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三首》导学案(一)

合集下载

《杜甫诗三首》导学案[工作范文]

《杜甫诗三首》导学案[工作范文]

《杜甫诗三首》导学案【学习目标】总体感知诗歌内容,了解诗意,体会诗情,背诵诗篇。

了解诗人杜甫的生平,分析他的诗歌风格变化的原因。

激情展示,阳光参与。

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学习重难点】了解诗歌写作的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诗歌的风格变化。

揣摩品味一些精妙的或广为流传的名句,培养初步的鉴赏分析能力。

【使用说明】在充分预习,熟读文本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学案。

认真限时完成,规范书写;小组合作讨论,答疑解惑。

【自学导航】、预习点兵。

资料积累一一走近杜甫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 O他的诗歌大胆地揭露了当时统治集团的腐朽,广泛而尖锐地反映出人民的苦难和社会矛盾,内容深刻。

他的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此被称为 r寺史”。

现在我们要集中学习的是他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三首诗歌,从中可我们以看出作者思想的发展变化和当时的社会状态。

请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归纳整理关于杜甫生平思想的有关材料。

了解三首诗相关背景资料,特别要了解《石壕吏》展现的是怎样的一场战争?回顾学过的历史,结合课文下面注释,了解这场战争并与小组同学交流你的看法。

杜甫“三吏”扌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别”扌旨:背诵诗歌。

阅读注解,掌握文言词语给加粗字注音。

岱宗夫如何岱决眦入归鸟眦白头搔更短搔浑欲不胜簪簪菇錨推十老三男邺城戍邺戍如闻泣幽咽咽老妪力虽衰妪解释下面加粗的词。

造化钟神秀钟:阴阳割昏晓阴:阳:会当凌绝顶会当:浑欲不胜簪浑:吏呼何怒—何:老翁逾墙走逾:走:急应河阳役应:独与老翁别另I」:二' 整体感知《望岳》这首诗歌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石壕吏》诗中描写兵役之苛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战争之惨烈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老妇已被官吏捉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三' 深入探究。

杜甫诗三首优秀教案(精选6篇)

杜甫诗三首优秀教案(精选6篇)

杜甫诗三首优秀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杜甫诗三首优秀教案(精选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杜甫诗优秀教案篇1一、师生共同观看《唐之韵》第九集、第十集“千秋诗圣”。

二、师生共同回忆与三首诗作相关的杜甫主要生平事迹。

三、阅读鉴赏《登高》(教师导学)1.诵读(鉴赏音韵美)(1)按照要求自由诵读(一是读准字音,二是把握节奏,三是注意轻重,四是读出感情)(2)展示教师范读(教给方法:标画韵脚、节拍和平仄)(3)选读(师生简评,鼓励为主)(4)齐读,初步感知诗人情感(悲伤、忧愁、孤独……)2.品读(示范操作步骤,教给学生方法)(1)理解词句含义,培养习惯能力(教给方法:结合注释和语境,联系所学相关材料,推敲词句含义,做好笔记;教师示例:猿啸哀、鸟飞回、百年、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2)感受意象意境,想象贯通诗意(教给方法:抓住意象,联想想象,口述或笔述再现画面,走进意境;教师示例:秋风强劲,蓝天高远,猿啼哀啸,十分悲凄;清清河堤,白白沙洲,鸥鹭盘旋,鸟儿飞舞。

落叶飘零,无边无际,纷纷扬扬,萧萧而下;不尽长江,汹涌澎湃,滚滚而来,奔腾而去。

万里漂泊,客居他乡,对此秋景,更觉悲伤;有生以来,疾病缠身,今日登临,独自孤苦。

世事艰难,生活困顿,十分遗憾,鬓如白霜;浊酒消愁,怎奈潦倒,病体日衰,需要停杯。

)(3)逐句玩味感情,鉴赏表达方式(教给方法:分析描写景物的形态、色彩、神韵,概括意境特征;理解概括意象意境中寄寓的情感;分析鉴赏表达方式和作用,在课本空白处批注评点。

教师示例:首联、颔联,意境、情感、写法、作用,营造悲凉氛围、情景交融;颈联、尾联,“万里”与“无边”对应、“百年”与“不尽”对应,表达忧思深广,国难家愁、悲忧难遣、矛盾心情、尽展无遗。

