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选修4《原电池》教学设计Word版

合集下载

人教选修4原电池教学设计

人教选修4原电池教学设计

人教选修4原电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电池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2.掌握电池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3.能够通过实验探究电池的特性和使用规则;4.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电池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2.电池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3.通过实验探究电池的特性和使用规则。

【教学难点】1.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化学反应过程;2.分析实验结果,总结电池的特性和使用规则。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干电池、镍镉电池、锂电池、醋酸、铜片、纸巾等;实验设备:万用表、灯泡等;教学材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的PPT,实验操作指导书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利用PPT介绍电池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引发学生对电池的兴趣。

2.提问:大家平时使用电池的经验有哪些?电池有哪些不同类型?请举个例子说明。

二、讲解(20分钟)1.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电能。

结构上由正极、负极和电解质组成。

2.电池的化学反应:以干电池为例,将电池的正负极分别与铜片和纸巾接触,浸泡在醋酸中,实验观察放电现象。

3.电池的电压和电流:电压是电能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能力,电流是电荷流动的速度。

4.电池的注意事项:不要将电池短路,避免过度充放电,及时更换电池等。

三、实验操作(20分钟)1.实验一:比较不同类型电池的电流大小。

材料:干电池、镍镉电池、锂电池、万用表、灯泡。

方法:将不同类型的电池串联,连接到灯泡两端,测量灯泡亮度。

结果:干电池亮度较弱、镍镉电池亮度适中、锂电池亮度较强。

2.实验二:测量电池的电压。

材料:干电池、万用表。

方法:将万用表的正负极分别接触电池的正负极,测量电压。

结果:干电池电压约为1.5V,符合标称电压。

四、实验结果分析(15分钟)1.从实验一结果中,我们可以发现不同类型电池的电流大小不同,主要取决于电池的化学反应过程和结构设计。

2.从实验二结果中,我们可以验证电池的电压与标称电压基本相符,说明电池的设计和制造工艺成熟。

最新选修四原电池教案word版本

最新选修四原电池教案word版本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第1节原电池班级:1301 姓名:刘慧学号:2013113010129探 究 三 : 原 电 池 的 构 成 条 件第二个第三个实验学生分组动手操作问题二:下列图示的装置可以产生电流的是?对比实验得出条件。

问题三:下列图示的装置可以产生电流的是?对比实验得出条件。

学生总结【板书】构成原电池的条件:1.有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金属与导电的非金属单质或金属氧化物)作电极;2.电极材料必须与电解质溶液接触;3.两极相连形成闭合电路;4.内部条件——能自发进行氧化还原反应。

如图所示,发现:1.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

较活泼的金属担任负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担任正级。

发现:2.电极必须与电解质溶液接触。

发现:3、内外电路都必须构成闭合回路。

通过三组对比实验让学生发现并总结出形成条件,初步养成学生的探究精神和依据实验事实得出结论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整理、归纳与总结表达的能力比较能力、分析能力的培养 新知传授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⑧⑦课堂练习当电解质溶液为稀H2SO4时:Zn电极是____(填“正”或“负”)极,其电极反应为_______,该反应是______(填“氧化”或“还原”,下同)反应;Cu电极是______极,其电极反应为________,该反应是_________反应;当电解质溶液为CuSO4溶液时: Zn电极是____极,其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该反应是________反应;Cu电极是____极,其电极反应为___,该反应_________反应。

整理:过渡:上述电池,工作效率不高。

实验4-1:展示带有盐桥的锌铜原电池设问:1. 取出盐桥,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2. 盐桥起什么作用?强调:化学上把Cu|CuSO4(aq)与Zn|ZnSO4(aq)叫做原电池的半电池,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原电池。

板书:1. 原电池的表示:(+)Cu|CuSO4(aq)|| Zn|ZnSO4(aq)(-)2. 电极反应及总反应式负极(锌片): Zn -2e -= Zn2+(氧化反应)正极(铜片): Cu2+ + 2e- = Cu (还原反应)讨论与交流归纳与小结:1、原电池电路:电子流向,由负极流向正级,电流流向,由正极流向负级;2、电极:负极——电子流出的一极,正极——电子流入的一极;3、电极反应:负极——氧化反应,正极——还原反应,构成氧化还原反应。

