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诊疗法
耳穴疗法基础知识

耳穴疗法基础知识一、耳郭的表面解剖为了正确地选取耳穴,必须熟悉耳郭的表面解剖。
1、耳轮耳郭外侧边缘的卷曲部分。
2、耳轮脚耳轮与耳甲艇之间的沟。
3、耳轮结节耳轮外端的圆锥形突起。
4、耳轮尾耳轮末端钝圆的部分。
5、耳垂耳郭下部无软骨部分的称谓。
6、耳屏耳郭前面的瓣状突起,又称耳珠。
7、对耳屏对耳屏下面的弧形隆起部分。
8、三角窝对耳屏与舟状窝之间呈三角形凹陷的部分。
9、耳舟耳轮与对耳轮之间的船形沟。
10、耳轮与对耳轮之间的腹面称对耳轮沟。
11、耳甲艇位于耳甲腔深面的部分。
12、耳甲腔位于耳郭与头部相连的凹陷部分。
13、翳风在耳垂后方,当乳突与下颌角之间凹陷处。
14、耳大神经在耳郭后部,分布于耳郭及附近的皮肤。
15、枕小神经在耳郭后上部,分布于枕部及上段颈部皮肤。
16、面神经在耳郭正面上方,延展至耳屏前,分布于面部皮肤。
17、迷路神经在耳郭深处中央,延展至对耳屏,分布于耳、鼻、喉、面部。
18、颈神经在对耳轮下方,分布于颈及后枕部皮肤。
19、上胸神经在对耳轮上脚的内缘,分布于上胸部皮肤。
20、下胸神经在对耳轮下脚的内缘,分布于下胸部及腹部皮肤。
21、交感神经在对耳轮下方内侧,分布于内脏器官及四肢皮肤。
22、臀神经在对耳轮下方,分布于臀部皮肤。
23、坐骨神经在对耳轮下方,分布于臀部及下肢的后部皮肤。
24、内生殖器在三角窝内,属阴经,主生殖、内分泌功能,位于三角窝前1/3的凹陷中。
25、外生殖器在三角窝外上角处,属阳经,主分泌,男性的尿道、前列腺,女性的子宫、附件均在此处取穴。
26、神门在三角窝内上角处,属阴经,主镇静、镇痛、消炎、抗过敏,位于三角窝前1/3的凹陷中稍偏外侧处。
27、内分泌在耳甲腔底部屏间切迹内,属阳经,主免疫、消炎、抗过敏、抗风湿、促进性腺激素分泌和增强机体非特异性抵抗力,位于屏间切迹内0.5分处。
28、肾上腺在耳甲腔底部屏间切迹内,属阳经,主抗炎、抗过敏、抗风湿、抗感染、脱敏、镇咳、升压等作用,位于屏间切迹内0.5分处稍偏外侧处。
第三节 耳穴诊断方法

第三节耳穴诊断方法一、诊视耳穴的方法用肉眼观察耳廓外形、色泽等变化。
1.观察耳穴时最好在明亮的自然光线下进行。
2.观察前不洗擦和揉、拉耳廓,以保持耳廓原有色泽和形态,避免人为因素影响耳廓的阳性反应标志干扰视诊。
倘耳廓有灰垢积聚,可在别区观察完毕后,最后用棉棒轻轻地擦去灰垢,但须注意勿将阳性反应物(油脂等)擦掉。
3.观察者以拇指、食指拉住被观察者的耳轮后上方,以拉紧耳廓皮肤,然后沿着耳廓解剖部位由上至下、由内至外、分部分区仔细观察,并随时记录阳性反应现象。
4.耳廓本身的疾病如痤疮、色素沉着、冻伤或外伤后的疤痕、乳白色丘疹等应与全身疾病在耳廓出现的病理反应相区别。
一般前者无压痛和电阻降低的变化,后者有压痛和电阻降低的变化。
5.有些形态和色泽的变化不直接反应在该脏器所代表的耳穴上,而出现在与其脏腑表里相应耳穴上。
这就需要按照中医的脏象、经络学说来辨证分析。
6.两耳都需要观察,同时要左右对比,找出它们的差异,进行分析。
有些耳区增厚,边缘界线不清楚,视诊很难觉察出来,则可结合扪诊,即用拇指和食指相对捏住耳廓背面,细心体会和比较两耳的差异。
7.要考虑个体差异和气候、季节等的变化,对耳廓视诊的影响。
如老人与儿童、长期户外工作者与室内工作者的耳廓色泽的不同,盛暑严寒也可影响耳廓皮肤色泽的变化,视诊时必须考虑这些因素。
8.观察的内容:耳部常出现的病理反应有变色、变形、丘疹、皮屑等。
变色:有点状或片状发白,点状或片状充血红晕,圆圈形边缘红晕,中间发白,暗灰色(压之能退色,如压之不能退色,则不是阳性反应色,而是表皮色素积聚)。
变形:如结节样、棱形、条索状隆起、点状或针尖状凹陷。
丘疹:红色或白色丘疹,似鸡皮疙瘩样,也可有泡。
皮屑:糠皮样脱屑并不易擦掉,如一擦就掉的是正常皮屑。
二、耳穴压痛法用压痛棒(木棒、金属棒均可,顶端应圆滑,大小如火柴梗,亦可用火柴梗或毫针尾代替)在耳廓上寻找压痛点。
痛点可出现在病变的相应穴位上,也可出现在与病变脏腑相表里或有关的部位。
耳穴疗法

