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总结

合集下载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识点总结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识点总结

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一、西周政权的建立与灭亡西周: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前771年(周幽王);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

东周:春秋:公元前770年-前476年;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

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二、西周的分封制1.起源:夏商的分封制度。

2.目的:主要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根本目的:维护奴隶制度。

3.内容:(1)两个主要分封诸侯者:周武王、周公旦。

(2)受封者、并举例(结合图例):由王族成员建立的诸侯国有晋、卫、燕、鲁、吴;(同姓不婚、秦晋之好)由功臣建立的诸侯国是:齐。

由先代贵族建立的诸侯国有:许、楚、陈、杞、宋。

成为现在省简称的诸侯国有:晋、鲁(3)诸侯的权利:获得封地:土地、人民;诸侯继续往下分封,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如设置官员、建立_武装__、征派_赋役__等;诸侯的权利可以世袭。

(4)诸侯的义务: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4.影响:积极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开发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

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在分封制下,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国家政权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

消极影响(补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是贵族的联合专政;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较大的独立性,易形成地方割据;未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土地和财产继承上矛盾。

(由宗法制解决)5.瓦解(1)原因: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铁犁牛耕)导致井田制崩溃。

主要原因:王室衰落、诸侯崛起。

(2)表现周天子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诸侯纷争、诸侯争霸;楚王问鼎;地方设立郡县;礼乐制度遭到破坏等。

三、西周的宗法制1.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含义: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3.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4.特点:最重要的是嫡长子继承制(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大宗与小宗有家族关系,又有政治隶属关系,家与国密切结合;在政治上表现为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保证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特权。

中国古代主要政治制度

中国古代主要政治制度

中国古代主要政治制度【导读】中公事业单位为⼤家带来公共基础知识《中国古代主要政治制度》,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中华⽂化经历了五千多年的历史变迁,秦皇汉武、唐宗宋主、⼀代天骄成吉思汗历朝历代都有哪些重要的政治制度呢?今天为给各位考⽣进⾏了归纳总结。

⼀、三省六部制(秦朝)秦朝皇权⾄⾼⽆上,创⽴了皇帝制度。

在中央设置了三公九卿制:三公:丞相制度(“百官之长”,处理政务)、太尉(主管军政)、御史⼤夫(监察)。

九卿:奉常,掌管宗庙礼仪,地位很⾼,属九卿之⾸。

郎中令,掌管宫殿警卫。

卫尉,掌管宫门警卫。

太仆,掌管宫廷御马和国家马政。

廷尉,掌管司法审判。

典客,掌管外交和民族事务。

宗正,掌管皇族、宗室事务。

治粟内史,掌管租税钱⾕和财政收⽀。

少府,掌管专供皇室需⽤的⼭海池泽之税及官府⼿⼯业。

⼆、三省六部制(隋唐)三省六部制始于隋朝,唐朝沿⽤了三省六部制。

三省:中书省(起草诏令)、尚书省(执⾏)、门下省(审议)尚书省下设⽴六部:吏部 :主管全国⽂职官吏的挑选、考查、任免、升降、调动、封勋,⼤体相当于现代的组织部的职能。

户部:主管国家户籍、⽥亩、货币、各种赋税、官员俸禄,⼤体相当于现代的农业部、财政部。

礼部:主管朝廷重要典礼(如祭天地、祭祖先等)、科举考试、接待外国来宾,类似于现代的教育部和外交部礼宾司。

兵部:主管全国武职官员、练兵、武器、驿站,相当于现代的国防部。

刑部:主管国家司法、⾏政、⼤体相当于现代的司法部。

⼯部:主管兴修⽔利、重要的⼟⽊建筑⼯程,⼤体相当现代的⽔利部和建筑⼯程部。

三、⾏省制(元)元朝设⽴中书省为中央最⾼的⾏政机构,总理全国政务。

在地⽅设⽴⾏中书省,简称“⾏省”。

中央下设置: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宣政院。

分别管理⾏政、军事、监察、全国全国佛教和西藏⾏政事务。

如下图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主要以识记性考察为主。

需靠同考⽣们平时的积累和练习。

以上为⼤家归纳出中国历代的重要政治制度知识梳理及其概况。

高中历史知识: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高中历史知识: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高中历史知识: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中历史知识: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1、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的建立:BC1046年分封制内容:西周时期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诸侯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等。

