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之数字箴言精华版
曾国藩之数字箴言
曾国藩之数字箴言曾国藩是位杰出的理论家,他一生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重要的一点,与他的理论水平是分不开的。
我们在读他留下来的文字时,发觉了很有意思的一点,那就是他使用一些数字表述,将深奥的理论寓于浅显的告白中,富含哲理,提炼归纳非常经典,即使时至今日仍不失其参考借鉴价值。
随便举一例,他说:“君子有三乐:读书声出金石,飘飘意远,一乐也;宏奖人材,诱人日进,二乐也;勤劳而后憩息,三乐也。
”我们评析一下,这段话粗看文采飞扬,再看哲味悠然,细思让人莞尔。
不是吗?人生的乐事或许我们从来没弄清过,他老夫子弄清了,乃此三乐也。
曾国藩使用数字将这样的箴言表达出来,内容非常之多。
他在咸丰九年十一月初二日的日记中说道:日来,每思吾身,能于十“三”字者用功,尚不失晚年进境。
十“三”字者,谓三经、三史、三子、三集、三实、三忌、三薄、三知、三乐、三寡也。
他于同治四年正月初二日的日记后留了一个附记也写了一段这样的话:三忌三薄三知三乐三不三经三史三子三集三实八本八常八德八败八国八源八理八文八考八书以上这些“三”和“八”条目其实就是他自己对这些格言警句的归总,他时时以这些文字来反省和约束自己,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完善自我教育和人格修养,这些,不但,让他成就了不朽的事业,也给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们研究曾国藩,不能脱离“古为今用”的思想,要吸收他优秀的东西,有选择地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精华。
让每个人去把洋洋数千万字的《曾国藩全集》读完,可能不大可能,但要记住他这些极具经典性的数字箴言,却是很容易的。
读着这些箴言,弄懂了他的内涵,我们对曾氏也就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更重要的一点,他这些数字箴言,一直到现在,我们尚可资利用。
曾国藩家训经典的箴章
曾国藩家训经典的箴章曾国藩是清朝末年的一位杰出政治家与军事家,也是一位重视家庭教育的父亲。
他的家训经典包含了许多箴言和教诲,对于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曾国藩家训中的经典箴章:1. 勤俭节约:“勤于勉学,俭于用钱,爱精思细虑,喜有余庆。
”曾国藩强调勤奋研究和节约开支的重要性,提倡思考和庆祝节日,但要保持适度。
勤俭节约:“勤于勉学,俭于用钱,爱精思细虑,喜有余庆。
”曾国藩强调勤奋学习和节约开支的重要性,提倡思考和庆祝节日,但要保持适度。
2. 诚实守信:“说话不虚伪,做事不虚浮。
家藏祸福全有天,细君多少有余德。
”曾国藩教导子女要诚实守信,要秉持着正直的品德来言行事。
诚实守信:“说话不虚伪,做事不虚浮。
家藏祸福全有天,细君多少有余德。
”曾国藩教导子女要诚实守信,要秉持着正直的品德来言行事。
3. 尊敬长辈:“敬事贤人,悌亲友爱。
尊守兄道,教诲兄弟。
”曾国藩强调尊重长辈,尽孝顺之责,亲如兄弟,亲如朋友,亲学生如教子。
尊敬长辈:“敬事贤人,悌亲友爱。
尊守兄道,教诲兄弟。
”曾国藩强调尊重长辈,尽孝顺之责,亲如兄弟,亲如朋友,亲学生如教子。
4. 勇往直前:“行事须勇决,不可消除,知过必改,行善不如意,亦勿顾忌。
”曾国藩鼓励子女要有勇气面对困难和错误,勇于改正错误,坚持行善,不计较收获。
勇往直前:“行事须勇决,不可消除,知过必改,行善不如意,亦勿顾忌。
”曾国藩鼓励子女要有勇气面对困难和错误,勇于改正错误,坚持行善,不计较收获。
5. 关心社会:“移风易俗,天下可治。
使民之害除,庶国之贤能出。
”曾国藩强调重视社会责任,希望自己的子女能以身作则,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贡献。
关心社会:“移风易俗,天下可治。
使民之害除,庶国之贤能出。
”曾国藩强调重视社会责任,希望自己的子女能以身作则,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贡献。
这些箴章不仅对曾国藩的家庭教育起到了指导作用,同时也是对后人的一种启迪和教育。
这些家训经典中蕴含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都可以作为我们今天家庭教育的参考和借鉴。
曾国藩十六字箴言结合自身谈谈自己的感悟
曾国藩十六字箴言:1. 观远2. 思纯3. 明道4. 守宽5. 望难6. 贵安7. 慎终8. 宁静9. 少言10. 笃实11. 牢记12. 富思13. 恪勤14. 良知15. 和敬16. 敬慎曾国藩(1811年-1872年),字国荣,号忠介,汉族,江苏武进人,清朝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其精湛的政治智慧和处世哲学被后世誉为“曾氏十六字箴言”,这些箴言不仅是曾国藩智慧的结晶,更是他对人生道路的真知灼见。
今天我们结合这十六字箴言,谈谈自己的感悟。
曾国藩所说的“观远”,不仅仅是指眼前的事务,更是要有长远的眼光。
在面对问题时,不仅要看到眼前的困难,还要考虑未来的发展方向、趋势和变化。
站在历史的角度上看问题,才能更好地理解事情的发展规律,发现问题的实质,也才能更好地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
曾国藩所谓的“思纯”,是要求人们思考问题时要坦诚、纯粹。
在遇到问题时,不要被私利、情感或者其他杂念所左右,要以纯净的思想去思考问题,不受外在因素的干扰。
这样才能在混沌中觅得真理,准确把握问题的本质。
“明道”是曾国藩极为重视的一点,明道不仅仅是说法律、法规,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做人之道、处世之道。
他要求自己始终遵循道义和原则,做到有什么说什么,有什么做什么,不偏离正道。
“守宽”是指宽容。
曾国藩认为,处世之道不仅要有辨明是非的能力,更要有宽容之心。
在社会交往中,很难做到事事符合自己的意愿,所以需要学会宽容,知道如何接纳他人的不同,才能和谐共处。
曾国藩所说的“望难”,是要求人们在遭遇困难时要有坚定的信念,不畏艰难,不怕挫折。
要有乐观的心态,坚定的信念,相信一切困难终将会迎刃而解。
“贵安”则是曾国藩对人生追求的一种境界。
他认为,做人要追求内心的平静、舒适,而不是过分追求名利、利益,要学会知足,不要太过贪婪。
“慎终”含义丰富,不仅是指对待生命、人生要有敬畏之心,也指过好每一天,对待自己的事业和人生都要慎重对待,不马虎、不粗心大意。
“宁静”是指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安宁。
曾国藩:八字三不信,八本三致祥
曾国藩:⼋字三不信,⼋本三致祥所欲常常告诫诸弟与⼦侄者,惟星冈公之⼋字、三不信及余之⼋本三致祥⽽已。
⼋字⽈:“考、宝、早、扫、书、蔬、鱼、猪”也。
三不信⽈:“药医也,地仙也,僧巫也”。
⼋本⽈“读书以训诂为本,作诗⽂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为本,养⽣以少恼怒为本,⽴⾝以不妄⾔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做官以不爱钱为本,⾏军以不扰民为本”。
三致祥⽈:“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
摘⾃《曾国藩家书》咸丰⼗⼀年(公元1851年)三⽉初四曾国藩在军情紧急之时,他还不忘写信叮嘱诸弟:“家中⽆论⽼少男妇,总以习勤劳为第⼀义,谦谨为第⼆义。
劳则不佚,谦则不傲,万善皆从此⽣矣。
” 曾国藩修⾝治家的思想,应该说基于其⽗祖。
曾家是中国传统社会耕读家庭的典型。
