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三大法宝

合集下载

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的理解

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的理解

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的理解
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是指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革命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即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

它们分别代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三个重要的战略方向和组织方式。

首先,统一战线是指各阶级、各政治派别团结起来,共同为最终胜利而奋斗。

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战略方向之一。

它要求共产党在革命过程中团结尽可能多的力量,以便在统一战线的基础上瓦解反动势力的力量。

这个战略方向的关键是找到适当的统一战线对象,使共产党和其他力量联合起来达成共同的目标。

其次,武装斗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另一个战略方向。

革命必须依靠武装斗争来取得最终胜利。

这个战略方向的关键是把武装斗争与群众运动结合起来,因此,共产党必须在革命斗争中发挥领导作用,不断加强人民军队的建设并指导武装群众斗争。

最后,党的建设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第三个法宝,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战略方向。

共产党必须在领导革命中加强自身的建设,提高组织力量和政治素质。

共产党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始终贯彻干部路线,以使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成为领导力量。

综上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个重要战略方向,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教训。

它们指导着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实践,是中国共产党建立和发展的基石。

简单评述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简单评述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简单评述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的历史和现实意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指的是政党、国民大会和民族自决的三项正统思想,这三者是现代民主政治理论和实践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为民主革命的发展提供了完整的组织框架和发展途径。

首先,政党是民主政治的最基本组织形式,只有经过政党的集体组织和团结,才能有效地发挥政治统治的力量。

国民大会是宣传民主理念和民主政治实践的场所,将民主理念和民主实践融入到社会发展中来,使政治制度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最后是民族自决,也就是民族自治,只有民族自治机构在民族生活中无处不在,才能使民族的民主精神可以深入人心。

总的来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对于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意义重大,不仅推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还为实现民主社会提供了完善的理论支撑。

中国革命的三个主要法宝

中国革命的三个主要法宝

中国革命的三个主要法宝“三大法宝”的核心是党的建设。

中国人民所以能够战胜强大的敌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赢得革命的胜利,基本地是依靠了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因此,围绕党的政治路线,加强党的建设,保证党的先进性,发挥党的先进作用,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对于中国革命的胜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929年召开的古田会议初步回答了如何从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着手,保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的问题。

遵义会议后,随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正确领导的确立和党在政治上逐步走向成熟,党的建设也出现了新的局面。

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在党的建设问题上,提出了党不仅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的正确思想,确定了“为扩大与巩固共产党而斗争”的方针。

1938年9月至11月,党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和制定的关于党的建设的一系列重要决策,对于党的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

毛泽东在会上强调:“共产党员应该是实事求是的模范”。

“共产党员不论何时何地都不应该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应该以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

”1939年10月,毛泽东为中共中央主办的党内刊物《共产党人》撰写了发刊词,系统总结了建党以来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阐述了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强调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提出“建立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

在此前后,刘少奇、周恩来、张闻天、陈云、邓小平等许多党的领导人也发表了一系列加强党的建设的演说、论著等,论述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建党学说。

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既是一次全党范围内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教育运动,也是破除党内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错误倾向的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是新民主主 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 经验。
一、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问题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 (三决定、俩联盟) 总结:一是要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二是要针对其俩面 性特点正确对待资产阶级,尤其是民族资产阶级。三是 采取区别对待方针。四是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是20世纪继俄 国十月革命社会主义以后改变世界面貌的伟大历史事 件。有力的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反抗 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斗争,有力的支持了世界人民 的反帝力量,增强了世界人民争取世界和平的力量。 p64
毛泽东指出:“有许多党员,在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并没有 完全入党,甚至完全没有入党。” 总结:第一,党的组织建设。第三,必须重视党的作风 建设。第四,必须联系党的政治路线加强党的建设。
三者关系
毛泽东系统的论述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 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他指出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 中国革命的俩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俩个基本武 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 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是掌握统一战线和 武装斗争这俩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的英勇战 士。p62 第三段
二、武装斗争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
毛泽东指出:“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无 产阶级的地位,就没有人民的地位,就没有共产党的地 位就没有革命的胜利。”
总结:一要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二要建设全心全意为人民 服务的军队。三是正确的战略战术原则。 三、党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不断加强党 的思想 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指导下,党领导中国人民取

