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语言学 发展史

合集下载

应用语言学研究与展望

应用语言学研究与展望

应用语言学研究与展望陈雅萱一、应用语言学在国内的发展和研究现状(一)应用语言学在国内的发展1.我国应用语言学的萌芽早在先秦时期就开始了,例如孔子办学,就开设了“文学”和“言语”两科,在秦朝,统一文字为小篆,但是都是处在自发状态,没有形成专门的学科和体系。

从整体上来讲,还是处在传统语文学的阶段,即文字、音韵、训诂,只是为经典作注释。

2.晚清到民国成立时期。

1898年马建忠《马氏文通》出版,是中国形成独立语言学的标志。

3.二十世纪初到建国前。

主要是围绕白话文运动开展的,其内容主要是要使白话文取得书面语的正统地位。

4.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时期。

主要是语文知识普及阶段。

《人民日报》开始连载吕叔湘、朱德熙的《语法讲话》,并且发表社论《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

1955年10月通过《汉字简化方案修正草案》和确定“普通话”的内容,在会后实施了《汉语拼音方案》。

为了促进汉语规范化,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从1956年起开始编纂《现代汉语词典》,1978年正式出版,是我国第一部具有很高学术水平的规范性词典。

5.改革开放以来。

应用语言学科成立以及蓬勃发展。

1984年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成立,这是中国应用语言学学科成立的第一个标志。

1992年《语言文字应用》创刊。

《语言文字应用》的创刊使应用语言学有了专门的阵地。

(二)应用语言学在国内的研究现状近20年来,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中国的应用语言学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一个十分突出的变化就是出现了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计算语言学、语用学、对外汉语教学等新型学科,这些新型学科大都和应用语言学有密切关系,甚至本身就是应用语言学的内容。

这说明应用语言学在中国已经发展成熟。

在这些新型学科中,计算语言学和对外汉语教学在发展速度上无疑将会处于领先地位,将可能是中国语言学未来发展的主要动力。

1.在计算语言学方面近些年来,计算机技术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影响到所有学科的研究工作。

浅谈我国应用语言学的发展和研究现状

浅谈我国应用语言学的发展和研究现状

浅谈我国应用语言学的发展和研究现状摘要:语言是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内容,在语言学当中,应用语言学属于重要组成部分,在语言学界当中得到广泛关注,具有远大发展前途与创新意义。

随着时间的推移,应用语言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当前的语言学界当中,应用语言学属于分析性与研究性最大的学科,同时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本文首先对应用语言学进行概述,分析我国应用语言学研究现状及今后的发展,真正做到与时俱进满足社会的需求。

关键词:应用语言学;研究现状;发展趋势一、应用语言学的相关概述(一)应用语言学的起源波兰学家博杜恩•德•库尔德内在1870年提出应用语言学,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得到广泛应用。

1964年召开了第一次应用语言学大会,国际应用语言协会因此成立,为促进应用语言学的顺利发展,还发表了许多与应用语言学相关的政策与内容。

这次会议结束后为世界现实环境产生了深远影响,应用语言学的作用因此得到凸显,应用语言学的发展逐渐到了一个高潮阶段。

相比较而言,我国应用语言学的引进较晚,基础较为薄弱,直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才开始兴起,语言教学、语言规则、语言信息处理等是我国应用语言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同时取得了一定显著效果。

(二)应用语言学的分类通过实践决定应用语言学的研究范围,并将其细分为一般应用语言学与机器应用语言学。

一般应用语言学根据应用领域进行划分,包含语言教学、建立标准语、创制改革文字、编篡辞书。

如何利用电子计算机等先进的工具处理自然语言,是机器应用语言学的主要工作方向,可以分为机器翻译、实验语音学、汉字信息处理等。

根据研究对象进行划分,应用语言学可以分为狭义与广义两种,语言学研究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其中包括母语教学、外语教学与双语教学,这就是狭义上的应用语言学。

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其他领域,就是广义上的应用语言学,包含人工智能与语言规范化。

根据具体实践应用过程进行划分,应用语言学还可以分为应用性语言学、实验性语言学、综合性语言学。

应用语言学应用语言学

应用语言学应用语言学

术语学的研究与应用语言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术语学被看作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

术语学的莫斯科学派和布拉格学派,基本上是从应用语言学的角度来研究术语学的。

尽管当今术语学已经从应用语言学中分化出来而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但是术语学的研究同应用语言学仍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为了确立术语学在人类知识宝库中的学术地位,我们有必要对于应用语言学的范围和性质进行一番探讨。

“应用语言学”(a pp lied lin g uistics)这个术语,首先由波兰语言学家博杜恩・德・库尔德内(J.Baudouin de Courtena y,1845-1929)于1870年提出,但是,这门学科却直到本世纪40年代才开始建立起来。

