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概论复习(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体性大于各个体之和-集体效应是个体效应基
础上的质的飞跃
五、环境功能与环境效应
1、环境功能 —环境要素及其构成的环境状态对人类生产
和生活所承担的职能和作用。
人类的栖息地 人类生产劳动的对象 人类生存发展的制约因素
六、环境容量与环境自净
1、环境容量 —指地球生物圈或某一区域环境对人口增长和 环境发展的承载能力。
世界八大公害事件 (Public Nuisance Events)
时间、 地点、 产生的 原因、 污染物、 症状
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美国多诺拉事件 英国伦敦烟雾事件 日本水俣病事件 日本四日市哮喘病事件 日本爱知县米糠油事件 日本富山痛痛病事件
日本全民环保
二、当前世界环境的主要问题 人口问题 土地问题:耕地减少,土地退化,土地沙
三、环境要素 1、环境要素分类
自然环境要素:水、大气、生物、土壤、岩石 和阳光等
环境诸要素通过能量流、物质流形成相互 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2、环境要素特点 最小(差)限制率-整体环境的质量,不能由环
境诸要素的平均状态决定,而是受诸要素中那个与最优 状态差距最大的要素所控制
等值性-各要素对环境质量的限制作用无质的差异
定义:因环境污染而引起的地区性疾病
公害病特征
由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引起 损害健康的因素很复杂 公害病的流行一般具有长期陆续发病的特征,还可能累及胎儿,危害 后代 缺乏特效疗法
病例:水俣病、骨痛病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三节 生活与健康
一、日常生活中哪些污染,并简单介绍污染来 源、症状、危害
第三章 重大环境问题
(1)微量元素种类
必需元素 非必需元素
(2)微量元素的生理功能 酶系统的特异活化中心作用 在激素和维生素中起特异生理作用 输送宏量元素 调节体液渗透压、离子平衡和体液酸碱度
在遗传方面的作用
第二节 环境与疾病
一、地方病—发生在某一特定地区,同一定的自然环境
有着密切关系的疾病(列举地方病,并介绍原因和症状)
可供人类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的数量 环境消解废物的最大负荷量
2、环境自净 —指受污染的环境,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
自然作用下,污染物浓度或总量的降低过程。 环境的物理净化 环境的化学净化 环境的生物净化
第二节 环境问题
定义:环境问题指人类与环境这一对矛盾体在相互依 存、相互制约中产生的问题。
漠化 水资源问题:淡水资源短缺,水体污染 酸雨 光化学烟雾 温室效应 O3层空洞 生物多样性危机 海洋污染
第三节 环境科学概述
二、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1、环境科学定义—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发展活动与环境
演化规律之间相互作用,寻求人类社会与环境协同演化、持 续发展的途径与方法的科学。
工作定义— “环境”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 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和,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 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 城市和乡村等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二、环境的分类
1、按环境要素属性分:
自然环境: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 社会环境:
环境保护概论
考试时间:5月8日 晚6:30~8:00 地点:仁智216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环境概述
一、环境的概念及定义
哲学定义—环境是个相对的概念,即它是一个相对于主体而言的 客体。环境其主体是相互依存的;它因主体的不同而不同,随主 体的变化而变化。
科学定义—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生存、繁衍 和发展所必须和相关的外部条件的综合体。其中心实物是人类。
