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生长发育体格测量最新版本

合集下载

体格生长测量

体格生长测量

(一)体重:是小儿体格生长的代表,是营养情况的重要指标。

新生儿出生体重平均为3kg.出生后第1个月增加1~1.5kg,3个月时体重是出生时的2倍(6kg),1周岁时增至出生时的3倍(9kg);2岁时增至出生时体重的4倍(12kg)。

推算公式如下:1~6个月:体重(kg)=出生体重(kg)+月龄×0.7(kg)7~12个月:体重(kg)=6(kg)+月龄×0.25(kg)2~12岁:体重(kg)=年龄×2+8(kg)总结提示出生体重3公斤,以后每月长2斤,1岁体重为3倍,2岁体重24斤。

(二)身长(高):指从头顶至足底的全身长度。

新生儿出生时身长平均为50cm;1周岁时达到75cm;2周岁时达到85cm.2~12岁可按下列公式推算:身长(cm)=年龄(岁)×7+70(cm)(三)头围:经眉弓上方、枕后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为头围。

出生时平均为33~34cm,1岁时46cm,2岁时48cm,5岁时50cm,15岁时54~58cm(接近成人)。

(五)胸围:搜集沿乳头下缘水平绕胸一周的长度为胸围。

出生时平均为32cm,比头围小1~2cm.1岁时胸围与头围大致相等约46cm,1岁以后胸围超过头围,至青春期前其差数(cm)约等于小儿岁数减1.(六)牙齿: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12个月未萌出者为乳牙萌出延迟。

约于2岁半乳牙出齐。

2岁内乳牙数目为月龄减4~6.(七)囟门:婴儿出生时前囟约为1.5~2.0cm,1~1.5岁时应闭合。

前囟过小或早闭见于小头畸形;前囟迟闭、过大见于佝偻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等;前囟饱满常提示颅内压增高症,见于脑积水、脑瘤、脑出血等疾病,而前囟凹陷则见于极度消瘦或脱水者。

总结提示小儿出生多个“1”(1岁未萌出乳牙者为乳牙萌出延迟;1~1岁半时前囟应闭合;10~12个月应断奶)。

体格生长常用指标与测量方法(一)体重新生儿出生体重平均为3kg.出生后第1个月增加1~1.5kg,3个月时体重是出生时的2倍(6kg),1周岁时增至出生时的3倍(9kg);2岁时增至出生时体重的4倍(12kg)。

儿童体格发育评价标准表

儿童体格发育评价标准表

儿童体格发育评价标准表
童身体发育标准有如下几项发育标准:
1、体重标准,3-12个月体重(kg)=(月龄+9)÷2,1-6岁体重(kg)=年龄×2+8,7-12岁体重(kg)=(年龄×7-5)÷2。

2、身高标准,出生时身高平均50cm,一岁时75cm,两岁时87cm,2-12岁身高=年龄×7-77。

3、头围标准,出生时34cm,一岁时46cm,两岁时48cm,五岁时50cm。

15岁时54-58cm。

4、胸围标准,出生时32cm,比头围小2cm,以后胸围、头围发育相等,腰围标准与胸围相似。

5、牙齿发育标准,乳牙共20颗,出牙的早晚个体差异很大,最早的四个月萌出,晚的10-12个月萌出,平均7-8个月出牙,两岁以后的乳牙数=月龄-(4-6),两岁半时乳牙出齐,六岁以后乳牙开始脱落,以后逐渐的恒牙出现,恒牙共32颗。

6、肌肉的发育,儿童时期肌肉发育不成熟,五岁以后肌肉的增长加快,青春期形成肌肉发育加速。

7、生殖系统发育标准,青春期女孩子9-12岁开始发育,男孩子11-13岁开始发育。

儿童的生长发育总是沿着自身特定的轨道前行,但因受到疾病、激素缺乏、营养不良等因素影响时,儿童生长会慢,脱其自然生产轨道,导致生长落后,一旦这些因素被去除后,将以正常的速度追赶。

最新 小儿体格检查

最新 小儿体格检查

最新小儿体格检查小儿体格检查在进行小儿体格检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观察小儿的神智、面色是否正常,头发是否稀少,触摸有无方颅、鞍状颅。

