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中国当代文学
1.简要分析王利发形象。
答案要点:
王利发是裕泰茶馆的掌柜,一生都信奉改良主义,精明、干练、有处世经验。他善良而自私,热情而软弱,逆来顺受,到处作揖、四面应付,虽惨淡经营,但最终仍然走投无路,被逼上吊而死。利发的悲剧是对旧社会的有力控诉,也是对改良主义道路的彻底否定。
2.简述余华小说的特点。
1.双百方针: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的旨在指导和促进我国科学文化和文艺繁荣的方针。毛泽东指出,在文艺方面,“不同风格和形式可以自由发展”,艺术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艺术界的自由讨论和艺术实践去解决。双百方针促进了文艺界思想的活跃和创作的解放,对纠正文艺批评中的简单化庸俗化做法、文艺理论研究的教条主义和左倾实用主义倾向、文艺创作中的公式化、概念化弊端和文艺领导组织工作中的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缺陷,起到了很好的纠偏作用。
答案要点:
(1)出自王蒙的《活动变人形》。
(2)描述倪吾诚的身世经历。
(3)悲剧原因:
a身处在东西方文化的夹缝之中;
b畸形的文化人格(文化上的先天不足和后天失调);
(4)意义:已经失去了存在合理性的传统文化应当重新更新改造,西方现代文化在其东方化的过程中也应寻找恰当的结合点。
注意:本题考察的是学生的分析能力,以上答案要点仅供参考。如果学生从其他角度作答,并能言之成理,自圆其说,也可酌情给分。
(2)对正义的坚守,对苦难的坚定承受,对自我理想人格的悲壮颂歌。
(3)对时代和历史的深刻反思。
(4)爱情诗。
3.简述建国初合作化小说的创作特征。
答案要点:
(1)具有较强的政治功利性
(2)文本存在叙事裂缝;
(3)遵循现实主义创作原则,融入了创作者诸多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
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一、1.郭沫若矛盾2.《红日》《红岩》《红旗谱》《创业史》3.郭沫若周扬4.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5.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6.刘索拉《你别无选择》7.《班主任》卢新华8.韩东杨炼9.曹禺10.李寻欢宁财神二、1.林海雪原2.闻捷3.锻炼锻炼4.高晓声5.茶馆6.食指(郭路生)7.平凡的世界8.余秋雨9.金光大道10.莫言三、1.大连会议1962 年8 月2 日至16 日,中国作协在大连召开了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创作座谈会,在当代文学史上一般被称为“大连会议”。
“大连会议”是这次文艺政策调整中的一次重要事件2.三突出”原则是指“在所用人物中要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要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要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
3.开拓者家族是蒋子龙在小说中塑造的系列人物形象,具有相似的思想风貌和主导性格,是一群积极投身于改革大潮中的当代英雄,4.新写实小说新写实小说,简单地说,就是不同于历史上已有的现实主义,也不同于现代主义‘先锋派'文学,而是近几年小说创作低谷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倾向。
5.晚生代作家,亦被称为"八十后"作家,多为评论家和青年学者,有着独特的创作风格和表现形式。
四、1反思一词据说首次出现于英国哲学家洛克的著作中,他将心灵内部活动的知觉称为反思。
天玉山传奇是粉碎四人帮以后第一部文学回春年代反思文学的代表作作品,围绕着平反历史上的冤假错案的矛盾斗争,大胆地揭示了这20年来,由于阶级斗争形势做了错误估计而产生的极左思潮的严重危害及社会历史根源,告诫人们永远记住历史的沉痛教训。
2.①打破现实主义审美模式,由写实转向写意,由具体转到抽象,由物象转到意象,由明晰转向模糊,不再侧重于一个场景、一个过程的具体描摹和对一种政治情绪的表现或“升华”,而是着重于表现多变、曲折和复杂的主体世界。
②主题的多义性和情感的多向性代替了过去的平面状态,在结构上实现了真正的“自由”,即外在的形式完全决定于内在情绪的节奏、特征与状态。
最全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当代文学复习资料1、伤痕文学伤痕小说产生于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开山之作为刘心武的《班主任》,因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而得名,主题主要于展示"文革"给人民大众带来的精神与肉体创伤的小说作品及创作潮流。
作品中充满了往昔的苦难岁月,其基调基本是愤懑不平心曲的宣泄,情感过于强烈,说教意味浓烈。
代表作品有张贤亮《邢老汉与狗的故事》、古华的《芙蓉镇》、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
2、第四次文代会第四次文代会于1979年10月在北京召开,大会的主题为文艺的领导与控制等问题。
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致祝辞,明确提出了"不要横加干涉"的意见,并且承认文艺创作是一种复杂的精神劳动,党不再要求文学艺术从属于临时的、具体的、直接的政治任务,而是根据文学艺术的特征和发展规律促使文学文艺健康发展。
第四次文代会是中国文学界的历史性转折,彻底开启了由极左路线的影响返归到文艺依自身规律全面发展的拨乱反正。
3、第三代诗歌第三代诗歌即"第三代"诗人所创作的诗歌。
所谓"第三代"诗人是相对于1949-1976年间的第一代及朦胧诗为代表的第二代诗人所界定的概念,泛指以朦胧诗以后到到90年代这段时间出现的一批诗人。
第三代诗歌具有以下特征:呈现出反理性,反崇高,反英雄倾向,倡导小人物,平民意识;重视流派与理论建设;在创作上高度的语言意识,用口语化的语言拓展了当代新诗发展的空间。
他们把诗从群体意识中解放出来是,促使中国诗歌呈现出多元化,边缘化,个人化的趋向。
第三代诗歌被看作中国当代诗歌的分水岭。
7、文化散文文化散文,又称学者散文,大散文,是指20世纪80,90年代出现,有一批从事人文学科或社会科学研究的学者写作。
在取材和行文上表现出鲜明的文化意识和理性思考的色彩,具有强烈的文化忧患意识和人文情怀。
风格上大多数较为节制,有着深厚的人文情怀和终极追问的散文。
代表作家:余秋雨,周国平,刘小枫等;代表作品有《文化苦旅》等。
当代文学考试复习资料
当代文学考试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伤痕文学:当代重要的文学潮流,1977年至1979年间,以刘心武的小说《班主任》为滥觞,文坛上涌现了一批直面人生苦难,对十年“文革”浩劫进行血泪控诉,揭示极左路线给人们精神上造成内伤的作品,形成一股创作潮流,称为“伤痕文学”。
2.反思文学:在“伤痕文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恢复和发展了现实主义文学传统,试图站在历史的高度来观察和思考过去的教训,对过去的历史进行再认识、再评价,扩充和深化了文学的历史内容,在题材开阔、思想主题深化、人物塑造和艺术表现等方面都取得了较突出的成绩。
3.寻根文学:出现于80年代中期,在改革开放形势的冲击下,文学创作呈现出主题多元化的局面。
一批青年作家改变文学视角,立足于构建中国当代小说的“民族品格”,形成了一股潮流。
这些作家注重民族文化心理的探寻,以特定的地域文化现象为描写对象,从特定的地域文化色彩进行文化寻根,在描绘中挖掘民族文化精神。
4.先锋小说:又称为现代派小说,广义上指当时一切与西方现代哲学思潮、美学思潮以及现代主义文学创作密切相关,且在其直接影响下的,其作品从哲学思潮到艺术形式都有明显的超前性的小说;从狭义上看专指在80年代中期的以形式主义为旗帜,以叙事革命为轴心,彻底颠覆既有文学传统的小说。
