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劳动与技术教学设计
三年级劳动与技术上册下册全册教案
![三年级劳动与技术上册下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1192c61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c1.png)
三年级劳动与技术上册下册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认识到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3. 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概念2. 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3. 劳动与技术的实践操作4. 劳动与技术的创新思维5. 劳动与技术的应用于生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概念,了解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学会劳动与技术的实践操作,培养劳动与技术的创新思维。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劳动与技术应用于生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实践操作。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劳动与技术的应用实例,引导学生将劳动与技术应用于生活。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
4. 采用实践活动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劳动与技术的实践操作,让学生了解如何进行劳动与技术的学习。
3. 案例分析:分析劳动与技术的应用实例,引导学生将劳动与技术应用于生活。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将劳动与技术应用于生活,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
5. 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进行劳动与技术的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劳动与技术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劳动与技术重要性的认识。
3. 评价学生劳动与技术实践操作的能力。
4. 评价学生将劳动与技术应用于生活的实际情况。
5.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七、教学反馈与调整1.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
2. 对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给予及时指导和帮助。
3.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提问,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劳动与技术》三年级上册教案
![《劳动与技术》三年级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6433567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85.png)
《劳动与技术》三年级上册教案1课题:整理校园真舒畅主备人:使用人:【教学目标】:1、通过劳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
2、在劳动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与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不同的地方采用不同的劳动工具和方法【教学准备】:大扫昂,小宫帚,拖把,簸铁锹,酒水壶,水盆,抹布【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校园是我们学习和活动的场所,校园环境的整洁优美要靠我们的创造和保持。
整理打扫校园是每个同学应尽的义务。
【讨论交流】:大家先说一说自己整理打扫校园的经历和感受:A:打扫校园很辛苦,我们要注意保持。
B:看到校园很整洁,我们心情很舒畅。
C:图书要分类别,整齐有序的摆放。
D:要选用合适的工具,才能打扫干净。
【劳动实践】:在做卫生打扫时,不同的地方采用的方法和工具也不一样。
1、硬化地面。
硬化地面可以用小茗昂扫,走廊、过道可以用拖把拖。
2、土质地面。
土质地面清扫前,要先把杂物捡干净,拔出地面上的杂草,不平整的地方要用铁锹铲铺平整。
扫的时候不要用力过猛,可以提前洒水。
3、整理展览墙。
要固定脱落的作品,擦拭灰尘,更换新作品,合理安排版面。
4、清理阅览室。
按照书的类别有序的摆放图书,并清扫尘土,为同学们提供舒适的阅读环境。
【分组活动】:分组打扫我们的教室和清洁区,看看哪一组做得又快又好。
【作业设计】:回家整理自己的房间。
【教学反思】:2课题:我爱开心小农场主备人:使用人:【教学目标】:1、掌握浇水、施肥、松土、除草的技巧和方法。
2、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通过劳动获得的成果很开心。
【教学重点】:1、合理规划,选好适合开辟小农场的场所。
2、学会浇水、施肥、松土、除草的技巧和方法,并进行实践。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总结。
【教学过程】:一、讲解技巧,分派任务教师在开始时讲解浇水、施肥、松土、除草的技巧,并示范。
学生观摩向组长分派任务,介绍注意事项。
二、组织实施活动教师带领学生实施浇水、施肥、松土、除草,并在此过程中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
三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学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1408b73c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21.png)
三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学计划三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学计划范文(通用10篇)时间一晃而过,又迎来了一个全新的起点,该写为自己下阶段的教学工作做一个教学计划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做教学计划头疼,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三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学计划,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学计划篇1一、学生情况分析本学期我任教三年级两个班综合实践课程中的《劳动与技术》这门课程。
其中三(1)班54人,三(2)班55人。
学生整体素质一般,大多数同学热爱劳动,但个别学生懒惰、浮躁、自私等缺点。
由于劳动课受条件的限制,学生缺乏参加实践活动的机会,再加上家里的父母长辈包办了一切,所以动手操作能力较差,劳动态度需要端正。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主要对剪纸、制作劳动做了较集中的安排,教材编入16篇课文,从劳动的性质划分有剪纸方面的7篇,有生活自理方面的3篇,制作航模方面的3篇,有简单的生产劳动的3篇。
三、本学期要达到的目标1.培养学生的爱劳动的意识,提高学生对劳动生活的学习态度和兴趣。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自立能力和耐心细致的高尚品质。
3.组织实际操作活动,使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劳动方法。
培养观察、想象、推理、判断、思维能力。
同时帮助学生明确概念,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创新精神。
4.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既争取大多数学生的积极参与,又有利于优生才能的发展。
