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强迫症案例的个案概念化
论文案例报告-刘建设 (2)
![论文案例报告-刘建设 (2)](https://img.taocdn.com/s3/m/1b85e2c3bb4cf7ec4afed0bb.png)
使用CBT治疗一例强迫症案例报告博远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刘建设1.0基本资料信息:W,性别女年龄16岁汉族湖南省重点高中一年级学生出生在本地其父母在本市事业单位工作。
第一印象:客观描述,中等身材,稍胖,齐耳短发,身穿衣服得体干净、手提学校中学生常见的背带式书包,包的外面明兜里插着一部带有小熊公仔吊坠的手机,带着怀疑的表情四处张望,随母亲前来;主观感觉,但是和本人的年龄仿佛不协调,看着衣服虽然干净但衣服的样式是一种娃娃装,很稚气和中学生的年龄和她本人的气质似乎不相称,看起来有些内向胆却的样子。
来诊原因:W已经因病休学在家,曾到本市一家心理诊所求治,被诊断为强迫症。
经过一个疗程时间为3个月的治疗,治疗后效果自己感觉到效果不佳,感觉问题依然存在还有加重的感觉遂中断治疗。
其母亲到我诊所3次探查询问,在多次确定后带领W前来。
W本人因首次治疗效果不佳而对心理治疗师有偏见,认为难以治愈,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前来治疗。
2.0主诉:总有很矛盾的想法和小时候的负面情绪画面出现,想控制就是控制不住,认为是强迫思维而焦虑烦躁,感觉难受想要停却无法停止,内心矛盾反复出现半年多,已经休学在家。
2.1问题行为发生与发展变化;上小学的时候原来就有和现在同样的情况出现,不过没有影响学习。
在初三升高中的考试时加重,因为要考取的是考省里的知名重点中学,学校名额有限竞争激烈。
自己彻夜学习很少正常睡觉,感觉压力很大,平常就质疑自己的能力不行,认为自己再努力再奋斗也不行,越努力会越糟糕,越奋斗死的越快。
她自己也感觉这种想法不对,不应该有这种想法不应该丧失斗志,但是想控制住这种想法可是就是控制不了。
她控制不住的时候会感觉焦躁和难受,无法上课和复习功课。
考上重点高中后,高中一年级这个时候开始逐渐严重,满脑子的东西总是打架,无法集中精力上课成绩一直下滑。
另外,她的也身体出现变化,月经也明显不正常消瘦体重下降,不得以只好休学在家。
休学后妈妈带领她找到中医调治,身体逐渐恢复。
强迫症的案例分析报告
![强迫症的案例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cd7da55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8e.png)
强迫症的案例分析报告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其特征表现为反复出现的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以下是对几个典型强迫症案例的分析,旨在深入了解强迫症的症状、成因及治疗方法。
案例一:_____,28 岁,女性,强迫清洁_____是一位办公室职员,她每天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清洁自己的家。
她觉得家里的每一个角落都必须一尘不染,每天至少要拖地三次,擦拭家具数次。
即使已经非常干净了,她还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清洁行为。
如果有一点灰尘或者污渍,她就会感到极度的焦虑和不安。
这种强迫清洁行为已经严重影响了她的生活。
她经常因为清洁而迟到,与朋友和家人的社交活动也减少了,因为她觉得没有时间去参与。
在工作中,她也因为过于关注清洁而无法集中精力,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经过深入的交谈和心理评估,发现_____的强迫症成因与她童年的经历有关。
她小时候生活在一个不太整洁的环境中,父母经常因为家务问题争吵。
这让她内心深处产生了对混乱和不洁的恐惧,认为只有保持绝对的清洁才能避免冲突和不安。
针对_____的情况,治疗方案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和药物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帮助她认识到自己的强迫观念和行为是不合理的,并通过逐渐暴露于不清洁的环境中,来减轻她的焦虑。
同时,配合使用抗焦虑药物,缓解她的焦虑症状。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_____的情况有了明显的改善。
她逐渐减少了清洁的次数,能够合理分配时间用于工作和社交,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案例二:_____,35 岁,男性,强迫检查_____是一名工程师,他每次出门前都会反复检查门窗是否关好、电器是否关闭。
即使已经确认过多次,他还是无法放心地离开家。
这种强迫检查行为常常导致他上班迟到,也让他在旅行或外出时感到极度的紧张和不安。
进一步了解发现,_____的工作压力较大,对自己的要求非常高,生怕因为自己的疏忽而导致严重的后果。
这种过度的责任感和对不确定性的恐惧,逐渐发展成为了强迫症。
一例伴有强迫症状的一般心理问题个案报告
![一例伴有强迫症状的一般心理问题个案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3a3514dcf84b9d528ea7ac7.png)
1.一般资料1.1一般人口学资料何某,男,31岁,汉族,大专文化,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现在某监狱服刑,2011年入监,已服刑4个月。
1.2个人成长史资料幼时学习努力,学习成绩中上,平时很少与别人吵嘴打架,初中未毕业因经济原因开始打工生涯。
在打工期间,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自考了大专文凭。
经过几年的打工,感觉有了一些经验,然后开始经商,服刑前以做销售为主。
1.3精神状态求助者神志清晰,起初有些焦虑、紧张,对难以克服的心理问题感到痛苦。
1.4身体状况身体健康,无躯体疾病,最近一段时间感觉营养不良。
