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容量管理(第四章)PPT课件

合集下载

旅游景区管理系列课件PPT

旅游景区管理系列课件PPT


2)景区产品创新
(1)满足游客健康需求的健康旅游产品,包括温泉疗养旅 游、体育旅游,如登山旅游、滑雪旅游; (2)满足游客发展需要的业务旅游产品,如修学旅游、学艺 旅游、科考旅游等。 (3)满足游客享受需要的旅游产品,如美食旅游、豪华游艇 旅游等。 (4)刺激旅游产品如探险旅游、海底旅游、沙漠旅游等; (5)体现游客环保意识的替代性旅游,包括生态旅游、自然 旅游、社区旅游等。
旅游景区管理
学习目标
1、掌握景区的概念、分类及功能; 2、了解中外景区的发展历程; 3、了解景区管理的发展态势。
关键概念
景区;景区产品;景区企业;景区产业;景区管理
目录
1
2 3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景区的概念界定 景区的发展态势 景区的管理定位
第一节 景区的基本概念
一 、景区的概念
二 、景区的基本类型 三、 景区的基本功能
三 中国旅游景区的发展趋势

(一)旅游景区产业发展趋势 (二)旅游景区市场发展趋势
1.70%为自助性游客 2.70%在出行前会上网查看有关资讯 3.网民超过1亿


(三)旅游景区产品发展趋势
1. 重视新产品开发 新产品发现的核心:城市、工业、农业、科教、婚庆、 健康、极限。 2.生态旅游产品 3. 休闲度假类旅游产品 4.房地产旅游产品 旅游景点地产、旅游商务地产、旅游度假地产、旅游 住宅地产。 5.特种旅游产品,如露营、滑雪、温泉等将逐步占 据更多的市场份额。
三 景区的基本功能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景区在产品、企 业和产业三个层次 上形成了一个基本 功能系统。 左图反映了景区的 功能层次性特征。
第二节 景区的发展态势
一、世界景区发展历程
二、中国景区发展历程

旅游景区景点管理精品课件-20210902144326

旅游景区景点管理精品课件-20210902144326

旅游景区景点管理精品课件20210902144326一、景区景点管理概述1. 景区景点管理的重要性景区景点是旅游业的核心资源,优质的管理对于提升游客体验、保护旅游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景区景点的科学管理,我们能够确保旅游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为游客提供舒适、安全的游览环境。

2. 景区景点管理的主要内容二、景区规划与游览线路设计1. 景区规划原则2. 游览线路设计要点三、设施设备维护与管理1. 设施设备检查定期对景区内的设施设备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检查内容包括:游乐设施、休息设施、导览设施、安全设施等。

2. 维护保养措施制定详细的维护保养计划,确保设施设备正常运行。

针对不同类型的设施设备,采取相应的保养措施,延长使用寿命。

四、环境卫生保障1. 环境卫生管理措施制定严格的卫生管理制度,确保景区环境整洁。

加强环境卫生宣传教育,提高游客环保意识。

2. 垃圾分类与处理实施垃圾分类,提高垃圾处理效率。

设置足够的垃圾桶,方便游客投放垃圾。

定期清理垃圾,保持景区环境整洁。

五、安全防范与应急处理1. 安全隐患排查安全无小事,景区管理者需定期进行安全隐患排查,确保游览区域的安全性。

重点关注地形险要、水域深浅、设施稳固等方面,及时发现并消除潜在风险。

2. 应急预案制定针对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制定详尽的应急预案。

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组织救援和疏散,保障游客生命财产安全。

六、服务质量监控与提升1. 服务质量标准明确服务质量标准,包括员工服务态度、服务效率、服务专业性等方面。

通过制定详细的服务规范,提升景区整体服务水平。

2. 游客满意度调查定期进行游客满意度调查,收集游客对景区服务、设施、环境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数据分析,找出服务短板,制定改进措施。

七、人力资源管理与文化塑造1. 员工培训与发展加强员工培训,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意识。

