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设计为什么能后来居上

合集下载

日本现代设计的发展

日本现代设计的发展

日本现代设计的发展作者:过麒天来源:《美与时代·美术学刊》2014年第12期摘要:作为亚洲最早步入现代化的国家,日本从二战时期的盲目军事扩张中脱身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日本的现代设计亦得到国际上的广泛认可,其设计产品成为“优质设计”的代名词。

通过对日本现代设计发展历程以及设计产业成功原因的探讨,归纳了日本现代设计发展对中国现代设计的借鉴意义,期望对中国设计产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日本现代设计发展历程成功原因借鉴意义作为一个面积仅有37万平方公里,拥有近1.3亿人口的岛国,日本的经济实力位居世界前列,日本的现代设计在国际上亦具有较高的地位。

日本的现代化始于1868年明治维新。

当时的设计,如传统工艺、绘画及建筑设计等大多固守于传统,虽然浮世绘等日本传统艺术对西方的新艺术运动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当时日本本国的设计还未向“现代设计”迈进。

明治维新后,日本踏上了军事扩张的道路,着重于军工业的发展,导致了产业的畸形化和工业设计探索的局限性,这一阶段的日本设计并不能称之为真正的“现代设计”。

但日本自古以来就有模仿和学习的天赋,从公元7世纪学习中国唐朝的文化,到明治时期学习德国工程技术、模仿英国的社会管理体系,以及在二战结束后汲取英国先进的企业管理方法和科技成果,日本对外学习借鉴的成果可谓丰厚。

然而日本也并未以模仿为主要途径,而是在汲取他国先进经验的同时,结合本土文化,形成了日本现代设计的“双轨并行”体制,即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和风设计”。

一、日本现代设计的发展历程(一)明治维新阶段1868年的明治维新是日本步入现代化的起点,此后日本逐渐进入工业化时代。

但这一期间日本的工业设计并未真正发展起来,只有平面设计如绘本插画、木刻印刷图案(浮世绘)等领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日本浮世绘中鲜艷的色块、优美的线条、新奇的构图刺激着西方艺术设计师们的神经,促进了西方艺术界“新艺术运动”的发起。

因此,明治维新时期可以说是日本现代设计的起步阶段。

日本平面设计史

日本平面设计史
成 立 。 1954 年 为 促 进 会 员 相 互 交 流 的 日 宣 美 会 刊 《 JAAC 》 开 始 向 全 国 会 员 发 行 。
1955 年 开 始 每 日 新 闻 报 社 设 立 “每 日 产 业 设 计 奖 ”( 现 在 的 每 日 设 计 奖 )
精选ppt
9
在 这 样 急 速 发 展 的 设 计 大 潮 中 , 1955
。 1960 年 ·他 与 龟 仓 雄 簽 等 日 本 设 计 界 前辈一起参与了日本设计中心的创立。 永井一正,日本平面设计代表性人物, 从战后日宣美的成立,到日本平面设计 渐渐被大众接受并在日本经济腾飞中扮 演了重要角色他见证了日本平面设计的 发 展 与 变 迁 。 今 年 85 岁 的 他 依 然 活 跃 在 设计现场,从早期的抽象到近年的具象· 他的作品实现了大胆的转换。目前,他 的 Life 系 列 作 品 正 在 东 京 银 座 平 面 设 计
宣美宣布解散。
精选ppt
15
从 1951 年 到 1970 年 日 宣 美 存 在 的 20 年
里,开创了日本设计史上前所未有的平 面设计的黄金时代。伴随其自身的成长 ,逐渐在日本确立了平面设计的新领域 ,发掘和培养了战后新一代的设计师, 提升了社会对设计价值的关注以及设计 师的地位。对外积极与国际设计界进行 交流,将日本设计推向世界舞台的中心 。尽管其在组织形式上不复存在了,但 时至今日它所代表的对设计理想不懈追
精选ppt
12
精选ppt
13
日美宣的解散
精选ppt
14
1968 年 席 卷 全 球 的 文 化 革 命 浪 潮 势 不 可
挡 地 涌 向 日 本 , 日 宣 美 成 为 美 术 系 的学 生 们 不 断 扩 大 的 “ 革 命 设 计 同 盟”、 “ 美 共 斗 ”等 批 判 的 目 标 。 武 藏 野 美 术 大 学的学生户井十月等的“日宣美粉碎共 斗 " 于 1969 年 8 月 闯 入 第 19 届 日 宣 美 展 的 评审会,使展览会被迫终止。第2年日

日本现代设计发展后来居上的原因及启发

日本现代设计发展后来居上的原因及启发

不管是從日本設計的特征還是從索尼公司 的設計原則,我們都可以看出日本設計並 不是偶然,是日本政府、設計師以及日本 的企業努力而得來的結果,而這些都是值 得學習與借鑒的。
日本現代設計後來居上的启发
日本设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是它的传统与现代双轨并行体制,针对 日本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不同的两种设计体制也是双轨并行的。世界上 很少国家能够在发展现代化时能够完整地保持、甚至发扬了自己的民族 传统设计,也很少有国家能够使两者并存,同样得到发扬光大。日本在 这方面为世界,特别是为那些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国家提供了非常有意 义的样板。 日本重视集团和团体,而轻视个人,因此文化可以兼而具有活跃和稳定 的双重特征。从团体出发,增强活跃和稳定的双重特征。 日本现代设计的道路,是一条双轨并行的道路:传统和现代设计平行发 展,互相不干预,但是在可能的时候也互相借鉴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博 大精深且有很多是可以与现代设计融合的,这样与传统文化的接合,可 以推进设计的前进与发展;
日本現代設計
日本現代設計後來居上的原因
1.明治維新後日本開始像德國學習工程技術 2.從英國借鑒社會管理; 3.從美國學習先進的現代企業管理體系,創業投資經驗; 4.中國先進的文明不斷傳入日本,在不斷學習中,日本建立了法律體制 和文化體制等。
以上幾點,為日後日本現代設計的發展提供了基礎。
日本現代設計後來居上的原因
日本設計後來居上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日本政府,設計師和企業家的重視,關注; 2.以技術為本,重視設計發掘,提高市場競爭力; 3.善於學習吸收國外先進設計經驗, 4.重視設計教育,注重設計人才培養。
日本政府,設計師和企業家的重視,關注
日本的現代設計能够後來居上離不開日本政府的重視,日本政府通過 成立了一系列機構和采取有效措施,保護本國設計師的利益,獲取國 外最新設計信息,對日本設計發展起了關鍵作用; 1.1951年,日本政府邀請美國設計大師羅維赴日講學; 2.1951年成立了“日本出口貿易研究組織”,为日本政府提供有關 产品 設計的情報,負責派遣留學生和國外設計專家來日講學 3.1957年成立“工業設計促進會” 4.1957年加入国际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等。 5.日本经济的的高速发展使得市场经济竞争更加激烈,一些大企业开 始意识到设计对于开拓市场、赢得竞争的重要性,设计有了更为广阔 的发展空间; 6.GK公司積極推廣設計,使公眾意識到設計的重要性,使設計獲得社 會的理解

