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力学静力学课件第一章
合集下载
工程力学教学课件静力学基础教学PPT
![工程力学教学课件静力学基础教学PPT](https://img.taocdn.com/s3/m/dd471754aa00b52acec7ca19.png)
⑤.解方程
二.平衡方程的其它形式
注意:不论采用哪
基本形式
X 0 一矩式 Y 0
m o
0
种形式的平衡方程, 其独立的平衡方程 的个数只有三个, 对一个物体来讲,只
二矩式
X 0 mA 0 mB 0
AB⊥x轴 能解三个未知量,不 得多列!
三矩式
mA mB
0 0
m C
0
A、B、C不共线
逆正 + - 顺负
F • x F (d x) Fd
O. x
三要素: 大小、转向、作用平面
d
③.只要保持力偶矩不变,力偶可以在
作用平面内任意转移; 只要保持力偶
矩不变,可以调整力偶中力和力臂的大 小,而不改变力偶对物体的作用效果。
二.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条件
R
R’
结论: 平面力偶系可以合成, 合成的结果为一合力偶,合力偶的力偶 矩等于各个分力偶的力偶矩的代数和。
N
§1-2. 静力学公理(补充)
1、二力平衡原理 作用于刚体上的两个力平
衡的必要充分条件是----等值、 反向、共线。
F
F '
F=F'
重要名词: 二力杆(二力体,二力构件): 仅在两点受力而处于平衡的 物体或
构件. 用途: 已知两力的作用点,确定其作用线.
2. 加减平衡力系公理: 在作用于刚体的任何一个力系上,加 上或减去一对平衡力系,则不改变原力系对刚体的作用效果.
R
R F1 F2 F1
也可用三角形法则表示: F1
F2
F2
R
4 . 作用与反作用力定律: 任何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 并且等值,反向,共线, 分别同时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工程力学第一章 静力学基础知识 1
![工程力学第一章 静力学基础知识 1](https://img.taocdn.com/s3/m/6fa835e04b35eefdc9d3333b.png)
通过销钉中心,垂直 于支承面,指向可假定
18
活动铰支座的简化图形
19
3)球形铰链约束
FN
A
B
约束反力过球心,指向不定:
可用三个相互正交的分力 来表示
Fx 、Fy 、Fz
20
4. 固定端约束(平面)
21
1. 具有光滑接触面的约束 (不计摩擦)
约束力特点 方向---------沿接触处的公法线 指向---------指向受力物体 作用点 -----接触处.
P
N
10
光滑接触面约束实例
11
2. 由柔软的绳索、链条或皮带(自身重量不计)构成的约束
约束反力特点: (只能承受拉力)
方向---------沿绳索
任意两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同时存在,等值、反向, 共线,分别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
6
§1-3 约束与约束反力
力学模型的建立 一、研究对象的简化 二、载荷的简化
表面力
1)按作用方式分
(静力学部分——刚体)
分布力 集中力
体积力
静载荷(加载、卸载缓慢,作用期间不随时间变化)
2)按是否随时间而变分
两个力等值、反向、共线 说明:① 对刚体(是充要条件)
② 对变形体(是必要条件)
2
2、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作用于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可合 成一个合力,此合力也作用于该点,合 力的大小和方向由以原两力矢为邻边所 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来表示。
即,合力为原两力的矢量和。
矢量表达式: FR F1 F2
冲击载荷(打桩)
动载荷
交变载荷
7
三、约束与约束反力的简化
(一)、几个概念
自由体:位移不受限制的物体叫自由体。
18
活动铰支座的简化图形
19
3)球形铰链约束
FN
A
B
约束反力过球心,指向不定:
可用三个相互正交的分力 来表示
Fx 、Fy 、Fz
20
4. 固定端约束(平面)
21
1. 具有光滑接触面的约束 (不计摩擦)
约束力特点 方向---------沿接触处的公法线 指向---------指向受力物体 作用点 -----接触处.
