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秋《区域经济学》形考作业三_0005
区域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区域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区域经济学》单元作业题(1)1-4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区域经济学是地理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产物,它是研究各种经济现象在地理空间上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 ?)2.区域发展是一个主观的过程,是人们作用于区域经济开发过程的主观行为。
( ×)3.区域经济开发有明确的开发主体,该主体自始至终控制着开发进程。
( ? )4.区域规划的主体包括政府和企业两大类,其中政府是第一主体,企业是第二主体。
( × )5.人力资源开发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推动力。
( ?)6.广义的区域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区域( × )7.区域 ( ? )( ×) 8.一个地区的支柱产业就是该地区的主导产业。
9.在区域经济学中,通常用区位商来判断一个产业是否构成地区专业化部门。
( ? )10(感应度系数是指某一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所产生的生产需求波及程度。
( ×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区域经济学形成于( B )。
A.20世纪20年代B.20世纪50年代C.20世纪70年代D.20世纪90年代2.古典区位论向现代区位论发展的转折点是( C )。
A.农业区位论B.工业区位论C.市场区位论D.运输区位论3.三次产业的划分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 B )首先提出来的。
A.库茨涅兹B.科林?克拉克C.配第D.熊彼特4.容易陷入纳克斯所说的“贫困恶性循环”之中的是( D )区域。
A纯自然资源型 B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结合型C社会资源为主、自然资源为辅型 D资源缺乏型5.下列哪种产业拥有的影响力系数最大,( A )A建筑业 B农业 C采掘业 D商业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区域主要包括(A C D )A一国范围 B单纯从事某项活动的小区C全国国土 D跨国界的特定区域2.古典区位理论包括( B C D)。
区域经济学作业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作业及答案一、什么是经济区域?从属性上看,一国经济范围内经济区域如何划分?二、经济区域的有哪些主要特点?三、解释区域经济学中的几个名词:区位、区位因子、点、线、面、网络四、阐述恶性循环理论的主要内容。
五、什么是经济辐射?区域经济辐射一般通过哪些途径与方式进行?六、阐述增长极理论、点轴发展理论、网络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
七、简述罗斯托与钱纳里的经济发展阶段论。
八、什么是城市,城市有哪些特征?九、什么是城市群?在我国发展城市群有什么重要意义?十、什么是区域经济分工?区域经济分工的客观基础是什么?十一、什么是区域特色经济?区域特色经济体现在哪些方面?十二、简述我国区域经济合作历程及各阶段的特点。
十三、什么是区域经济规划?区域经济规划一般包括哪些内容?十四、谈谈你对我国区域经济规划遍地开花的认识.十五、请分析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意义。
十六、简述区域经济政策的涵义、目标与手段。
十七、请简要说明几种问题区域的发展对策.一、什么是经济区域?从属性上看,一国经济范围内经济区域如何划分?答:经济区域是指拥有多种类型的资源、可以进行多种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片相对较大的空间范围。
从经济区域的属性看,一国内的经济区域包括:1、经济地带:内部具有同质性的经济区域。
2、大经济区:在功能上联系紧密的核心和边缘共同组成的,内部具有很强聚集性功能的经济区域。
3、功能性经济区:是指在经济地带或大经济区内具有相同职能的经济区域。
4、行政经济区:指经济区与行政区的界限完全一致,兼备行政区与经济区两种职能的的区域。
二、经济区域的有哪些主要特点?答:经济区域首先是一定范围的地域空间。
经济区域能够独立地存在和发展。
任一经济区域都要在更大范围的区域系统中担当某种专业化分工的职能。
三、解释区域经济学中的几个名词:区位、区位因子、点、线、面、网络答:区位:指人们从事经济活动时,在地理位置上所选择的一个具有特定优势的有限空间范围.区位因子:(或称区位因素)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如影响企业区位分布的区位因子,主要包括运输成本、劳动力成本、市场、企业决策者的行为、企业的结构和组织管理方式、社会经济环境、交易成本和规模经济.点、线、面、网络是区域空间结构的构成要素.点-—指某些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集聚而形成的点状分布形态。
国家开放大学宁夏50610《区域经济学教程作业三作业资料
区域经济学教程作业三复习题(带答案)说明:每学期的课程题号都可能更换,请认真核对是您需要的题号后再下载!【题号】()是产业区位选择机制中的主体部分。
a. 宏观调控机制b. 利益驱动机制c. 市场调控机制d. 目标驱动机制[认真学习课本知识,并分析作答上述题号]参考答案:利益驱动机制【题号】根据比较利益学说的理论,两个区域进行贸易的基础是()的地区差异。
