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试题:第13课 课时作业 Word版含解析
高中历史必修1课时作业13:第13课 辛亥革命 练习题
第13课辛亥革命一、选择题1.(2016·甘肃嘉峪关期中)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A.兴中会B.华兴会C.光复会D.中国同盟会『解析』A、B、C都是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但兴中会是第一个革命团体。
D是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答案』A2.(2016·山东潍坊期末)“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亦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革命党人为改变这种现象而采取的最主要行动是()A.成立中国同盟会B.与保皇派论战C.发动黄花岗起义D.成立南京临时政府『解析』由材料中“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等信息可知,革命党人要建立一个全国性领导机构,即成立全国性的政党,故选A。
『答案』A3.(2016·贵州贵阳期末)下图是辛亥革命时期的漫画《葫芦尚未捺下,瓢儿又起来了》,它表明()A.清朝统治面临崩溃B.保路风潮已被镇压C.武昌起义即将爆发D.革命派的实力强大『解析』漫画瓢上有一个“鄂”字,标题《葫芦尚未捺下,瓢儿又起来了》表明清政府统治危机四伏,已经顾此失彼,B项不能体现顾此失彼;C项无法体现漫画所表达的形势,武昌起义只是其中一个“瓢”;漫画中没有体现革命派力量的强大,排除D项。
『答案』A4.(2016·江西南昌期末)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
这里的“变局”和“创举”指()A.辛亥革命爆发B.清朝统治被推翻C.中华民国成立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解析』依据“1912年”“变局”“创举”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辛亥革命的成果,排除A;B是过程,是手段;C建立中华民国是目的,是“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D是巩固中华民国的措施。
故应选C。
『答案』C5.(2016·山东莱芜期末)有人认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为袁世凯量身定做的,这主要是因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A.三权分立B.总统制C.主权在民D.责任内阁制『解析』为限制袁世凯的权力,《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以国务员、内阁总理限制总统的权力。
2018年秋季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13课 辛亥革命》训练卷
第13课辛亥革命一、选择题1.从武昌起义至民国二年底,“集会结社犹如疯狂,而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为数儿至近百。
”据统计,当时全国公开成立的团体达682个,其中政治党团者312个。
这种现象说明,该时期A.政党政治在中国的确立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民主政治成为时代潮流D.专制主义已被彻底根除【答案】C2.宣统年间,卢彤编绘了一套《中国历史战争形势全图》,图中战争英雄以黄帝、岳飞等汉族英雄为主。
民国初年,作者修改全图,超越单纯汉族英雄叙述,转以历史上开疆拓土、扬威异域、增进国家光荣、促进国民进步者为依归。
从这一变化可以推知当时部分知识分子A.期望富国强兵的强烈愿望B.深受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C.摆脱偶像崇拜的思想束缚D.认同多民族国家建国模式【答案】D3.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研究“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这一课题,收集了以下相关历史史料。
你认为符合该课题研究的史料有①太平天国运动②国民大革命运动③中共诞生④维新变法运动⑤五四运动⑥辛亥革命A.①②④B.①④⑥C.①③D.②③④【答案】B4.下图是武昌起义后宣布独立的省份图。
该图表明A.共和原则得以初步实现B.改良道路被国人所抛弃C.清朝专制统治土崩瓦解D.资产阶级掌控全国政权【答案】C5.外交学院吴建民教授讲的“弱国当是没有外交的……但是并不等于国家不是很强的时候外交官就不能发挥作用.你看顾维钧1919年……巴黎和会上拒签《凡尔赛条约》”。
下列事件与之相关的是( )A.五卅运动爆发 B.新文化运动开始C.五四运动爆发 D.中国共产党成立【答案】C6.莫理循出任《泰晤士报》中国记者期间(1897~1912年)曾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迄今为止,所有迹象表明这纯粹是一场内部的、反政府的、反朝廷的运动。
这是广泛的反对腐败政治的起义。
各种迹象表明这场运动迄今不是针对外国人的。
”他的观察A.反映出“运动”对西方利益的维护B.肯定了“运动”对社会转型的意义C.体现出列强对“运动”的支持立场D.没有准确认识当前“运动”的影响【答案】D7.某学生在档案馆读到上海《民立报》辛亥九月十九日的一则报道,题目为《浙江敢死队之壮观》,报道称:“浙江革命军之编制皆以敢死队为先锋,然后继之以各标新军。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课时作业:第13课 辛亥革命
第13课辛亥革命一.选择题1.20世纪初,某人在其原著作中写道:“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竖独立之旗,撞自由之钟……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
据此推断,此人可能是( )A.林则徐 B.洪仁玕C.康有为 D.邹容【答案】D【解析】由“20世纪初”可排除A、B两项。
由“自由”“革命”等关键词可以看出,其主张通过革命的方式建立民主政体。
而康有为主张通过改良的方式建立君主立宪政体,反对革命,故排除C项,答案为D。
2.右图是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誓词,他宣誓就职这一事件发生于( ) A.1911年北京B.1911年南京C.1912年北京D.1912年南京【答案】D【解析】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
3.宋教仁在1907年和1908年的笔记中说“同盟会自成立以来,会员多疑心疑德,余久厌之。
”“文(孙文)素日不能开诚布公,虚怀坦诚以待人,做事近乎专横跋扈,有令人难堪处故也。
”“孙逸仙那样的野心家做领导人,中国革命要达目的,无论如何也是不可能的。
”这段史料最能说明()A.宋教仁与孙中山的矛盾不可调和B.同盟会内部对孙中山的领导地位不认可C.孙中山的专断作风为革命带来隐患D.同盟会内部分歧,组织涣散严重【答案】D4..《官话报》曾经是北京各报中最反对共和支持清廷的报纸,但1912年1月4日该报的社论完全改变了立场,敦促清帝接受必不可免的事情并逊位。
这表明A. 清末新政失败B. 民主共和思想影响扩大C. 清朝统治覆灭D. 封建思想统治地位动摇【答案】B【解析】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官话报》的立场是支持共和。