日本建筑设计领先的原因

日本建筑设计领先的原因

日本建筑设计领先的原因1背景介绍众所周知,普利策建筑奖是表彰建筑师在设计创作中所表现出的才智、洞察力以及其通过建筑艺术为人类及人工环境方面所作出的杰出贡献的奖项,被誉为建筑学届的诺贝尔奖。

迄今为止,已经有7位日本建筑师获此殊荣。

获奖人数居于世界第二。

除此之外,在日本还有很多世界知名的建筑师,如黑川纪章、矶崎新、隈研吾等,他们也都是世界级的著名建筑大师。

特别是42岁的藤本壮介,2013年被指名设计了英国伦敦肯辛顿公园蛇形画廊临时展馆,是迄今为止设计过此展馆的最年轻的的建筑师。

虽然这些日本建筑师未获得普利策建筑奖,但他们的名声及作品却名扬海外。

那么,为什么在日本却有如此众多的世界级建筑师大师和获奖建筑师?日本成为建筑强国的秘密何在?关于这个问题在中国建筑界讨论的并不是很多。

中国的华夏文明对日本有着及其深刻影响,不管是文字、哲学思想,美学等,当然,建筑也不例外。

因为日本古代建筑具备了中国建筑的一切特点,大致可以说它隶属于中国建筑体系。

但是,日本古代建筑仍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尤其是它们的美学特征。

除早期的神社外,日本古代的都城格局、大型的庙宇和宫殿等,比较恪守中国型制,而住宅到后来则几乎完全摆脱了中国影响而自成一格,结构方法、空间布局、装饰、艺术风格等都与中国住宅大异其趣。

茶室、数寄屋之类,可以说完全是日本建筑的独创了。

它们的美学特征平易亲切,富有人情味,重视并擅长于呈现材料、构造和功能性因素的天然丽质。

此外,到我国明代中后期日本出现类似西方抽象艺术的浮世绘和枯山水。

总而言之,日本古代建筑可以归结为:洗练简约,优雅洒脱注重表现自然材料气氛。

到了近代,这种形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随着工业革命,中国和日本得到完全不同的结局。

一个是受百年欺压,现在还在完成着先进国家早已实现的工业化任务的中国;而另一个则是全盘西化,在短短三十几年就完成了基本的工业革命,并走向海外扩张的日本。

二战之后,日本更是成为与欧美平齐的发达国家,建筑方面也不例外。

扒一扒:为什么,日本人的设计水平那么高,让人似乎可望而不可及?

扒一扒:为什么,日本人的设计水平那么高,让人似乎可望而不可及?

扒一扒:为什么,日本人的设计水平那么高,让人似乎可望而不可及?小姐姐有话说:经常有人说我老公长得像日本人。

确实,他的发型时而中分,时而斜分,每次去厕所都要用水整理一下头发,又带点艺术气息,是有点像日本画家。

不过,比起日本画家,他更喜欢日本设计师。

今天就和大家聊聊牛气冲天的日本设计。

日本现代设计的起源日本在1868年的明治维新之后才开始正式发展现代化,现代化的第一步是步入工业化,步入工业化就好比拜了师习了武,内心特别有找人干架的冲动,比方英国就是这方面典型的代表,而日本也步其后尘,明治维新后追寻军国主义,先后打了俄国、朝鲜、中国,比方1894年甲午战争就占领了中国台湾,并且将中国洋务运动的代表北洋水师打没了。

日本野心很大,将整个远东作为自己的军国主义扩张目标,到处挑事,成为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元凶之一,最后被美国两颗原子弹打服气了,所以二战之后的日本就顺理成章被美国人占领。

美国占领日本之后,派了一名五星上将(美国历史上只有10个五星上将)做老大,就是著名的道格拉斯·麦克阿瑟,麦克阿瑟带领了几十万美军入驻日本,他们的任务就是压抑日本军事工业发展的任何可能性,但同时又要让日本经济迅速恢复。

美国的算盘是希望远东地区有一个经济强大的国家,成为他们全球冷战计划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抗衡共产主义阵营,说白了就是如果干起群架,日本可以成为提供军事支援的应急基地。

所以二战后的日本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艰难发展现代设计,1945年到1950年是日本经济初步复苏的阶段,在美国人的巨额经济援助下,配以技术指导,日本慢慢开始发展自己的工业设计。

1951年时候,美国人甚至派出了美国最有声望的工业设计师雷蒙·罗维,去日本亲授工业设计经验,为日本工业设计界提供设计程序与方法,关于这位大神详见我的美国设计史。

这位超级明星的到访,让日本工业界接触到世界最新的工业设计理论,所以对日本工业设计是一次极大的促进,为其奠定了发展方向。

11二战后日本的设计

11二战后日本的设计

教育界也纷纷成立了培养设计人才的系科或部门。 1945年,日本工艺协会成立,并建立了金漆美术工艺大 学;1949年,东京教育大学第一次举办了工艺建筑讲座, 介绍西方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思想和实践。同年,日本 女子美术大学成立,日本大学成立美术学部,开设平面 设计课程;1951年,日本最重要的工业设计大学——千 叶大学成立工业设计系,名称为“工业意匠科”,日本 大学也随后建立工业计划系,即“工业设计系”。这些 高等学校中与设计艺术相关系科的建立和有关设计课程 的开设,为战后日本现代设计教育体系的探索,现代设 计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五十年代后半期,追求“日本风格”
日本产业界开始把“具有风格”当作对外贸易的一种手段,试 图以传统手工艺在国外市场上赢得胜利,正是在这种思想观念 指导之下,在,日本设计吸取了中国和韩国 等东方国家的文化内涵,而从现代和前卫来看,表现在追随、 借鉴、模仿美国、德国和意大利的设计。传统和现代结合的结 果,形成了与众不同的设计风格——日本风格。传统设计面向 国内市场,像陶瓷、传统工艺美术品、传统服装、建筑、茶道、 花道、盒景设计走向日益精练的高度;作为面向国际的现代设 计,在日本主要表现在汽车、家用电器、照相机、现代建筑和 环境设计、平面、包装、展示等设计领域。
40年代后期至50年代初,日本的设计杂志如雨后春 笋,设计组织纷纷建立,西方国家的设计师大批来 到日本并进行各种设计活动。1951年日本成立了隶 属于通产省的“日本出口贸易研究组织”,该组织 一方面为日本政府提供有关产品设计的情报,另一 方面负责派遣日本学生到外国留学设计和邀请国外 重要设计专家来日访问讲学。当日本本国设计迅速 发展起来以后,1957年,日本通产省又不失时机地 成立了一个特别部门——“工业设计促进会”,主 要是帮助日本企业保护自己的设计不受外国企业的 抄袭,处理外国指控日本抄袭它们的设计等事务。

