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微胶囊技术
食品微胶囊技术原理
食品微胶囊技术原理食品微胶囊技术是一种将食品成分包裹在微小胶囊中的方法,这种技术可以保护食品成分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并延长其稳定性和保鲜期。
本文将详细介绍食品微胶囊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一、食品微胶囊技术的原理食品微胶囊技术是利用聚合物材料制备微小胶囊,将食品成分包裹在胶囊内部。
常用的制备方法包括乳化法、凝胶化法、共沉淀法和喷雾干燥法等。
1. 乳化法:将食品成分溶解在油相中,然后与水相进行乳化,形成乳状液。
在乳化过程中,添加表面活性剂可增加乳状液的稳定性。
最后,通过加热或添加交联剂使乳状液凝固,形成微胶囊。
2. 凝胶化法:将食品成分与凝胶材料(如明胶)混合,形成凝胶状物。
然后,将凝胶物切割成微小块状,并进行干燥处理,制备成微胶囊。
3. 共沉淀法:将食品成分与沉淀剂在适当的条件下混合,通过沉淀反应生成固体颗粒。
然后,将固体颗粒进行干燥处理,制备成微胶囊。
4. 喷雾干燥法:将食品成分溶解在溶剂中,通过高速喷雾形成微小液滴。
随后,将液滴与热空气接触,使溶剂迅速蒸发,形成固体微胶囊。
以上方法中,乳化法和喷雾干燥法是应用最广泛的制备方法,因其操作简单、成本较低且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二、食品微胶囊技术的应用食品微胶囊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食品行业,为产品赋予多种功能和特性。
1. 控释功能:利用微胶囊的封闭性能,可以实现对食品成分的控制释放。
例如,将微胶囊应用于香料和调味品中,可以使香味和味道在食品中持久存在,增强食品的口感和风味。
2. 保护功能:微胶囊能够有效保护食品成分免受外界光、氧、湿等因素的影响,延长其稳定性和保鲜期。
例如,将微胶囊应用于维生素C等易氧化物质中,可以保持其活性和营养价值。
3. 增稠功能:微胶囊内部的凝胶材料可以增加食品的粘稠度和口感。
例如,在果酱和果冻中添加微胶囊,可以使其更加浓稠和口感丰富。
4. 避免反应:某些食品成分在相互接触时会发生反应,导致品质下降。
将这些成分包裹在微胶囊中,可以有效避免不同成分之间的反应,保持食品的原始品质。
食品微胶囊造粒技术(食品高新技术课件)
(六)相分离法(凝聚法)
凝聚法又称相分离法,指在囊心物质与包囊材料 的混合物中,加入另一种物质或溶剂或采用其他 适当的方法,使包囊材料的溶解度降低,使其自 溶液中凝聚出来产生一个新的相,故叫做相分离 凝聚法。
此法一般按以下三步进行: 制备三种不相溶的化学相→囊膜的沉积→囊膜的 固化
凝聚法分单凝聚法、复凝聚法两种。
中(常用二氯甲烷)形成油包水乳液. 2.混合液经喷雾装置进入到冷的酒精中 3.有机溶剂中界面封以液氮,在-70℃温度下乙醇将微球中的
有机溶剂不断抽提,经过滤、干燥即可得包载药物的微胶 囊.
➢ 此方法制得的药物包封率可接近100%。
(三)空气悬浮法
1. 空气悬浮法的原理及特点 该方法是一种适合于多种包囊材料的微胶囊化技术。其工 艺过程是先将固体粒状的囊心物质分散悬浮在承载气流 中,然后在包囊室内将包囊材料喷洒在循环流动的囊心 物质粒子上,囊心物质粒子悬浮在上升的空气流中,并 靠承载气流本身的湿度调节来对产品实行干燥。该方法 可以使包囊材料以溶剂、水溶液乳化剂分散系统成热溶 物等形式包囊,通常只适用于包制固体的囊心物质,目 前一般多用于香精香料以及脂溶性维生素等的微胶囊化 。
,达到最大限度得保持原有的色香味、性能和生物活性, 防止营养物质的破坏与损失。此外,有些物料经过微胶囊 化后可以掩盖自身的异味,或由原先不易加工储存的气体 、液体转化成较稳定的固体形式,从而大大得防止或减缓 了产品劣变的发生。
➢ 将固体、液体或气体包埋在微小而密封的胶囊中 ,使其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才会以控制速率释放的 技术。其中,被包埋的物质称为芯材,包括香精 香料、酸化剂、甜味剂、色素、脂类、维生素、 矿物质、酶、微生物、气体以及其它各种饲料添 加剂。包埋芯材实现微囊胶化的物质称为壁材。
微胶囊化技术及应用
微胶囊化技术及应用微胶囊化技术是一种将液体或固体包裹在微小胶囊内的方法,通过包覆物质可以实现保护、控释、隔离等功能。
这项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医药、食品、化妆品、油墨等行业。
本文将重点探讨微胶囊化技术的原理、制备方法及应用领域。
一、微胶囊化技术的原理微胶囊化技术的原理是利用胶体或聚合物等材料将目标物质包裹在微小的胶囊内。
这些胶囊通常具有稳定的结构,可以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下实现目标物质的保护和控释。
胶囊的壁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以实现不同的功能,如透明性、生物相容性、控释性等。
通过微胶囊化技术,可以将不同性质的物质包裹在一起,实现特定的应用需求。
二、微胶囊化技术的制备方法微胶囊化技术的制备方法多样,常见的方法包括乳化法、凝胶化法、溶剂挥发法等。
乳化法是将目标物质溶解在油相中,再通过乳化剂和乳化机械均匀分散在水相中,最终形成乳液。
通过控制乳化条件和加入固化剂,可以实现胶囊的形成。
凝胶化法是将目标物质溶解在溶剂中,再通过添加交联剂等方法实现胶囊的形成。
溶剂挥发法是将目标物质溶解在溶剂中,再通过溶剂挥发或冷冻干燥等方法实现胶囊的形成。
三、微胶囊化技术的应用领域1.医药领域:微胶囊化技术可以用于药物的保护和控释,延长药效时间,减少药物副作用。
例如,将药物微胶囊化后可以实现肠道缓释、靶向传递等功能,提高药物的疗效。
2.食品领域:微胶囊化技术可以用于食品添加剂的包埋,提高添加剂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例如,将香精、色素等食品添加剂微胶囊化后可以实现长时间保持香味和颜色。
3.化妆品领域:微胶囊化技术可以用于化妆品的控释和稳定性提升。
例如,将活性成分微胶囊化后可以实现在皮肤上的持续释放,提高化妆品的效果。
4.油墨领域:微胶囊化技术可以用于油墨的包埋和控释,提高油墨的质量和稳定性。