人教高中化学选修四 第四章第一节 公开课原电池教学设计-word文档资料

人教高中化学选修四 第四章第一节 公开课原电池教学设计-word文档资料

原电池教学设计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通过解剖原电池使学生了解原电池组成,正确判断原电池的两极。

⑵形成原电池概念,探究构成原电池的条件,理解原电池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⑴经历原电池设计和原理探究过程,进一步理解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⑵能对自己探究原电池概念和形成条件的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3情感目标:⑴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⑵通过对分组实验及对现象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培养学生关注自然、社会和生活现象的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原电池原理难点:原电池原理及电极反应式的书写三、教学过程引言:同学们你们听说过一位叫伏打的科学家吗?是他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电池——伏打电池,就连叱咤风云的拿破伦都曾三次聆听他的演讲。

这一发明引起了物理学和化学领域的一场深刻的革命,这一节就让我们沿着伟人的足迹探寻原电池的奥秘吧!板书:第二节原电池大家看一个演示实验:用电流计测电池的电流(电池的正极接电流计的正极)请同学们观察电源的正负极和电流指针偏转方向的关系,简单的电路图如图所示------此时教师在黑板的右上角画出电路图。

教师引导:指针偏转---电流产生---产生电能------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原电池1.概念: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叫原电池。

干电池是利用原电池原理制成的最常用的电池,它的组成如何?我们从组成入手进行探究。

探究一解剖干电池(学生活动三分钟左右,教师巡视)解剖完后请你说出干电池的组成(进一步提示黑色物质是二氧化锰和碳的混合物)播放原电池的组成:碳棒(正极),锌筒(负极),二氧化锰,氯化铵(浓缩的电解质溶液)。

问:电解质溶液能导电吗?非电解质呢?请根据干电池的组成并模拟科学家的发明过程,利用桌面的仪器和药品设计组装原电池并探究形成条件。

初中物理《原电池》教案(优秀3篇)

初中物理《原电池》教案(优秀3篇)

初中物理《原电池》教案(优秀3篇)初中物理《原电池》教案篇一1、分析本节内容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为高中化学新课程(人教版)选修4的第四章电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该内容学生在必修2已有一定的了解,本节是该内容的加深,主要是增加了一个盐桥内容。

掌握本节知识,对指导学生了解生活中电池使用原理、金属腐蚀和防护,研究探索发明新电池有重要意义。

2、了解学情底码已有基础:对原电池原理有初步认识;具有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

局限认识:氧化剂和还原剂只有接触才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发展方向:通过实验活动对原电池原理形成完整认识,提高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

3、明确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深入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对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有更完整的认识。

学会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池总反应。

能根据反应设计简单的。

原电池。

过程与方法:通过Pb-CuSO4电池的设计活动,感悟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进一步体会控制变量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设计原电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受原电池原理应用于化学电源开发的关键作用。

4、研究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原电池工作原理和形成条件教学难点:氧化还原反应完全分开在两极(两池)发生及盐桥的作用。

5、确定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以“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实验探究,自主分析设计”的学习方式学习。

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学生不断深入认识原电池原理和形成条件,最终实现知识和能力上的跨越。

6、教学设计过程和意图(1)情境导课:让学生举一些手机、电子表等新型电池例子。

联系生活,吸引学生注意力,唤起学生学习欲望。

(2)回顾原电池:复习基本概念,温故而知新。

学生回忆原电池的有关内容,调动学生思考,回忆概念为后期探究作准备。

板书(便于学生直观记忆、理解掌握):1.概念2.电极名称3.构成条件4.原电池工作原理(展示微观过程)(3)设计原电池:(板书)活动一、依Pb+CuSO4=PbS04+Cu反应,自主设计原电池。