耳穴疗法耳穴疗法是一种源自中国传统医学的疗法,通过刺激耳朵上特定的穴位,以达到预防和治疗一系列疾病和症状的效果。
这个治疗方式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被视为一种独特的自然疗法,广泛应用于中医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
根据中医的理论,人体的各个器官和部位都有对应的耳穴。
这些穴位与身体其他部位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在耳朵上施加适当的刺激可以影响特定器官的功能,从而调整人体的整体健康状况。
这些穴位可以通过按压、揉捻、针灸等方式进行刺激。
耳穴疗法的治疗原理是基于中医的经络学说。
中医认为经络是一个相互连接的系统,贯穿于全身。
这些经络是运输气血和营养物质的通道,如果经络受阻,就会导致疾病和不适。
耳穴被视为人体的微缩反射区域,刺激耳穴可以改善和平衡身体的能量流动,从而调节全身的功能。
耳穴疗法是一种简单、方便、安全且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
耳朵是人体上一个容易接触和处理的部位,不同于整体身体的治疗,耳穴疗法只需花费少量的时间和精力即可完成。
这是一个无药物的治疗方法,能够避免对药物的依赖和可能的副作用。
应用耳穴疗法的过程需要专业的中医师或经过专门培训的医生进行操作。
这些专业人士将根据病人的症状和需求,在耳朵上选择特定的穴位进行刺激。
刺激方式可以通过按压、贴压、针灸、耳珠或耳穴贴等方式进行。
治疗的时间和频率因个体差异而异,需要根据病人的病情和反应调整。
耳穴疗法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和症状,尤其在疼痛管理、戒烟、减肥和心理健康等方面显示出良好的效果。
通过刺激耳朵上的特定穴位,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调整内分泌系统、增强免疫力,并改善身体和精神的平衡。
耳穴疗法还常用于辅助治疗慢性疾病和症状。
例如,对于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者,耳穴疗法可以帮助他们通过调节血压和血糖水平来改善身体健康。
对于焦虑和抑郁症的患者,刺激特定的耳穴可以缓解他们的情绪和改善心理状态。
除了治疗疾病和症状,耳穴疗法还可以用于健康维护和预防。
许多人通过规律地按摩和刺激耳朵上特定的穴位来保持身体的健康和平衡。
耳穴诊疗法-ppt课件

常用的耳穴选穴法
1. 按与人体相应的部位选穴 2. 按中医的经络、脏腑理论选穴 3. 按现代医学的功能或作用选穴 4. 按临床经验选穴
20
相应部位、经络脏腑理论选穴
按相应部位选穴
根据患病部位,在耳廓的相应部位选穴,如齿痛配牙痛穴,
踝痛配踝关节穴等。
按经络理论选穴
1.同经选穴:根据经络循行的部位辨出何经受病。如偏头痛,
留。 • 外生殖器(平对耳轮下脚上缘) :睾丸炎、阴道
炎、阳痿。 • 耳尖:红眼、发热、高血压。 • 轮1~6:发热、上呼吸道感染。
7
耳舟、对耳轮上下脚及体部
• 指、腕、肘、肩、肩关节、锁骨:相应部位疼痛。 • 荨麻疹点(指腕之间):止痒、抗过敏。 • 趾、踝、膝、臀、坐骨:相应部位疼痛及扭伤。 • 腹:腹腔盆腔病的配穴。 • 胸:胸痛、胁痛、神经痛、乳腺炎。 • 颈:落枕。 • 骶腰椎、胸椎、颈椎:相应部位疼痛。
痛点。 3.摸:手指轻抚耳廓,检查耳穴区有无结节、隆起,
并查其大小、质地、边缘。 4.测:电子仪器测定耳穴皮肤电阻变化,找良导点。
17
耳穴探查方法
• 直接观察法 • 压痛点探查法 • 电测定法
18
视诊规律总原则
先内到外,先上后下,先右后左,先脏腑后躯 干四肢,按耳廓解剖部位进行。
急性期色泽多发红,慢性期色白凹或隆,易擦 脱屑是炎症,磷状结核皮肤病,手术疤痕白条状或 月牙形,暗灰结节隆起见癌肿。
其循行部位属足少阳胆经,故耳穴以胆为主治疗。
2.异经选穴:即取本经穴外,同时取表里经穴,如胆实症,
胁痛,除取胆穴外,还取肝穴。
3.按经络病侯选穴:是按经络的“是动则病”和“所生病”
来选穴的,如上齿痛属足阳明胃经病症,故上齿痛取胃穴。 按脏腑理论选穴
耳穴诊疗法ppt课件