5.辛亥革命使“向来多有不识为主人,不敢为主人,不能为主人者,而今皆为主人矣’’。
这主要表明辛亥革命A. 使民众地位得到根本提高B. 激发了人们的参政热情C. 建立了平等的社会制度D. 引起了社会心理变迁【答案】D【解析】辛亥革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所以民众地位没有得到根本提高,也没有建立平等的社会制度,排除AC;材料没有体现辛亥革命激发人们的参政热情的信息,排除B;由材料“向来多有不识为主人,不敢为主人,不能为主人者,而今皆为主人矣”,可见辛亥革命引起了社会心理变迁,故选D。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练习:第13课 辛亥革命 Word版含解析
第13课辛亥革命随堂作业——练双基一、选择题知识点一武昌起义1.晚清政府推行的自救运动“新政”和“预备立宪”,虽没有挽救清朝走向灭亡的命运,但是客观上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直接促使了武昌起义的爆发B.加强了清政府的综合实力C.阻挡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D.为酝酿民主革命创造条件答案:D解析:清政府推行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
故答案为D。
其他选项说法皆不符合史实。
2.20世纪初,某人在其著作中写道:“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竖独立之旗,撞自由之钟……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
据此推断,此人可能是( )A.林则徐B.洪仁玕C.康有为 D.邹容答案:D解析:由“20世纪初”可排除A、B两项。
由“自由”“革命”等关键词可以看出,其主张通过革命的方式建立民主政体。
而康有为主张通过改良的方式建立君主立宪政体,反对革命,故排除C,答案为D。
3.“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
”这是中国近代革命党人黄兴为其领导的某次革命活动所写的挽联。
该革命活动是( )A.武昌起义 B.四川保路运动C.黄花岗起义 D.金田起义答案:C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黄兴”“领导”“七十二健儿”“黄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发生于1911年的黄花岗起义。
答案为C。
4.《纽约时报》是以报道重大事件为主、具有全球性影响的报纸。
该报在近代某一时段共5个月的时间内,对中国某一事件的报道文章有500余篇;以该事件相关城市为标题关键词进行检索的话,武汉三镇、北京、南京的报道数量分别为38、50和25篇。
由此判断该事件是 ( )A.义和团运动 B.鸦片战争C.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D.辛亥革命答案:D解析:解答本题时,应从题干材料信息“5个月”“武汉三镇、北京、南京”等进行判断,这与辛亥革命相符合,故D项正确;其他三项在地理信息上均不符合,排除A、B、C。
高一(人教版)历史必修一课时同步练习:第13课 辛亥革命-word文档
第13课辛亥革命一、选择题1.(2019·豫西南高中联考)1902年,户部奏议说:“和议既成,赔款已定,无论如何窘急,必须竭力支持。
”办法就是向人民征收多如牛毛的苛捐杂税,结果导致1910年秋至1911年春“民变”此起彼伏。
这些“民变”()A.客观上造成革命形势的成熟B.表明清朝财政危机逐步加深C.刺激了清政府着手政治改革D.为辛亥革命奠定了群众基础答案 A2.下图是辛亥革命时期的漫画《葫芦尚未捺下,瓢儿又起来了》,它表明()A.清朝统治面临崩溃B.保路风潮已被镇压C.武昌起义即将爆发D.革命派的实力强大答案 A3.(2019·福建厦门高一期末)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的地点是()A.南京B.武汉C.重庆D.北京答案 A4.(2019·四川德阳高一期末)下表是武昌起义后,先后担任宣布独立的各省的最高军政长官(都督)的身份背景。
据此可知,辛亥革命()A.C.沿袭原有政治制度D.爆发的社会基础广泛答案 A5.(2019·广东佛山高一期末)《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五章规定:“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此规定旨在()A.实行三权分立B.限制总统权力C.规定主权在民D.保障自由平等答案 B6.(2019·四川宜宾高一期末)关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理解正确的是()A.立法目的是为了推翻君主专制B.确立了责任内阁制和总统制C.拉开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序幕D.体现了分权制衡的立法原则答案 D7.(2019·山东邹城高一期中)民国建立之初,名士王湘绮撰对联一副:“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
”联中嵌入“民”“国”“总”“统”四字,并在联尾点出自己的看法。
该对联讽刺的是()A.《临时约法》的内容B.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C.清帝退位D.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答案 B8.(2019·四川绵阳高一期末)辛亥革命之初,革命党人被看作“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试题:第13课 随堂 Word版含解析
第四单元第十三课一、选择题1.(2018·亳州高一检测)革命派推举孙中山为总理,把革命洪流汇集在一起,改变了过去“家家敲自由钟,人人扬自由旗”的局面。
形成这一情形的地点是(B) A.武昌B.东京C.南京D.檀香山[解析]从题干材料“革命派推举孙中山为总理”“改变了过去‘家家敲自由钟,人人扬自由旗’的局面”可知描述的是中国同盟会的成立,中国同盟会于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故选B项。
2.(2018·重庆高一期末)1907年,浙江巡抚张曾扬以革命党罪名捕杀秋瑾,舆论大哗,认为官府未按“文明国对于国事犯之办法,而是无供无证,欲杀则杀,不必按律,人权尽为侵削。
”张声名狼藉,后虽调离浙江仍难平民愤。
张忧惧成疾,辞官回籍。
材料说明(A) A.清末时民权意识渐醒B.清政府重视民众舆论C.巡抚张曾扬徇私枉法D.西方国家同情革命党[解析]材料中,张曾扬受到舆论指责不是因为捕杀革命党人,而是因为他的捕杀无供无证,欲杀则杀,没有“按律”,侵犯了人权,这体现了清末时民权意识渐醒,A项正确。
3.孙中山早期的革命同志冯自由写道:“《民报》出世以前,世间尚无‘民生主义’之一辞。
孙总理与同志研究社会经济问题时,仍称社会主义,但曰吾所主张救济社会经济之宗旨及方法,实较目前欧美人所言之社会主义为广大云……”孙中山实现“社会主义”的途径是(D)A.驱除鞑虏B.恢复中华C.创立民国D.平均地权[解析]A、B两项是民族主义的内容,排除;“创立民国”是民权主义的内容,排除C项;“平均地权”是民生主义的内容,符合题目要求,D项正确。
4.(2018·张家界高一期末)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从君主到民主”社会转型的成功开始。
