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政园与颐和园匾额楹联的命名文化对比
拙政园楹联匾额解析
![拙政园楹联匾额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d96cf75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2e.png)
拙政园楹联匾额解析1. 嘿,你知道拙政园不?那可是园林中的大明星呢!拙政园里的楹联匾额就像一把把神秘的钥匙,能打开园子背后的文化宝藏。
比如说“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这楹联就像一个智慧的老者在告诉你,在这里,清风和明月都能借来享受,看山水还分动静两种妙法,是不是很有趣?2. 拙政园里的楹联匾额呀,就像是一幅幅会说话的画。
我在园子里走的时候,看到一块匾额写着“远香堂”,当时就想,这名字起得真妙。
就好比一个美女,不用靠近就能闻到她身上散发的迷人香气,这里的荷花不就是这样吗?远远就能感受到那股清香,这名字简直是神来之笔。
3. 走进拙政园,那些楹联匾额简直让人眼花缭乱。
有一个楹联是“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这就像我们听音乐,有时候一点小小的杂音,反而更能衬托出主旋律的宁静。
在拙政园里,听到蝉鸣和鸟叫,再看看周围宁静的景色,就更能体会到这种感觉了,仿佛置身于一个与世隔绝的仙境。
4. 拙政园的楹联匾额有一种魔力。
你看“得闲即诣故人谈,花径不须缘客扫”,这感觉就像你到朋友家串门,朋友说不用特意打扫,随意就好。
拙政园也是这样,它欢迎每一个游客,不管你是特意而来还是偶然路过,都能在这里找到一份自在和惬意。
5. 我觉得拙政园的楹联匾额是园子的灵魂所在。
比如说“四面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
这就像是在描述一幅立体的画卷,你能想象到周围全是荷花和柳树,眼前还有半潭秋水和一座假山。
如果把拙政园比作一个舞台,这些楹联匾额就是舞台上最精彩的旁白。
6. 拙政园的这些文字宝藏可不得了。
像“风篁类长笛,流水当鸣琴”,这楹联就像一个音乐指挥家,告诉我们风在竹林里穿梭就像长笛在吹奏,流水潺潺就像琴音在鸣响。
站在园子里,闭上眼睛,真的能听到这美妙的自然之音,你说神奇不神奇?7. 你要是去拙政园游玩,可千万别错过那些楹联匾额。
有个匾额写着“香洲”,当时我就好奇,这名字啥意思呢?后来才明白,这就好比是一艘停在水上的香船。
你看那建筑的造型,在水上漂浮着,好像真的能闻到从船上飘来的香气,真的是创意无限啊。
【最新文档】颐和园楹联赏析-范文模板 (6页)
![【最新文档】颐和园楹联赏析-范文模板 (6页)](https://img.taocdn.com/s3/m/244b8128f18583d0496459b0.png)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颐和园楹联赏析篇一:颐和园楹联颐和园楹联玉澜堂渚香细裛莲须雨晓色轻团竹岭烟 81霞芬室障殿帘垂花外雨 84 扫廊帚借竹梢风窗竹影摇书案上 85 山泉声入砚池中藕香榭玉瑟瑶琴倚天半 86 金钟大镛和云门台榭参差金碧里88 烟霞舒卷画图中夕佳楼隔叶晚莺藏谷口 89 唼花雏鸭聚塘坳雨晴九陌铺江练 90 岚嫩千峰叠海涛风生阊阖春来早 91 日到蓬莱夜未中锦绣春明花富贵 91 琅玕(音郎干)画静竹平安宜芸馆绕砌苔痕初染碧 93 隔帘花气静闻香道存斋绿竹成阴环曲径 95 朱阑倒影入清池霏红花径和云扫 95 新绿瓜畦趁雨锄近西轩千条嫩柳垂青琐 97 百啭(音转)流莺入建章彩云宝树琼田晓 98 仙露琪花碧涧香大戏楼八方开域皆为寿 122 兆姓登台总是春七政衍玑衡珠联璧合 120 四时调律吕玉节金和山水协清音龙会 118八风凤调九奏宫商谐法曲象德流韵燕乐养和颐乐殿松柏霭长春画图集庆 114 蓬莱依胜境杰构灵光珠玉九天元音谐乐律 116 笙簧六籍太室饫谟觞八极咸周高悬轩镜朗 124 九成并奏静契舜琴和庆善堂天香低度金虬暖 123 玉殿遥看彩凤飞庆善堂西偏殿殿上尧樽倾北斗 126 阶前舜乐动南薰养云轩天外是银河烟波宛转 192 云中开翠幄香雨霏微群玉为峰楼台移海上 192 众香是国花木秀人寰无尽意轩葱茏林沼浮佳气掩映湖山入画图日颂光华悬宝镜露渥丹霄桂吐芬曦开赪峤兰飘馥风歌解阜奏薰琴排云门复旦引星辰珠联璧合144 顺时调律吕玉节金和迎辇花红星云争烂漫当阶草碧风雨协和甘145青锁朗晨光尘瀓六幕 145 紫渊回斗极瑞辑三阶二宫门宝祉无疆万年绵茀禄 146 天颜有喜四海庆蕃釐玉华殿九陌春生调玉律 148 千门瑞绕发琼枝云锦殿凤曲登歌调令序 150 龙文集舞汜祥风排云殿嵩岳大云垂九如献颂 152 瀛洲甘雨润五色呈祥叠石起璚峦如山之寿 152 引泉通玉液有泽皆春佳霭集彤闱花皆益寿 154 祥光凝紫禁树尽恒春排云殿东偏殿露气渐移高阁漏 155 日华初照御阶松排云殿西偏殿捧日云霞三岛见 156 随风珠玉九霄闻芳辉殿西山晓日临天仗 158 北阙晴云捧紫闱紫霄殿上林万树连西掖 156,160 北极诸星拱太微德辉殿苑启宜春曈昽朝日丽 161 宫开仁寿挹注醴泉甘备天保九如春华秋实 162 启建章万户霞蔚云蒸佛香阁山门鉴映群形润生万物 166 贯穿青琐荣带紫房介寿堂丹桂灌丛碧桃满树 226 增华台室杨采轩宫椤木霭深笼绣幄兰舟曲进杂仙璈介寿堂后院介三岛十洲特开胜境175 愿千烁万岁长驻韶光千年露结蟠桃实 176 万顷波澄若木枝园中草木春无数 176 湖上山林画不如寿永山河升恒日月 175 祥临斗极景庆星云清华轩金阙美蓉玉楼杨柳丹庭凤跱碧渚螭蟠梅花古春柏叶长寿 188 云霞异彩山水清音怀抱同欣兰幽竹静 188 觞咏所会日永风和玉韫珠怀山川辉媚 189 琼滋芝秀花草精神转轮藏藻绘春风万物资始 172 发挥天运四序成功泰山乔岳运动无迹 173 祥风和气长养为心五方阁百川同源万物斯睹 186 二仪成象四大居贞五方阁石坊几许崇情托远迹 181无边清况惬幽襟境自远尘皆入咏 181 物含妙理总堪寻。
北京颐和园楹联赏析
![北京颐和园楹联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6d1e3232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1e.png)
北京颐和园楹联赏析念切者丰年为瑞,贤臣为宝;心游乎道德之渊,仁义之林。
乾隆题仁寿殿,在颐和园东宫门内,乾隆时为勤政殿西山晓日临天仗;北厥晴云捧紫阁。
芳辉殿。
天仗:天子的仪仗凤曲登歌调令序;龙雩集舞汜祥风。
慈禧题云锦殿,位于二宫门外上林万树连西掖;北极诸星拱太微。
慈禧题紫霄殿,位于二宫门内。
掖:旁侧,此指西直门窗竹影摇书案上;山泉声入砚池中。
乾隆题霞芬室,位于玉澜堂东龙庭水榭宜凉影;印砌烟花带露姿。
乐寿堂。
位于玉澜堂北面西岭烟霞生袖底;东洲云海落樽前。
乾隆题涵远堂,谐趣园正殿,原名墨妙轩,光绪时改为涵远堂碧道一径晴烟阔;翠涌千峰宿雨收。
乾隆题涵虚堂,位于昆明湖南湖岛的假山上,隔水与万寿山佛香阁相望九陌红尘飞不到;十洲清气晓来多。
乾隆题颐年堂雉扇开时,娲簧喜奏齐天乐;凤韶谱处,舜琯偕陈益地图。
北门。
琯:乐器窗间树色连山净;户外岚光带水浮。
澹碧亭,位于知鱼桥南面一径竹荫云满地;半帘花影月笼纱。
月波楼,位于南湖岛上。
“月波”出自李群玉《湘西寺霁夜》:“月波荡如水,气爽星朗天。
”云归大海龙千丈;雪满长空鹤一群。
乾隆题广润灵雨祠,位于南湖岛上演迪洪畴,惟有九五福;绥康宝座,至于亿万年。
景福阁,位于万寿山东麓云移溪树侵书幌;风送岩泉润墨池。
乾隆题饮绿水榭绿竹成阴环曲径;朱阑倒影入清池。
光绪题道存斋,宜芸馆的东配殿萝径因幽偏得趣;云峰含润独超群。
绮望轩,位于万寿山西北山麓皎月白如银,辽浪海淘天外月;乱山蹲似虎,长城围锁塞边山。
养云轩,位于乐寿堂西面地到瀛洲,星河天上近;景分蓬岛,宫阙水边明。
乾隆题玉带桥,位于昆明湖西部坞暖留云,画栏新锦绣;亭虚待月,福地小蓬壶。
小有天,位于万寿山西山脚下,取自杜甫“万古仇池穴,潜通小有天”诗句。
颐和园楹联[001]
![颐和园楹联[001]](https://img.taocdn.com/s3/m/b4df0e2d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b4.png)
颐和园楹联颐和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北部,是中国最大、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古老而神秘的皇家园林,每一寸土地都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令人叹为观止。
颐和园的楹联是园林中独特的艺术形式,也是园林文化的瑰宝。