视。
胃—耳轮脚消失处
➢ 主治:胃痉挛,胃炎,胃溃疡, 失眠,牙痛,消化不良。
大肠—耳轮脚及部分耳轮与AB线 之间的前1/3处
➢ 主治:腹泻,便秘,咳嗽,痤疮。
肾—对耳轮下脚下方后部
➢ 主治:腰痛,耳鸣,神经衰弱, 肾盂肾炎,哮喘,遗尿症,月经 不调,遗精,早泄。
耳穴诊疗法
二轮:耳轮、对耳轮
二 二屏:耳屏、对耳屏
二根:上耳根、下耳根
三 三个切迹:屏上、屏间、轮屏
三个脚:耳轮脚、对耳轮上脚 、
对耳轮下脚
四个凹窝:三角窝、耳舟、
四
耳甲艇、耳甲腔
一个耳轮结节
四个一 一个外耳道口
一个耳背沟
一个耳垂
二轮三脚四间窝,
二屏三切四分一。
– 1、头面部相应的穴位 在耳垂或耳垂邻近。
– 2、上肢相应的穴位在 耳舟。
– 3、躯干和下肢相应的 穴位在对耳轮和对耳轮 上下脚。
– 4、内脏相应的穴位多 集中在耳甲艇和耳甲腔。– 5、消化道在耳轮Fra bibliotek周 围呈环形排列。
坐骨神经—对耳轮下脚的前2/3 处
➢ 主治:坐骨神经痛。
交感—对耳轮下脚末端与耳轮内 缘相交处。
➢ 主治:胃肠痉挛,心绞痛,胆绞 痛,输尿管结石,植物神经功能 紊乱。
电针法
指将传统的毫针法与脉冲电流刺激相结合的一种方法。 利用不同波形的脉冲电刺激,强化针刺耳穴的刺激作用, 从而达到增强疗效的目的。凡适合耳针治疗的疾病均可采 用。
埋针法
指将皮内针埋于耳穴内,作为一种微弱而持久的刺激 ,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具有持续刺激、巩固疗效等作用 ,适用于一些疼痛性疾病、慢性病,或因故不能每天接受 治疗的患者,也可用于巩固某些疾病治疗后的疗效。
耳穴疗法3-诊断方法耳疗施术方法

耳穴疗法3-诊断方法耳疗施术方法(二)触诊法触诊法是用手指指腹触摸耳穴以发现形态改变的一种耳诊法。
1.触诊的方法(1)医者两眼平视,以拇指和食指触扪耳部,由内而外,由上而下,顺着耳廓的解剖部位逐穴仔细触扪,辨别耳廓表皮、内皮和皮下出现的各种阳性反应物。
(2)在望诊后发现可疑的阳性反应物,可用中指顶起该反应物所在部位仔细观察,再用拇指进行触诊,上下触摸,体会反应物的性质、范围,并且两耳对照观察,作出正确判断。
(3)发现皮下有结节、隆起、条状等反应物时,要辨认结节之大小、硬度、可否移动、边缘整齐清楚否、有无压痛等。
2.触诊阳性反应物的类型及其性质(1)类型隆起点状隆起、片状隆起、条片状隆起、圆形结节、软骨增生。
凹陷点状凹陷、片状凹陷、线状凹陷。
水肿可见凹陷性水肿、水纹波动感。
质地改变耳廓局部质地变硬或变软,变厚或变薄o(2)性质结节状隆起,或点片状暗灰色,多见于肿瘤;条索状隆起或珠状隆起,多见于颈椎病。
3.触诊的注意事项(1)发现阳性反应物,要进行综合分析,要与其他诊断方法综合辨证,可根据脏象学说、现代医学理论和诊断、参考经验穴三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2)区别阳性反应物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的。
(3)其他注意事项参考望诊法。
(三)压痛法本法是用金属探棒或弹簧压力棒、火柴棍、镊子尖的凸面,均匀地按压耳穴区,通过寻找压痛点来诊断疾病的一种耳诊法。
临床多用于急性炎症及疼痛病的探查及鉴别诊断。
1.施术方法(1)医者两眼平视,以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耳部,然后用右手持探棒,用力均匀,逐穴压迫耳穴,测其痛感,寻找压痛点。
(2)临床上探查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根据症状、体征在某些穴(区)做重点探查;另一种方法为普遍探查法。
重点探查某穴时,可用同样压力测其他几个对照穴,避免主观因素的干扰;普遍探查时,一般先探查内脏区即耳甲腔、耳甲艇、三角窝、耳舟、对耳轮、耳垂、耳屏,后探查耳背,由上向下探查。
‘(3)找到压痛点后可以给一定的压力,压一个压痕,为治疗打下基础。
耳穴

