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链理论
价值链理论

价值链理论价值链(value chain ) 是研究竞争优势的有效工具, 其理论方法是将企业的业务流程描绘成一个价值增值和价值创造的链式结构, 研究如何通过计划、协调、组织和控制各个环节的工作, 使各环节在相互联系的基础上同时具有处理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自我组织能力。
1、价值链理论的提出——波特的价值链理论价值链的概念最早由波特于1985 年在其所著的《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
在过去20 年中, 价值链理论获得了很大的发展, 在管理会计、市场营销及其他企业管理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并逐渐上升为一种管理方法体系。
1.1 价值活动与价值链波特认为, 每一个企业都是由材料采购、生产作业和产品销售等一系列活动的集合, 这些活动被称为价值活动。
它们是企业创造对买方有价值的产品的基石, 可以用价值链的形式表示出来。
企业的价值活动又可分为两大类: 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
基本活动直接创造价值并将价值传递给顾客, 它主要包括材料入库、生产作业、产品出库、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
辅助活动为基本活动提供条件并提高基本活动的绩效水平,它不直接创造价值。
辅助活动主要包括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设施。
其中, 采购、技术开发和人力资源管理都与各种具体的基本活动相联系并支持整个价值链, 而企业的基础设施并不与各特定的基本活动相联系但也支持整个价值链。
企业的各项价值活动不是一些孤立的活动, 它们相互依存, 形成一个系统, 形成一条价值链。
价值链的各环节之间相互关联, 相互影响。
例如: 采购预先剪裁好的钢板可以简化生产工序并减少浪费; 良好的技术开发有利于增加产品的销售; 有序的仓储、车辆调度等入库后勤活动有利于生产作业, 等等。
1.2价值链与企业的竞争力一件产品的价值是由整条价值链所创造的, 因此产品的竞争力实质上体现了整条价值链上各个环节的整体竞争力, 也就是企业的竞争力。
通过对企业活动的价值链分析可以看出, 企业的价值活动中, 并不是每一环节都创造价值, 实际上, 只有某些特定的价值活动才创造价值。
价值链理论

狐狸哥哥
迈克尔· 波特:竞争战略之父
五种竞争力 :
1.同行业竞争者 2.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3.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4.潜在进入者威胁 5.替代品威胁
三种竞争战略:
1.总成本领先战略 2.差异化战略 3.专一化战略
价值链理论
“ 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 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 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可以用一个价值 链来表明 。”
竞争中的应用
完了
行业内价值链
厂家二 厂家一
厂家三
厂家四
企业内部价值链
原材料买入 人力资源
售后服务 产品生产
产品销售
产品生产价值链
工艺四 工艺三 工艺二
工艺一
全球经济价值链
以后再说 技术密集型 日本,美国等 介于两者之间
大多数国家
中国等发展中国家
劳动力密集型
波特理论路线
五力理论
三大战略
竞争战略
五种力量
针对五种力量
价值链的作用
一个企业,一个行业,甚至到一个产业,其生产过程,物流过程,销售 过程等等,是紧密连接在一起的。要注意每一个环节的衔接,做好 每一个环节的协调工作。
• 价值链的意义
在明确价值链的基础上,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仔细研究每一个 环节,从中发现可以提高效率,可以降低成本,可以提高顾客满意 度等的地方,通过改善,最终实现企业获得更多收益的目的。
迈克尔· 波特
进料后勤
售后服务
生 产
销 售
发货后勤
采购与物 料管理
研究 开发
支持性活动
人力资源 管理
企业基 础制度
消费者心目中的价值由一连串企业内部 物质与技术上的具体活动与利润所构成, 当你和其他企业竞争时,其实是内部多项 活动在进行竞争,而不是某一项活动的竞 争。
价值链的原理与应用

价值链的原理与应用1. 什么是价值链价值链是由麦肯锡公司的麦肯锡三角理论演变而来的概念。
它是指一个企业将原材料转化为最终产品,并将其推向市场所经历的一系列活动和过程。
通过分析和管理这些活动和过程,企业可以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增加价值的机会。
2. 价值链的要素价值链包括主要活动和支持活动两个要素。
主要活动主要活动是指直接参与产品或服务的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等环节。
•采购:指获取生产所需原材料和其他资源的活动。
通过控制和优化采购环节,企业可以降低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
•生产:指将采购的原材料转化为最终产品的过程。
合理的生产流程和高效的生产设备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销售与营销:指将产品推向市场并吸引客户购买的活动。
通过市场定位、产品定价和品牌推广等策略,企业可以提高产品销售额。
•售后服务:指为客户提供产品维修、退货和投诉处理等服务的活动。
优质的售后服务可以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支持活动支持活动是指在主要活动之外,为主要活动提供支持和保障的活动。
•技术开发:指开发和应用新技术以改进产品和生产过程的活动。
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企业可以保持竞争优势。
•人力资源管理:指招聘、培训和绩效管理等活动。
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
•采购:指获取生产所需原材料和其他资源的活动。
通过控制和优化采购环节,企业可以降低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
•基础设施:包括公司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以及法律、行政和公共关系等支持性职能。
良好的基础设施可以提供有效的支持和保障。
3. 价值链的应用优化成本结构通过分析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企业可以找到降低成本的机会。
比如在采购环节,可以寻找更优质的供应商以获得更低的成本;在生产环节,可以优化生产流程和设备以提高生产效率;在销售与营销环节,可以优化市场定位和促销策略以提高销售额。
通过优化成本结构,企业可以提高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提高产品质量通过分析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企业可以找到优化产品质量的机会。
价值链理论与全球价值链理论异同分析

