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新批评 外国文学教案 ppt
合集下载
英美新批评讲.ppt课件
![英美新批评讲.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582f564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d3.png)
瑞恰兹
反讽
“反讽”的定义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19世纪上半叶,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理论对它进行了改造,使它从修辞学概念扩展为一种文学创作原则。到了20世纪,反讽理论得到了进一步阐发。美国文艺理论家布鲁克斯对它做了比较详细的诠释,并把它定义为:“语境对于一个陈述语的明显歪曲。”
也就是说,“反讽”是指在特定的语境中,语言所表达的内在含义和它的表面意义不一致。而诗歌正需要依赖言外之意和旁敲侧击才使语言具有新鲜感。
文学批评
文学批评
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早期的文学批评理论,正是分别从世界、作家、读者、作品四个角度展开,在这当中,英美新批评发展了以文本为研究对象的批评方法,在传统文论到现代文论的转变中,起到了尤为重要的作用。
英美新批评
英美新批评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
在英国发端
三十年代
在美国形成
五十年代后期
新批评渐趋衰落
提倡和实践立足文本的语义分析,英美现代文学批评中最有影响的流派之一
传统的维多利亚文学批评方法是一种社会—历史批评的方法,以实证主义为哲学基础,将文学作品视为作者思想感情的表现或流露,以作者身世及其社会背景的研究为中心,展开对作品的渊源、作品与作家、作品与社会等方面的关系的研究。在这种偏向史学的研究中,作品的审美特性被遮蔽,因此文学作品失去了赖以成其为自身的根据。新批评拒绝这种实证主义的社会———历史方法,美国文论约·兰塞姆在其论文集《新批评》 (1941)中,明确提出以文字分析为主的批评方法,与维多利亚文学批评划清界限。
莫泊桑《项链》 小说的主人公马蒂尔特,是一位漂亮的女士,她的丈夫是一个普通职员,们地位低下,却迷恋豪华的贵族生活,渴望参加贵族上流社会的交际活动,为出席一场盛大晚会,她用积攒的400法郎做了一件礼服,还向好友借了一串珍珠项链。马蒂尔特以她超群的风姿出尽风头,她的虚荣心得到了满足,却在兴奋之余将珍珠项链丢了。她只好隐瞒好友,慢慢来赔偿。从此,夫妇俩节衣缩食度过十年的还债生涯,艰难生活中,马蒂尔特年老色衰,后来,她偶然得知那项链只是价格低廉的人造钻石,她白白辛方法,主要分为“印象式”细读和“潜入式”细读两大类,主要目的是综合我国古代“知人论世”的传统和英美新批评派的读书方法二者之长,而作出这样的划分。“印象式”细读包含诵读法、体验法、想象法,着重对人的情感、意志、经验等感性因素对细读的影响,“潜入式”细读包含推敲法、比较法、还原法、空白法,着重理性因素、工具性因素对细读的影响。二者并不是完全分裂的,对立的,它们是相互补充,相互影响和渗透的。当然还有很多其它的变形方式,比如调换字词顺序等,这些方式方法是在充分考虑到文学阅读教学的特性,以及借鉴新批评和我国古代文论对现代文本细读理念的有益成分的基础上形成的。文学阅读教学是关系到语文教学有效性的重中之重,打破文学阅读教学现有的藩篱,保证文学阅读教学发展的正确方向,“文本细读”的研究任重道远。
反讽
“反讽”的定义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19世纪上半叶,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理论对它进行了改造,使它从修辞学概念扩展为一种文学创作原则。到了20世纪,反讽理论得到了进一步阐发。美国文艺理论家布鲁克斯对它做了比较详细的诠释,并把它定义为:“语境对于一个陈述语的明显歪曲。”
也就是说,“反讽”是指在特定的语境中,语言所表达的内在含义和它的表面意义不一致。而诗歌正需要依赖言外之意和旁敲侧击才使语言具有新鲜感。
文学批评
文学批评
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早期的文学批评理论,正是分别从世界、作家、读者、作品四个角度展开,在这当中,英美新批评发展了以文本为研究对象的批评方法,在传统文论到现代文论的转变中,起到了尤为重要的作用。
英美新批评
英美新批评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
在英国发端
三十年代
在美国形成
五十年代后期
新批评渐趋衰落
提倡和实践立足文本的语义分析,英美现代文学批评中最有影响的流派之一
传统的维多利亚文学批评方法是一种社会—历史批评的方法,以实证主义为哲学基础,将文学作品视为作者思想感情的表现或流露,以作者身世及其社会背景的研究为中心,展开对作品的渊源、作品与作家、作品与社会等方面的关系的研究。在这种偏向史学的研究中,作品的审美特性被遮蔽,因此文学作品失去了赖以成其为自身的根据。新批评拒绝这种实证主义的社会———历史方法,美国文论约·兰塞姆在其论文集《新批评》 (1941)中,明确提出以文字分析为主的批评方法,与维多利亚文学批评划清界限。
