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中和试验

合集下载

中和反应实验操作方法

中和反应实验操作方法

中和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实验,通常涉及将酸与碱混合以产生盐和水。

这是一个典型的酸碱反应。

在实验室进行中和反应时,通常会执行以下基本步骤:准备工作:1. 选择适当的酸和碱:比如盐酸(HCl)和氢氧化钠(NaOH)。

2. 准备实验设备:量筒、烧杯、滴定管、滴定架、磁力搅拌器、pH计或pH试纸等。

3. 佩戴安全装备:实验室安全眼镜、实验服和手套。

实验操作:1. 准确测量:使用量筒准确测量一定体积的酸溶液,然后倒入烧杯中。

2. 准备碱液:在另一量筒中准确测量碱溶液的体积,或者将固体碱溶解在水中制备成一定浓度的溶液。

3. 设置滴定装置(如果使用滴定法):将碱液装入滴定管,并记录初始读数。

4. 调整pH检测:设置pH计或者准备pH试纸以便于检测pH。

5. 滴定/混合:如果是滴定实验,缓慢地将碱液加入含有酸的烧杯中,同时不断搅拌溶液,并且观察pH的变化。

如果是简单中和,直接将两种溶液缓慢混合,并搅拌。

6. 观察变化: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如果有指示剂的话)和pH变化。

7. 确定终点:当溶液的pH接近7时(对于强酸和强碱的中和),中和反应接近终点。

如果使用指示剂(如酚酞),当颜色变化并保持不变时,表明反应已经达到终点。

8. 记录数据:记录滴定结束时滴定管的读数,计算消耗的碱液体积。

9. 清理:实验完成后,妥善处理所有化学品,并清洁实验器材。

数据处理:1. 计算:根据酸和碱的摩尔浓度和消耗的体积,计算出反应物的摩尔数。

2. 反应方程式:写出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进行配平。

3. 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反应是否完全进行,以及是否存在操作上的误差。

安全注意事项: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避免酸或碱直接接触皮肤或眼睛。

实验后应立即清洗受污染的区域。

实验结束后,将所有废弃物按照实验室的废物处理指南进行处理。

请注意,这是一个简化的中和反应操作指南。

根据实验的具体要求和条件,步骤可能有所变化。

始终遵循贵实验室提供的具体指南和安全规程。

中和试验

中和试验

中和试验中和试验是病毒或毒素与相应的抗体结合后,失去对易感动物的致病力的试验方法。

所属分类:免疫学概述动物受到病毒感染后,体内产生特异性中和抗体,并与相应的病毒粒子呈现特异性结合,因而阻止病毒对敏感细胞的吸附,或抑制其侵入,使病毒失去感染能力。

中和试验(Neutralization Test)是以测定病毒的感染力为基础,以比较病毒受免疫血清中和后的残存感染力为依据,来判定免疫血清中和病毒的能力。

两种试验方法介绍中和试验常用的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固定病毒量与等量系列倍比稀释的血清混合,另一种是固定血清用量与等量系列对数稀释(即十倍递次稀释)的病毒混合。

(一) 定血清-稀释病毒法(病毒中和试验)1.病毒毒价的测定毒价单位:衡量病毒毒价(毒力)的单位过去多用最小致死量(MLD),即经规定的途径,以不同的剂量接种试验动物,在一定时间内能致全组试验动物死亡的最小剂量。

但由于剂量的递增与死亡率递增不呈线性关系,在越接近100%死亡时,对剂量的递增越不敏感。

而一般在死亡率越接近50%时,对剂量的变化越敏感,故现多改用半数致死量(LD50)作为毒价测定单位,即经规定的途径,以不同的剂量接种试验动物,在一定时间内能致半数试验动物死亡的剂量。

用鸡胚测定时,毒价单位为鸡胚半数致死量(ELD50)或鸡胚半数感染量(EID50)。

用细胞培养测定时,用组织细胞半数感染量(TCID50)。

在测定疫苗的免疫性能时,则用半数免疫量(IMD50)或半数保护量(PD50)。

(1) LD50的测定(以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为例)。

测定方法:将接种病毒,并已发病濒死的小鼠,无菌法取脑组织,称重、加稀释液充分研磨,配制成10-1悬液,3 000r/min离心20分钟,取上清液,以10倍递次稀释成10、10、10……10,每个稀释度分别接种5只小鼠,每只脑内注射0.03ml,逐日观察记录各组的死亡数。

本例高于50%病毒稀释度的对数-6,距离比例为0.5,称释系数的对数为-1。

初中化学酸碱中和实验教案

初中化学酸碱中和实验教案

初中化学酸碱中和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酸碱中和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让学生了解酸碱的性质和中和反应,并掌握中和反应的基本过程。

实验材料:
1. 盐酸溶液
2. 硝酸溶液
3. 红色石蕊指示剂
4. 蒸馏水
5. 玻璃容器
6. 玻璃棒
实验步骤:
1. 将玻璃容器清洗干净并放在实验台上。

2. 用玻璃棒将适量盐酸溶液倒入容器中。

3. 在盐酸溶液中加入少许红色石蕊指示剂,搅拌均匀。

4. 将硝酸溶液慢慢加入到盐酸溶液中,同时搅拌。

观察是否有颜色变化。

5. 当出现颜色变化时,停止加入硝酸溶液,并观察变化后的颜色。

实验结果:
1. 当盐酸和硝酸发生中和反应时,溶液的颜色会发生变化。

2. 如果出现颢红色,则说明中和反应已经完成。

3. 红色石蕊指示剂会在中和反应后呈现橙黄色。

实验注意事项:
1. 在进行实验时,要注意安全措施,避免溶液溅到皮肤或眼睛。

2. 搅拌时要轻柔而均匀,以免溶液溅出。

3. 实验后要将玻璃容器清洗干净,保持实验台整洁。

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过程和颜色变化。

酸碱中和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反应,可以用于调整溶液的酸碱度。

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这一知识,并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运用到实践中。