价值链理论与全球价值链理论异同分析
价值链理论和全球价值链理论是两个关于企业组织和经济运行的理论。
虽然它们都与企业价值的创造和分配有关,但是它们的关注点和分析层次有所不同。
价值链理论是由麦克斯·波特(Michael Porter)提出的,它主要关注企业内部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过程。
价值链被分为主导活动和支持活动两个层次,主导活动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销售和分销等与产品的直接生产和销售相关的活动,而支持活动则包括技术研发、人力资源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等与产品生产和销售间接相关的活动。
价值链理论强调企业通过在这些活动中寻求成本优势和差异化优势来创造和分配价值。
相比之下,全球价值链理论是由乔治·加里森(Gary Gereffi)等人提出的,它更加关注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供应链和价值网的组织和运作。
全球价值链理论认为企业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不仅仅依赖于内部活动,还受到外部供应商、合作伙伴和市场的影响。
全球价值链理论认为企业要获得竞争优势,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寻求资源和市场的最佳配置,通过建立合作关系和整合供应链条来优化价值流动和资源利用。
在方法上,价值链理论主要通过对企业内部活动的分析来揭示企业价值的创造和分配过程,受到企业内部结构和组织的限制。
而全球价值链理论则强调对外部供应链和价值网的分析,更注重企业之间的合作、整合和协调。
全球价值链理论通过对价值链上的不同环节和参与者进行研究,揭示了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价值创造和分配的机制和动力。
基于价值链理论的企业成本管理

基于价值链理论的企业成本管理1. 引言1.1 价值链理论简介价值链理论是由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提出的一种管理理论。
该理论认为企业是一个由多个活动环节组成的价值链,这些环节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创造出最终产品或服务的价值。
价值链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营销、物流等各环节。
每个环节都会产生成本,影响产品的最终价值。
波特将价值链分为主要活动和支持活动两部分。
主要活动包括进货、生产、销售及售后服务等与产品本身直接相关的环节;支持活动包括企业的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开发等间接支持产品生产的环节。
通过对价值链的分析,企业可以找出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从而制定相应的竞争策略。
价值链理论强调了企业内部各环节之间的协调合作,强调了企业要在整个价值链中寻求成本优势和差异化竞争优势,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企业通过对价值链的管理,可以更好地控制成本,提高效率,实现利润最大化。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价值链理论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成本管理的重要性成本管理在企业运营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企业成本的有效管理,可以实现企业的盈利最大化,提高竞争力,确保企业持续发展。
成本管理在价值链理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帮助企业在整个价值链中控制和优化成本,从而实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的目标。
1. 提高经营效率:成本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发现和消除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2. 提高产品竞争力:通过成本管理,企业可以合理定价,提高产品性价比,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
3. 支持决策制定:成本管理为企业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帮助企业领导层做出明智的经营决策。
4. 实现可持续发展:有效的成本管理也可以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保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具有长期优势。
成本管理不仅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实现价值链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企业应加强成本管理意识,建立科学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在不断优化中不断提高企业整体运营效率和竞争力。
的价值链理论

的价值链理论
价值链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由美国经济学家Michael Porter提出的一种
重要的经济分析理论,主要强调公司结构决定组织行为,而改进企业结构则可以改善其行为。
价值链理论认为,企业要在实现盈利的同时,通过强化价值链上多环节的活动来提升其价值,以及提高其服务质量和生产效率,其中最重要的是把客户的满意放到重要的位置。
价值链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企业传统理论在经济环境变革后进行改良的一种新的理论。
Porter把价值链理论划分为五大类活动,"产品开发"、"制造"、"分销"、"市场
营销"和"客户服务",同时关注内部与外部活动的相互关系,让企业能够将所有分
析结果合并,得出结论,如何有效地实现企业目标与使命,以及生产出可定价、高质量、具有吸引力的产品和服务。
价值链理论指出,在产品的优化开发、制造、分销以及市场营销各环节,都必须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概念,客户的需求是企业最根本的经营动力,只有进一步把客户放在重要位置,公司才能确保良好的竞争力。
价值链理论的内容不仅有助于企业实现盈利,而且有助于全面提高产品质量。
所有相关部门应重视价值链理论,然后建立全面有效的行动计划,并实施不断改进,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实现企业良好发展和短期业绩改进,同时也为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价值链理论与全球价值链理论异同分析