a. 绝对成本b. 绝对劳动生产率c. 相对劳动生产率d. 生产要素禀赋[认真学习课本知识,并分析作答上述题号]参考答案:相对劳动生产率【题号】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1912)一书中提出了()。
a. 区域发展的相互依赖理论b. 创新理论c. 要素禀赋理论d. 人力资本学说[认真学习课本知识,并分析作答上述题号]参考答案:创新理论【题号】古典区位论向现代区位论发展的转折点是()。
a. 农业区位论b. 市场区位论c. 运输区位论d. 工业区位论[认真学习课本知识,并分析作答上述题号]参考答案:市场区位论【题号】下列哪种产业拥有的影响力系数最大?()a. 采掘业b. 农业d. 建筑业[认真学习课本知识,并分析作答上述题号]参考答案:建筑业【题号】人力资源的特点是()a. 人力资源具有智力性b. 人力资源具有时效性c. 人力资源具有能动性d. 人力资源具有生物性[认真学习课本知识,并分析作答上述题号]参考答案:人力资源具有生物性【题号】现代区域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是()国的艾萨德教授。
a. 美国b. 德国c. 英国d. 法国[认真学习课本知识,并分析作答上述题号]参考答案:美国【题号】()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中干学”理论。
a. 阿罗b. 韦伯c. 舒尔茨d. 杜能[认真学习课本知识,并分析作答上述题号]参考答案:阿罗【题号】经济学家罗默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唯一源泉。
a. 引进b. 外在c. 创新d. 内在[认真学习课本知识,并分析作答上述题号]参考答案:内在【题号】临界最小努力命题理论是由()提出的。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图文稿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区域经济学》试题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从()研究经济现象,正是区域经济学区别于其它经济学学科的根本所在。
A.时间角度B.空间角度C.结构角度D.环境角度2.区域规划的主体是()。
A.政府B.企业C.个人D.政府与企业3.区位选择的标准包括()。
A.成本最低B.地区形象最佳C.市场份额最大D.聚集效应4.影响交易成本的区域性原因包括()。
A.经济发达程度B.区域垄断及其竞争C.区域集团形成及其竞争D.区域间地方政府及其竞争5.根据区域经济合作双方提供生产要素水平的不同,区域经济合作可以划分为()。
A.水平合作B.国际经济合作C.垂直合作D.一国范围内不同地区间的区际经济合作6.下列关于人力资源的理解准确有()。
A.人力资源是指某种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B.人力资源又被称为“劳动力资源”或者“劳动资源”C.人力资源包括体质、智力、知识和技能四个部分D.人力资源具有非再生性7.区域间的直接投资合作的形式包括()。
A.信贷B.独资C.证券D.合资8.下列选项中,被称为二次能源的有()。
A.固体能源B.液体能源C.气体能源D.电力9.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选择支柱产业应当遵循的条件包括()。
A.应当有很低的区位商B.在地区工业总产值中占很大的比重C.要有比较大的产业关联度D.要有较高的产业规模经济10.制定区域规划的原则包括()。
A.统一原则B.发挥优势原则C.兼顾全局原则D.效益原则11.区域基础设施包括()。
A.区域交通系统B.公用事业系统C.文化教育系统D.医疗卫生系统12.区域经济政策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
A.市场经济在区域发展与运行方面存在功能失灵B.区域经济具有要素分布的空间上的均等性C.区域经济具有要素分布的空间上的不均等性D.不平等的区域竞争使区域差异扩大不可避免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1.区域:2.配第-克拉克定律:3.垂直区域经济合作:4.投资:三、判定分析题(先判断对错,再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共15分)1.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生产能力或企业个数,相互采取聚集联合化与专业化方式,形成分工协作,达到效益最优,在区域内相互联系的生产聚集被称为非功能聚集。
2013春《区域经济学》形考作业三_
13春《区域经济学》形考作业三_0003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试卷得分:0一、单项选择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
从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不得分)得分:301.核心区是指人均GDP的标准化值(A )。
A. 大于0.5B. 小于0.5C. 等于0.5D. 大于0.3满分:3 分2.( B)经济学家克里斯塔勒于1933年首次提出了中心地理论。
A. 美国B. 德国C. 英国D. 法国满分:3 分3.(B)于1956年发表论文总结了人口密度不平衡对中心地市场区规模的影响。
A. 廖什B. 艾萨德D. 俄林满分:3 分4.( D)是发达国家中修建铁路最晚的国家,但却是铁路现代化进程最快的国家。
A. 美国B. 英国C. 法国D. 日本满分:3 分5.( C)于1940年出版了《区位经济学》对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作了补充。
A. 杜能B. 韦伯C. 廖什D. 艾萨德满分:3 分6. “十一五”期间,我国电网建设总投资将超过(D )亿元。