享!耳穴疗法概况耳穴疗法的定义耳穴疗法(耳针):是用毫针或其他方法刺激耳廓穴位,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其治疗范围较广,操作方便,并可用于针刺麻醉,在临床上根据耳穴形、色变化和病理反应,对疾病的诊断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古代医著中就有“耳脉”、耳与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关系,以及借耳诊治疾病的理论和方法等记载。
近30多年来,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耳穴诊治方法迅速发展,已初步形成了耳穴诊治体系。
生物全息根据生物全息规律,人体各个相对独立的局部,如耳、面、舌、鼻、足、第二掌骨等局部,都是各个独立的“全息胚”,而且,具有全息胚的特性,是整体的缩小,并带有整体的全部信息。
♣耳穴疗法的发展简史利用耳穴诊断疾病和治疗疾病,可以追溯到二千多年前,《黄帝内经》已有记载。
♣到明代已经出版了耳穴图谱。
♣清朝末叶,耳穴针灸随正统的针灸学的没落而几近湮没。
♣二十世纪的五十年代,耳针在欧洲兴起,法国的医学博士P.Nogier在耳廓里发现了不少新穴位,并提出一个新的理论:耳朵穴位分布恰巧像一个倒置的胎儿。
一九五八年中国的学者萧月麟首次翻译成中文。
从此之後,耳针学在中国得到很大的发展和创新。
中国学者在P.Nogier耳穴图的型础上将之丰富、发展。
有些甚至提出和他相反的意见。
♣中国学者在耳针的机理、诊断、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中国学者在耳针学的机理、诊断和临床应用方面作出了深入的研究,而且有所创造和发明。
使耳针学内容更丰富和日益完备。
♣中国学者在这方面的创造和发明是非常值得在这里介绍一下的:——陈巩荪等在耳穴探查,发现了穴位「电阻低、电位高」的特性,由此发明了一系到的耳穴探测机和治疗机器。
——管遵信发明耳穴染色法,使耳穴的探查从用电流表作模拟式的显示成为直观式的显示。
使耳穴的客观存在更具说服力。
——尉迟静和王惠伦发现「耳经络客观存在」,证实了古代经典所载:"十二经脉上络於耳" 的说法。
他们更走前人没走过的路,创立了耳廓经络图和耳背穴位贴压耳针已发展到了一个独立的学科1987年中国受「世界卫生组织WHO」委托,制订并通过了耳穴标准化方案,耳穴开始走入规♣化的阶段。
常见病的耳穴疗法

• 点压法
• 用一个直径约1.5mm的金属棒或非金属棒 均匀按压穴位,通过寻找压痛点来诊断疾 病的一种方法。
• 4、对相应部分可采用耳郭正面和背面同时压丸法,以 加强疗效。
• 5、按压要恰当,不能用力过度,以免损伤皮肤。对老 人、儿童、虚证病人、慢性病病人可轻压,对年轻
力壮、实证病人可重压。
随症:1过敏:风溪、神门、枕、肾上腺。2咳嗽 为主:肺、大肠。3感染痰多:大肠、耳尖、口、 三焦、脑干。4气喘为主:肺、对屏间、肾、神门、 枕。5发热:耳尖、皮质下点刺放血。6巩固疗效: 脾、肺、肾、三焦、内分泌。
高血压病
实证、虚证均取降压点、皮质下、交感;肝阳上 亢加耳尖、耳背静脉、高血压点、肝、肝阳等放 血,痰湿雍盛加内分泌、胰胆、三焦。虚证取神 门、内分泌、脑、耳后肾穴;阴虚阳亢加肾、神 门、耳背沟放血,阴阳两虚加头昏点、枕、耳背 肾。
耳穴的探查
血管变化 脱屑
充盈、扩张、网状等 心脑血管疾病、炎证 皮肤病/消化吸收功能减退 内分泌紊乱
耳穴的探查
2、触诊法
触摸法 隆起、凹陷、结节 压痛法 + ++ +++
3、电测定法
耳穴的探查
4、#染色法 5、#耳─心(脉)反射诊断
采用光照、手触、棒压刺激耳穴时, 桡动脉幅值、频率变化明显者,表示相 应部位的病理变化
萎缩性胃炎
取穴:脾、胃、三焦、神门、隔、皮质下、
上腹 。按耳穴压豆法操作,以上耳穴各贴1 粒,贴后按压每天15次,每次各15下。隔 日换贴1次,每贴10次为1疗程,休息3~5 日再进行第2疗程。主治萎缩性胃炎
支气管哮喘
取穴:支气管、肺、肾上腺、前列腺、内
分泌等穴。按耳穴压豆法操作,贴双耳上述 穴位,嘱患者每日压4~6次,每次每穴按 压1~2分钟。功能宣肺平喘。主治各型哮 喘。
耳穴疗法