二战后日本平面设计的崛起

二战后日本平面设计的崛起
★平面设计史★ 2012、2、20 二 战 后 日 本 平 面 设 计 的 崛 起
——11170244 刘 清 越
二战后日本平面设计的崛起
1 2
龟仓雄策 永井一正 田中一光 横尾忠则
3
4
◆时代背景
20世纪下半叶,日本经济高速恢复和发展, 率先成为实现现代化的非欧洲国家,令世人刮目 相看。日本的平面设计正是在这种经济振兴的背 景下发展起来的。日本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东 方国家。日本设计无论从传统角度,还是从民族 的审美立场来说,与西方设计相比,都存在极大 差异。日本一直具有非常强烈的平面设计意识, 传统的书籍插图及装帧、木刻印刷(浮世绘)、 各种包装设计等都颇具世界影响力。特别是19世 纪末到20世纪初期,日本的平面设计和建筑设计 在西方影响很大,这对于一个东方国家来说,其 设计的国际影响力是前所未有的。
◆横尾忠则
Tadanori Yokoo
謝 謝 觀 賞!
◆田中一光
Ikko Tanakal
◆田中一光
Ikko Tanakal
通览田中一光的作品,感受最强烈的是他大 胆的想象和表现的洗练性。在四十多年丰富 的设计活动中,他不断追求新的发想,继续 这大胆的实验。细看他的作品,就会看到大 和民族崇尚单纯简洁的艺术气质,没有那种 罗可可式的繁琐和纤巧,更具有一种原始的 生命力,清澈浑朴,那种貌似不经意的随意 性,那种去掉了雕饰的淳朴,那种追求线与 色面本身的量感和张力,那种超乎西方传统 的透视和素描意识,那种举重若轻地寓对比 色于平和,在田中一光的作品中随处可见。 看了田中一光的书籍装帧的成就,就会清楚 地感到他既新颖又不失严格的秩序感觉。继 承了日本文化传统中最优秀的部分、又大胆 开拓出新表现方式的田中一光,使我们明确 地意识到︰他的卓越,不仅是基于造型基础 ,而且也是基于对历史遗产的深刻理解。

日本的优秀产品设计及其优点

日本的优秀产品设计及其优点

谢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线条之美:柳宗理的“蝴蝶 凳”
蝴蝶凳呈现出独特的三维形态 像一只正在扇动翅膀的蝴蝶。两片 完全相同的 “翻飞”的压模夹板通 过一个轴心对称地连接在一起,连 接处在座位下用金属螺丝和铜棒固 定,自然形成一个稳定的结构,足 以承载重物,耐用而不过时。
*蝴蝶凳
*手表
*设计师:深泽直人 *设计理念:无意识 设计 *设计特点:简约、 简洁中又不失高雅, 简洁的造型契合表 的功能性,是更高 层次的简洁。
二、日本人的优点

我们知道日本是一个由四个小岛组成的岛国,领土面积大概只有云 南省这么大,为什么能够跻身于世界强国,经济大国之列,一个非常重 要的原因就是日本人善于学习,很好的做到了取其精华,其其糟粕。好 的东西传到日本,他们可以发扬光大,比如唐三彩、漆器、茶道文化等, 如今我国反不能及,这不得不说是我国的悲哀,不好的东西到他那里就 戛然而止,可见日本人学习的精神令人敬佩。日本人还有一个最大的优 点就是他们团结,这样他们就能发挥出最大的力量。
日本的优秀产品设计及其优 点
李建森
一、日本“双轨制”(日本设计)

日本的设计一类是传统的手工艺品,如木制家具、漆器及瓷器等, 这类手工艺品朴素‘清雅、自然,具有浓厚的东方情调;另一类是批量 生产的高科技产品,如高保真音响、单反相机、摩托车、汽车、以及计 算机等,这种高技术与传统文化的平衡时日本的特色,同为东亚国家, 有什么值得我们借鉴的呢?为什么我们做不到呢?这是值得我们深刻反 省的,下面就来说一说日本民族的优点。
三、日本产品的特点

1、小型化 2、多功能 3、无名设计


4、注重细节
5、强调趣味性

设计 现代设计史上升的太阳

设计 现代设计史上升的太阳

现代设计史
时装设计
时装设计领域在日本属于一种新的、深受西方影响的 活动领域,但仍保持着传统人工制品和制作技术千丝 万缕的联系,强调单纯、秩序和宁静的风格,熟练运 用自然织物和印染技术。
现代设计史
顺 德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艺 术 设 计 系
三宅一生Issey Miyake打破了体形的束缚,否定了原 三宅一生 来的服装潮流趋向,创造了有东方精神的时装风格。
上升的太阳——
日本的现代设计
现代设计史
日本的传统手工艺
日本是一个善于接受外来文化,但又重视文化积累和保留的国家。日本的传 统手工艺品深受禅宗风格和城市商人文化风格的影响,严谨和俗丽兼而有之, 简朴和雕琢各有其趣。
现代设计史
顺 德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艺 术 设 计 系
佛教对日本人的生活影响极大,其中以禅 宗思想为最。禅宗哲学以美学和道德之间 的牢固纽带支撑了至今仍是日本生活、艺 术和设计风格基础的重要美学法则:不均 齐、简素、孤高、自然、脱俗和静寂。
YUSAKU KAMEKURA
现代设计史
龟仓雄策作为日本现代海报设计的启 龟仓雄策 蒙人,引进欧洲设计体系,突破了日 本传统文化的单一模式,改变了传统 的审美价值体系,为日本海报设计走 向现代竖立了第一块里程碑。
现代设计史
五十岚威畅 Takenobu Igarashi
五十岚威畅是融合东西方设计理念成功的典型设计 五十岚威畅 师。对西方,他选择的是以纳基为代表人物的立体 构成主义这一过渡性历史阶段的传统,对日本,他 选择的是以日本传统族徽为代表的简洁的设计基本 元素,他以这两段东西方艺术作为架构“调和性形 式语言”的基本材料和支撑点。
现代设计史
索尼产品计划中心是公司设计组织中最为复杂的机构,它提供了一种对市场、工 程技术、广告和促销部门的协调作用,且涉及了从公司形象和展示到创意概念产 品的设计。