应用语言学是一门多边缘的交叉学科,它的研究对象当然是语言。

但是,它却不仅只是就语言而研究语言,也不仅只是为语言而研究语言,它必须结合其他学科,如社会学、心理学、数学、信息论、控制论、计算机科学、教育学、术语学等,面对实际的需要,对语言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研究。

“应用”是应用语言学的生命,离开了“应用”,应用语言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离开了“应用”,应用语言学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

1.应用语言学的范围关于应用语言学的范围,学者们往往有着不同的理解。

《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的“应用语言学”条目中指出,应用语言学是“研究语言在各个领域中实际应用的学科”,“分为一般应用语言学和机器应用语言学”,前者包括“语言教学、标准语的建立和规范化、文字的创制和改革、辞书编纂、翻译”,后者包括“实验语音学、机器翻译、情报检索、汉字信息处理、自然语言理解、言语统计、少数民族语的信息处理”。

我和龚千炎教授曾经合写过一篇文章,名为《应用语言学研究刍议》。

文章中说:“就我国的情况而言,应用语言学似乎可以大致分为以下五个主要的方面:1.国家的语言规划和语言计划,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2.语言学与计算机的结合,如机器翻译、计算机情报检索、汉语言文字的信息处理等;3.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的范围和性质On the Sco p e and N ature of A pp l ied L in g uisticsFENG Zhi wei冯志伟摘要:术语学的研究与应用语言学密切相关。

应用语言学的三大支柱

应用语言学的三大支柱

应用语言学的三大支柱冯志伟一、狭义的应用语言学与广义的应用语言学1870年,波兰语言学家博杜恩・德・库尔特内(J.Baudouin de C ourtenay ,1845~1929)首先提出了“应用语言学”(Applied Linguistics )这个术语,但是,当时并没有引起学术界的重视,作为一门学科的应用语言学,是在这个术语被提出来将近70年之后,直到20世纪40年代才开始建立起来。

在20世纪之初,瑞士著名语言学家索绪尔(De Saussure )曾提出,语言学的唯一的和真正的任务是“就语言和为语言而研究语言”,索绪尔所指的语言学,是超凡的语言学,这样的语言学不考虑它与其他学科的联结和交叉,理所当然地应该“就语言和为语言而研究语言”;而应用语言学是一门多边缘的交叉学科,它是一种入世的语言学,它的研究对象当然是语言,但是,它却不仅只是就语言而研究语言,也不仅只是为语言而研究语言,它必须结合其它学科,如社会学、心理学、数学、信息论、控制论、计算机科学、教育学、术语学、翻译、词典编纂等,面对实际的需要,对语言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研究。

“应用”是应用语言学的生命,离开了“应用”,应用语言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离开了“应用”,应用语言学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

对于应用语言学研究范围的理解,目前学术界还不一致,有的学者把应用语言学的范围理解得比较窄,有的则比较宽。

因此,又有狭义应用语言学和广义应用语言学的区分。

狭义应用语言学是对应用语言学的狭义的理解,指语言学知识和研究成果所应用的某一领域或方面,即语言学与其他学科相互交叉渗透所产生的某一边缘学科。

由于历史背景的不同,各国所指狭义应用语言学的内容也常有不同。

例如,在前苏联,应用语言学着重指计算机语言信息处理,因而前苏联的应用语言学实际上就是指机器翻译、情报检索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

有时,前苏联的另一些学者则把应用语言学理解为语言修养,因为他们认为,语言修养是语言的最为具体的应用。

应用语言学概论

应用语言学概论

应用语言学概论一、绪论语言应用研究的意义应用语言学学科建立前的情况提出:19世纪末,波兰J.N.博杜恩·德·库尔德内提出了应用语言学这个概念。

独立的应用语言学学科形成的标志是1964年第一届国际应用语言学大会在法国召开和国际应用语言学会的成立。

中国应用语言学学科形成的标志是:1984年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成立,1992年《语言文字应用》杂志创刊,1995年首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举行和中国应用语言学会的筹建。

中国语言学的发展:1、1898年马建忠的语法书《马氏文通》是中国形成独立的语言学学科的标志,第一部系统地研究汉语语法的书。

2、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我国的传统语文学进入语言学阶段,主要是我国传统语文学自身发展的结果。

3、传统语文学真正摆脱经学附庸,发展成一门独立的语言文字学始于章炳麟,他的《文始》是中国语言学史上第一本有理论有系统的语源学著作。

他为“语言文字学”定名,提出语言文字发生发展的理论,汉语和汉字形、音、义结合的理论,语言文字进化、统一的理论。

中国语言文字应用研究(大体经历三个时期):1、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我国语言学进入现代语言学,或从传统语文学进入语言学。

