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给我的孩子们》优秀教案北师大版
高中语文《给我的孩子们》教案北师大版必修2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给我的孩子们》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冰心的写作风格和文章主题。
(2)学会分析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情节和主题,提高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孩子们的关爱和期望,培养关爱他人、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珍惜青春,努力成长。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给我的孩子们》的基本内容及其主题。
2. 分析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情节和主题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冰心的写作风格。
2. 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冰心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发学生对课文《给我的孩子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内容。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开展合作探讨。
3. 课堂讲解:(1)分析课文《给我的孩子们》的主题,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孩子们的关爱和期望。
(2)解析课文中的形象和情节,帮助学生掌握分析文学作品的方法。
4. 案例分析:(1)选取课文中的典型片段进行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2)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2)强调关爱他人、关注社会的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6. 作业布置:(2)选取其他文学作品,运用本节课学到的分析方法进行鉴赏。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总结,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内容1. 回顾课文《给我的孩子们》的主要内容,加深对作者冰心写作风格的理解。
2. 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具体情节,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作品中的主题和价值观。
高中语文《给我的孩子们》教案北师大版必修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给我的孩子们》的内容,把握作者朱自清的思想感情。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主题。
(2)学会朗读和默读,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孩子们的关爱和期望,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给我的孩子们》的内容,把握作者朱自清的思想感情。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运用。
2. 学生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深刻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预习,自主掌握课文内容,提高自学能力。
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课文主题和修辞手法。
3. 朗读和默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文素养。
4. 启发引导: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作者朱自清及其作品《给我的孩子们》,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4. 朗读展示:学生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5.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讲解,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给我的孩子们》,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总结作者的表达技巧。
3. 结合课文,谈谈你对家庭、孩子的认识和看法。
七、课前准备:1. 预习下一课内容,了解课文背景和作者情况。
2. 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 准备课堂讨论和分享。
八、教学内容:1. 分析课文《给我的孩子们》中的具体情节,理解作者对孩子们的关爱和期望。
2. 通过对比分析,探讨作者所表达的家庭教育观念与现代教育观念的差异。
高中语文《给我的孩子们》教案北师大版必修2
高中语文《给我的孩子们》优秀教案北师大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给我的孩子们》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鲁迅的观点和情感。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对现实生活中的类似现象进行分析和评价。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实例,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对社会现象进行评价。
(3)通过课文学习,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给我的孩子们》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鲁迅的观点和情感。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次含义,把握作者对孩子们的爱和期望。
2. 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对现实生活中的类似现象进行分析和评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激发学生兴趣:提问学生对于“孩子们”这个主题的联想。