A. 十B. 一百D. 一万满分:3 分7.(A)是指由多个电站共同发电、送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组成的网络。
A. 电网B. 通信网络C. 水利D. 交通运输满分:3 分8. 区域空间结构是指一个顾家经济发展中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 B)。
A. 高低B. 水平C. 程度D. 速度满分:3 分9. (C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发达国家发展最快的交通运输方式。
A. 铁路B. 公路C. 高速公路满分:3 分10.1825年( B)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铁路。
A. 美国B. 英国C. 法国D. 日本满分:3 分二、多项选择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
从备选答案中,选出2--4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不得分)得分:25.51.基础产业是指工业中上游产品的生产包括(CD)。
A. 矿业B. 工业C. 采掘业D. 原材料工业E. 产业满分:3 分2.基础设施包括(ABCD)。
区域经济学题库
41、供给不可分性:指资本(特别是社会一般资本)的整体性,以及只有在许多经济活动上同时进行投资才能得到各种规模经济利益;
42、需求不可分性:指由市场规模所造成的对经济活动的盈利性以及可行性的限制。
20、有形优势与无形优势:有形区域优势是区域发展的物质基础,即“硬件”成分;无形区域优势是区域发展的非物质的“软件”成分,如居民素质、科教水平、信息传递便捷度、对外联系程度等。
21、集中度:衡量经济活动空间分布聚集或分散程度尺度,分绝对集中指标和相对集中指标两类指标。
22、极化:指经济活动向某个具有区域优势的地点集中,并成为整个地域范围内的发展极核的现象。极化一经形成,就会有一种自我发展的能力,可以不断为自己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即使原先赖以发展的优势已经消失,它仍可以发展。
13、一线、二线和三线地区:一线地区指沿海和东北、西北、华北的几个边境省份。二线地区指一线和三线以外的省区。三线地区指长城以南、京广线以西、韶关以北、乌鞘岭以东的广大地区,具体包括四川等10个省区。
14、经济特区:为执行对外开放政策而划出一定地域范围,实行特殊政策和特殊管理体制的地区。
15、计划单列城市和地区:国家计划中单独列户的城市和地区,其目的是为了发挥中心城市和某些地区在搞活经济、对外开放的作用。
30、地方化经济:指同一序列行业和密切相关的企业,由于聚集在一个地区,通过功能联系所获得的外部经济。功能联系包括垂直联系(纵向联系)和水平联系(横向联系)。
31、城市化经济:指一种工业由于位于某个城市和工业综合体内,通过非功能的空间联系所获得的外部经济。这种非功能的空间联系是由于共同利用基础结构和同时被某种要素吸引而形成的。
区域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3
《区域经济学》课程形成性考核册(三)学校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苏开放大学一、填空题1、区域经济合作的对象是生产要素,包括资金、技术、劳力和信息等。
2、人力资本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对劳动力投资的强度,教育投资和卫生保健投资是这种投资的两大方面。
3、从区域经济合作的经济内容看,主要包括工业贸易合作、资金合作、劳务合作和科学技术合作。
4、从目前国内地区间劳务合作的内容看,主要有纯粹的劳务合作、信息咨询及旅游。
5、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可以概括为农村的推力和城市的拉力 ,及其交互作用所产生的公共作用力。
6、基础实施是指用于保证区域经济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公共服务系统,包括经济基础设施和社会基础设施。
7、根据能源的形态可以将能源分为固体能源、液体能源、气体能源和电力。
8、从我国电力生产和电力结构来看,西部是我国水力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中部是我国煤炭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东部则是我国电力工业最发达的地区。
9、从交通运输结构的角度看,当前我国公路运输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平均运距短、二是高等级路网还没有形成。
10、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关于经济区域划分,主要有大经济区、省级经济区和省内经济区的划分。
二、名词解释1、城镇体系是指在一个区域内经济社会联系密切的,具有不同智能、不同规模、不同等级的城镇群体2、基础设施是指用于保证区域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公共服务系统,包括经济基础设施和社会基础设施。
3、核心区是指在全国经济或者区域经济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经济增长快、发展质量高的地区,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经济发展的主要地区,通常其人均GDP要大大高于全国人均水平。
4、经济区划经济区划是在认识客观存在的经济区的基础上,根据特定时期国民经济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对全国区域进行分区划片,阐明各经济区经济发展的条件、特点和问题,指出它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发展方向,最终为中央政府对区域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地方政府制定区域发展规划、企业进行区域分析活动提供科学依据。