1.5社会功能平时朋友少,不爱说话,很少与他犯交流,与干警及其他服刑人员交往正常,其他社会功能基本正常。
1.6心理测验SCL-90测试结果:躯体化1.75;强迫症状2.7;人际关系敏感1.9;抑郁1.15;焦虑2.1;敌对1.8;恐怖1.5;偏执2.0;精神病性1.6。
SAS:标准分59分,显示轻度焦虑。
一例伴有强迫症状的一般心理问题个案报告李金山国家职业资格二级心理咨询师编者按:该篇文章系作者的观点,并不作为国家职业鉴定考核二级心理咨询师论文答辩时的标准范文,特此说明。
摘要:何某,男,31岁,大专文化,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现在某监狱服刑。
近一月来,注意力不能集中,工作时短时记忆受到影响,心中感到困惑、苦恼。
本文通过对此个案的具体分析,运用阿伦·贝克(A.T.Beek)的认知疗法方法对其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与发展过程进行了探讨与解释,并以相关技术帮助求助者识别并改变错误认知,结合森田疗法和音乐疗法提高心理适应能力,使求助者增强改造信心,运用正确观念和心理保健技术去健康生活。
关键词:强迫症状贝克认知疗法森田疗法音乐疗法212.主诉与个人陈述2.1主诉近一个月来,注意力不能集中,工作时短时记忆受到影响,心中感到困惑、苦恼。
2.2个人陈述2.2.1注意力不能集中,工作时短时记忆受到影响。
一例强迫症个案的心理咨询报告
![一例强迫症个案的心理咨询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80c7828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ec.png)
科技资讯 SC I EN C E &TE C HN O LO G Y I NF O R MA T IO N 学 术 论 坛1 强迫症概述1.1强迫症的概念强迫症(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简称OCD)是一种源于自我且又违反自己意愿而重复出现缺乏现实意义的、不合情理的观念、情绪、意向或行为等强迫症状为主,具有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且冲突强烈,虽力图克制但又无力摆脱为特点的神经症(傅安球,2001)。
强迫症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强迫症状,国内一般分为三类:强迫观念、强迫意向和强迫行为。
1.2强迫症的归因目前流行的生理学理论认为,强迫症病人血液中的5-羟色胺代谢异常。
但有研究比较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RIs)、非5-羟色胺混合物和安慰剂对于强迫症治疗的功效,结果并不支持上述假说(Zohar&Insel,1987)。
也有研究发现,血浆中率丙咪嗪(CMI)水平与强迫症状有显著相关,治疗效果方面,CMI也优于SRIs。
社会心理因素也是强迫症重要的诱发因素:诸如由于工作、生活环境的变迁,责任加重,处境困难,担心意外,家庭不和或由于丧失亲人,受到突然的惊吓等等。
有些正常人偶尔也有强迫观念但不持续,但可在社会因素影响下被强化而持续存在,从而形成强迫症。
2 个案资料与治疗2.1临床资料个案男,19岁,大学一年级学生,理科,性格内向,过分要求完美和细节,独生子, 2008年11月首次就诊于某市精神卫生中心,母述有自残行为,脾气暴躁而无法控制,经诊断为强迫症。
住院治疗2个月,于2009年1月出院,病情有所减轻。
2009年3月再次来诊,自述经常反复思考同一问题或根本不可能出现的事情。
诊断结果为强迫症,尤以强迫思维为主要症状伴随强迫行为。
2.2咨询过程与方法2.2.1与来访者的面谈来访者在预约咨询之前,已经接受了两个月的药物治疗,病情有所好转,但并未痊愈。
来访者在辅导员的建议下,主动要求心理咨询。
强迫障碍的认知行为个案概念化咨询个案报告
![强迫障碍的认知行为个案概念化咨询个案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9b7ceafda38376bae1fae3f.png)
【关键词 】 强迫障碍 ;个案概念化 ;认知理论 ;行为理论 ;个案研究 中图 分 类 号 :R749.72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00—6729 (2018)003—0207—08 doi:10.3969/j.issn.1000—6729.2018.03.005
(中 国心 理 卫 生 杂 志 ,2018,32 (3):207—21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bstract】 To explore how to formulate the case conceptualization of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
in t 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ve theory and behavioral theory.The current st udy utilized t he cognit ive b e havioral con。
一例强迫症咨询案例分析报告
![一例强迫症咨询案例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3e83104856a561253d36fb9.png)
一例逼迫症咨询事例的剖析报告要点词:逼迫症、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领悟疗法、新精神剖析疗法、有效咨询一、同样资料来访者 S,女,年纪:十八岁,出生地:福建晋江,教育程度:高三年学生,民族:汉,婚姻状况:未婚。
初诊时辰: 2008 年 3 月。
来访者家住晋江市某镇,其父亲母亲为农民,有一个姐姐、一个哥哥和一个弟弟,家庭经济状况同样,家族内没有觉察精神病史。
二、主诉和个人陈说主诉:进入高三年以来,自己常常感觉忧虑不安、心情愁闷、痴心妄想,注意力不特意集中,食欲不振、失眠、头晕、心悸,进而严重地阻挡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个人陈说:我是在父亲母亲的珍爱下度过自己的童年时代,在父亲母亲关心的生活里达成小学的学业,好运的成长。
