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课件
中医诊断学完整ppt课件
ppt精选版
36
(3)灰黑苔
• 浅黑苔即称为“灰苔”;
• 深灰苔即称为“黑苔”。
• 舌苔灰黑而干 ── 主里热之重证 ── 多因里热已 极,热炽津伤所致。
• 舌苔灰黑而润 ── 主里寒之重证 ── 多因阳虚寒 极,痰饮寒湿内阻所致。
• 痿软舌:气血俱虚;热灼津伤;阴亏已极。 • 颤动舌:虚损、动风 • 短缩舌——病情危重
ppt精选版
34
舌态
临床意义
•为热入心包、热盛伤阴或风痰阻络
强硬
•若舌强而色红绛少津者,为热盛;若伴神昏者,为热入心包;
热痰风 •若舌胖苔腻而强硬者,为痰浊阻络;
•若突然舌强语言謇涩,伴肢体麻木、眩晕者,为中风先兆
血虚
• 目昏:视物昏暗,模糊不清。 • 雀盲:白昼视力正常,每至黄昏视物不清。
ppt精选版
13
问睡眠
• 失眠 (1)实证:胆郁痰扰或食滞内停 (2)虚证:心肾不交或心脾两虚 • 嗜睡 ➢痰湿内盛或阳虚阴盛 ➢精神极度疲惫,欲睡而非睡,似睡而非睡,
肢冷脉微者,系心肾阳衰,阴寒内盛
ppt精选版
14
类型 症状表现
中医诊断学
ppt精选版
1
问诊
• 八渴俱当辨;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妇人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 再添片语告儿科,麻痘惊疳全占验。
ppt精选版
2
问寒热
1.恶寒发热
• 概念 病人恶寒发热同时出现,多见外感 表证
(1)恶寒重发热轻——风寒表证 (2)发热重恶寒轻——风热表证 (3)发热轻而恶风——伤风表证
中医诊断学课件
外界的有地理环境、季节气候、生活条件、精神环境等。 人体内部的有脏腑、经络、皮肉脉筋骨等。 〔二〕四诊合参
望、闻、问、切四诊各具有独特的作用,又都有局限性,不 能互相替代。必须四诊并用才能全面收集辨证论治所需要 的各方面资料。
主血瘀——瘀阻经脉
面色黧黑 黑而干焦 眼眶黑 紫黑
〔三〕望形体
望形体是观察病人形体的强弱、胖瘦、体质形态和异常表现 来诊察病情的方法。
原理:①形体与脏腑密切相应,形体赖脏腑精气充养,脏腑 精气盛衰和功能强弱可通过形体反映于外。②不同的体形 其阴阳盛衰不同,对疾病的易感性和开展转归也不同。
意义:诊察脏腑的虚实、气血的盛衰、抗病能力的强弱,以 及对某些疾病的易感性和预后。
主色——人生来就有的基 本面色,属个体差异,一 生基本不变。
客色——因季节、气候不 同而发生正常变化的面色
善色——面色光明润泽, 说明虽病而精气未衰,胃 气尚能上荣于面,属新病、 轻病、阳证
恶色——面色枯槁晦暗, 说明精气已衰,胃气不能 上荣于面,属久病,重病、 阴证
五色 正常面色
青
如以缟裹绀
轻润面色 (善色)
主虚(阳虚,气虚——推动无力,气血不充;血虚——荣 血亏虚,不能上荣) 主脱血——血脉空虚
特点
面色青 阵发性发青 青黑 青紫
满面通红 颧部潮红 面红如妆
面黄而垢 黄如橘子 黄如烟熏 淡黄消瘦 淡黄浮胖
晄白 淡白 淡白黄瘦 白而无华
主寒(血失濡养,血行不畅)
黑
水
肾
主肾虚(阳虚;阴虚——阴虚内热,虚火上熏) 主水饮——肾虚水泛,气血受困
《中医诊断学课件》课件
虚实辨证
虚证:指人体正气 不足,脏腑功能减 退,气血阴阳亏损 的病理状态
实证:指人体邪气 亢盛,脏腑功能亢 进,气血阴阳失调 的病理状态
虚实转化:虚证和实 证可以相互转化,虚 证可以转化为实证, 实证也可以转化为虚 证
虚实夹杂:虚证和 实证可以同时存在 ,称为虚实夹杂证
阴阳辨证
阴阳学说:中医 理论基础,阐述 人体生理、病理、 诊断、治疗等方 面的规律
寒热的诊断意义:寒热是判断疾病性质的重要依据,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治疗方案
汗出部位:头部、躯干、 四肢等
问汗出情况
汗出时间:白天、夜间、 运动后等
汗出性质:热汗、冷汗、 黏汗等
汗出量:多汗、少汗、无 汗等
汗出伴随症状:头晕、乏 力、心悸等
汗出原因:体质、疾病、 环境等
问疼痛情况
疼痛部位:询问患者疼痛的具体位置 疼痛性质:询问患者疼痛的性质,如刺痛、钝痛、胀痛等 疼痛程度:询问患者疼痛的程度,如轻度、中度、重度等 疼痛持续时间:询问患者疼痛的持续时间,如持续时间、间歇时间等
表里转化:指表证转化 为里证,或里证转化为 表证,症状表现为发热 、恶寒、腹痛、腹泻等
寒热辨证
寒证:身体寒冷, 面色苍白,四肢冰 冷,小便清长,大 便稀溏
热证:身体发热, 面色红赤,口渴喜 冷饮,小便短赤, 大便干结
寒热转化:寒证可 转化为热证,热证 可转化为寒证
寒热并用:寒证和 热证同时存在,如 寒热往来,寒热错 杂等
疼痛影响因素:询问患者疼痛是否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如气候变化、饮食、活动等
问饮食情况
询问患者日常饮食情况,包括食物种类、数量、时间等 了解患者是否有偏食、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 询问患者是否有食物过敏史,以及食物过敏的症状和反应
2024版《中医诊断学全部》课件
患者青年男性,因“右胁肋部疼痛不适1周”就诊。按诊发现右胁肋部肿胀明显,压 痛阳性,无反跳痛和肌紧张。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为肝脓 肿。通过抗感染治疗后,患者症状缓解,脓肿缩小。
26
06
八纲辨证在中医诊断中应用
2024/1/29
27
阴阳平衡原理阐述
阴阳对立制约
阴阳双方相互对立、相互制约,维持着动态 平衡状态。
近现代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医诊断学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不断吸收现代科技成果, 逐步走向现代化。
2024/1/29
现状
目前中医诊断学已成为中医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在临床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 中医诊断学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新的诊断方法和技术不断涌现。
5
与其他医学体系关系
2024/1/29
与西医诊断学的关系