这里的楹联不仅精美,而且富有意义,每一幅楹联都能蕴含着深远的哲理和人生的真谛。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颐和园楹联的美丽吧!首先,从颐和园山水之景来看,楹联常用自然景色或寓意来表达园林的优美。
例如,“松柏呈翠,池泉流转”和“山雨欲来风满楼,秋菊如花春满园”等联,将园林的美景和人们对自然的赞美融为一体,给人以宁静、和谐之感。
其次,从颐和园人文之境来看,楹联更多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
比如,“古人岂无归趋理,此地当为复之场”和“吾心茫茫似大海,蓬蓬不定如蛟龙”等联,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
再次,从颐和园宫殿之景来看,楹联常常以古代文人墨客的名句或诗句来烘托宫殿的雄伟和文化底蕴。
例如,“独乐乐,与人乐乐”和“孤为一制,王事追封”等联,既展示了皇家的尊严和权力,又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与共享。
最后,从颐和园园林艺术之境来看,楹联更多地强调美的主题和审美情感。
比如,“回首往年新千秋,晴空一鹤排云飞”和“雨过天晴连鸟舞,风潮浩荡入山来”等联,既展示了对美的赞美和追求,又表达了对生活的豁达和乐观。
颐和园楹联不仅是园林艺术的精髓,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欣赏颐和园的楹联,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到园林美的独特魅力,还可以从中感受到中国人对自然、人生和美的独特见解,这对我们的生活和人生观都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
让我们珍惜这些楹联的存在,通过欣赏和研究,将其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能够领悟其中的智慧和美丽。
从建筑题名解读园林意境
![从建筑题名解读园林意境](https://img.taocdn.com/s3/m/7c8bdb40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20.png)
从建筑题名解读园林意境在园林建筑中,题名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区分不同园林的标志,更是表达园林独特意境的象征。
通过题名的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园林的设计理念和创作主题。
下面将从几个典型的园林题名出发,简要解读其中的意境。
1. 《拙政园》这个题名传达了对一种淳朴、自然、清雅的生活方式追求。
拙政园是中国最有名的园林之一,其设计理念强调“空谷幽深,山明水秀”。
园内的水、岛、山、林、石等自然元素以及建筑物的布局和风格都十分简朴自然,使人感受到一种恬静宜人的氛围。
2. 《颐和园》这个题名表达了对健康、幸福、长寿的向往。
颐和园是一座宏伟的皇家园林,以其富丽堂皇的建筑和独特的景观而闻名。
园内的湖泊、山峦、楼阁、廊亭等都是园林景观的主要元素,彰显了皇家园林富丽华贵的特点。
3. 《圆明园》这个题名体现了对完美、和谐、圆满的追求。
圆明园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以其宏伟壮丽的建筑和布局而闻名。
园内山水相连,曲径通幽,有大量的池塘、湖泊、渠道和喷泉等水景,象征着水是生命之源、物质的象征,同时也寓意着社会秩序、国家机器的流畅和和谐。
4. 《留园》这个题名传达了对美好回忆和留恋的情感。
留园是中国苏州最有名的园林之一,其设计理念强调对自然景色的再现和表现。
园内的湖泊、山水、桥梁、廊亭等都是对苏州传统园林景观的再现,使人回忆起过去的美好时光,并引发对自然美的向往和追求。
5. 《丽水园》这个题名体现了对美的追求和享受。
丽水园是中国江苏徐州的一座湖泊型园林,以其丰富的水景和独特的建筑风格而闻名。
园内的湖泊、山峦、假山等景观十分优雅美丽,给人一种宁静、安逸的感觉,让人可以在这里远离喧嚣,享受自然之美。
通过对以上几个典型园林题名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出,园林的题名反映了设计者对生活理念、审美追求和情感表达的思考和追求。
无论是追求自然、淳朴、清雅,还是追求富丽、华贵、圆满,园林的题名都是对其独特意境的折射和表达。
通过题名的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园林,感受其中蕴含的深意和创作者的用心。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匾额楹联-2019年精选文档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匾额楹联-2019年精选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b71e2eff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b3.png)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匾额楹联-2019年精选⽂档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匾额楹联⼀、绪论匾额横置门头或墙洞门上,在园林中多为景点的名称或对景⾊的称颂,以三字四字的为多。
楹联往往与匾额相配,或树⽴门旁,或悬挂在厅、堂、亭、榭的楹柱上。
楹联字数不限,讲究词性、对仗、⾳韵、平仄、意境情趣,是诗词的演变。
⾃宋代之后,楹联逐渐出现于园林景观中。
由于⽂⼈的参与把建筑环境的创造推向了⾼潮,并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的建筑与装饰。
楹联与园林有两个不同层次的关系,第⼀个层次在于形式上。
他的存在有如题跋之于国画,原本不属于画⾯的⼀部分,但积久成习,也就成了不可或缺的元素了。
缺少题跋的国画,感觉上少了历练;缺少对联的园林,则令⼈感觉⽣涩空乏。
因此对联在形式上的作⽤在于它的装饰性,装饰环境是对联⾃⾝的特征,也是古⼈对对联的最初理解。
对联本⾝包含着⼀种对称之美,从对联的语⾔、声调、内容以及形式上都要求对称。
对称既是艺术美的规律之⼀,同时也应和了中国⼈的传统审美观和价值取向。
尽管对联在形式和内容上各有不同,但它⾸先是通过装饰这⼀过程达到⽬的。
⼆、匾额楹联的由来苏州古典园林以独特的造园风格闻名于世。
姑苏城内名园如绘,其以数亩之地有限的空间,描绘出亭、台、楼、阁,纤巧精美的佳构。
⼀潭清池,复廊萦回,花⽊扶疏。
“微风⼀以摇,青天散渌渌”,妩媚瑰丽的诗情画意佳景川。
现存的苏州古典园林分别建造于宋,元、明、清。
造园设计者都以诗⽂兴情⽽筑园。
园内景观不⽆散发着阵阵书卷墨⾹。
历代⽂⼈骚客为苏州名园留下了⼤量的脍炙⼈⼝的题咏诗篇,在苏州古典园林中俯⾸可拾,随处可见。
或以摩崖⽯刻,抑或镌之碑帖,犹以匾额楹联典雅优美含义深邃,成为园林建筑装修中不可缺少的艺术装饰品。
匾额楹联起源于何时,现已很难查考。
相传五代时每年春节,⼈们⽤⼀对桃⽊刻画两位神仙插在门户两侧, ⽤来避邪降福析求平安,谓之桃符。
后在桃符上的画加题或改题⽂字, 表达⼈们的企求和意愿,成为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联句, 经过历代衍变升华逐渐形成了楹联。
苏州园林匾额楹联鉴赏
![苏州园林匾额楹联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c6f71240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8b.png)
苏州园林匾额楹联鉴赏。
如果把园林设计比喻为龙的话,那么园林中的匾额和楹联无疑是它的眼睛!既表达的设计者的思想,也写活了园林。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苏州园林匾额楹联鉴赏,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苏州园林匾额楹联鉴赏苏州园林中的匾额和楹联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它是园林主人和设计者的心声和思想的写照。
园林中的匾额和楹联,有的写景,有的抒情,写景的托物言志,抒情的只抒胸臆,还有的既写景又抒情。
