喘证临床护理
喘证护理问题及措施
![喘证护理问题及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5d58acee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29.png)
喘证护理问题及措施喘证是指由于气管支气管痉挛、黏膜水肿和粘液过多等原因导致呼吸道阻塞,引起呼吸困难和喘息声的疾病。
喘证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从喘证的护理问题及措施进行探讨。
一、喘证的护理问题1. 呼吸困难:喘证患者由于气道狭窄,呼吸困难是最常见的症状。
患者常常感到气短、喘息、呼吸急促,严重时可能出现窒息。
2. 气喘:喘证患者在呼气时出现喘息声,有时伴有咳嗽、痰多等症状。
3. 精神焦虑:由于呼吸困难和窒息感,喘证患者常常出现焦虑、恐惧等情绪。
4. 夜间症状:喘证患者往往在夜间睡眠时出现加重的症状,影响睡眠质量。
二、喘证的护理措施1. 做好观察和监测:护士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包括呼吸频率、呼吸音、气喘声等。
定期测量血氧饱和度和动脉血气分析,以了解患者的氧合情况。
2. 维持通畅的呼吸道:护士要帮助患者保持通畅的呼吸道,保持患者的正坐位或半卧位,有助于减少呼吸道阻塞。
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痰液,避免气道梗阻。
3. 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根据医嘱给予患者合适的药物治疗,如支气管扩张剂、激素等,以缓解气道痉挛和水肿。
4. 提供舒适的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患者接触尘埃、烟雾等刺激物。
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防止患者出现过敏反应。
5. 心理支持:护士要给予患者充分的关心和关怀,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恐惧情绪。
可以通过与患者交谈、倾听患者的诉说、提供心理咨询等方式,帮助患者调整情绪。
6. 鼓励适当的体育锻炼: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肺功能和心肺耐力。
护士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的体育锻炼计划,并指导患者进行锻炼。
7. 定期复诊和随访:喘证是一种慢性病,患者需要定期复诊和随访。
护士可以与医生协作,提醒患者按时复诊,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和监测。
喘证的护理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护士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通过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喘证护理措施
![喘证护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6521188b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61.png)
喘证护理措施喘证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常常出现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为了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护理措施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喘证护理措施,希望能对患者和护理人员有所帮助。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是喘证患者护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室内空气质量对患者的呼吸有直接影响,因此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可以适时开窗通风,或者使用空气净化器来除去室内的污染物。
此外,避免使用有刺激性气味的清洁剂或香水等物品,以免刺激患者的呼吸道。
合理控制室内湿度也是喘证患者护理的重要内容。
过干或过湿的环境都会对呼吸道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要保持室内湿度在40%~60%的合适范围内。
可以使用加湿器或空调等设备来调节室内湿度,但要确保设备的清洁卫生,以免滋生细菌或霉菌。
合理安排患者的活动和休息时间也是喘证护理的重要环节。
患者在活动过程中容易出现呼吸困难,因此要避免过度劳累。
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制定合理的活动计划,适当安排休息时间。
在患者活动时,要注意观察其呼吸状况,一旦出现异常,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保持良好的饮食和作息习惯也对喘证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刺激呼吸道。
同时,要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或过度疲劳,以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及时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也是喘证护理的重要环节。
护理人员要经常观察患者的呼吸状况,包括呼吸频率、呼吸深度等指标。
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并及时向医生报告,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喘证护理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需要护理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通过合理控制室内环境、安排患者的活动和休息时间、保持良好的饮食和作息习惯,以及及时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希望本文能对喘证患者护理工作有所启发,为患者的康复做出贡献。
喘证患者的护理 PPT课件
![喘证患者的护理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1bd30e40508763231121231.png)
ppt课件
1
【概述】