国家开放大学广东[课程号]50610《区域经济学《第三次》形成性考核任务答案
课程号:50610《区域经济学》
【题目】区域贸易的存在与发展,意义在于:意味着该区域是一个开放型的经济地区、可以引进本区域缺乏的生产要素、()。
a. 意味着该区域是一个封闭型的经济地区
b. 可以在更高层次上促进竞争和本区域企业发展
c. 可以输出本区域缺乏的生产要素
d. 意味着该区域是一个外向型的经济地区
参考答案:
可以在更高层次上促进竞争和本区域企业发展
【题目】()认为,即使两个区域中的一个在每一种行业上都比另一个具有较高的绝对效率,两个区域之间的贸易同样对双方有利。
a. 比较利益学说
b. 绝对成本学说
c. 绝对成本学说
d. 比较成本学说
参考答案:比较利益学说
【题目】( )的多样化决定区域贸易商品的多样化。
a. 消费结构
b. 市场
c. 产业布局
d. 生产条件
参考答案:生产条件
【题目】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区域分工及区域贸易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各地区生产要素禀赋上的差异,并由此决定()的差异。
a. 市场规模
b. 劳动力
c. 生产成本
d. 劳动生产率
参考答案:劳动生产率
【题目】生产要素禀赋是指区域内各种生产要素的()。
a. 相对强度
b. 价格水平
c. 相对丰裕程度
d. 稀缺程度
参考答案:相对丰裕程度
【题目】依据要素禀赋论,根据两区域的()就可以直接判断出区域专业化部门及贸易模式的选择。
国开电大《区域经济学》形考任务3答案
如果课程题目是随机的,请按CTRL+F在题库中逐一搜索每一道题的答案形考任务3在古典经济学中()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
正确答案是:劳动力研究与开发学说是20世纪60年代()经济学家格鲁伯、弗农等人提出的。
正确答案是:美国人力资本是劳动力的智力资本与()资本的结合。
正确答案是:健康熊彼特认为()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正确答案是:创新生产要素禀赋是指区域内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程度。
正确答案是:丰裕雁行产业发展形态说是()经济学家根据实践总结出来的。
正确答案是:日本创新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
正确答案是:熊彼特雁行产业发展形态认为一个有发展潜力的产业要实现由幼小产业发展成为世界性生产基地的目标必须经过()阶段。
正确答案是:三个在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中()是创新的主体。
正确答案是:企业规模经济是指产出水平的增长幅度()要素投入增长幅度的经济现象。
正确答案是:大于新要素学说主要包括()。
正确答案是:人力资本学说, 研究与开发学说, 创新理论OECD提出的国家创新系统包括()要素。
正确答案是:企业, 大学研究机构, 知识的流动, 中介机构, 政府城市化水平由低到高明显地呈现出()不同的发展阶段。
正确答案是:起步阶段, 发展阶段, 成熟阶段区域科技合作的内容包括()正确答案是:科技研发合作, 技术援助, 技术贸易, 技术转让从目前国内地区间劳务合作的内容看主要有纯粹的()。
正确答案是:劳务贸易, 信息咨询, 旅游加工贸易合作主要形式有()正确答案是:来样生产, 来料加工, 来件装配, 补偿贸易()等经济学家从不同角度研究丰富和深化了国家创新系统理论。
正确答案是:弗里曼, 纳尔逊, 佩特尔, 伦德瓦尔, 波特从区域经济合作的经济内容看主要包括()方面。
正确答案是:工业贸易合作, 农业贸易合作, 资金合作, 劳务合作, 技术合作城镇体系具有的特征有:()。
正确答案是:关联性, 整体性, 层次性城市化具有的内含有:()。
《区域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
《区域经济学》平时作业(一)(本次作业包括第一章~~第三章)一、名词解释1、区域开发区域开发:是人类开发利用各种资源、谋求区域经济增长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2、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是与区域经济增长密切相关的问题。
其含义包括:第一,人均收入水平提高。
第二,以技术步入为基础的产业结构升级。
第三,城市化水平提高。
3、区域经济规划区域经济规划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具体安排,是战略思想的细化。
4、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
5、人力资本人力资本: 是指某种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
6、区域经济增长区域经济增长: 狭义的是指一个区域内的社会总财富的增加,用货币形式表示,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的曾加,以实物形式表示,。
广义的是还包括对人口数量的控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以及生产需要量的曾加等。
7、均衡增长理论由于不发达地区存在着生产与消费的低水平的均衡状态,这些地区的经济要增长,就必须打破这种均衡状态,使整个区域的经济同时得到增长。
8、非均衡增长理论非均衡增长理论与均衡增长的现实基础一样,都是不发达地区的低水平均衡现象,但主张打破这种均衡的方法和路径是不同的。
9、区域经济增长的乘数效应10、增长极指社会经济客体在特定城市的集聚而使经济的高效发展,同时在这种集聚基础上又进一步向外围地区扩散,带动这些地区的发展。