莫泊桑《项链》 小说的主人公马蒂尔特,是一位漂亮的女士,她的丈夫是一个普通职员,们地位低下,却迷恋豪华的贵族生活,渴望参加贵族上流社会的交际活动,为出席一场盛大晚会,她用积攒的400法郎做了一件礼服,还向好友借了一串珍珠项链。马蒂尔特以她超群的风姿出尽风头,她的虚荣心得到了满足,却在兴奋之余将珍珠项链丢了。她只好隐瞒好友,慢慢来赔偿。从此,夫妇俩节衣缩食度过十年的还债生涯,艰难生活中,马蒂尔特年老色衰,后来,她偶然得知那项链只是价格低廉的人造钻石,她白白辛方法,主要分为“印象式”细读和“潜入式”细读两大类,主要目的是综合我国古代“知人论世”的传统和英美新批评派的读书方法二者之长,而作出这样的划分。“印象式”细读包含诵读法、体验法、想象法,着重对人的情感、意志、经验等感性因素对细读的影响,“潜入式”细读包含推敲法、比较法、还原法、空白法,着重理性因素、工具性因素对细读的影响。二者并不是完全分裂的,对立的,它们是相互补充,相互影响和渗透的。当然还有很多其它的变形方式,比如调换字词顺序等,这些方式方法是在充分考虑到文学阅读教学的特性,以及借鉴新批评和我国古代文论对现代文本细读理念的有益成分的基础上形成的。文学阅读教学是关系到语文教学有效性的重中之重,打破文学阅读教学现有的藩篱,保证文学阅读教学发展的正确方向,“文本细读”的研究任重道远。
英美新批评 外国文学教案 ppt
![英美新批评 外国文学教案 ppt](https://img.taocdn.com/s3/m/208ded31b90d6c85ec3ac698.png)
5. 隐喻。隐喻是比喻中的一种,也是新批评诗歌 隐喻。隐喻是比喻中的一种,
分析中的又一重要概念。在此, 分析中的又一重要概念。在此,它已不只是修辞 学上的术语,而成为诗歌的一种基本要素。 学上的术语,而成为诗歌的一种基本要素。诗歌 应该是其字典意义与延伸意义的平衡, 应该是其字典意义与延伸意义的平衡,字面意思 与隐喻意义这两种因素要同时存在并处于张力的 状态。若过分偏重于字典意义,诗便少了诗味, 状态。若过分偏重于字典意义,诗便少了诗味, 过分偏重于隐喻意义,又常造成晦涩难懂。 过分偏重于隐喻意义,又常造成晦涩难懂。只有 在两者的相互约束、相互限制中, 在两者的相互约束、相互限制中,使隐喻意义在 尽可能理解的范围内发挥作用, 尽可能理解的范围内发挥作用,使字面意思在尽 可能暗示的范围内保持其意义的一致性, 可能暗示的范围内保持其意义的一致性,才能使 诗内涵丰富而又耐人寻味。 诗内涵丰富而又耐人寻味。
新批评理论专注于语义的研究,提出了一 新批评理论专注于语义的研究,
系列新概念、新范畴,为西方文学批评指 系列新概念、新范畴, 明了方向。 明了方向。 新批评也试图把赏析式的批评纳入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 轨道,把文学批评总结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轨道,把文学批评总结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新批评理论的评价
象牙塔里的智力游戏 文学批评的标准问题 不必承担任何政治风险 为文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视野 没有重视文学的社会性、经验性和文化性 没有重视文学的社会性、 说出文学“是什么”,但没说出“为什 说出文学“是什么” 但没说出“
语境理论。语境理论是新批评语义分析的 语境理论。
核心理论,也是理解新批评方法的前提。 核心理论,也是理解新批评方法的前提。 语境指的是某个词、 语境指的是某个词、句或段与它们的上下 文的关系,正是这种上下文确定了该词、 文的关系,正是这种上下文确定了该词、 句或段的意义。在此基础上, 句或段的意义。在此基础上,瑞恰兹进一 步扩展了语境的范围。 步扩展了语境的范围。一是当时写作时的 话语语境, 话语语境,二是指文本中的词语所体现的 表示一组同时再现的事件的名称” “表示一组同时再现的事件的名称”,这 里词语蕴含了历史的积淀, 里词语蕴含了历史的积淀,一个词可能暗 含着一个惊心动魄的事件, 含着一个惊心动魄的事件,或某种强烈的 情感。语境构成了一个意义交互的语义场。 情感。语境构成了一个意义交互的语义场。
13.第十二章 英美新批评文论(课堂PPT)
![13.第十二章 英美新批评文论(课堂PPT)](https://img.taocdn.com/s3/m/0331364ab52acfc788ebc944.png)
西方文学理论
英美新批评文论
1
概述
一、英美新批评 (一)英美新批评,也被称为“本体论批
评”“文本批评”“客观主义批评”等, 是20世纪20年代肇始于英国、30年代至60 年代兴盛于美国的文学理论与批评流派。 (二)它将文学批评的重点由时代和作者转 向作品,认为文学作品是一个独立的整体, 倡导对文本的形式结构和意义进行细读, 推崇“科学化的”解读和客观主义批评。
9
一、非个性与客观对应物
(四)评价 艾略特的“有机整体观”和诗歌创作的非
个性化理论,要求文学研究重点关注文学作品内 部过程而非作者意图和读者反应,重视对文本客 观性、语言复杂化和情感结构的研究,摒弃了实 证主义和印象主义的主观批评,这种批评观成为 新批评的“细读”“本体论”等理论的支3
二、情感语言与实用批评
(三)细读
1、细读是指对作品词语进行封闭的、细致的阅 读和分析,它要求批评者排除和作品无关的杂 念,对作品文本进行客观谨慎的阅读与考察。
2、瑞恰慈认为所有的好诗都要求细读,它鼓励 要恰到好处地注意它的字面意义,这要靠读者 的鉴赏力来发现。
3、细读方法是瑞恰慈在剑桥大学进行的文学教 学实验的成果和总结。隐去诗人名字让学生阅 读。
14
二、情感语言与实用批评
(四)文学语言的四种意义
瑞恰慈指出应该运用细读方法对文学语言的 四种意义进行辨析。这四种意义分别是:
1、字面意义,是指作者运用语言所谈到的事物, 实际发读者感受和思考的契机;