诸侯的权利: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分封制的作用: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宗法制特点:宗法制是实行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②内容: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

周天子为天下的大宗。

封为诸侯的庶子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

诸侯的庶子分封为卿大夫,他们对诸侯为小宗,在本家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

从卿大夫到士,也形成同样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

这样按血缘关系的亲疏就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

皇帝制度君权的至高无上秦朝的中央机构三公的职权范围要注意区别,也是选择题中经常命题的重点。

三公的职责: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太尉:负责全国军务;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

郡县制郡县的设置的影响。

郡县制的建立:秦灭六国后秦始皇采纳李斯推行郡县制度的建议,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

郡县制的特点在于郡县的长官都有皇帝任免。

郡县制建立的影响: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考点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初郡国并行制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封国制的存在是对中央集权的威胁唐朝三省六部制把握好三省六部的职权范围、工作流程中书省(负责决策、草拟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批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宰相权力一分为三。

元朝的行省制度认识到行省制的实施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是我们现在省制的开端汉到元政治制度的特点表现为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中央不断加强对对方的控制和管理,国家的权利不断集中在君主手中。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总结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总结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总结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可以追溯到夏、商、周三代,经历了封建制度和帝制制度
两个阶段。

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政治制度经历了许多变革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体系和特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主要包括封建制度和帝制制度两个阶段。

在封建制度阶段,封建王朝是政治的主体,国家政权以王朝为中心,王朝内部的政治组织主要是宗法制度。

在帝制制度阶段,帝王是政治的主体,国家政权以皇帝为中心,政治组织主要是官僚制度。

在封建制度阶段,中国政治制度主要以封建王朝为主体,国家政权以王朝为中心,政治组织主要是宗法制度。

宗法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它是以家族和宗族为基础的政治组织形式,通过世袭制度来维持政治秩序。

在这一阶段,国家政权主要通过宗法制度来进行管理和统治,而且宗法制度也是维系封建社会稳定的关键。

在帝制制度阶段,中国政治制度主要以皇帝为主体,国家政权以皇帝为中心,
政治组织主要是官僚制度。

官僚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它是以官僚阶层为基础的政治组织形式,通过科举制度来选拔官员,实行官员的世袭制度。

在这一阶段,国家政权主要通过官僚制度来进行管理和统治,而且官僚制度也是维系封建社会稳定的关键。

总的来说,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经历了封建制度和帝制制度两个阶段,形成了
独特的体系和特点。

封建制度和帝制制度都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和演变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古代制度归纳总结

中国古代制度归纳总结

中国古代制度归纳总结中国古代制度是中国历史长期发展的结果,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制度进行归纳总结,从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政治制度1. 皇权制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以皇权为核心,皇帝是最高统治者。

皇帝制度建立了中国皇权专制的统治模式,统治者通过神权和家族血统来巩固其地位。

2. 封建制度:古代中国封建制度强调君主与诸侯之间的关系,封建王朝通过封授土地,以及设立官员系统来巩固统治。

3. 官僚制度:中国古代建立了庞大的官僚体系,官员从县级到王朝级别,严格按照官阶和文化程度划分。

4. 考试制度: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重要的一环,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员,使人的才能决定了其地位和身份,有利于社会流动性。

5. 中央集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以中央集权为特点,各地政权由中央任命的官员来管理。

二、社会制度1. 家族制度:中国古代建立了严格的家族制度,家族是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血缘关系和家族法规定了个人的权益和义务。

2. 社会等级制度:中国古代社会以等级制度为基础,根据血缘、地位和财富等因素划分人的社会地位,分为贵族、士人、农民和奴隶等不同等级。

3. 社会法律制度:中国古代建立了多种法律制度,如律令制度、官府刑罚、家族法规等,对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进行管理。