2、20世纪初到新中国成立前,主要是围绕白话文运动开展。

可概括为三个运动:白话文运动(白话文取得书面语的正统地位)、大众语运动、国语运动3、新中国成立初到实行改革开放(1949——1978《中国语文》复刊),主要围绕语文知识大普及开展的。

应用语言学学科形成到现在的情况中国应用语言学学科形成的标志是:1984年9月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成立。

1984年前后的背景,一是语言文字工作决策要进一步科学化;二是语言科学研究要进一步为国家建设服务;三是新兴的交叉学科要进一步发展。

《语言文字应用》创刊后,我国的应用语言学界有了发表学术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阵地。

《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语言文字的法律,其颁行标志着我国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将走上法制的轨道。

从引介到创新中国应用语言学研究四十年

从引介到创新中国应用语言学研究四十年

从引介到创新中国应用语言学研究四十年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回顾和总结中国应用语言学在过去四十年的发展历程,特别是从引介到创新的过程。

通过梳理和分析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本文揭示了中国应用语言学在理论探索、实践应用以及国际交流等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就和进步。

本文也指出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思考。

本文希望通过对中国应用语言学四十年发展历程的梳理,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和启示,推动中国应用语言学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展和语言生活。

二、中国应用语言学的引介阶段(1980-1990年)在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应用语言学开始进入引介阶段。

这一时期的显著特点是对西方应用语言学理论的引进和介绍,以及对传统语言学研究方法的反思和改革。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的大门逐渐向世界敞开,国外的先进理念和方法开始进入国内学者的视野。

语言学界开始关注并引进西方的应用语言学理论,如语言教学、语言规划、语言政策、语言与社会文化关系等领域的研究。

这些理论的引入,为中国应用语言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在引介阶段,国内学者不仅翻译了大量国外的应用语言学著作,还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与国际同行进行对话与合作。

通过这些努力,中国应用语言学逐渐与世界接轨,并在中国语境下开始进行本土化的探索和实践。

引介阶段还伴随着对传统语言学研究方法的反思和改革。

学者们开始认识到,传统的语言学研究方法过于注重语言的内部结构和规律,而忽视了语言在社会实际中的应用。

因此,他们开始尝试将语言学研究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探索更加实用的语言学研究方法。

中国应用语言学的引介阶段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期。

在这一阶段,中国应用语言学不仅成功引进了西方的先进理论和方法,还开始了本土化的探索和实践。

这些努力为中国应用语言学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中国应用语言学的发展阶段(1991-2000年)在1991年至2000年的十年间,中国应用语言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应用语言学复习资料

应用语言学复习资料

应用语言学第一节概况一、研究意义1. 要真正地认识语言,就必须结合语言应用的研究。

2. 研究语言的应用是为了让语言更好为使用者服务。

3.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对语言应用研究提出了新的需求。

4. 社会的一体化进程也需要语言的应用研究。

二、应用语言学国内外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一)国外应用语言学诞生●提出应用语言学存在的事实,几乎与语言的诞生同时,就有了语言的应用。

但是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存在,则历史很短。

1870年波兰语言学家.博杜恩.德.库尔德内首先提出“应用语言学”术语。

●标志应用语言学形成的重要事件:1946年美国在密执安大学建立了英语学院,研究如何对外国人讲授英语,并出版著名的杂志《语言学习》,这个刊物的副题就是《应用语言学杂志》。

这是世界上第一本明确冠以“应用语言学”的杂志,从此,应用语言学作为一门独立的语言学科,开始受到学术界的承认和接受。

会议:应用语言学发展上的一个重要事件是1964年第一届国际应用语言学大会在法国南锡召开并成立了国际应用语言学会,该会议每三年一次,1970年出会刊。

补充:语言学发展的大概历史:3、结构语言学时期。

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结构主义语言学兴盛并取而代之。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针对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不足,提出了一系列的语言学理论,奠定了现代语言学的基础,之后在其影响下产生布拉格语言学派(语言结构的功能研究)、根本哈根语言学派(结构间的关系)和美国描写语言学派(结构的形式描写)。

4、生成语言学时期。

1956年乔姆斯基发表了《句法结构》,认为结构分析不能掌握人类语言的创造性,提出了生成语言学。

5、19世纪以后,应用语言学就已经跟历史比较语言学分道扬镳了,当时的应用语言学主要是指语言教学。

1870年,波兰语言学家博杜恩·德·库尔特内就已经提出要区分“纯粹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

6、20世纪40年代,在二战前后,由于军事、科技、文教、旅游的需要,随着外语教学的发展,人们才开始重视应用语言学的发展。

应用语言学概述

应用语言学概述

应用语言学概述一、应用语言学的起源19世纪初,语言理论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方面的研究开始分化,语言教学从理论语言学中分化出来。