5.组织实际操作活动,综合实践能力。
同时帮助学生明确概念,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教学重点1.认识各种工具。
2.初步掌握剪刀、刻刀和裁纸刀的使用方法。
3.教学生学会制作拉花的方法。
4.教学生学会制作对称图形的方法。
五、教学措施1、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2、积极进行劳动课的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效率。
3、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热爱劳动的兴趣。
4、经常带领学生参加适当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他们大胆创新,勇于竞争的实践能力。
2024年三年级劳动与技术教案
![2024年三年级劳动与技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d03814f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3b.png)
2024年三年级劳动与技术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劳动与技术》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章《我们的双手》,详细内容包括:认识手的功能,了解劳动的意义,学习基本的手工技能,以及通过动手实践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具体涉及章节3.1《手的重要性》和3.2《动手乐趣多》。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理解手的重要性,认识到手在劳动中的功能,掌握基本手工技能。
2. 技能目标:通过动手实践,学生能提升观察力、创造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体会劳动的乐趣,增强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手的重要性、基本手工技能的学习与运用。
难点:手工技能的熟练掌握,观察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教学视频、手工制作材料。
学具:剪刀、胶水、彩纸、绳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手的功能,提出问题:“手有什么作用?为什么手对我们很重要?”引发学生思考。
2. 知识讲解(10分钟)介绍手的重要性,讲解劳动的意义,引导学生关注手工技能。
3. 实践活动(15分钟)分组进行手工制作,教师示范并指导,学生跟随操作。
a. 制作小风车:学生利用彩纸、剪刀、胶水等材料制作小风车。
b. 系绳子:学生学会使用绳子,掌握基本的绳结技巧。
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10分钟)讲解手工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引导学生进行随堂练习。
5. 成果展示与评价(5分钟)各小组展示制作成果,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六、板书设计1. 手的重要性2. 劳动的意义3. 基本手工技能a. 制作小风车b. 系绳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自己喜欢的手工作品,并介绍其制作过程。
答案示例:我制作了一个小飞机。
我剪出飞机的形状,然后涂上颜色,用胶水固定。
2. 拓展延伸:收集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发挥创意,制作出有特色的手工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关注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及时发现问题,进行个别指导。
三年级劳动与技术教学计划(20216篇)
![三年级劳动与技术教学计划(20216篇)](https://img.taocdn.com/s3/m/afbce4800066f5335b812116.png)
三年级劳动与技术教学计划(XX6篇)三年级劳动与技术教学计划怎么写?以下是我们给你的范文格式参考。
劳动课是九年义务重要的课程之一,搞好劳动课的可以使学生掌握简单的劳动方法。
提高劳动技能,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高尚品质。
因此为了搞好本学期的劳动教学工作,特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
一、班级基本情况分析本学期我担任三(1)(2)班的劳动课。
班里学习气氛比较浓,在几位非常优秀的学生在他们地带动下,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孩子们都有着很强的求知欲,其中,大多数学生的基础较好,有着很强的上进心。
大部分同学对这门功课具有浓厚的兴趣,在劳动课上,同学们可以充分动手、动脑、动口,学得有趣的知识。
二、熟悉教学内容、重难点、课时安排本册劳动课共15课,分五个主题。
这些内容不仅注意适应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而且具有思想性、科学性、实践性和趣味性。
教材的重难点是手工制作这一部分,本学期每周一节正课刚好。
二、本册劳动课的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劳动方法。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自立能力和耐心细致的高尚品质。
3、提高学生对劳动生活的学习态度和兴趣。
4、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创新精神。
三、本学期教学工作措施通过我对班级情况的了解和对教材内容的熟悉,依据《新课程标准》和《劳动教学大纲》的要求,本学期对劳动课教学采取以下措施。
1、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通过了解,班上的大多数同学都是独生子女,过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坏习惯,面对这种情况,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好的思想教育,告诉他们劳动创造了人,劳动是最光荣的,讲一些热爱劳动的小故事,来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2、认真钻研学习《新课程标准》和《劳动教学大纲》,熟悉教材内容,备好每一节课。
3、积极进行劳动课的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效率。
4.采用边授边练的方法进行学习。
5.不断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各个环节中都能全身心的投入。
6.重视学生每一次劳动成果,在班级举行成果展示,激发学生劳动热情、创造火花,体验活动乐趣。
三年级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
![三年级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062cd6f71fe910ef12df8fd.png)
重点
搜集材料
粘贴材料、剪裁装帧
教学
难点
蛋壳贴画。
学情
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动手能力,他们能通过教师的示范明白贴花工艺的制作方
法,只是在个别环节上要认真听、动手练、专心做。
教具
学具
硬纸板 胶水碎蛋壳 色彩
教学程序
教学
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修改建议
一、
看一看
二、
想一想
三、
做一做
三、
评一评
贴画是一种工艺品,可选用不同种类的材料,制出各种精美的贴画工艺品。常见的有布贴画、蛋壳贴画、干果壳贴画和植物叶贴画等等。
贴画可以先进行构思、设计,再搜集材料,最后进行制作。也可以先搜集材料,再根据材料的质地、形状、色彩等具体条件进行安排,创作出贴画作品。
制作贴画的步骤:
1、选择和搜集材料。
2、结合材料创作画稿。
3、把画稿眷印在硬纸板上。
4、涂胶、粘贴。
5、装饰点缀。
6、剪裁、装帧。
组织学生对所有的作品进行评议,比一比,看哪个作品制作得最精美。