2、研究对象:“人类—环境”系统
3、研究目的:通过调整人类的社会行为,保护、发展和
建设人类的生存环境,从而使环境永远为人类社会持续、协 调、稳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和保证。
国家重点控制项目
太湖,巢湖, 滇池
渤海
3河 3湖 2控制 1海
辽河, 淮河,海河
二氧化硫控制 酸雨控制
第二章 环境与健康
第一节 人与环境
1、地方病分类
自然疫源性(生物性)地方病:传染病 化学元素性地方病:元素缺乏性地方病、元素中毒性地方病
2、地方病的特点
地区性 该地区有着决定该病存在的自然因素 生活在病区的人群及进入病区的外来人都有可能得此病 除去该病的决定性因素后,该病会逐渐消失
二、环境污染疾病(公害病)
主动依赖、适应环境 人类生存、发展 破坏环境 人类生存、发展危机
人体和环境是不可分割的辨正统一体,形成 了一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统一关系。
二、环境致病因素
(一)环境致病因素—使人体发生病理变化的环境因素
化学性因素
各种有害气体(SO2、CO、NOx和光化学烟雾等) 重金属(汞、镉、铅、铬、砷等) 各种农药、石油化工等有机污染物
重大环境问题
全球气候变化 酸沉降 臭氧层破坏 水资源危机与海洋污染 土地荒漠化 生物多样性锐减 危险废物越境转移
物理性因素
噪声 电磁辐射(紫外线、微波)
电离辐射( 各种放射性物质) 等
生物性因素
各种病原微生物 寄生虫卵 生物性毒素
2、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恢复健康或死亡
转归期
出现疾病的典型症状
临床症状明显期
有轻微不适
前驱期
无临床表现
潜伏期
5、微量元素
凡占人体总重量的1/10,000以上者,如碳、氢、氧、氮、钙、磷、镁、钠、钾、 氯、硫,称为宏量元素,共占人体总重量的99.95%。 凡占人体总重量的1/10,000以下者,如铁、铜、锌、钴、锰、铬、硒、碘、镍、 氟、钼、钒锡、硅等41种,称微量元素,共只占人体总重量的0.05%左右。
一、人与环境的辨证关系 (一) 物质的统一性
人体的各种元素组成与含量与地壳和海水中的分布丰度明显相关。
据目前所知,地壳表层存在的60多种元素中,几乎全部能在人体内找到。
人体血液中和地壳中元素含量的相关性
(二)动态平衡
人与环境间不断地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 人与环境最本质的联系 — 物质与能量的交换通过“新陈代谢”实现。
础上的质的飞跃
五、环境功能与环境效应
1、环境功能 —环境要素及其构成的环境状态对人类生产
和生活所承担的职能和作用。
人类的栖息地 人类生产劳动的对象 人类生存发展的制约因素
六、环境容量与环境自净
1、环境容量 —指地球生物圈或某一区域环境对人口增长和 环境发展的承载能力。
世界八大公害事件 (Public Nuisance Events)
时间、 地点、 产生的 原因、 污染物、 症状
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美国多诺拉事件 英国伦敦烟雾事件 日本水俣病事件 日本四日市哮喘病事件 日本爱知县米糠油事件 日本富山痛痛病事件
日本全民环保
二、当前世界环境的主要问题 人口问题 土地问题:耕地减少,土地退化,土地沙
三、环境要素 1、环境要素分类
自然环境要素:水、大气、生物、土壤、岩石 和阳光等
环境诸要素通过能量流、物质流形成相互 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2、环境要素特点 最小(差)限制率-整体环境的质量,不能由环
境诸要素的平均状态决定,而是受诸要素中那个与最优 状态差距最大的要素所控制
等值性-各要素对环境质量的限制作用无质的差异
定义:因环境污染而引起的地区性疾病
公害病特征
由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引起 损害健康的因素很复杂 公害病的流行一般具有长期陆续发病的特征,还可能累及胎儿,危害 后代 缺乏特效疗法
病例:水俣病、骨痛病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三节 生活与健康
一、日常生活中哪些污染,并简单介绍污染来 源、症状、危害
第三章 重大环境问题
(1)微量元素种类
必需元素 非必需元素
(2)微量元素的生理功能 酶系统的特异活化中心作用 在激素和维生素中起特异生理作用 输送宏量元素 调节体液渗透压、离子平衡和体液酸碱度
在遗传方面的作用
第二节 环境与疾病
一、地方病—发生在某一特定地区,同一定的自然环境
有着密切关系的疾病(列举地方病,并介绍原因和症状)
可供人类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的数量 环境消解废物的最大负荷量
