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动与滚动》教案1
《滑动与滚动》教案
《滑动与滚动》教案【教材分析】本课将继续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摩擦力大小与滚动还是滑动这两种运动方式有很大关系,用滚动代替滑动是减少摩擦力常用的方法之一,制止轮子滚动是轮驱动车辆刹车的通用方法。
本课有两个活动。
第一,学生通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对小车轮子滑动与滚动的摩擦力进行比较。
第二、了解滚珠轴承是一种将滑动转变为滚动的装置;通过动手做一个“滚珠轴承”,认识滚珠轴承的作用,为下一课寻找自行车上的“好设计”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方式(滚动还是滑动)有关;对于相同的物体,滚动的摩擦力小,滑动的摩擦力大。
2.运动的物体失去动力后自己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摩擦力的作用。
3.滚珠轴承是一种将滑动转变为滚动的装置。
过程与方法:1.做简单的对比实验(小车轮子滚动与滑动的摩擦力比较)2.用简单物品模拟做滚珠轴承。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人类改进搬运重物的方法,感受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用对比实验证明:在相同条件下,物体滚动摩擦力小于滑动摩擦力。
难点:经历推测、设计对比实验、检验推测的过程,了解到在相同条件下,物体滚动摩擦力小于滑动摩擦力。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实验用小车一辆、钩码、弹簧测力计、胶带、大小瓶盖、玻璃球、剪刀、毛巾教师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聚焦1.课件出示图片,观察图中小朋友们的运动方式有什么不一样?2.教师引导: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滑动和滚动两种方式。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滑动与滚动》。
(板书:滑动与滚动)设计意图:从生活常见现象直接揭示滑动与滚动两种运动方式,聚焦探究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二、探究活动一:测量物体滑动和滚动的摩擦力1.出示图片:回顾人类搬运重物的方法是怎样进步和变化的。
思考:人们为什么用滚动的方式移动重的物体呢?2.学生进行猜想。
3.引导学生思考:怎样用实验用科学的数据来证明我们的观点?预设:用对比实验的方法4.引导学生提出探究问题: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之间的大小关系是怎样的?5.学生进行推测:当轮子滑动时,产生的滑动摩擦力大;当轮子滚动时,产生的滚动摩擦力小。
小学科学46《滑动与滚动》教案
小学科学46《滑动与滚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科学教材第四册第十章,主题为“滑动与滚动”。
具体内容包括:滑动和滚动的定义,滑动和滚动的摩擦力比较,以及生活中滑动和滚动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滑动与滚动的概念,掌握滑动和滚动的摩擦力特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滑动与滚动的区别,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实验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滑动与滚动的摩擦力特点,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重点:掌握滑动与滚动的定义,通过实践操作体验滑动与滚动的区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车、圆柱体、斜面、测力计等。
2. 学具:每组一个圆柱体、一个斜面、一个测力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滑动与滚动现象,如滑板、轮滑、自行车等,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过程细节:让学生分享生活中遇到的滑动与滚动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滑动与滚动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它们的区别。
过程细节:通过PPT展示滑动与滚动的动态图,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两者的区别。
3.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实验,比较滑动与滚动的摩擦力。
过程细节:a. 每组学生用测力计测量圆柱体在斜面上下滑动的摩擦力。
b. 改变圆柱体的运动方式,测量滚动时的摩擦力。
c. 学生记录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4. 例题讲解:讲解滑动与滚动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过程细节:通过具体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
过程细节: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辅导。
过程细节:让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滑动与滚动2. 内容:a. 滑动与滚动的定义b. 摩擦力比较:滑动 > 滚动c. 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a. 解释滑动与滚动的区别。
《滑动与滚动》优秀教案
《滑动与滚动》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1. 滑动摩擦:介绍滑动摩擦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影响因素;2. 滚动摩擦:介绍滚动摩擦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影响因素。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影响因素;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影响因素;2. 教学难点: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的计算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摩擦力演示仪、滑轮、小车、圆柱体、斜面等;2. 学具: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实验套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如汽车行驶、自行车骑行等,引导学生思考滑动与滚动现象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新课导入:(1)滑动摩擦:介绍滑动摩擦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影响因素;(2)滚动摩擦:介绍滚动摩擦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影响因素。
3. 实践情景引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的大小,分析影响因素。