过程
与方法
单轮风轮的画法,用尺规把圆等分为8个扇形。利用直尺辅助,进
行直线切割。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兴趣。
教学
重点
在制作单轮风轮的过程中,如何把圆等分为8个扇形。在设计筒状风轮的扇叶时,
扇叶的距离和大小要相等,并预留好接口位置。
教学
难点
利用直尺辅助,进行直线切割。
扇叶的折叠,扇叶角度的调整。
大家动手来做纸风轮。
制作方法:
1.单轮风轮
按图1的画法在图画纸上作图,实线刻开后,将八个扇叶正、反折成图2的样子。
小学三年级劳技教学计划(13篇)
![小学三年级劳技教学计划(1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e7dc883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c7.png)
小学三年级劳技教学计划(13篇)小学三年级劳技教学计划 1一、教材分析及排意图本册教材定的思路是“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学科为基点。
加强综合与渗透,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
从教学理念上强调了“以学生发展为本”。
“面向学生,也应当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
”本教材共分九个单元。
主要内容按聆听、表演、编与活动几大块安排。
在聆听方面首重倾向于声乐作品在聆听优秀的中外声乐作品中了解一些关于人声的知识及声乐的演唱形式。
在表演方面增加学笺个性发展,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音乐知识的渗透。
并使所学的乐理知识在实践和创造中得以运用和创新。
在多彩的音乐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创新能力和感受能力。
运用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并养成良好的学习音乐的习惯。
二、学段目标1、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加音乐活动。
2、培养音乐感受与鉴赏的能力。
3、培养表现音乐的能力。
4、培养艺术想象和创造力。
5、培养乐观的和友爱精神。
三、具体目标1、感受与鉴赏①对自然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感受好奇和有趣,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乐器进行模仿。
能随着熟悉的歌曲或乐曲哼唱,或在体态上作出反映。
②能听辨不同声音的女声和男声,能够区别齐唱和合唱。
③在感知音乐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节拍的不同。
能够听辨旋律的高低快慢。
④听辨不同情绪的声音,能用语言作简单描述。
⑤能够聆听音乐主题说出曲名,每学年2-4首。
2、表现演唱目标;①乐于参加各种演唱活动;②知道演唱的正确姿势胶呼吸方法并能在唱歌实践中初步掌握和运用。
③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
④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常作简单评价。
⑤背唱3-4首曲子。
综合性表演:①能够主动地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并从中享有乐趣了。
②在有情节的音乐表演活动中担当一个角色。
③能够对自己、他人的表演进行简单的评论。
识读乐谱:①早已经学会歌曲学唱乐谱。
小学三年级劳动技术教案(精选10篇)
![小学三年级劳动技术教案(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d9e851f3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4b.png)
小学三年级劳动技术教案(精选10篇)小学三年级劳动技术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三年级劳动技术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三年级劳动技术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茶垫在日常生活中的实用价值与装饰作用。
2、根据自己的爱好,设计制作一个美观的茶垫。
3、能将自己的劳动成果在日常生活中应用,从中体验创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用纸绳盘绕圆形,并将圆形有序粘接做成茶垫的相关技术。
教学难点:将做成的圆形有序地粘接成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等图案。
教学准备:各色纸绳、胶水、剪刀。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见过,或是使用过茶垫吗?交流汇报所见过的茶垫的形状、制作材料等方面的情况。
那你们见过用纸绳制作的茶垫吗想不想亲手来做一个呢?揭示课题。
二、探索研究1、观察“金点子”中提供的四件范例作品。
研究讨论这四件作品各自的特点与它们的共同点。
2、想一想,在制作茶垫时应注意什么三、学学做做教师对花形茶垫进行示范制作:1、盘圆表:将辫子绳边涂胶水边盘成6个圆形,其中一个直径稍长一些。
2、接粘:将6个圆形拼成花形的图杂,的一个放在中心,交接处涂上胶水。
3、围外框:将辫子绳边涂胶水边在花形的外围框2~3圈。
四、想想做做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茶垫形状,并制作茶垫,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五、作品展评将学生制作的茶垫按形状分类,然后从外形、小圆的粘接,纸绳绕的平整度、紧密度方面进行评价。
小学三年级劳动技术教案篇2教学目标:1、掌握纸绳的粘贴方法和技巧,学会用纸绳制作一幅春的美景图。
2、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激发他们对纸绳工艺制作的兴趣。
3、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用各种纸绳的粘贴方法和技巧来制作一幅春的美景图;发挥想象、体现创意。
教学准备:各色纸绳、彩色卡纸、剪刀、固体胶、彩色笔。
三年级劳动与技术上册下册全册教案
![三年级劳动与技术上册下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915db47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93.png)
三年级劳动与技术上册下册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技能。
2.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互助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2. 基本劳动技能训练3. 创新劳动与技术实践4. 团队合作与交流5. 劳动与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方法1. 实践教学法:通过动手实践,让学生掌握劳动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 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劳动与技术应用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4.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四、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布置:设置劳动与技术实践区,准备相关劳动工具。
2. 教学资源:收集劳动与技术应用的案例、图片、视频等。
3. 分组安排: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一个组长。
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2. 成果评价:评价学生作品的创意、实用性、美观性等。
3. 团队协作评价: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如交流、互助、分工等。
