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下册:《嘎达梅林》教案.doc
人教版六年级下音乐教案第18课:欣赏《嘎达梅林》
![人教版六年级下音乐教案第18课:欣赏《嘎达梅林》](https://img.taocdn.com/s3/m/68679405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25.png)
人教版六年级下音乐教案第18课:欣赏《嘎达梅林》
教学内容: 欣赏《嘎达梅林》
教学目标:
1.欣赏歌曲《嘎达梅林》,感受乐曲表达的辽阔的草原气息。
2.形成嘎达梅林苍劲、悲壮的形象。
3.初步认识蒙古族民间乐器马头琴。
教学重难点:
在欣赏中获得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
一、观看蒙古风光视频导入
二、欣赏马头琴独奏《嘎达梅林》。
1.初听歌曲
2.师简介:这首乐曲是根据蒙古族民歌改变的。
马头琴独特的音色,增添了内蒙古草原的气息,使嘎达梅林的音乐形象更加的苍劲,悲壮。
3.现在我们来听一听,用马头琴演奏的这首民歌。
听后说出乐曲给你怎样的感受?
4.学生欣赏
具有草原的风格,悲壮、浑厚
5.师:你们知道马头琴的形状吗?
马头琴是蒙古族特有的民族乐器,因为琴头上雕刻着马头,所以叫马头琴。
马头琴的音色独特,一听就能联想起草原的景色。
在演奏这首乐曲时,这种独特的音色使我们感到音乐更有草原的气息,更加苍劲、悲壮。
6.再次聆听,结束课程。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第四单元《嘎达梅林》欣赏课教案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第四单元《嘎达梅林》欣赏课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780d780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08.png)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第四单元《嘎达梅林》欣赏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并了解《嘎达梅林》的创作背景、作者及相关历史文化知识。
●欣赏并分析《嘎达梅林》的音乐特点、结构和表现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声音模拟、动作表现等方式,个性化地演绎和拓展《嘎达梅林》。
●结合教学内容进行音乐知识普及及实践活动设计,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提升审美情趣和音乐素养。
●通过情境创设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欣赏《嘎达梅林》的音乐特点,感受其表现力。
●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演绎与创意拓展。
难点●理解《嘎达梅林》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运用音乐知识分析作品的结构和特点。
三、教学准备●《嘎达梅林》音频资料●相关历史和文化背景资料●音乐教室设备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通过播放《嘎达梅林》的音乐片段,激发学生兴趣。
2.简要介绍《嘎达梅林》的历史背景和作者信息。
欣赏与分析1.完整播放《嘎达梅林》,引导学生仔细聆听。
2.分析作品的音乐特点,如旋律、节奏、音色等。
3.讨论作品的结构和表现力,引导学生理解其艺术价值。
个性化演绎与创意拓展1.指导学生用声音模拟《嘎达梅林》中的不同音乐元素。
2.设计简单的动作表现,让学生以身体语言表达音乐的情感和节奏。
3.鼓励学生进行创意拓展,如改编歌词、创作简单的伴奏等。
知识普及与实践活动1.普及相关的音乐知识,如民族音乐的特点、历史地位等。
2.设计实践活动,如组织小型音乐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演绎成果。
小组讨论与交流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嘎达梅林》所表达的精神内涵和现实意义。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3.邀请小组代表上台发言,交流心得和体会。
教学评价与反馈1.对学生的个性化演绎和创意拓展进行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2.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学效果,为后续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五、六年级相关知识铺垫与衔接知识铺垫1.回顾之前学习的音乐基础知识,如音阶、节拍等。
音乐教案《嘎达梅林》
![音乐教案《嘎达梅林》](https://img.taocdn.com/s3/m/e233444c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f3.png)
音乐教案《嘎达梅林》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嘎达梅林》这首歌曲的背景及意义。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内容:1. 介绍《嘎达梅林》这首歌曲的背景故事。
2. 讲解歌曲中所表现的民族特色及情感。
教学方法:1. 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背景。
2. 播放歌曲,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
教学步骤:1. 向学生介绍《嘎达梅林》这首歌曲的背景故事。
2. 讲解歌曲中所表现的民族特色及情感。
3. 播放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魅力。
第二章:歌曲学唱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嘎达梅林》的旋律。
2. 培养学生的歌唱技巧和音乐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教授《嘎达梅林》的旋律。
2. 指导学生进行歌唱练习。
1. 示范教学,让学生跟随老师学唱。
2. 分组练习,互相观摩和交流。
教学步骤:1. 教授《嘎达梅林》的旋律,让学生跟随老师学唱。
2. 引导学生进行分组练习,互相观摩和交流。
3. 对学生的歌唱进行点评和指导。
第三章:歌曲解析教学目标:1. 让学生深入了解《嘎达梅林》的曲调和歌词。
2. 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深入解析《嘎达梅林》的曲调和歌词。
