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的相对性教案
运动的相对性教案
运动的相对性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让学生理解运动相对性的基本原理。
激发学生对运动的相对性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1.2 教学内容运动的定义和分类: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匀速运动、变速运动等。
静止的定义和相对性: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变。
运动相对性的基本原理:一切运动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静止。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来理解运动相对性的概念。
使用多媒体演示和实物展示,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1.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的情况。
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题目的正确率。
第二章:参照物的选择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参照物在研究运动相对性中的重要性。
让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参照物来描述和判断运动。
2.2 教学内容参照物的定义和作用:参照物是用来描述和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基准。
参照物的选择原则:选择对运动描述和判断最方便、最清晰的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实例:地面、固定物体、移动物体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和讨论法,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来理解和掌握参照物的选择原则。
使用多媒体演示和实验观察,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参照物的作用和选择方法。
2.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的情况。
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题目的正确率。
第三章:运动的相对性原理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运动的相对性原理。
让学生学会运用运动的相对性原理来解释和判断运动状态。
3.2 教学内容运动的相对性原理:一切运动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静止。
相对性原理的应用:运动和静止的判断、速度的相对性、相对论等。
相对性原理的意义:简化运动描述、提高科学理解能力。
3.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和讨论法,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来理解和掌握运动的相对性原理。
使用多媒体演示和实验观察,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运动的相对性原理的应用。
3.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的情况。
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题目的正确率。
第四章:运动相对性的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运动相对性的应用。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5.4 运动的相对性 教案
《运动的相对性》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不停运动着的世界中,能举例说明常见的运动现象。
(2)了解人们描述运动的不同方式,举出文学、绘画等作品中描述运动的例子。
(3)知道如何用科学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了解参照物的概念及其选取的方法,能举例说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过程与方法(1)采用探究和启发引导的有机结合,以教学重点——机械运动、运动的相对性这一线索为中心展开教学。
(2)通过宇宙运动和分子运动现象说明世界是运动的。
(3)通过实例及体验活动,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学习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展示含有相对运动知识的古诗句,体现中华民族古汉语的博大精深。
(2)通过对相对运动的现象讨论,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在生产、科研、军事上的应用。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运动的多种形式,对运动和静止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如何科学地描述运动,学生还未接触到,可以说学生对运动的认知是肤浅的,表面化的,缺乏理性的认识,不能把握其本质,抽象思维比较稚嫩,难以对参照物问题作出简单正确的选择,不能准确、完整地分析相对静止时必须满足“速度大小和方向相同”这一条件。
因此,本节课的设计,应多给学生提供多媒体等丰富的感性材料,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物体运动和静止的事例,激发学生的心理矛盾,从而有效地创设课堂教学的问题情境;再提出你是根据什么来判断这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引出参照物的概念;结合一些生活中的事例来判断参照物,学生兴趣往往比较浓厚,但参照物的选择只要让学生有常识性了解即可,不必展开。
整个学习过程应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经历观察、分析和总结的过程,完成理性认识的升华。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的相对性。
2、教学难点: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八、教学过程:理学中的概念界定仔细迅速阅读课本能力运动和静止同学们,根据运动的物理定义,你能说一说为什么:同一列列车中的小明和小华对于车子的运动和静止情况的判断不一样呢?哪一个小组(4位同学)愿意上来模拟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呢?(讲台可作站台使用)其他小组同学,要注意观察表演小组的模拟过程,如有异议,结束后可以作出补充。
初中物体的运动教案
初中物体的运动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体运动的概念,掌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 让学生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和速度的计算方法。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内容:1. 物体运动的概念和相对性2.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和速度计算3. 实验:观察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教学重点:1. 物体运动的概念和相对性2.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和速度计算3. 实验操作和观察教学难点:1. 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2.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和速度计算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知识,如速度、路程、时间等。
