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雷针保护范围

合集下载

避雷针保护范围及其计算

避雷针保护范围及其计算

避雷针保护范围及其计算避雷针,又名防雷针,是用来保护建筑物、高大树木等避免雷击的装置。

当雷云放电接近地面时它使地面电场发生畸变。

在避雷针的顶端,形成局部电场集中的空间,以影响雷电先导放电的发展方向,引导雷电向避雷针放电,再通过接地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将雷电流引入大地,从而使被保护物体免遭雷击。

用折线法计算避雷针保护范围的方法:1、单支避雷针保护范围的计算2、双支等高避雷针保护范围的计算3、双支不等高避雷针保护范围的计算1、单支避雷针保护范围的计算hx平面上的保护范围避雷针在地面上的保护半径为r=1.5h o式中r――保护半径(米);h――避雷针高度(米)。

在被保护物高度hx水平面上的保护半径为rx= (h-hx)p=hap ;式中rx—避雷针在hx水平面上的保护半径(米);hx—被保护物的高度(米);ha —避雷针的有效高度(米);p――高度影响系数(考虑避雷针太高时,保护半径不按正比例增大的系数)0h< 30 米时,p=1 o2、双支等高避雷针保护范围的计算每支避雷针外侧的保护范围和单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相同;两支避雷针中间的保护范围由通过两避雷针的顶点以及保护范围上部边缘的一最低点0作一圆弧来确定。

h0 :两避雷针之间保护范围上部边缘最低点的高度(m)D:避雷针之间距离hx:被保护物高度bx:宽度其中bx=1.5 (hO —hx)hO=h —D/7P当D>7ph 时,h0=0, bx=0 3、双支不等高避雷针保护范围的计算每支避雷针外侧的保护范围和单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相同;内侧的保护范围:先做出较高避雷针的边界范围,再由较低针顶部做一条地面平行线,与较高边范围边界相交,过交点作垂线,以此为假想避雷针做保护范围hO=h1 —D1/7P。

避雷针保护范围,避雷针的种类与安装方法

避雷针保护范围,避雷针的种类与安装方法

避雷针保护范围| 避雷针的种类与安装方法避雷针简介:避雷针,又名防雷针、接闪杆,是用来保护建筑物、高大树木等避免雷击的装置。

在被保护物顶端安装一根接闪器,用符合规格导线与埋在地下的泄流地网连接起来。

避雷针规格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每一个防雷类别需要的避雷针高度规格都不一样。

避雷针保护范围:1根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当避雷针的高度h≤hr时,距地面hr处作一条平行于地面的平行线,以避雷针的针尖为圆心,hr为半径画弧,交水平线于A、B两点,又分别以A、B两点为圆心,hr为半径,从针尖向地面画弧。

如下图所示,则下图中曲线就是避雷针保护范围的边界,保护范围是一个对称的锥体。

Hr的取值:一类防雷建筑物为30米;二类防雷建筑物为45米;三类防雷建筑物为60米。

避雷针的种类:1.直击雷避雷针适用于石化仓库、广播电视、加油站、建筑大楼、信标台,通信基站、气象台、军事基地、雷达机房、银行大楼。

2.特殊避雷针适用于较高的建筑大楼微波通讯站、雷达基站、信标台,通信基站、军事基地、雷达机房、银行大楼、天文气象台等重要场所。

3.预放电避雷针当避雷针截受雷击时,由接闪体接闪,通过雷电波形处理装置,利用外壳与中心接地杆之间有3mm间隙,构成耦合电容,同时外壳通过一个电感线圈接地(中心接地杆)当下行先导接近接闪器时,由于频率极高,电感呈开路状态,电容对高频呈现短路特性,因此耦合电容作用下,接闪器表面电场强度迅速增加,直至触发雪崩过程,从而能在顷刻间将雷电流泄放入地,以至有效的达到防雷害保安全的目的。

避雷针安装方法:1、安装避雷针,首先需要做好基础的结构,要安装接地极,就要用角钢或者专用的钢材做引下线,与接地极相连接,同时还要预留连接点,才能够安装避雷针,一般用的是圆钢,而且直径要超过8毫米,或者用扁钢制作而成,横截面积不能够低于48平方毫米。

