土资源—海洋资源开发补:防护林工程体系从20世纪80年代起国家着手建设的林业生态工程。
是中国生态工程建设的基本框架,覆盖了我国的主要水土流失、风沙危害和台风、盐碱区。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生态工程,地跨东北、华北、西北,总面积406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42%。
这里是我国沙漠戈壁集中分布的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防护林对促进生态环境向良性循环转化和振兴地区经济有重要意义。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工程,是中国为综合治理江河而首次实施的大规模林业生态工程。
这是关系到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及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工程,对整个长江流域的国土安危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是以海岸线为主线,区别不同的海岸地貌类型,建立一个多林种、多树种、多功能的防护林体系。
该防护林体系是我国经济重点地区,以防风与保护农田为主,绿化万里海疆,改善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对促进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平原农田防护林体系,是以县、市为单位,以农田防护网为主体,建设以防护林带、农林间作、田旁植树、成片造林为主要内容的带网片点相结合的农田防护林体系。
5、国土整治的目的——区域发展——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整治:要因区域资源优势、限制因素采取措施(二)国土整治的先进手段—三S技术:RS 遥感GIS 地理信息系统GPS 全球定位系统三者互相关系?P21主要环节P22三个组成部分P24RS 遥感(人视力的延伸)GIS 地理信息系统(地图的延伸)提供信息数据源处理数据——空间分析——表达GPS 全球定位系统全球范围内的导航二、例题信息技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越来越占据重要的地位。
高三地理学案第二单元之2.1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
第2单元中国的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2.1 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 知识归纳⎪⎪⎪⎪⎪⎪⎪⎪⎪⎪⎩⎪⎪⎪⎪⎪⎪⎪⎪⎪⎪⎨⎧⎩⎨⎧⎪⎪⎭⎪⎪⎬⎫⎪⎪⎩⎪⎪⎨⎧⎪⎩⎪⎨⎧加以开发和治理各区域采取针对性措施列区域发展战略国家制订并实施了一系区域发展最终目的关系重大海洋资源的综合开发防护林工程体系的建设跨流域调水工程大江大河的治理跨区域国土整治有步骤地进行分层次因地制宜国土整治的原则难度大科技水平较低经济基础薄弱人地关系十分紧张人均资源少人口多地域差异显著国土辽阔国土整治背景略国土整治的概念国土整治——————、,,,,,)( 学法建议学习本节内容要注意联系全国性的国土整治类型。
全国性的国土整治工作是指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跨地域的国土整治工程,包括大江大河的治理、跨流域调水工程、防护林体系的建设和海洋资源的综合开发四种类型。
续表潜能开发思路分析国土管理工作是国土整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故A 错误。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低,人地关系矛盾尖锐,导致我国进行国土整治工作的难度较其他国家更大些,故B 选项错误。
跨流域调水工程是解决地区间水资源不平衡的重要途径,故C 错误。
我国东南海域也是我国的国土资源,是我国国土整治的范围,故D正确。
[答案] D 思维诊断解答此题的常见错误是认为:①A 选项正确;②B 选项正确;③D 选项错误。
排除障碍的对应办法是:①明白国土整治的范畴;②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③明确领海属国土范畴。
思路分析西部大开发战略主要是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手段加大和规范对西部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从而振兴西部经济,故A 选项正确。
[答案] A 思维诊断解答此题常见的错误是:①认为B 选项正确;②认为D 选项正确。
排除障碍的对应办法是:①明白区域发展要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应开发与治理并重;②治水的重要意义是获得经济、生态及社会效益,不仅仅是防洪。