4. 例题讲解:讲解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的相关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滑动与滚动》2. 内容:(1)滑动摩擦: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在相对滑动时产生的摩擦;计算公式:F=μN;影响因素: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滚动摩擦:定义: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滚动时产生的摩擦;计算公式:F=μN;影响因素: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半径。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的概念;(2)计算给定条件下的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3)分析影响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的因素。
2. 答案:见附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影响因素掌握情况,以及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减小摩擦力,提高机械效率,了解滑动与滚动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2024年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滑动与滚动》教案
2024年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滑动与滚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3单元《力与运动》中的第2课《滑动与滚动》。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解滑动和滚动的概念,探究滑动与滚动的摩擦力,讨论滑动与滚动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理解滑动与滚动的定义,掌握滑动与滚动摩擦力的特点,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合作精神,认识到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滑动与滚动的概念,滑动与滚动的摩擦力。
难点:理解滑动与滚动摩擦力的区别,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滑轮、小车、圆柱体、斜面、测力计、课件。
2. 学具:每组一个滑轮、一个圆柱体、一个测力计、一张白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滑动与滚动现象,如滑板、轮滑、自行车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共同特点。
2. 新课导入(1)讲解滑动与滚动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
(2)探究滑动与滚动的摩擦力,通过实验让学生感受并比较两者的摩擦力大小。
3. 例题讲解(1)问题:为什么自行车轮子是圆形的?(2)分析:圆形轮子可以减小摩擦力,使骑行更加轻松。
(3)解答:圆形轮子可以实现滚动摩擦,减小摩擦力。
4. 随堂练习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地方使用了滑动摩擦,哪些地方使用了滚动摩擦。
5. 小结六、板书设计1. 滑动与滚动2. 内容:(1)滑动与滚动的定义(2)滑动与滚动的摩擦力(3)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举例说明生活中的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
(2)为什么自行车轮子是圆形的?2. 答案:(1)生活中,如走路、滑板、拉抽屉等属于滑动摩擦;自行车、轮滑、汽车轮胎等属于滚动摩擦。
(2)自行车轮子是圆形的,因为圆形轮子可以实现滚动摩擦,减小摩擦力。
2024年《滑动和滚动》科学教案
2024年《滑动和滚动》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科学》教材第四章第三节“滑动和滚动”,主要内容包括:滑动和滚动的定义;滑动和滚动的摩擦力;滑动和滚动在生活中的应用;探究滑动和滚动摩擦力的大小及影响因素。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滑动和滚动的概念,理解滑动和滚动摩擦力的区别。
2. 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探究滑动和滚动摩擦力的大小及影响因素。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滑动和滚动的概念,滑动和滚动摩擦力的区别。
难点:探究滑动和滚动摩擦力的大小及影响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滑轮、小车、圆柱体、平板、测力计、计时器。
学具:滑轮、小车、圆柱体、平板、测力计、计时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向学生展示滑轮、小车、圆柱体等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品的运动方式。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物品是如何运动的吗?它们在运动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2. 例题讲解(1)讲解滑动和滚动的定义,以及滑动和滚动摩擦力的区别。
(2)通过示例,说明滑动和滚动在生活中的应用。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滑动和滚动现象。
4. 探究滑动和滚动摩擦力的大小及影响因素(1)学生分组,每组准备滑轮、小车、圆柱体、平板、测力计、计时器。
(2)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探究滑动和滚动摩擦力的大小及影响因素。
(3)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2)强调实验过程中控制变量法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滑动和滚动》2. 内容:(1)滑动和滚动的定义(2)滑动和滚动摩擦力的区别(3)滑动和滚动摩擦力的大小及影响因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活中的滑动和滚动现象。
2. 答案:(1)生活中的滑动和滚动现象:如抽屉的拉动、汽车的行驶等。
(2)①滑动;②滚动;③滚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滑动和滚动的概念,以及滑动和滚动摩擦力的区别。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滑动与滚动》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滑动与滚动》教案一. 教材分析《滑动与滚动》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滑动和滚动的概念,掌握它们的特点和区别。