2.摸囟门:囟门有前囟和后囟,前囟为顶骨和额骨边线形成的菱形间隙,后随颅骨的发育而增大,6个月后逐渐骨化而变小,约在12~18个月完全闭合。

后囟为顶骨与枕骨边缘形成的三角形间隙,在出生时已很小或已闭合,至迟约生后6~8周完全闭合。

需要注意小儿前囟增大是否缺钙。

3.检查脖子、屁股皮肤是否有红疹,肋骨有无外翻。

4.进行心肺听诊,不同年龄段小儿的呼吸脉搏次数不同,需要按照下表进行检查:年龄呼吸脉搏呼吸:脉搏新生儿 45~40 140~120 1:31岁 40~30 130~110 1:(3~4)2~3岁 30~25 120~100 1:(3~4)4~7岁 25~20 100~80 1:48~14岁 20~18 90~70 1:45.检查脐部,断脐处有无愈合、感染、分泌物,有无脐疝。

检查男孩生殖器,有无鞘膜积液(对光试验阳性),是否下降到阴囊,尿道口是否红肿,腹股沟有无斜疝。

女孩肛门有无畸形、肛裂,有无分泌物、畸形,尿道口是否红肿。

6.检查原始反射如觅食反射,拥抱反射,吸允反射,握指反射是否存在,若在3个月之后未消失,需要注意神经系统疾病。

7.观察小儿是否容易入睡、容易发生惊厥,乳母需要注意补钙,避免母乳喂养的小儿缺钙。

8.检查口腔,避免鹅口疮的发生,检查舌系带长度是否正常。

同时,检查牙齿的生长情况,需要注意牙齿的发育迟缓或障碍。

9.对于三个月以内的婴儿,可以进行反应与听力能力的检查,将颜色鲜艳并能发出声音的物品放置在距离其眼睛20cm 处,诱其注意该物品后转动物品,观察该儿能否随物品转动方向而转动。

10.检查完毕后,抱起小儿,观察其是否容易安抚,交流能力是否完好。

此外,还需要测量小儿的头围,方法是用量尺经眉弓上沿、耳尖上沿、枕部隆起饶头一周的长度即为小儿头围长度,记录取小数点后一位数。

幼儿生长发育测量及评价

幼儿生长发育测量及评价
101.6 102.2 102.8 103.4 104.0 104.5
+2SD
93.0 93.9 94.8 95.7 96.5 97.3 98.1 98.9 99.7 100.5 101.2 102.0
101.4 102.1 102.9 103.6 104.3 105.0 105.7 106.4 107.1 107.8 108.4 109.1
五、生长发育的评价方法
(一)指数评价方法 指数评价方法是指根据人体各部分间的比例关系,用数学公式编成 指数,以评价发育水平、体形、体质或营养状态的方法。
(二)离差评价方法 离差评价方法是将个体幼儿的发育数值与作为标准的均
值及标准值比较,来评价个体幼儿发育状况的方法。常见的离 差评价方法有等级评价法和曲线图法。
18.5
15.0
18.7
15.2
18.9
15.3
19.1
15.5
19.3
15.7
19.5
15.8
19.7
16.0
19.9
16.2
20.1
16.4
20.4
16.5
20.6
16.7
20.8
16.9
21.0
17.0
21.2
17.2
21.4
17.4
21.7
17.5
21.9

-2SD
80.9 81.7 82.4 83.2 83.9 84.7 85.4 86.2 86.9 87.6 88.2 88.8
幼儿胸围的测量
(五)坐高及测量
坐高是坐位时从颅顶点到臀部接触底座平面的垂直高度,可表示躯干的发 育情况,与身高相比较能反映躯干和下肢的比例关系。幼儿坐在坐高计上,骶部 紧靠量板,身体坐直,大腿与量尺成直角,头部、颈部正直;测量者调整坐高计 头板使之平贴幼儿头顶并轻压头发,保持头板与量尺垂直,读数即为坐高。坐高 以厘米为单位,测量误差不能超过 0.1cm。