纸上谈兵重温原电池原理。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教学设计

第 1 页 共 2 页 发生 反应 原电池 离子 离子负极正极 电解质溶液(标出电子转移情况) 发生 反应第一节《原电池》教学设计一、解读课标1、掌握原电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根据原电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会判断电池的正负极。

2、利用原电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设计原电池。

二、教材分析由于原电池在必修二第二章已经详细介绍过,因此,在本节课原电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复习为主,由单液原电池向双液原电池过度,熟练掌握将一个氧化还原反应设计成原电池。

三、重点、难点1、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2、根据工作原理会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

3、掌握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4、学会将一个氧化还原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四、《导学案》自己填写,小组讨论,每组找代表展示。

对展示成员进行鼓励和表扬。

五、学习过程【导入新课】以生活中应用广泛的“暖宝宝”为例。

通过本节课学习,思考“暖宝宝”的工作原理。

【设计思路】以生活实际入手,引起学生注意,生活处处是化学,学以致用,激发学生的兴趣。

【观看视频】观看铜--锌原电池的实验视频。

【独立自学】回顾《氧化还原反应》和必修二《原电池》的内容并结合课本七十一至七十二页内容完成《导学案》上的【复习】部分。

【展评激学】学生展示成果,学生点评,教师补充。

【加强巩固】每组同学讨论完成《导学案》上的【练习】1,展示小组讨论结果。

【学生总结】如何判断电池的正负极?【总结升华】第 2 页 共 2 页 原电池 离子离子 负极 正极 电解质溶液 (标出电子转移情况) 发生 反应 (填“阴”或“阳” , 右同)【小组讨论】比较《导学案》上【练习】1中的图Ⅰ和图Ⅱ,完成《导学案》上的【思考】1、2、3、4部分【设计思路】通过旧知识的复习,向新知识过度。

由单液原电池引入双液原电池。

从而引出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学生总结】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学以致用】 讨论《导学案》上【思考】5.“暖宝宝”的工作原理:以还原铁粉为负极,石墨粉作为正极材料,氯化镁或氯化钙为吸水剂,氯化钠为电解质,空气中的氧气在石墨上得到电子,形成原电池。

人教选修4《原电池》教学设计

人教选修4《原电池》教学设计

人教选修4《原电池》教学设计
【教学难点】氧化还原反应完全分开在两极发生(分池、分液)
2、教学策略设计
教师引导下的学生实验探究与模型建构相结合:
3、教学用品:
多媒体电脑及投影设备、灵敏电流计、导线、原电池容器两个、铜丝、铝线、铜片、锌片、盐桥、培养皿、硫酸铜溶液、硫酸锌溶液、氯化钠溶液、桔子、滤纸、吸管若干(仪器药品按4名学生一组准备)。

三、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流程图
学生回忆复习。

【复习】铜锌原电池装置中正负极分别发生了什么
::
【针对方案2提问】为何两瓣未分开的桔子也能【可能解释】因为两瓣中间的膜可以让离子通过,离子定向移动形成
四、教学反思
1、教学素材选取得当,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难点
本节课借助妙趣横生的课堂引入和桔子实验,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自主建立了分池、盐桥等观点,从而突破了对原电池原理认知发展的教学难点。

2、教学中问题线索及学生活动设计得当
教学中问题线索设计及学生活动设计有利于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科学探究背景,模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

从而使学生在已有基础上发现问题,并在不断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实现能力升华,达成教学目标。

3、教学设计应安排得更紧凑
本节课的实际教学中教师还安排了根据H2+O2==H2O这一反应来设计原电池的学生活动。

由于课堂容量大、时间紧,因此通过教学实践认为将该活动放在下一节《化学电源》中作为课堂引入和过渡的线索更为妥当。

化学人教版选修4教案: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 Word版含解析

化学人教版选修4教案: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 Word版含解析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章前概述本教科书的第一章着重研究了化学反应与热能的关系,本章着重研究化学反应与电能的关系,二者都属于热力学研究的范畴。

电化学是研究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换的装置、过程和效率的科学,它的应用十分广泛,在分析、合成等领域应用很广,由此形成的工业也很多,如电解、电镀、电冶金、电池制造等。

