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言语逻辑填空题解题技巧之二关联词语法
公务员行测复习知识点大全(含思维导图)
![公务员行测复习知识点大全(含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f0d571e8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af.png)
公务员行测复习知识点大全(含思维导图) 研究必备,欢迎下载。
第二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第一章:片段阅读解题顺序:提问-文段-选项第一节:中心理解题重点词语之关联词:1.转折关系:非典型转折词2.因果关系:直接问原因3.必要条件关系4.并列关系二、行文脉络第二节:细节判断题第二章:语句表达第一节:语句排序题第二节:语句填空题第三节:接语选择题第三章:逻辑填空解题顺序:提问-文段-选项第一节:词的辨析第二节:语境分析第四部分:数量关系第一节:代入排除法第二节:数字特性1.奇偶特性2.倍数特性第三节:方程法第四节:工程问题基础公式:总量=效率x时间第五节:行程问题基础公式:路程=速度x时间(s=v*t)第六节:经济利润问题第七节:排列组合与概率1.排列组合2.概率第八节:容斥问题第九节:最值问题第四部分:判断推理第一章:图形推理图形推理5种命题形式:1.位置规律2.样式规律3.属性规律4.数量规律5.特殊规律6.空间重构第三章:类比推理类比推理3种常见题型:1.语义关系2.逻辑关系3.语法关系第四部分:判断推理第二章:定义判断题型:题目下定义,选项给出四种情况,选出最符合或最不符合该定义的答案。
解题思维:看清提问方式:属于/符合,不属于/不符合。
研究必备,欢迎下载。
第四部分:判断推理第四章:逻辑判断总框架:第一节:翻译推理第二节:排列组合第三节:逻辑论证第四节:日常结论一、翻译推理在这一部分,我们将研究如何进行翻译推理。
二、排列组合在这一部分,我们将研究排列组合的知识。
三、逻辑论证在这一部分,我们将研究逻辑论证的方法。
四、日常结论在这一部分,我们将研究如何做出日常结论。
第五部分:资料分析研究必备,欢迎下载。
总框架:第一节:统计术语第二节:速算技巧第三节:简单计算第四节:高频考点——增长类第五节:高频考点——比例类第六节:综合分析一、统计术语在这一部分,我们将研究与增长类相关的统计术语,包括基期量与现期量、增长量与增长率、百分数与百分点、同比与环比、增长率、降幅、变化幅度等。
公务员行测逻辑填空题解题思路
![公务员行测逻辑填空题解题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2825b45a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65.png)
公务员行测逻辑填空题解题思路公务员行测中的逻辑填空题通常要求考生根据给定的语境,在空格处选择最合适的词语或短语,使整个句子意思完整、合理。
这类题目考察考生对逻辑性、语义准确性和语境理解能力的掌握。
以下是解题思路的一般步骤:1. 理解上下文语境首先,仔细阅读题目前后的语句,理解上下文的语境以及主旨。
确定整个篇章的主题和脉络,从而更好地理解填空位置所需要表达的意思。
2. 确定词类和词性归类分析并确定需要填入空格位置的词类和词性,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等。
理解词性归类有助于准确选择可用的词语。
3. 掌握常见逻辑词及固定搭配掌握常见的逻辑词和固定搭配,这些词语在逻辑填空题中出现的频次较高。
例如,表示因果关系的词语有因此、所以、因为等;表示递进关系的词语有而且、此外、另外等;表示转折关系的词语有但是、然而、尽管等。
熟悉这些常见的逻辑词及固定搭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句子的逻辑关系,并选择适当的词语填入空格。
4. 依据词汇和语义进行选词在掌握基本逻辑词汇后,要根据空格前后的词汇和语义进行选词。
填入的词语应符合语义逻辑,与句子其他部分的意思保持一致,尽量避免矛盾或不连贯的情况。
5. 审题排除错误选项在确定选项后,要再次审题,确保所选答案与整个句子的语义连贯并且没有明显的错误。
排除掉那些语法错误、逻辑不通或词义不符的选项。
6. 做好逻辑填空题的练习逻辑填空题需要对语境和逻辑关系的理解能力,可以通过多做练习来提高。
通过做题,逐渐熟悉各类逻辑关系、固定搭配和常见逻辑词汇,增强对语境的敏感度和理解能力,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和效率。
总结:公务员行测逻辑填空题需要考生在掌握逻辑关系和语义准确性的基础上,根据上下文的语境,选择最合适的词语或短语填入空格,使整个句子意思完整、合理。
通过理解上下文语境,掌握常见逻辑词及固定搭配,依据词汇和语义进行选词,审题排除错误选项以及进行大量的练习,可以提高解答逻辑填空题的能力。
2020年国考备考:巧解行测言语排序题的两大技巧二.doc
![2020年国考备考:巧解行测言语排序题的两大技巧二.doc](https://img.taocdn.com/s3/m/7b4b72a6ba0d4a7302763af0.png)
2020年国考备考:巧解行测言语排序题的两大技巧(二)2020年国考备考:巧解行测言语排序题的两大技巧(二)1.关联词:通常情况,关联词是配套出现的,如因为所以、虽然但是等,同学们可以通过前后的关联词找出紧密连接的句子。
但是,有些题目会出现省略前半部分关联词的情况,这就需要同学们根据后半部分关联词推导出前面的内容。
如:但表转折,前后句语义相反。
2.重复词:根据话题一致的原则,前一个句子和后一个句子往往强调的是同一内容。
通过一些重复词,将共同信息捆绑,也可以快速判断两句之间的顺序。
3.时间和空间顺序:当句子中出现表示时间或空间的词语时,按照事情发展过程的先后顺序或事物空间结构的顺序,依次排序即可。
例题2. (2018-国家-55.)①以此来看,种植一些价廉物美的乡土草木,更易于达到上述效果,更能满足适地、适物以及好种、好管、好活、好看的绿化需求②绿化具有生态、经济和社会三种效益③所以在城市绿化上选择这些乡土草木资源,更能体现自己的品牌和地方特色,有助于营造有特色的园林城市风格④城市绿化是以栽种植物来改善城市环境的活动⑤乡土草木资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不仅能适应本地的生态环境,而且不需要特别的投入⑥同时,各个城市都有不同的市情,有的城市还有自己的市花、市树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A. ②⑤⑥③①④B. ④②①⑤⑥③C. ②①④⑤③⑥D. ④③⑤①⑥②答案:B解析:第一步,观察选项,判断②④哪句适合做首句。
④句为城市绿化的下定义内容,而②句为绿化具有的效益。
按照逻辑顺序,应该先下定义再说好处。
故④作为首句排除A、C 两项。