2、情感意义,是作者对自己所谈到事物的情感态 度。
3、语气,是作者对于读者的态度,它往往能反映 初作者对于自己和读者之间关系的看法;
3、浪漫主义文论主张作者决定论,认为了解作者 的身世和性情是理解作品的前提。
英美新批评文论
1
概述
一、英美新批评 (一)英美新批评,也被称为“本体论批
评”“文本批评”“客观主义批评”等, 是20世纪20年代肇始于英国、30年代至60 年代兴盛于美国的文学理论与批评流派。 (二)它将文学批评的重点由时代和作者转 向作品,认为文学作品是一个独立的整体, 倡导对文本的形式结构和意义进行细读, 推崇“科学化的”解读和客观主义批评。
9
一、非个性与客观对应物
(四)评价 艾略特的“有机整体观”和诗歌创作的非
个性化理论,要求文学研究重点关注文学作品内 部过程而非作者意图和读者反应,重视对文本客 观性、语言复杂化和情感结构的研究,摒弃了实 证主义和印象主义的主观批评,这种批评观成为 新批评的“细读”“本体论”等理论的支3
二、情感语言与实用批评
(三)细读
1、细读是指对作品词语进行封闭的、细致的阅 读和分析,它要求批评者排除和作品无关的杂 念,对作品文本进行客观谨慎的阅读与考察。
2、瑞恰慈认为所有的好诗都要求细读,它鼓励 要恰到好处地注意它的字面意义,这要靠读者 的鉴赏力来发现。
3、细读方法是瑞恰慈在剑桥大学进行的文学教 学实验的成果和总结。隐去诗人名字让学生阅 读。
14
二、情感语言与实用批评
(四)文学语言的四种意义
瑞恰慈指出应该运用细读方法对文学语言的 四种意义进行辨析。这四种意义分别是:
1、字面意义,是指作者运用语言所谈到的事物, 实际发读者感受和思考的契机;
2、情感意义,是作者对自己所谈到事物的情感态 度。
3、语气,是作者对于读者的态度,它往往能反映 初作者对于自己和读者之间关系的看法;
3、浪漫主义文论主张作者决定论,认为了解作者 的身世和性情是理解作品的前提。
第十二章 英美新批评文论 (《西方文学理论》PPT课件)
![第十二章 英美新批评文论 (《西方文学理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5cff852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9d.png)
第一节 艾略特、瑞恰慈和燕卜逊
4、【客观对应物】
为了做到“逃避感情”和“逃避个性”,艾略特在《哈 姆雷特》一文中,提到了著名的“客观对应物”的观点, 认为应该寻找客观对应物来表达作者的感情,借以成为 诊治浪漫主义情感放纵的药方。
客观对应物是指,诗人寻找到的把自身情感外在转化后 的某种媒介。
艾略特提出“客观对应物”的概念,是试图克服19世纪 文学中出现的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的对立,也是浪漫主 义与现实主义的对立。
西方文学理论
英美新批评文论
概述
一、【英美新批评】
英美新批评,也被称为“本体论批评”“文本批 评”“客观主义批评”等,是20世纪20年代肇始于英国、 30年代至60年代兴盛于美国的文学理论与批评流派。
它将文学批评的重点由时代合作者转向作品,认为文学 作品是一个独立的整体,倡导对文本的形式结构和意义 进行细读,推崇“科学化的”解读和客观主义批评。
概述
四、【英美新批评的代表人物】 英国: 艾略特、瑞恰慈、燕卜荪。 美国: 兰色姆、退特、布鲁克斯。
第一节 艾略特、瑞恰慈和燕卜荪
一、非个性与客观对应物
1、【艾略特】
艾略特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诗人和批评家之一,出生于 美国,定居于英国。
注重对具体诗人的评价和鉴赏,也注重对文学全面、整 体的思考。
“张力”是新批评用来进行文本意义结构分析的一个概 念,由退特在《论诗的张力》一文中提出,用来概括诗 的突出性质和考察、评价诗的意义创造。
推特所说的张力是逻辑术语,是逻辑术语的外延和内涵 去掉前缀形成的,外延和内涵原本分别指概念的适用范 围和在概念中反映出的对象的本质属性。在退特的引申 中,外延指的是诗的一项之间概念上的联系,内涵指的 是诗歌的感情色彩或联想意义等,
语义细读之英美新批评 PPT
![语义细读之英美新批评 PPT](https://img.taocdn.com/s3/m/c2302e59a8956bec0975e3e0.png)
桑塔格《反对阐释》对 新批评的批评
• “文学的魅力和文化价值,从来并不认为 在于意义的复杂性——至少不是那种需要 严格阐释的‘意义’,而在于直觉的接受, 无需煞费苦心地分析,善于接受的读者就 能领会其要旨。” • “如果文学既需要被欣赏又需要被阐释, 如果在阅读和欣赏文学时,阐释已经无形 地存在,那么文学的纯粹性和自足性一开 始就受到损害。” • 指出新批评自相矛盾。 • 中国式的误读就在于忽略了新批评的科学 主义倾向。
• 瑞恰兹先后6次到中国,在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 任教,讲授“英文”、“西洋小说”、“文学 批评”、“诗歌”、“戏剧”等课程。 • 燕卜荪 1937 ~ 1940 年在西南联大、 1947 ~ 1952 在北大任教,王佐良、李赋宁、杨周翰、赵瑞 蕻等人都曾受教于燕卜荪。
燕卜荪在西南联大的故居
英美新批评为20世纪文学研究 提供了系列的重要概念和范畴
• 新批评创造的一些理论概念,在今天已经成为现代文学 批评的通用术语,如“反讽”、“复义”、“语象”、 “构架”、“肌质”、“张力”、“文本”等等。 • 概念和术语往往是思维轨迹及其理论节点的显示;是对 研究对象的发现、建构,也是对其特性和特征的概括。 • 新批评创造的理论术语能够流传下来,被其他学派认可, 说明新批评的思路和概括对理解和解释文学是有价值的