5.朦胧诗:70年代末80年代初活跃于诗坛的诗作,源于一代青年在“文革”中痛苦迷惘的经历、思考和情感,大胆地借鉴西方象征派、超现实主义,尤其是意象派等现代诗的表现艺术,探索以新的诗艺来表达复杂的情感与个性。
6.新写实小说: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其创作特点是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努力还原生活本相,表现生活的纯态事实,力求复原出一个未经权利观念解释、加工、处理过的本来面貌。
7.第三代诗人:以自觉叛逆的姿态登上文坛,反对朦胧诗派,称自己为第三代诗人,对朦胧走向经典不朽,要自觉对抗、极端地断裂。
8.革命样板戏:为了粉饰文革期间文艺界的萧条,填补周扬文艺黑线和文学作品都打倒后留下的空白,并达到某种教育作用。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资料中国当代文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伤痕小说:2、反思小说:3、寻根小说:4、知青小说:5、大墙文学:6、“现实主义冲击波”7、新写实小说:8、先锋小说:9、女性主义小说:10、归来诗人:11、朦胧诗:二、文学潮流分析(简答题)伤痕小说的主要特点;三、作品主题分析(简答题):《爸爸爸》的文化主题;四、人物形象分析(简答题)《绿化树》中的章永麟形象五、艺术特色分析(简答题):余秋雨文化散文的艺术特点;八、、;六、综合问答(问答题):结合作品,分析《曾国藩》中的曾国藩形象;方方《风景》赏析〜〜〜名词解释1、伤痕小说:产生于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
开山之作为刘心武的《班主任》,因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而得名,主题主要于展示“文革”给人民大众带来的精神与肉体创伤的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王亚平《神圣的使命》、丛维熙《大墙下的红玉兰》、宗璞《我是谁》。
张贤亮《邢老汉与狗的故事》;长篇小说:莫应丰的《将军吟》、古华的《芙蓉镇》、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
2、反思小说:主要指1979至80年代初出现的对解放后几十年曲折历史和人的现实处境等进行反思的小说。
发轫之作:茹志娟:《剪辑错了的故事》,其他代表性作品有中短篇小说:《李顺大造屋》、《绿化树》等;长篇小说:《古船》等。
与伤痕小说内容上有交叉,是伤痕小说的深化。
但存在偏重于政治反思,文化反思不够等缺陷。
3、先锋小说:中国文坛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在创作思想和形式技巧上都呈现出强烈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气息的小说创作流派。
主要代表作家有马原、残雪、苏童、格非、余华、叶兆言、孙甘露、洪峰、北村等人。
具有两大鲜明特点:(1)话语的叛逆性,即对权威叙事的颠覆与反抗。
(2)形式的前卫性,即大胆尝试最新的文体试验。
4、女性主义小说:指8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的我国女性作家描写女性独特的社会、情感经历、带有鲜明女性性别特征的小说。
对女性的自我认同与男权话语的抗拒是其中心价值取向。
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当代文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及简答当代文学分期①1949至1966年的十七年②1966至1976的“文革”十年、③新时期(76或78年至今)第一次文代会1949年7月召开;确定:以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新中国文艺事业的总方针;以文艺为人民服务,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总方向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文艺创作上,允许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题材、不同手法的作品同时存在,自由发展;在学术理论上,提倡不同学派、不同观点互相争鸣,自由讨论。
三突出在文革期间,江青等人提出的一种文学创作原则,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与典型论、主旋律等的关系)地下文学在文革期间,群众自发进行创作,通过非公开渠道进行传播的文学,主要特征是真诚的创作态度、独立的思考和多元的艺术探索。
地下文学的主体是“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
代表作品有食指的《相信未来》、张扬的《第二次握手》。
革命历史小说通过对现代已来特别是共产党成立已来的革命斗争和历史进程,参与到历史合法性的叙事之中。
代表作品有曲波的《林海雪原》、杜鹏程的《保卫延安》等。
潜在写作指17年和文革期间,许多被剥夺了正常写作权利的作家们的创作,包括他们当时不能发表的作品和本无发表预期的日记、书信等。
如丰子恺的《缘缘堂续笔》,食指的诗,沈从文的家书等。
朦胧诗派1980年开始,诗坛出现了一个新的诗派,被称为“朦胧派”。
以舒婷、顾城、北岛等为先驱者的一群青年诗人,从一九七九年起,先后大量发表了一种新风格的诗。
朦胧派诗人是一群对光明世界有着强烈渴求的使者,他们善于通过一系列琐碎的意象来含蓄地表达出对社会阴暗面的不满与鄙弃,开拓了现代意象诗的新天地,新空间。
文革后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如北岛、舒婷、顾城、杨炼等人。
朦胧诗开始于北岛主编的杂志《今天》,舒婷、顾城、杨炼等受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影响,借鉴一些西方现代派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情绪与思考。
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潜在写作。
“潜在写作”这个概念最早是由陈思和先生提出的,这个词是为了说明当代文学创作的复杂性,即有许多被剥夺了正常写作权利的作家在哑声的时代里,依然保持着对文学的挚爱和创作的热情,他们写作了许多在当时客观环境下不能公开发表的文学作品。
“潜在写作”是在没有写作自由的特定时代里的地下写作。
2.民间文化形态。
一它是在国家权力控制相对薄弱的领域产生的,保存了相对自由活泼的形式,能够比较真实的表达出民间社会生活的面貌和下层人民的情绪世界。
二自由自在是它最基本的审美风格。
三它既然拥有民间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的传统背景,用政治术语说,民主性的精华和封建性的糟粕交杂在一起,构成了独特的藏污纳垢的形态。
3.民间隐形结构。
民间隐形结构指当代文学作品,往往由两个文本结构所构成——显形文本结构与隐形文本结构。
现行文本结构通常由国家意志下的时代共名所决定,而隐形文本结构则受到民间文化形态的制约,决定着作品的艺术立场和趣味。
代表作品有电影《李双双》。
4.民间理想主义。
我们用这个词来归纳90年代出现的一批歌颂理想主义的作假的创作现象。
在五六十年代,理想主义是国家意识形态的代名词。
随着文革的结束和市场经济的兴起,人们普遍对虚伪的理想主义感到厌恶,但同时滋长了放弃人类精神的向上追求、放弃理想的信仰和庸俗唯物主义。
5.共名与无名。
这是一对专指文化形态的相对立的概念。
这些重大而统一的时代主题深刻地涵盖了一个时代的精神走向,同时也是对知识分子思考和探索问题的制约,这样的文化状态称为“共名”,在比较稳定、开放、多元的社会环境里,人们的精神生活日益丰富,那种重大统一的时代主题已经拢不住民族的精神走向,于是价值多元、共生共存的状态就会出现。