例如,将颜料微胶囊化后可以实现油墨的均匀分散和长时间保存。
微胶囊化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微胶囊化技术将会更加多样化和智能化,为人类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创新。
食品微胶囊技术原理
食品微胶囊技术原理食品微胶囊技术是一种将食品成分包裹在微小胶囊中的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保护食品成分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延长其保质期,并且在食品中释放出来时能够保持其活性和稳定性。
本文将介绍食品微胶囊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一、食品微胶囊技术的原理食品微胶囊技术的原理是将食品成分包裹在微小的胶囊中,形成一层保护膜,使其与外界环境隔离开来。
这种保护膜可以由各种材料制成,如蛋白质、多糖、脂肪等。
通过包裹在胶囊中,食品成分可以在一定的温度、湿度和酸碱度条件下保持稳定。
食品微胶囊技术的包裹过程通常包括三个步骤:胶囊材料的选择、包裹方法的选择和包裹条件的控制。
首先,根据食品成分的特性和需求,选择合适的胶囊材料。
其次,根据胶囊材料的特性和包裹效果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包裹方法,如喷雾干燥、凝胶化、共沉淀等。
最后,通过控制包裹条件,如温度、湿度、搅拌速度等,来实现对食品成分的包裹。
二、食品微胶囊技术的应用食品微胶囊技术在食品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1. 食品添加剂:食品微胶囊技术可以用于包裹食品添加剂,如香精、色素、酸味剂等。
通过包裹,可以延长食品添加剂的保质期,提高其稳定性,并且在食品中释放出来时能够保持其活性和稳定性。
2. 营养补充剂:食品微胶囊技术可以用于包裹营养补充剂,如维生素、矿物质等。
通过包裹,可以延长营养补充剂的保质期,保护其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并且在人体内释放出来时能够保持其活性和稳定性。
3. 功能性食品:食品微胶囊技术可以用于包裹功能性食品成分,如益生菌、膳食纤维等。
通过包裹,可以保护功能性食品成分免受胃酸和胃酶的破坏,并且在肠道中释放出来时能够保持其活性和稳定性。
4. 药物传递系统:食品微胶囊技术可以用于制备药物传递系统,用于口服药物的控释。
通过包裹,可以延长药物的控释时间,提高药效,并且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
5. 食品香精:食品微胶囊技术可以用于制备食品香精,如咖啡、巧克力等。
微胶囊技术在保健食品中的应用进展
微胶囊技术在保健食品中的应用进展微胶囊技术是一种将液态或固态物质包覆在微小的胶囊中的技术,广泛应用于药品、食品和化妆品等领域。
在保健食品领域,微胶囊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不断取得了新的进展。
本文将就微胶囊技术在保健食品中的应用进展进行详细的介绍。
微胶囊技术在保健食品中主要应用于保护和控制活性物质的释放,改善口感和色泽,增加产品的稳定性和储存期限。
常见的应用包括维生素、膳食纤维、益生菌、酶、植物提取物等。
1. 保护活性物质微胶囊技术能够将不稳定的活性物质包覆在微小胶囊中,有效地保护其免受氧化、光照和温度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延长产品的保质期。
维生素C在常温下容易氧化失活,但经过微胶囊技术包覆后,可以有效地延缓其氧化速度,提高产品的稳定性。
2. 控制释放速度微胶囊技术还可以控制活性物质的释放速度,使其在肠道内缓慢释放,提高活性物质的吸收率。
这对于益生菌等活性成分尤为重要,可以保证其在肠道内较长时间内保持活性,达到更好的保健效果。
3. 改善口感和色泽微胶囊技术可以改善保健食品的口感和色泽,使其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
将香精、植物提取物等具有强烈气味和苦涩味的成分通过微胶囊技术包覆后,可以减轻其刺激性,改善产品的口感。
微胶囊技术还可以用于调整产品的色泽,使其更加鲜艳、自然。
4. 增加稳定性和储存期限微胶囊技术可以提高保健食品的稳定性和储存期限,延长产品的保质期,减少质量变化和营养物质的流失,提高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1. 维生素类保健食品微胶囊技术在维生素类保健食品中的应用已经比较成熟。
维生素A、D、E、K等脂溶性维生素经过微胶囊技术包覆后,可以有效地提高其稳定性和生物利用率,增加产品的可溶性,改善产品的口感和吸收性。
维生素C等水溶性维生素也可以通过微胶囊技术加工成糖果、口香糖、颗粒等形式,便于携带和食用。
益生菌类保健食品是近年来备受消费者关注的产品之一,而微胶囊技术在益生菌类保健食品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微胶囊化技术及应用
微胶囊化技术及应用一、什么是微胶囊化技术微胶囊化技术是一种将液体或固体物质包裹在微小颗粒中的技术。
通过包裹物质,可以有效保护其稳定性和活性,延长其释放时间,并实现针对性的控释。
微胶囊常见的尺寸范围是1微米到1000微米。
二、微胶囊化技术的制备方法2.1 乳化法乳化法是常用的微胶囊化技术制备方法之一。
该方法将要包裹的物质溶解在水相或油相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后,通过剪切或超声等方法生成乳液。
随后,将乳液滴入固化剂中,通过离子凝聚、聚合、硬化等过程形成微胶囊。
2.2 凝胶化法凝胶化法是另一种常见的微胶囊化技术制备方法。
该方法将要包裹的物质与凝胶剂混合,形成凝胶。
随后,通过冷冻、干燥、固化等步骤,将凝胶转化为微胶囊。
2.3 其他制备方法除了乳化法和凝胶化法,微胶囊化技术还可以采用喷雾干燥法、喷雾凝胶法、介孔模板法等多种制备方法。
三、微胶囊化技术的应用微胶囊化技术在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以下列举了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