P
N
10
光滑接触面约束实例
11
2. 由柔软的绳索、链条或皮带(自身重量不计)构成的约束
约束反力特点: (只能承受拉力)
方向---------沿绳索
任意两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同时存在,等值、反向, 共线,分别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
6
§1-3 约束与约束反力
力学模型的建立 一、研究对象的简化 二、载荷的简化
表面力
1)按作用方式分
(静力学部分——刚体)
分布力 集中力
体积力
静载荷(加载、卸载缓慢,作用期间不随时间变化)
2)按是否随时间而变分
两个力等值、反向、共线 说明:① 对刚体(是充要条件)
② 对变形体(是必要条件)
2
2、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作用于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可合 成一个合力,此合力也作用于该点,合 力的大小和方向由以原两力矢为邻边所 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来表示。
即,合力为原两力的矢量和。
矢量表达式: FR F1 F2
冲击载荷(打桩)
动载荷
交变载荷
7
三、约束与约束反力的简化
(一)、几个概念
自由体:位移不受限制的物体叫自由体。
《工力静力学1》PPT课件
![《工力静力学1》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3e62d580b4e767f5acfcefc.png)
材料力学的任务 : 设计构件时,在保证满足强度、刚度、
稳定性的要求的前提下,还必须尽可能合理选用材料和降低 材料的消耗量,以节约资金或减轻构件的自重。
由于静力学和材料力学关系紧密,所以本书讲授顺序为:静力 学、材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
第二 节 工程力学研究模型与研究方法
一、工程力学的研究模型
刚体——在外界的任何外力作用下形状和大小都始终保持不变 的物体。或者在力的作用下,任意两点间的距离保持 不变的物体。
FR′
压力角:啮合力与切线的夹角20o。
光滑圆柱铰链约束
两物体分别被钻上直径相同的圆 孔并用销钉连接,不计销钉与销 钉孔壁之间的摩擦,这类约束称 为光滑圆柱铰链,简称铰链或铰
铰链的约束反力作用在与销钉轴 线垂直的平面内,并通过销钉中 心,而方向待定,通常有两种画 法。力的箭头方向任意。
FA
A B
约束 —— 由周围物体所构成的、限制非自由体位移的条件。 约束的作用是对与之连接物体的运动施加一定的限制条件。
地面限制车辆在地面上运动;桥墩限制桥梁的运动,使之保持 固定的位置;轴承限制轴只能在轴承中转动等等。
约束反力—— 约束对被约束体的作用力。也是被动力 主动力—— 约束力以外的力,一般为已知力,有时称为荷载。
1958年,周恩来 总理听取专家汇 报后,批准了丹 江口水利工程建 设规划,并选定 在汉江和丹江的 交汇处修建大坝。 当年9月1日,丹 江口大坝破土动 工。1973年底, 初期工程完工, 此时的丹江口大 坝高162米,蓄水 量174.5亿立方米, 发电机装机容量 90万千瓦。
丹江口大坝
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2002年12月27日开工 ,是南水北调中线工 程关键性、控制性、标志性工程,也是国内水电工程加高续建项目 中规模和难度最大的工程。工程总投资为24.25亿元。
稳定性的要求的前提下,还必须尽可能合理选用材料和降低 材料的消耗量,以节约资金或减轻构件的自重。
由于静力学和材料力学关系紧密,所以本书讲授顺序为:静力 学、材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
第二 节 工程力学研究模型与研究方法
一、工程力学的研究模型
刚体——在外界的任何外力作用下形状和大小都始终保持不变 的物体。或者在力的作用下,任意两点间的距离保持 不变的物体。
FR′
压力角:啮合力与切线的夹角20o。
光滑圆柱铰链约束
两物体分别被钻上直径相同的圆 孔并用销钉连接,不计销钉与销 钉孔壁之间的摩擦,这类约束称 为光滑圆柱铰链,简称铰链或铰
铰链的约束反力作用在与销钉轴 线垂直的平面内,并通过销钉中 心,而方向待定,通常有两种画 法。力的箭头方向任意。
FA
A B
约束 —— 由周围物体所构成的、限制非自由体位移的条件。 约束的作用是对与之连接物体的运动施加一定的限制条件。
地面限制车辆在地面上运动;桥墩限制桥梁的运动,使之保持 固定的位置;轴承限制轴只能在轴承中转动等等。
约束反力—— 约束对被约束体的作用力。也是被动力 主动力—— 约束力以外的力,一般为已知力,有时称为荷载。
1958年,周恩来 总理听取专家汇 报后,批准了丹 江口水利工程建 设规划,并选定 在汉江和丹江的 交汇处修建大坝。 当年9月1日,丹 江口大坝破土动 工。1973年底, 初期工程完工, 此时的丹江口大 坝高162米,蓄水 量174.5亿立方米, 发电机装机容量 90万千瓦。
丹江口大坝
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2002年12月27日开工 ,是南水北调中线工 程关键性、控制性、标志性工程,也是国内水电工程加高续建项目 中规模和难度最大的工程。工程总投资为24.25亿元。