价值链理论与全球价值链理论异同分析价值链理论和全球价值链理论都是描述产品或服务的生产和分配过程的理论框架,它们的共同点在于都关注着从原材料的获取到最终产品的销售过程中所增加的价值。
价值链理论和全球价值链理论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异同。
价值链理论主要关注企业内部的价值创造活动。
它将价值创造过程分解为不同的功能活动,如采购、生产、销售等,以揭示企业内部每一个环节对于最终产品的贡献。
在价值链理论中,企业通常是自给自足的,即所有的活动都在企业内部完成。
相比之下,全球价值链理论更强调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协同。
全球价值链理论认为,现代产业是一个全球化的过程,企业之间通过分工合作,将价值创造活动分散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
企业通过与供应商、代工厂、分销商等伙伴的合作,形成全球供应链,共同创造产品的价值。
在全球价值链理论中,企业的价值创造不再局限于企业内部,而是通过跨国合作实现的。
价值链理论更加关注竞争优势的来源和构建。
根据价值链理论,企业可以通过在某些环节的优化和创新来实现竞争优势。
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通过供应链管理降低成本,通过市场营销策略提升产品附加值等。
价值链理论强调企业应该不断改进和优化自己的内部活动,以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而全球价值链理论则更加关注如何利用全球资源和合作伙伴的优势来构建竞争优势。
全球价值链理论认为,企业可以通过在全球范围内选择最优质的供应商、最低成本的生产地、最广泛的市场等来实现竞争优势。
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不仅仅取决于其内部的活动,还取决于其与伙伴之间的合作关系和资源配置。
价值链理论和全球价值链理论在研究的角度上也存在差异。
价值链理论更加注重企业内部的运作和管理,研究的重点是内部活动的效率和效果。
而全球价值链理论更注重跨国合作和全球资源配置,研究的重点是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产业分工和差异化。
全球价值链理论

全球价值链理论全球价值链理论是指使用全球价值链的概念来推动企业的国际化发展。
该理论认为,企业的国际化应该从全球价值链的角度进行分析,以更好地在多元化的市场中实现竞争优势。
全球价值链分析旨在确定影响制造企业国际化的内部和外部因素。
在分析全球价值链时,要考虑企业本身,包括企业战略、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和供应商关系等。
外部因素可以按照狭义和广义来划分,其中狭义指的是政策环境,市场状况,竞争状况,宏观经济形势和流行技术的发展,其中宏观经济形势包括经济发展趋势、汇率变化和贸易壁垒等。
广义因素指的是客户服务,顾客满意度,客户关系管理和产品营销等。
分析全球价值链的过程旨在全面了解企业自身以及全球市场环境,以便研究企业如何利用全球价值链的多种要素实现国际竞争优势,从而确保企业的成功和长期发展。
全球价值链理论的本质在于让企业深度地思考它的业务模式、企业决策的国际维度,以及各元素是如何组合在一起有效地改善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应地,企业在考虑国际化意义的基础上,要从现代营销学和国际经济学两个学科概念加以运用,以及利用不同国家的市场和政策实现企业战略大局。
全球价值链理论强调企业要从其在全球其他国家中创造价值的角度出发,实施一种全球性的企业经营模式,围绕国际经济动态,以及应对全球经济发展的必要战略,实现企业国际化和国际竞争力的最大化,从而使企业在全球市场中建立实现长久发展的有效竞争优势。
它不仅增进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还会促进企业的创新能力,促进各国间的有效分工和资源配置。
在全球价值链理论的指导下,企业可更好地实现实体经济与社会经济结合,从而创造和维护自身的竞争优势,提升企业的全球定位,从而不断推动经济发展,实现多赢局面。
价值链理论

价值链理论一、概念(什么是价值链?)价值链理论是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于1985年提出的。
波特认为,“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
所有这些活动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
”企业的价值创造是通过一系列活动构成的,这些活动可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类,基本活动包括内部后勤、生产作业、外部后勤、市场和销售、服务等;而辅助活动(支持活动)则包括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设施等。
这些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构成了一个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即价值链。
价值链在经济活动中是无处不在的,上下游关联的企业与企业之间存在行业价值链,企业内部各业务单元的联系构成了企业的价值链,企业内部各业务单元之间也存在着价值链联结。
价值链上的每一项价值活动都会对企业最终能够实现多大的价值造成影响。
波特的“价值链”理论揭示,企业与企业的竞争,不只是某个环节的竞争,而是整个价值链的竞争,而整个价值链的综合竞争力决定企业的竞争力。
用波特的话来说:“消费者心目中的价值由一连串企业内部物质与技术上的具体活动与利润所构成,当你和其他企业竞争时,其实是内部多项活动在进行竞争,而不是某一项活动的竞争。
”二、研究历程2.1价值链理论的提出波特于1985年在其所著的《竞争优势》一书中首次提出了价值链的概念,过去近20年中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并被当今先进管理思想者所采用,已经成为研究竞争优势的有效工具。
波特的价值链通常被认为是传统意义上的价值链,把企业内外价值增加的活动分为基本活动和支持性活动,基本活动涉及企业生产、销售、进料后勤、发货后勤、售后服务。
支持性活动涉及人事、财务、计划、研究与开发、采购等,基本活动和支持性活动构成了企业的价值链。
不同的企业参与的价值活动中,并不是每个环节都创造价值,实际上只有某些特定的价值活动才真正创造价值,这些真正创造价值的经营活动,就是价值链上的"战略环节。
价值链理论与全球价值链理论异同分析