)四、阅读鉴赏《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学生自学)1.学生依照《登高》学习的具体操作步骤,独立完成《秋》《咏》两首诗作的学习2.课堂展示小组学习成果,师生评价总结五、师生共同总结概括杜甫七律的一般特点(教给方法:三首诗作对比分析,找出内容、形式、抒情表意上的共同点,然后总括。

杜甫诗三首第一课时学案

杜甫诗三首第一课时学案

《杜甫诗三首》第一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诗歌的诵读与品味,体会古典诗歌之美。

2、感受诗歌的深沉感情,领会诗歌主旨。

3、赏析名句,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学习重点与难点】感受诗歌的深沉感情,学习情景交融的创作方法。

【学习方法】诵读和讨论。

【知识链接】1、诗人生平:杜甫(公元712--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等。

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

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

唐肃宗时,官左拾遗。

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

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

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

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大李杜”。

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

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

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

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这条主线。

杜诗风格,基本上是“”,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

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

“”、“”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杰作。

2、背景介绍:《秋兴·其一》和《登高》是杜甫晚期作品,它们分别创作于大历元年(公元766年)和大历二年(公元767年),当时作者在夔州。

作者在夔州的一两年的时间内创作了许多千古流传的诗篇,除《登高》和《八阵图》等单首诗外,还有许多组诗,如《秋兴》八首,《咏怀古迹》五首,《九月》五首,在夔州的这段日子,是作者创作的丰收时期,也是作者生命即将结束前的回光返照——把生命的最后光辉洒向人间,洒向这片他用生命全心全力热爱着的土地(大历五年即770年作者卒)。

此时期虽然“安史之乱”结束三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社会一片混乱,在这种形势下,他只得继续“漂泊西南天地间”(《咏怀古迹·其一》),在“何日是归年”(《绝句·其二》)的叹息声中苦苦挣扎。

杜甫诗教案精选八篇

杜甫诗教案精选八篇

杜甫诗教案杜甫诗教案「篇一」杜甫诗三首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杜甫的生平及创作成就,了解近体诗与古体诗的区别。

2.通过诵读,领悟诗歌的思想情感及其寓情于景、借古抒怀的表达技巧,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3.学习通过抓住意象来体悟诗歌意境情感。

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操。

[自学过程]文学常识整理诗人杜甫结合《新学案》P131,《导与练》P30。

写作背景《新学案》P131近体诗与古体诗《新学案》P131重点字词完成《导与练》P30基础梳理1、2、3、4题。

课文诵读要点:外在:语音、语调、表情、动作内在:(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的.作者,诗的内涵,必须走进作者内心,文如其人,言为心声。

合作研讨{提示:抓取典型意象}* 原文解疑如何理解“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咏怀古迹(其三)》只写了昭君的怨恨,并无诗人感情的抒发,是否与标题“咏怀”不符?试结合诗句分析《登高》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 综合探究本文所选三首诗都作于秋天,其中两首直接写到秋景秋思。

怎样理解诗人杜甫的悲秋情怀?(品味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拓展练习完成《导与练》P32诗歌鉴赏题8。

名句补充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奉赠韦左丞张二十二韵》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前出塞九首》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春日忆李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兵车行》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旅夜书怀》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南逢李龟年》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月夜忆舍弟》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客至》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赠花卿》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戏为六绝句》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杜甫诗三首》导学案_1[工作范文]

《杜甫诗三首》导学案_1[工作范文]

《杜甫诗三首》导学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领会诗歌的丰富内涵和精美语言,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和诗歌的修辞方式。

提高对诗歌艺术的审美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感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理解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感受作者人格的伟大。

教材简析:杜甫是唐代的大诗人,他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号称“诗史”。

这三首诗写于不同的历史时期:《望岳》写于所谓“开元盛世”,其时诗人才二十四五岁,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春望》和《石壕吏》写于“安史之乱”前期,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与同情。

学习时要用心把握诗作风格的变化。

课前准备:学生:借助工具书解决不懂的文言字词,查阅相关的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知识教师:查阅资料,准备录音机、磁带或制作。

教学过程:课时学习内容:杜甫的《望岳》、《春望》一、导入:杜甫:号称“诗圣”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大胆地揭露了当时统治集团的腐朽,广泛而尖锐地反映出人民的苦难和社会矛盾,内容深刻。

他的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朝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此,被称为“诗史”现在我们来集中学习他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三首诗歌,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思想的发展变化和当时的社会状态。