文化思潮和观念只能反应时代的一部分主题,却不能达到一种共鸣状态,我们把这种文化状态称为“无名”。
6.荷花淀派。
荷花淀派,以孙犁为代表的一个当代文学的流派。
此派一般都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精神语言,清新朴素,描写逼真,心理刻画细腻,抒情味浓,富有诗情画意。
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当代文学》复习资料一丶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中国当代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文学。
2.中国当代文学一般分为三个时期,即(十七年文学时期)、(文革文学时期)、(新时期)。
3.第一次文代会于(1949)在北平召开,周恩来在会上作了政治报告,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当代文学的开始。
第二次文代会于(1953年9到10月)在北京召开,大会对促进和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鼓励文学艺术家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文艺作品起到了重大作用。
4.建国初期文艺界开展的思想斗争主要有(对电影《武训楼》的批判)(对《红楼梦》研究批判)(对胡风思想批判)。
5.在1956年5月2日的最高国务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实践证明,这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文学艺术的正确方针。
6.1966年2月,江青与林彪勾结在起,经过精心策划,炮制了所谓《纪要》,这是他们企图从文艺问题上打开缺口,进而实现其慕党夺权的罪恶阴谋。
7.1976年清明节前后发生的(天安门诗歌运动),预示着新时期社会主义文艺春天的到来8.《保卫延安》是作家(杜鹏程)的长篇小说,作品以解放战争中的(延安保卫战)为背景,着力型造了以(周大勇)为代表的英雄战士的形象,在当代文学中第一次塑造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彭德怀的形象,具有开创意义9.《红旗语)中的主要人物是(朱老忠)这是当代文学中相当成功的(农名革命英雄)的典型形象。
小说的主要情节是(反割头税斗争)(保定二师学潮)两大事件。
10.有“三红一创”之称的作品分别是粱斌的《红旗谱》吴强的《红日》罗广斌和杨益言的《红岩》。
柳青的《创业史》11.写出下列人物形象所属的作品名称:梁三老汉(创业史)余水泽(青春之歌)、严志和(红旗谱)、甫志高(红岩)。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B)1.在双百方针的指引下,写出了短路爱情小说《在悬崖上》的作者是A陆文夫B.邓友梅C.宗璞D.王蒙( C )2.第三次文代会召开的时间,正确的是A.1956年7月B1958年7月C.1960年7月D1962年7月( D)3.江姐是哪部长篇小说里出现过的人物A.《红旗谱》B.《创业史》C.《保卫延安》D.《红岩》( A)4.《红日》的作者是A.吴强B.杜鹏程C.曲波D.冯德英(B)5.最早出现的反映我国农村合作化道路的长篇小说是A.《不能走那条路)B.《三里湾》C.《山乡巨变》D.《创业史》(C)6提出“写中间人物论”的人是A、周扬B.胡风C邵荃麟D.郭沫若(C)7.提出“潜在写作”这一概念的人是A、洪子诚B、易中天C、陈思和D、王晓明(B)8.“样板戏”的提出者是A、张春桥B、江青C、王洪文D、姚文元( A)9.姚雪垠在当代文学史土的最大贡献是写出了长篇历史小说A.《长夜》B、《李自成》C、《星星草》D、《少年天子》(C)10.《山乡巨变》的作者是A丶浩然B、柳青C、周立波D、赵树理一、名词解释1.“双百方针”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是《 茶馆 》。
71、1983 年,(
)在美国演出,被美国人誉为中国的《推销员
之死》,轰动了美国。
72、曹禺的剧作《 雷雨 》乃应人之作,虽基于史实,但有拔高之嫌。
73、田汉历史剧创作的高峰之作是 《关汉卿》 。
74、善于使用“话剧加唱”手法的作家是 田汉 。
75、 戏曲改革 是贯穿整个当代戏曲史的一根红线。
76、1953-1957 年, 独幕剧 剧出现了一个创作数量可观的时期,代表
作有孙芋的《妇女代表》、崔德志的《刘莲英》等。
77、重知识,重趣味,喜欢旁征博引、涉古论今的散文家是 秦牧 。
78、《社稷坛抒情》提到的一位“戴着高冠,穿着芒鞋”的古代诗人是
屈原。
79、在十七年“散文三大家”中善于营造诗的意境的是 杨朔 。
57、《致青年公民》是诗人 郭小川 的政治抒情诗的代表作。
58、在十七年的诗歌创作中,以创作“战歌”见长,被誉为“战士诗人”
的是 郭小川 。
59、郭小川的《一个和八个》的文学体裁是 诗歌 。
60、郭小川努力表现自己对人生社会独特观察、思考和发现,体现了知
识分子独立思考理性品质的诗作是 《望星空》
61、诗人 闻捷 被称为“大跃进运动的战鼓”。
62 闻捷 以写新疆少数民族青年男女劳动与爱情见长,被誉为“爱情诗
人”。
63、《苹果树下》出自组诗 《天山牧歌》。
64、郭小川与陈笑雨、张铁夫合作,曾以 马铁丁 为笔名写了大量的“思
想杂谈”。
65、《 复仇的火焰 》反映哈萨克人民的生活和斗争,格调高昂,语言
洗炼,富于地方特色,是闻捷叙事诗的代表作。
节存在于其中。 26、孙犁的《 山地回忆 》写抗战时期在阜平的一段生活经历,表现了 军民情谊,是对人间真情和逝去岁月的美好回忆。 27、赵树理 1955 年完成的《 三里湾 》是我国第一部反映农业合作化 运动的长篇小说。 28、姚雪垠的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以宏大的规模、壮阔的气势反映 了宽广的社会历史生活,再现了明末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人物性格鲜 明,具有深远的悲剧内蕴。 29、罗广斌、杨益言的《 红岩 》被誉为“共产党人的正气歌”,是十 七年中发行量最大、社会反响最强烈的作品之一。 30、1958 年的 文艺大跃进 是由毛泽东提倡,各级委组织、发动的一 场群众性诗歌创作运动。 31、1957 年 5 月,钱谷融发表《 论文学是人学 》,反对把人当作反映 整体观念的一种手段,主张以写人为中心。。 32、《论文学是人学》作者 钱谷融 。 33、“亭面糊”是《 山乡巨变 》中的人物。 34、1954 年 10 月 6 日,毛泽东写信给中央政治局,批评《文艺报》和 《人民日报》,支持两位青年批评家蓝翎、 李希凡 对俞平伯的批判。 35、 西戎 善于写中间人物,《赖大嫂》是其代表性的作品。 36、第一部以鸿篇巨制的形式反映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战争小说是杜鹏 程的《 保卫延安 》。 37、十七年小说的两大题材是 农村题材 和 革命历史题材 。 38、在《三家巷》中, 周 家是世代打铁的手工业劳动者, 何 家是靠 大荒年办赈济暴发的官僚地主, 陈 家是由小商人发展起来的买办资本 家。 39、《红日》的作者是 吴强 。 40、朱老忠根植于燕赵风骨传统,跨越新旧两个历史时代的农民英雄人 物是以下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红旗谱》 。 41、柳青所写的《创业史》探索中国农民历史命运和生活道路的长篇小 说。曾被看作“十七年”文学的重要收获,并被称为“纪念碑”式的作 品,是表现农村合作化运动的长篇小说。主要人物 梁三、梁生宝。 42、蛤蟆滩“三大能人”:郭振山、郭世富、姚士杰。 43、在《红旗谱》中,三告冯兰池,最终以倾家荡产而告终的是朱老明。 朱老忠最突出的性格特征是:有勇有谋。 44、《青春之歌》是建国后第一部描写党领导下的学生运动的长篇小说。 林道静与余永泽初次相识是在北戴河的海边。 45、林道静早期单纯,倔强,耽于幻想。 46、卢嘉川把林道静引上革命之路。 47、白莉萍虚荣、放纵、自私、堕落、贪图享乐。 48、王蒙五十年代的“干预生活”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青 年人” 是林震。其中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作风简单粗暴的官僚主义者 是王清泉。装腔作势、才智浅薄的官僚主义者是韩常新。刘世吾“就那 么回事”的口头禅,主要说明他自以为看穿世事,不思进取。 49、路翎所著《洼地上的“战役”》(王应洪)。