价值链理论与全球价值链理论异同分析
价值链理论和全球价值链理论都是描述和解释企业创造价值的理论框架,但是在具体
细节和范围上存在一些差异。
价值链理论主要关注企业内部的活动和价值创造过程。
它将企业的所有业务活动分为
主要活动和支持活动两大类,并通过对这些活动的分析和优化,使企业能够更高效地创造
价值。
主要活动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等与产品或服务直接相关的环节;支持活动包括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开发、采购、物流等间接支持价值创造的环节。
而全球
价值链理论则更加强调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协同。
它将整个产业价值链看作一个整体,强调
不同企业间的分工与合作,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资源配置和价值最大化。
价值链理论主要关注企业内部的活动与组织,着重于优化企业自身的价值创造能力。
而全球价值链理论则更多地考虑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位置和角色,强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
资源、技术和劳动力的差异,以及全球产业链的分工和整合。
全球价值链理论更关注企业
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竞争优势和组织管理。
与此两个理论在解决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时也存在一些共同之处。
无论是价值链理论
还是全球价值链理论,都着眼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创造更多的价值,都倡导企业与供应商、分销商和合作伙伴之间的紧密合作与协调。
两个理论都强调企业内部各个环节之间的
协调与整合,以及企业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匹配和协调。
价值链理论与全球价值链理论异同分析

价值链理论与全球价值链理论异同分析
价值链理论和全球价值链理论是两个相关但不完全相同的概念。
价值链理论是由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提出的,用于分析企业内部活动对其竞争力和价值创造的影响。
全球价值链理论则是对企业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价值创造过程进行分析的一个扩展概
念。
价值链理论和全球价值链理论都关注企业的价值创造过程,但侧重点不同。
价值链理
论重点在于企业内部活动的组成和协调,从原材料采购到最终产品交付给消费者的整个过程。
而全球价值链理论则更加着眼于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价值创造过程,包括多国企业间
的协调与合作。
价值链理论主要用于分析企业内部活动的竞争力和价值创造,强调企业内部要素之间
的协调和优化。
全球价值链理论则更加注重企业与供应商、合作伙伴和客户之间的关系,
强调企业在全球范围内不同环节上的竞争优势。
全球价值链理论还涉及到了国际贸易和全球经济格局的问题。
由于全球化的趋势,企
业的价值链活动越来越分散和分散在全球范围内,需要与其他国家的企业进行合作和协调。
全球价值链理论将企业的价值链活动放在了全球经济背景下进行研究,涉及到国家间的比
较优势、跨国公司的运作模式等问题。
价值链理论和全球价值链理论虽然有共同点,但也有一些不同之处。
价值链理论更注
重于企业内部活动的协调和优化,而全球价值链理论则更加强调企业在全球范围内与其他
企业的合作和协调。
全球价值链理论还涉及到了国际贸易和全球经济格局的问题。
两种理
论可以相互补充,为企业的竞争力和价值创造提供更全面的分析框架。
价值链理论与全球价值链理论异同分析

价值链理论与全球价值链理论异同分析价值链理论是由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于1985年提出的,用于描述企业内部各个环节对产品或服务增值的过程。
全球价值链理论则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强调了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价值创造和分配过程。
本文将从定义、结构、特点和影响等方面对两者进行比较和分析。
一、定义及结构分析1. 价值链理论价值链理论是指企业内部各个环节对产品或服务增值的过程。
它包括原材料供应、生产制造、营销销售、物流配送等一系列环节,企业通过优化这些环节的协调配合,最终实现对产品或服务的整体增值。
价值链理论注重企业内部各个环节的合理组织与协作,通过提高各环节的效率与质量来增加产品或服务的价值。
2. 全球价值链理论全球价值链理论是在价值链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强调了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价值创造和分配过程。
它突出了不同国家和区域之间的资源配置、劳动分工和产业协作。
二、特点比较1. 价值链理论的特点(1) 关注内部环节:价值链理论主要关注企业内部各个环节的协作和增值过程,强调企业内部的资源配置与组织协调。
(2) 依赖外部合作:全球价值链理论认为,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价值创造和分配,需要依赖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资源和市场,强调了企业与供应商、合作伙伴之间的协作和合作。
三、影响分析1. 对企业内部影响(1) 价值链理论对企业内部影响较大,通过优化内部各个环节的协同配合和流程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增加产品或服务的价值。
2. 对产业发展影响(1) 价值链理论可以帮助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产品或服务的附加值,促进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2) 全球价值链理论可以促进国际分工和优势互补,加强国际贸易和合作,推动产业全球化发展。
(3) 全球价值链理论也使得发展中国家有机会通过参与全球价值链来提升其在全球产业中的地位和竞争力。
总结:价值链理论和全球价值链理论在定义、结构、特点和影响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价值链理论