知能达标训练1.国土包括一个国家的①领土;②领海;③领空 (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 .①②③(答案:D 国土不仅包括一个国家的领土,而且还包括一个国家的领海和领空。
人教版必修届高考地理强化复习教案中国的区域差异和国土整治与区域开发教案
第 46 讲中国的地区差别和领土整顿与地区开发[ 考大纲求 ]中国的地区差别:中国三大自然区的空间地点和基本特色。
东部季风区内部的差别。
中国自然地区差别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中国领土的整顿与开发。
[ 知识精讲 ]1.我国的三大自然区(1)三大自然区的区分天气和地貌是决定我国自然环境差别的两个基本因素土壤和植被则是反应自然地理环境的两面镜子综合地貌天气东部季风区大概以 400 毫米等降水量线为界两大体素分红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北部与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为界三大自然区青藏高寒区东部约以 3000 米等高线为界( 2)三大自然区特色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地形地势海拔较低,平原众多海拔较高,差别明显海拔高, 4000 米以上天气季民风候明显,天气润湿降水少,气温变化大高冷天气植被土壤丛林为主、部分丛林草原大部为沙漠、部分草原沙漠、草原、高峰草甸水文外流河,以雨水为主要根源多内流河和咸水湖多大河源泉、冰川、湖泊人类活动影响宽泛深刻,最主要农耕区影响不如季风区深刻影响轻微2.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别(1)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别热量是差别形成的主要原由,水分红为北部地区差别的重要因素东北温带润湿、半润湿地区: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主,黑土肥饶,只好栽种春小麦,一年一熟华北暖温带润湿、半润湿地区:落叶阔叶林为主,作物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水分不足、旱作为主华中亚热带润湿地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水田为主,一年两熟两三熟华南热带润湿地区:热带季民风候,植被四时常绿,一年三熟、可栽种热带作物(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东西差别内蒙古温带高原地区:基本在内蒙古高原上,宽广坦荡,距海较近属半干旱天气,草原为主西北温带及暖温带沙漠地区:山地与盆地相间散布,天气干旱,光照丰富、河流少、短、流量小( 3)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别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夏半年受印度洋和太平洋水汽的影响,东南润湿、西北干旱,垂直分异显然3.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 1)区分(构成省区)东部:沿海省区加北京市,暂未包含港、澳、台,共12 个省级行政区西部:西北陕、甘、宁、青、新疆和西南川、云、贵、藏、重庆10 个省级行政区中部:除东部、西部外的9 个省级行政区( 2)三个经济地带的差别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东部最发达、中部其次、西部较落伍。
高三地理教案:国土整治
&3 『土鲨治课件宅水土漏失的泊理—班董土高原为例水土流失土壤侵蚀的一种主要形式,一般在坡耕地、放牧的荒山荒坡、沟壑等三种土地产生这种生态环境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在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长江中上游地区.东北黑土地区、北方土石山区、南方红壤丘陵地区等地区,都有水土流失发生。
而黄土高原是我国甚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位于太行山脉以 |>乌鞘岭以东, 南起秦岭,北面包括山西、陕西、 宁夏的大部分和 青海、甘肃、内 蒙古、河南的一 部分。
