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与农家学派的管理思想
孔墨老庄著作和主要学说观点
孔墨老庄著作和主要学说观点孔墨老庄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流派,包括孔子、墨子和老子等思想家的著作和学说观点。
他们对于人类生活、道德伦理、政治治理等方面提出了独特的见解和观点,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强调人的修养和道德规范。
孔子提出了“仁”的概念,认为人应该具备仁爱之心,关心他人、助人为乐,以实现社会和谐。
他主张通过学习来提高个人修养,通过守礼仪、尊敬长辈来维系社会秩序。
孔子的思想强调了个人责任和社会责任的平衡,对于中国传统社会的道德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强调兼爱和非攻。
墨子认为,人们应该相互关爱,摒弃战争和暴力,以实现和平与安宁。
他主张普遍的兼爱,不论是亲人还是陌生人,都应该平等对待。
墨子反对任何形式的武力和战争,主张以理服人,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
墨子的思想对于中国古代的和平主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为后来的儒家思想提供了很多启示。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无为而治”。
老子认为,人们应该顺应自然,不要过度干预,以达到事事顺其自然的境界。
他主张无为而治,即不要人为地干涉事物的发展,而是顺其自然。
老子强调了宇宙的无限和人的微小,主张人应该放下欲望,返璞归真,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老子的思想对于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来的道家和禅宗思想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总结来说,孔墨老庄的著作和主要学说观点都围绕着人类生活的道德伦理和政治治理展开。
他们强调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的平衡,主张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和谐,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他们的思想对于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今天的社会和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启示。
我们应该从他们的思想中汲取智慧,为构建一个更加和谐、和平的社会作出努力。
墨家管理思想的现代意蕴
墨家管理思想的现代意蕴前言墨家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个流派,提出了诸多的哲学理论和管理思想。
由于其重视实践和人民利益,因此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有着很高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
这篇文章将会介绍墨家管理思想的现代意蕴。
墨家管理思想的简介墨家的管理思想主要包括“非攻”、“兼爱”、“尚同”、“节用”四个方面。
其中,“非攻”强调不使用武力、不主动进攻,主张用道德、智慧、慈悲来化解矛盾,进而达到和平。
而“兼爱”则是强调所有人都应当给予爱,都应当举办庆祝活动和招聘会等,以维护和谐社会。
在墨家看来,不同的人应该在“尚同”的原则下相互协作,从而实现共同的目标;“节用”则是强调勤俭持家,推崇精益求精的生活方式,提倡节约资源。
墨家的管理思想还注重知识积累和能力培养。
他们采用“三墨”修养法,即读书、慎思、明辨。
同时,还提倡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实践的积累和实践的创新。
在墨家的管理思想中,更加强调了“实践为先”的原则,主张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提升。
墨家管理思想的现代意蕴墨家的管理思想虽然源于古代,但是它的核心思想今天仍大有可取之处。
现代企业管理中,也注重着对员工的爱、尊重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践行墨家的“兼爱”和“尚同”的原则。
在团队协作中,也注重着各个成员之间的协作合作,通过“和为贵”的思想去达到团队的目标。
在现代商业中,“节用”的理念也十分重要。
企业在日常运营中,应该重视资源的利用,避免浪费资源。
如果大家能够勤俭节约,就能够在维护环境的同时降低公司成本,同时起到良好的社会形象效应。
墨家的“非攻”提出了一种非暴力的解决矛盾的方法,在现代解决矛盾过程中也仍然具有参考意义。
在历史上,非暴力解决冲突的方法在很多场合下被证明是有效的,越来越多的人现在也开始强调用和平、理智的方法去处理矛盾。
对于营商环境也是如此,在商业竞争中,各个公司之间也要全力保持良好的商业道德,不使用不当手段,注重诚信合作。
墨家管理思想中注重于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也是现代企业管理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
墨家管理思想总结
墨家管理思想总结墨家管理思想总结墨家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墨子及其门徒的学说,主要强调“兼爱”、“非攻”和“尚同”。
墨家管理思想在古代中国的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对社会管理和组织管理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观点和建议。
首先,墨家管理思想强调“兼爱”,即人们应当平等地对待他人,并且关心和帮助每一个人。
墨子认为,只有通过兼爱,社会才能实现和谐与稳定。
在管理实践中,墨子强调主管者应当关注下属的需求和利益,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和人际关系,使每个人都能得到公平的对待和支持。
其次,墨家管理思想主张“非攻”,即反对使用武力和暴力手段来解决冲突。
墨子认为,通过谦虚、宽容和理性对待他人,可以减少冲突,并且更好地解决问题。
在管理实践中,墨子的这一思想可以用来指导管理者处理团队内部的矛盾和冲突,鼓励员工采用和平和合作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再次,墨家管理思想追求“尚同”,即强调人们应当追求共同利益和共同目标。