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当代文学复习资料一些细节1 贺敬之的长诗《放声歌唱》与郭小川的组诗《致青年公民》是最早的一批极有影响的政治抒情长诗。
2 郭小川独创了一种适合表达自己奔放激情的“新辞赋体”。
3 杨朔、秦牧、刘白羽被认为是五六十年代之交出现的散文创作高潮的代表作家。
4 翟永明在组诗《女人》中提出“黑夜意识”,也就是“女性意识”。
5第一次全国文代会于1949年7月在北平召开。
6毛泽东于1956年5月2日在最高国务国务会议上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简称“双百方针”。
7《烦恼人生》是池莉的成名作。
也是“新写实小说”的开山之作。
8文革后,五六十年代诗人重返诗坛后的作品被叫做归来者的诗。
诗人称为“归来的诗人”,有公刘、艾青、流沙河、昌耀等。
名词解释1干预生活作品:“干预生活”作品是主张对现实生活应当采取积极参预、介入的态度,勇于暴露生活的矛盾、生活的阴暗面,敢于触及艺术的禁区的一系列作品。
五十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干预生活”的小说有:王蒙的《组织部新来的年青人》、李准的《灰色的帐篷》、李国文的《改选》等。
2 政治抒情诗:在新民歌运动使抒情诗崭露头角的时候,政治渗透到抒情诗的领域,革命改造了部分抒情诗,这使得政治抒情诗作为一种新的诗体成为必然,政治抒情诗的特点是内容上直露的表白诗人的政治信仰和道德情操,以标语口号来代替感情的抒发成为一种风尚,诗歌变成一种战歌,主题由赞颂新生活转向对继续革命的感情和行动的赞扬,艺术上,诗歌的想象方式和象征体系发生了变化,浅薄的比兴象征,托物意志的方法大量运用,典型的标志是“红日,青松,红旗,井冈山,天安门等”被赋予了政治含义,成为使用频率较高的象征符号,与建国初期诗歌相比,前者注重现实的变化,后者注重精神的发扬!3 伤痕文学:一批深刻地控诉十年动乱给人民造成的灾难和心灵创伤的作品的涌现,这批小说被称为“伤痕文学”。
“伤痕文学”的主体是短篇小说,包括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王蒙的《最可宝贵的》等。
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当代文学复习资料1、中国当代文学:指的是1949年以后发展存在于中国大陆的文学创作、思潮、现象。
2、三红一歌一史:《红日》《红岩》《红旗谱》《青春之歌》《创业史》3、“文革十年”文学的法典是样板戏原则。
样板戏是无产阶级文学的榜样。
革命样板戏具有权威性、模仿性。
主要作品:京剧《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红灯记》、《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乐《沙家浜》。
样板戏原则共有三条:其一为“根本任务论”,明确规定社会主义文学的根本任务是塑造无产阶级英雄典型;其二为“三突出论”,在一切人物中必须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必须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必须突出主要英雄人物;其三为“高、大、全论”。
4、离开的作家:胡适、梁实秋、张爱玲、徐訏等归来的作家:老舍、曹禺、卞之琳等5、五六十年代,由于政治对文学控制过严,大多数情况下文学批评已不是对作品的欣赏和解读,而是体现政治意图的一种手段。
当某一作家、作品不符合政治的要求时,对他们的批评就会成为大规模的文艺批判运动,这集中体现在五十年代文艺界三大批判运动上: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和对胡适的批判;对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批判。
6、陈翔鹤:《陶渊明写挽歌》,借历史题材曲折表达自己内心的“个人话语”,表明知识分子的精神立场对于权力中心的疏离。
精神权力中心:庐山法会上的慧远和尚;现实政治权力:慕名而来的刺史7、王安忆的小说创作都市与女性的题材上受到张爱玲的影响,二者都关注都市生活,都将视域放诸于都市女性的生存境遇,显示出鲜明的市民立场和女性关怀意识。
不同的是,面对世俗人生,张爱玲是以俯视的眼光冷静地审视女性的脆弱与暗淡,体现了一种否定与批判;王安忆则以平视的目光热切地关注女性的成长与变化,表现出一种赞赏和祝福。
张爱玲看女性,更多地是从悲剧角度来看的,为人们描绘了一幅怵目惊心的民国时期女奴群像。
王安忆写女性则更多是从审美的角度出发,但王安忆更侧重于展示她们作为人、作为女性的美。
当代文学重点复习资料
当代文学重点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反思文学:是继“伤痕文学”之后出现的文学现象,因表现出对于社会历史痛定思痛的反思特点而得名。
其把揭露与批判的文学承担前溯至五十年代甚至更前,具有较深邃的历史纵深感和较大的思想容量。
但理想主义的理性色彩,使反思文学失去了“伤痕文学”刻骨铭心的忏悔与绝望,在某种程度上回避了揭露文化大革命的灾难性实质。
代表作家作品有: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王蒙的《布礼》、《蝴蝶》,方之的《内奸》等。
2. 伤痕文学:自1977年始,一大批反映十年动乱给人们心灵带来创伤的小说相继问世,这些小说沉痛地揭露出十年动乱给我们民族带来的灾难,带给人的悲惨遭遇和内心创伤,深刻地提出了一系列与千百万群众命运休戚相关的社会问题,并引导人们去思考悲剧的原因。
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是伤痕文学开先河之作。
3、朦胧诗:“朦胧诗”又称新诗潮诗歌,是新诗潮诗歌运动的产物,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作“朦胧诗”。
它具有着注重个人情感及内心冲突的抒写,更多地带着诗人主体的感觉、印象,呈现出内向的特点。
它并不偏重对客体的描摹,具有20世纪艺术倾向的美学特征。
在内容上,朦胧诗人充分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主张建立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提倡人性的改善和人的自由发展。
在艺术品格上,他们注重借鉴西方现代文艺,注重汲取我国古代诗歌美学中的营养,彩多种现代主义文学惯用的表现。
舒婷、顾城等是朦胧诗创作的主要人物。
4、百花文学:1956年和1957年上半年,文学思想和创作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变革。
这在当时的“社会主义阵营”中,是带有普遍性的现象。
在中国,毛泽东在1956年5月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口号,给潜在于各个领域的强大的变革要求以推动和支持。
5、写实文学: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题材有相应的真实性,作者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艺术抽象和艺术反映,溶新闻性与哲理性于一体,是新时期文学的一大贡献。
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分期___1949__“十七年”文学__1966___ “文革”文学_____1976____新时期文学__“新时期文学”: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