第二步,看B、D两项。
④②可以进行绿化这一话题的衔接,而④③无法捆绑,因为在③句中出现了关联词所以和指示代词这些,而在④中并没有提及原因和指代的具体内容,排除D项。
③句中所以引导的结论句更适合放在尾句。
因此,选择B选项。
熟练掌握解排序题的两大技巧,可以帮助同学们快速排除干扰选项,理清语句基本顺序。
行测言语理解:关联词语在逻辑填空题中的运用
![行测言语理解:关联词语在逻辑填空题中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a0816c2e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ec.png)
行测言语理解:关联词语在逻辑填空题中的运用_逻辑填空题是行测言语当中的必考题型,但是这种题目却令大家感到十分头疼,因为有很多时候总感觉逻辑填空“无迹可寻”,错误率很高,短时间内也很难提高。
其实不然,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关联词语在逻辑填空题当中的运用,以便人让大家达到更好的做题效果。
一、关联词语法介绍关联词语法:在逻辑填空题当中,横线前后语义要符合常规的逻辑。
比如,转折前后语义和感情倾向相反或相对,递进前后语义相近、程度加重等等,把握横线前后的关联词语,从语义和感情倾向把握文段语境。
二、例题精讲例1.“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
这方面有很多鲜活生动的事例。
始建于战国时期的都江堰,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就是根据岷江的洪涝规律和成都平原悬江的地势特点,________建设的大型生态水利工程,不仅造福当时,而且________。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 因势利导泽被后世B. 因地制宜经久不衰C. 顺势而为利在千秋D. 物尽其用历久弥新【答案】A。
解析:第一步,分析第二空。
根据“不仅……而且……”可知,该空应与“造福当时”构成递进关系。
A项“泽被后世”指恩惠遍及到后代的人民,符合语境。
B项“经久不衰”指经历长久时间而不衰败,不能与“造福当时”构成递进关系,不符合语境,排除B项。
C项“利在千秋”指做一件事情,其功劳建立于当代,而其所产生的利益将惠及千秋万代,符合语境。
D项“历久弥新”指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鲜活,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
不能与“造福当时”构成递进关系,不符合语境,排除D项。
第二步,分析第一空。
根据语境可知,都江堰是根据岷江的洪涝规律和成都平原悬江的地势特点建设的大型生态水利工程,该空应照应“根据岷江的洪涝规律和成都平原悬江的地势特点”。
A项“因势利导”指顺着事情发展的趋势,加以引导。
C 项“顺势而为”指做事要顺应潮流,不要逆势而行,不符合语境,排除D项。
因此,选择A选项。
逻辑填空技巧之关联词语法
![逻辑填空技巧之关联词语法](https://img.taocdn.com/s3/m/296e4736eff9aef8941e068c.png)
欢迎您登陆吉林华图官网查看20XX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等信息,同时为了帮助大家顺利备战国考,我们每日为大家更新大量辅导资料,欢迎您的阅读。
在做言语题的逻辑填空时,把握好关联词的用法,对于选词有很好的效果,这样可以很好的对比关联词前后的词语含义和感情表达的方向。
(1)转折关联词:但是、然而、可是、而解题要点:含义相反、方向相反(2)并列关联词:或者说、与此同时(正向并列)不是……而是……(反向并列)含义相近,方向一致(3)递进关联词:而且、并且、还、甚至解题要点:含义递进、方向一致例1、很多大学生希望毕业后找到一份工作,稳步发展,可是也有许多人不愿______,他们有相对稳定的家庭背景,有工作能力,却在寻找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性。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按部就班B. 墨守成规C. 人云亦云D. 步人后尘解析:我们从空格前后出发,可以看到“可”这个表转折的关联词,结合前面的稳步发展,我们可以根据这个,明确地定位空格处的意思为不愿稳步发展,首先就可以排除CD项。
然后辨析词语的含义,按部就班:原意是写文章时篇章结构安排得体,用字造句合乎规范。
后来引申为照章办事,依次进行,不越轨,不逾格。
墨守成规:墨守成规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据此可以选到A项。
例2、白话文、英文、德文并不一定代表,文言文也不一定代表,在文言文的世界里,我们可以发现太多批判的精神,太多超越现代的观念,太多先进的思想。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开放守旧B. 现代传统C. 现代落后D. 高雅庸俗解析:从空格入手,可以看到不…也不…为反向并列,但是由于材料介绍的为两个不同的主体,一个是白话文类,一个是文言文类,我们就此可以推出,空格处需要两个方向意思的词,在结合后面文言文的定义,从超越现代的观念,太多先进的思想可以定位文言文为不守旧的,再结合前文,定位答案为A。
例3、在人类历史上,科技发明和人工工程曾导致不少“出人意料”、“始料不及”甚至“______”的结果。
行测备考:言语理解与表达解题高分技巧
![行测备考:言语理解与表达解题高分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c3789860a32d7375a41780aa.png)
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主要考查考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交流、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
常见的题型有:阅读理解、逻辑填空、语句表达等。
从历年的考情来看题量也是比较稳定保持在40道题目。
言语部分成为很多考生学习突破的瓶颈。
在此来带大家认识下言语理解与表达的认知存在几种误区:误区一:逻辑填空就是凭语感,做题错误率高逻辑填空这一部分文字量阅读逐年增大,词汇量也在不断加大。
文段多集中的时下的书面议论、记叙、说明等表达方式下的文段特征、上下句之间语义关系也更加紧密,一般考生由于平时很少阅读,语感并不准确。
加之对于词语准确意思把握不够到位,造成这一部分准确率比较低。
解题技巧一:关注关联词如何在这一部分拿到高分,除了平时的阅读积累外,考场上对于题目的分析尤为重要。