墨子认为,只有当人们意识到彼此的利益和目标是一致的,才能够真正地团结起来,实现共同发展。
在管理实践中,墨家思想提醒管理者要明确团队的共同价值观和目标,并且不断激发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使整个团队朝着共同目标前进。
此外,墨家管理思想还注重实践和创新。
墨子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来验证和完善自己的理论,才能真正地取得进步和提升。
在管理实践中,墨子的这一观点提醒管理者要不断地尝试新的管理方法和策略,及时总结和调整管理实践中的问题和不足,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需求。
总的来说,墨家管理思想以其独特的观点和思考方式对古代中国的社会管理和组织管理产生了积极影响。
墨家的“兼爱”、“非攻”和“尚同”的理念为今天的管理者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思考。
在当今社会,我们仍然可以从墨子的管理思想中汲取营养,不断完善自己的管理能力和智慧。
通过实践、创新和关爱,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和谐、团结、稳定和有竞争力的组织和团队。
墨家管理思想
墨子管理思想浅析在中国先秦时代的诸子百家中,墨家是当时影响很大的一个学派。
墨家的创始人是墨子。
墨子的管理思想包括“十论”:尚贤、尚同、节葬、节用、非乐、非命、尊天、事鬼、兼爱和非攻。
这是一个比较全面和系统的管理理论体系。
一、兼相爱、交相利-墨子管理思想的核心墨子的管理思想十分丰富,对于国家的治理和富强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但是,其各种主张,均是围绕着“兼相爱、交相利”这一核心来展开的。
“兼相爱”中的“兼”,本意为一手执两禾,引申为两种以上事情同时进行之意。
所谓“相”就是“交互”、“互相”之意。
墨子“兼相爱”的本意,就是要社会上每一个人都要爱所有的人,人们要爱人如己,彼此之间不要存在血缘与等级差别的观念。
墨子在谈“兼相爱”时,同时必言“交相利”,在他看来,是否做到了“兼相爱”,则必须看是否实行了“交相利”。
他将符合“兼相爱、交相利”的行为称之为“义”,否则就是不“义”。
“交”必然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墨子所说的“交相利”,不是指人们谋取一己之私利,而是要求人们去谋求社会或大众之公共利益。
二、生财论中的生产管理思想墨翟不但主张富国,而且是要求国民财富以极大的幅度增长,达到“倍之”的目标:“圣人为政一国、一国可倍也;大之为政天下,天下可倍也”(《节用上》)。
对于怎样富国,提出了“其生财密,其用之节”(《七患》)的方法。
“生财密”就是多增加生产,“用之节”就是节约消费。
墨子认为:“先民以时生财,固本而用财,财财用足”(《七患》)。
墨翟在这里所说的“固本”也就是“生财密”。
因此,墨子十分重视粮食生产,他认为“凡五谷者,民之所仰也,君之所以为养也。
故民无仰,则君无养;民无食,则不可事,故食不可不务也,地不可不力也”(《七患》),强调:“食者,国之宝也,”、“食言,圣人之所宝也”(《七患》),即粮食的丰裕是一个国家政治统治稳定的基础。
墨子是古代思想家中第一个提出富国论的,他着重论述了富国对于治国的重要意义、生产同富国的关系、增加生产的途径等—系列的问题。
诸子学派的基本内容
诸子学派的基本内容
诸子学派主要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农家,他们的基本内容如下:
1.儒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其核心思想包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五常”、“仁、义、礼、智、信”等。
儒家强调礼乐、仁义,提倡忠恕和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
2.道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其核心思想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
名,非常名”。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返璞归真,倡导个人的自由和超越常规的思考方式。
3.墨家:墨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墨子,其核心思想是“兼爱”、“非攻”、“尚
同”、“尊师重道”。
墨家注重实用主义和全民平等,强调农业经济和军事力量,以创造更加稳定的社会秩序和经济繁荣。
4.法家: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子,其核心思想是“法治”、“律而不破、
弊而不改”。
法家强调法律和法治的实际效果,认为政治应该依靠法律和制度管理。
5.名家:名家学派是诸子学派中非常特殊的一支,其代表人物是韩非子。
名家
的思想特点是提倡权谋政治,强调以稳妥、灵活、有技巧的方式处理社会问题。
6.农家:农家学派主张天下大同和平共处,强调农业经济和军事力量,以创造
更加稳定的社会秩序和经济繁荣。
墨子的《墨子》及其社会治理思想
墨子的《墨子》及其社会治理思想《墨子》是先秦时期墨家学派的著作总集,《汉书·艺文志》著录七十一篇,现仅存十五卷,五十三篇,一般认为是由墨子的弟子及其后学在不同时期记述编纂而成。
墨子(约前468~前376),名翟,春秋时期鲁国人,相传做过宋国大夫,曾到过楚、卫、齐等国。
相传早年受孔子的儒家教育,后弃儒学而开创与儒学相对独立的墨家学派,这是一个组织严密的学派性政治团体,其宗旨是推行墨子的主张。
墨家的政治主张,都是以解救时弊为目的,倡导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宣传天志、明鬼,针对当时流行的命定论,墨家又主张非命。
在真理的原则上,主张经验论。
伦理思想上,墨家的根本观念是义,义的观念来源于天,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义利统一的道德观。
《墨子》确立了三表法作为立论说理的准则,在中国哲学史和逻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体裁虽保留了对话的形式,但基本上已具论说文的雏形。
今本《墨子》为汉代刘向所校定,著于《别录》。
刘歆《七略》与班固《汉书·艺文志》均据此。
晋惠帝时,鲁胜曾作《墨辩注》,早已失传,仅存其《叙》。
清以前以明嘉靖唐尧臣刻本为善本。
清亁、嘉年间,《墨子》研究兴起,陆续涌现出许多注释或阐发墨学的著作,有清毕沅的《墨子注》、孙诒让的《墨子閒诂》,近人吴毓江的《墨子校注》、梁启超的《墨子学案》、陈柱的《墨学十论》、方授楚的《墨学源流》等。