该观点的理由,最恰当的是(C)A.发动了武昌起义B.终结了清朝统治C.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D.颁布了《临时约法》[解析]依据题干中“从君主到民主”“社会转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君主专制政体,创建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初二历史试题精选】2018年新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第13课时辛亥革命课后同步练习(含答案)
2018年新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第13课时辛亥革命课后同
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必修1 第4单元
第13 辛亥革命
第Ⅰ卷
一、选择题。
本卷共12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某学者指出,在“改革与革命的赛跑”中,当改革的路被堵死,革命的爆发也就是时势使然了。
与其说“革命”是下层“激进”的结果,不如说是被上层“顽固”逼迫出的。
可见,该学者认为A辛亥革命的爆发纯属偶然
B清廷改革失败加速革命爆发
C革命是拯救中国的唯一出路
D辛亥革命完全可以避免
2.明确提出下图中政治主张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
A.中国同盟会 B.兴中会
C.华兴会 D.光复会
3.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到“毕后阅报纸,见专志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
”日记反映的重要事是
A.鸦片战争 B.武昌起义
C.甲午战争 D.义和团运动
4.“武昌起义以后,一个月之内……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并且没有一个地方发生激烈的战争。
满清的灭亡,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倒的,是清朝自己瓦解的。
……我们这个古老的帝国,忽然变为民国了。
”这一材料
A.否定了武昌起义的重要作用
B.说明了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局限性。
2018年秋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试题:第13课 Word版含解析
第四单元第十三课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晚清政府推行的自救运动“新政”和“预备立宪”,虽没有挽救清朝走向灭亡的命运,但是客观上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直接促使了武昌起义的爆发B.加强了清政府的综合实力C.阻挡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D.为酝酿民主革命创造条件[解析]清政府推行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
故答案为D项。
其他选项说法皆不符合史实。
2.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
孙中山的“先驱”活动体现在(D)A.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B.最早进行了反侵略、反封建的革命斗争C.最早领导推翻了封建制度D.最早建立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解析]最早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是洪仁玕,故A项错误;太平天国运动最早进行反侵略、反封建斗争,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帝制,封建制度仍然根深蒂固,故C 项错误;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故D项正确。
3.(2018·浙江学业水平模拟)同盟会纲领是对兴中会革命纲领的继承和发展,同盟会纲领的发展主要体现在(C)A.提出了民族主义B.提出了民权主义C.提出了民生主义D.提出了民主主义[解析]兴中会革命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具有民族、民权的含义。
同盟会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十六字纲领,相比较兴中会纲领,同盟会纲领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民生主义,故选C项。
4.(2018·江苏学业水平测试)学术界有观点认为,无论是从破还是从立的角度看,武昌起义都可谓首创性义举,故史称“辛亥首义”。
这里所说的“首义”主要是指武昌起义(D)A.是革命党人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B.是推翻清王朝并导致民国建立的起义C.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反清起义D.是第一次得到广泛响应和支持的起义[解析]革命党人在武昌起义之前进行了不只一次的武装起义,所以A项错误。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精选备课作业及教案:第13课 辛亥革命2 Word版含答案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平邑实验中学岳胜《走向共和》主题曲及导入(走向共和)在学习之前,先请同学们听一段歌曲。
这是叙述辛亥革命过程的电视剧《走向共和》的主题曲,请同学们思考:1.近代以来列强践踏分割我国的史实有哪些?仁人志士们为救国救民,做了哪些探索?(侵华史与抗争史)这些抗争和探索的结局如何?(失败)就在中华民族濒临灭亡的时候,辛亥革命爆发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吧。
(总标题)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分三个篇章第一章图说辛亥—血雨腥风铸共和(总图片)辛亥革命虽然成为历史,但留下了很多珍贵的图片资料。
某辛亥革命纪念馆委托我选择了一部分反应辛亥革命过程的图片,请大家帮我给图片加上简介。
这部分要求自主学习,可以把图片相关事件的要点在课本上划出来,注意语句的简洁与连贯。
不要只说事件名称。
(手足同盟)通过同盟会的纲领,我们可以看出革命派斗争的政治目标是: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血雨腥风)武昌起义因为它在推翻帝制过程中的伟大意义而镶嵌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
(缔造共和)这是革命的胜利果实。
(鹊巢鸠占)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没有改变。
(记一记)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实际上已经掌握了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
结合屏幕上的提示,再强化一下吧,比一比看谁记得快(读)。
(比一比)第二章探寻辛亥—民主丰碑留史册(题目—探寻辛亥)对于辛亥革命的结局我们要辩证看待:革命果实被窃取,民国有名无实,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没有改变。