2. 提问:我们学过哪些运动形式?这些运动形式有什么特点?二、新课讲解(20分钟)1. 讲解物体运动的概念,介绍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 讲解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如速度恒定不变,路程和时间成正比等。
3. 讲解速度的计算方法,如速度=路程÷时间。
三、实验环节(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2. 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如物体的运动方式、速度、路程等。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如物体运动的概念、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等。
2. 提问: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改变这些因素?3.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物体运动的例子,如汽车、自行车、电梯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掌握了物体运动的概念、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和速度计算方法。
在实验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观察仔细,能够较好地完成实验任务。
但在总结和拓展环节,部分学生对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练习。
大学物理相对运动定义教案
教案:大学物理——相对运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相对运动的定义及其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相对运动原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相对运动的数学表达方法。
二、教学内容1. 相对运动的定义2. 相对运动的应用3. 相对运动的数学表达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相对运动的定义及其应用。
2. 难点:相对运动的数学表达及其推导。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相对运动的定义、原理及其应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相对运动原理解决问题。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相对运动的理解和应用。
4. 练习法: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引入相对运动的概念,如两个人在相对运动的小船上交谈,他们各自的参考系不同,但都能描述对方的运动。
2. 讲解相对运动的定义:讲解相对运动的定义,强调参考系的重要性,解释相对运动与绝对运动的关系。
3. 相对运动的应用:举例说明相对运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航空、航海、车辆行驶等。
引导学生运用相对运动原理分析问题。
4. 相对运动的数学表达:讲解相对运动的数学表达方法,如速度、加速度的相对性。
推导相对运动的速度、加速度公式,并解释其物理意义。
5. 案例分析:分组讨论给出的案例,让学生运用相对运动原理解决问题,如飞机罗盘、汽车大雨行驶等。
6.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相对运动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7.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相对运动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六、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相对运动的理解。
3. 思考生活中的一些相对运动现象,尝试用相对运动原理进行分析。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
《运动的相对性》 教案 (公开课专用)2022年苏科版教案 (2)
运动的相对性辩题:火车到底动or不动?学生活动:正方:小明派观点--相对于站台火车不动反方:小华派观点--相对于已开行的列车火车动学生活动:分析得出辩论结果:要说明一个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首先要选定参照物,再根据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变化来做出判断,小明选取站牌,小华选取已开行的列车为参照物,所以他们的判断都是正确的。
【点拨】师: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辩论得出参照物、机械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小结归纳】〔板书〕1、参照物:用来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另一个物体,叫做参照物。
2、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3、静止: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不变,就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学生活动:在老师引导以下举一些实例来加强对概念的理解。
接下来,要求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对教材中图5-357进行研究,引导学生观察得出正确结论,并填写课本上的相关内容。
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议一议】坐在奔驰的列车里的乘客,空间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点拨】师:同学们,如果选择车厢为参照物,那么乘客是静止的;如果选择地面为参照物,乘客却是运动的。
【小结归纳】〔板书〕4、由于参照物的选择不同,对于同一物体,有时我们说它是运动的,有时我们说它是静止的,机械运动的这种性质叫做运动的相对性。
因此,确定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关键是参照物的选择。
【拓展】在生产科研和军事上,人们常常要得用运动的相对性。
空中加油机地球同步卫星风洞中的飞机【想一想】相对静止的两个物体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生:两个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相同,方向相同。
【议一议】鸟的飞行速度并不快,但机场周围为什么不允许鸟类飞行?生:虽然鸟飞行速度不快,但飞机飞行速度非常快,假设以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快得惊人,足以把飞机撞毁。
三、应用迁移稳固提高类型一:参照物的选择[例1]诗人曾写下这样的诗句:“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
其中“桥流水不流〞,诗人选择的参照物是( )A.桥 B.河岸 C.水 D.岸上的树[例2] . 中国是掌握空中加油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
运动的相对性教案
运动的相对性教案篇一:世界是运动的教案四、世界是运动的一、学习目标1.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不停运动的世界中,能举例说明生活常见的运动现象。
2.会选择参照物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理解运动的相对性,初步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研究运动。
3.了解人们描述运动的不同方式,举出文学、绘画等作品中描述运动的例子。
4.知道如何用科学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了解参照物的概念及其选取的方法,能举例说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问题探究(一)世界是运动的【投影】飞奔的骏马,绽放的烟花,哈雷彗星,‘神州五号’载人飞船,流星雨,九大行星运动,布朗运动等等。