工程力学课件 第1章 静力学基础
![工程力学课件 第1章 静力学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6a8fae7b89eb172dec63b767.png)
力偶矩的单位为N·m或N·mm。
工程力学
14
三、力偶的性质
1.力偶无合力,力偶不能用一个力来代替,也不能用一个力来
1.平1衡.1。电所以路力的偶和组力成是组成力系的两个基本物理量。
2.力偶对其作用面上任意点之矩恒等于力偶矩,而与矩心的位 置无关。
3.力偶的等效性同一平面的两个力偶,只要它们的力偶矩大小 相等,转向相同,则两个力偶是等效的。
工程力学
6
性质3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作用在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可以合成为一个合力,合力的
1.大图1小所.1和示电方。向路由的这两组个成力为邻边所做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确定,如
这种合成的方法称为矢量加法,合力矢量等于原来两个力的矢 量和。用矢量式表示为:
工程力学
7
利用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也可将一个 力分解为相交的两个分力。一个力可以分 解为无数对分力,在分析工程实际问题时
工程力学
4
一、力的性质
1.1.1性电质1路二的力平组衡成公理 作用在刚体上的两个力,使刚体处于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 此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性质2 加减平衡力系公理 在作用于刚体上的已知力系中加上或减去任意的平衡力系,并 不改变原力系对刚体的作用效应。
工程力学
5
1.1.1推电论1路力的的可组传成性原理 作用于刚体上的力可沿其作用线任意移动作用点,并不改变此 力对刚体的作用效应。需要指出的是,力的可传性仅仅适用于刚体, 对于变形体(材料力学将要讨论到)则不再适用。
工程力学
12
第三节 力偶
一、力偶的定义 1.1.1 电路的组成
由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平行但不共线的平行力组 成的力系称为力偶,如图所示。力偶中两力所在的平面称为力偶的 作用面,两力之间的垂直距离d称为力偶臂。
工程力学
14
三、力偶的性质
1.力偶无合力,力偶不能用一个力来代替,也不能用一个力来
1.平1衡.1。电所以路力的偶和组力成是组成力系的两个基本物理量。
2.力偶对其作用面上任意点之矩恒等于力偶矩,而与矩心的位 置无关。
3.力偶的等效性同一平面的两个力偶,只要它们的力偶矩大小 相等,转向相同,则两个力偶是等效的。
工程力学
6
性质3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作用在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可以合成为一个合力,合力的
1.大图1小所.1和示电方。向路由的这两组个成力为邻边所做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确定,如
这种合成的方法称为矢量加法,合力矢量等于原来两个力的矢 量和。用矢量式表示为:
工程力学
7
利用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也可将一个 力分解为相交的两个分力。一个力可以分 解为无数对分力,在分析工程实际问题时
工程力学
4
一、力的性质
1.1.1性电质1路二的力平组衡成公理 作用在刚体上的两个力,使刚体处于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 此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性质2 加减平衡力系公理 在作用于刚体上的已知力系中加上或减去任意的平衡力系,并 不改变原力系对刚体的作用效应。
工程力学
5
1.1.1推电论1路力的的可组传成性原理 作用于刚体上的力可沿其作用线任意移动作用点,并不改变此 力对刚体的作用效应。需要指出的是,力的可传性仅仅适用于刚体, 对于变形体(材料力学将要讨论到)则不再适用。
工程力学
12
第三节 力偶
一、力偶的定义 1.1.1 电路的组成
由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平行但不共线的平行力组 成的力系称为力偶,如图所示。力偶中两力所在的平面称为力偶的 作用面,两力之间的垂直距离d称为力偶臂。
工程力学第1章静力学基本概念与物体的受力图(共71张精选PPT)
![工程力学第1章静力学基本概念与物体的受力图(共71张精选PPT)](https://img.taocdn.com/s3/m/cfcdc533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32.png)
第1章 静力学基本概念与物体的受力图
第1章 静力学基本概念与物体的受力图
1.1 基本概念