但辛亥革命的丰碑不倒,让我们一起探索辛亥革命的丰功伟绩吧。
(巨变)当时的社会的巨变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让我们探寻辛亥,看个究竟吧。
A.政治篇(大纲)清政府为应对统治危机,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我们看一下《钦定宪法大纲》对皇帝权力的规定,“预备立宪”有没有改变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变局)中华民国实现了由帝制向共和的转变。
(约法)《钦定宪法大纲》在君主立宪的幌子下,仍然在维护君主专制制度;与之恰恰相反,《临时约法》却在实现由人治向法治的过渡。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学案:第13课 辛亥革命 Word版含答案
第13课辛亥革命一、武昌起义1.背景(1)政治:《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人普遍感到清政府腐败无能,应当推翻。
(2)经济:清政府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条件3.爆发(1)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起义,攻占楚望台军械库。
(2)新军炮兵、步兵闻风响应,12日,占领武汉三镇。
二、中华民国成立1.成立民国: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以五色旗为国旗。
2.颁布约法:1912年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1)内容: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实行责任内阁制。
(2)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
(3)意义: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三、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1.结局: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1)袁世凯一面命令北洋军猛攻汉口、汉阳,一面提出议和。
(2)列强以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为手段,向革命政权施加压力。
(3)革命营垒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乘机攻击革命党人。
(4)孙中山被迫妥协,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
(5)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宣布退位诏书,清朝覆灭。
(6)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2.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功绩(1)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2)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3)推翻了“洋人的朝廷”,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4)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概念阐释]1.清末新政是清朝末年的一场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运动,也是中国现代化的重大事件之一。
《辛丑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的打击甚大,保守派主动进行变法。
1901年,在慈禧太后的默许下,满清政府进行改革,但改革内容多与1898年的戊戌变法雷同。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练习:第13课 辛亥革命 Word版含解析
第13课辛亥革命随堂作业——练双基一、选择题知识点一武昌起义1.晚清政府推行的自救运动“新政”和“预备立宪”,虽没有挽救清朝走向灭亡的命运,但是客观上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直接促使了武昌起义的爆发B.加强了清政府的综合实力C.阻挡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D.为酝酿民主革命创造条件答案:D解析:清政府推行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
故答案为D。
其他选项说法皆不符合史实。
2.20世纪初,某人在其著作中写道:“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竖独立之旗,撞自由之钟……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
据此推断,此人可能是()A.林则徐B.洪仁玕C.康有为D.邹容答案:D解析:由“20世纪初”可排除A、B两项。
由“自由”“革命”等关键词可以看出,其主张通过革命的方式建立民主政体。
而康有为主张通过改良的方式建立君主立宪政体,反对革命,故排除C,答案为D。
3.“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
”这是中国近代革命党人黄兴为其领导的某次革命活动所写的挽联。
该革命活动是()A.武昌起义B.四川保路运动C.黄花岗起义D.金田起义答案:C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黄兴”“领导”“七十二健儿”“黄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发生于1911年的黄花岗起义。
答案为C。
4.《纽约时报》是以报道重大事件为主、具有全球性影响的报纸。
该报在近代某一时段共5个月的时间内,对中国某一事件的报道文章有500余篇;以该事件相关城市为标题关键词进行检索的话,武汉三镇、北京、南京的报道数量分别为38、50和25篇。
由此判断该事件是()A.义和团运动B.鸦片战争C.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D.辛亥革命答案:D解析:解答本题时,应从题干材料信息“5个月”“武汉三镇、北京、南京”等进行判断,这与辛亥革命相符合,故D项正确;其他三项在地理信息上均不符合,排除A、B、C。
历史人教版高一必修1练习:第13课_辛亥革命_word版含解析
第四单元第13课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晚清政府推行的自救运动“新政”和“预备立宪”,虽没有挽救清朝走向灭亡的命运,但是客观上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导学号89910406()A.直接促使了武昌起义的爆发B.加强了清政府的综合实力C.阻挡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D.为酝酿民主革命创造条件解析:清政府推行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
故答案为D项。
其他选项说法皆不符合史实。
答案:D2.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