【点拨】大到宇宙天体,小到微观粒子,一切物体都处于运动之中。
【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小结归纳】世界是的,运动是的。
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
(二)运动与静止【讨论】课本图5-34:小明和小华坐在未启动的列车里,此时右边的一辆列车从小华旁边驶过。
他们关于运动和关于运动和静止争论起来:小华说:“火车终于动起来了”,小明说:”火车根本没动,还停在站台上”。
谁的说法正确?【点拨】要说明一个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首先要,再根据做出判断,小明选取,小华选取为参照物,所以他们的判断都是的。
【小结归纳】1、参照物:,叫做参照物。
2、机械运动:,叫做机械运动,简称。
3、静止:,就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静止是的。
(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议一议】坐在奔驰的列车里的乘客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点拨】如果选择车厢为参照物,则乘客是的;如果选择地面为参照物,乘客却是的。
【活动】请两位同学配合完成一个小游戏:两个同学在班级里一前一后,前快后慢向后运动,请你描述游戏中两位同学的运动状态,最多可以有多少种描述方法?【小结归纳】4、由于参照物的选择不同,对于同一物体,有时我们说它是运动的,有时我们说它是静止的,机械运动的这种性质叫做。
因此,确定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关键是的选择。
由于选取参照物不同,运动的描述结果一般也不同。
初中相对运动教案
初中相对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相对运动的概念,知道物体运动状态的相对性。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物体运动现象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相对运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相对运动的概念2. 相对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3. 相对运动与绝对运动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相对运动的概念及应用2. 难点:相对运动与绝对运动的关系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相对运动的概念。
2. 运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相对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运用相对运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一段视频,展示不同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相对运动现象。
(2)学生观察视频,感受相对运动的存在。
2. 探究相对运动的概念(1)教师提出问题:“什么是相对运动?”(2)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发表对相对运动的理解。
(3)教师总结相对运动的概念:相对运动是指两个物体在相互参照下,它们的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3. 实例分析(1)教师展示生活中的相对运动实例,如汽车行驶、跑步等。
(2)学生观察实例,分析相对运动的特点。
(3)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相对运动知识解释实例。
4. 相对运动与绝对运动的关系(1)教师提出问题:“相对运动与绝对运动有什么关系?”(2)学生分组讨论,探究相对运动与绝对运动的关系。
(3)教师总结:相对运动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而绝对运动是指物体在空间中的实际运动。
相对运动与绝对运动是相互关联的,可以通过参照物来相互转化。
5. 应用拓展(1)教师提出应用问题:“如何运用相对运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教师选取部分学生提出的实例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相对运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五章. 物体的运动 四、运动的相对性》优质课教案_6
2011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四节《运动的相对性》教学设计教学背景:1课时教学准备:一大一小两只毛绒熊、三角板与一个苹果、卫星模型与大号瑜伽球、一大一小两架飞机模型、玩具风车25个、电池与绿色花泥25组教学目标:1.知道如何用科学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了解参照物的概念及其选取的方法。
2.掌握判断物体所处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方法。
3.能理解运动和静止相对性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并能解释相关现象。
教材分析:本课是本章节的教学难点。
学生主要问题在于,分不清研究对象和参考物。
因此,课堂采用生活化引入方式,以一大一小两只玩具熊的位置变换问题引入运动与静止概念,并对如何判定运动进行初步的方法小结,并在此过程中初步强化研究对像的选取问题。
紧接着用一个“搬小猪”的游戏,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理解概念,同时引出一个新问题,为什么同一个研究对象,在同一时间内会有两种运动形式,由此将学生的关注焦点引向参照物的选取。
接下来,通过火车问题,进一步强化研究对象与参照物两者的关系,引出相对运动的概念。
用多个相对应用在生活、生产中的真实应用,设计活动让学生进行模拟或者应答,以表现性任务的完成来反馈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学重难点:研究对象、参照物的判定;判断运动和静止的方法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归纳法主要评价方式:表现性评价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一、机械运动二、判断物体运动或静止的方法三、运动的相对性四、运动相对性的应用应用1:同步卫星应用2:加油机和受油机应用3:风洞五、运动相对性造成危害的一面教学反思:本课将理解上的难点用游戏(搬“小猪”、风车、电池与花泥等)进行了分解,学生在活动中玩得开心,学得入心。
用表现性任务观察(同步卫星、加油机等)学生的掌握情况,用表现性评价方式反馈课堂学习成果,非常直观。
另外,对机械运动概念的诠释比较到位,学生理解比较透彻。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4运动的相对性教案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5.4 运动的相对性一、教学内容1. 相对性的概念: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相对性,以及相对性的基本原理。
2. 运动的相对性:让学生了解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并学会通过参照物来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3. 相对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相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相对性的概念,掌握相对性的基本原理。
2. 让学生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学会通过参照物来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3.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相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相对性的理解,以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 教学重点:相对性的基本原理,以及相对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课本、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判断它们的运动状态。
