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空气中的“流浪汉”(详案)
32、空气中的流浪汉(详案)
32 空气中的“流浪汉”板书 老师写一个词流浪汉。
用一个词说说你对流浪汉的印象一/今天我们要学习32课1、补充课题32 空气中的“流浪汉”一起读注释2、这节课我们就要学习叶永烈先生所写的科普文章,读——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预习过了课文,这空气中的流浪汉是指?板书灰尘那么灰尘和流浪汉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呢?一起读第一节。
难怪作者要称灰尘为流浪汉呢。
作者把灰尘比作空气中的流浪汉,很形象,很有趣。
因此,“流浪汉”三个字要加上引号。
二/1、这篇科普文章介绍了灰尘的哪些知识呢?请同学分节读2到6节,听听他们读正确、读通顺了吗?文章介绍了灰尘的哪些知识呢?2、引导交流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概括为要点随机板书。
大小、来源出自课文的哪些小节?……三/1、自己先读读第二小节,再用横线划出描写灰尘小的句子。
你来读读这句句子。
小到什么程度呢?这个句子中有两个数量词。
(师圈生读)还有一个是……。
一厘米有多长啊?拿出尺,比划一下。
你能想象出灰尘小到什么程度了吗?谁来读读这个句子。
(注意到了这两个数量词)齐读瞧,本来很难说清楚的问题,用上列举数据的方法,就说清楚讲明白了。
把这个说明方法写在句子的旁边。
2、这一句也用了列举数据的方法,男生读前半句,女生读后半句。
除了列举数据的方法,还用了什么方法?(比较)记下来通过比较,比出了什么呢?有的地方灰尘多,有的地方灰尘少,这是在写灰尘的分布。
板书分布3、灰尘到底从何而来呢?默读第二节里的相关内容,在心里记一记灰尘的来源,说给同桌听,比比谁记得多。
谁来说?出示图课文介绍了这五个来源,来合上书请你填上正确的标点。
组织讨论:为什么第4个标点用句号而不用分号。
从一个句号你已经读懂了灰尘的来源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地球二是宇宙。
此外的此就是指上面的几个来源其实就来源于一个方面——地球,所以用分号。
而最后一个来源与前四个不同,来自宇宙所以这里用句号。
科普文就是这样连标点也表达得很准确。
和老师一起读:师生配合读4、接着作者写了灰尘的用处坏处和对它的管教。
教案空气中的“流浪汉”
空气中的“流浪汉”第一章:分子的基本概念1.1 分子的定义与特性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在一起的粒子。
分子具有独特的化学性质,这些性质与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和数量有关。
1.2 分子在空气中的存在形式空气是由多种分子组成的混合物,主要包括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分子在空气中以气态形式存在,它们不断地进行碰撞并移动。
第二章:气体的基本性质2.1 气体的定义与特性气体是一种无固定形状、无固定体积的物质状态。
气体分子具有高速运动,它们之间的距离较远,相互作用力较小。
2.2 气体分子的运动规律气体分子遵循牛顿运动定律,它们在空间中随机运动。
气体分子的运动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速度越快。
第三章:空气中的“流浪汉”3.1 空气中的“流浪汉”定义与特性空气中的“流浪汉”是指在空气中自由移动的气体分子。
这些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它们在不断运动中碰撞并相互作用。
3.2 空气中的“流浪汉”的扩散现象扩散是指气体分子由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移动的过程。
空气中的“流浪汉”通过扩散现象,使得气体分子在空气中均匀分布。
第四章:空气中的“流浪汉”与人类生活的关系4.1 空气中的“流浪汉”与呼吸作用人类通过呼吸吸入空气中的氧气分子,氧气分子在肺部与血液中的红细胞结合,为身体提供能量。
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分子被排出体外,维持身体内的气体平衡。
4.2 空气中的“流浪汉”与环境污染空气中的“流浪汉”可以受到污染物的污染,如工业排放的废气、汽车尾气等。
这些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和保护。
第五章:空气中的“流浪汉”的实验观察5.1 实验目的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空气中的“流浪汉”的运动和扩散现象。
使用显微镜观察气体分子的运动轨迹,并测量它们的运动速度和扩散距离。
5.2 实验结果与分析观察到空气中的“流浪汉”具有随机的运动轨迹和不断变化的运动速度。
实验结果显示气体分子在空气中通过扩散现象实现均匀分布。
《空气中的“流浪汉”》教案(精选3篇)
《空气中的“流浪汉”》教案(精选3篇)《空气中的“流浪汉”》篇1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烬、渣、滓”。
.能区别音同或音近的字;能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2、阅读课文,了解灰尘的大小和来源,知道灰尘在人类的生活中弊大于利。
3、能查找资料或根据平时积累的知识,说说保护环境,预防沙尘暴的方法。
4、意识到保护环境是摆在我们人类面前的一项艰巨的任务。
重点难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灰尘的大小和来源,知道灰尘在人类的生活中弊大于利。
能查找资料或根据平时积累的知识,说说保护环境,预防沙尘暴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引出课题1、师:清晨,当一束阳光照到室内时,你就会看见光亮里有无数个小颗粒在东碰西撞,到处游荡。
你知道这是什么吗?是呀,这就是空气中的灰尘。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作者把空气中的灰尘比作是流浪汉,非常有趣。
2、板书课题:空气中的“流浪汉”齐读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出示自学建议:(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想想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有关灰尘的哪些内容?2、交流,反馈,出示:游荡灰烬渣滓呛人嘶哑摩擦烟囱捕捉漫天飞舞3、指名学生朗读,找出这里平舌音的字,再读一读4、接龙读课文,思考:想想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有关灰尘的哪些内容?5、交流,板书:灰尘的大小灰尘的来源灰尘的用处灰尘的坏处管教灰尘三、细读课文,了解灰尘的大小和来源,知道灰尘在人类的生活中弊大于利1、轻声朗读课文,看看课文哪几节分别写了这些内容?2、交流:第二节写了大小和来源,第三节写了用处,第四节写了坏处,第五、六节写了管教灰尘。
3、这么多有关灰尘的内容,你最想先来学习了解哪方面?(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随机学习课文)4、学习第二节:指名读,说说你知道了什么?(灰尘很小)5、作者是怎样把灰尘小写具体的?找出有关的句子。
出示:灰尘很小,一千颗灰尘紧挨着排成队,也只有一厘米长。
6、指名读,想想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写具体的?(数据说明)7、练一练:照以上样子把句子写具体:天气很冷。
教案——空气中的“流浪汉”(5篇范例)
教案——空气中的“流浪汉”(5篇范例)第一篇:教案——空气中的“流浪汉”第三十二课:空气中的“流浪汉”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能读准“囱、据、烬、滓、呛”等字的读音,能区别“昼、宙”,“摩、模”等音同或音近的字。
积累“东碰西撞、到处游荡、漫天飞舞、管教” 等若干词语。
2、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灰尘的大小和来源,知道灰尘在人类生活类的生活中弊大于利,并懂得要保护环境。