比如沧浪亭石柱上的那副:“清风明月本无价,远山近水皆有情。
”楹联,就是既写景又抒情的杰作。
此联由嘉庆年间进士梁辛矩所书。
这是一副集联,上联出自欧阳修的《沧浪亭》长诗,下联来自园主苏舜钦的《过苏州》一诗,上下联浑然一体,让人看不出有一点斧凿的痕迹。
上联写景自然贴切,下联抒情一目了然。
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人生如此,夫复何求?园林主人那种超然物外,纵情山水之心由此可窥全貌。
这一份淡泊宁静, 这一种磅礴的天地间坦荡博大的情怀,也只有在江南才能体会。
这是江南的根,也是江南园林的灵魂。
苏州园林中的楹联和匾额无一不是名宿大儒的大手笔,这并非是园林主人不学无术,附庸风雅,而是园林主人本身就都是饱学之士。
如网狮园濯缨水阁南墙上的那副“曾三颜四,禹寸陶分。
”楹联,乃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亲书亲写。
全联言简意赅,寥寥数字,发人深省。
联中的“曾”字,即孔子弟子曾参。
他说过:“吾日三省我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思是每日反省自己的忠心、守信、复习三个方面,故曰曾三。
“颜”为孔子弟子颜回,他有四勿,“即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故称“颜四”。
“禹寸”指的是大禹珍惜每一寸光阴。
《游南子》谓:“大圣大责尺壁,而重寸之光阴”。
“陶分”指学者陶侃珍惜每一分时光。
他说过:“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
作者用极其简练的语言,囊括了广博深邃的内容,让人钦佩,更让人值得钦佩和学习的是作者的这种积极的思想。
此联在于激励人们要珍惜人生的大好时光,积极学习,用以完善自己。
颐和园楹联
![颐和园楹联](https://img.taocdn.com/s3/m/8a5db052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09.png)
颐和园楹联
颐和园,位于北京市西郊,是中国著名的皇家园林。
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原名清漪园,后改为颐和园。
它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汲取江南园林的精华,形成了独特的皇家风范。
颐和园不仅以其优美的自然景观著称,还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着游客。
其中,楹联文化是颐和园的一大特色。
颐和园楹联的背景与特点,源于清朝皇家园林的传统。
清朝时期,皇家园林盛行悬挂楹联,以展示皇家的文化素养和风雅品味。
颐和园楹联在字体、内容、形式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书法家们以优美的字体,书写了寓意深远的诗句,使得楹联成为了园林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欣赏颐和园楹联,需要了解其背后的历史文化。
游客可以从中感受到古人的审美情趣,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
在颐和园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楹联作品。
例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楹联:“水天相接无风月自明,山水相邻有亭台各异。
”这副楹联以优美的诗句,展示了昆明湖的美丽景色。
要深入了解颐和园楹联,可以学习楹联的鉴赏方法。
首先,关注楹联的字体,品味书法家的艺术风格;其次,分析楹联的内容,理解其中的寓意和哲理;最后,观察楹联与园林景观的融合,体会其和谐之美。
通过学习颐和园楹联,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培养审美情趣。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尝试书写楹联,将所学应用于实践。
此外,了解楹联背后的历史故事,也是传承中华文化的一种方式。
总之,颐和园楹联是皇家园林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通过欣赏楹联,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的风雅品味,提升自己的文化
素养。
颐和园楹联
![颐和园楹联](https://img.taocdn.com/s3/m/057d2444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92.png)
颐和园楹联摘要:1.颐和园简介2.颐和园楹联的历史和文化价值3.颐和园楹联的内容和特点4.颐和园楹联的艺术风格5.颐和园楹联的传承和保护正文:颐和园,位于北京市西郊,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颐和园楹联是颐和园中的一种文化艺术形式,具有浓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颐和园楹联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可以从多个方面来看。
首先,颐和园楹联是古代中国园林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其次,颐和园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承载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和灵魂。
最后,颐和园楹联也是中国书法艺术的一种形式,它展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颐和园楹联的内容和特点可以从多个方面来看。
首先,颐和园楹联的内容涵盖了诗歌、散文、对联等多种文学形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其次,颐和园楹联的特点是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艺术感受。
最后,颐和园楹联的特点是书法精湛、技艺高超,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和震撼。
颐和园楹联的艺术风格可以从多个方面来看。
首先,颐和园楹联的艺术风格是古朴典雅、优美自然,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其次,颐和园楹联的艺术风格是精湛绝妙、技艺高超,展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最后,颐和园楹联的艺术风格是意境深远、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艺术感受。
颐和园楹联的传承和保护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颐和园楹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应该得到更好的传承和保护。
一方面,应该加强对颐和园楹联的研究和解读,深入挖掘颐和园楹联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另一方面,应该加强对颐和园楹联的传承和弘扬,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颐和园楹联的魅力和价值。
综上所述,颐和园楹联是一种具有浓厚历史和文化价值的文化艺术形式,它展现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和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颐和园楹联(对联)和匾额大全
![颐和园楹联(对联)和匾额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571822f2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0e.png)