二、学习《望岳》:播放录音,学生朗读。

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感、正音正字。

指名读课文,学生互相评议,教师从节奏、语调、情感等方面加以指导。

3、分组朗读交流,理解诗歌的竟境美。

这首诗歌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明确:这首诗主要描写了泰山地域之广阔,景色之秀美,山势之高峻。

按:这是仇兆鳌的说法,“极望”一语,学生不易理解,无妨改为“俯视”。

“岱宗”两句。

问:“夫”是个虚词,首句意思只在“如何”上,试比较“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何”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泰山之北为故齐地,之南为故鲁地;“青”,指泰山之色,“了”,完的意思。

杜甫诗三首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杜甫诗三首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杜甫诗三首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杜甫的生平及创作成就,了解近体诗与古体诗的区别。

2.通过诵读,领悟诗歌的思想情感及其寓情于景、借古抒怀的表达技巧,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3.学习通过抓住意象来体悟诗歌意境情感。

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操。

[自学过程]文学常识整理诗人杜甫结合《新学案》P131,《导与练》P30.写作背景《新学案》P131近体诗与古体诗《新学案》P131重点字词完成《导与练》P30基础梳理1、2、3、4题。

课文诵读要点:外在:语音、语调、表情、动作内在:(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的作者,诗的内涵,必须走进作者内心,文如其人,言为心声。

合作研讨{提示:抓取典型意象}* 原文解疑如何理解“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咏怀古迹(其三)》只写了昭君的怨恨,并无诗人感情的抒发,是否与标题“咏怀”不符?试结合诗句分析《登高》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 综合探究本文所选三首诗都作于秋天,其中两首直接写到秋景秋思。

怎样理解诗人杜甫的悲秋情怀?(品味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拓展练习完成《导与练》P32诗歌鉴赏题8。

名句补充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奉赠韦左丞张二十二韵》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前出塞九首》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春日忆李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兵车行》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旅夜书怀》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南逢李龟年》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月夜忆舍弟》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客至》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赠花卿》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戏为六绝句》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写作链接完成课后第四题。

《杜甫诗三首》导学案学生版(讲课用正式版)

《杜甫诗三首》导学案学生版(讲课用正式版)

——————————————————————————————————————————————————————————————————————————————————————————1 第一课时:《秋兴八首(其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杜甫生平和写作背景,把握杜甫诗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2、过程与方法:品味诗歌的意象与意境,把握诗歌触景感怀、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人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通过意象意境把握作者的情感,品味作品触景感怀、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鉴赏能力,使学生受到诗人情感熏陶而有所感悟,引发审美兴趣,提高鉴赏能力。

【学习方法】朗读、自主、合作、探究【学法指导】1、有感情地朗读,借助“课下注释”,从整体上理解内容和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

2、完成【课前预学】中的自测题目和【整体研学】中的问题3、将预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如有其它问题一并填写在【我的疑问】处。

【课前预习】(一)走进作者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又曾担任过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人又称他为杜工部。

自号少陵野老,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奉为“诗圣”。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

诗歌风格“沉郁顿挫、慷慨悲凉”。

代表作品有“三吏”、“三别”、《丽人行》、《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秋兴八首》、《登高》等。

(二)背景资料《秋兴八首》写于公元766年,是杜甫晚年时期的代表作之一。

公元759年, “安史之乱”爆发,杜甫携妻儿寓居成都,依靠四川节度使严武等亲友的接济维持生活。

765年四月,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凭,离开成都草堂,漂泊夔州。

此时安史之乱虽然结束,但战争依然接连不断,国家仍旧动荡不安。

《_杜甫诗三首》导学案

《_杜甫诗三首》导学案

《杜甫诗三首》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识点:通过意象把握作者的情感2、基本技能:学会如何赏析一首诗重难点:诗歌意象中所蕴含的情感教你一招:怎样读懂一首诗?首先必须要知人论世。

所谓的知人论世即是知道作者的生平,了解作品生成的时代背景。

其次,必须要了解诗歌的特殊性。

诗歌是用最简练的语言来表达内心深处的情感的。

王国维先生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所以我们还得知道作者在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也就是意象。

这些意象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文体常识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也叫古诗、古风。