2. 分析歌曲中的民族音乐元素。
教学方法:1. 音乐分析法,让学生聆听并感受歌曲的曲调。
2. 歌词解析法,解读歌曲中的意义和情感。
教学步骤:1. 让学生聆听《嘎达梅林》,并感受歌曲的曲调。
2. 解读歌曲中的意义和情感,分析歌词的表达。
3. 对歌曲中的民族音乐元素进行讲解和示范。
第四章:歌曲表演1.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 提高学生对《嘎达梅林》歌曲的演唱水平和表现力。
教学内容:1. 组织学生进行歌曲表演。
2. 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歌唱技巧和表情。
教学方法:1. 团队协作法,让学生分组进行表演练习。
2. 示范教学,让学生跟随老师学习歌唱技巧和表情。
教学步骤:1. 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表演练习。
2. 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歌唱技巧和表情,跟随老师学习。
[新]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下册:《嘎达梅林》教案.doc
![[新]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下册:《嘎达梅林》教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98c1595d050876323012120c.png)
《嘎达梅林》
教学目标:
1、认识蒙古乐器马头琴。
2、了解蒙古族风土人情、生活习惯等。
3、教育学生热爱民族英雄,学习英雄为祖国、为人民不怕牺牲的精神。
教学重点:
准确表达歌曲感情。
教学难点:
长音的保持。
教材分析:
对“嘎达梅林”的解释,最普遍的解释是:“嘎达”是英雄的名字,“梅林”是王府中一个职位很低的官名。
也有人解释为:英雄的名字叫那达木德,又名孟亥山,蒙古族人,1892年生,1931年牺牲。
“嘎达”是幼子的意思,“梅林”是官衔。
总之,对“嘎达梅林”的解释还要做深入细致的考证工作。
教学过程:
放电影《嘎达梅林》片段。
(一)听赏演奏曲。
(大屏幕显示《嘎达梅林》,背景是骑马善战)
1、听录音,学生感受乐曲情绪。
2、试着跟马头琴哼唱。
3、再次哼唱,教师指导学生不会的地方。
4、教师分析乐句及乐句之间的关系。
5、完整哼唱乐曲。
6、听老师演奏,体会音乐情绪。
(二)对蒙古族进行相关介绍,让学生更加了解蒙古族。
(三)小结:这节课,我们充分了解了蒙古族的音乐、舞蹈、风土人情等,同学们如果有机会可以到内蒙古看看,和蒙古族人民结成好朋友。
1。
嘎达梅林教案(精选8篇)
![嘎达梅林教案(精选8篇)](https://img.taocdn.com/s3/m/6db0661c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3e.png)
嘎达梅林教案嘎达梅林教案(精选8篇)嘎达梅林教案篇1一、导学提纲1、熟悉歌曲《嘎达梅林》,了解嘎达梅林的传说。
“嘎达梅林”是什么意思?歌曲中为什么演唱鸿雁?“长江”指哪个地方?2、简单了解蒙古的民族风情。
提示:(1)搜集资料的过程是一个拓宽视野的过程,除了老师带给的导学提纲的问题,同学们能够查找和其相关的自我感兴趣的任何问题,提倡多思、多看、多想,不断丰富自我的知识储备。
(2)课堂上展示的时光有限,同学们必须要抓住重点,看我们所提的问题是什么,能够根据问题把自我查找的资料进行整理、合并、概括,取其精华与大家分享,不要面面俱到,要用最凝练的语言表述。
(3)第一、二题要进行课堂小组展示,请小组长安排好发言顺序,能够搜集展示相关图片,将展示时光控制在2分钟左右,不提倡照着资料读。
3、用口风琴视吹蒙古民歌《嘎达梅林》的旋律。
4、请用铅笔为歌曲标注旋律线。
5、歌曲是几拍子的?强弱规律是什么?了解“中速稍慢”是一个什么速度?提示:(四——六题)组长能够在下一节音乐课之前,合理安排时光段进行检查,做好记录和评价,作为评选“音乐之星”的依据。
班长抽查组长的完成状况,做好记录,作为评选“音乐小组之星”的依据。
6、预习的过程中你遇到的问题或疑惑是:二、课堂教学实录(部分):1、教学铺垫:《我是人民小骑兵》音乐律动2、课堂导入:师: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带领大家简单预习了歌曲《嘎达梅林》,这天我们就来演唱这首歌曲(出示课题)。
一起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班长读一读。
(出示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欣赏演唱中激发学生对民族英雄的敬仰和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知识与潜力:1、学会蒙古民歌《嘎达梅林》,能用自然优美的音色,连贯流畅的气息演唱歌曲。
2、初步尝试用口风琴有感情地吹奏歌曲《嘎达梅林》。
⊙过程与方法:借助于情景想象、歌曲的旋律线等方法表现歌曲。
师:首先请大家展示自主学习状况,只展示第一、二题。
哪个组来?生:(展示)我们的展示完毕,哪个组有补充?师:这个组准备的十分充分,展示得很好。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嘎达梅林》说课稿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嘎达梅林》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ac4de65b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27.png)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嘎达梅林》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嘎达梅林》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中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是一首具有蒙古族特色的民歌,旋律优美、节奏鲜明,歌词描绘了嘎达梅林英勇斗争的故事。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蒙古族的音乐特点,感受民歌的魅力,培养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民歌有一定的了解。
但蒙古族音乐特色较为特殊,需要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嘎达梅林的故事可能不太熟悉,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介绍。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蒙古族的音乐特点,感受民歌的魅力。