墨子主张兼爱,其实质是爱利百姓,以兴天下大利,除天下之害为己任。
所以墨家之徒的言论行动,皆以国家、百姓、人民之利为准绳。
周朝进入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仍,土地荒芜,死者遍野,民不聊生,广大人民群众渴望弥兵息战,休养生息。
墨子体察到下层的民情,代表小生产者及广大百姓的利益,提出了非攻的主张,就这一点讲,是有积极意义的。
自古及今,不论什么形式的战争,其受害最深的首先是人民群众。
为什么非攻,确立什么样的准则及采取什么样的对策才能达到目的。
哲学思想墨子哲学思想的主要贡献是在认识论方面。
小度写范文【墨子的管理思想】墨家管理思想概括模板
【墨子的管理思想】墨家管理思想概括墨子的管理思想一、墨子的思想墨子是一个代表小生产者、普通老百姓阶级利益的思想家,他也想追求社会的和谐。
但他是从小生产者、普通老百姓的角度来考虑如何追求社会和谐的。
通过学习墨子的管理思想,可以为领导者、管理者了解下属、了解员工提供帮助。
1、墨子的人性观讲到管理,就要谈到对人的看法,儒墨道法各家没有不讲人性的。
孔子讲“性相近也”,孟子讲“人性善”,荀子讲“人性恶”,都是在说对人的看法。
管理从形式上来讲,是人、财、物的协调,从本质上看则是对人的管理,因为财、物是受人支配的,所以管理的关键是管人,而管人的关键是管心。
但是心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孟子有孟子的看法,荀子有荀子的看法,法家有法家的看法,道家有道家的看法,墨家也有自己的看法。
墨子认为动物都是依靠本能而生存的,而人不一样,人是“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墨子·非乐》)。
意思是,人和动物最大的差别就是劳动,人能通过劳动得到财富。
动物不行,动物只能获取大自然的果实,而人可以通过劳动、加工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
基于此,墨子主张“劳而后获”,坚决反对不劳而获,对那些侵吞他人、集体、国家财务者,坚决地给予道义上的谴责和法律上的制裁。
在“劳而后获”这点上,儒家和墨家是一致的。
孔子说:“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论语·卫灵公》)这是讲官员在侍奉君主时,要谨慎认真地工作,把拿俸禄的事放在后面。
儒家和墨家的不同不在于对劳动的看法方面,而在于分配方面。
儒家主张有差别、有等级地分配,墨家主张无差别、无等级地平均分配。
2、墨子的义利观所谓义利观,是指如何处理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关系,如何处理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关系的一套准则。
法家有法家的义利观,道家有道家的义利观,儒家有儒家的义利观,墨家也有自己的义利观。
墨家处理个人和社会关系的原则是六个字——“兼相爱,交相利”,就是说,你对自己的东西特别珍惜,那么也要珍惜别人的东西,你不能侵吞别人的东西为己有。
墨子管理智慧
墨子管理智慧引言概述:墨子管理智慧是一种以墨子思想为基础的管理理论和实践方法。
墨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科学家,他提出了许多关于管理和组织的理论,这些理论至今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介绍墨子管理智慧的内容。
一、墨子管理智慧的核心思想1.1 兼爱非攻:墨子提出了“兼爱非攻”的核心思想,即要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避免争斗和攻击。
在管理中,这意味着要尊重员工,关心他们的需求和利益,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
1.2 制度优先:墨子认为,制度是管理的基石,只有建立健全的制度才能有效地管理组织。
在实践中,墨子管理智慧鼓励建立公正、透明、规范的管理制度,确保公平竞争和有效运作。
1.3 以德治人:墨子主张以德治人,认为管理者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在墨子管理智慧中,强调管理者要以身作则,做员工的榜样,通过自身的行为和言行来影响和引导员工。
二、墨子管理智慧的组织管理原则2.1 人尽其才:墨子管理智慧强调充分发挥员工的潜力和才能。
管理者应该根据员工的特长和能力进行合理的分工和安排,让每个人都能在适合自己的领域发挥最大的价值。
2.2 团队合作:墨子认为团队合作是组织管理的重要原则。
墨子管理智慧鼓励建立团队文化,培养员工之间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协作和协调来实现组织目标。
2.3 激励奖励:墨子管理智慧注重激励和奖励机制的建立。
管理者应该根据员工的工作表现和贡献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认可,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三、墨子管理智慧的决策与沟通策略3.1 民主决策:墨子管理智慧倡导民主决策,即在重要事务上充分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建议,通过集思广益来做出决策。
这样可以提高员工的参与度和归属感,增强组织的凝聚力。
3.2 有效沟通:墨子认为有效的沟通是组织管理的关键。
墨子管理智慧强调管理者要善于倾听和表达,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和机制,确保信息的畅通和准确传递。
3.3 管理危机:墨子管理智慧提供了应对危机的策略。
墨子认为管理者在面对危机时应保持冷静,及时采取措施并与员工进行有效沟通,共同应对挑战,保护组织的利益。
第五章墨家农家学派的管理思想(讲课提纲)
第五章墨家农家学派的管理思想(讲课提纲)第五章:墨家、农家学派的管理思想第一节:墨家学派的管理思想一、代表人物、身世、时代、社会根底、何以在春秋战国时代成为“显学”?何以随着天下的统一迅速没落?墨翟,鲁国人〔还有宋国人、楚国鲁阳人等说法〕,生卒年月确实材料可考,据清孙治让的《墨子闲估》分析,生于周定王初,死于周安王末〔约在公元前468一前376年〕。
初学儒,后弃儒,创立墨家学派,和儒家并称战国时期的“显学”。
墨子死后,墨家学派分成了相里氏、相夫氏和邓陵氏三派。
三派各自称“真墨”,而攻击其他的派为“别墨”。
墨家不但有自己的学说、宗旨,而且结成为有组织、有严格纪律的团体,主持的人称为“钜子”。
学派的成员在钜子的指挥下,为实现学派的宗旨而“赴火蹈刀,死不旋踵”,颇有些像后来封建社会中的秘密帮会一流。
二、墨家管理思想的内容“墨学”十纲: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天志、明鬼、兼爱、非攻1、“尚贤”思想的实质:要求国家在用人方面重用有才德的贤人,而不要重用亲戚宠幸,即任人唯贤而反对任人唯亲。