在对题目的分析中关联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标志。
在转折结构中,转折前与转折后语义形成相反或者相对的关系,选择的词语也构成前后的反义关系。
例1、在环境问题上,我们所面临的困境不是由于我们____________,而是我们尽力做了,但却无法遏制环境恶化的势头,这是一个信号,把魔鬼从瓶子里面放出来的人类,已经失去把魔鬼再放回去的能力。
A.无所顾忌B. 无所不为C. 无所事事D. 无所作为【答案】D。
解析:“无所顾忌”指没有什么顾虑、畏惧。
“无所不为”指什么坏事都干。
“无所事事”形容闲着什么事情都不干。
“无所作为”指安于现状,缺乏进取精神,没有做出什么成绩。
由“不是……而是……”可知,空缺处所填词语应与“做了”意思相反,表示没有做,据此排除 A、B。
“无所事事”侧重于闲,“无所作为”侧重于没有成绩。
由“无法遏制环境恶化的势头”可知,“无所作为”填入更恰当。
本题答案为 D。
因果关系中,前后形成因果关系,所选择的词义应该是对原因的推断或者是对结果的推断的推断词。
例2、以鸟类迁徙为话题的纪录片《迁徙的鸟》向我们完美展示了一个自然界的奇迹。
虽然大部分地表已被人类改造得________,但在天空中,鸟儿仍是主角,无论雪鹅、野鸭还是云雀,都自有其尊严。
言语理解—逻辑填空做题技巧
![言语理解—逻辑填空做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e15b2c88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90.png)
言语理解—逻辑填空做题技巧逻辑填空的思路是再准确把我题干整体语境的基础上,结合选项此意,选出最合理的选项。
简而言之,即语境结合语义。
一、语境辨析(上下文的辨析)语境提示的信息,分为三类:1.关联词(或标点);2.说明性语句;3.关键词语对应。
(一)关联词逻辑填空题中起到提示作用的关联词或逻辑关系主要有三类:(1)转折关系;(2)递进关系;(3)并列关系。
另外有些情况下,其他关联词,如假设关系关联词也会起到提示作用。
1.转折关系3.并列关系(二)说明性语句有些题目中,横线前后会有一些分句,对横线上要填的词进行解释说明,这些语句叫说明性语句。
说明性语句主要有三类: (1)包含因果关系关联词的语句;(2)包含解释性词语的语句;(3)横线前后举例子或打比方的语句。
1.因果关系2.解释关系3.举例子\打比方(三)关键词句有些题目横线处所填词语与题干的关键词句密切相关。
关键词句对应在这几年的国考、省考题目中出现频率越来越大,一般50%以上的题目都涉及关键词句对应。
但相对于前面两类辨析方法,关键词句更不容易掌握,因为它没有太明显的标志词,更多要靠考生对上下文的理解进行判断。
二、词语辨析词语是逻辑填空的基础,即使考生对语境非常了解,如果不清楚选项的含义,一样无法做对题目。
从近几年的国考、省考来看,词语辨析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词语的搭配;②词语的色彩;③词义的程度轻重;④近义词的词义辨析。
需要说明的是,即使掌握了词语辨析的所有方法,如果词语的积累不够,依然无法做对题,所以平时对词语的积累也是必不可少。
(一)词语搭配(二)词语色彩(三)轻重程度(四)相异分析言语理解中的逻辑填空的题型,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解题,一是要进行文段语境辨析,主要看文段的关联词、说明性语句和关键性的词句;二是注意词语的辨析,看词语是否有固定搭配、词语的色彩、词语的轻重程度以及对相异词语的分析。
以下是高频出现的成语可以进行积累记忆:附件:成语积累1.南辕北辙:指的是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行测逻辑填空解题技巧
![行测逻辑填空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1361851958fb770bf78a5569.png)
行测逻辑填空解题技巧众所周知,公务员行测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平均做题时间要控制在50秒以内,要想在这么短暂的时间内既能把简单题轻松拿下,又可做好绝大部分的难题,达到速度和效率的优化,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备考练习中既要掌握好言语理解与表达各种题型的做题基本功,同时也要善于发现一些能够快速解题的小窍门,也就是解题秒杀技巧,这样一方面可以快速准确解题,另一方面又能节约考试时间,最终必将提高言语理解与表达这个部分的分数。
一、秒杀技巧一:标点符号在言语题中,“‘’”、“?”及“、”很有可能为正确解题立下汗马功劳。
【例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其幼稚工业或成熟工业一旦被政府所“保护”,就会形成新的既得利益团体,从而对政府产生新的压力,迫使其进一步实施“保护”,使暂时的保护演变为永久的保护。
对上面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受政府“保护”的有可能是幼稚工业,也可能是成熟工业B. 受政府“保护”的结果是形成了新的既得利益集团C.政府的“保护”会由暂时演变为永久D.政府的“保护”能对工业发展产生促进作用【解析】引号在很多公务员考试试题中多次出现,常展现出的作用是表示讽刺和否定。
文中“保护”二字显然是含有贬义的,考生明白这个道理后便可迅速选出正确答案为D。
【例题】中国古人将阴历月的大月定为30 天,小月定为29 天,一年有12 个月,即354 天,比阳历年少了11 天多。
怎么办呢?在19个阴历年里加7 个闰月,就和19 个阳历年的长度几乎相等。
这个周期的发明巧妙地解决了阴阳历调和的难题,比希腊人梅冬的发明早了160年。
这段文字主要阐明的是:A.古代阴历中闰月设置的规律与作用B.中国古代历法在当时有先进水平C.阴阳历调和问题在古代是个世界性问题D.中国古代如何解决阴阳历差异问题【解析】文中出现了问号提出了一个问题,有问题就要解决问题,很显然四个选项一扫变知D为正确答案。
【例题】荀子认为,人的知识、智慧、品德等,都是由后天学习、积累而来的。
国家公务员联考逻辑填空选择技巧
![国家公务员联考逻辑填空选择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b29198d7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11.png)
在联考的言语理解与表达中,因参与的省份众多,各地言语部分的总题量并不统一,但逻辑填空题的份额大致占言语总题量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基本在10题以上,其重要性不容小觑。
逻辑填空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于文段的分析能力和词语的辨析能力。