曾国藩继承了祖⽗、⽗母倔强刚毅的性格,⼜将他们拙诚、仁孝、勤劳的品格发扬光⼤。
曾家的家规家训在曾的祖⽗曾⽟屏时已粗具形态。
曾⽟屏要求家⼈必须遵守家规:“男⼦耕读,⼥必纺织。
”耕,是⽣存根本;读,乃⼊仕阶梯。
耕读之家须以“读”求取功名,以“男耕⼥织”维持⽣计。
曾⽟屏要求家⼈须谨⾏⼋件事:读书、种菜、饲鱼、养猪、早起、洒扫、祭祖、敦亲睦邻;疏远六种⼈:风⽔先⽣、算命之⼠、医⽣、和尚、巫道及寄寓他⼈家中者。
曾国藩曾说:⼦弟之贤与不贤,六分本于天⽣,四分由于家教。
我家代代皆有世德明训,特别是星冈公之教,尤应谨守牢记。
他将祖⽗祖⽗曾⽟屏的家规,编成⼋句话: 书蔬鱼猪,考早扫宝;常说常⾏,⼋者都好;地命医理,僧巫祈祷,留客久住,六者俱恼。
并告诫家⼈:此⼋好六恼者,我家世世守之,永为家训。
⼦孙虽愚,亦必略有范围也。
后来,曾国藩将“⼋好”归结为⼋个字:书、蔬、鱼、猪、早、扫、考、宝,后⼈戏称为“⼋宝饭”;⼜将“六恼”归结为三不信:不信者为“药医也,地仙也,僧巫也”。
曾国藩说:“吾⽗⽵亭公之教⼈,则专重孝字,其少壮敬亲,暮年爱亲,出于⾄诚,故吾纂墓志,仅叙'孝’之⼀事。
吾祖星冈公之教⼈,则有⼋字、三不信。
曾国藩家训经典的箴言
曾国藩家训经典的箴言
1. 教育为本:教育是提升个人和社会的根本,只有通过不断研究和培养,才能获得真正的智慧和成就。
2. 诚实守信:诚实和信用是一个人的基本道德准则,只有保持诚实和守信的品德,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3. 勤奋努力:只有通过努力工作和不懈的奋斗,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4. 知行合一:知识和实践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才能产生真正的力量和价值。
5. 克己奉公:个人利益应该服从集体利益,只有克己奉公,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和进步。
6. 勇往直前:人生充满了坎坷和挑战,只有勇往直前,才能克服困难和取得成功。
7. 忠诚正直:忠诚和正直是一个人的品格和价值观的体现,只有坚守忠诚和正直,才能成为真正优秀的人。
8. 养性修身:良好的品德和修养是人生的基石,只有通过养性修身,才能达到内心的平静和超越。
曾国藩的家训经典箴言贵在简洁和实用,它们不仅是对曾国藩自己的要求,也是他对后人的教诲。
这些箴言体现了传统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和道德准则,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工作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我们应该尊重曾国藩的智慧,将这些箴言融入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中,以成为更加优秀和有价值的人。
曾国藩九字箴言:事不拖,话不多,人不作
曾国藩九字箴言:事不拖,话不多,人不作纵观曾国藩一生经历,曾国藩的做人做事之道,集中体现在这九个字里:事不拖,话不多,人不作。
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个人:农家子弟出身,最终却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他进入仕途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被封为一等毅勇侯,成为整个清朝以一介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并在晚清恶劣、剧变的政治环境中全身而退,去世之时获得清廷国葬的最高优待,还让子子孙孙都能获福。
这个人就是曾国藩。
毛泽东说:'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公。
'宋朝宰相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曾国藩的半部家书,也足以让我们每一个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纵观曾国藩一生经历,曾国藩的做人做事之道,集中体现在这九个字里:事不拖,话不多,人不作。
1、事不拖:一勤天下无难事曾国藩说: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
百种弊病,皆从懒生。
戒傲戒惰,保家之道也。
大多数人一辈子平庸,只因懒惰。
梅兰芳最初也资质平庸,但他不甘于此,勤学苦练,终成一代宗师。
庸人败于懒惰,天才却输于狂傲。
李自成勇猛有才略,起义称王,却因胜利滋生骄傲,最终惨败。
曾国藩在军中时,要求自己早起,不论是什么样的天气,什么样的环境,他一定'闻鸡起舞',练兵督训,办理各项事务。
曾国藩对军中将士说:'练兵之道,必须官弁昼夜从事,乃可渐几于熟。
如鸡孵卵,如炉炼丹,未可须臾稍离。
'言传不如身教,曾国藩就是这样影响手下的幕僚、将领的。
不管是个人修行还是管理团队,这一点至关重要,要给周围的人和下属做一个好榜样。
曾国藩每一天都写日记,曾国藩通过写日记进行修身,反思自己在为人处世等方面存在的不足。
他还规定自己每一天必须坚持看历史不下十页,饭后写字不下半小时。
曾国藩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很难改变,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
'曾国藩还有个好习惯就是写家书:据说曾国藩仅在1861年就写了不下253封家书,通过写家书不断训导教育弟弟和子女,在曾国藩的言传身教之下,曾家后人人才辈出。
曾国藩修身12句箴言
曾国藩修身12句箴言一、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
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
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持神敬肃:衣冠外貌保持整齐,心思神情端正严肃,时时刻刻都要警惕、检查自己是否出现了闲杂或不良的念头。
平日闲居无事时,要宁静安泰,不要想身体以外的事情,一旦投入工作中,就必须做到专心致志,不存杂念。
自己要保持清澈明朗的精神状态,才能保持旺盛的生机,就像早晨的太陽一样。
二、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体念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静坐养性:每天不限任何时间,必须静坐一小时以上,体验圣人所教诲的仁心,使思虑不出本位,以使性命凝结,就像宝鼎一样镇定而不可动摇。
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粘恋。
起床要早。
天色刚亮就赶紧起身,醒了以后一定不要有留恋安逸甚至婬邪的念头。
四、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不看他书。
东翻西阅,徒务外为人,每日以十页为率。
读书要专一:一本书还没有读完,一定不去看其它的书籍。
东翻西阅地随意读书,对自己的道德学问没有一点益处,不过就是一个只求知识而没有道德的人。
每天必须圈点十页。
五、读史:丙申年购《二十三史》,大人曰:“尔借钱买书,吾不惮极力为尔弥缝,尔能圈点一遍,则不负我矣。
”嗣后每日圈点十页,间断不孝。
攻读史书:我在丙申年购置了一套《二十三史》,家父对我训诫道:“你为了买书而向别人借钱,我不惜一切地替你赔补还账,你若是能够仔仔细细地圈点阅读一便,才算不辜负我的一番苦心啊。
”从此以后,我每天都仔细读上十页,如果稍有间断,就是对父母不孝。