教材以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为例,引导学生探索滑动和滚动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生活中的物体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滑动和滚动的概念,他们可能还没有明确的认知。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实验,让学生感受到滑动和滚动的特点,从而加深他们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滑动和滚动的概念,知道它们的特点和区别。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主动探索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滑动和滚动的概念及其特点。
2.观察和实验方法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物体,发现滑动和滚动的现象。
2.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探索滑动和滚动的特点。
3.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如滑轮、轮子等。
2.准备实验器材,如木板、小车等。
3.准备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如滑轮、轮子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体是如何运动的。
让学生说出他们观察到的运动方式,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介绍滑动和滚动的概念,让他们初步了解这两个概念。
然后,展示一些实例,如滑梯、滑轮等,让学生观察这些实例中的滑动和滚动现象。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自己动手操作,探索滑动和滚动的特点。
可以让学生用小车在木板上进行实验,观察小车的运动方式,并记录下来。
4.巩固(5分钟)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讨论滑动和滚动的特点和区别。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给予指导和解答学生的疑问。
5.拓展(5分钟)让学生思考:滑动和滚动在生活中的应用。
《滑动与滚动》优秀教案
《滑动与滚动》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物理与生活》第四章第三节,主题为《滑动与滚动》。
详细内容包括:滑动摩擦与滚动摩擦的定义;滑动与滚动的接触面特点和能量损耗;生活中的滑动与滚动实例分析;影响滑动与滚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滑动摩擦与滚动摩擦的概念,掌握滑动与滚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增强探索精神,培养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滑动与滚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教学重点:滑动摩擦与滚动摩擦的概念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摩擦力演示仪、滑块、圆柱体、斜面、计时器等。
2. 学具:直尺、圆规、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摩擦力演示仪,让学生观察滑块在不同接触面上的滑动情况,引导学生思考滑动摩擦与滚动摩擦的区别。
2. 知识讲解(1)讲解滑动摩擦与滚动摩擦的概念。
(2)分析滑动与滚动的接触面特点及能量损耗。
(3)举例说明生活中的滑动与滚动实例。
3. 例题讲解(1)计算不同接触面下的滑动摩擦力。
(2)分析影响滑动与滚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4. 随堂练习(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在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小于滑动摩擦力。
(2)计算题: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一定的力作用,求滑动摩擦力大小。
5.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接触面、不同压力下的滑动与滚动摩擦力大小,验证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六、板书设计1. 《滑动与滚动》2. 内容:(1)滑动摩擦与滚动摩擦的概念(2)滑动与滚动的接触面特点及能量损耗(3)影响滑动与滚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滑动摩擦与滚动摩擦的概念。
(2)分析影响滑动与滚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举例说明生活中的滑动与滚动摩擦实例。
2024年小学科学46《滑动与滚动》教案
2024年小学科学46《滑动与滚动》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滑动和滚动的区别及特点。
2.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教学重点:1.滑动与滚动的区别及特点。
2.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
教学难点:1.滑动与滚动现象的区分。
2.实验过程中数据的记录与分析。
教学准备:1.滑轮组、小车、斜面、木块、圆球等实验器材。
2.记录表格、白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1.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滑动与滚动的现象,引发学生思考。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滑动与滚动的认识。
二、新课教学1.滑动与滚动的定义(1)展示滑动现象,如木块在斜面上滑动。
(2)展示滚动现象,如圆球在斜面上滚动。
2.滑动与滚动的特点(1)分组讨论:滑动与滚动的特点是什么?滑动: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接触面产生滑动摩擦。
滚动: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接触面产生滚动摩擦。
3.滑动与滚动的应用(1)展示生活中滑动与滚动的实例,如轮滑、自行车等。
(2)引导学生分析滑动与滚动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实验探究1.实验一:滑动摩擦力与滚动摩擦力的比较(1)分组实验,测量木块在斜面上滑动和滚动时的摩擦力。
(2)记录实验数据,分析滑动摩擦力与滚动摩擦力的关系。
2.实验二:斜面坡度对滑动与滚动的影响(1)分组实验,改变斜面坡度,观察木块和圆球的运动情况。
(2)记录实验数据,分析斜面坡度对滑动与滚动的影响。
2.提问:滑动与滚动在生活中的应用还有哪些?3.布置作业:观察生活中滑动与滚动的现象,分析其应用。
教学反思:1.实验过程中,要关注每个小组的进展,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2.对于学生的疑问,要耐心解答,引导他们深入思考。
3.作业布置要具有针对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过程1.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轮子和滑板?它们有什么不同?生:轮子会滚动,滑板会滑动。
师:对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两种运动方式的区别和特点。
2024年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滑动与滚动》精彩教案