4. 学生自评与互评:鼓励学生自我评价,互相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活动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劳动与技术的实际应用案例,引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与示范:教师讲解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示范基本劳动技能,让学生了解学习内容。
3. 实践操作:学生动手实践,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解答疑问。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劳动心得,互相学习,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实践1. 劳动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基本的劳动技能,如整理、清洁、搬运等。
三年级劳动与技术上册下册全册教案
![三年级劳动与技术上册下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d6e9270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81.png)
三年级劳动与技术上册下册全册教案第一章:认识劳动与技术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对劳动与技术的兴趣和意识。
教学内容:1. 劳动与技术的定义。
2. 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1. 导入:讲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和意义。
2. 讲解:介绍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
3. 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劳动与技术的认识和体会。
评价方式:1. 学生课堂参与度。
2. 学生对劳动与技术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第二章:学习劳动与技术的方法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学习劳动与技术的方法。
2. 培养学生学习劳动与技术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内容:1. 观察法。
2. 实践法。
3. 交流法。
教学活动:1. 导入:讲解学习劳动与技术的方法。
2. 讲解:介绍观察法、实践法和交流法的具体操作。
3. 实践: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劳动与技术的学习。
评价方式:1. 学生课堂参与度。
2. 学生对学习劳动与技术的方法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家庭劳动与技术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庭劳动与技术的内容和意义。
2. 培养学生进行家庭劳动与技术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内容:1. 家庭劳动与技术的内容。
2. 家庭劳动与技术的意义。
教学活动:1. 导入:讲解家庭劳动与技术的内容和意义。
2. 讲解:介绍家庭劳动与技术的具体操作。
3. 实践:让学生进行家庭劳动与技术的实践。
评价方式:1. 学生课堂参与度。
2. 学生对家庭劳动与技术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第四章:学校劳动与技术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学校劳动与技术的内容和意义。
2. 培养学生进行学校劳动与技术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内容:1. 学校劳动与技术的内容。
2. 学校劳动与技术的意义。
教学活动:1. 导入:讲解学校劳动与技术的内容和意义。
2. 讲解:介绍学校劳动与技术的具体操作。
3. 实践:让学生进行学校劳动与技术的实践。
评价方式:1. 学生课堂参与度。
2. 学生对学校劳动与技术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第五章:劳动与技术的评价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评价方法和标准。
三年级劳动与技术上册下册全册教案
![三年级劳动与技术上册下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3704f1f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84.png)
三年级劳动与技术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养成爱劳动的习惯。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认识劳动1. 学习劳动的定义和意义2. 了解不同类型的劳动3. 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情感第二单元:动手实践1. 学习使用简单的工具2. 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3. 完成简单的劳动任务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劳动的意义和基本技能。
2. 采用演示法,展示劳动工具的使用方法和劳动过程。
3.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提高劳动技能。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劳动的认识和态度。
2. 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技巧。
3.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的表现。
第一周:认识劳动1. 学习劳动的定义和意义2. 了解不同类型的劳动第二周:动手实践1. 学习使用简单的工具2. 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3. 完成简单的劳动任务三年级劳动与技术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劳动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巩固爱劳动的习惯。
2. 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技术素养。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第三单元:劳动技能提升1. 学习更复杂的劳动技能2. 完成更具挑战性的劳动任务3.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单元:技术与创新1. 学习简单的手工艺制作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3. 引导学生将劳动与生活相结合1. 采用讲授法,讲解劳动的意义和基本技能。
2. 采用演示法,展示劳动工具的使用方法和劳动过程。
3.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提高劳动技能。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劳动的认识和态度。
2. 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技巧。
3.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的表现。
4. 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计划第六周:劳动技能提升1. 学习更复杂的劳动技能2. 完成更具挑战性的劳动任务第七周:技术与创新1. 学习简单的手工艺制作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3. 引导学生将劳动与生活相结合六、教学评价评价方式包括:1.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态度、积极性、参与度等,记录学生的表现。
