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包括
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是什么靳玉乐艾兴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正处在推广阶段,但当前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理论基础等涉及到改革的根本性问题上有了不同意见的争论,这些争论将会对新课程改革的走向产生影响,必须正确对待和引导。
是建构主义、后现代主义,还是常提常新的杜威的实用主义真正意义上的课程改革不能仅仅停留在“教科书的更换”等技术层面的革新,而是课程理念的创新与深化。
二十世纪,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三次课程改革。
第一次改革出现在二十世纪初,改革的理论是杜威的实用主义思想;第二次课程改革出现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改革的理论基础是布鲁纳的结构主义;第三次课程改革出现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改革的理论基础是新兴的建构主义。
我国正在进行第八次课程改革,人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的真理观、知识观为强调发展儿童自主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肖川:《知识观与教学》,《全球教育展望》,2004年第11期)建构主义是对传统的学习观、知识观、课程观的一种挑战和超越。
——钟启泉:《课程发展的回归现象和非线性模式》,《教育研究》,2004年第11期现代课程改革真正的挑战不是古典主义者依据理想的知识标准所开展的批评,而是后现代主义者试图使知识接近社会经验的课程革命,因为后现代主义者的理想更接近求知者的生活经验。
———周勇:《现代课程改革的知识重建思路与挑战》,《全球教育展望》,2004年第11期在一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我们又隐隐约约能见到杜威的影子。
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到底是什么?是一些学者言必称的建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吗?或者是常提常新的杜威的实用主义?或者是所谓“国外先进教育理念”的多元综合?没有谁做出一个明确的回答。
在理论基础上显得含混不清,会导致改革实践的不知所措课程的确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对话,是一个需要我们行动、对话和合作、回荡着多元声音的生机勃勃的领域。
课程改革需要吸收多方面的理论养分,综合各种教育经验,但这并不意味着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就可以是模糊的。
实施新课程以来提出的几个教育理论
实施新课程以来提出的几个教育理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包括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
社会主义教育目的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作为其理论基础。
以加德纳为代表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化的,人的发展具有多种可能性,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而这一思想指导新课改建构全新的课程设计思路。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情境”“协作学习”等对意义建构具有重要作用,同样是新课改的理论基础。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1、总体目标总体目标:新课程以“教育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以提升国民素质为宗旨,培育技术创新精神和课堂教学能力为重点,特别强调课程必须推动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育较好品德,特别强调基础教育必须满足用户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须要,培育学生终身自学的心愿和能力。
2、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体内容目标(1)发生改变课程过分著重科学知识传授的影响,特别强调使学生构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并使其赢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沦为其学会自学和构成恰当价值观的过程。
(2)发生改变课程结构过分特别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少资源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年一贯制的课程结构和课时比例,并使课程结构具备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发生改变课程内容略偏、容易、疲、旧有和偏重于书本知识的现状,强化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高度关注学生的自学兴趣和经验,优选适宜学生终身自学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发生改变课程实行过分特别强调拒绝接受自学、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学生主动参予、乐意探究、勤奋好学动手,培育学生收集和处置信息的能力、以获取崭新科学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发生改变课程评价过分特别强调评价的筛选与甄选的功能,充分发挥评价推动学生发展教师提升和改良教学课堂教学的功能。
四川省眉山市《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教师教育
四川省眉山市《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教师教育《说明:本卷为历年及近期公务员(国考)考试真题》本卷共150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选题1.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包括()。
A、人本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素质教育理论。
B、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
C、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合作教育学理论、建构主义理论。
D、人本主义理论、合作教育学理论、素质教育理论。
【参考答案】B2. ()是指引导个体利用理性思维和情绪体验来检查自己的行为模式,努力发现自身的价值观并指导自己的道德行动。
A、有效说服B、榜样示范C、群体约定D、价值辨析【参考答案】D3. 中国“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
A、孟子B、墨子C、孔子D、荀子【参考答案】D4. 能解决教育中无儿童,见物不见人倾向的课程观是()。
A、课程是知识B、课程是计划C、课程是活动D、课程是项目【参考答案】D5. 品德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生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
A、新观点B、认知结构C、价值体系D、策略系统【参考答案】C6. 为了解决名词、术语脱离事物,抽象概念脱离具体形象,理解脱离感知等矛盾,教师在教学时必须注意贯彻()。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B、直观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启发性原则【参考答案】B8. 最稳定、最重要的学习动机是()。
A、兴趣B、认知内驱力C、求知欲D、成功感【参考答案】B9. 制作或者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传播淫秽、暴力、凶杀、恐怖、赌博等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以及网络信息等的,由主管部门责令改正,依法给予()。
A、行政处分B、民事处罚C、行政处罚D、行政拘留【参考答案】C11. 中小学的“双基”教学是指()。
A、基础知识,基本技能B、基本理论,基本技能C、基础知识,基本理论D、基础理论,基本原理【参考答案】A12. 皮亚杰说“知识来源于动作”,这里所说的“知识”是指()。
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究竟是什么
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究竟是什么高天明马福迎蒋建华欧美发达国家进行的波及世界的教育改革尚且还多次出现反复和挫折,我们咋能没有困难和问题,咋能一帆风顺?但不管是怎么样的反复和挫折,甚至拉锯,教育就是在这样的反复和挫折中前进了。
应从哲学层面探讨高天明我从网上看到了靳玉乐与艾兴发表在中国教育报上的《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是什么》,读后心中充满了疑问。