为员工提供职业发展路径,激发工作积极性,增强团队凝聚力。

旅游景区管理全套课件完整版ppt教学教程最新最全

旅游景区管理全套课件完整版ppt教学教程最新最全
旅游景区开发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节 旅游景区开发模式与程序 二、旅游景区开发模式
(一)资源导向开发模式 (二)市场导向开发模式 (三)形象导向开发模式 (四)产品导向开发模式
第一节 旅游景区开发模式与程序
三、旅游景区开发的基本程序
(一)策划与规划阶段
第三节 旅游景区规划 三、旅游景区规划的内容与要求
(一)旅游景区总体规划的内容与要求
1. 规划期限 2. 任务和作用 3. 资料收集内容 4. 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5. 总体规划的成果要求
第三节 旅游景区规划 三、旅游景区规划的内容与要求
(二)旅游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与要求
1. 规划期限 2. 任务和作用 3. 资料收集内容 4.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 5.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成果要求
观光旅游景区
度假型旅游景区
生态型旅游景区
科考型旅游景区
游乐型旅游景区
第一节 旅游景区概述
四、旅游景区的类型
(三)按照旅游景区的等级划分进行分类 2003年,我国推出了旅游旅游景区的质量等级标准,采用1A级、2A级、 3A级、4A级、5A级。根据国家标准《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GB/T17775—2003)的规定,从旅游交通(145分)、游览(210分)、旅 游安全(80分)、卫生(140分)、邮电服务(30分)、旅游购物(50分) 综合管理(190分)、资源与环境保护(155分)等8个方面,对旅游区进行 平分。全部项目满分为1000分。其中1A级需要达到950分,2A级需要达到850 分,3A级需要达到750分,4A级需要达到600分,5A级需要达到500分。

第4讲 旅游景区容量管理(课堂PPT)

第4讲 旅游景区容量管理(课堂PPT)
景区管理学
Zhejiang A & F University
第一讲 《旅游景区管理》课程概况与旅游景区概述
第一节 旅游容量的概念和研究进展 第二节 旅游环境容量的量测 第三节 旅游环境容量的应用 第四节 旅游容量在实践中的应用
2
School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Zhejiang A & F University
▪ 如在山顶观景厅,确定每人所占用空间密度直 接关系着观景厅的大小;
▪ 在海滨浴场多以每个人所占用的海滩面积来表 示。
17
School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Zhejiang A & F University
❖ 量测基本空间的指标,在量测旅游资源容量时通 常用人均面积(m2/人);
15
School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四、旅游容量的研究进展
Zhejiang A & F University
❖ 1963年拉佩兹(Lapage)首次提出旅游环境容量的 概念,一些旅游规划人员和旅游学者渐渐地意识 到旅游地接待的游客量在一定时间内应有一定的 限度,以保证旅游环境质量的水准,并使绝大多 数游客满意。
❖ 二、旅游容量
▪ 又称旅游承载力或特定范围内合理旅游规模。指某一 旅游空间内在某一时间段所能容纳的合理旅游数量。 是一个概念体系。在旅游容量研究中有四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本容量, 他们又可以分为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
1.旅游心理容量:旅游者在从事旅游活动时,在不降低旅游效 果的条件下,景区所能容纳的旅游活动的最大量。
管理承载力指的是景区内为游客游览服务的和监督、规范游客 行为的设施和人员能够接待的游客数量。