日本设计为什么能后来居上

日本设计为什么能后来居上

日本设计为什么能后来居上?去过日本的朋友我想都会有一个感觉,那就是日本的拥挤。

不管是大城市还是在郊外,你很少发现有开阔的景地。

加上资源的匮乏,让日本这个似乎被放逐的民族同时被上帝赋予了积极思考的野性。

个人一直偏激一个观点,那就是环境决定了一个民族的特质,人只有在恶劣的环境下才会思考如何改变自己,而一切的改变也均是为了让自己所处的环境相对优越于从前。

其自然环境决定的因素往往人为是无法改变,于是人们只好积极的改变自己.......住在日本的酒店你常常会被一些巧妙的小设计吸引,往往不足2个平方的洗手间也可以被他们设计的很有味道,浅颜色甚至白色被大量的使用,是因为空间的足够狭窄,于是我们不难得到一个结论,正因为日本的资源稀少,所以人们更加懂得珍惜和节约,他们积极的思考如何尽可能的节约资源,满足自我的需求,于是设计便得到了更好的升华... ...日本的设计,我总结为减法设计,因为他们尽可能的节约自然资源,于是无论是在生活还是设计上,他们的出发点始终以节约为宗旨,在日本有很多的日常用品包装采用了家庭装,目的是为节约包装的成本,而家庭装的包装也仅仅是以功能为主导的设计(无印良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在日本很少看到色彩张扬,制作昂贵的广告画面,那是因为整个民族都懂得应该节约,所以他们会将心思用在产品本身的研究上,努力将产品做到完美,这样做的目的是为尽可能用产品来说话,而企业也无须太多的在广告或者推广上做过多的竞争。

我想这也是日本之所以很少看到有诸如中国一样的户外广告的原因,这种相互制约而又相互谦让的特质,又间接的影响了这个民族懂得相互尊重,因为他们没有选择,他们的环境决定了他们之间不可以有恶劣的而残酷的竞争,他们只有大和而存在......同样是一卷手纸,日本人会将中间的孔设计成方形,目的是为人们在使用的时候因为方形所形成的阻力有效的阻止了人们的浪费。

类似的例子有很多,总之对于日本的设计,我的理解是他们在做减法设计,而影响他们做减法设计的动机是因为他们的生存环境。

日本现代艺术设计的兴起与发展

日本现代艺术设计的兴起与发展

六、启示
日本的现代设计是伴随日本工业化和战后不断向西 方学习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但它却不是西方设计模 式的复制,它有自己独特的设计风格——日本风格。 同时日本的设计具有设计美感,具有人性之美,精 微之美和简素之美,它的设计过程经过了引进来, 吸收创新和走出去的发展阶段,这是值得我们中国 借鉴的。
3、成长阶段(50年代后期至 年代初) 、成长阶段( 年代后期至 年代初) 年代后期至60年代初
到了五十年代后半期,随着日本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日本 设计师对现代设计的深入理解,日本的工业设计开始走出 美国式商业主义设计和德国式理性主义设计模式,在设计 艺术体系和设计文化的建立上开始追求"日本风格". 在50年代后期日本设计形成了传统与现代双轨并行的体 制.具体而言,在传统方面,日本设计吸取了中国和韩国等东 方国家的文化内涵,而从现代和前卫来看,表现在追随,借鉴, 模仿美国,德国和意大利的设计.传统和现代结合的结果,形 成了与众不同的设计风格——日本风格.作为面向国际的 现代设计,在日本主要表现在汽车,家用电器,照相机,现代 建筑和环境设计,平面,包装,展示等设计领域..
2、缓慢恢复发展阶段(20实际 年代中期 、缓慢恢复发展阶段( 实际 实际40年代中期 年代中期) 到50年代中期) 年代中期
二战后,日本把精力主要用于发展经济,在这个过程中, 日本逐渐意识到工业设计对国民经济和世界贸易的重要 意义,政府、产业界、设计界、设计师纷纷携手展开一 场全方位的现代工业设计运动。 1947年举办“美国文化生活展”;1948年《工艺新闻》 专辑介绍英国工业设计协会和其他活动;1949、1950年 分别于横宾、神户举行“日本贸易博览会”,“日本产 业博览会”展出大量美国工业设计产品;1949年在美国 的帮助下日本工业标准颁布;1951年美国工业设计奠基 人洛威访日;1956年包豪斯运动创始人格罗 三、六,七十年代的日本设计后来居上 主要 七十年代的日本设计后来居上 有以下几个原因: 有以下几个原因:

日本服装设计崛起的若干原因浅析

日本服装设计崛起的若干原因浅析

日本服装设计崛起的若干原因浅析作者:刘丽敏来源:《科学与财富》2011年第03期[摘要] 在纳米医学研究中中,纳米材料和纳米加工能力的获得,纳米结构的形貌和性能的表征,有着十分重要地位。

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的诞生,使人类不仅能够观察到物质表面原子的排列情况,而且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图实现原子操纵。

本文回顾了STM的发展历史,介绍了STM的基本原理、主要特点及其在纳米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关键词] 扫描隧道显微镜纳米科技纳米医学中图分类号:R319文献标识码:A服装设计作为现代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一种独特的个人价值体现,它的多元化的体现则是整个设计行业中最为明显的角色之一。

八十年代各种服装风格的出现和并存发展,使得很多不同于西方民族的设计观念被东方世界所关注和接受,最成功的一个例子莫过于以东方人的审美观念为设计灵魂的日本服装设计。

一、八十年代日本服装设计的设计风格特点日本的服装设计在八十年代就成为世界服装的一个组成部分,其设计风格是以独特的东方人的审美和人生哲学为基础的,同时受到了当时西方先进的思想观念及先进技术和材料的影响,加之设计师自身的独特个性和主观意图,使风格呈现出了大胆、新颖、打破传统同时具有创意的特点,设计师在这里充当了非常主要的角色,其中成就最为突出的就是以三宅一生、高田贤三、山本耀司、川久保玲为代表的日本设计师群。

