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专业卓越工程师本科阶段培养方案

专业卓越工程师本科阶段培养方案

专业卓越工程师本科阶段培养方案引言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推广,对高素质、复合型工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为了培养适应社会需要、掌握先进技术和工程管理知识的工程专业人才,本文提出了专业卓越工程师本科阶段培养方案。

该方案旨在通过多层次、全方位的课程设置和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其具备卓越的工程师素质和综合能力。

1. 培养目标专业卓越工程师本科阶段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如下: - 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 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 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工程管理能力和职业素养。

2. 课程设置2.1 专业基础课程 - 高等数学 - 高等物理学 - 大学化学 - 工程制图 - 电路理论 - 信号与系统 - 计算机原理与应用 - 数据结构与算法2.2 专业核心课程 - 电子电路设计与实践 - 数字信号处理 - 通信原理与应用 - 高频电子线路与器件 - 微电子工艺与工程 -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 - 自动控制原理与应用 - 智能系统设计与实践2.3 实践课程 - 工程实训 - 创新实践 - 专业实习 - 项目管理与实战3. 项目实践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项目实践是本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3.1 创新实践根据学院的科研方向和社会需求,学生参与创新项目,进行工程实践、科学研究等活动。

这些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3.2 专业实训学生通过专业实训课程,学习与专业相关的实践技能,如电路设计与实践、电子元器件焊接与调试等。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3.3 专业实习为了更好地了解工程师的职业要求和工作环境,学生在大学期间需要参与为期数月的专业实习。

通过实习,学生能够接触到真实的工程项目,了解工程实践中的团队合作、沟通协调等技能。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介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为了培养具备卓越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工程师而设立的一项计划。

通过该计划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将经历一系列的培养环节,包括专业课程学习、项目实践、创新研究等,以提高他们在工程领域的能力和竞争力。

目标该计划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的工程师:1. 扎实的专业知识:通过系统的专业课程学习,建立起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

2. 创新能力:通过项目实践和创新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团队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4. 综合素质:通过丰富的综合素质培养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领导力、管理能力、社交能力等。

培养环节1. 课程学习学生将根据专业的要求,参加一系列的专业课程学习。

这些课程涵盖了该专业的核心知识和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建立起扎实的专业基础。

2. 项目实践学生将通过参与项目实践,将课堂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项目中。

项目实践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学生可以选择参与校内的项目,也可以选择参与校外的项目。

3. 创新研究学生将有机会参与创新研究,探索前沿科技和解决实际问题。

创新研究可以是学生自主发起的,也可以是与教师或研究机构合作的。

通过创新研究,学生将深入理解某一领域的知识,并培养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

4. 综合素质培养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该计划还将组织一系列综合素质培养活动,如领导力培训、管理能力训练、社交能力培养等。

这些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在工作和生活中需要的各种素质和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竞争力。

评估和认证该计划将通过评估和认证方式来衡量学生的学习和成果。

学生需要完成一系列的考核和评估任务,并取得一定的学分才能获得该计划的认证。

认证的标准将基于学生在课程学习、项目实践和创新研究等方面的表现。

结语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培养具备卓越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工程师,帮助他们在工程领域取得卓越成就。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
一、专业背景
二、专业课程设置
1.基础课程: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为学生提供坚实的数理基础。

2.专业核心课程:根据学生所选专业,设置一系列基础和深化的专业课程,包括工程力学、电子电路、控制系统、材料科学等,为学生奠定专业基础。

3.创新课程:为学生提供培养创新能力的课程,如创新设计、科技创新方法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4.实践课程:包括实验实践、工程实践、设计实践等,通过实际操作和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实习实训
1.实习:安排学生进行一定的实习,在工程实践中学习并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

2.实训:设置一系列实训课程,通过模拟实际工程环境,让学生学习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提高工程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创新项目
鼓励学生参与创新项目,如科研项目、工程设计竞赛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创新平台,如实验室、研究中心等,提供指导和支持。

五、综合评价与考核
1.绩点评定:通过学生在各门课程中的表现,按学分绩点制进行评定,综合考核学生的学习成绩。

2.项目评价:对学生参与的实践项目、创新项目进行评价,考察学生
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一、专业基础课程的加强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应该注重巩固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

在大学工程专业的教育中,应该加强数学、物理、化学等理工科基础课程的教学,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应该加强专业实践课程的教育,如工程实验、实习等,以便学生能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项目中。