面积有 60多万平方千米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J 黄土高原概况以长城为界与内 蒙古高原相接, 茨十川曲范⑴线I河们族湖們亍「治\区r -:、\/酉7V )" ______ ____ -200 「米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地面:大部分为黄土覆盖,植被覆盖率低,许多地方几近光裸.二、脆弱的生态环境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I环境遭破坏后难以恢复I人为原因原因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自然原因地理位置特殊多处过渡地带不合理的开发丄过渡樵采I—・・灾丄过渡放牧TaM丄过渡垦-滑坡灾害土壤侵蚀-水旱灾害-水土自然要素相互交L自然环境不够稳定从农牧区向牧区过渡-从森林向草原过渡--从湿润区向干旱区过渡干从沿海向内陆过渡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环境遭破坏后难以恢复纯自然、技术角度水土流失可以根治利用生物措施工範措施社会经济角度资金经济和人类活水土流失治理困难人口太多不足动方式落后三、尖锐的人地矛盾口增-需更多的劳农业单产不稳不高自然灾害频繁I 破坏生态平衡I土地退化川蠶K帥人 口 增 长讨论:有人说,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治理有赖于植被,而植被恢复的必要条件是人口数量与土地承载力的协调。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举一两个实例说明你的理由。
(P28活动2)提示:同意这种观点。
黄土高原地处半湿润、半干旱区,因为生态环境脆弱,人口承载力低,但现在实际人口已严重超过联合国计算的本区人口承载力,过度的人口使得人们被迫开垦种植坡度在3 0P以上的陡坡地,开垦指数达到了极限,用于水土保持的土地根本无法得到保证。
高三地理复习模拟题精选全解全析考点15 中国国土的整治与开发(含地理信息技术)
2011届高三地理复习模拟题精选全解全析【考点15】中国国土的整治与开发(含地理信息技术)(2010·郑州模拟)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右图区域内的自然地理特征,叙述正确的是()A.有储量丰富的有色金属B.主要灾害性天气与亚洲高压的控制有关C.草原广泛分布的地区D.土质疏松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2.该区国土整治所面临的主要课题有()①水土流失②土地沙漠化③酸性土壤改良④盐碱地整治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②④【解析】1选A,2选C。
第1题,以及省界轮廓和河流形状可以判定图示区域为湖南和江西省交界地区。
该地区有储量丰富的有色金属,主要灾害性天气与夏季风的强弱有关,植被破坏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第2题,该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壤为酸性严重的粘重土壤,需改良。
(2010•潍坊模拟)国务院在2009年12月12日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将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省第一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
读“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分布示意图”,回答3~5题。
3.鄱阳湖湿地是我国最重要的湿地之一,有关湿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湿地是重要的遗传基因库,对维持野生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B.大力开垦湿地,有利于扩大耕地面积,缓解人地矛盾C.降解污染物,可使有毒物质降解和转化,使当地和下游区域受益D.调蓄洪水,防止自然灾害4.图中反映人类活动围湖造田对湿地破坏后的气温曲线、流量曲线分别是()A.甲和丙 B.乙和丁 C.甲和丁 D.乙和丙5.下列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做法正确的是()①将林地和草地都开垦为耕地②积极推广喷灌等节水浇灌技术③加大科技投入,改造一批中低产田④在陡峻的山坡上修梯田扩大耕地面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解析】3选B,4选B,5选B。
该题组考查我国区域国土整治的问题,第3题,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生态意义重大,不能任意排干开垦。
高中地理:中国国土整治与开发
高中地理:中国国土整治与开发高中地理:中国国土的整治与开发一、我国荒漠带的纬度分布与世界上其他地区荒漠带分布的差异及其原因中国的荒漠带位于北纬35°~50°之间的温带和暖温带地区,比世界的荒漠带范围(南北纬15°~35°之间)偏北15°~20°左右。
这主要是由我国西北所处的特殊位置和地形造成的。
中国东部地处东亚季风区内,降水主要来自西北太平洋和印度洋上吹来的湿润夏季风。
广大的西北地区因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夏季风很难到达。
南部和东南边缘又有天山、昆仑山、秦岭等高大山脉和巨大青藏高原的屏障作用,湿润的海洋气流(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难以进入;西部和西北部的天山和阿尔泰山对大西洋水汽和北冰洋水汽也有一定的阻挡作用,导致我国西部夏季降水稀少。