说白了,古体诗就是古代的自由诗,每首诗有多少句,每句有多少字,如何押韵,都没有规定。

为了便于大家掌握,我们以唐代为界来说。

唐代以前的诗都是古体诗,这包括《诗经》中的诗、《楚辞》中的诗、《汉乐府》中的诗及“三曹”诗歌、陶渊明的诗歌等。

唐代及唐代以后,诗人们也写了许多古体诗,比如李白写的《古风五十九首》。

一般来说,唐代及唐代以后,诗人们借乐府旧题所写的诗歌都是古体诗。

也就是说,诗题中凡出现“歌”“行”“吟”“引”“弄”“操”“曲”等字样的都该属于古体诗,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的《琵琶行》等。

近体诗也叫今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格律诗。

近体诗在唐代初年正式形成。

它包括绝句、律诗、排律。

绝句共四句,每句五字的叫五绝,每句七字的叫七绝,二四句押韵,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没有对仗要求。

律诗共八句,每句五字的叫五律,每句七字的叫七律,偶数句押韵,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

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排律十句以上,像律诗一样,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都对仗,押韵也和律诗一样。

近体诗用字还要讲究平仄,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说法。

举例来说,我们所熟悉的杜甫的《客至》《旅夜书怀》《阁夜》《登岳阳楼》等都是十分典型的律诗。

学前预习一、默写杜甫的名言警句:1、会当凌绝顶,。

《杜 甫诗三首》导学案

《杜 甫诗三首》导学案

《杜甫诗三首》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品味杜甫诗歌的语言特色,学习其诗歌的表现手法。

3、背诵并默写这三首诗,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2)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意象的运用、对仗的工整等。

2、难点(1)深入领会诗歌中蕴含的复杂情感,如悲愤、无奈、忧思等。

(2)理解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特点。

三、知识链接杜甫(712 年—770 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

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

官场不得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

天宝十四载(755 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

乾元二年(759 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

四、诗歌原文《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语文第5课杜甫诗三首第一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语文第5课杜甫诗三首第一课时导学案

高中语文第5课杜甫诗三首第一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学习目标】1、通过诗歌的诵读与品味,体会古典诗歌之美。

2、了解作家生平、作品风格、诗歌的创作背景和创作目的。

,熟悉律诗的格律知识。

3.整体感知诗歌的感情基调,感受诗人的愤激之情。

4.了解杜甫的抱负与忧国忧民的情怀,品味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

【学习重点与难点】感受诗歌的深沉感情,学习情景交融的创作方法。

【学习内容】【素材积累】(1) 杜甫(公元712--770年),字________,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等。

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__________主义诗人,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

杜甫出身于“奉儒守官”的封建士大夫家庭,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

他怀有忠君爱国、积极用世的抱负,但因仕途失意,又历经祸乱,有志不展,生活贫困,因而能体察和同情人民的疾苦。

他的诗在反映社会生活、社会矛盾的深度和广度上,是任何一个诗人所无法比拟的,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________,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被称为________。

在艺术上,他的诗叙事、抒情委曲婉转,掩抑收敛,形成了________的独特风格。

(2) 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又叫古风,形成于汉魏六朝,在句数、字数、乎仄、用韵、对仗方面均较自由。

包括《诗经》中的诗、《楚辞》中的诗、《汉乐府》中的诗及“三曹”诗歌、陶渊明的诗歌等。

唐代及唐代以后,诗人们也写了许多古体诗,比如李白写的《古风五十九首》。

一般来说,唐代及唐代以后,诗人们借乐府旧题所写的诗歌都是古体诗。

也就是说,诗题中凡出现“歌”“行”“吟”“引”“弄”“操”“曲”等字样的都该属于古体诗,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的《琵琶行》等。

近体诗是与之相对的概念,近体诗又称________,是唐代诗人在梁陈诗人对诗律研究和创作实践的基础上创造的__________和________的通称。

《杜甫诗三首》导学案

《杜甫诗三首》导学案

25.《杜甫诗三首》导学案第一课时<<望岳>>( 一) 【目标导航】知识和能力1.深入体会古诗词的韵律,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掌握古诗的主要内容,理解诗意。

3.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

过程和方法1.诵读中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2.通过设疑、点拨、讨论,写作等方式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情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诗人蕴含于诗句中的豪情壮志,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重点难点】1.理解诗的思想感情,把握诗歌的意境。

2.引导学生进入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 二)【预习文本】1.给下列字注音。

岱宗()决眦()2.走近作者:(1)你了解作者吗?他的代表作品有哪些?杜甫是唐代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