二、创新思维的培养卓越工程师应该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需要营造积极的创新氛围,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提出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项目和竞赛活动,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综合素质的提升卓越工程师不仅需要具备优秀的专业能力,还需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

在培养方案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实践能力和责任意识。

为此,可以增加学生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开设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文化修养。

同时,应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如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等。

四、外语能力的培养卓越工程师在国际化的背景下需要具备良好的外语能力。

在培养方案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提供专门的英语课程和培训,增加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以及专业英语的学习。

此外,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国际项目等,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和合作能力。

五、实践和就业机会的增加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应该与实际工程实践和就业需求相结合。

为此,可以与企业、科研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提供学生实习和实践的机会。

同时,可以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和就业走廊等服务,帮助学生顺利就业。

此外,可以加强学生的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综上所述,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应该注重专业基础课程的加强、创新思维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升、外语能力的培养,同时增加学生的实践和就业机会。

通过这些举措,可以培养出具备卓越工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工程人才,为科技和工程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卓越工程师专项培养方案

卓越工程师专项培养方案

卓越工程师专项培养方案一、导言工程师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对于各行各业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培养具有卓越工程师素质的人才已成为各个领域的共识。

为此,制定一套系统而科学的卓越工程师专项培养方案显得尤为必要。

二、培养目标1. 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能够应对各种实际工程问题的解决;2. 能够熟练运用先进的工程工具和设备,具备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3. 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和领导能力,能够有效地解决复杂的工程问题;4.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

三、培养内容1. 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培训,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使他们能够熟练掌握工程设计、制造、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2. 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在课程设置和实践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开展项目实践和工作坊活动,让学生在实际工程问题中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沟通能力和领导能力的培养通过专门的培训课程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和领导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工程工作中有效地协调各方面资源和解决问题。

4. 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在工程实践中能够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四、培养模式1. 课堂教学和实践结合采用课堂教学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既确保学生获得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能够在实际工程问题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2. 项目实践和工作坊活动组织学生开展项目实践和工作坊活动,让他们在实际工程项目中应用所学知识,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实习实训和导师制度安排学生进行实习实训,同时建立导师制度,让学生在实际工程工作中获得指导和帮助,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五、评价机制1. 学术评价通过课堂考试和学术论文撰写等方式,评价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2024年食品科学与工程培养计划

2024年食品科学与工程培养计划

2024年食品科学与工程培养计划一、培养目标:1. 培养具备扎实的食品科学与工程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高级专业人才;2.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3. 培养具备社会责任感、高度诚信和职业道德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4. 培养适应食品行业发展需求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

二、培养内容:1. 食品科学基础知识:包括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营养学等方面的知识,学生需通过理论课程的学习,掌握食品科学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知识;2. 食品工程基础知识:包括食品加工工程、食品工艺学、食品质量检测等方面的知识,学生需通过实践操作和实验课程的学习,掌握食品工程的基本理论和相关技术;3. 专业实践能力:通过实训、实验和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4. 创新能力培养:通过开展创新实验和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5. 专业素养培养:通过开展专业讲座、学术交流和企业实习等活动,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6. 社会责任感培养:通过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三、培养方式:1. 课堂教学:通过理论课程的学习,传授基础知识;2. 实践操作:通过实验课程、实训和实习等方式,培养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3. 创新实验:开设创新实验项目,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4. 课程设计:组织学生参与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5. 企业实习:安排学生到食品企业实习,锻炼实践能力和与企业接轨的能力;6. 学术交流:组织学生参加学术会议、讲座和研讨会,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和学术交流能力。

四、培养环境:1. 实验室设施:提供先进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实验室,配备先进的实验设备和仪器,为学生的实践学习提供支持;2. 教师队伍:拥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科研实力,保障教学质量;3. 实习基地:与食品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提供实习机会和实践平台,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4. 学术资源: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提供学术交流机会和科研合作平台,促进学生学术能力的提升。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方案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方案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方案一、目标设定本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旨在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优秀工程师,以满足国家和社会对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

通过本计划的培养,学生应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掌握先进的技术方法,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在工程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课程体系设计1.理论课程体系:根据工程领域的特点和需求,构建完善的理论课程体系,包括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

注重课程内容的更新和优化,引入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2.实践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构建以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实训为主的实践课程体系。

注重实践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拓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综合素质培养:通过开设人文社科类课程、创新创业课程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

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和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三、师资队伍建设1.引进高层次人才:积极引进具有博士学位或高级职称的优秀教师,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2.培养青年教师:通过设立青年教师发展基金、选派青年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等方式,培养青年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