2、然后再布置引下线,作为连接避雷针的导线,要高出屋面,然后在地面以上达到2米,最起码要准备两个。

避雷针保护范围及其计算

避雷针保护范围及其计算

避雷针保护范围及其计算
避雷针,又名防雷针,是用来保护建筑物、高大树木等避免雷击的装置。

当雷云放电接近地面时它使地面电场发生畸变。

在避雷针的顶端,形成局部电场集中的空间,以影响雷电先导放电的发展方向,引导雷电向避雷针放电,再通过接地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将雷电流引入大地,从而使被保护物体免遭雷击。

用折线法计算避雷针保护范围的方法:
1、单支避雷针保护范围的计算
2、双支等高避雷针保护范围的计算
3、双支不等高避雷针保护范围的计算
1、单支避雷针保护范围的计算。

避雷针(线)的保护范围

避雷针(线)的保护范围

(3) 充分利用进线终端杆的高度,设计安装避雷针。
(4) 选择两支避雷针时,两针距离与针高度之比不宜大于5。
(5) 避雷针与主变压器应尽量保持15~20m的距离,避免对 主变压器的逆闪络和逆变换电压。
(6) 应充分考虑跨步电压的危险。建议避雷针距主控室的距 离不宜小于10m,独立避雷针距道路应在3m以上。 (7) 接地电阻必须符合各种规程、规范的要求。 (8) 在设计标准和设备选型应考虑留有适当的裕度。
它包括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 常用的钢管避雷针的结构如下图所示。针体由不同管径的钢 管焊接而成,针尖为圆钢。针尖部分一般应镀锌,针体应作 防锈处理。这种避雷针广泛用于建筑物、发电厂和变电站的 防雷。
E D H 图9-2 避雷针结构示意图 C B A
避雷针各节尺寸及材料分别见表1和表2。
表1 避雷针各节尺寸
2、两等高避雷针保护范围
外侧:保护范围仍按单针计算方法确定。 斜间:h0=h-D/7P;
h0—两针间保护范围上部 边缘最低点高度(m)
两针间hx平面上保护范围一侧最小宽度bx: bx =1.5(h0-hx)
3、两不等高BLZ保护范围
(1)两针外侧的保护范围分别按单支避雷针的计算方法确定。 (2)两针间的保护范围应按单支避雷针的计算方法,先确定 D 较高避雷针1的保护范围,然 1 7p 后由较低避雷针2的顶点,作 2 3 水平线与避雷针1的保护范围 相交与3,取点3为等效等高 避雷针的顶点。再按两支等 高避雷针的计算方法确定避 D 雷针2和3的保护范围。 D
为降低雷击过电压,应尽量降低避雷线接地端的工频接地电 阻,一般不宜超过10Ω。
2、单根避雷线的保护范围

hx≥h/2: rx 0.47(h hx ) p

避雷针及避雷线保护范围分析

避雷针及避雷线保护范围分析

避雷针和避雷线的保护范围
防止设备遭受直击雷的危害,使雷击中在针、线上 (不会击在被保护的电气设备上)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针—集中设备、变压器等,如受雷面积不大的变电站、 线—架空线路(保护效果较差,但范围较大)
一、单支避雷针 避雷针在地面上的保护半径为:r=1.5h
ha h
hx
h/2
图中:h为避雷针
的高度(m);hx
为被保护物体的高
度(m); rx 为在
高度为 hx 的水平面
上的保护半径
(m)。
h 在被保护高度 x 水平面上的保护半径确定:
r ①当 hx≥h/2时, =x (h- h)xp (p为高度影响系数)
(h≤30m时,p=1 , 30<h≤120m时,
p