父亲母亲没有什么知识,但对我们兄弟姐妹的学习都特意关心、特意重视。
升入中学后,因为学校离我的家特意近,所以每日都通学,并无走开父亲母亲过集体生活,所以在家除了学习之外的状况差不多上由父亲母亲照料。
此刻我是一名高中毕业班的学生,学习成绩向来名列年级前列。
但只管我是一名高三年学生,二年多的高中学习生活,我对父亲母亲的迷恋不只没有减弱,并且还更为的迷恋,感觉此后上大学走开了父亲母亲自己就会失掉方向感。
所以,我常常为这些不用要烦恼的状况苦楚不已,堕入思念父亲母亲的情绪中不可以自拔。
我对高中毕业班沉重的学习任务感觉压力特意大,面对学习上的压力,我成天内心不安,不可以浑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有时担忧自己会患病,有时担忧自己在回家路的上会出车祸。
在上高三放学期的某一天,我有时在报刊上看到某大学校园发生了一起震动全国的凶杀案,从那一天后,此凶杀案在我的脑筋中向来回旋没法挥去,使我更为担忧的是自己什么缘由还有杀人的念想,并且可怕这类念想的确会变为杀人的行为,所以,我成天呆在家里不敢上学校,感觉自己极端的害怕和苦楚,总之,从那一天此后我没有一天往好的方面想。
夜里不是失眠,的确是噩梦连续。
所以,我更为担忧自己此刻的躯体状态和此后的前程。
强迫症个案咨询报告
![强迫症个案咨询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d609815b52acfc789ebc9b9.png)
强迫症个案咨询报告这个案例是学生由于考试焦虑造成强迫症的案例。
案例分析得很细致, 咨询教师从家庭、学校和本人多方面入手使学生得以恢复。
咨询教师主要是通过其自身的训练来缓解被咨询者考试中的强迫症;但是此个案咨询对于被咨询者来自家庭的原因重视不够, 如果咨询教师能够同时关注家庭治疗, 相信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基本情况分析陈×, 男, 11岁, 海珠区某小学校五年级学生, 独子。
父亲是某医院的药剂师, 母亲为某商店的售货员, 家里的经济状况较好。
陈×遵守纪律, 聪明温顺, 从小是班中的“尖子生”,尤其是数学成绩, 几乎每次都在97分以上。
但父母对该生的期望过高, 要求也过严。
有时数学期未考得了98分, 在班里居前茅, 父母仍不满意, 总认为丢掉那2分太不应该, 呵斥他太粗心, 并要求该生做完试卷后, 一定要仔细、逐字逐题地检查五六次, 倘若成绩达不到满分, 必须重抄试卷三次。
由于父母的过高期望, 陈×的心理压力很大, 学习更加刻苦认真, 每逢测验、考试必然按照父母的要求仔细检查, 丝毫不敢懈怠。
但从小学四年级初开始,他做试卷越来越慢,尤其是做数学试卷, 看题目时, 他必须一笔一画一字一句地看, 以防止自己看错或看漏题;解完题后, 必须将计算结果验算一遍又一遍, 有时甚至为一道题反复检查将近四十分钟, 否则就放心不下, 以致无法及时完成后面的试题。
这样, 长时间地反复检查同一道题, 使得陈×头晕、胸闷, 而且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导致学习效率降低, 数学成绩也下降到六十多分。
老师把陈ד在试卷上常留空白”的问题告知其父母, 家长既后悔又心急, 开始要求其子不要老是反复检查。
该生也觉得自己的做法过于认真, 却怎么也改不掉, 心里焦虑万分。
现在连做作业也出现该症状。
二、分析诊断询问了陈×的具体情况后, 我认为该生患上了一种心理障碍一一-儿童强迫症。
强迫症案例
![强迫症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b5ca0a76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75.png)
强迫症案例某小区的居民李女士是一位强迫症患者。
她非常注重清洁卫生,经常整理家里的物品,任何一点不整齐的地方都会让她感到极度不安。
由于她的强迫症状日益严重,居住的小区的其他居民也受到了一定的干扰。
李女士每天早上必须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整理东西,并且要用特定的顺序来摆放物品。
如果有一天时间不够,她会因为无法完成任务而感到焦虑和烦躁。
不仅如此,她还要经常检查门窗是否关好,电器是否关闭,如果有一点不放心的地方,她会一遍又一遍地检查,直到她觉得放心为止。
这种行为不仅给李女士自己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也给她的家庭带来了很多麻烦。
她的丈夫和孩子对她的行为感到不解和无奈,觉得她的举动过于反常,并且妨碍了家庭的正常生活。
丈夫曾经多次劝告她放松心情,不要过于纠结于细节,但是她无法控制自己的想法和行为。
在小区里,居民们也开始感觉到了李女士的存在,她经常在公共区域打扫和整理,把自己家的物品摆放到公共区域。
这让其他居民感到不适和无奈,有的人甚至对李女士的行为表示了抱怨。
李女士的强迫症症状渐渐影响到了她的工作。
在她的工作岗位上,她需要按照一定的流程和方法来处理工作,任何一点细微的错误她都无法接受,并且会不断检查和纠正。
这让她的工作效率大大降低,同事们也对她的过于苛求感到无奈。
终于,李女士的家人和朋友集体向她表达了他们的关切和帮助。
他们带她去了医院,进行了详细的检查和诊断,并结合她的症状进行了治疗。
通过药物治疗和心理辅导,李女士的症状得到了一定的缓解和控制。
治疗过程中,医生不仅针对李女士的强迫症症状进行了缓解,还帮助她调节了自己的情绪和心态。
医生告诉她,完美并不是必须的,每个人都会有一些小缺点,只要尽力而为就可以了。
同时,她的家人和朋友也一直陪伴她,并给予她无限的支持和理解。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调整,李女士的强迫症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
她学会了放松自己,不再对细节过于纠结,并且能够接受一些小的不完美。
她的家庭和工作也恢复了正常,她的丈夫和孩子对她的变化感到非常高兴。
一例强迫症个案的心理咨询思考
![一例强迫症个案的心理咨询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98c9b98851e79b89680226d5.png)
一例强迫症个案的心理咨询思考摘要:强迫症是典型的神经症之一,主要症状是持续的自我强迫与反强迫并存,难以控制。