第四章旅游容量测算

第四章旅游容量测算


第 二 节 旅 游 容 量 的 计 算

4.供水、供电
供水常与住宿和饮食联系在一起,其需要因设施的种类、级别和 气候的不同而不同。 一般旅馆要求每个床位每天供水150~200L,最低也要达到50L。 旅馆的用电量很大,一般级别的旅馆要求每个床位平均每天用电 0.5kW。
第 二 节 旅 游 容 量 的 计 算
三、旅游设施容量
1.住宿
第 二 节 旅 游 容 量 的 计 算 床位数=估计需住宿的旅游者人次×平均逗留天(夜)数/ (365 ×平均客房出租率) 提供住宿的床位的多少决定了其接待能力。每张床位每天 接待一个人天,,一年最大可能的接待能力为365人天,则所 有床位接待能力为总床位数乘以365人天。实际上往往很难达 到最大的接待能力,还要考虑到平均客房出租率,所以在一年 内住宿的接待能力为总床位数×365×平均客房出租率。
一、基本空间标准
(1)含义:
是指旅游者使用载体、活动场所等所需占为单位规模指标。
第 二 节
(2)基本空间标准的计量指标 旅 游 对于不同类型的旅游容量,其计量指标也不同。对于旅游资源容量的计 容 量,通常用平方米/人(如广场或公园的面积);米/人(如峡谷或栈道的长 量 度);立方米/人(如温泉浴池的体积)等。而对设施容量的计量,多用设 的 施比率,如:床/人、座/人、辆/人等。 计 此外,对于生态容量的计量,则采用污物量/环境规模。心理容量也用 算 平方米/人进行计量。
2.交通
通常,在一次旅行过程中,交通工具的每个座位(铺位)接待一 个旅客,那么这个交通工具座位(铺位)的多少就是它接待能力的大 小。 交通运输能力的大小要求达到旅游者能够进的来、出的去。交通 运输能力的大小为到达或路过旅游目的地的所有交通工具在一定时期 内所能运载的旅客人此。对与交通比较发达的地区,很难衡量其运载 旅客能力的大小,因为可能又游客自备车、旅行社自备车等,以及当 地居民也会使用其服务,这些比较难衡量。而对与交通比较发达地区 或有定期往返交通工具的地区则较易衡量。需要注意的是,旅游交通 估计要考虑往返。 通常,在一次旅行过程中,交通工具的每个座位接待一个旅客, 那么这个交通工具座位的多少就是它接待能力的大小。

旅游景区管理概述PPT课件

旅游景区管理概述PPT课件

历史风貌,素有“中国最美的小城”之美誉和“画乡”之称。
第2页/共30页
案例一:景区经营权转让后的实证效益
• 凤凰自古就是远近闻名的经济文化中心和旅游胜地。但在2001年之前,凤凰县的各个景 点分别由不同政府部门分散管理,基本上还属于政府接待,接待规模一直不大,政府几 乎没有收入。时任县长滕万翠认为旅游业到了非转制经营不可的时候了,于是县政府冒 着政策风险,采用招标的方式,从投标者中选择了黄龙洞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将凤凰的 8个景区50年的经营权进行转让。此后,凤凰的旅游业开始步入发展的快车道,旅游人 次连年增长,旅游收入节节攀升,而经济效益和政府收入也明显增长。
总经理
后勤接待部门
车 队
接 待 办
职能管理部门


动规

人划

第17页/共30页
营销、经营部门
市 场宣 开传 发
➢ 职能型管理模式(各部门对总经理负责,对下级行使管理)
• 优点:部门之间责任明确,有利于提高效率; • 缺点:产生多头领导,部门之间互相协调任务重,上下、左右容易脱节; • 使用条件:中等规模的旅游景区。
景区管理的客体即旅游景区管理的对象,是景区管理主体可以支配并需要 调用的一切资源,主要由人、财、物、信息组成,此外还包括有景区的形象、 市场、业务以及与景区业务和效益相关的所有方面。
人(游客、居民、员工)
游客引导与管理、旅游客流、居民与景 区关系、景区人力资源管理等
资源(旅游资源、土地资源、信息资源、环境资源等)
天子山、索溪峪拥有顺畅的管理权,但对景区内 的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却无法行使有效管理。
第22页/共30页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是由张家界市人民政府和省林业厅双重领导的事业 单位,与武陵源区人民政府级别相同,于是出现了一个景区内存在着两个处级管理 机构的多头管理问题。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没有规划建设行政管理职能,武陵源区 政府虽有行政管理职能,但无法对森林公园区域实施监督管理,致使森林公园区域 的规划、建设与总体要求脱节。