3.加强师资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四、实践教学环节1.实验实践教学:加强实验室建设,提供充足的实验设备和场地,满足学生的实验需求。

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实验室建设,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

通过实习实训,让学生了解工程领域的实际需求和发展趋势,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3.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等。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

五、校企合作1.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与相关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

通过校企合作,让学生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和发展趋势,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认知和理解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认知和理解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认知和理解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是指针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制定的教育培养计划,旨在帮助学生掌握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为将来从事食品科学研究、食品加工和食品生产等方面的工作做好准备。

该培养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专业课程培养: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通常包括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检验与安全、食品生物技术等多门核心课程。

学生需要逐步学习和掌握这些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建立起扎实的专业基础。

2. 实践教学培养:培养方案还包括一定的实践教学环节,例如实验课程、实习和实训项目等。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操作了解和掌握食品科学与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综合能力培养: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方案还包括一定的综合能力培养内容,例如科研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培养等。

这些内容帮助学生培养科学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4. 课外拓展与实践机会:培养方案通常还会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课外拓展与实践机会,例如参加科学研究项目、实习、创业实践等。

通过这些机会,学生可以在实际工作环境中积累经验,拓展专业视野,与行业专业人士进行交流,加深对食品科学与
工程的认识和理解。

总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具备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使他们能够在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中胜任相关工作。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导师制度
建立导师制度,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帮助他们 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 。
校际合作
加强与其他高校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培养具有国 际视野的工程师,提高我国工程师的培养质量和 竞争力。
质量保障体系
课程评估
定期对开设的课程进行评估,确保课程设置合理、教学质量高。
教学质量监控
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监督和指导,确保 教学质量稳定。
学生满意度调查
定期开展学生满意度调查,了解学生对培养计划的满意度和反馈意 见,及时调整和改进培养计划。
毕业生就业情况与反馈
就业情况统计
对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统计和分 析,了解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 方向,为进一步优化培养计划提 供参考。
毕业生反馈
积极收集毕业生的反馈意见和建 议,对培养计划进行持续改进, 提高工程师的培养质量和竞争力 。
专业课程
根据不同专业方向,设置相应的专业课程,如机 械工程、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等。
实践课程
包括实验、课程设计、企业实习等实践环节,注 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环节
企业实习
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了解实际工程项目的 运作和管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 养。
实验与课程设计
设置多种实验和课程设计项目,引导学生参与工程 实践和创新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
学生分组进行学习和讨论,促进团队合作和 知识共享。
学生参与与互动
学生提问和回答
鼓励学生提问和回答问题,促进课堂 互动和知识交流。
学习小组
学生分组进行学习和讨论,促进团队 合作和知识共享。
学习反馈
定期进行学习反馈和评估,帮助学生 了解学习进展和改进方向。

江南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江南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方案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机械电子工程方向)二○一一年十二月目录一、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总体概况 (1)二、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应用型工程师——本科生阶段培养方案 (5)I本科生培养标准 (5)II本科生校内培养方案 (13)III本科生企业培养方案 (23)三、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设计型工程师——硕士生阶段培养方案 (30)I硕士生培养标准 (30)II硕士生校内培养方案 (35)III硕士生企业培养方案 (38)总体概况一、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总体概况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一)专业基本情况江南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源自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一个专业方向。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起源于1958年,由东南大学的粮食机械专业迁至无锡轻工学院成为食品机械专业,其后发展为轻工机械专业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

1998年全国专业目录调整后,统一按“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一级专业招生,并按4个专业方向培养: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械电子工程、模具设计制造。

本专业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研究生教育,1983年获得“机械设计及理论”硕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获得“机械工程”一级硕士点,开始招收“机械电子工程”硕士生。

2003年批准设立“轻化工工程与技术”博士点,开始招收机械电子工程方向的博士研究生。

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研究生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为本科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2010年12月,江南大学与香港著名实业家唐翔千先生签约,双方各出资4000万元合作共建江南大学君远学院。

君远学院为江南大学下属二级学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

理事会成员由江南大学、上海君远基金会及无锡市委统战部三方组成。

院长受理事会委托全面负责学院的教学与日常行政管理工作,定期向理事会述职。

君远学院依托江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建设,招生专业为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1.课程设置:通过制定专业课程的全新结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课程包括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