中医外治法之耳穴疗法的临床使用早在2000多年前,中医典籍《灵枢·口问篇》中就有记载:“耳者宗脉之所聚也”,“十二经通于耳”,可见耳是全身经络分布最密集的地方,十二经络、三百六十五络的别气都走形于耳,许多经脉注入于耳,耳和人体四肢百骸、五官九窍通过经络相互沟通,和人体的生理病理密切相连,通过刺激耳部相应穴位,可调理脏腑,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
一、主要特点1、适应症广、疗效好耳穴疗法具有调节神经平衡、镇静止痛、脱敏止痒、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强壮健肾等功能,所以它被广泛的使用于临床。
治疗的病症遍及内、外、妇、儿、神经、五官、内分泌等各科。
2、简便易行、花费低廉耳穴绝大多数是人体解剖学名称,并且耳穴的分布排列有一定规律,且耳穴疗法无需特殊设备,费用低廉。
3、副作用少耳穴疗法是一种较为安全的治疗方法,它无刺伤内脏之虞,也无滞针等现象。
如若注意消毒并详细询问患者既往史,耳廓感染和晕针等副作用就可以预防或减少发生。
二、适应症1、各种疼痛性疾病1.1外伤性疼痛:如扭伤,挫伤、刺伤、切割伤、骨折,脱臼、落枕,烫伤等疼痛。
1.2手术后疼痛:如五官、脑外,胸,腹、四肢各种术后所产生的伤口痛,疤痕痛,患肢痛,麻醉后的腰痛、头痛等,常可用其来减少或代替杜冷丁、吗啡诸类止痛麻醉剂。
1.3神经性疼痛:如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带状疱疹、坐骨神经痛。
1.4各类晚期疾病所致的疼痛。
2、各种炎症性疾病如急性结膜炎、疱疹性角膜炎、牙周炎、化脓性牙髓炎、中耳炎、咽喉炎、扁桃腺炎、腮腺炎、大叶性肺炎、气管炎、胸膜炎、胃炎、肠炎、阑尾炎、胆囊炎、盆腔炎、睾丸炎、副睾炎、各种脓疡、丹毒、风湿性关节炎、末梢神经炎等,耳针有消炎止痛之功效。
3、功能紊乱性疾病:如眩晕综合症、心律不齐、高血压、多汗症、肠功能紊乱、月经不调、遗尿、神经衰弱、癌症、性功能紊乱、腹肌痉挛、面肌痉挛等。
4、过敏性和变态反应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哮喘、过敏性紫癜、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结肠炎、结节性红斑、风湿热、药热、血清病、荨麻疹等,耳穴疗法可以提高内源性肾上腺皮质激素含量,具有消炎脱敏、改善免疫功能等作用。
耳穴疗法

前上2/5为对耳轮8区 后上2/5为对耳轮9区 前中2/5为对耳轮10区 后中2/5为对耳轮11区 前下1/5为对耳轮12区 后下l/5为对耳轮13区
(三)对耳轮穴位 13区14穴
交感Sympathetic Nerve
[主治] 痛经、月经不调、 更年期综合征、痤疮、 甲状腺功能减退或亢进 症、咽干。
(八)耳垂穴位
眼 [部位] 在耳垂正面中央部,即耳垂5区。 [主治] 急性结膜炎、电光性眼炎、麦粒 肿、近视。
(九)耳背穴位
1.耳背心 [部位] 在耳背上部,即耳背1区。 [主治] 心悸、失眠、多梦。
2.耳背肺 [部位] 在耳背中内部,即耳背2区。 [主治] 哮喘、皮肤瘙痒症。
--对耳轮体 耳舟 三角窝 耳甲--耳甲艇
--耳甲腔 耳屏、对耳屏 耳垂
三、耳穴的分布
耳穴分布规律:倒置胎儿形
与头面对应的穴位----耳垂 与鼻咽部对应的穴位----耳屏 与上肢对应的穴位----耳舟 与下肢对应的穴位--对耳轮上、 下脚 与躯干对应的穴位--对耳轮体 与胸腔对应的穴位------耳甲腔 与腹腔对应的穴位------耳甲艇 其中消化系统环绕耳轮脚顺序排 列
[部位] 在对耳轮下脚末端与 耳轮内缘相交处,即对耳轮6 区前端。
[主治] 1、对内脏有解痉镇痛 作用:心绞痛、胆绞痛、胃痛 等;2、对血管有舒张作用: 无脉症、冠心病、雷诺病;3、 调节迷走神经和汗腺分泌:心 律失常、盗汗、自汗。抑制腺 体分泌,适用于胃酸过多,对 于萎缩性胃炎、口咽干燥者慎 用。
1.角窝上
[部位] 在三角窝前1/3的上部,即三角窝1区。
【耳穴疗法】耳穴诊断图解及主治功能归类(收藏)