很多考生在解题时因为无法区分词语之间的差异导致选错,从而使逻辑填空成为很多考生的噩梦和痛点。
接下来就给大家介绍一下逻辑填空题的五个解题技巧,可以帮助大家提高做题效率,确定正确答案国家公务员考试的逻辑填空选择技巧。
一、固定搭配固定搭配是每套题中必考的考点,一般一套题目中考查5至6道题,选项和题干中有我们平时常见常用的固定搭配。
解题方法并非让考生去死记硬背什么词和什么词搭配在一起,而是要考生搞清楚如何到文段中寻找已知的搭配内容,搞清楚搭配的形式都有哪些。
关键在于找准搭配对象,比如常用词、热点词等。
1.搭配一个词:瞻前顾后找准搭配对象和感情色彩。
【例1】(2021北京)有观点认为,在信息流爆炸及碎片化的当下,人物访谈节目已经不再被需要。
但不能忽略的是,访谈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节目由此呈现对人性内里的深层次______。
社会话题也通过讨论引起发酵和反思。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发挥B.独特C.挖掘【答案】C【解析】搭配“人性”,且由横线前后文意可知,横线处应体现对人性内里的深层次探究,C 项“挖掘”指发掘,符合文意,当选。
A 项“发挥”指意思或道理充分表达出来,无法体现深层次之意,搭配不当,排除;B 项“揭露”指让坏事显露出来,偏消极,与文段感情色彩不符,排除。
【例2】(2019四川)资源稀缺会产生相应的认知机制,改变人们观察事物和做出决策的方式。
长期的资源稀缺会形成稀缺心态,导致与稀缺资源有关的问题自动______更多注意力,形成注意力“聚焦”。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分散B.吸引C.集中D.分配【答案】B【解析】横线处搭配“注意力”,且根据后文“形成注意力‘聚焦’”可知,资源稀缺形成的稀缺心态会让人们自动关注与稀缺资源有关的问题,B项“吸引”指引起别人的注意,符合文意,当选。
行测言语理解逻辑填空与语句表达技巧
![行测言语理解逻辑填空与语句表达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af788827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73.png)
行测言语理解逻辑填空与语句表达技巧在公务员考试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中,言语理解与表达是一个重要的模块,而逻辑填空和语句表达则是其中的关键部分。
掌握有效的技巧对于在这两个方面取得高分至关重要。
逻辑填空,顾名思义,就是在一段文字中留出空白,让考生从给定的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词语填入。
这不仅考查考生对词汇含义的理解,更考验其在具体语境中运用词汇的能力。
首先,我们要注重积累词汇。
扩大词汇量是做好逻辑填空的基础。
平时可以通过阅读权威的报纸杂志、经典文学作品等,遇到不熟悉的词语及时查阅并记录下来,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同时,要注意区分近义词和反义词,了解它们在语义、色彩、用法等方面的细微差别。
其次,要善于分析语境。
语境是指语言使用的环境,包括上下文的内容、逻辑关系、情感色彩等。
通过对语境的仔细分析,可以判断出空缺处所需词语的大致意思和特点。
比如,如果上下文是在描述一种严肃、正式的场景,那么所选用的词语也应该是比较庄重、书面的;如果是在讲述轻松、幽默的事情,词语就可以相对活泼、口语化一些。
再者,运用排除法也是一个有效的策略。
在面对选项时,可以先从自己最确定的错误选项入手,逐步排除,缩小选择范围,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另外,逻辑关系的把握也不能忽视。
常见的逻辑关系有并列、转折、因果、递进等。
例如,出现“但”“然而”等转折词时,前后词语的意思往往相反或相对;“而且”“甚至”等递进词则表示程度的加深。
语句表达主要包括语句排序、语句衔接和病句辨析等题型。
对于语句排序题,第一步是观察选项,确定首句。
一般来说,总括性的句子、引出话题的句子或者背景介绍的句子更有可能作为首句。
然后,根据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等进行捆绑排序。
比如,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先……然后……最后”;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内到外”等。
语句衔接题则需要我们关注上下文的内容和行文脉络。
空缺处的句子要与前后文在话题、逻辑、风格上保持一致。
有时可以根据关联词、标点符号等线索来判断。
公务员考试逻辑判断技巧之关联词推导题型解题技巧
![公务员考试逻辑判断技巧之关联词推导题型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77e6d9e376c66137ef061904.png)
公务员考试逻辑判断技巧之:关联词推导题型解题技巧有很多考生一提到言语就头大,所以现在我们在笔试行测中主旨题型可能是大部分考生最为头疼的题型了。
因此,公务员考试网总结整理出利用关联词解答言语题的解题技巧,以备考生的不时之需。
这部分试题的提问方式主要有“这段文字主要说明的是”、“这段文字主要强调的是”。
这类题目一般都是针对某种社会现象或者某个问题展开的论述。
通常不会仅仅局限于对现象、问题本身的描述,而是倾向于揭示现象背后的本质,或者探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但往往点到为止,不会直接摆出明确的观点,需要考生作进一步转换。
关联词是连接上下文的纽带,对理解文意、把握文章重点具有重要意义。
借助关联词来解答强调式主旨题,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联词,用来表强调的主要有以下四种:转折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可是、但是、尽管……还、虽然(虽是、说、尽管、固然)……但是(但、可是、然而、却) 、却、不过、然而、只是、尽管……可是……、虽然……但是……、……却…………然而……。
这类关联词转折后边是重点。
例题:1、财富的增加与道德的堕落并不必然成正比。
但如果财富的增加不能与公正的分配财富并行,如果社会的普遍的道德水平非但不能相应地得到提高,反而持续不断地下降,那就谈不上有实质意义的自由与平等,社会就不可能成为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
这段文字的主旨在于()【答案】B。