英美“新批评”发展概况
• 第一时段: 1915年~ 1930年,新批评的发轫期。提出 与语言和语义研究有关的各种文学见解,集中阐述了 新批评的理论基础。 • 第二时段: 1930年~ 1945年,新批评的形成发展期。 在文学研究上形成了新批评特有的“问题意识”和相 对近似的文学理论与批评方法,确立了在文学研究上 的主导地位。 • 第三时段: 1945年~ 1957年,是新批评的鼎盛时代; 从五十年代后期开始,新批评的影响逐渐衰落。
英美新批评讲解课件
![英美新批评讲解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ca4817a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cc.png)
强调文学作品的形式和结构,关注作品的艺术手法和技巧,以分 析作品的形式要素为主。
形式主义批评的特点
注重作品的形式创新和艺术实验,强调作品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 反对传统的文学史和文学评论方法。
形式主义批评的应用
适用于分析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有助于深入理解作品 的形式特征和艺术创新。
与形式主义和结构主义的关系
形式主义和结构主义
强调文学作品的内在结构和形式,新批评则更注重文本的语义和修辞。
新批评观点
文本是意义的载体,其意义是通过语言的特殊使用产生的,而非仅仅是形式或结构的产 物。
与读者反应批评和后现代主义的关系
读者反应批评
强调读者的主观反应和解读,后现代主义则 质疑文本的确定性和作者的权威性。
随着文学形式的多样化,传统文学批评方法难以满足对现代文学作品的解读需求,英美 新批评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重视文本独立性
英美新批评强调文本的独立性和自足性,认为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应该通过文本自身 的语言和结构来解读。
主要观点与理论
文本中心论
英美新批评认为文学作品是独立自足的客 体,其意义和价值不依赖于作者、读者或
英美新批评讲解
目 录
• 英美新批评简介 • 文学作品分析方法 • 文学作品中的主题与技巧 • 英美新批评与其他文学批评流派的关系 • 英美新批评的局限性与评价 • 英美新批评的未来发展
01
英美新批评简介
起源与背景
20世纪初期
英美新批评起源于20世纪初期,是当时文学批评界的一个重要流派。
受到传统文学批评的挑战
语义分析
语义分析
01
通过对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词汇、句子的意义和关系进行分析
英美新批评PPT课件
![英美新批评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4819dc803d8ce2f006623d6.png)
• 文学作品是封闭的独立自足存在 • “本体,即诗歌存在的现实。”
• “对艺术技法的研究无疑属于批评……高明
的批评家不会满足于堆砌一个个零散的技 法,因为这些技法预示着更大的问题。批 评家思考的是为什么诗要通过技法来竭力 和散文相区别,它所表达的同时也是散文 无法表达的东西是什么”。
a
10
6.5布鲁克斯的“细读法”
时窗外啼鸟的声音把我从双重的梦中唤醒了,而我的眼中还闪烁
着那不可逼视、翠绿的光,耳边还缭绕着那动人的吟唱。
•
做梦总有个来由吧。是什么时候、什么回忆、什么所想,使
我做了这么一个翠绿的梦?我想不出来了。
a
8
6.3艾略特的“非个人化”理论
• 1、文学家的位置
针对浪漫主义对个人的过分突出和现代派
对传统的一味否定,认为诗人必须具备历史感
•
(7)我就是那个时候看到那一只孤单的小鸟的,在田边的
电线杆上,在细细的电线上,它安静地站在那里,黑色的羽毛,
像剪刀一样的双尾。
•
(8)“燕子!”我心中像触电一样的呆住了。
•
(9)“可不是吗?这不就是燕子吗?这不就是我从来没有
见过的燕子吗?这不就是书里说的、外婆歌里唱的那一只燕子
吗?
•
(10)在南国的温热的阳光里,我心中开始一遍一遍地唱
• 诗歌语言的特征是悖论
• 悖论把“已经黯淡的熟悉世界放在了新
的光线之下”
• 反讽:语境的外部压力加上语言内部自身的
压力,使诗歌在新的层面上达到了动态的平 衡。
• 悖论”是指“表面荒谬实际真实”的陈述,
“反讽”则指“字面意义和隐含意义之间相
互对立”;即“悖论似是而非,反讽是口是 心非”。
a
• “对艺术技法的研究无疑属于批评……高明
的批评家不会满足于堆砌一个个零散的技 法,因为这些技法预示着更大的问题。批 评家思考的是为什么诗要通过技法来竭力 和散文相区别,它所表达的同时也是散文 无法表达的东西是什么”。
a
10
6.5布鲁克斯的“细读法”
时窗外啼鸟的声音把我从双重的梦中唤醒了,而我的眼中还闪烁
着那不可逼视、翠绿的光,耳边还缭绕着那动人的吟唱。
•
做梦总有个来由吧。是什么时候、什么回忆、什么所想,使
我做了这么一个翠绿的梦?我想不出来了。
a
8
6.3艾略特的“非个人化”理论
• 1、文学家的位置
针对浪漫主义对个人的过分突出和现代派
对传统的一味否定,认为诗人必须具备历史感
•
(7)我就是那个时候看到那一只孤单的小鸟的,在田边的
电线杆上,在细细的电线上,它安静地站在那里,黑色的羽毛,
像剪刀一样的双尾。
•
(8)“燕子!”我心中像触电一样的呆住了。
•
(9)“可不是吗?这不就是燕子吗?这不就是我从来没有
见过的燕子吗?这不就是书里说的、外婆歌里唱的那一只燕子
吗?