1.2 引入课文:简要介绍作者鲁迅及其作品《给我的孩子们》。
2. 自主学习2.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2 学生分享阅读心得,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讨3.1 教师提出讨论话题:课文中的孩子们代表了什么?3.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4.1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4.2 讲解课文中的深层次含义,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5. 练习与拓展5.1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练习题。
5.2 学生结合课文观点,举例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类似现象。
6.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给我的孩子们》,巩固所学内容。
2. 结合课文观点,写一篇关于现实生活中孩子们成长问题的短文。
北师大教材《给我的孩子们》教案
给我的孩子们丰子恺一、导入课文:丰子恺的烟嘴上刻着清代僧人八指头陀的一首诗:吾爱童子身,莲花不染尘。
骂之唯解笑,打亦不生嗔。
对镜心常定,逢人语自新。
可慨年既长,物欲蔽天真。
二、作家介绍丰子恺(1898.11.9-1975.9.15),曾用名丰润、丰仁、婴行,字仁,号子恺。
汉族,浙江崇德(今桐乡)人。
中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和翻译家,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
他的文章风格雍容恬静,漫画多以儿童作为题材,幽默风趣,反映社会现象。
被国际友人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
三、丰子恺的漫画和文章(欣赏)四、阅读课文,掌握字词。
五、整体把握,细节分析。
【思路:憧憬、悲哀——为什么憧憬?——为什么悲哀?——文章主旨】(一)从文中找出两个词来概括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感情?【明确】憧憬、悲哀。
(二)为什么憧憬?1、“憧憬”谁?为什么“憧憬”?【明确】孩子;孩子们充满童真、童趣。
2、课文通过写孩子们的什么事来表现儿童的童真、童趣?【明确】瞻瞻;阿宝、软软——详略得当瞻瞻:①花生米翻落。
②小猫不吃糕。
③打破小泥人。
④做脚踏车、火车、汽车。
⑤要上月亮上去。
⑥疑心剃头的爸爸是和尚。
⑦疑心爸爸腋下的长毛是黄鼠狼。
⑧熟睡将香蕉扔掉。
⑨要搬动大椅子,要把一杯茶横放在抽斗里,要皮球停在壁上,要拉住火车、要月亮出来‘要雨偏下。
⑩学爸爸裁纸,竟把中国装的《楚辞》裁破了十几页。
阿宝:给凳子穿鞋子。
软软:拿爸爸的长锋羊毫。
3、这些事都表现孩子们什么样的性格特征?【明确】②:身心全部公开;真;拼命的用全副精力去对付;鞠躬尽瘁;何等认真;真率、自然、热情;③:自动的、创造创作的生活;真诚、认真、直率、自然、热情、富有想像力4、孩子们拥有这么好的童心,大人们能理解吗?运用文中的实例来谈谈。
【明确】①妈妈破坏阿宝的杰作②我呵斥孩子聪明的学习我裁纸③我不准软软弄我的毛笔。
(三)为什么悲哀?1、为什么“悲哀”?【明确】孩子的率真、自然的天性不可避免的逐步丧失。
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2《给我的孩子们》教学设计
《给我的孩子们》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诵读课文,理解作者对孩子的挚爱,及他渴望回归童真而不可得的悲哀。
2、品味语句,学习作者从日常生活小事中提炼主题的方法。
3、领会“真”是人最重要的本质天性,珍惜美好的童年。
教学重难点:通过学习,领会作者把“真”作为人最重要的本质天性的认识。
教学方法:导、学、探、练、清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谁?什么?(由“谁”引入作者丰子恺的简介;由“什么”引入课文的学习)丰子恺简介丰子恺被国际友人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
我国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音乐教育家。
丰子恺(1898~1975),浙江桐乡人。
名仁,又名婴行。
自幼爱好美术。
精通绘画、书法,亦擅散文创作及文学翻译。
著有《音乐入门》、《缘缘堂随笔》、《丰子恺书法》等。
二.自主学习1、学生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思考。
(1)整体感知文本,体会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情感。
明确:作者情感:从课文第一自然段中找出两个词来概括作者通过本文要表达的主要感情?为什么说这两个词可以概括作者在本文中所表达的主要情感?憧憬、悲哀。
因为作者在本文写孩子们童真、童趣,表达的就是对儿童率真、自然的天性的向往和赞扬;写大人们对孩子的种种干涉,表现的就是对人生不可避免的逐步丧失率真、自然的天性的极大的悲哀(2)理清文章思路,看一下这则序言主要分几个部分?各部分又分别讲了些什么内容?明确:文章思路:第一部分(1-7)写孩子们率真自然的性格。
第二部分(8-11)抒发失去童真的悲哀。
文中写了哪些表现孩子们天真可爱的趣事?瞻瞻:花生米翻落地了,自己嚼了舌头了,小猫不肯吃糕了,都要哭得嘴唇翻白,昏去一两分钟。
抱泥人,喂泥人。
模仿爸爸用小刀裁开了线装书……阿宝:给凳子穿鞋子。
软软:摆弄爸爸的羊毫笔。
……三、探究心理换位,体验童真(分析课文第一部分)讲述过渡:有位父亲带三岁的孩子逛商场,让他在地上走,可孩子拼命地大哭,父亲蹲下来才明白,孩子看到的是一个多么恐怖的世界,在孩子眼前只看见到处都是人们的腿在来来来往往地晃动,看不见一张笑脸,于是他决定无论多累,都要把孩子骑在肩上。
《给我的孩子们》教案
《给我的孩子们》教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给我的孩子们》教案,供大家参考和借鉴!《给我的孩子们》教案(一)教学目标:1、速读课文,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说出作者内心的悲伤之情。
2、运用提炼关键词的方式理解并说出孩子世界的真率、自然与热情。
3、结合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归纳出成人世界的特点,与孩子的世界进行对比并探究变化的原因。
4、学习作者亲切自然的写作风格,运用第二人称,结合自身经历完成片段练习。
教学重点:1、能结合文中的事例来解读孩子世界的真率、自然和热情。
2、在理解儿童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写作记录下童趣,从而呵护好自己的童心。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先请大家欣赏一组漫画。
已经远离童年的你看完后有什么感受呢?(投影有关漫画及有关他的介绍)。
