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形态造型艺术》教案

合集下载

美术教案创作立体作品中的形态感和空间感

美术教案创作立体作品中的形态感和空间感

美术教案创作立体作品中的形态感和空间感在美术教学中,创作立体作品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力的重要环节。

在创作立体作品的过程中,形态感和空间感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形态感是指作品所呈现出来的形状、结构和外观的感觉,而空间感则是指在作品中通过透视和比例等手法所呈现出来的三维空间的感觉。

本文将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探讨美术教案中如何创作立体作品,并着重探讨如何在创作过程中扬长避短,突出形态感和空间感的表现。

一、理论基础在创作立体作品中,形态感和空间感的表现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

首先,学生需要对形体结构有一定的了解,比如掌握人体的比例关系、物体的基本形状等。

其次,学生还需要学习透视的基本原理,理解远近、大小和高低等概念在作品中的运用。

此外,对于材料和工具的了解也非常重要,因为它们直接关系到作品的形态和空间的表现。

二、创作过程在创作立体作品的过程中,形态感和空间感的表现需要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实验。

下面将从构思、造型和表现三个方面介绍创作过程中的一些重要注意事项。

1. 构思阶段在构思阶段,学生要以创作的目的和主题为基础,通过大量的素材收集和头脑风暴来获得灵感。

他们可以观察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拍照,收集图片和素材,或者从艺术史和文化中寻找灵感。

在构思的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形态感和空间感的表现方式,思考如何通过形状和结构来传达作品的主题和感觉。

2. 造型阶段在造型阶段,学生需要根据构思的想法,结合材料和工具的特点,进行实际的造型。

他们可以选择合适的材料,比如黏土、纸板等来创作立体作品。

在造型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形体结构的准确性和立体感的表现。

特别要注意比例、重心和采用适当的透视手法来表现作品的空间感。

3. 表现阶段在表现阶段,学生需要注重细节和表现手法的选择。

他们可以通过颜色、纹理、质感和光影的运用来进一步增强作品的形态感和空间感。

此外,还可以通过组合、对比和平衡来丰富作品的表现形式。

三、教学策略为了培养学生的形态感和空间感的表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策略:1. 组织实践活动:通过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机会亲自动手创作立体作品。

《空间与形态设计》教学构思

《空间与形态设计》教学构思

《空间与形态设计》教学构思作者:梅青原邱海燕来源:《职业·下旬》2010年第01期空间设计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修改和补充是普遍的现象。

空间构思的核心在于表现什么和如何表现两个方面。

一、空间的构思1.关于空间构思所谓构思是指在设计之前进行的整体思考。

关于空间的构思由来以久,清代名人李渔对我国传统建筑室内设计的构思立意,以及室内装修的要领和做法,有极为深刻的见解。

在其专著《一家言居室·器玩部》的居室篇中论述道:“盖居室之前,贵精不贵丽,贵新奇大雅不贵纤巧烂熳。

窗棂以明透为先,栏杆以玲珑为主,然此皆属第二义。

其首重者,止在一字之坚,坚而后论工拙。

”这些论点,可以看出李渔对室内空间设计和装修的构思立意有独到和精辟的见解。

空间在室内设计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贯穿整个室内设计教学的内容。

在教学活动中,一般说来空间的构思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表现重点空间。

重点空间是指人员较为集中的场所,它的功能、大小、方向、环境、特征都是空间设计构思的媒介材料。

构思时应尽可能地了解详细情况,并加以比较和选择,进而确定表现重点。

同时也要求空间设计者有丰富的环境文化知识,积累越多,创意越多,方法也多。

空间的重点构思主要包括大小、功能和文化等三个方面。

有的空间以表现大小为主,有的以表现功能为主,有的以文化特征为重点。

一些构思还有针对性地以空间的使用者为重点,但是不论如何表现,都要能明确地传达设计者的思想。

通过界面的前进与后退,创造了一个生动的空间。

(2)表现空间的功能。

表现空间的角度亦即是表现空间的目标或者方向,以确定目标方向为突破口。

如以空间的功能这个角度出发,可以从功能的多样性出发,是多功能的空间,还是单一的空间,是符合新婚者的空间,还是属于年长者的空间。

简洁的构图,中国传统图案,以及沉稳的色彩搭配,都能充分显示设计的目标,目标不同,功能也会随着发生变化。

事物都有不同的角度,在表现上集中于一个角度,将会有益于表现空间的个性特征。

美术教案立体造型与空间感表现

美术教案立体造型与空间感表现

美术教案立体造型与空间感表现美术教案:立体造型与空间感表现引言:美术是一门艺术,通过塑造立体造型和表现空间感,艺术家可以将想象和观念转化为具体的形式。

本教案旨在引导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扩展他们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培养他们在美术创作中的立体造型和空间感表现技巧。