•
(10)在南国的温热的阳光里,我心中开始一遍一遍地唱
• 诗歌语言的特征是悖论
• 悖论把“已经黯淡的熟悉世界放在了新
的光线之下”
• 反讽:语境的外部压力加上语言内部自身的
压力,使诗歌在新的层面上达到了动态的平 衡。
• 悖论”是指“表面荒谬实际真实”的陈述,
“反讽”则指“字面意义和隐含意义之间相
互对立”;即“悖论似是而非,反讽是口是 心非”。
a
《英美文学批评》PPT课件
![《英美文学批评》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6e45f91e2bd960590c677c1.png)
e is that all
human behavior
is motivated u
ltimately by w
hat all
we would c sexuality.
•Ernest Jones points out t hat Hamlet as a psychoneur otic may be traced to the
Freud’s Theories
• Like iceberg, the hum an mind is structured so that its great wei ght and density lie b eneath the surface (b elow the level of con sciousness)
Psychoanalysis
• Since the 1920s, a very widesprea d form of psychological literary criticism has come to be psychoan alytic criticism, whose premises and procedures were established b y Sigmund Freud (1856-1939).
• The foundation of Freud’s contr ibution to modern psychology is his emphasis on the unconscious aspects of the human psyche.
• Freud’s secon
d major premis
英美文学批评
Theory 2 Psychoanalysis
《英美新批评》课件
![《英美新批评》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df95a27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73.png)
跨学科的批评理论融合:随着文学研究的跨学科趋势,英美新批评与哲学、心理 学、社会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为文学批评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更丰富的理论 资源。
在全球化语境下的应用与发展
全球化语境为英美新批评提供了更广阔的应用和发展空间。 新批评理论在分析世界各地的文学作品时,能够提供一种跨 文化和跨语言的批评视角,促进文学的国际交流和理解。
新批评理论在全球化语境下,将更加注重比较文学的研究, 通过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揭示文学的普遍性和 差异性,推动文学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对文学批评的贡献与影响
英美新批评对文学批评的贡献在于提供了一种注重文本细读和作品内在结构的分析方法。这种方法强 调对文本的独立性和自足性,推动了文学批评从外部研究转向内部研究。
比较诗学研究
新批评注重比较诗学研究,通过比较不同文化中的诗学思想和理论,揭示诗学的共性和 差异,推动诗学的交流和发展。
05 英美新批评的局限与挑战
CHAPTER
对形式主义的过度强调
要点一
总结词
过度关注文本的形式和结构,忽视作品的社会、历史和文 化背景。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英美新批评派过于强调文本的形式和结构,将文学作品视 为独立的、自足的艺术品,忽视了作品所处的社会、历史 和文化背景对作品的影响。这种倾向导致了对文本的孤立 解读,限制了对作品更全面、深入的理解。
特点
英美新批评强调文学作品的独立性和完整性,认为文学作品是一个独立的符号系统,具有自身的价值 和意义。同时,它也注重对文本的语言、结构、意象等方面的细致分析,以揭示文本的深层含义和艺 术价值。
英美新批评的发展历程
起源
英美新批评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英国, 主要代表人物有I.A.理查兹、T.S.艾略特等。
在全球化语境下的应用与发展
全球化语境为英美新批评提供了更广阔的应用和发展空间。 新批评理论在分析世界各地的文学作品时,能够提供一种跨 文化和跨语言的批评视角,促进文学的国际交流和理解。
新批评理论在全球化语境下,将更加注重比较文学的研究, 通过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揭示文学的普遍性和 差异性,推动文学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对文学批评的贡献与影响
英美新批评对文学批评的贡献在于提供了一种注重文本细读和作品内在结构的分析方法。这种方法强 调对文本的独立性和自足性,推动了文学批评从外部研究转向内部研究。
比较诗学研究
新批评注重比较诗学研究,通过比较不同文化中的诗学思想和理论,揭示诗学的共性和 差异,推动诗学的交流和发展。
05 英美新批评的局限与挑战
CHAPTER
对形式主义的过度强调
要点一
总结词
过度关注文本的形式和结构,忽视作品的社会、历史和文 化背景。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英美新批评派过于强调文本的形式和结构,将文学作品视 为独立的、自足的艺术品,忽视了作品所处的社会、历史 和文化背景对作品的影响。这种倾向导致了对文本的孤立 解读,限制了对作品更全面、深入的理解。
特点
英美新批评强调文学作品的独立性和完整性,认为文学作品是一个独立的符号系统,具有自身的价值 和意义。同时,它也注重对文本的语言、结构、意象等方面的细致分析,以揭示文本的深层含义和艺 术价值。
英美新批评的发展历程
起源
英美新批评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英国, 主要代表人物有I.A.理查兹、T.S.艾略特等。
英美新批评 ,以艾略特为例PPT31页
![英美新批评 ,以艾略特为例PPT31页](https://img.taocdn.com/s3/m/70b8ceff4431b90d6d85c794.png)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谢谢!
英美新批评 ,以艾略特为例
61、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 有所亏 。 62、奇文共欣赞,疑义相与析。
63、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 深巷中 ,鸡鸣 桑树颠 。 64、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65、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彼岸花英美新批评课件
![彼岸花英美新批评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019a84301f69e3143329455.png)
于处理的世界,而是那复杂难解的本原世界,诗歌通过唤起 我们的感觉和记忆,使人在恬淡的心境中,了解本体世界。 诗歌表达的是本体世界的知识,诗的特异性就在这里。比如 玄学诗就是这种诗。
本体批评,就是通过分析诗本体,去感受思考世界的本体。
三、兰色姆的本体批评理论
那么如何进行本体批评呢?