颐和园楹联(对联)和匾额大全1、颐和园北宫门【楹联(对联)】雉扇开时娲簧喜奏齐天乐;凤韶谱处舜琯偕陈益地图。
2、颐和园澄怀阁【楹联(对联)】歌咏升平觞游曲水;池帘夕敞岫幌宵褰。
3、颐和园澄怀阁【楹联(对联)】水木清华平分瀸润;座览风月高处胜寒。
4、颐和园澄爽斋【楹联(对联)】芝砌春光尘池夏气;菊含秋馥桂映冬荣。
5、颐和园穿堂殿【楹联(对联)】邃馆来风清檐驻月;丹墀聚叶镂槛飞花。
7、颐和园德和园(大戏楼)首层【楹联(对联)】山水协清音龙会八风凤调九奏;宫商谐法曲象德流韵养和。
【匾额】驩臚榮曝。
8、颐和园德和园(大戏楼)二层【楹联(对联)】七政衍玑衡珠联璧合;四时调玉节金和。
【匾额】承平豫泰。
9、颐和园德和园(大戏楼)三层【楹联(对联)】八方开域皆为寿;兆姓登台总是春。
【匾额】慶演昌辰。
10、颐和园澹碧【楹联(对联)】窗间树色连山净;户外岚光带水浮。
浏览497811、颐和园澹会轩【楹联(对联)】晚晴鹭立波心玉;春暖鱼抛水面纶。
12、颐和园德辉殿【楹联(对联)】苑起宜春,曈昽朝日丽;宫开仁寿,挹注醴泉甘。
13、颐和园德辉殿【楹联(对联)】备天保九如,春华秋实;启建章万户,霞蔚云蒸。
14、颐和园德乐殿一【楹联(对联)】松柏霭长春画图集庆;蓬莱依胜境杰构灵光。
——爱新觉罗·玄烨()。
15、颐和园德乐殿二【楹联(对联)】珠玉九天元音谐乐律;笙簧六籍太室饫谟觞。
——慈禧题。
16、颐和园二宫门【楹联(对联)】宝祉无疆万年绵茀禄;天颜有喜四海庆蕃釐。
17、颐和园芳辉殿【楹联(对联)】西山晓日临天仗;北阙晴云捧紫闱。
【匾额】齐荣敷芬。
18、颐和园佛香阁山门【楹联(对联)】鉴映群形,润生万物;贯穿青琐,荣带紫房。
19、颐和园广润灵雨祠(龙王庙)【楹联(对联)】品汇昭苏资渥泽;诚祈感应锡蕃釐。
20、颐和园涵虚堂【楹联(对联)】天外绮霞横海鹤;月边红树艳仙桃。
21、颐和园涵虚堂澹会轩【楹联(对联)】碧通一径晴烟润;翠涌千峰宿雨收。
颐和园楹联
![颐和园楹联](https://img.taocdn.com/s3/m/32087ef1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62.png)
颐和园楹联
摘要:
1.颐和园简介
2.颐和园楹联的历史背景
3.颐和园楹联的艺术特点
4.颐和园楹联的文化内涵
5.颐和园楹联的传承与保护
正文:
颐和园是中国著名的皇家园林,位于北京市,是清朝时期皇家的行宫和园林。
颐和园建造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 年),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
颐和园楹联是颐和园中的一种文化艺术形式,是园林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颐和园楹联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清朝时期。
清朝时期,楹联是一种非常流行的文学形式,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用楹联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颐和园作为清朝时期的皇家园林,楹联也成为了其中一种重要的文化艺术形式。
颐和园楹联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其形式和内容上。
形式上,颐和园楹联采用了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等、意义相关的手法,使得楹联在视觉和听觉上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内容上,颐和园楹联的内容丰富多样,既有咏史抒怀,也有山水田园,充满了文人墨客的雅趣。
颐和园楹联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反映了清朝时期的社会风貌。
颐和园楹联中的内容,既有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也有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和批判,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
随着历史的推移,颐和园楹联的传承和保护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为了保护和传承颐和园楹联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我们需要加强对颐和园楹联的研究和保护,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颐和园楹联这一重要的文化艺术形式。
总的来说,颐和园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颐和园这一著名皇家园林的重要文化艺术形式。
中国传统建筑的四大名园从拙政园到颐和园
![中国传统建筑的四大名园从拙政园到颐和园](https://img.taocdn.com/s3/m/9de54a68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79.png)
中国传统建筑的四大名园从拙政园到颐和园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
其中,中国传统建筑是独具特色的代表,而四大名园更是传统建筑的杰出代表之一。
这四大名园分别是拙政园、颐和园、圆明园和留园。
本文将重点介绍其中两座具有代表性的名园:拙政园和颐和园。
拙政园位于江苏苏州市,是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经典之作。
全园面积约为50,000平方米,以水池、建筑和植物为主要特色。
园内的水池分为前、中、后三个部分,水波潺潺,山石掩映,给人一种宁静和秀美的感觉。
而建筑则采用了典型的江南建筑风格,注重对称和平衡。
拙政园的名字来源于一段著名的故事,传说圆明园的修筑者明思宗朱由检曾经对修建园林百般挫折,感到无力执政,写下了“力尽智穷”四个字。
而后来拙政园的设计者王亮在参观圆明园废墟时,一时感慨,用剩余的两个字写下了“拙政园”。
拙政园以其精致的设计和深邃的寓意而闻名于世。
颐和园则位于北京市,是一座古代皇家园林。
整个颐和园分为前、中、后三个部分,总面积达到290公顷。
园内建筑主要以寺庙和宫殿为主,结合了北方和南方的建筑风格,呈现出独特的美感。
园内最著名的建筑是万寿山,它是颐和园的中心景点,也是皇家宫廷活动的中心地带。
园内还有一座面积巨大的人工湖,名为昆明湖,它与周围山水相映成趣,给人以宽广和开阔的感觉。
颐和园作为一座皇家园林,兼具了宫廷建筑的庄严和园林景观的秀丽,代表着中国传统建筑的最高水平。
拙政园和颐和园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都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
它们不仅在建筑风格上独具特色,更融入了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智慧和审美观念。
这两座名园都以其精美的设计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着国内外的游客,成为了世界闻名的旅游景点。
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名园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旅游业的繁荣给这些名园带来了巨大的人流压力,同时也对园林环境的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外,城市化的持续推进也使得这些名园的周边环境受到一定影响。
因此,保护和传承这些名园的文化遗产价值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拙政园匾额和楹联
![拙政园匾额和楹联](https://img.taocdn.com/s3/m/f7744ab6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e2.png)
拙政园匾额和楹联
1. 拙政园里的那些匾额和楹联啊,那可真是宝贝!就像夜空中最亮的星,一下子就吸引住你的目光。
你看“远香堂”的匾额,是不是感觉特别典雅?
