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课程思想
张雪门的学前教育课程思想
张雪门的学前教育课程思想张雪门的学前教育课程思想:让孩子们快乐成长大家好,今天我要给大家聊聊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张雪门的学前教育课程思想。
你们知道张雪门是谁吗?别看我这么大声,其实我对这个名字也不是特别了解,但是我知道他的教育理念非常有趣,而且非常适合我们这些家长和老师来学习。
那么,让我们一起来揭开张雪门的学前教育课程思想的神秘面纱吧!我们要明确一点,张雪门的教育理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的。
所以,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要结合现实情况,灵活运用。
好了,不多说了,让我们开始吧!我们来看一下张雪门对于学前教育的基本看法。
他认为,学前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孩子们学会一些基本的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社交能力。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孩子们的思考,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在互动中成长。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张雪门对于教学方法的要求。
他认为,教学方法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也就是说,我们要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和兴趣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
这样,孩子们才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发挥出自己的潜能。
张雪门还非常重视孩子们的情感需求。
他认为,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不仅需要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更需要关爱和支持。
因此,我们在教育孩子们的过程中,要多关注他们的情感变化,及时给予鼓励和帮助。
好了,我们已经了解了张雪门的学前教育课程思想的基本内容。
接下来,我们就要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看看如何将这些理念付诸实践。
我们来看一个关于启发思考的例子。
有一天,小明在课堂上遇到了一个难题,他想了很久也没有想出来。
这时,老师并没有直接告诉他答案,而是引导他自己去思考。
经过一番努力,小明终于想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作为老师和家长,我们要善于启发孩子们的思考,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能力。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关于因材施教的例子。
小红是一个非常内向的孩子,她不太喜欢在众人面前发言。
张雪门的学前教育课程思想
张雪门的学前教育课程思想张雪门是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他的学前教育课程思想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张雪门强调,学前教育课程应紧密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
他认为,生活就是教育,五六岁的孩子们在幼稚园生活的实践,就是行为课程。
这种课程思想体现了他对幼儿成长环境和学习方式的深刻理解。
在他看来,幼儿的生活经验是课程的重要源泉,教育应当从幼儿的生活出发,通过他们熟悉的事物和活动来激发学习兴趣和培养能力。
张雪门主张课程的编制要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
他指出,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独特的规律,课程的设置不能超越他们的能力范围。
例如,在认知方面,幼儿更多地通过直观感知和实际操作来获取知识,而不是抽象的理论讲解。
因此,课程内容应注重形象、具体和生动,让幼儿能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和成长。
在课程的组织方面,张雪门提倡采用单元教学的方法。
他认为,将课程内容划分为一个个相互关联的单元,可以使教学更具系统性和连贯性。
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中心主题展开,将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比如,以“春天”为主题的单元,可以涵盖自然科学、语言表达、艺术创作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让幼儿从多个角度去认识和感受春天。
张雪门还非常重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他认为,幼儿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不仅能够锻炼手部精细动作,还能培养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因此,在课程中应安排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如手工制作、种植养殖、烹饪等,让幼儿在做中学,在做中发展。
张雪门的学前教育课程思想还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
他认为,教师是幼儿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而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
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为他们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和材料,激发他们的主动探索精神。
同时,教师要在幼儿遇到困难时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指导,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此外,张雪门认为课程的评价也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
评价不应仅仅关注幼儿的学习成果,更应注重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