5.5
)
②当hx <h/2时
两线之间各横截面的保护范围,应由通过两避雷线点
及保护范围上部边缘最低点O的圆弧确定。O点的高
度如下式计算:
D
h0 h 4P
h
避雷线一般用于输电线路的直击雷防 hx
D / 4P
O
h/2
h0
护,常用保护角的大小来表示其对导
h
D
线的保护程度。保护角是指避雷线和
边相导线的连线与经过避雷线的垂直
线之间的夹角。雷击导线的概率随保
h0为两针保护范围上部边缘最低点的高度,计算如下:
两针间距离与针高之比D/h不宜大于5。
h0为两针间保护范围上部边缘最低点的高度(m)
h0=h-D/7p
当D=7pha时,bx=0
D/7P
ha
h hx

rx h0
D
rx
bx
h0 hx

避雷针及避雷线保护范围

避雷针及避雷线保护范围
避雷针和避雷线的保护范围 防止设备遭受直击雷的危害,使雷击中在针、线上 (不会击在被保护的电气设备上)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针—集中设备、变压器等,如受雷面积不大的变电站、
线—架空线路(保护效果较差,但范围较大)
一、单支避雷针 避雷针在地面上的保护半径为:r=1.5h
ha h hx h/2
图中:h为避雷针 h 的高度(m); x 为被保护物体的高 度(m); rx 为在 高度为 hx 的水平面 上的保护半径 (m)。
hx 水平面上的保护半径确定: ①当 hx≥h/2时, r=(h- h)p (p为高度影响系数) x x
在被保护高度
5 .5 (h≤30m时,p=1 , 30<h≤120m时, p ) h h
②当 x <h/2时
rx =(1.5h-2 hx)P
针离设备至少5m
二、两根等高针的保护范围的确定: 采用两针后针的保护范围的外侧与单针保护范围的确 定方法相同,针的内侧部分的确定方法为:令D为两 针间距离;2 bx等于在高度为 hx水平面上保护范围的最 小宽度,它位于两针的连接线的中点,即距每针的距 离为D/2。
D
rx
rx
习题:某厂有两个原油罐,一个高为12米、 直径为6米,另一个高10米、直径10米,两 油罐的净距为16米。试设计采用单支避雷针 保护的最佳方案,并绘出避雷针的平面保护 范围。
习题:某变电站内有两根等高避雷针,高度 为25米、针间距离为45米。某被保护物位于 两针之间,被保护物高度为11米。试计算避雷 针在被保护物高度水平面上的保护范围?
b bx 确定: x=1.5(h0-hx)
h0为两针保护范围上部边缘最低点的高度,计算如下:
两针间距离与针高之比D/h不宜大于5。

预放电避雷针,保护范围

预放电避雷针,保护范围

提前放电避雷针的保护范围计算:
提前放电时间:=25微秒
保护半径计算公式:按NFC17-102规定,针尖应高于被保护物水平面2M以上。

当避雷针的安装高度h不同时,其保护半径为Rp遵循以下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应考虑被保护物的防雷等级,当地的雷暴活动,及地质地貌。

避雷针的保护半径Rp与高度h,抢先启动时间,避雷针型号,以及与所选的保护级别有关。

其中:Rp为某一高度避雷针的保护半径
h为避雷针高度
D为滚球半径,按法国NFC17-102规定:第一类防雷建筑物为20m,第二类防雷建筑物为45m,第三类防雷建筑物为60m.
为避雷针的上行抢先距离
=v(m/us)*V为先导传播速度,实验数据表明V≈1m/us
示例如下:
现场被保护物为三类防雷建筑物,滚球半径D=60m当避雷针高度在35米时,其保护半径:
=81.24038m
现场被保护物为三类防雷建筑物,滚球半径D=60m当避雷针高度在16米时,其保护半径:
=73.81734m。

怎么计算避雷针的保护范围

怎么计算避雷针的保护范围

如何计算避雷针的保护范围一.避雷针与避雷网、避雷带一样,属于防止雷击的防雷装置。

在防雷方面在针的一定高度以下有一个安全区域。

这个区域的物体通常是无害的对于雷击,这个区域被称为避雷针保护区。

二.避雷针保护范围图符号(m)小时----避雷针高度(距地);换热器---受保护建筑物的高度;--避雷针有效高度,ha=h-hx;避雷针进入HX高度水平面上的保护半径;地面避雷针保护半径;H0型两个避雷针保护范围的中间最小高度;避雷针间距;B两根避雷针HX水平面中线两侧防护宽度;地平面中心线两侧两根避雷针的保护宽度;保护范围受高度影响的系数,p=5.5/小时。