本文是关于一例患强迫思维大学生的心理咨询,希望该案例能带给心理咨询工作者一些启发。
关键词:强迫症心理咨询家庭治疗中图分类号:B849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17.0261 强迫症概述1.1 强迫症的概念强迫症(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简称OCD)是一种源于自我且又违反自己意愿而重复出现缺乏现实意义的、不合情理的观念、情绪、意向或行为,是以强迫症状为主,具有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且冲突强烈,虽力图克制但又无力摆脱为特点的神经症(傅安球,2001)。
强迫症已成为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一个严重精神类疾病,有研究显示,普通人群患有强迫症的概率在2%―3%,仅次于抑郁症、酒精依赖和恐怖症。
强迫症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强迫症状,国内一般分为三类:强迫观念、强迫意向和强迫行为。
在傅安球主编的《实用心理异常诊断矫治手册》一书中则将强迫症状分为四类:强迫观念、强迫情绪、强迫意向和强迫行为。
国外则普遍分为两类: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其中,强迫意向被归入强迫观念中。
无论怎样划分,其实都是一种表面分类,因为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总是相互伴随的,有研究者指出,强迫行为是对强迫观念的典型反应,临床也常见强迫观念患者同时出现强迫行为。
强迫症状不同于强迫症,在非临床样本中有80%的人报告有过强迫观念,而约55%的人报告曾有过强迫行为(Muris等,1997)。
有研究证实,大多数人都经历过与临床强迫观念非常相似的强迫观念,但是二者在强度和频率方面有很大区别。
非临床被试与强迫症患者所报告的强迫观念的内容和形式很相似,但是强迫症患者经历的强迫观念更加强烈、更加逼真以及持续时间更长。
也就是说,强迫症患者与非临床样本的强迫症状相比在几个方面更严重:第一,更加频繁(平均每天超过一小时);第二,更加强烈(严重影响个体的学习和生活);第三,带来更多的苦恼和焦虑,严重削弱了各项心理功能。
心理治疗案例报告 强迫观念
![心理治疗案例报告 强迫观念](https://img.taocdn.com/s3/m/a20ea9f8fab069dc50220167.png)
心理治疗案例报告案例:来访者A,女,29岁,助理研究员。
出生后刚满月时,生父与母亲离异,从小怕继父说自己,自卑,凡事易往坏处想,做事要求绝对正确,认真、仔细、一丝不苟。
从小学到大学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上大学一年级期末考试时,由于同宿舍同学实习回来晚及自身对考试过于焦虑,一夜未能入睡。
此次考试虽顺利通过,但自此开始害怕自己不能入睡,怕测验英语听力时听不懂,怕考试不能及格,怕与别人说话时自己反应不过来等等。
每当出现这些念头,都要与之斗争,对自己说不应有这些想法,这些事不可能发生等等。
但恐惧的念头日增,继而怕自己会“失控”、会得“精神病”。
虽有个别时间情况较好,但大学期间一直受这些恐惧的困扰。
大学毕业后由于没有什么考试,心里稍放松了一些,但未能从中真正摆脱出来。
工作约两年后,参加了一次研究生考试,考试期间及考试时因与自己的“坏”念头斗争,以致考试失败,情绪低落,上述问题又严重起来。
来访时参加工作约6年,想调换工作,10天后要参加求职考试,对此极度恐惧,认为自己会像以前那样,自己会考不上等念头在头脑中反复出现,与之斗争得头疼欲裂。
接待工作:来访者在治疗之前与心理治疗机构进行的有关治疗时间、地点、治疗师等方面的约定。
接待人员服装整齐,坐姿端正,表情平和;保持社交距离,不可直视对方眼睛,可扫视对方的眼神或表情,间接询问求助者希望得到哪方面的帮助,接待人员对来访者负责,简要介绍心理治疗的有关信息:治疗周期的长短由心理问题的性质决定,来访者需要开放自己的内心世界,治疗机构会为来访者保密,求助者的权利与义务等,同时了解基本情况。
本案例心理治疗分为三个阶段。
(一):心理诊断阶段——主要任务是对来访者问题进行确认,制定出治疗目标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
治疗师热情接待来访者,摄入性谈话,认真倾听来访者的烦恼并及时共情和对其能主动治疗给予积极关注,很快得到来访者的信任,使他能够尽情倾诉。
根据来访者主诉,了解和收集到相关资料,初步确定来访者的主要问题是强迫观念,而这与他的想法即认知有关。
一例焦虑症强迫症案例分析
![一例焦虑症强迫症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f91207f80eb6294dc886c2a.png)
一例焦虑症、强迫症的案例分析峰(化名),男,30岁,就是一名工程师,来咨询前每天焦虑紧张心情无法平静,反复的思考某件事情,控制不住地强迫思维与强迫行为,很就是痛苦,每天的日子过得都像热锅上的蚂蚁,煎熬难耐。
自述家有父母,三个姐姐(已经出嫁),在高中阶段由于学习强度大,感觉在心理上发生变化,一直持续到现在,期间曾多次寻求治疗,在医院精神科被诊断为强迫症与焦虑症,开药治疗,未能解决。
在第一次咨询的时候,详细了解峰的各种症状与曾经的求治经历后,我问道:“您能做一个自我评价不?”峰没有经过任何思索回答道:“我的成长深受我父母的影响,我父母就是典型的农民形象,她们朴实、善良、勤劳。
我就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在生活中,我积极的学习我父母身上我认为很宝贵的人格品格。
现如今,在父母心中我就是一个好儿子,因为我孝顺;在朋友心中我就是一个好朋友,因为仗义;在同事中我就是一个好同事,因为友善。
我很欣慰,因为我感觉我做到了,而且做为一个这样的人,也就是我的追求。
”“这样瞧来您就是一个很受大家欢迎与喜欢的人啊,人际关系很好,现在的工作也很好,这就是很难得的事情,这样的状况本应该就是让人很幸福的,但您为什么不幸福甚至痛苦难耐呢?我抛给峰一个尖锐的问题。
峰陷入了沉思,过来一会儿回答道:“因为我有强迫症”。