1.2 力矩与力偶
1.3 约束与约束反力 1.4 物体的受力图
思考与练习
第1章 静力学基本概念与物体的受力图
1.1 基 本 概 念
1.1.1 力的概念 力是物体间相互的机械作用。物体间相互的机械作用大致可分为
两类:一类是物体直接接触的作用,另一类是场的作用。这种作用使 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尺寸发生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称为力的 外效应或运动效应,物体形状尺寸的改变称为力的内效应或变形效应。
MO(F)=Fh=150×320=48 000 N·mm=48 N·m 在(b)种情况下,支点O到力F作用线的垂直距离h=l cos30°, 力F 使锤柄绕O点顺时针转动,则力F对O MO(F)=-Fh=-150×320×cos30°=-41 568 N·mm=-41.568 N·m
第1章 静力学基本概念与物体的受力图
可见,力的作用点对刚体来说已不是决定力作用效应的要素。因此,作 用于刚体上的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线。
第1章 静力学基本概念与物体的受力图
F A
B =A
F B
图 1.5
第1章 静力学基本概念与物体的受力图
性质三
作用于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可以合成为一个合力,合力的作 用点仍在该点,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由这两个力为邻边所构成的平行 四边形的对角线来确定,如图1.6(a)所示。其矢量表达式为
标轴x、y上的单位矢量。
如图1.2所示,由力F的起点A和终点B分别作x轴的垂线, 垂足分
别为a、b,线段ab冠以适当的正负号称为力F在x轴上的投影,用Fx表
示,即
Fx=±ab
第1章 静力学基本概念与物体的受力图
1.1 基本概念
1.2 力矩与力偶
1.3 约束与约束反力 1.4 物体的受力图
思考与练习
第1章 静力学基本概念与物体的受力图
1.1 基 本 概 念
1.1.1 力的概念 力是物体间相互的机械作用。物体间相互的机械作用大致可分为
两类:一类是物体直接接触的作用,另一类是场的作用。这种作用使 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尺寸发生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称为力的 外效应或运动效应,物体形状尺寸的改变称为力的内效应或变形效应。
MO(F)=Fh=150×320=48 000 N·mm=48 N·m 在(b)种情况下,支点O到力F作用线的垂直距离h=l cos30°, 力F 使锤柄绕O点顺时针转动,则力F对O MO(F)=-Fh=-150×320×cos30°=-41 568 N·mm=-41.568 N·m
第1章 静力学基本概念与物体的受力图
可见,力的作用点对刚体来说已不是决定力作用效应的要素。因此,作 用于刚体上的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线。
第1章 静力学基本概念与物体的受力图
F A
B =A
F B
图 1.5
第1章 静力学基本概念与物体的受力图
性质三
作用于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可以合成为一个合力,合力的作 用点仍在该点,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由这两个力为邻边所构成的平行 四边形的对角线来确定,如图1.6(a)所示。其矢量表达式为
标轴x、y上的单位矢量。
如图1.2所示,由力F的起点A和终点B分别作x轴的垂线, 垂足分
别为a、b,线段ab冠以适当的正负号称为力F在x轴上的投影,用Fx表
示,即
Fx=±ab
第1章 静力学图文课件
![第1章 静力学图文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f2ffe398762caaedc33d462.png)
第三节 约束和约束反力
练习:
第三节 约束和约束反力
第三节 约束和约束反力
2.光滑接触面约束:当两物体接触面之间的摩擦力小到可以忽略不 计时,可将接触面视为理想光滑的约束。
特点:只能限制物体沿接触面公法线指向约束物体物体的运动。
G
n 公法线
P
P
O
公切面
O
A
FN
FN
第三节 约束和约束反力 2、理想光滑接触面约束
(3)力是物体形状发生改变的原因。
第一节 力学基础的基本概念
2.力的三要素
力对物体作用的效应,取决于力的大小、 方向和作用点,这三个基本要素简称为 力的三要素。
力是一种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只要其中的任何一个量改变,该力对物体的
作用效应就要改变。
作用在刚体上的力
是定位矢量!
由力的三要素决定
第一节 力学基础的基本概念
适用于刚体和变形 体!
矢量表达式:FR= F1+F2
分力分不力一一定定小小于于合合力力!吗!?!
F2
FR
A
F1
第二节 力的四个基本公理及刚化原理
公理3(加减平衡力系公理) 在已知上力系上加上或减去 任一平衡力系,并不改变原力系对刚体的作用。
只适用于刚 体!