2.学会《嘎达梅林》这首歌曲,并能用正确的姿势和表情进行演唱。
3.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嘎达梅林》这首歌曲,掌握蒙古族的音乐特点。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蒙古族音乐特色,准确表现歌曲的情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故事导入,让学生了解嘎达梅林的故事背景。
2.运用示范法,教师先行示范,学生跟随模仿。
3.采用分组教学法,让学生分组练习,相互纠正、提高。
4.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蒙古族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特色。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讲述嘎达梅林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歌曲背景。
2.学唱歌曲:教师示范,学生跟随模仿,注意音准和节奏。
3.分组练习:学生分组练习,相互纠正,提高演唱水平。
4.展示:各组依次展示演唱成果,教师点评指导。
5.拓展:介绍蒙古族的其他音乐作品,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民族音乐魅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包括歌曲名《嘎达梅林》、蒙古族音乐特点、教学重点难点等内容。
通过板书,帮助学生梳理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演唱技巧和团队协作能力。
终结性评价主要评价学生对歌曲的掌握程度和音乐素养的提升。
嘎达梅林音乐教案
![嘎达梅林音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5235006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60.png)
嘎达梅林⾳乐教案嘎达梅林⾳乐教案【篇⼀:嘎达梅林⾳乐教案】《嘎达梅林》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认识马头琴、欣赏《嘎达梅林》教学⽬标: 1、认识马头琴,初步感受其深沉、浑厚的⾳⾊和独特的草原⽓息。
2、了解《嘎达梅林》的历史故事及《嘎达梅林》多种⾳乐题材的表现形式。
3、初步了解蒙古的风⼟⼈情。
教学重点:认识马头琴及其⾳⾊。
教学难点:培养学⽣对乐曲的感受与鉴赏能⼒。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录⾳机。
教学过程:⼀、导⼊:今天有很多家长来到我们班,希望咱们⼤家好好表现,咱们⼀起度过欢乐的⾳乐四⼗分。
我给⼤家带来的见⾯礼是:请⼤家欣赏⼀段⾳乐,并回答问题: 1. 乐曲的名称是?(板书:嘎达梅林) 2、多媒体所展⽰的画⾯表现的是我国的哪个少数民族? 3、乐曲的主要演奏乐器是什么?(板书:马头琴)⼆、新授部分:(⼀)蒙古族风⼟⼈情。
你能谈谈你所了解的蒙古族吗?蒙古族是我国的⼀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治区、东北三省、新疆、河北、青海,蒙古族⾃治区,地处⾼原,地哉辽阔,平均海拔在⼀千⽶以上。
全世界蒙古族⼈约为 1000 万⼈。
中国的蒙古族⼈⼝为 581 万⼈(2000 年⼈⼝普查),在我国少数民族⼈⼝⾥排名第六。
蒙古族⾃称蒙古。
蒙古这⼀名称较早记载于《旧唐书》和《契丹国志》,其意为永恒之⽕。
别称:马背民族。
吃:以⾁⾷为主,多吃⾁块、炖⾁、⼿扒⾁、⽺背⼦、烤全⽺。
奶⾷以马乳为主。
穿:四件套(⾸饰、长袍,腰带。
靴⼦。
)住:主要居住在蒙古包。
圆形为主,冬暖夏凉。
易于拆建。
语⾔:使⽤本民族语⾔学家规范的蒙古⽂。
传统节⽇:每年七⼋⽉间,蒙古笔举⾏那达慕娱乐游戏之意。
包括摔跤、射箭、赛马三项竞技。
歌舞:传编的有马⼑舞、盅碗午、鄂⽽多斯舞。
民歌:分长短调两种。
乐器:马头琴。
宗教信仰:喇嘛教。
(⼆)认识马头琴1、刚才乐曲演奏的主要乐器是什么呢?(马头琴)2、我们先来认识⼀下马头琴:(课件展⽰) 3、它为什么被称为马头琴?马头琴是蒙古族特有的拉弦乐器,因为琴头上刻有马头⽽得名。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4.2欣赏《嘎达梅林》1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4.2欣赏《嘎达梅林》1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859d15b6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7d.png)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嘎达梅林》的基本概念。这是一首具有代表性的蒙古族民歌,它的旋律、节奏和音色充满了蒙古族特色。(详细解释概念)。它不仅是音乐艺术的体现,也承载着蒙古族的民族情感和文化传承。(解释其重要性或应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通过欣赏《嘎达梅林》这首歌曲,来看它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表达蒙古族的民族情感。
3.丰富教学手段,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4.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2.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通过学唱歌曲,掌握典型节奏和音色,准确表达歌曲情感。
3.培养学生的音乐创新能力,分析歌曲曲式结构,鼓励改编和创新,提高音乐创作能力。
4.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与尊重,深入了解《嘎达梅林》所蕴含的民族情感,增进对不同民族音乐文化的认识与尊重。
5.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集体演唱,学会倾听、配合,培养协作精神。
-深入理解曲式结构:曲式结构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教师需要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
-情感表达:歌曲的情感表达较为深沉,学生可能难以把握。教师需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蒙古族文化背景,提高情感表达能力。
举例解释:
-在突破节奏难点时,教师可以通过拍手、敲击乐器等互动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典型节奏。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4.2欣赏《嘎达梅林》1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为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4.2欣赏《嘎达梅林》1,人教版。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1.了解《嘎达梅林》的创作背景及蒙古族音乐特点。
2.欣赏《嘎达梅林》的歌曲旋律,感受其节奏、速度、音色等音乐元素。
3.学习歌曲中的典型节奏,如切分音、附点音符等,并能够准确地演唱。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嘎达梅林》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嘎达梅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197c107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d0.png)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嘎达梅林》教案XXX教学目标1、欣赏马头琴演奏的蒙古族民歌《嘎达梅林》,感受歌曲悲壮的情绪,并熟练演唱歌曲。
2、认识马头琴,初步感受其深沉、浑厚的音色和独特的草原气息。
3、通过欣赏及演唱《嘎达梅林》,了解蒙古族风土人情、生活惯、激发学生对民族英雄的敬仰和热爱。
重点难点XXX《嘎达梅林》和民歌《嘎达梅林》都是本课欣赏的重点。
《嘎达梅林》有多种音乐形式,包括民歌、叙事诗、大提琴协奏曲、电影音乐及交响诗等,根据本单元内容的系统性,我把马头琴《嘎达梅林》和民歌《嘎达梅林》作为重点内容,难点是如何让学生感受不同歌唱家所演唱的《嘎达梅林》所表达的感情和情绪的不同。
教学过程一、课前播放蒙古民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光片。
二、导入新课、交流蒙古族的风俗人情:教师播放马头琴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并提问:这是用什么乐器来演奏的?这是哪个名族的乐器?他的音色有什么特点?三、认识马头琴、讲马头琴的故事。
1、认识马头琴。
(课件出示马头琴图片)。
师:马头琴是蒙古族特有的一种传统乐器,因在琴杆的顶上雕着一个精致的马头而得名。
它是蒙古族人民最喜爱的一种乐器,几乎家家都有。
马头琴的声音非常好听,不光人们爱听,就连骆驼听到这琴声都不肯走开。
马头琴的琴声甘美、浑厚、悠扬、动听,表现了蒙古牧人的深沉情怀。
马头琴的由来还有一个很动人的故事……2、讲述马头琴的故事。
(课件出示音话结合)。
请学生讲述马头琴的故事。
4、进修新课欣赏马头琴独奏曲《嘎达梅林》。
师:也许是浸染了马的灵性,其音色空灵中有奇绝之境,感人肺腑。
马头琴,尤可模仿马的嘶鸣,萧萧然,几可乱真。
马语中常有悲声,而马头琴也如XXX,深情悲悯之情,令倾诉者翻卷衷肠。
有人曾经说过:对于草原的描述,一首马头琴曲的旋律,远比画家的色彩和诗人的语言更加传神。
这话十分贴切,当一首悠扬的马头琴曲在人们耳边奏响时,你随着那旋律闭目冥思吧……下面我们来欣赏马头琴独奏曲《嘎达梅林》。
音乐教案《嘎达梅林》
![音乐教案《嘎达梅林》](https://img.taocdn.com/s3/m/bc3e7f7c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18.png)
音乐教案《嘎达梅林》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体验蒙古族短调民歌的风格特点。
2. 学会演唱歌曲《嘎达梅林》。
3. 通过对歌曲的学习,感受嘎达梅林勇敢、不屈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歌曲《嘎达梅林》,了解蒙古族短调民歌的风格特点。
2. 教学难点:歌曲中音准、节奏的把握。
三、教学准备:1. 教学音频、视频资料。
2. 乐谱。
3. 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蒙古族音乐,让学生感受蒙古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引出本课歌曲《嘎达梅林》。
2. 教学歌曲:教唱歌曲《嘎达梅林》,注意指导学生音准、节奏的把握。
3. 歌曲分析:介绍歌曲的背景,分析歌曲的结构、旋律特点,引导学生体验歌曲中的情感。
4. 实践活动:分组演唱歌曲,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5. 总结:通过对歌曲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嘎达梅林勇敢、不屈的精神。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回家后练习演唱歌曲《嘎达梅林》,加强音准、节奏的训练。
2.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3. 鼓励学生搜集其他蒙古族音乐作品,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以及演唱表现。
2. 歌曲演唱:评估学生对歌曲《嘎达梅林》的掌握程度,包括音准、节奏、情感表达等。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家长签字确认的情况。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引导学生充分体验歌曲的情感。
2. 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否有必要进行调整。
3. 学生对蒙古族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是否有提高。
八、拓展学习:1. 推荐学生学习其他蒙古族音乐作品,加深对蒙古族音乐的理解。
2. 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的音乐社团或民族音乐表演活动,提高实践能力。
3. 引导学生探索嘎达梅林的历史背景,了解蒙古族的文化。
九、课程资源:1. 蒙古族音乐相关书籍、乐谱。
2. 网络资源,如蒙古族音乐视频、音频资料。
3. 相关音乐软件或应用程序,辅助教学。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4.2.1嘎达梅林|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4.2.1嘎达梅林|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d66e5ae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ac.png)