兰色姆提出了“架构—肌质”理论。他用房子进行了比喻: 诗的构架犹如房子的结构,诗的肌质犹如房子的装修。因此,诗歌的架 构是对现实不可缺少的陈述,肌质则是那些与架构无关的细节部分。 “诗歌中能用散文转述的部分是架构,不能转述的部分是肌质”。 要把分析的重点放在肌质,而不是构架,才符合本体批评要求。因为诗 的本质和精华,以及表现世界本体的能力,都在肌质,而不在构架。
3.语义分析学与非个人化理论的联系:
正是因为把文学看成非个性的、具有客观标准的独立的象征有机体,才能 对文学做语义分析,也只有进行语义分析才能探索象征意义的含义。
№3 形成期的新批评理论
人们最早用”新批评派'来指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聚集在美国南部范德比尔 特大学的一帮年轻批评家。为首的是该大学的教师兼诗人兰色姆,以及他的学生 泰特、沃伦和布鲁克斯。 1930年瑞恰慈的学生燕卜逊出版了发挥老师文学语言特征思想的《含混的 七种类型》。
一首好诗就是用技巧建立 起来的连贯细节,要对这 样的诗进行评价,自然要 对诗本身进行细读。
所谓细读,不是拿放大镜去读 而是要充分阅读和深入研究, 从细节着手,特别要注意那些 别人不太注意的细节,细心揣 摩,仔细推敲诗歌的语言和结 构,发现和破解那些用隐喻、含混、 象征、悖论、反讽等修辞手法所形成 的单个或整体意象的深层含义。
№1新批评理论产生的背景
20 世纪初,批判现实主 义、自然主义、浪漫主义 等等批评理论霸占理论论 坛时日已久,理论疲劳已 现,因而需要新鲜的理论 观点产生。此外,文学领 域已经产生了新的文学, 比如现代主义文学,这些 原有的理论已不再适宜来 批评新的文学。
英美新批评演示文稿
![英美新批评演示文稿](https://img.taocdn.com/s3/m/30f9f84da8956bec0975e315.png)
• 1.5 Begins with MODERNISM (Eliot etc) and Russian Formalism • 1.6 Southern Agrarian (Vanderbilt) in 30's and 40's (John Crowe Ransom, Allen Tate, Robert Penn Warren) start defining it
Poetry
Ambiguity
3. Background
• 1.1 Rebelling against biographical and historical criticism • 1.2 Also rebelling against aesthetic, impressionistic, and judgmental criticism • 1.3 Modern poets as well are rebelling against Romantic, Victorian, and Georgian poetic conventions • 1.4 Aslo rebelling against PHILOLOGY - study of ancient languages.
Borrowed from French painting, Impressionism is a rather vague term applied to works or passages that concentrate on the description of transitory mental impressions as felt by an observer, rather than on the explanation of their external causes.
《英美新批评》PPT课件
![《英美新批评》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8dc998d3b3567ec112d8a62.png)
编辑课件ppt
21
过渡页
(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
英美性批评
总结:新批评派强调文学研究应该立足 于作品,应让作品说话,应该分析研究 作品的内在结构,而不是从作品以外的 其它因素出发。没有对文学本体的感受 和分析,就是一种舍本逐末的行为,在 这一点上,无论新批评派、俄国形式主 义、法国结构主义,这些理论的存在说 明这种追求文本艺术性的行为是有其存 在价值的。对文学研究的发展和深化都 作出了贡献,是值得肯定的。
英美诗人兼批评家T·S艾略特 英国文学理论家兼诗人 瑞恰慈
编辑课件ppt
7
过渡页
(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
英美诗人兼批评家T·S艾略特
非个性化论(impersonality) 文学创作的过程就是 艺术家丧失个性的过程。每个艺术家只有在传统中 才有意义,他将随着传统延伸只过去,充满在现在, 拓展至未来,从而既具有暂时性又包含了永久性。 每一个艺术家都应尽可能的了解传统,参与传统, 以自己毕生的精力和生命去发展传统。放弃自己以 归宿更有价值的东西,牺牲自己以不断的前进,消 灭自己的个性以发展传统,是文学事业得以永存。 但是,个性在传统中不是消极的、被动的,它是积 极的、活跃的因素。“非个性”论并不是指诗人无 个性,而是说明诗人在创造作品时,应把自己的感 情、个性进行艺术加工,使个人的东西熔铸为超乎 个人之上的艺术作品。这就是“非个性”论的主要 内容。
维姆萨特韦勒克比过渡页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新批评发展第一阶段英美诗人兼批评家ts艾略特英国文学理论家兼诗人过渡页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英美诗人兼批评家ts艾略特非个性化论impersonality文学创作的过程就是艺术家丧失个性的过程
英美新批评
英美文学批评1221页PPT
![英美文学批评1221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2fc3c3b07f1922791788e847.png)
• The forbidden, mainly sexual ("libidinal") wishes come into conflict with, and are repressed by, the "censor" (the internalized representative within each individual of the standards of society) into the unconscious realm of the artist's mind, but are permitted by the censor to achieve a fantasied satisfaction in distorted forms which serve to disguise their real motives and objects from the conscious mind.
• The character of the ghost and Claudius are dramatic projections of Hamlet’s own conscious-unconscious ambivalence toward the father figure. The ghost represents the conscious ideal of fatherhood. His view of Claudius represents Hamlet’s repressed hostility toward his father as a rival for his mother’s affection.