中和试验

中和试验

中和试验文章目录*一、中和试验的基本信息1. 定义2. 专科分类3. 检查分类4. 适用性别5. 是否空腹*二、中和试验的正常值和临床意义1. 正常值2. 临床意义*三、中和试验的检查过程及注意事项1. 检查过程2. 注意事项*四、中和试验的相关疾病和症状1. 相关疾病2. 相关症状*五、中和试验的不适宜人群和不良反应1. 不适宜人群2. 不良反应中和试验的基本信息1、定义中和试验是病毒或毒素与相应的抗体结合后,失去对易感动物的致病力的试验方法。

动物受到病毒感染后,体内产生特异性中和抗体,并与相应的病毒粒子呈现特异性结合,因而阻止病毒对敏感细胞的吸附,或抑制其侵入,使病毒失去感染能力。

2、专科分类传染病检查3、检查分类免疫检查4、适用性别男女均适用5、是否空腹非空腹中和试验的正常值和临床意义1、正常值人体处于动态平衡、健康状态。

2、临床意义本试验主要用于:从待检血清中检出抗体,或从病料中检出病毒,从而诊断病毒性传染病;用抗毒素血清检查材料中的毒素或鉴定细菌的毒素类型;测定抗病毒血清或抗毒素效价;新分离病毒的鉴定和分型,中和试验不仅可在易感的实验动物体内进行,亦可在细胞培养上或鸡胚上进行。

试验方法主要有简单定性试验、固定血清稀释病毒法、固定病毒稀释血清法、空斑减少法等。

中和试验的检查过程及注意事项1、检查过程本法主要用于检出病料中的病毒,亦可进行初步鉴定或定型。

牛流行性腹泻病毒PCR-荧光探针试剂盒先根据病毒易感性选定试验动物(或鸡胚、细胞培养)及接种途径。

将病料研磨,并稀释成一定浓度(约100 LD50-1 000LD50或TCID50)。

污染的病料需加抗生素(青霉素、链霉素各200-1 000单位),或用细菌滤器过滤,与已知的抗血清(适当稀释或不稀释)等量混合,并用正常血清加稀释病料作对照。

混合后置37℃1h,分别接种实验动物,每组至少3只。

分别隔离饲喂,观察发病和死亡情况。

对照动物死亡,而中和组动物不死,即证实该病料中含有与该抗血清相应的病毒。

中和试验原理

中和试验原理

中和试验原理中和试验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实验,用于研究酸和碱之间的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溶液混合后,产生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在中和试验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颜色变化、PH值变化等现象,来了解酸碱溶液的中和过程。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中和试验的原理。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酸和碱的性质。

酸是一类能够释放氢离子(H+)的化合物,而碱是一类能够释放氢氧根离子(OH-)的化合物。

当酸和碱混合时,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会结合生成水,同时盐的阳离子和阴离子会结合在一起。

这就是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

在中和试验中,我们通常会使用酚酞指示剂来帮助观察中和反应的进行。

酚酞是一种能够根据溶液的PH值发生颜色变化的指示剂。

在酸性溶液中,酚酞呈现无色状态;而在碱性溶液中,酚酞会呈现粉红色。

因此,当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混合时,我们可以通过观察酚酞的颜色变化来确定中和反应是否发生。

除了酚酞指示剂外,我们还可以通过PH试纸或PH计来监测溶液的PH值变化。

PH值是用来表示溶液酸碱性强弱的指标,通常在0-14的范围内。

PH值小于7的溶液为酸性溶液,PH值大于7的溶液为碱性溶液,PH值等于7的溶液为中性溶液。

在中和反应中,溶液的PH值会逐渐趋于7,从而达到中和的状态。

中和试验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酸碱中和的原理,还可以在生活和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在制备肥皂的过程中,中和反应是至关重要的;在水处理和污水处理过程中,也需要进行中和反应来调节水的酸碱性。

因此,深入了解中和试验的原理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中和试验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实验,通过观察酸碱溶液的中和反应,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酸碱中和的原理。

通过使用指示剂、PH试纸等工具,我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中和反应的进行,从而加深对化学反应的理解。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中和试验的原理和应用。

中和试验

中和试验
(1) LD50的测定(以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为例)。
测定方法:将接种病毒,并已发病濒死的小鼠,无菌法取脑组织,称重、加稀释液充分研磨,配制成10-1悬液,3 000r/min离心20分钟,取上清液,以10倍递次稀释成10、10、10……10,每个稀释度分别接种5只小鼠,每只脑内注射0.03ml,逐日观察记录各组的死亡数。
IgLD50(或TCID50)=L+d(S-0.5)
L为病毒最低稀释度的对数,d为组距,即稀释系数,S为死亡比值的和。本例L=-4,d=-1,S=1+1+5/6+1/6=3
IgLD50=-4+(-1)×(3-0.5)
=-6.5
则LD50=10,0.03ml
注意:用本法计算稀释血清中和试验中和效价时,S应为保护比值之和。
(3)病毒的稀释按选定的病毒稀释度范围,将病毒液作10倍递次稀释,使之成为所需要的稀释度。
(4)感作将不同稀释度病毒分别定量加入两排无菌试管内,第一排每管加入与病毒等量的免疫(或被检)血清作为试验组;第二排每管加入与免疫(或被检)血清同种的正常阴性血清作为对照组;充分摇匀后放37℃感作12h。
(5)接种按“病毒价测定”中所述接种方法接种试验动物(或鸡胚、组织细胞)。观察持续时间,根据病毒和接种途径而定。
(2)EID50的测定(以新城疫病毒为例)将新鲜病毒液体10倍递次稀释法释成10-1、10-2、10-3……10-9不同稀释度,分别接种9-10日龄鸡胚尿囊腔,鸡胚必须来自健康母鸡,并且没有新城疫抗体。每只鸡胚接种0.2ml,每个稀释度接种6只鸡胚为一组,以石蜡封口,置37-38℃培养,每天照蛋,24h之内死亡的鸡胚弃掉,24h之后死亡的鸡胚置4℃保存。连续培养5天,取尿囊液作血球凝集试验,出现血凝者判阳性,记录结果,按上述方法计算EID50。