三.单避雷针保护范围。

单根避雷针的保护范围是以避雷针为轴线、形状和帐篷的折线锥相似。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如果避雷针的高度R=1.5小时避雷针HX高学位XX平面保护半径四.计算如下:换热器>小时/2当时,接收=h-hxhx<小时/2当时,接收=1.5小时-2小时三十<小时<一百二十米,结果乘以系数P,保护范围具体绘制方法:什么时候?换热器<小时/2保护范围比四十五正锥角放大了一点。

即四十五度角线条只绘制到小时/2至地面R=1.5小时另一条斜线画在。

从这条线组合锥体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包括上部正锥体和下截锥的两部分)。

五.双等高避雷针保护范围双等高避雷针外侧的保护范围由单个避雷针确定,两个避雷针内侧的保护范围最大低防护高度小时。

然后根据以下公式什么时候?H0型=H-D/7型什么时候?小时>三十米希,H0型=H-D/7p型两针之间HX高度平面中线两侧保护宽度BX公司计算如下:什么时候?小时<三十米饭时间,bx=1.5(高0-换热器)什么时候?小时>三十米希,bx=1.5(高0-换热器)P作为丁<2.5小时那么BX公司> RX双倍等高避雷针保护范围大样说明:穿过两个针尖顶点一个以及两个销之间的最小保护高度H0办公室的C类点,弧ACB,C以上垂直于弧的点ACB公司平面在这一段找到地面上的中心线两侧防护宽度b(b=1.5小时)以及受保护的建筑物中心两侧HX保护宽度BX公司.然后根据单针的保护范围在两针外画出保护范围右和接收。

避雷针保护范围

避雷针保护范围

1.单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应按下列方法确定(附图4.1)。

(1)当避雷针高度h小于或等于时:①距地面处作一平行于地面的平行线;②以针尖为圆心,为半径,作弧线交于平行线的A、B两点;③以A、B为圆心,为半径作弧线,该弧线与针尖相交并与地面相切;从此弧线起到地面止就是保护范围。

保护范围是一个对称的锥体;④避雷针在高度的xx'平面上和在地面上的保护半径,按下列计算式确定:式中r x--避雷针在hx高度的xx'平面上的保护半径(m);h r--滚球半径,按本规范表5.2.1确定(m);h x--被保护物的高度(m);r o--避雷针在地面上的保护半径(m)。

(2)当避雷针高度h大于时,在避雷针上取高度的一点代替单支避雷针针尖作为圆心。

其余的作法同本款第(1)项。

(附4.1)和(附4.2)式中的h用代入。

2.双支等高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在避雷针高度h小于或等于的情况下,当两支避雷针的距离D大于或等于2 时,应各按单支避雷针的方法确定;当D小于2 时,应按下列方法确定(附图4.2)。

(1)AEBC外侧的保护范围,按照单支避雷针的方法确定。

(2)C、E点位于两针间的垂直平分线上。

在地面每侧的最小保护宽度b0按下式计算:(附4.3)在AOB轴线上,距中心线任一距离x处,其在保护范围上边线上的保护高度按下式确定:(附4.4)该保护范围上边线是以中心线距地面h r的一点O为圆心,以为半径所作的圆弧AB。

(3)两针间AEBC内的保护范围,ACO部分的保护范围按以下方法确定:在任一保护高度和C点所处的垂直平面上,以作为假想避雷针,按单支避雷针的方法逐点确定(见附图4. 2 的1-1剖面图)。

确定BCO、AEO、BEO 部分的保护范围的方法与ACO 部分的相同。

(4)确定xx'平面上保护范围截面的方法。

以单支避雷针的保护半径为半径,以A、B为圆心作弧线与四边形AEBC相交;以单支避雷针的(r o-r x)为半径,以E、C为圆心作弧线与上述弧线相接。

几例避雷针保护范围计算的常用公式

几例避雷针保护范围计算的常用公式

几例避雷针保护范围计算的常用公式在计算避雷针保护范围时,可以使用以下几个常用公式:1.球面避雷范围公式:球面避雷范围公式适用于圆形和球形物体(如建筑、塔等)。

该公式基于物体的高度和雷电的放电能量,计算出避雷范围的半径。

公式如下:R=k*(h^0.6)其中,R为避雷范围的半径(单位:米),k为设备常数,h为物体的高度(单位:米)。

2.锥面避雷范围公式:锥面避雷范围公式适用于尖顶形建筑物(如尖塔、尖顶房屋等)。

该公式基于物体的高度和雷电的放电能量,计算出避雷范围的释放角度和半径。

公式如下:θ = arctan(k / h)R = h / cos(θ)其中,θ为释放角度(单位:弧度),R为避雷范围的半径(单位:米),k为设备常数,h为物体的高度(单位:米)。