儿童体格生长测量及评价

儿童体格生长测量及评价

标准差(s) 以下 (1s-2s)
(1s-2s) 以上
等级 下
中下
中-
中+ 中上 上
编辑版ppt
15
WHO 3—7岁男孩年龄体重表
年龄 -3s -2s -1s 平均值 +1s +2s +3s
年月 下
中下
中- (中位数) 中+
中上

3 0 9.8 11.4 13.0 14.6 16.4 18.3 20.1
粗略估计1—6岁儿童体重公式
1~ 6岁儿童体重(Kg)= 年龄(岁)×2 + 8
编辑版ppt
4
身长(高)
受种族、遗传和环境的影响较为明显,受营养的短 期影响较小,但与长期营养状况相关,为单项指标。 一般不会下降。
常用的身长(高)计算公式
2 ~ 12岁儿童身高(cm)= 年龄(岁)×7 + 77
编辑版ppt
3 5 10.3 12.0 13.8 15.5 17.4 19.3 21.2
3 6 10.4 12.1 13.9 15.7 17.6 19.5 21.4
……
编辑版ppt
16
……
WHO 3—7岁女孩年龄体重表
(不同性别有不同的评价标准)
年龄 -3s -2s -1s 平均值 +1s +2s +3s
年月 下
现在我们使用的评价标准是“世界卫生组织 0~6 岁儿童身高、体重参考值及评价标准” (96年 )
编辑版ppt
11
2009年6月2日,卫生部对外发布了《中国七 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参照标准》。这套《标 准》参考了2005年中国九个较发达城市儿童 体格发育调查的结果,其要求稍高于WHO的 标准。

儿童体格生长指标测量演示教学

儿童体格生长指标测量演示教学

13
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学院
操作步骤
7.胸围测量
3岁以下小儿,测量时小儿取卧位或立 位,3岁以上小儿,取立位。测量者位 于小儿前方或一侧,用手指将软尺零点 固定于一侧乳头下缘,手拉软尺,绕经 小儿后背,以两侧肩胛骨下角下缘为准 ,注意前后左右对称,经另一侧回到起 点,然后读数。取平静呼、吸气时的中 间数,误差不超过0.1cm。测量时软尺 应紧贴皮肤,注意软尺不要打折。
9
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学院
3.顶臀长测量
操作步骤
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称为顶臀长,多用于3岁以下小
儿。测量时小儿取仰卧位,由助手固定小儿头部及身体, 使其头部贴于测量板顶端。测量者位于小儿右侧,左手提 起小儿小腿使其膝关节屈曲,大腿与底板垂直,骶骨紧贴 底板,右手移动足板,使其紧贴小儿臀部,精确至0.1cm 。
10
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学院
操作步骤
4.坐高测量
多用于3岁以上小儿。测量时小儿取坐位 ,两大腿伸直并拢,与躯干成直角。令 小儿挺身坐直,双眼平视前方,臀部紧 靠立柱,双肩自然下垂,双足平放地面 上,足尖向前。移动头顶板与头顶接触 ,精确至0.1cm。
11
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学院
操作步骤
1.体重测量:
(2)3岁以上小儿测量:
体重测量应在晨起空腹时将小便排出、脱去衣裤鞋袜后进行,平时以进 食后2小时称量最佳。
★: 3-7岁儿童用载重50kg的体重计测量,准确读数至50g; ★: 7岁以上儿童用载重100kg的体重计测量,准确读数至100g。
测量时让儿童站立于踏板中央,两手自然下垂。 如有条件可使小儿离开体重计后再次站于体重计上,重新测量读数, 取两次测量的平均值作为最终测量值,以减少误差。

体格生长测量

体格生长测量

体格生长测量项目分值内容及评分标准满分得分准备15医师的准备: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洗手(可口述)2核对患儿信息,详细询问患儿个人史(出生史、喂养史、生长发育史、预防接种史、生活史)、既往史、家族史、传染病6询问有无进食2患儿已排空大、小便,换好尿布2评估周围环境,注意保暖1物品准备:儿童体重秤、量床、量具、皮尺2体重15体重秤放平、校正零点2脱去鞋袜、帽子和外衣、尿布3使患儿平躺在体重秤盘中央2注意保护患儿3读数并记录,精确到0.01kg2结果偏差不超过0.2kg3胸围103岁以下取卧位或立位,3岁以上取立位。