23
脉诊方法及注意事项
医生布指时运用三种指力,举法、按 法、寻法。
正常脉象称为平脉,平脉不浮不沉, 不大不小,从容和缓,流利有力,寸 关尺三部均可触及,沉取不绝。
五十动要脉息完整,每候必须满一分 钟。
2024/1/29
24
按诊方法及注意事项
按诊方法:医生用手直接触摸或按压病人某些部位,以了 解局部冷热、润燥、软硬、压痛、肿块或其他异常变化, 从而推断疾病部位和性质的一种诊察方法。 根据病情选择体位及按诊部位。
案例三
患者大便臭秽难闻,伴有腹痛、泻后痛减等 症状,多为湿热痢疾所致。
2024/1/29
案例二
患者呕吐物酸腐难闻,多为食积内停,胃失 和降所致。
案例四
患者小便黄赤、臊臭难闻,伴有尿频、尿急 等症状,多为膀胱湿热所致。
15
2024全新《中医诊断学》ppt课件
基因组学在中医体质分类中的应用
通过基因组学技术,分析不同中医体质人群的基因变异和表达差异,为中医体质分类提供分子遗传学依据。
基因组学在中医体质辨识中的应用
THANKS
诊断依据
温补肾阳,通利水道。
治疗策略
金匮肾气丸、济生肾气丸等。
常用药物
肾阳不足型前列腺增生
喘息气短、喉中哮鸣有声、咳痰清稀或呈泡沫状、面色晄白等。
症状表现
诊断依据
治疗策略
常用药物
舌淡苔白滑、脉浮紧等。
补益心肺,止咳平喘。
生脉散合补肺汤、玉屏风散合六君子汤等。
心肺气虚型支气管哮喘
05
针灸在中医诊断学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估
长期疗效评估
对针灸治疗后的患者进行长期随访,观察疾病的复发率和针灸治疗的长期效果。
针灸治疗效果评估指标和方法
06
现代科技在中医诊断学中的应用前景展望
基于大数据和深度学习的中医证候分类与识别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大量的中医诊断数据进行学习和分析,进而实现中医证候的自动分类和识别,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灸法
通过罐具吸附在皮肤上,造成局部充血或瘀血,以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的目的。
拔罐法
常见针灸方法介绍
症状改善程度
通过患者主观感受和医生客观观察,评估症状改善程度。
生理指标变化
观察针灸前后生理指标的变化,如血压、心率、疼痛评分等。
生活质量改善
评估针灸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如睡眠、饮食、情绪等方面的改善情况。
通过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不同中医证候患者的蛋白质表达谱差异,寻找与中医证候相关的特异性蛋白质标志物。
生物信息学在中医证候研究中的应用
基因多态性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研究
2024中医诊断学全套课件
中医诊断学全套课件•中医诊断学概述•望诊技能与方法•闻诊技能与方法•问诊技能与方法目•切诊技能与方法•辨证施治原则与实践录01中医诊断学概述中医诊断学定义与特点定义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体系,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
特点以整体观念为指导,四诊合参为基础,辨证求因为核心,强调动态分析,重视个体差异。
起源中医诊断学起源于古代,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医疗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发展经历了从神农尝百草到《黄帝内经》的形成,再到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辨证论治体系的建立,以及后世医家的不断补充和完善。
审症求因通过详细询问病史、观察症状体征,推求病因病机。
辨证施治根据辨证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四诊合参望、闻、问、切四诊并用,全面收集病情资料。
如X 线、CT 、MRI 等影像学检查,以及血液、尿液等实验室检查,为中医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现代检查技术辨证仪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如中医脉象仪、舌象仪等,可辅助中医进行辨证分析。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中医诊断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效率。
030201现代医学技术在中医诊断中应用02望诊技能与方法03望形态观察病人形体强弱、胖瘦、姿态等,以诊察脏腑、经络、气血的病变。
01望神观察病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表情变化等,以判断病情轻重和预后。
02望色观察病人面部颜色和光泽,以了解气血盛衰和脏腑功能强弱。
望神色形态观察皮肤色泽、形态变化,以了解脏腑气血盛衰和邪气情况。
望皮肤观察毛发的疏密、色泽、动态等,以了解肾气盛衰和气血运行情况。
望毛发观察指甲的色泽、形态、质地等,以了解脏腑气血的虚实和病邪性质。
望指甲望皮肤毛发指甲望舌苔观察舌苔的厚薄、颜色、润燥等,以了解病邪性质、病位深浅。
望舌质观察舌质的颜色、形态、润燥等,以了解脏腑虚实、气血盛衰。
望舌下络脉观察舌下络脉的颜色、形态等,以了解气血运行和瘀血情况。
望舌象及舌下络脉望排出物及分泌物观察痰涎的色、质、量等,以了解脏腑虚实和病邪性质。
中医诊断学PPT课件
【概念】发热如潮汐之有定时,按时发热或按时热更甚
潮 热
日晡潮热:日晡(下午3-5时)之时发热明显,或热势更甚, 又称阳明潮热(见于胃肠燥热内结)
【分型】 湿温潮热:身热不扬(即肌肤初扪之不觉很热,但扪之稍
久即感灼手),午后热甚(见于湿
温阴虚病潮) 热:午后或入夜低热,有热自骨内向外蒸发的感觉
(见于阴虚证)
绝汗:病人津液大泄,大汗不止,见于重病、危证病人。
躁扰烦渴,汗出如油,脉细数疾——亡阴证
身冷肢厥,冷汗淋漓,脉微欲绝——亡阳证
