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总复习三轮复习知识点串透(专家指导)
高考物理三卷知识点

高考物理三卷知识点高考物理是考生中普遍认为较为困难的科目之一。
而高考物理三卷中的知识点更是他们必须要掌握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探讨高考物理三卷中的一些关键知识点,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第一章:力与运动第一章是高考物理三卷的开篇,也是整个物理学科的基础。
其中,力与运动是重点内容之一。
在力与运动中,力的概念、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作用规律以及运动中力的应用等知识点是需要考生重点掌握的。
通过深入理解这些概念和规律,考生可以逐渐建立起对物体力学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第二章:波动与光学第二章的内容涉及到波动与光学。
波动与光学是高考物理三卷中的重要章节,其中包括波动现象、波动的传播和光学现象等。
在这一章节中,考生需要熟悉波动的性质、波的相长干涉和光的反射折射等概念。
此外,像多普勒效应和光的干涉衍射等内容也是需要考生掌握的重点。
第三章:电与磁电与磁是物理学中的基础内容之一。
在高考物理三卷中,电与磁也是一个重要章节。
电与磁中,考生需要了解电流、电阻、电压等基本概念,并理解电路中的串并联关系。
此外,磁场的产生与磁感应强度、电磁感应和电磁波等内容也是考生需重点关注的知识点。
通过深入研究电与磁的知识,考生可以提高对电路和磁场的分析和解题能力。
第四章:现代物理现代物理是高考物理三卷中的一大亮点。
它引入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前沿领域的相关知识。
在这部分中,相对论中的相对论运动学和相对论动力学,以及量子力学中的波粒二象性和不确定性原理等内容是考生需要重点掌握的。
虽然这些知识点相对较难,但是通过深入理解和实践应用,考生可以在高考中拿到更高的分数。
结语高考物理三卷的知识点涉及到了强大的力学、光学、电磁学以及现代物理等方面的知识。
掌握这些知识点是考生备考物理的重要基础。
通过对每个章节的深入研究,考生可以逐渐建立起对物理学科的整体认知和应用能力。
因此,考生在备考过程中不仅要理解这些知识点的概念和原理,还要注重实际应用和解题能力的提高。
只有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考生才能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高三物理三轮复习指导提纲.docx

高三物理三轮复习指导提纲微山一中高三物理教研组第三轮复习是回扣课本、拾遗补漏和纠错阶段,这阶段主要做四项工作:一、进行考前模拟,巩固一、二轮阶段的复习成果,克服冋生现象,保持题感。
将能力、水平再捉高一步(以屮低档题为主,不要做难题、怪题、偏题)。
二、回归课本,结合《高三物理教材回扌II材料》进行知识点归纳总结。
三、看纠错本,进行知识整理、方法回顾、经验提升。
四、整理导学案,把二轮复习以来的导学案装订成册,按类总结,如选择题:受力分析、牛顿运动定律及能量、图像问题、力有引力、电场、交流电、电磁感应。
如实验题:力学实验、电学实验。
如计算题:力学综合、电磁学综合。
如选做题:物理3-3 (看这些题的特点,哪些题做错了,怎么错的)附一:解题规范指导书写习惯再强化,解题环节再规范,从细节上提高得分环节。
(俗语说:“不怕难题不得分,就怕每题都扣分”)1.对选择题不要看到一个认为正确的结果就忽略其它选项,也许你并没有看到木题的全貌或此项上存在着的“陷阱”,应该瞻前顾后,细心比较,从而得到正确答案。
在没冇充分把握的情况下,也不要空着,可凭直觉选一个,若是多选题,通常选对其中一个选项就能拿到一半左右的分数。
2•对填空题,若是文字填空,要注意把意思表达清楚;遇到数值填空,则要注意单位,对有有效数字要求的,要严格按规定的有效数字填写。
3•对计算题,要注意规范解题,特别注意有“必要文字说明”,包括①耍指明研究对象; ②要准确画出受力图、运动示意图、电路图等有关图像;③要指明物理过程及其始末状态;④要指明正方向和零位置;⑤要指明所用的定律名称和条件;⑥要指明隐含条件或临界状态; ⑦物理量一定要使用题中的符号,自设符号要说明含义;⑧对题目耍求的结论要全面地作答。
4•解答物理大题时,尽量根据题目写出相关公式的标准形式,公式规律数学关系弄清楚了,物理图景也明白了,就可能水到渠成地求出结果,即使最后求不出结果,也能得到公式分、步骤分。
高考物理三轮复习 电学习题串透析知识点串透

高考物理三轮复习知识点串透:电学习题串透析
专题一 电容器问题
一.电容器的变量分析
1.判E 、v 、Q 、C 的变化:抓住U Q C =、kd s C πε4=、d
U E =三式讨论 2.判电流方向:关键判电量变化
3.判带电粒子运动:关键判电场强度变化
4.判电容器内某点电势变化
二.电容器的储电特征
关键:1.充放电时形成电流,稳定后断路 单充单放 ||21q q Q -=∆
2.在计算电量变化时需考虑
先放电后反充电 21q q Q +=∆
三.电容器中电场对运动电荷的控制作用
专题二 电磁导轨运动问题
电磁导轨的运动研究可以分别从电路特点,安培力的特点加速度特点,两个极值规律(a=0和v=0)及收尾时能量转化规律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单个金属棒问题
1.力+电阻
2.力+电容
3.初速+电阻
4.初速+电容
二.双金属棒问题
1.动量守恒系统:初速+电阻(∑=0外F )
初速+电阻∑≠0外F
2.动量不守恒系统:
力+电阻:共加速运动。
高考物理第三轮复习基础知识查漏

避躲市安闲阳光实验学校贵州地区高考物理第三轮复习基础知识查漏一.质点的运动(一)------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 平=s t(定义式)2.有用推论 220t V V -=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 平=122V V +4.末速度Vt =0V at + = 022V as +5.中间位置速度VS/2=22122V + 6.位移s =V 平t =2201122t V t at V t at +=- 7.加速度a =0t V V Vt t-∆=∆{以Vo 为正方向,a 与Vo 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 = 2aT {Δs 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 内位移之差} 组差法求纸带加速度a=()()65432129s s s s s s T ++-++9.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例:①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1s 、2s 、3s ……ns 内的位移之比为:12:22:32……n 2;② 在第1s 内、第 2s 内、第3s 内……第ns 内的位移之比为1:3:5……(2n-1); ③ 在第1米内、第2米内、第3米内……第n 米内的时间之比为1:()21-:)23-……(n n --1)④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s = aT 2 (a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T 一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10. s--t 图、v--t 图.图像的物理意义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和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截距的物理意义s--t 图 中与纵轴交点表示位置点,截距表示位移;与横轴交点表示时刻,截距表示时间。
v--t 图中与纵轴交点表示速度,截距表示速率;与横轴交点表示时刻,截距表示时间。
斜率的物理意义 s--t 图 中的斜率表示速度;v--t 图中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面积的物理意义v--t 图中图象与坐标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
高考物理总复习三轮复习知识点串透(专家指导).docx