他在序中说:“我的孩子们!憧憬于你们的生活的我,痴心要为你们永远挽留这黄金时代在这册子里。
”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子恺漫画选》序,看看他想为孩子们留住些什么?(出示课题)二、听读课文1、过渡语:丰子恺究竟想要为孩子们留住些什么呢?让我们读一读文章吧,谜底很快就会揭开。
速读课文,读完后思考:在朗读本文时应把握怎样的感情基调?生结合课文回答。
(参考:无奈、悲伤)生回答后教师点评。
生朗读一小节,大家感受一下无奈、悲伤地感情基调。
学生点评。
全班齐读最后一小节。
教师点评。
三、走进孩子的世界过渡语:通过朗读,同学们已经能感受到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无奈与悲哀之情。
可是究竟在孩子们身上哪些东西是作者想要极力挽留的呢?请你阅读2-7小节,为“我”的孩子们提炼几个关键词,并结合他们的事迹作简要分析。
示例:阿宝关键词:天真、热情事件:给凳子穿鞋子。
点评:在孩子眼中所有的物都是自己的朋友,他们以为物也和自己一样,需要穿鞋子,这就是他的天真之处。
从“得意”一词我们可以看出他在做这样的事情时投入了所有的精力、付诸所有的热情,直到事情成功才有一种成就感。
学生阅读课文中有关孩子的故事,从中提炼关键词并作简要分析。
高中语文《给我的孩子们》教案11 北师大版必修2 精品
高中语文《给我的孩子们》教案11 北师大版必修2 精品高中语文《给我的孩子们》教案11北师大版必修2精品高一语文《给我的孩子们》教案11北师大版必修2一、重点科学知识概括(一)文章的主题《送别》本文通过两种送行情形的具体描述,隐含了要善解人意,倡导真诚的人情的主题思想。
《给我的孩子们》这篇文章就是丰子恺先生为《子恺画集》写下的序,写于1926年圣诞节,倾注了对儿童的爱,对儿童率为真的天性给与高度肯定,整体表现出与成人世界“不由自主”的可悲。
(二)文章的结构《送别》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按照时间顺序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写送行活动中虚应故事的尴尬。
文章一已经开始就说道“曾晓淇送别的角色似乎就是世界上最惨的事情了”。
第2段提及送别过程中送行人整体表现出来的僵硬与懦弱。
第3段把在家中迎送与车站迎送并作比较。
这一部分用了较多的笔墨,是为下文勒罗的送行作铺垫。
第二部分(第4段到结束),写勒罗作为送行人的精彩演出。
这一部分可以分为两层。
第一层(第4―6段),重复送行人尴尬。
不过,这里是具体的描写。
第5段写饯行,是一次“完美的送别”,主人感谢客人的光临,惋惜他的即将离去,依依惜别。
第二层,写车站遇勒罗。
在层层铺垫之后,“送别”在我们认为,已经变成了苦恼极其的事,在这时候,勒罗发生了。
勒罗出现时,他的表现与我们一行的尴尬形成鲜明的对比。
虽然同样是送行,虽然同样地是一个在车内,一个在月台,他的“演出”炽热动人。
“这魅力我也似曾相识”一句带出倒叙,“我”记起至这个人就是原杰出演员勒罗。
对勒罗过去的交代就是为了衬托他的现在。
“我”和勒罗的交谈交代了事情的真相。
作为“英美社交处”的雇员,勒罗的任务是受雇为孤独的在英国没有朋友的美国旅客送行。
《给我的孩子们》本文可以分成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7段),写下孩子们率真、自然的性格。
这一部分可以分成两层。
第一层(第1段),想起孩子们不可能将认知自己的话而可悲。
《给我的孩子们》教学设计(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2)
《给我的孩子们》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给我的孩子们》是丰子恺先生为《子恺画集》写的序,主要寄托了对儿童的热爱,并对儿童的天性给予高度肯定,表现了对成人世界“不由自主”的悲哀。
文章感情直白,语言亲切自然,对儿童世界的童趣,学生很容易理解。
但是要学生体会失去童真的悲哀,就有些难度。
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自主阅读与合作学习,采用启发式教学,加强点拨。
让学生理解作者既憧憬又悲哀的复杂感情,并激发他们追求真、善、美。
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体会孩子世界的真率、自然与热情。
2、通过学习,理解作者对孩子的真性情的赞美,对自身俗务缠身、失去童真的哀叹与无奈,以及他渴望孩子永葆童真而不可得的悲伤之情。
3、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通过学习体会孩子的率真及作者给予这种率真的赞美之情。
2、体会文章字里行间表达出的父爱。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在赞美孩子的率真时表达的对成人的悲哀。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丰子恺漫画等资料;2、学生结合资料提前预习文章。
教学过程:一、真情导入受人景仰的现代漫画家、散文家丰子恺曾说过这样的话:“近来我的心为四事所占据了:天上的神明与星辰,人间的艺术与儿童。
这小燕子似的一群儿女,是在世间与我因缘最深的儿童,他们在我心中占有与神明、星辰、艺术同等的地位。
”一个把孩子和神明、星辰、艺术等同起来的人,一定是一位难得的好父亲。
今天我们就走进这样的一个父亲的世界,去体会那份父爱。
【设计意图】以作者本人的话语导入,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为积极的去阅读文本、探究文本。
二、朗读课文(师生共同合作朗读课文,解决如下字词)憧憬(chōnɡ jǐnɡ) 考妣(bǐ) 普陀(tuò)刬袜(chǎn) 龌龊(wóchuó) 擒拿(qín)束缚(fù) 痴心(chī) 嚼舌(jiáo)号哭(háo) 暴露(lù) 惊hài(骇)野mán(蛮) 伴lǚ(侣) 含xù(蓄)退suō(缩) 无liáo(聊) 真shuài(率)shā(煞/杀)风景鞠躬尽cuì(瘁) 全军fù(覆)没【设计意图】积累文中字音字形,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归纳整理字词的能力。
高中语文《给我的孩子们》教案1 北师大版必修2
高一语文《给我的孩子们》教案1 北师大版必修2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写这篇课文的意图:珍爱童心;用漫画的艺术形式来“挽留”童心,呼唤童心。
2、指导学生把握关键词语及内涵丰富的句子,进入父亲这一角色,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体会父亲对孩子们童心的满腔挚爱。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反思成人的行为的写作意图。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时间:九月教学过程:一、提问导入: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谁?什么?(由“谁”引入作者丰子恺的简介;由“什么”引入课文的学习)丰子恺简介丰子恺被国际友人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