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幼儿在课程中的参与度、兴趣点、合作能力等方面的情况,教师可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
第四章 中国近现代的学前教育思想
第一节 中国近代学前教育思想概述
一、康有为的儿童公育思想
“公养”、“公育”是康有为在《大同书》中设计的一种 理想的教育制度 ,它是建立在其政治理想基础之上的。
认为教育儿童的办法就是实行儿童“公养”、“公育”制 度。父母不承担教育子女的责任,儿童教育完全由公立政 府负责。
⑿幼稚园应多采用小团体的教学法; ⒀幼稚园的老师应当是儿童的朋友; ⒁幼稚园的教师应当有充分的训练; ⒂幼稚园应当有种种标准可以随时考察儿
童的成绩。
(二)幼稚园的课程
1.课程思想 (1)课程应为目标服务 (2)课程应以自然和社会为中心 (3)课程应实验“整个教学法” (4)课程应当采用游戏式、小团体式教学
2.设立公立育婴机构——育婴院
婴儿满6个月断奶后进入育婴院
育婴院的工作人员分三类: 管理者由精通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且充满仁爱之心的医生担
任; 医生负责诊视婴幼儿的身体,安排衣着、饮食和作息; 女保身肩教育和保育的双重责任,选“德行慈祥、身体强
健、资禀敏慧,有恒性而无倦心等”担任
(一)学前教育的意义
1.幼稚期可塑性大,需要适当的环境与优良的养 育
2.学前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3.为减轻妇女养育子女的负担 4.为使特殊儿童能得到社会的养护
(二)儿童心理特点与教育
陈鹤琴是把幼儿教育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的,他 认为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影,而是有其独特的生理心 理特点的。只有把握其特点,把握其生长发展的科 学规律,才能把幼儿养好、教好。
孕妇居处的人本院 , 必须内外环境极优 , 让孕妇生活舒适 、心情舒畅、心旷神怡。要求不但气候地带要在温带 , 而且 院址要择平原广野, 丘阜特出 ,水源环绕或近海广平之地。
洛克学前教育思想总结
洛克学前教育思想总结洛克(John Locke)是17世纪英国的一位哲学家和政治家,他的思想对于现代学前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洛克的学前教育思想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首先,洛克强调了个体的天赋和自然状态。
洛克认为,每个人天生具有相同的理性和能力,这也包括了学前儿童。
他认为,儿童是从一个自然状态开始学习和成长的,没有先天的知识或道德观念。
这一思想对于现代学前教育来说非常重要,鼓励教育者去培养儿童的天赋和潜能,而不是把他们看作是空白的容器需要被填满。
洛克的这一观点对于学前教育的个性化和发展导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其次,洛克主张通过感观经验来获得知识。
他认为,儿童通过直接感受和体验来获取知识,而不是从书本或教师那里被灌输。
他主张以儿童的兴趣为导向,通过观察和实践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帮助他们发展认知和探索能力。
这一思想也为现代学前教育提供了借鉴,强调了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方法和对实际经验的重视。
第三,洛克认为,教育应该培养儿童的道德和社会价值观。
他强调了人的社会性和道德的重要性。
他认为,儿童应该通过教育来培养正直、诚实和公正的品德,以及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心灵。
这一思想对于学前教育来说非常重要,鼓励教育者在教学中注重儿童的道德和品德教育,而不仅仅关注他们的认知能力。
在现代学前教育中,在课程中加入道德教育内容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的做法。
最后,洛克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由而独立的个体。
洛克认为,教育应该帮助儿童发展成为独立思考、自主行动的人。
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儿童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判断力,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和做出正确的决策。
这一思想在现代学前教育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强调培养儿童的自主性和自我管理能力。
总之,洛克的学前教育思想在现代学前教育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他的观点强调了个体的天赋和自然状态、通过感观经验获得知识、培养儿童的道德和社会价值观、以及培养自由而独立的个体。
这些观点对于现代学前教育的个性化、以儿童为中心、注重实践和道德教育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学前教育思想汇报
学前教育思想汇报一、引言学前教育在中国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对孩子的成长发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前教育思想作为指导学前教育实践的理论基础,影响着学前教育的发展方向和质量。
本文将围绕学前教育的理论思想展开分析和讨论,探讨学前教育在当前社会中的发展状况。
二、学前教育理论思想的演变1. 儿童中心理论儿童中心理论是现代学前教育的理论基础之一,强调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儿童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儿童的综合发展。
该理论提倡让儿童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通过自主参与和体验来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2. 情感教育理论情感教育理论认为情感是儿童发展的核心,良好的情感体验能够帮助儿童建立自信、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学前教育应该注重情感培养,通过情感教育来促进儿童的社会情感发展。
3. 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提出了人类拥有多种智能,不同孩子在不同领域有着不同的优势。
学前教育应该注重多元智能的培养,激发儿童潜能,促进个体发展。
三、学前教育实践的探索1. 游戏教育游戏教育是学前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游戏可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是学前教育中具有独特价值的教学方法。