高考物理三轮复习知识点串透态度决定一切,细节是成败的关键第一讲物体的平衡问题的分析方法。
一.知识网络二.热点透析(一)三个模型的正确理解:1. 轻绳(1) 不可伸长一一沿绳索方向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 不能承受压力,拉力必沿绳的方向。
(3) 内部张力处处相等,且与运动状态无关。
2. 轻弹簧(1) 约束弹簧的力是连续变化的,不能突变。
(2) 弹力的方向沿轴线。
(3)任意两点的弹力相等 3. 轻杆(1) ------------------------ 不可伸长和压缩 沿杆方向速度相同。
(2) 力可突变一一弹力的大小随运动可以自由调节。
(二)受力分析习惯的养成:1. 受力分析的步骤: •宏观物体(动量従理应用和圆周运动研究) 微观粒子力的存在性判断--利用牛顿定律 弹簧的弹力多解性■大小 f=? u mg f=? umg cos 0(1)重力是否有Q(2)弹力看四周q”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3)分析摩擦力”〔大小:由牛顿定律决定静摩擦力|〔由牛顿定律判定I 方向彳I 多解性(4)不忘电磁浮 2. 正确作受力分析图要求:正确、规范,涉及空间力应将其转化为平面力。
(三)共点力平衡的分析方法1. 判断一一变量分析(1) 函数讨论法「(2) 图解法(△法)L 方法的 .- (3) 极限法 「选择思路~ (4) 物理法 丿 2. 平衡状态计算:I RtA :三角函数勾股定理三个力作用一一合成平衡法:jI F]2= —F3构成封闭△〜解厶一般△:正弦定理、余弦 定理、相似定理EF X =O受四个力及以上一一分解平衡法E F v =0受4个力及以上:一般利用函数讨论「已知2个条件:函数式 受3个力SI 已知3个条件:△法选择项中无极值——极限分析法确受 定力 研分 究析■■ ■ 条件运动类中 販嬉何IKF 为tri 力匀交速运动 (削线.曲线〉2”・* • vj S^tt ----- at ?S ■•七一二・( V (>H> s 「_ L 1. 金勺变速曲线运动中対公 式的理解.対M.V.S 变化关豪 的理解2. 合运动利分运动的硝定3. 运动过程的分析4. 变轼分析自曲落体类半撇问眩 渡河问18S. 2n-l IflWASI L _ _____! ____♦『JL%町不等于条AS=aT 1 2 3 V 仃大小不变 方向改变V 。
高考物理三轮复习 实验基础知识知识点串透

高考物理三轮复习知识点串透:实验基础知识一.物理实验的基本要求二.高中物理学生实验的分类1.验证性实验(1)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2)验证动量守恒定律(3)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2.研究性实验(1)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2)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3.观察也描绘类实验(1)描述小电球的伏安特性曲线(2)电场中等势线的描绘4.测定物理量的实验(1)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2)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3)测金属电阻率(4)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5)测玻璃砖的折射率(6)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7)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5.仪器使用、组装类实验(1)长度的测量(2)用多用电表探索黑箱内的电学元件(3)把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4)练习使用示波器(5)传感器的简单应用附:测量对象:长度、时间、质量、力、电流对基本仪器归纳也可以这样归类斜槽类对实验的主要实验装置归纳打点计时器其它类三.演示实验鉴于演示实验数量较多(高中物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有106个)。
实验本身比较简单,因此,高考对演示实验的考查以选择、填充题出现。
在对演示实验复习应特别注意(1)重视物理学史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实验。
如紫外线照射锌板、扬氏双缝干涉实验、光的衍射中的旧松亮、α粒子散射实验、质子和中子的发现实验等等。
让学生充分了解其内容及其在物理学发展中的作用。
(2)把握实验中的关键要素。
四.题型研究基本仪器使用和读数类、选择器材和连图类、实验操作类、实验原理类、实验数据处理类、误差分析类、设计实验类。
高考物理三轮复习 动量和能量知识点串透

福建省莆田市第八中学高考物理三轮复习知识点串透:动量和能量一.知识图表二.热点透析(一)四个物理量的比较功: ——①F ②S ③功的正负判断方法 ④变力功的求法 ⑤一对内力功功率:①定义式②意义③平均功率④α⑤功率与加速度⑥机车 启动与最大速度1.功和冲量 冲量:——①变力冲量的求法 ②对合冲量的理解 ③一对内力的冲量功和冲量比较区别:一矢一标2.动量与动能 关系:kk mE P mp E 222==P E k ∆∆与的关系:变化k E P 一定变化;P 变化;k E 不一定变化(二)四个规律的比较1.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定 理表达式表达式性质正负意义公式的选择动量定理单物:pI i ∆=∑系统:ii p I ∆=∑∑矢量式(能正交分解)物理量的方向动能定理单物:ki E W ∆=∑系统:ki i E W W ∆=+∑∑内外标量式(不能正交分解)动力功W i :阻力功E k 增ΔE k :E k 减1.优先整体和全过程,然后隔离物体和隔离过程2.对动能定量应用时特别小心对待速度突变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碰撞、绳子拉紧、子弹打击、反冲、爆炸等)2.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 (1)条件的比较碰撞模型(2)典型问题 反冲与爆炸 人船模型三.功能关系功=能的变化∑∆=ki E W ∑∆+∆=p k E E W 除重力∑∆+∆=弹除弹力p k E E W ∑∆+∆=电除电力p k E W ε∑+∆=电除安培力E E W k 电电弹安培力弹力电场力除重力E E E E W p p k +∆+∆+∆+∆=∑ε,,,即:功的表述中已考虑某力对应的能,在能量变化的表述中不考虑该力对应的能的变化。
反之在能量变化的表述中已考虑该力对应的能的变化,在功的表述中不考虑该力所做的功。
名师梳理高三物理三轮复习定位及方法