“那您的强迫症又就是因何而来呢?”峰陷入了更深的沉思,最后反问道:“代老师我实在想不出来,您能告诉我就是什么原因不?”我笑了笑说道:“现在我也不就是很确定,但任何症状或者结果的出现,都必然有其原因,咱们可以一起找出那个原因,找出问题背后的原因,也就会自然找到解决之道。
这需要咱们两个一起努力,您愿意为此努力而获得新生不?”“我愿意,从我决定做咨询的那一刻起,我已经做好了思想准备,我知道改变就是需要付出的,代老师请您相信我。
”“我相信您,现在具体描述一下您的成长经历好不?”“在我的人生中,出现过转折。
小学三年级之前,我就是一名很淘气的孩子,经常逃课打架,学习成绩也不好。
强迫症案例分析
![强迫症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bacdb3d76a20029bc642d19.png)
强迫症案例分析引言:患有强迫症的病人,有的脑海中反复不断地出现某一件往事、某一句话、某一段歌曲(强迫回忆);有的对缺乏实际意义的问题或日常琐事无休无止地思索(强迫性穷思竭虑);有的对业已完成的事情总也放心不下,疑虑不安(强迫怀疑);有的在想到、看到、听到一个词时,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另外一个词或观念,甚至产生与原来相对立的词或观念(强迫联想及强迫性对立观念);有的表现对某些事物不合情理的担心、厌恶等情绪反应,明知不必要如此,却无法克服(强迫情绪);有的反复体验到内心里违背自己意愿的冲动,如走到高处则产生往下跳的冲动(强迫意向)。
上述的这些病症会严重地影响他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使病人十分痛苦。
为了减轻强迫观念和情绪引起的焦虑,病人会做出某些强迫行为,比如反复不断地洗手,不可克制地检查、计数。
有的病人做任何事情都要求对称,要遵循固定不变的仪式顺序,比如,出门时一定要左脚先迈出家门,回家后脱下的鞋一定要头朝东(强迫性仪式动作)。
这些仪式程序对他们来说往往象征着凶吉祸福以及能逢凶化吉等意义.病人明知这样做很可笑,却又不做不行,否则焦虑不安.可是,做了之后虽然紧张焦虑消除了,却浪费了大量宝贵时间.内容摘要:本文是对一例高中毕业班女生强迫症的心理咨询记录及分析报告。
从来访者成长过程和学习、生活事件了解到来访者性格和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来访者自从进入高三年以来,整天忧心忡忡,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有时候忧虑自己会生病,有时候担心自己在回家路的上会出车祸,甚至担忧自己为什么还有杀人的念头,而且害怕这种念头真的会变成杀人的行为,于是,她害怕与人交往,整天呆在家里不敢上学校,感到自己极端的恐惧和痛苦。
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CCMD-3)》的诊断标准,本案例符合强迫症的强迫观念、强迫情绪、强迫意向等症状,且病程超过半年,故诊断为神经症中的强迫症.然后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领悟疗法、新精神分析疗法的原理进行咨询辅导,根据来访者的生活状态和本人的回访证明本咨询案例为是效咨询辅导。
大学生强迫症案例分析
![大学生强迫症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f5ae129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72.png)
大学生强迫症案例分析近年来,国内外大量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中存在着各种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
强迫症是大学生所患心理疾病中痛苦程度较高的顽症,且呈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大学生强迫症案例分析,供大家阅读!大学生强迫症案例分析篇1:李明(化名),女,20岁,汉族,大学二年级学生,家中长女,身高158cm,无重大既往精神病史也无家族精神病史。
自己反复的洗手,洗澡时间一般为90分钟。
症状从高中持续。
上大学之前,在家住宿,内心冲突不大,上大学后,住集体宿舍,宿舍矛盾凸显。
李明是家中长女,有个妹妹。
母亲非常爱干净,不允许家里脏乱,对她比较好也很关心她。
父亲是企业管理人员,工作压力比较大,对我期望很大,要求也很高。
妹妹和听相差10岁,有了妹妹,自觉父亲把所有的爱都给了妹妹,而李明又很要强,想引起父亲的关注。
初中之前,学习一直很好,然后初中考高中,发挥失常,分数达不到普通高中标准,父亲托人上了一所普通高中。
从高中开始,李明只要有压力,在家里就会反复的洗。
自己洗的时间很长,无法控制,持续到来做心理咨询。
高中时,去心理咨询机构做过心理咨询,心理测评结果显示有强迫倾向。
来大学后,希望在学校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矫正这一问题。
李明知道没有必要洗那么长时间,但仍要反复洗几遍。
内心很痛苦,有一个好朋友(隔壁宿舍)内心痛苦会告诉该朋友或者母亲,他们能够理解。
李明不敢让室友知道,害怕他们歧视我,因此,一回到宿舍压力特别大。
大学生强迫症案例分析篇2:上大四的李强这几天每天睡不好觉,睡觉之前,他会每隔一两个小时不停地起身,去看门关严实了没有。
其实李强一直很健康,从来也没有记忆力方面的问题,他不知道自己这是怎么了?昨天上午,在武林广场举行的世界第二个自杀干预日的专家义诊中,杭州市心理干预中心的专家告诉他,这不是大的毛病,可能是前几天李强家里失过窃,心里有了阴影,才会强迫性地不停去关门。
大学生强迫症案例分析篇3:阿满,男,十九岁,某某大学生命科学院大二的学生,自述有强迫症,表现为反复关水龙头;反复摆放物品;为了不锁门总是不敢最后离开寝室,就怕最后一个离开后老是在想门关了没有,想一个上午而不能专心学习;写作业有时写错会反复再写,写好多遍;看书时画线,开始用直线就会一直用直线,如果忘记了用曲线画了就会改过来,直到划得书上都看不清楚字了;在自习室上自习,看到旁边有个纸团,就开始想,把它捡起来呢还是不捡?捡吧别人会说我装纯真,不捡吧就很难受,一直在这样的矛盾冲突中度过一上午一下午……感觉非常痛苦,觉得每天这样的话真是浪费时间,但是控制不了自己,不能停止。
一例强迫症的治疗案例及点评