11、区域开发部门空间转移的理论是指通过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以及设或进步实现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12、区域经济开发部门空间转移规律是指不同地区的经济主体,依据一定的协议章程或合同,将生产要素在地区之间重新分配、组合,以便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活动。
13、区域空间结构区域空间结构是指一个国家经济开发中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相互关系。
二、简单题1、区域经济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答:区域经济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13秋《区域经济学》形考作业五-0001
13秋《区域经济学》形考作业五_0001一、单项选择题1. 三次产业的划分是由()著名经济学家科林·克拉克首先提出的。
A. 美国B. 英国C. 法国D. 日本2. ()经济学家克里斯托弗·弗里曼于1987年首次提出了国家创新系统的概念。
A. 日本B. 法国C. 英国D. 美国3. 1909年()出版了研究区位问题的著作《区位的纯粹理论》。
A. 韦伯B. 杜能C. 胡佛D. 廖什4. ()化是城市化的经济支柱。
A. 工业C. 农业D. 手工业5. 城市化地区是()1950年最早使用的一个概念。
A. 日本B. 美国C. 中国D. 英国6. 国际上最通行的城市确定方法是根据人口()的规模来确定。
A. 集聚B. 居住C. 生长D. 数量7. 农村与()经济的发展是城市化的原始动力。
A. 工业B. 市场C. 农业D. 手工业8. 工业贸易合作包括合作双方在制造业领域的生产合作和()贸易合作两个方面。
A. 出口C. 进口D. 技术9. ()在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了创新理论。
A. 列昂惕夫B. 俄林C. 杜能D. 熊彼特10. 当前的中国正经历两个转变即从指令性经济向()转变。
A. 计划经济B. 市场经济C. 商品经济D. 自然经济二、多项选择题1. 古典区位理论包括()。
A. 农业区位论B. 工业区位论C. 运输区位论D. 经济区位论E. 商业区位论2. 资源是决定区域产业结构的基本因素资源的()特征是决定区域发展方向,选择区域发展模式的依据之一。
B. 数量C. 质量D. 时空组合E. 测定3. 行政调节经济活动的范围包括()。
A. 社会基础产业B. 国有企业C. 集体企业D. 第三产业E. 能源产业4. 经济资源可分为()两大类。
A. 再生性资源B. 生产性资源C. 非再生性资源D. 消耗性资源E. 开发性资源5. 地区形象具有的特点有( )。
A. 地域性B. 继承性C. 稳定性D. 动态性6. 区域科技合作的内容包括()。
国家开放大学河北50610《区域经济学》任务三作业资料
区域经济学-任务三复习题(带答案)
说明:每学期的课程题号都可能更换,请认真核对是您需要的题号后再下载!
【题号】区域经济资源包括()_____等。
a. 资金
b. 劳动力
c. 技术
d. 区位资源
[认真学习课本知识,并分析作答上述题号]
参考答案:资金, 劳动力, 技术, 区位资源
【题号】人力资源的特点包括()_____等。
a. 人力资源具有时效性
b. 人力资源具有生物性
c. 人力资源具有智力性
d. 人力资源具有能动性
[认真学习课本知识,并分析作答上述题号]
参考答案:人力资源具有生物性, 人力资源具有能动性, 人力资源具有时效性, 人力资源具有智力性
【题号】古典经济学家普遍认为()_____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
a. 通货膨胀
b. 资本积累
c. 储蓄
d. 工资
[认真学习课本知识,并分析作答上述题号]
参考答案:储蓄, 资本积累
【题号】区域经济发展必备的三大环境是()_____ 。
a. 人文环境
b. 制度环境
c. 人力资源环境
d. 自然资源环境
[认真学习课本知识,并分析作答上述题号]
参考答案:自然资源环境, 人力资源环境, 制度环境
【题号】美国的经济学家()_____等是非均衡增长理论的代表。
a. 汉斯?辛格
b. 赖宾斯坦
c. 内尔森
d. 赫希曼
[认真学习课本知识,并分析作答上述题号]
参考答案:赫希曼, 汉斯?辛格。
电大秋区域经济学作业三
秋《区域经济学》作业三_0001试卷总分:100 测试总分:80一、单项选择题(共10道试题,共20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1.1825年()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铁路。
A. 美国* B.英国C. 法国D. 日本2. 区域空间结构是指一个顾家经济发展中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
目A.咼低+ B.水平C. 程度D. 速度3. ” ^一五”期间,中国电网建设总投资将超过()亿元A. 十B. 一百C. 一千* D. 一万4.1964年()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告诉铁路一一东海新干线。
A. 美国B. 英国C. 法国* D.日本5.世界能源结构随社会()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A. 政治* B.经济C. 科学D. 生活6.()经济学家克里斯塔勒于1933年首次提出了中心地理论A. 美国B. 德国C. 英国D. 法国7.() 是中国交通运输的第二主体。
A. 铁路B. 公路C. 高速公路D. 航空8. () 研究了在人口分布不均匀条件下的中心地模式。
A. 杜能B. 韦伯C. 廖什* D.艾萨德9. ()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发达国家发展最快的交通运输方式。