2. 哎呀呀,拙政园的匾额和楹联真的太有意思啦!比如说“香洲”的匾额,多有意境呀,就如同一个美丽的梦境。
3. 你们知道吗?拙政园的匾额和楹联简直绝了!像“梧竹幽居”的楹联,那文字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4. 拙政园的匾额和楹联呀,真的是魅力无穷!好比“小飞虹”的匾额,一下子就把你带入了另一个奇妙的世界。
5. 哇塞,拙政园的那些匾额和楹联哟!“与谁同坐轩”的楹联多有韵味啊,就好像和一位智者在对话。
6. 拙政园的匾额和楹联,那可是相当了不起啊!“雪香云蔚亭”的匾额,不就像冬日里的一抹暖阳吗?
7. 嘿,你们想想看,拙政园的匾额和楹联多神奇呀!“留听阁”的楹联,是不是让你仿佛听到了潺潺流水声?
8. 拙政园的匾额和楹联啊,真是让人惊叹不已!“荷风四面亭”的匾额,不正像夏日里的一阵凉风吗?
9. 哎呀,拙政园的匾额和楹联真的是太独特了!“笠亭”的匾额,
多像一个小巧玲珑的宝贝呀。
10. 拙政园的匾额和楹联,那绝对是园中瑰宝啊!“天泉亭”的楹联,是不是让你感受到了一种宁静与祥和?
我觉得拙政园的匾额和楹联是园林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赋予了拙政园更深的文化内涵和独特魅力,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苏州园林名胜名联欣赏: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苏州园林名胜名联欣赏: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https://img.taocdn.com/s3/m/e9dfcc84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12.png)
苏州园林名胜名联欣赏: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苏州,山温水软,是吴门文化的发源之地,历代的文人雅客聚集于此,留下了无数的诗文墨宝与璀璨文化,今天,这些诗文墨宝与璀璨文化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在我们眼前,倏忽展开的扇面上可以一瞥,墙上氤氲的山水画中亦可相遇,而其中最有趣最亲切的一种,就是你路过各个园林时手摸过的柱子上,从底下经过抬起头来看见的牌匾上——苏州园林的匾额楹联文化。
NO.1 留园留园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更有着“吴中名园之冠”的美誉。
留园的楹联浓缩了留园数百年的历史发展,是苏州的文化集大成者,其中五峰仙馆北厅的长楹联朗朗上口,细思妙极。
读书取正,读易取变,读骚取幽,读庄取达,读汉书取坚,最有味卷中岁月。
与菊同野,与梅同疏,与莲同洁,与兰同芳,与海棠同韵,定自称花里神仙。
译意:读《尚书》取其雅正,读《易经》取其善变,读《离骚》取其惊核,最有味道的是潜心在书里的时光;与菊花同拙朴,与梅花同疏朗,与莲花同高洁,与兰花同芬芳,与海棠同风韵,一定会自称是花里的神仙。
简析:作者选了五部有代表性的著作,吸取其精髓,从中获得了无穷的乐趣。
《尚书》主要记载殷周贵族语录,分典、谟、训、诰、誓、命六种文体,内容雅正;《周易》是哲学著作,将千变万化的事物抽象概括为阴、阳一对基本原则;屈原的《离骚》长于抒发幽愁幽思,《庄子》一书主张“达生”、“忘我”的人生态度,追求绝对的个人精神自由,《汉书》记载了西汉史事,详赡典雅,事事精核。
作者以“正”、“变”、“幽”、“达”、“坚”五字概括了五书精髓,可谓善读书者!对句借咏花来喻指人的品格高洁脱俗,心志不凡;全联对仗工整,寄托遥深,令人读下来甚感琳琅满目、清香满口。
NO.2 拙政园拙政园也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园内名联佳句满目,其中雪香云蔚亭的南柱楹联更是读之如赏画。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译意:蝉叫之声越是喧闹,深林就越是静谧;鸟鸣之音越是嘹亮,山谷就越发清幽。
简析:联语运用了“寂处有声”,以声显静的艺术手法,成功的创造除了一幅幽静、深邃、富有情趣的山水画中之景。
楹联匾额与颐和园的植物配置(最终定稿)
![楹联匾额与颐和园的植物配置(最终定稿)](https://img.taocdn.com/s3/m/557b1e0e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62.png)
楹联匾额与颐和园的植物配置(最终定稿)第一篇:楹联匾额与颐和园的植物配置楹联匾额与颐和园的植物配置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借贾政之口云:“若干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任是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
”已故当代著名古建园林专家陈从周教授曰:“(园林之有楹联)正如人之有须眉,为不能少的一件重要点缀品。
”楹联、匾额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本文就颐和园中的楹联匾额与其植物配置间的联系作一些探讨。
颐和园是现存楹联、镌刻、匾额较多的皇家园林。
据不完全统计,颐和园现存有各类楹联、匾额不下百余处。
颐和园各主要景点与建筑群如东宫门、仁寿殿、玉澜堂、宜云馆、乐寿堂、排云殿、佛香阁、西堤、谐趣园等等,都悬挂着各式匾联,可谓五步一匾,十步一联。
园内许多楹联、匾额均选自古诗名句。
谐趣园之“寻诗径”缘于唐代诗人李贺寻诗的典故;画中游石牌坊“飞瀑垂空漱石凉”一联是《世说新语》中孙楚“漱石枕流”的故事;而迎旭楼楹联中“宴集横汾”则使人联想到武帝的著名歌咏《秋风辞》,等等。
颐和园作为中国现存最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楹联匾额中大量反映了对神的敬畏和对帝王的歌颂,也体现了古人的宇宙观和宗教精神,这种精神从颐和园的山水格局中就能看出。
颐和园的山水骨架是由万寿山、昆明湖组成,体现神山仙岛的意境,也符合我国古代“一池三山”的造园理念。
谐趣园知春堂楹联“十洲烟景四时花”和玉带桥的对联“地到瀛洲旱河天上近;景分蓬岛宫阙水边明”就点明了“三岛十洲”的神化题材。
颐和园内的楹联匾额大都出自清朝历代帝王或贵族官僚之手。
虽然自康乾之后,晚清帝王的汉学修养和文化层次普遍不高,而官宦所题又不可能摆脱“梵天乐土”,“君权神授”以及对帝王的阿谀奉承、歌功颂德、祥兆瑞应、粉饰太平之意,但不妨碍我们将其作为探究颐和园这座中国园林艺术宝库的一把钥匙。