(3)情感表达:学生在歌唱过程中,如何自然地融入情感,将歌曲的情感传达给听众。
突破方法:通过情境创设、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歌唱表现力。
(4)文化理解:学生对蒙古族音乐文化的了解与尊重,培养跨文化素养。
突破方法:讲解蒙古族音乐背景,引导学生尊重并欣赏各民族的音乐文化。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蒙古族音乐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蒙古族音乐的特点、表现手法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歌唱实践,让学生们亲身体验蒙古族音乐的演唱技巧。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歌唱实践成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首先,对于蒙古族音乐中的一些特殊技巧,如长调、拖腔等,学生们在演唱时仍存在一定难度。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耐心地指导他们,通过反复示范和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技巧。
其次,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蒙古族音乐的了解还不够深入。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计划在课前布置一些关于蒙古族音乐的预习任务,让学生们提前了解相关背景知识,激发他们的讨论兴趣。
此外,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在合作歌唱时,音准和节奏的协调性还有待提高。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增加一些团队协作的训练,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会相互倾听、配合,提高歌唱效果。
同时,我也意识到在教授音乐文化知识时,要注重让学生们感受音乐背后的民族情感。通过讲解蒙古族的历史、民俗等,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音乐中所蕴含的情感,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蒙古族音乐的基本概念。《嘎达梅林》是一首典型的蒙古族民歌,它展现了蒙古族音乐的旋律、节奏特点。蒙古族音乐具有重要的民族文化和艺术价值。
音乐欣赏课《嘎达梅林》教案
![音乐欣赏课《嘎达梅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fb824a5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2d.png)
音乐欣赏课《嘎达梅林》教案
一、课前准备
1.安排游戏:将学生分为两个小组,一个小组唱《嘎达梅林》,一个
小组做出相应的动作。
2.准备影片:播放《嘎达梅林》的音乐影片,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形式。
二、正文
1.介绍《嘎达梅林》:
《嘎达梅林》是由古典音乐家米尔科斯·弗雷德里希·托雷斯写的一
首古典乐曲。
它有节奏感强、特有的欢快感,深受观众喜爱。
2.游戏活动:
介绍完《嘎达梅林》后,可安排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有节奏的音乐中,一边唱歌,一边随着节奏做出相应的动作。
3.音乐欣赏:
播放《嘎达梅林》的音乐影片,让学生欣赏这首曲子的乐句的美妙和
节奏的紧凑,体会古典乐曲中强烈的欢快感。
4.反思:
学完《嘎达梅林》后,可让学生反思本课学习内容,体会和歌曲中的
欢快感,发表自己的看法。
五、课后作业
1.让学生自己从乐谱中练习演奏《嘎达梅林》,进一步提高乐器演奏技能。
2.让学生收集其它时期的古典乐曲,比如《索菲尔特》《美国》等,以便下次课时分享欣赏。
嘎达梅林教案模板小学
![嘎达梅林教案模板小学](https://img.taocdn.com/s3/m/486c8c4f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29.png)
课时:1课时年级:六年级教材:《人教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蒙古族英雄嘎达梅林的事迹,感受歌曲《嘎达梅林》所表达的情感。
2. 培养学生用圆润、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够正确理解歌曲内容。
3. 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识。
4.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学习嘎达梅林为民族利益不怕牺牲的精神。
教学重点:1. 歌曲《嘎达梅林》的演唱技巧。
2. 歌曲中蒙古族风土人情的了解。
教学难点:1. 歌曲中长音的保持。
2. 学生对蒙古族文化的认识。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包括歌曲《嘎达梅林》的音频、视频资料。
2. 音乐教室,音响设备。
3. 学生用教材、歌曲乐谱。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嘎达梅林的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播放歌曲《嘎达梅林》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情感。
二、歌曲学习1. 教师带领学生逐句学唱歌曲,注意咬字、吐音的准确性。
2. 学生跟唱过程中,教师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错误。
3. 教师讲解歌曲中的蒙古族风土人情,如蒙古包、马头琴等。
三、歌曲演唱技巧指导1. 教师讲解歌曲中长音的演唱方法,指导学生如何保持长音的稳定性。
2. 学生进行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 学生展示演唱,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四、拓展活动1. 教师播放与歌曲相关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嘎达梅林的事迹。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嘎达梅林的认识和感悟。