第一部分:理论学习1. 立体造型的基本原理- 研究不同形体的结构、比例和构造- 学习使用不同材料和工具进行造型- 探索立体造型的各种表现手法,如凹凸、质感等2. 空间感的表现方法- 了解透视原理和空间的构成要素- 学习利用线条、色彩和光影表现空间深度- 探索不同材料的质感和光线反射特性3. 三维艺术作品的欣赏- 分析欣赏各种不同类型的立体艺术作品- 研究艺术家运用立体造型和空间感表现的手法和意图- 发展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培养他们对立体艺术作品的理解和喜好第二部分:实践训练1. 立体构造训练- 使用不同材料(如纸张、泥土、铝丝等),通过剪、折、粘等方式制作简单的立体构造- 学习利用构造技巧和组合方式,创造出多样化的形态和结构-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鼓励他们从生活中寻找灵感,创作出个性化的立体作品2. 空间感表现训练- 进行透视绘画的基础训练,如线性透视、点透视等- 绘制简单的立体物体,并运用明暗和投影来表现物体的体积感和质感- 利用色彩的变化和渐变来表现远近和空间距离的感觉3. 创作立体艺术作品- 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和表达方式,进行独立的立体艺术创作-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立体造型和空间感表现技巧,创作出具有创意和个性的作品- 鼓励学生加入色彩和材质的实验,挑战传统的立体艺术表现方式结语: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将能够掌握立体造型和空间感表现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他们将能够创作出具有立体感和空间感的艺术作品,并通过作品表达自己的创意和观点。

这将为他们今后的美术创作和艺术鉴赏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美术课程拓展《空间中的实体艺术》-公共艺术研究

高中美术课程拓展《空间中的实体艺术》-公共艺术研究

高中美术课程拓展《空间中的实体艺术》——公共艺术研究摘要:在高中美术课程中有这样的一课《空间中的实体艺术》,本课主要内容是介绍雕塑艺术,作为美术教师何如何把“雕塑”这种常见的艺术形式向同学们讲解清楚,同时挖掘它后面的人文学、社会学的引申意义,成为我们必须要探究的更深层次问题。

关键词:高中美术、雕塑、空间艺术、公共艺术在艺术史的发展上没有进化论之说,但是我们沿着人类社会发展的轨迹可以看出,艺术的发展变化与生产力的不断提高是有着紧密联系的。

塞尚将现代主义的大门推开之后的百余年时间里,艺术家不断地在造型艺术上发展探索,那些进入20世纪伟大艺术家凭借着自己非凡的想象力创造力,硬是生生将传统造型艺术“破坏”的片甲不留。

野兽派挣脱了最后的羁绊和束缚,立体派则是更加深刻,甚至在平面上与我们探讨四维空间,超现实主义,达达主义,等等······他们共同作用将现代主义推到了一个顶点。

现代主义的各种流派以及诸位大师在现在虽然是广为人知且备受推崇,但是在兴起之初却不是大家都能接受的。

由此,艺术开始脱离大众审美,进入一种精英化趋势。

而一个人的出现将现代艺术的这种特质彻底打破。

他就是后现代主义之父——马塞尔·杜尚 (Marcel Duchamp,1887--1968)。

杜尚的到来,将艺术发展的形态变得更加多元,几乎是一己之力扭转了当代艺术的走向。

作品由架上到架下的空间转移,使得艺术如同一只挣脱枷锁的野兽,“毫无忌惮、横冲直撞”。

自此在艺术作品的呈现上逐渐变成完全放飞自我。

1971年杜尚将他的作品“小便池”《泉》以匿名的方式送到美国独立艺术家展览上,这种对艺术的戏谑和肆无忌惮的嘲讽将艺术的“美学”彻底摧毁打破。

后现代主义由此登上历史舞台。

《泉》的意义在于它将现代主义的精英化拉了回来。

用各种各样与艺术无关的材料、理念来消解艺术固有的美学价值体系。

观念、行为、装置等等艺术形式开始发展壮大。

立体造型教案幼儿园

立体造型教案幼儿园

立体造型教案幼儿园1. 前言幼儿时期是儿童的重要成长阶段,通过绘画、手工等活动可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其中,立体造型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同时还能提高幼儿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