三宅一生的时装一直以无结构模式进行设计,摆脱了西方传统的造型模式,而以深向的反思维进行创意。

三宅一生品牌的作品看似无形,却疏而不散。

正是这种玄奥的东方文化的抒发,赋予了作品以神奇魁力。

在造型上,他开创了服装设计上的解构主义风格。

高田贤三的作品,则是西方审美与东方传统结合的最为成功的例子,这相对于三宅一生的作品更能被西方的大众所接受。

在服装造型上,高田贤三一直以“自然流畅、活动自如”为其作品的首要条件,在设计理念上大胆运用了和服的剪裁方式和西方传统审美的融合,整体给人以一种东方的韵味及浪漫的风情。

日本工业设计崛起的若干因素

日本工业设计崛起的若干因素

外学习外,同时该组织还邀请欧美知名的 不至在设计上大到大型机械产品,小到一
工业设计师访问日本并多次举办研讨会。 把裁纸刀、曲别针都能表现出来。日本夏
四、设计标准化和以科技促设计
普公司设计中心主任说过:“许多成功的
50年代末,世界设计会议的召开引发 企业都将其战略重点从以技术为中心转为
了日本设计界的思考,为了让自己的产品 以使用者的需求为中心,这使工业设计师
办了第一次设计竞赛,有53个国家共1367 设计上,日本的包装设计无论是材料、图
名参赛者,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因对英 案、造型都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日本民
国设计的重视获得了名誉奖的殊荣。1989 族的这一特点迅速促进了本国工业设计的
年世界设计会议和设计博览会在名古屋召 快速发展。
开,这一系列的展览引起了日本对工业设
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成为仅次于美国的 课程,还亲自为日本公司设计了著名的 千叶大学工业设计系成立了。紧接着日本
第二经济大国。日本在如此短的时间内, “和平”香烟的包装。罗维的访日极大地带 艺术大学开设了工业设计课程。到了50年
经济取得如此瞩目的进步,其中工业设计 动了日本设计业的发展,将当时世界上最 代末,日本共有6所大学设立了工业设计
1957 年,国际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 (ICSID)成立,日本工业设计协会作为会
员国加入该国际机构。1957 年,日本 GK (日本设计佳作奖)工业设计组织成立。这 标志着以开发独创性商品为主要课题的时 代开始了,这一制度对提高日本商品的国 际竞争力作出了持久而有效的贡献。1973 年ICSID(国际工业设计师协会)在京都召 开会议,这标志日本设计的地位开始得到 国际承认。
设计界,如 计部门。绝大多数大型企业(大型企业占 系列论题。90 年代,JIDA 将更多的精力

浅谈日本设计对我国现代设计发展的启示

浅谈日本设计对我国现代设计发展的启示

Vol.41/No.14/Westleather 浅谈日本设计对我国现代设计发展的启示郑璨(长春理工大学,吉林长春130022)摘要:日本从1953年开始发展设计,仅用了30年时间就跃居世界前列,这种飞速发展的设计体系在世界范围内也不多见,值得我们探索和学习%通过分析日本设计的发展过程,认识到日本设计快速发展的原因,探寻中国现代设计的发展的方向%关键词:日本设计;设计体系;中国现代设计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1602(2019)14-0011-01日本善于学习国外设计经验,早在公元7—9世纪,就开始学习中国文化$在明治维新之后学习德国先进的技术%日本的学习不仅仅限于单纯模仿,而且能很好地与自己本土文化相结合,从而形成了日本著名的体制一双轨制%日本政府对于设计方面大力支持,派遣留学生去西方国家学习设计经验,设立通产省来更大限度的维护设计师们的利益%1日本设计的发展历程日本的设计发展大概经历了四个阶段:1.1初步阶段%从1945年到1952年,战争导致日本受损严重,工业设备大多不能使用,经济非常不景气%受到了美国的大力支持之后,经济才得到发展,开始举办各种展览来进行设计交流,在1951年,邀请到美国著名设计师罗维赴日本讲学,成立了工业设计协会,并举办了第一届日本工业设计展览会%这两件事情极大地促进了日本在工业设计的发展%1.2成长阶段%从1953年到1960年,日本工业设计处于成长阶段%在美国的帮助下,日本经济迅速发展,摩托车、汽车、家用电器也开始发展起来$日本政府还设立了通产省来积极配合设计的发展%日本想逐步摆脱模仿欧美国家设计的状态,开始培养大批设计人才,建立自己的设计教育体系%1.3发展阶段%20世纪六十年代之后,日本设计开始摆脱对于西方国家的模仿,想创造自己独特的风格%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制造商们纷纷建立了自己的设计部门,极大的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例如,夏普公司设计的音响,采用五颜六色的指示灯和各式按钮,看上去像一个科学仪器$高科技风格很突出%1.4多元阶段%日本设计进入世界舞台,设计更加多元化%绿色设计、无障碍设计也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绿色设计呼吁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强调人与自然和平相处%无障碍设计是基于以人为本的设计,例如,地铁上、电梯里都有无障碍设计的存在,这些设计已成为一种设计主流,对于设计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2日本设计迅速发展的原因2. 1政府扶持%二战之后,日本经济低迷$日本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不被认可%为了迅速抢占国际市场,提高日本产品的销量,使产品被大众认可成为了日本政府迫在眉睫的任务%因此日本政府在1951年成立了通产省即日本对外贸易组织$负责提供重要的设计情报、选派学生赴欧美国家留学、邀请著名的设计师赴日本交流讲学%日本政府推动设计发展最成功的例子是索尼电器公司,政府出面在美国西部地区购买到了半导体专利,促使索尼公司研制出了半导体收音机%日本政府在海外设立办事处,以监督日本产品被仿造的情况%这些部门的设立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日本工业设计%2. 2集体化发展%日本设计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集体化的发展,日本设计个人单独完成的案例很少,主要是以设计团队和设计公司的名义居多,设计成果也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设计师本人则是默默无闻的付出者$这一点与欧美国家有着很大的不同%日本的团队精神与日本的终身雇佣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们不用担心失业的问题,人们工作有着很强的积极性,在西方国家经常发生的劳资纠纷在日本并不常见%2. 3企业宣传%日本企业中最重视设计的当属索尼公司,也是日本第一家从事企业宣传的公司%每次索尼开发新产品时,都会派人去实地考察$所以索尼的产品更能深入人心%并且索尼公司提出了一种“创造市场”的战略,每推出新的产品都会进行教育与宣传工作%在20世纪60至70年代,索尼开始进军国际市场,通过国外电视台、杂志和其他新闻媒体来宣传其新产品%索尼在纽约第五大道上设立了一个展厅$还收购了纽约的前AT&T大楼,并将其替换为索尼大厦,引起很大轰动%索尼在法国的爱丽舍大道设立了展示中心,在中国上海等城市也纷纷设立了展示中心来进行宣传%索尼能够认识到推广产品的重要性是其成功的要素,并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样板%3从日本设计中思考我国现代设计发展上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探索现代设计发展的道路,但是经过了30年的发展,脚步仍然缓慢,还停留在模仿西方设计的阶段,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然而日本设计的初期阶段也属于模仿阶段,并取得了成功,值得我们去思考%中国②十应该多发扬本国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国外先进经验,而不仅仅只'寸于西方设计的一味模仿%中国设计想要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在教育方面,中小学可以开设设计课程,使学生从小对于设计就有一定的认识基础%设计还应该考虑到大众的感受$大众消费需求是设计良好发展的源泉,以人为本的设计才是设计的重中之重,人们肯定的设计才是好的设计%日本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在生态环境上格外注重发展生态设计%生态设计的重点是把资源尽最大可能的利用,使产品使用周期结束后回收再利用,在满足人的需求的同时,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营造更好的生态环境%以及日本的绿色设计,以无印良品为例%去除了繁琐的装饰,选择环保、价格低廉的边角料材质,真正实现了“绿色”包装%在中国设计的发展过程中,传统文化是不可抛弃的,在尊重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发展绿色设计%4结语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日本设计飞速发展,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产品也打入国际市场并且有着良好地口碑%其中的诸多原因是值得借鉴学习的,我们应该积极发扬本国优秀传统文化,学习西方先进的设计理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最终走出中国独特的设计之路%参考文献:[1]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2]何人可.工业设计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3]王受之•世界工业设计史略[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1987.[4]杨先艺•艺术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2009.作者简介:郑璨,女,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11。

