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环境卫生学第1章基本概念课件

合集下载

动物环境卫生学

动物环境卫生学

《动物环境卫生学》绪论1、家畜环境卫生学:是研究环境因索对家畜作用和影响的基本规律,并依据这些规律制定出利用、控制、保护和改造环境技术的措施的一门学科。

2、研究对象:就是家畜(包括家养哺乳动物和鸟类)及其外界环境。

3、环境:是相对于某项中心事物而言,是作为某项中心事物的对立面而存在的。

中心事物与环境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它们之间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家畜环境:就是家畜的生存环境,是以家畜为中心事物,作用于家畜这一客体的所有外界条件和因素的总和。

家畜环境从广义上说:包括内环境和外环境两大部分4、主要内容涉及三大方面:1)家畜的环境生理2)家畜的环境改善和控制3)养殖场环境保护5、畜牧生产存在四大限制因素包括:品种、饲料、疫病、环境,四种限制因素占比例分别为10%~20%、30%~40%、20%~30%、10%~20%。

6、环境与家畜生产的关系:1)环境影响家畜:自然环境对家畜的影响;社会环境对家畜的影响2)家畜对环境的影响:家畜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家畜对社会环境的影响第一章适应和应激1、环境因子:是可直接或间接对家畜发生作用的与家畜生活和生产有关的一切外界环境因子(因素)2、家畜环境因子的分类:1)物理因素:温热、光照等;2)化学因素:空气、水、土壤等;3)生物学因素:病毒、细菌、寄生虫;野兽、个体斗争、恐惧、等级序列;饲料种类、数量及质量;其他生物因子(如疫苗接种等);4)社会因素:经济环境、技术环境、其他(社会习俗、民族习惯、人口数量及劳动力素质等)3、环境因子作用的一般规律:1)环境因子的限制作用(限制因子见资料)2)环境因子的综合作用3)环境因子与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4)环境因子的不可替代性和可调节性4、适应: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生物从分子到细胞、组织甚至整个机体对内部和外部环境产生一些有利于缓解胜利紧张状态的反应。

5、适应的种类和表现:①表型(生物学)适应:行为适应、生理适应、形态适应②遗传(基因型)适应:遗传基础改变6、提高动物适应能力的主要措施:锻炼;育种7、应激:动物机体对外界或内部环境的超常刺激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应答反应的总和应激的性质:是一种生理反应;非特异性的,对自身有利(具体内容见资料)8、应激与适应的异同:①都是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本质上应激也是适应的一种形式②性质不同:应激主要是行为和生理反应,具有非特异性③适应内涵比应激丰富,外延更广,应激是适应外界因子剧烈变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应激源的概念9、应激源种类:可按强度与持续时间、性质划分应激性质: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营养性、管理性、心理性、运输和其他人为因子10、应激的基本过程:①惊恐(警觉)或动员阶段:机体早期的反应和全身防卫的总动员出现典型的全身适应综合症(GAS)。

环境卫生学ppt课件

环境卫生学ppt课件
Hg---- Hg Methyl SO2---- H2SO4
12
环境卫生学绪论
• 环境化学污染物研究热点: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 ,EDCs),上百种。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 ), Stockholm Convention:21种,多数POPs具有内分 泌干扰作用。
( Surroundings, esp. those affecting people’s lives, health ) -----环境介质(environmental media/environmental matrices) -----环境因素( environmental factors )
30
环境卫生学绪论
1.加强环境因素健康效应的研究 • 传统环境危害、现代环境危害、二者的双
重危害 • 剂量反应关系、敏感特异的生物标志 2.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 分子生物学方法、
分子流行病学方法、生物监测新技术、快 速灵敏的化学分析技术
31
环境卫生学绪论
3.环境与健康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 国家环境与健康行动计划2006~2015 4.农村环境卫生 • 饮用水卫生:水源性缺水、水质性缺水 ----水质性缺水:生物性、生物地球化学性、
环境卫生学( Environmental Health )
第一章 绪 论 Introduction
1
环境卫生学绪论
一、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研究自然环境(natural environment) 和生活环境(living environment)与人 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 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充分利用 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有害环境因素提出 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增进人体健康, 提高整体人群健康水平的科学。