我国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音乐教育家。
丰子恺(1898~1975),浙江桐乡人。
名仁,又名婴行。
自幼爱好美术。
精通绘画、书法,亦擅散文创作及文学翻译。
著有《音乐入门》、《缘缘堂随笔》、《丰子恺书法》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散读课文要求:(1)编小结号(养成阅读习惯)(2)扫除字词障碍2、再朗读第一节,把握整体(1)作者“憧憬于你们的生活”中“你们”指的是谁?请从文中找出来。
明确:从文中第一段找答案:身心全部公开的真人(2)孩子们的“生活“为什么值得”憧憬“?明确:2-4段中关于孩子几件事的记叙。
通过归纳这几件事,理解孩子的生活为什么值得憧憬。
“真率自然与热情”,“肺肝相示”,“彻底的真实而纯洁”等3、孩子们拥有这么好的童心,大人们能理解吗?运用文中的事例来谈谈。
明确:6-9段归纳爸爸妈妈抹煞孩子童心的几件事,可以看出我们不能理解孩子的童心,如:慢慢破坏阿宝的杰作;我呵斥孩子聪明的学习我裁纸;我不准软软弄我的毛笔等等都扼杀了孩子的天性。
4、对大人们的行为反思中表达了作者什么态度?文中哪些语言可以反映出来?明确:父亲是一位具有反思意识,又特别富有爱心的人,同时也对成年人丧失童心童趣真心真性情而痛心,为人的不得已的成长感到无奈。
“愧死”,“摧残”,“不安心得很”,“野蛮”,“最不安心”三、质疑,加深理解1、介绍质疑的方法:词与句(1)对于词与句的质疑可从三方面着手:a表达了什么意思b.是怎样表达的c.表达效果怎样(2)质疑角度词:辨析词义,表达作用;替换增删,前后照应;词序,感情色彩句:句子含义,修辞手法;前后照应,思想感情;结构关系2、再读课文,提出问题,交流讨论四、总结全文童年是一生的黄金时代,童心,纯真,创造力是我们所拥有的财富,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东西渐渐离我们远去,那么,我们是否应该抓住它,因为“童心不泯”是一种境界,值得我们去追求。
高中语文《给我的孩子们》创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必修2
高一语文《给我的孩子们》创新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必修2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1.运用提炼关键词的方式理解并说出孩子世界的率真、自然与热情。
2.结合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归纳出成人世界的特点,与孩子的世界进行对比并探究变化的原因。
过程和方法:通过阅读探讨,体验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主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珍惜美好童年,求真向善。
重点难点:重点:能结合文中的事例来解读孩子世界的真率、自然和热情。
难点:在理解儿童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写作记录下童趣,从而呵护好自己的童心。
教学方法:以学生自读研究为主,教师仅作点拨。
教学步骤:导入新课,了解作者丰子恺是我国著名的画家,他热爱儿童,喜欢“全身心公开的真人”,他在“孩子世界”遨游,用儿童的眼光看待和分析事物,创作了很多儿童漫画。
有人说过,永远保持童真是创作源源不断的源泉。
丰子恺的《给我的孩子们(节选)》是为《子恺画集》作的序,作于1926年圣诞节,寄托对孩子们的爱,也寄托了成年人失去童真的悲哀。
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这篇课文,让我们共同回到儿童世界去遨游、去感悟吧!二、朗读课文,把握基调丰子恺在序中说:“我的孩子们!憧憬于你们的生活的我,痴心要为你们永远挽留这黄金时代在这册子里。
”他究竟想要为孩子们留住些什么呢?让我们读一读文章吧,谜底很快就会揭开。
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完后思考:在朗读本文时应把握怎样的感情基调?生结合课文回答。
(参考:无奈、悲伤)生回答后教师点评。
生朗读一小节,大家感受一下无奈、悲伤的感情基调。
学生点评。
全班齐读最后一小节。
教师点评。
三、走进孩子的世界过渡语:通过朗读,同学们已经能感受到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无奈与悲哀之情。
可是在孩子们身上究竟哪些东西是作者想要极力挽留的呢?请你阅读2-7小节,为“我”的孩子们提炼几个关键词,并结合他们的事迹作简要分析。
示例:阿宝关键词:天真、热情事件:给凳子穿鞋子。
点评:在孩子眼中所有的物都是自己的朋友,他们以为物也和自己一样,需要穿鞋子,这就是他的天真之处。
高中语文给我的孩子们教案北师大版必修
高一语文《给我的孩子们》教案北师大版必修2内容简析《给我的孩子们》是内涵丰富的名作,所包含的主题意义重大。
通过从心灵上对孩子们健康的翔真情地赞扬了孩子们的率真自然的天性,同时抒发了自己想回到童年的感情。
创意说明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利用反复诵读的途径,理解了作者热爱孩子的真情,体会他渴望回到童年而不可得的悲伤之情;深入地品味语句,学习作者从日常生活小事中提炼重要主题的方法;通过学习,领会作者把“真”作为人最重要的本质天性。
活动目标◆知识与能力1、反复诵读,理解作者热爱孩子的真情,体会他渴望回到童年而不可得的悲伤之情。
2、品味语句,学习作者从日常生活小事中提炼主题的方法。
3、通过学习,领会作者把“真”作为人最重要的本质天性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应主要使用讨论法来体验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启示学生要珍惜美好童年。
活动时间2课时活动过程第一课时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激情•导入1 在大人的眼里,也许你还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那么你希望自己快点长大,变成一个“懂事”的成人吗?各抒己见2 说一段你童年的快乐事。
自由发言3 当你不知不觉步入青年的大门后,可否常常留恋自己的童年?想到永远也不能与它再见,是不是生出淡淡的哀愁?那时候,懵懵懂懂,难免让大人烦心,但谁也不会与你计较,因为你的心最真、最纯。
你活得自由自在,开开心心。
现在长大了呢?多了许多烦恼,是吗?等你真正变成大人的时候,说不定有更多的烦恼呢,你害怕吗?不用怕,人总是要长大的,大人的世界里,也有很多精彩。
聆听、感受调动积累•资讯共享1 请同学们齐读书下的注释①,谁能说你从注释①中搜集到了的有关作者的名、地、时、评、作的信息?热爱孩子的丰子恺丰子恺(1898—1975),现代画家、文学家、艺术教育家。
早年曾师从李叔同学习绘画、音乐,深受其佛学思想的影响。
“五四”后,开始进行漫画创作。
早期作品多取自现实题材,带有“温情的讽刺”,后期常作古诗新画,特别喜爱取村儿童题材。
高中语文《给我的孩子们》教案北师大版必修
高中语文《给我的孩子们》教案北师大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给我的孩子们》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冰心的创作背景及写作意图。