1977年8月十一大宣布“文革”以粉碎四人帮结束,并把文革之后的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成为“新时期”。
文学界虽将文革之后的文学成为“新时期文学”。
事实上,直到1978年5月1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表,才是新时期的真正到来。
90年代文学转型总体格局:共同性小时、文学形态反复、呈现出多样变异的状态。
90年代文学创作的基本特征:世俗化、个人化倾向、多样化现实主义思潮:①90年代现实主义的新面貌收到冲击,并未退出文学舞台,只不过改变了对塑造典型人物、刻画典型性格、塑造典型环境的严格恪守。
②陈忠实《白鹿原》、余华《活着》、张洁《无字》小说一、“伤痕文学”当代文学发展的一个过渡阶段。
新时期第一个文学思潮,伤痕文学作品揭露了“文革”灾难,描述了人们在“文革”中的悲剧性遭遇及其在人们灵魂深处留下的难以弥合的内在创伤,具有强烈的情感冲击力。
“伤痕文学”提法源于1978年8月卢新华发表的短篇小说《伤痕》,发轫之作是刘心武1977年发表的《班主任》;重要作品:从维熙《大墙下的红玉兰》,遇罗锦《一个冬天的童话》,鲁彦周《天云山传奇》,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二、“伤痕文学”的文学史意义作为新时期发出的第一声真实的呐喊,“伤痕文学”在当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对“人道主义”的继承,最好地诠释了“文学是人学”的意义。
第二,在“伤痕文学”中,人们发现了久违了的悲剧精神。
第三,在“伤痕文学”中,开始注重对普通人的刻划,恢复了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
三、伤痕文学的缺陷“伤痕文学”对文革的揭露触及到了文革的本质,但对于文革产生的社会、历史、思想根源缺乏冷静的思考,艺术表现也较幼稚。
刘心武;(1942-),祖籍四川。
1977年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后享誉文坛。
1980年入中国作协当专业作家。
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当代文学复习资料题型单项选择(10X1),多项选择(5X3),填空(5X1),名词解释(4X4),简答(3X8), 论述(1X15),诗歌赏析(1X15),前面表示题数,后面表示分数。
其中赏析题出诗歌,教材上没有,赏析从思想内涵、艺术手法、艺术形式等方面思考,字数不限。
第一编1949-1962年文学一、诗歌1.开创了当代政治抒情诗的是郭小川和贺敬之。
2.上世纪60年代初,大陆诗歌的总体特征:①颂歌作为一种诗歌美学规范,得到空前发展;②抒情主人公形象发生根本性变异,诗的个性化程度削弱和模糊;③诗歌形式、艺术方法有所变化、发展。
3.政治抒情诗的特点:①思想内容上强烈的政治性,以及对诗的政治功能的强调;②政治抒情诗的艺术结构往往表现为观念演绎的形态;③重视情感效应。
4.贺敬之的诗在新中国成立后可以分为哪两类:①表现某种具体感受的抒情短诗,代表作有《回延安》(主要运用了信天游的民歌形式)、《桂林山水歌》、《三门峡歌》等;②长篇政治抒情诗,这类诗更具有他自己的风格,并对当代诗歌产生重大影响,代表作有《放声歌唱》(基本体式采用了马雅可夫斯基的“楼梯式”)、《雷锋之歌》、《中国的十月》、《西去列车的窗口》等。
5.郭小川诗歌的特点:①自觉追求着时代精神;②富有深邃的哲理,是革命激情和人生思考的结晶体;③在艺术上长于采用“感物咏志”的象征手法,体现了他的艺术个性;④尝试了各种诗歌体裁,如“楼梯式”、“半自由体”、“新辞赋体”等。
6.《甘蔗林一一青纱帐》是郭小川抒情诗的代表作,诗歌体裁是“新辞赋体”。
7.生活抒情诗的代表有:闻捷、李瑛、李季,以闻捷、李瑛的创作最具代表性。
8.郭小川的叙事诗有:《深深的山谷》、《白雪的赞歌》、《严厉的爱》、《一个和八个》、《将军三部曲》。
二、散文1.1961年被称为“散文年”。
2.杨朔散文的特点:①努力追觅时代生活的踪迹,对劳动人民唱赞歌,如刻画出了《荔枝蜜》中的养蜂人老梁;②写了些国际题材的散文,如《埃及灯》、《樱花雨》等,发掘外国人民精神世界的美;③积极探索为时代唱赞歌的方式,打破了散文艺术表现的沉闷局面,提出“诗化散文”;④善于抓住一个片段联想,使作品可以以小见大,如《荔枝蜜》借助小蜜蜂歌颂了劳动人民的辛劳;⑤注重创造诗的意境;⑥讲究艺术结构;⑦讲究选词用字的精炼。
当代文学复习资料(DOC)
当代文学17年文学1、双百方针双百方针:①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5月2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向文艺界、科学界人士作了题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报告,对这一方针作了系统的解释,即“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并指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人民内部的自由在文艺工作和科研工作领域的表现。
②“双百方针”的提出反映了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我国文艺界解放思想,繁荣创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③它的提出与贯彻有力的促进了广大文艺工作者思想的活跃和解放:在这一方针的鼓舞下,文艺理论批评和文学创作逐步活跃起来,文艺界结束了所有作家都为新生活唱赞歌的局面,社会的阴暗面和社会生活的问题及矛盾开始为一些作家所关注,迅速出现了新局面。
2、两结合创作方式五六十年代大跃进民歌提倡“两结合”的创作方法,即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
3、政治抒情诗①在50年代时期,有一些诗人如有郭小川、贺敬之;②他们将诗与政治时事紧密结合,偏重于壮志豪情的书写和战斗精神的表现。
由于这些诗歌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因此被人们称为“政治抒情诗”。
思辨性、政论性和鼓动性是其最基本的抒情风格;③主要代表作品有郭小川《甘蔗林—青纱帐》、《将军三部曲》、贺敬之《回延安》、《雷锋之歌》等。
4、闻捷第一个作品:秧歌剧《加强自卫队》重要特征:“叙”与“抒”完美结合代表闻捷诗歌风格并产生影响的诗集——《天山牧歌》(劳动和爱情的赞歌)5、《天山牧歌》的艺术思想(作品特点)①闻捷诗歌避免了对生活一般化的描写和浮泛的歌颂,作者更善于深入年轻人的内心世界,选取富有生活情趣和感情因素的生活片段,进入深入细致的表现,解释令人耳目一新的微妙的感情活动。
《舞会结束以后》、《葡萄熟了》;②与歌颂诗人片中主观表达不通用,闻捷感情往往较多地与民族风情、绚丽的民族风光水乳交融,是的作品构成了一幅动人的风俗风情图画。
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绪论一、当代文学的主要成就1.文学描写的生活范围和创作领域不断扩大描写革命战争和农村生活的题材有了新的开拓,过去没有涉猎或涉猎很少的题材也有长足发展张贤亮《绿化树》知识分子在西北农场劳动改造。
张炜《古船》传统文化观念和心理的变革陆文夫《美食家》资本家“善吃”。
汪曾祺《受戒》僧人生活。
从维熙《大墙下的红玉兰》监狱生活2.文学主题从单一转向丰富,从直露转向深邃五六十年代,因强调为政治服务,主题比较单一;新时期以来,作品的主题丰富多样,意蕴进一步深化。
徐怀中《西线轶事》、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和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杨朔《三千里江山》相比,作家对当代军人精神世界的揭示,不再是单一的颂歌,而是走出了融颂歌、战歌、悲歌和挽歌于一体的浑厚、优美的交响乐章。
描写改革,蒋子龙和张洁笔下题旨不同。
描写女性,李国文《月食》、王安忆《流逝》、宗璞《心祭》、孔捷生《普通女工》,在主题的开掘上也各有自己的发现。