孙中山的“先驱”活动体现在导学号 89910407() A.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B.最早进行了反侵略、反封建的革命斗争C.最早领导推翻了封建制度D.最早建立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解析:最早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是洪仁玕,故A项错误;太平天国运动最早进行反侵略、反封建斗争,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帝制,封建制度仍然根深蒂固,故C项错误;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故D项正确。
答案:D3.(2016·浙江学业水平模拟)同盟会纲领是对兴中会革命纲领的继承和发展,同盟会纲领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导学号89910408()A.提出了民族主义B.提出了民权主义C.提出了民生主义D.提出了民主主义解析:兴中会革命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具有民族、民权的含义。
同盟会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十六字纲领,相比较兴中会纲领,同盟会纲领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民生主义,故选C项。
答案:C4.(2016·江苏学业水平测试)学术界有观点认为,无论是从破还是从立的角度看,武昌起义都可谓首创性义举,故史称“辛亥首义”。
这里所说的“首义”主要是指武昌起义导学号89910409() A.是革命党人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B.是推翻清王朝并导致民国建立的起义C.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反清起义D.是第一次得到广泛响应和支持的起义解析:革命党人在武昌起义之前进行了不只一次的武装起义,所以A项错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辛亥革命》优化训练及答案
历史·必修1(人教版)第13课辛亥革命基础达标1.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兴中会 B.中国同盟会C.中国国民党 D.光复会答案:B2.孙中山总结黄花岗起义时说:“事虽不成……已震动全球。
”主要是因为( )A.扩大了武装起义的规模B.导致了武昌起义的爆发C.体现了革命党人的斗志D.推动了国内革命形势的发展答案:D3.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这宣告了( )A.辛亥革命已经胜利B.中华民国正式成立C.清朝统治已被推翻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答案:B4.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最能体现“政权机构中权力分配、制约、平衡”这一原则的内容是( )A.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B.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C.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D.实行责任内阁制度答案:C5.(2019·江苏学业水平测试)学术界有观点认为,无论从破还是从立的角度看,武昌起义都可谓首创性义举,故史称“辛亥首义”。
这里所说的“首义”主要是指武昌起义( )A.是革命党人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B.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反清起义C.是推翻清王朝并建立民国的起义D.是第一次得到广泛响应和支持的起义答案:C6.虽成“空壳”,但仍作为辛亥革命成果象征的是( )A.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B.中国同盟会中华民国C.三民主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中华民国的建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分别从政治、法律角度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同盟会在辛亥革命之前,不算其成功,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也不算辛亥革命的成果,故选D项。
答案:D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怪。
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制度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林伯渠《荏苒三十年》材料二见下图。
(1)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推翻封建专制政体进行了哪些艰苦的革命斗争?(2)材料二中图一事件发生于何时?该政府是什么性质的政府?(3)材料二中图二文件颁布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它有何积极意义?(4)辛亥革命导致清朝统治迅速瓦解,但最终失败。
高中历史必修1课时作业2:第13课 辛亥革命练习题
第13课辛亥革命1.学术界有观点认为,无论从破还是从立的角度看,武昌起义都可谓首创性义举,故史称“辛亥首义”。
这里所说的“首义”主要是指武昌起义() A.是革命党人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B.是推翻清王朝并导致民国建立的起义C.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反清起义D.是第一次得到广泛响应和支持的起义『答案』 B『解析』A项革命党人在武昌起义之前发动了不止一次的武装起义,排除A。
C项第一次反清起义不准确,比如太平天国起义。
D项错在广泛响应和支持。
B项体现了一破一立,故选择B。
2.《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
”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A.《马关条约》的签订和公车上书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C.《辛丑条约》的签订和戊戌变法D.《辛丑条约》的签订和辛亥革命『答案』 D『解析』《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在这种情况下,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希望以此来挽救民族的危亡。
3.中国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是()A.《人权宣言》B.《资政新篇》C.《共同纲领》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答案』 D『解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的民主宪法,故选D项。