因此,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幼儿园立体造型活动的教案,希望能够给广大幼教工作者一些借鉴和参考。

2. 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简单的造型构思,合理运用各种材料,制作出具有“立体感”的作品。

2.培养幼儿对立体空间的认识和把握能力,提高幼儿立体造型能力。

3.通过手工制作的过程,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教学准备1.材料准备:不同颜色和形状的纸片、剪刀、胶水、细毛笔、彩色笔等。

2.图片准备:收集一些立体造型的图片,供幼儿观看和参考。

4. 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活动通过介绍活动的目的以及制作过程,引导幼儿进入活动状态。

第二步:示范制作老师可以带领幼儿完成一些简单的立体造型制作,为幼儿提供参考和指导。

第三步:自由创作让幼儿自由地发挥想象力,用所提供的材料进行自由创作。

第四步:展示作品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和交流。

5. 教学注意事项1.确保材料已经准备完备,避免临时缺失影响教学。

2.安全第一,避免幼儿在活动中受伤。

3.鼓励幼儿自主创作,不要插手过多和限制太多,以防扼杀幼儿的创造力。

6. 教学效果评估通过观察幼儿的制作过程和作品,可以对幼儿的立体造型能力进行评估。

同时,可以主动征求幼儿的反馈,了解他们对活动的主观评价,为今后改进教学提供借鉴。

7. 结语本文介绍了幼儿园立体造型教案,旨在帮助广大幼教工作者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

通过此种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性思维,潜移默化地提高幼儿的能力和品格。

空间造型艺术基础-教案

空间造型艺术基础-教案
学会观察、寻找灵感 记录事物和灵感点滴 整理与分析素材 提炼要素及变形和抽象要素 多种组合方案 深化和完善方案 方案的表达和呈现
以珊瑚为例
种类?
色彩?
形态
空间形态设计训练:
空间形态造型创作训练
要求: 以仙人掌、球作为创作灵感,汲取其特征作为创作元
素,运用不同的材质进行仿生表达空间性态创作。 设计素材要来源于生活,做工精细、形态美观。
多种观察角度:全方位 对事物联想 对材质的创新运用能力:材质运用的方式、各种技术……
三 基本形
定义:基本形就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单位。 • 基本形的形态可以是一个点,一个线,一块面
基本形的构成形式
A
B
分离
AB 相遇
AB
遮挡
奥运五环的基本形是什么?
工业设计
鸟巢
视频
四、学习过程和思维方式的训练
5空间形态的表达与呈现的能力
通过图纸、材质、行为的方式表达,
掌握呈现空间形态的相关材料知识和信息,并具有运用多种材质 的能力。
视频 西班牙
6形体与空间的创新能力
在掌握创造空间形态的方法和原理的基础上,培养创 意空间形态构思和创新表达空间形态的能力。
通过对 观察 并制作。
思维多变性怎么实现?
小实验:凳子放置。
运用形体重复并置 改变、加强空间形态特征
反光强烈 金属材质创造空间形态
观赏角度 环境中光影的变化
多变性也称之为空间的流动性
光线、色彩 影响空间形态的感觉。
光影与空间
二、学习目的
1观察事物和提炼事物的能力 通过对空间形态、构成方法及构成规律的研究, 提高:审美水平 对空间形态的创造能力
实体围合而成的负形空间

形态与空间教案

形态与空间教案

形态与空间教案教案标题:探索形态与空间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程,学生将能够理解形态与空间的概念,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概念。

2. 学生将能够发展空间感知和形态认知能力,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将能够运用形态与空间的知识进行创造性思考和表达。

教学重点:1. 形态与空间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形态与空间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发展学生的空间感知和形态认知能力。