旅游景区管理PPT课件

旅游景区管理PPT课件

研究保护的方法和方式
• 资源的保护是为了更好的利用,利用的过程中必 须注意保护。这样才能可持续的利用和保护旅游 资源。
创造保护的条件和环境
• 我国旅游业发展实践证明,丌少地方的资源,是 通过发展旅游使人们认识到了它的价值;通过旅 游的收入,增强了人们对景观的保护意识和能力。
坚持科学利用的原则
—景区因你更美丽
本章导读
• 旅游景区是旅游业的发展为基础,也是旅游业发 展的主体,耄景区资源是旅游景区赖以生存、经 营和发展的基础。所以,景区的旅游资源无论是 对旅游业的发展,还是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 展都具有重大意义。只有认识到景区资源的重要 性,合理保护和开发利用景区资源,有效地对资 源迚行管理,才能使旅游景区健康、可持续地发 展。
案例3
• 广东丹霞山
丹霞山 人为破坏严重
• 通过以上三个案例,我们清楚的认识到保护生态 环境的主要性。景区的劣势发展,使资源不自然、 社会、经济和人类生存环境丌能协调发展。 • 因此,制定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目标是非常必要 的,实施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策略是肯定的。
谢谢观赏
旅游管理二班第一小组
景区资源觃划开发管理
• 景区觃划的要求: • 1,坚持以旅游市场为导吐,以旅游资源为基础,以旅游 产品为主题,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方 针。 • 2,突出地方特色,注重区域协同,强调空间一体化发展, 避免近距离丌合理重复建设,加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减 少对旅游资源的浪费。 • 3,鼓励采用先迚方法和技术。 • 4,采用的勘察、测量方法不图件、资料,要符合国家标 准和技术范围。 • 5,要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长进需要,具有适度超前性。 • 6,编制人员要具有应有比较广泛的与业构成。
• 大觃模的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可能会对资源造 成破坏,但也丌意味着就必定要戒考会破坏,关 键是要科学地利用。如:应县木塔。

旅游景区管理(容量管理)

旅游景区管理(容量管理)

Opporunity Sequence ,ROS);
正文 第四章 旅游景区容量管理 第107页 第一节 旅游景区容量的概念体系
14
第一点
旅游景区容量产生的背景
加拿大国家公园局制定了“旅游者活动管理规划”方法
(Visitor Activity Management Plan,VAMP);
美国国家公园保护协会制定了“旅游者影响管理”的方法 (Vistor Impact Management,VIM); 澳大利亚制定了“旅游管理最佳模型”(Tourism Optimization Management Model)。 赵红红(1983)首次提出旅游容量问题; 刘振礼等从理论和方法上进行了特定区域内旅游规模的研究;
量。(楚义芳,1989)
正文 第四章 旅游景区容量管理
第110页
第二节
旅游景区主要容量的测定
19
第二点
旅游景区容量概念体系
匡林(2003)认为,从旅游景区角度来看,旅游容量乃是旅游
景区在认识到旅游业的消极影响之前所期望吸引旅游者的能力,
表现为所期望的最大游人数而非实际有能力吸引的人数。 旅游容量(旅游承载力)是指在可持续发展前提下,旅游景区 在某一时间段内,其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所能 承受的旅游及其相关活动在规模和强度上极限值的最小值。 (本书定义)
推广受到局限,不同地区、人群、容量值不同。
正文 第四章 旅游景区容量管理 第107页 第一节 旅游景区容量的概念体系
11
第一点
旅游景区容量产生的背景
依据不同影响因素,例如,生物因子、社会心理因素等,
产生了不同的研究角度。
研究人员的视野被扩大了,有利于问题的深入研究;研究 角度“百花齐放”,概念较多,却容易造成混淆。 进入70年代后,生态学家与环境学家共同重视旅游环境承 载力。 旅游要维护旅游场所的质量,避免破坏舒适的气氛和野生 动物。(斯特里拉,1970)