六、谨言:刻刻留心,第一功夫。
说话谨慎:对此要时时刻刻细心留意,这是为人处世的第一等功夫。
七、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培养自己的真气:能够做到内外统一、光明正大之行,没有奸诈计谋、行险侥幸之念,任何所作所想都能够说得出口,只有这样,才能将真气存蓄于丹田之中。
八、保身:十二月奉大人手谕:“节劳,节欲,节饮食。
”时时当作养病。
保持身体健康。
十二月接到的家父手书上说:“(要)节制操劳,节制欲望,节制饮食。
曾国藩三字箴言有志.有识.有恒
曾国藩三字箴言:有志.有识.有恒曾国藩认为:“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此三者缺一不可。
”曾国藩的“三有”是读书的要诀,也是我们立身处世的指导。
有志有志则不甘下流,有志气者,不会让自己长久处于碌碌无为,琐碎度日中。
心中有理想,有追求,不甘于平庸。
古人有三不朽之说,分别是立功,立言,立德。
孔子也曾说过,君子担心自己到死都没有建功立业,垂名宇宙。
被世人所遗忘。
有了这份追求不朽的志气,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
孔子陈蔡绝粮,依旧弦歌不辍。
有理想,有抱负,必然是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奋发昂扬的斗志不消。
有志之士,绝不会仰人鼻息,尾随人后,就像孟子说的,等待周文王才兴起奋发图强的人那时凡庸之辈,若是那些豪杰之士,没有周文王在世,一样可以建功立业,有所作为。
有识有识也就是说要有见识,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判断能力。
这也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一点,一个人,不论做什么事情,最紧要的就是要有识。
如此你才可以看的长远,不被眼前小利所蒙蔽,误了大事。
也只有有见识,能自己主动思考判断,将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被人家卖了尚不知晓。
人生很多时候面临着各种抉择,或大或小,但都直接影响关系到你的人生。
只有见识高远,审视清明,才不会将自己毁于一旦。
有了见识,看的多了,了解的多了,就不会对什么都大惊小怪,不会总以为自己看到的就是整个世界的真相,真理永远掌握在自己手里,自己的观点就是真理,别人的观点再深刻那也是片面的深刻。
见识广了,就明白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一山更比一山高。
不会仅仅满足自己的一孔之见,坐井观天。
学会容纳更多不同的观点,理解不同的境遇。
有恒有恒心则世上无不可成之事。
想这世界之上,多少半途而废之事。
大多为恒心不足,毅力不够。
古语有云,行百里者半九十,告诫我们在一路上都不可懈怠,就算行百里路,已经走到九十里了,眼看就要成功了,这个时候更加应该小心谨慎,持之以恒。
2024年曾国藩名言名句
曾国藩名言名句曾国藩名言名句11、遇诡诈人变幻百端,不可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
2、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
3、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省,自然人皆敬重。
4、富贵气太重,亦非佳象耳。
5、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6、端庄厚重是贵相,谦卑含容是贵相;事有归著是富相,心存济物是富相。
7、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
8、处事贵熟思缓处,熟思则得其情,缓处则得其当。
9、知足天地宽。
10、百种弊病,皆从懒生。
11、广其识则天下大。
12、好便宜不可与共财,狐疑者不可与共事。
13、责过太直,使人惭恨,在我便是一过。
14、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无往而不孝。
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
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
15、君子之道,以知命为第一要务。
16、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
17、家和则福自生。
18、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19、凡事须逐日检点,一日姑待后来补救,则难矣。
20、禁大言以务实。
21、省事是清心之法,读书是省事之法。
22、宁可数日不开仗,不可开仗而毫无安排算计。
23、功不独居,过不推诿。
24、从人可羞,刚愎自用可恶。
不执不阿,是为中道。
寻常不见得,能立于波流风靡之中,最为雅操。
25、受非分之情,恐办非分之事。
26、遇棘手之际,须从耐烦二字痛下功夫。
27、责己厚而责人薄耳。
28、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29、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体素弱过于保惜。
30、家中无论老少男妇,总的习勤劳为第一义,谦谨为第二义。
劳则不佚,谦者不傲,万善皆从此生矣。
31、古者英雄立事,必有基业。
32、须有宁拙毋巧之意,而后可以持久。
33、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之时。
34、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35、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
盘根错节,可以验我之才;波流风靡,可以验我之操;艰难险阻。
36、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37、自其外者学之而得于内者谓之明,自其内者得之而兼于外者谓之诚,诚与明一也。
曾国藩《谨言箴》
曾国藩天生乐于交往、喜欢热闹,诙谐幽默。在北京头两年,他用于 社交时间太多,每天都要“四出征逐”,走东家串西家,酒食宴饮,穷 侃雄谈,下棋听戏。虽然他给自己订了自修课程表,但执行得并不好, 认真读书时间太少,有时间读书心也静不下来。
翻开日记,责备自己“宴起”、“无恒”、“太爱出门”的记载到 处都是: 无事出门,如此大风,不能安坐,何浮躁至是! 有俗事来扰,心亦随之而驰…… 见人围棋,跃跃欲试…… 说话又多戏谑…… 应酬稍繁之际,便漫无纪律…… 心浮不能读书…… 自定课程,以读《易》为正业,不能遵守,无恒…… 读书悠忽…… 自究所病只是好动不好静…… 醒早,沾恋…… 晏起,则一无所作,又虚度一日,浩叹而已……
• 但是,中国也有一句古话,叫“言多必失”,同 样是至理名言。它告诉我们,说话要谨慎,当说 则说,不当说则不说。关于如何说话,不同的人 可能有不同的见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教我 们如何“说话”的文章。
谨言箴
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一位毁誉参半的领袖! 他组建湘军,振兴清廷军政,尊为中兴第一 名臣; 他效法泰西;力主富国强兵,向称洋务运动 先驱; 他义理考据,成就斐然,公推天下文章领袖; 他杀人如麻,"刽子手"、"曾剃头",生前令 人闻名丧胆; 他割地求和,"大汉奸"、"卖国贼",身后骂 声仍不绝。 家书一部,修身、齐家、治国,用心良苦!