2024年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滑动与滚动》精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力的作用》中的第5课《滑动与滚动》。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解滑动和滚动的概念;探究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的大小;了解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滑动与滚动的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区别。
2. 通过实验,感受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的大小,了解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滑动与滚动的概念及其区别,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难点:如何通过实验感受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的大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滑块、圆柱体、斜面、测力计、粉笔、黑板。
学具:每组一个滑块、一个圆柱体、一个斜面、一个测力计。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滑块和圆柱体在斜面上滑动和滚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滑动与滚动的区别。
2. 新课导入(1)讲解滑动与滚动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
(2)提问:如何减小摩擦力?引导学生思考。
3. 例题讲解(1)演示用测力计测量滑块和圆柱体在斜面上的摩擦力。
(2)讲解如何通过实验感受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的大小。
4.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滑块和圆柱体在斜面上的摩擦力,并记录数据。
(2)教师点评,强调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6. 课堂小结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巩固学生对滑动与滚动的认识。
六、板书设计1. 滑动与滚动2. 内容:(1)滑动与滚动的区别(2)滑动摩擦与滚动摩擦(3)减小摩擦力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一个人推着一个滑块在水平地面上前进。
(2)一个人推着一个装有轮子的箱子在水平地面上前进。
2. 答案:(1)摩擦力较大,因为滑块与地面之间的摩擦是滑动摩擦。
(2)摩擦力较小,因为箱子与地面之间的摩擦是滚动摩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的大小,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2024年《滑动和滚动》科学教案
2024年《滑动和滚动》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科学教材第四章《机械运动》第三节“滑动和滚动”。
详细内容包括: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的定义;滑动和滚动的特点;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探讨减小摩擦力的方法;了解滚动轴承的基本原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的概念,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2. 使学生了解滑动和滚动的特点,能区分两者,并理解滚动摩擦小于滑动摩擦的原因。
3.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的概念;滑动和滚动的特点;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难点:理解滚动摩擦小于滑动摩擦的原因;实验操作中数据的准确测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演示器、滚动轴承模型、实验用小车、滑块、测力计等。
学具: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实验盒、测力计、直尺、记录表格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演示器,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两种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知识讲解(1)讲解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两者的区别。
(2)讲解滑动和滚动的特点,引导学生探讨滚动摩擦小于滑动摩擦的原因。
3. 例题讲解通过实际例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知识点。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实验,测量摩擦力大小,并完成相关练习题。
5.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滑动和滚动摩擦力的大小,探讨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六、板书设计1. 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的概念2. 滑动和滚动的特点3. 减小摩擦力的方法4. 滚动轴承的基本原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计算下列情况下的摩擦力,并说明如何减小摩擦力。
(1)一物体在水平面上滑动,摩擦系数为0.2,受力大小为10N。
(2)一物体在水平面上滚动,摩擦系数为0.1,受力大小为10N。
答案:(1)摩擦力:2N,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减小物体与地面之间的压力;使用滚动代替滑动。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滑动与滚动》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滑动与滚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运动和力》中的第二课《滑动与滚动》。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解滑动和滚动的特点,探究滑动和滚动对物体运动的影响;通过实验观察,了解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掌握简单机械——轮子的原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描述滑动和滚动现象,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能通过实验探究滑动和滚动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简单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滑动和滚动的特点及其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难点: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轮子模型、滑块、小车、斜面、计时器等。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材料,包括轮子、滑块、小车、斜面、计时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轮子,引导学生思考轮子为什么能转动,进而引入本课内容。