A. 铁路B. 公路C. 高速公路D. 航空10.() 是指对一次能源加工转换而来的能源又称其为二次能源A.水力riB.石油戶C.电力「D.煤炭1理一、多项选择题(共10道试题,共40分。
每题有2--4 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少选均不得分)1.高速铁路有三大优势即()。
“ A.安全口 B.快速“ C.节能口 D.节约土地E. 平稳2.中国()对地理中心偏离程度很大“ A.人口重心B.经济重心J C.工业重心D.农业重心E.文化重心3.区域交通系统包括()A.铁路B.公路C.水运D.管道运输E.航空运输4.区域经济基础设施由()三个部分组成的。
』A.区域交通系统‘ B.区域公用事业系统B. 区域安全系统□ D.公共工程1 E.区域社会基础设施5.城镇体系具有的特征有:()。
区域经济学课后题答案
区域经济学课后题答案1. 什么是区域经济学?它的研究内容包括哪些方面?区域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的是地理区域内经济活动的产生、发展和影响因素。
区域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研究不同地理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特点、产业分布情况等,帮助理解不同区域间经济差异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区位选择与区域比较优势:分析企业为什么选择特定地理区域进行投资和生产活动,以及不同地理区域的比较优势,帮助提供决策依据和政策指导。
•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研究地理区域的经济增长机制、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和影响因素,分析经济发展的动力所在和体制条件。
•区域间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合作:研究不同地理区域间的经济一体化程度,分析区域间的经济合作机制和模式,推动区域间经济融合发展。
•区域政策与规划:分析制定和实施区域发展政策的理论和实践,帮助指导区域经济的长远规划和政策调整。
2. 请简单描述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两种主要类型。
定性研究方法:定性研究方法主要通过描述和解释实际的经济现象和行为,帮助理解经济活动背后的原因和动因。
具体的定性研究方法包括:•案例研究:通过深入研究个别地理区域或企业的实践案例,了解其特点、经验和成功因素。
•实地调查:通过实地访谈、观察和调查,收集和整理具体地理区域的经济数据和信息。
•文献综述:通过对现有文献和研究成果的综合分析和评估,总结和归纳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
定量研究方法:定量研究方法主要通过数学和统计模型来分析和预测经济现象和行为的规律性。
具体的定量研究方法包括:•统计分析:通过收集大量的经济数据,并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和推导。
•数量模型:通过建立和运行数学模型,模拟和分析地理区域经济的运行机制和发展趋势。
•计量经济学方法:通过建立经济理论模型和数据回归分析来检验和验证经济假设和关系。
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在区域经济学的研究中相互补充和支持,可以综合运用以获得更全面和准确的研究结果。
区域经济学作业题参考答案
区域经济学作业题参考答案作业(1)1、请简述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三个基石。
答:研究对象:区域经济发展、区际经济关系、区域经济政策。
区域经济学的三个基石:埃德加•胡佛:(1)生产要素的不完全流动性(2)生产的不完全可分性(3)产品与服务的不完全流动性张敦富:(1)自然禀赋的差异性(2)经济活动的极化性(3)空间距离的不可灭性2、为什么产业部门会在区域之间互相转移?答:(1)按照梯度转移理论,地区间存在梯度高低之分。
处于高梯度的地区其创新活动比较频繁,新的产业部门、新产品和新技术等都不断的产生和发展。
同时,人们的生活和消费水平也随之提高,对新产品需求的增加和旧产品成本的上升使高梯度创新地区在产业的发展上必须有所杨弃和取舍,所以产业部门在区域间的转移有了原动力。
而处于低梯度的地区,往往是处于发展的传统阶段,所能够发展的大多是技术简单、劳动密集的低水平的产业,与高梯度地区存在明显的技术水平上的差距;或者由于资源耗竭而经济停滞,迫切需要从发达地区引入新的产业部门改善部门结构,因此低梯度地区有接受梯度转移的必要性和主动性。
(2)按照产业的生命周期理论,每个产业都要经历的一个由成长到衰退的演变过程,当一个产业在一定区域走向衰退时,必然促使生产要素空间上的转移,从产业衰退区域转出到处于创新活动阶段的区域。
(3)产业的发展存在着积聚和分散的关系,产业的集聚和分散是实现产业布局的地域合理规模的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当一个产业在一个区域过度积聚就会造成经济效益低下,引发产业向周围空间的扩散。
从上述三个方面来看,产业部门在区域间的转移,既是不同梯度地区产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产业自身发展规律的体现,也是产业集聚与发散发展的一种平衡。
3、请简述产业布局区位选择的标准。
答:(1)成本最低的选择(运费、劳动力)(2)市场份额最大的选择(3)获得聚集效益的选择4、请简述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答:(1)工业化和市场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因。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试题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从()研究经济现象,正是区域经济学区别于其它经济学学科的根本所在。