三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6篇】
![三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6篇】](https://img.taocdn.com/s3/m/f962b9a7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02.png)
三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6篇】【篇1】三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一、本册教材总的教学要求1、通过测量,绘图,材料加工等活动,学习使用一些手工工具。
知道的手工工具的名称及用途,会根据不同的材料,不同的目的选择工具,会使用一些常用量具。
2、通过简单的纸塑,泥塑等作品的设计,制作及评价活动,了解简易手工制作的一般过程,掌握相应的制作方法,体验劳动的可贵和创造的愉悦。
掌握刻纸,剪纸的基本方法,能设计和制作几种工艺品和纸塑作品,并作出评价和说明。
知道泥塑工艺基本材料的特性以及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一些泥塑加工的基本方法,能设计和制作简单的泥塑工艺品,并作出评价和说明。
3、根据制作要求和操作示意图进行纸,木模型的制作。
能利用当地的自然材料设计并制作手工作品。
4、认识一些简单图样,并用图样进行简单的作品设计,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能看懂加工图样中的剪切线,折叠线,粘贴面等符号,能理解简单的展开图,实样图,操作示意图。
能在教师指导下设计和制作作品。
能就作品设计和制作中的合理性,独特型及创造性作出简单评价。
能设计和制作简单的作品说明书和宣传材料。
二、各单元教学要求本册书安排了六个单元,第一单元活动安排了《课程表》、《小剪刀》、《排气扇》三课学习内容。
《课程表》是学习运用抽拉技术制作活动的制玩具。
《小剪刀》、《排气扇》则是通过支点,轮轴的作用是制作的制玩具活动起来。
第二单元安排了《圆纸筒》,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这些立体的圆纸筒都是由平面的纸卷制而成。
本单元的实践活动不仅要帮助学生根据提供的材料制作出《小鸟的家》,还要引导学生能举一反三,用圆纸筒制作其他物品,在动手实践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创造力,提高动手能力,同时培养审美情趣。
第三单元教学以“美化墙壁”为主题,安排了《立纸花》、《盛开的花》两课教学内容。
意在通过动手学习制作立纸花和纸浮雕翻船,帮助学生接触并初步了解浮雕艺术,提高手工制作技能,提高鉴赏,审美能力。
三年级劳动与技术上册下册全册教案
![三年级劳动与技术上册下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165eea3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41.png)
三年级劳动与技术上册下册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观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精神,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劳动的意义学习劳动的定义、种类和作用。
讨论劳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
2. 第二单元:劳动安全常识学习劳动安全知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如使用工具、电器等。
3. 第三单元:生活中的劳动学习日常生活中的劳动技能,如打扫卫生、整理物品等。
4. 第四单元:手工制作学习基本的手工制作技巧,如剪、折、粘等。
完成一些有趣的手工作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5. 第五单元:农业劳动学习农业劳动的基本知识,如种植、养殖等。
体验农业劳动的辛苦和乐趣,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的观念。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劳动的乐趣和价值,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学习态度、动手操作能力等。
2. 学生完成的实践作业、作品等。
3. 学生对劳动与技术的认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三年级劳动与技术上册下册》。
2. 教具:课件、教学图片、实物等。
3. 实践材料:手工制作材料、农业劳动工具等。
4. 教学设施:投影仪、计算机、黑板等。
六、教学计划1. 课时安排:本册书共30课时,每个单元安排6课时。
2. 教学进度: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教学,每个单元结束后进行一次小结和评价。
七、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课堂讲解:讲解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能。
三年级劳动与技术教案
![三年级劳动与技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d067762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b1.png)
三年级劳动与技术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劳动与技术》教材第三册第五章《我们的手最灵巧》。
具体内容包括:了解手的功能和作用,掌握基础的缝纫技巧,制作简单的手工作品。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手的功能和作用,提高动手能力。
2. 培养学生细致观察、耐心操作的良好习惯。
3. 让学生掌握基础的缝纫技巧,培养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基础的缝纫技巧,制作简单的手工作品。
难点:熟练运用缝纫技巧,创作出具有创意的手工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教材、示范作品、缝纫工具、展示板。
学具:缝纫工具、手工材料(布料、线、针、扣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各种手工作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为什么手能完成这么多不同的任务?我们的手有哪些功能?2. 讲解与示范(15分钟)(1)讲解手的功能和作用,引导学生了解手的重要性。
(2)示范缝纫技巧,边示范边讲解操作要领。
3. 实践操作(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手工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4.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简单的手工作品。
5. 展示与评价(5分钟)学生展示作品,师生共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六、板书设计1. 《我们的手最灵巧》2. 内容:(1)手的功能和作用(2)缝纫技巧(3)手工作品制作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简单的手工作品(如:小布袋、小钱包等)。
2. 答案:(1)小布袋:步骤一:准备布料、线、针。
步骤二:将布料对折,画出形状。
步骤三:用针线沿边缘缝合,留出开口。
步骤四:翻转布料,整理形状。
步骤五:缝上装饰品(如扣子、珠子等)。
(2)小钱包:步骤一:准备布料、线、针、扣子。
步骤二:将布料对折,画出形状。
步骤三:用针线沿边缘缝合,留出开口。
步骤四:翻转布料,整理形状。
步骤五:缝上扣子,完成钱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基础的缝纫技巧,制作出了简单的手工作品。
但在创作过程中,部分学生操作不够熟练,需要多加练习。
三年级劳动与技术上册下册全册教案
![三年级劳动与技术上册下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793c993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00.png)