• 今天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张扬个性、提倡自由的时 代,我们总想按自己的方式生活:说自己想说的 话、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所以,我们主张言论自 由,追求个人价值实现的最大化。
• “沉默是金”这句古人的至理名言在今天早就失 去了它的价值,不知有多少人起来反驳它,说 “沉默未必是金”“沉默是土”。也许,在某种 情况下,这种反驳是对的。
曾国藩名人名言
曾国藩名人名言曾国藩名人名言11、恶莫大于毁人之善,德莫大于白人之冤。
2、能甘淡泊,便有几分真学问。
3、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
4、忠信廉洁,立身之本,非钓名之具也。
5、君子贵通天下之志,疾恶太严则伤公明之体。
6、水激逆流,火激横发,人激乱作,君子慎其所以激之者。
愧之则小人可使为君子,激之则君子可使为小人。
7、留心在危难的时候,默默观察朴厚实在的人,则在识人上做得差不多了。
8、能够俭朴简约的`人可以不求人。
9、一旦焦躁,则好心绪必定减少,办事则必不能妥善。
10、高明由于天分,精明由于学问。
——《曾国藩书信》。
11、看者如商贾趋利,闻风即往,但求其多;读者如富人积钱,日夜摩拳,但求其久。
看者如攻城拓地,读者如守上防隘。
——《曾国藩书信》。
12、居心不循天理,则畏天怒;作事不顺人情,则畏人言。
——《曾国藩书信》。
13、事事顺吾意而言者,此小人也,急宜远之。
——《曾国藩书信》。
14、用兵人人料必胜者,中即伏败机;人人料必挫者,中即伏生机。
——《曾国藩书信》。
15、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
——《曾国藩家书》16、上下一于恭敬,则天地自位,万物自育,气无不和。
——《曾国藩家书》17、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可变化气质。
——《曾国藩家书》18、用工不可拘苦,须探讨些趣味出来。
——《曾国藩家书》19、读书之法,看、读、写、作四字,每日不可缺一。
——《曾国藩家书》20、位高而资浅,貌贵温恭,心贵谦下。
天下之事理人才,为吾辈所不深知、不及料者多矣,切弗存一自是之见。
——《曾国藩家书》21、善养人然后能服天下。
——《曾国藩家书》22、一家能勤能敬,虽乱世亦有兴旺气象,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知风味。
——《曾国藩家书》23、人有求于我,如不能应,当直告以故。
切莫含糊,致误乃事。
——《曾国藩家书》24、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
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养生箴言
编 辑●董清风
百 字做 人 养 生 诀
” 寡谷精神爽 ,思 多血气衰 。少杯 不
乱 性 .忍 气 勉 伤 财 。贵 向勤 中得 ,富从 俭
里 来 。 温 柔 终 有 益 ,强 暴 必 招 灾 。正 直 真
为 人 处 世 多 助益
寡 谷 精 神 爽 ,思 多 血 气 衰 。这 是 他 所 提 倡 的精 神 养 生 之 道 。 养 心 要 做 到 心 中坦 然 ,精 神 愉 快 。 以 少 怒 为 本 事 亲 以欢 心 为本 ” 。特 别 强 调 养心 与 养 息 息 想 结 合
个 需 要 汲 取 的教 训 。 曾 国 藩 告 诫 家 人 .