【解析】文段第二句通过转折词“但”进行了重点强调,其中包含了一个“如果”引导的假设条件句,从反面论证了财富增加、公正分配、道德水平提高几方面相悖时的危害,从而加强了正面论述的观点,B项正确。
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大多是强调结果,如“因为(由于)……所以(于是、以致)……“因此”等等。
不过,“之所以……是因为……”比较特殊,强调的是后面的原因。
例题:2、夏天少数人为贪图凉爽,早餐以冷饮代替豆浆和牛奶,这种做法在短时间内不会对身体产生影响,但长期如此会伤害“胃气”。
在早晨,身体各系统器官还为走出睡眠状态,过多食用冰冷的食物,会使体内各个系统出现痉挛及血流不顺的现象。
行测言语理解句子排序与逻辑填空技巧
![行测言语理解句子排序与逻辑填空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a47ee383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08.png)
行测言语理解句子排序与逻辑填空技巧在公务员考试的行测科目中,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的句子排序和逻辑填空是让很多考生感到头疼的题型。
但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技巧和方法,就能在这两个模块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这两个题型的解题技巧。
一、句子排序句子排序题主要考查考生对语言连贯性的把握能力。
要做好这类题目,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观察选项,确定首句一般来说,首句的特点是引出话题、提出观点或者是背景介绍。
比如,含有指代不明的代词的句子、具体论述细节的句子通常不适合作为首句。
通过观察选项中给出的首句,可以先排除一些不符合条件的选项。
2、寻找关键词和关联词在句子中,往往会有关联词,如“虽然……但是……”“因为……所以……”等,通过这些关联词可以确定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同时,一些关键词,如重复出现的词语、时间词、空间词等,也能帮助我们判断句子的先后顺序。
3、分析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常见的逻辑关系有总分关系、因果关系、转折关系、顺承关系等。
比如,先总述再分述,原因在前结果在后,转折前后语义相反等。
4、代入验证当我们初步确定了句子的顺序后,将其代入选项中进行验证,看是否通顺、合理。
例如:①在辽阔的关东大地,三大怪之一是姑娘叼个大烟袋,旧时老一些的女人都是略有一支两支的②另外,一支烟袋往出一伸,往往把家里上下或祖上的繁华气派也一并展览③大烟袋中间为柄,柄须中空,一头上装烟的锅子,这锅子比铜钱大得多,另一头是烟嘴④这烟袋还有一用,就是用来打小孩,小孩不听话,即使那祖母本来坐得有几尺远,也能伸出烟袋打到⑤在上一个年代里生活的女人,也未必是人人都爱烟袋,也许只是风气使然将以上 5 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A ⑤①③⑥④B ④③⑥①⑤C ①⑥③⑤②D ③⑥⑤④②首先观察选项,①句引出“姑娘叼个大烟袋”的话题,适合作为首句,排除 B、D 选项。
然后,③句介绍烟袋的构造,⑥句“这烟袋还有一用”是对烟袋用途的进一步说明,所以③在⑥前,排除 A 选项。
行测言语理解逻辑填空与语句表达技巧
![行测言语理解逻辑填空与语句表达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1647438f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73.png)
行测言语理解逻辑填空与语句表达技巧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的逻辑填空和语句表达一直是让众多考生感到头疼的模块。
这两个部分不仅考查我们对词汇的理解和运用,还考验我们对语句的逻辑关系和语法结构的把握。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些实用的技巧,帮助大家提高这两个部分的答题能力。
一、逻辑填空技巧1、理解语境逻辑填空题往往不是孤立地考查某个词汇,而是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判断。
因此,第一步要做的就是仔细阅读题干,理解上下文的意思,把握整个语境所表达的情感倾向、语义逻辑等。
比如,题干中如果是在描述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那么所选的词汇也应该是具有积极色彩的;如果是在讲述一个严肃的问题,那么词汇就应相对正式和严谨。
2、分析选项词汇对选项中的词汇,要从词义、词性、感情色彩、搭配对象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有些词汇虽然意思相近,但在细微之处仍有差别。
比如,“推脱”和“推托”,“推脱”侧重于摆脱、开脱责任;“推托”则侧重于借故拒绝。
3、固定搭配很多词汇都有其固定的搭配用法,熟悉这些搭配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准确地做出选择。
例如,“发扬”通常与“精神”“传统”等搭配;“发挥”则常与“作用”“优势”等搭配。
4、排除法如果在一开始无法确定正确答案,可以采用排除法。
先将明显不符合语境或搭配不当的选项排除掉,缩小选择范围,提高答对的概率。
5、语感培养平时要多读一些优秀的文章,培养良好的语感。
语感强了,在面对一些逻辑填空题时,往往能够凭借直觉做出正确的判断。
二、语句表达技巧1、病句辨析(1)语序不当:要注意句子中词语的排列顺序是否合理。
例如,“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应该是“我国生产的棉花,长期不能自给。
”(2)搭配不当:主要指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主宾搭配不当等。
如“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
”“精神”不能“浮现”,应改为“形象”。
(3)成分残缺或赘余:要留意句子是否缺少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或者是否存在多余的成分。
公考:逻辑填空中“关联关系”的灵活运用
![公考:逻辑填空中“关联关系”的灵活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b4601bb5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e8.png)