Known for his studies of the repression, sexual desire and the unconscious mind, Freud believed the mind could be divided into 3 categories:
英美文学批评12.ppt
![英美文学批评12.ppt](https://img.taocdn.com/s3/m/13cf733f312b3169a451a47f.png)
Freud’s Theories
• Like iceberg, the human mind is structured so that its great weight and density lie beneath the surface (below the level of consciousness)
Known for his studies of the repression, sexual desire and the unconscious mind, Freud believed the mind could be divided into 3 categories:
• The forbidden, mainly sexual ("libidinal") wishes come into conflict with, and are repressed by, the "censor" (the internalized representative within each individual of the standards of society) into the unconscious realm of the artist's mind, but are permitted by the censor to achieve a fantasied satisfaction in distorted forms which serve to disguise their real motives and objects from the conscious mind.
• Freud had developed the dynamic form of psychology that he called psychoanalysis as a means of analysis and therapy for neuroses, but soon expanded it to account for many developments and practices in the history of civilization, including warfare, mythology, and religion, as well as literature and the other art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批评理论非常复杂,各学者具体的学术 新批评理论非常复杂,
主张不一样。 主张不一样。
新批评理论的基本主张
1. 文学本体论 文学本体论,这一观念由新批评的主将兰 文学本体论,
瑟姆提出。他将“本体” 瑟姆提出。他将“本体”这一哲学术语首 次用于文学研究。 新批评认为, 次用于文学研究。 新批评认为,文学作品 是一个完整的多层次的艺术客体, 是一个完整的多层次的艺术客体,是一个 独立自足的世界, 独立自足的世界,文学作品本身就是文学 活动的本源。以作品为本体, 活动的本源。以作品为本体,从文学作品 本身出发研究文学的特征遂成为新批评的 理论核心。 理论核心。
新批评理论专注于语义的研究,提出了一 新批评理论专注于语义的研究,
系列新概念、新范畴,为西方文学批评指 系列新概念、新范畴, 明了方向。 明了方向。 新批评也试图把赏析式的批评纳入科学的 轨道,把文学批评总结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轨道,把文学批评总结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新批评理论的评价
象牙塔里的智力游戏 文学批评的标准问题 不必承担任何政治风险 为文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视野 没有重视文学的社会性、经验性和文化性 没有重视文学的社会性、 说出文学“是什么”,但没说出“为什 说出文学“是什么” 但没说出“
4. 反讽。布鲁克斯对反讽作了最详备的解 反讽。
他把反讽定义为“ 释。他把反讽定义为“语境对一个陈述语 的明显的歪曲” 的明显的歪曲”。语境能使一句话的含混 意颠倒,这就是反讽。 意颠倒,这就是反讽。诗歌中的所有语词 都得受到语境的约束, 都得受到语境的约束,它们的意义都受到 语境的影响, 语境的影响,因而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反 反讽可以表现在语言技巧上, 讽。 反讽可以表现在语言技巧上,如故意 把话说轻,但听者却知其分量。 把话说轻,但听者却知其分量。反讽也可 以表现在整个作品结构之中。 以表现在整个作品结构之中。
2.结构—肌质论。兰瑟姆认为,结构与肌质 2.结构 肌质论。兰瑟姆认为, 结构—
是相互对应又联系紧密的概念, 是相互对应又联系紧密的概念,所谓结构 是指一首诗的逻辑线索和概要, 是指一首诗的逻辑线索和概要,它是一首 诗可以用散文转述的部分, 诗可以用散文转述的部分,它给予一系列 感性资料以秩序和方向。诗始终把握着具 感性资料以秩序和方向。 体事物的形象, 体事物的形象,这些具体事物和形象就是 诗歌的肌质。诗的结构, 诗歌的肌质。诗的结构,即肌质是一个不 容分割的有机整体, 容分割的有机整体,正像一个活人的肉体 和精神不可分离一样, 和精神不可分离一样,文学艺术作品的形 式和内容是不可分离的。 式和内容是不可分离的。
5. 隐喻。隐喻是比喻中的一种,也是新批评诗歌 隐喻。隐喻是比喻中的一种,