名师梳理高三物理三轮复习定位及方法
名师梳理高三物理三轮复习定位及方法
名师梳理高三物理三轮复习定位及方法
复习定位:一轮面向考纲:立足基础、力求全面、达到理解和能够基本应用层次;二轮面向考题:抓住主干、研究考题、研究全卷、达到熟练应用层次;三轮面向考场:限时训练,科学表述、增强防错能力,适当查缺补漏。
现在应该已经进入二轮复习了,物理较差的同学应在二轮以后,以重点知识为主,达到一轮应达到的层次。
时间不充足的同学,可以二轮三轮合并。
落实基础:今年采用“类宁夏模式”,强度应该低于以往全国I卷。
因此不要做过难的题,利用经典题,基础题和中档题落实双基。
列举一部分方向,着重这些方向的训练:受力分析(步骤,压力、支持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有无、动静和方向);运动分析(以匀变速直线运动为例)如何明确过程、如何选公式、正方向的使用;图像的使用(有阻力上抛,伏安特性);矢量的合成和分解;能量分析(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带电粒
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
主干知识:四种基本运动的规律;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及机械能守恒定律;电场的基本性质及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应用;欧姆定律、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和电路分析;洛仑兹力,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圆周运动;电磁感应定律和楞
非常重要,特别是运动过程分析;选择题宁缺勿滥;当舍则舍(卷纸上可以有及时放弃的题,不可以有看不见或没时间思考的简单题)。
2019-2020年高考物理三轮复习知识点 串透

2019-2020年高考物理三轮复习知识点 串透第一讲 物体的平衡问题的分析方法。
(一)三个模型的正确理解: 1.轻绳(1)不可伸长——沿绳索方向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不能承受压力,拉力必沿绳的方向。
(3)内部张力处处相等,且与运动状态无关。
2.轻弹簧(1)约束弹簧的力是连续变化的,不能突变。
(2)弹力的方向沿轴线。
(3)任意两点的弹力相等 3.轻杆(1)不可伸长和压缩——沿杆方向速度相同。
(2)力可突变——弹力的大小随运动可以自由调节。
(二)受力分析习惯的养成: 1.受力分析的步骤: (1)重力是否有()⎩⎨⎧微观粒子动研究动量定理应用和圆周运宏观物体(2)弹力看四周⎩⎨⎧--弹簧的弹力多解性利用牛顿定律力的存在性判断大小 f=?u mg f=?umg cos θ 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3)分析摩擦力大小:由牛顿定律决定 静摩擦力 由牛顿定律判定方向:受力分 析确 定 研 究 对象多解性 (4)不忘电磁浮 2.正确作受力分析图要求:正确、规范,涉及空间力应将其转化为平面力。
(三)共点力平衡的分析方法 1.判断——变量分析 (1)函数讨论法(2)图解法(△法) 方法的 (3)极限法 选择思路 (4)物理法2.平衡状态计算:Rt △:三角函数勾股定理 三个 力作用——合成平衡法:F 12=-F 3构成封闭△→解△一般△: 正弦定理、余弦 定理、相似定理∑F x =0 受四个力及以上——分解平衡法∑F y =0第二讲 力与运动一.知识图表二.热点透析 运动受力紧相连,严谨笃实细分析,临界隐含图助研,物理模型呈眼前 (一)动态变量分析——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1.动态过程分析大小力 加速度 速度变化(V max V min V=0)方向有明显形变产生的弹力不能突变2.瞬时状态的突变无明显形变产生的弹力不能突变接能的刚性物体必具有共加速度矢量性(确定正方向)关键运动示意图,对称性和周期性,v-t图是否一样3.运动会成分解方法的灵活使用按正交方向分解平抛运动⇒按产生运动的原因分解渡河问题(二)牛顿定律与运动1.在恒力作用下的匀变速运动(1)句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技巧矢量性(确定正方向)关键运动示意图,对称性和周期性,v-t图a是否一样(往复运动)(2)研究匀变速曲线运动的基本方法(出发点)——灵活运用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按正交方向分解抛体运动⇒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按产生运动的原因分解渡河问题2.在变力作用下的圆周运动和机械振动(1)圆周运动①圆周运动的临界问题绳子T=0 圆周轨道的最高点、最低点(绳型、杆型)的极值速度临界轨道N=0 ⇒摩擦力f=fmax 锥摆型、转台型、转弯型的轨道作用力临界②典型的圆周运动:天体运动、核外电子绕核运动、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带电粒子在多种力作用的圆周运动③等效场问题④天体运动问题考虑多解性(2)振动过程分析对称性V |a| |F|的对称平衡位置的确定特殊位置特征(3)圆周运动、振动、波的系列解的确定方法考虑时空周期性运动的双向性第三讲 动量和能量一.知识图表二.热点透析功: ——①F ②S ③功的正负判断方法 ④变力功的求法 ⑤一对内力功功率:①定义式②意义③平均功率④α⑤功率与加速度⑥机车 启动与最大速度1.功和冲量 冲量:——①变力冲量的求法 ②对合冲量的理解 ③一对内力的冲量功和冲量比较区别:一矢一标2.动量与动能 关系:k k mE P mp E 222==P E k ∆∆与的关系:变化k E P 一定变化;P 变化;k E 不一定变化 (二)四个规律的比较2.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 (1)条件的比较碰撞模型 (2)典型问题 反冲与爆炸 三.功能关系 功=能的变化 ∑∆=k i E W∑∆+∆=p k E E W 除重力 ∑∆+∆=弹除弹力p k E E W ∑∆+∆=电除电力p k E W ε∑+∆=电除安培力E E W k电电弹安培力弹力电场力除重力E E E E W p p k +∆+∆+∆+∆=∑ε,,,即:功的表述中已考虑某力对应的能,在能量变化的表述中不考虑该力对应的能的变化。
【K12学习】高考物理总复习三轮复习知识点串透(专家指导)