(一)病名概念 喘证是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 动,不能平卧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病证,严重者可导 致喘脱。作为一个症状,喘证可见于多种急、慢性 疾病的过程中,当喘成为这些疾病某一阶段的主证 时,即称为喘证。 (二)范围 喘证主要见于西医的喘息性支气管炎、肺部感染、 肺炎、肺气肿、心源性哮喘、肺结核、矽肺等疾病 中,当这些疾病出现喘证的临床表现时,可参考本 节进行辨证施护。
ppt课件
26
3)用药护理:人参应另炖,汤药宜文火煎 煮,饭后温热服。 4)特色护理:协助医生做好针灸、推拿治 疗。 ①针灸:针刺肺兪、膏肓、气海、肾兪、太 渊、足三里、定喘穴,用补法。可加艾灸。 ②推拿:按揉风门、肺兪、定喘、膏肓、天 突、中府、膻中、尺泽、列缺、脾兪、肾兪、 关元、足三里穴,摩擦胸背部、腰部和小腹 部。
ppt课件 8
3、注意观察喘促的伴随症状,如有无寒热,汗出, 痰的量、色、质以及排痰的难易等情况,结合主症, 可以审查病因,判断证型。 4、严密观察舌象的变化。舌质紫暗、舌下脉络怒 张发紫者,表明缺氧较为严重;舌质由紫暗变红, 多表示病情好转;舌红无苔或光嫩,常为病情危重 的现象。
5、保持呼吸道通畅,指导患者作缓慢深呼吸,使 全身肌肉放松。经常饮水湿润咽喉部,有利于排痰; 先深吸气再用力将咽喉深部的痰咳出;或用空心手 掌自下向上轻叩患者背部,可协助排痰。痰多粘稠 不易咳出者,遵医嘱予中西药物超声雾化吸入。病 重、年老体弱者要防止痰阻气道而引起窒息。
ppt课件 27
7、肾气虚
[症状]:喘促日久,气息短促,动则喘 甚,呼多吸少,气不得续,小便常因咳 甚而失禁,或尿后佘沥,面白肢冷,舌 淡苔薄,脉微细或沉弱
[治法]:补肾纳气平喘 [方药]: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 [护理]:
喘证的护理常规1
![喘证的护理常规1](https://img.taocdn.com/s3/m/a5f4c9a4dd3383c4bb4cd2a5.png)
喘证的护理常规喘证是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特征。
一、护理评估(一)呼吸困难的程度。
(二)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
(三)心量社会状况。
1、心肺气虚证:神疲乏力,短气自汗,动则加剧,食少纳呆,咳嗽喘促,心悸怔忡,面色表灰。
舌淡或青紫,苔薄白,脉沉弱或结代。
2、心肾阳虚证:心悸气短,精神不振,畏寒肢冷,尿少浮肿,面色表紫,唇青舌黯。
苔白,脉沉细,或弱或结代。
3、气阴两虚证:心悸怔忡,头晕目眩,气短乏力,口干舌燥,失眠盗汗。
舌红苔少,脉细数或结代。
4、气虚血瘀证:心悸怔忡,胸胁作痛,腹胀痞满,咳嗽气短,两颧暗红,口唇紫绀,浮肿尿少。
舌质紫黯或有瘀点、瘀斑,脉涩或弦或结代。
5、痰饮阻肺证:心悸气短,咳嗽气喘,不能平卧,咯出白痰或泡沫样痰,尿少浮肿,腹胀纳呆。
苔白腻,脉弦滑。
6、痰热壅肺证:发热口渴,咳嗽喘促,不能平卧,痰多粘稠色黄或痰白粘稠难咳,心悸尿黄量少,浮肿。
舌红苔黄,脉滑数。
7、水凌心肺证:喘咳气逆,倚息难以平卧,咯痰稀白,心悸,面目肢体浮肿,小便量少,怯寒肢冷,面青唇紫,舌胖暗,苔白滑,脉沉细。
8、阳气虚脱证:呼吸喘急,呼多吸少,尿少浮肿,烦躁不安,不得平卧,面色苍白或灰喑,张口抬脚,汗出如油,昏迷不醒,四肢厥逆或昏厥谵妄。
舌质紫暗,苔少,脉微细欲绝或沉迟不续。
二、护理要点(一)一般护理1、绝对卧床休息,给予半卧或坐位。
2、保持病房安静,消除病人紧张恐惧心理,保证病人休息与睡眠。
(二)病情观察及并发病护理1、观察患者心律、心率、血压、呼吸、神色的变化。
2、表情淡漠、疲乏无力、腹胀、呼吸深长、胸满气急、恶心呕吐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出现吐粉红色泡沫痰、面白唇紫、表情淡漠、泠汗肢厥、脉微欲绝、烦躁心悸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4、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大便用力,病情允许可用缓泻剂或遵医嘱低压灌肠。
(三)给药护理中药汤剂一般温服。
(四)饮食护理1、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食辛辣、肥腻之品。
喘病的个案护理
![喘病的个案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842f7b3e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d0.png)
避免诱因
指导患者避免接触过敏 原、防止感冒等诱发因
素,减少喘病发作。
调整饮食
建议患者饮食宜清淡、 易消化、富含营养,避 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心理调适
帮助患者调整心态,保 持乐观情绪,积极配合
治疗。
护理措施选择与依据
药物护理
根据医嘱给予患者相应的药物 治疗,并密切观察药物疗效和
不良反应。
氧疗护理
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和康复情况,及时调整随访计划,增加或减少 随访次数。
居家康复环境改善建议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控制室内温度和湿度
定期开窗通风,避免室内空气污浊,有利 于呼吸道健康。
保持适宜的室内温度和湿度,避免过冷或 过热刺激呼吸道。
减少室内过敏原
提供良好的休息环境
避免养宠物、种植花草等可能引起过敏的 物品,保持室内清洁卫生。
密切观察患者心率、心律和血压变化,发现 异常及时处理。
其他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和 处理方案。
营养支持与饮食调整建议
营养评估
对患者进行营养评估,了解患者的营养状况和饮食需求。
制定个性化饮食计划
根据患者的营养需求和病情,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包括食物种 类、摄入量等。
饮食调整建议
多种形式选择
根据患者和家属的需求和接受程度, 选择适合的健康教育形式,如讲座、 视频、宣传册等。
06 出院准备与随访计划安 排
出院前评估工作完善
评估患者症状改善情况
包括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症状是否减轻或消失,以及肺部听 诊是否有异常呼吸音。
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了解患者是否能够独立完成日常活动,如穿衣、洗漱、进食等,以 及是否需要辅助器具。
喘证中医护理常规
![喘证中医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3526337327284b73f2425018.png)
喘证喘证是由于感受外邪,痰浊内蕴,情志失调而致肺气上逆,失于宣降,或久病气虚,肾失摄纳,以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翕动,不能平卧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常见病证。