![一例强迫症的治疗案例及点评](https://img.taocdn.com/s3/m/1dc8b210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30.png)
一例强迫症的治疗案例及点评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患者通常会出现反复的强迫思维和行为,严重干扰其日常生活和工作。
以下是一例强迫症的治疗案例及点评。
案例:李明是一个30岁的年轻人,他患有强迫症多年。
他总是担心自己没关好门窗,反复检查数次,即使确认已经关好了也会再次去检查。
他还害怕细菌和污垢,因此每次洗手时都要用特定的顺序洗十次,每次都要洗5分钟。
这些强迫行为严重影响了他的工作和社交生活,他无法集中注意力和完成任务,也不敢与他人接触。
治疗方案:1. 药物治疗:根据李明的症状表现和病情,医生建议他开始服用一种名为SSRI的抗抑郁药物,如氟西汀。
该药物通过调整大脑中的化学物质来缓解强迫症症状。
起始剂量为每日10毫克,并逐渐增加剂量到30毫克。
药物治疗需要持续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以达到最佳疗效。
2. 认知行为疗法(CBT):CBT是一种经验验证治疗法,对于强迫症患者非常有效。
李明接受了一系列的CBT治疗,包括以下步骤:a. 心理教育:李明了解了强迫症的原理和机制,以及强迫行为对他的生活造成的不良影响。
b. 强迫行为暴露:李明逐渐面对他恐惧的对象和情境,例如他需要逐渐减少洗手的时间和次数,并且不再检查门窗是否关好。
医生和李明一起制定了一个逐步曝露的计划,确保他能逐渐适应和面对恐惧。
c. 强迫思维重构:医生帮助李明识别和纠正他的强迫思维。
他学会了更合理和积极的思考方式,例如“我可以相信自己关好了门窗”、“洗手是一种卫生保健措施,不需要反复洗多次”。
3. 支持疗法:李明参加了一个支持小组,在这里他能与其他强迫症患者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困惑,同时还可以获得其他患者和专业人士的支持和建议。
这种支持网络有助于李明感到他不是一个人在与强迫症作斗争。
点评:在该治疗案例中,药物治疗和CBT被结合使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药物治疗有助于缓解患者的强迫症症状,CBT则帮助他学会更健康和适应性的思维和行为模式。
CBT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它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和控制自己的强迫症症状。
心理学个案——强迫症
![心理学个案——强迫症](https://img.taocdn.com/s3/m/da7b1d98e53a580216fcfe85.png)
心理学个案——强迫症疾病分类:强迫性神经症常见问题分类:婚姻家庭问题,自我成长问题治疗方法分类:精神分析疗法(短期精神分析治疗)姓名:刘某性别:男年龄:39教育程度:中专社会经济地位:家境较差婚姻状况:已婚外在表现:脑子里出现骂人字眼,控制不住地想骂人,反复出现计数或默读一年。
表现出的问题:患者近一年无明显原因地出现骂人字眼,如"坏东西","丧门星","他妈的"。
自己内心十分厌恶,却又无法控制。
慢慢地,出现一种冲动,见人就想骂,特别是见到异性,骂人的欲望就更加强烈。
患者明明知道这些人与他非亲非故,以前也并无大的过结,根本找不到骂人的理由,可就是控制不住地出现想骂人的冲动,为此焦虑不安,害怕丧失控制能力,担心自己会伤风败俗。
为了对抗这些强迫观念和冲动,患者想尽办法,比如数数,背课文,背古诗,默读乘法口诀。
此后不久,病人常反复计数或默读一些口诀,竟成了习惯,难于摆脱,内心十分痛苦。
既往生活史与当前生活情景:病人幼年时丧父,母亲对其从小过分约束,病人对母亲有较强的依赖性,母亲患心脏病去世时病人不在身边,对此十分内疚。
患者为一工厂工人,生活条件,住房条件均较差。
近来因为居住在农村的岳父岳母年迈多病,妻子一直打算把他们接到城里来一起生活。
因住房面积小,因此对此计划十分不满,但又难以表示反对,内心十分矛盾。
心理社会发展历史:1)促使因素:妻子想把岳父岳母接来同住;2)先前因素:幼年丧父,母亲管教严厉,性格怯懦,依赖性强;3)附加因素:母亲患心脏病去世时不在身边,对此十分内疚;4)强化因素:夫妻感情不好,沟通少,有苦难言,过分压抑;5)社会文化因素:生活水平低,社会地位不高,处于怯懦,低下之地位。
既往健康状况与治疗史:无异常疾病史专家分析、评估与治疗过程:1、诊断:根据患者的表现,具有强迫观念,及强迫意向的症状,自己感到痛苦,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病程达一年之久,无明确的躯体疾病,符合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强迫症"的症状标准、严重程度标准、病程标准和排除标准,可以明确诊断为强迫症。
一个强迫症案例的个案概念化ppt课件
![一个强迫症案例的个案概念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c9aff27aef8941ea66e057f.png)
认知行为流派
(认知行为理论通过改变思维或信念和行为的方法来改 变不良认知。)
。 5+2小组案例分析
概念化:
这些行为并没有降低她由于心理冲突而产生的焦虑。相反, 她的这些行为引发了她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由于过分讲卫生, 她对同学们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同学们都不愿意与她交往,甚 至不愿意与她住一起。这些也使王某更加焦虑,也加重了她的 强迫行为。她感到痛苦,她更加压抑自己的感情,也否认自己 的一些想法(比如,她不承认自己其实需要伙伴),她把焦虑 表现在更加频繁地洗手上。
父母主诉:
外婆是中学校长,对子女要求都很严格,可是对王某非常百 依百顺,就是卫生问题上非常注意,因为王某的外公当时就是 因为食物中毒身亡。
王某与外婆在一起时很开心,见到父母不大说话。小学时很 乖,成绩很好,老师很喜欢她,说她懂事。上初一时,外婆因 病去世,她非常伤心,很长时间都没有恢复过来,那段日子几 乎没有同学和她往来。