小儿处于平静呼吸状态,两手自然平放或下垂2皮尺绕乳头下缘,后经肩胛下角绕胸一周2松紧以不束缚呼吸为宜(口述)2取平静呼吸时的读数或者呼、吸气时的平均数2读数并记录,精确到0.1cm2头围6患儿取坐位或立位2皮尺前过眉弓上缘,后过枕骨粗隆最高处2读数并记录,精确到0.1cm2腹围7患儿取卧位,空腹时测量2儿童皮尺平脐绕腹一周,婴儿皮尺在剑突与脐连线中点绕腹一周2左右对称,松紧合适1读数并记录,精确到0.1cm2上臂围5患儿取立位、坐位或仰卧位,两手平放或下垂1一般测量左上臂,软尺零点固定于上臂外侧肩峰至尺骨鹰嘴连线中点,沿该点水平绕上臂一周2读数并记录,精确到0.1cm2皮下脂肪5患儿取卧位或立位1取患儿锁骨中线上平脐处的腹壁,皮折方向与躯干长轴平行,捏起皮肤及皮下脂肪,捏时两指间的距离为3厘米,用量具测量2读数并记录,精确到0.1cm2身长113岁以上立位测量,3岁以下卧位测量(口述)2选用量床,检查量床有无破损,刻度是否清晰3患儿脱去鞋帽,仰卧于量床正中,头顶接触到头板,测量者位于儿童右侧用左手固定小儿膝部使双下肢伸直2将量床足板向患儿足底移动,使其紧靠足底,记录头板与足板之间的距离即患儿身长2读数并记录,精确到0.1cm2坐高163岁以上坐位测量,3岁以下卧位测量(口述)2提起患儿小腿使膝关节屈曲,大腿与底板垂直,骶骨紧贴底板2滑动足板紧压臀部,记录头板与足板之间的距离即为坐高2读数并记录,精确到0.1cm2分析记录结果并向患儿家属报告8注意事项10及时复原患儿衣物3动作轻柔2小儿哭闹,操作者善于沟通,注重人文关怀5总分100100。

生长发育指标测量

生长发育指标测量

测量
3岁以上小儿和青少年量身高。
测量时被测者脱去鞋、袜、帽子和衣服,仅穿 背心和短裤衩,立于木板台上,取立正姿势, 两眼直视正前方(目平视),胸部稍挺起(挺 胸),腹部微后收(收腹),两臂自然下垂, 手指并拢,脚跟靠拢,脚尖分开约60度,脚 跟、臀部和两肩胛角间(如利用墙壁钉软尺测 量时,则是两肩胛角)几个点同时靠着(接触) 立柱,头部保持正直位置。
测量
测量者手扶滑测板,使之轻轻向下滑动, 直到板底与颅顶点(颅顶部正中线之最高 点)恰相接触; 此时再观察被测者姿势是否正确,待校正 符合要求后读取滑测板底面立柱上所示数 字,以cm为单位,记录至小数点后一位。 注意测量者的眼睛要与滑测板在一个水平 面上。
上部量和下部量
在卧位或立位用软尺或硬尺测量自耻骨联 合上缘至足底的垂直距离,为下部量,读 刻度至0.1cm; 身长或身高减去下部量即为上部量。
坐高
3岁以上量坐高。被测者坐于坐高计的坐盘或有一 定高度的矮凳上,先使身躯前倾,骶部紧靠墙壁 或立柱,然后坐直,两大腿伸面与身躯成直角而 与地面平行,大腿与凳面完全接触,并互相靠拢, 膝关节屈曲成直角,足尖向前,两脚平放在地面 上(可用木板放在脚下调整高低),头及肩部位 置同测身长的要求。令被测者挺身,移下头板使 与头顶接触,读刻度至0.1cm。 注意坐凳高度要合适,过高或过低均会影响读数。
32 46 头围+(年龄-1)
<1~2 约相等 >(年龄-1)
测量
3岁以下小儿取卧位或立位,3岁以上取立位,不 要取坐位。被测者应处于平静状态,两手自然平 放(卧位时)或下垂,两眼平视。
测量者立于其前或右方,用左手拇指将软尺零点 固定于被测者胸前乳头下缘(男及乳腺尚未突起 的女孩),乳腺已突起的女孩,可以胸骨中线第 四肋间高度为固定点,右手拉软尺使其绕经右侧 后背以两肩胛下角下缘为准,经左侧而回至零点, 注意前后左右对称,各处软尺轻轻接触皮肤(1岁 以下皮下脂肪松厚小儿宜稍紧),取平静呼、吸 气时的中间读数至0.1cm。