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三大法宝毛泽东对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战胜敌人的三件主要武器,即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的形象比喻.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根据中国革命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揭示了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又指出: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军队,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各革命阶级各革命派别的统一战线.这三件是我们战胜敌人的主要武器.他还进一步论述了三者之间的关系: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毛泽东关于三大法宝的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领导人民革命的理论和策略,是毛泽东思想突出的创造性的贡献;不仅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仍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毛泽东关于无产阶级政党为实现革命和建设任务同其他一切可以团结的阶级,阶层,政党和派别结成的联盟.包括国内的统一战线和国际的统一战线.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中国人民已经取得的主要的和基本的经验,就是在国内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在国外联合一切平等待我的民族和各国人民,结成国际的统一战线.在通常的情况下,指国内的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内统一战线,先后经历了五个阶段:大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土地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和新时期的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之一,在新的历史时期仍然是我国人民团结奋斗,建设祖国,统一祖国的一个重要法宝.二是毛泽东关于无产阶级政党为实现革命和建设任务建立各阶级联盟的理论和政策.主要内容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和其他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的一个基本特点;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任务十分艰巨.无产阶级只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同民族资产阶级结成一定形式的联盟,并在特殊条件下同部分大资产阶级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一定要保持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同资产阶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策略.这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关于统一战线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条件和实践相结合,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统一战线理论和政策.武装斗争中国革命斗争的主要形式.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文章中,就提出了建立人民武装,开展武装斗争的思想.后来,他在《战争和战略问题》,《〈共产党人〉发刊词》等文章中,进一步阐述了武装斗争的理论.他指出,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内部没有民主制度,外部没有民族独立,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残酷统治和压迫.这就决定了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是中国革命的特点之一.武装斗争是我们党的政治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党的历史,可以说就是武装斗争的理论历史.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的地位,就没有革命的胜利.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正是坚持了武装斗争,才使革命取得了彻底的胜利.实践证明,毛泽东的这一理论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党的建设特指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毛泽东在《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一文中,初步提出了党的建设的理论.在《〈共产党人〉发刊词》等文章中,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经验,形成了系统的党的建设的理论.他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必须紧紧围绕着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根据党的政治路线提出党的建设任务,在党内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干部;根据党的政治路线的需要,在全党开展学习运动,使全党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要加强党的民主集中制度,正确开展党内斗争,以加强党的团结和统一;加强对全体党员的思想教育,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等.毛泽东的这些思想,不仅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建设,而且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

(完整版)新民主主义三大法宝

(完整版)新民主主义三大法宝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毛泽东指出:“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

”加上党本身的建设史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争敌人的三个主要法宝。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这三个法宝,是毛泽东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经验的基本总结,是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胜利的保证。

这三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无产阶级在同其他阶级尤其是同资产阶级结成统一战线时,就应该实行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政策;在同资产阶级联合时,主要要防止右的倾向,警惕类似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的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和抗战初期王明右倾机会主义;在被迫同资产阶级,主要是同大资产阶级分裂时,要敢于并善于同大资产阶级进行坚决的斗争,必要时展开武装斗争,同时继续争取民族资产阶级的同情或中立。

同时还要防止“左”倾错误的出现,避免类似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王明“左”倾错误。

无产阶级应坚持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

对共产党来说,这是实现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的前提和条件。

为了坚持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保持无产阶级和共产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

因此,党必须加强自身建设,才能顺应这种要求。

像延安时期,党实行抗日统一战线,实施“三三制”、参议会“普选制”等,团结了地主阶级、资产阶级。

党也适时积极开展“整风运动”,保证了党永葆先进性。

毛泽东关于三大法宝的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领导人民革命的理论和策略,是毛泽东思想突出的创造性的贡献,不仅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仍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统一战线,中国民主革命的全部经验证明,中国革命的统一战线不论在哪一个时期,也不论有没有资产阶级参加,都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统一战线必须有坚强的人民武装作为它的支柱,才能巩固和发展。

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斗争的主要形式。

简单评述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简单评述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简单评述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场伟大的社会变革,为了实现国家的独立、人民的解放和国家的繁荣而进行。