3、通过对句子的理解,掌握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并能运用说明方法把句子写具体。
4、通过学习,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科普类书籍的兴趣,知道通过阅读、上网等方法去了解科学知识。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灰尘。
教学难点:掌握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能运用说明方法把句子写具体。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1、出示词语:流浪汉。
提问:什么是流浪汉?(流浪汉是指居无定所的人)2、思考:那我们课文中的“流浪汉”指的是谁呢?——灰尘出示:清晨,当一束阳光照到室内时,你就会看见光亮里有无数个小颗粒在东碰西撞,到处游荡。
这便是空气中的“流浪汉”——灰尘。
(齐读)思考:读了这句话,你觉得灰尘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出示:东碰西撞、到处游荡理解:东碰西撞、到处游荡3、小结:因为灰尘在空气中东碰西撞、到处游荡,就像一个流浪汉那样,所以作者把灰尘比作了——“流浪汉”,这样既生动,又形象,所以,“流浪汉”三个字要加上——引号。
那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课文,进一步认识灰尘这位“流浪汉”。
4、补全课题:32、空气中的“流浪汉” 齐读课题,并介绍作者。
二、初步了解课文:1、轻声朗读课文的第二到第六小节,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并思考:这五小节介绍了灰尘的哪些方面。
2、学生进行交流,教师板书。
板书:大小、分布、来源、好处、害处、管教灰尘的方法三、深入学习课文:1、学习课文第二小节:(1)下面就让我们来针对灰尘的各个方面来认识灰尘,先默读课文第二小节,用直线划出表现灰尘大小的句子。
教案-空气中的“流浪汉”
空气中的“流浪汉”第一章:认识空气中的气体成分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知道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让学生掌握氧气、氮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等空气成分的性质和用途。
1.2 教学内容:空气的组成: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
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稀有气体约占0.94%,二氧化碳约占0.03%,其他气体约占0.03%。
各成分的性质和用途:氧气能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氮气可用作保护气、制氮肥、充入食品包装袋内防腐、液态氮可以做制冷剂,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于霓虹灯,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做化工原料、植物光合作用等。
第二章:空气污染及其危害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的来源,知道有害气体和粉尘是主要的污染途径。
让学生掌握常见有害气体和粉尘的来源、危害及防治措施。
2.2 教学内容:空气污染的来源:有害气体(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和粉尘(PM2.5、PM10等)。
常见有害气体和粉尘的来源:一氧化碳来源于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二氧化硫来源于煤、石油等燃料的燃烧,二氧化氮来源于汽车尾气、工厂废气等,粉尘来源于扬尘、工业粉尘等。
危害:有害气体和粉尘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如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对环境造成污染,影响生态平衡。
防治措施:加强环保法规建设,提高公众环保意识,控制污染源排放,发展清洁能源等。
第三章:空气质量指数(AQI)与健康关系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空气质量指数(AQI)的定义、计算方法和等级划分。
让学生掌握AQI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知道如何保护自己。
3.2 教学内容:空气质量指数(AQI)的定义:反映空气质量的好坏,数值越大,污染越严重。
AQI的计算方法:根据空气中PM2.5、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的浓度,按照一定的公式计算得出。
AQI的等级划分:0~50为优,51~100为良,101~150为轻度污染,151~200为中度污染,201~300为重度污染,大于300为严重污染。
教案空气中的“流浪汉”
空气中的“流浪汉”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中各种气体成分的体积分数,知道空气中的主要气体成分及其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空气资源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2. 空气中主要气体成分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1. 空气中各成分体积分数的计算。
2. 空气中稀有气体的作用及保护。
四、教学准备1. 课件: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2. 实验材料:气球、塑料瓶、胶带、吸管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课件展示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引导学生关注空气中的主要气体成分。
2. 探究空气的成分学生分组讨论空气的成分,以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和作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实验演示教师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空气中各种气体的性质。
实验内容包括:气球吹气、塑料瓶变瘪、胶带粘贴等。
4. 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空气中的稀有气体成分的作用及保护措施。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知识拓展引导学生了解空气污染的来源及危害,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空气中各种气体成分的作用及保护空气资源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验证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存在。
8. 板书设计空气中的“流浪汉”一、空气的成分二、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三、空气中主要气体成分的作用四、稀有气体的作用及保护五、空气资源的重要性六、教学活动设计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空气污染的来源及危害,每组选择一种污染物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2. 成果展示:各小组向全班展示研究成果,其他同学进行评价、提问。
3. 教师点评:总结各小组的研究成果,强调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七、课堂练习1. 填空题:空气中的主要气体成分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它们的体积分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空气中的流浪汉》