3.1 药物传递系统微胶囊化技术可以用于制备药物的传递系统。
通过将药物包裹在微胶囊中,可以延长药物的释放时间,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和疗效。
此外,微胶囊化技术还可以用于改善药物的溶解性、稳定性和靶向性,增强药物的疗效。
3.2 食品添加剂微胶囊化技术可以用于制备食品添加剂。
通过将食品添加剂包裹在微胶囊中,可以改善其溶解性和稳定性,延缓释放,并且便于携带和使用。
微胶囊化的食品添加剂可以应用于各种食品中,如饮料、糖果、乳制品等,提供丰富的口感和功能。
3.3 化妆品微胶囊化技术在化妆品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将活性成分包裹在微胶囊中,可以实现化妆品的持久稳定和渗透效果。
微胶囊化的化妆品可以改善肌肤的保湿性、抗氧化性和抗衰老效果,提高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3.4 农业领域微胶囊化技术在农业领域也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
通过将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包裹在微胶囊中,可以实现精确投放和控释效果,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和环境污染,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第一章食品微胶囊技术1
和聚苯乙烯等;
(7)蜡与类脂物:石蜡、蜂蜡、硬脂酸和甘油酸酯等。
3.2、芯材 (囊心物质)
1) 芯材物质:单一的固体、液体或气体,也可以
是固液、液液、固固或气液混合体等。 2) 食品工业已经使用或试图使用的芯材
(1) 生物活性物质:膳食纤维、活性多糖、超氧化物歧化酶
(S0D)、硒化物和免疫球蛋白等;
空蒸发沉积法、静电结合法、多孔离心法。 水相分离法、油相分离法、囊心交换法、 2. 物理化学方法: 挤压法、锐孔法、粉末床法、熔化分散 法、复相乳液法。
3. 化学方法:界面聚合法、原位聚合法、
分子包囊法、辐射包囊法。
五、微胶囊的释放
方法:1、机械方法(如加压、揉破、毁形或摩擦)
2、加热下燃烧或融化方法 3、采用化学方法(如酶的作用、溶剂及水 的溶解、萃取等) 4、在心材中掺入膨胀剂或应用放电或磁 力的电磁方法。
三、微胶囊的功能与局限
功 能
1.改变物料的存在状态、物料的质量与体积 2.隔离物科间的相互作用,保护敏感性物料
3.掩盖不良风味、降低挥发性
4.控制释放 5.降低食品添加剂的毒理作用
微胶囊的局限
心材释放后残留的壁壳会引起一些问题
四、微胶囊造粒的步骤与分类
(一) 微胶囊造粒的步骤
(1) 将芯材分散入微胶囊化的介质中;
(2) 再将壁材放入该分散体系中;
(3) 通过某一种方法将壁材聚集、沉渍或包敷
在已分散的芯材周围;
(4) 这样形成的微胶囊膜壁在很多情况下是不稳
定的,尚需要用化学或物理的方法进行处理,
以达到一定的机械强度。
(二)微胶囊造粒 的分类
根据微胶囊造粒的原理不同,可将各种微胶囊技 术分成三大类:
食品化学微胶囊化技术
微胶囊化技术一、基本概念微胶囊造粒技术:或称微胶囊是将固体、液体或气体物质包埋、封存在一种微型胶内成为一种固体微粒产品的技术,这样能够保护被包裹的物料,使之与外界不宜环境相隔绝,达到最大限度地保持原有的色香味、性能和生物活性,防止营养物质的破坏与损失。
二、微胶囊技术的优越性1、可以有效减少活性物质对外界环境因素(如光、氧、水)的反应2、减少心材向环境的扩散和蒸发3、控制心材的释放4、掩蔽心材的异味5、改变心材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形状、密度、分散性能)、化学性质等对于食品工业,可以使纯天然的风味配料、生理活性物质融入食品体系,并能保持生理活性,它可以使许多传统的工艺过程得到简化,同时它也使许多用通常技术手段无法解决的工艺问题得到解决。
二、基本原理微胶囊技术实质上是一种包装技术 ,其效果的好坏与“包装材料”壁材的选择紧密相关,而壁材的组成又决定了微胶囊产品的一些性能如:溶解性、缓释性、流动性等,同时它还对微胶囊化工工艺方法有一定影响,因此壁材的选择是进行微胶囊化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微胶囊造粒技术针对不同的心材和用途,选用一种或几种复合的壁材进行包覆。
一般来说,油溶性心材应采用水溶性壁材,而水溶性心材必须采用油溶性壁材。
心材:微胶囊内部装载的物料。
壁材:外部囊的壁膜。
一种理想的壁材必须具有如下特点:高浓度时有良好的流动性,保证在微胶囊化过程中有良好的可操作性能。
能够乳化心材并能形成稳定的乳化体系。
在加工过程以及储存过程中能够将心材完整的包埋在其结构中。
易干燥以及易脱溶。
良好的溶解性。
可食性与经济性。
三、功能1、液态转变成固态液态物质经微胶囊化后,可转变为细粉关产物,称之为拟固体。
在使用上它具有固体特征,但其内相仍是液体。
2、改变重量或体积物质经微胶囊后其重量增加,也可由于制成含有空气或空心胶囊而使胶囊而使物质的体积增加。
这样可使高密度固体物质经微胶囊化转变成能漂浮在水面上的产品。
3、降低挥发性易挥发物质经微胶囊化后,能够抑制挥发,因而能减少食品中的香气成分的损失,并延长贮存的时间。
微胶囊技术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微胶囊技术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微胶囊技术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微胶囊技术是一种将液态、固态或气态物质包覆在一层微小胶囊中的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保护物质的稳定性和活性,延长物质的使用寿命。
微胶囊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下面就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1.调味料的微胶囊化调味料是食品中重要的添加剂。