比拟:儒家主张“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
”墨家的“尚贤”包括三项根本主张:第一,国家在用人方面应该“不党父兄,不偏贵富,不嬖颜色”。
第二,用人以“义”为唯一的取舍标准:“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那么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
”比拟儒家的“尊贤”,孟子宣扬“舜发于吠亩之中,傅说〔殷商武丁朝的宰相〕举于版筑之间,胶鬲〔周文王贤臣〕举于鱼盐之中,……百里奚〔春秋秦穆公贤臣〕举于市”第三,“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
这是对世卿世禄制的完全否认。
在商鞅提出“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的主张以前,墨家已用“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论点否认了世卿世禄制。
2、“尚同”学说:要求在下位的人对在上位的人绝对服从,不但在行动上服从命令和指挥,而且要“上之所是,必皆是之;所非,必皆非之”,在思想上也不许有任何疑心。
总结评述诸子百家思想内容
总结评述诸子百家思想内容诸子百家是中国古代思想宝库的集中体现,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农家等多种思想流派。
这些流派代表了古代中国各个时期的思想潮流和不同学派的观点,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讲究人伦关系和道德修养。
儒家思想主张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强调孝道、忠诚、谦虚等美德,追求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
儒家经典《论语》集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道家思想则注重个体的自由和自然,追求超越世俗的境界。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通过顺应自然的原则来实现自身和社会的和谐。
道家经典《道德经》强调道德、德性和道的哲学观念,对于个体自我提升和社会治理方面有重要影响。
墨家思想强调以爱为核心的公平和互利,反对战争和暴力。
墨家提出了“兼爱”、“非攻”等理念,主张以理念为基础,实行和平共处,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墨家的理念对于后来的儒家和法家思想都有一定的影响。
法家思想注重法制和刑罚的重要性,提出了“法者国之大敌,法者国之大贼”的观点。
法家认为只有通过严格的法律来管理社会,才能保持社会秩序和稳定。
法家的观点对中国历史上的统治者和政府产生了重要影响。
兵家思想主要研究战争和军事战略,追求战争胜利和国家安全。
兵家经典《孙子兵法》对于兵器使用、兵法心理、军事战略等方面提出了许多理论和方法,对于后来的军事思想和实践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农家思想强调农业生产和农民的地位,提倡节约和实用主义。
农家经典《列子》中对农业种植和农民养殖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论述,对于中国古代的农业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总之,诸子百家思想形成于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代表了不同流派和学派的观点和思想。
这些思想内容无论在道德伦理、社会治理、军事战略还是经济农业等方面都体现了中国古代智慧的积累和思想的丰富性。
这些思想将对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并且在当今社会中仍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墨子的管理思想
实现“兼爱交利”,一直是墨子 所憧憬的理想境界。
兼爱交利的思想实质是柔性管理
柔性管理的定义:
强调管理者注重人性的管理。知人善 任,发挥个人的主动性,维护人与人的 和谐相处,改善人际关系,共同寻找目 标和肩负使命。
柔性管理的作用: 1.激发人的创造性 2.适应瞬息万变的外部经营环境 3.满足柔性生产的需要
“相”就是“交互”、“彼此”。 墨子“兼相爱”的本意,就是要社 会上每一个人都要爱所有的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交相利则安” ——墨子管理的理想境界
“交利”是要人们去谋求社会或大众之公 利。 墨子的“兼相爱”是与“交相利”相 结合的。“兼爱”是墨子的基本管理准则 和社会道德规范,“交利”则是“兼爱” 这一观念的具体反映。
三、兼爱交利是墨子管理思想 的核心
“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墨子管理思想的总目标
天下之利在于“国家之富,人民 之众,刑政之治” 天下的祸害是“国与国之相攻, 家与家之相篡,人与人相贼。君臣不 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 则天下之害也”
“兼相爱则治” ——墨子管理的基本准则
“兼相爱”的“兼”,本意为一手 执两禾,引申为两种以上事情同时进行 之意。
二、“强从事则财用足”——尽职尽责, 竭力工作,达到民裕国治 强从事——积极努力地去工作去生产。
节用节俭的消费管理思想
一、“去无用之费,圣王之道,天下 之大利也” ——节用在管理中的重要意义 二、“喜奢而忘俭……天下愈竭” ——实行节葬、非乐的有效管理
启示:管理者要养成节俭的习惯
“金利来”的创始人曾宪梓、“巨 人”的创始人史玉柱都是非常节俭的人 “一生中最大的愿望是开一辆皇冠 轿车,去郊外兜风,但每当这个念头在 我脑海中闪现时,我就会惊出一身汗, 仿佛看到自己多年精心建造的事业大厦 顷刻之间随着奢侈的生活而开始倾斜、 倒塌。”
墨家思想与管理应用总结
墨家思想与管理应用总结墨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一种重要派别,起源于战国时期的墨子。
墨家思想包含了丰富的内容,既有对社会制度的探讨,也有对人类生活的思考。
在近现代的管理应用中,墨家思想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本文将从墨家思想的背景、核心观点及其在管理应用中的意义三个方面进行总结。