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数学、物理、计算机基础等,专业课程主要涵盖工程设计、工程管理、工程经济等,实践课程主要包括实验操作、实地考察、项目综合实践等。

2.实践教学:通过开展各类实践教学活动,如实验实训、专业实习、工程项目等,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教学活动应与课程紧密结合,促进学生理论知识的运用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3.创新创业教育:建立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通过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组织科研项目和创业实践等,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其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工程师。

4.专业导师制度:为每位学生分配专业导师,进行个性化培养和指导。

导师负责学生的学术指导、职业规划和专业发展等,定期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5.国际化教育: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通过开展双学位项目、短期交流项目和海外实习等,使学生接触国际先进理念和技术,培养跨国公司就业和跨国团队合作的能力。

6.社会实践:将社会实践纳入教育培养计划,通过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社会调研和社区服务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素养。

7.学科竞赛: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学校应提供相关的资源和支持,指导学生参与国内外学科竞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

通过以上的专业培养方案,有望培养出具备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和国际视野的卓越工程师。

学生在完成专业课程的同时,还能够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并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国际化教育和社会实践等活动,全面提升自身素质。

食品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方案

食品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方案

食品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方案 食品科学与工程是一个在当前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学科,对于食品安全、可持续发展和健康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培养优秀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人才,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详细的阐述与探讨。

一、目标与任务: 1. 目标:通过培养,使学生具备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在食品生产、加工、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研究和实践,并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 建立系统的课程体系,包括基础理论课程、专业技术课程和实践操作课程。

- 开展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 鼓励学生进行科研与创新,提供科研平台和导师支持。

- 加强实习、实训和社会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1. 课程设置: a. 基础理论课程: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工艺学、食品分析检测、食品营养学等; b. 专业技术课程:食品工程设计、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食品加工与机械设备、新型食品研发与创新等; c. 实践操作课程:食品加工实验、食品分析实验、食品质量控制实验等。

2. 教学方法: a. 理论教学结合实践操作,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培养。

b. 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提供真实案例和实例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c. 采用小组讨论、项目研究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三、实践教学与科研创新:1. 实践教学: a. 组织学生参与食品企业实习,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b. 搭建实验室平台,提供食品加工、分析、检验等实践操作机会,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掌握实验方法和仪器使用。

c. 组织专题实训,模拟真实工作场景,培养学生的应急处理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 科研创新: a. 为学生提供科研平台,组织开展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创新思维。

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培养方案

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培养方案

【食品科学与工程(0832)】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学科简介“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隶属于“工学”,为一级学科。

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是我国最早设立的同类型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于1962年开始研究生教育,“粮食工程”和“油脂工程”于1981年获得国内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食品工程”、“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和“粮食工程”分别于1984、1986和1993年在国内率先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1998年教育部学科调整后,相关博士点名称调整为“食品科学”和“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

2000年,在国内首批获得“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下设食品科学、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水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贸易与文化六个二级学科博士点。

2006年获准建立“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2007年“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成为目前国内唯一的国家一级重点学科。

目前本专业拥有教授39名,副教授47多名,其中长江学者3名,国家杰出青年1名,国家及省级教学名师2名,师资力量雄厚。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以农副产品、水产品、粮油作物以及地方特色产物的精深加工为核心,主要涉及食品组分与物性、食品生物技术、食品加工与配料、谷物和淀粉工程、油脂和植物蛋白工程、食品资源和综合利用工程、食品营养与功能因子、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等研究领域,是目前国内研究领域范围最广的学科。

本专业研究生,可从事管理、科研开发、教学、生产、质量监督、分析检测等相关工作。

历届毕业研究生现已成为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企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与管理骨干,他们的专业知识、科研能力、敬业精神和综合素质在国内外得到广泛认可,享有很高的声誉二、培养目标1.应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遵纪守法,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学术修养和合作精神。

2.进一步掌握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必须的实验技能,熟悉本学科国内外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分析、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目标1.培养实践能力通过项目驱动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培养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计划将提供多种实际案例和项目,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工程原理和方法。

2.提升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参与研究和技术创新,提供科研平台和导师指导,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

计划中设有一系列创新竞赛和研究项目,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并提供必要的资源和环境支持。

3.强化团队协作通过团队合作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跨学科沟通能力。

计划中的课程和实践活动都将强调团队合作,使学生学会如何在团队中发挥作用,与他人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工作任务1.课程体系建设根据工程领域的最新发展,更新和优化课程内容,确保学生能够接触到最新的知识和技能。