教学资源:1. 幻灯片或投影仪。

2. 形状和空间相关的实物或图片。

3. 学生练习册或工作表。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形状和空间图像,引起学生对形态与空间的兴趣。

例如,展示一些有趣的建筑物、艺术品或日常用品,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形状和空间特征。

概念讲解(10分钟):通过幻灯片或投影仪展示形态与空间的基本概念和特征,例如点、线、面、体等。

解释这些概念并提供一些例子,让学生理解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一:形态与空间的应用(15分钟):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具体的场景(如教室、操场、图书馆等),并观察场景中的各种形态和空间特征。

学生可以绘制场景的草图,并标注出各种形状和空间特征。

随后,让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并讨论不同场景中的共同点和差异。

活动二:形态与空间的认知(20分钟):给每个学生发放一份形状练习册或工作表,让他们完成其中的形状识别和分类题目。

学生可以使用纸张和铅笔来绘制和标记不同的形状。

鼓励学生在完成练习时进行讨论和合作。

活动三:创造性思考与表达(15分钟):让学生自由发挥,设计一个他们自己的形态与空间作品。

学生可以选择使用纸张、泥土、积木等材料来创作,表达他们对形态与空间的理解和想法。

鼓励学生在设计和创作过程中展示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

总结(5分钟):回顾本课程学习的内容和活动,强调形态与空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继续观察和探索形态与空间的应用,并提醒他们将这些概念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空间形态造型艺术》教案剖析

《空间形态造型艺术》教案剖析

《空间造型艺术基础》
教案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
授课教师:张一帝
授课班级:16级数字媒体艺术2班
课时数: 48课时
学时周数:第1周~第12周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教学课程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本课程主要目标是掌握空间造型设计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正确的理性艺
术思维方法,丰富学生的艺术表现手段,掌握空间造型的各种基本表现手法,
增强学生的空间意识,掌握形式美的构成原则。

为学生今后在空间艺术设计造
型方面打下一定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设计创造能力和艺术思维
能力。

(二)课程教学要求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能
在学习中发现问题。

通过讲授和课堂讨论,使学生较为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形
象思维能力,达到建立学生设计意识的目的。

(三)课程教学的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采用讲授与案例分析和学生动手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授课。

利用多媒
体课件,结合大量图片、视频并让学生尝试多种材料,动手实践,从而巩固学
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四)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教材:1、艾小群、吴振东,《立体构成(空间形态构成)》,清华出版社,2016 教学参考书: 1、王红,《空间与造型》,中国建筑出版社,2009。

美术绘画《形的空间及质感》教学设计

美术绘画《形的空间及质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能够掌握绘画中表现空间的基本透视方法与明暗表现的基本技能,并理解艺术家巧妙运用各种表现方式、方法创造出的各种视觉形象;在了解艺术家为了表达主观意图而采用的各种空间处理方式的基础上,能运用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去构建新的视觉形象,养成创新意识;通过借鉴或摹习的方式创作一张能反映一定个性与空间感的绘画作品,提高对绘画中体积、空间、明暗、质感的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教学活动分析本课的“活动建议”中包含两个层次的学习活动目标。

第一个活动侧重于表现绘画作品空间效果的透视方法及明暗表现的手法;第二个活动在前一活动的基础上,突出对材质的运用及表现,并要求学生能打破常规思维方式,通过各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创造出富有个性特点的绘画作品。

活动一:在这一活动中教师应把握两个活动目的,其一旨在通过静物写生,提高学生绘画造型的基本技能;其二在于培养学生对绘画的空间表现及材质运用的实践能力,让学生通过借鉴及模仿教材中范例作品的表现风格来获得学习绘画的乐趣。

活动二:要求学生能够综合所学知识与技能,在教材中各种空间创意作品的启示下,尝试创作能体现个人主观意识并带有空间意味的绘画作品。

本活动的开展及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启发并鼓励学生利用艺术通感,综合所掌握的各科知识,主动且大胆地进行多种尝试,宜采用较为宽松的评价标准,让学生树立对学习绘画表现的信心。

教学基本思路为了能让学生创作出具有空间感、体积感和质感的作品,首先可以让学生阅读教材中对常规空间的阐述,通过分析理解教材范例中对常规空间及非常规空间的各种表现方法,然后在实践中掌握一定的绘画空间表现的方法。