人物形象也由类型化转向写人物性格的丰富性、矛盾性、复杂性3.艺术风格和创作方法有了新的突破广大文艺工作者不断探索并创造多种艺术形式和艺术风格五六十年代:山西作家群(赵树理)、河北作家群(孙犁)、湖南作家群(周立波)80年代:京味小说作家群(邓友梅、刘绍棠)、秦晋作家群(贾平凹、路遥、陈忠实)、津味小说作家群(冯骥才、林希)创作方法上,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兼用,建立中国特色的民族风格。
刘心武《钟鼓楼》,展示了一幅当代北京市民生活的“清明上河图”;寻根文学;谌容《减去十岁》、刘奈拉《你别无选择》、莫言《红高粱》4.少数民族文学恢复了生机:《阿诗玛》《百鸟衣》《格萨尔王传》《嘎达梅林》5.形成了一支经受严酷考验、能够勇敢战斗的文艺队伍.二、当代文学的经验和教训1.正确认识和处理文艺和生活的关系2.正确认识和处理文艺和政治的关系①把文艺为政治服务当作了文艺工作的终极目标②把文艺为政治服务变成为中心工作服务③把文艺的社会功能理解得过于狭隘,忽视人民群众的多种需要3.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批判继承建国初文学文学概况和文学思潮一、第一次文代会1.时间:1949.7.2-7.192.目的:总结经验,确定今后文艺工作的方针与任务,成立一个新的全国性组织3.主题:解决文艺的方向问题。
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当代文学复习资料一、作家作品、主要人物。
1、新中国的诗坛构成:解放区诗人:艾青、何其芳等;国统区诗人:郭沫若、臧克家等;青年诗人:公刘、李瑛、白桦等。
2、隐失的诗群:“七月派”:胡风、绿原等;“九叶”诗人:穆旦、郑敏等。
3、50——70年代的诗歌:抒情诗代表诗作:闻捷《天山牧歌》诗集,贺敬之《回延安》、《桂林山水歌》,郭小川《甘蔗林——青纱帐》、《团泊洼的秋天》等。
最为人称道的是《吐鲁番情歌》爱情组诗。
叙事诗代表诗作:李季《杨高传》(1946年长篇叙事诗《王贵与李香香》),闻捷《复仇的火焰》,郭小川《深深的山谷》、《将军三部曲》,田间《赶车传》等。
民间叙事诗:云南彝族撒尼人《阿诗玛》;藏族《格萨尔王传》等。
4、山药蛋派:赵树理代表性作品有短篇《登记》(小飞蛾、艾艾等)、《“锻炼锻炼”》(杨小四、“小腿疼”、“吃不饱”等),长篇《三里湾》(王金生、马多寿等)等。
柳青代表作《创业史》(梁三老汉、梁生宝、徐改霞、郭振山、姚世杰、郭世富等)5、革命历史小说:代表作品杜鹏程的《保卫延安》(周大勇等)、《在和平的日子里》,吴强的《红日》(沈振新、刘胜、石东根、陈毅等)、梁斌的《红旗谱》(朱老忠、严志和等),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许云峰、江姐、成岗、徐鹏飞等),杨沫的《青春之歌》(林道静、卢嘉川、江华、余永泽)等。
6、通俗小说:曲波《林海雪原》(少剑波、刘勋苍、栾超家、杨子荣、白茹、座山雕、蝴蝶迷等),知侠《敌后武工队》,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
7、异端小说:路翎《洼地上的“战役”》、王蒙的《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林震、刘世吾、赵惠文)、宗璞的《红豆》(萧素、江玫、齐虹)、邓友梅的《在悬崖上》。
8、50——70年代的小说:杨朔《香山红叶》、《雪浪花》、《樱花雨》、《荔枝蜜》、《茶花赋》,秦牧《社稷坛抒情》、《土地》、《古战场春晓》、《花城》,刘白羽《日出》、《长江三日》、《樱花漫记》、《灯火》、《红玛瑙》。
当代文学复习资料整理
当代文学复习资料整理一、名词解释1、“朦胧诗”——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文坛上涌动着一股崭新的诗潮,因章明发表《令人气闷的“朦胧”》一文而得名。
其成员包括北岛、顾城、舒婷、杨炼、江河、芒克、多多、梁小斌等。
他们从自我心灵出发,以象征、隐喻、通感等现代诗歌的艺术技巧创作了一批具有新的美学特点的诗歌。
如北岛的《回答》顾城的《一代人》等。
孙绍振概括其三个美学原则,不屑于做时代精神的传声筒;不屑于表现自我情感世界以外的丰功伟绩;回避写那些我们习惯了的人物的经历、英勇的斗争和忘我的劳动场景。
简言之:即由客体的真实趋向主体的真实,由被动地反映趋向主动的创造。
他们推动当代形诗歌打破自我封闭,探索与人类广泛文化积累建立联系和对话的可能性。
坚持诗歌的写作,放在对个体的生存价值的确认的基础上;开始当代诗歌语言的革新,激活现代汉语诗歌语言生命的试验。
2、“样板戏”又称作“革命现代京剧”。
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极其特殊的称谓和现象。
产生于六十年代,流行于文革时期。
它是对传统京剧的一次大胆的尝试和改革,由于江青的参与,样板戏过多地与“阶级斗争”的政治现实相联系,形成“三突出”、“三结合”等一系列模式化的文学观念,给文革期间的创作造成恶劣的影响。
习惯上将京剧现代戏《红灯记》《沙家浜》《奇袭白虎团》《智取威虎山》、《海港》,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和交响音乐《沙家浜》并称“八个样板戏”。
3、伤痕文学:文革后,产生于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
以刘心武的《班主任》和卢新华的《伤痕》为代表的一批旨在批判、揭露“文革”以及极左路线的罪恶性,揭示文革给人们带来巨大身心创伤的作品被称为伤痕文学。
这些作品的共同主题体现在对文革的批判及揭露文革给人们造成的精神戕害,在艺术上都采用了能明确剖析社会问题的现实主义手法。
如《神圣的使命》(王亚平)、《我该怎么办》(陈国凯)、《大墙下的红玉兰》(从维熙)、《天云山传奇》(鲁彦周)、《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周克芹)、《血色黄昏》(老鬼)等。
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当代文学复习资料当代文学一、作家作品名称对应:路遥《人生》《惊心动魄的一幕》《平凡的世界》老舍:他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把中国社会现代性变革过程中小市民阶层的命运、思想与心理通过文学表现出来的作家。
《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猫城记》赵树理《李有才板话》《小二黑结婚》《三里湾》《“锻炼锻炼”》《登记》《邪不压正》周立波《暴风骤雨》《山乡巨变》宗璞《红豆》《弦上的梦》《紫藤萝瀑布》《丁香结》李劼人《死水微澜》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蝴蝶》《春之声》《夜的眼》《布礼》《海的梦》《风筝飘带》巴金《随想录》牛汉《半棵树》《复仇的刺》艾青《鱼化石》江河《星星变奏曲》北岛《回答》顾城:被誉为“童话诗人”《一代人》《远与近》《土地是弯曲的》《门前》《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海子:诗歌理想:融合中国的行动成就一种民族和人类结合、诗和真理合一的大诗。
《九月》《春天,十个海子》刘心武《班主任》《钟鼓楼》卢新华《伤痕》陈村《死》《鲜花和》汪曾祺: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
《受戒》《安乐居》《八月骄阳》《逝水》《人间草木》《旅食小品》《熊银匠》《大淖记事》《鸡鸭名家》邓友梅《寻访“画儿韩”》《那五》《烟壶》阿城《棋王》《树王》《孩子王》高晓声《李顺大造屋》《漏斗户主》《陈奂生上城》方方《风景》《万箭穿心》《祖父在父亲心中》《桃花灿烂》《落日》《乌泥湖年谱》《汉口的沧桑往事》《到庐山看老别墅》池莉《烦恼人生》与《不谈爱情》《太阳出世》并称为“新写实三部曲”。