作者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作为课程改革的主要理论基础,我看是不很完善的。
我这里不是讲马克思的认识论基础不好,只是觉得这不是课程理论所要讲的直接的理论基础。
课程理论涉及课程与知识,课程与文化,课程与社会等方面的关联。
从这个角度来说,课程理论首先必须在知识、文化和社会三个维度去解决课程建构的理论大厦。
传统的社会中心课程观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都有过很长的历史。
在西方,柏拉图的《理想国》最早论述了教育与人的社会目的观,柏拉图强调知识的系统讲授,注意课程内容对人的教化,强调课程内容中的知识必须与建立等级社会的人才需要相结合。
在中国历史上也曾有过这样的课程理论基础,《学记》里说的“化民成俗”,其实讲的就是课程知识的社会目的,儒家教育思想中的伦理教育就是一种社会为本的课程理论。
在这种课程理论传统中,知识中心论的课程设计与社会中心的课程设计在历史的不同阶段时有混淆或模糊,不同的只是表现的程度。
在英国,18世纪和19世纪,文法学校强调科目课程中心,所以英国人经常说小学教师是教孩子,进入初中就是教科目了,不教人又不教科目的教学是看不到的。
在英国的现代中学,则过于强调社会中心的知识课程建构。
19世纪的综合学校,究竟是社会中心还是科目知识中心,教师似乎变得很模糊了。
不过在初中,儿童中心的课程知识观却很少受到指责。
儿童中心的课程知识建构,是针对19世纪教育中的非人道和专制教育而出现的,这种知识课程强调的是“兴趣”。
社会知识中心的课程观则强调知识的社会变化和适应性。
到了20世纪,西方社会注意到了课程知识里的“市场”因素影响,这种课程知识观照顾了儿童的个体习性与教育的社会权利。
最新中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三套试题)
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一)一、填空题(共40分每空1分)1.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
2.音乐创造包括两类学习内容:其一是与音乐有关的发掘学生潜能的(即兴创造活动)其二是运用(音乐材料)创作音乐。
3.音乐课程教学的过程与方法主要包括(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综合)五个方面4.《国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规定,3~6年级的学生应每学年能够演奏乐曲(2~3)首。
5.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文化传承价值)6.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
应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 形式),增加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
7. 音乐的基本表现要素主要包括:(旋律)(节奏)(节拍)(音区)(音色)(速度)(力度)(调式)(调性)(和声)(织体)(复调)(曲式)等。
8. 《国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教学领域包含(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四个领域。
9.音乐教材编写的原则是(教育性)原则、(学生为本)原则、(科学性)原则、(实践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开放性)原则。
10. 音乐课程目标体现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二、选择题(共20分)1、《音乐课程标准》设计思路示意图,应为(C)A、课程目标—教学领域—学段划分B、课程目标—内容标准—教学领域C、课程目标—学段划分—教学领域2、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中心环节( C)A、知识学习B、歌曲教学 C、感受音乐 D、理解音乐3、中小学音乐教育基本目标,应是(C )教育A、专业 B、职业C、育人 D、育才4、音乐是听觉艺术,欣赏教学应以(B )为主A、理解B、听赏C、分析5、音乐教学必须强调音乐的( A)A、情感体验B、知识学C、理性讲述三、简答题(40分)1、请写出音乐课程标准的总目标?(8分)答:音乐课程目标的设置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三次理论论争述评
第9期2019年9月现代教育科学ModernEducationScienceNo 9Step 2019[收稿日期]2019-06-03[作者简介]李苹(1994-),女,四川广安人,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在读硕士生;主要研究方向:教育学原理。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三次理论论争述评李 苹(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南充637009) [摘 要]目前,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主要有三次理论论争:第一次是新课程改革是否存在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第二次是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是什么;第三次是新课程改革应该走向何方。
三次理论论争有其积极意义,也存在一些不足,但总体是推动教育改革与实践不断向前发展的。
因此,我们要把握课程改革的总体趋向、保持理性的改革态度、立足本国的教育实践、坚定改革的正确方向,为新一轮课程改革后续工作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理论论争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9)09-0148-04 [DOI]10 13980/j cnki xdjykx 2019 09 027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进行了18年之久,其中关于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矛盾日益凸显,争论经久不息。
同一时期不同争论者对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各抒己见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尤其是这三次具有代表性的论争观点将新课程改革推入新的实践高潮。
一、新课程改革的三次理论论争(一)第一次理论论争1.论争焦点:新课程改革是否存在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
2004年新课程改革之初,教育界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关于是否存在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之争。
这次争论首先由北京师范大学王策三教授发起。
王策三教授认为“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提法与课程改革中反对知识本位的说法反映了一股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1]。
他认为这种“转轨”未能把握个人发展的社会机制和认识机制,是对教育改革的错误解读。
小学语文教师新课程标准业务考试题5
2017年小学语文教师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含答案一、填空题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3.语文课程总目标第五条是“能主动进行探究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4.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课程资源的种类:一种是将课程资源直截了当的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 一种是将课程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 一种是将课程资源划分为校内资源、校外资源与网络化资源三大类;5.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6.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至二年级的教学重点;7.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8.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4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语文课程标准将原来的中高年级“以写记叙文为主”改成了“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10.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11.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识字和写字阅读写作小学1至2年级为写话,3至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12.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13.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4.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15.