计划中包括跨学科的课程设计,使学生能够理解不同领域的知识,为未来的工程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2.实践教学改革改进实践教学方式,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让学生在实验中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思维。

计划中实践教学将占总学时的相当比例,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机会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

3.师生互动提升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建立辅导机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术和职业指导。

计划中设有导师制,每位学生都将分配一位导师,导师将提供学术指导、职业规划建议和科研机会。

任务措施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丰富工程经验和高学术水平的教师,提升教学和科研能力。

计划中设有人才引进基金,用于吸引顶尖工程师和科学家加入教师队伍,同时提供专业发展机会,确保教师能够持续提升自身能力和教学水平。

2.优化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翻转课堂等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计划中将推广这些互动性强的教学方法,减少传统的讲授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分析,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3.建立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全面的评价体系,不仅要考核学生的学术成绩,还要评价其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

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本科阶段实施方案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二○○九年十二月目录1、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总体概况 (1)2、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标准 (4)3、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12)4、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企业培养方案 (19)江南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总体概况一、专业基本情况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集合并发展了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本校在食品科学、食品工程、粮油工程等学科的教学与科研资源,具有鲜明的工科特色,主要为食品生产技术管理、品质控制、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等领域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本专业起源于1952年,由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和当时的江南大学五校的食品学科合并而成。

1998年全国专业目录调整后,将原先的食品工程、食品科学、粮食工程、油脂工程、制糖工程等专业合并,统一按照“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专业招生。

以深厚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基础为支撑,毕业生专业基础扎实,具有很强的研究和动手能力,与现代科学技术有机结合,学生具有宽广的知识面和前瞻性的眼光。

二、专业优势历史悠久: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成立的时间超过了半个世纪,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积淀,通过多年努力,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在国内拥有了较高的知名度,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影响,悠久的历史是专业得以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

有很强的学科支撑:食品科学与工程是国内本领域唯一的一级重点学科。

本专业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研究生教育,1984年首批取得食品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随后又建立了国内唯一的“油脂与植物蛋白工程”博士点和“粮食工程”博士点,90年代初参与建设轻工博士后流动站,并于1998年在国内首批建立了“食品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2000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在国内率先建立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研究生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为本科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模板

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模板

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模板一、培养目标1.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工程技术人才,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具备创新、实践和实践的能力,能胜任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种工程技术工作。

2. 培养定位:面向21世纪新工程师的培养目标是: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抓住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契机,培养具有世界眼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复合型、创新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面向培养卓越工程师科学研究领域,培养公认的学术先锋和工程技术领军人才;突出工程实践与经济建设方向,培养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高水平实际行动者。

二、培养模式1. 课程设置:坚持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统一,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 教学方法:采用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注重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实习实习以及毕业实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实践教学:学校加强实验室建设、实习基地建设等,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技能。

三、培养环境1. 师资力量:学校引进国内外优秀教育专家、工程技术人才,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和素质。

2. 实验条件:学校加大实验室建设力度,更新实验设备,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实习基地:学校积极发展与企业、科研院所、政府部门等合作关系,开展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实习基地。

四、培养措施1. 创新创业教育:学校加强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 实践教学:学校注重实践教学,开展各类实践课程、实习实习和毕业实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双师型培养:学校开展双师型培养模式,引进企业技术人才和专业教师共同培养学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五、培养特色1. 专业特色:学校注重专业特色建设,为学生提供完善的专业化培养方案和学习环境,培养专业化、精英化的工程技术人才。