颐和园内几处重要景点的楹联匾额与植物配置分析(1)玉澜堂由东宫门入颐和园,玉澜堂是一处重要的游览景点。
玉澜堂原为清漪园旧名,公元1860年为英法联军焚毁后,于1886年重建,后为光绪寝宫,“戊戌变法”失败后成为软禁光绪的地方。
颐和园拙政园比较分析
![颐和园拙政园比较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39b61304b35eefdc8d33365.png)
四、色彩的对比
• 皇家园林与 私家园林的 色彩处理也 有极明显的 差别,皇家 富丽,私家 淡雅。
拙政园走廊:粉墙黛瓦
• 在这里构成建筑最基 本的色调不外三种: 一深灰色的小青瓦作 为屋顶;二全部木作 一律呈栗皮色或深棕 色,个别建筑的部分 构件施墨绿或黑色; 三所有墙垣均为白粉 墙。
五、山石对比
拙政园简介
• 经历—百二十余年后,明崇初四年(公元1631年)已荡为丘 墟的东部园林。归侍郎王心一所有。王善画山水,悉心经 营,布置丘壑,并以陶潜“归田园居”诗,命名此园 • 该园有放眼亭,夹耳岗,啸月台,紫藤坞,杏花涧,竹香 廊等诸胜。可分为四个景区。中为涵青池,池北为主要建 筑兰雪堂,周围以桂、梅、竹屏之。池南及池左,有缀云 峰、联壁峰,峰下有洞,曰“小桃源”。步游入洞,如渔 郎入桃源,桑麻鸡犬,别成世界。兰雪堂之西,梧桐参差, 茂林修竹,溪涧环绕,为流觞曲水之意。北部系紫罗山、 漾荡池。东甫为荷花池,面积达四五亩,中有林香楼。家 田种秫,皆在望中。
幽水
•
拙政园中部以自然式布局为主,北岛南 院,水系平面成p形,两条东西向长长的水 面延展了景观空间。
中国园林的境界
• 中国造园艺术,追求的是 “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布局自由、浑然一体、宛如 天成,反映“天人合一”的文化内涵,表 现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宇宙观。。正 是:师法自然,融于自然,顺应自然之理。中 国园林造景,概言之就是通过人工与自然 的巧妙组合,把观赏者引入一种情景交融 的境界。
皇家园林优越的物质条件
• 皇家园林里出现完整地模仿江 南某一园林景点,就不是普通工匠 所能做到的了,这需要了解园主或 园林规划者的刻意追求。在这方面, 不能不看到清朝康熙与乾隆这两位 酷爱园林艺术的皇帝的作用。尤其 是乾隆,正是在这位皇帝主持圆明 园、避暑山庄增建、扩建工程时, 出现了大批模仿杭州和苏州名胜、 名园的景点,也正是在他主持兴建 的清漪园中,出现了模仿无锡寄畅 园的谐趣园。皇家园林与皇家宫殿 建筑一样,正因为它们有条件吸取 融合全国各地的精湛技艺,征召多 方面的能工巧匠,才能创造出高水 平的作品,在技术和艺术上达到一 个时• 造成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风格差异的客观原 因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服务对象不同——北方 皇家园林是为封建帝王服务的,江南园林则属于 私家园林,园的主人不同,各自的要求也不尽相 同;第二,规模及所处外部环境不同————这 是一个原因里派生出来的,皇家园林多处于北方, 北方皇家园林规模大,占地广,多处于自然风景 优美的山林,湖泊地区;而江南私家园林则规模 小,多处于市井之内;第三,气候条件不同—— ——北方气候寒冷,干燥;江南则较温暖,湿润。
苏州园林拙政园楹联
![苏州园林拙政园楹联](https://img.taocdn.com/s3/m/bb31f7cf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11.png)
苏州园林拙政园楹联
拙政园与颐和园匾额楹联的文化是非常有内涵和深意,那么你知道苏州园林拙政园楹联吗?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苏州园林拙政园楹联,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苏州园林拙政园楹联一
北院喜新成,有寒碧千层,远青一点;
东君如旧识,正庭槐垂阴,梁燕将雏。
苏州园林拙政园楹联二
拙补以勤,问当年学士联吟,月下花前,留得几人诗酒;
政余有暇,看此日名公雅集,辽东冀北,蔚成一代文章。
苏州园林拙政园楹联三
建业报襄,临淮总权,数年间大江屡渡,沧海曾经,更持节南来,息劳劳宦辙,探胜寻幽,良会几忘新拙政;
蛇门遥接,鹤市旁连,此地有佳木千章,崇峰百叠,当凭轩北望,与衮衮群公,开尊合尘,名园且作故乡看。
苏州园林拙政园楹联四
从北道来游,花月留题,寄闲情在二千里外;
占东吴名胜,亭台依旧,话往事于三百年前。
苏州园林拙政园楹联五
秋月入帷,看花盈砌;
异书满屋,好友在门。
苏州园林拙政园楹联六
萧疏树石云林画;
闲静轩窗靖节诗。
苏州园林拙政园楹联拙政园与颐和园匾额楹联的文化是非常有内涵和深意,那么你知道苏州园林拙政园楹联吗?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苏州园林拙政园楹联,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苏州园林拙政园楹联一北院喜新成,有寒碧千层,远青一点; 东君如旧识,正庭槐垂阴,梁燕将雏。
苏州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苏州园林拙政园匾额
![苏州园林拙政园匾额](https://img.taocdn.com/s3/m/d99d10db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3e.png)
苏州园林拙政园匾额当下所谓书法家满天飞,以为练过几年字,背过几首唐诗就行了。
其实不是,到拙政园去看看古人是怎么题写匾额的?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苏州园林拙政园匾额,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苏州园林拙政园匾额一拜文揖沈之斋行楷匾额:译意:揖拜文徵明、沈周之屋。
作者:款署“补园主人属,沈景修”。
沈景修为“曲圣”俞粟庐的老师。
简析:额名表达了园主对文、沈二人的敬慕之情。
沈周(1427—1509),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石田翁。
明长洲相城(今属吴县)人,擅画山水,名重于明代中叶画坛,是文徵明之师。
后人将他和文徵明、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