战汗:在病势沉重之时,先见全身战栗抖动,而后汗出。
汗出热退,脉静身凉———邪去正复 汗出热不退,脉来疾急——邪盛正衰
疾病发展的转折点
2.3 局部汗出
头汗:病人仅头部或头颈部出汗较多,又称为“但头汗出”。多因上 焦邪热或中焦湿热上蒸,或病危虚阳上越所致。
微 【概念】轻度发热,热势偏低,多在37~38℃间 热 【意义】常见于某些内伤病和温热病的后期
3.4 寒热往来
概念:指恶寒与发热交替发作 。 分型:
寒发 热无 往定 来时 寒发 热有 往定 来时
【概念】指病人时冷时热,一日发作多次,无时间规律
【意义】见于半表半里证
【病机】外感病邪达半表半里阶段时,邪正相争,相持不下, 邪胜则恶寒, 正胜则发热,所以恶寒与发热交
了解疾病的传变、邪正消长、估计病情 发展的趋势。 (三)诊治经过
询问曾作过那些检查、结果怎样?作过那 些诊治、效果及反映如何?作为当前诊治的参考。
(四 )现在症状 问诊重点,详见第三节。
四、既往史
(一)既往健康状况
素体健康——多实证 虚弱——多虚证 阴虚——易热化 阳虚——易寒化
中医诊断学ppt课件完整版
口臭多为胃热或食积;口淡多为胃寒或脾虚。
鼻气
鼻出臭气,多为肺胃热盛。
汗气
汗出腥膻,多为风湿热久蕴于肌肤;汗出臭 秽,多为瘟疫或暑热火毒炽盛。
二便气味
大便酸臭难闻,多属肠有郁热;小便臊臭, 多属湿热下注。
闻诊注意事项
注意听声音的高低、 强弱、清浊、缓急等 变化。
结合望、问、切三诊 综合分析判断病情。
气血津液失调辨证方法论述
气血津液失调
指气、血、津液等精微物质的亏损及其生理功能异常所产生的病理变化。其临床表现较 为复杂,可见于多个脏腑系统,常见症状有面色无华、头晕目眩、心悸失眠、神疲乏力
等。
辨证方法
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象、脉象等体征,结合病史和症状表现,综合分析判断气血津 液失调的类型和程度,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THANKS
感谢观看
问既往病史
包括患者过去患过的疾病、手术史、外伤史、过敏史等。这些 信息有助于医生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疾病背景,为诊断和治 疗提供参考。
个人生活史及家族史询问
个人生活史
包括患者的饮食起居、劳逸情况、情 志变化等。这些信息有助于医生了解 患者的生活习惯和可能的病因,为诊 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家族史
包括患者的家族成员中是否患有类似 疾病或遗传性疾病等。这些信息有助 于医生了解患者的遗传背景和可能的 病因,为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指出按诊时需要注意的禁忌症和异常情况, 如患者疼痛、肿胀等反应的处理方式。
切诊综合应用举例
综合应用
通过案例分析,展示如何将脉诊和按诊结果与其他四诊信息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举例说明
列举几个典型病例,让学生理解切诊在中医诊断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中医诊断学ppt课件
产后调理
中医注重产后调理,通过饮食、药物 等手段,促进产妇身体恢复,预防产 后疾病。
孕育保健
中医对孕育过程有独特的认识,通过 药物治疗、针灸、推拿等手段,促进 女性生殖健康。
中医诊断学在儿科疾病中的应用
辨证施治
中医对儿科疾病同样采用辨证施 治的方法,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儿
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
01
02
03
审症求因
根据症状表现,推求病因 病机。
四诊合参
望、闻、问、切四诊并用, 全面收集病情资料。
辨证施治
在四诊合参的基础上,进 行综合分析,辨别证候, 确定治法。
02 中医诊断方法
望诊
观察患者面色、形态、 舌苔等
了解脏腑功能及气血 状况
判断病情轻重、寒热 虚实
闻诊
听声音
01
02
03
04
阴阳辨证
辨别疾病的阴阳属性,是中医 辨证的总纲领。
表里辨证
辨别病位的深浅,判断病情轻 重及预后。
寒热辨证
辨别疾病的寒热属性,是中医 辨证的重要内容。
虚实辨证
辨别邪正盛衰,为治疗提供依 据。
脏腑辨证
肺与大肠病辨证
包括咳嗽、气喘、 咯血、便秘、泄泻 等证候。
脾与胃病辨证
包括食少、腹胀、 便溏、呕吐、呃逆 等证候。
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 中医诊断学在国际医学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日益频繁,推动 了中医诊断学的国际化进程。
对全球健康事业的贡献 中医诊断学以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为全球健康事业做出 了重要贡献,尤其在慢性病、亚健康等领域的防治方面具 有显著优势。
THANKS
中医诊断学完整版ppt课件
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收集患者的症状、体征等信息,结合八纲辨证、 脏腑辨证等方法,综合分析判断气血津液失调的病证类型。
治则治法探讨
治则治法的基本概念
治则是治疗疾病的总则,治法是针对具体病证所采取的治疗措施。
常用治则治法
包括调整脏腑功能、调理气血关系、调整阴阳平衡等。
治则治法的运用
国际化发展趋势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未来中医诊断有望与现代医学 技术实现更深度的融合,如基 因测序、影像学检查等,为中 医诊断提供更加全面、准确的 信息。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中医 诊断学有望在国际范围内得到 更广泛的认可和应用,为更多 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THANKS
感谢观看
闻诊
听患者声音、语言、 呼吸等
分辨病位、病性、病 因等
嗅患者口气、体味等
问诊
询问患者病史、家族史、生活习惯等
了解患者病情发生发展过程、治疗经过等
确定病位、病性、病因等
切诊
按压患者身体部位,了解局部 冷热、软硬、压痛等