在这场革命中,毛泽东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即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

这三大法宝在历史和现实中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首先,统一战线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第一大法宝。

在当时,中国社会呈现出多方面的矛盾和斗争,为了能够集结起广泛的社会力量,推动革命事业向前发展,毛泽东提出了统一战线的思想。

这就意味着在革命中,各个革命阶级、革命党派和革命分子都可以联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战线,共同对抗反动势力。

统一战线的形成使得革命力量更加强大,具备了更大的胜利可能性。

这在历史上的胜利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验证,例如抗日战争时期,各个抗日力量能够团结一致,形成了强大的统一战线,最终推翻了日本侵略者。

其次,武装斗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第二大法宝。

面对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压迫和侵略,靠和平手段很难实现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

毛泽东明确提出武装斗争的思想,主张通过军事手段来反抗反动势力,争取革命的胜利。

这不仅是因为敌人是武装的,更是因为武装斗争是实现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一种客观需要。

历史上,红军的长征、抗日战争等战斗都是武装斗争的生动体现,这些斗争为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党的建设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第三大法宝。

毛泽东深刻认识到,没有一个坚强有力的党组织,就不能推动革命事业向前发展。

因此,他提出了党的建设的思想,强调要在革命斗争中建设一支纪律严明、思想统一、执行力强的共产党。

党的建设不仅是为了领导革命,更是为了在革命胜利后,能够有力地推动社会主义建设。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中国共产党的党风政风起到了关键作用,为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三大法宝的历史意义在于,它们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思想和实践路径。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三者相辅相成,形成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革命路线。

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
相互关系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法宝。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党的建设是核心,统一战线以武装斗争为支柱,武装斗争以统一战线为基础。

党的组织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基本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1、统一战线和党的建设的关系
只有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党才能充分认识到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推动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并在统一战线中始终坚持独立原则,实行正确的政策和策略。

只有这样,党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增强统一战线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总结统一战线的经验教训,促进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2、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
在旧中国,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总是凭借着反革命暴力对革命人民实行残暴的镇压。

革命人民只有武装起来,以武装斗争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这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

3、统一战线与武装斗争的关系
党革命要取得胜利必须加强党的建设,武装斗争是党的政治路线的一个重要方面,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

如果党不准联合资产阶级时又同他进行坚决严肃的“和平”斗争,党就会瓦解,革命就会失败。

同样,如果党在被迫同资产阶级分裂时不进行坚决的严肃的武装斗争,党也会瓦解,革命也会失败。

新民主主义的三大法宝,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现实意义

新民主主义的三大法宝,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现实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现实意义班级:姓名:学号: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近代革命的重要阶段,这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以及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并且引起了社会深刻变化的大革命。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取得胜利,是20世纪中国,也是20世纪世界发生的最重大的事件,其中积累的许多宝贵经验,对于当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加强党的建设仍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一、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1939年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回顾了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18年的斗争历史,他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由此可见,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是毛泽东总结的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三个基本要素和基本经验,“正确地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

”1、统一战线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础条件和克敌制胜的武器。

统一战线问题是无产阶级政思想的重要内容。

2、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和必然选择,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

3、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不断的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这三大法宝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

正如毛泽东所说: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

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

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这就是三者的相互关系。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现实指导意义虽然战火纷飞、流血牺牲的革命时代早已过去,但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积累的极其丰富的经验,对当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仍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从中我们仍可以获得很多重要的启迪。

中国革命的三个主要法宝

中国革命的三个主要法宝

中国革命的三个主要法宝
三大法宝,即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这是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是毛泽东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经验的基本总结。

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刊物上说:“十八年的经验使我们明白,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和三大法宝。


就其特殊内容而言,统一战线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

它是中国无产阶级同中国资产阶级和其他阶级的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的普遍性原则是“接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就其特殊内容而言,武装斗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建设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战争。

从普遍性原则上讲,武装斗争是为了加强军队,或者说是为了加强军队,从而达到保全自己、消灭敌人的目的。

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总结了这三大法宝的内容和意义。

它指出:一个有纪律的,用马列主义理论武装起来,采取自我批评的方法,联系
人民群众的党;一个由这样一个党领导的军队;一个由这样一个党领导的各革命阶级和革命派系的统一战线;这三个是我们战胜敌人的主要武器。