《生活秀》《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来来往往》《你以为你是谁》刘索拉《你别无选择》徐星《无主题变奏》马原《虚构》《冈底斯的诱惑》《叠纸鹞的三种方法》《拉萨生活的三种时间》《拉萨河女神》孙甘露《访问梦境》《信使之函》《我是少年酒坛子》《请女人猜谜》余华《活着》《许三观卖血记》残雪《山上的小屋》《苍老的浮云》《突围表演》《黄泥街》《艺术复仇》刘恒《小石磨》《狗日的粮食》《天知地知》《伏羲伏羲》《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黑的雪》刘震云《塔铺》《一地鸡毛》《手机》《故乡天下黄花》《我叫刘跃进》《一句顶一万句》《温故一九四二》《我不是潘金莲》叶兆言的“夜泊秦淮”系列(《状元境》《十字铺》《追月楼》《半月营》等)苏童的“妇女生活”系列(《红粉》《妻妾成群》等)刘震云的“故乡”系列(《故乡天下黄花》《故乡相处流传》《故乡面和花朵》等)陈忠实《康家小院》《初夏》《十八岁的哥哥》《白鹿原》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尝试集》张洁《沉重的翅膀》李国文《花园街五号》张炜《秋天的愤怒》贾平凹《腊月?正月》陈独秀《文学革命论》鲁迅《狂人日记》《孔乙己》《药》郭沫若《女神》沙汀《在其香居茶馆里》《随军散记》茅盾《腐蚀》姚雪垠《长夜》何其芳《还乡日记》张天翼《华威先生》萧红《呼兰河传》《生死场》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罗广斌、杨益《红岩》曲波《林海雪原》梁斌《红旗谱》杨沫《青春之歌》周而复《上海的早晨》柳青《创业史》茹志鹃《百合花》浩然《艳阳天》《金光大道》沈从文《边城》《五月卅下十点北平宿舍》张爱玲《传奇》《金锁记》沙叶新《假如我是真的》三毛《撒哈拉的故事》金庸《鹿鼎记》郭沫若《新华颂》胡风《时间开始了》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二、文学流派、思潮1.“五四”运动: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
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当代文学复习资料1.散文三大家:杨朔、刘白羽、秦牧2.杨朔的代表作有《荔枝蜜》《雪浪花》《香山红叶》《茶花赋》《海市》等散文名篇,他的散文被称为诗的语言3.秦牧的散文作品风格独树一帜,被誉为“散文一绝”。
小说、童话、戏剧、诗歌、文艺理论等都有著作,故又被喻为“一棵繁花树”。
4.《茶馆》是老舍戏剧的巅峰之作,也是中国现代话剧艺术的经典,被西方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5.第四次文代会于1979年10月30日至11月16日在北京召开。
大会旨在进一步解放文艺生产力,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使之更好地为“四化”服务。
茅盾致开幕词,邓小平致祝辞,周扬作了《继往开来,繁荣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文艺》的报告。
6.广大文艺工作者在“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的指引下………7.王蒙被称为“最新文艺思潮的代表作家”。
8.《春之声》是王蒙借鉴“意识流”创作手法的代表作。
9.《农民帝国》:获“鄂尔多斯文学奖”10.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获第一届茅盾文学奖。
11周克芹《徐茂和他的女儿们》小说采用“家庭纪事”的结构方式,12谌荣《人到中年》“意识流”手法的成功运用——采用以人物内心活动的自然流露为轴线的自由结构.13.古华《芙蓉镇》浓缩性极强的结构方法(编年史)。
作者从2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选取了四个特定的年代(1963、1964、1969、1979)进行重点描写,把其它年代的人事变迁用回忆、补叙等手法穿插其中,避免了节奏缓慢、篇幅冗长的弊端。
一、刘白羽散文的特点1.散文的基调是歌颂光明、歌颂英雄的人民,具有深刻的哲理性。
2.善于使用对照手法制造波澜,结构错落有致。
3.融情于景,借以抒写壮怀激烈的诗情,是刘白羽散文的基本特色。
4.雄浑豪放,是刘白羽散文的基本风格。
刘白羽有“军人散文家”的美誉。
二、《长江三日》的主题思想作品抒写了作者由重庆乘船沿江而下,经三峡到武汉三日旅程的见闻与感受,向人们生动地展示了我国第一大河——长江宏伟秀丽、千姿百态的壮美雄姿,热情地抒发了革命者对于祖国锦绣河山的赞美之情,同时,也激励人们要努力去掌握事物的客观规律,要战胜一切困难、奋勇前进,以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文学一、作家作品名称对应:路遥《人生》《惊心动魄的一幕》《平凡的世界》老舍:他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把中国社会现代性变革过程中小市民阶层的命运、思想与心理通过文学表现出来的作家。
《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猫城记》赵树理《李有才板话》《小二黑结婚》《三里湾》《“锻炼锻炼”》《登记》《邪不压正》周立波《暴风骤雨》《山乡巨变》宗璞《红豆》《弦上的梦》《紫藤萝瀑布》《丁香结》李劼人《死水微澜》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蝴蝶》《春之声》《夜的眼》《布礼》《海的梦》《风筝飘带》巴金《随想录》牛汉《半棵树》《复仇的刺》艾青《鱼化石》江河《星星变奏曲》北岛《回答》顾城:被誉为“童话诗人”《一代人》《远与近》《土地是弯曲的》《门前》《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海子:诗歌理想:融合中国的行动成就一种民族和人类结合、诗和真理合一的大诗。
《九月》《春天,十个海子》刘心武《班主任》《钟鼓楼》卢新华《伤痕》陈村《死》《鲜花和》汪曾祺: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
《受戒》《安乐居》《八月骄阳》《逝水》《人间草木》《旅食小品》《熊银匠》《大淖记事》《鸡鸭名家》邓友梅《寻访“画儿韩”》《那五》《烟壶》阿城《棋王》《树王》《孩子王》高晓声《李顺大造屋》《漏斗户主》《陈奂生上城》方方《风景》《万箭穿心》《祖父在父亲心中》《桃花灿烂》《落日》《乌泥湖年谱》《汉口的沧桑往事》《到庐山看老别墅》池莉《烦恼人生》与《不谈爱情》《太阳出世》并称为“新写实三部曲”。
《生活秀》《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来来往往》《你以为你是谁》刘索拉《你别无选择》徐星《无主题变奏》马原《虚构》《冈底斯的诱惑》《叠纸鹞的三种方法》《拉萨生活的三种时间》《拉萨河女神》孙甘露《访问梦境》《信使之函》《我是少年酒坛子》《请女人猜谜》余华《活着》《许三观卖血记》残雪《山上的小屋》《苍老的浮云》《突围表演》《黄泥街》《艺术复仇》刘恒《小石磨》《狗日的粮食》《天知地知》《伏羲伏羲》《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黑的雪》刘震云《塔铺》《一地鸡毛》《手机》《故乡天下黄花》《我叫刘跃进》《一句顶一万句》《温故一九四二》《我不是潘金莲》叶兆言的“夜泊秦淮”系列(《状元境》《十字铺》《追月楼》《半月营》等)苏童的“妇女生活”系列(《红粉》《妻妾成群》等)刘震云的“故乡”系列(《故乡天下黄花》《故乡相处流传》《故乡面和花朵》等)陈忠实《康家小院》《初夏》《十八岁的哥哥》《白鹿原》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尝试集》张洁《沉重的翅膀》李国文《花园街五号》张炜《秋天的愤怒》贾平凹《腊月∙正月》陈独秀《文学革命论》鲁迅《狂人日记》《孔乙己》《药》郭沫若《女神》沙汀《在其香居茶馆里》《随军散记》茅盾《腐蚀》姚雪垠《长夜》何其芳《还乡日记》张天翼《华威先生》萧红《呼兰河传》《生死场》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罗广斌、杨益《红岩》曲波《林海雪原》梁斌《红旗谱》杨沫《青春之歌》周而复《上海的早晨》柳青《创业史》茹志鹃《百合花》浩然《艳阳天》《金光大道》沈从文《边城》《五月卅下十点北平宿舍》张爱玲《传奇》《金锁记》沙叶新《假如我是真的》三毛《撒哈拉的故事》金庸《鹿鼎记》郭沫若《新华颂》胡风《时间开始了》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二、文学流派、思潮1.“五四”运动: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