第二节 力的四个基本公理及刚化原理
推论1 (力的可传性)
题1-3B图
*1-4简易起重机如题1-4a)图所示,梁ABC一端A用铰链固 定在墙上,另一端装有滑轮并用杆CE支撑,梁上B处固定 一卷扬机D,钢索经定滑轮C起吊重物H。不计梁、杆、滑 轮的自重,设各接触面均为光滑面。试画出重物H、杆CE、 滑轮、销钉C、横梁ABC及整体系统的受力图。
工程力学-第1章工程静力学基础PPT课件
![工程力学-第1章工程静力学基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7dc70160c22590103029db7.png)
• 各分支学科间的交叉结果又产生粘弹性理论、流 变学、气动弹性力学等。
.
14
• 静力学 • 材料力学 • 结构力学 • 流体力学 • 弹性力学 • 断裂力学
• ……
工程力学
.
15
第一篇 静力学
第一章 静力学基本概念与物体受力分析 第二章 平面任意力系
.
16
引言
静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力系作用下平衡规律的科学。
F
G
FN2
G
约束力 特 点:
①大小常常是未知的;
FN1
②方向总是与约束限制的物体的位移方向相反;
③作用点在物体与约.束相接触的那一点。
31
二、约束类型和确定约束反力方向的方法: 1. 柔索:由柔软的绳索、链条或皮带构成的约束
绳索类只能受拉, 约束反力作用在接触点, 方向沿绳索背离物体。
.
32
约束力方向与所能限制的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固定铰支座
上摆
销钉
下摆
.
42
固定铰支座
.
43
固定铰支座
铰
.
44
固定铰支座
.
45
中间铰
铰
.
46
中间铰
. 销钉
47
约束力表示:
简化表示:
.
48
4 活动铰支座(辊轴支座)
在固定铰链支座的底部安装一排滚轮,可使 支座沿固定支承面滚动。
.
49
活动铰支座
上摆
销钉
滚轮
底板
.
50
活动铰支座
.
51
• 17世纪末牛顿继承和发展前人的研究成果(特别是 开普勒的行星运动三定律),提出力学运动的三条 基本定律,使经典力学形成系统的理论。
.
14
• 静力学 • 材料力学 • 结构力学 • 流体力学 • 弹性力学 • 断裂力学
• ……
工程力学
.
15
第一篇 静力学
第一章 静力学基本概念与物体受力分析 第二章 平面任意力系
.
16
引言
静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力系作用下平衡规律的科学。
F
G
FN2
G
约束力 特 点:
①大小常常是未知的;
FN1
②方向总是与约束限制的物体的位移方向相反;
③作用点在物体与约.束相接触的那一点。
31
二、约束类型和确定约束反力方向的方法: 1. 柔索:由柔软的绳索、链条或皮带构成的约束
绳索类只能受拉, 约束反力作用在接触点, 方向沿绳索背离物体。
.
32
约束力方向与所能限制的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固定铰支座
上摆
销钉
下摆
.
42
固定铰支座
.
43
固定铰支座
铰
.
44
固定铰支座
.
45
中间铰
铰
.
46
中间铰
. 销钉
47
约束力表示:
简化表示:
.
48
4 活动铰支座(辊轴支座)
在固定铰链支座的底部安装一排滚轮,可使 支座沿固定支承面滚动。
.
49
活动铰支座
上摆
销钉
滚轮
底板
.
50
活动铰支座
.