依靠这三件事,我们取得了基本胜利。

毛泽东关于“三大法宝”的思想也体现在对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分析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政治知识: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

政治知识: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

政治知识: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导读】中公事业单位为大家带来政治知识《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

一、统一战线(一)建立统一战线的依据建立统一战线的现实性(1)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所决定的。

(2)是由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决定的。

(二)统一战线的实践中国的革命统一战线随着一定时期的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自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到1927年7月时期的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国民革命统一战线是指中国共产党与包括国民党在内各革命阶级的联合。

2.自1927年8月到1937年8月抗战开始时期的工农民主统一战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是指中国共产党与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的联合。

3.自1937年8月到1945年8月抗日战争结束时期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指中国共产党与包括国民党在内的全民族抗日阶级、阶层的联合。

4.自1945年8月抗日战争结束到1949年新中国诞生时期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是指中国共产党与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各革命阶级、阶层的联合。

二、武装斗争中国革命必须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其原因是:1.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在内部没有资本主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

2.中国的反动统治者是异常强大的,也是异常凶狠的,不仅拥有强大的反革命武装,而且得到帝国主义经济、军事和技术的援助。

3.“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三、党的建设(一)党的思想建设思想建设放在首位的必要性(二)党的组织建设基本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原则,即坚持民主与集中的统一。

民主集中制的要求: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的纪律原则。

(三)党的作风建设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所做的《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首次提出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结合解放战争评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结合解放战争评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结合解放战争评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内容摘要: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这“三大法宝”是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总结。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这是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从解放战争的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三大法宝的提出是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胜利的保证。

关键词: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解放战争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标志着中国的历史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纪元。

从1919到1949,卅载春秋,波涛汹涌,惊涛骇浪,中国共产党人经历了攘外安内的峥嵘岁月。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意味着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从此诞生,与此同时深刻的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对“三大法宝”的正确运用和实践,对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具有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明确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基本问题,是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法宝。

下面我就分别从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中结合具体实例分析这三大法宝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战局之利,解放军优于国民党军,拥有战略主动权辽沈战役中,东北战局有利于解放军,国民党东北驻军被分割在长春、沈阳、锦州三处,首尾不相连,难以相互支援,待人宰割。

而东北野战军可以从横于东北各处,机动灵活,掌握着战场主动权。

淮海战役,八十万国民党军分布于北起鲁南,南到长江,东在海州连云港,西达华中的广大区域,兵力不集中。

华野、中野集主力穿插其中,也是机动灵活。

平津战役,绝对优势,泰山压顶。

所以不难看出,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必须以人民军队为支柱才能巩固和发展。

人民军队得到人民的全力拥护,民心所向——要粮给粮,要人给人,伤了有人抬,死了有人埋,后勤保障虽然艰苦但是可靠。

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任务十分艰巨,无产阶级只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同民族资产阶级结成一定形式的联盟,并在特殊条件下同部分大资产阶级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

论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

论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

论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内容简要: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毛泽东对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战胜敌人的三件主要武器,即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的形象比喻;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

毛泽东关于三大法宝的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领导人民革命的理论和策略,是毛泽东思想突出的创造性的贡献;不仅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仍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关键词: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正文:通过王刚老师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程让我学到了不少在高中没有好好学到的历史知识。

下面让我介绍三大法宝的由来,1939年10月, 毛泽东在党内刊物《共产党人》写了一篇很有名的发刊词。

他在这篇文章中回顾了党走过的18年革命历程,他提出了一个关于中国革命制胜的著名论断。

他说:“十八年的经验,已使我们懂得: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成绩。

”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又指出: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军队,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各革命阶级各革命派别的统一战线。

这三件是我们战胜敌人的主要武器。

他还进一步论述了三者之间的关系: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

……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正确地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理解了全部中国革命。

现在我们正确的理解了三大法宝的相互关系,也有助于我们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面了解。

一、无产阶级必须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1.形成的原因:⑴人数少,力量单一。

⑵敌人异常强大。

⑶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其他的一些阶级、阶层和社会政治力量也具有某种革命的要求。