因此本章知识有利于学生们了解电化学反应所遵循的规律,知道电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同时,本章还设计了一些有趣的实验和科学探究活动,这有利于学生增强探索化学反应原理的兴趣,树立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志向。

本章包括原电池、化学电源、电解池、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四部分内容。

学生在必修化学2中学习了由锌片、铜片和稀硫酸溶液组成的简单原电池,初步了解了原电池原理。

在本章第一节中将学习带有盐桥的较复杂的原电池,进一步认识原电池的构成和反应原理,了解设计原电池、选用正、负电极的原则。

化学电源学生在必修化学2中对于化学电池的原理和应用,已有了初步的了解,本章在电池选用的标准,以及在一次电池、二次电池和燃料电池的反应原理方面,均有所拓宽和加深。

电解池教科书以CuCl2溶液的电解为例,介绍了电解的原理。

由于课程标准不要求介绍电极电势、分解电压等概念,因此这里只是简单地说明电解的产物,而不能定量地分析电解过程中什么离子能参与放电。

在电解原理的应用中,教科书简单地介绍了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烧碱、氯气和氢气,电镀,铜的电解精炼以及电冶金制取活泼金属的知识,目的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拓他们的科学技术视野。

关于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教科书阐述了金属腐蚀造成的严重危害,指出金属腐蚀分为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两类。

这里着重讨论了电化学腐蚀的机制,阐述了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的反应原理,指出金属电化学腐蚀的本质是金属表面形成了微型原电池,使金属失去电子而被氧化。

同时指出,人们根据对金属电化学腐蚀本质的认识,发明了防护金属电化学腐蚀的方法,并具体地介绍了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和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

《原电池》第一课时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教学文稿

《原电池》第一课时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教学文稿

《原电池》第一课时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教学文稿原电池第一课时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教学文稿引言本文稿主要介绍高中化学选修四教材中的第一课时内容,即原电池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一、原电池的概念原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它由两种不同金属电极和它们之间的电解质溶液组成。

二、原电池的构成要素1. 金属电极:原电池中常使用锌和铜作为金属电极。

2. 电解质溶液:原电池中常使用硫酸锌溶液和硫酸铜溶液作为电解质溶液。

3. 电池外部连接导线和负载:原电池通过导线将两个金属电极连接起来,并通过外部负载释放电能。

三、原电池的工作原理1. 金属电极反应:在锌电极上,锌离子被氧化为锌离子,释放出电子。

在铜电极上,铜离子被还原为铜原子,吸收电子。

2. 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传递:在电解质溶液中,锌离子从锌电极释放出来,进入溶液中。

铜离子从溶液中移动到铜电极上。

3. 外部负载中的电子传导:通过外部导线,电子从锌电极流向铜电极。

四、原电池的电路图符号原电池的电路图符号一般用两条平行的直线表示两个金属电极,直线上方标有正号,表示阳极;直线下方标有负号,表示阴极。

五、原电池的电动势和电动势的测量原电池的电动势是指单位正电荷在电池中获得或失去的电势能。

电动势可以通过电动势计进行测量,常用单位是伏特(V)。

结论原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由金属电极、电解质溶液和外部连接导线和负载组成。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涉及金属电极反应、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传递和外部负载中的电子传导。

原电池的电路图符号为两条平行的直线,上方标有正号,下方标有负号。

原电池的电动势可以通过电动势计进行测量。

新人教版化学选修4高中《原电池》word教案三

新人教版化学选修4高中《原电池》word教案三

新人教版化学选修4高中《原电池》word教案三第一节原电池一、差不多说明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高中化学选修模块4-化学反应原理2、年级:高二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4、所属的章节:第四章第一节(第一课时)5、教学时刻:40分钟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使学生了解原电池的概念和组成条件,明白得原电池的化学原理。

2、.初步把握形成原电池的差不多条件。

能正确规范书写电极反应方程式。

能初步依照典型的氧化还原反应设计原电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原电池的发明、进展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2)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与投身科学追求真理的积极情感。