32、空气中的“流浪汉”[教学目标]1、学习积累词语6个,能区别音同或音近的字;能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2、能静心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问题。
3、能了解文章中心,分清课文的主次,了解灰尘的大小和来源,知道课文主要写了灰尘在人类的生活中弊大于利,必须要想办法捕捉灰尘。
4、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简单的科普常识,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师: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一篇科普类的文章。
(媒体出示课题)32、空气中的“流浪汉”2、齐读课题。
板书:32、空气中的“流浪汉”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本文的作者是著名的科普作家叶永烈先生,我们的这篇课文选自他的代表作《小灵通漫游未来》,是不是课题就已激起你们阅读的欲望了?有什么疑问吗?2、指名交流,教师总结(谁是空气中的“流浪汉”?为什么称它为“流浪汉”?“流浪汉”上为什么要加上引号?)3、学生默读课文(媒体出示)自学要求:(1)读准词语:灰尘街道摩擦聚集水蒸气漫天飞舞(2)仔细想一想,该在括号里填上哪个字。
医(yuàn)()面(fěn)()(bào)()炸(jù)()说公(yuán)()水(fèn)()(bào)()躁(jū)()住(3)思考所提出的问题4、交流。
(1)开火车读词(2)(媒体出示)医(院) 面(粉) (爆)炸(据)说公(园) 水(分) (暴)躁(居)住(帮助学生从字义上简单区分)(3)空气中的“流浪汉”是——灰尘。
(媒体出示)第一小节,齐读。
(4)称它为“流浪汉”是因为它总是在空中到处游荡、乱逛。
①(媒体出示)因为灰尘总是在空中到处游荡、乱逛,所以称它为“流浪汉”。
②读句。
③联系上下文理解游荡、乱逛。
(5)因为文中的“流浪汉”有特殊含义,不是指真正的流浪汉,所以加上引号。
三、研读课文,体会情感。
1、默读课文,想想读懂了什么,知道了什么?2、学生交流,教师随机指导。
空气中的“流浪汉”教案
学校:吴泾小学课题:32.空气中的“流浪汉”班级:四人数:学科:语文教时:一课时教师:日期:一、教学目标:1.在阅读中自主识字,能用自己学过的方法理解“流浪汉”、“游荡”、“管教”等词语的意思。
2.静心默读课文,分清课文内容主次。
知道在分清课文主次的时候,判断的依据不同,判断的结果也会不同。
3.在阅读中学习作者打比方、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体会儿童科普文章的表达严谨与生动。
二、制定依据(一)教材简析《空气中的“流浪汉”》是我国著名科普作家叶永烈写的一篇科普短文。
课文层次清晰、语言浅显,使用了一些说明文常见的写作手法,有打比方、列数据和作比较等。
课文第1节介绍了空气中的“流浪汉”灰尘,说明灰尘无处不在。
第2节介绍了灰尘的大小及灰尘是从哪里来的。
第3、4节介绍了灰尘的用处和坏处。
第5、6节介绍了管教灰尘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本课是一篇儿童科普文,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常见的说明方法:打比方、列数字、举例子等。
教师在教学时,将最能表达语言特点的语段提取出来,用换句、删句比较,加标点等方法来品味语言特色。
力求使学生通过不断的语言实践,逐步内化语言,丰富语言,进而正确、熟练、灵活地运用语言文字。
让学生在了解科普知识的同时,学习科普文章语言表达的严谨与生动。
本单元的单元目标是分清课文内容主次。
本课在教学时,从落实单元目标入手,让学生从学习的过程中明白,判断课文内容的主次的依据不同,判断的结果也会不一样。
《太阳》一课采用的是根据篇幅判断主次的方法,本课采用的是根据作者的写作目的来判断主次的方法。
在学习课文分主次的时候,既可以用第一种判断依据,也可以用第二种判断依据。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揭题、审题二、初读课文1、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2、课题中的“流浪汉”为什么加了引号?3、作者为什么将灰尘比作“流浪汉”,读读第一节,找找答案。
理解“游荡”。
4、齐读课题。
1、这篇文章介绍了灰尘的哪些知识呢?小声读第二节,要求:字字音准、句句通顺。
教案空气中的“流浪汉”
空气中的“流浪汉”第一章:认识空气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让学生认识到空气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空气的定义和特点空气的组成(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空气的重要性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空气的定义和特点。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空气的重要性。
1.4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空气的了解。
2. 讲解空气的定义和特点。
3. 引导学生讨论空气的重要性。
4. 总结本节内容。
第二章:空气污染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的概念和来源。
让学生认识到空气污染的危害。
2.2 教学内容空气污染的定义和来源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空气污染的危害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空气污染的定义和来源。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空气污染的危害。
2.4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空气污染的了解。
2. 讲解空气污染的定义和来源。
3. 引导学生讨论空气污染的危害。
4. 总结本节内容。
第三章:空气质量指数(AQI)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空气质量指数的概念和作用。
让学生学会阅读和理解空气质量指数。
3.2 教学内容空气质量指数的定义和作用空气质量指数的计算方法空气质量指数的阅读和理解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空气质量指数的定义和作用。
实践法:让学生实际操作阅读和理解空气质量指数。
1. 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空气质量指数的了解。
2. 讲解空气质量指数的定义和作用。
3. 讲解空气质量指数的计算方法。
4. 让学生实际操作阅读和理解空气质量指数。
5. 总结本节内容。
第四章:空气质量的改善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改善空气质量的方法和措施。
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应该为改善空气质量做出贡献。
4.2 教学内容改善空气质量的方法和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每个人都应该为改善空气质量做出贡献的意义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改善空气质量的方法和措施。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每个人都应该为改善空气质量做出贡献的意义。
空气中的“流浪汉”教案
空气中的“流浪汉”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中的主要成分,知道空气中的“流浪汉”是指哪种气体。
2. 让学生掌握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了解氧气、氮气的性质和用途。