指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与原材料成本之差。企业可以通过分析其产品或服务的价值链,找出如何创造价值的最佳方式。
价值链理论将企业的活动分为两类:创造价值的活动和支持活动。创造价值的活动包括研发、生产、市场营销和销售等,是企业直接与客户打交道的活动。支持活动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技术支持等,是为创造价值的活动提供支持的活动。
价值链理论为企业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帮助企业分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设计出最佳的经营策略。它也为企业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工具,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资源,提高效率和竞争力。
价值链理论与全球价值链理论异同分析

价值链理论与全球价值链理论异同分析价值链理论是由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提出的,是一种将公司的活动分解为各个部分并进行评估的框架。
该框架既可以用来帮助企业分析自身的优势和弱点,也可以用来分析整个行业的优势地位。
全球价值链理论则是将价值链扩展至全球范围内,考虑企业在全球范围内不同地点的不同活动的组合,以及这些活动的成本和价值的来源。
本文将分析价值链理论与全球价值链理论之间的异同。
1.相同点价值链理论和全球价值链理论都强调了活动的分析和重要性,要求企业对其活动进行评估,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两者都强调了企业的某些活动能够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从而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
2.不同点(1)范围:价值链理论只研究单个企业的活动,而全球价值链理论则将企业活动扩展为全球范围内的活动。
(2)聚焦点:价值链理论聚焦于公司的内部活动,而全球价值链理论聚焦于公司和其供应商、承包商、分销商等外部实体之间的合作关系。
(3)风险:全球价值链理论需要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活动,因此需要面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风险,而价值链理论则不涉及这些风险。
(4)成本控制:全球价值链理论中,企业需要通过跨国合作来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因此需要关注不同国家的成本和优势,制定合理的战略。
而价值链理论则主要关注企业内部的成本控制。
(5)价值来源:价值链理论主要关注企业内部活动产生的价值,而全球价值链理论则强调企业和其合作伙伴之间的协作与价值创造。
总之,价值链理论和全球价值链理论之间既有共性也有区别,两者都是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身的活动分析框架。
价值链理论与全球价值链理论异同分析

价值链理论与全球价值链理论异同分析价值链理论和全球价值链理论都是关于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的理论,但两者在研究范围、方法和相关问题上存在一些异同之处。
下面将从不同方面对两者进行比较分析。
一、理论概念和内涵价值链理论是由迈克尔·波特提出的,它主要关注企业内部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通过将企业分解为不同的活动,来理解和分析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
价值链包括主导活动和支持活动,通过各项活动的有效组织和协调,企业可以获得成本优势和差异化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
全球价值链理论则是相对于传统的价值链理论而提出来的,它强调跨国企业参与全球分工和全球价值链的重要性。
全球价值链不仅包括企业内部的价值链活动,还涉及到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分工合作,通过全球资源配置和生产布局来实现企业和产业的全球化。
全球价值链理论强调全球范围内的供应链管理和价值链协调,关注企业如何在全球范围内获取竞争优势和市场份额。
二、研究范围和对象三、研究方法和分析角度价值链理论主要采用企业内部的分解和分析方法,通过对企业内部各个活动的分析,来揭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差异化优势。
价值链分析强调企业内部各项活动之间的协调和整合,关注企业内部活动的效率和效益。
全球价值链理论则更加注重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整体分析和全球范围内的合作关系。
全球价值链分析通常采用产业链和价值链的整合分析方法,研究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生产网络和供应关系,强调各个环节之间的协调和合作,关注全球范围内的资源配置和市场布局。
四、相关问题和研究重点价值链理论主要关注企业内部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问题,其研究重点主要包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成本优势和差异化优势,以及企业内部活动的协调和整合。
全球价值链理论则更加重视全球范围内的产业链和供应链问题,其研究重点包括全球资源配置和生产布局、跨国企业的全球化战略和全球范围内的产业合作和竞争。
价值链理论和全球价值链理论都是关于价值创造和分配的重要理论,它们在研究范围、对象、方法和相关问题上存在一定的异同之处。
全球价值链理论研究述评