三年级劳动与技术上册下册全册教案第一章:认识劳动与技术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劳动与技术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内容:1. 劳动与技术的定义和意义。
2. 劳动与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讲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
2. 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劳动与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评价方法:1. 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劳动与技术的理解。
2. 学生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劳动与技术应用的小作文。
第二章:劳动安全常识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安全知识。
2. 培养学生遵守劳动安全规范的习惯。
教学内容:1. 劳动安全的基本原则。
2. 劳动安全的重要性和方法。
教学活动:1. 讲解劳动安全的基本原则。
2. 观看劳动安全知识的视频。
3. 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在劳动中如何遵守安全规范。
评价方法:1. 观察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了解他们是否能够正确遵守劳动安全规范。
2. 学生作业:要求学生绘制一幅关于劳动安全的图画。
第三章:日常生活技能培养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日常生活技能。
2. 培养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
教学内容:1. 日常生活技能的种类和重要性。
2. 学习一些基本的日常生活技能。
教学活动:1. 讲解日常生活技能的种类和重要性。
2. 演示一些基本的日常生活技能,如整理房间、洗衣服等。
3. 学生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所学的技能。
评价方法:1. 观察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了解他们是否掌握了所学的日常生活技能。
2. 学生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学习日常生活技能的感悟。
第四章:环保意识与实践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保的意义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1. 环保的定义和意义。
2. 学习一些环保知识和实践方法。
教学活动:1. 讲解环保的定义和意义。
2. 观看环保知识的视频。
3. 环保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环保实践。
三年级劳动与技术上册下册全册教案
![三年级劳动与技术上册下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bd0294b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e6.png)
三年级劳动与技术上册下册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和积极性。
2. 培养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精神,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4.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劳动成果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劳动的意义和价值2. 基本劳动技能的学习(如打扫卫生、整理物品、烹饪等)3. 团队合作与协作4. 生活技能的培养(如衣物整理、房间布置等)5. 劳动成果的珍惜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传授基本劳动技能。
2. 示范法:教师或学生代表演示操作方法,引导学生模仿实践。
3. 实践法: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培养操作技能。
4.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劳动心得,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5. 观察法:学生观察劳动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和反思。
四、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态度、技能和合作情况,给予及时的指导和鼓励。
2. 成果评价:评价学生的劳动成果,如卫生状况、物品整理等,给予肯定和提出改进意见。
3. 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对自己的劳动过程和成果进行自我评价,互相评价,提高自我认知和团队意识。
五、教学安排1. 第一周:劳动的意义和价值,讲解基本劳动技能。
2. 第二周:实践基本劳动技能,如打扫卫生、整理物品。
3. 第三周:团队合作与协作,进行小组劳动任务。
4. 第四周:生活技能的培养,如衣物整理、房间布置。
5. 第五周:劳动成果的珍惜,进行劳动成果展示和评价。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三年级劳动与技术上册下册》2. 实物材料:如扫把、拖把、整理箱等劳动工具3. 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劳动过程和成果的图片或视频4. 评价表格:用于记录学生的劳动过程和成果5. 劳动任务单:引导学生明确劳动目标和步骤七、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讲解或故事形式引入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2. 讲解:讲解基本劳动技能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劳动步骤。
三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3篇
![三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3f00c6b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32.png)
三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3篇三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电在我们生活中的广泛用途及电的来源。
2、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家用电器,并学会用不同的方法对他们进行统计分类。
3、通过教学,使学生养成节约用电的好习惯。
教具准备:1、制作多课件:城市夜景,语音教室,医院手术室,商场电梯,花卉喷灌,电子显示屏。
2、电的来源及发电方式的录像片。
3、拍摄一些家用电器照片。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启发学生讨论:假如我们的生活中没了电将会怎样?(引导学生依据自身的认知经验提出各种假设)2、学生在交流的基础上得出: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都离不开电,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3、揭示课题,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
(二)学习课文,认识电的广泛用途及它的来源。
1、多展示电在我们生活中的用途。
2、请学生说说点的其他用途,认识点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
3、观看录像资料,让学生了解电的来源和发电方式。