2. 新课:(1)探究滑动与滚动的特点。
a.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滑动和滚动的现象。
(2)探究滑动与滚动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a. 学生分组实验,比较滑动和滚动在斜面上的运动速度。
(3)了解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a. 学生思考如何减小摩擦力,提出猜想。
b. 学生分组实验,验证猜想。
3. 例题讲解:讲解与滑动和滚动相关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1. 滑动与滚动1.1 滑动的特点1.2 滚动的特点1.3 滑动与滚动的区别与联系2. 滑动与滚动对物体运动的影响3. 减小摩擦力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生活中的滑动和滚动现象。
(2)设计一个实验,验证滑动和滚动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3)列举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并说明其原理。
答案:1. (1)自行车行驶时,轮胎与地面的接触为滚动;滑板运动时,滑板与地面的接触为滑动。
小学科学46《滑动与滚动》(教案)
小学科学46《滑动与滚动》(教案)滑动与滚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滑动和滚动的概念,能够准确描述它们的运动特点。
2. 利用实例与案例的方式,鼓励学生思考滑动和滚动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3.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总结的能力,加深对滑动和滚动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滑动和滚动的概念。
2. 观察和描述日常生活中的滑动和滚动运动。
3. 进行简单的实验,加深对滑动和滚动的认识。
三、教学准备1. 展示板、幻灯片或黑板。
2. 材料:小球、小车、书籍、滑梯等。
3. 实验器材:斜面、滑轮、滑板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个滑动和一个滚动的物体,请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运动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滑动和滚动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物体可以滑动?有哪些物体可以滚动?二、概念解释(10分钟)1. 教师以幻灯片、展示板或黑板为媒介,简明扼要地解释滑动和滚动的概念。
2. 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例子,进一步加深对滑动和滚动的理解。
三、实验探究(25分钟)1. 布置小组实验任务:每个小组准备一张斜面,用滑车腾空试滑,观察记录滑车的运动。
2. 帮助学生正确搭建实验装置,并进行实验操作。
3.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发表自己的观察结果。
4. 学生讨论并总结:滑车的运动是滑动还是滚动?为什么?滑车在腾空试滑时有什么变化?5.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确立滑动和滚动的区别。
6. 教师补充其他实验案例,以加深学生对滑动和滚动的理解。
四、探究归纳(1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前面的内容,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滑动和滚动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应用?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共同寻找滑动和滚动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滑动门、滚轮、滑道等。
3. 学生报告小组讨论的结果。
五、拓展延伸(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滑动和滚动,还有哪些与这两种运动相关的概念和原理?2. 启发学生思考:滑动和滚动是否可以改变物体的速度?为什么?3. 对回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滑动与滚动》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滑动与滚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机械与运动》中的第2课《滑动与滚动》。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滑动和滚动的概念,摩擦力在滑动和滚动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减小摩擦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滑动和滚动的概念,掌握摩擦力在滑动和滚动中的作用。
2. 学会通过实验探究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并能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摩擦力在滑动和滚动中的作用,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教学重点:滑动和滚动的概念,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实验器材(小车、圆柱体、平板等)、毛巾、木板、测力计等。
学生准备:学习单、实验器材(小车、圆柱体、平板等)、毛巾、木板、测力计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滑动的?哪些物体是滚动的?2. 新课导入(1)讲解滑动和滚动的概念。
(2)演示摩擦力在滑动和滚动中的作用。
3. 例题讲解(1)提出问题:如何减小摩擦力?(2)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2)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2)提出拓展问题: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六、板书设计1. 《滑动与滚动》2. 内容:(1)滑动和滚动的概念(2)摩擦力在滑动和滚动中的作用(3)减小摩擦力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滑动和滚动的区别。
(2)列举三种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2. 答案:(1)滑动:物体与接触面之间相对滑动;滚动:物体与接触面之间相对旋转。
(2)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接触面积、用滚动代替滑动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滑动和滚动的概念,了解了摩擦力在滑动和滚动中的作用,以及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小学科学46《滑动与滚动》教案