3.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及其体积分数。
2.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三、教学难点1. 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的记忆和运用。
2. 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的操作。
四、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探究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氧气发生器、实验仪器、实验药品等。
2. 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3. 小组合作学习材料。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空气中有哪些气体?它们的比例如何?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板书。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空气中的主要成分及其体积分数。
2. 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教师巡回指导。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空气中的主要成分: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
2. 教师讲解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四、实验探究(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步骤。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氧气的性质。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空气中的主要成分及其体积分数。
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批改作业,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七、课后反思(教师)1. 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得当。
2. 教师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内容与目标6.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以及氧气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
7. 使学生掌握氧气的制备方法,并能够安全地进行实验操作。
8.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氧气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空气中的“流浪汉”》教案
空气中的“流浪汉”教案一、教育目标•了解空气污染的概念和来源。
•掌握测量空气质量的方法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培养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二、教育内容1. 空气污染的来源1.1 工业污染工业污染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工厂烟囱排出的尾气和废气含有大量的废气和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等。
1.2 汽车排放汽车尾气中含有一些有害物质,如一氧化碳、二氧化氮、氮氧化物、可吸入颗粒物等。
1.3 燃烧污染燃烧污染是指各种燃料的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和颗粒物。
燃煤、燃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是最主要的燃烧污染来源之一。
2. 空气质量测量2.1 空气监测站空气监测站通过实时监测和采样分析,获得空气颗粒物、气态污染物的浓度数据。
在全国空气质量监测网络中,包括城市、郊区、农村等多种类型的站点。
2.2 空气质量指数(AQI)空气质量指数是一种衡量空气质量的标准,气象部门通过监测站获得的污染物浓度数据转化为指数,具有国际统一性。
中国AQI分为六个等级,分别是优、良、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和严重污染。
3. 空气质量改善行动3.1 减少汽车使用通过公共交通方式、非机动车、步行等方式,减少汽车使用对空气造成的污染。
3.2 限行限号通过限制汽车使用,减少车辆数量和车辆排放对空气造成的污染。
3.3 减少燃烧污染通过使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替代化石能源,减少燃烧污染。
三、教育方法1. 观看教育视频观看相关的教育视频,了解空气污染的根源和后果,以及测量空气质量的相关知识。
2. 实地观察和测量到空气监测站实地测量空气质量,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3. 环保行动组织学生参与环保行动,如拾捡垃圾、植树、种草等,以实际行动成为环保的推动者。
四、教育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对教育内容的反应和成长,例如:是否理解了空气污染的概念,是否能进行正确的空气质量测量和数据处理,是否在环保行动中表现出积极性等方面,进行评价和改进。
教案-空气中的“流浪汉”
空气中的“流浪汉”第一章:认识空气教学目标:1. 了解空气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2. 掌握空气中各成分的比例和作用。
教学内容:1. 空气的定义:无色无味的气体,包围地球的气体层。
2. 空气的组成: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水蒸气和杂质。
3. 空气中各成分的比例: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稀有气体约占0.94%,二氧化碳约占0.03%,水蒸气和杂质约占0.03%。
4. 空气中各成分的作用:氮气保护大气层稳定,氧气维持生物呼吸,稀有气体用于照明和保护气,二氧化碳参与植物光合作用,水蒸气和杂质影响气候变化。
第二章:大气压强教学目标:1. 理解大气压强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教学内容:1. 大气压强的定义:大气对单位面积的压力。
2. 大气压强的作用:支撑水柱、控制呼吸、推动风等。
3. 大气压强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气压计。
第三章:空气污染教学目标:1. 了解空气污染的概念和来源。
2. 掌握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和危害。
教学内容:1. 空气污染的定义:空气中含有一种或多种污染物,其浓度超过了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的阈值。
2. 空气污染的来源:工业排放、交通排放、农业活动、自然因素等。
3. 主要污染物: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臭氧等。
4. 空气污染的危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如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对环境的影响,如气候变化、生态系统破坏等。
第四章:空气质量指数教学目标:1. 理解空气质量指数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空气质量指数的计算方法和分级标准。
教学内容:1. 空气质量指数的定义:用于评估和反映空气质量的一个指标。