耳郭解剖示意图(正面)
耳郭分区示意图(背面)
耳穴定位及主治
耳穴命名规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耳穴分布规律
耳穴常用功能分类表
1.调节神经系统
2.调节内分泌类
3.调节脏腑类
4.提高机体应急能力类
耳穴望诊除了望诊外,触诊也是耳诊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触摸按压,分辨耳部温、凉、润、燥、软、硬、肿胀、包块以及患者对按压的反应,如疼痛、喜按、拒按等,以推断疾病的部位和性质。
适用范围广泛既可消炎解毒泻火又能补虚升阳止痛麻醉复苏等疗效独特但它并不能包治百病有些疾病或症状如果使用耳穴疗法极有可能产生不良反应因此在进行耳穴疗法前应分清适用证和禁忌证
【耳穴疗法】耳穴诊断图解及主治功能归类(收藏)
耳穴疗法有按摩、压丸、施灸、贴膏药、压迫等,被称为“绿色疗法”并非徒有虚名,它与埋针、耳穴针疗法相比,具有以下三大特点:安全、无创伤;操作方便;防病、治病兼顾。适用范围广泛,既可消炎、解毒、泻火,又能补虚、升阳、止痛、麻醉、复苏等,疗效独特,但它并不能包治百病,有些疾病或症状如果使用耳穴疗法,极有可能产生不良反应,因此在进行耳穴疗法前应分清适用证和禁忌证。
耳穴定位及主治
附:
耳穴功能归类经验蔡晓刚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验证,总结出33组临床治疗常见疾症的选穴配方,这些配方主次分明,具有简明、方便、效高等特点。余在京进修学习期间,对黄丽春老师运用耳穴特点进行了分析,归纳出了以下方面:1.止痛:耳针对疼痛性疾病治疗效果最好。耳穴的止痛要穴是神门与相应部位,除此以外腹部内脏腑疼痛疾患,取交感穴,可缓解内脏平滑肌痉挛;软组织损伤,取肝、脾可舒筋活络,解除肌肉之疼痛;牙齿、骨髓疾病取肾穴。2.止晕:枕为镇静止晕要穴,对于头晕、眩晕、晕车、晕船是首选穴;晕点是诊断症和治疗点;《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当肝肾阴虚,气血不足,血虚不能上荣于脑致晕眩时用肝;耳尖具有镇静、降低血压、退烧、消炎、清脑明目的作用;外耳治疗头晕、偏头痛是黄老师的经验穴。除以上5穴外,动脉硬化引起的头晕用皮质下、心;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头晕取交感、皮质下:美尼尔氏综合症取内耳和脾;晕车、晕船、晕机者取胃、内耳;贫血引起头晕的选膈、脾。3.止惊:黄老师常用脑干、枕、肝、神门、皮质下和耳尖放血。4.止咳:口、脑干为经验穴;咽喉、气管、肺、平喘均可选用。5.止喘:支气管、肺、平喘、交感、肾上腺、神门、枕。支气管哮喘取风溪(过敏区)、内分泌;喘息性支气管炎选用耳尖放血和内分泌。6.止痒:相应部位点刺放血,肺区点刺放血,适于广泛性的皮肤瘙痒;耳尖放血有抗过敏止痒的作用;神门、枕两穴有镇静止痒作用;'诸病疮痒皆属于心',心主火,火为热至,热为火之微,热甚则疮痛,热微则疮痒,故取心穴以泄火止痒。7.止耳鸣:内耳、外耳为相应部位取穴;肾开窍于耳,肾虚则耳鸣,肾虚耳鸣则取肾;颞可消除耳内噪音,提高听力;三焦、胆用于低音耳鸣。8.止吐:呕吐及吞食痉挛明显用贲门;胃有和胃降逆的作用;枕和神门以镇静;皮质下可调节胃肠道的功能。9.止酸:选用肝、胃以降逆止酸;交感为止酸之要穴,有抑制腺体分泌的作用。10.止带:白带多为炎症所引起,是子宫内膜炎、宫颈炎、附件炎等并发症,因此治带依病变部位而取相应的肾、脾、三焦、内分泌、肝等。11.降压:选降压点、肝、额、心、神门、枕、耳尖放血或降压沟放血;升压则用升压点、肾上腺、脑点、心、肝、皮质下。12.镇静:耳尖放血、神门、枕、皮质下、心与脑干;兴奋用额、内分泌奋点、脑、肾上腺。13.降心率:皮质下有调心律及舒缩血管的作用,心、降率点、神门、枕;强心肾上腺、交感可使心跳加快加强,交感、脑点、皮质下。14.通便:大肠能促进结肠蠕动,脾主运化水谷,皮质下调节胃肠功能,艇中、腹増加肠蠕动,理气消胀配脾、三焦、肺、腹;止泄:直肠下段、大肠、脾、耳尖放血、神门、枕、内分泌;过敏性肠炎加皮质下、风溪;脾肾阳虚泄泻加肾。15.利尿消肿:取肾、脾、肺、三焦、内分泌、艇中;止遗尿:膀胱、支点、脑点、尿道;对于脊髓外伤或骨性病变所致之遗尿加相应部位,腰骶椎等。16.利咽:急性咽喉炎取神门、耳尖放血;声音嘶哑取脾、声带;梅核气取肝、皮质下、食道。17.明目:耳尖放血、目2,以消炎明目,《素问·五脏生成篇》'肝受血则能视″,故而取肝、肾;近视加脾、新眼;急性角膜炎加取肺;麦粒肿加脾;内、外眦睑丝炎加心。18.助听:提高听力除内、外耳两穴,以肾、胆、三焦为主。再加用艇中和颞。19.通鼻:取相应的部位,肺开窍干鼻,取肺与经验穴外耳;如感目鼻塞流涕,加耳尖放血、感冒点;过敏性鼻炎加风溪、内分泌及肾上腺;肥大性鼻炎加肾上腺;萎缩性鼻炎加取内分泌、脾。20.美容:在取内分泌、肾上腺、额和耳尖放血的基础上,痤疮加相应区放血;白癜风加肾与脑点;酒糟鼻加外鼻放血;黄褐斑加子宫、卵巢(睪丸)、脑、肾;扁平疣加取相应部位点刺放血、肾上腺;脂溢性皮炎加取肾上腺、神门。21.抗过敏:风溪、内分泌、肾上腺、肝、相应部位、耳尖放血。22.抗感染:耳尖放血、肾上腺、内分泌、神门及相应部位。23.抗风湿:耳尖放血、内分泌、肾、脾、三焦及相应部位。24.抗癫痫:耳尖放血、脑干、枕、神门、肝、癫痫点、心、皮质下。25.退烧:耳尖放血、屏尖放血、肾上腺放血、肺、脑干、艇中、枕、内分泌。26.调整内分泌:肾、肝、内分泌、脑点、丘脑及相应部位。27.调经:选子宫、卵巢、肾、肝、内分泌、脑;月经过少、闭经加取交感、皮质下、兴奋点;月经过多或功能性子宫岀血加膈俞、肾上腺、脾;对于痛经则加取腹、神门、艇中。28.补肾:取肾、肝、内分泌、肾上腺、丘脑、脑点。29.补血:取脾、胃、三焦、内分泌、血液点及心。30.健脑:用健脑要穴额配心、肾、皮质下、脾、内分泌。31.催乳:乳腺、胸、肝、内分泌。32.降血糖:胰、胆、内分泌、胰腺点、口、三焦、肺、皮质下、腹、大肠。33.安眠:神门、心、枕、皮质下、神经衰弱区、神经衰弱点、耳背眼区。黄丽春医师对耳穴功能的归类,使耳针在理、法、方、穴间最佳组合穴位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为耳针理论与临床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为提高耳针的治疗效果作出了突出贡献。
耳穴疗法PPT课件可编辑全文