3. 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内容,强调嘎达梅林为民族利益不怕牺牲的精神。
五、总结与作业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嘎达梅林》所表达的情感。
2. 布置作业:回家后,与家人分享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并演唱歌曲《嘎达梅林》。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歌曲《嘎达梅林》的演唱情况。
2. 学生对蒙古族风土人情的了解程度。
3. 学生对嘎达梅林事迹的认识和感悟。
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嘎达梅林》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嘎达梅林》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a19badc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30.png)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嘎达梅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嘎达梅林》是一首六年级下册的音乐教材,属于人教版。
这首歌曲以嘎达梅林为主题,描绘了嘎达梅林的英勇形象和感人故事。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嘎达梅林的精神品质,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有所提高。
但是,对于嘎达梅林的故事和精神内涵可能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教学进行引导和渗透。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嘎达梅林的故事背景,理解嘎达梅林的精神品质。
2.学会演唱《嘎达梅林》,提高音乐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准确演唱。
2.理解嘎达梅林的故事和精神内涵。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嘎达梅林的故事背景和歌曲创作意图。
2.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学习。
3.练习法:分组练习,互相观摩和指导。
4.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嘎达梅林精神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教学课件,展示嘎达梅林的故事和歌曲歌词。
2.准备音乐设备,如音响、话筒等。
3.准备嘎达梅林的图片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主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嘎达梅林的图片和简介,引导学生关注嘎达梅林的形象,激发学生对歌曲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演唱《嘎达梅林》,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随后,教师向学生讲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和嘎达梅林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内涵。
3.操练(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分组进行练习。
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互相观摩和指导,提高演唱水平。
4.巩固(5分钟)教师挑选几组学生进行演唱展示,对他们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同时,教师指出学生在演唱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指导。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嘎达梅林精神的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从嘎达梅林身上学到什么,如何将嘎达梅林的精神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四单元欣赏嘎达梅林|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四单元欣赏嘎达梅林|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401e346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95.png)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嘎达梅林》的背景、音乐特点、情感表达和演唱技巧。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这首蒙古族民歌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欣赏和传播民族音乐。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四单元欣赏嘎达梅林|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材第四单元“欣赏”部分,主要教学内容为《嘎达梅林》。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并欣赏到这首蒙古族民歌的风格特点及背后的文化内涵。《嘎达梅林》歌曲内容包括:
1.歌曲背景:介绍《嘎达梅林》的历史渊源、创作背景以及歌曲在蒙古族音乐中的地位。
举例:指导学生运用腹式呼吸,掌握歌曲中的气息控制,使歌声更加饱满、富有感学生来说,准确把握《嘎达梅林》中的长调、滑音等音准具有一定的难度。
解决方法:通过反复听唱、教师示范等方法,帮助学生逐渐熟悉并掌握歌曲的旋律。