51
• 17世纪末牛顿继承和发展前人的研究成果(特别是 开普勒的行星运动三定律),提出力学运动的三条 基本定律,使经典力学形成系统的理论。
工程力学(静力学与材料力学)第一章:受力分析详解ppt课件
![工程力学(静力学与材料力学)第一章:受力分析详解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f35bff184254b35eefd345e.png)
作用于刚体上三个相互平衡的力,若其中两个力 的作用线汇交于一点, 则此三力必在同一平面内, 且三个力的作用线汇交一点。
公理4 作用与反作用定理
作用力与反 作用力总是同 时存在,且大 小相等、方向 相反、沿同一 直线,分别作 用在两个相互 作用的物体上。
注意:本公理与公理 2 (二力 平衡条件)是有区别的。
构件
杆件
板件
块体
引言 力及其作用效应
力:物体间的相互机械运动。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 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力按作用方式划分:
体积力 (N/m3) 外 力 表面力 集中力 (N ) 分布力 线分布力 (N/m)
面分布力 (N/m2)
引言 力及其作用效应
力的外效应(运动):使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 力的内效应(变形):使物体的形状发生变化
A
B
C
FA B
FB
出刚架 AC 、刚架 CB 及整体的受力图。
P Q
例1-5 图示为不计自重的三铰刚架。试分别画
C A B
作用在铰C 上的集中载荷 P ,可以认为作用在 C 销上。 下面就研究对象的三种不同选取方法分别进行讨论。
(1)销 C 与刚架 AC 一起作为研究对象
P Q A YA C F C’ C FC
F1 y
F2 y F 1x F F2 x 1y F1 x F2x F F1x F F1 y 2 y
1 解除柱铰的约束时,视各被连接物均只与销钉 联系,而各被连接物之间相互无联系。
2 销钉不可略去,解除约束时销钉可单独取为分离 体,也可与某一物体连在一起,其余被连接物视为 从销钉上摘下。 3 若铰链处作用了主动力 F ,则主动力视为作用于 销钉上。
公理4 作用与反作用定理
作用力与反 作用力总是同 时存在,且大 小相等、方向 相反、沿同一 直线,分别作 用在两个相互 作用的物体上。
注意:本公理与公理 2 (二力 平衡条件)是有区别的。
构件
杆件
板件
块体
引言 力及其作用效应
力:物体间的相互机械运动。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 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力按作用方式划分:
体积力 (N/m3) 外 力 表面力 集中力 (N ) 分布力 线分布力 (N/m)
面分布力 (N/m2)
引言 力及其作用效应
力的外效应(运动):使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 力的内效应(变形):使物体的形状发生变化
A
B
C
FA B
FB
出刚架 AC 、刚架 CB 及整体的受力图。
P Q
例1-5 图示为不计自重的三铰刚架。试分别画
C A B
作用在铰C 上的集中载荷 P ,可以认为作用在 C 销上。 下面就研究对象的三种不同选取方法分别进行讨论。
(1)销 C 与刚架 AC 一起作为研究对象
P Q A YA C F C’ C FC
F1 y
F2 y F 1x F F2 x 1y F1 x F2x F F1x F F1 y 2 y
1 解除柱铰的约束时,视各被连接物均只与销钉 联系,而各被连接物之间相互无联系。
2 销钉不可略去,解除约束时销钉可单独取为分离 体,也可与某一物体连在一起,其余被连接物视为 从销钉上摘下。 3 若铰链处作用了主动力 F ,则主动力视为作用于 销钉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h
二.平衡
是指物体相对于惯性参考系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平衡力系:若一力系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我们称这个力系为平衡力系。
三.刚体
在外力的作用下形状和大小都始终保持不变的物体。 或者在外力的作用下,任意两点间的距离保持不变的物体。
11
h
§1-3 静力学基本公理
公理:是人类经过长期实践和经验而得到的结论,它被反复的 实践所验证,是无须证明而为人们所公认的结论。
engineering mechanics
LOGO
工程力学 (静力学)
主讲老师: 陈险峙
Email: chenxianzhi1985@ Tel: 15120838577
2020/12/31
h
1
h
课程简介
工
理论力学
程
力
材料力学
学
2
h
理论力学: Theoretical Mechanics 是研究物体机械运动一般规律的一门学科 机械运动:Mechanical Movement 是物体在空间的相对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2. 力的效应: ①运动效应(外效应) ②变形效应(内效应)。
3.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力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牛顿(N)
FA
千牛顿(kN)
9
h
4.力系:是指作用在物体上的一群力。
平面汇交(共点)力系 平面平行力系 平面力偶系 平面任意力系
空间汇交(共点)力系 空间平行力系 空间力偶系 空间任意力系
A
FAy
FAx b)
38
h
§1–5 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画受力图的方法与步骤:
1、取分离体(研究对象) 2、画出研究对象所受的全部主动力(使物体产生
运动或运动趋势的力) 3、在存在约束的地方,按约束类型逐一画出约束
反力(研究对象与周围物体的连接关系)
39
h
例题1-1 在图示的平面系统中,匀质球A重为P,借本身重量和 摩擦不计的理想滑轮C 和柔绳维持在仰角是 的光滑斜面上, 绳的一端挂着重为Q 的物体B。试分析物体B、球A 和滑轮C 的受
平行四边形的 对角线来表示。 F RF 1F 2
推论2:三力平衡汇交定理 刚体受不平行的三力作用而平衡,则三 力作用线必汇交于一点且位于同一平面内。
16
h
证明:
F1
A OB
F2
=
C
F3
F3
公理4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
FR12 F1
O
F2
C
两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力,总是大小相等、作用线相同 而指向相反、分别作用在这两个物体上.