景区管理第四章容量管理

景区管理第四章容量管理

景区管理第四章容量管理1. 现状分析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景区内游客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因此,景区管理部门需要制定有效的容量管理措施,来保证游客的安全和游玩体验。

目前,不同景区采取的容量管理方式存在差异。

有些景区通过设置门票限制游客数量,有些景区通过预约和排队方式调控游客流量。

但是,在实施容量管理措施的同时,还需要考虑场地的大小、景观设施的数量和运营成本等因素。

另外,近年来,许多景区在容量管理方面也遇到了一些挑战。

例如,不法商贩在景区外非法售卖门票,导致景区游客量超出安全范围;部分景区容量管理措施过于严格,导致游客无法得到良好的游玩体验。

因此,景区管理部门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容量管理措施。

2. 容量管理的重要性合理的容量管理对景区的发展至关重要。

以下是容量管理的重要性:2.1 保证游客的安全景区游客量过大时,容易造成人员拥挤和安全隐患。

例如,游客密度过高、救援和应急处置等问题都会变得更加棘手。

因此,采取一系列的容量管理措施来控制游客数量,有助于确保游客的安全。

2.2 提升游客体验对于参观景区的游客来说,游览的舒适度和体验是重要的考量因素。

过多的游客会影响游客体验,包括长时间的排队、无法拍照、无法享受景区的美景等问题。

2.3 保护景区生态过度开发和拥挤的旅游活动可能导致景区环境的恶化。

因此,合理的容量管理措施可以帮助景区管理保护生态环境,确保景区可持续发展。

2.4 减轻景区管理成本人员空间的限制和游客数量的管理都需要大量的人员投入和资金成本。

合理的容量管理措施可以降低管理成本,同时也能提高景区的利润。

3. 容量管理的方法针对不同的景区特点和实际情况,可以采取多种容量管理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管理方法。

3.1 门票限制门票限制是景区最常见的控制游客数量的方法之一。

景区设定能接待的游客数量上限,根据有限的门票数量将进入景区的游客数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3.2 预约团队模式一些景区采用预约团队模式来控制游客数量。

第四章 旅游目的地管理《旅游管理学》PPT课件

第四章 旅游目的地管理《旅游管理学》PPT课件
✓ 定义: 旅游容量是指某一区域的资源与环境状态在没有 受到不可接受的破坏水平时所能达到的旅游活动水平
✓ 旅游地容量的影响因素 ✓ 旅游地容量体系:生态容量、经济容量、物质容量、心
理容量和社会容量
Restricted Information and Basic Personal Data
4.4 旅游目的地容量管理 4.4.2 旅游目的地容量的测定
4.1 旅游目的地管理相关概念
4.1.2旅游目的地管理
✓,开发、利用和保护旅游资源,调控目的地 的运行机制,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旅游项目活动,创造显著的经济 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过程。 ✓原则:突出特色原则、效益兼顾原则、合理布局原则、持续发展 原则
Restricted Information and Basic Personal Data
4.3 旅游目的地危机管理 4.3.4旅游危机管理实施的必要性
✓旅游业的脆弱性要求必须对其实施危机管理 ✓旅游产品的特殊性要求必须对旅游业实施危机管理 ✓旅游市场具有竞争性要求必须对旅游业实施危机管理 ✓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背景要求对旅游业实施危机管理
第4章
旅游目的地管理
Restricted Information and Basic Personal Data
4.1 旅游目的地管理相关概念
❖4.1.1旅游目的地
旅游目的地定义: 具有独特的旅游形象和吸引力、健全的设施和服 务、完善的区域管理与协调机构,能够使潜在旅 游者产生出游动机并做出出游决策,实现其旅游 目的的区域。
Restricted Information and Basic Personal Data
4.3 旅游目的地危机管理 4.3.5旅游危机管理的途径
✓危机之前 ✓危机期间 ✓危机过后