中和实验方法

中和实验方法

RSV 特异性中和抗体滴度检测一、实验原理:抗体与相应的病毒粒子特异地结合,使后者失去对易感动物或细胞的致病力。

(该试验方法以测定抗病毒血清的中和价,将待检血清2 倍递增稀释,加等量已知毒价的病毒液。

)二、实验分类:1. 固定血清--稀释病毒中和试验2. 固定病毒—稀释血清中和试验3. 简单定性中和试验4. 空斑减少法三、实验步骤:1. 提前设定56 C水浴锅,将分装好的待测血清于56 C灭活(降低补体对实验结果的影响)30min 。

2. 将加过双抗的培养基DMEM/F-12 (用于Hep-2 细胞;Vero 细胞常用DMEM培养基)和BI血清进行37C预热30min,与此同时灭好实验台(该准备3599细胞培养板灭过菌枪头以及15ml和50ml摇菌管)为后续实验做准备。

3•实验台灭菌30min,灭好台子后进行实验,首先取1.5mlEP管,用DMEM/F-12培养基8倍稀释待测血清(每管中加培养基210卩」再加相应的血清30^)1,拆开96孔培养板后在盖子进行设计(实验设计参考图1),最后向每孔中加入75卩的培养基,按照实验设计加入相应的稀释血清75门用排枪以两倍梯度稀释血清。

(注意:最终到256倍时吸出的多余的75卩血清并弃掉。

)4•实验孔以及阳性对照孔分别每孔加入25卩1(注意:加毒时应从血清低浓度到高浓度)的104TCID50病毒混匀,4C孵育2 h。

5. 在实验剩余半小时左右进行消化细胞,镜检细胞汇合度为90%左右即可用,弃掉培养液后,用2-3 ml 无血清培养吹洗几遍细胞(意图为去除死细胞或活性不好的细胞),加入 2 ml 胰酶后开始计时,将细胞培养板置于37C的CO2无菌培养箱培养消化2-3min,在镜检细胞间有间隙或细胞收缩为单个状态为好,加入等体积的无血清培养基终止,小心吸掉液体,加入有血清的培养基2-3ml 轻轻地吹下皿底部的细胞,轻微用枪吹吸几次使其成为均匀的单细胞悬液后转移到新的15ml 离心管中等待细胞计数。

中和试验原理

中和试验原理

中和试验原理中和试验原理一、概述中和试验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实验,其原理是利用化学反应进行物质的中和。

在实验中,通常会将一种酸性或碱性物质与相应的碱性或酸性物质混合,以达到中和的效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和试验的原理。

二、酸碱反应1. 酸碱定义酸和碱是化学反应中常见的概念。

在水溶液中,酸溶液呈现出酸性,而碱溶液呈现出碱性。

根据布朗斯特德定义,酸是能够捐出氢离子(H+)的物质,而碱则是能够接受氢离子(H+)的物质。

2. 酸碱指数为了描述水溶液中酸度或碱度的强度,科学家们引入了pH值作为衡量标准。

pH值越低表示溶液越酸性,而pH值越高表示溶液越碱性。

pH值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pH = -log[H+]其中[H+]表示水溶液中氢离子浓度。

3. 酸碱反应酸和碱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化学反应,这种反应称为酸碱反应。

在酸碱反应中,酸和碱互相中和,生成盐和水。

例如:HCl + NaOH → NaCl + H2O其中HCl是一种强酸,NaOH是一种强碱。

它们在一定条件下混合时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NaCl(盐)和H2O(水)。

三、中和试验原理1. 中和定义在化学实验中,中和指的是将一个酸性物质与一个碱性物质混合在一起,使它们互相中和并形成盐和水。

2. 实验步骤下面是进行中和试验的基本步骤:1)准备两个溶液:一个是酸性溶液,另一个是碱性溶液。

2)使用萘酚红等指示剂来检测溶液的pH值。

3)将两个溶液慢慢混合起来,并用磁力搅拌器或手动搅拌器充分混合。

4)观察溶液变化的颜色,并记录pH值的变化情况。

5)当pH值达到7时,说明酸性和碱性物质已经完全中和,实验结束。

3. 实验原理中和试验的原理是通过化学反应来中和酸性或碱性物质。

在中和试验中,酸性物质会捐出氢离子(H+),而碱性物质会接受氢离子(H+)。

当酸性物质与碱性物质混合时,它们互相中和,并生成盐和水。

例如:HCl + NaOH → NaCl + H2O在这个反应中,HCl是一种强酸,它会捐出氢离子(H+)。

中和试验

中和试验

中和试验病毒或毒素与相应的抗体结合后,失去对易感动物的致病力,谓之中和试验。

本试验主要用于:①从待检血清中检出抗体,或从病料中检出病毒,从而诊断病毒性传染病;②用抗毒素血清检查材料中的毒素或鉴定细菌的毒素类型;③测定抗病毒血清或抗毒素效价;④新分离病毒的鉴定和分型,中和试验不仅可在易感的实验动物体内进行,亦可在细胞培养上或鸡胚上进行。