《资政新篇》中国近代第一个资本主义方案。
4.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被称为亚洲第一个“美国式”的共和国政府,主要是因为() A.临时政府是在美国的支持下建立的B.《临时约法》是资产阶级宪法C.《临时约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D.临时政府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答案』 C『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美国式”体制的含义。
2018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辛亥革命试题含解析
第课辛亥革命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广西桂林期末)蒋廷黻《中国近代史》写道:武昌起义后,一个月之内……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并且没有一个地方发生激烈的战争。
清朝的灭亡,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的,是清朝自己瓦解的。
”这一材料( ).说明了同盟会力量的强大 .否定了武昌起义关键作用.揭示了清朝灭亡内在原因 .说明了革命党人的软弱性解析材料“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并且没有一个地方发生激烈的战争。
清朝的灭亡,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的,是清朝自己瓦解的”说明清朝灭亡是由于自身统治危机所致,揭示了清朝灭亡内在原因项正确、、三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天津滨海期末)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书》上说:“武汉首义,十数行省先后独立,所谓独立,对于清廷为脱离,对于各省为联合,蒙古、西藏意亦同此。
行动既一,决无歧趋,枢机成于中央,斯经纬周于四至。
”这里孙中山主要强调的是( ).继续进行革命.加强政治统一.各省放弃独立.实行民族自治解析材料强调独立于清廷的各省份应当行动统一,听命于中央,而非继续革命,故项错误项正确;孙中山肯定各省独立的重要性,故项错误;孙中山认为蒙古、西藏等地也应当跟其他省份一样统一行动,故项错误。
.(·四川宜宾期末)下列关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理解正确的是( ).立法目的是为了推翻君主专制.确立了责任内阁制和总统制.拉开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序幕.体现了分权制衡的立法原则解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于年月,此时君主专制制度已经被推翻,故项错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责任内阁制,限制和削弱总统权力,没有确立总统制,故项错误;戊戌变法拉开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序幕,故项错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按照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原则,规定中华民国的政治体制,故项正确。
.(·辽宁锦州期末)陈旭麓认为,革命过后的社会民众心里“呼唤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人物……”他还说:“袁世凯是选举出来的,于法有据。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优化训练:第13课辛亥革命 Word版含解析
第2课辛亥革命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的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A.兴中会B.文学社C.中国同盟会D.共进会思路解析:可从革命团体成立的地点、时间等角度思考。
同盟会是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文学社和共进会是领导武昌起义的湖北革命团体。
答案:A2.下列人物曾经率领湖北新军发动武昌起义的有()①孙中山②熊秉坤③瑞徵④金兆龙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思路解析:孙中山从海外回国是在1911年底,瑞徵是武昌起义时的清政府湖广总督。
在起义消息泄露的情况下,熊秉坤和金兆龙果断率领起义士兵冲出营房,进行起义。
答案:C3.阅读下列材料:3月13日,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遂向参议院请辞临时大总统,并推荐说:“清帝退位,南北统一,袁君之力实多。
”——《中国革命纪录》请完成:(1)上述材料记载的事件发生在哪一年?材料中的“袁君”是谁?(2)孙中山为什么说“清帝退位,南北统一,袁君之力实多”?思路解析:第(1)问可结合材料中的“清帝退位”进行判断;第(2)问可结合袁世凯的言行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1)时间:1912年。
人物:袁世凯。
(2)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清王朝的统治宣告结束。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中国同盟会纲领没有涉及到的问题是()A.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B.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C.驱逐帝国主义出中国D.提出解决土地的问题思路解析:实际考查三民主义的内容,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
答案:C2.中国近代史上,共和政体的确立是在()A.武昌起义成功后B.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C.清帝宣布退位后D.袁世凯当选临时大总统后思路解析:国家的国体和政体都是由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规定的,而当时的宪法性文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在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的。
答案:B3.在中国历史上,规定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政治体制的第一个文件是()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钦定宪法大纲》C.《中华民国约法》D.《中华民国宪法》思路解析: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从其内容中不难看出它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是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第十三课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晚清政府推行的自救运动“新政”和“预备立宪”,虽没有挽救清朝走向灭亡的命运,但是客观上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直接促使了武昌起义的爆发B.加强了清政府的综合实力C.阻挡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D.为酝酿民主革命创造条件[解析]清政府推行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