首先,墨家思想的背景能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其核心观点。
墨子出身于一个贫寒的农家,目睹了战国时期的战乱与社会不公。
他对于战争的残酷与社会的不公感到深深的痛心,遂以“兼爱”为核心观点,提出了墨家思想。
这个背景使得墨家思想具有关注公平正义和全人类利益的强烈情感色彩。
其次,墨家思想的核心观点包括“兼爱”、“非攻”、“尚同”等。
其中,“兼爱”是墨子的最高理想,他主张人们应该彼此关爱、互助,而非攻击和争斗。
墨子提出了“非攻”的原则,认为根除战争是最重要的,否则社会无法获得持久的和平。
此外,墨子还强调“尚同”,主张尊重多样性,相互学习,吸纳有益之处。
这些核心观点在管理应用中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墨家思想在管理应用中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墨子的“非攻”理念可以启示我们如何有效地处理组织内部的冲突。
在现代组织中,由于利益冲突、意见分歧等原因,内部冲突时有发生。
墨子提倡的“非攻”理念告诉我们,避免使用暴力和恶言恶语解决问题,而是通过对话、妥协来化解冲突,实现和谐共处。
其次,墨子强调的“尚同”观念可以指导我们在团队管理中关注和尊重多样性。
一个团队中成员的背景、能力、经验都不相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和贡献。
墨子的“尚同”思想告诉我们,要善于发掘不同人的长处,吸收有益之处,实现团队的多元化和协同效应。
再次,“兼爱”理念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关注员工的福祉和发展。
墨子主张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爱护、互帮互助,追求共同利益。
在管理应用中,领导者可以以墨子的“兼爱”思想为指导,关注员工的身心健康,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
最后,墨家思想还提出了“兼听则明”、“兼顾则和”等管理原则,这些原则强调的是平衡和整体利益的考虑。
墨子的管理思想墨家管理思想概括
墨子的管理思想墨家管理思想概括墨子的管理思想一、墨子的思想墨子是一个代表小生产者、普通老百姓阶级利益的思想家,他也想追求社会的和谐。
但他是从小生产者、普通老百姓的角度来考虑如何追求社会和谐的。
通过学习墨子的管理思想,可以为领导者、管理者了解下属、了解员工提供帮助。
1、墨子的人性观讲到管理,就要谈到对人的看法,儒墨道法各家没有不讲人性的。
孔子讲“性相近也”,孟子讲“人性善”,荀子讲“人性恶”,都是在说对人的看法。
管理从形式上来讲,是人、财、物的协调,从本质上看则是对人的管理,因为财、物是受人支配的,所以管理的关键是管人,而管人的关键是管心。
但是心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孟子有孟子的看法,荀子有荀子的看法,法家有法家的看法,道家有道家的看法,墨家也有自己的看法。
墨子认为动物都是依靠本能而生存的,而人不一样,人是“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墨子·非乐》)。
意思是,人和动物最大的差别就是劳动,人能通过劳动得到财富。
动物不行,动物只能获取大自然的果实,而人可以通过劳动、加工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
基于此,墨子主张“劳而后获”,坚决反对不劳而获,对那些侵吞他人、集体、国家财务者,坚决地给予道义上的谴责和法律上的制裁。
在“劳而后获”这点上,儒家和墨家是一致的。
孔子说:“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论语·卫灵公》)这是讲官员在侍奉君主时,要谨慎认真地工作,把拿俸禄的事放在后面。
儒家和墨家的不同不在于对劳动的看法方面,而在于分配方面。
儒家主张有差别、有等级地分配,墨家主张无差别、无等级地平均分配。
2、墨子的义利观所谓义利观,是指如何处理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关系,如何处理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关系的一套准则。
法家有法家的义利观,道家有道家的义利观,儒家有儒家的义利观,墨家也有自己的义利观。
墨家处理个人和社会关系的原则是六个字——“兼相爱,交相利”,就是说,你对自己的东西特别珍惜,那么也要珍惜别人的东西,你不能侵吞别人的东西为己有。
墨家、农家学派的管理思想
墨家、农家学派的管理思想墨家和农家学派是中国古代思想家们提出的两种重要的管理思想。
墨家强调“兼爱”、“非攻”,提倡和平、公平的管理方式;农家学派则注重农耕经济,主张以农业为经济基础,以稳定为管理目标。
这两种思想都是在相对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中提出的,并且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可操作性。
本文将从墨家和农家学派的思想脉络、管理原则和实践方式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墨家的管理思想强调“兼爱”,即对所有人均予以关怀和帮助。
墨家认为,管理者应摒弃狭隘的私利,以公正、公平的态度对待每个人。
墨子曾说:“民治而不苦,使乐而无乱。
”墨家主张以至善的原则来指导管理,即追求一种最具有道义观念的、最大限度的利益最小化。
墨子的非攻思想也是墨家管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主张管理者应当摒弃战争和暴力,以和平的方式解决纷争和矛盾。
墨家的管理思想具有一定的人文关怀,注重为人民谋福祉,追求社会公平、和谐。
农家学派的管理思想则着眼于农业经济的发展。
农家学派强调以农为本,认为农业是国家的经济基础。
农家学派主张稳定经济发展,保持社会安定。
他们认为,稳定的社会环境对于实施有效的管理至关重要。
农家学派主张通过农业生产和改良,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增加国家财富。
他们主张“务实”的管理方式,注重具体实践和经验总结,并提倡理性思考和有效的决策。
墨家和农家学派的管理思想都是在中国古代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中提出的,他们都面临着相似的管理问题和挑战。
他们共同关注管理者应当如何为人民谋福祉,如何实现社会公平、和谐的管理目标。
墨子主张以至善和非攻的原则来进行管理,注重管理者的道德素质和人文关怀。
农家学派则关注农业经济的发展,注重稳定和务实的管理方式。
两者都强调执行管理的稳定和安定,认为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任何管理都无法得到实施,更谈不上谋求更高的管理目标。