三体化教学法培养卓越食品工程师的

三体化教学法培养卓越食品工程师的
初探
李进伟 蒋 将 刘元法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
摘 要】 食品科学首先是一门高度综合的学科 , 其复杂性和不断发展的特性对人才培养提出了个性化发展的要求 。 目前我 国 食 品 工 程 师 培 养 【 忽略了学生个性化发展成材的问题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做法 , 不能满足外界对 食 品 专 业 人 才 多 样 化 、 特 色 化 的 要 求 。“ 三体化” 即设计三个阶段围 绕一个主体的工程化人才的系统培养模式 , 有利于提升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和企业需求的能力 。 在培养食品工程师中引入 “ 三位体 ” 教学法对提高食 品工程师的创新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意义 。 【 关键词 】 三位体 教学法 食品工程师 以数学、 物理、 化学、 生物学 食品科 学 首 先 是 一 门 高 度 综 合 的 学 科 , 食 品 加 工 工 艺、 生 产 设 计 等 工 程 学 为 基 础, 并 等自然科学和化工原理 、 结合了计算 机 、 机械制造、 新材料、 物联网等高新技术的最新成果; 同时 又是一 门 实 践 性 的 学 科 , 与食品工业和市场紧密结合, 以实现食品新技 术、 新产品的工业化为目的 。 因此 , 食品科学复杂性和不断发展的特性 不同能力的人才培养提出了个性化发展的要求 。 对不同专长 、 食品工业在国民经济 和 人 民 生 活 中 具 有 十 分 重 要 的 地 位 和 作 用 。 食品专业人才的培养应 满 足 行 业 高 速 发 展 的 要 求 , 并适应行业发展的 特点 , 对此 , 我们对理论 - 实 践 相 结 合 、 学校-社会-企业相结合、 导师 形成了课堂、 实 - 研究生 - 本 科 生 相 结 合 等 多 种 教 改 形 式 进 行 了 探 索 , 企业的 “ 三体式 ” 教学模式 , 用于卓越食品工程师的培养 。 验室 、 、 、 、 、 自然科学 系 ) 外 国 语) 保 健 体 育) 专门科 系) B 群( C 群( D 群( E 群( 目) 五个类别 , 食品专业的学生必须 修 得 1 6个学分以上的 A 群 课 程, E 群课程中实验课程必须达到 1 日本高校的本科生一般只接受 5 个以 上 , 第 4 学年都参与到各个实验室或研究 小 组 进 行 课 3 个学年的课程教学 , 题研究 。 因此日本食品科学毕业生 的 个 性 化 得 到 加 强 。 以 日 本 京 都 大 学为例 , 其食品科学 2 食品行业5 化 0 0 9 届本科毕业生分配情况为 : 5% , 学行业 1 制药业 6% , 其他行 业 1 研究深造1 2% , 2% , 8% 。 就 业 企 业 包 括味之素 、 高砂香料 、 三洋 化 工 、 协 和 发 酵、 大 正 制 药、 日清等日本著名 公司 。 另外 , 国外大多数著名 食 品 高 等 院 校 均 创 立 了 工 业 中 心 或 技 术 中 试基地 , 既作为教学基地 , 与 基 础 研 究 相 辅; 同时也是前沿理论转化为 新技术的实践场所 。 对比国内外目前食品 专 业 本 科 教 学 现 状 可 以 发 现 : 一方面我国食 数 量、 分 类 细 化 等 方 面 均 取 得 了 较 快 进 步; 另 品科学本科教育在规模 、 一方面 , 当前教育过程中还存在着过 分 强 调 专 业 数 量 和 规 模 , 而忽略了 学生个性化发展成材的 问 题 , 即以相同或相似的培养方案去教育不同 造成学生创造性和个体 优 势 无 法 充 分 发 挥 , 毕业生能力平 的学生个体 , 不能满足外界对 食 品 专 业 人 才 多 样 化 、 特 色 化 的 要 求。 因 此, 亟 均化 , 需通过调整当前食品专 业 本 科 教 学 的 培 养 模 式 , 探索符合社会需求的 创新性人才的教育方法 。 国内外食品科学本科教育趋 势 。 近 年 来 食 品 学 科 围 绕 国 家 战 略 3. 发展需求 , 进一步加强学 科 建 设 、 教 学 改 革 以 及 人 才 培 养 的 实 施 力 度, 实现了学科发展的外延 扩 展 与 内 涵 提 升 的 统 一 。 