全球价值链理论研究述评引言全球价值链理论是指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生产和分工的一种经济理论。
它将生产过程划分为各个环节,并强调了跨国企业之间的合作和协调。
全球价值链理论的出现,标志着国际经济活动从传统的国际贸易模式向更加复杂和多层次的全球生产网络转变。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全球价值链理论的研究日益受到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的关注。
本文将对全球价值链理论的相关研究进行述评,探讨其理论贡献和现实意义。
理论起源与发展全球价值链理论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格勒纳(Gary Gereffi)于1990年代初提出。
格勒纳将价值链的概念引入国际贸易的研究中,强调了不同国家和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工和合作。
随后,全球价值链理论逐渐发展和完善。
追随者们进一步拓展了该理论的范畴,提出了更具体和细致的分析框架,如《全球价值链:新的贸易和发展方式》(Global Value Chains: New Evidence)一书的出版,使全球价值链理论的研究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
理论内容与方法全球价值链理论将生产过程划分为不同的环节,强调了企业之间的合作和协调。
它充分考虑了现代生产方式中分工与合作的特点,提供了一种更加贴近实际的分析方法。
全球价值链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清晰的划分和界定生产环节:全球价值链理论将企业的生产过程划分为不同的环节,对每个环节进行详细的分析。
这有助于我们理解企业之间的分工和合作方式,并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指导。
2.分工与协调的关系:全球价值链理论强调了分工与协调的相互作用。
它指出,虽然全球价值链的生产环节可以由不同的企业或国家完成,但分工的实施需要协调和合作。
这与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有所不同,提供了更加细致和复杂的分析框架。
3.价值链升级与发展:全球价值链理论强调了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和升级机制。
它认为,只有通过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企业才能在全球价值链中保持竞争优势。
为了研究全球价值链理论,学者们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文献综述、实证分析和数学模型等。
价值链理论与全球价值链理论异同分析

价值链理论与全球价值链理论异同分析价值链理论和全球价值链理论都是经济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理论,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价值的创造和分配。
本文将对这两个理论进行异同分析,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它们的内涵和作用。
我们来介绍一下价值链理论。
价值链理论最早由波特在其著名的《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它将企业的内部活动划分为一系列的价值创造环节,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再到售后服务,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为企业创造价值。
企业内部的每一个活动环节都可以被视为一个小的价值链,通过不断优化和提高效率,企业可以在每一个环节创造更多的价值,从而提高整体的竞争力。
价值链理论强调了企业内部活动的重要性,对于企业内部的管理和运营具有非常大的指导意义。
接下来,我们来介绍一下全球价值链理论。
全球价值链理论相对于价值链理论来说,更加注重全球范围内的价值创造和分配。
在全球价值链理论中,企业不再是一个封闭的整体,而是融入了全球范围内的生产网络中。
企业不再仅仅关注自身内部的活动,而是要考虑如何与全球范围内的合作伙伴共同合作,共同创造价值。
全球价值链理论强调了企业间的协同作用和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它提醒企业需要更加关注全球分工和资源配置的优化。
价值链理论和全球价值链理论之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价值链理论更加关注企业内部活动的管理和优化,它将企业的活动划分为一系列的环节,并强调了每一个环节对于整体竞争力的重要性。
而全球价值链理论则更加关注企业与外部合作伙伴的联动,它强调了企业需要与全球范围内的合作伙伴共同合作,共同创造价值。
价值链理论更加注重企业内部的管理和运营,它提醒企业需要不断优化和提高内部活动的效率和效益。
而全球价值链理论则更加注重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全球资源配置,它提醒企业需要更加关注全球分工和供应链管理。
海因的价值链理论