2. 知识讲解:通过讲解相对性的基本原理,让学生理解相对性的概念。
3.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让学生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 随堂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来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相对性的概念2. 相对性的基本原理3.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4. 相对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请解释相对性的概念,并给出一个实例。
3. 找一找生活中的实例,说明相对性是如何应用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对性的基本原理,以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相对性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相对论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相对性的基本原理相对性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在一定的参照系下,物体的运动状态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在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的5.4节中,让学生理解相对性的基本原理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同时也是难点。
大班相对性教案
大班相对性教案教案标题:大班相对性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相对性的概念,并能用简单的语言解释相对性的含义。
2. 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不同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和运动。
3. 学生能够运用相对性的概念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资源:1. 图片或实物:球、盒子、玩具车等。
2. 教学PPT或白板。
教学准备:1. 准备好图片或实物,用于展示和讨论。
2. 整理好教学PPT或白板,以便于呈现教学内容。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引入相对性的概念:向学生提问,例如“你们觉得什么是相对性呢?”或者“你们有没有听说过相对性这个词?”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探究活动:2. 展示图片或实物,例如一个球和一个盒子。
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球和盒子之间的相对位置。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例如“球在盒子的上面还是下面?”、“球在盒子的左边还是右边?”等等。
通过观察和描述,帮助学生理解相对性的概念。
3. 继续展示其他图片或实物,例如一个玩具车和一张桌子。
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玩具车和桌子之间的相对位置和运动。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例如“玩具车在桌子的前面还是后面?”、“玩具车在桌子的左边还是右边?”等等。
通过观察和描述,加深学生对相对性的理解。
4. 引导学生思考相对性的变化:例如,如果我们把球放在盒子里,球的位置会发生变化吗?如果我们把玩具车推到桌子的另一边,玩具车的位置会发生变化吗?通过提出问题,帮助学生理解相对性的变化。
拓展活动:5. 让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实物,观察并描述该实物与其他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和运动。
鼓励学生用简单的语言解释相对性的含义,并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描述。
6. 结合学生的描述和观察,引导他们思考一些简单的问题,例如“如果球在盒子的上面,那么盒子在球的下面吗?”、“如果玩具车在桌子的前面,那么桌子在玩具车的后面吗?”等等。
鼓励学生用相对性的概念来解决这些问题。
总结活动:7. 对学生进行简单的总结,强调相对性的概念和应用。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解释相对性的含义,并提醒他们在观察和描述物体位置和运动时要考虑相对性。
初中运动和静止教案
初中运动和静止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知道参照物的概念,明白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1. 机械运动的概念。
2. 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教学难点:1. 参照物的概念。
2. 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3. 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运动现象。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科学的语言来描述这些运动现象?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机械运动的概念:物体位置的改变。
2. 讲解参照物的概念: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选定参照物。
3. 讲解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运动情况是可以不同的。
三、实例体验(15分钟)1. 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找一个参照物,观察组内成员的运动和静止情况。
2. 各组汇报讨论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出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点评答案,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小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出机械运动、参照物和物体运动相对性的概念。
2. 强调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课后复习本节课的内容,做好笔记。
2. 布置一道有关机械运动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解答。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体验和练习题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机械运动、参照物和物体运动相对性的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理解运动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要注重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作业布置方面,要注重难易程度的把握,既要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又要避免过度负担。
2019-2020学习共同体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设计一】第五章四、运动的相对性
第五章物体的运动
四、运动的相对性
主备人:
执教人:执教班级:执教时间: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不停运动的世界中, 能举例说明常见的运动现象.