动物环境卫生学ppt课件

动物环境卫生学ppt课件

动物环 环境 与机体内部生理机能关系。 动物生态学:环境对动物的 种类、数量、形态、机能。 动物行为学:动物行为习惯 与环境关系及规律。 动物环境控制工程学:如何 工程手段适应或改善环境。 动物环境卫生学:
动物环境科学的分支之一。
2.目的:
( 1 )为动物(或畜禽)创造良好的生活和 生产条件。(保证健康,预防疾病,提高 生产力和降低生产成本,充分发挥家畜的 利用价值来满足人民生活和轻工业原料伤 日益增长的需要。) ( 2 )同时对动物生产中产生的粪尿,恶臭, 污水,药物残留等进行有效的控制,以保 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37.8
0.18 -0.09 -0.35 -0.62 -0.88 -1.15
45.4 68.0 90.7 113.4 136.4 158.7
- 0.58 0.54 0.50 0.46 0.43
表2 环境温度对更赛母牛发情周期及发情持续期的影响
环境温度
(℃)
18.2
33.5
发情周期
(天)
19.5
17.0
动物环境卫生学
鸵鸟
孔雀


长白公猪
杜洛克公猪
表1. 温度对猪(进食量、增重和饲料效率的影响 气温℃ 进食量kg/d 日增重kg 饲料/增重 能量效率% 0 5.07 0.54 9.45 19.4 5 3.76 0.53 7.10 25.7 10 3.50 0.80 4.37 41.7 15 3.15 0.79 3.99 45.8 20 3.22 0.85 3.79 48.2 25 2.63 0.72 3.65 50.1 30 2.21 0.45 4.91 37.1 35 1.51 0.31 4.87 37.4
• 生产场地和动物圈舍是动物必须 的生活环境.

环境卫生学讲义ppt课件

环境卫生学讲义ppt课件
23
重要名词

生物蓄积作用 是指同一生物个体对某项 物质的摄入量大于排出量 因此,进入环境中的微量毒物,可通过 生物浓缩作用、生物蓄积作用和生物放大 作用,使高位营养级的生物受到毒害,最 终威胁人类健康。
24
地球化学性疾病

是由于的水土中某种微量元素过多或缺乏 所引起的地方病。
能引起地球化学性疾病的元素十多种,其 中分布最广的是地方性氟中毒和地方性甲 状腺肿。
7
研究对象

一次污染物 由污染源直接排除的化学性 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其理化性状保持未变 的称为一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 有些一 次污染物进入环境后,由于物理、化学或 生物的作用或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的结果, 产生与原来污染物理化性状不同的新污染 物称为二次污染物。 环境中无机汞化合物 在微生物作用下可生成甲基汞化合物汽车 废气在日光紫外线下可形成光化学烟雾。
5
研究对象

次生环境 在人为活动影响下的自然环境 称为次生环境。人类不仅能适应赖以生存 的自然环境,而且还能有目的地开发利用 自然资源改造环境,使环境更加适合人类 生存的需要。
6
研究对象

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生活居住环境 按其属性可分为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 三大类。一、物理因素 微小气候、噪声 振动、电磁辐射、电离辐射等。二、化学 因素 主要有碳化物、氮氧化物、一氧化 碳、烟尘、挥发性烃、重金属化合物、耗 氧有机物、多环芳烃、石油、酚、氰、农 药、卤代烃、放射性物质等。三、生物因 素 主要是细菌、病毒、寄生虫卵等。
27


四、影响地方病发生的其他因素 1、环境污染 地方性氟中毒地区还应考虑 有无大气中氟化氢的污染。 2、营养因素 动物蛋白不足,可导致对合 成甲状腺素所必须的氨基酸缺乏,植物性 脂肪过多,碘可与不饱和脂肪酸结合导致 碘不足。水中钙盐过多可影响肠道中碘的 吸收。