高考物理总复习三轮复习知识点串透(专家指导)高考物理三轮复习知识点串透态度决定一切,细节是成败的关键第一讲物体的平衡问题的分析方法。
一.知识网络板块重要“知识背景”疑难问题典型问题常见受重力与万有引力的三力1.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种力分弹力与作用力析 2.受力分析的思路和步骤 1.平衡条件: 1.力的存在性判断 1.轻绳、轻杆、轻 2.空间力的受力分弹簧的正确理解析2.整体法和隔法的 3.对摩擦力的正确灵活选用理解1.动态分析。
2.范围分析①可能性分析②临界分析 3.极值分析 4.自锁问题 Fix0物1.受力分析思路①F合0 体2.常用方法: Fiy0平①合成平衡法②构成封闭多边形衡②分解平测法 2.力的合成和分解一平行四边形法则 3.正交分解二.热点透析三个模型的正确理解:1.轻绳不可伸长——沿绳索方向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不能承受压力,拉力必沿绳的方向。
内部张力处处相等,且与运动状态无关。
2.轻弹簧约束弹簧的力是连续变化的,不能突变。
弹力的方向沿轴线。
任意两点的弹力相等3.轻杆不可伸长和压缩——沿杆方向速度相同。
力可突变——弹力的大小随运动可以自调节。
受力分析习惯的养成:1.受力分析的步骤:重力是否有动研究宏观物体动量定理应用和圆周运微观粒子弹力看四周力的存在性判断利用牛顿定律弹簧的弹力多解性大小 f=?u mg f=?umg cosθ本卷第1页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分析摩擦力大小:牛顿定律决定静摩擦力牛顿定律判定方向:多解性不忘电磁浮2.正确作受力分析图要求:正确、规范,涉及空间力应将其转化为平面力。
共点力平衡的分析方法1.判断——变量分析受4个力及以上:一般利用函数讨论函数讨论法已知2个条件:函数式图解法方法的受3个力极限法选择思路已知3个条件: △法物理法选择项中无极值──极限分析法2.平衡状态计算:Rt△:三角函数勾股定理确受三个力作用——合成平衡法:定力F12=-F3构成封闭△→解△研分究析一般△: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相似定理对象∑Fx=0 受四个力及以上——分解平衡法∑Fy=0本卷第2页第二讲力与运动一.知识图表二.热点透析运动受力紧相连,严谨笃实细分析,临界隐含图助研,物理模型呈眼前动态变量分析——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1.动态过程分析大小力加速度速度变化力方向有明显形变产生的弹力不能突变 2.瞬时状态的突变无明显形变产生的弹力不能突变接能的刚性物体必具有共加速度矢量性关键运动示意图,对称性和周期性,v-t图a是否一样3.运动会成分解方法的灵活使用按正交方向分解平抛运动按产生运动的原因分解渡河问题牛顿定律与运动1.在恒力作用下的匀变速运动句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技巧矢量性关键运动示意图,对称性和周期性,v-t图a是否一样研究匀变速曲线运动的基本方法本卷第3页——灵活运用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按正交方向分解抛体运动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按产生运动的原因分解渡河问题 2.在变力作用下的圆周运动和机械振动圆周运动①圆周运动的临界问题绳子T=0 圆周轨道的最高点、最低点的极值速度临界轨道N=0 摩擦力f=fmax 锥摆型、转台型、转弯型的轨道作用力临界②典型的圆周运动:天体运动、核外电子绕核运动、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带电粒子在多种力作用的圆周运动③等效场问题④天体运动问题考虑多解性振动过程分析对称性 V |a| |F|的对称平衡位置的确定特殊位置特征圆周运动、振动、波的系列解的确定方法考虑时空周期性运动的双向性本卷第4页第三讲动量和能量一.知识图表二.热点透析四个物理量的比较功:——①F ②S ③功的正负判断方法④变力功的求法⑤一对内力功功率:①定义式②意义③平均功率④α⑤功率与加速度⑥机车启动与最大速度 1.功和冲量冲量:——①变力冲量的求法②对合冲量的理解③一对内力的冲量功和冲量比较区别:一矢一标p22.动量与动能关系:Ek2mP2mEkEk与P的关系:Ek变化 P一定变化;P变化;Ek不一定变化四个规律的比较 1.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定理表达式单物:Iip 系统:Iipi 动量定理矢量式表达式性质正负意义物理量的方向公式的选择 1.优先整体和全过程,然后隔离物体和隔离过程 2.对动能定量应用时特别小心对待速本卷第5页动力功 Wi:单物:WiEk 动能定理系统:Wi外Wi内Ek 标量式阻力功 Ek增ΔEk: Ek减度突变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2.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条件的比较碰撞模型典型问题反冲与爆炸人船模型三.功能关系功=能的变化 WiEkW除重力EkEp W除弹力EkEp弹 W除电力Ekp电W除安培力EkE电W除重力,电场力,弹力,安培力EkEpEp弹电E电即:功的表述中已考虑某力对应的能,在能量变化的表述中不考虑该力对应的能的变化。
高考物理三轮复习知识点串透高中物理

高考物理三轮复习知识点串透高中物理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第一讲 物体的平稳咨询题的分析方法。
二.热点透析〔一〕三个模型的正确明白得: 1.轻绳〔1〕不可伸长——沿绳索方向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不能承担压力,拉力必沿绳的方向。
〔3〕内部张力处处相等,且与运动状态无关。
2.轻弹簧〔1〕约束弹簧的力是连续变化的,不能突变。
〔2〕弹力的方向沿轴线。
〔3〕任意两点的弹力相等 3.轻杆〔1〕不可伸长和压缩——沿杆方向速度相同。
〔2〕力可突变——弹力的大小随运动能够自由调剂。
〔二〕受力分析适应的养成: 1.受力分析的步骤: 〔1〕重力是否有()⎩⎨⎧微观粒子动研究动量定理应用和圆周运宏观物体〔2〕弹力看四周⎩⎨⎧--弹簧的弹力多解性利用牛顿定律力的存在性判断受力分 析确 定 研 究 对象〔3〕分析摩擦力大小:由牛顿定律决定静摩擦力 由牛顿定律判定方向:多解性 〔4〕不忘电磁浮 2.正确作受力分析图要求:正确、规范,涉及空间力应将其转化为平面力。
〔三〕共点力平稳的分析方法 1.判定——变量分析 〔1〕函数讨论法 〔2〕图解法〔△法〕 方法的 〔3〕极限法 选择思路 〔4〕物理法2.平稳状态运算:Rt △:三角函数勾股定理 三个 力作用——合成平稳法:F 12=-F 3构成封闭△→解△一样△: 正弦定理、余弦 定理、相似定理∑F x =0 受四个力及以上——分解平稳法∑F y =0第二讲力与运动一.知识图表二.热点透析运动受力紧相连,严谨笃实细分析,临界隐含图助研,物理模型呈眼前〔一〕动态变量分析——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1.动态过程分析大小V min V=0〕力力加速度速度变化〔V方向有明显形变产生的弹力不能突变2.瞬时状态的突变无明显形变产生的弹力不能突变接能的刚性物体必具有共加速度矢量性〔确定正方向〕关键运动示意图,对称性和周期性,v-t图a是否一样3.运动会成分解方法的灵活使用按正交方向分解平抛运动⇒按产生运动的缘故分解渡河咨询题〔二〕牛顿定律与运动1.在恒力作用下的匀变速运动〔1〕句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技巧矢量性〔确定正方向〕关键运动示意图,对称性和周期性,v-t图a是否一样〔往复运动〕〔2〕研究匀变速曲线运动的差不多方法〔动身点〕——灵活运用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按正交方向分解抛体运动⇒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按产生运动的缘故分解渡河咨询题2.在变力作用下的圆周运动和机械振动〔1〕圆周运动①圆周运动的临界咨询题绳子T=0 圆周轨道的最高点、最低点〔绳型、杆型〕的极值速度临界轨道N=0 ⇒摩擦力f=fmax 锥摆型、转台型、转弯型的轨道作用力临界②典型的圆周运动:天体运动、核外电子绕核运动、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带电粒子在多种力作用的圆周运动③等效场咨询题④天体运动咨询题考虑多解性〔2〕振动过程分析对称性V |a| |F|的对称平稳位置的确定专门位置特点〔3〕圆周运动、振动、波的系列解的确定方法考虑时空周期性运动的双向性第三讲 动量和能量一.知识图表二.热点透析〔一〕四个物理量的比较功: ——①F ②S ③功的正负判定方法 ④变力功的求法 ⑤一对内力功功率:①定义式②意义③平均功率④α⑤功率与加速度⑥机车 启动与最大速度1.功和冲量 冲量:——①变力冲量的求法 ②对合冲量的明白得 ③一对内力的冲量功和冲量比较区不:一矢一标2.动量与动能 关系:k k mE P mp E 222==P E k ∆∆与的关系:变化k E P 一定变化;P 变化;k E 不一定变化 〔二〕四个规律的比较1.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定 理 表达式表达式性质 正负意义 公式的选择 动量定理单物:p I i ∆=∑ 系统:i i p I ∆=∑∑矢量式 〔能正交分解〕物理量的 方向 1.优先整体和全过程,然后隔离物体和隔离过程 2.对动能定量应用时专门小心对待速度突变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碰撞、绳子拉紧、子弹打击、反冲、爆炸等〕动能定理单物:k i E W ∆=∑系统:k i i E W W ∆=+∑∑内外 标量式〔不能正交分解〕动力功 W i :阻力功E k 增ΔE k :E k 减2.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 〔1〕条件的比较碰撞模型 〔2〕典型咨询题 反冲与爆炸 三.功能关系 功=能的变化 ∑∆=k i E W∑∆+∆=p k E E W 除重力 ∑∆+∆=弹除弹力p k E E W ∑∆+∆=电除电力p k E W ε∑+∆=电除安培力E E W k电电弹安培力弹力电场力除重力E E E E W p p k +∆+∆+∆+∆=∑ε,,,即:功的表述中已考虑某力对应的能,在能量变化的表述中不考虑该力对应的能的变化。
高考物理三轮复习回归教材:知识点精要