墨家和农家学派的管理原则和实践方式都具有一定的价值和启示意义。
首先是墨子强调人文关怀和和平管理,他们的思想对于现代管理中崇尚人文关怀、注重员工福利和社会责任的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墨子管理思想的“十论”
墨⼦管理思想的“⼗论” 在中国先秦时代的诸⼦百家中,墨家是当时影响很⼤的⼀个学派。
墨家的创始⼈是墨⼦。
墨⼦的管理思想包括“⼗论”:尚贤、尚同、节葬、节⽤、⾮乐、⾮命、尊天、事⿁、兼爱和⾮攻。
这是⼀个⽐较全⾯和系统的管理理论体系。
兼爱相利的管理伦理 墨⼦提出“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这是墨家学派区别于先秦诸⼦百家最突出的理论标志。
墨⼦对该思想的论述,涉及了“兼爱为本”的伦理基础、“兼以易别”的⾏为选择,以及“爱⼈若⼰”的利益相关原则等管理伦理问题。
兼爱为本的伦理基础 墨⼦所说的“兼爱”,就是不分彼此、不分亲疏、不分远近的普遍的爱,与儒家的“仁爱”相⽐较,有着重⼤的区别。
第⼀,儒家所说的“仁”,以“亲亲”为基础,是以⾎缘关系为基础的⾃然亲情的推演。
⽽墨⼦主张的兼爱则是⼀种⽆差等的普遍的爱,超越了⾎缘、地域的差别。
第⼆,儒家所说的“仁者爱⼈”,侧重于仁者的“克⼰”,强调⾃我的道德修养,并不关注别⼈的回报,重在伦理学上的义务。
墨⼦所说的“兼爱”,则落实到“交相利”之上,如果做到了“兼相爱”,⼈⼈都能够从中得到回报,获取利益。
这体现着鲜明的功利观。
第三,儒家所说的“仁爱”,是⼈的真性情的流露,完全是出⾃⼈的内在本性。
⽽墨⼦认为,他所说的“兼爱”是出于天的意志,即“天志”。
在墨⼦看来,公正、公平是天的本质,天的运⾏,⼴⼤⽽没有私⼼,上天会根据⼈们是否做到了“兼爱”⽽进⾏赏罚,这就使⼈们的“兼爱”⾏为带上了某种外在的约束与规范。
兼以易别的⾏为选择 在墨⼦看来,⼈类相互不友爱的原因在于每个⼈都为⾃⼰打算,⽽不为他⼈着想,相互猜疑、对抗、争夺,墨⼦把这种状况称之为“别”。
他的解决⽅法就是⽤“兼相爱”来取代“交相别”,对待他⼈好像对待⾃⼰⼀样。
墨⼦⽐较了“兼者”和“别者”的⾏为⽅式及其效果,说明“兼相爱”与“交相别”对⼈际交往和管理活动的影响。
假设有两位君主,其中的⼀位贯彻“别”的主张,另⼀位贯彻“兼”的主张,于是这位“别君”会说:“我哪能把我统治下的万民百姓的⾝体,看成是⾃⼰的⾝体呢?这太不合情理了:⼈⽣在世没有多少时间,我个⼈享受还不够呢!”因此返⾝观察他治下的百姓:有挨饿的他不馈赠⾷物,有受冻的他不惠赠⾐裳,有⽣病的他不帮助护理,有死亡的他不及时埋葬。
墨子管理智慧
墨子管理智慧引言概述:墨子,古代中国思想家,提出了“非攻”、“兼爱”等管理智慧,对于现代管理理论仍具有启示意义。
本文将从墨子的管理智慧出发,探讨其在现代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一、“非攻”——避免冲突1.1 不以暴力手段解决问题墨子主张通过理性思考和沟通解决矛盾,而非采取暴力手段。
管理者应避免在团队中产生冲突,而是通过协商和妥协解决问题。
1.2 善于调解矛盾墨子认为,调解矛盾需要有智慧和耐心,管理者应学会善于调解员工之间的矛盾,避免矛盾升级影响团队合作。
1.3 建立和谐的工作氛围“非攻”思想强调和谐与平等,管理者应建立一个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工作氛围,使团队成员能够和谐共处。
二、“兼爱”——平等待人2.1 不偏袒任何一方墨子主张“兼爱”,即平等对待所有人。
管理者应公平公正地对待团队成员,不偏袒任何一方,建立公平的管理机制。
2.2 尊重每个员工的个性“兼爱”思想强调尊重个体差异,管理者应理解并尊重每个员工的个性和价值观,激发员工的潜力。
2.3 建立信任和合作的关系通过“兼爱”原则,管理者可以建立信任和合作的关系,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互相理解和支持,共同实现团队目标。
三、追求实用——注重结果3.1 着眼于实际情况墨子主张追求实用,管理者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管理策略,注重结果,避免空谈理论而忽视实际需求。
3.2 善于解决问题追求实用意味着善于解决问题,管理者应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决策力,及时调整管理策略以应对不同情况。
3.3 提高管理效率通过追求实用,管理者可以提高管理效率,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推动团队持续发展。
四、尊重知识——重视学习4.1 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墨子认为,知识是管理者的智慧之源,管理者应不断学习更新知识,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4.2 培养团队学习氛围管理者应鼓励团队成员学习,建立学习型组织,促进知识共享和团队学习,提升整个团队的竞争力。
4.3 创新管理理念尊重知识也包括创新管理理念,管理者应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方法和思维模式,不断提升管理水平。
墨家管理思想
墨子管理思想浅析在中国先秦时代的诸子百家中,墨家是当时影响很大的一个学派。
墨家的创始人是墨子。
墨子的管理思想包括“十论”:尚贤、尚同、节葬、节用、非乐、非命、尊天、事鬼、兼爱和非攻。
这是一个比较全面和系统的管理理论体系。
一、兼相爱、交相利-墨子管理思想的核心墨子的管理思想十分丰富,对于国家的治理和富强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但是,其各种主张,均是围绕着“兼相爱、交相利”这一核心来展开的。
“兼相爱”中的“兼”,本意为一手执两禾,引申为两种以上事情同时进行之意。
所谓“相”就是“交互”、“互相”之意。
墨子“兼相爱”的本意,就是要社会上每一个人都要爱所有的人,人们要爱人如己,彼此之间不要存在血缘与等级差别的观念。
墨子在谈“兼相爱”时,同时必言“交相利”,在他看来,是否做到了“兼相爱”,则必须看是否实行了“交相利”。
他将符合“兼相爱、交相利”的行为称之为“义”,否则就是不“义”。
“交”必然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墨子所说的“交相利”,不是指人们谋取一己之私利,而是要求人们去谋求社会或大众之公共利益。
二、生财论中的生产管理思想墨翟不但主张富国,而且是要求国民财富以极大的幅度增长,达到“倍之”的目标:“圣人为政一国、一国可倍也;大之为政天下,天下可倍也”(《节用上》)。
对于怎样富国,提出了“其生财密,其用之节”(《七患》)的方法。
“生财密”就是多增加生产,“用之节”就是节约消费。
墨子认为:“先民以时生财,固本而用财,财财用足”(《七患》)。
墨翟在这里所说的“固本”也就是“生财密”。
因此,墨子十分重视粮食生产,他认为“凡五谷者,民之所仰也,君之所以为养也。