2、环境自净 —指受污染的环境,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
自然作用下,污染物浓度或总量的降低过程。 环境的物理净化 环境的化学净化 环境的生物净化
第二节 环境问题
定义:环境问题指人类与环境这一对矛盾体在相互依 存、相互制约中产生的问题。
漠化 水资源问题:淡水资源短缺,水体污染 酸雨 光化学烟雾 温室效应 O3层空洞 生物多样性危机 海洋污染
第三节 环境科学概述
二、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1、环境科学定义—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发展活动与环境
演化规律之间相互作用,寻求人类社会与环境协同演化、持 续发展的途径与方法的科学。
工作定义— “环境”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 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和,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 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 城市和乡村等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二、环境的分类
1、按环境要素属性分:
自然环境: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 社会环境:
环境保护概论
考试时间:5月8日 晚6:30~8:00 地点:仁智216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环境概述
一、环境的概念及定义
哲学定义—环境是个相对的概念,即它是一个相对于主体而言的 客体。环境其主体是相互依存的;它因主体的不同而不同,随主 体的变化而变化。
科学定义—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生存、繁衍 和发展所必须和相关的外部条件的综合体。其中心实物是人类。
2、研究对象:“人类—环境”系统
3、研究目的:通过调整人类的社会行为,保护、发展和
建设人类的生存环境,从而使环境永远为人类社会持续、协 调、稳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和保证。
国家重点控制项目
太湖,巢湖, 滇池
渤海
3河 3湖 2控制 1海
辽河, 淮河,海河
二氧化硫控制 酸雨控制
第二章 环境与健康
第一节 人与环境
1、地方病分类
自然疫源性(生物性)地方病:传染病 化学元素性地方病:元素缺乏性地方病、元素中毒性地方病
2、地方病的特点
地区性 该地区有着决定该病存在的自然因素 生活在病区的人群及进入病区的外来人都有可能得此病 除去该病的决定性因素后,该病会逐渐消失
二、环境污染疾病(公害病)
主动依赖、适应环境 人类生存、发展 破坏环境 人类生存、发展危机
人体和环境是不可分割的辨正统一体,形成 了一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统一关系。
二、环境致病因素
(一)环境致病因素—使人体发生病理变化的环境因素
化学性因素
各种有害气体(SO2、CO、NOx和光化学烟雾等) 重金属(汞、镉、铅、铬、砷等) 各种农药、石油化工等有机污染物
重大环境问题
全球气候变化 酸沉降 臭氧层破坏 水资源危机与海洋污染 土地荒漠化 生物多样性锐减 危险废物越境转移
物理性因素
噪声 电磁辐射(紫外线、微波)
电离辐射( 各种放射性物质) 等
生物性因素
各种病原微生物 寄生虫卵 生物性毒素
2、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恢复健康或死亡
转归期
出现疾病的典型症状
临床症状明显期
有轻微不适
前驱期
无临床表现
潜伏期
5、微量元素
凡占人体总重量的1/10,000以上者,如碳、氢、氧、氮、钙、磷、镁、钠、钾、 氯、硫,称为宏量元素,共占人体总重量的99.95%。 凡占人体总重量的1/10,000以下者,如铁、铜、锌、钴、锰、铬、硒、碘、镍、 氟、钼、钒锡、硅等41种,称微量元素,共只占人体总重量的0.05%左右。
一、人与环境的辨证关系 (一) 物质的统一性
人体的各种元素组成与含量与地壳和海水中的分布丰度明显相关。
据目前所知,地壳表层存在的60多种元素中,几乎全部能在人体内找到。
人体血液中和地壳中元素含量的相关性
(二)动态平衡
人与环境间不断地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 人与环境最本质的联系 — 物质与能量的交换通过“新陈代谢”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