高考物理三轮回归教材:知识点精要一、力物体的平衡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3.弹力(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4.摩擦力(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②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①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μF N进行计算,其中F N是物体的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无关.或者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②静摩擦力大小:静摩擦力大小可在0与f max 之间变化,一般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5.物体的受力分析(1)确定所研究的物体,分析周围物体对它产生的作用,不要分析该物体施于其他物体上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 (2)按“性质力”的顺序分析.即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顺序分析,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混淆重复分析.(3)如果有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先假设此力不存在,想像所研究的物体会发生怎样的运动,然后审查这个力应在什么方向,对象才能满足给定的运动状态.6.力的合成与分解(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2)力合成与分解的根本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3)力的合成: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共点的两个力(F 1 和F 2 )合力大小F的取值范围为:|F 1 -F 2|≤F≤F 1 +F 2 . (4)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在实际问题中,通常将已知力按力产生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为方便某些问题的研究,在很多问题中都采用正交分解法.7.共点力的平衡(1)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2)平衡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叫平衡状态,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状态.(3)★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F=0,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问题,则平衡条件应为:∑F x =0,∑F y =0.(4)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隔离法、整体法、图解法、三角形相似法、正交分解法等等.二、直线运动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需要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做视为质点的依据。
高三物理高考三轮复习基础知识查漏

2010届高三物理三轮复习-基础知识查漏一.质点的运动(一)------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 平=s t(定义式) 2.有用推论 220t V V -=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 平=122V V + 4.末速度Vt =0V 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6.位移s =V 平t =2201122t V t at V t at +=- 7.加速度a =0t V V V t t-∆=∆{以Vo 为正方向,a 与Vo 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 = 2aT {Δs 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 内位移之差}组差法求纸带加速度a= ()()65432129s s s s s s T ++-++9.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例:①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1s 、2s 、3s ……ns 内的位移之比为:12:22:32……n 2;② 在第1s 内、第 2s 内、第3s 内……第ns 内的位移之比为1:3:5……(2n-1);③ 在第1米内、第2米内、第3米内……第n 米内的时间之比为1:()21-:)23-n --1)④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s = aT 2 (a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T 一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10. s--t 图、v--t 图.图像的物理意义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和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截距的物理意义s--t 图 中与纵轴交点表示位置点,截距表示位移;与横轴交点表示时刻,截距表示时间。
v--t 图中与纵轴交点表示速度,截距表示速率;与横轴交点表示时刻,截距表示时间。
斜率的物理意义 s--t 图 中的斜率表示速度;v--t 图中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面积的物理意义v--t 图中图象与坐标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
,画出几种典型运动的V-t 图:11.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 ;加速度(a): m/s 2 ;末速度( Vt ):m/s ;时间(t)秒(s);位移(s):米(m );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 3.6 km/h 。
高考物理三轮复习知识点串讲

高考物理三轮复习知识点串透1
第一讲 物体的平衡问题的分析方法。
一.知识网络
(一)三个模型的正确理解:
1.轻绳
(1)不可伸长——沿绳索方向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不能承受压力,拉力必沿绳的方向。
(3)内部张力处处相等,且与运动状态无关。
2.轻弹簧
(1)约束弹簧的力是连续变化的,不能突变。
(2)弹力的方向沿轴线。
(3)任意两点的弹力相等
3.轻杆
(1)不可伸长和压缩——沿杆方向速度相同。
(2)力可突变——弹力的大小随运动可以自由调节。
(二)受力分析习惯的养成:
1.受力分析的步骤:
(1)重力是否有()
⎩⎨⎧微观粒子
动研究动量定理应用和圆周运宏观物体 (2)弹力看四周⎩⎨⎧--弹簧的弹力多解性利用牛顿定律
力的存在性判断
大小 f=?u mg f=?umg cos θ
滑动摩擦力
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3)分析摩擦力
受 力 分 析 确 定 研 究 对 象 大小:由牛顿定律决定
静摩擦力 由牛顿定律判定
方向:
多解性
(4)不忘电磁浮
2.正确作受力分析图
要求:正确、规范,涉及空间力应将其转化为平面力。
(三)共点力平衡的分析方法
1.判断——变量分析 (1)函数讨论法 (2)图解法(△法) 方法的 (3)极限法 选择思路 (4)物理法 2.平衡状态计算:
三个 F 一般△: 正弦定理、余弦 定理、相似定理
∑F x =0
受四个力及以上——分解平衡法
∑F y =0。
高考物理第三轮复习指导:答题九大要点