试验方法主要有简单定性试验、固定血清稀释病毒法、固定病毒稀释血清法、空斑减少法等。

(一)简单定性中和试验本法主要用于检出病料中的病毒,亦可进行初步鉴定或定型。

先根据病毒易感性选定试验动物(或鸡胚、细胞培养)及接种途径。

将病料研磨,并稀释成一定浓度(约100 LD50~1 000LD50或TCID50)。

污染的病料需加抗生素(青霉素、链霉素各200~1 000单位),或用细菌滤器过滤,与已知的抗血清(适当稀释或不稀释)等量混合,并用正常血清加稀释病料作对照。

混合后置37℃1h,分别接种实验动物,每组至少3只。

分别隔离饲喂,观察发病和死亡情况。

对照动物死亡,而中和组动物不死,即证实该病料中含有与该抗血清相应的病毒。

本法亦可用于毒素(如肉毒毒素)的鉴定和分型。

(二)固定血清稀释病毒法本法多将病毒作10倍递增稀释,分置2列试管,第一列加正常血清(对照组),第二列加待检血清(试验组)。

混合后,置37℃作用1h,将各管混合液分别接种选定的试验动物,每一稀释度用3~5只动物。

接种后,逐日观察,并记录其死亡数,观察结束后,计算LD50和中和指数(表7-1、表7-2),本法适用于大量检样的检测。

表7-1 固定血清稀释病毒法术式表7-2固定血清稀释病毒法中和试验(例一)注:[1]分母为接种数,分子为死亡数;[2]LD50计算见实例。

中和指数=中和组LD50/对照组LD50=10-2.2/10-5.5=103.3查3.3反对数是1.995,故中和指数103.3=1.995。

也就是说该待检血清中和病毒的能力为正常血清的1.995倍。

第五节 中和试验

第五节 中和试验

第十一章血清学试验第五节中和试验根据抗体能否中和病毒的感染性而建立的免疫学试验,称中和试验(Neutralization test)。

中和试验极为特异和敏感,既能定性又能定量,主要用于病毒感染的血清学诊断、病毒分离株的鉴定、病毒抗原性的分析、疫苗免疫原性的评价、血清抗体效价的检测等。

中和试验可在体内进行也可在体外进行。

体内中和试验也称保护试验,试验时先对实验动物接种疫苗或抗血清,间隔一定时间后,再用一定量病毒攻击,最后根据动物是否得到保护来判定结果。

常用于疫苗免疫原性的评价和抗血清的质量评价。

体外中和试验是将抗血清与病毒混合,在适当条件下作用一定时间后,接种于敏感细胞、鸡胚或动物,以检测混合液中病毒的感染力。

根据保护效果的差异,判断该病毒是否已被中和,并可计算中和指数,即中和抗体的效价。

根据测定方法不同,中和试验有终点法中和试验和空斑减数法中和试验等方法。

毒素和抗毒素也可进行中和试验。

其方法与病毒的中和试验基本相同。

一、终点法中和试验终点法中和试验(Endpoint neutralization test)是滴定使病毒感染力减少至50%时,血清的中和效价或中和指数。

有固定病毒稀释血清和固定血清稀释病毒两种方法。

(一)固定病毒稀释血清法将已知的病毒量固定,血清作倍比稀释,常用于测定抗血清的中和效价。

1.病毒毒价单位病毒毒价(毒力)的单位过去多用最小致死量(MLD),但由于剂量的递增与死亡率递增的关系不是一条直线,而是呈S形曲线,在越接近100%死亡时,对剂量的递增越不敏感。

而死亡率愈接近50%时,剂量与死亡率呈直线关系,所以现基本上采用半数致死量(LD50)作为毒价单位,而且LD50的计算应用了统计学方法,减少了个体差异的影响,因此比较准确。

以感染发病作为指标的,可用半数感染量(ID50)。

用鸡胚测定时,可用鸡胚半数致死量(ELD50)或鸡胚半数感染量(EID50);用细胞培养测定时,可用组织细胞半数感染量(TCID50)。

中和试验原理

中和试验原理

中和试验原理什么是中和试验中和试验是一种实验方法,用于研究化学物质之间的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产生盐和水。

中和试验可以用于测定酸碱溶液的浓度、酸碱中和点的确定以及酸碱反应的速率等。

中和反应的原理中和反应是一种酸碱反应,其原理基于酸和碱之间的化学反应。

在中和反应中,酸和碱的质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形成水和盐。

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酸 + 碱→ 盐 + 水例如,硫酸和氢氧化钠之间的中和反应如下所示: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在这个反应中,硫酸是酸,氢氧化钠是碱,它们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硫酸钠盐和水。

中和试验的步骤中和试验通常包括以下步骤:准备试剂和仪器首先,需要准备所需的试剂和仪器。

通常情况下,需要酸和碱两种试剂,以及用于测量溶液浓度的仪器,如PH计或酸碱滴定管。

测量初始溶液浓度将待测酸和碱的浓度测量并记录下来。

这可以通过使用标准溶液、滴定法或PH计等方法来完成。

确定酸碱的滴定比例根据化学方程式确定酸碱的滴定比例。

滴定比例是指滴定过程中酸和碱反应所需的摩尔比。

例如,对于硫酸和氢氧化钠的中和反应,滴定比例为1:2。

开始滴定将酸和碱分别加入滴定装置中,并开始滴定过程。

在滴定过程中,缓慢滴入酸或碱,直到滴定剂的颜色发生明显的改变。

这表明酸碱已经完全中和。

计算酸碱溶液的浓度或酸碱中和点根据滴定过程中酸碱的滴定比例,可以计算出酸碱溶液的浓度或酸碱中和点。

通过记录滴定剂的用量和滴定比例,可以计算出酸碱溶液的浓度。

如果滴定过程中使用了酸碱指示剂,滴定剂的颜色改变可以确定酸碱中和点。

中和试验的应用中和试验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包括化学、生物化学、医学和环境科学等。

以下是一些中和试验的应用:1.测定酸碱溶液的浓度:通过中和反应,可以测定酸碱溶液的浓度。

这对于分析化学和医学诊断等领域非常重要。

2.确定酸碱中和点:中和试验可以用于确定酸碱中和点,即酸和碱完全中和的点。

中和试验步骤

中和试验步骤

中和试验步骤1、测定病毒TCID50/100l2、制备细胞悬液,使细胞浓度约为1105个/mL,加到96孔细胞培养板中,每孔100l。

置37℃ CO2培养箱中,直至细胞长至单层。

3、血清灭活:将待检测的血清放到56℃水浴30min(此时血清中的病原菌都已被灭活)。

4、100TCID50/50l病毒液或者200TCID50/25l病毒液的制备,这两者是等价的。

100TCID50/50l病毒液制备方法:计算已测定了TCID50/100l的病毒原液稀释至100TCID50/50l的稀释倍数:lg100TCID50/50l=-log100-log(100/50)=-2、30103得100TCID50/50l=10-2、30103,假设病毒TCID50/100l=10-6、3,则稀释倍数=(100TCID50/50l)(TCID50/100l)=106、3102、30103≈9976倍。