环境卫生学

环境卫生学

4. 食物链
在生态系统中高营养级生物以次营养级生物为食物,依次逐级吞食, 以食物形成链锁关系,称为食物链。许多食物链交织形成食物网。 例如:甲基汞
水 圬泥 (1倍)
浮游生物 小虾 小鱼 中鱼 大鱼 人 (万倍)
生物放大作用,物质通过食物链,使得高位营养级生物体内的 浓度 比低级营养级生物体内的浓度增加很多倍,这作用称为生物放大作用。
四、一次污染与二次污染
1. 一次污染是环境受到该有害因素的第一次污染 2. 二次污染是该有害因素移出该环境后,再次对该环境造成污染。
五、一次污染物与二次污染物
1.一次污染物是从污染源直接排出的污染物。 2.二次污染物是一次污染物在环境中受到化学因素、生物因素
的作用转化为另一种化合物,毒性比原一次污染物更强。 。
第二章 环境与健康
一、自然环境的基本构成
气圈 水圈 土壤岩石圈 生物圈
地球上所有生物可涉及的空间。包括大气圈下层、岩石圈 上层、整个的水圈和土壤圈。
二、生态系统
1. 概念:生物群落与其周围的环境组成的综合体 生态系统多种多样,生物圈是自然界最大的生态系统 2. 最大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产者…………绿色植物 生物群落 消费者…………人类、食草动物、食肉动物、杂食动物…
4.健康效应谱(P.20) 5.易感人群和高危险人群 ⑴ 易感人群又称敏感人群;对环境中有害因素作用的反应比普通人群更
为敏感,易受伤害。 ⑵ 高危险人群,是指处在高危险环境中的人群。例如高暴露人群。 6.基因多态型
寻找易感基因对发现和保护易感人群十分重要
五、微量元素
1. 概念 (1)常量元素:占人体内化学总量的99.95%的元素称常量元素。 主要有C、H、O、N、S、K、Na、P、Ca、Mg等11种元素。 (2)微量元素:在人体内正常含量小于人体体重0.01%的元素称 微量元素。主要有Cu、Zn、Fe、Se、F、I等。

家畜环境卫生学-第一章家畜环境的

家畜环境卫生学-第一章家畜环境的
1.有利的方面:环境是家畜生存的必要条件。 a. 家畜不断地与外界环境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如家畜吸入O2,排出CO2; 从环境中得到营养物 质。
b. 家畜不断接受外界环境的刺激,增强体质、提高 生产力。 如适度的温度变化能促进产蛋鸡的抗寒和耐热能 力,提高产蛋率。
2、有害的方面: 在有害因素的刺激下,当生理调节机能与有害因素
影响环境与机体平衡的因素: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的特性、变化强度、作用于机体 的持续时间等。 机体状态:种类、品种、个体特征(年龄、性别、健康 状况、生理条件等)。 环境因素与机体的接触方式:家畜破伤风疾病的产生。
第二节 环境应激
一、应激和机体的反应
(一)环境应激 1、概念 环境应激是指家畜对干扰或防碍机体正常机能的内外
的刺激保持平衡,机体产生保护反应而不出现病理状 态;当机体反应能力低下或外界刺激的性质、数量和 强度超过机体的适应能力时,机体呈现病理状态、甚 至死亡。
如 适度太阳照射:消毒空气,提高机体抵抗力,促 进新陈代谢;强烈太阳辐射:皮肤烧伤、中暑等。 研究外界环境因素的目的:
“趋利避害”,保证家畜健康生产。
理化环境 空气、土壤、
自然环境
水的理化特性。
外界环境
生物环境 动物、植物、

微生物

社会环境 政策法规、宗教信仰、饲

养管理、选育利用、设

备条件、技术条件等
内部环境 体液的 温度、PH值、化学成分、离子
浓度、渗透压等
体内的微生物、寄生虫等
2. 家畜环境因素分类 (1) 物理因素: 主要指温热因素(气温、气 湿、气流、
气压、太阳辐射等)、光因素、音因素等。 (2) 化学因素:主要指空气、水和土壤的化学组成。 (3)生物因素 :有益微生物、有害微生物、寄生虫、昆

《环境卫生学》第1章 绪论 ppt课件

《环境卫生学》第1章 绪论 ppt课件
• 生活环境:人类为从事生活活动而建立起来 的居住、工作和娱乐环境以及有关的生活环 境因素(如家用化学品)等。
《环境卫生学》第1章 绪论
14
• environmental factors :
• 被环境介质容纳和转运的各种有机、 无机成分。包括各种物理因素、化学 因素和生物因素。
• 通过环境介质的载体作用,或参与环 境介质的组成而直接或间接对人体起 作用。
《环境卫生学》第1章 绪论
34
三、环境卫生工作和环境卫生学今后任务
国家环境与健康行动计划(2006-2015年)
总目标——控制环境危险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及 环境相关疾病的发生,保障公众健康,促进社 会与经济协调发展
《环境卫生学》第1章 绪论
35
国家环境与健康行动计划(2006-2015年)
1. 建立健全环境与健康法律法规、标准体系
《环境卫生学》第1章 绪论
28
• 环境流行病学(environmental epidemiology):
• 应用流行病学方法,结合环境与人群健康关系的 特点,研究环境因素与人群健康的宏观关系。
• 环境毒理学(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
• 应用毒理学方法,研究环境污染物,特别是化学 污染物对生物有机体,尤其是人体损伤及其作用 机理的科学。
环境卫生学
environmental health/ environmental hygiene
《环境卫生学》第1章 绪论
1
一、环境卫生学的定义、研究对象 和研究内容
• (一)环境卫生学的定义:
• 研究自然环境(natural environment)和生活环境 (living environment)与人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 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充分 利用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提出卫生要 求和预防对策,增进人体健康,提高整体人群健康 水平的科学。