无产阶级之所以能建立起广泛的统一战线,最根本的还是取决于其他阶级的革命要求。

政治知识: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

政治知识: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

政治知识: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导读】中公事业单位为大家带来政治知识《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

一、统一战线(一)建立统一战线的依据建立统一战线的现实性(1)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所决定的。

(2)是由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决定的。

(二)统一战线的实践中国的革命统一战线随着一定时期的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自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到1927年7月时期的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国民革命统一战线是指中国共产党与包括国民党在内各革命阶级的联合。

2.自1927年8月到1937年8月抗战开始时期的工农民主统一战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是指中国共产党与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的联合。

3.自1937年8月到1945年8月抗日战争结束时期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指中国共产党与包括国民党在内的全民族抗日阶级、阶层的联合。

4.自1945年8月抗日战争结束到1949年新中国诞生时期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是指中国共产党与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各革命阶级、阶层的联合。

二、武装斗争中国革命必须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其原因是:1.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在内部没有资本主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

2.中国的反动统治者是异常强大的,也是异常凶狠的,不仅拥有强大的反革命武装,而且得到帝国主义经济、军事和技术的援助。

3.“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三、党的建设(一)党的思想建设思想建设放在首位的必要性(二)党的组织建设基本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原则,即坚持民主与集中的统一。

民主集中制的要求: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的纪律原则。

(三)党的作风建设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所做的《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首次提出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党史知识问答》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三大法宝”是什么?

《党史知识问答》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三大法宝”是什么?

《党史知识问答》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三大法宝”是
什么?
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总结中国共产党18年革命斗争的历史经验时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就是无产阶级如何组织和领导同盟军的问题,它是无产阶级组织浩浩荡荡的革命大军,向一切敌人发动进攻的有力武器;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特点和形式;党的建设是党实现对中国革命领导的根本保证。

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只有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支柱,统一战线才能存在和发展。

武装斗争必须以统一战线为基础,才能发展壮大。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则是党所掌握的两个武器,这两个武器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发挥其作用。

因此,党的建设是三大法宝的中心环节。

如何正确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如何正确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如何正确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相互关系关键词:“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相互关系论文摘要: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这就是三者的相互关系。

三大法宝的提出是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胜利的保证。

三大法宝,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总结。

1939年10月,毛泽东在为中共中·央主办的党内刊物《共产党人》写创刊词中首次提出。

毛泽东指出:“十八年的经验,已使我们懂得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还指出,这三个方面也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基本问题。

正确地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

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又指出: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军队,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各革命阶级各革命派别的统一战线.这三件是我们战胜敌人的主要武器.他还进一步论述了三者之间的关系: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毛泽东关于三大法宝的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领导人民革命的理论和策略,是毛泽东思想突出的创造性的贡献;不仅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仍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毛泽东关于三大法宝的思想还集中体现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学习和时局》等著作中。

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毛泽东关于无产阶级政党为实现革命和建设任务同其他一切可以团结的阶级,阶层,政党和派别结成的联盟.包括国内的统一战线和国际的统一战线.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中国人民已经取得的主要的和基本的经验,就是在国内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在国外联合一切平等待我的民族和各国人民,结成国际的统一战线.在通常的情况下,指国内的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内统一战线,先后经历了五个阶段:大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土地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和新时期的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之一,在新的历史时期仍然是我国人民团结奋斗,建设祖国,统一祖国的一个重要法宝.二是毛泽东关于无产阶级政党为实现革命和建设任务建立各阶级联盟的理论和政策.主要内容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和其他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的一个基本特点;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任务十分艰巨.无产阶级只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同民族资产阶级结成一定形式的联盟,并在特殊条件下同部分大资产阶级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一定要保持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同资产阶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策略.这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关于统一战线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条件和实践相结合,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统一战线理论和政策.武装斗争中国革命斗争的主要形式.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文章中,就提出了建立人民武装,开展武装斗争的思想.后来,他在《战争和战略问题》,《〈共产党人〉发刊词》等文章中,进一步阐述了武装斗争的理论.他指出,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内部没有民主制度,外部没有民族独立,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残酷统治和压迫.这就决定了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是中国革命的特点之一.武装斗争是我们党的政治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党的历史,可以说就是武装斗争的理论历史.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的地位,就没有革命的胜利.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正是坚持了武装斗争,才使革命取得了彻底的胜利.实践证明,毛泽东的这一理论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党的建设特指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毛泽东在《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一文中,初步提出了党的建设的理论.在《〈共产党人〉发刊词》等文章中,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经验,形成了系统的党的建设的理论.他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必须紧紧围绕着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根据党的政治路线提出党的建设任务,在党内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干部;根据党的政治路线的需要,在全党开展学习运动,使全党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要加强党的民主集中制度,正确开展党内斗争,以加强党的团结和统一;加强对全体党员的思想教育,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等.毛泽东的这些思想,不仅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建设,而且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