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学会汉语拼音;读准生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16.汉语拼音能帮助学生识字,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帮助学生阅读;17.口语交际课的教学教学设计,首先要选择好话题话题要贴近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 ,使每个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18.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 ;19.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口语交际的技能,养成与口语交往相关的良好习惯及待人处事的交往能力,是落实口语交际的主要任务 ;20.现代阅读观认为,学习者原有的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知识或信息的获得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和过程而建构成的,外部信息的输入如果没有主体已有的经验作为基础,这种信息对于学生来讲,是毫无意义的;2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 ,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22.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个学段习作教学的目标是:低年级侧重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乐于写话;中年级侧重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自由表达;高年级侧重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地表达 ;23.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增加学生的语文实践机会,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 ,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4.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积极提倡 ;25.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设计思路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26.教学目标有两种叙写方式:分解式目标和交融式目标 .27.分解式目标按照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教学设计,每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干小目标这种叙写方式,思路清晰,具体明确,便于操作 ;28.交融式目标在叙写时不会出现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几个明显的提示语,但它的每一点目标却极好地把二维乃至三维的目标都交融在一起最大的优点就是叙写方便 ;29.清晰明确乃是教学目标叙写的灵魂 ;30.教学目标叙写时,首先,要注意选用合适的刻画动词 ,然后要明确表述教学后学生应该达到何种效果 ,最后要注意用词用语准确而有分寸这样既可体目标达成的层次性和区分度 ,也可加强教学的可操作性与教学效果的可测度性 ;31.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包括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32.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这种现象在教育心理学上称为迁移;33.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满足于“授人以鱼”,更要做到“授人以渔”;这说明教学中应该重视发展学生能力;34.小学生在识字的初级阶段,容易把一些笔画相近或相似的字读错,如把“入口”读成“八口”,这说明小学生感知能力不成熟;35.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的德育工作有相应的侧重点,其中,小学阶段的德育重点主要是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实践;36.进城务工的张某夫妇超计划生育一女孩,今年已满六岁,由于没有准生证,他们临时住所附近的一所小学及当地教育局拒绝接受该孩子入学;学校和教育局的行为违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37.袁老师中途接手小学三年级3班的班主任,有几个学生经常缺交数学作业,经过了解,发现只要题目难一点或计算量大一点,这几个同学就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不仅如此,在各项活动中也有一些同学叫苦叫累;如果你是班主任的话,可在全班进行意志品质的培养;38.教师提问学生,要求学生列举砖头的各种用途;学生给出的可能的答案是:建房子用的材料、打人的武器、用于垫高、用于固定某东西;这种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是发散思维39.健康是现代社会人们追求的重要目标,拥有健康并不意味着拥有一切,但失去健康则意味着失去一切;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40.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41.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学段习作目标要求中的“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是在第二学段提出的;42.在第一学段对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教学目标要求是掌握43.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要求六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145万字以上44.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45.课程目标按九年一贯整体设计,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46.课程目标的总目标部分一共10条,第3条要求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 ,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二、基本概念题1.语文素养:语文素养以语文知识为基础,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文积累文化底蕴、审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质、学习方法和习惯的融合;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也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2.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与接受学习相对而言的,是指学生自己有目的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自觉意识和自我冬至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的关键在于引导,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在学生独立读书、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自己的见解以后再去“合作”;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不断丰富自己,加深理解,提高认识,获取深刻的体验,同时培养一种与他人相处、共同生活、共同学习的处世态度和合作意识、团队精神;4.探究学习:即“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过程;”“探究”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探究过程本身;要培养小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要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取探究的乐趣;5.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必要而直接的条件;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就是课程的要素来源;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与水平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环境,以及对于课程的认识状况等因素,就属于课程的实施条件;6.语文课程资源:是教学的基础,是语文实践的必要;它可以理解为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校内、校外的一切课程资源;7.