17
h
公理5 刚化原理
变形体在某一力系作用下处于平衡,若将此变形体刚 化为刚体,其平衡状态不变。
柔性体(受拉力平衡) 反之不一定成立.
刚化为刚体(仍平衡)
刚体(受压平衡)
柔性体(受压不能平衡)
18
h
思考 只适用于刚体的公理有哪些? 二力平衡公理和加减平衡力系公理
19
h
§1–4 约束和约束反力
基本概念:
力情况,并分别画出平衡时各物体的受力图。
解:
TD
(1) 物体B 受两个力作用:
B
Q
(2) 球A 受三个力作用:
TE
(3) 作用于滑轮C 的力:
A P
NF
40
E AF
P
G
C
D B
TG C
NG
TG
h
例题1-2 等腰三角形构架ABC 的顶点A、B、C 都用铰链连 接,底边AC 固定,而AB 边的中点D 作用有平行于固定边AC 的力F,如图1–13(a)所示。不计各杆自重,试画出AB 和BC
6
h
1.学时分配: 课堂教学
40学时
2.成绩分配: 平时 考试
30 % 70 %
7
h
第一章 工程静力学基础
1
静力学基本概念
2
静力学公理
3
约束和约束反力
4 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8
h
§1–1+2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
一、力的概念
1.定义:力是物体间的相互机械作用,这种作用可以改变
物体的运动状态或使物体发生变形。
公理1 二力平衡公理
作用于刚体上的两个力,使刚体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 这两个力大小相等 | F1 | = | F2 | 方向相反 F1 = –F2 作用线共线, 作用于同一个物体上。
12
12
h
二力杆: 只在两个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的构 件叫二力构件或二力杆。
二力杆
13
h
公理2 加减平衡力系原理
在作用于刚体上的任何一个力系上,加上或减去任一平衡力系, 并不改变原力系对刚体的作用效应。 推论1:力的可传性原理。 作用于刚体上的力,可以沿其作用线移至刚体内任意一点,而不 改变它对对刚体的作用效应。
因此,作用于刚体上的力三要素为:大小,方向,作用线
14
h
例如下图中所示的小车,在A点作用力F和在B点
作用力F对小车的作用效果是相同的。
注意!!!
力的可传性原理只适 用于刚体,而不适用 于变法则
作用于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可合成 为一个合力。合力的作用点仍在该点,合 力的大小和方向是以这两个力为边所作的
3
h
材料力学: Mechanics of material 主要研究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的变形(内效应)
4
h
理
静力学
论
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平衡规律
力
学
运动与动力学
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运 动规律,并建立运动与受力 之间的定量关系。
(力的外效应)
5
h
工程力学静力学的研究内容
一、物体在力系作用下的平衡条件 二、力系的简化
21
h
绳索构成的约束
A
22
h
胶带构成的约束
23
h
链条构成的约束
24
h
2.光滑面约束 (光滑指摩擦不计)
约束力 作用在接触点处 方向 沿接触处的公法线,指向受力物体
25
h
光滑接触面约束实例
F F
26
h
光滑接触面约束实例
27
h
3. 固定铰链约束
28
h
固定铰链支座
A B
F A
B
29
h
4.活动铰链支座(辊轴约束)
1、自由体: 能在空间作任意位移的物体。
2、非自由体:位移受到某些限制的物体。
3、约束:
由周围物体所构成的、限制非自由体 位移的条件。
4、约束反力: 约束对被约束体的反作用力。
5、主动力: 约束力以外的力。
20
h
常见的几种类型的约束
1.柔性体约束(柔索) 由柔软的绳索、链条和胶带构成的约束 特点:绳索类 只能承受拉力。 约束力方向: 沿绳索的中心线方向背离被约束的物体。 约束力: 作用在接触点
N
N
30
h 31
h
固定铰链支座
光滑圆柱铰链约束实例
32
活动铰链支座
h 33
5.轴承约束
a)
a)
h
轴承
轴
A
FAy
A
FAx
b)
c)
滑动轴承
轴
轴承
FAz
A
A
FAy
FAx b)
34
滚动轴承
h
滑动轴承的结构及约束反力
35
h
滚动轴承的结构及约束反力 向心轴承
36
h
止推轴承
37
h
a)
轴
轴承
FAz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