2. 空气质量指数的作用:监测空气质量,提供公众健康参考。
3. 空气质量指数的计算方法:根据污染物浓度和标准限值计算。
4. 空气质量指数的分级标准:优、良、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
第五章:保护空气教学目标:1. 了解保护空气的重要性。
2. 掌握保护空气的方法和措施。
32 空气中的流浪汉 教案
32、空气中的流浪汉【教学目标】⒈在阅读中自学生字词;结合语境理解“到处游荡、管教” 等词语;区别“试验”和“实验”的意思。
⒉了解灰尘的大小、分布和来源,知道灰尘的好处与坏处,了解人们管教灰尘的方法,感受作者的介绍方法。
⒊在了解灰尘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意识到保护环境是摆在我们人类面前的一项艰巨的任务。
【教学重难点】抓住标点和关键词语了解灰尘来源。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设疑激趣⒈揭示课题,感受引号的作用。
(1)板书:流浪汉(齐读),理解“流浪汉”的意思。
小结:“流浪汉”就是指社会上那些居无定所、到处流浪的人。
(2)板书:空气中的。
知道空气中的流浪汉是指谁呢?(3)板书:灰尘。
了解双引号的作用:课文中的流浪汉不是指人,而是指灰尘,所以作者在“流浪汉”上加了个双引号。
板书双引号(4)齐读。
⒉学习第一小节,了解灰尘的特点。
出示:清晨,当一束阳光照到室内时,你就会看见光亮里有无数个小颗粒在东碰西撞,到处游荡。
这便是空气中的“流浪汉”——灰尘。
(1)流浪汉和灰尘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指名读,生交流。
板书:到处游荡▲理解“游荡”的意思。
小结:正因为灰尘和流浪汉一样,都是到处游荡,所以作者要把灰尘比作空气中的流浪汉!课文第一小节就揭示了这个特点。
板书(1)(2)齐读句子。
说明:以课题中的题眼“流浪汉”为突破口,读、悟有关句子,自然引入第一节。
以问题带动思考,让学生从“到处游荡”一词中感受到灰尘的特点,以读代讲,避免繁琐的讲析。
二、初读课文,梳理板块⒈自由轻声读课文2~6小节,出示自读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思考:作者介绍了灰尘的哪些方面?⒉交流,梳理课文板块,并找到相应的小节。
板书:(2)大小(分布)、来源(3、4 )好处坏处(5、6)管教灰尘说明:这一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要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说明文的特点是信息量大,所以一定要培养学生采集和归纳信息的能力。
学生通过理清文章的条理之后,就会在循序渐进中将此方法内化为已有知识,成为积淀,特别是自主学习说明文的能力就会随之提高。
教案空气中的“流浪汉”
空气中的“流浪汉”第一章:认识空气中的气体成分1.1 教学目标:了解空气的组成及常见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掌握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1.2 教学内容:空气的组成: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水蒸气和杂质的体积分数。
常见气体的性质和用途: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1.3 教学活动:引入空气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重要性。
讲解空气的组成及常见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空气成分的理解。
1.4 作业与评估:设计一份关于空气成分的手抄报,展示对空气组成及气体的理解。
进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空气成分的掌握程度。
第二章:探索空气中的稀有气体2.1 教学目标:了解稀有气体的性质、用途和保护措施。
掌握稀有气体的特殊性质及其在实验室和工业中的应用。
2.2 教学内容:稀有气体的性质:稳定性、无色无味、不易与其他元素反应。
稀有气体的用途:保护气、光源、激光技术等。
稀有气体的保护措施:稀有气体资源的开发和保护。
2.3 教学活动:引入稀有气体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其特殊性质。
讲解稀有气体的用途及其在实验室和工业中的应用。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思考稀有气体的保护措施。
2.4 作业与评估:设计一份关于稀有气体的手抄报,展示对稀有气体性质、用途和保护措施的理解。
进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稀有气体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空气中的二氧化碳3.1 教学目标: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来源和环境影响。
掌握二氧化碳的循环过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二氧化碳的性质:无色无味、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二氧化碳的来源:动植物呼吸、燃烧化石燃料、工业排放等。
二氧化碳的环境影响: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化。
3.3 教学活动:引入二氧化碳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其特殊性质。
讲解二氧化碳的来源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思考二氧化碳循环过程及应对措施。
3.4 作业与评估:设计一份关于二氧化碳的手抄报,展示对二氧化碳性质、来源和环境影响的understanding。
教案空气中的“流浪汉”
空气中的“流浪汉”第一章:认识空气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培养学生对空气污染问题的关注1.2 教学内容空气的组成: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空气的性质:无色、无味、无臭空气污染的来源: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焚烧垃圾等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空气污染问题1.4 教学步骤1.4.1 导入通过展示城市空气污染的图片,引起学生对空气问题的关注1.4.2 讲解讲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基本知识讲解空气污染的来源,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的成因1.4.3 演示通过实验或者视频演示空气污染的原理和影响1.4.4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空气污染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并提出解决方案第二章:空气污染的影响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的意识2.2 教学内容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空气污染对环境的影响:气候变化、植物生长受阻等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空气污染的影响2.4 教学步骤2.4.1 导入通过展示空气污染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的图片,引起学生对空气污染问题的关注2.4.2 讲解讲解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对人类的危害讲解空气污染对环境的影响,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对环境的破坏2.4.3 