严重者可致喘脱。
一、护理评估。
(一)咳嗽、咳痰、喘息及痰量、性质、颜色和气味的变化。
(二)生活自理能力。
(三)心理社会状况。
二、辩证分型。
实喘(一)风寒闭肺证:喘息,呼吸急促,胸部胀闷,咳嗽,痰多稀薄色白,兼有头痛,鼻塞,无汗,恶寒,或伴发热,口不渴,舌苔薄白而滑,脉浮紧。
(二)痰热遏肺证:喘咳气涌,胸部胀痛,痰多黏稠色黄,或夹血色,伴胸中烦热,身热,有汗,渴喜冷饮,面红,咽干,尿赤,大便或秘,苔黄或腻,脉滑数。
(三)痰浊阻肺证:喘而胸满闷窒,甚则胸盈仰息,咳嗽痰多黏腻色白,咳吐不利,兼有呕恶纳呆,口黏不渴,苔厚腻色白,脉滑。
(四)水凌心肺证:喘咳气逆,倚息难以平卧,咳痰稀白,心悸,面目肢体浮肿,小便量少,怯寒肢冷,面唇青紫,舌胖暗,苔白滑,脉沉细。
(五)肝气乘肺证:每遇情志刺激而诱发,发作时突然呼吸短促,息粗气憋,胸闷胸痛,咽中如窒,或失眠、心悸,平素常多忧思抑郁,苔薄,脉弦。
虚喘(一)肺气虚耗证:喘促短气,气怯声低,喉有鼾声,咳声低弱,谈吐稀薄,自汗畏风,极易感冒,舌质淡红,脉细软。
(二)肾虚不纳证:喘促日久,气息短促,呼多吸少,动则喘甚,气不得续,小便常因咳甚而失禁,或尿后余沥,面清肢冷,舌淡苔薄,脉微细或沉弱。
(三)正虚喘脱证:喘逆剧甚,张口抬肩,鼻翕动,端坐不能平卧,稍动则喘剧欲绝,心慌动悸,烦躁不安,面清唇紫,汗出如珠,脉浮大无根,或见歇止,或模糊不清。
三、施护要点(一)一般护理1、按内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胸水量多、胸满气急者,半卧位休息。
恢复期适当活动,并逐渐增加活动量。
3、年老体弱、长期卧床者,预防发生压疮。
4、肺结核活动期,执行呼吸道隔离。
(二)病情观察,做好记录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喘息、水肿、咳嗽、咯痰等变化。
2、出现神志恍惚、面色青紫、痰声漉漉、四肢发凉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喘证护理措施
![喘证护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a3853a90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7b.png)
喘证护理措施引言喘证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突然的呼吸困难和喘息声。
在护理喘证病人时,正确的护理措施对于缓解症状、减轻病人的痛苦和促进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喘证护理措施,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实施护理工作。
1. 观察病情观察病人呼吸频率、呼吸深浅、呼吸节律等情况。
注意观察病人是否出现气急、喘息声、胸闷等症状,并及时记录和报告医生。
2. 保持空气通畅确保病人所处的环境空气新鲜、干燥,并保持通风良好。
避免病人接触尘埃、烟雾、过敏原等刺激物质。
定期清洁房间、更换床上用品,减少过敏源。
3. 维持湿润使用湿毛巾或湿热敷等方法给病人进行湿润疗法,可帮助缓解呼吸道黏膜干燥和病变引起的不适。
同时,饮食中适量增加水分摄入,保持充足的体液摄入量,有助于维持呼吸道的湿润。
4. 平卧休息病人在发作期需要平卧休息,尽量避免过度活动和剧烈运动。
在休息期间,可以帮助病人调整姿势,采取合适的枕头高度,保持舒适的睡眠状态。
5. 吸氧治疗对于严重的喘证病人,可以给予吸氧治疗,补充氧气以缓解呼吸困难。
应准确掌握氧疗指征,避免过度或不足的氧疗对病人造成不利影响。
6. 化痰排痰喘证病人常常伴有黏液过多,呼吸道分泌物增加的症状。
可以通过化痰药物和推拿等手段,帮助病人排出呼吸道积聚的分泌物,促进呼吸道通畅。
7. 饮食调理合理安排病人的饮食,选择富含维生素C和蛋白质的食物,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
同时,避免暴饮暴食,尽量少吃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减轻胃肠负担。
8. 心理安抚护理喘证病人除了身体上的护理,还应关注病人的心理需求。
病人可能会出现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应给予耐心倾听、心理疏导和安慰,帮助病人积极面对病情。
9. 家庭指导对于喘证病人及其家属,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和护理指导非常重要。
帮助病人及家属正确理解喘证病情,学习正确使用吸入器等医疗器械的方法,并且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诱发喘证的因素,有助于疾病的控制和预防。
结论喘证是一种需要长期护理和管理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喘证病人的护理
![喘证病人的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8693be6c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b1.png)
.
6
7、指导患者正确留取痰标本,及时送检。
8、遵医嘱给予止咳、祛痰药物,用药期间注 意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9、耳穴贴压(耳穴埋豆):遵医嘱 耳穴贴 压,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肺、气管、神门、 皮质下等穴位。
10、穴位贴敷:遵医嘱穴位贴敷,三伏天时 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肺俞、膏肓、定喘、 天突等穴位。
4、鼓励患者家属多陪伴患者,给予患者情感 支持,增强其治疗疾病的信心。
.
37
护理难点
患者对呼吸功能锻炼的配合及依从性较差。
患者年龄大,对呼吸功能锻炼的方法较难 掌握;同时对锻炼效果期望过高,但实际 效果并非立竿见影,易失去坚持锻炼的信 心。
.
38
解决思路
1、向患者讲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 使患者了解呼吸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和必要 性。
2晨练应限制:有很多人比较习惯晨练,其实这对于人体来讲,时间 并不是很正确,由于早晨处于空气交换环境,空气质量很差,尤其是 雾霾天气,呼吸道容易受到刺激,在锻炼时容易诱发呼吸道和心脑血 管疾病。 3 做好个人卫生,出门后进入室内要洗脸,漱口,换掉 外出时穿的衣服去掉污染的残留
4饮食方面有讲究: A多喝水,加快身体的新陈代谢 B饮食上我们应该尽量避免辛辣刺激食物的摄入,对于冬季爱吃火锅
喘病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 作期)中医护理方案
.