三、经济制度1. 封建土地制度:中国古代经济制度以封建制度为主,统治者将土地分封给贵族和军事家族,农民依附于土地并服役。

2. 均田制度:在某些历史时期,中国采取了均田制度,平均分配土地给农民,增加平民的社会地位。

3. 农业经济:中国古代经济以农业为主,农民是社会经济的基础,生产力低下但稳定发展。

四、文化制度1. 礼制:中国古代建立了严格的礼制,通过礼仪的约束来规范社会行为和人际关系,维系社会秩序和稳定。

2.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对古代中国的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强调个人道德修养、家庭和睦以及社会秩序的维护。

3. 文人墨客:中国古代文化重视文化人士,崇尚士族文化,文人墨客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推荐文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复习与练习题热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热度:中国古代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热度: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热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识点整理归纳热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是高考政治的重点考点,学生必须好好对待,及时复习与总结。

小编在此整理了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梳理】考点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什么叫分封制?对象有谁?受封诸侯有哪些权利和义务?为什么会走向崩溃?产生了哪些影响?1、分封制(又叫封邦建国)(管理地方)2、对象:同姓亲族(分封的主体)、功臣、先代贵族3、权利:权力世袭,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如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4、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5、影响:(1)积极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统治区域,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格局。

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

(2)消极影响: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二、西周统治者推行宗法制的目的何在?有什么特点和作用?1、目的: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2、特点: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嫡长子为大宗,拥有继承权;大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大宗与小宗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西周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3、影响: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三、宗法制、分封制有什么关系?结合课文思考我国早期政治制度有何特点?1、关系: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2、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血缘为纽带;神权和王权相结合;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考点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哪些内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具体包括: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二、秦朝皇帝制度有什么特点?特征: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核心特征)。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总结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总结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总结一、引言古代中国是一个政治制度多样的国家,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形成了多种不同的政治制度。

这些政治制度有着不同的特点和运行方式,对古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变革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进行总结,分别从帝制、封建制度和科举制度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二、帝制帝制是古代中国的主要政治制度,时间跨度较长,涵盖了从夏、商、周到秦、汉、唐等朝代。

帝制是以君主为核心,通过世袭或者选举的方式来确立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在帝制下,国家政权高度集中,君主拥有极大的权力。

古代中国的君主通常被尊称为“皇帝”,他们的权力范围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等方方面面。

皇帝拥有制定法律、制定政策、任命官员等权力,同时也是国家的最高司法权力。

皇帝还被视为天地之间的连接者,承担着祭祀、农业祈福等重要仪式的角色。

帝制下的政治体系严密,分为各级官员,如太子、丞相、尚书等,辅助皇帝管理国家事务。

此外,皇帝还依靠中央官府的官吏,对地方进行管理和监督。

帝制在古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为国家的统一和发展提供了基础。

三、封建制度封建制度是指古代中国社会的一种政治形态,特点是以地主贵族为主导,通过封地授予贵族世袭的特权和权力。

封建制度的出现使政权和土地产权紧密结合在一起,同时也为封建社会的稳定提供了支持。

古代封建制度的核心是君主将土地分封给贵族,以作为贵族的封地。

贵族在封地上享有广泛的权力和特权,包括对土地的经营和管理、对农民的控制和征税权。

作为回报,贵族需要在君主的命令下提供军事支持、政治建议和其他相关服务。

封建制度在不同朝代有所差异,但共同点是权力下放给封建贵族。

例如,周朝的封建制度是由封建诸侯共同管理国家事务。

而在秦朝,封建制度被推翻,由中央集权制度取而代之。

封建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央集权,导致了一些地方势力的崛起和对中央政权的挑战。

然而,封建制度也为古代中国的社会稳定和治理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四、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选拔官员的制度,起源于隋朝,广泛应用于唐、宋、元、明等朝代。

初中历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超全汇总

初中历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超全汇总

初中历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超全汇总1、分封制目的:巩固国家政权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③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

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

2、宗法制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3、秦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4、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内容:①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

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由皇帝总揽,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②设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务。

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县的长官均由皇帝直接任免。

影响: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消极作用:加强对人民的压榨,容易导致暴政,造成阶级矛盾的激化。

5、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背景:汉初郡国并行,出现王国问题措施: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作用: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

6、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背景:唐末至五代出现了藩镇割据混乱局面措施:①军事上收精兵:杯酒释兵权,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加强禁军、强干弱枝。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总结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总结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总结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源远流长,经历了众多王朝的更迭和制度变革。