军 功 、 文章 不 朽 .他 的 一 生 很 注 重 修 为和 一 r 养 生 。 曾 国 藩 曾 在 日记 中 写 道 : 养 生 家
要 像 佛 家 所 说 的 那样 .降 龙伏 虎 . ” 即 龙 相 火 也 .虎 即肝 气 也 ,遏 抑 肝 火 .不 使 它 过 分 炽 烈 节 制 血 气 ,不使 自己 的 嗜 欲
一
的 圣 哲 前 贤 的 理 论 和 典 籍 . 也 是 他 阅 世
日久 .各 种 人 事 、物 事 经 验 的 积 累 。他 体
质 本 弱 ,又 ” 血 积 亏 太 过 ” .却 道 德 、 心
亏 ” 。 他 告 诫 子 弟 “ 饭 不 荤 ,专 食 素 , 夜 亦 养 生 之 宜 ,且 崇 俭 之 道 也 。 ” 他 深 知 ” 胃 为 人 后 天 之 本 ” ,膏 梁 厚 味 .肥 鱼 脾
大 肉 . 皆损 伤 脾 胃。 合 理 清 淡 饮 食 可 以养
脾 胃 .脾 胃 得 养 . 自然 健 康 长 寿 。
曾国藩之数字箴言
曾国藩之数字箴⾔之数字 之数字 曾国藩是位杰出的理论家,他⼀⽣⽴德、⽴⾔、⽴功三不朽。
君⼦有三乐:读书声出⾦⽯,飘飘意远,⼀乐也;宏奖⼈材,诱⼈⽇进,⼆乐也;勤劳⽽后憩息,三乐也。
君⼦有三乐:读书声出⾦⽯,飘飘意远,⼀乐也 修⾝四课:慎独、主敬、求仁、习劳。
四课:慎独、主敬、求仁、习劳。
慎独则⼼安;主敬则⾝强;求仁则⼈悦;习劳则神钦。
“慎独”指⼀⼈独处,⽆⼈管束时严格要求⾃⼰。
曾⽈:“故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神,断⽆⾏有不慊于⼼则馁之时。
⼈⽆⼀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常快⾜宽平,是⼈⽣第⼀⾃强之道,第⼀寻乐之⽅,守⾝之先务也。
“主敬”讲⼈的精神状态,状态好坏,直接决定事业的成败。
“内⽽专静纯⼀,外⽽整齐严肃,敬之⼯夫也;出门如见⼤宾,使民如承⼤祭,敬之⽓象也;修⼰以安百姓,笃恭⽽天下平,敬之效验也。
”“若⼈⽆众寡,事⽆⼤⼩,⼀⼀恭敬,不敢懈慢,则⾝体之强健,⼜何疑乎?” “求仁”在儒家极为重要,曾⽈:“孔门教⼈,莫⼤于求仁,⽽其最切者,莫要于欲⽴⽴⼈、欲达达⼈数语。
⽴者⾃⽴不惧,如富⼈百物有余,不假外求;达者四达不悖,如贵⼈登⾼⼀呼,群⼭四应。
⼈孰不欲⼰⽴⼰达,若能推以⽴⼈达⼈,则与物同春矣。
” “习劳”与勤劳⽽后憩息同样内涵,即以劳动来换取社会的认同,抨击不劳⽽获。
“若农夫织妇终岁勤动,以成数⽯之粟数尺之布,⽽富贵之家终岁逸乐,不营⼀业,⽽⾷必珍羞,⾐必锦绣,酣豢⾼眠,⼀呼百诺,此天下最不平之事,⿁神所不许也,其能久乎?”天道三恶:天道恶巧,天道恶盈,天道恶贰。
天道三恶:天道恶巧,天道恶盈,天道恶贰。
为⼈之道四知:知命、知礼、知⾔、知仁。
为⼈之道四知:知命、知礼、知⾔、知仁。
知命,就是懂得命运,告诉⼈要识时务,⾯对现实,要了解与顺应客观事物发展规律⽽不应与之违背,明确⼈⽣的道义与职责;知礼,就是懂得礼法,维护社会秩序,然后才能⽴⾜于社会;知⾔,就是如果不懂得分析辨别别⼈的⾔论,就⽆法认识了解他⼈;知仁,曾国藩⾃⼰解释:仁者,恕也。
曾国藩语录
曾国藩箴言录(五)散记1近来每苦心绪郁闷,毫无生机,因思寻约有三端:勤劳而后憩息,一乐也;至淡以消忮心,二乐也;读书声出金石,三乐也。
同治十年四月初八日日记译文:近来常常苦于心绪郁闷,毫无生机,因而想寻找乐趣,我发现可以从三方面得到乐趣:勤劳之后然后休息,这是一乐;至为恬淡以消忮求之心,这是二乐;读书朗朗有声,这是三乐。
2富贵功名皆人世浮荣,惟胸次浩大是真受用。
同治三年正月二十六日致沅弟译文:富贵和功名都是人世间虚浮的荣耀,只有心怀宽广,才真正使人受用不尽。
3“有孚威如”即《论语》“望之俨然”意。
要使得房闼之际﹑仆俾之前﹑燕呢之友,常以此气象对之方好。
《读书录·周易·家人》译文:“有孚威如”就是《论语》中所说的“望之俨然”的意思。
应该在家人之间,仆俾面前,好友之间,常用这种气度相处才好。
4《记》曰:“清明在躬。
”吾人身心之间,顺有一种清气,使子弟饮其和,乡党薰其德,庶几积善可以致祥。
饮酒太多,则气必昏浊;说话太多,则神必躁扰,弟于此二敝,皆不能免。
欲保清气,首贵饮酒有节,次贵说话不苟。
《书赠仲弟六则》译文:《礼记》说:“清明在躬。
”我们身心之间,应该有一种清纯之气。
使子弟晚辈感受到你的恬淡和祥,邻里乡亲沐浴着你的高风亮节,这样才可以积累善行,带来吉祥。
饮酒过量,肯定会神思混乱,说话太多,情绪必然焦躁不安。
这两个缺点,弟你都不能免掉。
要保持自己的清和之气,首先喝酒要有节制,其次应该注意不要随便说话。
5人生惟有常是第一美德。
同治元年四月初四日谕纪泽译文:在人的一生中,有恒心是第一美德。
6自戒烟以来,心神彷徨,几若无主,遏欲之难,类如此矣。
不挟破釜沉舟之势。
讵有济哉!壬寅正月。
译文:自我戒烟以来,心神彷徨,几乎六神无主,遏止嗜好的困难,就如这样啊!如不挟破釜沉舟的气势,恐怕很难戒掉啊!道光二十二年正月。
7余德薄能鲜,黍居高位,又窃虚名,已干造物之忌,而家中老少习于“骄,奢,佚”三字,实身悚惧。
曾国藩名言500句
曾国藩名言500句1.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败。
2.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
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见识也。
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此三者缺一不可。
《曾国藩家书》3.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
4.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
5.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
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曾国藩家书》6.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卓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
7.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曾国藩家书》8.曾国藩语录:1,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