儿童体格发育测量表

儿童体格发育测量表

儿童体格发育测量表简介儿童体格发育测量表是一种用于评估儿童生长和发育情况的工具。

通过对儿童的身高、体重、头围等指标进行测量和记录,可以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

这有助于医生、保健机构和家长了解儿童的发育是否正常,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问题。

测量目的儿童体格发育测量的主要目的是评估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

通过测量儿童的身高、体重、头围等指标,可以了解儿童的生长速度和体格发育是否符合正常范围。

同时,也可以及时发现儿童的生长迟缓、肥胖等问题,以便采取相应的干预和治疗措施。

测量方法儿童体格发育测量一般包括以下指标的测量:1. 身高测量:使用专用的身高测量仪或身高计,让儿童站立在测量仪上,并保持身体直立和头部正对。

将身高测量仪或身高计的刻度确定在儿童头顶,读取身高数值并记录。

2. 体重测量:使用专用的体重秤,让儿童光脚站立在秤上,并保持平衡。

读取体重数值并记录。

3. 头围测量:使用软尺或卷尺,将测量工具围绕儿童的头部最宽处,紧贴皮肤,记录头围数值。

为了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应注意以下事项:- 儿童衣物应尽量轻薄,以免影响测量结果。

- 测量时应确保儿童平稳站立或坐姿,并保持身体直立。

- 测量前应告知儿童和家长测量的目的和方法,以减轻其紧张和抵触情绪。

- 测量结果应及时记录在儿童的个人发育档案中,并与之前的测量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

结论儿童体格发育测量表是评估儿童生长发育情况的重要工具。

通过准确地测量和记录儿童的身高、体重、头围等指标,可以全面评估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并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问题。

为了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测量时需注意操作规范和技巧。

儿科实验报告体格测量

儿科实验报告体格测量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儿科体格测量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 学会正确使用测量工具,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3. 了解体格测量在儿科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4. 评价小儿的生长发育状况,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二、实验仪器1. 体重秤2. 身高测量仪3. 头围测量尺4. 胸围测量尺5. 卷尺6. 记录表格三、实验对象1. 实验对象:10名3-12岁健康儿童。