(3)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愉悦,增强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内容分析:(1)地位和功能本教科书的第一章着重研究了化学反应与热能的关系,本章着重研究化学反应与电能的关系,二者都属于热力学的范畴。

而本节则着重研究原电池,即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它的应用十分广泛,在分析,合成等领域应用专门广,由此形成的工业也专门多。

因此,有利于学生了解电化学反应所遵循的规律,明白电化学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同时,本节还设计了一些有味的实验和科学探究活动,这有利于学生增强探究化学反应原理的爱好,树立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志向。

教学重点:(2)内容结构原电池是学生在必修化学2中学习了由锌片、铜片和稀硫酸溶液组成的简单原电池,初步了解了原电池原理的基础上,在那个地点将进一步原电池的构成和原理,了解设计原电池、选用正、负极的原则。

(3)教学难点: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及电极反应;原电池电极名称的判定。

3、设计思路:(1)紧密联系前面学过的原电池的知识,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同时专门注意原电池原理的明白得与应用。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爱好,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

努力表达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选修4原电池教案

选修4原电池教案

选修4原电池教案篇一: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4《原电池》教学设计[精华] - 副本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4《原电池》教学设计海口市灵山中学—化学组—柯劲松一、设计思想:本节课的的教材依据是人教版高二年级选修4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也是化学与能源联系的很关键的内容,这些知识不但能让学生大开眼界,而且还为环境,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教学内涵,所以这部分知识是应该以全新的教学理念进行这部分知识的教学。

在设计本节课教学时遵循新课改的理念,引导学生从高一所学习过的原电池的概念,组成要素引入课程,上课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设计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环境。

本节课采用“实验操作—分析讨论—得出结论”的学习方法,在实验探究中学习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盐桥的的作用,让学生在“做中学”。

二、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本节是在高一电化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深入学习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1原电池的工作原理○2能量的转换重点内容○3电极反应式及总反应式○4盐桥的作用○5原电池的用途2、教材作用:通过对原电池工作原理的学习之后,学生形成一个将氧化还原反应、能量转换、元素化合物知识、电解质溶液,金属腐蚀和防护、电解原理和有关计算等知识联系起来的知识网络。

对培养学生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的认知规律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

而且原电池在实际生活、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中应用十分广泛,因此学好本节知识,具有比较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三、学情分析:本节教材,不仅仅是前面必修课学习的复习,更重要的是学习的角度有了一定的变化,从能量的角度、从电流产生的本质以及最后的应用两方面进行了编排,应该说符合认知规律,既是复习旧知,又是加深学习,提升能力。

虽然学生的学习有了知识与能力的基础,但是必修课中学习经过较长的时间,学生对知识淡忘了较多,所以要进行教学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但学生对于这方面的学习兴趣还是非常浓厚的,应该利用好这一点。

人教版选修四第四章《原电池》教案

人教版选修四第四章《原电池》教案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第一节原电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复习原电池的构成,深入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2.能理解盐桥的作用;3.能够按要求设计简单的原电池,会书写简单的电极反应式。

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如何避免普通原电池内耗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2.经历尝试使带盐桥的原电池形成闭合回路的过程,提高思维的发散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体验追根究底、锲而不舍的探究精神并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盐桥的作用、探究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分析、讨论、总结应用等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推理、探究。

【教学过程】【投影】第四章电化学基础【引入】图片引入【板书】第一节原电池【讲述】必修二已经学过原电池,现在又学原电池,区别在于现在是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原电池的能量转化效率。

【探究实验一】把锌片和铜片与贺卡扬声器用导线连通,然后把锌片和铜片放入【归纳】复习原电池工作原理【思考】1、锌片上为什么有红色物质析出,贺卡扬声器为什么声音越来越弱?2、该原电池不使用时能否长期保存?为什么?【思考与交流】实验探究一是我们在必修2中学习过的原电池,如果用它做电源,不但效率低,而且时间稍长电流就很快减弱,又不能长期保存,因此不适合实际应用。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有没有什么改进措施?溶液直接接触)(提示:刚才的实验中锌与CuSO4【回答】把锌与硫酸铜溶液分开【提问】分开后,锌的烧杯里加什么物质?【投影】加金属对应的盐溶液【探究实验二】把锌片和铜片与贺卡扬声器用导线连通,然后把锌片放入硫酸锌溶液中,把铜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贺卡扬声器会发出声音吗?为什么?【回答】不会发出声音,因为构不成闭合回路。