海因的价值链理论
海因的价值链理论是一种用于分析企业如何创造价值的方法。
该理论认为,企业的价值不仅来自于它的产品或服务,还取决于如何将这些产品或服务转化为客户价值的过程。
海因提出,企业的价值链由五个基本活动构成:
原材料采购:包括购买原材料、运输和仓储等活动。
生产:涉及将原材料加工成产品的活动。
分销:涉及将产品运输到销售点并进行销售的活动。
市场营销和销售:包括广告、促销和销售人员的工作。
服务:涉及为客户提供售后服务的活动。
根据海因的价值链理论,企业可以通过改善每个活动的效率来提高价值。
例如,可以通过采购更优质的原材料来提高产品质量,或者通过改进生产流程来降低生产成本。
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提供更好的服务来增加客户满意度,或者通过开发新产品来满足市场需求。
总之,海因的价值链理论提供了一种方法来分析企业如何创造价值,并提供了一些途径来提高价值。
然而,海因的价值链理论也有一些局限性。
首先,它假设企业是独立的,而忽略了供应商和客户之间的关系。
其次,它忽略了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以及竞争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因此,在使用海因的价值链理论时,应考虑这些局限性,并结合其他理论来分析企业的价值创造情况。
在结论部分,可以总结海因的价值链理论对企业价值创造的贡献,并分析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局限性。
同时,可以提出一些建议,帮助企业更好地利用海因的价值链理论来提高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价值链理论演进及其与相关理论比较摘要:文章系统介绍了价值链理论发展演进中的价值链理论、价值系统理论、价值网理论以及虚拟价值链理论。
在此基础上,文章最后对比分析了价值链理论和供应链理论、价值工程理论、作业成本法的相互关系。
关键词:价值链价值系统价值网虚拟价值链供应链价值工程作业成本法1 价值链理论1.1 价值链价值链的概念是Michael E.Porter于1985年在其所著的《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的,过去近20年中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并被当今管理者广泛采用,已经成为研究竞争优势的有效工具。
价值链是一个企业在一定产业内的各种活动的组合,比如产品设计、生产、营销、交货等各种对产品起作用的各种行为。
这些行为构成企业价值的来源,进而构成竞争优势的来源。
因此我们将这些一环扣一环的企业行为称为价值链。
同一产业内的不同企业具有相似的价值链,但不同的产品线又有不同特征、卖方、地理区域或分销渠道等,因此不同的企业拥有不同的价值链。
企业价值链的不同形式反映了其历史、战略、推行战略的不同途径,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经济效益来源。
因此同一产业内不同企业间价值链之间的差异是竞争优势的一个关键来源。
它具体分为两种企业活动:基本活动、辅助活动。
(1)基本活动基本活动涉及产品的生产、销售、交付和售后服务等活动,它可划分为五种基本类别:内部后勤、生产作业、外部后勤、市场和销售、服务。
内部后勤:与接收、存储、分配相关的各种活动,如原材料搬运、仓储、库存管理、车辆调度和向供应商退货等。
生产作业:与将原材料投入转化成最终产品相关的各种活动,如加工、包装、组装、设备维护、检测、印刷和各种设施管理。
外部后勤:它与集中、存储和将产品发送给买方有关的各种活动,如产成品库存管理、原材料搬运、送货车辆调度、订单处理和生产进度安排。
市场和销售:与鼓励、方便买方购买有关的各种活动,如广告、促销、销售队伍、报价、渠道选择、渠道关系和定价。
服务:与提供服务、保持或增加产品价值相关的各种活动,如安装、培训、维修、售后零部件供应和产品调整。
不同产业中企业的基本活动类型、重要性不同。
比如,像Ito Yokado这样的零售商而言,外部后勤在很大程度上根本不存在;而对于向企业贷款的银行而言,收款人员的工作效率、贷款的包装和定价的方式(属于“市场和销售”)对该银行的竞争优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一个产业中企业的基本活动是构成其竞争优势的核心来源。
不同的企业侧重的基本活动不同,有的侧重于市场和销售,有的则侧重于生产作业。
因此,不同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来源也就不同。
比如,IT产业中的IBM和Dell,前者着重于市场营销,具有很强的市场营销能力,因此核心竞争优势便来源于它的市场营销模式和网络;而后者则主要侧重于根据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来提供电脑,因而竞争优势便来源与大规模的个性定制。
(2)辅助活动辅助活动是指辅助基本活动,并通过提供外购投入、技术、人力资源以及各种公司职能以相互支持,它分为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基础设施。
同时,每种类型的辅助活动都可根据产业的具体情况划分若干显著不同的价值活动。
例如,在技术开发过程中,各种相互分离的活动可以分为零部件设计、特征设计、现场测试、工艺过程和技术选择等。
辅助活动是用来帮助开展基本活动的,如采购、技术开发和人力资源管理与各种基本活动相联系,并支撑着整个价值链;企业的基础设施虽然并不与某些基本活动相联系,但它也支持着整个价值链。
采购:是指购买用于企业价值活动中各种投入的相关活动。
技术开发:是指为改善产品和工艺流程的各种活动。
它发生在企业中的很多部门,不仅适用于与最终产品直接相关的技术,而且还适用于各种价值活动中的技术支持。
比如订货登记系统中所应用的电子通讯技术、会计部门的办公自动化等。
除此之外,它还有许多形式,从基础研究和产业设计到媒介研究、工艺装备的设计和服务程序等。
一个企业的技术开发对所有企业的竞争优势都很重要,甚至在某些产业中起到核心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包括所有岗位人员的招聘、雇佣、培训、开发和报酬等各种活动。
它不仅对单个基本活动、其他辅助活动起辅助作用,而且支撑着整个价值链。
同时,它通过决定雇员们的技能和积极性J雇佣和培训的成本,从而影响企业的竞争优势。