文徵明与原园主王献臣私交甚笃,明嘉靖十二年(1533)依园中三十一景绘图三十一幅,各系以诗,并撰《王氏拙政园记》。
斋内两壁嵌有文、沈石刻像及文氏所作《王氏拙政园记》石刻,唤起游人对这两位伟大画家的追念。
苏州园林拙政园匾额二十八曼陀罗花馆行楷匾额:作者:款署“樾嘉仁兄年大人政壬辰(1892)三月弟陆润庠书于鄙寓小怀鸥舫”。
陆润庠(1841~1915),字凤石,苏州人,同治十三年(1874)状元。
曾任国子监祭酒。
宣统二年任东阁大学士,辛亥革命后,在清宫为溥仪的老师。
书法清华朗润,意近欧、虞,馆阁气较重。
苏州园林拙政园匾额三香洲作者:款署“文徵明书”。
简析:额下有跋云:“文待诏(即文徵明)旧书‘香洲’二字,因以为额。
昔唐徐元固诗云:‘香飘杜若洲’。
盖香草所以况君子也。
乃为之铭日:‘撷彼芳草,生洲之汀;采而为佩,爰人骚经;偕芝与兰,移植中庭;取以名室,惟德之馨。
’嘉庆十年岁在乙丑季夏中浣王庚跋。
”跋文指出了额所蕴含的比喻象征意义。
徐诗典出《楚辞·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
”这里所用的比喻,不是《诗经》中那种比较粗陋简单的比兴,而是《楚辞》式的比兴,它使比兴成为能直接诉之于感官的一系列美的形象,屈原用“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把内在的诉之于理智的善的内容化为外在的诉之于感觉的美的形象来感染读者,把善提升到了鲜明强烈、色彩缤纷的美的境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拙政园与颐和园匾额楹联的命名文化对比摘要:中国古典园林是自然山水的浓缩、是人精神的物化。
咫尺山林中,自有多方胜境。
其中,匾额楹联堪称我国古典园林一大特色。
这些题咏不仅为园林增添了人文色彩,更通过它们的表意功能触发游人的联想,使人体验到无限意境。
笔者通过以拙政园为代表的江南私家园林与以颐和园为代表的北方皇家园林中的匾额楹联在对美景、个人情感和宗教思想的理解表达三方面对其命名文化进行对比分析。
关键词:颐和园,拙政园,匾额楹联,命名文化,对比分析在古代造园家看来,艺术与生活、艺术与自然没有森严的界线,人在城市中仍能得享山林之趣,在人类生活的时空中应处处存在着艺术。
正由于古人有这样的生活理想,所以才有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古典园林。
流连于古典园林的亭、堂、楼、阁、轩、榭、廊、舫中,会发现处处点缀着匾额楹联。
据《楹联丛话》说:“楹联之兴,肇始五代之桃符”。
匾额使记载始于五代时期桃符,横的称扁竖的称额,一般选挂在建筑入口上方的门顶上,或挂在厅堂内正面墙壁或梁架正中下,匾额对园林景观的升华藻绘点染,赋形搞彩之外,寓情寄意,托物言志,使物象获得“象外之境,境外之景”获得灵气和生气。
古典园林的匾额楹联涉及诸多艺术领域,是识景的钥匙,它与景物相互补充、相互衬托,把景观推向更高的艺术境界。
无论在颐和园还是拙政园,匾额楹联均是对于景观表象和心灵境界的一种审美概括,把大自然中的佳境,去粗存精后,聚名山大川鲜草于一室,使人足不出门,即可饱尝大自然的无限风情,陶冶于壮丽的山水风光。
古典园林中的匾额楹联是蕴含着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宝库,可以说,从中国古典园林的匾额楹联中,就可以管窥各个历史阶段的文化、艺术及造园技术的产物。
一,颐和园与拙政园匾额楹联命名文化在对美景的渲染深化方面的异同王国维先生曾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为情设,情因景现,“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
中国园林区别于世界上其他园林体系的最大特点,在于它对“意境”的追求,即对言外之意、象外之象的空间表达。
古典园林景观是造园主内心情感的寄托,又是欣赏者置于其中的思维想象的再度创造。
颐和园乾隆题写的“山色湖光共一楼”,在楼上凭栏眺望山色湖光,美丽的山色和潋,在于创造滟的湖光被造物主拢集于一座楼阁。
无论是春夏秋冬还是雨雪阴晴,这座楼阁都一直注视着变幻着的一切:冬日里,纷纷扬扬的如席大雪静静地絮盖着无垠的昆明湖;夏日里,如叶的小舟在夕阳中塑成剪影;春日里,柳絮和花瓣飘落在它的飞檐上;秋日里,金灿灿的落叶铺满万寿山的山坡。
晨曦,漫山的茂林在曙光中摇曳着翡翠般的枝叶;傍晚,佛香阁、排云殿在落日中溶金。
风里,在搅混天地的呼啸声中,它宁静地注视;雪中,它以单纯的色彩包容天地;雨中,它在丝丝缕缕的珠帘中释放着历史的幽情⋯⋯苏州拙政园是我国四大名园之一,园中汉池水旁筑有十分雅致的小亭一所,题之为“与谁同坐轩”,轩内的白壁上题有“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如此雅致的诗词使人产生无限遐想。
探究这别致轩名的出处可寻至苏东坡的词作《点绛唇闲倚胡床》:“闲倚胡床,庚公楼外峰千朵,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由此描绘出一幅会友赏月图:于清风明月之时,园主悠然闲坐于小轩之内,仰头赏月,任思绪漂游驰骋。
闲来邀请三五知己,对月畅饮,诗词歌赋相互切磋,谈古论今畅想明日,这是何等惬意,又是何等悠闲。
在这个独自的天地里,清幽的园林景致在牌匾楹联的提点下独具文化与精神气质。
匾额楹联使欣赏者在短短三两行字中体会到了物我两忘的精神境界,大自然的博大与无私升华了游人内心情感,使之不断追寻精神的寄托,为游人提供了精神上的一片绿洲。
二,颐和园与拙政园匾额楹联命名文化在对个人感情的表达抒发方面的异同中国古典园林中,植物常被作为园林构景的主题,借植物间接地表达某种感情和意境,如松、竹、梅、莲、桂、兰花、玉兰、山茶、芍药、梧桐、杨、柳等。
园林中的不少题名多借植物名称命题,通过借物喻意,催人细细品味,之后方能理解题名背后内涵。
拙政园的荷风四面亭,亭因荷而得名,坐落在园子中部池中小岛,四面皆水,荷花亭亭净植,岸边柳枝婆娑。
亭单檐六角,四面通透,亭中有抱柱联:“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
”春柳青,夏荷艳,秋水明,冬山静,荷风四面亭四季皆宜。
若从高处俯瞰荷风四面亭,但见亭出水面,飞檐出挑,红柱挺拔,基座玉白,分明是满塘荷花怀抱着的一颗璀璨明珠。
如果独坐亭中,观赏田田荷叶,依依垂柳,清风徐来,荷香沁人,真可谓“柳浪接双桥,荷风来四面”。
园林中借花木隐喻某种品格、境界的作法,使人在观赏的时候,在花木寓意所引起的感觉意向中,体味其中情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拙政园中的“远香堂”匾额取自北宋周敦颐‘爱莲说>中的。
香远益清”。