逻辑填空中“关联关系”的灵活运用什么词是言语中最重要的词?接触过言语的都会脱口而出:关联词。
确实,基本上各种题型中,都会有对关联词的考察,中心理解题中利用关联词定位中心,语句排序题中利用关联词确定顺序,当然,在逻辑填空题中善用“关联关系”也能达到举重如轻的效果。
最常考到的关联词有三种:递进关系、转折关系、并列关系。
递进关系常见的标志词有“而且、更、甚至等”,其语义是前轻后重,如果前面已知,那后面的词则选一个程度较重的;如果后面已知,前面的词则选一个较轻的。
比如来看这道例题:【例】做学问首先是有一说一,实事求是,尊重原始实验数据的真实性。
在诚实做研究的前提下,对具体实验结果的分析、理解有________甚至错误是很常见的,这是科学发展的正常过程。
可以说,许多学术论文的分析、结论和讨论者存在不同程度的_______,越是________的科学研究,越容易出现错误理解和错误结论。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 争论错误严谨B. 异议弱点复杂C. 偏差瑕疵前沿D. 意见局限真实【解析】文段第一个空后面出现了递进关联词“甚至”,可知横线处应填入与“错误”词义相近但程度较轻的词语。
C项“偏差”指工作上产生的过分或不及的差错,符合语境。
“争论”、“异议”和“意见”都不能体现出“错误”之意,故排除A、B、D三项。
转折关系常见的标志词有“但是、可是、然而、却、其实、实际上等”,前后语义相反,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已知信息做反推,推出所填词语。
比如来看这道例题:【例】我们现在认为,严格意义上的地图应该仅仅是对某一片特定区域的______ __记录,它必须严谨如卫星所拍摄到的照片一样。
而过去,地图被认为是一种复杂的手工绘制作品,且有着各种不同的主观色彩,因为对于同一个地方而言,不同的地图表现出来的内容会________,如今,人们加诸地图的主观性正在逐渐消失,人类随之失去的,也是地图蕴含着的重要的文化和历史信息。
公务员行测中的逻辑填空题解析解题方法与技巧
![公务员行测中的逻辑填空题解析解题方法与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f2fe27ef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eb.png)
公务员行测中的逻辑填空题解析解题方法与技巧公务员行测中的逻辑填空题通常是考察考生对逻辑思维和语言组织的能力,解题过程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在这篇文章中,将介绍一些解析逻辑填空题的方法与技巧,帮助考生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理解题意,抓住关键信息在解答逻辑填空题之前,首先需要理解题意,并抓住关键信息。
通常,逻辑填空题所给出的句子或者篇章是缺失了某个词或短语的,我们需要从给出的备选项中选出一个最合适的填入空白处,使得句子或篇章的意思通顺。
在理解题意的过程中,可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句子结构和语法关系:正确理解句子的结构和语法关系,帮助我们理解句子的含义。
2. 上下文逻辑关系:通过理解上下文所给出的信息和逻辑关系,可以判断空白处所需要填入的内容。
3. 逻辑推理和常识判断:利用逻辑推理和常识判断,尽可能缩小备选项的范围。
二、排除干扰项,选择最合适的选项在解析逻辑填空题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干扰项。
这些干扰项看似合理,但实际上与题目的逻辑关系不符。
因此,我们需要掌握一些方法来排除这些干扰项,选择最合适的选项。
以下是一些排除干扰项的方法:1. 对照备选项:将备选项逐一对照空白处的上下文,排除与上下文逻辑不符的选项。
2. 逻辑关系判断:分析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判断选项是否与之吻合。
3. 辨别偷梁换柱:有时候,备选项中会出现与原文内容相近但不符合上下文逻辑的选项,需要注意辨别。
三、通过解题技巧提高解题效率在解答逻辑填空题时,掌握一些解题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解题效率。
以下是一些解题技巧:1. 先读全文:在开始解题之前,先快速浏览一遍整篇文章,抓住大意和主要逻辑关系。
2. 首尾关系:通常情况下,段落的开头和结尾会提供一些提示信息,可以先解答这些空白。
3. 近义词替换:有时候备选项中的词语可以与原文中的词语进行近义词替换,需要特别注意。
4. 逻辑关联词:在解答逻辑填空题时,注意上下文中的逻辑关联词,如因果关系、转折关系、并列关系等,会有助于判断填入的内容。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关联词技法汇总.doc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关联词技法汇总.doc](https://img.taocdn.com/s3/m/1fa31644ff00bed5b9f31dd3.png)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关联词技法汇总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关联词技法汇总在公务员考试行测科目的考查中,逻辑填空之前叫选词填空,是从2010年国考开始将选词填空更名为逻辑填空,这个更名向我们传达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以往叫做选词填空的时候,命题人考察的重点是考察考生对于词语的理解能力和辨析能力,更名为选词填空后除了考察考生对于词语的理解能力和辨析能力以外,还侧重于对于语境中前后句之间逻辑关系的考察,那么关联词作为连接句与句逻辑关系的载体,它对于我们把握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有着非常重要的提示性作用。
在公务员言语理解与表达考试的逻辑填空题型中,常考的关联词一共有四种,转折、递进、并列、因果。
下面笔者将这四种关联词的提示性信息作一技法汇总。
转折关系:转折关系的关联词具有以下三个提示性作用:第一,转折之后是重点,第二,转折前后语义不一致且感情倾向往往相反,第三,转折前后处于相应位置的词语构成一对反义词的关系,比如虽然你穿的很危险,但是你长得很( )。
填入( )的词语是安全。
危险与安全刚好构成一对反义词,呈现相反相对的关系。