故答案为D项。
其他选项说法皆不符合史实。
2.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
孙中山的“先驱”活动体现在(D)A.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B.最早进行了反侵略、反封建的革命斗争C.最早领导推翻了封建制度D.最早建立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解析]最早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是洪仁玕,故A项错误;太平天国运动最早进行反侵略、反封建斗争,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帝制,封建制度仍然根深蒂固,故C 项错误;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故D项正确。
3.(2018·浙江学业水平模拟)同盟会纲领是对兴中会革命纲领的继承和发展,同盟会纲领的发展主要体现在(C)A.提出了民族主义B.提出了民权主义C.提出了民生主义D.提出了民主主义[解析]兴中会革命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具有民族、民权的含义。
同盟会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十六字纲领,相比较兴中会纲领,同盟会纲领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民生主义,故选C项。
4.(2018·江苏学业水平测试)学术界有观点认为,无论是从破还是从立的角度看,武昌起义都可谓首创性义举,故史称“辛亥首义”。
这里所说的“首义”主要是指武昌起义(D)A.是革命党人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B.是推翻清王朝并导致民国建立的起义C.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反清起义D.是第一次得到广泛响应和支持的起义[解析]革命党人在武昌起义之前进行了不只一次的武装起义,所以A项错误。
宣统皇帝是在袁世凯逼迫之下退位的,所以B项不正确。
C项表述错误。
故选D项。
5.(2018·河南学业水平测试)右图是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誓词,他宣誓就职这一事件发生于(D)A.1911年北京B.1911年南京C.1912年北京D.1912年南京[解析]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以五色旗为国旗,故选D项。
6.(2018·洛阳高一联考)1912年2月12日颁布的《清帝逊位诏书》曰:“……是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
”该诏书(C)A.标志着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B.体现了清帝对君主立宪政体的向往C.以和平方式宣告了清王朝的覆灭D.为中华民国成立创造了有利条件[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初民国成立,建立共和政体,2月清帝被迫退位,以和平方式宣告了清王朝的覆灭,因此选C项。
7.(2018·贵州学业水平测试)1912年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按照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D)A.总统B.总理C.法院D.国民全体[解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8.(2018·临汾高一联考)某网友在网帖《帝制的崩溃宪政的破产——从〈袁氏当国〉看中国宪政的坎坷命运》中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革命党人为袁世凯量身定做的纸制枷锁。
”此处的“量身定做”意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了(C) A.三权分立B.总统制C.责任内阁制D.民主共和制[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从材料可以看出,《临时约法》是为了限制袁世凯而制定的;根据所学知识,《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限制总统的权力。
所以答案选C项。
9.(2018·孝感高一联考)2018年3月11日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106周年纪念日,南京各界举行了一系列纪念活动,纪念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这一里程碑。
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D)A.它仿照西方资产阶级“三权分立”的原则B.它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C.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根本大法D.它建立了总统制民主共和政治体制[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记忆历史问题的能力。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以限制总统权力,D项说法错误。
根据所学可知A、B、C三项均正确。
10.(2018·信阳高一期末)近代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说,革命过后的社会民众心理“呼唤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人物……”他还说:“袁世凯是选举出来的,于法有据。
”陈旭麓的论证旨在说明(B)A.袁世凯上台符合法律程序B.袁世凯上台具有必然性C.辛亥革命引发社会动荡D.改良更有利于社会稳定[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能力。
材料强调辛亥革命后社会民众希望有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强权人物出现,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袁世凯手握兵权,得到多方面的支持,具备了这样的条件;材料又说袁世凯上台“于法有据”是“选举出来的”,可见袁世凯上台是时代的选择,具有必然性。
11.(2018·朔州高一检测)学者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它是一条分界线。