5、取一块新的96孔板,1-10列每孔加50l待检血清原液,再用8道孔排枪加每孔100TCID50/50l病毒液50l,稍微吹打使血清与病毒液混均。

11列先每孔加50l维持液,再于11列的第一孔加50l标准阳性血清,将标准阳性血清往下作1:2、1:22至1:28倍稀释。

12列第1孔加标准阴性血清原液50l,再加100TCID50/50l病毒液50l。

用维持液将100TCID50/50l的病毒液作4次连续10倍稀释,稀释成10TCID50/50l、1TCID50/50l、0、1TCID50/50l,依次加到第12列的3到6孔,每孔加50l,再每孔加50l维持液。

将培养板置37℃ CO2培养箱中和1h。

6、将细胞长至单层的培养板中的维持液倒掉,然后将上一步已中和1h的血清病毒液转移到长了单层细胞的培养板中,转移的时候要小心,以免加的液体把细胞吹掉了。

7、再每孔加150l维持液,微量振荡器上震荡30s,混均。

将培养板置37℃ CO2培养箱中,96h后开始观察记录结果。

中和试验步骤范文

中和试验步骤范文

中和试验步骤范文中和试验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实验方法,用于确定酸和碱之间的化学反应。

以下是中和试验的一般步骤:步骤一:准备实验室设备和材料1.准备酸和碱的溶液:选择具有明确浓度的酸和碱,例如盐酸(HCl)和氢氧化钠(NaOH)。

2.根据需要准备酸和碱的溶液,可以通过称重称取固体酸和碱,加入定量体积的稀释水中溶解。

也可以直接使用浓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3.准备一定数量的稀释水和适当的容器来容纳试验液体和产生的废液。

步骤二:调整酸和碱的浓度1.使用草酸溶液来调整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

首先,使用酸碱指示剂(例如酚酞)滴加到酸溶液中,直到溶液变红。

然后,再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调整至溶液变成黄色。

2.使用氢氧化钠溶液来调整盐酸溶液的浓度。

首先,使用酸碱指示剂滴加到酸溶液中,直到溶液变红。

然后,再滴加盐酸溶液调整至溶液变成黄色。

步骤三:进行中和试验1.将一定数量的酸溶液倒入一个容器中,例如烧杯。

2.使用滴定管逐滴滴加碱溶液,同时搅拌溶液。

3.在达到中和终点时,溶液的颜色会发生改变。

可以使用酸碱指示剂来判断中和终点。

例如,使用酚酞指示剂时,终点由红变成黄。

4.记录滴加碱溶液的体积。

5.重复上述步骤2-4,直到两种溶液完全中和。

步骤四:计算酸和碱的浓度1.使用所滴加的碱溶液体积计算酸和碱的摩尔比例。

2.根据酸和碱的摩尔比例,计算酸和碱的浓度。

步骤五:清洁和处理废液1.将实验室设备清洗干净,以防止试剂残留和交叉污染。

2.将废液安全处理,例如将其倒入废液容器中,并按照当地的规定进行处理。

中和试验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可以用来确定酸和碱之间的化学反应。

通过按照以上步骤进行实验,可以准确测定酸和碱的浓度,并帮助理解酸碱反应的原理。

中和试验的名词解释

中和试验的名词解释

中和试验的名词解释中和试验是指在化学实验中,通过将酸性物质与碱性物质混合,以达到中和反应的目的。

中和反应是指在化学中,酸性物质与碱性物质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并且酸碱中和的物质的性质均发生改变。

中和试验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一种操作方法,通过该试验可以研究酸碱中和反应的性质和特点。

在中和试验中,通常使用指示剂来判断反应的终点,从而准确测定酸碱的滴定量。

中和试验的步骤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准备试剂:首先需要准备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两种试剂。

酸性物质可以是硫酸、盐酸等,碱性物质可以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

2. 混合试剂:将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缓慢地加入容器中,并且用玻璃棒轻轻搅拌使其充分混合。

3. 添加指示剂:在试验过程中,通常会加入一种称为指示剂的物质,用于指示反应的终点。

常用的指示剂有酚酞、酚酞红、溴噻吩兰等。

4. 测定终点:随着酸碱反应的进行,颜色会发生改变。

通过观察反应液的颜色变化,可以判断出酸碱中和的终点。

中和试验的结果通常用酸度和碱度来表示。

酸度和碱度分别指的是反应液中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的含量。

在中和反应中,酸度与碱度会发生相等的变化,以达到化学平衡。

除了用于测定酸碱的浓度之外,中和试验还可以用于检验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例如,通过测定酸碱中和的结果,可以判断物质的酸碱性质以及化学反应的性质。

中和试验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饮料和食品加工过程中,常常需要调整pH值以达到合适的口感和品质。

中和试验可以帮助调整饮料和食品的酸碱度,从而改善产品的口感。

此外,在制药和化妆品工业中,中和试验也被广泛应用于控制产品的酸碱性质。

总结起来,中和试验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实验方法,用于研究酸碱中和反应的性质和特点。

通过该试验,可以准确测定酸碱的滴定量,并且用于调整产品的酸碱度。

中和试验在化学实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进一步深入了解酸碱中和的反应机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中和试验

中和试验

结束后,计算LD50和中和指数(表7-1、表7-2),本法适用于大量检样的检测。 本法多用以检出待检血清中的
中和抗体,对病毒而言,通常中和指数大于50者判为阳性,10-49为可疑,小于10为阴性。 (三)固定病毒稀
释血清法 本法用以测定抗病毒血清的中和价,将待检血清2倍递增稀释,加等量已知毒价的病毒液(与血清混
中和试验
介绍
01 正常值
03 注意事项 05 相关疾病
目录
02 临床意义 04 检查过程 06 相关症状
中和试验是病毒或毒素与相应的抗体结合后,失去对易感动物的致病力的试验方法。
正常值
人体处于动态平衡、健康状态。
临床意义
本试验主要用于:①从待检血清中检出抗体,或从病料中检出病毒,从而诊断病毒性传染病;②用抗毒素血清 检查材料中的毒素或鉴定细菌的毒素类型;③测定抗病毒血清或抗毒素效价;④新分离病毒的鉴定和分型,中和试 验不仅可在易感的实验动物体内进行,亦可在细胞培养上或鸡胚上进行。试验方法主要有简单定性试验、固定血 清稀释病毒法、固定病D50),摇匀后,置37℃作用1h,接种实验动物。 注:接种剂量0.1ml,含病
毒100LD50; 系指与病毒混合后的稀释度; 分母为接种数,分子为保护数;
PD50为半数保护,其计算
法同LD50的计算。 (四)空斑减少法 在细胞培养上进行病毒中和试验,近年来多采用空斑减少法。先将病
TCID50)。污染的病料需加抗生素(青霉素、链霉素各200-1 000单位),或用细菌滤器过滤,与已知的抗血清(适
当稀释或不稀释)等量混合,并用正常血清加稀释病料作对照。混合后置37℃1h,分别接种实验动物,每组至少3
只。分别隔离饲喂,观察发病和死亡情况。对照动物死亡,而中和组动物不死,即证实该病料中含有与该抗血清