(2)分析课文中的形象描写,了解作者对孩子们的关爱与期望。
(3)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本,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
(2)学会对比分析,将课文与其他相关作品进行参照,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运用想象与联想,感受作者冰心的童心世界,培养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作者对孩子们的真挚关爱,学会关爱他人,传递正能量。
(2)认识童心的可贵,珍惜自己的成长过程,做一个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给我的孩子们》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创作背景及写作意图。
(2)分析课文中的形象描写,了解作者对孩子们的关爱与期望。
(3)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本,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揭示文本的深层含义。
(2)如何引导学生在文本解读中感受作者的童心世界,培养创新思维。
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冰心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思考课文内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布置思考题,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形象描写和象征手法。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
(2)组织小组代表进行汇报,互相交流学习成果。
4. 文本解析:(1)分析课文中的形象描写,揭示作者对孩子们的关爱与期望。
(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揭示文本的深层含义。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作者冰心对孩子们的关爱和期望。
四、作业布置1. 请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关爱他人”的作文。
2. 推荐阅读冰心的其他作品,如《小桔灯》等,以加深对作者创作风格的理解。
《给我的孩子们》教案范文
《给我的孩子们》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给我的孩子们》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对现实生活中类似的现象进行分析和评价。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自主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关爱亲人的情感。
(2)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培养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给我的孩子们》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较为复杂的社会现象和家庭关系。
(2)如何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对现实生活中类似的现象进行分析和评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给我的孩子们》的作者和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小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3. 深入探讨:(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所涉及的社会现象和家庭关系。
(2)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进行课堂交流。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维活跃度。
(2)评估学生在讨论、交流中的表现。
2. 作业完成情况:(1)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修辞手法的分析等。
3. 课程总结与反馈:(1)教师对学生在本节课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
(2)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对教学工作进行反馈和调整。
六、教学延伸1. 小组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现实生活中类似的现象进行调查和分析。
(2)各组汇报调查结果,分享分析心得。
2. 写作练习:(1)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家庭、亲情的作文。
给我的孩子们-北师大版必修2语文教案
给我的孩子们-北师大版必修2语文教案序言《北师大版必修2语文教案》是一本以高中必修二语文课程为基础,为教师教学而编写的教学参考书。
本书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和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并提高语文能力。
本文档将从整体结构、单元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整体结构《北师大版必修2语文教案》共分三个部分,分别是:1.第一部分:基础知识与技能训练。
包括语文基础知识、语言表达和文学常识等内容。
2.第二部分:文学鉴赏与理解。
包括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对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的鉴赏与理解。
3.第三部分:创新思维与综合素养。
包括探究性学习、创新思维、实践应用和文化素养等的培养。
整本书比较注重学生的实践应用和文化素养的培养。
通过多种题材和知识点的设置,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学习途径,从而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需求。
单元教学设计每个单元的教学设计都包含以下几个部分:1.课程目标:指明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和达成的目的。