2,为人不可过于聪明。
3,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
4,无实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祸。
5,不可轻率评讥古人。
6,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7,另起炉灶,重开世界。
8,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9,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时。
10,功不独居,过不推诿.9.观人四法:讲信用、无官气、有条理、少大话。
10.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品格不会坏到哪去;一个品格好的人,一生的运气不会差到哪去。
11.轻财足以聚人,侓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12.坚其志,苦其心,劳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
13.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
日月既往,不可复追。
14.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
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15.人生莫惧少时贫。
16.【看一个家族的兴败,看三个地方】第一,子孙睡到几点,假如睡到太阳都已经升得很高的时候才起来,那代表这个家族会慢慢懈怠下来;第二,看子孙有没有做家务,因为勤劳、劳动的习惯影响一个人一辈子;第三,看后代子孙有没有在读圣贤的经典,“人不学,不知义,不知道”。
17.太柔则靡,太刚则折;刚自柔出,柔能克刚。
曾国藩名人格言
曾国藩名人格言1、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2、傲人不如者必浅人,疑人不肖者必小人。
3、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
4、观人之法,以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为主。
5、学而废者,不若不学而废者。
学而废者恃学而有骄,骄必辱。
不学而废者愧己而自卑,卑则全。
勇多于人谓之暴,才多于人谓之妖。
6、得失有定数,求而不得者多矣,纵求而得,亦是命所应有。
安然则受,未必不得,自多营营耳。
7、凡事皆贵专心,有所专宗,而博观他途,以扩其识,亦无不可。
无所专宗,而见异思迁,此眩彼夺,则大不可。
8、凡用兵打仗上的事,做一节就说一节,若是预先便去说后面的好几节,到后来往往与事实不符。
9、留心在危难的时候,默默观察朴厚实在的人,则在识人上做得差不多了。
10、肩负道义亲身实行,借助文章晓喻世人。
11、天下绝对没有容易相处的境遇,人间哪里有空闲的岁月。
12、人才不遭遇困厄则不能激发潜力,不心存戒惧深怀忧虑则不能发达。
13、胸襟广大,宜从"平、淡"二字用功。
凡人我之际,须看得平;功名之际,须看得淡。
庶几胸怀日阔。
——《曾国藩书信》。
14、看者涉猎宜多、宜速;读者讽咏宜熟、宜专。
——《曾国藩书信》。
15、细思为政之道,得人、治事,二者并重。
得人不外四事:广收、慎用、勤教、严绳。
——《曾国藩书信》。
16、带勇之法,以体察人才为第一。
——《曾国藩书信》。
17、不苛求于全材,宜因量以器使。
——《曾国藩书信》。
18、遇小敌时,则枝叶之茂橡瓦之美尽可了事;遇大敌时,全靠根株培得稳,柱梁立得固,断不可徒靠人数之多,气势之盛。
倘使根株不稳,柱梁不固,则一枝折而众叶随之,一瓦落而众椽随之,败如山崩,溃如河决,人多而反以为累矣。
——《曾国藩书信》。
19、人必中虚,不著一物,而后能真实无妄。
盖实者,不欺之谓也。
人之所以欺人者,必心中别著一物,心中别有私见,不敢告人,而后造伪言以欺人。
若心中了不著私物,又何必欺人哉?其所以自欺者,亦以心中别著私物也。
曾国藩的10句处世箴言,句句都是人生哲学,概括了人生的所有阶段
曾国藩的10句处世箴言,句句都是人生哲学,概括了人生的所有阶段很多人都说,“做人要学曾国藩,行商要看胡雪岩。
”曾国藩身居高位数十载,能够一直屹立不倒,靠的就是他的为官与做人的智慧,能够在恰当的左右逢源,重点是在人际交往中,能够拿捏好分寸,特别是在平时,能够严以律己,善于识人,被后世誉为“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完人,是具有大智慧的通透之人!曾国潘的很多名言哪怕是到了现在,都是非常值得我们思考与学习的。
曾国藩对于后世的影响可谓是足够深远,毕竟他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睁眼看世界”并实践与行动的的第一人。
曾国藩在一生的时间中,是十分注重后代的教育问题,最为代表的是能够开辟我国留学史的第一个篇章就能可见其对教育的重视。
对于后代的教育,分别从从为人处世、从政治军、谨守家风、保养身心等方面对后代子孙提出了警戒。
其中曾国藩有十句非常经典的名言,涵盖了人生的所有阶段,句句都是人生忠告,值得我们学习!1、轻财足以聚人,侓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意思是说,慷慨疏财才能有更宽的人脉,为人厚道,才能让人别人信服,不与人斤斤计较才能得到更多的人赞赏,做事身先士卒才能有更多的人与你并肩同行。
总结来说,就是严以律己。
2、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就是说,做事情不能只凭借自己的喜好来,说话要讲究证据,不能盲目不加思考的就开口。
3、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
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与喜欢猜忌多疑的人一起处理事情,事情是一定办不成的,因为他的精力都用在了猜忌别人,而且这种人会不信任他人,所以一起共事是很难成功的。
与眼中只有利益的人一起共事,自己也是一定会受到连累的。