大意是荷香传的越远越清淡,表面上是描写荷花,实际上是主人以荷花自喻,把自己比喻成莲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有着高尚的品德,声名远播。
颐和园知春亭位于颐和园昆明湖东岸边,为重檐四角攒尖顶。
凭栏可纵眺全园景色。
亭畔遍植垂柳,春来景色殊胜。
据传“知春”二字源于宋诗句“春江水暖鸭先知”。
每年春天昆明湖解冻总由此处开始。
故取名知春亭。
颐和园耕织图景区始建于清王朝鼎盛的乾隆时期,是清漪园时期以河湖、稻田、蚕桑等自然景观为主,具有浓郁江南水乡情趣的景区。
它是中国古代重视农桑思想的园林式表现,主要有澄鲜堂、玉河斋、延赏斋、蚕神庙、水村居等建筑。
当时乾隆皇帝特意将宫廷内务府织染局迁到园内,是体现中国传统“男耕女织”思想的一处独具匠心的绝妙佳景。
三,颐和园与拙政园匾额楹联在对宗教信仰的认同宣扬方面的异同佛香阁是一座宏伟的塔式宗教建筑,为全颐和园建筑布局的中心。
”佛香”二字来源于佛教对佛的歌颂。
阁上层榜曰“式延风教”,中层榜曰“气象昭回”,下层榜曰“云外天香”,阁名“佛香阁”。
《诗·大序》中有云:“风,风也,教也。
风以动之,教以化之。
”后以“风教”指风俗教化。
《周书·谥法》中解释“式”为“式,法也。
”意即法度、规矩。
“式延风教”则意为将好的风俗作为规矩延续下去。
“气象昭回”与“式延风教”相似,表达良好的风气要昭示众人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佛香阁内供接引佛,每月望朔,慈禧在此烧香礼佛。
还有值得一提的是拙政园“雪香云蔚亭”中的一副对联——“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蝉噪”似乎应该使树林充满噪声,鸟鸣则会打破山的幽静,联中却说声响反而显得寂静。
对联抓住了现实生活中寂时有声更觉静的体验,用“以噪烘静”的手法表达佛教的虚空美和寂静美,为亭周围渲染出几多禅机气氛,以引起观者的禅思。
从佛教的思考出发,禅宗提出了“无相为体”。
世间一切事物都是无常和虚幻不实的。
万事因缘而生,为无,为空,使人想到对联中的“林”和“山”都不是长久存在的实体。
最终也是虚空一片。
蝉不过是一夏之虫,鸟不过是瞬间过客,短暂的声音不足以改变永恒的宁静,声响之后是更长久的寂静。
对联中用“愈”和“更”字递进,启示世人:既然世界是“空”是“寂”,不如尽早抛弃对世尘浮华的眷恋,去寻找“自性”,世间只有“自性”是真实的,不要再为那变幻不定、最终归于寂静、空空如也的“色”而去自寻烦恼。
雪香云蔚亭居池岛最高处,伫立俯看,可见远香堂、倚玉轩、香洲等华美建筑,雕梁画栋,飞阁流丹,又兼嘉树玉竹,绿池鸣禽,远看朱廊石桥萦绕穿插其间。
环视左右,仅古树几株,白梅数枝,无声无息,与下面美景对比,暗示下面那一派美景即是尘世烟云;雪香云蔚亭便是仙境一隅,笃信佛教的梁简文帝从南朝诗人王籍《入若耶溪》诗中读到“蝉鸣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两名句时,叹道:“吟咏不能忘之”,想是已经参悟到禅机。
四,颐和园与拙政园匾额楹联命名文化的对比综述1,颐和园与拙政园中的匾额楹联命名均“言有尽而意无穷”颐和园的“无尽意轩”,初听此名心中就已泛起无穷意味,联想起苏轼扣舷而歌后发出的“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的感慨。
那情感是真实的,青山、秀水、明月、清风仿佛真的就在眼前,而这无尽的美,都是可托可付的。
拙政园中由文征明亲自题写的“梧竹幽居”,让人听到此名就已走入花窗掩映、湖光山色、小桥流水、梧竹清韵的美丽画面中。
亭中“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对联为清末名书家赵之谦撰书,上联连用二个借字,点出了人类与风月、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亲密之情;下联则用一动一静,一虚一实相互衬托、对比,相映成趣。
中国古典园林基本上是写意的、直观的,重自然、重情感、重想象、重联想,重“言有尽而意无穷,言在此而意在彼”的韵味,因此才创造出以小见大,寓有限于无限之中,显现出自然山水精神的空间意象,这就是“离形得似”的境界。
匾额题刻,正是将园林中这些虚实之景以及文人的情思系之一词,来表达其深邃的立意、含蓄的意境和高雅的情调,从而拓展并且强化和充实了景观的内在的生命意蕴,“无文景不意,有景景不情”,书画墨迹在造园中有润饰景色,揭示意境的作用。
园中对书画墨迹作出恰到好处的运用,才能“寸山多致,片石生情”,从而把以山水、建筑、树木花草构成的景物形象升华到更高的艺术境界。
2,颐和园中匾额楹联命名的出发点多为帝王以江山为重的大情怀、大抱负,拙政园中匾额楹联命名的出发点多为园主人或造园者的小情趣、真性情置身拙政园,在听雨轩中静坐,品一壶好茶,听窗外雨声,这种追求隐逸悠然的生活情趣让人心动不已。
取意于李白“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的拙政园兰雪堂,取意于白居易“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的宜两亭,尽可供园主人神游于天地之间、流连于自然之中。
在与谁同坐轩中反思,中间纠葛着入世的儒家思想,出世的佛教思想和审视生死意义的道教思想,与宗教思想交织在一起,反映官场之外文人依托宗教、信仰,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可在颐和园中,勤政殿中批阅奏章、面见大臣,智慧海、佛香阁、须弥灵境处烧香诵经以祈求统治的顺利,闲暇时去听鹂馆、画中游、湖光山色欣赏模拟江南的美景,欣慰于手中江山的稳固和美好。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不论是皇家园林还是私家园林,匾额与楹联是在其造园中需要着重考虑的。
由于所处的阶级地位不同、生活阅历不同和典章制度的限制和束缚,使得多为罢官而隐退的园主人即使得以回归自然,却仍心忧天下;而勤于政务的帝王虽能稳坐江山,却也向往江南自然秀美的景致、渔隐野趣的生活。
正是这些看似矛盾的想法促使私家园林中文人气质显得愈发浓厚,园主人仕途失意的经历使得园子每个角落都充满了故事、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而皇家园林中点缀其间的模仿江南的美景,既安慰了帝王的心,又让园林多了几分情趣。
结语:中国古典园林是集建筑、园林、文学、书法、绘画等多门艺术为一体的综合艺术,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匾额楹联艺术更是涉及文学、哲学、美学、绘画、书法、雕刻等多类艺术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