小学科学46《滑动与滚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滑动与滚动》一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物体的滑动和滚动现象,了解滑动和滚动的特点和区别,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滑动和滚动的现象。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滑动和滚动的现象。
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滑动和滚动的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滑轮、小车、木块等。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笔记本,用于记录观察结果。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滑轮和小车,引导他们发现滑轮和小车的运动方式。
2. 探究活动一: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木块在不同表面的滑动情况。
3. 探究活动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小车在不同表面的滚动情况。
4.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滑轮和小车的运动原理,让学生理解滑动和滚动的现象。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滑动和滚动现象。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观察和记录生活中其他的滑动和滚动现象,并写在笔记本上。
六、板书设计滑动与滚动滑动:木块在不同表面的滑动情况滚动:小车在不同表面的滚动情况七、作业设计1. 观察和记录生活中其他的滑动和滚动现象。
答案:略2. 解释生活中的滑动和滚动现象。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了滑动和滚动的现象。
在例题讲解环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滑动和滚动现象。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滑动和滚动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讲解。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探究滑动和滚动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汽车、自行车等交通工具的轮子是如何实现滚动运动的。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教师需要创造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和体验滑动和滚动的现象。
《滑动和滚动》科学教案
《滑动和滚动》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科学》教材第四章第三节,主题为《滑动和滚动》。
详细内容包括:滑动和滚动的定义、特点、影响因素;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在滑动和滚动中的作用;生活中的滑动和滚动现象。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滑动和滚动的定义、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掌握摩擦力的概念,理解摩擦力在滑动和滚动中的作用。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滑动和滚动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在滑动和滚动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滑动和滚动的定义、特点;生活中的滑动和滚动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滑轮、小车、圆柱体、斜面、测力计等。
学具:纸张、铅笔、尺子、圆规、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滑轮、小车、圆柱体等物体,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其运动方式,引导学生发现滑动和滚动的区别。
2. 知识讲解:(1)滑动和滚动的定义、特点;(2)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在滑动和滚动中的作用;(3)生活中的滑动和滚动现象。
3. 例题讲解:讲解摩擦力在滑动和滚动中的影响,通过计算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摩擦力与运动状态的关系。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滑动和滚动现象,解释其原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摩擦力在滑动和滚动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减小摩擦力以提高运动效率。
六、板书设计1. 《滑动和滚动》2. 内容:(1)滑动和滚动的定义、特点;(2)摩擦力的概念及其作用;(3)生活中的滑动和滚动现象。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摩擦力在滑动和滚动中的作用;(2)列举生活中的滑动和滚动现象,并分析其原理;(3)如何减小摩擦力以提高运动效率?2. 答案:(1)摩擦力在滑动和滚动中起到阻碍运动的作用,影响物体的运动状态;(2)生活中的滑动和滚动现象如:滑板、自行车、汽车轮胎等,其原理是摩擦力与运动方向相反,使物体保持匀速运动;(3)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接触面积、采用滚动代替滑动等。
2024年小学科学46《滑动与滚动》教案
2024年小学科学46《滑动与滚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十章《力与运动》的第二节,内容主要围绕“滑动与滚动”进行深入探讨。
详细内容包括:滑动与滚动的定义、滑动与滚动的摩擦力比较、生活中的滑动与滚动现象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滑动与滚动的概念,掌握滑动与滚动摩擦力的大小差异,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相关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滑动与滚动摩擦力的大小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重点:滑动与滚动的定义、生活中的滑动与滚动现象、摩擦力的比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滑板、滚轮、测力计、斜面、小车、圆柱体等。
学具:纸张、铅笔、尺子、圆规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如滑板运动、滚轮运动)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滑动与滚动。
2. 新课导入:讲解滑动与滚动的定义,让学生了解两者的区别。