分析中的又一重要概念。在此, 分析中的又一重要概念。在此,它已不只是修辞 学上的术语,而成为诗歌的一种基本要素。 学上的术语,而成为诗歌的一种基本要素。诗歌 应该是其字典意义与延伸意义的平衡, 应该是其字典意义与延伸意义的平衡,字面意思 与隐喻意义这两种因素要同时存在并处于张力的 状态。若过分偏重于字典意义,诗便少了诗味, 状态。若过分偏重于字典意义,诗便少了诗味, 过分偏重于隐喻意义,又常造成晦涩难懂。 过分偏重于隐喻意义,又常造成晦涩难懂。只有 在两者的相互约束、相互限制中, 在两者的相互约束、相互限制中,使隐喻意义在 尽可能理解的范围内发挥作用, 尽可能理解的范围内发挥作用,使字面意思在尽 可能暗示的范围内保持其意义的一致性, 可能暗示的范围内保持其意义的一致性,才能使 诗内涵丰富而又耐人寻味。 诗内涵丰富而又耐人寻味。
6. 细读法,即细致的诠释,是对作品作详 细读法,即细致的诠释,
尽分析和解释的批评方式。在这种批评中, 尽分析和解释的批评方式。在这种批评中, 批评家似乎是在用放大镜读每一个字, 批评家似乎是在用放大镜读每一个字,捕 捉着文学词句中的言外之意。 捉着文学词句中的言外之意。
新批评的重大意义
新批评理论是介于俄形式主义和结构主义
意图谬误和感受谬误:新批评视对作者意 意图谬误和感受谬误:
图的探究为谬误,其锋芒所向直指实证主 图的探究为谬误, 义或浪漫主义文学批评。 义或浪漫主义文学批评。同时他们认为以 读者情感波动弧度的大小评判作品的优劣, 读者情感波动弧度的大小评判作品的优劣, 是一种感受谬误。在作家——作品 作品——读 是一种感受谬误。在作家——作品——读 者共同建构的艺术有机过程中, 者共同建构的艺术有机过程中,新批评毫 不犹豫地斩断了两端千丝万缕的联系, 不犹豫地斩断了两端千丝万缕的联系,从 这个意义上讲, 这个意义上讲,新批评是一种地道的作品 本体论。 本体论。
2. 燕卜荪(W. Empson)《含混七形》和 燕卜荪( Empson) 含混七形》
兰瑟姆( Ransom) 新批评》 兰瑟姆(T. C. Ransom)《新批评》 3. 韦勒克(国际比较文学协会第一任主席, 韦勒克(国际比较文学协会第一任主席, 耶鲁大学教授, 耶鲁大学教授,当时的耶鲁学派是新批评 重镇,韦勒克是新批评的集大成者, 重镇,韦勒克是新批评的集大成者,尽管 他自己不承认。) 他自己不承认。)
么”,进入了另一种片面性
研究单个作品,忽视了文学史的发展,文 研究单个作品,忽视了文学史的发展,
学同历史传统的关系(纵向方面关注不足) 学同历史传统的关系(纵向方面关注不足) 20世纪下半叶,西方文学批评重新转向了 20世纪下半叶 世纪下半叶, 历史、文化——新历史主义 新历史主义、 历史、文化——新历史主义、女权主义和 后殖民主义勃兴。 后殖民主义勃兴。
语境理论。语境理论是新批评语义分析的 语境理论。
核心理论,也是理解新批评方法的前提。 核心理论,也是理解新批评方法的前提。 语境指的是某个词、 语境指的是某个词、句或段与它们的上下 文的关系,正是这种上下文确定了该词、 文的关系,正是这种上下文确定了该词、 句或段的意义。在此基础上, 句或段的意义。在此基础上,瑞恰兹进一 步扩展了语境的范围。 步扩展了语境的范围。一是当时写作时的 话语语境, 话语语境,二是指文本中的词语所体现的 表示一组同时再现的事件的名称” “表示一组同时再现的事件的名称”,这 里词语蕴含了历史的积淀, 里词语蕴含了历史的积淀,一个词可能暗 含着一个惊心动魄的事件, 含着一个惊心动魄的事件,或某种强烈的 情感。语境构成了一个意义交互的语义场。 情感。语境构成了一个意义交互的语义场。
之间的流派, 之间的流派,进一步开拓了西方文学批评 史上的形式主义潮流。 史上的形评从外部研究引向了内部研究。 完成了西方文学批评向形式主义的转换, 完成了西方文学批评向形式主义的转换, 也开始了文学批评从传统语言学向现代语 言学的转换。 言学的转换。
3.意义含混(ambiguity)。该术语由燕卜 3.意义含混 ambiguity)。 意义含混( )。该术语由燕卜
荪引入新批评, 荪引入新批评,指由文学语言的多义所形 成的复合意义。换句话说, 成的复合意义。换句话说,意义含混指的 是一个语言单位( 是一个语言单位(字、词)包含两种或两 种以上的意义, 种以上的意义,一句话可以有多种理解的 现象, 现象,是指某种修辞手段所产生的多种效 果。意义含混以往被视为文学创作的一大 弊病, 弊病,而新批评则把它视为诗歌语言的基 本特征,使之大致接近“丰富” 巧智” 本特征,使之大致接近“丰富”、“巧智” 的意思,丰富诗歌的意蕴。 的意思,丰富诗歌的意蕴。
韦勒克所主张的外部研究和内部研究: 韦勒克所主张的外部研究和内部研究: 外部研究:传记、心理、社会、思想等研 外部研究:传记、心理、社会、
究; 内部研究:声音研究、(语义)意义单元、 内部研究:声音研究、(语义)意义单元、 、(语义 语言风格、意象研究、隐喻研究、 语言风格、意象研究、隐喻研究、神话研 小说叙事技巧研究等。 究、小说叙事技巧研究等。 新批评虽然不承认是形式主义,但实为形 新批评虽然不承认是形式主义, 式主义。 式主义。
英美新批评的主要发展阶段
1. 艾略特(T.S.Eliot)可视为新批评的思想 艾略特(T.S.Eliot)
先驱。他在《传统与个人才能》 先驱。他在《传统与个人才能》一文中提 出了一重要论点——非个性论 非个性论, 出了一重要论点——非个性论,这一论点 构成了新批评文论的基石。 构成了新批评文论的基石。艾略特强调批 评应该从作家转向作品, 评应该从作家转向作品,从诗人转向诗本 为新批评提供方法论基础的是瑞恰兹, 身。为新批评提供方法论基础的是瑞恰兹, 他通过引进语义学的方法使人们把注意力 移向语言。 移向语言。 理查兹(I.A.Richards) 文学批评原理》 理查兹(I.A.Richards)《文学批评原理》
英美新批评
新批评的地位
“新批评”一词,源于美国文艺批评家兰瑟 新批评”
姆1941年出版的《新批评》一书 。 1941年出版的《新批评》 新批评是英美现代文学批评中最有影响的 流派之一,它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在英国 发端,三十年代在美国形成,并于四五十 年代在美国蔚成大势。五十年代后期,新 批评渐趋衰落,但新批评提倡和实践的立 足文本的语义分析仍不失为文学批评的基 本方法之一,对当今的文学批评尤其是诗 歌批评产生着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