A.时间角度B.空间角度C.结构角度D.环境角度2.区域规划的主体是()。
A.政府B.企业C.个人D.政府与企业3.区位选择的标准包括()。
A.成本最低B.地区形象最佳C.市场份额最大D.聚集效应4.影响交易成本的区域性原因包括()。
A.经济发达程度B.区域垄断及其竞争C.区域集团形成及其竞争D.区域间地方政府及其竞争5.根据区域经济合作双方提供生产要素水平的不同,区域经济合作可以划分为()。
A.水平合作B.国际经济合作C.垂直合作D.一国范围内不同地区间的区际经济合作6.下列关于人力资源的理解准确有()。
A.人力资源是指某种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B.人力资源又被称为“劳动力资源”或者“劳动资源”C.人力资源包括体质、智力、知识和技能四个部分D.人力资源具有非再生性7.区域间的直接投资合作的形式包括()。
A.信贷B.独资C.证券D.合资8.下列选项中,被称为二次能源的有()。
A.固体能源B.液体能源C.气体能源D.电力9.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选择支柱产业应当遵循的条件包括()。
A.应当有很低的区位商B.在地区工业总产值中占很大的比重C.要有比较大的产业关联度D.要有较高的产业规模经济10.制定区域规划的原则包括()。
A.统一原则B.发挥优势原则C.兼顾全局原则D.效益原则11.区域基础设施包括()。
A.区域交通系统B.公用事业系统C.文化教育系统D.医疗卫生系统12.区域经济政策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
A.市场经济在区域发展与运行方面存在功能失灵B.区域经济具有要素分布的空间上的均等性C.区域经济具有要素分布的空间上的不均等性D.不平等的区域竞争使区域差异扩大不可避免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1.区域:2.配第-克拉克定律:3.垂直区域经济合作:4.投资:三、判定分析题(先判断对错,再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共15分)1.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生产能力或企业个数,相互采取聚集联合化与专业化方式,形成分工协作,达到效益最优,在区域内相互联系的生产聚集被称为非功能聚集。
国开(河北)50610《区域经济学》任务三复习资料答案
区域经济学-任务三作业资料答案
说明:每学期的课程题目都可能更换,请认真核对是您需要的题目后再下载!
【题目】区域经济资源包括()_____等。
a. 资金
b. 劳动力
c. 技术
d. 区位资源
[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参考答案:资金, 劳动力, 技术, 区位资源
【题目】人力资源的特点包括()_____等。
a. 人力资源具有时效性
b. 人力资源具有生物性
c. 人力资源具有智力性
d. 人力资源具有能动性
[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参考答案:人力资源具有生物性, 人力资源具有能动性, 人力资源具有时效性, 人力资源具有智力性
【题目】古典经济学家普遍认为()_____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
a. 通货膨胀
b. 资本积累
c. 储蓄
d. 工资
[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参考答案:储蓄, 资本积累
【题目】区域经济发展必备的三大环境是()_____ 。
a. 人文环境
b. 制度环境
c. 人力资源环境
d. 自然资源环境
[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参考答案:自然资源环境, 人力资源环境, 制度环境
【题目】美国的经济学家()_____等是非均衡增长理论的代表。
a. 汉斯?辛格
b. 赖宾斯坦
c. 内尔森
d. 赫希曼
[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参考答案:赫希曼, 汉斯?辛格。
区域经济学习题
区域经济学习题区域经济学习题是指通过对特定地域内的经济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从而深入理解区域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因素的一种学习方式。
通过解答区域经济学习题,可以锻炼我们的经济思维和分析能力,提升我们对不同地域经济发展现象的理解和把握。
一、城市化进程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
请你思考以下问题:1. 城市化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城市化会导致大量农地被用于城市建设,减少了农业种植面积。
与此同时,城市化也使得土地的价值上升,为农民增加了土地资产的收益。
2. 城市化对就业机会的影响?城市化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尤其是在服务业和制造业方面。
由于城市化带来的城市扩张,各行各业的就业机会相对增加,吸引了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就业。
3. 城市化对环境资源的影响?城市化过程中,会出现许多环境问题,如污染和能源短缺等。
城市化对资源的需求增加,使得资源消耗变大,而且由于城市发展速度较快,环境保护措施没有跟上,导致环境污染问题逐渐突出。
二、区域经济发展的要素区域经济发展不同于全球经济发展,它受到一些特定要素的影响。