“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展的渠道:北大讲台、《新青年》杂志、学生社团2.启蒙运动:17C末—18C,由英国发端、遍及欧洲的,继文艺复兴之后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3.经济理性个人主义:打着“天赋人权”和“理性主义”的大旗,宣扬私有主义和海外殖民思想。
4.中国抗日战争: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以农民为主体的民族解放战争。
中国农民是抗日战争中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最大承担者和战争的直接参与者。
5.胡风文艺思想:胡风《论民族形式问题的提出和重点》认为不能离开内容去独立把握形式,民族形式应该是“从生活里面出来的”,是“反映民族现实的新民主主义的内容所要求的、所包含的形式”。
6.五六十年代农村题材:背景:抗战胜利后的农村社会主义改造(1946-1953年,土地改革运动、1949-1956年,农业合作化运动)特点:以拥护农村社会主义改造为原则;以国家政策条文作为创作依据;以自身的干部经历和底层群众(广大农民为主)生活为蓝本;以农民喜闻乐见的民间文艺形式为依托(新评书体小说,新章回体小说,新民歌体叙事诗,新歌剧等)。
周立波《山乡巨变》:人情美、乡情美、自然美(民间艺术)。
主题:在描绘合作化运动如火如荼开展的同时,也并未放弃对民间艺术空间的探索,表达了作者真挚的民间情感。
赵树理《”锻炼锻炼“》主题:大跃进时期的生产活动,在“天聋地哑”的60年代,明写“杨小四”,暗写“小腿疼”,指出当时生产生活中“坐”的倾向和人民内部矛盾“阶级斗争化”的倾向,曲折地表达了作家地民间立场。
7.解放区文学:背景:抗战时期解放区开展地文艺活动特点:文学与特殊时期战斗任务紧密结合以歌颂性、前瞻性、乐观性为主调,用通俗易懂地形式达到宣传功能。
拥护社会主义改造8.50、60年代的历史小说:特点:继承并发挥前一时期的历史叙事模式(《子夜》模式、《死水微澜》模式、《财主底儿女们》模式)以近代以来的革命史、战争史为线索,用文学形式再现党和国家的历史天然带有革命教育的目的老舍《茶馆》、宗璞《红豆》9.“五四”新文学传统的回归:背景:“文革”以后,知识分子作为人民群众代言人和启蒙者的身份被重新确立起来,从最年长到最年轻的几代作家都以复活的政治激情和极大的勇气来直面现实人生,重新凝聚了现代知识分子的现实批判力量。
“五四”新文学现实战斗精神再度高扬的标志:他们率先对“文化大革命”进行反省、否定,揭发它的罪恶性,进而对现实社会中的种种弊病给予大胆的揭露,把满腔的政治热情和审视现实的批判目光结合起来,将文学的锋芒直接投向社会上的阴暗面。
表现:①归来的批评家和归来的诗人②年轻一代的写作:朦胧诗、伤痕小说A.批评家巴金《随想录》主题:历时八年(1978-1986)完成的散文集,以反思、忏悔和呼吁为主题。
反思:“文革”及其背后的权力体制;忏悔:知识分子丧失了主体性而沦为“精神奴隶”,甚至堕落为权力体制的“帮凶”;呼吁:“五四”精神的真正回归。
B.诗人“七月派”诗人(艾青、胡风、曾卓、绿原、牛汉等),先后因“胡风事件”和“文革”停止创作或转为“潜在写作”;“九叶派”(“中国新诗派”)诗人(穆旦、杜运燮、辛笛、陈敬容、郑敏等),因“文革”停止创作或转为“潜在写作”。
10.朦胧诗:以《今天》为阵地,以食指、北岛、芒克、多多、江河、杨炼、顾城、海子等为代表。
从创作表现来看,较多隐喻和象征,风格晦涩、压抑。
从主题来看,充满了一种把个人和民族的使命紧紧相连的理想主义,并有着明显的主体意识和探索精神。
11.朦胧派:以1980年代一批在手法和内涵上吸收西方现代、后现代主义特征的诗作为代表,其主要诗人包括食指、北岛、芒克、多多、江河、杨炼、顾城、海子等。
得名于评论家章明《令人气闷的“朦胧”》。
章明批评以顾城为代表的一批诗人创作晦涩乃至怪异,让人感觉“朦胧”,不解其意。
12.伤痕小说:以“知青”为创作主体,代表作品有刘心武《班主任》、卢新华《伤痕》、陈村《死》等。
上述作品或再现“文革”中的暴力、非理性画面,或诉说心灵的“伤痕”和对“已逝的青春”的感伤,共同点在于控诉文革,回溯惨痛的历史和个人经历、情感,开启了“文革后”文学。
刘心武《班主任》艺术特点:人物结构:众星拱月式的英雄中心结构,以张俊石为中心人物。
在塑造人物上有明显的“三突出”痕迹,即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最主要的中心人物。
篇章结构上:采用了传统文学的“有序结构”,人物依次而出,人物的描绘方式基本是从外貌开始写到性格、历史,然后进入情节。
线索:小说《牛虻》作为串联情节的线索缺点:由于作家的观念支配着人物设置、情节演进直至细节选炼,再加上短篇小说的篇幅局限,使人物缺少有深度的个性描绘。
13.“新月派”诗歌理念“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散文“三美”:节奏美、意境美、情怀美14.表现主义:主要受康德哲学、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影响,强调反传统,不满于社会现状,要求改革或“革命”。
在创作上,不满足于对客观事物的摹写,要求进而表现事物的内在实质;要求突破对人的行为和人所处的环境的描绘而揭示人的灵魂;要求不再停留在对暂时现象和偶然现象的记叙而展示其永恒的品质。
在文学上,则是“人物形象塑造出现了‘向内转’的趋势,加强了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关注,刻画人物心理活动的手法有了发展。
通过内心分析、感觉分析和内心独白,展示人物心理活动的流程,通过表现人物的内心冲突,甚至无意识、非理性、反逻辑的深层心理来表现人物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15.“新写实”:以写实为主要特征,但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借鉴现代主义各种流派的艺术上的长处(反讽、黑色幽默、荒诞主义、零度叙事)代表作家:方方、池莉16.“新历史”小说:与新写实小说同根异枝而生的新历史小说,是新写实小说家把目光转向历史题材而派生出来的。
这些作品除了具备新写实小说关注日常生活及其真实细节、关注小人物的生存境况与生存意识等特征之外,还表现出对传统历史观念的质疑和反拨。
如叶兆言的“夜泊秦淮”系列、苏童的“妇女生活”系列、刘震云的“故乡”系列。
17.新历史主义:深化现实主义,人生的复杂曲折性,丰富地真实呈现三、文本细读的方法“文本细读”是一种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和手段,要求以文本为中心,将其看做一个封闭、完整的系统,关注字、词、句、上下文、语境。
比较的视野:跨文本比较、跨学科比较四、一二三次文代会文学理论及其指导思想1.第一次文代会1949.7.2-7.19毛泽东否定了“五四”新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准:西方文化模式,建立起另一个标准:工农兵的需要。
战争文化传统成为新中国文学的主流。
毛泽东文艺思想成为建设新中国文学的指导思想。
2.第二次文代会1953.9.23-10.6确立”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为未来中国文艺创作和文艺批评的最高准则3.第三次文代会1960.7.22-8.3确认”革命现实主义+革命浪漫主义”的“两结合”创作方法(“根本任务”论与“三突出”原则)五、现代历史叙事模式及其延伸1.《子夜》模式:阶级性与典型性结合,通过人物阶级关系展示社会面貌,描绘政治、经济全景图。
2.《死水微澜》模式:以多元视角鸟瞰社会变迁,突出民间社会的生活场景和历史变迁。
延伸:老舍《茶馆》主题:中国现代史上三个重大的历史节点(戊戌变法失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抗战后国民党统治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