2. 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强调培养学生的品德素质、社会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学前教育中,素质教育应该贯穿始终,注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实践体验。
3. 家校合作家校合作是学前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家长和学校应该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儿童的成长发展,共同努力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条件。
四、学前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学前教育在中国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支持学前教育的发展。
未来,学前教育将更加注重个性化教育,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为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提供更好的保障。
五、结语学前教育思想的汇报是对学前教育理论思想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展望,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学前教育将不断完善和发展,为儿童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服务。
张宗麟的学前教育课程思想
张宗麟的学前教育课程思想简介张宗麟(1899~1976), 浙江绍兴人, 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专家。
他是我国幼儿教育史上第一位当幼儿园教师的男大学生。
早年曾师从陶行知、陈鹤琴学习教育,后来协助陈鹤琴研究幼儿教育。
张宗麟一生写下了大量的关于幼儿教育方面的著作, 被后人编辑为《张宗麟幼儿教育论集》, 由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出版。
幼儿教育课程思想是张宗麟幼儿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对幼儿园课程本质的探讨,以及关于幼儿园课程内容、编制方面的研究, 即使在我们今天看来,也同样具有巨大的价值, 是我们继续进行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参考文献。
(一)课程的本质是活动与陈鹤琴、张雪门的课程本质观相比,张宗麟对课程本质的理解更为宽泛。
他指出,“幼稚园课程者, 由广义的说之, 乃幼稚生在幼稚园一切之活动也。
”(集,31)它包括“一切教材, 科目, 幼稚生之活动。
”(同上)关于幼稚园课程的划分, 他认为有两种情况。
一是按照儿童的活动划分,课程包括五个方面:(1) 开始的活动,即幼稚生初入园时必须养成的习惯, 也就是人生最基本的习惯, 如放手巾、认识教师和同学,以及初步的礼节等;(2) 身体活动,既强健身体的习惯与技能, 如各种卫生习惯、跑步、跳、爬等;(3) 家庭的活动, 如反映家人之间的关系、礼仪,以及家庭事务的活动;(4) 社会活动,即养成公民素质的教育活动, 包括各种节日、同伴关系的活动等;(5)技能活动,是培养儿童适当表现自己的活动。
另一种是按学科划分课程。
具体划分为音乐、游戏、故事、谈话、图画、手工、自然、常识、读法、识数等十个科目。
其中每一个科目又包括一些小项目。
如音乐包括听琴、唱歌、节奏动作、弹奏乐器,游戏包括个人游戏和团体游戏, 故事包括听、讲和表演,图画包括自由画、写生画和临摹画,手工包括纸工、泥工、缝纫及竹木,读法包括认字、短句故事等。
“总之, 无论以儿童活动分类或以科目为课程之单位, 教师决不可拘泥于某时当教何种课程, 致使贻削足适合履之讥也。
张学门的学前教育课程思想(2)
张雪门的学前教育课程思想张雪门(1891~1973),浙江鄞县人,我国著名的学前教育专家。
早在三十年代,他就与我国的另一位著名学前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有“南陈北张”之称。
他一生潜心研究学前教育,特别是幼稚园教育,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理论研究,写出了进200万字的著作,大大丰富了我国学前教育思想宝库。
在他的著作中,有关幼稚园课程方面的理论与思想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
这些著作主要包括:《幼稚园的研究》《幼稚园课程编制》《课程组织法》《幼稚园教育概论》《幼稚园教材研究》《幼稚教育新论》《中国幼稚园课程研究》《增订幼稚于思念行为课程》等。
这些著作被收入戴自俺主编、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1994年出版的《张雪门幼儿教育文集》(上、下卷)。
虽然这些著作的许多内容是重复的,但是,从中我们能够非常明显地张雪门先生的学前教育课程理论与思想。
这些思想涉及课程的本质、幼稚园课程的内容与来源、幼稚园课程的编制与组织的等方面,而他的学前教育课程思想则集中地体现在他的“行为课程”的理论与思想。
(一)课程的本质是经验与行为研究课程,不能不探讨课程的本质问题。
课程的本质,集中地反映课程的基本特性。
那么课程是什么呢?从他是著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张雪门关于课程本质的理解在不同的时期发生了一些变化,经历了从“经验”到“行为”的转变。
在早些年份的著作《幼稚园的课程》中张雪门认为,“课程是经验;是人类的经验,用最经济的手段,按有组织的调制,用各种的方法,以引起孩子的反应和活动。
”幼稚园的课程是什么呢?“就是给三足岁到六足岁的孩子所能够做而且喜欢做的经验的预备。
”由上可见,课程就是经验。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张雪门先生并不把所有的自然经验都看作课程。
因为自然经验太、零碎太紊乱,自然经验的获得太不经济,自然经验仅有适合简单环境的常识,不足以供高深专业的需求。
学前教育陈鹤琴课程思政
陈鹤琴的学前教育课程思政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培养目标:陈鹤琴认为,学前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儿童,其中德育是首要任务。
他强调通过课程思政的方式,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怀和道德品质。
2. 课程内容:陈鹤琴认为,课程内容应该以儿童为中心,注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
同时,课程内容应该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注重培养幼儿的生活技能和良好习惯。