总体来说,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是专制统治为主的,但也存在一些相对自治的制度成分。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是封建制度。

封建制度基于天子的神权,通过封授土地给贵族、地方官员和将领,以维护社会稳定和统治阶级的利益。

天子作为神圣的统治者,所有的权力都归属于他。

他拥有丰富的土地、军队和资源,控制着政治、经济和军事。

官员和将领通过效忠天子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和地位。

这种政治制度下,政权的垂直结构十分明确,社会秩序也较为稳定。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也存在一些相对自治的制度。

例如,儒家思想强调礼仪、人伦和教育的重要性,在社会中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对人们的行为和道德有严格的规范。

这种制度使得各级官员在行使权力时必须遵循规范和道德准则,以维护社会和谐和治理效果。

此外,古代中国还有县制、乡制等地方自治制度,通过设置官员和设立议事制度,实现了相对自治和自我管理。

这些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中央政府的负担,提高了地方政府的活力,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同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也具有世袭和血缘继承的特点。

天子的继承一般通过嫡长子或被立为太子的子嗣,也会受到中央政府官员和地方贵族的推戴和支持。

这种制度确保了的政府和权力的稳定性,但也使得政治体系更加封闭,降低了政治竞争的可能性。

总结起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以封建制度为核心,实行专制统治。

这种制度下,天子拥有所有权力,官员和将领通过效忠天子来获得权利和地位。

制度中也存在一些相对自治的成分,如儒家思想强调的道德规范、地方自治制度等。

另外,政治权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世袭和血缘继承的特点。

这些政治制度的特点使得古代中国的政治体系保持了相对的稳定,但也限制了政治竞争的可能性。

高一历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识点总结古代中国是一个具有丰富历史和文化遗产的国家,其政治制度也非常独特。

本文将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进行知识点总结,以帮助高一学生更好地了解古代中国的政治演变过程。

一、封建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以封建制为主。

在封建制度中,君主是社会的最高统治者,他们通过授予诸侯王侯爵位的方式来维系统治秩序。

诸侯藩国作为君主的下属,享有一定的自治权,但必须向君主效忠并支付赋税。

二、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历史的某些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得到了发展和完善。

这种制度下,君主拥有绝对的权力,他们通过设立官僚机构来管理国家事务,并派遣官员到各地进行管治。

这种制度的代表是秦朝的郡县制和汉朝的三公九卿制度。

三、儒家思想与政治体制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儒家思想强调君主与臣民之间的亲密关系和和谐共处,主张君主要以身作则,以仁德治理国家。

这种思想在封建社会中推崇,并与中央集权制度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政治体制。

四、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古代中国特有的选拔官员的制度,它在隋唐时期得到了大规模的推行。

按照科举制度,士人们需要通过一系列的考试来晋升官职。

这种制度对于士人阶级的晋升具有重要意义,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政府官员的公正和能力。

五、地方官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还包括地方官制,即设立各级地方政府来管理地方事务。

根据历史时期的不同,地方官的名称和职权也有所差异,但基本上都是由中央政府任命的。

六、丞相制度与宰相制度丞相制度和宰相制度都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中与君主关系最为密切的职位。

丞相是负责辅助君主处理政务的高级官员,而宰相则是负责处理国家重大决策的首席官员。

丞相制度在秦朝开始,宰相制度则在汉朝时期成为主流,并延续到明清时期。

七、军事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也与军事制度密切相关。

在封建制度下,各地的武装力量由地方官员控制,并向中央政府纳贡。

另外,高士争相为各地提供安全保障,形成了以地方势力为基础的地方军事制度。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
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
挺进大别山: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
三大战役: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消灭国民党主力。
1949年春,中共在河北省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指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并提出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方针。
1927年周恩来朱德领导八一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秋收起义后毛泽东领导建立的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934年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中共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
1935年,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民族关系: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民族融合加强,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对外关系:为抵抗侵略、维护主权提供强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的保证,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的。利益
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便利各民族、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推动了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
消极:政治:君权专制易形成暴政统治和导致腐败现象的出现,成为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
时间 史实
中共一大 1921年 确定名称、制定党纲、中心工作是组织领导工人运动
宣告中共诞生,中国革命焕然一新。
中共二大 1922年 建立最高与最低革命纲领。中共第一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
中共成立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过程:
国民革命运动时期(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1924――1927年: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总结(最全)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总结(最全)