3.导向效应避雷范围公式:导向效应避雷范围公式适用于具有导体接地的建筑物。

该公式基于雷电放电电流和物体导体的导电性能,计算出避雷范围的半径。

公式如下:R=(I*k)/(2*π*σ)其中,R为避雷范围的半径(单位:米),I为雷电放电电流(单位:安培),k为设备常数,π为圆周率,σ为物体导体的导电性能(单位:西门子)。

4.地网、接地体的电位半径计算公式:地网或接地体的电位半径指的是电流通过接地系统时,接地系统中电位达到安全值的距离。

该公式基于接地体的电阻和雷电放电电流,计算出接地体的电位半径。

公式如下:r=k*(V/I)^(1/2)其中,r为接地体的电位半径(单位:米),k为设备常数,V为电位(单位:伏特),I为雷电放电电流(单位:安培)。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避雷针和保护措施可能会有不同的计算公式和影响因素。

这些公式只是一些常用的基本公式,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详细的计算和评估。

避雷针保护范围计算书

避雷针保护范围计算书

避雷针保护范围计算书一、单支避雷针保护半径对于#1﹑#2﹑#3,#4单个避雷针,h=30m,其保护半径均如下:当保护高度h x<h/2 时 r x =(1.5h-2h x).p (p=1)∴ h x =10m 时 r x=(1.5×30-2×10)=25m∴ h x =7.3m 时 r x=(1.5×30-2×7.3)=30.4m∴ h x =6m 时 r x=(1.5×30-2×6)=33m二、双支避雷针保护宽度该变电所每支避雷针的对地高度均为30m,均按双支等高避雷针来进行计算保护宽度。

对于等高双支避雷针:h0=h-D/7P (∵ h≤30m ∴ P=1);当 h x≥h0/2时 b x=(h0-h x)当 h x<h0/2时 b x=(1.5h0-2h x)1. 对于#1﹑#2避雷针,等高h=30m,D1,2=45m, h0=h-D1,2/7=23.6m保护高度h x=10m 时 b x1,2=(1.5h0-2h x)=15.4m保护高度h x=7.3m时 b x1,2=(1.5h0-2h x)=20.8m保护高度h x=6m 时 b x1,2=(1.5h0-2h x)=23.4m2. 对于#2﹑#3避雷针,等高h=30m,D2,3=49.1m, h0=h-D2,3/7=23m保护高度h x=10m 时 b x2,3=(1.5h0-2h x)=14.5m保护高度h x=7.3m 时 b x2,3=(1.5h0-2h x)=20m保护高度h x=6m 时 b x2,3=(1.5h0-2h x)=22.5m3. 对于#3﹑#4避雷针,等高h=30m,D3,4=46.6m, h0=h-D3,4/7=19m保护高度h x=10m 时 b x3,4=(h0-h x)=9m保护高度h x=7.3m 时 b x3,4=(1.5h0-2h x)=13.9m保护高度h x=6m 时 b x3,4=(1.5h0-2h x)=16.5m4. 对于#1﹑#4避雷针,等高h=30m,D2,4=82.12m, h0=h-D2,4/7=23.3m保护高度h x=10m 时 b x2,4=(1.5h0-2h x)=8.3m保护高度h x=7.3m 时 b x2,4=(1.5h0-2h x)=12.9m保护高度h x=6m 时 b x2,4=(1.5h0-2h x)=15.5m5. 对于#1﹑#3避雷针,等高h=30m,D2,4=63.8m, h0=h-D2,4/7=20.9m保护高度h x=10m 时 b x2,4=(1.5h0-2h x)=11.3m保护高度h x=7.3m 时 b x2,4=(1.5h0-2h x)=16.7m保护高度h x=6m 时 b x2,4=(1.5h0-2h x)=19.3m6. 对于#2﹑#4避雷针,等高h=30m,D2,4=64.7m, h0=h-D2,4/7=20.8m保护高度h x=10m 时 b x2,4=(1.5h0-2h x)=11.1m保护高度h x=7.3m 时 b x2,4=(1.5h0-2h x)=16.5m保护高度h x=6m 时 b x2,4=(1.5h0-2h x)=19.1m三. 结论:本变电所任意2只避雷针标高之差均<3 m,所以任意一只避雷针的等效高度均>27m,同时由以上计算结果可知,图号为B-03避雷针保护范围中4根等高避雷针所划分三角形的任何一边都在要求的保护高度下都小于临界值,所以必然能满足保护宽度b x>0 m,所以4根避雷针所围成的区域内的配电装置都在保护范围之内。