人本语文课程资源:以人为载体的语文课程资源;包括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相关人士等;8.动态语文课程资源:是指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那些以活动过程为载体的语文课程资源;9.体验学习:指个人在人际活动中充分参与并获得个人经验,在对话交流中获得新的知识,并将之整合运用于未来的解决方案或策略上,达成目标或愿望;简而言之,凡是以活动为开始,先知后行的学习方式,都可以称之为体验学习;三、选择题从每个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1、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 BA . 充分地传授知识 B. 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C.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D. 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2、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AA. 以综合课程为主B. 以分科课程为主C .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D. 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3、“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 C A. 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 B. 将学生分按优中差分班教学C . 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 D. 大力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生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A A.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B. 更好地提高学生成绩C . 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的需求 D.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5、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 BA、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B、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C、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 D. 将知识转化为巨大的经济利益6、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新课标”正确恰当的表述是: D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②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③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④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②③④①D、①④②③7、关于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新课标提出:A①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②1~2年级要多认少写;③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④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A、①②③④B、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8、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B①朗读②分角色读③表演读④默读A、①②③④B、①④C、②③D、③④9、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于学生的:C①合作精神②创新意识③参与程度④探究精神A、①②③B、③④C、②④D、①②③④10、学生作文修改的评价要:D①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②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态度③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过程④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方法A、①B、①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四、判断题1、新课程改革实际上就是新一轮的教材改革;X2、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V 3、新课程在小学阶段是以分科课程为主,在初中阶段是以综合课程为主; X4、新课程把中小学教材由“国定制”改为“国审制”,形成了教材编写、出版、选用混乱的局面,不利于教师把握教学和考试的标准; V 5、标准提出的要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的培养目标,只能在语文、美术、音乐课中才能实现,其他课程没有办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X 6、标准提出要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一培养目标很有必要,不但应该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培养,其他课程也都应该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V 7、标准提出的要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目标,只能在思想品德课中才能实现,其他课程无法实现这一培养目标; X8、强调教师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表明传授知识已经不再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了;X9、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把实验新课程的过程作为自己专业成长的过程; V10、新课程提倡的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就是要求老师讲课时多提问,学生积极地举手回答; X五、简答题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答: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2.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是什么答: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是源于语文的交际功能,而其人文性是因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定位可以概括为:“两个基础、一个重要;”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基石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3.为什么语文教育要重实践、重体验答:“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就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为什么语文教育要重实践、重体验呢首先是由于语言运用往往因为“约定俗成”而无理可讲,人们的母语是在生活中自然习得的;从课本上和教师那儿获得的,只有比自然习得的更为集中和规范,并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自然习得中的实践经验和积累等本性;再者,语文课程是应用型课程,“应用”要求实践,要求在实践中的体验和感悟;4.新课程要求老师角色怎么转变答:新课程要求教师转换到位、得体,放弃师道尊严,成为学生有效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激励者;师生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关系;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和谐,是轻松自如地开展教学的保证;教学互动往往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中实现,教师不能高高在上,要降低自己的年龄、身份,保持年轻的心态;如上课前或上课之初与学生朋友一样轻松、愉快地对话,消除学生的距离感,课堂上始终面带微笑,语言亲切用商量的语气,带着亲和力,形成沟通,尊重学生、宽容学生,对学生的答案要肯定为主,不去挑剔,也不冷漠对话;师生互相交流对话,互助性强;当然课堂教学贯彻多元评价、人文关怀,教师文化积淀丰富,能深刻全面地把握新课程,具有较高的教学艺术修养;5.