中和试验

中和试验

第五节中和试验抗原与相应抗体在体内和体外均能发生特异性结合,因抗体主要来自血清,因此在体外进行的抗原抗体反应称为血清学反应或免疫血清学技术。

第一节概述免疫血清学技术按抗原抗体反应性质不同可分为:1. 凝聚性反应包括凝集试验和沉淀试验。

2. 标记抗体技术包括荧光抗体、酶标抗体、放射性标记抗体、发光标记抗体技术等。

3. 补体参与的反应补体结合试验、免疫黏附试验等。

4. 中和反应病毒中和试验、毒素中和试验。

一、血清学反应的一般特点1. 特异性与交叉性血清学反应具有高度特异性,如抗猪瘟病毒的抗体只能与猪瘟病毒结合,而不能与口蹄疫病毒结合。

这是血清学试验用于分析各种抗原和进行疾病诊断的基础。

但若两种天然抗原之间含有部分共同抗原时,则发生交叉反应。

交叉反应是区分血清型和亚型的重要依据。

2. 抗原抗体结合机理抗原和抗体的结合为弱能非共价键结合,其结合力决定于抗原决定簇和抗体的抗原结合点之间形成的非共价键的数量、性质和距离。

常规的血清学反应,如凝集反应、沉淀反应、补体结合反应等,只有在抗原与抗体呈适当比例时,结合反应才出现凝集,沉淀等可见反应,在最适比例时,反应最明显。

这种因抗原过多或抗体过多而出现抑制可见反应的现象,称为带现象。

二、血清学反应的影响因素1.电解质特异性的抗原和抗体具有对应的极性基(羧基、氨基等),它们互相吸附后,其电荷和极性被中和因而失去亲水性,变为憎水系统。

易受电解质作用失去电荷而互相凝聚、发生凝集或沉淀反应。

2.温度较高的温度可以增加抗原和抗体接触的机会,从而加速反应的出现。

常用37℃水浴保温。

3.酸碱度血清学反应常用pH为6-8,过高或过低的pH可使抗原抗体复合物重新离解。

第二节凝聚性试验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在有电解质存在下,复合物相互凝聚形成肉眼可见的凝聚小块或沉淀物,根据此现象来测定相应抗体或抗原,称为凝聚性试验。

分为凝集试验和沉淀试验。

一、凝集试验细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在有适当电解质存在下,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团块,称为凝集试验。

中和试验

中和试验
艾滋病病毒复制.flv
4.病毒的中和抗体(neutralization antibody )指:针对病毒某些表面抗原的抗体,此类 抗体能与细胞外游离的病毒结合从而消除病 毒的感染能力。 5.中和抗体的作用机制:
①直接封闭病毒表面抗原,如与病 毒表面吸附蛋白(VAP)结合,从 而阻断病毒的吸附
②改变病毒表面结构
2012.7.17 张文昌
• 背景 • 原理 • 方法 • 应用 • 各种方法利弊分析 • 发展趋势 • 质量控制
(一) 背景介绍
1.当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时会诱导机体体液 免疫产生相应的抗体。 2.病原微生物入侵细胞时需要依赖病原体自 身表达的特定分子与细胞上的受体结合,才 能感染细胞,并进一步扩增。 3.病毒完整的复制周期
(七)质量控制
因目前尚无CMV中和抗体的国家标准品,该方法的准确性无 法验证,下面分别对精密性,耐用性和专属性进行验证。
① 精密性验证 重复性验证 对同一份CMV-IVIG样品在同一次试验中平行检测12次,计
算变异系数(CV) CV=σ/μ σ为方差,μ为平均值 中间精密性验证 A:不同操作者对同一份样品分别检测三次 B:同一操作者不同工作日对同一份样品检测三次 分别计算CV
步 骤 三
加至已长成单层 的MRC-5细胞
16h,18h,20h 所铺细胞数目要求较高,防止细胞叠层
梯度乙醇固定细胞, 封闭30min
相继用IE1单抗, 生物素标记羊抗鼠IgG,
链霉亲和素-HRP, 以及底物显色
图像采集与数据处理
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
实验组
病毒对照
细胞对照
25μ l血清 25μ l维持液 25μ l维持液
③病毒与中和抗体形成的免疫复 合物,易被巨噬细胞吞噬清除

中和试验计算xls

中和试验计算xls

中和试验计算xls中和反应是化学反应中常见的一种,通常用于中和酸碱溶液。

中和反应会产生盐和水,并且能够控制溶液的pH值。

这篇文章将介绍中和反应的计算方法,帮助读者了解如何进行中和反应试验计算。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中和反应。

酸和碱是两种常见的化学物质。

当酸和碱被混合时,它们会发生反应并产生一个盐和水。

这就是中和反应。

例如,在中和反应中,氢离子(H+)来自酸,而羟基离子(OH-)来自碱。

它们结合在一起形成水,并且盐会在溶液中产生。

中和反应可以用于控制溶液的pH值,也就是浓度为1mol/L的氢离子的浓度。

在实验室中,我们可以通过溶液的体积和浓度计算中和反应的结果。

相关计算公式如下:酸的摩尔数× 酸的浓度 = 碱的摩尔数× 碱的浓度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溶液中物质的浓度。