(2)情感表达:在演唱过程中,如何将歌曲的情感内涵传达给听众,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演唱练习的成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更好地表达《嘎达梅林》的情感内涵”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解决方法:结合歌曲背景,引入相关文化知识,通过讲解、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拓展文化视野。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四单元嘎达梅林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四单元嘎达梅林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123e6da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3a.png)
其次,关于教学方法的运用,我发现在教授旋律和节奏时,学生们对一些难点部分仍然存在困难。未来,我考虑采用更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如利用图谱、动作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难点。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嘎达梅林》的基本概念、音乐特点及其在蒙古族文化中的重要性。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这首歌曲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未来欣赏和创作音乐时能够灵活运用。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嘎达梅林》的教学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学生们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热情。通过这节课,我发现有几个方面值得我反思和改进。
3.乐器伴奏:运用课堂乐器(如口琴、手鼓等)为歌曲伴奏,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舞蹈动作:学习蒙古族舞蹈的基本动作,感受民族舞蹈的魅力,增强身体协调性。
5.创作展示:分组进行歌曲、舞蹈及乐器伴奏的创意编排,提升学生的艺术表现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嘎达梅林》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具体目标如下:
此外,实践活动中的分组讨论和成果展示环节,让我看到了学生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造力。但同时,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表现出不自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多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信心。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尝试以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其中,但有时还是忍不住会直接给出答案。我认识到,我应该更加耐心地等待学生思考,给他们更多的空间和时间去探索和发现,这样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嘎达梅林-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嘎达梅林-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a17db6e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f2.png)
嘎达梅林-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嘎达梅林乐器演奏的基本特征和表现形式;2.掌握嘎达梅林演奏技巧及其特点;3.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学习嘎达梅林乐器的演奏特点;2.掌握嘎达梅林演奏技巧;3.听取嘎达梅林的曲目并了解嘎达梅林的音乐风格和文化背景。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嘎达梅林乐器;2.多媒体教学设备;3.相关视频和音频资料。
四、教学过程1. 了解嘎达梅林嘎达梅林是藏族民间音乐中最为普遍并且演奏技艺最高的一种古老乐器。
它由琴面、筝柱、弦轴、琴颈、琴弦和琴柄等构成。
它的琴面呈环形,常有19根弦,每根弦的音高不同,可弹奏出富有变化的音乐形式,尤其擅长演奏悠扬舒缓的音乐,有“民族舞台上的百老匠”之称。
2. 掌握嘎达梅林演奏技巧(1)左手按弦技巧:左手按弦按照正常音品,扣弦直线,手指弧形,尽量保持稳定,根本不可上下颤动,否则会发生跳弦现象,出现失调,技巧掌握后,可以左右摆动琴颈,表现音乐的变化和个性。
(2)右手弹奏技巧:右手直手可以弹出清晰轻柔的音响,建议使用弹片弹奏。
弹片放在拇指弹指上方,拇指向内,弹片轻轻放在琴弦上,发出声音,除了弹片,也可以用手指弹奏,手指琴弦的位置要在右手手腕上方,以指尖触弦,而非像吉他等乐器那样是指甲触弦,否则会影响音效。
3. 听取嘎达梅林的曲目并了解嘎达梅林的音乐风格和文化背景播放嘎达梅林的音乐作品,并向学生介绍藏族的音乐文化和其特点。
嘎达梅林常被使用于藏族舞蹈、户外聚会和婚礼等场合,因为它有着优美动听的音色,能够展示藏族的自然和风景。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较为简单的嘎达梅林演奏来自己演奏出一些曲目,更好地理解和表现藏民族文化。
五、教学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嘎达梅林乐器的演奏特点、学习了嘎达梅林演奏技巧,同时也听取了嘎达梅林的曲目并了解了嘎达梅林的音乐风格和文化背景。
在今后的音乐学习活动中,学生可以尝试更多的演奏形式,更好地传承和推广藏族的音乐文化。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四单元嘎达梅林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四单元嘎达梅林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0621445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a3.png)