为什么日本的建筑设计美学,能征服全球?

为什么日本的建筑设计美学,能征服全球?

为什么日本的建筑设计美学,能征服全球?说起建筑,不管我们愿不愿意,都必须承认,曾经对中国亦步亦趋的日本已经远远地跑到前面去了。

这是什么缘故呢?从日本现代建筑史来看:第一,得益于他们紧跟西方潮流;第二,适时地回溯传统也是必须的;最后,当然离不开日本人的匠心精神。

1、紧跟西方日本现代建筑的第一阶段,是从战后到50年代末以前,这既是恢复期,也是全面学习西方的时期。

关于这个阶段,可以用一个人名来概括——柯布西耶。

柯布西耶四大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之一他既是四大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之一,也是当时日本建筑界的偶像,在日本,能最体现出他的建筑风格的,就是东京国立西洋美术馆。

这个美术馆由柯布西耶和他的弟子们、现在公认的名家前川国男、坂仓准三、吉阪隆正等共同完成,充分实践了柯氏的“新建筑五原则”:① 底层架空——美术馆主馆由多根圆柱支撑;② 屋顶花园——由于美术馆不适合用真花园,所以特地设计了天窗,甚至玻璃房;③ 自由平面——利用墙体分割空间,其中最大的亮点是室内的斜坡设计,可以让参观者一边向上移动,一边享受空间变化的乐趣;④ 水平长窗——最大限度地让光线射入,便于在转角休息处欣赏馆外美景;⑤ 自由立面——朴素到连涂料都没有的外墙,正是现代主义的风格。

2、回溯传统日本建筑的第二个阶段是整个上世纪60年代,它始于前川的弟子丹下健三。

严格地说,丹下横贯了日本建筑的三个阶段,但他最重要的成就都在第二阶段,也是在这个阶段,他摒弃了纯粹西方的现代主义,开始将日式动态元素加入建筑,最终,在他的影响下,诞生了著名的“新陈代谢派”。

丹下健三日本著名建筑师,普利兹克奖得主这个建筑派别强调事物的生长、变化和衰亡,用一种“动”的观点去看待建筑,它的源头是丹下的山梨县文化会馆,而最经典的代表作则是黑川纪章的中银舱体大楼。

先说山梨县文化会馆。

这座建筑的平面组合,是一张植物新陈代谢功能图,图上的圆形节点就是电梯等服务设施的所在地,这一方面是为了节约空间,另一方面也为未来的扩建留下余地。

日本的现代设计发展历程(设计美学)

日本的现代设计发展历程(设计美学)

日本的现代设计发展历程一、背景:19世纪末叶已经把国家的中心放在海外扩张上,基本没有进入过真正的经济和平发展阶段,全部现代化时间都耗费在军事扩张上所以日本始终没有能够进入现代设计的运动阶段。

日本的真正设计发展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特别是1953年的朝鲜战争结束后逐渐发展起来。

二、发展1、日本的工业化与西方设计艺术思潮在日本的初步传播(明治维新到1945年)日本明治唯心之后,逐渐摆脱了东方文化的范畴,把文化和经济大门向西方开放,从而使日本的政治、经济、技术、文化和教育等经历了巨大的变革。

西方的技术和文明迅速传入日本,使日本迅速成为一个工业强国。

西方对日本产生影响的同时,欧洲出现的一系列设计探索也给日本传统工艺带来了冲击。

在德国工业联盟的影响下,1926年建立了“帝国工艺会”,以“日本工业产品现代化、设计与机械生产相结合为宗旨”,在1927年创办《帝国工艺》杂志。

1928年成立了“国立工艺指导所”进行图案、木工、金属工艺、漆器工艺的研究工作,寻找日本工艺现代化的最佳途径。

1933年德国著名的现代主义设计师陶特来到日本对传统工艺现代化现状提出批评,强调新材料和标准化在设计中的重要性,并把包豪斯的一些思想介绍到日本。

战前这40年日本的设计艺术处于传统和现代的矛盾之中,在追随西方现代设计艺术和目的传统工艺现代化两者之间徘徊,主体处于传统手工业上,对现代设计处于模仿阶段。

2、缓慢恢复发展阶段(20实际40年代中期到50年代中期)二战后,日本把精力主要用于发展经济,在这个过程中,日本逐渐意识到工业设计对国民经济和世界贸易的重要意义,政府、产业界、设计界、设计师纷纷携手展开一场全方位的现代工业设计运动。

1947年举办“美国文化生活展”;1948年《工艺新闻》专辑介绍英国工业设计协会和其他活动;1949、1950年分别于横宾、神户举行“日本贸易博览会”,“日本产业博览会”展出大量美国工业设计产品;1949年在美国的帮助下日本工业标准颁布;1951年美国工业设计奠基人洛威访日;1956年包豪斯运动创始人格罗佩斯访日。