高考物理第三轮复习指导:答题九大要点
高考物理第三轮复习指导:答题九大要点
在现代,物理学已经成为自然科学中最基础的学科之一。
以下是查字典物理网为大家整理的高考物理第三轮复习指导,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查字典物理网一直陪伴您。
1.一定要认真审题,从题目提供的背景资料中提取相关信息,找到句。
审题一定全面仔细。
很多考生在审题时直接去看问题,往往忽视了前提。
要知道历史都有阶段定位,考生特别要注意把事件或者问题放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根据这个时代的特点来分析和阐述。
历史的主观题目在设问的前半部分通常都给出一段情景、一段或几段话、一张或几张地图,对这些内容考生一定要仔细思考,因为这个题目考查的所处历史时期和特点都蕴涵在这些内容之中。
2.解答非选择题要求组织语言表述答案。
很多考生失分就是因为不会运用学科语言表达。
所以考生一定要注意运用特定的规范、格式、学科语言来表述自己的思路。
3.要化综合为单科。
现在的跨学科试题多数是拼盘结构,针对生产、生活中的一个问题,给出一段背景资料,分几个小问来提问,不要害怕这样的题目。
4.物理计算题需要注意的两点。
第一,高考改卷是分步给分的,要严格按照答题步骤一步步来。
很多考生一上来就写公式,甚至一开始就代入数字计算,如果错了,一分也得不到。
般的思路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再就是换个角度思考,可根据自己的生活阅历对题中提供的材料进行理解、分析。
9.卷书写要规范,字迹要清楚。
最后,希望小编整理的高考物理第三轮复习指导对您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高三物理三轮复习知识点

高三物理三轮复习知识点高三物理学科是学生们备战高考的关键科目之一。
为了能够顺利应对物理考试,高三学生需要对三轮复习知识点进行深入理解和掌握。
本文将围绕着高三物理三轮复习知识点展开讨论,旨在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完成复习准备。
一、力学知识点1.运动学高考物理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为运动学。
其中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以及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不同类型的运动。
学生们需要对各种运动情况进行分析,并能够应用相关公式解决问题。
2.力的作用和受力分析力是物体发生运动或形状变化的原因,学生们需要了解不同类型的力,如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并能够进行受力分析,找出物体所受的全部力,并应用牛顿第一、第二定律解决问题。
3.圆周运动圆周运动是高考物理中的难点之一。
学生们需要掌握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如圆周运动的速度、加速度、向心力等,并能够运用相关公式解决与圆周运动有关的问题。
二、热学知识点1.温度和热量学生们需要了解温度和热量的概念,并能够运用热量守恒定律解决与热学有关的问题。
此外,还需要了解热能转化和传递的过程,如传导、传热和辐射等。
2.气体动理论气体动理论是高考物理热学部分的重要内容。
学生们需要了解气体分子的运动规律,如速度分布、平均动能等,并能够应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解决与气体有关的问题。
3.相变和热力学第一定律学生们需要了解物质的相变规律,如固体的熔化、沸腾等,并能够运用热力学第一定律解决相关问题。
此外,还需要了解熵的概念和熵增原理。
三、电学知识点1.电荷和电场学生们需要了解电荷的属性和电场的概念,并能够利用库仑定律解决与电荷和电场有关的问题。
此外,还需要了解电场力做功和电势能的概念。
2.电流和电路学生们需要了解电流的概念和电路的基本组成,如电源、导线和负载等,并能够应用欧姆定律解决与电流和电路相关的问题。
3.电磁感应和电磁波电磁感应和电磁波是高考物理中的重要内容。
学生们需要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并能够应用它们解决与电磁感应有关的问题。
高考物理三轮复习方法全指导