避雷针保护范围和接地入地电流计算

避雷针保护范围和接地入地电流计算
电压
18
18
3、关于网格
措施: 1、减小网格(采用不等间距地网) 2、覆盖路面(沥青或特种水泥,普通水泥不行)
19
19
4、冲击接地电阻和垂直接地极
措施: 1、火花效应,由于雷电流幅值高,击穿土壤,相当于接地体尺寸增
大,因此电阻比工频减小; 2、电磁效应,雷电流微秒级,表现为高频,接地体电抗增大,传输
• A 5m B 6m C 25m D 26m
• 被保护物高度hx=10m hx<0.5h h=20+x • Rx=(1.5h-2hx)P=18 • 解得h=25.3m x=25.3-20=5.3 • 0kV配电装置
• 10 该220kV开关站为60x70的矩形布置,四角各安装高30m的避雷针,保护物6m高 (并联电容器),计算相邻70m的两针间,保护范围一侧最小宽度bx()
2、在场强最低的地区,发生复合,产生光子,引发新的空间光 电离
流注理论认为,在初始阶段,气体放电以碰撞电离和电子崩的 形式出现,但当电子崩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某一初始电子崩的 头部积聚到足够数量的空间电荷,就会引起新的强烈电离和二 次电子崩,这种强烈的电离和二次电子崩是由于空间电荷使局 部电场大大增强以及发生空间光电离的结果,这时,放电就转 入新的流注阶段。流注的特点是电离强度很大和传播速度很快, 出现流注后,放电便获得独立发展的能力,而不再依赖于外界 电离因子的作用,可见这时出现流注的条件也就是自持放电条
正离子撞击阴极的电子可以维持。 6、大于U0时,均压电厂中,气隙击穿,非均匀
电厂中,电晕放电 7、低气压,辉光放电,放电过程充满了整个电极
空间
9、汤逊理论,8、低高气气压压、,短火气花隙放,电不,会出现流注3现 3

避雷针的保护范围

避雷针的保护范围



避雷针的保护范围

避雷针高度h≤hR时的计算 距地面 hR 处作条平行于地面 的平行线。以针尖为圆心、 hR为半径作弧线交于平行线A, 两点。以A,为圆心,hR为半 径作弧线,该弧线与针尖相交 并与地面相切,这样,从弧线 起到地面就是保护范围。保护 范围是一个对称的锥体。避雷 针在 hP 高度的 xx '平面上和 在地面上的保护半径。
避雷针的种类

一、直击雷:适用于石化 仓库、广播电视、加油站、 建筑大楼、信标台,通信 基站、气象台、军事基地、 雷达机房、银行大楼
二、特殊避雷针:适用于 较高的建筑大楼微波通讯 站、雷达基站、信标台, 通信基站、军事基地、雷 达机房、银行大楼、天文 气象台等重要场所。 三、提前预放电避雷针: 坏境较恶劣的地方




问题
用了提前放电避雷针就能万无一失吗?
提前放电避雷针的优点主要有两个, 事实上没有避雷设备是万无一失的, 一是它可以"提前放电",比普通避 在保护范围内并不是没有雷击,只 雷针具有更好的引雷性能。二是将 是雷击能量较小。从经济观点出发, 它的提前放电时间换算成提前放电 要达到万无一失也将十分浪费,除 距离后,相当于增加了避雷针的高 了直击雷,高层建筑还可能受到侧 度,从而可以增大保护半径。但是 击雷和感应雷的影响。 对于侧击雷和感应雷依旧是没有办 法防护的 。
避雷针的保护系数