接下来,借助多媒体等电教手段及教师精辟的讲解,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绘画中物象的空间感、体积感和质感的形成原因,并在前一学习活动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喜好尝试多种不同表现空间的绘画方法。

最后,通过研究性学习,重点理解绘画中不同的质感所表达的不同含义,拓展绘画表现的思维方式,从不同笔触的尝试练习和不同材质的综合运用中获得绘画的乐趣,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初中三年级美术教案立体造型与空间感的表现

初中三年级美术教案立体造型与空间感的表现

初中三年级美术教案立体造型与空间感的表现美术教案:立体造型与空间感的表现一、教案背景简介在初中三年级美术教学过程中,立体造型与空间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

通过学习立体造型与空间感的表现,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空间思维能力,提升学生在美术创作中的表现力和艺术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理解立体造型与空间感的概念和特点;b. 学习立体造型与空间感的表现方法;c. 掌握利用线条、明暗和色彩等手法表现立体感的技巧。

2. 能力目标:a. 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构思能力;b. 培养学生对空间的感知能力;c. 提高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

3. 情感目标:a. 引导学生对立体造型艺术的兴趣与热爱;b. 培养学生欣赏和评价立体作品的能力;c.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意识。

三、教学内容及方法1. 教学内容:a. 立体造型的概念及特点;b. 空间感的表现方法;c. 利用线条、明暗和色彩等手法表现立体感的技巧。

2. 教学方法:a. 讲授与讨论:通过授课和学生参与讨论,引导学生理解概念和方法;b. 实践与创作:组织学生进行造型实践和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c. 案例分析与欣赏:展示优秀立体作品案例,进行分析和欣赏,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立体作品或图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观察与思考作品中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2. 理论讲解:a. 讲解立体造型的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形体的结构与空间感的表现;b. 分析立体造型中常用的线条、明暗和色彩等手法,解释其在表现立体感方面的作用。

3. 实践操作:a. 组织学生进行物体的观察与素描实践,逐渐培养学生对三维物体的空间感知能力;b. 引导学生运用线条、明暗和色彩等手法,将平面图像转化为立体感较强的作品;c. 鼓励学生进行自由创作,尝试运用不同材料与技法,表现立体造型与空间感。

4. 案例分析与欣赏:展示一些著名艺术家的立体作品案例,共同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评价。

《形态构成教案》word版

《形态构成教案》word版

《形态构成教案》word版教案章节:一、形态构成的概念与意义1.1 形态构成的定义1.2 形态构成在设计领域的应用1.3 形态构成的重要性二、形态构成的基本元素2.1 点2.2 线2.3 面2.4 体三、形态构成的基本原理3.1 对称与非对称3.2 对比与统一3.3 比例与尺度3.4 平衡与动态四、形态构成的创作方法4.1 模仿与借鉴4.2 抽象与具象4.3 组合与分解4.4 创新与实验五、形态构成的实践应用5.1 平面设计中的应用5.2 立体设计中的应用5.3 环境设计中的应用5.4 艺术创作中的应用六、形态构成的视觉规律6.1 视觉焦点与引导6.2 空间的层次与深度6.3 色彩与光影的应用6.4 视觉节奏与韵律七、形态构成的心理效应7.1 形态与情感的关系7.2 形态的象征与隐喻7.3 形态对观众的影响7.4 形态的心理解读八、形态构成的历史发展与流派8.1 古代形态构成特点8.2 现代主义形态构成8.3 抽象表现主义形态构成8.4 当代形态构成趋势九、形态构成在设计实践中的案例分析9.1 平面设计案例分析9.2 产品设计案例分析9.3 建筑设计案例分析9.4 艺术创作案例分析十、形态构成的评价与反思10.1 形态构成的学习目标10.2 形态构成的评价方法10.3 形态构成的教学反思10.4 形态构成的学习建议十一、形态构成与创新思维11.1 创新思维在形态构成中的重要性11.2 形态构成对创新思维的激发11.3 创新思维的训练方法11.4 创新思维在形态构成实践中的应用十二、数字技术在形态构成中的应用12.1 数字技术简介12.2 数字技术在形态构成教学中的应用12.3 数字技术在形态构成创作中的应用12.4 数字技术对形态构成的影响与发展趋势十三、形态构成在跨学科交流中的应用13.1 跨学科交流的重要性13.2 形态构成与其他学科的交融13.3 跨学科交流案例分析13.4 形态构成在跨学科交流中的未来发展十四、形态构成教学的实践与探索14.1 形态构成教学现状分析14.2 教学方法与策略的创新14.3 教学实践案例分享14.4 形态构成教学的未来发展趋势十五、形态构成的研究与展望15.1 形态构成研究的意义与价值15.2 形态构成研究的方法与途径15.3 形态构成研究的现状与挑战15.4 形态构成研究的未来展望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形态构成的基本概念与意义2. 形态构成的基本元素(点、线、面、体)3. 形态构成的基本原理(对称与非对称、对比与统一、比例与尺度、平衡与动态)4. 形态构成的创作方法(模仿与借鉴、抽象与具象、组合与分解、创新与实验)5. 形态构成的视觉规律(视觉焦点与引导、空间的层次与深度、色彩与光影的应用、视觉节奏与韵律)6. 形态构成的心理效应(形态与情感的关系、形态的象征与隐喻、形态对观众的影响、形态的心理解读)7. 形态构成的历史发展与流派8. 形态构成在设计实践中的案例分析9. 形态构成的评价与反思难点:1. 形态构成的深层原理和心理效应的理解与应用2. 形态构成在跨学科交流中的应用3. 形态构成教学的实践与探索4. 形态构成的研究与展望。