在课程思政方面,应该将德育内容融入课程内容中,通过故事、游戏等方式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3. 课程实施:陈鹤琴认为,课程实施应该注重实践性和情境性,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和活动,引导幼儿亲身体验和实践。
在课程思政方面,应该通过开展各种主题活动、节日活动等方式,引导幼儿了解国家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4. 课程评价:陈鹤琴认为,课程评价应该注重过程性和发展性,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在课程思政方面,应该将德育评价纳入课程评价体系中,通过观察、记录、交流等方式,对幼儿的品德和行为进行评价和指导。
综上所述,陈鹤琴的学前教育课程思政思想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儿童,注重德育在培养目标
中的首要地位,将德育内容融入课程内容中,通过实践性和情境性的课程实施方式促进幼儿的发展,同时注重过程性和发展性的课程评价方式。
这些思想对于当前的学前教育课程思政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陈鹤琴的学前教育思想
陈鹤琴的学前教育思想陈鹤琴,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他的学前教育思想犹如一盏明灯,为无数教育工作者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陈鹤琴先生强调“活教育”的理念。
他认为教育应该是生动活泼的,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在学前教育阶段,不应过早地对孩子进行枯燥的知识灌输,而是要让他们在游戏和活动中去体验、去探索。
他主张“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孩子们应该走出教室,走进自然,去观察花草树木的生长,去感受四季的变化,去了解社会中的各种职业和现象。
这种亲近自然和社会的教育方式,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陈鹤琴倡导“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他认为孩子们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比如,在幼儿园中,可以让孩子们自己种植花草、饲养小动物,通过亲身参与这些活动,他们不仅能学到植物和动物的相关知识,还能培养责任感和爱心。
同时,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指导,帮助孩子们总结经验,不断进步。
陈鹤琴先生十分重视幼儿的个性发展。
他认为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有着不同的兴趣、能力和需求。
因此,学前教育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教师要仔细观察每个孩子的特点,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和要求所有的孩子,而是要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
陈鹤琴还强调了环境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
他认为幼儿园的环境应该是安全、舒适、富有启发性的。
教室的布置要温馨美观,充满童趣,能够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同时,要为孩子们提供丰富多样的玩具和教具,让他们有足够的机会去选择和探索。
此外,幼儿园的人际关系也属于环境的一部分,教师要营造和谐、友爱的氛围,让孩子们在充满爱的环境中成长。
在课程设置方面,陈鹤琴主张整合性的课程。
他认为学前教育的课程不应过于学科化和专业化,而应该将各个领域的知识融合在一起。
例如,可以通过一个主题活动,将语言、艺术、科学、健康等方面的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
浅谈学前教育课程理论与思想
浅谈学前教育课程理论与思想作者:陈倩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8年第03期幼儿园课程的建构一直是我国幼教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目前,一些大中城市有条件的幼儿园,几乎都有本园自成体系的课程。
幼儿园课程改革,无疑是学前教育的一场革命。
学前教育研究人士当前的观点认为幼儿园课程的概念大致有以下三种:一是课程即教学科目、教材与教学计划的总和。
二是课程即幼儿园为幼儿所安排的一切活动。
三是课程即幼儿在园获得的学习经验。
综合以上三个观点,笔者认为,幼儿园的课程就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欲实施的教育,其中包括教育思想、教育目标、教育计划、教育内容、教育措施、教育行为、教育评价。
对受教育者而言,课程即是体验教育、提高心智、积累经验的过程。
笔者现将一些对中国学前教育课程发展产生过或仍然产生着重大影响的理论与思想加以研究和阐述,以期对当前和以后我国学前教育课程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与帮助。
一、陈鹤琴的学前教育课程理论与思想(一)课程应为教育目标服务学前教育课程是学前教育的支柱。
学前教育课程是为学前儿童设计的课程。
在二三十年代,陈鹤琴就提出了比较符合学前儿童身心特点,并适应未来社会的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是难能可贵的。
(二)课程内容的选择应注重儿童的生活环境,以大自然大社会为中心课程内容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支柱。
陈鹤琴先生认为,学前儿童是在周围的环境中学习的,应该以大自然大社会为中心组织课程。
学前儿童应该在这样的环境中获得发展。
设计和选择学前教育课程内容,必须符合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把大自然和大社会作为中心,这样设计出的课程才是合理的。
(三)课程结构以“五指活动”为基本成分课程结构应该具有整体性,应促进学前儿童整体的有机发展。
为此,陈鹤琴创造性地提出了课程结构的“五指活动”理论。
他认为,五指活动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健康活动;2.社会活动;3.科学活动;4.艺术活动;5.语文活动。
这五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学前教育课程的全部内容包括这五指活动之中。
福禄培尔的学前教育课程思想
福禄培尔的学前教育课程思想福禄培尔是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幼儿园的创始人,世界学前教育的先驱。