1
(一)常见证候要点
外寒内饮证:受凉后出现头痛、身痛,发热畏 寒,咳嗽,气急,喉中痰声漉漉,痰色白清稀, 胸闷气憋。舌质淡,苔薄白,脉滑或脉紧。
风热犯肺证:发热,恶风或恶热,头痛、肢体 酸痛,咳嗽咽痛,气急,痰黄质稠。舌质红或 黄,苔薄白,脉滑或脉浮数。
喘证护理方案范文
![喘证护理方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65695896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03.png)
喘证护理方案范文喘证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也被称为哮喘。
它是由于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过敏引起的,主要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咳嗽、胸闷等。
喘证的护理方案旨在控制炎症、减轻症状和预防发作。
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些喘证的护理方案。
1.教育患者和家属:教育对控制喘证非常重要。
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和家属提供有关喘证的详细信息,包括病因、症状、治疗和管理方法等。
讲解如何正确使用和维护呼吸器具,如吸入器和雾化器。
此外,还应教育患者和家属认识喘证触发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2.监测病情变化:护理人员应定期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
监测包括测量肺活量和峰流速、观察呼吸频率和呼吸困难程度、询问患者的症状变化等。
这有助于及早发现病情恶化,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3.合理用药: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病情,合理选择药物治疗。
常用的喘证药物包括吸入式β2受体激动剂、吸入式类固醇和抗过敏药物等。
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吸入器具,如正确的吸入时间和用药剂量。
此外,还应监测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如副作用和疗效。
4.控制触发因素:喘证发作的触发因素有很多,如气候变化、气体污染、过敏原、感染等。
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识别和避免这些触发因素。
比如,建议患者避免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保持室内通风;避免过度劳累等。
此外,应建议患者接种流感疫苗,预防感染。
5.应对发作:如果患者发生喘证发作,护理人员应及时采取措施。
首先,让患者保持镇静、坐位,并给予充足的氧气。
然后,根据患者的医嘱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如吸入式β2受体激动剂。
同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尽快报告医生。
6.健康宣传: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和家属的健康宣传。
教育患者如何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合理饮食、均衡作息等。
此外,还可以提供相关的健康指导和支持,如如何应对焦虑、压力等情绪问题。
总之,喘证的护理方案包括教育、监测、用药、控制触发因素、应对发作和健康宣传等方面。
通过综合管理和个性化护理,可以减轻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并预防发作的发生。
喘证护理常规范文
![喘证护理常规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6b38c6cd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d6.png)
喘证护理常规范文喘证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又称为哮喘。
它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气道痉挛、黏液分泌增多和气道壁水肿。
喘证的基本症状包括呼吸急促、咳嗽、胸闷、气促和喘鸣音等。
为了有效控制喘证的发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下是喘证护理的常规内容。
1.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病情:护理人员在接待患者时,应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病情及以往治疗情况。
了解患者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以及患者对不同刺激物的敏感性,有助于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2.避免过敏原接触:喘证患者的发作与过敏原接触密切相关。
护理人员应尽量避免患者接触可能引起过敏的物质,如花粉、尘螨、霉菌等。
保持室内的空气清新,做好室内清洁卫生,降低致敏物质的浓度。
3.保持室内环境湿润:干燥的室内环境容易刺激呼吸道,引发喘证的发作。
护理人员应通过加湿器、植物、室内水源等手段保持室内空气的湿度,防止呼吸道黏膜干燥。
4.必要时使用辅助呼吸设备:对于呼吸困难明显的患者,可以使用辅助呼吸设备,如吸入式雾化器、氧气瓶等。
护理人员应了解患者使用这些设备的方法和时机,及时地帮助患者进行操作。
5.让患者保持合适的体位:对于喘证发作的患者,抬头俯卧或坐起可以减轻呼吸困难和胸闷感。
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采取正确的体位,缓解症状。
6.注重心理护理:喘证是一种慢性疾病,容易引起患者的心理负担和焦虑。
护理人员应与患者进行积极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提供温暖和支持。
可以通过鼓励患者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学习呼吸训练和放松技巧来提高患者的心理素质,减轻症状。
7.定期复查和监测:喘证患者需要定期复查和监测,以了解治疗效果和病情变化。
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建立治疗日记,记录用药情况、症状发作的频率及持续时间,帮助医生判断治疗方案的有效性。
8.积极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应向患者提供喘证的相关知识,如喘证的病因、诱发因素、病理改变和常见的症状等。
教育患者认识喘证的自然诱因,如感冒、气候变化、过敏原等。
并教授患者正确使用吸入器和掌握紧急情况下的自我救治方法。
喘证护理查房护士长总结