他被称作诗圣。

他的诗歌大胆地揭露了当时统治集团的腐朽,广泛而尖锐地反映出人民的苦难和社会矛盾,内容深刻。

他的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此。

其诗作被称作诗史,都收集在《杜工部集》。

与李白并称“李杜”。

“三吏”是指杜甫写的《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是指他写的《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三吏”“三别”是他现实主义诗篇的光辉顶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新安吏》中泪眼婆娑的母亲送走未成年的儿子,《新婚别》中结婚才一天的妻子送走了丈夫,《垂老别》里白发苍苍的老妇人送走已七十多岁的老伴……(2)望岳这首诗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写的?杜甫在25岁的时候,他父亲杜闲在山东兖州任司马,他曾借省亲之机去山东各处游历,这首诗就是那个时期写的。

3.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教师讲述朗读技巧:古诗讲究平仄压韵,讲究对偶,句式整齐,读起来有节奏感、有音韵美。

这些特点是由诗歌的形式决定的。

但不同内容、不同风格也是影响诗歌朗读效果的因素。

同时把握好每首诗中作者的情感是读好一首诗的关键。

《望岳》写于开元盛世,是他的早期作品,赞美泰山,表露诗人远大抱负的,要读得激昂豪迈,还要注意节奏.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杜甫诗三首教案范文五篇

杜甫诗三首教案范文五篇

杜甫诗三首教案范文五篇杜甫诗三首教案一教学目的:1、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及诗歌的创作背景,初步了解杜甫的诗歌创作风格。

2、理解诗歌内容及诗歌所表达的感情,准确流畅地背诵这首诗歌。

3、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唤起学生深入思考的意识,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2、把握诗歌中的景与情、事与情,领悟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感悟诗歌的意境。

突破方法:在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及诗歌的创作背景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多种方式的朗读,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节奏,感知诗歌的内容,体味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方法:1、朗读法2、合作探究法3、活动式教学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在第一单元中我们学习了一组有关战争题材的*,感受到了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疾苦。

反映战争的文学作品自古就有,古代文学作品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杜甫的诗歌。

他的诗歌立足于现实,广泛而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号称“诗史”。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石壕吏》就是这一题材的代表作品。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1、杜甫(712-770),字子美。

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歌风格浓郁悲壮、语言瑰丽,成为我国古代现实主义诗歌的高峰,在文学上起着继往开来的作用,杜甫则被后世尊为“诗圣”。

他的诗作今存1400多首。

着有《杜工部集》。

2、写作背景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冬末,杜甫回到洛阳,看看战乱后的故乡。

可是不到两个月,形势发生逆转,唐军在邺城大败,郭子仪退守河阳,洛阳一带又动起来。

诗人这时被迫离去,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回到华州。

一路上他所见到的都是征夫怨妇们的愁眉苦脸,所听到的是别家出征时的哭声。

着名的“三吏”“三别”,就是根据这番经历写的。

其中《石壕吏》因构思巧妙和情节生动而流传得最广。

三、出示目标1、熟读、背诵全诗。

2、体味作者情感和作品意蕴。

四、朗读诗歌,感悟内容。

1、老师范读,学生听读,注意感情的表达。

《杜甫诗三首》导学案

《杜甫诗三首》导学案

《杜甫诗三首》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杜甫及其诗歌特点。

2.熟读《秋兴八首》(其一)并背诵。

3. 培养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

【重点难点】把握诗歌的意境及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课堂练习1、填空:杜甫,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诗人。

其作品有强烈的社会现实意义,后世称为“”。

在诗歌艺术上,他融合众长,兼备诸体,形成了特有的“”的风格。

后人专称其为“”。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玉露凋伤枫树林()江间波浪兼天涌()丛菊两开他日泪()白帝城高急暮砧()3、首联、颔联描写了怎样的场景?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首联“凋伤”中的这个“伤”字换成“凋落”的“落”字好不好?请说明理由5、颈联“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这两句表现诗人怎样的情怀?6、尾联“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是如何凸显“故园心”的?《杜甫诗三首》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咏怀古迹》的写作背景,理解作者借古抒怀的心情。

2.熟读全文,并背诵。

3. 培养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

【重点难点】理解作者借古抒怀的心情,学会鉴赏咏史诗的一般技巧及方法。

【知识积累】怀古(含咏史)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之作。

在鉴赏怀古诗时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与时局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

鉴赏咏史诗三步骤第一步: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弄清史实)第二步: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诗人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体悟感情)第三步:这种态度运用什么方法表达?(分析技巧)课堂练习1、熟读诗歌并给下面的黑体字注音青冢()朔漠()省识()环珮()2、下面对《咏怀古迹》(其三)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全诗开篇由山清水秀的昭君故里写起,与下文“独留青冢向黄昏”的死后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对昭君命运的同情。