她自己非常痛苦,曾找到系里的辅导员,寻求帮助,辅导员老师建 议她回家修养一段时间。回家后,父母白天忙工作,很晚才回来,但每 天回来都发现她在洗衣服洗床单。特别是洗手,只要碰了东西就要洗手, 一洗就很长时间。她曾统计过,一天至少要洗20遍手,每次洗手都要至 少8分钟。
5+2小组案例分析
心理测验的结果: 1、 EPQ(艾森克人格问卷):E8分、P10分、N16分、L8 分 2、 SCL—90(九十项症状清单):显示有中等程度强迫、 焦虑、抑郁 3、 SDS(抑郁自评量表):61分 4、 SAS(焦虑自评量表):60分
这些都不能解决她的问题。以至于她产生了死的本能,一 部分死本能转向外部,所以她对别人大吼大叫,责怪父母,攻 击同学。部分死本能也转向她自己,她想要解脱,不想活了。
一例强迫症的案例分析(吴丽琴)已改
![一例强迫症的案例分析(吴丽琴)已改](https://img.taocdn.com/s3/m/e369493087c24028915fc3f2.png)
一例强迫症案例报告(衢州市中心医院吴丽琴)摘要:通过对一位护士强迫症案例的诊断与分析,并运用认知行为疗法、放松疗法、宣泄法对其进行了系统心理咨询,使求助者改变了错误认知,减轻了强迫症状,增强了自信心,恢复了社会功能。
关键词:强迫症;心理咨询;案例;报告1一般资料1、一般资料:(1)人口学资料(2)个人成长史(3)精神状态(4)身体状态(5)社会功能(6)心理测验汪某,女,26岁,护士,大专学历,身高148cm,无重大躯体疾病史。
父亲是位内科医生,母亲是教师。
从小与父母生活在一起,老家在浙西,家族中无精神病史。
汪某是母亲三十岁时所生,小时候父母对她学习方面要求高。
父母平日里工作忙,很讲卫生,衣服很干净,对她洗手要检查,吃东西前检查小手干净不干净。
她上高中时住校,开始睡下铺,同学们坐在她床上,她觉得很脏,就马上洗床单。
酒精棉球经常擦洗餐具,不与同学就餐。
刚参加工作,每接触一个病人前后,都做到洗手,下班后洗3次手,加上使用3次消毒药水才肯罢休。
最近看到一篇报道,说有一位护士因为工作原因,感染上了乙肝病毒,随即就出现恶心,想呕吐,无食欲等症状,总担心自己感染上乙肝病毒,检查乙肝三系正常,才放下心。
最近她要参加护士资格考试,无法专心学习,反复洗手、进行手消毒,一次洗十多分钟,一天要洗二十多次,大家说她有强迫症,她自己也这么认为,主动要求进行心理咨询。
心理测验结果:(1)EPQ(艾森克人格问卷):E 30分、P60分、N 70分、L 35分。
(2)SCL-90(九十项症状清单):显示中等强迫程度,焦虑、抑郁。
(3)SDS(抑郁自评量表): 61分。
(4)SAS(焦虑自评量表): 60分。
2 主诉和个人陈述我老是害怕感染上乙肝病毒,人家说我有洁癖,看不惯我,我看见他们也很生气,不想跟他们呆在一起。
我也知道不该一遍又一遍洗手、进行手消毒,就是控制不住,很痛苦,我不想见家里人,讨厌说我的人,可我又要工作,对护理工作还算热爱,现在变得怕上班,活着真没意思。
强迫症法律案例(3篇)
![强迫症法律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cf23ed9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15.png)
第1篇一、案例背景本案涉及一名患有强迫症的年轻女性,因在网络上公开自己的隐私信息而引发的一系列法律争议。
原告(以下简称“甲”)是一名患有强迫症的年轻女性,长期受到强迫症症状的困扰。
为了寻求心理治疗,甲在网络上寻求帮助,并结识了一名自称是专业心理医生的网络用户(以下简称“乙”)。
在乙的指导下,甲开始尝试使用一些心理治疗方法,其中包括分享自己的隐私信息。
在一段时间内,甲在乙的鼓励下,在网络上公开了一些个人的隐私信息,包括家庭背景、工作经历、生活琐事等。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甲逐渐意识到自己的隐私信息被乙非法使用和传播,严重侵犯了她的隐私权和精神健康。
甲因此提起诉讼,要求乙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相应的精神损害。
二、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甲在网络上公开个人隐私信息的行为是否构成自愿?2. 乙是否构成侵犯甲的隐私权?3. 甲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是否成立?三、法院判决法院经审理认为,甲在乙的指导下,出于寻求心理治疗的目的,在网络上公开了一些个人隐私信息。
虽然甲的行为具有一定的自愿性,但考虑到甲患有强迫症,其判断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因此,甲的行为不能完全等同于完全自愿。
关于乙是否构成侵犯甲的隐私权,法院认为,乙在未征得甲同意的情况下,擅自使用和传播甲的隐私信息,已构成对甲隐私权的侵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规定,乙应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
关于甲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法院认为,乙的侵权行为给甲的精神健康造成了严重损害,甲有权要求乙赔偿相应的精神损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的相关规定,法院判决乙赔偿甲精神损害赔偿金人民币五万元。
四、案例分析本案涉及强迫症患者的隐私权保护问题,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以下是对本案的几点分析:1. 强迫症患者隐私权的特殊性强迫症患者由于心理疾病的特殊性,其隐私权的保护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一方面,患者需要向他人倾诉自己的痛苦和困扰,以寻求心理治疗;另一方面,患者又担心自己的隐私信息被他人利用和传播,从而加重心理负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2小组案例分析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中学时,有一次同学过生日,王某也去参加,第二天有个同学感冒 发烧没来上学,母亲知道后立即带王某去检查身体,在检查过程中,王 某开始呕吐,从此不参加同学聚会。