【例题】当体育界、工业界和其他领域中的一些领导者将他们的成功归因于一种高度的________意识时,一个社会还是应该更好地为那些即将成为领导者的年轻人灌输一种________的意识。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竞争合作B.大局协作C.写作分工D.危机团队在这道题目中,有一个关联词还是,还是引导的是转折关系,因此转折前后处于相应位置的词语构成一对反义词的关系,在四个选项中,只有竞争与合作构成一组反义词,因此此题选择A。
递进关系:递进关系的关联词具有以下提示性作用:第一,递进之后是重点,第二,递进关联词前后处于相应位置的词语义与感情倾向一致且往往后者是前者程度的加深。
比如你有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甚至是( )的,填入( )中的这个词应该与错误是同义词并且比错误程度更深,所以可以填入荒谬或大错特错。
2019国考备考:言语理解与表达之逻辑填空
![2019国考备考:言语理解与表达之逻辑填空](https://img.taocdn.com/s3/m/4bab0ed2050876323112123d.png)
第一节言语理解与表达之逻辑填空一、提示性词句例题精讲【例1】(2017-国家-29.)水污染防治之难,在于水的________。
水自源头奔流而下,被沿岸居民、企业反复利用,任何环节疏于治理,都可能让水变脏。
水往低处流的特性,也导致“上游排污,下游遭殃”,上游地区的污水如不加处理直流下游,下游往往________也难以应对。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循环性殚精竭虑B.地域性一掷千金C.流动性竭尽全力D.便利性废寝忘食【题号】2017-国家-29.【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第一空根据文中“水自源头奔流而下”“水往低处流的特性”“上游排污,下游遭殃”可知,第一空应突出“水在空间中不停地移动”的含义,所以“流动性”符合语境。
“循环性”强调周而复始的往复过程;“地域性”通常表达局限于每个地区一地一城之内的含义,强调在空间上的相对固定不变;而“便利性”意为方便快捷,这三个词均不符合语境要求。
故可以排除A项、B项和D项。
第二步,验证第二空。
“竭尽全力”放在此处可以体现“即使下游对水污染治理全力以赴也难以奏效”的语境。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殚精竭虑:形容用尽心思。
一掷千金:用钱满不在乎,一花就是一大笔。
竭尽全力:用尽全部力量。
废寝忘食:顾不上休息,忘记了吃饭,形容非常专心努力。
【本题结束】【例2】(2015-国家-21.)从统计学角度看,用平均数指标反映趋势虽精确敏感,但也有其致命弱点,尤其是平均数的“________”,很容易掩盖个体之间的差异。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以管窥天B.削峰填谷C.大而化之D.等量齐观【题号】2015-国家-21.【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根据最后一句话“掩盖个体之间的差异”是上句中“平均数的特点”产生的结果可知,所填词应有“平均”之意。
A项“以管窥天”强调“片面”,C项“大而化之”强调“马虎、大意”,两项均不符合文意,排除A项和C项。
第二步,B项“削峰填谷”意思是削低山峰来填平山谷,有“消除差异,平均看待”之意,符合语境。
公务员考试《行测》选词填空答题技巧:关联词法
![公务员考试《行测》选词填空答题技巧:关联词法](https://img.taocdn.com/s3/m/74d4f01e2f60ddccda38a0c6.png)
公务员考试《行测》选词填空答题技巧:关联词法:在解答选词填空题时,如果文段中有很明显的关联词,对于我们解题将会起到很大的帮助,甚至可以秒杀答案。
由于关联词的出现使文段有了很明显的逻辑关系,常见的有转折关系,递进关系、因果关系、条件关系等。
如果能够迅速抓住文段中的这些关系,解题的时候可以收到快、准、“ 狠” 的效果。
下面就一些例题做深入的探讨。
例 1如果我们继续让市场决定命运,让政府在稀缺的石油和食品上互相________,资源将会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瓶颈。
但如果世界各国在研究、开发以及传播节能技术和可再生能源上进行 ________, 快速的经济增长就有可能成为现实。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 竞争合作B. 制约分工C. 争夺支持D. 抵制改革【答案】 A【解析】这道题目很多同学做不出来。
每个选项几乎都有人会选。
然而正是这样把选项分开带入两个空,都觉得无法抉择的时候,就得注意从大局整体观察,发现文段的表述,是这样说的“ 如果我们 ...... 让政府在 ...... 互相 ________,资源将会成为增长瓶颈。
“ 但如果世界各国在 ...... 进行 ________,经济增长就可能成为现实, ” 文段很明显由“ 如果......”“ 但如果......” 连接,构成了一个转折关系,那这样,文段的横线处应该填一对反义词最为合适,这样观察四个选项,只有 A 选项的两个词语构成了一对反义词,因此,答案只能选 A 。
例 2 虽然很多员工觉得很难控制工作中的压力, 但是至少当他们回家时是________的。
然而, 随着工作本质的变化, 家也已经不再是曾经的避难所了。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 .愉快B .清闲C .悠闲D .轻松【答案】 D【解析】这道题只有一个空,但是有些同学却感觉很难。
好像四个选项带入都能讲得通。
单看后半句话,回家时是什么样的,四个选项都能入选,然而,这是一道只有一个标准答案的选词题。
逻辑填空技巧篇
![逻辑填空技巧篇](https://img.taocdn.com/s3/m/28af84a6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3a.png)
逻辑填空技巧篇对应分析法公务员考试中的逻辑填空题⽬单纯考查词义的题⽬越来越少,多数题⽬都把考查重点放在了对特定语境的分析上。
对应分析法是进⾏语境分析的⼀种⽅法,也是快速突破逻辑填空的有效⽅法。
对应分析法主要适⽤于有⼀定的⾔语⽚段和上下⽂之间的关系的语境。
命题⼈通常会在空缺处的上下⽂设置⼀些提⽰信息,这些信息与正确答案之间存在⼀定呼应关系。
对应分析法就是通过揭⽰这种呼应关系,帮助考⽣寻找解题思路。
下⾯,中公教育专家就结合真题对对应分析法进⾏讲解,帮助考⽣理解与复习。
逻辑填空题中的对应关系主要分为正对应和逆对应两种。
⼀、正对应正对应,指的是⽂段中上下⽂的某些词句从正⾯提⽰了正确答案的信息。
(⼀)解说关系例题1:(2008?国家)作为⼀个公司领导,不需要、也不可能事必躬亲,但⼀定要,能够在注意细节当中⽐他⼈观察得更细致、,在某⼀细节操作上做出榜样,并形成,使每个员⼯不敢马虎,⽆法。
只有这样,企业的⼯作才能真正做细。
填⼊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项是()。