高考物理三轮复习方法全指导高考物理复习是一项系统工程,复习时一要明确高考考什么,二要研究高考怎么考,三要弄清学生怎么错,四要确定老师怎么做。
在此基础上制定三轮复习策略,一轮复习是基础能力过关,二轮复习是综合能力突破,三轮复习是应用能力提高。
第一轮是章节复习,此轮复习是面向考纲:立足基础、力求全面、达到理解和能够基本应用层次。
具体是:1回归课本,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强化训练。
俗话说:万变不离其宗。
高考题再怎么灵活,它都要紧扣课本、围绕考纲来命题。
只要我们的基础知识牢靠了,基本技能掌握了,以课本内容为出发点,我们就可以从容面对任何形式的高考!所以,在首轮复习中,我们务必要加强"双基"训练。
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特别是对于那些自己觉得比较抽象和陌生的知识点,一定要从弄清"为什么要引入相应概念?如何引入?怎样定义?有何含义?有哪些典型的应用?"等几个方面的问题来强化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
就这一点而言,考虑到目前学生的时间和精力的分配问题,我们在一轮复习阶段要多练选择题,因为选择题相比而言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单一,对及时巩固相关的知识点很有帮助,而且也不费时间,效率也就比较高。
2夯实基础知识、注意主干知识。
尽管近几年来教材在变,大纲在变,高考也在变,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思路不会变,它们是高考物理考查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内容,而主干知识又是物理知识体系中的最重要的知识,学好主干知识是学好物理的关键,是提高能力的基础。
在备考复习中,不仅要求记住这些知识的内容,而且还要加强理解,熟练运用,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要立足于本学科知识,把握好要求掌握的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明确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
新课程知识应用性较强,与素质教育的教改目标更加接近,容易成为命题点。
3注重学科思想方法的掌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物理三轮复习知识点串透态度决定一切,细节是成败的关键第一讲 物体的平衡问题的分析方法。
一.知识网络板块重要“知识背景”疑难问题典型问题受力分析 重力与万有引力1. 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弹力与作用力2.受力分析的思路和步骤1.力的存在性判断2.空间力的受力分析3.对摩擦力的正确理解1.轻绳、轻杆、轻弹簧的正确理解2.整体法和隔法的灵活选用物体平衡 1.平衡条件:①⎩⎨⎧==⇒=∑∑000iy ix F F F 合 ②构成封闭多边形 2.力的合成和分解一平行四边形法则 3.正交分解1.受力分析思路2.常用方法: ①合成平衡法②分解平测法1.动态分析。
2.范围分析 ①可能性分析 ②临界分析 3.极值分析 4.自锁问题二.热点透析(一)三个模型的正确理解: 1.轻绳(1)不可伸长——沿绳索方向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不能承受压力,拉力必沿绳的方向。
(3)内部张力处处相等,且与运动状态无关。
2.轻弹簧(1)约束弹簧的力是连续变化的,不能突变。
(2)弹力的方向沿轴线。
(3)任意两点的弹力相等 3.轻杆(1)不可伸长和压缩——沿杆方向速度相同。
(2)力可突变——弹力的大小随运动可以自由调节。
(二)受力分析习惯的养成: 1.受力分析的步骤: (1)重力是否有()⎩⎨⎧微观粒子动研究动量定理应用和圆周运宏观物体(2)弹力看四周⎩⎨⎧--弹簧的弹力多解性利用牛顿定律力的存在性判断大小 f=?u mg f=?umg cos θ常见的三种力受力分 析确 定 研 究 对象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3)分析摩擦力大小:由牛顿定律决定 静摩擦力 由牛顿定律判定方向:多解性 (4)不忘电磁浮 2.正确作受力分析图要求:正确、规范,涉及空间力应将其转化为平面力。
(三)共点力平衡的分析方法 1.判断——变量分析 (1)函数讨论法 (2)图解法(△法) 方法的 (3)极限法 选择思路 (4)物理法 2.平衡状态计算:Rt △:三角函数勾股定理 三个 力作用——合成平衡法:F 12=-F 3构成封闭△→解△一般△: 正弦定理、余弦 定理、相似定理∑F x =0 受四个力及以上——分解平衡法∑F y =0受4个力及以上: 一般利用函数讨论 已知2个条件: 函数式 受3个力 已知3个条件: △法 选择项中无极值──极限分析法第二讲 力与运动 一.知识图表二.热点透析 运动受力紧相连,严谨笃实细分析,临界隐含图助研,物理模型呈眼前 (一)动态变量分析——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1.动态过程分析大小力 加速度 速度变化(V max V min V=0) 力 方向有明显形变产生的弹力不能突变 2.瞬时状态的突变 无明显形变产生的弹力不能突变 接能的刚性物体必具有共加速度 矢量性(确定正方向)关键 运动示意图,对称性和周期性,v-t 图 a 是否一样3.运动会成分解方法的灵活使用按正交方向分解 平抛运动按产生运动的原因分解 渡河问题 (二)牛顿定律与运动1.在恒力作用下的匀变速运动 (1)句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技巧 矢量性(确定正方向)关键 运动示意图,对称性和周期性,v-t 图 a 是否一样(往复运动)(2)研究匀变速曲线运动的基本方法(出发点)——灵活运用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按正交方向分解抛体运动⇒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按产生运动的原因分解渡河问题2.在变力作用下的圆周运动和机械振动(1)圆周运动①圆周运动的临界问题绳子T=0 圆周轨道的最高点、最低点(绳型、杆型)的极值速度临界轨道N=0 ⇒摩擦力f=fmax 锥摆型、转台型、转弯型的轨道作用力临界②典型的圆周运动:天体运动、核外电子绕核运动、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带电粒子在多种力作用的圆周运动③等效场问题④天体运动问题考虑多解性(2)振动过程分析对称性V |a| |F|的对称平衡位置的确定特殊位置特征(3)圆周运动、振动、波的系列解的确定方法考虑时空周期性运动的双向性第三讲 动量和能量一.知识图表二.热点透析(一)四个物理量的比较功: ——①F ②S ③功的正负判断方法 ④变力功的求法 ⑤一对内力功功率:①定义式②意义③平均功率④α⑤功率与加速度⑥机车 启动与最大速度 1.功和冲量 冲量:——①变力冲量的求法 ②对合冲量的理解 ③一对内力的冲量功和冲量比较区别:一矢一标2.动量与动能 关系:k k mE P mp E 222==P E k ∆∆与的关系:变化k E P 一定变化;P 变化;k E 不一定变化 (二)四个规律的比较1.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定 理表达式表达式性质正负意义 公式的选择 动量定理单物:p I i ∆=∑ 系统:i i p I ∆=∑∑矢量式 (能正交分解) 物理量的 方向1.优先整体和全过程,然后隔离物体和隔离过程 2.对动能定量应用时特别小心对待速动能定理单物:k i E W ∆=∑系统:k i i E W W ∆=+∑∑内外标量式 (不能正交分解)动力功 W i :阻力功 E k 增ΔE k :E k 减度突变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碰撞、绳子拉紧、子弹打击、反冲、爆炸等)2.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 (1)条件的比较碰撞模型 (2)典型问题 反冲与爆炸 人船模型 三.功能关系 功=能的变化 ∑∆=k i E W∑∆+∆=p k E E W 除重力 ∑∆+∆=弹除弹力p k E E W ∑∆+∆=电除电力p k E W ε∑+∆=电除安培力E E W k电电弹安培力弹力电场力除重力E E E E W p p k +∆+∆+∆+∆=∑ε,,,即:功的表述中已考虑某力对应的能,在能量变化的表述中不考虑该力对应的能的变化。
反之在能量变化的表述中已考虑该力对应的能的变化,在功的表述中不考虑该力所做的功。
第五讲 力学习题串透析专题一:传送带问题传送带类分水平、倾斜两种:按转向分顺时针、逆时针转两种。