大学时,她睡上铺,有一次一位女生调皮从另一个床铺跳到她的床 上,她知道后,立即将床单和被罩洗掉。到后来,只要人家碰到她用过 的东西,她都要小心清洗。
心理测验的结果: 1、 EPQ(艾森克人格问卷):E8分、P10分、N16分、L8 分 2、 SCL—90(九十项症状清单):显示有中等程度强迫、 焦虑、抑郁 3、 SDS(抑郁自评量表):61分 4、 SAS(焦虑自评量表):60分
求助者主诉:
王某称:讨厌家庭,讨厌同学,也厌恶了学习。总是担心有不 干净的东西侵入身体,看着别人在一起就想找人吵架,明知道 不需要洗很多遍,也知道大家讨厌这种行为,可她就是控制不 住。现在,大家都认为我有病,我什么活动也不敢参加,也不 想和别人接触。我心里很痛苦,想得到解脱,有时不想活了。
父母在事业上非常努力,因此对王某也要求很严,特别是在考 试名次上,总是说:“你的条件多好啊!”。王某的母亲,为人谨 慎,加之多年的职业习惯,对王某的各方面特别严格,尤其在卫生 方面,每次都要求其洗手消毒后才能用餐。
因为王某是其母亲35岁时才生下的,所以王某的个人卫生要求 非常严格,在学校吃午餐都是用随身携带的酒精棉先擦拭餐具。从 不和同学们一起共餐用筷。
这些都不能解决她的问题。以至于她产生了死的本能,一 部分死本能转向外部,所以她对别人大吼大叫,责怪父母,攻 击同学。部分死本能也转向她自己,她想要解脱,不想活了。
她自己非常痛苦,曾找到系里的辅导员,寻求帮助,辅导员老师建 议她回家修养一段时间。回家后,父母白天忙工作,很晚才回来,但每 天回来都发现她在洗衣服洗床单。特别是洗手,只要碰了东西就要洗手, 一洗就很长时间。她曾统计过,一天至少要洗20遍手,每次洗手都要至 少8分钟。
5+2小组案例分析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5+2小组案例分析
概念化: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王某过分讲卫生,每天洗手至少20次,每次至少8分钟,并 且自己也控制不住。这样的行为是强迫症的表现。我们认为, 在她一岁到三岁,也就是肛门期时,由于王某父母和外婆对她 要求严格,在她大小便时可能训斥了她,这个时候她的本我和 超我产生了不协调,性心理也存在冲突。于是,在她长大后对 自己的卫生方面过于追求,应该是对幼时压抑力比多的一种补 偿。
当时老师提到她很聪明很细致,但情绪不太稳定,同时比一 般孩子爱干净。
从上大学后,行为变得很古怪,过分讲卫生,很容易丢三落 四,脾气不大好,有时对我们大吼大叫,说都是你们的错。一 点小事不如意,就又哭又闹,特别脆弱;人也越来越瘦,每天 无精打采,学习也很糟糕,
5+2小组案例分析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个案概念化
精神分析流派
(精神分析流派认为个体早年的的环境和经验对其成年 后的人格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认知行为流派
(认知行为理论通过改变思维或信念和行为的方法来改 变不良认知。)
。 5+2小组案例分析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精神分析流派
问题行为: (1)过分讲卫生,别人碰过的东西都要反复擦洗,一天至少洗 20次手,每次至少8分钟 (2)不愿与人交往,也不参加任何活动,讨厌家庭、同学,也 不想学习 (3)想和人吵架,甚至想要解脱、不想活了 背景: (1)父母工作忙,经常不在身边,并且对王某考试名次上的要 求十分严格。母亲由于职业关系对其卫生要求也非常严格。曾 因为同学聚会上一个同学的发烧导致她自此不参加聚会。 (2)王某与外婆一起生活,外婆为人要强,对子女要求严格, 也十分注重卫生习惯,因为外公是食物中毒身亡。外婆在其初 中病逝,她伤心了很久。 (3)因为王某平时对卫生的过分追求,导致她与同学的关系也 不好。
和她接触的人都知道她很怪,同学们对她要不就是抵触,要不就是 敬而远之。看到别人都有几个好友围绕左右,自己形单影只,她非常苦 恼。
最近又要考试了,可是她根本无法专心看书,她不知道怎会这样, 反复擦洗的行为更加加重,她把从妈妈那拿来的消毒液擦洗桌椅,因为 过浓,而让同学们非常无法忍受,大家提出“决不跟她再住在一起”。
个案资料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王某,女,大学三年级学生,21岁,身高158厘米左右,无重 大躯体疾病历史。父亲为某公司负责人,母亲为医院护士,工作三 班倒,家庭由父母、外婆和她组成,较为和睦,父母工作忙,外婆 与其一起生活,外婆原是某校校长,为人要强,在其初中时病逝。 家族无精神病历史。
王某的母亲对于王某来说,是重要他人,她的母亲对王某的 卫生要求十分严格,她自小和母亲在一起,也将这样的要求内 化为自己的价值观,所以她很讲究卫生。而一直以来王某父母 对她的严格要求和个体本我追求的快乐原则之间的冲突一直都 伴随着她。在她童年的时候,这种冲突被强行压抑,也正如她 的父母老师说的那样,她一直百依百顺,聪明细致。在她长大 之后,这些压抑了的冲突以变化了形式表现了出来,就是王某 过分讲卫生,用酒精擦拭餐具,不断的洗手等等这样的行为。
5+2小组案例分析
概念化: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这些行为并没有降低她由于心理冲突而产生的焦虑。相反, 她的这些行为引发了她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由于过分讲卫生, 她对同学们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同学们都不愿意与她交往,甚 至不愿意与她住一起。这些也使王某更加焦虑,也加重了她的 强迫行为。她感到痛苦,她更加压抑自己的感情,也否认自己 的一些想法(比如,她不承认自己其实需要伙伴),她把焦虑 表现在更加频繁地洗手上。
5+2小组案例分析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父母主诉:
外婆是中学校长,对子女要求都很严格,可是对王某非常百 依百顺,就是卫生问题上非常注意,因为王某的外公当时就是 因为食物中毒身亡。
王某与外婆在一起时很开心,见到父母不大说话。小学时很 乖,成绩很好,老师很喜欢她,说她懂事。上初一时,外婆因 病去世,她非常伤心,很长时间都没有恢复过来,那段日子几 乎没有同学和她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