冬季,由于北方地形比较开阔,来自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区的强大干冷气流直趋南下,导致该区气候异常干燥寒冷。
这样,西北地区终年处于极端干燥的条件下,形成了世界上巨大的、具有典型大陆性气候的干旱和半干旱区。
疏松裸露的沙质地表受到强烈风蚀,沙土不断移动、堆积和发展扩大,便形成了今日广袤的荒漠。
二、海河成灾原因及治理措施1、历史上,天津经常遭受到海河洪水的袭击,其原因主要有:①气候方面,海河流域降水量集中在夏季,而且常以暴雨出现;②从水系上看,海河水系属于扇状水系,独流入海,洪水汇集后,一时难以下泄入海,河流易泛滥成灾,从而危及天津;③海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使河道变浅,更易泛滥。
2、措施:在海河各大支流上游修建水库,汛期可以拦截洪水,有利防洪;旱期可以将水库的蓄水下泄以利于灌溉。
在下游开挖入海新河可使洪水分流入海,使天津、河北等地免受洪水灾害。
三、黄土高原与南方丘陵山区水土流失情况对比1、两地的水土流失原因对比:共同点是人为滥伐滥垦;不同点是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南方丘陵山区降水丰沛。
2、从经济角度看,南方丘陵山区水土流失造成的损失更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国土整治与开发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一、地理背景:1、特征:①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②千沟万壑,支流破碎2、脆弱的生态系统:①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a.地理位置特殊,多处过渡地带b.人类的不合理开发:毁林开荒、陡坡垦耕、草地垦耕②环境遭到破坏后,恢复困难3、尖锐的人地矛盾:恶性循环二、问题和解决措施:1、形成原因:自然原因:①降水:变率大,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冲刷作用强②地形:从平原向山地过渡,地形坡度大,坡面物质不稳定③植被:从森林向草原过渡,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差④土壤:由粉沙颗粒组成,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抗蚀能力低人为原因:①毁林开荒②过度樵采③轮荒—不合理的耕作制度④开矿2整治措施:①退耕还林、还草: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因地制宜营造防护林、经济林、薪炭林、用材林②调整土地利用结构③加强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工程措施—打坝淤地,平整土地,修筑梯田生物措施—植树种草农业技术措施—科学施肥,选育良种,地膜覆盖④开矿时要有计划的存放表土,大力开发复垦工作三、发展农业自然条件评价及可持续发展对策有利条件:位于暖温带,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不利条件:①位于半干旱区,降水稀少②低温时间长③春季气温回升快,春旱④土壤贫瘠⑤沟壑纵横,不利于连片耕作可持续发展:①控制人口②退耕还林还草,保护生态环境③加强农田水利建设④加大科技投入,倡导绿色、生态农业⑤调整农业结构,建立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谷子、小麦、优质苹果中国国土整治与开发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治理一、背景:1、位置和范围: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区,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以北。
行政区划跨新、宁、甘、内蒙古及吉、辽、冀、陕等省区的一小部分。
2、地形地貌:以高原、盆地为主,洞中部为辽阔坦荡、波状起伏的内蒙古高原;西部是(新疆境内)三山夹两盆。
3、自然特征:①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原因:自然—海陆位置: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地形-高原面积广大、高山环绕盆地、青藏高原隆起)②自然景观的东西差异:以贺兰山为界二、分布:半干旱的旱农垦区周围:土地荒漠化呈斑点状及片状分布半干旱的草原牧区:过度放牧造成斑点状的土地荒漠化圈干旱的绿洲边缘,过度樵采,造成沙丘活化内陆河流和山麓冲积扇,由于水资源利用不当和樵柴破坏固定沙丘导致荒漠化发生和发展工矿开发,居民点和道路建设,不重视环保,荒漠化呈点、线状,面积小而分散,但危害大三、西北荒漠化的原因:1、自然原因:①地理位置: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海洋水汽来源少,气候异常干旱②地表松散物质(物质基础)③大风吹杨2、人为原因:①过渡樵采②过度放牧③过渡农垦④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四、治理:1、干旱农牧过渡区和旱农区: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采取防风沙措施相结合;扩大林草比重,集约经营水土条件好的丘间低地;营造防护林;解决能源问题:如省柴灶、沼气池2、干旱地带沙漠边缘的绿洲: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林;发展节水农业;建草方格沙障和障内固沙植物相结合;解决能源问题:如省柴灶、沼气池3、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恢复自然植被中国国土整治与开发长江三峡的综合治理一、长江三峡和长江三峡地区:长江三峡:长江干流自重庆奉节白帝城至湖北宜昌南津关之间200千米左右的河段。
自西向东依次为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长江三峡地区:从宜昌到重庆的三峡淹没区及周围地区,包括20多个县(市、区)。
实际就是三峡库区。
二、长江三峡工程的意义和作用:1、防洪:长江流域水旱灾害频繁,尤以中下游洪水灾害最为严重自然原因:①流经湿润地区:流域广、汛期长、支流多、水量大;②泄洪能力不足③降水的年际变化大;④中游没有足够的调洪、滞洪和蓄洪场所;人为原因:①上游滥伐森林,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②中游围湖造田,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2、发电:是目前世界上在建的规模最大的水电站社会经济效益--主要供应华中、华东地区,少量供应重庆和川东。
对缓解华中、华东、重庆地区的能源供应紧张状况,减轻煤炭供应和运输的压力有重要意义。
环境效益------以水电代替火电,大幅度减少废气、废水、和废渣的排放3、航运:从根本上改善川江航运条件,对宜昌以下航道也有改善作用。
三、百万移民的安置:1、移民安置任务的艰巨性:范围广、人数多、补偿资金巨大;库区的移民环境容量不足(最大困难);受人文因素的影响巨大2、移民安置条件:就地后靠、就近安置是三峡移民的一大特色;因三峡工程周期长,因此安置的时间较充裕;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国的支援3、开发性移民:(优势)保证移民的生产生活不低于原有水平,同时为库区经济持续发展和移民致富创造条件;把移民安置和库区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两者相互促进,有利于移民安置的长治久安。
四、生态效益:正面:主要发生在长江的中下游地区①有效减轻洪水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改善中下游平原湖区人民的生存环境②有利于中下游地区血吸虫病的防治;③减轻洞庭湖的萎缩和泥沙淤积;④增加中下游枯水期流量,改善枯水期水质;⑤减轻环境污染及酸雨的危害)负面:主要发生在库区①水库蓄水淹没土地、耕地和部分文物古迹;②移民、城市迁建可能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③水库蓄水可能诱发地震,使库区滑坡的可能性增强;④库区、库尾泥沙淤积加重;⑤三峡地区的自然景观受到一定的影响;⑥对水中生物中的珍稀物种的生存环境产生一定影响;⑦水库蓄水可能加剧蚊虫孽生,影响人群健康)中国国土整治与开发南方低山丘陵的治理与开发一、背景:1、回归带上的绿洲:位置范围:在淮河以南、云贵高原以东、雷州半岛以北的广大低山丘陵地区。
区位优势:与世界同纬度亚热带地区相比具有温暖湿润的自然环境;开发潜力巨大。
人地关系:人多地少、经济发展缓慢2、资源优势与问题:气候资源:优-丰富的光热水资源,且配合好缺-春季低温阴雨,盛夏干热少雨生物资源:优-品种多,更新快缺-资源优势没有发挥:品种单一,经营粗放土地资源:优-多种经营,分层布局缺-生态脆弱,易产生生态问题,地表切割,地形复杂土壤是红壤其特点是:瘦——有机质少、肥力低;酸;粘(土质粘重)。
我国南方主要的低产土壤之一。
水资源:优-丰富,利于水电、农业缺-地形多样,开发难度大二、农业面临的问题: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 a人多地少,毁林开荒b能源短缺,砍林取薪对经济发展造成影响→→措施: 推广生活用煤、炉灶技术革新、推广使用沼气、营造薪炭林三、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调整山区农业结构1、走立体农业之路:→→调整了土地利用结构2、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山区农产品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取得好的经济效益中国国土整治与开发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的治理一、背景:中低产田——涝洼地、盐碱地、风沙干旱地、水土流失地、红壤贫瘠地1、辽阔的冲积平原——宏观平坦,微观起伏不平山麓缓斜平原高山前冲积扇土地质量高冲积低平原主体海滨滨海平原低地势极低中低产田集中区2、严重的旱涝、盐碱、危害干旱:春旱4-6月,春泛回升快,蒸发上升,夏季风未到洪涝:7-8月,降水集中,多暴雨+地势低平盐碱:水盐运动春秋反盐,夏积盐冬稳定原因——气候(春旱多风沙、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地形(地势低平,洼地排水不畅)不合理灌溉(大水漫灌、只灌不排)、不合理开垦干旱缺水地、低洼易涝地、盐碱地所占的比重较大,对这些土地的整治,是黄淮海平原发展农业的关键所在。