环境卫生学绪论ppt课件

环境卫生学绪论ppt课件
民卫生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现代环境卫生学》蔡宏道主编,1995 年 9 月 人民
卫生出版社。
编辑课件
4
第一章 绪论
一、环境卫生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内容 二、我国环境卫生学发展简史及工作的主要成就 三、环境卫生工作与环境卫生学今后的任务
编辑课件
5
பைடு நூலகம்
环境卫生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内容
环境卫生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 健康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 生、发展规律,为充分利用有利的环境因素, 控制不利的环境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对策,预 防疾病、保障人群健康的科学。
编辑课件
11
我国环境卫生学发展简史及工作的主要成就
(二)我国环境卫生工作的主要成就 1.我国的城乡卫生面貌显著改善
2.制订和颁布一系列环境卫生标准
3.开展了大量的环境监测工作
4.开展了大量的环境与健康关系的调查
研究
编辑课件
12
环境卫生工作与环境卫生学今后的任务
(一)加强农村环境卫生工作
1. 进一步改善饮水卫生条件
最近,在环境科学中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
(sustainable development)战略。其含义是
指在满足当今社会需求的同时,又不损害后代发
展的需要,使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能永续发展,
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同时提出“从末端治
理转向于源头预防”和推行“清洁生产”
(cleaner production)技术。
三、我国环境卫生和环境保护工作的成就和方针
20 分钟 四、环境卫生工作和环境卫生学的今后任务
编辑课件
3
第一章 绪论首页
小结 (20 分钟) 思考题
基本教材 和参考书

环境卫生学第一章绪论PPT精品文档82页

环境卫生学第一章绪论PPT精品文档82页
生活环境:人类为从事生活活动而建立起来 的居住、工作和娱乐环境以及有关的生活环 境因素(如家用化学品)等。
2019/11/16
绪论
11
组成环境的环境因素
物理性:
包括小气候、噪声、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
化学性:
大气、水、土壤中各种有机、无机化学物质,适宜时 是人类生存和维持健康必需的;生产、生活活动排放 环境中的各种化学污染物。
2019/11/16
绪论
8
环境介质特性:
通常为多介质形式存在的混合物。 在一定条件下,环境介质的三种物质形态可以相
互转化,其物质组成也可以相互转移。 环境介质的运动可携带污染物向远方扩散
(POPs )。 维持自身稳定状态的特性。自然突变事件如地震、
火山爆发等及人类活动的严重干扰,但环境介质 的整体结构和基本组成仍能保持相对稳定。
2019/11/16
绪论
9
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
factors):通过环境介质的载体作用, 或参与环境介质的组成而直接或间接对 人体起作用。 人体暴露接触污染物是通过多种环境介 质综合作用的结果。
2019/11/16
绪论
10
2、环 境 分 类:
(1)环境卫生学研究的环境
自然环境 :大气圈(atmospheric sphere)、水圈(hydrosphere)、土壤岩 石圈(lithosphere)和生物圈 (biosphere);
环境卫生学
Environmental hygiene
2019/11/16
绪论
1
第一章 绪论(2hr)
一、环境卫生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内容 二、我国环境卫生学发展简史及工作的主要成就 三、环境卫生工作与环境卫生学今后的任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 习 思 考 题


1.家畜环境卫生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学习研究家畜环境卫生学的意义有哪些?