![喘证护理查房护士长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c46c604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06.png)
喘证护理查房护士长总结喘证护理查房护士长总结一、前言喘证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作为一名护士长,我深知喘证患者需要特殊的护理和照顾。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需要加强对喘证患者的关注和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以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二、喘证概述喘证是一种由于支气管痉挛、黏液过多或气道狭窄等引起的呼吸困难症状。
其主要表现为呼吸急促、胸闷、咳嗽等。
严重时可导致窒息甚至死亡。
三、查房注意事项1.观察呼吸状态:了解患者呼吸频率、深度、节律等情况,并及时记录。
2.检查氧饱和度:使用脉搏血氧仪测量患者血氧饱和度,及时发现低氧血症并采取相应措施。
3.观察痰液情况:了解患者的痰液性质、颜色、量等情况,及时处理。
4.注意药物治疗: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包括药物名称、剂量、频率等,并及时记录。
5.观察体征变化: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唇色、皮肤湿度等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四、护理措施1.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保持室内通风良好,避免污染和异味刺激患者呼吸道。
2.保持室温适宜:保持室内温度适宜,避免过热或过冷刺激患者呼吸道。
3.饮食调理:合理安排饮食,避免过饱或饥饿影响呼吸系统功能。
4.定期翻身转床:定期帮助患者进行翻身转床,以防止压疮和肺部感染。
5.心理关怀: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关注其心理状态,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安抚。
五、总结喘证是一种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作为一名护士长,我们需要加强对喘证患者的关注和观察,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同时,我们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喘证护理
![喘证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1517bfe6b8f67c1cfbd6b80e.png)
喘证护理喘证是以呼吸困难。
喘急气促,严重时张口抬肩、难以平卧为特征的一种疾病,多出现于许多慢性疾病中,常为某些疾病的主要症状。
喘证一般分虚实两类:实喘多由风寒或痰浊、痰热等壅阻于肺,使肺气郁闭不宣、肃降失常所引起;虚喘多由肺弱肾虚,由于肺不降气、肾部纳气、精气内虚所形成。
喘证病位主要在肺、肾,但与肝、脾关系密切。
辨证施护一、实喘(一)寒喘1.症状:喘息气促,胸闷咳嗽,咯痰色白而清稀,鼻流清涕;初起多见恶寒发热,头痛无汗,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
2.护理:(1)寒喘病人要注意保暖,室温宜适当偏高,避免外感风寒之邪。
如有外感,应首先治疗外感。
(2)饮食上忌食生冷、瓜果,以及肥甘厚味。
(3)科配合针灸天突、列缺、膻中等穴,多灸或用温针。
(二)热喘1.症状:喘促气粗,甚至鼻翼煽动,痰黄稠粘,身热烦躁,口渴,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数。
2.护理:(1)热喘病人室内温度不宜过高,保持一定温度,多通风换气,避免吸入刺激性气体或灰尘,严禁吸烟。
(2)饮食上宜多食瓜果或清凉饮料。
(三)痰喘1.症状:喘咳,痰多而粘稠,喉间有痰鸣声,舌苔白腻,脉滑;或兼有恶心、呕吐痰涎、便秘等症状。
2.护理:(1)痰喘病人应尽量排出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
(2)饮食宜清淡,忌食肥甘厚味,以防生痰、生湿。
二、虚喘(一)症状喘促气短,咳声低弱,语言声微,自汗恶风,舌质淡红,脉虚弱者,多为肺虚;若见喘促日久,气息短促,呼吸不畅,呼多吸少,动则喘息更甚,形体瘦弱,精神疲惫,汗出肢冷者,多为肾虚。
(二)护理1.虚喘病人宜注意生活起居,避免外感风寒而加重喘证。
2.喘证发展到严重阶段,出现烦躁不安、肢冷汗出、脉浮大无根等心阳衰竭、孤阳浮脱的症状时,宜急用参附汤或黑锡丹,以扶阳救脱、纳气归肾,并立即报告医生进行抢救。
3.喘证平息后,宜加强锻炼,可做呼吸操和气功,以增强体质。
饮食上忌食辛辣、粘腻和带刺激性的食品,以清淡为宜。
喘证中医护理常规
![喘证中医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443a2fedbe1e650e52ea99e0.png)
喘症(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护理评估1、既往史、家族病史、发病的诱因及是否接触过敏原。
2、哮喘发作的症状及伴随症状。
3、生活自理能力。
4、心理社会状况。
5、辨证:寒哮证、热哮证虚哮证(发作期)、肺气虚证、脾气虚证、肾气虚证(缓解期)。
护理要点一、一般护理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哮喘发作时卧床休息,取半卧位或端坐位,立即给予氧气吸入。
3、哮喘缓解后可适当下床活动。
二、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1、密切观察哮喘发作的时间、特点、咯痰难易、痰色、痰量、神志、面色、汗出、体温、舌脉及哮喘发作与季节、气候、饮食和精神等因素的关系,以及伴随症状。
2、突然出现呼吸急促、张口抬肩、胸部满闷、不能平卧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3、哮喘持续发作,汗出肢冷、面青唇紫、烦躁不安、神昏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4、夜间喘憋加重,咳稀泡沫痰,心悸尿少,浮肿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治疗。
5、服用含麻黄的汤药后,心率明显增快,血压升高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6、患者主诉鼻、咽、眼部发痒、咳嗽、流鼻涕等,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7、出现痰热闭阻,喘息不止、咳痰不利、神志恍惚、烦躁不安、嗜睡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三、给药护理1、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寒哮宜热服。
2、哮喘发作有规律者,可在发作1-2小时服药以缓解症状,服药后观察其效果和反应。
3、对喘证患者慎用镇静药。
四、饮食护理1、饮食宜清淡、富营养,不宜过饱、过甜、过咸、忌生冷、辛辣、鱼腥发物、烟酒等食物。