《旅游景区资源管理》课件

《旅游景区资源管理》课件
《旅游景区资源管理》 PPT课件
欢迎来到《旅游景区资源管理》PPT课件!今天我们将一起探索旅游景区资 源的管理方法与案例分析,以及了解其概述和重要性。
旅游景区资源管理的概述
通过本节课,我们将了解旅游景区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和范围,并介绍资源 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应用管理原则和方法。
旅游景区资源的定义
本节课将介绍旅游景区资源的分类和特征,以及如何准确定义旅游景区资源,为后续的管理提供清晰的基础。
旅游景区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本节课将探讨旅游景区资源管理对于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管理资源来提升旅游景区的竞争 力和可持续发展。
旅游景区资源管理的原则
了解旅游景区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有助于制定有效的管理策略和实施方案。 我们将介绍资源管理的核心原则,并提供实际案例进行解析。
旅游景区资源管理的方法
本节课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旅游景区资源管理方法,包括供需平衡、资源评价与优化和节约利用资源等,帮助你 更好地管理旅游景区的资源。
旅游景区资源管理的案例分析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我们将深入了解旅游景区资源管理的实践经验和应用方 法,探讨如何解决实际问在本节课的最后,我们将总结旅游景区资源管理的关键要点,并提供一些建 议和思考,以便你能够在实践中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

旅游景区容量管理(第四章)PPT优秀课件

旅游景区容量管理(第四章)PPT优秀课件
2004年11月30日,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京召开 关于调整世界文化遗产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听证会后,北京 故宫、天坛、颐和园、八达岭长城、定陵、长陵等景点门票 纷纷涨价,随后,“涟漪效应”使得全国各知名景点纷纷召 开价格听证会,拟将门票价格上调。2005年“五一”黄金 周前后,全国旅游景区门票价格“涨声一片”。
第四章 旅游景区容量管理
➢ 案例引入: 【景区爆满与门票疯长】
2004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北京市20家主要旅游景点中有 13家达到或突破了最佳容量,共接待游人64.67万人次。其 间故宫日均接待8万人次,仍达最大容量的133%;八达岭日 均接待5.32万人次,达最大容量的106%。
陕西华山接待登山旅游者超过最大接待量18.7%。主要登 山道路及索道上下站已略显拥挤。景区指挥部决定东山门在 上午11点至12点间停止售票1小时,以控制进山人数;同时, 还采取及时登记出山人数的办法,以便把主景区停留人数控 制在6000-8000人左右。
计算公式为:
n
n
S iTi Q i
F i1
例:爱尔兰对布列塔斯湾的调查
二、旅游景区感知容量测定方法
影响旅游者个人空间的因素十分复杂,大 多数情况下难以有一个使所有旅游者都满 意的个人空间值。
个人空间的大小受到三个方面的影响: 1.活动性质和活动场所的特性; 2.年龄、性别、种族、社会经济地位与文化
背景等个人因素。 3.人与人之间的熟悉程度和喜欢程度,团体
• 不降低游客的游览质量(包括视觉效果和参 与效果);
• 不能损害旅游社区居民的社会福利平均值, 也即不能超出当地居民对旅游开发影响的最 大容忍程度。
11
第二节 旅游景区主要容量的测定
一、基本空间标准
需要对旅游者进行直接的调查,可通过 旅游者对于同一利用场所的拥挤程度与 否和满意程度的多次调查,得出这一场 所的基本空间标准,然后将其调查资料 用到同类型旅游场所的规划与管理中。