语文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教学有哪些要求答:语文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的要求是:“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语文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的难度降低了,时间减少了,但是汉语拼音的能力并没有削弱;6.汉语拼音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什么地位答:1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识字;2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3汉语拼音帮助学生阅读;总之,汉语拼音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了基础,它也必将陪伴学生不断地学习、生活;7. 你是怎样看待识字教学中的“复现”的答:1低年级学生无意注意占优势,逐步过渡到有意注意占优势,“复现”符合其心理特点;2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反复多次与生字见面,将音、形、义有机结合在一起整体识记,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3从儿童记忆力的特点出发,“复现”能促进学生识记生字;8.口语交际教学应注意哪些问题1激趣导入,创设民主和谐的交际氛围;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互动交际的动机;3双向互动,发展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4互动评价,促进学生良好口语交际习惯的形成;9.什么是阅读教学阅读与阅读教学有什么区别答:小学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学会读书,学会理解;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能力,提高学生感受、理解、欣赏的能力,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10.与以往的教学大纲比,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习作教学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答:①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②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写想像中的事物;③应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④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实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11.低段的写话教学与中高段的习作教学侧重点有哪些不同答:1低年级重在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乐于写话;2中年级重在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自由表达;3高年级重在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地表达;12.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有什么意义答: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受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13.三维目标的整合有哪些策略答:1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明确“导向”的重点是“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要重视熏陶感染、潜移默化,避免“贴标签”式的教育;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2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多给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机会;善于将课内学习引向课外,将课外学习引入课内,有计划,有意识地做出安排,做好引导;课内的“拓展活动”和课外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都要注意“量”的问题;14.什么是课程资源答: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必要而直接的条件;15.课程资源有哪些种类答:一种是将课程资源直截了当的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一种是将课程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一种是将课程资源划分为校内资源、校外资源与网络化资源三大类;16.新课程倡导怎样的学习方式答:本次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对传统学习的挑战,也是依次革命; “自主”学习是与接受学习相对而言的,是指学生自己有目的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自觉意识和自我控制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的关键在于引导,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合作”学习是在学生独立读书的、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自己的见解以后再去“合作”;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不断丰富自己,加深理解,提高认识,获取深刻的体验;同时培养一种与他人相处、共同生活、共同学习的处世态度和合作意识、团队精神; “探究”学习,即“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过程”;“探究”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探究过程的本身;要培养小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要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探究的乐趣;17.什么是探究学习请举例说明;答:“探究”学习,即“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过程”;如:教学捞铁牛一文第二段,这一段包括四、五、六自然段,讲的是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捞起一只只铁牛;可以这样处理这一部分的:1课前用小木板、木条制作了类似教材插图中的“大船”,还准备了绳子、石块、“铁牛”用大石快代替、玻璃缸;2然后让学生分组操作,演示怀丙捞铁牛的过程,同时让学生说说他们在捞铁牛的过程中看到了什么;3最后再读第四自然段,去验证观察的结果;又如:教学白杨学生可以抓住重点词语探究,可以抓住爸爸的三次“沉思”:想一想,爸爸在什么情况下沉思,沉思什么具体是怎么想的你是通过哪些句子读懂的“一思”眼前的白杨,体会白杨高大挺拔的特点;“二思”胸中的白杨,体会爸爸扎根边疆的心意;“三思”未来的白杨,体会孩子们在边疆成长;18.你认为,当前课堂上的合作学习存在哪些问题答:当前新课程起始阶段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不同程度存在“花架子”和“假繁荣”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活动安排不充分,学生能做的事没让学生做;第二,视小组学习为小组交流,只讲不写.第三,小组内学习时间太少,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被大量剥夺;第四,不该分工的分了工;第五,团团围坐成摆设,小组学习有名无实;第六,角色轮换周期长,“优生”“独舞”唱主角;第七,离开课文讲迁移,舍。
魔法记忆:新课程改革之理论基础、核心理念和具体目标
魔法记忆:新课程改革之理论基础、核心理念和具体目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魔法记忆:新课程改革之理论基础、核心理念和具体目标目前,各省市的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即将到来,而特岗考试中涉及到的一个比较大的分值比重的题型便是简答题。
河南招教考试第二章新课程与教学改革试题