4、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卓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
性格急躁的人一定没有成熟稳重的见识,畏手畏脚的的人,就一定不会有卓越的远见,而欲望过多的人一定没有慷慨大方的操守,喜欢侃侃而谈的人一定缺少实事求是地精神,好勇斗狠的人一定不会有文学的儒雅。
曾国藩八句箴言
曾国藩八句箴言
《曾国藩八句箴言》
嘿,咱今天来聊聊曾国藩的八句箴言哈。
有一次,我去参加一个朋友的聚会。
到了那,好家伙,一屋子人,我都有点懵。
这时候我就想到了曾国藩的第一句箴言“物来顺应”。
对啊,既然来了,那就坦然面对呗,别纠结别慌张。
于是我就大大方方地跟大家打招呼,融入进去。
在聚会上,大家聊各种话题,有时候意见不一致,这时候我又想起了“未来不迎”。
咱别老去想还没发生的那些争论啊、矛盾啥的,先把当下过好。
就像我在那聚会上,不操心之后会不会不愉快,就专注于和大家愉快地交流。
然后呢,有个朋友突然提到了一个很难的问题,大家都有点沉默。
我突然就想到了“当时不杂”,别想那么多杂七杂八的,就专注于这个问题本身。
我就静下心来思考,还真给出了一个不错的想法。
再后来,聚会结束了,我在回家的路上回想整个过程,真的觉得曾国藩这几句箴言太有道理了。
“既往不恋”,过去的就过去了,别老是沉浸在里面。
这就是我生活中的一个小体验,让我对曾国藩的八句箴言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咱以后啊,也得好好照着这些箴言来做事,让自己的生活更顺遂,更有意思。
嘿嘿,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国藩之数字箴言精华版曾国藩是位杰出的理论家,他一生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
君子有三乐:读书声出金石,飘飘意远,一乐也;宏奖人材,诱人日进,二乐也;勤劳而后憩息,三乐也。
修身四课:慎独、主敬、求仁、习劳。
慎独则心安;主敬则身强;求仁则人悦;习劳则神钦。
“慎独”指一人独处,无人管束时尚能严格要求自己。
曾曰:“故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断无行有不慊于心则馁之时。
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主敬”讲人的精神状态,状态好坏,直接决定事业的成败。
“内而专静纯一,外而整齐严肃,敬之工夫也;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敬之气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验也。
”“若人无众寡,事无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懈慢,则身体之强健,又何疑乎?”“求仁”在儒家极为重要,曾曰:“孔门教人,莫大于求仁,而其最切者,莫要于欲立立人、欲达达人数语。
立者自立不惧,如富人百物有余,不假外求;达者四达不悖,如贵人登高一呼,群山四应。
人孰不欲己立己达,若能推以立人达人,则与物同春矣。
”“习劳”与勤劳而后憩息同样内涵,即以劳动来换取社会的认同,抨击不劳而获。
“若农夫织妇终岁勤动,以成数石之粟数尺之布,而富贵之家终岁逸乐,不营一业,而食必珍羞,衣必锦绣,酣豢高眠,一呼百诺,此天下最不平之事,鬼神所不许也,其能久乎?”天道三恶:天道恶巧,天道恶盈,天道恶贰。
为人之道四知:知命、知礼、知言、知仁。
知命,就是懂得命运,告诉人要识时务,面对现实,要了解与顺应客观事物发展规律而不应与之违背,明确人生的道义与职责;知礼,就是懂得礼法,维护社会秩序,然后才能立足于社会;知言,就是如果不懂得分析辨别别人的言论,就无法认识了解他人;知仁,曾国藩自己解释:仁者,恕也。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道也。
立者足以自立也,达者四达不悖,远近信之,人心归之。
孔子所云“己所不欲,勿施诸人”,孟子所云“取人为善,与人为善”皆恕也、仁也。
知此,则识大量大;不知此,则识小量小。
故吾于三知之外,更加“知仁”。
凉德三端:闻人有恶德败行,听之娓娓不倦,妒功而忌名,幸灾而乐祸,此凉德之一端也;人受命于天,臣受命于君,子受命于父,而或不能受命,居卑思尊,日夜自谋置其身于高明之地,譬诸金跃冶而以镆邪干将自命,此凉德之二端也;胸苞清浊,口不臧否者,圣哲之用心也,强分黑白、遇事激扬者,文士轻薄之习、优伶风切之态也,而吾辈不察而效之,动辄区别善恶,品第高下,使优者未必加劝,而劣者几无以自处,此凉德之三端也。
课心课身六法:敬、恕、诚、静、勤、润。
曾讲:德成,以谨言慎行为要,而敬、恕、诚、静、勤、润六者,缺一不可。
敬,是庄敬,恕,是宽恕、仁厚之意,诚,是诚信,静,是心静,无私心杂念之意,勤,是勤劳,润,无确切解释,似为圆通之意。
八德:勤、俭、刚、明、忠、恕、谦、浑。
“勤、俭、刚、明”四字皆求诸己之事;“孝、信、谦、浑”四字皆施诸人之事。
孝以施于上,信以施于同列,谦以施于下,浑则无往不宜。
欲求养气,不外“自反而缩,行慊于心”两句;欲求行慊于心,不外“清、慎、勤”三字。
因将此三字多缀数语,为之疏解。
“清”字曰:名利两淡,寡欲清心,一介不苟,鬼伏神钦;“慎”字曰:战战兢兢,死而后已,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勤”字曰:手眼俱到,心力交瘁,困知勉行,夜以继日。
此十二语者,吾当守之终身,遇大忧患、大拂逆之时,庶几免于尤悔耳。
治家八本:读书以训诂为本,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宴起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
立身以不妄语为本,不妄语,就是不随便说话,收发有度。
立身之事,最忌的就是轻浮和自满,表现出来就是“妄语”,说空话,说探头话,说不着边际话,或撒谎吹牛。
长吏多从耕田凿井而来,视民事须如家事;吾曹同讲补过尽忠之道,凛心箴即是官箴。
八字家训:考、宝、早、扫、书、蔬、鱼、猪。
三不信:不信僧巫,不信医药,不信地仙。
三致祥: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
三召杀:巧召杀,忮召杀,吝召杀。
为政、治事得人四事:广收、慎用、勤教、严绳。
治事四端:经分、纶合、详思、约守。