触摸患者脉搏,判断脉象特征
结合望闻问三诊结果,综合分 析病情
03
八纲辨证与病因病机分析
胃痛案
患者症状
胃痛隐隐,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痛减,泛吐清水,神疲乏力, 舌淡苔白,脉虚弱。
辨证分析
患者脾胃虚寒,中阳不振。治以温中健脾,和胃止痛。选用黄芪建中 汤加减治疗。
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三
咳嗽案
患者症状
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色白,胸闷食少, 体倦乏力,舌淡苔白腻,脉濡滑。
辨证分析
患者痰湿蕴肺,肺失宣降。治以燥湿化痰,理气 止咳。选用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治疗。
中医诊断学课件完整版
脏腑辨证的意义
以脏腑为纲,从辨病到辨证的结 合体系,临床上根据脏腑经络定 位症状及四诊资料进行分析归纳 ,以辨明其病位、病性、病势和 病机转化所在脏腑经络及其八纲 属性,为治疗提供依据。
脏腑辨证的应用
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等各 科疾病的辨证,是各科临床辨证 的基础。
2024/1/26
31
07
病因辨证与气血津液辨证
既病防变
早期诊治,控制病情发展,防止 疾病传变。
建议
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保持 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医生应 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 疗方案。
37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6
38
2024/1/26
八纲辨证的应用
指导立法、处方、用药,如分经用药,分脏腑用药,以及药物的升降浮沉、四气五味的 选择等。
30
脏腑辨证概述及临床应用
脏腑辨证基本内容
根据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表现 ,对四诊所收集的症状和体征等 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借以推断 疾病所在的脏腑病位、性质、正 邪盛衰情况的一种辨证方法。
特点
以整体观和辨证论治为指导思想,运用望、闻、问 、切四诊,收集病情资料,通过综合分析,辨明证 候,为治疗提供依据。
2024/1/26
4
发展历程及现状
古代发展
自《黄帝内经》奠定理论基础以来,历代医家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医 诊断学的内容和方法。
近现代发展
随着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中医诊断学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同时,不 断吸收现代科技成果,向着客观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2024/1/26
33
气血津液辨证概述及临床应用
2024/1/26
气血津液辨证的基本概念
中医诊断学PPT课件
Unit Two Generation Gap
中医诊断学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研究如何诊察病情、 辨别病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 它是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为中医专业课 程体系中的主要骨干课程。
中医诊断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对病人进行检查,收集患者的 病情资料,采用正确的思维方法进行分析,确定病证的临 床表现特点与病情变化的规律等方面,为临床疾病的预防 、治疗提供依据。
经络辨证
主要Βιβλιοθήκη 用于内伤杂病
气血津液辨证
(七情内伤)正气失常
寒—六经 主 辨证 要 用 于 温病—卫气 外 营血辨证 感 时 病 湿—三焦
辨证(上、 中焦)
病因辨证 (六淫、疫疠等)邪气外侵
虚
(四)病案
Unit Two Generation Gap
病案,又称病历,古称诊籍,是临床有关诊疗等情况的书面 记录。病案是临床医疗、科研、教学的重要资料。病案书 写是临床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它要求将患者的详 细病情、病史、诊断和治疗等情况,都如实地记录下来。
第二节 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
Unit Two Generation Gap
原则有三:整体审查、四诊合参、病证结合。
(一)整体审查
或称“审查内外”。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且人体与外 界环境也是统一的,诊断疾病即使局部患病,也应考虑到 整个人体及外界环境对病证的影响。
外界的有地理环境、季节气候、生活条件、精神环境等。
原理:神以先、后天精气及其所化生的气血津液为物质基础 。
神与精气的关系:精充足则体健神旺,抗病力强;精亏气虚 则体弱神衰,抗病力弱。
Unit Two Generation Gap
中医诊断学(全套课件303P) ppt课件
复习思考:
1. 何谓“诊断”? 2. 中医诊断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3. 何谓诊法?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4.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有哪三点? 5.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有哪三点? 6. 中医诊断的整体审察包括哪几方面的意思? 7. 为什么司外可以揣内?