(1)受力和运动分析受力分析中的摩擦力突变(大小、方向) ——发生在V 物与V 传相同的时刻 运动分析中的速度变化——相对运动方向和对地速度变化 分析关键 V 物?V 带 分类讨论 mgsin θ?f传送带长度——临界之前是否滑出? 友情提醒:共速以后一定与传送带保持相对静止作匀速运动吗?(2)传送带问题中的功能分析 ①功能关系:W F =△E K +△E P +Q ②对W F 、Q 的正确理解(i )传送带做的功:W F =F ·S 带 功率P=F ×V 带 (F 由传送带受力平衡求得) (ii )产生的内能:Q=f ·S 相对(iii )如物体无初速,放在水平传送带上,则在整个加速过程中物体获得的动能E K ,因为摩擦而产生的热量Q 有如下E K =Q=221传mv 。
专题二:摩擦拖动问题一.摩擦拖动中的受力和运动分析 1.思路:速度 运动 共速时是否再相对运动比较 隔离法 相对运动的情况⇒ ⇒建立模型外力与最大静摩擦力 静止 是否反向 摩擦力是否变化,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 加速度2.关键 滑动与不滑动 讨论脱离和不脱离 二.摩擦拖动中的功能分析和动量分析由牛顿定律求a i (隔离法) 1.动量不守恒系统 运动学公式位移关系(示意图) 2.动量守恒系统(1)重申动量守恒的四特性(2)涉及对地位移:单物体动能定理——fS 对地=ΔE ki涉及相对位移:系统动能定理——f S 相对=∑ΔE ki(3)警惕“ΔE 损” 专题三:弹簧类问题一.弹簧类题的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 (一)弹力的特点1.弹力的瞬时性:弹簧可伸长可压缩,两端同时受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弹力随变量变化而变化。
2.弹力的连续性:约束弹簧的弹力不能突变(自由弹簧可突变)3.弹力的对称性:弹簧的弹力以原长位置为对称,即相等的弹力对应两个状态。
(二)在弹力作用下物体的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①考虑压缩和伸长两种可能性 1.在弹力作用下物体处于平衡态—— ②作示意图③受力平衡列方程2.在弹力作用下物体处于变速运动状态形变 F m F a i ∑=,a 变化 v 变化 位置变化(a = 0时v max ) (v=0时形变量最大)过程——抓住振动的对称性 (1)变量分析瞬时匀变速运动 (2)运动计算一般运动①通过分析弹簧的形变而确定弹力大小、方向的改变,从而研究联系物的运动②弹簧处于原长状态不一定是平衡态抓住 ③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时,必有变化的外力作用,变化的外力常存在极值问题④充分利用振动特征(振幅、平衡位置、对称性、周期性、F 回与弹力的区别) ⑤临界态——脱离与不脱离:必共速、共加速且N=0 ⑥善用系统牛顿第二定律二.弹簧类题的动量分析和能量分析 1.受力分析、运动分析明确 (1)何时:v max 、v min 、E pmax 、E pmin 、E k 总max 、E k 总min 、E kimax 、E kimin 弹簧伸长最长E pmax 、E k 总max (2)三个典型状态 弹簧压缩最短 压缩→原长 原加速的物体v 最大恢复原长伸长→原长 原减速的物体v 不一定最小2.动量守恒的系统和过程的确定(F 外= 0之后) 3.能量守恒的系统和过程的确定(注意:v 突变中的能量转化,常见的有弹簧类连接体)第六讲电场与磁场一.知识图表二.热点透析(一)电场中的三概念辩析1.E、ϕ、ε、F、W的比较研究角度物理量性质决定因素正负意义从力的特性角度电场力矢量电场和电荷方向电场强度矢量电场方向从能的特性角度电场力功标量电场和电荷动力功还是阻力功电势能标量电场和电荷大小电势标量电场高低2.变化、大小比较的方法电场线的疏密(1)E常见的电场w电>0,ε↓;w中<0,ε↑利用电场线(2)ϕ与ε⇒ϕ与E无必然联系用重力场类比(与ϕ有联系的才成立)w 电=-Δε(3)功能关系 w 安=E 电(安培力作负功的情形) w 洛=0 (二)场的描述和设计①利用“均分法”找等势点后,可得等势线和电场线 1.电场——匀强电场②利用重力场类比得电场线运动规律要求 2.磁场——边界条件运动范围要求第七讲 带电粒子的运动一.分析要点微观粒子重力不计1.重力是否考虑 若考虑重力将无法计算,则重力不计 隐含判断 2.常见的几种装置装置原理图 规律示波器yy ′上加信号电压:)2(42101L L dU L U y y +=xx ′上加扫描电压:)23(42101L L dU L U y x +=速度选择器若,,00BEv q E B qv =⋅=即粒子做匀速直线运动 磁流体发电机等离子体射入,受洛伦兹力偏转,使两极板带正、负电,两极电压为U 时稳定。
Bd v U B v q dUq 00,=⋅=⋅霍尔效应qvB q bU= ⎩⎨⎧==⇐=∴)()(为单位体积内的电荷数为单位长度上的电荷数n vnsq I n vnq I vBh U电磁流量计qvB q D U = DBUv =∴ 2)2(DDB U vs Q π==∴ 质谱仪电子经U 加速,从A 孔入射经偏转打到P 点,.2,21020meUv mv eU ==得 ,22220meUeBmeB mv r d AP ====荷质比228dB Um e = 回旋加速器D 形盒内分别接频率为mqBf π2=的高频交流电源两极,带电粒子在窄缝间电场加速,在D 形盒内偏转二.带电粒子运动判断有无初速 等势线 电场中 电场分布 ⇒轨迹是否只受电场力作用 电场线 ①磁场分布特点即B 的变化磁场中 ②运动中v 的变化 ⇔gBmvR =③轨道的曲率半径变化三.带电粒子运动计算(一)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匀速圆周运动rv m r Qq k22=点电荷电场中:变速直线运动:动能定理 匀变速直线运动 1.常见运动 匀强电场中匀变速曲线运动 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 交变电场中 振动 迂回运动 2.处理技巧匀速直线运动 F 合=0(1)粒子作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三法均可以 变加速直线运动——功能关系分解方法:牛顿定律+运动学公式或能量定理 (2)粒子作曲线运动功能关系 (3)粒子在交变电场中运动 运动示意图① v-t 图 三管齐下 周期性和对称性②小心对待最后一个周期 ③分解思想的灵活应用 (二)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无约束轨道的运动——常见的为圆周运动 1.常见运动有约束轨道的运动——沿轨道运动 2.处理技巧圆轨道、圆心位置的确定 n Tnm R v m quB 22)2(==(1)无约束轨道 圆直径两端点间距离的应用 ⇒ 列式求解的圆周运动 临界极值磁场边界条件 几何关系对称性,恰似中点射出的推论(2)有约束轨道运动 运动过程分析(尤其v 的变化导致f 洛的变化→a 的变化的动态过程,明确临界和极值的位置条件)瞬时状态:牛顿第二定律(圆运动中的供需平衡条件) 过程:功能关系(三)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运动 时间上错开 1.电磁场错开 ⇐注意时空周期性 空间上错开 2.电磁场重叠(磁场为匀强磁场) 运动模型判断方法 (1)带电粒子作匀速直线运动——F 合=0 (2)带电粒子作匀变速直线运动——F 合=恒量 v ∥B 即f 洛=0匀强电场 除f 洛以外的其它的合力等于0 (3)带电粒子作匀速圆周运动——点电荷的电场 f 洛 + F 电=F 向 功能关系(4)带电粒子作曲线运动——运动分解第八讲 电磁感应综合问题一.知识网络规律 理解要点应用和现象楞次定律阻碍的含义阻碍的表现(阻磁通变化、阻相对运动,阻电流变化) 1.自感现象及应用2.交流电的产生和表征方法 3.变压器原理中的因果关系 及注意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1.φ、ϕ∆、t ∆∆ϕ的区别 2.E 决定因素)(tm∆∆ϕ 3.平均值、瞬时值、有效值的区别二.热点透析1.关于电磁感应的判断(发电机——电动机模型、涡流的影响,磁悬浮列车,磁单极,超导体等) 等效电路(切割、磁变或均产生) 电容器的充、放电 2.电磁感应中的电路问题 电量问题电磁感应中tq ∆∆=ϕ的理解 有效值、瞬时值、平均值、最大值的正确使用 对一根金属棒,动能定理 3.电磁感应中的能量问题对回路:能量转化和守恒 4.变压器和电能输送问题第九讲 电学习题串透析专题一 电容器问题 一.电容器的变量分析 1.判E 、v 、Q 、C 的变化:抓住U Q C =、kd s C πε4=、dU E =三式讨论 2.判电流方向:关键判电量变化3.判带电粒子运动:关键判电场强度变化 4.判电容器内某点电势变化 二.电容器的储电特征关键:1.充放电时形成电流,稳定后断路单充单放 ||21q q Q -=∆2.在计算电量变化时需考虑先放电后反充电 21q q Q +=∆三.电容器中电场对运动电荷的控制作用 专题二 电磁导轨运动问题 电磁导轨的运动研究可以分别从电路特点,安培力的特点加速度特点,两个极值规律(a=0和v=0)及收尾时能量转化规律等方面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