演示通过实验或者视频演示空气污染对人类和环境的具体影响2.4.4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减少空气污染,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第三章:空气质量的监测与保护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空气质量的监测方法和保护措施培养学生关注空气质量,提高环境保护意识3.2 教学内容空气质量的监测方法:空气净化器、空气质量指数等空气质量的保护措施:减少工业排放、鼓励绿色出行等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空气质量的监测与保护方法3.4 教学步骤3.4.1 导入通过展示城市空气质量的图片,引起学生对空气质量问题的关注3.4.2 讲解讲解空气质量的监测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评估空气质量讲解空气质量的保护措施,让学生了解如何减少空气污染3.4.3 演示通过实验或者视频演示空气质量的监测与保护方法3.4.4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空气质量,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第四章:生活中的空气保护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空气保护方法和措施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提高环境保护意识4.2 教学内容生活中的空气保护方法:绿色出行、节约能源等生活中的空气保护措施:室内通风、减少吸烟等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生活中的空气保护方法和措施4.4 教学步骤4.4.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空气污染的图片,引起学生对生活中的空气保护问题的关注4.4.2 讲解讲解生活中的空气保护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减少空气污染讲解生活中的空气保护措施,让学生了解如何在家庭和工作环境中保护空气质量4.4.3 演示通过实验或者视频演示生活中的空气保护方法和措施4.4.4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保护空气质量,提高环境保护意识第五章:空气质量与气候变化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空气质量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培养学生关注气候变化问题,提高环境保护意识5.2 教学内容空气质量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温室气体排放、臭氧层破坏等气候变化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极端天气、第六章:全球空气质量治理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全球空气质量治理的现状和挑战培养学生关注国际合作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6.2 教学内容国际空气质量治理机构: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等全球空气质量治理的措施:国际公约、空气质量标准、排放交易制度等各国空气质量治理的经验与教训:欧盟、美国、中国在空气质量治理方面的做法和成效6.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帮助学生了解全球空气质量治理的情况6.4 教学步骤6.4.1 导入通过展示全球空气质量问题的图片,引起学生对全球空气质量治理的关注6.4.2 讲解讲解国际空气质量治理机构的作用和贡献讲解全球空气质量治理的措施和成效6.4.3 演示通过实验或者视频演示全球空气质量治理的措施和成效6.4.4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全球空气质量治理的挑战和解决之道,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第七章:公众参与与空气质量改善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公众参与在空气质量改善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的行动意识7.2 教学内容公众参与的方式:环保组织、社交媒体、公众咨询等公众参与的效果:提高空气质量意识、推动政策变革等学生如何参与:学校环保活动、家庭环保实践等7.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帮助学生了解公众参与的情况7.4 教学步骤7.4.1 导入通过展示公众参与环保活动的图片,引起学生对公众参与的关注7.4.2 讲解讲解公众参与的方式和效果讲解学生如何参与空气质量改善7.4.3 演示通过实验或者视频演示公众参与的效果7.4.4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公众参与改善空气质量,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第八章:空气质量与健康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培养学生关注空气质量,提高健康意识8.2 教学内容空气质量对健康的影响: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空气质量标准的制定:PM2.5、PM10、臭氧等指标提高空气质量的卫生措施:室内通风、个人防护等8.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帮助学生了解空气质量与健康的关系8.4 教学步骤8.4.1 导入通过展示空气质量与健康问题的图片,引起学生对空气质量与健康关系的关注8.4.2 讲解讲解空气质量对健康的影响讲解空气质量标准的制定和意义8.4.3 演示通过实验或者视频演示空气质量对健康的影响8.4.4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提高空气质量来保护人体健康,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第九章:空气质量与可持续发展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空气质量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培养学生关注可持续发展,提高环境保护意识9.2 教学内容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环境保护的平衡空气质量改善与可持续发展:减少排放、提高能源效率等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清洁空气、低碳经济等9.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帮助学生了解空气质量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9.4 教学步骤9.4.1 导入通过展示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图片,引起学生对空气质量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关注9.4.2 讲解讲解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讲解空气质量改善与可持续发展的关联9.4.3 演示通过实验或者视频演示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联9.4.4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改善空气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第十章:空气质量教育与未来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空气质量教育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为未来做出贡献10.2 教学内容空气质量教育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培养环保人才空气质量教育的方法: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环保项目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六章:全球空气质量治理重点和难点解析:该章节涉及国际组织和全球治理的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可能较为陌生。