河南招教考试第二章新课程与教学改革试题一、单选题45: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基础包括( )A.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合作教育学理论建构主义理论B.人本主义理论合作教育学理论素质教育理论C.人本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素质教育理论D.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46、新课程强调问题意识,在教学中以问题纽带的教育的内涵是:A 教室上课要尽可能多提问B 学生上课要提出问题C 重视问题解决D 学生带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47、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首先应做到:A 传授丰富的知识B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C 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D 完全遵从学生自由发展48: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根本着眼点是()A.教师的发展B.学生的发展C.评价过程化D.课程综合化49: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我们首先确定()A、先进的教学观念B. 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学观念C.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D. 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学观念50:建立日常交往基础上的, 由主体与主体之间所结成的丰富而生动的日常生活构成世界,称为()A.科学世界B.儿童世界C.生活世界D.成人世界51: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A.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成绩B.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的要求C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 D.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52、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A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B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C以学生发展为本D提高课堂教学效果53: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 )A.尊重赞赏B.教书育人C.合作反思D.帮助引导54、在新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使良好的发展。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A 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B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C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能起到主导作用D 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55、关于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将发生转变正确的说法是:A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模仿者B 从学校与教师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者型的独立的教师C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D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成果推广者56:围绕《多变的风》这一主题,幼儿园教师设计了课程目录树,整合了科学、艺术、语言、社会、健康等多个领域的活动。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新课程改革-试卷1_真题-无答案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新课程改革)-试卷1(总分62,考试时间90分钟)1. 单项选择题1. 新课程倡导的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教学对话等教学方式,其主要理论依据是( )。
A. 建构学习论B. 结构学习论C. 认识学习论D. 联结学习论2.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包括( )。
A. 人本主义理论、智能理论、素质教育理论B.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C.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合作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D. 人本主义理论、合作学习理论、素质教育理论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 )。
A. “三个代表”和“八荣八耻”B. “三个面向”和“八荣八耻”C.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D. “三个面向”和“三个代表”4.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 )。
A. 构建和谐的校园生活环境B. 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观C.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D. 促进每个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5.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 )。
A.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B. 更好地提高学生成绩C. 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的需求D. 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6.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体现的教学观念是( )。
A. 重视知识传授B. 重视能力培养C. 重视发展D. 重视创新7. 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首先应做到( )。
A. 传授丰富的知识B.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C. 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D. 完全遵从学生自由发展8.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 )。
A. 促进者B. 研究者C. 建设者D. 开发者9. 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就要产生变化,下面有关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B. 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传授C. 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服从D. 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独立10. 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生观是( )。
试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
试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安徽省徽州师范学校金水任何一项改革都必须要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做指导,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也不例外。
笔者认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心理学基础概括起来有三大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力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
另外,笔者从后现代主义的视角对本次课改进行了一次哲学反思。
一、建构主义理论要对新课程改革进行理论分析必须首先回答这样几个问题:为什么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为什么要把“让学生的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作为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为什么要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这些意向和做法的心理学理论依据是什么?建构主义的代表人物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认识不是所谓单向的主体对客体刺激的消极接受和被动反映(S→R)的过程,而是刺激、反映双向作用(S←→R)的过程。
后来他又进一步强调:认识是“S→AT→R”的过程,这里的S是客体的刺激,A是同化作用,T是主体的认知结构,R是主体的反映。
也就是说,在认识过程中,主体并不能直接对客体作出反映,而是将客体纳入自身的认知结构,然后才能对客体作出反映的。