形态与空间教案

形态与空间教案

形态与空间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形态与空间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2. 培养学生对于形态和空间的感知和理解能力;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形态与空间的概念介绍;2. 形态与空间的特征与划分;3. 形态与空间的表现手法;4. 形态与空间的创造与表达。

三、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形态和空间,提出问题:你们看到了什么样的形状和空间?- 引导学生对形态和空间的概念进行思考和讨论。

2. 知识讲解(15分钟)- 介绍形态与空间的概念和特征,如平面形态、立体形态、正、负、透视等。

- 讲解形态与空间的划分方法,如线条、面、体等。

- 举例说明形态与空间在艺术、建筑等领域的应用。

3. 观察与分析(20分钟)- 通过投影片或实物展示不同形态和空间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其特点和特征。

- 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在小组中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分析结果。

4. 实践与创造(30分钟)- 分发纸笔和一些简单的造型材料,如纸板、剪刀、胶水等。

- 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形态与空间知识,创造出自己的作品。

-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来设计造型,可以是平面的绘画作品,也可以是立体的手工制作品。

5. 展示与评价(15分钟)- 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并解释作品中所运用的形态与空间要素。

- 全班同学进行评价和讨论,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

6. 总结与反思(10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和学习过程,总结形态与空间的重要性和应用。

-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在学习中的收获和感悟。

四、教学资源:1. 投影片或实物展示不同形态和空间的例子;2. 纸笔和简单的造型材料,如纸板、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评估:1. 对学生的观察与分析能力进行评估,如能否准确分析不同形态和空间的特点和特征;2. 对学生的实践与创造能力进行评估,如能否独立设计和创作出有创意的作品;3. 对学生的表达能力进行评估,如能否清晰地解释和展示自己的作品以及其中所运用的形态与空间要素。

形的空间及质感教案

形的空间及质感教案

形的空间及质感教学目标:重点:掌握绘画表现空间的透视、遮挡、明暗等知识,了解艺术家打破常规思维方式,运用各种方法构建新的视觉形象的理念.难点:运用所学知识,借鉴艺术家的表现手法和理念,将图形语言转化为情感,创作具有生命力的艺术作品。

教学过程:导入:空间的概念:(课件:冷军《丰碑》)空间是物质存在的一种状态。

美术上的空间概念有内外两层含义:形体结构内部—内空间,形体结构外部—外空间,美术着意于对形态内部空间结构的理解,而着眼于物态外空间,即物表与环境关系的刻画,是诉诸视觉空间的艺术。

在美术中,空间表现为多维性的层次。

“线"是一维空间,“面"是二维空间,“体”是三维空间,含有时态和内在空间内容的称四维空间。

虽然绘画的表现力是在平面的二维空间展开的,但我们却创造了三维空间效果的画面,这是艺术家利用各种造型因素营造出来的幻象,可以说只是巧妙地欺骗了人们的眼睛,而人类在欣赏绘时正是在这种错觉中获得了丰富的感受。