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

正确地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

统一战线问题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

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首先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所决定的。

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力量,要战胜强大的反革命力量,就必须把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都团结在自己的周围,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其次,是由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决定的。

革命发展的不平衡性,使得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有必要采取正确的统一战线的策略,把一切可以团结和利用的力量尽可能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夺取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

与资本主义国家不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总是凭借着反革命暴力对革命人民实行残暴的镇压。

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

革命人民只有武装起来,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中国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是一个农民为主体的国度,无产阶级人数很少,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的大多数,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党员占多数。

加之长期处于农村游击战争的环境,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特别是小资产阶级思想必然反映到党内来,党内无产阶级思想和非无产阶级思想之间的矛盾成为党内的主要矛盾。

这种情况决定了要建设一个广大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三个法宝相互联系、辩证统一。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

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中国近代史——三大法宝

中国近代史——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毛泽东关于无产阶级政党为实现革命和建设任务同其他一切可以团结的阶级,阶层,政党和派别结成的联盟.包括国内的统一战线和国际的统一战线.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中国人民已经取得的主要的和基本的经验,就是在国内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在国外联合一切平等待我的民族和各国人民,结成国际的统一战线.在通常的情况下,指国内的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内统一战线,先后经历了五个阶段:大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土地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和新时期的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之一,在新的历史时期仍然是我国人民团结奋斗,建设祖国,统一祖国的一个重要法宝.二是毛泽东关于无产阶级政党为实现革命和建设任务建立各阶级联盟的理论和政策.主要内容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和其他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的一个基本特点;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任务十分艰巨.无产阶级只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同民族资产阶级结成一定形式的联盟,并在特殊条件下同部分大资产阶级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一定要保持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同资产阶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策略.这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关于统一战线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条件和实践相结合,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统一战线理论和政策.武装斗争中国革命斗争的主要形式.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文章中,就提出了建立人民武装,开展武装斗争的思想.后来,他在《战争和战略问题》,《〈共产党人〉发刊词》等文章中,进一步阐述了武装斗争的理论.他指出,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内部没有民主制度,外部没有民族独立,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残酷统治和压迫.这就决定了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是中国革命的特点之一.武装斗争是我们党的政治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党的历史,可以说就是武装斗争的理论历史.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的地位,就没有革命的胜利.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正是坚持了武装斗争,才使革命取得了彻底的胜利.实践证明,毛泽东的这一理论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党的建设特指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毛泽东在《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一文中,初步提出了党的建设的理论.在《〈共产党人〉发刊词》等文章中,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经验,形成了系统的党的建设的理论.他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必须紧紧围绕着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根据党的政治路线提出党的建设任务,在党内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干部;根据党的政治路线的需要,在全党开展学习运动,使全党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要加强党的民主集中制度,正确开展党内斗争,以加强党的团结和统一;加强对全体党员的思想教育,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等.毛泽东的这些思想,不仅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建设,而且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

中共党史:三大法宝的关系

中共党史:三大法宝的关系

三大法宝三大法宝即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这是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是毛泽东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经验的基本总结。

毛泽东关于三大法宝的思想还集中体现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历史由来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总结了两次国内革命战争的经验教训,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

指出:“十八年的经验,已使我们懂得: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

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这就是三者的相互关系。

正确地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

[1]2民主专政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对三大法宝的内容和意义作了更加完整的概括,指出: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军队;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各革命阶级各革命派别的统一战线;这三件是我们战胜敌人的主要武器。