(提示:从微观的角度)那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回答】搭桥【探究实验三】【思考】什么物质能作为离子通道,让Zn2+、SO42-沿着它移动呢?(提示:能吸水的物质就能让溶液沿着它移动,就能让离子沿其运动)用提供的材料把两烧杯连通,观察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问】通过实验,设想成立,但声音微弱,为什么?【回答】电流小,单位时间内通过的电量小。

选修四原电池教案

选修四原电池教案

选修四原电池教案选修四原电池教案一、基本信息学科:化学年级:高中选修四教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原电池的定义和构造2. 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3. 了解原电池的应用和发展教学重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学难点:原电池的应用和发展二、教学准备教材:高中化学选修四教材教具:PPT、实物原电池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1.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并激发其学习兴趣。

2. 提问:你们了解什么是原电池吗?它有什么应用?3. 让学生总结原电池的定义和应用。

第二步,讲解原电池的基本概念1. 通过PPT向学生介绍原电池的概念和起源。

2. 引导学生了解原电池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第三步,实验展示1. 展示实物原电池,让学生观察和描述。

2. 教师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亲手操作。

3. 导出实验结论,总结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第四步,讲解原电池的应用和发展1. 向学生介绍原电池的应用领域和发展状况。

2. 引导学生思考原电池的优缺点,并与其他电池进行比较。

第五步,课堂讨论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原电池的前景和应用。

2. 让学生展示讨论结果,并与全班分享。

第六步,总结与检验1. 整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向学生进行知识点总结。

2. 设计一份小测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讲解概念、实验演示、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参与度。

通过实物展示和实验演示,学生深刻理解了原电池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通过讨论和总结,学生了解了原电池的应用和发展。

整个教学过程轻松愉快,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41《原电池》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41《原电池》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41《原电池》第一课时教案教案名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原电池》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原电池的概念、组成和分类。

2. 使学生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其能量转化过程。

3.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原电池的概念2. 原电池的组成和分类3.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4. 原电池的能量转化过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原电池的概念、组成、分类和工作原理。

2. 教学难点:原电池的能量转化过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原电池的相关知识。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地展示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能量转化过程。

3. 结合实例分析,让学生体会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1.1 展示干电池、燃料电池等日常生活中的原电池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原电池的应用。

1.2 提问:什么是原电池?原电池是如何工作的?2. 讲解原电池的概念2.1 讲解原电池的定义:原电池是一种能够将化学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装置。

2.2 强调原电池的特点: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两极性、闭合回路。

3. 介绍原电池的组成和分类3.1 讲解原电池的组成:负极、正极、电解质、导线。

3.2 介绍原电池的分类:酸性电池、碱性电池、中性电池、燃料电池等。

4. 讲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4.1 展示原电池工作原理的示意图,讲解负极和正极的反应过程。

4.2 强调电子转移和离子迁移在原电池工作中的重要性。

5. 分析原电池的能量转化过程5.1 讲解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离子迁移。

5.2 举例说明原电池在实际应用中的能量转化过程。

6. 巩固知识,解决问题6.1 提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能量转化过程有哪些实际应用?6.2 让学生结合生活实例,分析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能量转化过程。

7. 课堂小结7.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原电池的概念、组成、分类和工作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电池》教学设计
模块: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
课题: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
授课人:德江县第二中学-廖碧荣
时间: 2017年12月1日
《原电池》教学设计
德江县第二中学廖碧荣
一、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在人教版教材必修2中以铜锌单液电池模型为载体,简单介绍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形成条件;在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的第四章第一节中以双液电池模型为载体,深化认识原电池原理和形成条件;随之,第二节《化学电源》则在此基础上介绍实用化学电池及其工作原理。