2、喘憋多汗者,嘱多饮水。
3、注意饮食调护,保持大便通畅。
五、情志护理1、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消除紧张心理。
2、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六、临床(症)施护1、痰热阻肺,痰色黄、粘稠者,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翻身拍背。
2、哮喘伴有表证发热时,遵医嘱给予针刺或中药服用。
健康指导(出院指导)1、起居有常,注意四时气候变化,防寒保暖。
2、居室内切勿放置花草,禁止养宠物及铺设地毯等。
喘证的中医护理方案
![喘证的中医护理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d39666f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4f.png)
起居调整
05
喘证患者的康复与家庭照顾
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
中医特色护理技术
运动康复指导
专业康复指导
培训患者家属掌握基本的护理技能,如正确使用吸入剂、吸氧装置等,以及如何观察病情变化和紧急处理。
家庭照顾技能培训
家庭护理技能培训
指导患者及其家庭成员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按时作息、避免接触过敏原等,以预防喘证的发生和复发。
用药护理
正确使用药物
如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注意药物副作用
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及时反馈病情变化和用药情况,以便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配合医生治疗
03
喘证的中医疗法与护理
VS
中药内服是喘证治疗的重要方法,通过调理脏腑功能、祛痰平喘,改善患者体质。
详细描述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特点,选择合适的中药进行内服。对于急性发作期,以宣肺平喘、化痰止咳为主;对于缓解期,以扶正固本、调理脏腑为主。中药内服需要辩证施治,根据患者的舌象、脉象和症状表现进行个性化治疗。治疗过程中需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调整药方和剂量。
中医认为喘证的病位主要在肺、肾,同时与肝、脾等脏腑也有关。
中医对喘证的认识
病位
中医认为喘证的病因主要包括外邪侵袭、痰浊内蕴、瘀血内结、情志失调、久病体虚等。
病因
中医认为喘证的病理机制主要是肺失宣降、肾不纳气,同时痰浊阻肺、瘀血内结也是喘证发病的重要因素。
病理机制
02
喘证的中医护理原则与方法
培养兴趣爱好
xx年xx月xx日
《喘证的中医护理方案》
目录
contents
喘证的基本概念与认识喘证的中医护理原则与方法喘证的中医疗法与护理喘证患者的自我管理与健康指导喘证患者的康复与家庭照顾喘证的临床护理案例分享
喘证中医护理常规
![喘证中医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afb19853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9e.png)
喘证护理常规喘病是因久患肺系病证或他脏病变影响,致肺气上逆,肃降无权,出现气短喘促、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等症。
严重者可由喘致脱,出现喘脱之危重症。
西医学中的喘息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部感染、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硅沉着病及癔症性喘息等,出现以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外寒内饮证:受凉后出现头疼、身痛,发热恶寒,咳嗽,气急,痰白清稀。
舌质淡苔薄白,脉滑或弦紧。
风热犯肺证:发热,恶风或恶寒,头痛、肢体酸痛,咳嗽咽痛,气急,痰黄质稠,舌质红,苔薄白或黄,脉滑或脉浮数。
痰浊雍肺证:咳嗽喘息,痰多色灰白,心胸憋闷,气短,不得平卧,苔白腻,脉弦滑。
肺气郁闭证:常因情绪刺激而诱发,突然呼吸短促,息粗气憋,咽中如窒,但喉中痰鸣不甚或无痰声。
苔薄,脉弦。
喘证的护理:(1)保持病室空气清新流通,病室安静、整洁。
(2)急性期卧床休息,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如半坐卧位,氧气吸入,一般给鼻导管、低流量、低浓度持续给氧。
(3)根据医嘱正确及时给药,观察药物滴速、疗效及副作用。
(4)密切观察呼吸的频率、节律、深度及呼吸困难程度,监测生命体征,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并配合医生救治。
(5)病情稳定后鼓励病人呼吸运动,如缩唇呼吸、腹式呼吸。
(6)遵医嘱耳穴埋豆,选择交感、心、肺等穴位。
(7)遵医嘱隔物灸,选择气海,关元等穴位。
饮食护理:饮食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为宜,同时避免摄入过多碳水化合物及易产气食物。
多食绿叶蔬菜及水果,食物以蒸、煮为宜,食物宜软烂,以利消化吸收,同时忌辛辣、肥腻、过甜、过咸即煎炸之品.外寒内饮证:宜食辛温祛寒之品,如白果煲鸡、紫苏粥等。
风热犯肺证:宜食清热之品,如梨、金银花茶等。
痰浊雍肺证:宜食清肺化痰之品,如银耳白合粥等。
肺气郁闭证:宜食开郁宣肺之品,如杏仁粥,萝卜生姜汁等。
情志护理:本病病程长,患者精神负担重,多与患者沟通,及时给心理疏导。
鼓励病人之间多交流,指导自我放松的方法,如听音乐、看电视等。
喘证患者的护理
![喘证患者的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49a63787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43.png)
通过空心掌叩击患者背部,使附着在 肺泡或支气管内的分泌物松动脱落, 易于咳出。
药物治疗配合及注意事项
遵医嘱用药
严格按照医生开具的处方使用药 物,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或更改用
药时间。
观察药物反应
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病情变化及 药物副作用,如出现异常反应及时 报告医生处理。
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了解患者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避 免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影响疗效。
避免过敏食物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避免食用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如海鲜、坚果 等。
多喝水
鼓励患者多喝水,以保持呼吸道湿润,有利于痰液排出。
避免诱发因素策略