2.教学过程:用清晰明了的语言描述单元内所包含的具体课程内容,如文学作品、文言文阅读等。
3.课后作业:一些需要完成的任务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方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讲授法:对重点难点进行讲授,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
2.任务驱动法:这种方法需要教师设置一些特定的任务或问题,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索来学习。
3.互动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借助集体智慧和群体思维来解决问题。
4.视听结合法:在讲解和解读文学作品时,适当地使用影像和音频赏析,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到文学作品的魅力和意义。
结语《北师大版必修2语文教案》是一本涵盖面较广且认真设计的教学参考书,对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和完成课程考试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取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在带领学生前进的同时也要发掘学生的潜力和创造力。
高中语文给我的孩子们教案5北师大版必修2
高一语文《给我的孩子们》教案5 北师大版必修2教学目标:1.反复朗诵,理解文中作者对孩子们的情感,体会他渴望回到童年而不可得的悲伤之情。
2.品味语句,学习作者从日常生活小事中提炼重要主题的方式。
3.通过学习,领会作者把“真”作为人生最重要的本质本性的熟悉。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作者对孩子们的情感,领会作者把“真”作为人生最重要的本质本性的熟悉,在生活中尽力做“真人”。
教学假想:反复朗诵,师生共赏。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丰子恺。
在儿童时期,看着大人们见多识广、样样都能干,特别是看着大人们有说了算的能耐时,都羡慕得不得了。
可随着咱们一天天地长大,咱们反而对童年向往有加了,我想同窗们必然都向往自己的童年吧?为何呢?(纯洁真诚,天真烂漫,无忧无虑,富有童趣,没有学习负担)是啊,同窗们都讲出了自己的真心话。
其实不单单是你们向往童年,成年人一样如此,普通人如此,名人也不例外。
今天,咱们来学习著名画家丰子恺写他对他的孩子童真、童趣的无穷向往和羡慕的散文《给我的孩子们(节选)》。
丰子恺,浙江桐乡石门镇人,现代著名漫画家、作家。
二.读文章,感悟“真”。
学生听课文配乐朗诵,可轻声跟读,找找文中写了哪些表现孩子们天真可爱的趣事,并划出你以为值得欣赏的文句。
(播放课文配乐朗诵)师生互动,讨论:1.文中写了哪些表现孩子们天真可爱的趣事?瞻瞻:花生米翻落地了,自己嚼了舌头了,小猫不肯吃糕了,都要哭得嘴唇翻白,昏去一两分钟。
抱泥人,喂泥人。
仿照爸爸用小刀裁开了线装书……阿宝:给凳子穿鞋子。
软软:玩弄爸爸的羊毫笔。
……2.文中除写了很多表现孩子们天真可爱的趣事,还写了什么?还抒发了失去童真的悲哀哪些段落抒发了这种失去童真的悲哀呢?致使人们失去童真的又是什么呢?§1,§8—11 世俗生活,社会风气,教育短处学生有情感(悲哀之情)地读这几段文字。
3.简要小结本文内容。
作者关切孩子们的心灵健康,赞扬孩子的率真自然,对纯真人性在成长中被世俗生活磨灭,表现出极大的哀思。
高中语文《给我的孩子们》教案北师大版必修
高中语文《给我的孩子们》教案北师大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课文《给我的孩子们》。
(2)分析并掌握作者通过描绘孩子们的形象来反映社会现实的手法。
(3)了解作者冰心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描绘人物形象来表达作者情感和观点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孩子们的关爱和期望,理解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责任。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儿童成长,关注社会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给我的孩子们》的背诵与理解。
(2)分析作者通过描绘孩子们的形象来反映社会现实的手法。
(3)了解作者冰心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教学难点:(1)作者通过对孩子们形象的描绘,表达出的深刻社会意义。
(2)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炼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冰心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提问:通过对课文《给我的孩子们》的理解,大家认为这篇文章主要是写什么的?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作者通过描绘孩子们的形象来反映社会现实的手法。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课文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作业布置1. 背诵课文《给我的孩子们》。
2. 写一篇关于“如何看待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的作文。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是否到位,以及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孩子们形象,让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意图。
高中语文《给我的孩子们》教案4 北师大版必修2
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和线索。
2、品味语句,理解作者对孩子们童心的满腔挚爱,体会他渴望回到童年而不可得的悲伤之情。
3、领会作者把“真”作为人生最重要的本质天性的认识,在生活中努力做“真人”。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对童真的高度肯定和对成人世界“不由自主”的悲哀。
教学难点:领会作者把“真”作为人生最重要的本质天性的认识,在生活中努力做“真人”。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鲁迅说:“凡一个人,即使到了中年以至暮年,倘一和孩子接近,便会踏进久经忘却了的孩子世界的边疆去,想到月亮怎么会跟人走,星星究竟是怎么会嵌在天空中。
”有这样一个人,他热爱儿童,在孩子的世界里遨游,用儿童的眼光去看待分析事物,创作了很多关于儿童的漫画。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他的代表作。