举例:针对歌曲演唱技巧的难点,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梯度练习,如先从简单的旋律开始,逐步增加难度,让学生逐步掌握高音和颤音的技巧。对于节奏把握,可以通过拍手、敲击乐器等方式,帮助学生感受并练习复杂的节奏。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四单元嘎达梅林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
《嘎达梅林》为六年级下册音乐第四单元的内容,人教版。本节课将围绕以下内容展开:
1.欣赏蒙古族民歌《嘎达梅林》,了解其背景与文化意义;
2.学唱《嘎达梅林》,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演唱技巧;
3.学习蒙古族音乐的特点,如长调、短调、颤音等;
4.分析《嘎达梅林》的曲式结构,理解其音乐表达;
1.讨论主题:学生围绕“蒙古族音乐在生活中的应用”展开讨论,分享如何将蒙古族音乐元素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思考蒙古族音乐的文化价值,并启发他们探讨如何保护和传承这种独特的音乐形式。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全班共同讨论如何将蒙古族音乐的魅力传播给更多的人。
5.通过合唱、舞蹈等形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感受蒙古族音乐的韵味,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审美情趣。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音乐审美能力:通过欣赏与学唱《嘎达梅林》,使学生感受蒙古族音乐的风格与特点,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感知、欣赏与评价能力;
2.增强音乐表现力:通过学习歌曲的演唱技巧,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使其能自信地展示个人音乐才华;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蒙古族民歌的基本特点。《嘎达梅林》是一首典型的蒙古族长调歌曲,它以其悠扬的旋律和特有的节奏表达着丰富的情感。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通过聆听《嘎达梅林》这首歌曲,分析其旋律、节奏和歌词,了解蒙古族音乐如何传达情感和故事。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欣赏嘎达梅林(1)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欣赏嘎达梅林(1)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67b00c5c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b0.png)
一、教学内容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欣赏嘎达梅林(1)人教版》
本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下册中“欣赏”章节的内容,聚焦于蒙古族民歌《嘎达梅林》。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了解《嘎达梅林》的创作背景、历史意义及其在蒙古族音乐中的地位。
2.感知并学唱《嘎达梅林》的主旋律,掌握其音乐节奏、韵律特点。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音乐创作,大家共同欣赏和评价。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嘎达梅林》的情感表达”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被鼓励分享对歌曲情感的理解和感受。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提出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歌曲的情感内涵,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全班共同讨论和总结。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嘎达梅林》这首蒙古族民歌的基本概念、音乐特色和情感表达。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蒙古族音乐的理解。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知识内化于心,并在未来的音乐欣赏中能够更好地感受和评价。如果有任何疑问,欢迎随时提问。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嘎达梅林》的主旋律和节奏表现出较高的兴趣。但在实际操作中,他们对于歌曲中的特殊音乐元素,如长调和滑音,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为此,我采用了示范、练习和分组讨论等方法,帮助他们逐步克服这些难点。从成果展示来看,这些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但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过于依赖同伴,缺乏独立思考。为此,我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引导他们在讨论中学会倾听、表达和合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嘎达梅林》
教学目标:
1、认识蒙古乐器马头琴。
2、了解蒙古族风土人情、生活习惯等。
3、教育学生热爱民族英雄,学习英雄为祖国、为人民不怕牺牲的精神。
教学重点:
准确表达歌曲感情。
教学难点:
长音的保持。
教材分析:
对“嘎达梅林”的解释,最普遍的解释是:“嘎达”是英雄的名字,“梅林”是王府中一个职位很低的官名。
也有人解释为:英雄的名字叫那达木德,又名孟亥山,蒙古族人,1892年生,1931年牺牲。
“嘎达”是幼子的意思,“梅林”是官衔。
总之,对“嘎达梅林”的解释还要做深入细致的考证工作。
教学过程:
放电影《嘎达梅林》片段。
(一)听赏演奏曲。
(大屏幕显示《嘎达梅林》,背景是骑马善战)
1、听录音,学生感受乐曲情绪。
2、试着跟马头琴哼唱。
3、再次哼唱,教师指导学生不会的地方。
4、教师分析乐句及乐句之间的关系。
5、完整哼唱乐曲。
6、听老师演奏,体会音乐情绪。
(二)对蒙古族进行相关介绍,让学生更加了解蒙古族。
(三)小结:这节课,我们充分了解了蒙古族的音乐、舞蹈、风土人情等,同学们如果有机会可以到内蒙古看看,和蒙古族人民结成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