A.明察秋毫周密威慑⼒搪塞B.明辨是⾮周详使命感推脱C.抓⼤放⼩透彻好习惯塞责D.⾼瞻远瞩⼊微内聚⼒敷衍中公解析:此题答案为A。
本题材料不长,却设了四个空。
解答此类题⽬的基本⽅法是选定⼀个突破⼝,然后分项排除,最终锁定。
突破⼝的选择因⼈⽽异,本题中第⼀空和第三空均有明显的提⽰信息,适合作为解题的突破⼝。
“能够在注意细节当中⽐他⼈观察得更细致”与第⼀空构成解说关系的正对应。
由此可知公司领导要注意细节,相关的只有“明察秋毫”;“使每个员⼯不敢马虎”与“形成”(第三空)构成解说关系,“不敢”提⽰了公司领导要形成的是“威慑⼒”。
由这两空可知,A为正确答案。
(⼆)概括关系例题2:(2010?联考)有研究表明,⽣物⼤灭绝在历史上发⽣过⼆⼗⼏次,⼤约每2600万年发⽣⼀次,似乎具有。
对于物种⼤灭绝的发⽣是否真的如此频繁和有规律,还有争议。
但即便是最的估计,也认为⾄少有5次物种⼤灭绝是⾮常明显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考言语逻辑填空题解题技巧之二关联词语法
之前我们在讲公务员考试的基本解题方法时就提到了关联词语是解片段阅读的重要方法,实际上,关联词法还是解逻辑填空题重要方法。
考生要密切注意这些关联词语,逻辑填空题中主要包括四种,即转折关联词、递进关联词、因果关联词和并列关联词。
这四种关联词同样适用于片段阅读和篇章阅读题的解题中。
下面通过几个例子来看一下。
第一种是转折关联词。
包括“虽然…但是”“然而”“可是”“却”“而”“其实”“实际上”“事实上”等。
转折关联词前后词语意思相反,感情色彩也相反。
例如:
1.虽然很多员工觉得很难控制工作中的压力,但是至少当他们回家时是______的,然而,随着工作本质的变化,家也已经不再是曾经的避难所了。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愉快
B.清闲
C.悠闲
D.轻松
“虽然……但是……”表示转折,前后意思应该相反或不同,轻松:不感到有负担,不紧张。
原文中前面提到了工作中的“压力”一词,因此接下来的回家时状态应该与“压力”相对应,最恰当的词为D项的“轻松”。
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
“清闲”与“悠闲”都侧重在“闲”上,与之对应的反义词应该是“繁忙”;与“愉快”相对应的是“烦恼”。
以上三项均不是和“压力”相对应的,因此不符合题意。
第二种是递进关联词。
包括“甚至”“更”“还”等,递进关联词前后词语语意要保持一致,感情色彩也要保持一致,同褒或同贬,程度上要低一个或高一个层次。
例如:
2.在人类历史上,科技发明和人工工程曾导致不少“出人意料”、“始料不及”甚至“______”的结果。
如果想少出一些这样的事,我们就应该对大自然始终保持一份______,在推广新技术、上马新工程之前多一些研究评估,少一些独断专行。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事与愿违敬畏
B.事倍功半谨慎
C.针锋相对尊重
D.南辕北辙克制
第一空前的关联词“甚至”表递进关系,即所填空应与“出人意料”、“始料不及”语义一致,但程度更重,“事与愿违”指事情的发展与愿望相反,符合语境。
第二空应与“大自然”搭配,敬畏自然是固定搭配。
因此,本题答案为A选项。
B项“事倍功半”指工作费力大,收效小,尚符合文意,但是第二空“谨慎”与“大自然”搭配不当。
C项第二空“尊重”与“大自然”可以搭配,但是第一空“针锋相对”指双方策略、观点及行动等尖锐对立,
文中无“双方”的比较。
D项“南辕北辙”指要到南方去,却驾着车往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尚符合文意,但是第二空“克制”与“大自然”搭配不当。
第三种是因果关联词。
包括“因为/由于……所以……”等,因果关联词前后词语语义相同,感情色彩相同。
例如:
3.无论是古代的邮驿系统还是现代的邮政系统,书信从寄信人到收信人手中,都需要经过一个时间、空间的旅行,它的特点是慢。
而这种慢又______了人们的情感体验方式和书信体验方式。
正是因为书信的______,古人的时空感知才变得遥远而漫长,而等待、盼望、忐忑、焦虑等等,便成为这种时空观的产物。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成就真实
B.培养细腻
C.塑造迟缓
D.丰富浪漫
由第二空前的“正是因为书信的”可看出,文段前后构成因果关系,第二空应是照应前文提到的“书信的特点”,即文段中的“书信的特点是慢”,所以第二空应该填入表示慢的词语“迟缓”。
故选C项。
A项“真实”,B项“细腻”,D项“浪漫”都不能与前文照应,故排除。
第四种是并列关联词。
包括表正向并列关系的“与”“或者”“与此同时”等,也包括表反向并列关系的“不是…而是”等。
正向并列前后词语词义相同,感情倾向相同;反向并列词义相反,感情倾向相反。
例如:
4.许多人善意地对某人建言,内容值得一提,但时机不对,反而造成当事人的______与羞愤。
有的人讲话内容______,时机也对,但对象不够成熟,讲得再多也______。
对不同的对象,要能讲出适合他听的话。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尴尬精辟徒劳无益
B.不齿丰富白费口舌
C.误解透彻无济于事
D.苦恼鲜明枉费心机
根据第一空后的“与”可知第一空填入的词语应该与“羞愤”表达的意思相接近,感情色彩相一致,故可填入“尴尬”、“苦恼”。
第二空对比“精辟”和“鲜明”,“鲜明”多用来修饰立场、观点等,用在此处不能体现出讲话内容的价值,故应填入“精辟”。
第三空,根据语境,此处要表达的意思是“讲得再多也没用”,可填入“徒劳无益”。
因此,本题答案为A选项。
“不齿”和“误解”都是表达当事人对建言的一种态度,而不是讲自己的主观感受,不能和“羞愤”形成并列关系。
5.在环境问题上,我们所面临的困境不是由于我们______,而是我们尽力做了,但却无法遏制环境恶化的势头。
这是一个信号:把魔鬼从瓶子里面放出来的人类,已经失去把魔鬼再装回去的能力。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无所顾忌
B.无所不为
C.无所事事
D.无所作为
这道题出现了表反向并列关系的关联词“不是…而是”,前后词义应该相反,“而是”后面意思是尽力做,那么前面就应该是没有作为,“无所作为”指工作中安于现状,没有创造性,没有作为。
所以D选项最合适。
A“无所顾忌”是指没有什么顾虑地去做某件事情。
B 项“无所不为”是指没有不干的事情,指什么坏事都干或者干尽了坏事。
C项“无所事事”指形容闲着什么事都不干。
这几项词义与尽力做都构不成反义关系,所以排除。
上述只是列举了部分例题,还有很多例题限于篇幅没有列举,关联词法是逻辑填空题的基本解题技巧,考生要通过多做练习来熟悉这种方法。
华图教育北京分校
二零一四年八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