他就是丰子恺。
二、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丰子恺,(1898—1975年)我国现代著名的画家、文学家、美术音乐教育家。
被国际友人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
自幼爱好美术。
精通绘画、书法,亦擅散文创作及文学翻译。
著有《缘缘堂随笔》、《丰子恺书法》等。
本文是丰子恺先生为《子恺画集》写的序,作于1926年圣诞节。
画中画的都是他的孩子们的日常生活情景。
三、初读课文,整体把握1、轻声朗读课文,圈划出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宝姊姊龌龊2、边读边思考:作者在文中所流露出来的两种感情是什么?分别用文章中的两个词语概括。
(憧憬和悲哀)【追问:】憧憬这种感情在文中的第几段直接体现?(第一段)请一名学生朗读第一段,其余的学生评价。
(第1段用伤感的感情来读。
)四、研读文章,协作体悟1、作者“憧憬于你们的生活”中“你们”指的是谁?(孩子们)2、小组讨论,思考:(1)孩子们在文中具体指的是谁?作者写了他们哪些事情呢?瞻瞻:大哭、做脚踏车、堆火车汽车、争辩、怀疑我成了和尚、看见腋毛当黄鼠狼、掉香蕉、裁纸。
阿宝:给凳子穿鞋子。
软软:玩弄画笔。
孩子们每天做火车、做汽车、办酒、请菩萨、堆六面画、唱歌等游戏活动中有自主的创造(2)作者憧憬孩子们的什么?为什么?(率真、自然、热情、肺肝相示。
高中语文《给我的孩子们》教案3 北师大版必修2
高一语文《给我的孩子们》教案3 北师大版必修2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能把握作者的情感基调。
2、通过多角度质疑,能理解作者把“真〞作为人最重要的本质天性的写作意图。
教学重点通过质疑理解作者对童真的高度肯定和对成人世界“不由自主〞的悲哀课前准备1、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的音形义,自主质疑,并作好记载。
2、多渠道搜集丰子恺的有关资料,了解他的生平经历和绘画、写作风格。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疑为学之始,记得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须教无疑,到这方是长进。
〞意思是说,读书没有疑问,必须教他产生疑问;有疑问的人,必须教他解决疑问,做到这一步才会有长进。
今天,我们就用质疑的眼光来研读丰子恺的《给我的孩子们》,相信大家会有不小的收获。
丰子恺何许人也?请看屏幕, 老师搜集到了以下几点重要信息:国际友人对他的评价,他的特长与作品,以及本文的背景。
看看你搜集的重点信息与老师的是否吻合。
简介:丰子恺被国际友人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
我国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音乐教育家。
丰子恺自幼爱好美术。
精通绘画、书法,亦擅散文创作及文学翻译。
著有《音乐入门》、《缘缘堂随笔》、《丰子恺书法》等,本文是丰子恺先生为《子恺画集》写的序,作于1926年圣诞节。
画中画的都是他的孩子们的日常生活情景。
请看标题,你会产生哪些疑问?导入语:下面我们就到文中去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速读课文,边读思考贯穿全文的情感基调是什么?请用文中的词语概括。
追问:为什么“憧憬〞、“悲哀〞可以概括作者的情感?明确:“憧憬〞反映作者对儿童童真、童趣的向往和赞美,“悲哀〞是对孩子们长大后将失去童心的淡淡的哀愁。
2、找出最能表达作者情感的语段,指名一位学生任选其中的一段以父亲的角色朗读,读出情感。
〔第1段读出哀伤,读出无奈和感慨。
8—11段读出对现实很不满,怀念童年,希望孩子们能珍惜童真、童趣的感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给我的孩子们》优秀教案北师大版必修2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能把握作者的情感基调。
2、通过多角度质疑,能理解作者把“真”作为人最重要的本质天性的写作意图。
教学重点通过质疑理解作者对童真的高度肯定和对成人世界“不由自主”的悲哀课前准备1、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的音形义,自主质疑,并作好记载。
2、多渠道搜集丰子恺的有关资料,了解他的生平经历和绘画、写作风格。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疑为学之始,记得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须教无疑,到这方是长进。
”意思是说,读书没有疑问,必须教他产生疑问;有疑问的人,必须教他解决疑问,做到这一步才会有长进。
今天,我们就用质疑的眼光来研读丰子恺的《给我的孩子们》,相信大家会有不小的收获。
丰子恺何许人也?请看屏幕, 老师搜集到了以下几点重要信息:国际友人对他的评价,他的特长与作品,以及本文的背景。
看看你搜集的重点信息与老师的是否吻合。
简介:丰子恺被国际友人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 。
我国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音乐教育家。
丰子恺自幼爱好美术。
精通绘画、书法,亦擅散文创作及文学翻译。
著有《音乐入门》、《缘缘堂随笔》、《丰子恺书法》等,本文是丰子恺先生为《子恺画集》写的序,作于1926年圣诞节。
画中画的都是他的孩子们的日常生活情景。
请看标题,你会产生哪些疑问?导入语:下面我们就到文中去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速读课文,边读思考贯穿全文的情感基调是什么?请用文中的词语概括。
追问:为什么“憧憬”、“悲哀”可以概括作者的情感?明确:“憧憬”反映作者对儿童童真、童趣的向往和赞美,“悲哀”是对孩子们长大后将失去童心的淡淡的哀愁。
2、找出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语段,指名一位学生任选其中的一段以父亲的角色朗读,读出情感。
(第1段读出哀伤,读出无奈和感慨。
8—11段读出对现实很不满,怀念童年,希望孩子们能珍惜童真、童趣的感情。
)组织评价。
导入语:让我们也带着“憧憬”来欣赏这篇文章。
三、组内质疑、解疑。
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互帮互助,解决阅读中产生的疑问,不能解决的请写在纸条上。
请2名同学收纸条,其余大声朗读质疑的段落。
(选择1个整体感知的问题和3个语言方面的疑问,全班解答。
若学生没提出整体感知方面的问题,教师可提出:如作者为什么憧憬于孩子们的生活? 请举例说明。
既然孩子们的生活充满童趣,大人们能理解吗?运用文中的事例说说你的看法。
)(1)、作者为什么憧憬于孩子们的生活? 请举例说明。
明确:孩子们:如(1)瞻瞻的大哭、做脚踏车、堆火车、堆汽车、争辩、怀疑我成了和尚、见腋毛当黄鼠狼、掉香蕉。
在父亲眼中他是自然、真实情感的流露,“尤其可佩服”。
(详写——点)(2)孩子们每天做火车、做汽车、办酒、请菩萨、堆六面画、唱歌等游戏活动中有自主的创造。