B.颔联既写出了王昭君一生的苦楚,死后的孤独,也由“青冢”称呼中表现了对这位为民族和睦作出巨大贡献的女子的歌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诗三首》导学案(一)
【学习目标】
1、品味赏析诗歌,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把握诗人的写作意图。

2、背诵《秋兴八首》(其一)和《咏怀古迹》(其三)。

【重点难点】
品味赏析诗歌,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把握诗人的写作意图。

【学法指导】
先反复诵读,再通过诵读把握感情,背诵全诗。

【知识链接】
《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秋日杜甫在夔州时所作。

唐宝应元年(762),成都少尹徐知道叛乱,杜甫流亡于梓州、阆州一带。

正欲乘舟东下,因好友严武重来镇守四川,杜甫不但打消了出蜀的念头,而且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

不久,严武病逝,杜甫便携家小乘舟东下,滞留夔州,一住近两年。

《秋兴八首》就是大历元年(766)秋日,杜甫在夔州时所作的。

杜甫时年五十五岁,已处在人生之秋,眼看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心境非常寂寞、抑郁。

当此秋风萧瑟之时,不免触景生情,感发诗兴,故曰《秋兴》,共有八首,“玉露凋伤枫树林”是其中的第一首。

《咏怀古迹》是一个系列,它一共五首,每首各抒一人一事,分别为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是一组七律诗组。

与《秋兴八首》同作于大历元年的秋天。

这个年,安史之乱虽然已经结束,但国家仍然动荡不安,诗人依旧客居他乡。

吟咏古迹,追思历史人物的同时,诗人也抒发了自己一生漂泊,功业无成的感慨。

【学习过程】
学习《秋兴八首》(其一)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把本诗中不会写或易写错的词或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
二、再读课文,翻译全诗。

玉露凋伤枫树林,——
巫山巫峡气萧森。

——
江间波浪兼天涌,——
塞上风云接地阴。

——
丛菊两开他日泪,——
孤舟一系故园心。

——
寒衣处处催刀尺,——
白帝城高急暮砧。

——
三、品读诗歌,赏析诗歌。

1、本诗前四句写了什么?从中可看出诗人什么样的感情?使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2、本诗后四句写了什么?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使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四、小结
这是一篇随物兴感、即景寄怀之作。

悲自然之秋,更是悲人生之秋和国运衰落之秋,充溢着苍凉的身世之感和家国之秋,诗人由深秋的衰残景象和阴沉气氛感发情怀,抒写了因战乱而常年流落他乡、不能东归中原的悲哀和对干戈不息、国家前途未卜的担忧。

学习《咏怀古迹》(其三)
一、初读诗歌,结合注释、感知诗歌。

思考:这首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在诗中找出点明作者感情的词语。

二、再读诗歌,赏析诗歌。

1、这首诗写的是昭君的怨恨,但不是一开始就写她的怨恨,写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2、开篇不写昭君,却描绘了这样一幅图画,目的何在?
3、颔联对仗很工整,怎样对仗的?有何效果?(你能说说这联主要讲了昭君的什么吗?)
4、昭君远嫁对她个人来说,毕竟是一种不幸。

这种不幸又是怎样造成的呢?
5、“环珮空归月夜魂”中的“空”如何理解?颈联两句和颔联两句有何联系?
6、“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尾联两句千古来被人吟唱,应如何理解?
三、小结
诗歌的主旨虽写昭君的“怨恨”,但一开始并未直接写,而是从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入题。

接着写昭君的悲剧及其根源,为点明“怨恨”做铺垫,最后才明确点出昭君之“怨”,将感情推向高潮。

四、归纳寓意
《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可里面只写了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个人情怀的抒发,这是不是与标题“咏怀”二字不符?(提示:请联系诗歌写作背景实行分析。


【当堂检测】
丛菊两开他日泪,。

,环珮空归夜月魂。

,。

,。

【我的反思与感悟】
【拓展阅读】
杜甫名句欣赏
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2、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
4、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南逢李龟年》
5、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登岳阳楼》
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
7、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咏怀古迹五首》
8、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旅夜书怀》
9、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10、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绝句二首(其一)》
11、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2、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戏为六绝句》
13、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水槛贵心二首(其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