2. 选择标准:无重大疾病,生长发育正常。

四、实验步骤1. 体重测量(1)将儿童空腹、排大小便后,穿背心、短裤。

(2)操作者站在体重秤的右端,儿童站在体重秤的左端。

(3)操作者抓住儿童的手,使其自然站立,确保儿童身体重心与体重秤中心对齐。

(4)读取体重秤上的数值,记录。

2. 身高测量(1)将儿童脱帽、鞋、袜子。

(2)3岁以下儿童仰卧于测量床上,3岁以上儿童站立于身高测量仪前。

(3)操作者站在儿童侧面,用双手扶住儿童的头部,确保儿童颈部与地面垂直。

(4)读取身高测量仪上的数值,记录。

3. 头围测量(1)用卷尺围绕儿童头部最宽的部位,具体在耳朵和眉毛高度,做到松紧适度。

(2)读取卷尺上的数值,记录。

4. 胸围测量(1)让儿童站直,双臂松放身旁。

(2)在胸部最宽处用软尺测量一下,松紧适度(不要太紧也不要太松)。

(3)读取软尺上的数值,记录。

5. 上下部量测量(1)让儿童站立,脱去鞋、袜子。

(2)用卷尺分别测量儿童的上部和下部长度,记录。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体重测量结果(1)平均体重:20.5kg(2)体重增长速度:每年约2.5kg2. 身高测量结果(1)平均身高:122cm(2)身高增长速度:每年约5cm3. 头围测量结果(1)平均头围:49cm(2)头围增长速度:每年约1cm4. 胸围测量结果(1)平均胸围:51cm(2)胸围增长速度:每年约1cm5. 上下部量测量结果(1)上部量:40cm(2)下部量:82cm根据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本组儿童生长发育状况良好,体重、身高、头围、胸围等指标均符合正常范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正常胸围
关键年龄 实际胸围(cm) 与头围比较(cm)
出生时
32
<1~2
1岁 >1岁
46 头围+(年龄-1)
约相等 >(年龄-1)
13
上臂围测量(左) :
侧左上臂中点(肩峰至鹰嘴中点)周径(精确 到0.1 cm)。
筛查1~5岁营养状况 (1)>13.5cm,营养良好 (2)12.5~13.5cm,营养中等 (3)<12.5cm,营养不良
小儿生长发育体格测量
1
体格生长常用指标
体重、身高(长)、坐高(顶臀长) 头围、胸围、上臂围、皮下脂肪
2
【操作方法】
1.操作前准备:首先与患儿及家长沟通, 解释体格生长测量的目的,争取其同意与 配合。准备和检查测量用具及物品是否齐 全,校对测量体重称,核对患者的姓名、 床号。
2. 操作者六部洗手法或消毒洗手液清洁 手,注意手的温度,协助患儿采取舒适体 位。
7
身高计算公式:
出生时:50cm <6个月:50+月龄×2.5cm 7~12月:65+(月龄-6)×1.5cm 1岁: 75cm 2岁: 87cm 2~12岁:年龄(岁)×7+75cm
8
坐高(顶臀长)测量
头顶到坐骨结节的长度,反映脊柱和头部的增长
<3岁
卧位量 --顶臀长
≥3岁
坐位量 --坐高
9
头围的测量: 正确测头围应操作者位于患儿右侧,
左手将软尺始端(0点)固定在小儿右侧 眉弓上缘,右手将软尺紧贴头皮,绕过 枕骨粗隆回至0点,读数精确到0.1cm。
10
正常头围
出生平均34cm; 1岁时46cm; 2岁时48cm ; 5岁50cm, 15岁时接近成人54~58cm。
11
胸围测量:
3岁以下卧位或立位,3岁以上立位。 测量时小儿两手自然下垂,测量者位于 小儿前方或右侧,用左手固定软尺0点在乳 头下缘(已发育女孩固定胸骨中线第4肋 间),右手将软尺紧贴胸部,绕背部沿两 肩胛骨下缘回至0点 取呼气和吸气时的平均数,精确到0.1 cm。
3
体重的测量:
1 室温:25~28℃ 2 应在晨起空腹时,测量前排空大小便,婴 儿距上次吃奶后3小时测量 3 应尽可能脱去孩子衣裤及鞋子,或扣除衣 物的重量 4 使用秤前校正零点,如果是磅秤使用后挂 起挂钩 5 以kg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4
体重计算公式:
出生时:男3.33±0.39kg 女3.24±0.39kg <6个月:出生时体重+月龄×0.7kg 7~12月:6+月数×0.25kg 1岁: 10kg 2~12岁:年龄×2+8kg
14
15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
5
身高(长)的测量 < 3岁
卧位测 ---身长≥3岁ຫໍສະໝຸດ 立位测 ---身高6
三岁以下
取仰卧位 头顶接触顶板,两耳在 同一水平 躯干伸直,腘窝接触量 床 左手握住孩子两膝右手 推足板面,使之接触双脚根 部,足板面与量床底板呈直 角,两侧的读数一致 读数精确到0.1厘米
三岁以上
取立正姿势 两眼直视前方,胸部挺 起,两臂自然下垂 枕、肩、臀、腘窝、脚 跟同时接触量板 足跟靠拢,足尖分开60 度 头顶部用三角尺测量 读数精确到0.1厘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