(略写——面)孩子们的生活无拘无束,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他们表现得率真无邪,自然,热情,肺肝相示,彻底的真实而纯洁。
大人们:呼号“归自然”、“生活的艺术化”、“劳动的艺术化”,受到更多的约束;“沉默”、“含蓄”、“深刻”的美德全是不自然的,病的,伪的;与孩子们的反差很大,感到失去“童真”的悲哀,所以作者渴望着人有真情实感。
(2)既然孩子们的生活充满童趣,大人们能理解吗?运用文中的事例说说你的看法。
明确:从5-7段爸爸妈妈扼杀孩子童心的几件事可以看出:大人门不能理解孩子的童心,如:妈妈破坏阿宝的杰作;我呵斥瞻瞻聪明地学习我裁纸;我不准软软弄我的毛笔等等都扼杀了孩子的天性,无意间伤害了孩子的心灵。
不过,文中的“我”对扼杀童真的行为已感到“不安心得很”,认为是“摧残”“野蛮”,其实,这是一种内心的自责和忏悔。
导入语:刚才,我们从情感、立意和组材等角度解读了“憧憬”,其实,这篇文章内容丰富,蕴含了作者复杂的情感,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品味。
如:1、怎样理解全篇的伤感基调?作者真正的悲哀是什么?2、作者写瞻瞻的事笔墨最多,为什么?后文写瞻瞻的事为何不与前文连在一起?明确:(1)作者想把自己的心里话告诉孩子们,可他们不会理解,而等到孩子们可以理解的时候,已经到了不再被憧憬的年龄,从第1到11段可以看出,这种悲哀是贯穿始终的。
作者真正的悲哀应该是孩子们渐渐失去率真,失去自由。
指名朗读首尾两段,再次体会作者悲哀、无奈的情感。
(2)这一问题问得相当好。
请同学们对比阅读写瞻瞻的两段(第二段和第六段),然后再思考其不同点。
明确:瞻瞻最具有个性,他的事最能反映孩子率真、自然,热情,肺肝相示,彻底的真实而纯洁,也最能反映中心,所以详写。
中间隔了三段,哪一段起到了桥梁的作用?第四段起过渡作用,前文除了写瞻瞻,还写了孩子们的投入全身心、出自真性情的创造创作;后文除写瞻瞻外,还写了阿宝和软软的事。
前后两部分的区别在于:前文反映孩子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后者则受到了大人的干涉,或者说管束。
前文直接写孩子们率真自然的生活琐事,后文则加入了作者揣摩孩子的心理,加入了对大人行为的反思。
3、第1段中为什么要“委曲”地说?4、第2段中为什么说“大人”的“沉默”,“含蓄”,“深刻”等美德,“全是不自然的,病的,伪的”?5、第3段中为什么说“艺术家”“创作家”对孩子们愧得要死?大人们的呼号“归自然!”“生活的艺术化!”“劳动的艺术化!”6、第4段中,作者为什么要把自己比作动物?7、第8段中为什么孩子们抱怨,“我”倒喜欢,孩子们感谢,我倒悲哀呢?8、第9段中将大人的“上课”比作“把戏”,难道人生就是一种“把戏”吗?“事”和“上课”为何加引号?作者为什么惭愧又欢喜?9、第10 段中,“你们不久也要走这条路呢”,这条路指什么路?10、文章最后写道:“我的画在世界已无可印证了!”世界仍有许多小孩同样可印证他的画,为什么说“无印证了”?评价质疑情况:1、2两个问题立足于全文,其余则是对词句的质疑。
导入语:以上问题有一个立足于材料的组织,其余侧重于对语言内涵的质疑,其实,质疑的角度还有很多。
就全文而言,我们可以立足于对标题、立意、结构、线索等质疑。
就语言而言,同样可以有很多角度。
四、多角度质疑,深入理解文意1、质疑角度提示:。
如对句中的词质疑:语境义,表达作用,替换其他词并作比较,感情色彩……对句子质疑:含义,修辞手法的作用,标点符号的使用,作者的思想感情……示例:(1)这是何等可佩服的真率,自然,与热情!大人间的所谓“沉默”,“含蓄”,“深刻”的美德,比起你来,全是不自然的,病的,伪的!如:为什么说“大人”的“沉默”,“含蓄”,“深刻”等美德,“全是不自然的,病的,伪的”?——因为大人们已经被世俗改变,失去了率真,这一切都是装出来的,而不是发自内心的自然表现。
这两句话中,是否用了修辞?若用了修辞,有何作用?——小孩与大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作者对小孩真率、自然、热情天性的赞叹与渴望。
,(2)孩子们!你们果真抱怨我,我倒欢喜;到你们的抱怨变为感谢的时候,我的悲哀来了!如:为什么孩子们抱怨,“我”倒喜欢,孩子们感谢,我倒悲哀呢?——孩子抱怨,说明孩子们还率真,所以“我”喜欢;孩子们感谢时,说明孩子们已经被世俗改变,失去了率真,所以“我”悲哀。
前后感叹号有什么作用?——前者表示呼告,定下抒情基调;后者则直接抒发了作者的悲哀之情。
(3)我眼看见儿时的伴侣中的英雄、好汉,一个个退缩,顺从,妥协,屈服起来,到像绵羊的地步。
我自己也是如此。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你们不久也要走这条路呢!如:为什么说孩子们“不久也要走这条路”呢?——世俗的力量太强大,终究要被世俗改变;作者这样说是激愤之词,是希望孩子们能够不被世俗改变。
是否每个人都要走这条路?(各抒己见)下面就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语言上,对刚才质疑的段落(取2例实物投影)另选角度质疑,提出你认为有价值的问题,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组织交流。
导入语:再度质疑,更加深了我们对文本的理解,难怪丰子恺那么渴望“童真”,呼唤“童真”。
让我们集体朗读最后一段,再次体会一下他的真心。
回到文本,揭示谜底:到此,我们的答案应该找到了,丰子恺给他的孩子们留下了画册,他更想为孩子们挽留童真,同时,也给我们读者留下了一份珍贵的馈赠。
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是否能找到童真呢?四、拓展延伸请阅读以下材料,结合课文,并联系现实说说你对童真的理解和认识。
材料一:在乘凉的时候,我看见院里的一个女孩吃葡萄时也把葡萄核埋在花盆里,想种出葡萄来。
几天后,女孩的花盆里居然长出嫩嫩的葡萄藤来,女孩开心极了。
原来葡萄藤是女孩的父亲插下去的。
(选自刘柳的《萌芽》有删改)材料二:一个小学老师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下雪了,人们都穿上了棉衣。
一个孩子跑到老师跟前很认真地问:“老师,天气这么冷,院子里的雕像也应该穿上棉衣。
”老师只是一笑,并没有在意。
过了一会,又有一个孩子提出了同样的建议。
于是,老师决定带着孩子们举行一场为雕像穿棉衣的仪式。
我想,随着时光的推移,孩子会长大成人,孩子自己穿过的棉衣将永远存留在他们的记忆中,冬天里一块石头所获得的温暖,将使那日后在有形与无形的风雪中穿行的心感到美好与安慰。
(摘自张丽鈞《孩子施舍的天堂》)组织学生从多角度质疑、思考,发现问题。
(提示:所写对象、三个材料只是例子,由此及彼、由个别到一般)明确:童真是一种美德,一种勇气,一种纯洁的爱心,一种想象力和创造力,大人们应想尽一切办法呵护它,善待它,不能扼杀孩子的童真、童趣。
导入语:课已接近尾声,我有两点感想,希望能与大家共勉。
五、教师寄语:“童心不泯”是一种境界,保留它,你会成为“真”人!质疑是走向成功的一把钥匙,带上它,你会一路顺风!导入语:学了还要会用。
六、学以致用1、请用多角度质疑法阅读丰子恺的《送阿宝出黄金时代》,作好批注。
2、阿宝给凳子穿鞋的杰作被妈妈破坏,瞻瞻聪明地学爸爸裁纸被呵斥,软软弄毛笔被禁止,也许你的童趣也被扼杀过,请你针对这些事并以“我眼中的大人们”为话题写一段话,150字左右。
“我”“憧憬于你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