例如,如果我们要求以0.1mol/L NaOH溶液中加入0.1mol/L的盐酸,需要多少体积才能中和?首先,我们需要找到酸和碱的摩尔数。

假设以30mL盐酸为例,摩尔数为0.1 x 0.03 = 0.003。

因为是1:1的酸碱中和反应,所以碱的摩尔数也是0.003。

然后,我们就可以通过上面的公式计算出,碱的浓度应为0.003/0.1 =0.03mol/L。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摩尔浓度计算出所需的NaOH溶液体积为0.003/0.03 = 0.1=L。

这就是中和反应的计算方法。

当我们知道溶液的浓度和体积时,我们可以使用这个公式计算出中和反应的结果。

这个过程既简单又有用,可以帮助我们控制溶液的pH值,并进行常见的化学反应。

第五节中和试验

第五节中和试验

第五节中和试验第十一章血清学试验第五节中和试验根据抗体能否中和病毒的感染性而建立的免疫学试验,称中和试验(Neutralization test)。

中和试验极为特异和敏感,既能定性又能定量,主要用于病毒感染的血清学诊断、病毒分离株的鉴定、病毒抗原性的分析、疫苗免疫原性的评价、血清抗体效价的检测等。

中和试验可在体内进行也可在体外进行。

体内中和试验也称保护试验,试验时先对实验动物接种疫苗或抗血清,间隔一定时间后,再用一定量病毒攻击,最后根据动物是否得到保护来判定结果。

常用于疫苗免疫原性的评价和抗血清的质量评价。

体外中和试验是将抗血清与病毒混合,在适当条件下作用一定时间后,接种于敏感细胞、鸡胚或动物,以检测混合液中病毒的感染力。

根据保护效果的差异,判断该病毒是否已被中和,并可计算中和指数,即中和抗体的效价。

根据测定方法不同,中和试验有终点法中和试验和空斑减数法中和试验等方法。

毒素和抗毒素也可进行中和试验。

其方法与病毒的中和试验基本相同。

一、终点法中和试验终点法中和试验(Endpoint neutralization test)是滴定使病毒感染力减少至50%时,血清的中和效价或中和指数。

有固定病毒稀释血清和固定血清稀释病毒两种方法。

(一)固定病毒稀释血清法将已知的病毒量固定,血清作倍比稀释,常用于测定抗血清的中和效价。

1.病毒毒价单位病毒毒价(毒力)的单位过去多用最小致死量(MLD),但由于剂量的递增与死亡率递增的关系不是一条直线,而是呈S形曲线,在越接近100%死亡时,对剂量的递增越不敏感。

而死亡率愈接近50%时,剂量与死亡率呈直线关系,所以现基本上采用半数致死量(LD50)作为毒价单位,而且LD50的计算应用了统计学方法,减少了个体差异的影响,因此比较准确。

以感染发病作为指标的,可用半数感染量(ID50)。

用鸡胚测定时,可用鸡胚半数致死量(ELD50)或鸡胚半数感染量(EID50);用细胞培养测定时,可用组织细胞半数感染量(TCID50)。

中和实验实验学案

中和实验实验学案

实验学案(3.17)学习目标:1、掌握溶液PH的测定方法2、通过实验证明醋酸是弱电解质3、了解酸碱中和滴定,通过实验测定NaOH溶液的浓度4、提高动手实验能力,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第一部分:知识回顾(10分钟)1、酸碱指示剂—- 、、。

分别写出其变色范围: 、、。

pH试纸—操作。

注意:①事先不能用水湿润PH试纸;②广泛pH试纸只能读取整数值或范围2、中和滴定的原理实质:H++OH—=H2O 即酸能提供的H+和碱能提供的OH—物质的量相等。

3、中和滴定的操作过程:(课本103页)(1)滴定管的刻度,O刻度在 ,往下刻度标数越来越,全部容积它的最大刻度值,因为下端有一部分没有刻度。

滴定时,所用溶液不得超过最低刻度,不得一次滴定使用两滴定管酸(或碱),也不得中途向滴定管中添加.②滴定管可以读到小数点后(2)药品:标准液;待测液;指示剂.(3)准备过程:准备:检漏、洗涤、润洗、装液、赶气泡、调液面.洗涤:用洗液洗检漏:滴定管是否漏水用水洗用少量标准液润洗(或待测液润洗),并取标准液于锥形瓶中装溶液,在排气泡时调整液面并记数据V(始)(4)操作:滴加指示剂、滴定至终点、读数.计算.(5)计算公式定读标(未知)V VC C .第二部分:课堂任务(30分钟)一、测醋酸钠和硫酸铝溶液的PH结论:你测定的溶液的PH分别为和。

练习:将pH=3的某一元弱酸溶液冲稀10倍时,溶液的pH范围是讨论:想一想,还有哪些方法或事实证明醋酸是弱酸二、用0.50mol/LHCl溶液滴定NaOH溶液,求HCl溶液的浓度写出现象及数据:(第三次滴定时,自选待测液体积)1.用滴定管取待测液和滴定读数时,要让滴定管下端的尖嘴充满溶液,理由:2.滴定标准液时,应先快后慢。

用酚酞指示剂来判断终点。

其中所用标准液体积为滴定后的读数减去滴定前的读数。

3。

若铁架台颜色较黑,可垫上白纸4.若待测液体积太少,无法观察颜色,可加入少量水,来观察颜色变化,思考:对实验结果有误差吗?理由5.眼睛要注视锥形瓶内颜色的变化当堂习题:某学生有0.1000mol/L KOH溶液滴定未知尝试的盐酸溶液,其操作可分解为如下几步:(A)移取20.00mL待测的盐酸溶液注入洁净的锥形瓶,并加入2—3滴酚酞(B)用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2—3次(C)把盛有标准溶液的碱式滴定管固定好,调节液面使滴定管尖嘴充满溶液(D)取标准KOH溶液注入碱式滴定管至0刻度以上2—3cm(E)调节液面至0或0刻度以下,记下读数(F)把锥形瓶放在滴定管的下面,用标准KOH溶液滴定至终点,记下滴定管液面的刻度完成以下填空:(1)正确操作的顺序是(用序号字母填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上述(B)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血清学试验
第五节中和试验
根据抗体能否中和病毒的感染性而建立的免疫学试验,称中和试验(Neutralization test)。