他受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影响很大。
他教育哲学中最基本的信念是坚信人类精神发展的规律,系自内而外展开而不是其他。
他还深受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影响,感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和儿童游戏的必要。
幼儿园的创建是他的教育思想和热爱幼儿及幼儿教育事业的外部反映,也是他躬身幼儿教育实践的硕果和最好见证。
他根据自己对幼儿本质的理解,为幼儿开发了一系列玩具--恩物;他还搜集民间儿童歌曲、游戏,选定各种作业,作为儿童的课程和教材。
福禄培尔创办的幼儿园模式和幼儿教育思想对欧美影响很大。
他逝世后,他的教育思想在英国、法国、意大利、瑞士、荷兰、比利时和美国等地得到广泛传播。
他所创立的比较完整的幼儿教育理论,成为后人设计学前教育课程的重要根据,以致于人们把这样建立的学前教育课程称为福禄培尔模式。
1.教育思想福禄培尔对教育目的、教育本质、教育任务、教育方法等方面的观点构成了他的教育思想的主体。
他依据对神的力量的理解,建立了自己的教育目的观。
他认为,宇宙中存在一种永恒的万物赖以生存的自然法则,它统一着万物,是万物之源,它就是神。
因此,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唤醒人类内在的精神本性和力量,认识神,知道自己的一切是神所赐,世界万物之间存在内在联系,共同形成生命统一体。
而对于个体的人来说,就是要培养万物统一的人生观。
基于教育目的的认识,福禄培尔提出,教育的任务在于促进儿童的自我活动和内在本质力量的发展,挖掘儿童内在生命的潜力。
他人为,儿童具有活动的本能、创造的本能、艺术的本能和宗教的本能,这四种本能是儿童内在的生命力量,是教育的依据。
因此,教育就是促进儿童的自我活动,发展儿童的创造性、艺术能力和崇尚神灵的品质。
要完成这些任务,促进儿童内在力量的和谐发展,教育必须依据儿童发展的阶段特点进行。
福禄培尔认为,人类的精神本质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由前后相关联的阶段构成,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基础,前一阶段任务的实现有利于后一阶段任务的实现。
22杜威的学前教育思想
22杜威的学前教育思想杜威,全名约翰·杜威,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他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众多教育理念中,杜威的学前教育思想尤为引人注目,他强调儿童中心,重视儿童的兴趣和能力,主张通过活动和实践来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一、杜威的学前教育理念杜威认为,学前教育应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儿童的本性,儿童的兴趣和需要。
他认为,儿童是有能力的、主动的学习者,他们能够通过探索和游戏来了解世界。
因此,学前教育不应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应该通过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环境,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二、杜威学前教育思想的应用在实践上,杜威的学前教育思想体现在他对儿童游戏和教师角色的看法上。
他认为,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应该鼓励和支持。
通过游戏,儿童可以自由地探索和发现,从而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时,教师也应该成为儿童的引导者和伙伴,他们应该尊重儿童的想法和行为,并引导他们进行更高层次的学习。
三、对现代学前教育的启示杜威的学前教育思想对现代学前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
首先,它提醒我们儿童的个性和需要,尊重他们的兴趣和爱好。
其次,它鼓励我们为儿童提供丰富、多元的学习环境,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最后,它提醒我们重视儿童的创造性和想象力,支持他们自由地探索和学习。
总之,杜威的学前教育思想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基石之一。
它提醒我们要儿童的个性和需要,尊重他们的兴趣和爱好;同时也要重视儿童的创造性和想象力,支持他们自由地探索和学习。
在未来的学前教育中,我们应该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杜威的教育理念,为儿童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服务。
杜威游戏思想研究引言杜威作为美国著名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其游戏思想在教育领域具有广泛的影响。
杜威认为,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学习、发展和社交的重要途径。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杜威的游戏思想,深入分析其重要性和应用价值,以期对现代教育提供启示和借鉴。
游戏思想概述杜威将游戏定义为“一种活动”,强调游戏不是单纯的娱乐,而是儿童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操作材料、解决问题和与他人互动来获得认知、情感和社会方面的发展。
张雪门的学前教育课程思想
张雪门的学前教育课程思想学前教育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张雪门先生作为我国学前教育领域的杰出代表,其课程思想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张雪门先生认为,学前教育的课程应该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
他强调,儿童的生活就是教育的内容,教育不能脱离儿童的生活而存在。
这种理念反映了他对儿童成长特点的深刻理解。
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和体验来学习和发展,因此,课程应当源于生活,让儿童在熟悉的情境中获取知识和技能。
他主张课程应注重儿童的直接经验。
与传统的以书本知识传授为主的教育方式不同,张雪门先生认为,儿童通过亲身的实践和操作所获得的经验更加宝贵。
比如,让儿童亲自参与种植活动,他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季节的变化对植物的影响。
这种直接经验能够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程的组织方面,张雪门先生提出了“行为课程”的概念。