空气中的“流浪汉”教案
空气中的“流浪汉”——气体分子的运动与扩散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气体分子的基本性质,理解气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和扩散现象。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气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扩散现象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气体分子运动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气体分子的运动和扩散现象。
2. 利用多媒体动画、实验等手段,形象直观地展示气体分子的运动和扩散过程。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动画等多媒体资源。
2. 气体分子运动实验器材。
五、教学内容1. 气体分子的基本性质a. 分子的大小和质量b. 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c. 分子的高速运动2. 气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a. 布朗运动b. 分子碰撞与能量传递3. 扩散现象a. 扩散的定义和特点b. 扩散速率的规律c. 影响扩散速度的因素4. 气体分子的运动与我们的生活a. 空气污染与分子运动b. 气体分子的运动与气候变化5. 总结与展望a. 气体分子运动的意义b. 气体分子运动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c. 气体分子运动的未来研究方向六、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大气污染的新闻图片,引发学生对空气质量的关注,进而引入气体分子的运动和扩散现象。
2. 探究气体分子的基本性质:学生分组讨论,结合课本知识,总结气体分子的基本性质。
3. 观察布朗运动: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布朗运动,理解气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4. 分析扩散现象: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气体在不同条件下的扩散现象,分析影响扩散速度的因素。
5. 生活应用: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气体分子的运动与我们的生活之间的关系。
七、课堂练习与拓展1. 针对气体分子的基本性质,设计相关选择题和填空题,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32、空气中的“流浪汉”(详案)
32、空气中的“流浪汉”[教学目标]1、在阅读中自主识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列举数字、对比等写作方法,初步体会科普作品表达的严谨与生动。
4、了解灰尘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保护环境的热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师:用一个词说说你对流浪汉的印象?(板书:流浪汉)(到处游荡、无家可归、四处漂泊……)2、今天的语文课我们就来学学(补齐课题)32、空气中的“流浪汉”①齐读课题3、为什么加引号?这个引导有什么作用呢?(因为文中的“流浪汉”有特殊含义,不是指真正的流浪汉,所以加上引号。
)4、①是什么意思呢?请打开书,请轻声读一读课题旁边的注释。
“科普作家”是专写哪类文章的呢?专写普及科学知识文章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本文的作者是著名的科普作家叶永烈先生,我们的这篇课文就是选自他的代表作《小灵通漫游未来》。
分节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想想:空气中的流浪汉是谁?(正音“尘”)(课中随机正音“蒸”、“渣渧”等)(这个字还能组词“渣子”,在这儿一定要读第三声)2、空气中的“流浪汉”是谁?(板书:灰尘)(媒体出示第一小节) 我们来读读第一小节,看看灰尘与流浪汉有什么相同点?交流,齐读。
三、研读课文,了解灰尘。
1、这是一篇科普文章,它讲述了有关于灰尘的哪些知识呢?轻声读课文2——6节。
2、交流。
(1)教师将学生讨论的结果,归纳为要点板书:灰尘大小 2来源 2用处 3坏处 4管教5、6●灰尘很小(1)指名读第2节。
用“_____”划出说明灰尘小的句子。
(媒体出示):灰尘很小,一千颗灰尘紧挨着排成队,也只有一厘米长,所以,平常除非灰尘特别多,人们是不感到这些小东西的存在的。
(2)你能想象一颗灰尘有多大吗?作者在这儿形象地打了一个比方。
拿出你的尺来看看一厘米有多长,就在这短短的一厘米中有一千颗灰尘紧挨着排成队。
用了数字,你现在知道了吧,一颗灰尘小得肉眼几乎看不见啊!(3)指名读句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空气中的“流浪汉”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自主识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列举数字、对比等写作方法,初步体会科普作品表达的严谨与生动。
4、了解灰尘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保护环境的热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师:用一个词说说你对流浪汉的印象?(板书:流浪汉)
(到处游荡、无家可归、四处漂泊……)
2、今天的语文课我们就来学学(补齐课题)32、空气中的“流浪汉”①
齐读课题
3、为什么加引号?这个引导有什么作用呢?
(因为文中的“流浪汉”有特殊含义,不是指真正的流浪汉,所以加上引号。
)4、①是什么意思呢?请打开书,请轻声读一读课题旁边的注释。
“科普作家”是专写哪类文章的呢?专写普及科学知识文章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本文的作者是著名的科普作家叶永烈先生,我们的这篇课文就是选自他的代表作《小灵通漫游未来》。
分节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想想:空气中的流浪汉是谁?(正音“尘”)(课中随机正音“蒸”、“渣渧”等)(这个字还能组词“渣子”,在这儿一定要读第三声)
2、空气中的“流浪汉”是谁?(板书:灰尘)
(媒体出示第一小节) 我们来读读第一小节,看看灰尘与流浪汉有什么相同点?交流,齐读。
三、研读课文,了解灰尘。
1、这是一篇科普文章,它讲述了有关于灰尘的哪些知识呢?轻声读课文2——6
节。
2、交流。
(1)教师将学生讨论的结果,归纳为要点板书:
灰尘大小 2
来源 2
用处 3
坏处 4
管教5、6
●灰尘很小
(1)指名读第2节。
用“_____”划出说明灰尘小的句子。
(媒体出示):灰尘很小,一千颗灰尘紧挨着排成队,也只有一厘米长,所以,平常除非灰尘特别多,人们是不感到这些小东西的存在的。
(2)你能想象一颗灰尘有多大吗?作者在这儿形象地打了一个比方。
拿出你的尺来看看一厘米有多长,就在这短短的一厘米中有一千颗灰尘紧挨着排成队。
用了数字,你现在知道了吧,一颗灰尘小得肉眼几乎看不见啊!