第一章
望
诊
望诊的概念:Δ望诊是医生运用视觉观察病人的神色气血 经络形态、局部表现、舌象、分泌物和排泄物色质变化等以 诊察病情的方法。 望诊的原理及意义:人体的外部表现可反映内在脏腑、气 血、经络、的病变。观察人的外部异常表现可诊察内在的病 变。“望而知之谓之神”。 望诊的注意事项:1.光线:以自然光线为好。 2.温度:适宜。
证
病 全过程本质 先辨病再辨证—— 先辨证再辨病——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不能只辨证而忽 视辨病
时
代
姓 名
论 著
黄帝内经 难经
贡
为四诊奠定基础
献
公元五世纪 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 西汉 东汉 东汉 西晋 隋代 南宋 元朝 金元 淳于意 张仲景 华佗 王叔和 巢元方 施发 敖氏 杜清碧 刘完素 李杲 伤寒杂病论 中藏经 脉经 诸病源候论 察病指南 点点金、金镜录 伤寒金镜录 素问玄机原病式 脾胃论
神乱鉴别表
型 类 表现 主病 病机 性质
焦 虑 恐惧
时时恐惧,焦虑 卑谍、脏躁 不安,心悸气促, 不敢独居。 狂躁妄动,胡言 狂病、外感 乱语,少寐多梦, 热病 打人骂詈,不避 亲疏。
心胆气虚,心神失 养。
虚证
狂 躁 不安
痰火扰心
阳证
淡 漠 痴呆
表情淡漠,神识 癫病、痴呆 痴呆,喃喃自语, 哭笑无常,悲观 失望。
春秋战国难经重视脉诊提出寸口诊法西汉淳于意创诊籍为后世病案奠基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开创辨证论治先河东汉华佗中藏经论证论脉论防治十分精要西晋王叔和脉经第一部脉学专著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第一部论述病源与病候专著南宋施发察病指南诊法专著最早以图示脉发展简南宋施发察病指南诊法专著最早以图示脉元朝敖氏点点金金镜录论舌第一部专著杜清碧伤寒金镜录现存第一部论舌专著金元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诊病辨证重视病机李杲脾胃论辨脉重视四诊合参张从正儒门事亲主张从外知内朱丹溪格致余论重视症状的鉴别诊断明清叶天士温热论记载了丰富的温热病诊疗经验创立卫气营血三焦辨证吴鞠通温病条辨吴又可温疫论简史熟读叔如临证多神象等概念抽象诊病方法和辨证思维涉及阴阳五行精神气化等基本理论
中医诊断学全部课件
通过辨别患者呼吸的快慢、深浅、长短等变化,可以判断病邪的性质和病情的轻重。如呼吸急促、气粗声高 ,多属实证、热证;呼吸徐缓、气微声低,多属虚证、寒证。
咳嗽
通过辨别患者咳嗽的声音、时间、节律等变化,可以判断病邪的性质和脏腑的虚实。如咳声重浊,多属实证 ;咳声低微,多属虚证。
13
嗅气味
2024/1/28
分析判断方法
03
04
05
八纲辨证:根据脉象的 浮沉迟数等变化,结合 望、闻、问三诊所得资 料,进行分析归纳,以 判断疾病的阴阳、表里 、寒热、虚实等证候类 型。
脏腑辨证:根据脉象所 反映的脏腑功能变化, 结合病人的症状表现和 其他诊断信息,进行脏 腑辨证分析,以确定病 变所在的脏腑和病情的 性质。
经络辨证:根据脉象所 反映的经络气血运行状 况,结合病人的症状表 现和其他诊断信息,进 行经络辨证分析,以确 定病变所在的经络和病 情的发展趋势。
14
闻诊注意事项及误区避免
注意事项
在闻诊过程中要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干扰;同时要注意患者的体位和姿势是否 舒适自然;还要关注患者的情绪和精神状态是否正常。
误区避免
在闻诊过程中要避免主观臆断和片面性判断;同时要注意区分正常声音和异常 声音的区别;还要避免将一种声音或气味与某种疾病直接对应起来而忽略了其 他可能性。
手法运用
医生运用手指或手掌进行轻按、重按、推寻 等手法,以发现异常变化。
2024/1/28
力量适度
按诊时力量要适度,既要能够感知到异常变 化,又要避免对病人造成伤害。
23
腹部触诊技巧展示
腹部触诊是中医诊断学中的重要内容 之一,通过触诊可以了解腹部脏器的
形态、大小、质地等变化。
技巧展示
中医诊断学ppt课件 完整版
狭义: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神