4、了解电的来源后,针对不同的发电方式,可以有目的的教育学生养成节约用电的习惯,并可以学生讨论什么样的方式是节约用电(比如:随手关灯,出门关掉电视机等)5、同时还可以开展爱国教育,因为我们国家虽然国土面积很大,在世界排名第三位,但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占有的资源就很少了,节约用电就是减少资源的消耗,这也是爱国的一种具体行为。
(三)学习课文,评议学生家里的家用电器。
1、出示家用电器照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你家里有哪些家用电器?那些你会用?小组内可议一议使用各种家用电器的体会,进一步认识电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
同时完成书上习题。
2、小组内合作完成课文中的统计表。
3、小组内合作完成课文中的.填空题。
4、引导学生思考是否可以采取其他方法给家用电器分类。
(四)因地制宜,加强现场教学。
学生议一议自己希望用的的家用电器及理由,先小组内交流,后小组内推选交流。
有条件的学校,可学生到当地的家用电器生产企业参观,了解家用电器的生产流程;或到专业的家用电器商场参观,要赢有关人员作介绍,边参观边讲解,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也可给学生分号租后让学生自己去参观,回校后交流。
三年级劳动与技术教案
![三年级劳动与技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1076516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0a.png)
三年级劳动与技术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三年级劳动与技术课程教材,主要涉及第四章“简单的劳动技能”。
具体内容包括:了解劳动工具的使用方法,学会简单的劳动技能,如扫地、擦桌子、整理书包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基本的劳动工具使用方法,提高劳动技能。
2.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劳动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如何做到清洁卫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劳动工具(如扫把、拖把、抹布等),劳动任务清单。
2. 学具:学生分组,每组准备相应的劳动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讲解教室环境卫生的重要性,引出本节课的劳动任务。
2. 劳动工具使用方法讲解:教师示范劳动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如扫地、擦桌子、整理书包等。
3. 劳动任务分配: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相应的劳动任务。
4. 劳动实践: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分组进行劳动实践,完成分配的劳动任务。
5. 成果展示: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教师进行点评。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劳动工具使用方法、劳动任务清单、良好劳动习惯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回家后,运用所学劳动技能,帮助家人完成一项简单的家务劳动。
2. 答案:学生完成家务劳动的过程和成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2.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劳动竞赛,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和积极性。
同时,还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增进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良好劳动习惯。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在三年级劳动与技术教案中,教学内容主要涉及第四章“简单的劳动技能”。
这部分内容要求学生了解劳动工具的使用方法,学会简单的劳动技能,如扫地、擦桌子、整理书包等。
这些内容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责任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纸工初步纸工,是三年级学生开展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主要内容。
从本学期开始,学生将系统地学习使用剪刀、美工刀、胶水、胶带、直尺等纸工常用工具,学习运用剪、刻、折、贴、撕、拼、插、卷、编、植等纸工基本技法来制作作品:拼接玩具,编制书签,做团花、拉花、彩灯和自己喜爱的小动物。
教学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了解纸的知识教学目标:1、了解纸的种类和它的用途。
2、了解我国早期的造纸术和造纸方法。
3、介绍我国造纸工业的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纸的种类和它的用途。
教具准备:各类生活中常用的纸教学时间:()月()日教学过程:一、导入纸——纸工制作的基本材料。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处处离不开纸,纸的类型很多,它的用途十分广泛。
你知道一些关于纸的知识吗?二、学生自主学习1、学生介绍收集的关于纸的图片、资料,互相说说自己知道的纸,充分感受纸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2、议一议:纸的产生和发展。
三、集体学习1、造纸术的发明。
2、早期的造纸方法。
3、我国造纸工业的发展。
4、介绍几种常用的纸。
教学内容:认识常用的纸工工具和纸工制作的符号教学目标:1、认识常用的纸工工具并会使用。
2、了解纸工制作的符号并掌握一些纸工的基本技法。
3、制作纸工时的安全防护。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根据制作符号制作纸工。
教具准备:常用的纸工工具教学时间:()月()日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制作折扇教学目标:1、能正确识别卡片上的符号——山线和谷线。
2、能看懂制作步骤,并根据图例和说明学会制作“折扇”。
教学重点、难点:山线和谷线的划痕折叠。
教具准备:折扇成品、制作步骤、纸工符号、消毒棉球、创可贴。
学生准备:(1)了解纸的相关知识,收集一些不同种类的纸制品或图片。
(2)纸工工具。
(3)每人一张01号纸工材料。
教学时间:()月()日教学过程一、活动前的教育1、教师强调纸工制作时的安全教育,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和安全操作规程。
2、提醒学生山线、谷线折叠之前的划痕可以用针、刀,或者用没有油的圆珠笔芯刻划。
3、做纸工时剪切下的边角料要及时处理干净,装入垃圾袋。
切刻材料时要垫上垫板,以免损坏课桌。
二、学生操作1、学生尝试,小组合作,自主操作;2、教师指点、辅导,帮助学生完成作品。
三、评一评在完成作品后,可按照“方法正确,作品美观,团结互助,粘贴严整,安全卫生”等方面的要求进行评价。
课后反思:第二单元:拼接玩具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制作简单的拼接玩具。
拼接玩具就是运用剪切、组拼、粘贴的击发制作各种几何图形,再拼出各种形象。
本单元的学习,要求学生能举一反三,制作出不同形态的小鸟和自己设计七巧板、八巧板等,进而启发学生剪切制作大小不同的几何图形,并把他们拼摆组合成动物、人物、花草等有趣的图形。
使学生在动手实践的基础上,发展其想象力、创造力和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十五巧板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十五巧板”。
2、根据图例制作“十五巧板”。
3、学会使用“十五巧板”拼接图形,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难点:动手动脑,发展思维。
教具准备:投影仪、十五巧板示范作品。
学生准备:直尺、剪刀、胶水和劳动制作材料02号,令备方形或圆形材料。