行为课程强调儿童的行为是课程的核心,课程应该围绕儿童的行为展开。
他认为,儿童的行为是他们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通过观察和分析儿童的行为,可以了解他们的兴趣和需求,从而制定出更加符合儿童特点的课程内容和活动。
同时,张雪门先生也非常重视教师在学前教育课程中的作用。
他认为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儿童学习的引导者和支持者。
教师需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能够及时发现儿童的兴趣点和问题,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教师还应该具备良好的组织能力,能够根据儿童的特点和需求,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和活动,为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张雪门先生的课程思想还强调了课程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他认为学前教育课程不应仅仅局限于某个学科或领域,而应该将各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例如,在一次美术活动中,不仅可以培养儿童的绘画技能,还可以让他们了解色彩的搭配、图形的组合等数学知识,同时也能够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此外,张雪门先生主张课程要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
5张雪门的学前教育思想
5张雪门的学前教育思想张雪门是中国幼儿教育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学前教育思想在中国的幼儿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他的思想不仅符合了当时社会的发展趋势,而且对现代的幼儿教育也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一、张雪门学前教育思想的背景张雪门生于1891年,浙江省海宁州人。
他曾在北京、南京、上海等地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并致力于推广幼儿教育的发展。
他认为,幼儿教育是培养儿童身心健康、习惯良好、有责任感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的关键时期。
因此,他提出了以“儿童为本”的学前教育思想。
二、张雪门学前教育思想的核心1、以儿童为本:张雪门认为,幼儿教育应以儿童为本,充分尊重儿童的个性、兴趣和需求。
教师应该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儿童的教育计划和方法,使儿童在快乐中学习,健康成长。
2、重视游戏:张雪门认为,游戏是幼儿学习的重要方式。
通过游戏,可以让儿童在快乐中学习知识、锻炼能力、培养情感。
因此,他提倡在幼儿园中开展各种形式的游戏活动。
3、培养良好的习惯和品德:张雪门认为,幼儿时期是培养良好习惯和品德的重要时期。
幼儿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儿童的良好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礼仪习惯等,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儿童的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等良好的品德。
4、注重家庭教育:张雪门认为,家庭教育对儿童的成长至关重要。
他提倡家长要注重与儿童的沟通交流,儿童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为儿童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三、张雪门学前教育思想的影响张雪门的学前教育思想对中国的幼儿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思想推动了中国的幼儿教育的现代化进程,促进了中国幼儿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他的思想也启发了很多幼儿教育工作者,让他们更加儿童的个性和需求,更加注重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同时也更加重视家庭教育和儿童心理健康方面的。
四、结论张雪门的学前教育思想是一种以儿童为本、注重游戏和习惯培养、强调家庭教育的先进理念。
他的思想不仅符合了当时社会的发展趋势,而且对现代的幼儿教育也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学前教育家课程观点
学前教育家课程观点
学前教育的主要观点包括:
1. 儿童中心:学前教育家认为,学前教育应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挥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他们认为,儿童应该在充满游戏和互动的环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体验来学习。
2. 综合发展:学前教育家认为,学前教育应促进儿童的综合发展,包括认知、语言、社会、情感和身体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他们主张通过提供富有挑战性和有意义的活动,培养儿童的多元智能和创造力。
3. 社会互动:学前教育家认为,学前教育应重视儿童之间的社会互动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他们提倡在课程中引入小组活动、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儿童的社交技巧和团队合作精神。
4. 自主学习:学前教育家认为,儿童应该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他们主张通过提供自主选择的学习机会,培养儿童的主动学习兴趣和自我管理能力。
5. 家庭参与:学前教育家认为,家庭是儿童成长的重要环境,家庭与学校应该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儿童的教育发展。
他们主张通过家长参与课程和学校活动,加强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儿童的发展。
《学前教育学》课程思政元素