故民无仰,则君无养;民无食,则不可事,故食不可不务也,地不可不力也”(《七患》),强调:“食者,国之宝也,”、“食言,圣人之所宝也”(《七患》),即粮食的丰裕是一个国家政治统治稳定的基础。
墨子是古代思想家中第一个提出富国论的,他着重论述了富国对于治国的重要意义、生产同富国的关系、增加生产的途径等—系列的问题。
墨家十论简述与其思想中的管理智慧
墨家十论简述与其思想中的管理智慧作为中国思想史上一支重要的学术流派的创始人的墨子,以其独到的见解,鲜明的主张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本文尝试对墨子的主要思想作一略论。
然后再对墨家思想在当今社会中企业管理方面的指导作用做一探索性解说。
一、十论简论众所周知,墨子曾习儒术,受过儒家思想影响,后因觉“其礼烦扰而不悦,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淮南子》),遂决然举起叛旗,自立一宗。
可见墨子最初是从实用的角度出发破旧立新的,这种实用主义精神贯穿《墨子》全书之始终,与之相适应的,墨子把“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定为墨家学派总的宗旨。
可以说,墨子的一切主要主张,如“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命”、“非乐”等都是以这个宗旨为出发点和依据的。
“兼爱”,即“一视同仁地爱一切人”,无疑是墨子最核心的主张。
进一步研读《墨子》,我们发现墨子所谓“兼爱”的本义还可以更精确的阐述为“像爱自己一样地爱所有人”。
这与儒家倡导“亲亲”“尊尊”的“推爱”是相对立的。
分歧的关键在“爱有无差等”这个问题上,儒坚持有而墨以为无。
平心而论,“兼爱”的理想味过浓了一点,非墨子这样的大贤恐怕难以力行,我们读《兼爱》中、下两篇,看到墨子费了很大口舌回驳“兼爱”难行的指责,可终难教读者心服。
“非攻”大概是“兼爱”之外最为人所熟知的墨子的主张。
“非攻”直接源于“兼爱”理想,墨子竭力用“非攻”思想劝说各国君王止战息争,就是为救天下百姓于水深火热的困苦中。
墨子愤慨于某些高谈仁义道德的战争辩护士,抨击他们“明小物不明大物”。
为了使自己的主张更具说服力,除了用严密的逻辑推理论证攻伐之事悖于天理外,墨子更列举了历史上穷兵黩武招致败亡的实例说明侵略战争损人害己的实质。
这一些话是墨子站在平民阶级的立场上说给统治者听的,反映了平民的呼声。
但热中于兼并各国君主根本听不进“非攻”的说教,墨子的努力收效甚微。
墨子实际上还是在做一件“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事,然而他的奋斗中焕发出的人道主义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意志却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墨家、农家学派的管理思想第一节:墨家学派的管理思想一、代表人物、身世、时代、社会基础、何以在春秋战国时代成为“显学”?何以随着天下的统一迅速没落?墨翟,鲁国人(还有宋国人、楚国鲁阳人等说法),生卒年月确实材料可考,据清孙治让的《墨子闲估》分析,生于周定王初,死于周安王末(约在公元前468一前376年)。
初学儒,后弃儒,创立墨家学派,和儒家并称战国时期的“显学”。
墨子死后,墨家学派分成了相里氏、相夫氏和邓陵氏三派。
三派各自称“真墨”,而攻击其他的派为“别墨”。
墨家不但有自己的学说、宗旨,而且结成为有组织、有严格纪律的团体,主持的人称为“钜子”。
学派的成员在钜子的指挥下,为实现学派的宗旨而“赴火蹈刀,死不旋踵”,颇有些像后来封建社会中的秘密帮会一流。
二、墨家管理思想的内容“墨学”十纲: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天志、明鬼、兼爱、非攻1、“尚贤”思想的实质:要求国家在用人方面重用有才德的贤人,而不要重用亲戚宠幸,即任人唯贤而反对任人唯亲。
比较:儒家主张“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
”墨家的“尚贤”包括三项基本主张:第一,国家在用人方面应该“不党父兄,不偏贵富,不嬖颜色”。
第二,用人以“义”为唯一的取舍标准:“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
”比较儒家的“尊贤”,孟子宣扬“舜发于吠亩之中,傅说(殷商武丁朝的宰相)举于版筑之间,胶鬲(周文王贤臣)举于鱼盐之中,……百里奚(春秋秦穆公贤臣)举于市”第三,“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
这是对世卿世禄制的完全否定。
在商鞅提出“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的主张以前,墨家已用“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论点否定了世卿世禄制。
2、“尚同”学说:要求在下位的人对在上位的人绝对服从,不但在行动上服从命令和指挥,而且要“上之所是,必皆是之;所非,必皆非之”,在思想上也不许有任何怀疑。
这种尚同,要一级级地同上来,万民“尚同乎乡长”,乡长“尚同乎国君”,国君则“尚同乎天子”,天子则“总天下之义以尚同于天”。
墨家的“尚同”思想产生的原因:小生产者规模不经济的弱点;春秋、战国时期小生产者比较强的人身依附关系。
3、“天志”、“明鬼”。
墨翟认为:君不惠,臣不忠,父不慈,子不孝,正(政)长“不强于听治”(不理政事),“贱人之不强于从事”(不努力劳动)以及“以兵刃毒药水火”来反抗统治阶级的压迫的所谓“寇乱盗贼”,都是由于“疑惑鬼神之有与无”。
他认为天有意志,是“义之所从出”;又认为天地,山水皆有鬼神,人死亦为鬼,而天及鬼神皆能“赏贤而罚暴”。
4、“兼爱”、“非攻”。
墨翟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方面提倡“兼爱”,在各诸侯之间的关系方面宣扬“非攻”,即反对进攻别国的战争。
墨翟的兼爱不像孔丘的仁那样主要适用于统治阶级内部,而是主张不分阶级和等级、不分亲疏和国别,一切人互相爱,“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5、“非命”,表观了小生产者为生存而挣扎的意图。
墨翟把“有命”的说法称为“天下之大害”,认为人们如相信有命运,就会陷于消极无所作为,结果是“上不听治则刑政乱,下不从事则财用不足”。
6、节用。
第一,以满足基本生理需要为标准的节用论。
第二,以限制统治阶级上层人物的特权为目标,主张“去大人之好聚珠王、鸟兽、犬马,以益衣裳、宫室、甲盾五兵、舟车之数”。
第三,单纯消费方面的节用论。
三,墨翟对其他方面的经济问题的分析论述,都以他的节用论为基础。
7、非乐、非葬。
三、墨家的生产思想、人口思想和储备思想。
1、墨翟的人口论。
主张早婚、多育;消除“寡人之道”,其方法是提倡“非攻”(以消除战争对人口的减耗),反对王公大人大量“蓄私”(霸占大量妇女为妃妾,妨碍平民百姓的婚配),反对统治者奢侈享受,活着纵欲,死了厚葬,认为这是造成“国家必贫,人民必寡”的原因。