2.了解人们描述运动的不同方式, 举出文学, 绘画等作品中描述运动的例子.
3.知道如何用科学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与静止; 了解参照物的概念及其选取的方法,能
举例说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能举例说明物体的动能.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明确“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这一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阐述我国在卫星通信技术上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设计思路:
1. 本节课是对运动的一般特征的总结。
全文始终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从而在使用
教材时体现了从生活的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的新的
教学理念;体现了以人的发展为本,打破学科本位的界限的新的教学模式。
2. 教学过程中可以从运动无处不在,运动与静止,运动的相对性这几个方面展开。
3.以运动的众多现象的视频播放(条件不具备的一定要多多举例)引入新课,在师生
的互动性教学过程中逐步体现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一般特征。
4.以运动的相对性为例进行生活*物理*社会(STS)教学的尝试,提高学生观察与
分析能力,开拓与创新等综合性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由于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运动的相对性就成了本节课乃至本章的难点。
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学习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
五、教学设计: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中的相对运动教案
初中数学中的相对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相对运动的概念,知道物体在运动时,其运动状态的描述是相对的,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
2. 培养学生运用相对运动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相对运动的概念。
2. 相对运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相对运动的概念,相对运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运用相对运动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掌握相对运动的知识。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相对运动的现象,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会相对运动的应用。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辆汽车在道路上行驶的画面,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汽车是如何运动的?它的运动状态是怎样的?2. 新课导入:介绍相对运动的概念,解释物体在运动时,其运动状态的描述是相对的,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
3. 实例讲解:通过展示不同的实例,如骑自行车的过程中,人与自行车、地面之间的相对运动;坐在火车上的乘客,与火车、地面之间的相对运动等,让学生深入理解相对运动的概念。
4. 互动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实例,分析并描述其中的相对运动。
学生可以动手操作,如在纸上画出物体的运动轨迹,标注出不同的参照物等。
5. 练习与应用: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相对运动的知识进行解答,如判断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确定物体的运动方向和速度等。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相对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鼓励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的相对运动现象,并进行记录和分析。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能理解相对运动的概念,并能运用相对运动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5.4运动的相对性教案
教案: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5.4运动的相对性一、教学内容1. 运动的相对性的概念及其含义;2. 相对运动的判断方法;3.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运动的相对性的概念,知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并能够运用相对性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真理的兴趣和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运动的相对性的理解和判断方法的掌握。
2. 教学重点:运动的相对性的概念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课件。
2. 学具:笔记本、三角板、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同学之间的相对位置变化,引导他们思考运动的相对性。
2. 知识讲解:(1)介绍运动的相对性的概念,解释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讲解相对运动的判断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推理来判断物体的相对运动。
3. 例题讲解:分析实际生活中的相对运动现象,如行驶的汽车、走动的行人等,引导学生运用相对性原理进行分析。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相对性原理,分析生活中的运动和静止现象,并判断其相对性。
6. 板书设计:运动的相对性:1. 概念: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 判断方法:观察、分析、推理。
3. 应用:实际生活中的相对运动现象。
7. 作业设计:(1)请描述一下你在生活中遇到的相对运动现象,并运用相对性原理进行分析。
答案:(1)略。
(2)错误。
运动的相对性原理不仅适用于物理学研究,还与我们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密切相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运动的相对性。
在知识讲解环节,通过例题分析和随堂练习,使学生掌握了运动的相对性的判断方法。