《学前教育学》课程思政元素1.爱国情怀引入中国学前教育的历史发展,特别是近现代以来的进步与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教育思想,如“仁爱”、“礼义廉耻”等,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社会责任感强调学前教育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作为未来学前教育工作者所承担的社会责任。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了解当前学前教育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思考如何通过个人努力为改善学前教育现状做出贡献。
3.敬业精神培养学生热爱学前教育事业、热爱幼儿的情感,树立为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服务的职业理想。
通过学习优秀学前教育工作者的先进事迹,引导学生学习他们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
4.人文关怀强调尊重儿童、理解儿童、关心儿童的人文精神,引导学生树立以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
通过实践活动和观察记录,让学生深入了解儿童的需求和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同理心。
5.法治意识引导学生了解学前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培养他们的法治意识和法律意识。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违法违规行为的后果和危害,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6.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在学前教育实践中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通过课程设计和项目实践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创新成果的平台和机会。
7.团队协作强调团队协作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沟通和分享。
通过小组活动和团队项目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8.职业道德引导学生了解学前教育工作者应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培养他们的职业道德素养。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明确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并自觉践行职业道德规范。
通过融入以上思政元素,《学前教育学》课程不仅可以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社会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前教育学》课程思政元素
《学前教育学》课程思政元素一、课程思政目标通过《学前教育学》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学前教育的特点和方法,培养良好的教育品质,为未来从事学前教育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通过融入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责任担当、敬业奉献等品质,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思政元素融入方法1. 爱国主义教育:在讲解学前教育的重要性时,可以引入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和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现状和问题,思考如何为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2. 责任担当教育:在讲解学前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特点时,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作为未来的学前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为幼儿的发展和成长负责。
同时,可以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面对和处理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挑战,培养他们的应对能力和心理素质。
3. 敬业奉献教育:在讲解学前教育的职业要求和职业素养时,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作为未来的学前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高度的职业操守和奉献精神,为幼儿的成长和发展付出自己的努力和汗水。
同时,可以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为幼儿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
4. 良好的教育品质培养:在讲解学前教育的理念和方法时,可以强调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作为未来的学前教育工作者,应该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和社会交往能力,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可以通过实际案例和经验分享,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引导幼儿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三、总结通过将思政元素融入《学前教育学》课程中,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责任担当、敬业奉献等品质,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同时,通过讲解学前教育的特点和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学前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为未来从事学前教育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教育课程思想
十年代,他就与我国的另一位著名学前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有“南陈北张”之称。