三、小儿益智 耳尖 肾 心 脾 皮质下 每日按压2次,每次20~30下 四、小儿肥胖 大肠 小肠 喷门 外鼻(饥点) 三焦 内分泌 脾 肺 每次选4~5穴 每日按压2次,每次20~30下
五、考试综合征 心 脾 皮质下 枕 神门 每日按压2次,每次20~30下 六、小儿生长痛 肾 缘中 膝 髋 踝 每日按压3~5次,每次2分钟
Ear Acupuncture Therapy
教学目标
1.掌握耳穴疗法的定义 2.掌握6个常用耳穴的定位 3.熟悉耳穴疗法的实施程序及注意事项 4.了解耳穴疗法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概述】
一、定义 指在耳廓穴位用针刺或其他方法刺激耳穴, 以诊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一、耳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经络联系 手三阳、足少阳经脉、经别入耳中,足阳明、 足太阳-耳前、耳上角。 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注于面而走 空窍,其精阳之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其别气走于 耳而为听 《灵枢 口问》耳者,宗脉之所聚也 研究显示 刺激相应耳穴可诱发循经感传
固定 按压 整理
注意事项
1.同毫针的注意事项
2.严格消毒
因耳廓结构特殊,血循差易 感染一旦感染轻者可外涂碘 伏或2.5%碘酒;重者加用抗 生素
3.肢体活动障碍患者耳针留针期间配合活动肢体
常见病的治疗取穴
一、小儿发热 耳尖 神门 大肠 肺 皮质下 每日按压3~5次,每次2分钟 二、小儿遗尿 膀胱 尿道 肾 皮质下 每日按压3次,每次30下
下脚端(交感): 定位:对耳轮下脚与对
耳轮内侧交界处。 主治:消化、循环系统
失调,痛经。
常用耳穴的定位与主治
子宫(精宫): 定位:三角窝耳轮内侧
缘的中点。 主治:月经不调、白带、
痛经、遗精等。
常用耳穴疗法的种类

常用耳穴疗法的种类(一)王不留行耳压法中药性能:性味苦平,入肝、胃经。
功用行血通经、催生下乳、消肿敛疮,以行血著称。
主治妇女经闭、乳汁不通、难产、血淋、痈肿、金疮出血。
(二)磁珠耳压法作用:促进新陈代谢,改善血液循环,调节神经功能,增强抗感染、抗炎等作用。
能够消炎、消肿、镇痛、止痒、止喘、镇静、安神、降压、降血脂等。
(三)绿豆耳压法中药性能:性味甘凉,入心、胃经,功用清热解毒、清暑利水。
治暑热烦渴、水肿、泻痢、丹毒、痈肿,解热、解药毒。
(四)油菜籽耳压法中药性能:性味辛温,无毒,功用行血、破气、消肿、散结。
治产后血滞腹痛、血痢、肿毒、痔漏。
(五)冰片耳压法中药性能:性味辛苦凉,入心、肺经。
功用通诸窍、散郁火、去翳明目、消肿止痛。
治中风口噤、热病神昏、惊痫痰迷、气闭耳聋、喉痹、口疮;中耳炎、痈肿、痔疮、目赤翳膜、蛲虫病。
(六)六神丸耳压法方剂简介:由麝香、牛黄、冰片、珍珠、蟾酥、雄黄六味中药组成,功能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烂喉丹痧、喉风、乳娥、咽喉肋痛、咽下困难、痈疽疮疖。
(七)人丹耳压法方剂简介:人丹由薄荷脑、冰片、丁香酚、儿茶(或茶膏)及芳香健牌胃等药组成。
功用祛风舒气、生律健胃,主治消化呆滞、晕船、晕车及因气候闷热所引起的不适。
(八)其他在临床应用可根据药物的作用而选用一些其他的药物种子来贴压,以起到耳压与药物的作用。
如白芥子用于呼吸道疾病,肥胖症,色觉障碍;酸枣仁用于失眠;草决明用于呃逆;菜菔子用于头痛;黄荆子用于治疗竞技综合征;菟丝子用于月经不调;急性子用于近视眼;黍米用于梅尼埃病等。
耳穴诊疗法课件