广义:指人体生命活动总的外在表现。
(二) 神与精、形的关系 神
精
(先天、 后天) 物质基础 外在表现
形
(三) 望神的意义
1.神的盛衰是形体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志 精充气足神旺──健康、体健 精亏气虚神耗──衰老、有病 2.望神可以了解──精气的盛衰、 病情的轻重、 疾病的预后。 失治、误治 有神 (精足病轻) 无神(精亏病重 ) 治疗养护得当
中医诊断学
1. 中医诊断学的学科性质 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体系,研究诊察病情、 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 能的一门学科。
诊—诊察了解;断—分析判断
(一)诊法 (二)辨证 (三)辨病 (四)病案
诊 断 记录
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1. 诊法:亦称为四诊——中医收集病情资料的方法,是辨证、 辨病的依据。
2、皮肤光泽:肤色的荣润枯槁,可反映脏腑精 气的盛衰,从而可以判断病情的轻重预后。凡荣润 光泽者,脏腑精气未衰,属无病或病轻;凡晦暗枯 槁者,脏腑精气已衰,属病重。
常色与病色
常色:明润含蓄。(明润,面部皮肤光明润泽,是为有神,示 人体精充神旺,气血津液充足,脏腑功能正常。含蓄: 面色红黄隐隐,隐于皮肤之内而不显露,示胃气充足, 精气内含而不外泄。) 主色:个体素质差异,保持终身不变。 客色:随季节气侯等自然环境不同而发生的但属于正常变 化者。 病色:晦暗暴露。(晦暗,面部皮肤枯槁晦暗而无光泽,示脏 腑精气已衰,胃气不能上荣。暴露,某种面色异常明显 地显露于外,为病色外现或真脏色外露。) 善色:病色而光明润泽,为“气至”。虽病而脏腑精气未衰, 胃气能上荣于面。 恶色:病色且枯槁晦暗,为“气不至”。为脏腑精气已衰, 胃气不能上荣于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绪论要掌握中医诊断的基本理论、 基本概念、基本内容。
特别是四诊和辨证是中医诊断的精 华部分,考试所占比例很大。
要背标题(大标题、小标题),要熟记临床意义。
结合习题复习内容,容易掌握。
第一单元绪论中医诊断的三大基本原则(重点记标题) (一)整体审察(审察内外)分两个层面来理解1. 人体是一个统一整体2. 人与周围环境的统一人生活在自然环境中,时刻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诊断、治疗用药时要综合考虑。
(二) 诊法合参(四诊合参)概念:是指望、闻、问、切四诊并重,诸法参用,综合、详尽收集临床资料的方法就是 四诊合参为什么要四诊合参:《医门法律》说:“望闻问切,医之不可缺一。
”1. 诊断的准确性取决于医生的主观感觉以及患者的主观感觉与自述,如果这些主观感觉与自述发生偏差,就有可能作出错误诊断,为了减少偏差,必须充分搜集尽可能全面与详尽的资料,才能进行确诊;2. 望、闻、问、切四诊,各有其独特的功能,又都具有局限性,只能相互补充,不能互相替代。
(三) 病证结合(辨别病证)诊断要明确所患疾病所属证候,把辨病和辨证结合起来。
通过辨别病证,认识疾病的本 质,即所谓“辨证求因”。
第二单元 问诊问诊的意义:疾病发生、发展、变化过程及治疗经过、患者的自觉症状、既往病史、生活 习惯、饮食嗜好等,是医生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重要依据,这些资料只有通过问诊才能获得。
要求:掌握各种症状的临床表现,及其对应的临床意义。
恶寒重发热轻主风寒表证细目一:问寒热 意义:辨别病邪性质和机体阴阳盛衰的重要依据 (一)恶寒发热感邪性质寒热轻重发热重恶寒轻I 主风热表证发热轻而恶风 主伤风表证。
(恶风一一遇风则冷,避之可缓,较恶寒为轻。
)咽干,由于阴液不足,阴不制阳,阳热亢盛,虚热内生之故。
气郁发热:每因情志不舒而时有微热,兼胸闷,急躁易怒等症,亦称郁热。
小儿夏季热:小儿于夏季气候炎热时长期微热,至秋凉自愈者,多属气阴两虚。
(四)寒热往来概念:指恶寒与发热交替发作,为半表半里证的主要特点。
1. 寒热往来无定时 多见于少阳病,为半表半里证。