一、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 夏朝1)形成了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2)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家天下”开始2. 商朝1)通过内外服制度控制附属国;2)通过神权来强化王权;P.S.与附属国的关系: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是有限的,附属国有很大的自主权。

3. 西周1)分封制: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是周王将土地连同土地上的人口封赐给臣下,广建子国,用以拱卫周王室。

受封的主要是亲族、功臣、先代贵族等。

受封者有设置官员(行政)、征派徭役(财政)、建立武装(军权)的权利,也要遵守朝觐、上供、作战的义务。

作用:西周时封国与王室的关系比商代附属国与王室的关系更密切,有血缘宗亲关系。

巩固了统治基础,扩大了统治疆域,有利于社会秩序稳定。

不足:前期巩固了周天子统治,后期诸侯国实力过大,导致割据势力形成2)宗法制:中国古代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周代逐渐完备。

大宗与小宗:周王自称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称为大宗。

其余庶子有的被分封为诸侯。

其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则为大宗,其职位亦由其嫡长子继承。

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嫡长子为核心。

作用:宗法制度通过血缘亲疏,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

3)礼乐制度:礼:泛指宗法等级制度的各种典章、规则、礼节、仪式;乐:指音乐、舞蹈、歌咏等。

作用:使贵贱有序,各安其分,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1.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的社会背景经济上: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动生产力发展,导致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政治上: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周天子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诸侯争霸,各国相继变法,其中以秦国商鞅变法最为彻底。

思想文化上: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专业文化阶层形成、私学兴起、学术环境相对宽松、各国君主延揽人才、文化交流频繁。

2. 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1)确立皇帝制度:称皇帝;皇权至上,集司法、立法、行政、军事大权于一身;确立“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总结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总结

3.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向近代民主政 治的转变 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 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一些先进的中国人 开始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鸦片战争后, 受西方代议制和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中 国艰难地向近代民主政治迈进。
二、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政治制度 演变规律 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 封建社会专制主 首创皇帝制度,中央:三公 义中央集权下存 秦 九卿;地方:郡县制 在两对基本矛盾: 内外朝制度分割相权;以 (1)中央与地方割 汉 “推恩令”解决封国问题 据势力。斗争趋 势是中央集权不 魏晋 三省制形成 断加强,地方权 南北朝 力日益收归中央 隋唐 三省六部制;地方设节度使 朝代 西周
特 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点 对象——分给谁? : 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层 方法——怎么“分”? 层 诸侯、卿大夫、士 封 分封制 内容——“分”什么? 授 土地、人口 , 诸侯承担的义务——凭什么“分”?(权利?) 等 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 级 作用——“分”了以后的效果 森 加强、开发、扩大 严
—— 赵连赏《明清官员的补服》
【信息★解读】 (1)史料的表层信息是:皇帝服饰的颜色、样式和饰 物均为其独享;不同等级官员的官服有不同的规定; 文武官员的官服有别(文官常服的饰物为飞禽,武官 常服的饰物为走兽);不同场合的着装也有规定。 (2)史料的深层信息是:皇帝服饰的独享,反映了皇 权独尊;官服的规定,反映了明朝严格的等级制度; 服饰图案有寓意,反映了对官员品行的希望与要求, 有教化的功能。 (3)服饰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具体体 现。从当时人们的生活习俗,衣着服饰着手研究一 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是史学研究的 新视角。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复习要点解说】 一、明清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 明朝:明太祖废丞相,设殿阁大学士 明成祖时内阁制形成 清朝:军机处(职责、作用) 二、君主专制强化的影响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超全知识点汇总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超全知识点汇总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超全知识点汇总目录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知识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特征●古代中国政治制度超全知识点一.基本制度——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萌芽于战国内容:①理论上,战国时期,韩非子提出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国家。

②实践上,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规定废分封,行县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2、建立于秦朝内容:确立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颁布秦律。

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

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特点:把专制主义的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