但是一旦加入食品,会导致调味料挥发、流失、分解等问题影响产品的品质。
微胶囊技术可以将调味料包裹在胶囊中,形成微囊,避免了调味料的流失和分解问题,同时能够缓释调味料的味道,使得其在人体内缓慢释放,从而增强食品的口感和持久性。
2.饮料中的微胶囊微胶囊技术可以将饮料中的营养物质、香料等物质进行微胶囊化,从而增加饮料的营养成分和口感。
此外,微胶囊还可以将饮料中的微粒子固定在悬浮体系中,使得饮料具有更好的悬浮性和口感,提升了用户的感官体验。
3.微胶囊对冰激凌品质的提升微胶囊技术可以将冰激凌中的乳化剂微胶囊化,从而增强其乳化水平,使得冰激凌口感更好,质地更加均匀细腻。
此外,微胶囊可以保护冰激凌中的乳化剂不受温度、光照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延长乳化剂的使用寿命。
4.微胶囊技术在烘培食品中的应用微胶囊技术可以将面粉中的营养物质进行包覆,保护其不受外界的污染和破坏。
此外,将酵母菌进行微胶囊化处理,不仅可以延长酵母菌的保质期,还可以增强酵母菌对面粉的松软度的作用,使得面包香甜蓬松。
总之,微胶囊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不断壮大,并且不断拓展着应用领域。
通过微胶囊技术的运用,能够有效地提高食品的品质和口感,同时增强食品的营养价值。
食品微胶囊技术
微胶囊化食品可能存在的卫生学问题
• 一 心材的污染 • 二壁材的污染 • 三 加工过程中的污染 • 四包装过程的污染
防止措施:
• (1)防止心材污染。主要是防止油脂的酸败 和微生物污染。选择隔氧性较好的壁材,采用 消毒的方法杀灭微生物。
• (2)防止壁材污染。根据食品的保存期限选 择壁材,根据食品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壁材,避 免选择易受微生物影响的材料。
• 壁材浓度大,包埋的效果就好,形成的外胶囊就厚.为此要求使用的 壁材是高浓度低粘度的。
• 阿拉伯胶就是典型的“高浓低粘”产品,性质稳定、无毒、成膜 性好,是最常用的天然包囊材料之一。
• 且由于其主要由钙盐、镁盐和钾盐以及糖苷酸组成,与其他天然 胶相比,在水中的溶解度最大,在25OC时,它的浓度可达37%。
Schematic of a conventional air suspension system 空气悬浮成膜法
Schematic of extrusion process
Extrusion
Spray cooling and Spray chilling
喷雾冷却法和喷雾急冷法
•Spray cooling 45 ~ 67℃
微胶囊化的基本步骤
1. 将心材分散入微胶囊化的介质中 2. 再将壁材放入该分散体系中 3. 通过某种方法将壁材聚集、沉渍或包敷在
已分散的心材周围; 4. 这样形成的微胶囊膜壁在很多情况下是不
稳定的,尚需要用化学或物理的方法进行 处理,以达到一定的机械强度。
• 制作微胶囊最关键:
1. 芯材物质的选择: 选择芯材的原则是既要考虑芯材的
• 粉末床法: • 使细小的粉末粘附在液滴周围。 • 空气悬浮法:
• 囊心粉末悬浮在空气中,壁材以溶液状态 喷雾到流化床的固体颗粒上
微胶囊技术原理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微胶囊技术原理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随着人们对食品品质和口感的要求越来越高,食品工业也在不断地寻求新的技术手段来提高产品的品质和口感。
微胶囊技术就是其中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技术,它可以将一些有益的成分包裹在微小的胶囊中,从而保护这些成分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可以改善产品的口感和质感。
本文将介绍微胶囊技术的原理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一、微胶囊技术的原理微胶囊技术是一种将液体、固体或气体包裹在微小的胶囊中的技术。
这些胶囊通常由一种或多种聚合物组成,如明胶、壳聚糖、聚乙烯醇等。
微胶囊的大小通常在1-1000微米之间,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微胶囊技术的原理是将需要包裹的物质与聚合物混合,然后通过喷雾干燥、凝胶化、沉淀等方法将其包裹在微小的胶囊中。
这些胶囊可以保护物质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如氧化、光照、温度等,从而延长其保质期。
此外,微胶囊还可以改善产品的口感和质感,如增加产品的口感、口感、口感等。
二、微胶囊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1. 食品添加剂微胶囊技术可以将一些有益的成分包裹在微小的胶囊中,如维生素、矿物质、香料、色素等,从而保护这些成分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可以改善产品的口感和质感。
例如,将香料包裹在微小的胶囊中,可以使其更加均匀地分布在食品中,从而增加产品的香味和口感。
2. 调味品微胶囊技术可以将调味品包裹在微小的胶囊中,如酱油、醋、酱料等,从而保护其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可以改善产品的口感和质感。
例如,将酱油包裹在微小的胶囊中,可以使其更加均匀地分布在食品中,从而增加产品的味道和口感。
3. 饮料微胶囊技术可以将一些有益的成分包裹在微小的胶囊中,如维生素、矿物质、香料、色素等,从而保护这些成分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可以改善产品的口感和质感。
例如,将维生素C包裹在微小的胶囊中,可以使其更加稳定,从而增加产品的营养价值。
4. 糖果微胶囊技术可以将一些有益的成分包裹在微小的胶囊中,如维生素、矿物质、香料、色素等,从而保护这些成分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可以改善产品的口感和质感。
微胶囊技术
微胶囊技术微胶囊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技术,它通过制备微小的胶囊来封装和传递药物、食品、化妆品等物质。