Kx=Rx/Ha=(1.6/(1+Hx/h)) Rx 保护半径
Ha 避雷针的有效高度
Hx 被保护高度 例如:建筑物高30M,避雷针10M被保护高度 30M时 Kx=1.6/(1+30/40)<1 20M时 Kx=1.6/(1+20/40)<1

避雷针及避雷线保护范围

避雷针及避雷线保护范围

当 ≥h/2时, =(h- )p (p为高度影响系数)
(h≤30m时,p=1 , 30<h≤120m时, ) 当 <h/2时
=(1.5h-2 )备至少5m
4
在被保护高度 水平面上的保护半径确定:
二、两根等高针的保护范围的确定: 采用两针后针的保护范围的外侧与单针保护范围的确定方法相同,针的内侧部分的确定方法为:令D为两针间距离;2 等于在高度为 水平面上保护范围的最小宽度,它位于两针的连接线的中点,即距每针的距离为D/2。 确定: =1.5(h0-hx) h0为两针保护范围上部边缘最低点的高度,计算如下: 两针间距离与针高之比D/h不宜大于5。
习题:某变电站内有两根等高避雷针,高度为25米、针间距离为45米。某被保护物位于两针之间,被保护物高度为11米。试计算避雷针在被保护物高度水平面上的保护范围?
h0为两针间保护范围上部边缘最低点的高度(m) h0=h-D/7p 当D=7p 时, =0
D
三、两支不等高避雷针的保护范围: 俩针外侧的保护范围仍按单针的方法确定。俩针内侧的保护范围见下图所示,按下列方法确定:先作出较高针的保护范围的边界,之后由较低针的针的顶部作一条与地面平行线,这两者的交点对地面作垂线,将此垂线看作一假想避雷针,再作它与较低针的保护范围,这样2和3就是相当于俩根等高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图中
避雷针在地面上的保护半径为:r=1.5h
防止设备遭受直击雷的危害,使雷击中在针、线上(不会击在被保护的电气设备上)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2
针—集中设备、变压器等,如受雷面积不大的变电站、
线—架空线路(保护效果较差,但范围较大)
一、单支避雷针
避雷针和避雷线的保护范围
图中:h为避雷针的高度(m); 为被保护物体的高度(m); 为在高度为 的水平面上的保护半径(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避雷针保护范围的计算
r=1.5h。

式中r——保护半径(米);h——避雷针高度(米)。

在被保护物高度hx水平面上的保护半径为
rx=1.5(h-hx)p。

式中rx—避雷针在hx水平面上的保护半径(米);
hx—被保护物的高度(米);
p——高度影响系数(考虑避雷针太高时,保护半径不按正比例增大的系数)这里取p=1
两针间的保护范围,上限最低高度:
H0 =H-D/7P
D---两避雷针之间的距离m
井架上两支避雷针的高度为38米,天轮最高点位置按30米计算,两避雷针之间的距离为9.05米,变电所旁及主提绞车房旁的避雷针高均为18米,井架避雷针到两个绞车房的距离均按60米计算,井架到机厂的最远距离按50米计算,绞车房的高度为6米,机厂宿舍的高度为3米。

H0 =38-9.05/7=36.7>30
井架上避雷针在绞车房屋顶平面上的保护范围r1=1.5×(38-6)×1=48米
主提绞车房旁的避雷针在绞车房屋顶平面上的保护范围r2=1.5×(18-6)×1=18米
变电所旁的避雷针在绞车房屋顶平面上的保护范围r3=1.5×(18-6)×1=18米
井架上避雷针在机厂屋顶平面上的保护范围r4=1.5×(38-3)×1=52.5米
由以上计算与避雷针到各场所的实际距离相比较,可得出结论:各场所均在避雷针的保护范围之内。

生活区两个避雷针的高度均为15米,宿舍高度为3米,生活区到避雷针的最远距离为15米,两避雷针之间的距离为10米。

生活区避雷针在宿舍屋顶平面上的保护范围r5=1.5×(15-3)=18米两针的保护范围,上限最低高度H0= H-D/7P=15-10/7=13.57>3米
由以上计算与避雷针到各场所的实际距离相比较,可得出结论:生活区各场所均在避雷针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