”作者认为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主要理由是(A)A.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B.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C.辛亥革命实现了生活上的移风易俗D.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解析]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是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故选A项。
B项表述不符合史实;C、D两项不是辛亥革命的主要影响,故排除。
12.(2018·景德镇高一调研)历史的很多时候,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
对此,鲁迅先生曾深有感触地说,辛亥革命后,“我到街上走了一通,满眼都是白旗。
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
材料反映的实质是辛亥革命(C)A.没有明确的反帝目标B.脱离下层人民群众C.反封建不彻底D.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解析]鲁迅先生的所说反映了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带有大量的封建残余,尤其是军政府中还有大量的封建残余势力。
这说明辛亥革命反封建的不彻底性,最终也必将导致辛亥革命的失败。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6分,共52分)13.在辛亥革命准备时期,出现过许多革命团体,其中影响最大、最足以代表整个革命运动的是孙中山创建并领导的兴中会和同盟会。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兴中会的作用远不如同盟会,但其开创之功不可忽视:一是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讲明当时中国处境的危迫;二是组织武装革命。
因此,到同盟会成立及进行反清革命的时候,大家一致认同孙先生是第一个高举革命旗帜的人。
——摘编自《张岂之、金冲及对话辛亥革命》材料二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积极联络会党和新军,先后在各地组织和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
如:湘赣边界萍(乡)浏(阳)醴(陵)起义,广东潮州黄冈起义,惠州七女湖起义,钦(州)廉(州)防城起义,广西镇南关起义,云南河口起义,以及著名的广州起义等。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1921~1949)》材料三同盟会提出了一个比较完备的民族民主革命纲领,即同盟会誓词中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纲领。
同盟会建立起一个全国性的统一革命组织,它把当时很多的革命组织集合起来。
1904年时全国成立了很多革命组织,著名的有华兴会、光复会、岳王会等。
辛亥革命以后多省独立……当时独立的十七个省投票选举大总统,十六票选孙中山,还有一票选黄兴,并没有出现南方的分裂,这正得益于同盟会组织上的统一。
同盟会的组织成分以先进知识分子为主,其成员在辛亥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兴中会的成员百分之九十五是广东人,而且他们的成分基本上是华侨商人和会党分子。
同盟会使先进知识分子群体有了一个公认的领袖——孙中山。
孙中山对团聚各种革命力量,建立全国性革命政党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时留学海外的先进知识分子虽然具有新思想,但缺乏统一的领导,孙中山在当时发挥了凝聚先进知识分子的作用。
——摘编自《张岂之、金冲及对话辛亥革命》(1)据材料一,兴中会的“开创之功”表现在哪些方面?[解析]提取材料信息概括回答。
[答案]表现: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组织武装革命(揭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序幕);孙中山成为民主革命的旗帜。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同盟会领导的武装起义的实质及作用。
[解析]第一小问从武装起义的主要特点分析,如脱离群众、单纯的军事行动等;第二小问从扩大革命影响、促使革命高潮的到来等方面分析。
[答案]实质: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革命党领导的脱离群众的单纯军事行动。
作用: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反对封建专制的精神;在全国民众中扩大了革命的影响,促进了革命高潮的到来。
(3)金冲及说“同盟会的历史作用比兴中会更大”。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这一观点。
[解析]提炼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回答。
[答案]金冲及的观点是正确的。
理由:同盟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同盟会建立起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以先进知识分子为主的同盟会在辛亥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盟会使先进知识分子群体有了一个公认的革命领袖——孙中山;同盟会频频发动武装起义,加速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进程。
14.(2018·岳阳高一期末)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重大事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
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
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
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命令须由总理副署才能生效。
材料三民国初期若干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坏的时期。
以下几个因素可解释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几十年中所产生的这一悲惨结果。
首先,中国幅员辽阔,这使得中国内地许多年来未受到与西方交往的影响。
内地相当于一个巨大的贮藏所,几十年来注重传统的文官候选人一直从那里产生。
他们组成的官僚阶层由知识分子构成,而这些知识分子专注于儒家经典著作,因而,他们更强调的是伦理原则,而不是手工技艺或战争艺术。
这一统治阶级因以下事实而进一步受到约束:除佛教外,中国没有或几乎没有借用国外东西的传统。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从“国外移来”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制度没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