这项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和创新。
本文旨在介绍微胶囊技术的原理、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微胶囊技术的原理微胶囊技术是在微米尺度下制备胶囊,通过材料的包覆和包裹来封装物质。
它可以使用多种材料,例如聚合物、脂肪、蛋白质等,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制备胶囊。
微胶囊技术的制备过程包括胶囊材料的选择、材料的包覆和固化,最终形成具有稳定结构的微胶囊。
二、微胶囊技术的应用1. 药物封装和控释微胶囊技术在药物传递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微胶囊技术,药物可以被封装进胶囊中,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传递效率。
在控释方面,微胶囊可以实现药物的定时、定量释放,使药物在体内保持稳定的浓度,减少治疗过程中的药物副作用。
2. 食品添加剂微胶囊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通过微胶囊技术,食品添加剂可以被封装在胶囊中,以提高稳定性和保存期限。
例如,香精、色素、维生素等可以通过微胶囊技术进行封装,使其在食品中的使用更加方便和稳定。
3. 化妆品微胶囊技术在化妆品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多。
通过微胶囊技术,化妆品中的活性成分可以被封装进胶囊中,保护这些成分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提高其传递效果。
例如,抗氧化剂、美白成分、保湿剂等可以通过微胶囊技术进行封装,使其在化妆品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4. 其他领域除了上述应用,微胶囊技术在其他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农业领域,微胶囊技术可以用于植物保护剂的封装和控释,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在纺织工业中,微胶囊技术可以用于纺织品的功能改良,如防水、防尘等。
此外,微胶囊技术还可以用于传感器、能源储存等领域的研究和应用。
三、微胶囊技术的发展方向1. 制备工艺的改进微胶囊技术的制备过程需要考虑胶囊材料的选择、包覆和固化步骤,目前仍存在一些技术难题。
未来的研究方向之一是改进制备工艺,提高胶囊的制备效率和稳定性。
2-2食品微胶囊技术
3 包壁材料与核心物质不起化学反应,同时考虑渗透 性、吸湿性、溶解性和乳化性。
4 包壁材料一定要符合食品卫生要求。 5 材料要来源广泛,易得、成本比较低廉。
4 微胶囊化的方法
空气悬浮法、喷雾干燥法、喷雾凝冻法、 物理法 法、 真空蒸发沉积法、静电结合法、包结络合 多孔离心法、
界面聚合法、原位聚合法
• 脂质体微胶囊化技术主要应用在医学上 作为药物载体,除保持药物的生理活性外, 还有定向释放的作用,该技术对于食品工 业而言尚不现实。
3.4 蛋白质
主要在于其乳化性能,能够在两相界面形成有良好粘弹性 的界面膜,从而有效促进微胶囊过程。
研究表明乳清蛋白能与麦芽糊精配合作为奶油或挥发性良 好的微胶囊化壁材。
阿拉伯胶由于含有约1 %左右具乳化性的蛋白质,能 够乳化心材,而且溶解性能好,因此在微胶囊技术中 用途最为广泛,研究最多,它主要应用在风味料的微 胶囊化技术中,但阿拉伯胶的来源价格高且供应不稳 定。
黄原胶是一种微生物多糖,虽然和海藻胶、瓜儿胶、 卡拉胶一样不具乳化能力,但它在溶液中粘度较大, 利于改善乳状液的流变性,增加乳化体系的稳定性,
微胶囊的不同结构 图
微胶囊的功能
敏感性成分经过胶囊化后,可改变产品原来 的色泽、形状、质量、体积、溶解性、反 应性、耐热性、贮藏性等待性,能够贮存 微细状态的心材物质并在需要时释放出来。
1、隔离物料间的相互作用,保护敏感性物质 物料通过胶囊化后,可避免受环境中氧气、光 线、高温、水汽、紫外线等外界不良因素的干 扰,提高其在加工时的稳定性并延长产品的货 架寿命。 如茶饮料中的色素物质易受光、热、酸等因素作 用而不稳定,经包埋后可形成稳定的包埋物。
• 具有乳化性能的碳水化合物只有辛酰基 琥珀酸酯化变性淀粉,这种淀粉分子结构 中同时包含亲水亲脂基团,因此具备乳化 心材的能力,且已被FDA正式批准使用,它 还具备高固形物浓度时低粘度的特点,比 传统的阿拉伯胶具有更强的优越性。
微胶囊技术在保健食品中的应用进展
微胶囊技术在保健食品中的应用进展微胶囊技术是一种将活性成分包裹在微小胶囊中的技术,可以有效地保护活性成分,延长其释放时间,提高其稳定性。
在保健食品领域,微胶囊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
本文将从微胶囊技术的原理及优势、在保健食品中的应用及相关的研究进展等方面展开阐述。
一、微胶囊技术的原理及优势微胶囊技术是将活性成分包裹在微小的胶囊中,形成微小的粒子,通过包裹的方式将活性成分有效地保护起来。
微胶囊技术的主要原理是利用壁材对活性成分进行包裹,形成微小的胶囊,这些微小的胶囊可以在食品中稳定地存在,避免活性成分与外界环境的接触,从而延长了活性成分的保存时间。
微胶囊技术的优势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保护活性成分:微胶囊可以有效地将活性成分包裹在内部,形成保护层,可以避免活性成分受到光、氧、湿气等外界因素的影响,提高了活性成分的稳定性。
2. 延长释放时间:微胶囊可以通过包裹的方式延长活性成分的释放时间,使其在人体内释放得更加均匀,有效地提高了活性成分的利用率。
3. 提高生物利用度:微胶囊可以提高活性成分在人体内的生物利用度,使其更容易被人体吸收。
微胶囊技术在保健食品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营养素微胶囊化:常见的营养素例如维生素、矿物质等常常通过微胶囊技术进行微胶囊化,以提高其稳定性、延长释放时间,增加其生物利用度。
2. 益生菌微胶囊化:益生菌是一种重要的活性成分,可以调节肠道菌群,增强人体免疫力。