整体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问题,避免片面追求趣味性而忽视知识的严谨性。
运动的相对性教案
运动的相对性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掌握相对性原理。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相对性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运动和静止的概念2. 相对性原理3. 运动和静止的判断4. 相对性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运动和静止的概念,相对性原理。
2. 教学难点:运动和静止的判断,相对性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问题。
2. 利用实例分析,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3.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采用练习法,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1 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什么是运动?什么是静止?1.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运动是物体位置的变化,静止是物体位置不变。
2. 新课讲解:2.1 讲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介绍相对性原理。
2.2 举例说明运动和静止的判断方法。
2.3 分析相对性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
3. 小组讨论:3.1 学生分组讨论相对性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练习巩固:4.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相对性原理解决问题。
4.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批改并讲解答案。
5. 课堂小结:5.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5.2 强调运动和静止的概念,以及相对性原理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6.1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六、教学拓展1. 介绍物理学中的其他相对性原理,如时间的相对性、空间的相对性。
2. 探讨相对性原理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如相对论、GPS系统。
七、案例分析1. 分析生活中的实例,如汽车行驶、乘坐电梯时的运动和静止状态。
2. 让学生尝试运用相对性原理解释这些实例。
八、实践操作1. 安排一次户外活动,让学生观察并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
2. 学生分组进行观察,记录结果,教师点评。
苏科版物理5.4运动的相对性教案
教案:苏科版物理 5.4 运动的相对性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苏科版物理教材第五章第四节“运动的相对性”。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1. 相对性的概念:介绍运动和静止的概念,并解释相对性的含义。
2. 参照物的选择:讲解如何选择参照物,以及参照物的选择对运动和静止判断的影响。
3. 运动的相对性:通过实例解释运动的相对性,并引导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相对性的概念,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 学会选择合适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运动的相对性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判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三角板、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两个人在相对运动的火车上互相问候,引发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的思考。
2. 新课导入:介绍运动的相对性,解释相对性的概念。
3. 讲解参照物的选择:讲解如何选择参照物,以及参照物的选择对运动和静止判断的影响。
4. 实例分析:分析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骑自行车的学生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相对于自行车是静止的,引导学生理解运动的相对性。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判断一些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
7.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有关运动和静止判断的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运动的相对性1. 相对性的概念2. 参照物的选择3. 运动的相对性实例七、作业设计(1)坐在教室里的学生相对于黑板是运动的。
()(2)一辆汽车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3)相对于地球,月亮是运动的。
()2. 选择题:选择正确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
(1)一个物体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那么它相对于下列哪个物体是静止的?A. 树木B. 房屋C. 行驶的汽车D. 地球答案:C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和随堂练习,让学生掌握了运动的相对性和参照物的选择。
八年级物理上册说课稿:第五章5.4运动的相对性
八年级物理上册说课稿:第五章5.4 运动的相对性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的第五章 5.4 运动的相对性。
本章主要内容是介绍物体运动中相对位置、相对速度、相对运动方向等概念,并运用相对性原理解释相对位置、相对运动速度的变化规律。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运动的相对性原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相对性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相对位置、相对速度、相对运动方向等概念;•了解物体运动中的相对性原理;•能够运用相对性原理解释相对位置、相对速度的变化规律;•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相对性相关的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与实验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能力。