目 前 , 我国食品科学 形成了中专、 大专、 本 科、 硕 技术一级学科建设已经具备了一 定 的 规 模 , 士、 博士等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 。 以 生 物 技 术 、 纳米技术以及细胞分 目前 , 教育部已经认 识 到 实 施 个 性 化 发 展 教 育 的 重 要 性 。2 0 1 0年 , 卓 越 工 程 师 教 育 培 养 计 划” 提出行业企业深度参 6 月教育部启动 了 “ 与、 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 准 培 养 、 强 化 学 生 工 程 能 力 和 创 新 能 力, 面向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 培养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 这是贯彻落实 工业界 、 《 》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 划 纲 要 ( 和《 国家中长 2 0 1 0-2 0 2 0年) 》 的重大改革项目 , 得到 了 全 国 很 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 2 0 1 0-2 0 2 0年) 多食品高等院校的响应 。 国外食品科学本科教育现状 。 最早的校企合作教育 起 源 于 1 2. 9 0 3 年的英国 , 当时的桑德兰 特 学 院 要 求 工 程 传 播 和 建 筑 系 的 学 生 必 须 有 实习结束再回到学校完成学业, 这种模式 一定的 时 间 到 外 校 进 行 实 习 , 被形象地称为 “ 三明治 ” 教 育 模 式。随 后, 这种半工半读的教育模式逐 合作形式也不断丰富和完善 。 渐得到推广 , 美国大学食品科学专业 对 学 生 课 程 的 设 置 体 现 了 “ 知识拓宽与综 合教育 ” 并重的 特 点 , 培养计划中十分重视自然科学课程( 如 化 学、 生 。实践 物、 物理和数学 ) 和基础课 ( 社会人文 科 学 以 及 食 品 专 业 选 修 课 ) 另外在课程中还有新产品开发设计等训练 课学分与理论课大体相 当 , 学生创新思维的课程 。 同 时 还 特 别 注 意 社 会 科 学 与 经 营 管 理 、 人际关 系能力 、 经济和营销等知识学习 。 日本食品生物科 学 专 业 课 程 体 系 大 体 分 为 A 群 ( 人 文、 社会科学 新工 艺 、 新方法和新产品方面取得了一 子水平为基础的一系列新技术 、 系列重大突破 , 提升了学科的整体发 展 水 平 , 推动了食品工业的技术进 步和自主创新 。 同时 , 食品学科与国 内 外 高 等 院 校 、 科研院所以及行业 特别是在交流规模和层次方面均取得了 之间进行了广泛的学术 交 流 , 我国食品学 科 的 国 际 影 响 力 和 学 术 地 位 得 到 了 进 一 步 提 跨越式发展 , 升 。 然而 , 随着食品工业的 全 球 化 发 展 , 外 国 资 本 迅 速 在 我 国 扩 张, 国 际先进的食品工业科技不断进入我 国 , 现代经营管理、 物流营销等学科 知识与食品工业领域快 速 交 融 , 食品工业科技领域对人才知识的要求 也快速提高 。 如 何 使 学 生 拥 有 与 现 代 食 品 工 业 需 求 相 匹 配 的 知 识 结 构, 显然对食品专业教学工作的一大挑战 。 目前欧美等国家在食品专业本科 教 育 上 大 多 采 用 的 是 一 种 通 识 教 育和素质教育相结合的 模 式 , 将 创 新 教 育 贯 穿 于 整 个 教 学 过 程。 如 美 国积极推进基于创新性 人 才 培 养 的 教 育 模 式 和 教 学 方 法 改 革 ; 德国则 在保持传统学术自由的 基 础 上 为 了 促 进 学 生 个 性 发 展 , 加大跨学科研 究与教学 , 培养学生拓展 知 识 面 , 培 养 学 生 综 合 能 力; 日本则将教育的 目标定为广阔的胸怀 、 健壮的身体和 丰 富 的 创 造 力 , 把培养学生创造力 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 从学科设置上看 , 很多 国 外 著 名 食 品 高 等 院 校 均 依 托 很 强 的 基 础 研究学科 , 同时也以各种工程专业 、 工业中心 ( 上转第 3 4 2页) 3 4 7