旅游环境容量管理 ppt课件

旅游环境容量管理 ppt课件
旅游环境容量管理
二、旅游环境容量控制
(四)环境容量的调整策略
空间分流
时间分流
旅游环境容量管理
二、旅游环境容量控制
(四)环境容量的调整策略
空间分流
导游或空间指示牌引导分流 不同空间的差价或附加费分流 扩大设施规模或增加人力资源 加大周边景区的开发
…… 旅游环境容量管理
二、旅游环境容量控制
(四)环境容量的调整策略
(一)环境对旅游的影响
1、自然环境对旅游的影响
旅游资源的构成: 视频案例解读 旅游吸引力的形成:
旅游环境容量管理
一、旅游与环境的关系
旅游环境容量管理
一、旅游与环境的关系
(一)环境对旅游的影响
1、自然环境对旅游的影响 旅游资源的构成 旅游吸引力的形成:从自己活腻了的地方去别人活腻了的地方 旅游活动的开展:
旅游环境容量管理
• 旅游环境容量包括自然容量和社会容量两方 面,具体如下图:
旅游环境容量
自然容量
社会容量
物质容量
生态容量
旅游感知容量
接待地社会容量
设施容量 旅游资源容量
旅游环境容量管理
二、旅游环境容量控制
(二)旅游环境容量的测算——常用三种方法:
1、面积法
2、线路法
3、卡口法
旅游环境容量管理
二、旅游环境容量控制
二、旅游环境容量控制
例题涉及到的关键问题: 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面积多大,时间多长 每人所需的最佳活动面积是多少 时间耗费是多久
旅游环境容量管理
二、旅游环境容量控制
容量测算涉及到的关键问题:
空间和时间的占用标准
旅游环境容量管理
二、旅游环境容量控制
(三)基本空间和时间标准的确定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旅游景区容量的概念体系
一、 旅游景区容量产生的背景
有环境学背景学者的介入研究和 可持续发展观的广泛普及是旅游景 区容量问题出现的大背景。
二、旅游景区容量概念体系
(一)旅游容量
Wall和Wright提出某一区域的资源与环境 状态在没有受到不可接受的破坏水平时所能 达到的旅游活动水平。
崔风军(2001)认为旅游容量是指特定时间 内某地域的旅游地(区、点)所能承受的旅 游活动的最大值,一般用游客量来表示。他 还认为旅游容量包括自然容量和社会容量, 其中自然容量又包括物质容量和生态容量。
.
(七)旅游经济发展容量
旅游经济发展容量(Economical Carrying Capacity of Tourism),在一 定时间、一定区域范围内,依其经济发展 程度或水平所决定的能被接纳的旅游者活 动量,就是旅游经济发展容量。
(八)旅游社会地域容量
旅游社会地域容量(Social Carrying Capacity of Tourism),主要指接待地区 的人口构成、宗教信仰、民族风俗、生活 方式与习惯、社会开化程度以及国家政策 等所决定的当地居民可以接纳的和容忍的 旅游者数量。
.
(二) 基本空间标准
所谓基本空间标准,是指在旅游活动中,活 动的主体(人)和载体(如:车、船等)在 游目的地所占用空间规模的大小和设施量。 是旅游景区容量测定的基点,也称为单位规 模指标。
该指标的研究角度是旅游景区的产品供给, 旅游设施的接待是最重要的决定要素。
基本空间容量也是日本、欧美等国进行旅游 规划时最基本的参考指标。
第四章 旅游景区容量管理
➢ 案例引入: 【景区爆满与门票疯长】
2004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北京市20家主要旅游景点中有 13家达到或突破了最佳容量,共接待游人64.67万人次。其 间故宫日均接待8万人次,仍达最大容量的133%;八达岭日 均接待5.32万人次,达最大容量的106%。
陕西华山接待登山旅游者超过最大接待量18.7%。主要登 山道路及索道上下站已略显拥挤。景区指挥部决定东山门在 上午11点至12点间停止售票1小时,以控制进山人数;同时, 还采取及时登记出山人数的办法,以便把主景区停留人数控 制在6000-8000人左右。