与传统教育观念中赫尔巴特主张的“三中心”相反,建构主义者强调人的主体能动性.即要求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在与客观教学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学习者自己积极地建构知识框架。
在皮亚杰的理论基础之上,建构主义的另一代表人物维果茨基提出了著名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有效指导下逐步发展的过程。
与建构主义相关的重要人物还有美国的教育心理家布鲁纳,他也反对行为主义者以强化为主的教学,认为那种程序式的教学只能导致学生的呆读死记,而不能启发学生在另一种情境中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的知识。
布鲁纳强调认识是在旧知识结构之上建构新结构的过程,所以力倡“发现法学习”。
布鲁纳说:“发现不只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的行为,确切地说,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
尽管学生所要获得的知识,大多都是人类已知晓的事物,但如果这些知识是依靠学生自己的力量引发出来的,那么对学生来说仍可称作是一种“发现”。
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是什么靳玉乐艾兴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正处在推广阶段,但当前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理论基础等涉及到改革的根本性问题上有了不同意见的争论,这些争论将会对新课程改革的走向产生影响,必须正确对待和引导。
是建构主义、后现代主义,还是常提常新的杜威的实用主义真正意义上的课程改革不能仅仅停留在“教科书的更换”等技术层面的革新,而是课程理念的创新与深化。
二十世纪,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三次课程改革。
第一次改革出现在二十世纪初,改革的理论是杜威的实用主义思想;第二次课程改革出现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改革的理论基础是布鲁纳的结构主义;第三次课程改革出现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改革的理论基础是新兴的建构主义。
我国正在进行第八次课程改革,人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的真理观、知识观为强调发展儿童自主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肖川:《知识观与教学》,《全球教育展望》,2004年第11期)建构主义是对传统的学习观、知识观、课程观的一种挑战和超越。
——钟启泉:《课程发展的回归现象和非线性模式》,《教育研究》,2004年第11期现代课程改革真正的挑战不是古典主义者依据理想的知识标准所开展的批评,而是后现代主义者试图使知识接近社会经验的课程革命,因为后现代主义者的理想更接近求知者的生活经验。
———周勇:《现代课程改革的知识重建思路与挑战》,《全球教育展望》,2004年第11期在一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我们又隐隐约约能见到杜威的影子。
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到底是什么?是一些学者言必称的建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吗?或者是常提常新的杜威的实用主义?或者是所谓“国外先进教育理念”的多元综合?没有谁做出一个明确的回答。
在理论基础上显得含混不清,会导致改革实践的不知所措课程的确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对话,是一个需要我们行动、对话和合作、回荡着多元声音的生机勃勃的领域。
课程改革需要吸收多方面的理论养分,综合各种教育经验,但这并不意味着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就可以是模糊的。
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新课程改革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_真题-无答案
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新课程改革)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总分150,考试时间120分钟)选择题1. 【2016年山东烟台】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
A. 课程改革B. 方法改革C. 途径改革D. 教学改革2. 【2015年山东济南】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是( )学习理论。
A. 人本主义B. 认知主义C. 建构主义D. 行为主义3. 【2015年湖南株洲】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包括( )。
A. 人本主义理论、智能理论、素质教育理论B.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C.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合作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D. 人本主义理论、合作学习理论、素质教育理论4. 【2014年山西大同/2014年贵州凯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 )。
A. “三个代表”和“八荣八耻”B. “三个面向”和“八荣八耻”C.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D. “三个面向”和“三个代表”5. 【2015年河南新乡】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 )。
A. 构建和谐的校园生活环境B. 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观C.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D. 促进每个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6. 【2014年河南三门峡】课程改革倡导( )三种学习方式。
A. 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B. 自主学习、意义学习、合作学习C. 自主学习、独立学习、合作学习D. 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学术学习7. 【2014年广西】新课改强调学习评价要淡化甄别,重视( )。
A. 选拔B. 评优C. 发展D. 检查8. 【2016年河南许昌】我国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 )。
A. 以学生发展为本B.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C.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D. 推进教育民主9. 【2015年吉林吉林/2013年福建】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 )。
A.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B. 更好地提高学生成绩C. 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的需求D. 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10. 【2013年四川泸州】新课程改革倡导( )。
新课程理论
新课程改革及新课程理念(精简版)一、新课改的理论基础:(部分理论简介)1、多元智能理论: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视觉?空间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观察者智力、存在智力。
为新课改提供了新支点、新依据、新视角。
2、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本来是源自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由于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因此利用建构主义可以比较好地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即能较好地说明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含哪些主要因素等等。