3、巩固于西汉内容:实行刺史制度,颁布“推恩令”和“附益之法”,解决王国问题。

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特点:重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统治,将儒家思想改造为适应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需要的指导思想。

4、完善于隋唐内容:实行三省六部制,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创立和完善科举制,扩大了官吏的来源。

调整和健全了府兵制。

特点:①用分权的办法来加强君权;②官员选拔规范化、制度化。

5、加强于北宋内容:集中军权——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设三衙统领禁军并与枢密院互相牵制。

集中行政权——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政、军、财权;派文官做知州,与通判互相牵制。

集中财权——在各路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集中司法权——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司法人员。

通过以上措施,皇帝掌握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军事、行政、财政和司法等大权,铲除了封建藩镇割据的基础。

特点:强干弱枝,在中央分权的基础上地方分权。

6、发展于元朝内容:在中央,健全了中央官制,设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

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特点:地方行政体系有了重大发展;建立了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直接管理制度。

7、强化于明清内容:明初废丞相,权分六部,地方实行三司分权,改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分离统兵权和调兵权,制定《大明律》,设厂卫特务机构。

中国古代重要政治制度

中国古代重要政治制度
中央制度。雍正七年成立军机处,此后,一切机密大政 均归军机处办理,成为执政的最高权力机关。但军机处 无定员,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军机大臣的 职务也没的制度上的规定,只是奉旨办事,更有利于皇 帝集权。
思想统治。清朝统治者大兴文字狱,推行文化专制主义,
加强思想统治。
4、中国古代中央集权政治制度演变的特 点
(3)分封制与宗法制的作用:
分封制与宗法制结合起来,密切了周王室和诸侯国 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周王室迅速发展成为幅员 辽阔,对周围民族有较大影响的国家。
3.中央集权制度:
1、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背景
①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封建经济的发展。 ②公元前221年, 秦王嬴政统一六国。③韩非子的关于中央集权和法治思想, 为秦建立中央集权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分派到各地,广建子国。 分封制的内容:受封的对象主要是亲族、功臣、先代贵族等;
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臣下,受封者必须承认周王 的权威,并承担各种义务;诸侯对下属进行再分封,在领地 内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分封制的特点:周王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同姓亲族是分封 的主体;土地和义务是分封制的关键;实行层层分封。 分封制的作用:周王推行分封制确立了他天下共主的地位; 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 的等级序列;扩大了西周的统治区域。 分封制的演变:春秋时期,分封制开始瓦解。战国时期,分 封制逐渐被郡县制取代。原因:①生产力的进步(铁农具、 牛耕的出现);②诸侯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势力膨胀;③王 室的衰微与诸侯的争霸战争。
行省制度。元朝地方政府,主要设有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今河北、山东、山西等地称为“腹里”,直属于中书省管。 此外,则设有十个行省,即岭北、辽阳、河南、陕西、四川、 甘肃、云南、江浙、江西、湖广。各行省的组织均仿中书省, 设丞相(但例不常设)、平章政事、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 处理一省的政务,举凡民政、军政无不统领。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总结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总结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总结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封建制度:中国古代的政权一般由君主继承,同时分封给贵族,形成封建体制。

君主在政治上拥有绝对权力,贵族为君主提供军事和行政支持,而普通百姓则通过农耕生产来供养上层社会。

2. 官僚制度:中国古代的政府组织和行政管理采用官僚制度。

在官僚制度下,政府职位是通过考试选拔,按照等级和职位进行分类。

官员在政府中有明确的责任和权力,并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晋升和罢免。

3. 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选拔人才的方法。

根据科举制度,普通人可以通过参加科举考试,通过考试取得功名,从而进入仕途,并最终成为高级官员。

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约一千三百多年,对中国古代政治和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

4. 中央集权制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中央政府在决策和管理上具有相对集权的特点。

中央政府制定了各种法律、政策和措施,并通过地方官员来实施和执行。

地方官员必须向中央政府报告工作,并接受中央政府的指导和监督。

5. 社会等级制度:中国古代社会采取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即士农工商四民分等制度。