3. 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对物体运动中相对性的兴趣与好奇心;•引导学生尊重科学实验与观察的结果,培养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相对位置、相对速度、相对运动方向等概念的理解;•相对性原理的掌握与应用。
2. 教学难点•运用相对性原理解释相对位置、相对速度的变化规律;•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相对性相关的问题。
四、教学内容与步骤1. 导入与复习(5分钟)导入前,老师可以通过两个学生示范一个简单的相对运动实验,引起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
导入阶段,老师可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复习与相对性相关的知识点。
2. 概念讲解与实例分析(10分钟)在这个部分,老师可以通过示意图、实际运动的实例等方式,向学生介绍相对位置、相对速度、相对运动方向等概念。
同时,老师可以通过多个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深入理解这些概念。
3. 定律总结与讨论(15分钟)在这个步骤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运动实例,并总结相对位置与相对速度的变化规律。
老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能力。
4. 练习与实例分析(15分钟)在这个步骤中,老师可以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相对性相关的问题。
运动相对性评课稿
运动相对性评课稿
一、课程目标
知识传授: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运动相对性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与运动相对性相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世界的探索精神和科学态度。
二、教学内容
运动相对性的基本概念:详细解释什么是运动相对性,并举例说明。
运动相对性的原理及其应用:深入探讨原理,并通过具体实例解释其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经典实验介绍:介绍历史上关于运动相对性的重要实验,如伽利略的落体实验等。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师通过系统的讲解,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运动相对性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就运动相对性的相关问题展开探讨,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法:进行与运动相对性相关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直观感受和理解运动相对性的原理。
四、课堂氛围
互动性: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频繁的互动,使课堂氛围活跃。
探究性:鼓励学生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培养其探索精神和科学态度。
开放性:教师对学生的观点保持开放的态度,不轻易否定学生的想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学生反馈
积极参与: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认真听讲、思考。
提问与回答:学生能提出有深度的问题,并对教师的提问给予准确的回答。
课后反馈:通过课后作业和小测验,发现学生对运动相对性的理解较为深入,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 8年级下册
第五章第四节运动的相对性
无锡市刘潭实验学校张世成
学习目标;
1、能用科学的语言来描述物体的静止和运动;
3、会选参照物,能举例说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能用参照物的知识(参照物是假定不动的物体)解决实际问题,如轮船、汽车上的物体,会选用合适的参照物;联系生活,能在具体事例中找出运动相对性的运用。
器材:学生用尺子,小桔子若干,三个磁性洋娃娃,两个风车,一个电吹风
暖场:鹦鹉的故事。
“教什么就会说什么”“能够独立判断”重点:我是?你们是?开始。
我会走…我会跑…我会飞…
学习过程:
一、前测(经验)
我们学校的楼房也可以说是运动的()
小华和小明,你同意谁的观点?(用指头表示选择,暴露学生的前概念,为后续教学提供决策依据)(95%的学生支持小明。
)明明是另外一辆火车在运动(对地面)。
只接纳选地面为参照物所描述的结果。
问题来了,能不能选初地面以外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二、新课学习
1、机械运动(怎么判断)
三位同学(前面善于独立判断的学生),个子高的、矮的、男生女生
闭眼,(让一个同学位置变化)看到什么变化(给出机械运动的定义)
再闭眼,看到什么变化(三个同学位置变化)
一半人闭眼,一半人观察整个过程(一个同学转一圈回到远处)
有争议,补上:过程(这个放在最后,概念的逐渐完善)
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的过程叫作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一个物体,突出研究对像;另一个物体,突出参照物是另外一个物体,运动的静止的都可以)
2、参照物
被选来作为标准的另一个物体,叫作参照物。
练习1:分析教材中的运动员和墙的运动情况
(你要描述的物体是谁?参照物是?结合学生的表达给予示范。
学法指导:运动员离线有多远,后来多远,这样就将位置具体化了)给出程序(1、研究对象;2、参照物;3、结论阐述)
练习2:练习:小飞机大飞机(示范,说大飞机。
以天空为参照物,大飞机是运动的,因为他的位置改变了。
小飞机,然后是换参照物。
)
飞机东驰而曰白云西飘
(这个难不住大家,来个古代的丹阳人道教高人,他这个话要注意分清层次,前者说谁,后者呢)
3、运动的相对性(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
总结月亮的运动描述,归纳出:同一个物体,由于选取的参照物不同,我们可以说它是运动的,也可以说它是静止的。
机械运动的这种性质叫作运动的相对性。
4、运用(会来解释现象吗改造经验)
回到教材,再议小明和小华之观点。
(1、认识运动的相对性;2、我们说教室是静止的,是对的,通常我们选地面作参照物;3、生活中还有许多地方运用了运动的相对性。
)
(1)、飞机空中加油
(2)、风洞实验(风车与风)
(3)、小鸟与飞机(参照物速度)
(4)、运橘子或乒乓球(游戏,总结)
两组,搬运桔子。
尺子。
(甲乙两位同学。
第一次,甲乙搬运乒乓球,从讲台到后面。
如果甲输掉。
修改规则(我们用物理的方法来战胜他)。
用尺子,甲搬运桔子,乙搬运乒乓球。
搬运过程中的关键技术是什么?保持相对静止)
三、后测
1、三人,左边闭眼右边开眼,一人转一圈回到原位置。
请问:他是否运动?有冲突。
回到判断方法,强调“过程”。
2、课后思考题之2
附:板书
四、运动的相对性
一、机械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的过程叫作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二、参照物
被选来作为标准的另外一个物体
三、运动的相对性
同一个物体,由于选取的参照物不同,我们可以说它是运动的,也可以说它是静止的。
机械运动的这种性质叫作运动的相对性。
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