中和试验极为特异和敏感,既能定性又能定量,主要用于病毒感染的血清学诊断、病毒分离株的鉴定、病毒抗原性的分析、疫苗免疫原性的评价、血清抗体效价的检测等。

中和试验可在体内进行也可在体外进行。

体内中和试验也称保护试验,试验时先对实验动物接种疫苗或抗血清,间隔一定时间后,再用一定量病毒攻击,最后根据动物是否得到保护来判定结果。

常用于疫苗免疫原性的评价和抗血清的质量评价。

体外中和试验是将抗血清与病毒混合,在适当条件下作用一定时间后,接种于敏感细胞、鸡胚或动物,以检测混合液中病毒的感染力。

根据保护效果的差异,判断该病毒是否已被中和,并可计算中和指数,即中和抗体的效价。

根据测定方法不同,中和试验有终点法中和试验和空斑减数法中和试验等方法。

毒素和抗毒素也可进行中和试验。

其方法与病毒的中和试验基本相同。

一、终点法中和试验
终点法中和试验(Endpoint neutralization test)是滴定使病毒感染力减少至50%时,血清的中和效价或中和指数。

有固定病毒稀释血清和固定血清稀释病毒两种方法。

(一)固定病毒稀释血清法将已知的病毒量固定,血清作倍比稀释,常用于测定抗血清的中和效价。

1.病毒毒价单位病毒毒价(毒力)的单位过去多用最小致死量(MLD),但由于剂量的递增与死亡率递增的关系不是一条直线,而是呈S形曲线,在越接近100%死亡时,对剂量的递增越不敏感。

而死亡率愈接近50%时,剂量与死亡率呈
直线关系,所以现基本上采用半数致死量(LD
50)作为毒价单位,而且LD
50
的计算应
用了统计学方法,减少了个体差异的影响,因此比较准确。

以感染发病作为指标
的,可用半数感染量(ID
50)。

用鸡胚测定时,可用鸡胚半数致死量(ELD
50
)或鸡胚
半数感染量(EID
50);用细胞培养测定时,可用组织细胞半数感染量(TCID
50
)。


测定疫苗的免疫性能时,则用半数免疫量(IMD
50)或半数保护量(PD
50
)。

2.病毒毒价测定将病毒原液作10倍递进稀释即10-1、10-2、10-3……,选择4~6个稀释倍数接种一定体重的试验动物(或鸡胚、细胞),每组3~6只(个、孔)。

接种后,观察一定时间内的死亡(或出现细胞病变)数和生存数。

根据累计死亡数和生存数计算致死百分率。

然后按Reed-Muench法、内插法或Karber法计算半数剂量。

以TCID
50
测定为例说明如下:
按Karber法计算,其公式为lgTCID
50
=L+d(S-0.5),L为病毒最低稀释度的对数;d为组距,即稀释系数,10倍递进稀释时d为-1;S为死亡比值之和(计算固定病毒稀释血清法中和试验效价时,S应为保护比值之和),即各组死亡(感染)数/试验数相加。

若以测定某种病毒的TCID
50
为例,病毒作10-4~10-7稀释,记录其出现细胞病变(CPE)的情况(表11-1)。

则L=-4,d=-1,S=6/6+5/6+2/6+0/6=2.16
lgTCID
50=(-4)+(-1)×(2.16-0.5)=-5.66。

TCID
50
=10-5.66,0.1ml。

TCID
50
为毒价的单位,表示该病毒经稀释至10-5.66(1/105.66)时,每孔细胞接种0.1ml,可使50%的细胞孔出现CPE。

而病毒的毒价通常以每ml或每mg含多少
TCID
50或(LD
50
等)表示。

如上述病毒的毒价为105.66TCID
50
/0.1ml,即106.66TCID
50
/ml。

3.正式试验将病毒原液稀释成每一单位剂量含200LD
50(或EID
50
、TCID
50
),
与等量递进稀释的待检血清混合,置37℃感作1h。

每一稀释度接种3~6只(个、
管)试验动物(或鸡胚、细胞),记录每组动物的存活数和死亡数,同样按
Reed-Muench法或Karber法计算其半数保护量(PD
50
),即该血清的中和价。

(二)固定血清稀释病毒法将病毒原液作10倍递进稀释,分装两列无菌试管,第一列加等量正常血清(对照组),第二列加等量待检血清(中和组);混合后置37℃感作1h,每一稀释度接种3~6只试验动物(或鸡胚、组织细胞),记录每
组动物死亡数、累积死亡数和累积存活数(表11-2),按Karber法计算LD
50

然后计算中和指数。

中和指数=中和组LD
50/对照组LD
50。

按表11-3的结果:中和
指数=10-2.2/10-5.5=103.3,查3.3的反对数为1995,即103.3=1995,也就是说该待检血清中和病毒的能力比正常血清大1994倍。

通常待检血清的中和指数大于50者即可判为阳性,10~40为可疑,小于
10为阴性。

二、空斑减数试验(Plague reduction test)
空斑或蚀斑是指把病毒接种于单层细胞,经过一段时间培养,进行染色,原先感染病毒的细胞及病毒扩散的周围细胞会形成一个近似圆形的斑点,类似固体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

空斑减数试验是应用空斑技术,使空斑数减少50%的血清稀释度为该血清的中和效价。

试验时,将已知空斑形成单位(PFU)的病毒稀释
成每一接种剂量含100PFU,加等量递进稀释的血清,37℃感作1h。

每一稀释度至少接种3个已形成单层细胞的培养瓶,每瓶0.2~0.5ml,37℃感作1h,使病毒与血清充分作用,然后加入在44℃水浴预温的营养琼脂(在0.5%水解乳蛋白或Eagles液中,加2%犊牛血清、1.5%琼脂及0.1%中性红3.3ml)10ml,平放凝
培养箱中。

同时用稀释的病毒加固后,将细胞面朝上放入无灯光照射的37℃ CO
2
等量Hanks液同样处理作为病毒对照。

数天后分别计算空斑数,用Reed-muench 法或Karber法计算血清的中和滴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