浅谈日本现代平面设计崛起的历史过程

浅谈日本现代平面设计崛起的历史过程

浅谈日本现代平面设计崛起的历史过程摘要:众所周知,日本平面设计在世界上的地位举足轻重;日本平面设计走向成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日本平面设计的崛起史对我国平面设计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日本;平面设计;发展众所周知,日本平面设计在世界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日本平面设计在紧随国际设计发展步伐的同时,更发展了具有本民族特点的设计风格,这一特征使其在国际设计舞台上独树一帜。

一.日本现代平面设计的发展日本传统的平面设计具有悠久的历史。

早在18-19世纪,其书籍插图、木刻印刷海报(浮世绘)、传统包装等均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以至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其传统的平面设计和建筑设计对西方“新艺术”产生了一定影响作用。

20世纪50年代日本的现代平面设计逐渐发展起来,其中号称“日本现代设计之父”的龟仓雄策功不可没。

早在1937年到1948年,他就出版了日本最早的设计文化杂志,企图唤起民众对设计的觉悟,虽然收效甚微但他仍孜孜以求、矢志不移、全力以赴地推动着日本的设计事业。

在他的领导下,日本平面设计终于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向现代化方向发展,很快成为世界平面设计中独具代表的风格,同时也对世界设计文化做出了极大贡献。

日本悠久的历史文化使其平面设计与西方相比,无论传统角度还是民族审美立场,都具有很大的区别。

设计对于日本民族来说就是生存的根本。

为了开拓海外市场,日本政府不得不大力发展其国际主义的、非本土化的设计。

与此同时,日本设计界也非常注重保护传统,使其具有代表性的民族精华不至于因经济活动、国际贸易竞争而受到损失。

因此,日本的平面设计也自然形成了针对海外和国内的两大范畴:针对国内的设计则依据传统的方式,包括传统的图案、传统的布局,特别是采用汉字作为设计的构思依据。

针对国外的设计即东西融合、传统与现代共处、民族化与国际化并行,是设计中文化的兼容并蓄的完美诠释。

二.日本现代平面设计的崛起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是日本平面设计扬名世界的契机,全世界由此认识了日本的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设计为什么能后来居上?去过日本的朋友我想都会有一个感觉,那就是日本的拥挤。

不管是大城市还是在郊外,你很少发现有开阔的景地。

加上资源的匮乏,让日本这个似乎被放逐的民族同时被上帝赋予了积极思考的野性。

个人一直偏激一个观点,那就是环境决定了一个民族的特质,人只有在恶劣的环境下才会思考如何改变自己,而一切的改变也均是为了让自己所处的环境相对优越于从前。

其自然环境决定的因素往往人为是无法改变,于是人们只好积极的改变自己.......住在日本的酒店你常常会被一些巧妙的小设计吸引,往往不足2个平方的洗手间也可以被他们设计的很有味道,浅颜色甚至白色被大量的使用,是因为空间的足够狭窄,于是我们不难得到一个结论,正因为日本的资源稀少,所以人们更加懂得珍惜和节约,他们积极的思考如何尽可能的节约资源,满足自我的需求,于是设计便得到了更好的升华... ...日本的设计,我总结为减法设计,因为他们尽可能的节约自然资源,于是无论是在生活还是设计上,他们的出发点始终以节约为宗旨,在日本有很多的日常用品包装采用了家庭装,目的是为节约包装的成本,而家庭装的包装也仅仅是以功能为主导的设计(无印良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在日本很少看到色彩张扬,制作昂贵的广告画面,那是因为整个民族都懂得应该节约,所以他们会将心思用在产品本身的研究上,努力将产品做到完美,这样做的目的是为尽可能用产品来说话,而企业也无须太多的在广告或者推广上做过多的竞争。

我想这也是日本之所以很少看到有诸如中国一样的户外广告的原因,这种相互制约而又相互谦让的特质,又间接的影响了这个民族懂得相互尊重,因为他们没有选择,他们的环境决定了他们之间不可以有恶劣的而残酷的竞争,他们只有大和而存在......同样是一卷手纸,日本人会将中间的孔设计成方形,目的是为人们在使用的时候因为方形所形成的阻力有效的阻止了人们的浪费。

类似的例子有很多,总之对于日本的设计,我的理解是他们在做减法设计,而影响他们做减法设计的动机是因为他们的生存环境。

他们的设计本身其实并无特别之处,只是对比而言,他们更显平静而幽雅,当整个民族因为自然环境而影响到他们的思考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改变时,于是自然会形成符合其民族气质的设计风格......日本的设计起步较比中国早,所以在设计思考过程中同样较比中国成熟。

中国地大物博,足够优越的自然条件,让整个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企业家门都有大把的钞票用来做竞争,设计需求的旺盛,让整个国家充满了视觉垃圾。

不同层次的设计师也不断涌现,成熟的也或是不成熟的。

由于没有正确的设计导向和设计目的的明确,让诸多企业和设计师在力求盲目的突出自己,以为视觉冲击力足够强大就可以抢过眼球,赢得市场。

于是形成了中国目前的设计视觉气质,张扬而略显肤浅,这些现象的存在不是设计师可以单方面可以改变的,这就导致了设计师所处的环境相对恶劣,他们变的浮躁而没有内涵。

当市场形成一股风气,便一发不可收拾。

所有的企业都在做设计的投入,导致设计需求的程度也不一样,好的设计与低劣的设计并存,而过多重视设计表现的视觉冲击以及忽略的设计本身价值的呈现其结果都是可怕的,中国的设计师需要更为理性的思考并力求引导我们的客户跟着我们去思考。

中国的设计正处在这样一个不太理性的时期。

日本设计具有许多自己独特的特点,这与日本本身的社会行为和社会结构分不开。

比如,日本现代设计强调集团式工作方式(team work ) ,虽然包豪斯时期也强调集团工作、集体设计精神,但是,日本式的集体主义与西方的个人主义基础上的集体工作方式有本质的不同。

日本设计界基本是团结一体,同心同德,完全不追逐个人出名,以集体的成就为自己的成就而骄傲,这是与西方的模式完全不同的地方。

因为日本的文化发展是基于本身文明的基础上,通过几次重大的向外国学习历史而逐渐形成,这样,使日本设计本身包含了几个不同的影响根源,这些根源包括日本自己的文化传统,特别是美学传统,重视细节,重视自然,讲究简单、朴素,讲究美学的精神含义。

另外一个根源就是欧美的影响根源,这个根源包括明治维新之后受德国技术影响,战后受到美国和欧洲的现代主义运动风格影响,特别是受到美国的大众消费文化和德国的理性主义设计的影响,通过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这些影响很快就从日本的产品中体现出来。