请你思考以下问题:1. 区位条件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不同地区的区位条件差异会影响其经济发展。
比如,靠近交通枢纽和市场的地区,可以更方便地进行货物运输和市场交易,对经济发展有利。
2. 人力资源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人力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要素。
人口数量、教育水平和技能结构等都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发展潜力。
具备丰富的人力资源的地区,更有可能吸引投资和推动经济增长。
3. 自然资源对区域经济的影响?自然资源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禀赋不同,如矿产资源、水资源等,会影响生产方式和产业布局。
资源丰富的地区更有可能形成特色产业和竞争优势,促进经济发展。
三、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为了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政府会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请你思考以下问题:1. 区域差异化政策的意义?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潜力差异较大,制定区域差异化政策可以合理分配资源,促进区域均衡发展,减少贫富差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秋《区域经济学》形考作业三_0005
一、单项选择题
1. ()研究了在人口分布不均匀条件下的中心地模式。
A. 杜能
B. 韦伯
C. 廖什
D. 艾萨德
2. ()是发达国家中修建铁路最晚的国家,但却是铁路现代化进
程最快的国家。
A. 美国
B. 英国
C. 法国
D. 日本
3. 在双中型城镇体系中,()最大的城市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A. 一个
B. 两个
C. 三个
D. 四个
4. 世界能源结构随社会()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A. 政治
B. 经济
C. 科学
D. 生活
5. ()于1940年出版了《区位经济学》对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
理论作了补充。
A. 杜能
B. 韦伯
C. 廖什
D. 艾萨德
6. 经济区是()组织,国民经济活动的重要地域单元。
A. 国家
B. 企业
C. 政府
D. 团体
7. 努力发展()是世界各国电力发展的方向。
A. 水力
B. 石油
C. 电力
D. 核电
8. 1825年()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铁路。
A. 美国
B. 英国
C. 法国
D. 日本
9. 于洪俊和宁越敏教授在他们的著作《城市地理概论》中介绍了
()地理学家贝里提出的城市规模分布模式。
A. 美国
B. 德国
C. 英国
D. 法国
10. ()是指对一次能源加工转换而来的能源又称其为二次能源。
A. 水力
B. 石油
C. 电力
D. 煤炭
二、多项选择题
1. 高速铁路有三大优势即()。
A. 安全
B. 快速
C. 节能
D. 节约土地
E. 平稳
2. 关于中心地理论的研究者包括()。
A. 克里斯塔勒
B. 廖什
C. 艾萨德
D. 杜能
3. 电力成为二次能源包括()。
A. 火电
B. 水电
C. 核电
D. 其他电能
E. 水
4. 基础设施包括()。
A. 经济基础设施
B. 社会基础设施
C. 政治基础设施
D. 文化基础设施
E. 电力基础设施
5. 根据能源的形态可以将能源划分为()。
A. 固体能源
B. 液体能源
C. 气体能源
D. 电力
E. 水力
6. 基础设施包括()。
A. 交通
B. 电力
D. 通讯
E. 运输
7. 我国()对地理中心偏离程度很大。
A. 人口重心
B. 经济重心
C. 工业重心
D.农业重心
E.文化重心
8. 区域经济基础设施由()三个部分组成的。
A. 区域交通系统
B. 区域公用事业系统
C. 区域安全系统
D. 公共工程
E. 区域社会基础设施
9. 充分发挥地区优势与国民经济综合发展结合即()相结合。
A. 生产专业化
B. 生产自动化
C. 综合发展
D. 生产规模化
E. 生产先进化
10. 城镇体系具有的特征有:()。
A. 多样性
B. 关联性
C. 整体性
D. 层次性
E. 单一性
三、判断题
1. 经济区是政府组织国民经济活动的重要地域单元。
A. 错误
B. 正确
2. 铁路是我国交通运输的第二主体。
A. 错误
B. 正确
3. “十一五”期间,我国电网建设总投资将超过10万亿元。
A. 错误
B. 正确
4. 艾萨德于1940年出版了《区位经济学》书中对克里斯塔勒的中
心地理论作了补充。
A. 错误
B. 正确
5. 基础设施是指用于保证区域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公共服务系
统。
A. 错误
B. 正确
6. 在双中型城镇体系中,两个最大的城市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A. 错误
B. 正确
7. 在顺序—规模分布的城镇体系中,城市化的规模越大,城市的个数
越多。
A. 错误
B. 正确
8. 核心区与外围区的判断通常用人均GDP的标准化值为标准。
A. 错误
B. 正确
9. 我们以经度和纬度来表示重心所在的位置。
A. 错误
B. 正确
10. 区域社会基础设施则主要指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保健、科学
研究等。
A. 错误
B. 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