2、墨翟的赋役论。
墨翟主张轻摇薄赋,要求以限制贵族、王公等统治者的寄生生活作为实施轻徭薄赋的前提。
避免出现“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的情况。
3、墨翟的储备思想。
墨子重视储备,提到关系国家安危存亡的高度,他把国家和私家都保持三年粮食储备看作是保证国家、人民抗御天灾、战祸的最低限度的储备,称之为“国备”。
4、墨子的生产思想。
“生财密,用之节”。
“赖其力者生”,认为要增加生产,就要增加劳动力。
首先增加劳动者数量方面。
墨翟首先想到的是增加人口。
其次增加劳动强度,延长劳动时间,即“强从事”。
在生产和节用之间,更强调节用的作用。
第二节农家许行、陈相等的主要经济观点先秦农家及其主要代表人物:许行。
许行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生卒年月无考。
他和孟子同时。
他的学生陈相曾和孟子有来往并互相辩论,可能他的年龄稍长于孟转。
许行有门徒数十人,是个小学派,远比孔丘弟子三千,墨翟门徒数百逊色。
当孟子在滕国时,许行及其学派都从楚国迁移到膝国,边耕种边宣传自己的学说。
农家代表人物中,现在知道名字的只有陈相、陈辛兄弟。
这两人都是宋国人,原本是楚国儒家学派的学者陈良的学生,后来迁移到滕国,见到许行,对许行的主张深为钦服,因而抛弃儒学改学农家学说。
农家思想文献:《孟子》中有关陈相和孟子辩论的记载。
从《孟子》的记述看,许行农家学派的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主张人人自食其力,反对剥削,也否定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分工。
许行学派主张人人从事生产方面的体力劳动,自食其力,谁都不允许靠剥削别人劳动维持生活,不许“厉民自养”。
对于君主和国家机构中的人员,许行要求他们“与民并耕而食,经饔飨而治”,不允许占有人民的剩余产品,不得有储存剩余产品的“仓廪府库”,否则就是“厉民自养”。
第二,肯定农业和手工业之间的一定程度的分工,允许有专业的手工业者,并且认为农业和手工业之间的某些商品交换是必要的。
第三,对商品的交换价值或价格,主张同等商品卖同等价格,并且要“市价不二”,不允许价格自发波动,不允许有商业欺诈。
许行学派主张“布帛长短同则价相若;麻缕、丝絮轻重同则价相若;履大小同则价相若”,即主张种类、尺码、重量相同的商品售价必须相同。
农家乌托邦的性质把许行学派的主张综合起来看,是一个小生产者的乌托邦。
在这个乌托邦中,人人劳动,自食其力。
生产以农业为主,农副业结合,基本上是自然经济;但又存在着农业和手工业之间的某些分工,有若干专业的手工业者,并有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之间的商品交换。
许行不但宣传这种理想,而且身体力行地进行组织这种理想社会生活的实验。
他和他的几十个门徒一起,实际上组成了一个进行这种实验的公社。
许行的乌托邦,是对小生产者落后的经济地位的理想化。
后代封建社会中的农民小生产者,虽然不见得有多少人接触过有关许行的文献材料,但在以农民小生产者占成员大多数的一些秘密帮会中,以及在某些农民起义的纲领和措施中,类似古代农家乌托邦的某些特点,仍然时常会出现。
第六章古代商人的治生之学第一节商人治生之学的奠基者1、商人阶层的崛起:管仲、弦高、子贡、范蠡、猗顿、白圭、乌氏倮、卓氏、巴寡妇清以及后来成为秦相的吕不韦等,均是春秋、战国时期闻名的商人。
中国商业的发展过程。
商学理论的产生:丰富的社会实践、大量的读书人“士”参与其中,他们所创造的“治生之学”(“治家人生业”),就是中国经济管理思想史上一份珍贵的遗产。
陶朱公“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天下“言富者皆称陶朱公”,其经商之术称“计然之策”。
白圭的经商治生的理论在战国时期影响很大,“天下言治生祖白圭”。
子贡乃孔子学生,是有学问的商人,即后来“儒商”典型代表。
“陶朱事业,端木生涯”。
二、商人治生之学的内容:1、货情论一商业经营的理论依据。
(一)上下波动是物价运动的基本形式。
“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二)商品供求状况决定物价的高低。
“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
”供给是主要矛盾,供多于求就是有余,供不应求则是不足。
(三)农业生产周期循环是物价波动的终极原因。
商品供给多少是由什么决定的呢?计然之策及白圭均认为,这是由农业生产的丰歉情况决定的。
他们认为,岁星(又称太阴)绕木星运行一周天(绕太阳一周)的时间是十二年,这十二年恰好是农业由丰年到歉年,由歉年到丰年的一个循环周期。
农业生产的变化和岁星在天空移动的位置相适应。
他们用金、木、水、火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表示岁星在天空的位置。
计然之策指出,岁星不同位置和农业生产变化的关系是:“岁在金、镶(丰收);水,毁(灾);木,饥(荒);火,旱。
……六岁镶,六岁旱,十二岁一大饥。
”白圭也认为:“太阴在卯,镶;明岁(第二年、第三年)衰、恶;至午,旱;明岁美(收成好);至酉,镶;明岁衰、恶。
至子,大旱;明岁美,有水。
至卯,积蓄率岁倍。
”换言之,就是农业生产的丰歉变化是六年一小循环,十二年一大循环,因此决定了粮食产量也由多到少,由少到多地周期变化着。
(四)物价的高低变化是可以预测的。
只要观察和推测到岁星将要到达的方位,就可以推测出农业生产的丰歉,也就可以推测出物价升高还是降低,变贵还是变贱。
2、任时论商业经营策略(一)人弃我取,人取我予。
不论是“旱则资舟,水则资车”、还是“人弃我取,人取我予”,都是在商品有余、价格低廉时购买,而到商品缺乏,价格昂贵时售卖。
此乃“待乏”原则。
(〕趋时迅捷,不错过良机。
“贱取如珠玉,贵弃如粪土”,“若猛兽鸷鸟之发”、“乐观时变”,“与时逐而不责于人”。
(三)无息币,加速资本周转。
“务完物”和“腐败而食之货勿留”,“财币欲其行如流水”,“无息币”。
3、商人的基本素质。
陶朱和白圭都重视商人的素质。
司马迁把陶朱的经营之道归结为善于“择人而任时”。
“故善治生者,能择人而任时”、“任时”和“趋时”都要由人来实现。
“择人”比“任时”对商业经营的成败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白圭提出了商人素质的四个要求“智、勇、仁、强”。
,自圭声称,“智”就是要求商人具备善于分析形势,及时采取正确的经营策略的智慧。
卓氏的故事。
“勇”就是要求商人行动果敢,勇于决策。
因此,如果勇不足以决断,在商业活动中畏首畏尾,肯定失败。
“仁”就是用优质商品和服务对待顾客,而不要象一些奸商那样;对待下属、供应商和其他一些对我们有恩惠的人要舍得施与。
“强”就是能有所守,要求商人具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