江南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工作进展报告

江南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工作进展报告

江南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今年6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批准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的通知》(教高函[2010]7号),江南大学作为首批实施高校之一,对此项计划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关注,按照教育部相关文件要求和本校工作实施方案,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切实做好计划的启动实施工作:一、营造舆论氛围●提高思想认识工程教育质量的提高非一时之功,只有从领导层面到普通教师都高度重视,才能使此项重大改革计划顺利实施。

为此,学校多次召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题研讨会,深入研究该项计划的内涵、目标、任务和实施过程,不断完善实施该项计划的具体工作方案,动员师生积极参与,逐步形成了试点专业改革创新、非试点专业积极关注、全校空前关注工程教育质量提升计划的良好态势。

●加大宣传力度在学校招生简章中,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单列一章,就“试点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纺织工程3个专业)、“培养模式”(3+1模式)和“基本架构”(构建轻工领域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和培养平台)等方面作了详细阐述。

●深入相关企业产学研结合是工程教育的本质要求,行业企业参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是此计划成功与否的关键。

为此,学校选择了一批在食品、发酵和纺织行业内领先的企业作为工程实践教育基地,包括上海光明集团、东海粮油张家港公司、南京雨润集团、浙江海通集团、青岛啤酒集团、燕京啤酒集团、洋河酒集团、山东康地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宜兴协联生物化学有限公司、无锡第一棉纺织厂、常州新宏基纺织有限公司、无锡协新集团、无锡太平洋集团、江阴芗菲服饰有限公司、常州申达经编公司等等。

学校与这些企业签订了“卓越工程师”校企联合培养协议,共同协商并确定试点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

二、加强组织管理●领导小组成立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领导小组,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为组长,分管学生工作的校党委副书记和教务处处长为副组长,试点专业所属学院院长及校办主任、人事处处长、学生工作处处长、科学技术处处长、团委书记等任委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本科阶段实施方案









二○○九年十二月
目录
1、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总体概况 (1)
2、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标准 (4)
3、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12)
4、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企业培养方案 (19)
江南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总体概况
一、专业基本情况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集合并发展了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本校在食品科学、食品工程、粮油工程等学科的教学与科研资源,具有鲜明的工科特色,主要为食品生产技术管理、品质控制、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等领域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本专业起源于1952年,由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和当时的江南大学五校的食品学科合并而成。

1998年全国专业目录调整后,将原先的食品工程、食品科学、粮食工程、油脂工程、制糖工程等专业合并,统一按照“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专业招生。

以深厚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基础为支撑,毕业生专业基础扎实,具有很强的研究和动手能力,与现代科学技术有机结合,学生具有宽广的知识面和前瞻性的眼光。

二、专业优势
历史悠久: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成立的时间超过了半个世纪,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积淀,经过多年努力,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在国内拥有了较高的知名度,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影响,悠久的历史是专业得以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

有很强的学科支撑:食品科学与工程是国内本事域唯一的一级重点学科。

本专业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研究生教育,1984年首批取得食品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随后又建立了国内唯一的
“油脂与植物蛋白工程”博士点和“粮食工程”博士点,90年代初参与建设轻工博士后流动站,并于1998年在国内首批建立了“食品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在国内率先建立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研究生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为本科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三、师资队伍
专业教学任务由基础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分别承担。

本专业的全部基础课程及部分专业基础课程由学校外语学院、理学院、法政学院、化工学院、机械学院等承担。

依托江南大学雄厚的基础教育和多学科的优势,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学生能接受到良好的基础教育。

为本专业开设专业课程的专业教师现有71名,其中教授21名,副教授45名,80%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60%的教师具有海外留学经历。

四、所学主干课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大学英语、高等数学II、程序设计基础、大学物理、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食品化学、食工原理、食品分析、谷物科学原理、油料科学原理、食品工艺学、食品工厂机械与设备、食品工厂设计等。

五、教学条件
学院建有教学实验室4600m2,研究实验室15000m2,仪器设备4200多万元。

本专业已在国内著名企业建立20余个教学实践基地,如东海粮油集团、烟台山村果园、国民淀粉、光明乳业等。

食品学科中外文藏书合计36万册,拥有中外文期刊180种。

与食品科学与工程相关的国内外期刊,如食品科学、中国粮油学报、食品工业、Food Chemistry、Food Engineering等,在学院资料室或学校图书馆都有较长的订阅历史。

还可利用学校图书馆订购的网络专业数据库,如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SDOS (ScienceDirect OnSite)]、FSTA食品科学与技术文摘、EI Compendex、Springer LINK电子期刊等,收集所需的资料。

六、学生就业及获奖情况
近3年,本专业有400余名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美国加州杏仁研发大赛”、“丹尼斯克创新大赛”等科技创新大
赛,并多次获奖。

382名本科生在导师指导下,积极参加创新研究项目,参与研究国家项目近50项,承担“PRP”计划126项,参加社会调查近1300多人次。

本科生发表论文30余篇,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立项11项,在科技创新创业活动中屡获优异成绩,共获得国家奖12项、省市级奖10项、其它奖14项。

CET4一次性经过率均保持在 95%以上,考研录取率平均25%。

当前江南大学已与100多家食品企业建立了董事单位,并与39家企业建立了教学、科研、实习基地。

利用学校良好的声誉和
影响,积极争取广泛的社会资助。

近3年,学院共有1405人次获各类奖助学金和补助,发放各类国家奖助学金达到108.7万余元,各类社会奖助学金15个,金额共47.21万元,发放助学贷款共计12.77万元。

江南大学已与200多家食品企事业单位建立经常性的毕业生供需协作关系,本专业毕业生就业一次性签约率和就业率均达到95%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