2004年11月30日,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京召开 关于调整世界文化遗产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听证会后,北京 故宫、天坛、颐和园、八达岭长城、定陵、长陵等景点门票 纷纷涨价,随后,“涟漪效应”使得全国各知名景点纷纷召 开价格听证会,拟将门票价格上调。2005年“五一”黄金 周前后,全国旅游景区门票价格“涨声一片”。
.
(五)旅游生态容量
旅游生态容量,又称旅游环境容量。指对一个 旅游点或旅游景区环境不产生永久性破坏的前 提下,其环境空间所能接纳的旅游者数量。
(六)旅游感知容量
旅游感知容量,又称旅游心理容量。主要是指 旅游者在某一地域从事旅游活动时,在不降低 活动质量(保持最佳旅游体验)的条件下,该 地域所能容纳的旅游活动的最大值
.
(十)既有旅游容量和期望旅游容量
既有容量代表现在,而期望容量代表未来, 既有旅游容量是目前具有的接待容量,或称 作实际旅游容量或已开发旅游容量。期望旅 游容量则指旅游景区在未来某时可能达到的 容纳旅游活动能力,也称规划旅游容量。
.
基本容量体系 旅游容量体系
非基本容量体系
旅游容量体系
旅游资源容量
.
第二节 旅游景区主要容量的测定
一、基本空间标准
需要对旅游者进行直接的调查,可通过 旅游者对于同一利用场所的拥挤程度与 否和满意程度的多次调查,得出这一场 所的基本空间标准,然后将其调查资料 用到同类型旅游场所的规划与管理中。
例:爱尔兰对布列塔斯湾的调查
二、旅游景区感知容量测定方法
影响旅游者个人空间的因素十分复杂,大 多数情况下难以有一个使所有旅游者都满 意的个人空间值。
.
(三)旅游资源容量
旅游资源容量是指在保持旅游资源质量的前 提下,一定时间旅游资源所能容纳的旅游活 动量
(四)旅游环境承载力
在某一旅游地环境(指旅游环境系统)的现 存状态和结构组合不发生对当代人(包括旅 游者和当地居民)及未来人有害变化(如环 境美学价值的损减、生态系统的破坏、环境 污染、舒适度减弱等过程)的前提下,在一 定时期内旅游地(或景点、景区)所能承受 的旅游者人数。
个人空间的大小受到三个方面的影响: 1.活动性质和活动场所的特性; 2.年龄、性别、种族、社会经济地位与文化
背景等个人因素。 3.人与人之间的熟悉程度和喜欢程度,团体
的组成与地位等人际因素。 计算公式为:
A
Cr KA
Cr
TT0 •Cp
K•T•A T0
三、旅游景区生态容量的测定
(一)无人工介入
.
(九)旅游最佳容量与旅游最大容量
旅游最佳容量又称旅游合理容量、旅游最适 容量。旅游最佳容量值是来自景区现实接待 水平及其他相关旅游容量标准(主要是感知 容量)的基础上经验归纳得出的。
旅游最大容量指最大的旅游承受能力(或称 为极限容量),是以旅游资源保护和旅游安 全最低限为标准确定的最大旅游接待量,也 就是说,如果超过最大容量值,旅游资源就 会承受被破坏的威胁、旅游安全事故也有随 时发生的可能。
环境学角度
旅游生态容量 旅游环境承载力 基本空间标准
旅游学角度
旅游最大容量 旅游最佳容量
旅游感知容量 旅游经济发展容量 旅游社会地域容量
既有旅游容量
期望旅游容量
旅游基本容量依据某一标准来确定容量阙值。 非基本容量的确定的条件: • 不降低旅游景区自然环境质量;也即环境的
自然恢复能力不应受到损害,自然演替规律 不应被打破; • 不降低游客的游览质量(包括视觉效果和参 与效果); • 不能损害旅游社区居民的社会福利平均值, 也即不能超出当地居民对旅游开发影响的最 大容忍程度。
测定因子主要考虑:
自然生态环境净化与吸收旅游污染物的能力;一 定时间内每个游客所产出的污染物总量。
测定公式为:
n
S iT i
F0
i1 n
Pi
i1
(二)有人工介入:扩展性的旅游生态 容量
计算公式为:
n
n
S iTi Q i
F i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