3. 实践探究:(1)让学生用测力计比较滑板在水平面和斜面上的摩擦力大小;(2)让学生用圆规和铅笔制作圆柱体,观察圆柱体在桌面上的滚动摩擦力与纸张的滑动摩擦力的差异。
4. 例题讲解:讲解摩擦力的计算方法,分析滑动与滚动摩擦力的差异。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生活中的滑动与滚动现象,并计算摩擦力。
六、板书设计1. 滑动与滚动2. 定义:滑动、滚动3. 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4. 影响因素:接触面、压力、速度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活中的三个滑动与滚动现象,并分析其摩擦力大小;(2)制作一个简单的滚动摩擦力测试装置,并记录实验结果。
答案:(1)略;(2)实验结果可能因装置制作和实验条件不同而有所差异,主要观察滚动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比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滑动与滚动的概念、摩擦力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滑动和滚动》科学教案
《滑动和滚动》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科学》教材第五章第三节“简单机械”,主要围绕“滑动和滚动”的主题展开。
内容包括:滑动和滚动的定义、特点、实际应用;探究滑动和滚动摩擦力的大小;滑动和滚动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滑动和滚动的概念,掌握滑动和滚动摩擦力的计算方法,了解滑动和滚动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动手实践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滑动和滚动摩擦力的计算。
教学重点:滑动和滚动的概念、特点及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滑轮、小车、圆柱体、斜面、测力计、粉笔等。
学具:学生分组准备滑动和滚动物体(如铅笔、圆珠笔、轴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教师活动:提问:“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谁来说一说?”学生活动:回答问题,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2. 新课导入: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直观感受滑动和滚动的区别。
学生活动:观察现象,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3.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滑动和滚动的概念、特点、实际应用。
教师活动:用PPT展示相关知识点,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讲解。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4.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滑动和滚动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教师活动:讲解例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学生活动:跟随教师思路,积极思考。
5. 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活动:布置练习题,引导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活动:独立完成练习题。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滑动和滚动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讨论成果。
学生活动: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教师活动: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回顾,强调重点。
六、板书设计1. 滑动和滚动的概念2. 滑动和滚动的特点3. 滑动和滚动摩擦力的计算4. 滑动和滚动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一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20N的拉力,物体的重力为100N,物体的运动状态是滑动还是滚动?(2)一圆柱体在水平面上受到10N的推力,圆柱体的重力为50N,圆柱体的运动状态是滑动还是滚动?2. 答案:(1)滑动摩擦力=20N,滚动摩擦力=10N。
教科版《滑动与滚动》教案
教科版《滑动与滚动》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理解滑动与滚动的定义及区别,知道滚动摩擦小于滑动摩擦。
2. 能力目标:学生能通过实验操作,探究滑动与滚动的摩擦力,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激发学生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滑动与滚动的区别,了解滚动摩擦小于滑动摩擦。
难点:通过实验操作,探究滚动摩擦小于滑动摩擦的原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小车、圆柱体、长木板、测力计、粉笔等。
学生准备:小车、圆柱体、测力计、记录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展示一辆小车,在讲台上进行滑动和滚动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现象。
(2)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滑动和滚动有什么区别?2. 例题讲解(1)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滑动与滚动的定义及区别。
(2)讲解滚动摩擦小于滑动摩擦的原理。
3. 随堂练习(1)学生分组,利用小车、圆柱体、测力计等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探究滚动摩擦小于滑动摩擦。
(2)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2)提问:为什么滚动摩擦小于滑动摩擦?5. 知识拓展(1)教师讲解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如:使用滚轮、加润滑油等。
(2)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应用滚动摩擦的例子。
六、板书设计1. 《滑动与滚动》2. 内容:(1)滑动与滚动的定义及区别(2)滚动摩擦小于滑动摩擦(3)减小摩擦力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滑动与滚动的区别。
(2)为什么滚动摩擦小于滑动摩擦?(3)举例说明生活中应用滚动摩擦的例子。
答案:(1)滑动:物体与接触面之间相对滑动;滚动:物体与接触面之间相对旋转。
(2)滚动摩擦小于滑动摩擦,因为滚动接触面积小,摩擦力分散。
(3)例子:汽车的轮胎、轴承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了滚动摩擦?2. 除了减小摩擦力,还有哪些方法可以减小阻力?3. 探究滑动与滚动摩擦力的关系,进一步了解摩擦力的奥秘。