2. 寒热往来有定时每日或二三日发作一次,发有定时的症状。
常见于 【习题】 例:恶寒发热同时并见,多为:(A. 疟疾(二) 但寒不热1. 新病恶寒:病人突然感觉怕冷,且体温不高的症状。
主要见于2. 久病畏寒:病人经常怕冷,四肢凉,得温可缓的症状。
主要见于(三) 但热不寒见图表所述___ 1.壮热高热持续不退。
属里实热证。
2.潮热A. 日晡潮热(亦叫阳明潮热):常于申时即日晡(下午 3~5时) 更甚。
主胃肠燥热内结之证。
B. 湿温潮热:发热以午后明显,特点是身热不扬(肌肤初扪之不觉很热,但扪之稍久即感灼手),为湿热内盛。
夜低热,常表现为骨蒸痨热,兼见盗汗,颧红,五心烦热,口燥里实寒证。
里虚寒证。
之时发热明显,或热势 3.微热 气虚发热:血虚发热: 阴虚发热: 长期微热, 时有低热, 长期低热, 劳累则甚,兼少气自汗。
兼面白头晕、舌淡脉细。
兼颧红、五心烦热等症。
疟疾。
C.外感表证D.半表半里证E.阳明病[ 答疑编号0101] 『正确答案』C 例:自觉怕冷,加衣被可以缓解,称为:(A.恶风B.恶寒C.寒战D.寒证E.畏寒[ 答疑编号0102] 『正确答案』E 例:中午寒颤,午后即发热恶热,汗出好转,每日发作一次,其病属于:(A.湿温病B.少阳病C.疟疾病D.瘟疫E.太阳病[ 答疑编号0103] 『正确答案』C 例:日晡热甚,腹满便秘,属于:( A. 阴虚潮热B. 阳明潮热C.湿温潮热D.气虚发热E.阳明经热[ 答疑编号0104] 『正确答案』B 例:以午后热甚,身热不扬为特征者,属于:( A. 阴虚内热B.骨蒸劳热C.湿温潮热D.阳明潮热E. 气虚发热[ 答疑编号0105] 『正确答案』C 例:A.畏寒B.恶寒C.寒战E. 潮热(1) 阳虚证可见:( [答疑编号0106] 『正确答案』 A(2) 阴虚证可见:( [答疑编号0107] 『正确答案』E 例:A.但热不寒B. 但寒不热C. 寒热往来D. 发热恶寒E. 身热不扬(1) 胃肠燥热内结见:( [答疑编号0108] 『正确答案』 A(2) 机体阳气不足见:( [答疑编号0109] 『正确答案』B 例:A.午后低热,五心烦热B. 午后热甚,身热不扬C. 日晡热甚,大便干结D. 高热大汗,渴喜冷饮E. 全身战栗抖动而后汗出(1) 湿温发热的症状特点是:( [答疑编号0110] 『正确答案』B(2) 阴虚发热的症状特点是:( [答疑编号0111] 『正确答案』A细目二:问汗《素问•阴阳别论》说:“阳加于阴谓之汗”。
汗是由阳气蒸化津液从玄府达于体表而成,由津液所化。
(一) 特殊汗出1. 自汗:2. 盗汗:3. 绝汗:4.战汗:烈斗争的阶段,是 病变发展的转折点。
(二) 局部汗出1. 头汗生理----进食辛热2. 半身汗3. 手足心汗醒时经常汗出,活动尤甚。
气虚或阳虚证。
睡则汗出,醒则汗止。
病情危重时大汗不止。
亡阴或亡阳。
病人先恶寒战栗而后汗出的症状,为正邪剧争所致。
常见于温病或伤寒邪正剧阴虚证。
例:入睡时汗出,醒则汗止,为:(A. 盗汗B. 自汗C. 大汗D. 战汗E. 冷汗[答疑编号0112]『正确答案』A例:见于邪正剧争,可提示疾病好转或恶化的症状是:(A. 自汗B. 盗汗C. 蒸汗D. 战汗E. 冷汗[答疑编号0113]『正确答案』D掌握气滞。
但头目胀痛,则多因肝火上炎或肝阳上亢所致 瘀血寒 执八、、 湿湿、虚7. 绞痛:寒或有形实邪阻闭气机 8. 空痛:虚 9. 隐痛:虚10. 走窜痛:气滞或风邪疼痛的一般规律:细目三:问疼痛 (一)问疼痛的性质1. 胀痛:2. 刺痛:3. 冷痛:4. 灼痛:5. 重痛:6. 酸痛:)实证一一新病疼痛;痛势较剧;或持续不解,或痛而拒按。
虚证一一久病疼痛;痛势较轻,或时有缓解,或痛而喜按。
寒证——疼痛喜温,得温痛减,遇风寒加重。
疼痛喜凉,得热痛不减。
2. 胸痛(5个病特点)胸痹:胸痛憋闷、痛引肩臂。
痰瘀阻滞心脉。
真心痛:胸背彻痛剧烈,面色青灰,手足青至节,心脉急骤闭塞所致。
肺痨:胸痛,颧赤盗汗潮热,为肺阴虚肺热病:胸痛,咳喘,壮热面赤。
为肺热。
肺痈:咳吐脓血腥臭痰,为热壅血败肉腐成脓3. 胁痛胁痛多与肝胆病变有关。
肝郁气滞、肝胆湿热、肝胆火盛、肝阴亏虚及饮停胸胁,均可 导致胁痛。
悬饮一一胸胁咳唾引痛、肋间饱满、咳逆喘促、舌苔白腻、脉弦滑,因饮停胸胁、气滞 不畅所致。
4. 胃脘痛脘,指上腹部,在剑突下,是胃所在部位,故又称“胃脘”。