冷军的油画《丰碑》深入细微的刻画,让我们感受到真实可信的空间。

一.体积的形成:体积的形成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透视的近大远小的原理和前后遮挡的方法是其中重要因素。

1.遮挡:是物象与物象之间的前后空间关系在画面中的最直接表现,这种形式让我们很容易体察到物象体积地存在。

(课件:苹果、书、树杈、广场前的人群、中国画)前面的苹果遮挡了后面的苹果,上面的书遮挡了下面的书,这些都让我们感受到厚度和空间的存在,甚至一个物体身上也有遮挡现象,众多人物只露出半个甚至更少的形象,正是这些被遮挡的人物使我们更加感觉场面的宏大,中国画经常使用这种方法.2.透视:近大远小的原理是空间形成最直观的现象。

(课件:宫殿)看着一栋栋相互紧挨、相互遮挡、近高远低的建筑,是否体验到广场的空间感?二。

体积的表现1。

透视读书15页,让我们按照书上介绍做一个简单的实验,当实践证明书上所写正确的时候,老师介绍,这就是透视现象,许多画家常常巧妙地运用透视关系来强化物象的体积感,透视现象有多种,不同的透视现象与我们观察物象的视角和位置有关。

舞蹈空间造型课教案设计

舞蹈空间造型课教案设计

舞蹈空间造型课教案设计教案设计。

课程名称,舞蹈空间造型。

教学对象,中学生。

教学目标:1. 了解舞蹈空间造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掌握舞蹈空间造型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3. 能够运用舞蹈空间造型的技巧进行创作和表演。

教学内容:1. 舞蹈空间造型的概念和特点。

2. 舞蹈空间造型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3. 舞蹈空间造型的创作和表演。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1. 导入,通过观看一段舞蹈视频,让学生感受舞蹈空间造型的魅力,引发学生对舞蹈空间造型的兴趣。

2. 讲解舞蹈空间造型的概念和特点,包括立体感、空间感、动态感等。

3. 练习基本的舞蹈空间造型动作,如伸展、扭转、跳跃等。

第二课时。

1. 复习上节课学过的舞蹈空间造型动作。

2. 引导学生进行舞蹈空间造型的创作,让他们在音乐的伴奏下,自由发挥,尝试不同的动作组合。

3. 学生进行小组展示,互相欣赏和评价。

第三课时。

1. 回顾上节课学过的舞蹈空间造型创作。

2. 教授更高级的舞蹈空间造型技巧,如借助道具、利用舞台布景等。

3. 学生进行舞蹈空间造型的表演,展示他们的创作成果。

第四课时。

1. 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分享在学习舞蹈空间造型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2.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舞蹈空间造型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以后的舞蹈学习中继续努力。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学习态度、动作技巧和创作能力。

2. 学生进行舞蹈空间造型的小组展示和个人表演,评价其创作水平和舞蹈表现力。

教学反思:1.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之更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2. 鼓励学生多参与舞蹈空间造型的实践,培养其创新意识和表现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对舞蹈空间造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基本的动作和技巧,并有机会进行创作和表演。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舞蹈水平,还能够培养其创造力和表现力,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间造型艺术基础》
教案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
授课教师:***
授课班级:16级数字媒体艺术2班
课时数: 48课时
学时周数:第1周~第12周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教学课程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本课程主要目标是掌握空间造型设计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正确的理性艺
术思维方法,丰富学生的艺术表现手段,掌握空间造型的各种基本表现手法,
增强学生的空间意识,掌握形式美的构成原则。

为学生今后在空间艺术设计造
型方面打下一定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设计创造能力和艺术思维
能力。

(二)课程教学要求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能
在学习中发现问题。

通过讲授和课堂讨论,使学生较为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形
象思维能力,达到建立学生设计意识的目的。

(三)课程教学的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采用讲授与案例分析和学生动手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授课。

利用多媒
体课件,结合大量图片、视频并让学生尝试多种材料,动手实践,从而巩固学
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四)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教材:1、艾小群、吴振东,《立体构成(空间形态构成)》,清华出版社,2016 教学参考书: 1、王红,《空间与造型》,中国建筑出版社,20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