19世纪末叶,博杜恩·德·库尔德内提出了应用语言学这个概念,但是没有得到广泛的注意。

20世纪以后,语言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应用范围空前扩大,语言应用方面的研究和理论方面的研究明确地区分开来,应用语言学这个名词开始广泛运用。

应用语言学涉及的领域很广泛,通常分为一般应用语言学和机器应用语言学。

二、课本内容总结(一)应用语言学的基本概念本单元谈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是应用语言学。

应用语言学在广义上指关于语言学应用的所有的分支,其中包括政治、计划、来源、机器翻译、人工语言等多个方面,从此依旧体现出来语言学是一个综合性、多样性的学科。

狭义上一方面为应用语言学在语音、语义等方面的语言学知识,另一方面指的是应用语言学在语言教学方面的应用。

其次,语言学是一个综合性学科,涉及到语言的获取(语料库的收集)、语言的分析(话语分析)、语言的发展过程、心理语言学的实验,大脑的认知等都方面来源的知识。

充分体现了语言学综合性、实验性、和实践性的特征。

二语习得属于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两者有一定的重叠,在实验性方面有相同点。

语言教学方法是应用语言学很重要的部分,其中包括应用语言学中一切有关教学的知识。

(二)对比语言学和二语习得首先,对比语言学和二语习得对于应用语言学的研究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其次,对比语言学从属于应用语言学,小于等于应用语言学,王力学者曾说过,外语教学最有力的方法是中外语言的比较教学。

实质对比语言学的适用于所有语言的习得。

对比语言学其中会对比语言本身(音位、词素、语法)和文化。

再者是二语习得的两个特点(正、负迁移)和语言转移的关系,一部分的教育现象就是语言转移的特征。

(三)交际能力这是一个现实到认知再到语言的过程,而交际能力是教育最为重要的目的,教育的目的就是充分发挥语言的最大作用达到交流的有效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语言学一词最早由波兰语言学家博杜恩·德·库特尔内在1870年提出。

他提出应该区分纯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

在他的著作中, 应用语言学是相对于理论语言学而言的, 其对象是把理论语言学的知识应用于解决其他学科的问题。

19世纪和20世纪早期人们使用的是语言学的应用这个术语。

直到20世纪40 年代, 人们才正式使用应用语言学一词。

密歇根大学早在1946年就开设了应用语言学课程(Engels, 1968:5)。

该大学的英语学院在推动这一学科的发展方面起到了先锋的作用。

美国著名应用语言学家弗赖斯(Charles C. Fries)和拉多(Robert Lado)都曾在该学院从事过将英语作为外语的教学研究。

该学院还于1948年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应用语言学刊物:Language Learning—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自那以后,尤其到了50和60年代,应用语言学便在美国和西欧各国逐步发展起来了。

1958英国爱丁堡大学率先建立了应用语言学院。

1959年在美国华盛顿也相继成立了应用语言学中心(Center for Applied Linguistics),其负责人是弗格森 C. Ferguson)但是应用语言学真正的学术地位是在1964年确立的。

当年, 第一届国际应用语言学在法国Nancy 召开, 成立了国际应用语言学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Applied Linguistics)。

同年, 英国的韩礼德(Halliday)等三人创作了第一本应用语言学教科书《语言科学与语言教学》(The Linguistics Science and Language Teaching),美国的里弗斯(Rivers)出版了《心理学家与外语教师》(The Psychologist and the Foreign-language Teacher)。

从此, 应用语言学开始蓬勃发展, 目前,国际应用语言学协会已召开过17次会议并有拥有40 多个成员单位。

我国的应用语言学学科点于20 世纪70 年代末开始发展并不断扩大影响。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原广州外国语学院)在应用语言学研究方面起步最早,他们开创了我国应用语言学研究方面的先河。

广外于1978年开始招收第一批硕士研究生, 开设了应用语言学和语言学课程。

1979 年与来自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应用语言学专家合作, 举办了我国第一个一年制的应用语言学文凭班。

1980年6 月在广州外国语学院召开了“第一届应用语言学与英语教学讨论会”,许国璋、王宗炎、李赋宁等外语界知名专家出席了会议。

1984年成立了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所,开展本学科的研究工作; 1985年成功地举办了中国首届应用语言学国际会议; 1986年成为我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科学领域中的第一批博士授予单位;1988年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桂诗春先生撰写了我国第一部应用语言学方面的专著《应用语言学》。

1989年我国又举办了首届语用学会议, 从此, 应用语言学研究在全国各重点院校遍地开花, 研究热潮迭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