士为最高阶级,农民、工匠和商人
的地位依次下降。

这种等级制度导致了社会地位的不平等和阶级之间的严重隔离。

第一部分 必背知识点 古代政治制度

第一部分 必背知识点 古代政治制度

第一部分必背知识点古代政治制度一、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禅让制:是我国原始社会后期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王位世袭制:是指阶级社会中,帝位(或王位)世代沿袭的制度。

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得王位。

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从“禅让”到“世袭”,从“公天下”到“家天下”,是生产力发展和阶级对立的产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夏商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在中央:实行王位世袭制;还设相、卿士等,协助国王处理政务。

在地方:封侯、伯,有臣属的方国。

3、西周政权的建立与灭亡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西周末年,王室衰微,西部少数民族来犯,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4、西周等级森严的分封制(1)含义(基本内容):周天子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2)目的:为了巩固西周的统治。

(理解“封建亲戚,以蕃屏周”的意思)(3)对象: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即:先代贵族)(4)受封者权力:诸侯在封国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如世袭统治权,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5)受封者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派兵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等义务。

(6)评价:①积极:稳定了当时的政治秩序,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疆域,巩固了西周奴隶主的统治;②消极:但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东周出现了诸侯分裂割据、争霸的混乱局面。

5、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1)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2)内容:按照血缘宗族关系的亲疏来分配政治权力、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3)宗法等级: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森严等级。

(4)大宗与小宗:它规定,周王称为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为大宗;其他儿子分封为诸侯,他们对天子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却是大宗。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识点总结_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识点总结_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识点总结_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西周分封制内容:(分封对象)周天子将子弟和功臣以及亲周的商朝旧贵族分封到各地,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

(诸侯的权利和义务)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奴隶制国家政权)影响:A、起初起到了一定的作用;B、但后来出现了诸侯的争霸战争,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分封制逐渐瓦解2、西周的宗法制实质: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的政治制度特点:嫡长子继承制(正妻的大儿子继承大宗位置)作用: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制度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与王权的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决策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1、郡县制: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郡、县这种新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在全国推行郡县制,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郡设郡守、郡尉、监御史等职官,分别执掌行政、军事、监察职责。

县隶属于郡。

郡县长官都由中央(皇帝)任免。

2、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最主要的区别在于:郡县长官一概由天子任免,不得世袭。

作用: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3、秦朝中央官制的基本结构:实行三公九卿制,丞相(百官之首)、御史大夫(监察)和太尉(军事)是中央的最高官职,诸卿分掌政府的具体职能部门。