2024年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滑动与滚动》教案
2024年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滑动与滚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2024年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简单机械》中的第5课《滑动与滚动》。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解滑动与滚动的特点,探究滑动与滚动的摩擦力大小,以及了解轮轴的基本原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描述滑动与滚动的特点,说出滑动与滚动摩擦力的大小差异,了解轮轴的基本原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比较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滑动与滚动的特点,摩擦力的大小差异,轮轴的基本原理。
难点: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车、圆柱体、轮轴模型、测力计等。
2. 学具:每组一辆小车、一个圆柱体、一个轮轴模型、一个测力计。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辆小车,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小车在地面上的运动状态。
提问:小车在运动过程中,是滑动还是滚动?它们有什么不同?2. 新课导入讲解滑动与滚动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它们的区别。
学生分组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例子是滑动与滚动?3. 例题讲解展示圆柱体在水平面上的滑动与滚动,引导学生观察摩擦力的大小。
通过实验,让学生感受滑动与滚动的摩擦力差异。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滑动与滚动的摩擦力。
5. 知识拓展介绍轮轴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了解轮轴的作用。
六、板书设计1. 《滑动与滚动》2. 内容:滑动与滚动的概念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轮轴的基本原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举例说明生活中的滑动与滚动现象,并分析其摩擦力大小。
画出一个轮轴模型,并简要说明其作用。
2. 答案:生活例子:如滑板、滑冰、轮滑、自行车等。
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轮轴模型:轮轴是一个简单机械,由轮和轴组成。
轮轴可以将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或反之。
滑动与滚动中班科学教案
滑动与滚动中班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理解和区分滑动和滚动这两个概念。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让他们能够运用滑动和滚动的方式解决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和活动。
二、教学内容:1. 滑动和滚动的概念介绍。
2. 滑动和滚动的实际应用。
3. 滑动和滚动的实验和活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PPT课件及教学素材。
(2)实验材料:小车、滑板、玻璃球等。
(3)活动准备:益智玩具、彩纸、竹片等。
2. 学生准备:(1)学生课桌上放置好纸和笔。
(2)准备好参与活动和实验的动力玩具、彩纸、竹片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在黑板上写下“滑动”和“滚动”两个词,然后呈现一些滑动和滚动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的看法,进而引出滑动和滚动这两个概念。
2. 概念介绍(1)通过PPT展示滑动和滚动的定义和特征。
滑动是指物体在平面上产生相对摩擦的运动,物体保持其形状不变。
滚动是指物体在接触平面上旋转的运动,物体会改变形状。
(2)举例说明滑动和滚动的区别。
教师可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自行车轮子的滚动和滑板的滑动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滑动和滚动的区别。
3. 实际应用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际应用的图片,如滑雪、轮滑、滑梯等,让学生感受滑动和滚动在生活中的应用。
4. 实验和活动(1)实验一:滑动与滚动教师将一架小车和一块滑板放在桌上,让学生先预测小车在滑板上是发生滑动还是滚动,然后进行实际操作。
(2)实验二:滚动距离的变化教师通过放置不同大小和形状的玻璃球,让学生观察并发现滚动距离与玻璃球大小和形状的关系。
(3)活动一:竹片滚筒比赛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准备一个竹片滚筒,利用滚筒的滚动原理比赛谁的竹片滚筒滚动距离更远。
(4)活动二:纸的滑动与滚动学生将纸折叠成不同形状,利用纸的滑动和滚动特性制作不同的纸飞机,比赛哪个飞机滑动最远、滚动最远。
5. 总结通过回顾实验和活动的结果,让学生总结滑动和滚动的特点,并鼓励学生将滑动和滚动的原理应用到其他生活场景当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课滑动和滚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方式(滚动还是滑动)有关、对于相同的物体,滚动摩擦力大小,滑动的摩擦力大;运动的物体失去动力后自己会停下来,使因为受到了摩擦力的作用;滚珠轴承使一种将滑动变为滚动的装置。
过程与方法:
做简单的对比实验;用简单物品模拟做滚珠轴承。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了解人类改进搬运重物的方法,感受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教学重点】用对比实验证明同一物体滚动摩擦力小于滑动摩擦力。
【教学难点】整理分析对比实验获得的数据,分析结果
【教学准备】实验用小车一辆、纸盒、载重物(钩码、小沙袋)、弹簧测力计、胶带、大小瓶盖、玻璃弹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分别出示滚动和滑动的卡通图片,提问:这两幅图中他们在干什么?
2、一个箱子在地上滑动,一个箱子在木头上滚动,板书:滑动和滚动
3、提问:你想到了什么?(为什么要在箱子底下垫几根木头)
(因为让木头滚动比滑动省力)
二、对比实验:滑动和滚动摩擦力的大小比较
1、提问:你根据什么来说,滚动和滑动比省力?
2、学生会根据生活中的经验举例说明滚动比滑动省力。
3、教师引导:生活中了解滚动比滑动更省力,那我们能不能用更科学的数据来证明呢?
4、学生提出测量的方法。
5、设计实验如何测量。
(1)轮子的接触面积相同
(2)小车的载重相同
(3)在相同的路面上行驶上
6、记录。
指导学生看83页的表格。
7、学生实验,把数据记录在书本表格上。
8、分析整理数据,提出结论。
9、提问:为什么滚动比滑动省力呢?
(滚动可以减少摩擦力)
三、制作滚珠轴承
1、哪些地方用到滚动摩擦来减小摩擦力?(学生非常熟悉得四驱车滚珠轴承)
2、介绍滚珠轴承的工作原理。
3、根据课本的提示小组制作滚珠轴承。
四、小结
1、讨论:在哪些机械中也用到了滚动摩擦?
2、讨论:哪些地方用到了滑动摩擦呢?
五、板书设计
六、教后计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