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有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有效教学设计[摘要]上好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是一个多角度值得研究的问题,教学设计是连接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的桥梁,它既是教学理念的载体又是教学实践的依据,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学设计要从实情和学情出发,保证课堂上的教学练习有效和流畅。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条件等来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有效教学;教学设计;信息技术教育

教育部颁发了“关于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信息技术课成为各类中小学必修课程。而上好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是一个多角度值得研究的问题,教学设计是连接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的桥梁,它既是教学理念的载体又是教学实践的依据,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下面就从有效教学设计上谈谈自已几点的想法和做法。

一、注重教材的选择与优化,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年龄特点做出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它的知识更新快,技术含量高。教学实践证明:从教材人手,重视教学方法设计,优化教学内容,找准教学设计的关键点,注重的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感受,是上好信息技术课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方向。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一种依据,是学生从事教学活动、实现学习目标的重要资源。教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应该紧紧围绕新世纪的人才培养目标,遵循培养

方案整体优化原则合理设计教学内容。使用时精选核心内容,取消陈旧和重复的内容,重组知识单元,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并参考同类优质教材,组织好教学内容。教材内容是一个静止的知识库,与学生接受知识的动态过程不可能完全吻合,设计前教者要分析教材的编写特点,领会编者的意图,把握教学内容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注意知识的呈现顺序,即先出现什么,再出现什么。要分析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所以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大胆取舍教材内容,可打破章节顺序,进行有选择的、科学的再创造、再加工,合理优化教材结构。

二、教学设计要从实情和学情出发,保证课堂上的教学练习有效和流畅。

信息技术课对计算机软硬件资源要求有很多,不同的课在上之前要做许多的准备工作,如:学生机工作是否正常,学生数与机器数的配备,网络是否畅通,教学控制系统是否可用,教学软件运行情况等等,这些软硬件条件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到教学设计中。同一节课,不能只在硬件条件满足教学时有教学设计方案,当硬件条件不满足教学时必须也有教学设计方案,如何有效的利用教学硬件条件,都可以考试到教学设计中去。这样才能保证到课堂上的教学练习有效和流畅。

不同的学生,不同阶段的学生,其知识储备、认识能力都有着差异性,多种原因造成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水平、信息技术认识能

力和学习动机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在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中势必要考虑到学生的学情。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学生在学习新知时,一般会受到旧知的影响,在旧知的基础上,认识新知,重构知识网络。做为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设计前,要加强对学生知识背景进行有效分析,包括对学生已具备的有利于新知识获得的旧知识的分析,还要对不利于新知识获得的旧知的分析。电脑知识普及和应用的范围很广,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家庭环境等方面来设计富有情趣和针对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的个体差异成为学习资源,让学生在参与合作中互相学习,协同完成学习任务。

三、确定教学内容,要设计出适合学生的学习任务

教学内容是教学目标的知识载体,教学目标要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内容才能体现出来。教学内容必须体现教学目标,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适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并结合当地教学设施硬件和软件的条件等方面来确定。信息技术课重在引导学生去运用自已掌握到的技能,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关注的是怎样让学生学会技术知识,学会了能不能去使用。要了解学生的认识习惯,注重发展学生的动脑和动手的协调能力,使学生掌握到的信息技术形成实用性的发展。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关注、分析学生已具有的知识情况,使教学设计与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效对接。教学设计中除了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技能,也要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教学内容应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构建,自主探究,合作

猜想。可以根据教材的情景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新知识,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真正主人。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以学生实际为主导,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获取信息;从而将信息技术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提升学生思维的目的。

教师的教学活动出发点和归结点就是寻找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情感体验的最佳结合。融入教师的丰富经验,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生成的可能,设计出有效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在设计相应的练习时,要加强练习题的针对性、有层次性,真正达到知识的形成、巩固与应用的目的。紧紧把握计算机应用软件的体系结构,结合学生的实际层次和需求,合理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师的讲解部分和学生的自学部分,根据学生的层次,调整和重组教学内容,形成教与学的有机统一。

四、以学生为中心,注意选择教学方法,找准教学手段。

不能以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待这门课程,信息技术这门课的教学目的不仅是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要注意学生独立学习、举一反三、掌握规律的能力。讲授课时采用“提出问题一介绍解决问题的方法一归纳结论和规律”的方法,由实际到理论,由个别到一般。教学方法是影响学习方式的形成、完善以及改变的重要因素。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充分发挥、发扬学生学习方式的长处与优势,弥补其劣势和不足。

常用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基于案例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网络资源的学习、发现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自主学习法、协作学习法、讲授法等。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条件等来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

在授课时要以学生为中心,应该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经常问自己:“假如我是听课的初学者,我会出现什么情况,会提出什么问题?”在教学中适当提出供学生考虑,或做针对性的讲解。讲课是和学生交流思想的过程,要使他们感到教师理解他们,亲切、平等、不故弄玄虚,增加课堂的亲和力。老师的角色的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其责任的在教学中不断启发、引导学生进行自学和探究。尽量采取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教会学生如何自己去学习。

总之,在从事中小学信息课的教学活动中,快速、合理、有郊的传递信息,在教学过程中完成教学信息的选择、加工、处理,是为学生指明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方向。同时在教学实践中寻找问题存在的根源,积极探索解决的途径,收集学生的反馈,与学生合作教学,势将使学生推开信息技术的大门,走进五彩缤纷的知识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