避免烟雾和异味刺激
劝导患者戒烟,避免接触烟雾、粉尘、异味等刺激性气体。
预防感冒
指导患者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预防感冒。
避免剧烈运动
建议患者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喘证症状。可进行适量运动, 如散步、太极拳等。
患者全面评估
01
02
03
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包括 喘证的发作频率、持续时 间、诱发因素等。
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评估
对患者喘证的症状进行详 细评估,如呼吸急促、喘 息、咳嗽等。
体征检查
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如 心率、呼吸频率、血压等 ,以及肺部听诊情况。
护理问题识别
气体交换受损
由于气道炎症和痉挛,患 者可能出现气体交换受损 的情况。
3
症状观察
培训家属观察和记录患者的症状,以便及时向医 护人员反馈。
家庭环境优化建议
空气流通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潮湿和霉味,减少喘证发作的诱 因。
避免过敏原
指导家属识别和避免患者接触过敏原,如尘螨、花粉等。
喘证护理常规【范本模板】
![喘证护理常规【范本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ee9fb5de3968011ca200919e.png)
喘证护理常规因外感六淫、内伤饮食、情志不舒及久病体虚所致。
以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特征,胸中胀满、痰涎壅盛、喘咳上气、动后尤显,甚者面色、唇舌发绀,心慌浮肿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肺。
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可参照本病护理.一、护理评估1。
咳嗽,咳痰,喘息及痰量、性质、颜色和气味。
2.生活自理能力。
3.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寒饮束肺证、痰浊壅肺证、痰热郁肺证、痰蒙心窍证、肺肾气虚证。
二、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2)重症患者卧床休息。
胸闷喘息取半卧位.病情缓解或轻症可适当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不宜过劳。
(3)重症患者做好口腔及皮肤护理,浮肿者记录出人量.(4)鼓励患者咳嗽、排痰,必要时体位引流。
(5)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①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喘息、浮肿、咳嗽、咳痰等变化。
②出现神志恍惚、面色青紫、痰声漉漉、四肢发凉时,报告医师。
配合处理。
③出现面赤谵语、胸中闷胀、烦躁不安、舌强难言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④出现神志不清、气促、冷汗、四肢厥冷、脉微欲绝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2.用药护理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服药后观察效果和反应,并做好记录。
3.饮食护理(1)饮食宜清淡可口、富营养、易消化,忌食辛辣、煎炸、过甜,过咸之品.(2)寒饮束肺者,忌食生冷水果.(3)痰热郁肺者,可食清热化痰之品。
(4)有心衰和水肿者,给予低盐或者无盐饮食。
(5)多汗者,注意补液,给予含钾食物,防止脱水,电解质紊乱。
(6)纳呆者,可少食多餐,并注意饮食的色香味.4.情志护理本病缠绵难愈,患者精神负担较重,指导患者自我排解的方法,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5.临症护理(1)痰黏稠难咳出时,给予雾化吸入,必要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2)呼多吸少、动则喘甚、紫绀时,立即给予低流量氧气持续吸入,观察吸氧效果,并做好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准备工作,随时准备协助医师进行抢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 定义 ◆ 治疗原则 ◆ 病因病机 ◆ 证治分型 ◆ 护理 ◆ 施护要点
2
定义
◆ 喘证是以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 动,不能平卧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常见 病证。
◆ 轻者仅表现呼吸困难,不能平卧;重者稍动 则喘息不已·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严重 者喘促持续不解,烦躁不安,面青唇紫,肢冷, 汗出如珠,脉浮大无根,甚则发生喘脱。
30
辨证施食
心阳气虚者,忌食生冷瓜果以及其他凉性食物,宣安神温 补之品,如猪心炖莲子,烧羊肉、狗肉等;
心阴两虚者,忌 食辛辣烟酒及其他热性食物,宜滋阴养血 之品,如红枣龙眼汤,百合银耳羹、莲芯、玉竹茶;
痰火内盛者,忌食甘肥油腻生痰助湿之品,宜食清淡化痰 之品,如雪羹汤;
心血瘀阻者,控制食量,切忌饱餐,勿食动物油脂’宜清 淡少油之品,如瘦肉、鱼类、清炖鸡;
心火炽盛者,忌食辛辣煎炸动火之品,宜食清火之品,如 莲芯6g泡水代茶日饮;
心阳暴脱、痰火扰心、神志不清者均应暂缓进食。
31
5)加强生活护理和基础护理,经常巡视病房,解决生活所需, 将 呼叫器、急救药品等所需物品放于伸手可及处。
29
饮食护理
1) 饮低盐、低脂、低胆固醇、低热量、富含纤维素为原则, 忌饱食及,应定时定量,夜餐尤应忌过饱。平索饮食宜 清淡易 消化'多食新鲜蔬菜、水果、粗粮等,忌食或少 食动物内脏、肥肉等高 脂肪、高胆固醇食物,以及咸 鱼、咸肉等腌制品,思辛辣刺激、烟酒制品及浓茶、咖 啡等刺激性食物。注意调补气血,加强营养。
◆ (3)便秘/潜在便秘:与气阴亏虚,久卧少动、饮食不当、
◆
不习惯床上排便等因素有关。
◆ (4)生活自理能力下降:与病情较重,年老体弱有关。
◆ (5)失眠:与气血不足、阴虚火旺、焦虑及环境改变有关。
◆ (6)焦虑:与对疾病缺乏正确认识或家庭、社会、环境影
◆
响有关。
◆ (7)潜在厥脱:与心痛剧烈、七情过檄、劳累过度、心阳
代表方 麻黄汤加减
麻杏石甘汤加 减
桑白皮汤加减
二陈汤合三子 养亲汤加减 五磨子饮加减
6
肺虚
虚 肾虚
喘
喘脱
喘促短气,气怯声低, 补肺益气 喉有鼾声,咳声低弱, 痰吐稀薄,自汗畏风, 极易感冒,舌质淡红, 脉软弱
补肺汤合 玉屏风散
喘甚,气不得续,咳甚 补肾纳气 而小便失禁,或尿有余 沥,面青肢冷,舌淡苔 薄,脉微细或沉弱
19
治疗原则
◆ 根据“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先 治其标,后顾其本,必要时可根据标本虚 实的主次,兼顾同治。
◆ 祛邪治标常以活血化瘀、辛温通阳、泄浊 豁痰为主。
◆ 扶正固本常用温阳补气、益气养阴、滋阴 益肾等法。
20