其核心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个人的学习是一个心理过程;学习是一种自发的、有目的、有选择的学习过程;强调学习方法的学习和掌握,强调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和经验;强调做中学;最好的学习是学会如何进行学习;学习的内容应该是学习者认为是有价值、有意义的知识或经验;学生具有学习潜能并具备“自我实现”的学习动机,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二、新课程体系改革内容:1、改革课程功能,强调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学习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要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改革课程结构,适应时代要求及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要求,体现课程的科学性、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革课程内容,加强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革课程实施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改革课程评价标准,要发挥评价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素质提高、改进教学实践、推进素质教育上的功能。
6、改革课程管理,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的适应性。
总之,要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能够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一代新人。
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新课改中各家所追求的“直接理论基础”,应该是课程与教学论层面的理论基础,它是在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指导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基础上,综合多学科理论而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课程与教学理论。
这个直接的理论基础只能是一元的,而不是多元的,这是由其指导思想和哲学层面的理论基础决定的。
这种在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指导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基础上,吸收了古今中外优秀教育教学经验和理论的,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课程与教学理论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它就是教学认识论。
至于后现代主义、建构主义、实用主义、多元智能理论等“现代西方新理论”在新课改中的地位,以及它们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个人全面发展理论之间的关系问题,我们认为,应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这些“新理论”进行解读、批判、改造、借鉴,既不能采取简单拒斥,也绝不能简单搬用、套用,更不能说它们是我国新课改的理论基础。
目前国内外理论界尤其哲学界,都已经认识到这些西方哲学思潮在反对科学主义的本质主义、客观主义、理性独断的同时,自身又有相对主义、虚无主义和多元主义等巨大局限性。
部分提倡我国课程创新“概念重建”的专家,对待这些“新理论”却采取了简单化态度,并存在严重误读和随意发挥的现象。
只看到这些“新理论”合理的一面,却无视其局限性。
否定科学知识的客观性和有用性,混淆知识的社会生产过程与个人知识的形成过程,把社会建构主义强调的“社会共建”理解成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个体间沟通,把个体知识与社会知识之间的辨证作用理解成是师生个体之间的协商对话。
并认为“建构”就要通过实践或直接经验,“对话”就要进行问答,“沟通”就要“互动”,“互动”就要真的实践行动而不是课堂教学的讲解和理解活动,以此来为否定课堂讲授、强调活动课程进行辩护。
提倡“概念重建”的新课改专家还误读、误译情境学习理论的知识观,把情境学习理论批评脱离实际、不重视应用的知识教学理解成否定客观科学知识的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包括(B
A.人本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素质教育理论。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
B C.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合作教育学理论、建构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理论、合作教育学理论、素质教育理论。
D,这种现象在教育心理”“闻一知十、“触类旁通”、”2.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做到“举一反三)A 学上称为(A.迁移。
.同化。
B C.顺应。
.模仿。
D B )授人以渔”。
这说明教学中应该重视(授人以鱼3.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满足于“”,更要做到“.传授学生知识。
A B.发展学生能力。
.培养学生个性。
C D.养成学生品德。
,这说明小孩”八口”读成“4.小孩子在识字的初级阶段,容易把一些笔画相近或相似的字读错,如把“入口)子(A A.感知能力不成熟。
.注意能力不健全。
B C.记忆能力不深刻。
.思维能力有欠缺。
D.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不同学段的德育工作有相应的侧重点。
其中,幼儿园阶段的德育重点主要是5 )B (.基本道德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A B.基本道德行为的形成与实践。
C.道德理想信念的培养与指导。
D.人生观价值观的选择与确立。
.进城务工的张某夫妇超计划生育一女孩,今年已满六岁,由于没有准生证,他们临时住所附近的一所小6 B )学及当地教育局拒绝接受该孩子入学。
学校和教育局的行为违背了(。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计划生育法》。
D..小敏是个活泼、聪明的孩子,回答老师的提问总是又快又好。
有一次,老师提了个问题叫小敏回答,她7。
小敏心里咯噔一下,心想:他一定是在”“却答不出来。
正着急时,忽然听到有个小朋友说她越来越笨了说自己。
然后就不断地想自己是不是变笨了。
从那以后,小敏很在意别人说什么,而且总觉得是在说自己,非常难受。
整天被一些无关紧要的事占着脑子,乱糟糟的,头都快炸了。
你认为小敏的心理问题是常见的)C (
A.焦虑症。
B.恐惧症。
.强迫症。
C
.抑郁症。
D哪怕运动量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在进行体育活动时总是叫苦叫累,.袁老师中途接手大三班的班主任,8 )B 没有超出他们可以承受的范围也是如此。
如果你是袁老师,可在全班进行(.积极的情感教育。
A B.意志品质的培养。
C.人际交往教育。
D.良好性格的教育。
.教师提问学生,要求学生列举砖头的各种用途。
学生给出的可能的答案是:建房子用的材料、打人的武9 A )器、用于垫高、用于固定某东西。
这种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是(
.发散思维。
A .形象思维。
B C.抽象思维。
.直觉思维。
D但失去健康则意味着失去一切。
拥有健康并不意味着拥有一切,10.健康是现代社会人们追求的重要目标,)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应包括(D
A.躯体健康。
.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B .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
C2
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学法模拟练习题及参考答案2010.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D9日年1月,有你,也有我!】 2010 来源:考试大【考试大阅读材料“明亮的教室要干净,神圣的教室要安静。
”不少教师 1、认真阅读以下材料,回答文后的问题:材料一“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使学生自强调课堂要鸦雀无声,追求课堂秩序井然。
材料二奋其力,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听。
”——叶圣陶①分析材料一,反思“课堂上比安静更重要的分)答:课堂里没有秩序、没有纪律是5是什么?”你认为在新课程背景下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教育观?((让让学生喜欢学习、学习得更好但秩序和纪律都是手段,不行的,不是目的;过分地强调安静并不科学;应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观。
②教师是让学生积极地思考/......)比让学生安静更重要。
学生健康地发展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
材料二,叶圣陶先生提出了什么样的教师观?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中,答:叶圣陶先生一语道破了教师主导的教师观。
落实主导性分(5)我们应该怎样落实这一先进的教师观?的教师观,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中需要做到如下四个方面:启迪学生做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激励学生会思考;指导学生能实践。
.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