日本大约从30 年代开始,就开始成为一个经济力量强大的国家。

几次对外扩张战争之后,日本的国力日益雄厚,这种发展,使日本的设计逐步进人国际大环境,一方面是欧洲在19 世纪对日本传统艺术和设计的热衷导致日本文化引起欧美的注意,另外一方面是日本开始注意欧美的设计,日本战前的现代建筑直接受到欧美设计的影响。

日本对于欧洲现代设计的影响也是非常明显的,比如在本书的前面提到过的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大师威廉·莫里斯、美国的格林兄弟和家具设计家古斯塔夫·斯提格利、美国建筑大师弗兰克·赖特的早期设计,都有明显的日本传统设计的影响。

日本的平面设计风格,特别是江户时期发展起来的浮世绘风格,对于欧洲“新艺术”运动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

从阿尔封斯·穆卡到英国的比亚兹莱,其插图风格都具有浓郁的日本装饰绘画特色。

因此,可以说,日本在19 世纪末和20 世纪初与西方的设计关系是一种互相学习、互相补充的关系。

各方都在对方的设计中找到合理的内容,因此也都积极地吸收,成为自己设计发展的重要借鉴。

对于西方人来说,当时日本设计除了绚丽的浮世绘装饰风格之外,最吸引他们的是日本建筑和家具设计的几个非常特殊的因素,这包括:l )日本人对于材料的本来特色的重视,他们喜好不经过掩饰的裸露的材料。

这个民族习惯,大约与日本人的神道崇拜,到佛教禅宗的长期信仰有密切的关系。

2 )日本人喜好开放的空间,他们在设计上利用比例和装修材料达到开放的感觉。

这个传统与日本狭小的生存空间、日本神道崇拜有密切关系。

经过上千年的发展,日本人在利用比例、设计细节、材料选择上达到建筑和室内设计上开发空间的特点是达到非常高的水平。

3 )日本人喜好展示暴露的结构支撑部件。

结构部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丑陋的,在建筑设计上和家具、家庭用品设计上都往往尽量使用各种方法把结构掩盖起来。

日本设计的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可以说是装饰性地使用结构部件,完全暴露结构,并且有时甚至夸大结构,突出体现结构,使结构部件同时起到装饰的作用。

这与日本学习中国唐代的建筑有密切关系。

4 )日本人喜好模数系统。

所谓模数系统是指以某个基本单位作为设计发展的数量化单元。

日本人因为生活习惯的原因,往往以称为塌塌米的大小的基本模数单元,或者以纸糊门扇为单位度量建筑大小。

从建筑到用品,日本人形成了长期对于基本单元为设计中心的习惯,这个,正是现代设计所需要的要素。

这四个方面的特征,加上日本江户时期奢华的装饰风格,的确对欧美的现代设计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日本现代设计在战后发展非常迅速,日本人极为重视新的技术,但是同时却又不抛弃他们传统设计的一些基本特征,比如设计中对于袖珍或者微型化(miniaturization)、便携式( portability)、多功能化(multi -functionality)、注重细节处理、装饰式地使用功能部件等等的强调。

这些传统观念非常顺利地融人日本现代产品设计中,成为外国难以对抗的重大特点。

日本的整个历史进程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发生了巨大的、甚至是根本的改变。

自从日本明治维新运动(1868 年)以来,日本一直追寻军国主义道路发展,把朝鲜、中国的东北和台湾,甚至整个的远东作为自己的扩张目标,导致发动大规模的侵略战争,成为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元凶之一。

战争结束以后,日本被美国占领,在麦克阿瑟的控制之下,日本朝着集中于经济发展的方向迈进,从而把日本带人了一个日本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空前经济繁荣时期。

1945 年,美国在日本投下两个原子弹,完全摧毁了广岛与长崎。

苏联红军进人中国的东北,彻底消灭了日本的精锐部队-关东军,导致日本在1945 年9 月2 日无条件投降。

日本的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从1946 到1951 年,是日本战后最为困难的阶段,美国政府极力消灭日本的军事工业,消灭战争时期支持战争的日本大企业(Zaibatsu) ,推行美国式的民主制度,甚至为日本制定了新的宪法。

在这个占领时期,日本的工业萎缩,经济萧条,物资匾乏。

不少当时访问日本的西方人对干战后日本的贫困感到震惊。

但是,美国军队在日本从1945 年下半年到1952 年的占领,对于把美国和西方生活方式引进日本起到关键的作用。

几十万美国军人在日本的生活,与日本人的联系,潜移默化地把美国生活方式传给日本人民,同时也形成了旨在为美军服务的制造业和后勤补给生产行业。

战后初期,西方各国都开始迅速发展本国的设计,以刺激和促进生产和贸易。

英国早在战争进行时就已经考虑设计问题了。

战争结束之后,英国政府即在1946 年成立了政府的设计促进机构一英国设计委员会,其他的国家也纷纷跟进:1947 年澳大利亚成立工业设计协会;1948 年加拿大成立工业设计协会;1945 年印度成立工业美术研究所;1948 年英国设计委员会出版了重要的设计杂志《设计》(Design); 1951 年,英国举办英联邦国家博览会,成为各国显示设计成就的初期盛会;1951 年,战争期间停止的德国工业同盟重新开设。

日本的经济从1945 年到1950 年期间是初步复苏期,其经济目标是恢复到战前的水平。

美国占领军当局当时的主要目标是日本的非军事化过程,因此,打击在战争期间与日本侵略当局合作的大型企业、严格控制日本工业生产、摧毁日本战争期间庞大的独裁垄断资本集团就成为麦克阿瑟当局的主要工作内容。

日本的工业生产受到很大限制,比如1947 年美国占领军司令部给日本汽车工业一年生产的配额是300 部汽车,迫使日本不得不进口大量美国汽车和其他工业产品。

美国政策造成日本经济恢复缓慢,以及由于提出美国式的民主、美国式的宪法体制,促进了日本左翼政治力量、工会力量的发展。

美国占领当局并非完全压抑生产,这个当局也部分批准一些产品的生产,这些得到批准恢复生产的企业,主要是与日本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工业,以及美国占领军和他们的家属需要的产品,比如厨房用具、家用电器、家具等等,传统民间手工业则不在禁止和控制之列。

日本经济恢复缓慢,对于日本政府和美国政府来说,都是很大的压力,双方都希望能够一方面压抑军事工业发展的任何可能性,使日本不可能再成为军事大国,而同时也希望日本经济能够迅速恢复,提供稳定国内经济环境,逐步恢复对外贸易。

因此,日本政府在1947 年发布《经济白皮书》,提出经济重建问题,而美国占领军当局也为恢复日本经济提出一系列的援助计划,批准越来越多的企业恢复生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