4、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分工明确,互相牵制,最后集权于皇帝。

5、秦创皇帝制:皇权至上三、专制主义政体的演进与强化1、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特点: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具有终身制、世袭制、君王主权、个人独裁特点2、演化进程皇权与相权秦始皇汉武帝隋唐宋明清创皇帝制外朝三省六部制增设参知政事(副宰相)废丞相军机处丞相权力大内朝三省长官都是丞相权分六部削弱丞相的外朝权力分散丞相权力分割相权内阁形成皇权达到顶峰地方建制秦东汉唐朝宋元朝明朝清郡县制州、郡、县道、州、县路、州、县行省制度废行省设三司省、道、府、县选官制度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至明清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4、监察体制秦:御史大夫两汉:设刺史(地方)5、明朝废丞相设内阁反映了明朝皇权的不断加强6、清朝设军机处最初的目的是为了用兵西北,后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总结
王国时代夏朝出现了王权商朝(内外服制度、神权政治)西周(分封制、宗法制-家国一体)
思想上法家思想(君主专制的理论准备)儒家思想(帝国时代的正统思想)外儒内法
过渡时代东周(王国时代到帝国时代)制度上郡县制
各国变法地主阶级取代奴隶主贵族成为统治阶级,确立了土地私有制,那么帝国时代的经济基础小农经济确立中央内部权力的分配(趋向绝对君主专制)
帝国时代中央和地方权力分配(强化中央集权)
官僚制度(选官制度、监察制度)
1
政制(Ⅰ)中央和地方权力分配(强化中央集权)
A 秦朝废分封行郡县,并推广至全国
郡国并行制吴楚七国之乱(汉武帝)推恩令、附依之法解决了诸侯问题(郡县制)东汉末年,地主豪强势力发展,割据地方B 汉朝
刺史制度(东汉州郡县三级)州牧(军政大权)
C 西晋分封制八王之乱
D 大分裂时代
E 隋唐郡县制州郡县(唐玄宗后期为了解决边疆问题,设立节度使)藩镇(军权、财权、民政)割据
F 五代十国藩镇割据的延续
地方行政权知州与通判相互牵制
G 两宋分权地方财政权设立转运使中央集权程度太高,导致积贫积弱,无力抵御外族入侵
地方司法权文官任职,死刑报请中央
地方军权削弱节度使权力,强干弱枝
H 元朝行省制度(中书省、行中书省);西藏地区(宣政院辖地)、台湾地区(澎湖巡检司)
I 明朝三司分权(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封制建文帝削藩引发靖难之役
J 清朝沿袭明制,督抚分权;三藩之乱(帝国时代最后一次地方势力反叛中央)
2
政制(Ⅱ)中央内部权力的分配(趋向绝对君主专制)
君主丞相制秦朝皇帝制度确立;三公(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九卿制度注:秦始皇没有设立太尉
两汉汉武帝设立中朝内朝逐渐取代外朝尚书令逐渐取代丞相
大分裂时期尚书台改成尚书省,又设立中书省和门下省
君主群相制隋唐三省六部制,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中书省起草诏书;门下省封驳审议;尚书省下设六部(吏户礼兵刑工)负责执行按照权力的运行程序来分权,通过分相权来集皇权;主观上加强皇权客观上提高行政效率,标志古代中央官制的成熟两宋按照权力职能来分割权力,加强专制主义,加强中央集权
行政权:设立副相(参知政事)来制约宰相权力
军政权:设立枢密院来掌握调兵职权,由“三衙”来掌握统兵职权,统调分离
财政权:设立三司,来掌握财政权,称“计相”
元朝废除三省制,实行一省制(中书省),掌握最高行政权,中书省左右丞相和平章政事是元代的宰相
设立御史台,作为最高监察机关;设立枢密院,作为最高军事管理机关;设立宣政院,管理宗教事务
绝对君主制明朝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制度,由皇帝直接管理六部并设立殿阁大学士作为备顾问和协理奏章,但没有决策权明成祖设立内阁
清朝沿袭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乾隆时期废除)
康熙帝设立南书房
雍正帝设立军机处(皇帝个人的秘书班子,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标志着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程度达到顶峰
3
政制(Ⅲ)官僚制度(选官制度、监察制度)
选官制度:西周时期:世卿世禄。

战国至汉初:以军功授爵。

汉武帝的察举制(自下而上)征辟制(皇帝征召)。

考察品德(注重孝廉),却被地方豪强垄断。

曹魏:九品中正制。

考察品德(注重孝廉),却被士族地主阶级垄断。

隋唐:科举制(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士族地主阶级没落,得到庶族地主阶级的支持)—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
两宋:(宋初)三级考试,殿试成为定制,并由皇帝主持,考生成为天子门生;糊名法;录取人数和规模扩大
(王安石变法)废除明经科和进士科的诗赋;进士科考经义和时务策,设立明法科
明清:形式上八股取士,三级考试(乡试、会试、殿试)和连中三元(解元、会元、状元)内容上以四书五经为主
监察制度:秦朝:三公中的御史大夫监察百官
汉朝:地方的刺史制度监察地方官吏和侯王
隋唐:门下省封驳审议
两宋:中央独立的谏官机构—谏院;地方通判监督知州
元朝:中央御史台
明朝:三司之一的提刑按察使司;改前代所设御史台为都察院,设立监察御史,分道对地方监督;又设六科给事中,与六部对应进行业务监督(清朝沿用)。

政制(Ⅳ)军事和法律制度
军事:府兵制:西魏、隋朝、唐初(兵农合一)。

募兵制:唐玄宗时期,由于私人职业士兵,成为藩镇割据的基础。

宋朝:更戍法、保甲法(兵农合一)、将兵发。

金和后金:猛安谋克制,八旗制度(兵农合一,社会制度)
法律:李悝《法经》
《秦律》:确立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轻刑重罪极为苛刻,维护地主阶级统治
《唐律》:标志中国古代法律体系(中华法系)成熟
《大明律》:增加经济立法,反映出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君主专制的强化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