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对比及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对比及案例分析

凌峰

(江西财经大学南昌 330013)

摘要:操作风险是商业银行经营活动中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它和整体社会经济的信用环境有关,但究其根本原因,还在于银行内部控制机制的不完善,特别是操作风险管理机制的缺乏。本文通过对比国内外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并通过案例分析,提出解决对策的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内控机制;对策

一、引言

操作风险,又称运作风险,同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相比,该风险难以量化,管理难度更大,且由于操作风险所带来的损失通常也是非常巨大的。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协议第644段给出了操作风险的定义:由不当或者失效的内部风险控制,人员和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的损失。此后,操作风险的重要性才受到广泛的关注。

二、国内外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相关数据分析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同时结合著名的巴林银行和我国国内某商业银行案例分析,可以发现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事件主要归结于内部欺诈和外部欺诈,而国外商业银行银行的内部欺诈较少,其外部欺诈所引起的损失强度也比国内低很多。

具体对比数据见下表:

出。

由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国内外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表现形式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相似之处在于,损失频率和损失强度较高的都主要集中在外部欺诈,主要包括执行、交割以及交易过程,不同之处在于,我国商业银行内外部损失频率和强度都明显高于外国商业银行,其中,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和外部欺诈这两者所致的银行损失频率和损失强度分别为78.88%和98.68%,而外国商业银行的这两个指标却明显偏低,分别只有45.55%和22.77%。

三、从巴林银行案例分析国外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

1995年2月26日,具有230多年历史的创建于1763年的在全球范围内掌控270多亿英镑资产的世界首家商业银行巴林银行宣布倒闭,这一消息立即在国际金融界引起了强烈的震动。

巴林银行破产的直接原因是巴林公司新加坡期货总经理尼克.里森错误地判断了日本股市的走向。1995年1月份,日本经济呈现复苏势头,尼克.里森看好日本股市,分别在东京和大阪等地买入大量期货合同,希望在日经指数上升时能赚取大额利润。谁料天有不测风云,1995年1月17日突发的日本阪神大地震严重影响了日本股市的回升势头,股价持续下跌,巴林银行损失金额高达14亿美元,这几乎是巴林银行当时的所有资产。至此,这座曾经辉煌的金融大厦就此倒塌。

巴林银行的破产值得我们深思,其直接原因是尼克.里森错误地判断了日本股市的走向,但究其深层原因,内控机制失效是最主要原因:

(一)巴林银行未实现“前台”和“后台”的分离,即交易业务和清算稽核的分离

“前后台”没有主次之分,是相辅相成的。但案例中,交易和清算稽核职能归于尼克.里森一身,混淆了“前后台”职能的区分。当“前台”的期货交易出现巨额亏损时,尼克.里森为了隐瞒并挽回亏损,可逃避有效的监管并等待转机,而未履行其“后台”的监管职能,最终酿成了悲剧;

(二)操作风险管理存在重大问题

1.尼克.里森时任巴林银行新加坡期货总经理,集大权于一身,除了行使交易职能外,还监管稽查和监督行政财务管理人员等权利。这是典型的“一言堂”式管理模式,不能保证内控机制的独立有效性,使交易业务具有巨大的风险。尼克.里森的工作只可以代理客户买卖金融衍生品或从事套利业务,收取佣金或赚取市场间差价,但他擅自进行自营业务,违规操作,最终产生了巨大的损失。

2.内部审计不严格,巴林银行从事多种业务,理应建立强大的内部审计机构,以及时的发现重大或薄弱问题并告知最高管理机构,虽然巴林银行在倒闭前几个月前设置了分别的内部审计机构对其银行和证券业务分别进行审计,但其信息流通和传递不流畅,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不能有效的互补,调查人员走过场,事实上,巴林银行每天都会有一张资产负债表,每天都有明显的记录,可看出尼克.里森的问题,但这些疏漏都被审计人员一一忽略。

(三)管理层的严重失误

正如尼克.里森后来在狱中所说,“对于没有人来制止我这件事,我难以置信。伦敦的人应该知道我的数字都是假造的,这些人都应该知道我每天向伦敦总部要现金是不对的,但他们却仍旧支付这些钱”。巴林银行的高层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制止尼克.里森的不合规交易也是其倒闭的重要原因。

(四)对金融衍生品的滥用无度

金融衍生品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具有杠杆效应,保证金越低,杠杆效应越大,风险也就越大。在尼克.里森的整个交易过程中,特别是后期,在遭受重大损失时,依然一味只想着赚钱,不计后果,孤注一掷,对交易过程中的潜在巨大风险却完全不顾,最终招致不可估量的损失。

四、从我国某商业银行案例分析国内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

某商业银行营业部个人客户经理阮某,利用客户取消申请的个人贷款资料

和已审批的客户授信额度担保人资料,在客户贷款审批后,阮某将贷款划入假借客户名义办理的银行卡账户中,并挪用该贷款,但对客户谎称贷款还在审批中,挪用一段时间后再划入客户申请贷款时指定的账户。自2005年2月到2006年7月间,其利用职务之便,假冒客户名义办理贷款共10笔计200余万元,用于赌博、购买彩票及挥霍。案发后,其被移送至当地检察机关。

类似的案件在中国银行业比较普遍,如高山事件,邯郸农行事件等。

仔细分析该案例,并结合我国商业银行曾发生的一些操作风险类案件,可以发现,无效的内控机制、不合规的操作和无力的处罚机制是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的问题。

1.银行业务的流程化需要一个有效的独立的内控机制,不能让一个人有权力独自完成某项业务,在国外银行业流传着一句话“始终用四只眼睛盯住同一笔业务”,譬如双人调查、业务分管,这是内控机制建设的重要内容。人都有私欲,在利益面前,若没有有效的独立的内控机制,或者说没有强有力的监督管理体系,银行的操作风险规避无从谈起。

2.“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银行内部员工如果不能真切的意识到“合规创造价值”这句话的真谛,即只有按照规矩,按照银行规定的业务流程操作才会给银行创造效益,给自己带来好处,那么合规操作永远只能是各家银行所可盼而不可及的。

3.管理学里有“热炉法则”,当人用手去碰烧热的火炉时,就会受到“烫”的惩罚。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当内部员工违反规定进行操作时,处罚必须强有力,这样才具有震慑作用,才能祈祷以儆效尤的作用。

五、解决对策

1.实施业务流程整合和再造,明确银行“前后台”职责,建立全面操作风险管理体系。

2.建设内部风险控制文化,将银行风险管理意识渗透到各个层面,通过完善的内控机制、培训和交流,加强员工的综合素质教育,重点加强各类风险类尤其是操作风险类案件的警示性教育。

3.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切实加强银行内部控制,对于违反风险操作规定的员工给予严惩,让员工意识到违规操作的机会成本有多大,以此警示员工务必合规操作。

4.对待商业银行开展衍生金融产品交易,应该要学大禹治水,疏而非堵,完善内部审计制度,使之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吉光.国内银行操作风险大案频发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金融发展研究》,2009,11

[2] 刘顶军.浅析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问题(J).《中国商界》,2010,2

作者简介:凌峰,江西财经大学金融学专业研二学生,研究方向为货币银行理论和实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