通过微胶囊技术将益生菌包裹在微小的胶囊中,可以保护益生菌,在胃肠道中释放,提高其在肠道中的存活率。
3. 植物提取物微胶囊化:许多植物提取物具有多种保健功效,然而这些植物提取物易受到氧化、光照等因素的影响,通过微胶囊技术进行微胶囊化,可以有效地保护这些植物提取物的活性成分。
4. 脂肪酸微胶囊化:一些特定的脂肪酸例如omega-3脂肪酸等通过微胶囊技术进行微胶囊化,可以提高其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更好地满足人体对这些脂肪酸的需求。
2食品微胶囊技术
类别 天然高分子 材料 半合成高分 子材料 全合成高分 子材料
壁材 明胶、阿拉伯胶、虫胶、紫胶、 淀粉、糊精、蜡、松脂、海藻酸 钠、玉米朊 羧甲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乙 基纤维素 聚乙烯、聚苯乙烯、聚丁二烯、 聚醚、聚脲、聚乙二醇、聚乙烯 醇、聚酰胺、聚丙烯酰胺、聚氨 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乙烯 吡咯烷酮、环氧树脂、聚硅氧烷 铜、镍、银、铝、硅酸盐、玻璃、 陶瓷
在研究微胶囊释放理论时,常常把微胶囊假设成一个理想模式情况:
其囊壁是由高聚物组成的连续均匀成一体的结构, 并且在囊心释放过 程中其形状保持不变。
过程:A. 外界的分散介质透过微胶囊壁材进入到胶囊内部 ;
B. 囊心物质分散到进入的介质 中形成乳状液; C. 分散囊心乳状液由微胶囊内部高浓度区扩散到微胶囊外界。
是固液、液液、固固或气液等物质的混合体。在食
品工业中,“气体”心材通常是指香精、香料之类
的易挥发性的配料或添加剂。由于心材的选择具有
一定的灵活性,因此根据具体要求可以设计出某些 特殊用途的微胶囊产品。
针对食品工业,已经使用的心材有:
① 生物活性物质:膳食纤维、活性多糖、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免疫球蛋白等; ② 氨基酸:赖氨酸、精氨酸和组氨酸等; ③ 维生素:维生素A、B1、B2、C和E等;
④ 防腐剂:山梨酸和苯甲酸钠等;
⑤ 酶制剂:蛋白酶、淀粉酶和果胶酶等; ⑥ 香精香油:桔子香精、柠檬香精、薄荷油和冬青油等;
⑦ 微生物细胞:乳酸菌、黑曲霉和酵母等;
⑧ 酸味剂:柠檬酸、苹果酸、酒石酸、乳酸、醋酸和磷酸 等;
⑨ 酒类:白酒、葡萄酒和乙醇浸出液等;
⑩ 其他:焦糖色素和酱油等。
壁 材
• 1. 2. 3. 4. 可选用多种无机或 有机材料, 尤其是高分子材料最为常用。 比如: 蛋白质类、 植物胶类、 纤维素类、 缩聚物类、 5. 6. 7. 8. 9. 共聚物类、 均聚物类、 疗效聚合物类、 蜡类、 金属等无机材料等。
第二章 食品微胶囊造粒技术
3 、壁材选择原则
如果囊心是亲油性物质,一般宜选用亲水性聚合物作壁材, 反之则选用非水溶性物质。 包囊壁材在包覆“核心物质”时,具有成膜性和粘着力。 包壁材料与核心物质不起化学反应,同时考虑渗透性、吸 湿性、溶解性和乳化性。 包壁材料一定要符合食品卫生要求。
材料要来源广泛,易得、成本比较低廉。
三、空气悬浮法
将流态化技术与微胶囊技术结合起来即是空气 悬浮微胶囊造粒法,系美国威斯康辛大学 D.E.Wurster教授最先提出,故又称为Wurster 法。 1、Wurster法的原理
当空气气流速度u界于临界流态化速度umf和悬浮速度 ut之间时(即umf<u<ut),固体芯材颗粒在流化床所产生的 湍动空气流中剧烈翻滚运动,这时往这些作悬浮运动的芯 材颗粒外表面喷射预先调制好的壁材溶液使芯材表画湿润 (即包囊)。之后,芯材表面的成膜溶液逐渐被空气流所干 燥,(若采用加热空气则有助于加速囊膜的干燥),形成了 一定厚度的薄膜,从而完成芯材的包囊与固化过程。
蒸发水分所需的热量 100 % 向干燥系统输入的总热量
喷雾干燥能耗较大,一般情况下,热效率为 30%~50%,若要提高效率,可在不影响产品质量的 前提下,尽量提高进风温度以及利用排风的温度预热 进风。
(1)雾化器
离心式雾化器 离心式雾化器是将初始溶液送到高速旋转的圆盘上, 利用离心力将之扩展成液体薄膜从盘缘甩出,并受到周围 空气摩擦力的作用而碎裂成液滴。对一定结构和尺寸的离 心圆盘来说,影响因素以转速最为显著,其次是进液量和 液体粘度。 气流式雾化器 气流式雾化器是利用高速气流对液膜的摩擦分裂作用 而使液体雾化的。高速气流一般用压缩空气流,也可用蒸 汽流。气流式雾化器有二流式、三流式和四流式等几种形 式。影响气流式雾化液滴大小的因素除雾化器结构之外, 主要是气液流量比和气液相对速度,尤其是气液流量比的 影响更大。
微胶囊技术原理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微胶囊技术原理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一、微胶囊技术的概念和基本原理微胶囊技术是一种将活性物质包裹在微小胶囊中的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聚合物、蛋白质等材料,将活性物质包裹在微小的胶囊内部,形成稳定的壳层保护其不受外界环境影响。
这种技术可以有效地保护活性物质,延长其使用寿命,同时也可以改善其口感和稳定性。
二、微胶囊技术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包裹材料和方法,微胶囊技术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其中,最常见的是化学交联法和物理交联法。
1. 化学交联法:该方法利用化学反应将壳层材料交联成为一个连续的网络结构,从而形成坚硬、稳定、耐高温等特性的壳层。
该方法适用于多种壳层材料,如明胶、羧甲基纤维素等。
2. 物理交联法:该方法利用电荷吸引力或分子间力等物理作用将壳层材料粘合在一起形成壳层。
该方法适用于许多壳层材料,如蛋白质、乳化剂等。
三、微胶囊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微胶囊技术在食品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食品添加剂:微胶囊技术可以将香料、色素、营养素等添加剂包裹在壳层内部,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改善其稳定性和口感。
同时还可以控制添加剂的释放速度和方式,提高其利用率。