依靠这三件,使我们取得了基本的胜利。

3统一战线毛泽东指出,无产阶级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

他科学地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状况,指出农民是无产阶级的天然的和最可靠的同盟军,工农联盟是革命的主要依靠力量。

农民以外的小资产阶级也是无产阶级的可靠的同盟者。

中国资产阶级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依附于帝国主义的大资产阶级,另一部分是民族资产阶级。

由于他们代表的生产关系不同,对革命所持有的态度也不同。

4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是具有两重性的阶级,一方面由于他们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封建主义的束缚而赞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有一定的革命性;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软弱,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在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又具有妥协性。

中共党史:三大法宝的关系

中共党史:三大法宝的关系

三大法宝三大法宝即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这是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是毛泽东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经验的基本总结。

毛泽东关于三大法宝的思想还集中体现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历史由来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总结了两次国内革命战争的经验教训,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

指出:“十八年的经验,已使我们懂得: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

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这就是三者的相互关系。

正确地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

[1]2民主专政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对三大法宝的内容和意义作了更加完整的概括,指出: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军队;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各革命阶级各革命派别的统一战线;这三件是我们战胜敌人的主要武器。

依靠这三件,使我们取得了基本的胜利。

3统一战线毛泽东指出,无产阶级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

他科学地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状况,指出农民是无产阶级的天然的和最可靠的同盟军,工农联盟是革命的主要依靠力量。

农民以外的小资产阶级也是无产阶级的可靠的同盟者。

中国资产阶级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依附于帝国主义的大资产阶级,另一部分是民族资产阶级。

由于他们代表的生产关系不同,对革命所持有的态度也不同。

4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是具有两重性的阶级,一方面由于他们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封建主义的束缚而赞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有一定的革命性;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软弱,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在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又具有妥协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毛泽东关于无产阶级政党为实现革命和建设任务同其他一切可以团结的阶级,阶层,政党和派别结成的联盟.包括国内的统一战线和国际的统一战线.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中国人民已经取得的主要的和基本的经验,就是在国内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在国外联合一切平等待我的民族和各国人民,结成国际的统一战线.在通常的情况下,指国内的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内统一战线,先后经历了五个阶段:大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土地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
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和新时期的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之一,在新的历史时期仍然是我国人民团结奋斗,建设祖国,统一祖国的一个重要法宝.二是毛泽东关于无产阶级政党为实现革命和建设任务建立各阶级联盟的理论和政策.主要内容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和其他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的一个基本特点;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任务十分艰巨.无产阶级只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同民族资产阶级结成一定形式的联盟,并在特殊条件下同部分大资产阶级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一定要保持思想上,政治上
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同资产阶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策略.这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关于统一战线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条件和实践相结合,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统一战线理论和政策.
武装斗争中国革命斗争的主要形式.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文章中,就提出了建立人民武装,开展武装斗争的思想.后来,他在《战争和战略问题》,《〈共产党人〉发刊词》等文章中,进一步阐述了武装斗争的理论.他指出,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内部没有民主制度,外部没有民族独立,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残酷
统治和压迫.这就决定了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是中国革命的特点之一.武装斗争是我们党的政治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党的历史,可以说就是武装斗争的理论历史.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的地位,就没有革命的胜利.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正是坚持了武装斗争,才使革命取得了彻底的胜利.实践证明,毛泽东的这一理论是符合中国国情的.
党的建设特指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三大
法宝之一.毛泽东在《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一文中,初步提出了党的建设的理论.在《〈共产党人〉发刊词》等文章中,总结了中国共产
党的建设经验,形成了系统的党的建设的理论.他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必须紧紧围绕着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根据党的政治路线提出党的建设任务,在党内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干部;根据党的政治路线的需要,在全党开展学习运动,使全党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要加强党的民主集中制度,正确开展党内斗争,以加强党的团结和统一;加强对全体党员的思想教育,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等.毛泽东的这些思想,不仅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建设,而且
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

正确地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

统一战线问题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

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首先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所决定的。

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力量,要战胜强大的反革命力量,就必须把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都团结在自己的周围,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其次,是由中国革命的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