而在一些产业中,它对竞争优势起着关键的作用。
例如世界主要的咨询公司麦肯锡,它从世界知名学府中招聘最优秀的学生(“the top 5”),并对成千上万的专业人员进行招聘和培训,比如将其实践经验编辑成册、定期将遍及全世界的职员召集到培训地点,进行全公司范围的培训等等,从中它获取了显著的竞争优势。
企业基础设施:由大量活动组成,包括总体管理、计划、财务、会计、法律、政府事务和质量管理。
它通过整个价值链起作用。
比如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MIS)对降低企业的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一些产业内,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则为企业管理客户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平台,比如 的离线客户关系管理系统(Offline CRM),它使得公司人员在办公室以外都可以及时管理客户关系。
虽然价值链可以分解成以上若干活动,但是它并不是一些独立活动的简单加总,各价值活动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
因此协调的联系也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之一。
企业的价值链及其价值活动的相互关系可用图1-1说明。
如图1-1所示,价值活动可分为两大类: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
基本活动如图底部所示,是涉及产品的生产、销售、交付和售后服务的各种活动。
辅助活动是辅助基本活动,并通过提供外购、技术、人力资源等各种职能以相互支持。
图中的虚线表示: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开发和采购都与各种具体的基本活动相联系,并支持整个价值链。
而企业的基本设施虽并不与某种特别的基本活动相联系,但它也支持着整个价值链。
同时,任何一项基本活动、辅助活动又都可以分解成很多分支活动,如图1-2中,市场销售又可以分解成营销管理、广告、销售队伍管理、销售业务、技术文献和促销等。
价值链的意思是说消费者心目中的价值基础是透过一连串的企业内部物质与技术上的具体价值活动(value activities )与利润(margin )所构成,当你和其它企业竞争时,其实是内部图1-2 基本价值链扩展图多项活动在做竞争,这才是竞争,而不是整个公司一体的竞争。
透过价值链,你可以知道你在哪些活动占有优势,那些处于弱势。
1.2 价值系统图1-3 价值系统企业的价值链不是内部封闭的,而是一个两端开放的系统。
企业的价值链分别与上游供应商的价值链和下游的买方的价值链相联系,从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价值链,也是波特所称的价值系统(见图1-3)。
“供应商拥有创造和交付企业价值链所使用的外购输入的价值链(上游价值)。
企业的产品最终成为买方价值链的一部分。
”因此对企业来说,获取和保持竞争优势不仅取决于对企业价值链的理解,而且取决于企业如何适合于某个价值系统。
1.3 价值网今天的数字化时代意味着公司必须重新思考如何向其顾客传递价值,企业应该用因特网取代传统的渠道,加强与商业伙伴的战略联合,其最好的方式是通过联盟提供更多的价值。
为此,一些学者又进行了一些新型价值链的探讨,提出新的价值链,如直接零售,要求制造商和零售商重新考虑传统的价值链,直接零售渠道的成长和发展也需要新的不同的供应链等。
新价值链不是由增加价值的成员构成的链条,而是虚拟企业构成的网络,它经常改变形状、扩大、收缩、增加、减少、变换和变形,称之为价值网。
价值网是那些可用价值网络模型描述的企业缩写。
依赖于媒体技术,价值网把相互独立的客户,或是时空中的顾客相互联系起来,企业本身不是网络,而是提供网络服务,如电话公司、零售银行、保险公司和邮政服务公司都属这种网络中的成员。
价值网强调对任何顾客的价值决定性因素是联系顾客的网络。
有两种力量在重塑价值链形态方面起了同样重要的作用:①价值链成员角色的变化,几乎不可避免地引起传统价值链功能转换。
②对顾客、消费者习惯性的偏好,给以快速满足,鼓励价值链成员包围他们共同的顾客,以一种新的方式满足顾客的需求。
在现代商业环境中,价值网中的每一个成员重新考虑其服务顾客并与顾客保持紧密联系的方式,以及与顾客们共同创造产品和服务的方式。
在价值网中,每一个虚拟企业本身就象一个小型网络,它由所有的成员企业(包括合资、附属子公司) 和合作伙伴所组成。
由于合作伙伴的相互关系,有时很难划出微观水平和宏观水平上一个企业网的界限,但人们可以简单地把某一虚拟企业想象成总体价值网络中的一个子价值网,这个子价值网包含了我们习惯称作价值链的所有元素。
价值网观点的重要贡献,是认识到价值链不能推动它的成员,开发有利于他们以当今要求的速度创造价值和产值的统一结构设施。
而价值网络促进了所有成员在完全统一的基础上的联系,这种电子方式的联系可使得各成员按日程表合作,共享资产(包括数据、信息和知识) ,利用彼此的互补优势和资源(包括系统和工艺) ,一起开发、实施和完成业务。
企业将来有可能共同开发使它们迅速合作的基础设施。
现代技术是迅速创造竞争优势的主要战略武器,企业合作的优势将随着商企和技术设施的统一而得以扩大。
企业和技术的结合产生了能够支持价值网络设施的一种新模型,这种新模型叫做价值网络管理。
这是老的供应链管理(SCM ) 的扩展,但又有许多不同之处。
SCM 把物流看成是联系价值链各成员的关键因素,而价值网络管理能使价值网络成员在现实中交换关键的信息与知识,并为共同的利益一起努力,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这种观点把价值链概念提升到更高的战略高度。
以前承担生产作业的设备能力构成了价值链的基础,从一种部门集中的功能到交叉功能的企业过程,即由企业内部到企业之间,逐渐地通过创新来创造价值的能力。
因此,从行业到生产系统组织,企业可以逐渐寻找合作关系和联盟,以创造新的价值链。
综合前面的观点,关于价值链与价值网的价值构成对比如表1.1所示。
表1.1 价值链与价值网的价值构成对比1.4 虚拟价值链Jefferey F. Rayport和John J. Sviokla于1995年提出了开发虚拟价值链的观点,认为当今每个企业都在两个世界中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