类证鉴别 1.胸痹与真心痛相鉴别 真心痛一般多由胸痹心痛发展而来,也可突 然发病。其临床表现为发病急骤,心痛剧烈, 甚则持续不解,伴有汗出、肢冷、面白、唇 紫、手足青至节、脉微细等,疼痛时间较长, 病情凶险、预后不良。胸痹则病情较轻,病 势较缓,发作有时,以闷痛、隐痛、刺痛多 见,疼痛时间较短,休息或古化药物可缓解, 预后较好。
3)注意保暖,慎防外感.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被。心阳虚 者不可贪凉或汗出当风,预防感冒的发生;阳虚欲脱者更 须注意保暖,使用热水袋或电热毯时慎防烫伤。
28
4)保持大便通畅,养成每天按时大便的习惯,卧床患者练习 床上排便,每日可行腹部按摩等方法,促进排便。大便干 结时勿努责以免加重心脏负担,必要时可遵医嘱予通便剂。
3
证治分型
证型 实喘 风寒袭肺
表寒里热
痰热郁肺
痰浊阻肺
肝气郁闭
主症
治法
喘息,呼吸气促,胸部胀闷,咳 散寒宜肺
嗽,痰多稀薄色白,兼有头痛,
鼻塞,无汗,恶寒,或伴有发热,
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
喘咳上气,胸胀或痛,息粗,鼻 宜肺泄热 煽,咳而不爽,吐痰粘稠,伴形 寒,身热,烦闷,身痛,有汗或 无汗,口渴,舌苔薄白或罩黄, 舌边红,脉浮数或滑
7)发作时遵医嘱正确使用急救气雾剂。
15
胸痹临床护理
16
目录
◆ 定义 ◆ 病因病机 ◆ 治疗原则 ◆ 类证鉴别 ◆ 护理 ◆ 施护要点 ◆ 健康教育
17
定义
胸痹指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 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闷如窒, 呼吸不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 痛彻心,或发展为真心痛。真心痛是胸痹重症, 若失治、误治则可能危及生命。
21
2.胸痹与胃脘痛相鉴别 胃脘痛多因长期饮食失节,饥饱劳倦,情志郁结, 或外感寒邪,或素体阳虚,脾胃虚寒所致,其疼 痛的发生多在食后或饥饿之时,疼痛部位主要在 胃脘部,多伴有胃脘胀满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大便或干或稀等胃肠症状。而胸痹疼痛部位主要 在膻中或左前胸,可窜及肩背、前臂、咽喉、胃 脘部,多兼心悸、气短、喘促等症,一般无胃肠 道症状。
27
生活起居
1)保持病室安静,限制探视人员,做到走路、说话、关开门、 取放物品声音均要轻,尤其要避免噪音刺激、突然的高喊 尖叫或突然的撞击声。
2)注意休息,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胸痛发作时应立即 停 止活动,绝对卧床休息,可取半卧位,病情平稳后可 适当床上活动 逐渐增加活动量,有并发症或年老体弱者 可酌情延长卧床时间,恢复期可在指导下适当活动,如散 步、做操、打太极拳等,以不疲劳为度。
无力施为有关。 (4)潜在谵妄、烦躁:与痰热内扰,蒙蔽心窍有关。 (5)潜在喘脱:与肺气欲竭,心阳虚衰有关。 (6)潜在心悸:与水凌心肺,心阳虚衰有关。 (7)潜在窒息;与痰阻气道,无力咳出有关。
8
施护要点
◆ 1.病情观察: ◆ 1)密切观察患者缺氧状况,面色、唇甲发绀的程度、呼吸
的深度和频率,了解发作的时间和诱因,辨别虚喘或实 喘。实喘呼吸深长有余,呼出为快,气粗声高,伴有痰 鸣咳嗽,脉数有力;虚喘呼吸短促难续,深吸为快,气 怯声低,少有痰呜咳嗽,脉象微弱或浮大中空。 ◆ 2)观察神志及体温、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发生喘 脱时应予床边心电监护,专人护理,加强巡视,准确记 录患者心率、呼吸、面色、瞳孔、尿量等变化。 ◆ 3)如出现喘逆剧甚,鼻翼煽动,心慌动悸,面青唇紫,汗 出如珠等喘脱危象,应立即报告医生并积极配合抢救。
12
◆ 5.情志护理 ◆ 应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各种不良情志刺激,
医护人员应耐心、体贴,动作从容镇 定.及时安慰患者,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
13
6.临症(证)护理 痰热郁肺所致喘促者,可按揉或针刺定喘,天 突,丰隆、膻中等穴。 虚证可灸气海、关元、神阙、三阴交、肾俞、 命门 等穴。 烦躁不安可遵医嘱使用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以 镇静安神,喘促剧烈时遵医嘱正确使用气雾 剂。 发生喘脱时可艾灸气悔、关元、百会、神阙等 穴。
22
3.胸痹与胁痛相鉴别胁痛的部位主要在两胁部, 且少有引及后背者,其疼痛的特点或刺痛不移, 或胀痛不休,或隐痛悠悠,鲜有短暂即逝者。 常兼见胁满不舒,善太息,纳呆腹胀,或口干、 口苦、目赤等肝胆经症状,这些则是胸痹少见 的伴随症状
23
证治分型
证型 心血瘀阻
痰浊壅塞 阴寒凝滞
主症
治法
胸部刺痛,固定不 活血化瘀
喘咳气涌,胸部胀痛,痰多粘稠 清泄痰热 色黄或夹血色,伴胸中烦热,身 热,有汗渴喜冷饮,面红,咽于, 尿赤,苔黄或腻,脉滑数
喘而胸满闷窒,甚则胸盈伸息, 化痰降逆 咳嗽 痰多粘腻色白,咯吐不利,
兼有呕恶纳呆,口粘不渴,苔厚 腻色白,脉滑
每遇情志刺激而诱发,发时突然 开郁降气 呼吸
短促,息粗气憋,胸闷胸痛,咽 中如 窒,或失眠、心悸,平素 常多忧思抑 郁,苔薄,脉弦
心悸而痛,胸闷气 短,面色苍白,神倦
怯寒,遇冷则心痛 加剧,动则更甚,唇
甲淡白或青紫,舌 质淡胖,苔白,脉虔 细迟或结代
补益阳气 温振心阳
生脉散合人参养营 汤加减
左归饮加减
参附汤合右归饮加 减
25
护理
常见护理问题/诊断
◆ (1)胸闷胸痛:与气滞、血瘀、痰阻、阴寒闭阻胸阳有关。
◆ (2)心悸:与情志过激、痰瘀痹阻、气血亏虚有关。
18
病因病机
1.病因本病发生多与寒邪内侵、饮食不当、情志失调 及年老体虚等因素有关。
2.病机 (1)病位:以心为主,其发病与肺、肝、脾、肾等功
能失调有关。 (2)病理性质:本病的病理因素为阴寒、疲浊、血瘀
相互为患。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本虚标实,虚实 夹杂。初期以实证为主,久病则以虚证为主。实 证为寒凝、气滞、血瘀、痰浊,痹遏胸阳,阻滞 心脉;虚证为心脾肝肾亏虚,心脉失养。 (3)病理特点:本病的病理基础是索体阳虚,胸阳不 振。主要病机为胸阳痹阻,心脉不畅。
白.四肢厥冷,舌
苔白,脉沉细
代表方 血府逐瘀汤 加减
瓜蒌薤白半夏汤加 味
瓜蒌薤白白酒汤加 减
24
气阴两虚 心肾阴虚 阳气虚衰
胸闷隐痛,时作时 益气养阴 止,心悸气短,倦怠 活血通络
懒言,面色少华, 头晕目眩,遇劳则甚, 舌偏红或有齿印,脉 细弱无力,或
结代
心胸疼痛时作,或 滋阴益肾 灼痛,或闷痛,心悸 养心安神 怔忡,心烦不寐,口 干盗汗,大便不爽, 头晕潮热,舌红少津, 苔薄或少或无,脉细 数或结代
11
4.用药护理: 1)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以持续低流量为宜,根 据血气分析结果调整用氧浓度。 2)保持静脉输液管路通畅,根据药物性质厦患者 情况合理调整输入速度。 3)遵医嘱准确及时给药,发作时切勿随意使用镇 静剂·以免诱发或加重病情。 4) 发生喘脱时可喂服独参汤以回阳救逆,对痰热 郁肺之呼吸急促喘咳气涌,不能平卧者,可给 服地龙粉2 g以平喘清热。
移,甚则心痛彻背,通脉止痛
背痛彻心。或痛引
肩背,伴有胸闷,
舌质暗红,或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