2. 功能性食品:微胶囊技术可以将具有特殊功能的成分(如益生菌、叶酸等)包裹在壳层内部,从而保护其不受外界环境影响,并且控制其释放速度和方式,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3. 药物制剂:微胶囊技术可以将药物包裹在壳层内部,从而保护药物不受外界环境影响,并且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和方式。
这种方法可以改善药物的口感和稳定性,并且减少药物对人体的刺激作用。
4. 食品包装:微胶囊技术可以将食品包装材料包裹在壳层内部,从而提高其防潮、防氧化、防紫外线等性能。
这种方法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并且减少包装材料对食品的影响。
四、微胶囊技术的优势和局限性微胶囊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 可以保护活性物质不受外界环境影响,延长其使用寿命。
2. 可以改善活性物质的口感和稳定性。
3. 可以控制活性物质的释放速度和方式,提高其利用率。
第二章_食品微胶囊技术
四、微胶囊造粒的基本步骤
将心材分 散于微胶 囊化的介 质中
将壁材放 入该分散 体系中
将壁材聚 集, 沉渍或 包 在心材 的周围
进行化学 或物理方 法处理 (获 得一定的 机械强度)
五、微胶囊造粒方法分类
物理方法
喷雾干燥
喷雾凝冻 空气悬浮
真空蒸发沉积
静电结合 多孔离心
物理化学方法
水相分离 油相分离 囊心交换 挤压 锐孔
粉末床
熔化分散 • 复相乳液
化学方法
界面聚合 原位聚合 分子包囊 辐射包囊
六、微胶囊产品的质量评定
心材溶出速度 – 反映囊心物质释放速度的指标 – 测定方法:食品工业尚未建立标准,尚借助其它行业方
– 法.因产品具体形式而定. 如:对片剂药物中的微胶囊可
有
美国药典中描述的转蓝式释放仪,
国产片剂仪
芯材:可为油溶性、水溶性化合物或混合物,其状态可为粉 末、固体、液体或气体。可包囊物的品种极其繁多,如交联 剂、催化剂、化学反应剂、显色剂、给湿剂、药物、杀虫 剂、矿物油、水溶液、染料、颜料、洗涤剂、食品、液晶、 溶剂、气体、疏水化合物及无机胶体等。
壁材:可用作微胶囊包囊材料的有天然高分子、半合成高 分子和合成高分子材料,视所包囊物质(囊心物)的性质,油 溶性囊心物需选水溶性包囊材料,水溶性囊心物则选油溶性 包囊材料,即包囊材料应不与囊心物反应,不与囊心物混溶。 高分子包囊材料本身的性能也是选择包囊材料所要考虑的 因素,如渗透性、稳定性、溶解性、可聚合性、粘度、电性 能、吸湿性及成膜性等。
食品工业中心材举例(水溶性居多):
生物活活性物--氨基酸,维生素,矿物元素 食用油脂 酒类 酶和微生物细胞 甜味剂,酸味剂,防腐剂 香精香油 色素
微胶囊技术在保健食品中的应用进展
微胶囊技术在保健食品中的应用进展
一、微胶囊技术简介
微胶囊技术是将给药物质包裹在一种多孔、易于溶解的聚合物中,形成一种微小的囊泡结构。
微胶囊可以根据药物的需要制备不同的尺寸、形状和壁厚,具有粒径较小、稳定性好、控释性强、降解速度可调节等优点。
1. 控释保健成分
大多数保健食品都包含了多种重要的成分,微胶囊技术可以将这些成分包裹在微小的囊泡中,实现控制释放。
例如,微胶囊化的铁元素可缓慢地释放到人体中,使人体可以更好地吸收。
2. 伴随释放曲线的控制
微胶囊技术还可实现随着时间变化而改变的释放曲线。
微胶囊以不同的速度释放保健成分,从而使得保健成分可以在不同的时间段内满足人体的需要。
例如,微胶囊化的维生素C可以在24小时内缓慢地释放,使身体可以更好地吸收。
3. 保护肠道菌群
微胶囊技术还可以为保健食品提供保护肠道菌群的功能。
肠道菌群对人体健康非常重要,微胶囊技术可以将益生菌包裹在其中,保护益生菌免受胃酸和胆汁的影响,进入肠道后释放,从而保护肠道菌群健康。
4. 提高口感
有些保健食品不太受人们青睐,微胶囊技术可以改善这种情况。
例如,某些味道不好的鱼油可以通过微胶囊化制成味道更好的保健食品。
微胶囊技术有望在未来继续促进保健食品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对营养需求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微胶囊技术在控制释放和保护成分方面的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
另外,微胶囊技术还可以与其他技术结合使用,提高保健食品和药品的储存和输送效率。
综上所述,微胶囊技术在保健食品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未来,随着微胶囊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可以更好地利用营养成分,从而更好地保护健康。
食品的微胶囊造粒技术
色素的微胶囊化
将色素包覆在微胶囊中,可以防止色 素在加工和储存过程中的降解,保持 食品颜色鲜艳。
营养强化剂的微胶囊化
维生素的微胶囊化
将维生素包覆在微胶囊中,可以保护维生素不被氧化,同时控制 其在食品中的释放速度,提高维生素的生物利用率。
矿物质的微胶囊化
将矿物质包覆在微胶囊中,可以提高矿物质的稳定性,使其在加工 和储存过程中不易损失,同时提高矿物质的生物利用率。
增加食品安全性
微胶囊技术可以掩盖食品中的不良味道或气味,提高食品的接受度, 同时还可以作为食品防腐剂的载体,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降低生产成本
微胶囊技术可以提高生产效率,简化生产流程,降低生产成本。
微胶囊造粒技术的挑战
技术难度高
微胶囊造粒技术需要精确控制各种参数, 如颗粒大小、壁材选择、工艺条件等,
以达到最佳效果。
食品的微胶囊造粒技术
目录
• 引言 • 微胶囊造粒技术的原理 • 微胶囊造粒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 微胶囊造粒技术的优势与挑战 • 结论
01
引言
主题简介
微胶囊造粒技术是一种先进的食品加 工技术,通过将食品成分或活性物质 包裹在微小的胶囊中,以改善食品的 品质、口感、稳定性及延长保质期。
该技术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保健 品等领域,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健康、 美味的食品选择。