教学时间:()月()日教学过程:一、了解十五巧板的历史,激发兴趣同学们,你们做过哪些拼图玩具,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七巧板等)是啊!七巧板是我国传统的益智玩具,大家都玩过了,那么你们玩过十五巧板吗?课前,大家已经查阅了关于十五巧板的历史,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十五巧板呢?同学们想自己做一做、拼一拼十五巧板吗?二、指导学生制作十五巧板指导学生按照图样,用正方形纸剪切出大小三角形4块,梯形2块,平行四边形1块,半原形2块,折尺形2块,不规则图形4块。
制作完十五巧板后,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各自制作的体验,并推选代表介绍本组的制作经验,展示制作成果。
三、拼图,体会创造性游戏的快乐怎样才能拼摆好十五巧板呢?这儿有一首儿歌:十五块小板都用到,不能多来不能少。
不能重叠,不能离,十五块小板紧紧靠。
先想想,再拼拼,拼拼、想想有创造。
多动手,多动脑,看谁拼得多又好!1、以小组为单位,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完成十五巧板的拼图,看哪一组拼地最多做好。
拼完后,给拼图赋予一定的意义,准备交流。
2、学生自由上台展示自己所拼的图案,向老师、同学们说明自己所拼图案的意义。
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制作十五巧板,并拼出了各种各样的图形。
那么,学会了十五巧板、七巧板。
你们能设计出其他的拼板吗?(五巧板、六巧板、八巧板)回家之后,自己尝试着做一做,拼一拼,发挥你们的创造力,看谁拼得多、拼得好。
教学内容:快乐的小鸟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利用提供的圆形、半圆形、大小三角形等图形,拼出不同形态的小鸟。
2、结合制作内容,对学生进行要保护鸟类的教育教学重点、难点:发挥想象,拼出不同的小鸟形态。
教具准备:投影仪、示范作品学生准备:剪刀、固体胶和03号制作材料教学时间:()月()日教学过程:一、激发学习兴趣先让学生说说自己见过的鸟或者自己养鸟的趣事,想象森林中鸟儿自由自在生活的情景。
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小鸟飞翔的各种姿态,从而揭示课题,激发学习兴趣。
二、制作首先指导学生剪贴。
其中,头部的剪贴是难点。
头、眼睛等圆形部分的剪切,意在训练学生的双手及眼的协调性。
一般左手拿纸样做圆形移动,右手拿剪刀沿边线做弧线运动,注意剪圆滑,不剪破,培养学生做事时耐心、细致的良好品质。
粘贴时,要帮助学生掌握基本顺序:翅膀——身体——头——尾巴——翅膀,胶水要适量地涂在反面,按先后顺序贴。
应鼓励学生粘贴出各种姿态的小鸟——翅膀向上,翅膀向下,低头,回头的等等。
摆放位置、版面设计也不拘一格,让学生自由发挥。
三、展评作品完成后,比比谁贴的画面最生动有趣。
几个同学的作品连接起来,就成了一幅美丽的“百鸟飞翔图”了。
根据画面,看谁能编出动听的故事。
这样,既动手,又动脑,发挥想象力,培养合作意识,训练表达能力,达到了综合训练的目的。
四、作业:回家后,自行设计制作用其它材料制作的小鸟。
教学内容:猫头鹰教学目标:1、根据图例和文字说明学会制作“猫头鹰”。
2、对前面所学的知识技能加以巩固。
教学重点、难点:自学制作步骤,学会制作“猫头鹰”。
教具准备:投影仪、示范作品学生准备:剪刀、固体胶和04号制作材料教学时间:()月()日教学过程:一、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小朋友见过猫头鹰吗?在哪里见过的?它长得怎么样?你对它还有些什么了解?二、制作1、自学图例,说说制作“猫头鹰”的步骤。
2、老师相机指导制作的难点。
3、学生自行制作。
三、展评作品完成后,比比谁制作的最生动有趣。
几个同学的作品连接起来,就成了一个美丽的“猫头鹰乐园”了。
根据画面,看谁能编出动听的故事。
这样,既动手,又动脑,发挥想象力,培养合作意识,训练表达能力,达到了综合训练的目的。
课后反思:第三单元:给节日增添欢乐本单元围绕“给节日增添欢乐”这一主题,安排了学习制作团蛤、边花、拉花、四角彩灯手工制品的内容,激发学生对民间传统艺术的饿热爱;同时,还可以用自己的作品装饰教师,给国庆节和元旦等节日增添欢乐的气氛。
教学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剪纸团花、边花教学目标:1、简单了解我国民间传统的剪纸工艺。
2、学会剪出单色对称图案的团花和花边。
3、用剪出的团花和花边装扮自己的教室。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剪出单色对称图案的团花和花边。
教具准备:各式团花、花边作品,相关的电教课件设备学生准备:剪刀、小刀、彩色纸、针、直尺、笔等教学时间:()月()日教学过程:一、激发制作兴趣可以先和学生一起欣赏团花、边花作品。
观察思考: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做什么用?曾经在哪见过?进而介绍剪纸,还可以引导学生奥妙卡纸上提供的网址,查找、学习剪纸小常识。
二、设计图样剪团花、边花,设计图案是关键。
剪团花,首先要掌握彩纸的对折方法。
小组进行讨论。
每个学生可多准备几张彩纸,折叠好后,先设计外框,然后在外框内设计图案。
设计图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醒学生画图时要留有挖空的部分,线条要富有变化,设计的图案才精美。
三、剪贴剪时,手要捏紧,否则图案不容易完全对称,并且必须注意,不要剪断周边连接处,一般按从上到下、从大到小的顺序剪,如果要挖去中间的一部分,可以用剪刀尖在中间轻轻穿一个小孔,然后插进剪刀尖沿图案轮廓剪。
确实难剪的部分也可用刻刀刻。
剪完之后,轻轻地按顺序展开,平整地粘贴在底板上,作品就成功了。
四、展示作品五、欣赏、思考欣赏彩色剪纸图片,思考、探究美化剪纸的方法,创作出更美观、更具有应用价值的剪纸作品。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拉花(彩练)教学目标:1、认识并学会制作拉花时是融折、剪、拉等几种技法为一体的。
2、学会制作拉花的基本步骤。
3、发挥想象力,制作出漂亮的拉花。
教学重点、难点:在学会制作拉花的基础上,会自己设计制作拉花。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彩纸拉花成品、半成品学生准备:六色彩纸、金纸、一米长彩线、剪刀、固体胶教学时间:()月()日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出示蜡光纸)一张纸,不仅能写字、作画,还可以做成剪纸作品,彩纸拉花就是其中的一种(出示彩纸拉花作品)。
在节日到来的时候,我们还可以用它来装点教室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制作彩纸拉花。
二、讨论制作拉花步骤1、究竟怎样做拉花呢?(出示团花和拉花的单张)制作团花和拉花有什么共同之处?(小组讨论。
结论:先折叠,再设计图案,最后剪贴)2、那么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呢?(小组讨论。
结论:拉花是好多张粘贴连接起来的)3、总结拉花制作过程:折叠---设计图案---剪---粘贴连接---串线。
三、实践操作1、折叠。
剪团花时我们学过折叠,下面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折纸。
(可以用十字格折叠,也可以用米字格折叠)2、设计纹样。
你想设计一个怎样的纹样呢?大胆想象,怎样美观就怎样设计。
(学生设计,暂时不用)3、教师巡视,找出设计中的典型问题,让学生分析可能带来的后果。
4、有什么办法可以避免这些问题呢?(中心点留得适当,花纹可以用笔描得粗些,或者在剪口处用笔做记号)5、修改纹样,动手剪一个拉花单位。
小组里比一比,看谁的拉花展开后最漂亮?6、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一组拉花。
7、展示:各小组把制作好的拉花挂起来。
采取自评和互评的方法,比一比,哪个小组做的拉花最漂亮,剪贴得最整齐。
四、总结1、今天,我们教室真漂亮!2、我们用灵巧的双手、辛勤的劳动装扮了我们自己的教室。
3、课后,有兴趣,我们再试试,一定越做越好。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四角彩灯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制作步骤图,掌握制作方法。
2、了解“四角彩灯”是我国民间传统的装饰工艺品。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观察制作步骤图,掌握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