(3)指名读句子。
●灰尘分布不同
1、读一读这句话,想想作者用什么方法表达?
(媒体出示)据试验,城市街道上的一酒杯空气中,有几十万颗灰尘;草木繁茂的山林地带灰尘就少得多,一酒杯空气中只有一百多粒灰尘。
2、用了什么方法?这儿有个分号,男生读前半句,女少读后半句。
通过这些数字你了解到什么?用一句话说说。
3、小结:句中一个多,一个少,这是在进行——比较。
这句话是写“大小”吗?是写“来源”吗?是通过比较写了灰尘的分布。
(板书:分布)第二写了三个方面。
●灰尘的来源
(1)它们从哪儿来的呢?轻声读第二节中相关内容,在心中数一数。
(2)快速记一记,指名看谁记得多。
(3)看看图,再轻声读读这部分。
(4)我们已经知道灰尘的来源有5方面,不看书,填上正确的标点:
(媒体出示):刮风了,地面上无数的沙粒、泥粉就扬起来了()在工厂里,高高的烟囱吐出浓黑的烟()火山爆发,会带来无数的灰烬()车辆奔跑、人走路,又会带起多少灰尘()此外还有天上的流星,它和空气一摩擦,整个
儿都烧掉变成灰尘了,据说每昼夜就有1430万吨这样的宇宙灰尘落到地球上。
(5)师引读,讨论:为什么第4个来源后用句号而不用分号?
师:因为前四个写的是地球上的情况,最后一个是地球外太空中的情况,于是前
四个用分句形式,最后一个单独来写。
科普文就是这样连标点也表达得很准确!
●灰尘的用处、坏处
(1)(板书——)课文的3、4两节分别介绍了灰尘的“用处”和“坏处”。
齐读第3小节,说说“用处”。
(2)第4节写灰尘的坏处,自己读读看。
说说坏处。
它的坏处还有吗?
坏处这么多,这样看来灰尘对于我们人类来说真是害大于利(板书)
(3)想一想:为什么用处少篇幅长,坏处这么多篇幅却短呢?
(看来作者是将读者不了解的、想知道的、不懂的作为重点具体阐述。
大家知道
的就惜墨如金,少写一些。
)
(4)“用处”和“坏处”两节顺序能对换吗?(板书:“用处”与“坏处”颠倒)
联系上下文,轻声读读体会体会。
(2、3人)
(5)这样写才符合逻辑。
她真会读书,能联系上下文考虑问题了。
指名读第5
节。
师:从这两节内容的安排上,看得出在写作顺序上逻辑性很强。
我们又一次感受
到了作者表达的严谨!(改板书)顺序不能换,应该先写用处,再写坏处。
●管教灰尘
过渡:那么怎样来管教灰尘呢?(板书前头)
(1)(媒体出示)第6小节
(2)学生质疑
(“水土保持”:在大地上种上草木,就像给大给穿上了一件保护衣一样,能够紧
紧锁住水分,灰尘就不易扬起,这样水土就不容易流失。
)
(3)其实植树造林与灰尘的关系前文已经写到过,你能找到吗?
出示句子:
据试验,城市街道上的一酒杯空气中,有几十万颗灰尘;草木繁茂的山林地带灰尘就少得多,一酒杯空气中只有一百多粒灰尘。
(4)小结引读:灰尘怎么这么少呢?关键词是“草木繁茂”,这就是植树造林,
绿化大地的作用。
所以这才是——最积极、最根本、最主要的减少灰尘的方法,
使大风——无法再把泥粉和细沙卷得漫天飞舞。
(5)出示这句话和第六节。
其实,作者在写这句话时已为后文的第六节进行了
铺垫,打下了伏笔。
前文和后文相呼应。
四总结全文,归纳内容。
1、同学们,大自然的力量我们无法抗拒,我们只有从根本上加强环保意识,减少人为因素产生的灰尘,多植树造林,绿化大地,才能“管教”好学些空气中的“流浪汉”,让他们听话。
2、小练习:
(媒体出示):
这篇课文主要想告诉我们:
(1)灰尘是很微小的,一千颗灰尘紧挨着排成队,也只有一厘米长。
()(2)空气中到处都有很小的灰尘,它虽然也有用处,但坏处更多,人类想了很多办法“管教”灰尘。
()
(3)灰尘的坏处很多,但也还是很有用的。
()
3、换课题:老师的板书中出现的都是“灰尘”这个词,把课题换成《灰尘》行吗?为什么?(指着板书)
(是啊,这样的课题才生对形象,才能吸引大家去看,这个课题用得真好!再读课题)
4、师小结:通过刚才课文的学习,我们感受到叶永烈先生用十分严密的思维、极其精准的用词,既生动又准确地向读者介绍了一个科学常识。
懂得了以后读科普类文章不仅要了解科学知识,还要关注作者的表达,体会出语言文字中的科学味道
板书:
32、空气中的“流浪汉”①
大小用处(3)
灰尘分布———害大于利——→
管教灰尘(5)、(6)
来源
(2)
坏处(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