微胶囊造粒技术的定义
01
微胶囊造粒技术是指通过物理或 化学手段,将一种或多种物质包 裹在微小的胶囊中,形成微小颗 粒的技术。
02
这些微胶囊通常由天然或合成的 高分子材料制成,直径通常在微 米级别,可以包含液体、固体或 气体。
微胶囊造粒技术在食品行业的应用
微胶囊造粒技术在食品行业中广泛应 用于改善食品的口感、品质和稳定性, 以及延长保质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例如:有些粉状食品对酸味剂十分敏感。 因为酸味剂吸潮会引起产品结块;并且酸 味剂所在部位pH 值变化很大,导致周围 色泽变化,使整包产品外观不雅。将酸味 剂微胶囊化以后,可延缓对敏感成分的接 触和延长食品保存期限。
7 隔离活性成分
能保持食品中微量营养素和生理活性物质对人体的活性 作用。
释放的方式
• 1 碳水化合物
• 麦芽糊精、玉米淀粉糖浆这两种碳水化合物本身不 具备乳化能力,成膜能力也差,但它们具有高浓度时 低粘度的特点,因此如果与其他具有乳化性的壁材配 合后,可提高体系的固形物浓度,有利于降低干燥能 耗,减少生产成本。
• 环糊精也不具备乳化能力,但其分子中疏水性空腔能 同具有一定大小与形状的疏水性分子形成稳定的非 共价复合物,从而起到稳定心材,掩盖心材异味的作
• 之后,美国NCR 公司的B K Green利用相分 离复合凝聚法成功地制备了含油明胶微胶 囊
• 20 世纪50 年代末到60 年代,人们开始研 究把聚合方法应用于微胶囊制备,
• 20 世纪70 年代后微胶囊工艺日臻成熟,应 用范围也逐渐扩大,微胶囊技术得到了更大 的发展。
• 微胶囊技术是当今一项用途广泛而又发展迅 速的新技术,目前已成为食品科技领域内的研 究热点之一
• 油溶性囊心物需选水溶性包囊材料
• 水溶性囊心物则选油溶性包囊材料
• 即包囊材料应不与囊心物反应,不与囊心物混溶。
• 高分子包囊材料本身的性能也是选择包囊材料所 要考虑的因素,如渗透性、稳定性、溶解性、可聚 合性、粘度、电性能、吸湿性及成膜性等。
微胶囊的不同结构 图
微胶囊的功能
敏感性成分经过胶囊化后,可改变产品原来 的色泽、形状、质量、体积、溶解性、反 应性、耐热性、贮藏性等待性,能够贮存 微细状态的心材物质并在需要时释放出来。
• 具有乳化性能的碳水化合物只有辛酰基 琥珀酸酯化变性淀粉,这种淀粉分子结构 中同时包含亲水亲脂基团,因此具备乳化 心材的能力,且已被FDA正式批准使用,它 还具备高固形物浓度时低粘度的特点,比 传统的阿拉伯胶具有更强的优越性。
3.2 胶质
❖ 海藻胶、瓜儿胶、卡拉胶可分别用于高脂食品,风 味料,汤料与果汁等的包埋剂。
食品或饮料中的天然香气成分经包埋后,其挥发性、 氧化和热分解作用显著减缓,使香气持久、怡人。
• 4、控制释放 物料经微胶囊化后,可控制其释放时间和释放速率。
• 利用这些特点,在食品工业中可以滞留一些挥发性化合 物,使其在最佳条件下释放。
• 如饮料中加入防腐剂(如苯甲酸钠),与酸味剂直接接触 会引起失效,若将其胶囊化后可增强对酸的稳定性,并 可在最佳状态下发挥防腐作用,延长防腐剂的作用时间。
部分液体香料,经包埋后转变为固体颗粒,以便于 加工、贮藏和运输;
物料经胶囊化后,其质量有所增加,也可制成含有 空气或空心胶囊而使其体积增加。
3掩盖不良风味、降低挥发性 有些食品添加剂,因带异味或色泽而影响被添加食 品的品质。如果将其胶囊化,可掩盖其不良风味、 色泽,改变其在食品加工中的使用性。
易挥发的食品添加剂,经胶囊化后可抑制挥发,减 少其在加工时的损失,降低成本。
第三节食品微胶囊技术
1. 发展简史 2. 基本概念 3. 微胶囊的常用壁材 4. 微囊化的方法 5. 性能测试
6. 应用
1 发展简史
• 20 世纪40 年代末,微胶囊技术取得了突破 性成果,如美国的DE Wurster 利用空气悬 浮法成功地制备出药物包衣用微胶囊,至今 仍将空气悬浮法称为Wurster 法。
• 壳聚糖主要用在复凝聚法微胶囊技术
• 纤维素及其衍生物主要用在水溶性食品添加剂如甜味剂、 酸味剂以及酶或细胞的包埋剂。
• 蔗糖具有溶解速度快、热稳定性高、价格低、来源广的特 点,常被用来作为微胶囊的壁材,以往的研究主要限于在挤 压法、共结晶两种微胶囊化工艺中使用,最近已开始有将蔗 糖用作喷雾干燥法微胶囊工艺的壁材的报道。
❖阿拉伯胶由于含有约1 %左右具乳化性的蛋白质,能 够乳化心材,而且溶解性能好,因此在微胶囊技术中 用途最为广泛,研究最多,它主要应用在风味料的微 胶囊化技术中,但阿拉伯胶的来源价格高且供应不稳 定。
小而密封的胶囊中,使其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才会 以控制速率释放的技术。
• 其中 • 被包埋的物质称为芯材,包括香精香料、
酸化剂、甜味剂、色素、脂类、维生素、 矿物质、酶、微生物、气体等。 • 包埋芯材实现微囊胶化的物质称为壁材。
• 可用作微胶囊包囊材料的有天然高分子、半合成 高分子和合成高分子材料,视所包囊物质(囊心物) 的性质
• 通过预先设计并选用适当壁材,还可实现特殊的释放模 式达到特殊效果。
• 5、降低食品添加剂的毒理作用
• 利用控制释放的特点,可通过适当的设计, 控制心材的生物可利用性,尤其对化学合成添 加剂,对其进行包埋,对于减少其毒理作用显 得尤为重要。
6 能使不相容成分均匀地混合
运用微胶囊技术,将可能相互反应的组分分 别制成微胶囊产品,使它们稳定在一个物系 中,各种有效成份有序地释放,分别在相应时 刻发生作用,以提高和增进食品产品的风味 和营养。
1、隔离物料间的相互作用,保护敏感性物质 物料通过胶囊化后,可避免受环境中氧气、光 线、高温、水汽、紫外线等外界不良因素的干 扰,提高其在加工时的稳定性并延长产品的货 架寿命。
如茶饮料中的色素物质易受光、热、酸等因素作 用而不稳定,经包埋后可形成稳定的包埋物。
2改变物料的存在状态、质量和体积 液体心材经胶囊化后可转变为细粉状固体,其内 部仍是液相,故仍能保持良好的液相反应性;
• 微胶囊技术应用于食品工业上,解决了食品工 业的部分难题,极大地推动了食品工业由低级 的农产品初加工业向高级产业转变。它是21世 纪重点研究开发的高新技术之一
2 基本概念
• 微胶囊:指一种具有聚合物壁壳的微型容器或包 物。其大小一般为5-200μm不等,形状多样,取 决于原料与制备方法。
• 微胶囊化:制备微胶囊的过程称为微胶囊化。 • 微胶囊化技术:指将固体、液体或气体包埋在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