3.名词解释:家畜环境、内环境、外环境; 环境应激、应激源;服习、驯化、适应。 4.家畜环境因素的分类及内涵是什么?
5.环境应激对家畜有哪些影响?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4.环境应激在畜牧业中的应用 在畜牧业生产中,常常利用畜禽的应 激反应,加快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 如: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种禽和商 品鸡的生产效率,常在产蛋末期给鸡群 以停水、饥饿、缩短光照时间等剧烈的 应激源,使其很快停产、落羽,然后再 改善饲养条件,能促使迅速恢复,而进 入下一个产蛋期,这就是利用应激实施 的强制换羽。
家 畜 环
家畜环境(Envieronment of Domestic Animal) 是指存在于家畜周围的可直接或间接影响家 畜的自然和社会因素的总体。
所谓直接影响,是指气温、气湿等可直 接作用于畜体的气象因素。 所谓间接影响,是指如土壤中的重金属 元素可能通过饲料或饮水而影响家畜,成为 间接环境因素。

适应(Adaptation) :是指动物在长期生存竞 争中为适应外界环境条件而形成一定改善 的表现,是经过若干年、若干代自然选择 和人工选择的结果在行为、生理、解剖和 形态上已发生根本变化,并能遗传给下一 代。如牦牛能适应空气稀薄的高寒气候, 骆驼干热的沙漠气候。



通过这次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环境 卫生学,了解了它的发展历史、研究对象和目的, 熟悉了其主要研究内容,了解了其地位和作用, 懂得了学习环境卫生学的意义;我们还学习了家 畜环境的有关基本概念。 通过学习之后,我们重点要熟悉家畜环境卫 生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明确学习环境卫生学的意 义,掌握畜环境卫生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1.环境应激(Envieronment Stress) :家畜对干扰 或妨碍机体正常机能的内外环境刺激,产生 生理和行为上非特异性反应的过程称之环境 应激。 2.应激源(Stressor) :引起应激反应的一切环境 刺激统称为应激源。


3.应激对家畜的影响: (1)对生产性能的影响 根据家畜个 体对应激源的敏感性,可分为应激敏感 动物和应激耐受动物,因而应激对不同品 种和个体生产力的影响较差别很大。对 应激敏感品种和个体,常造成相当严重 的经济损失。应激对家畜的生长肥育、 产乳、产蛋和繁殖性能都可产生一定的 影响,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1.物理因素:光照(太阳辐射)、温热、湿度、 噪声、地形、海拔、土壤、牧场和畜舍等 2.化学因素:空气、氧、二氧化碳、有害气 体、水、以及土壤的化学成分等


3.生物因素:饲料、牧草、有害和有毒植物、 媒介虫类和病原体等 4.社会因素:畜群的群体和人为管理的因素。

第二节
环境应激
一、环境应激的概念与影响
二、环境应激的调节 家畜的环境应激,目前认为受中枢神经系 统的主导,有三条途径,控制完成应激反应。 1.交感神经——肾上腺皮质系统 2.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 3.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系统
第三节
家畜的驯化与适应
家畜的驯化适应分为服习、驯化、适应三个层次:

服习(Acclimation) :亦称“生理性适应”,是 指对某种气候,如炎热或寒冷不适应的动物,因 反复或较长时期处于该动物生理所能忍受的气候 环境中,在较短时间内引起散热和产热等生理机 能变化,使原来因气候应激失常的生理指标和生 产性能,逐渐正常或有所恢复,而能习惯于这种 气候。
(2)对健康的影响 许多疾病,其病原微生 物在畜禽体内长期带菌带毒,并不发病。如 猪的嗜血杆菌和副溶血杆菌,鸡的败血支原 体,无应激时可潜伏和无临床症状,一旦出 现应激,则会发病。 (3)对畜禽免疫的影响 应激对畜禽有抑制 免疫、无影响和增强免疫机能三种结果,这 与应激的种类、应激强度、疫苗类型和免疫 剂量、动物的种类和品种、应激经历及动物 的生理状态等多种因素有关。

驯化(Acclimatization) :是指气候驯化,如果 家畜经过“服习”的时间延长,经过几个月后会 进一步引起保温隔热性能的改变,如脱换羽毛, 增减皮下脂肪的沉积,甚至体形也发生变化,因 不良气候所致各种生理机能的异常又恢复或趋于 正常,当不良气候条件消失后,动物又恢复原来 状态。动物顺应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便是一种气 候驯化过程。

家畜的环境还分为内环境和外环境。 内环境是指体内细胞周围浸润的体液,他 的运动变化及其对机体的影响,属于生理和 生化的范畴。

外环境是指与家畜生活和生产有关的一切 体外的环境。
环境卫生学着重研究其外环境

二、家畜环境因素的分类 作用于家畜的环境因素(Envieronment Factor) ,一般可分为物理因素、化学因素、 生物因素、社会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