他一生潜心研究学前教育,特别是幼稚园教育,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理论研究,写出了进200万字的著作,大大丰富了我国学前教育思想宝库。
在他的著作中,有关幼稚园课程方面的理论与思想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
这些著作主要包括:《幼稚园的研究》《幼稚园课程编制》
《课程组织法》《幼稚园教育概论》《幼稚园教材研究》《幼稚教育
新论》《中国幼稚园课程研究》《增订幼稚于思念行为课程》等。
这些著作被收入戴自俺主编、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1994年出版的《张雪门
幼儿教育文集》(上、下卷)。
虽然这些著作的许多内容是重复的,但是, 从中我们能够非常明显地张雪门先生的学前教育课程理论与思想。
这些思想涉及课程的本质、幼稚园课程的内容与来源、幼稚园课程的编制
与组织的等方面,而他的学前教育课程思想则集中地体现在他的“行为课程”的理论与思想。
(一)课程的本质是经验与行为
研究课程,不能不探讨课程的本质问题。
课程的本质,集中地反映课程的基本特性。
那么课程是什么呢?从他是著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张雪门关于课程本质的理解在不同的时期发生了一些变化,经历了从“经验”到
“行为”的转变
在早些年份的著作《幼稚园的课程》中张雪门认为,“课程是经验;是人类的经验,用最经济的手段,按有组织的调制,用各种的方法,以引起孩子的反应和活动。
”幼稚园的课程是什么呢?“就是给三足岁到六足岁的孩子所能够做而且喜欢做的经验的预备。
”
的自然经验都看作课程。
因为自然经验太、零碎太紊乱,自然经验的获得太不经济,自然经验仅有适合简单环境的常识,不足以供高深专业的需求。
在他看来,课程是有选择的经验,是有价值的经验,“是适应生长基本价值的选品,岁时代而变迁”。
张雪门先生批判了当时学校把课程仅仅看作是“知识”乃至“书本”的倾向,认为要改造民族,首先要打破有关课程的谬见,恢复课程的本来面目。
课程的本来面目是什么?“课程原是人类生活有价值的经验。
只为这些经验对于个人和社会都有绝大的帮助,所以人类要想满足自己的需要、适合社会的生活,便不得不想学得这些经验。
”而“其实课程的范围很大,技能、知识、兴趣、道德、体力、风俗、理礼节种种的经验,都包括在课程里。
”“课程非但是人类生活的经验,尤其是有价值的经验的选品。
”这些经验不是一经过选定就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需要有变迁,适应时代的经验于是也有变迁,而课程的内容更不得不随之而变。
“所谓变更课程的内容者,不过适应当代的需要,以合于生长的原则罢了。
”
课程是一个变化的范畴和概念,人们对于课程的理解也会发生变化。
张雪门先生也是这样。
在20世纪30年代,他把课程主要理解为经验,经过选择的有价值的经验和材料,这种经验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到60
年代,他对课程的本质有了新的理解。
在《增订幼稚园行为课程》中,张雪门提出了“行为课程”的概念,并系统论述了他关于行为课程的思想。
何为行为课程?“生活就是教育;五六岁的孩子们在幼稚园生活的实践,就是行为课程。
……这份课程包括了工作、游戏、音乐、故事等材料,也和一般的课程一样,然而这份课程,完全根据于生活:它从生活而
来,从生活而开展,也从生活而结束。
不像一般的完全限于教材的活动。
”(下卷1088)幼稚园课程应强调直接经验。
行为课程“首先应注意的是实际行为,凡扫地、抹桌、熬糖、炒米花以及养鸡、养蚕、种玉蜀黍和各种小花,能够实际行动的,都应让他们实际去行动。
从行动中所得的认识,才是真实的知识;从行动中所发生的困难,才是真实的问题;从行动中所获得的胜利,才是真实的制拖驮环境的能力。
游戏、故事、唱歌等教材虽然也可以表演,然而代表不了实际行为。
”
从张雪门的上述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课程本质的理解从经验转到行为,只是从重点为经验转向重点为行为,或者说是注重经验到注重直接的经验。
他强调让儿童在亲身的行动和活动中获得直接经验,这样的经验对儿童发展才更有价值。
因此可以说,张雪门先生对幼稚园课程的理解更深入更科学了。
(二)课程和教材来源于儿童直接的活动
课程是经过选择的有价值的经验,是儿童的直接的实际的行为和活动。
课程是是儿童生长需要的材料。
而儿童不仅是自然的人,也是社会的人。
因
此,为儿童发展所选择的经验,必须具有社会意义,同时又必须适合儿童发展的需要,但首先应从儿童的生活环境中搜集材料。
这些材料的来源,“仍不外由于儿童的本身和其所接触到的环境。
”即是说,幼稚园课程来源于学前儿童直接的活动。
那么,儿童的直接的活动有哪些呢。
张雪门认为,可以构成儿童课程来源的直接的活动有如下四种:1•儿童自发活动2儿童与自然界接触而升的活动3儿童与人事界接触而生成的活动;4.人类聪明所产生的经验,而合于儿童的需要者。
教材是课程的支柱,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实现手段。
课程确定以后,选择和编写教材就成为非常关键的因素。
根据这四种活动及其要求,张雪门把幼稚园课程划分为以下具体内容,这些具体内容就形成了幼稚园的教材。
首先,张雪门先生确定了选择幼稚园教材的标准或条件。
他认为,教材的功能在于满足儿童的需要,自然应在儿童的生活里选材。
教材应该从儿童的直接经验中选择有价值的部分,加以合理的组织。
但是仅仅这样,显然还是不够的。
真正适合儿童发展的教材,应该符合以下四个条件。
1. 教材必须合于现实社会生活的需要儿童必须学习人类积累下来的经验。
但是,由于社会的发展变化的,人类积累的经验的价值也是变化。
从古代遗传下来的有价值的经验,不一定符合现实生活的需要,有的甚至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而儿童是现实生活中的儿童,他们是要在现实生活中学习和发展的。
因此,为饿儿童选择的经验,应该适合现实生活的需要。
2. 教材必须合于社会普遍生活的标准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从城市到农村,从沿海到内地,从北到南,各地差异比较大,所编写的教材,不能把全国各地的所有情况都照顾到,而各地的情况有是时刻在变化的。
因此,教材应该符合社会普遍生活的标准,只能注意最大多数的普遍要求。
3. 教材必须合于儿童目前生长阶段的需要
进幼稚园的儿童,他们“非动作无以促进生活的健全,也非动作无以满足好奇的欲望……不是动这样,便是动那样。
动作是整个的,其流转演变无痕迹可分,知识技能……仅为动作的结果而已!所以教材要适合儿童生长现阶段中的需要,句得看能不能抛开分类的抽象知识,变成了直接的具体的行动。
”
4. 教材必须合于儿童目前的学习能力教材应适合现代儿童的学习能力,诸如摇船、荡秋千等,可以用来联系儿童的平衡感;用抛球可以发展儿童的投准,用堆积木、修铁道、盖楼房、种玉米等,可以培养儿童的合作精神与能力;等等。
上述四种标准不是各自分裂的,而是互相联系的。
选择教材,应该进行全面的思考。
(三)幼稚园课程的特点和编制
幼稚园课程是为幼稚园的儿童所设计和准备的,应能促进儿童健康活泼的发展。
因此,幼稚园课程必须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
那么这样的课程应该
具有什么特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