“夜与李申夫论营务处之道:一在树人,一在立法。
有心人不以不能战胜攻取为耻,而以不能树人立法为耻。
树人之道有二:一曰知人善任,一曰陶熔造就。
”带兵之道四字:勤、恕、廉、明。
将才四大端:知人善任、善觇敌情、临阵胆识、营务整齐。
曾国藩畅论治军的要诀,归纳将才四大端,这四端讲的是行军打仗知人用人、熟悉敌情从而知己知彼、在临阵时的胆识和具体发挥、日常营务管理四个方面。
五到: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
曾国藩杂文《格言四幅书赠李芋仙》解释:身到者,如吏则亲验命盗案,亲查乡里;治军则亲巡营垒,亲冒矢石是也。
心到者,凡事苦心剖析,大条理,小条理,始条理,终条理,先要擘得开,后要括得拢是也。
眼到者,着意看人,认真看公牍是也。
手到者,于人之短长,事之关键,随笔写记,以备遗忘是也。
口到者,于使人之事,警众之辞,既有公文,又不惮再三苦口叮咛是也。
《劝诫浅语十六条》杂文:大抵勤则难朽,逸则易坏,凡物皆然。
勤之道有五:一曰身勤。
险远之路,身往验之;艰苦之境,身亲尝之。
二曰眼勤,遇一人,必详细察看;接一文,必反复审阅。
三曰手勤。
易弃之物,随手收拾;易志之事,随笔记载。
四曰口勤。
待同僚,则互相规劝;待下属,则再三训导。
五曰心勤。
精诚所至,金石亦开;苦思所积,鬼神亦通。
五者皆到,无不尽之职矣。
州县之道四要:一曰整躬以治署内,一曰明刑以清狱讼,一曰课农以尽地力,一曰崇俭以兴廉让。
将领之道四要:一曰戒骚扰以安民,一曰禁烟赌以儆惰,一曰勤训练以御寇,一曰尚廉俭以率下。
委员之道四要:一曰习劳苦以尽职,一曰崇俭约以养廉,一曰勤学问以广才,一曰戒傲惰以正俗。
绅士之道四要:一曰保愚懦以庇乡,一曰崇廉让以奉公,一曰禁大言以务实,一曰扩才识以待用。
相人相人之法十二字,六美:长、黄、昂、紧、稳、称;六恶:村、昏、屯、动、忿、遯。
长,是指身材;黄,是指肤色;昂,是振奋的样子;紧,是指收束;稳,是指平稳、妥贴、把握;称,是指轻重、协调。
六恶中,村,是指粗俗;昏,是指愚昧,惑乱;屯,字意为困苦,此处似指自私;动,静和稳的反意;忿,是指不平衡,易激动;遯,是逃、避的意思。
曾相人之法一些口诀抄录: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
艺文、求学读书三要: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曾国藩致弟信中名言: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此三者缺一不可。
读书之法四字:看、读、写、作。
曾国藩为学四字:一曰看生书宜求速,不多阅则太陋;一曰温旧书宜求熟,不背诵则易忘;一曰习字宜有恒,不善写则如身之无衣,山之无木;一曰作文宜苦思,不善作则如人之哑不能言,马之跛不能行。
四者缺一不可。
古文八言:阳刚之美曰雄、直、怪、丽,阴柔之美曰茹、远、洁、适。
雄:划然轩昂,尽弃故常;跌宕顿挫,扪之有芒。
直:黄河千曲,其体仍直;山势若龙,转换无迹。
怪:奇趣横生,人骇鬼眩;易玄山经,张韩互见。
丽:青春大泽,万卉初葩;诗骚之韵,班扬之华。
茹:众义辐凑,吞多吐少;幽独咀含,不求共晓。
远:九天俯视,下界聚蚊;寤寐周孔,落落寡群。
洁:冗意陈言,类字尽芟;慎尔褒贬,神人共监。
适:心境两闲,无营无待;柳记欧跋,得大自在。
曾国藩说:偶思古文、古诗最可学者,占八句云:诗之节,书之括,孟之烈,韩之越,马之咽,庄之跌,陶之洁,杜之拙。
书法八端阳德之美四端:曰直,曰觩,曰勒,曰努。
阴德之美四端:曰骩,曰偃,曰绵,曰远。
阳德之美中,有此四种情况:直,就是直笔正直不弯;觩,就是弯笔象兽角弯曲的样子;勒,就是横画须逆锋落纸,缓去急回,不可顺锋平过;努,就是竖笔不宜过直,太挺直则木僵无力,故须直中见曲势。
阴德之美中,有此四种情况:骩,纡回曲直之意;偃,偃卧而有力;绵,连绵不断;远,意态久远,回味无穷。
生平三耻:学问各途,皆略涉其涯矣,独天文算学,毫无所知,虽恒星五纬亦不识认,一耻也;每作一事,治一业,辄有始无终,二耻也;少时作字,不能临摹一家之体,遂致屡变而无所成,迟钝而不适于用,近岁在军,因作字太钝,废搁殊多,三耻也。
养生保身三要:曰节欲、节劳、节饮食。
三戒:一戒吃烟,二戒妄语,三房闼不敬。
下手三事:曾国藩:“此刻下手工夫,除谨言、修容、静坐三事,更从何处下手?”养生六事:一曰饭后千步,一曰将睡洗脚,一曰胸无恼怒,一曰静坐有常时,一曰习射有常时,一曰黎明吃白饭一碗不沾点菜。
养生四字:“视、息、眠、食”,“息”必归海,“视”必垂帘,“食”必淡节,“眠”必虚恬。
---------------------------带兵之道四字:勤、恕、廉、明将才四大端:知人善任、善觇敌情、临阵胆识、营务整齐这里所列的带兵之道四字是曾国藩在与表弟彭毓桔谈话时说的,他并且作了记载,这四字意义很明显,领导的以身作则非常重要,勤勉辛劳,宽厚仁爱,清正廉明,明察秋毫,这不仅是带兵打仗的人应具有的资质,而且是每一个领导者应具有的资质。
曾国藩在咸丰七年十月二十七日晚上写了封信给曾国荃,畅论治军的要诀,就归纳了以上将才四大端,这四端讲的是行军打仗知人用人、熟悉敌情从而知己知彼、在临阵时的胆识和具体发挥、日常营务管理四个方面。
可以看得出来,曾国藩绝不仅仅是一介书生,他的兵法也是非常厉害的。
五到: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这五到,出自于曾国藩的一篇杂文《格言四幅书赠李芋仙》,他自己对这五到作了详细解释:身到者,如吏则亲验命盗案,亲查乡里;治军则亲巡营垒,亲冒矢石是也。
心到者,凡事苦心剖析,大条理,小条理,始条理,终条理,先要擘得开,后要括得拢是也。
眼到者,着意看人,认真看公牍是也。
手到者,于人之短长,事之关键,随笔写记,以备遗忘是也。
口到者,于使人之事,警众之辞,既有公文,又不惮再三苦口叮咛是也。
他的这五“到”不外乎“勤勉”二字,他自己做到了,但他还是兢兢业业地告诫同僚,也要这样去做。
在他的另一篇《劝诫浅语十六条》杂文中,他又作了细细述说:大抵勤则难朽,逸则易坏,凡物皆然。
勤之道有五:一曰身勤。
险远之路,身往验之;艰苦之境,身亲尝之。
二曰眼勤,遇一人,必详细察看;接一文,必反复审阅。
三曰手勤。
易弃之物,随手收拾;易志之事,随笔记载。
四曰口勤。
待同僚,则互相规劝;待下属,则再三训导。
五曰心勤。
精诚所至,金石亦开;苦思所积,鬼神亦通。
五者皆到,无不尽之职矣。
州县之道四要:一曰整躬以治署内,一曰明刑以清狱讼,一曰课农以尽地力,一曰崇俭以兴廉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