实证---- 虚证----■5. 腹痛实证---- 虚'证—6. 腰痛腰部经常酸软而痛,多因 肾虚所致; 腰部冷痛沉重,阴雨天加重,W 因 寒湿所致;腰部刺痛,或痛连下肢者,多因 腰部突然剧痛,向少腹部放射,尿血者,多因【习题】例:后头部痛连项背,说明邪气在:(A. 太阳经B. 阳明经C. 少阳经D. 太阴经E. 厥阴经 [答疑编号0114]『正确答案』A例:结石闭阻气机所致的疼痛,多表现为:(A. 隐痛因寒、热、气滞、瘀血和食积所致。
进食后痛加剧者,多属实证。
因胃阴虚或胃阳不足,胃失所养引起者。
进食后痛得缓解着,多属虚证。
因寒、热、寒湿、湿热、气滞、瘀血、结石、虫积和食积等所致。
因气虚、血虚、阳虚、阴虚所致者。
瘀血阻络或腰椎病变所致;结石阻滞所致。
热证B.灼痛C.冷痛D.胀痛E.绞痛[ 答疑编号0115] 『正确答案』E 例:一侧或两侧头痛,其病位在:(A.厥阴经B.太阳经C.阳明经D.督脉E.少阳经[ 答疑编号0116] 『正确答案』E 例:肝郁气滞导致胸胁疼痛的特点是:(A.隐痛B.胀痛C.绞痛D.灼痛E.重痛[ 答疑编号0117] 『正确答案』B 例:湿邪头痛的特点是:(A.头痛喜冷B.头痛如劈C.头晕胀痛D.头痛连齿E.头痛如裹[ 答疑编号0118] 『正确答案』E 例:A.胸痛、B.胸痛、壮热、面赤、喘促鼻煽潮热、盗汗、咳痰带血咳喘、痰白量多D.胸胁胀闷疼痛,咳唾引痛C.胸闷、E.胸部刺痛、痛处不移(1)悬饮病多见:([ 答疑编号0119] 『正确答案』D (2)肺痨病多见:([ 答疑编号0120] 『正确答案』B 例:A.刺痛B.重痛C. 绞痛D. 掣痛E. 隐痛(1) 气血不足引起的疼痛性质为:([答疑编号0121]『正确答案』E(2) 湿邪困遏引起的疼痛性质为:([答疑编号0122]『正确答案』B细目五:问耳目(一)问耳 耳鸣、耳聋① 耳鸣一一自觉耳内鸣响,如闻蝉鸣或潮水声,或左或右,或两耳同时,妨碍听觉。
实证:暴鸣声大,以手按之更甚。
为肝胆火旺;或痰火郁结。
虚证:渐鸣声小,以手按之可减轻。
为肾精不足或脾气虚弱。
② 耳聋一一听力减退,妨碍交谈,甚至听力丧失。
重听 耳聋之轻者。
耳聋与重听只是程度的差别,发病机理是一致的。
实证:肝胆火旺,或外邪侵袭。
虚证:肾精亏损,或脾气虚弱。
(二)问目1. 目眩实证:肝病(如肝阳上亢、肝火上炎、肝风内动)或痰湿 虚证:由气、血、阴精不足,目失所养。
2. 目昏、雀盲目昏:视物昏暗,模糊不清的症状。
细目四:问头身胸腹 (一)头晕头晕 头晕 头晕 头晕 头晕且胀痛,口苦,易怒,脉弦数 ==肝火上炎、肝阳上亢面白,神疲乏力,舌淡脉弱 ==气血亏虚 头重,痰多,苔腻 ==痰湿内阻,清阳不升 耳鸣,腰酸遗精==肾虚精亏,髓海失养 外伤后出现,刺痛==瘀血阻滞脑络+(二)心悸引起心悸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心胆气虚、胆郁痰扰、心气心阳亏虚、心阴心血不足、心脉痹阻、水气凌心等。
雀盲:每至黄昏以后视力减退,视物不清。
目昏和雀盲皆为肝肾精血不足所致。
习题例:渐发如蝉,按之鸣声减轻或暂停者,多因:(A. 肝胆火盛B. 心火亢盛C. 气滞血瘀D. 肾精亏损E. 痰湿犯肺[答疑编号0201]『正确答案』D阴血不足,或心胆气虚, 不能养神。
火邪、痰热 扰乱心神,或食积胃脘。
(二) 嗜睡又称“多寐”、“多眠睡”。
概念:睡意很浓,不分昼夜,不分场合地点,时时欲睡,呼之能醒,醒后复睡。
意义:痰湿困脾、脾胃气虚、心肾阳虚。
习题例:下列何项与肝郁化火失眠无关:(A. 烦躁失眠B. 面红目赤C. 心悸健忘D. 性急易怒E. 脉象弦数[答疑编号0202]『正确答案』C例:A. 睡眠不安,时时惊醒细目六:问睡眠(一) 失眠概念: 意义:虚证:实证: 不易入睡;或睡而易醒;或睡不安稳,甚彻夜不眠。
B. 睡后易醒,纳少乏力C. 不易入睡,心烦多梦D. 睡眠不安,脘闷暧气E. 彻夜不眠,急躁易怒(1) 心肾不交证的失眠特点是:([答疑编号0218]『正确答案』C(2) 心脾两虚证的失眠特点是:([答疑编号0203]『正确答案』B例:A. 脾气虚弱B. 心肾不交C. 胃失和降D. 胆郁痰扰E. 心胆气虚(1) 饭后困倦嗜睡多因:( )[答疑编号0204]『正确答案』A(2) 饱食引起的失眠多因:( )[答疑编号0205]『正确答案』C口不渴:多见于寒证,或没有明显的热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