因此,本节课在教材内容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情分析:
【认知基础】对原电池原理有初步认识;具有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

【局限认识】氧化剂和还原剂只有接触才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发展方向】通过实验活动对原电池原理形成完整认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单液电池模型到双液电池模型,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层次需要进行一次较大的跨越。

因此,本节课的关键是寻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帮助学生主动思考,突破认识的局限性,完成对原电池原理及形成条件的认知跨越。

二、教学目标与教学策略:
1、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深入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完整的认识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学会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池总反应方程式;能根据反应设计简单的原电池。

【过程与方法】通过桔子电池实验活动体验建构原电池模型的过程;通过Zn-CuSO4电池的设计活动,感悟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体会控制变量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介绍电池发展史,激发学习兴趣,感受原电池原理应用于化学电源的关键作用;通过双液电池模型的建构,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原电池工作原理和形成条件
【教学难点】氧化还原反应完全分开在两极发生(分池、分液)
2、教学策略设计
教师引导下的学生实验探究与模型建构相结合:
3、教学用品:
多媒体电脑及投影设备、灵敏电流计、导线、原电池容器两个、铜丝、铝线、铜片、锌片、盐桥、培养皿、硫酸铜溶液、硫酸锌溶液、氯化钠溶液、桔子、滤纸、吸管若干(仪器药品按4名学生一组准备)。

三、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流程图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展示图片复习已知【引入】回忆小学课文冰心的《小
桔灯》,并展示现代版“小桔灯”,
激发学生回忆复习。

【复习】铜锌原电池
装置中正负极分别
发生了什么反应?
电流如何产生?
【回顾复习】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的装置。

【复习】原电池工作原理:
负极:氧化反应失电子
正极:还原反应得电子
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
阴离子从正极流向负极,形成闭
合回路。

第一次理论分
析,激活学生对
原电池原理及
形成条件的已
有认知。

为后续
产生认知冲突
奠定基础。

桔子实验提炼模型【过渡】在必修中有一个家庭实验
——设计水果电池。

【提出实验内容】现在给你提供了
以下材料,请你设计桔子电池,观
察实验现象并提炼出原电池模型。

可供选择的材料:灵敏电流计、
铜丝、铝线、导线、培养皿、桔
子滤纸、吸管、NaCl溶液
【小组实验】
【方案展示,提炼模型】
通过桔子实验
的方案讨论,使
学生从“单瓣
”→“两瓣”形象实验演化成“单池”→“双池”的模型建构;从“膜”上升到“盐桥”的
认识。

第二次理论分析提出双池-盐桥模型,在模型分析中再次强调电流的形成过程,同时强调盐桥的作用。

序号
方案、现象
交流方案,汇总 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建构模型,集体讨论修改:
方案1:
方案2:
方案1 铜丝和铝线同时插入一瓣桔子中
(有电流) 方案2 铜丝和铝线分别插入未分开的两瓣桔子中
(有电流) 方案3
铜丝和铝线分别插入分开的两瓣桔子中
(无电流)
【针对方案2提问】为何两瓣未分开的桔子也能产生电流? 【针对方案3提问】为何两瓣分开的桔子不能产生电流?如何改进,产生电流?
【教师演示两种解决方案】“连
隧道”(用吸满果汁的导管连通)、“搭桥”(用浸有NaCl 溶液的滤纸条连接)。

【提问】这两种解决方案为何能
【可能解释】因为两瓣中间的膜可以让离子通过,离子定向移动形成闭合回路。

【可能解释】未形成闭合回路。

解决方法:将两瓣桔子贴在一起。

还有可能会有将其浸入电解质溶
液中。

【可能解释】在“隧道”和“桥”中离子能够定向移动,构成闭合回
产生电流?请提炼模型。

【知识介绍】在化学实验中常用的盐桥是在U型管里装含有琼胶的饱和KCl溶液。

路。

【提炼模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