二、问题和措施:1、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1)低湿地的治理与开发——地势低平,洪涝严重,成土母质质地较好,水资源丰富指导思想:因洼制宜;效果:鱼塘—台田模式相互促进,立体开发,综合利用(2)盐碱地的冶理与开发:水盐运动:春秋返盐(积盐),夏(淋盐),冬稳定冶理:调控水盐运动(引淡淋盐—灌溉,降低作物根区土壤含盐量;井排井灌—抽取盐水,补充淡水;农田覆盖—用地膜、作物桔杆覆盖,抑制蒸发;农业生物措施—营造防护林带,果与椿棉间作、培肥、改良品种)2、水资源短缺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南多北少,华北河流径流量小水资源时间变化大,冬春缺少严重,年际变化大浪费、污染要求量大3、风沙危害---沙尘天气沙尘来源:干旱内陆,施工工地动力:盛行风影响地区:下风向地区形成原因自然:①气候干旱②植被稀少③地表疏松人为:①滥垦滥伐②过度放牧③违章施工④过度开采治理措施:①退耕还草、还林②合理放牧③文明施工④植树种草中国国土整治与开发东北商品农业区域的开发一、土地资源优势:①耕地面积大(总面积大,占全国1/5;人均面积大,是全国2倍;每个劳力负担面积是全国5倍;地势平坦,集中连片,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②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土层深厚,肥沃;黑土、黑钙土土地生产力水平高)问题:①黑土流失—土层变薄,肥力下降原因:过度开垦黑土,破坏自然环境;降水集中,多暴雨措施:黑土培肥——增施有机肥、草肥;种植绿肥化物、牧草;秸秆还田(近年来保持和提高黑土培肥的最有效措施)水土保持——坡面治理、沟壑整治、植树造林②湿地破坏—沼泽地禁止开垦,保护湿地沼泽土:富含有机质,生产潜力大,此处地势平坦沼泽:是东北陆地生态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是蓄水池,也是水源地开发沼泽,要注意有计划地保护沼泽,协调好粮食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沼泽作用:蓄水池,水源地;调节气候,保护环境;丹顶鹤,天鹅栖息地;沼泽植物资源——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负面效应:盐渍化土地面积扩大;河川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动植物资源减少——气候变迁商品粮基地的建设:在继续发展种植业,提高种植业本身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养殖业农产品深加工,使农产品多层次大幅度升值二、森林资源优势:①全国最大林区(36%,是全国3倍,人均林地是全国8倍,林地占全区42%)②全国最主要的采伐基地(林木畜积量1/3)③宜林地区广问题:森林资源破坏严重。
表现为:①采育失调;②森林覆盖率下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③森林采伐以皆伐(不分树龄全部砍伐)为主,资源浪费严重。
措施:坚持合理采伐;积极营造人工林;促进珍贵树种的更新;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综合开发措施:挖掘森林工业发展潜力;提高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利用率和利用深度;发展果园林业和柞蚕生产,加强林业基地建设中国国土整治与开发西南交通运输建设一、背景:资源优势:①丰富的矿产资源、丰富的能源资源—有色金属矿、四川天然气储量全国首位、水能70%、贵州南方第一煤炭大省、广西北部湾油气;②丰富的旅游资源—喀斯特地貌、少数民族风情;③漫长国境线,发展边境贸易;④丰富的农林资源—四川盆地“天府之国”、云南“动植物王国”等大西南交通建设障碍:①地势起伏大(三级),跨山跃河;②喀斯特地区,地表崎岖不平;③地壳活动强烈,多地震;④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区交通建设的重要性:西南地区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地处内陆边疆,少数民族分布集中,发展交通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