《民族民间医疗技法》
耳穴分布
头面部相应的穴位——耳垂或耳垂邻近; 鼻咽部相应的穴位——耳屏; 与上肢相应的穴位——耳舟; 与下肢相应的穴位——对耳轮上、下脚; 与胸腔相应的穴位——耳甲腔; 与腹腔相应的穴位——耳甲艇; 与躯干部相应的穴位——对耳 轮; 与消化道相应的穴位——耳轮脚周围;
《民族民间医疗技法》
三、耳穴的定位、功能、主治
标准 耳穴 定位 示意 图
《民族民间医疗技法》
标准 耳穴 定位 示意 图
《民族民间医疗技法》
耳中
定位:在耳廓中部,耳轮脚处上。
功能:
降逆、和胃、利膈、驱风。
主治:
呃逆、黄疸、消化道病症、皮肤 病、小儿遗尿症。
耳中
.
《民族民间医疗技法》
耳尖
定位:将耳廓向前对折,耳廓上 端的耳轮处。 功能: 清热解毒、养血熄风、镇静。 主治: 发热、高血压、外耳炎症、急性 结膜炎、麦粒肿等。
隆起部。
屏间切迹:耳屏和对耳屏
之间的凹陷处。
屏 间 切 迹
.
.
对 屏 尖
对耳屏
《民族民间医疗技法》
(三)耳穴的分布、作用、特性
1、耳穴的分布
《民族民间医疗技法》
(1)、耳穴的定义
耳穴是指分布在耳廓上的腧穴,是耳廓 上的一些特定的反应点或刺激点。
《民族民间医疗技法》
(2)分布规律: 耳穴在耳廓上的分布,好象一个在子宫内倒置的胎儿,头部朝 下,臀部朝上,胸腹躯干部在中间。Leabharlann (二)耳廓结构(耳廓的表面解剖
耳廓的表面解剖名称是耳穴定位的标 志。 其形态与遗传、年龄、局部外伤、炎 症及某些皮肤病等而有个体差异,但 总的形态不变。
耳穴治疗法

耳穴治疗法
耳穴治疗法,也称为耳疗法或耳针疗法,是一种利用刺激耳部特定穴位来调整身体功能的疗法。
它起源于古代中医学理论,认为人体各个器官和组织都与耳朵上的特定穴位相对应,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调整体内的气血流动,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耳穴治疗法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反射原理:耳朵上的穴位与全身其他部位有着相对应的关系,通过刺激耳朵上的穴位,可以反射到对应器官和组织,起到调节作用。
2. 神经反射原理:耳朵上的穴位与中枢神经系统相连,刺激耳穴可以通过神经传导到大脑,产生相应的生理效应。
3. 血液循环原理:刺激耳朵上的穴位可以增加局部的血液循环,改善组织供氧情况,促进病变组织的修复。
耳穴治疗法的具体方法包括按压、揉摩、贴敷等,通常使用针头、按套和贴敷物等工具进行刺激。
耳穴治疗法被广泛应用于一些常见病和慢性疾病的辅助治疗,如头痛、失眠、胃痛、便秘、戒烟等。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耳穴治疗法虽然简单易行,但是应该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和有效。
耳穴治疗临床应用

耳穴治疗临床应用耳穴治疗,又称耳针疗法,是一种源远流长的中医学疗法。
通过在耳朵上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调节身体的气血流动,达到治疗各种疾病的目的。
耳穴治疗在临床应用中被广泛接受和应用,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一、耳穴治疗的原理耳穴治疗的原理主要是通过刺激耳廓上面的特定穴位,来调节全身的气血运行,调和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中医理论中,耳朵被视为一个小人体的反射区,耳廓上的穴位与全身的各个器官、经络相对应,通过针灸或压按耳穴可以影响身体的生理、病理状况,治疗各种疾病。
二、耳穴治疗的临床应用1. 针灸疗法针灸是耳穴治疗的主要方式之一。
在临床上,通过在特定的耳穴穴位上插入细针,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缓解疼痛、调整内分泌等,对一些慢性病、神经病、内分泌失调等疾病有较好的疗效。
2. 磁疗法除了针灸疗法外,耳穴治疗还可以采用磁疗法。
通过在耳穴穴位上贴上特制的磁石,产生磁场刺激耳廓上的穴位,促进气血流通,达到调理身体、治疗疾病的效果。
磁疗法可以减少针灸对患者的刺激,更适合一些不适合接受针灸的患者。
3. 贴压按摩贴压按摩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耳穴治疗方法。
患者可以通过按摩、揉压耳廓上的穴位,刺激穴位,调理身体的气血平衡,改善身体的病理状态。
贴压按摩适用于一些自我调理、保健的患者,具有简便、经济的优势。
三、耳穴治疗的优势1. 无创伤耳穴治疗是一种非侵入性疗法,不需要手术或切口,通过皮肤表面刺激耳穴穴位,无创伤、无痛苦,适合各年龄段的患者。
2. 疗效较快耳穴治疗可以直接刺激相关穴位,对治疗一些急性疾病或缓解疼痛有较快的疗效。
患者可以在短期内感受到明显的好转,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3. 个性化治疗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耳穴治疗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针对性强,提高治疗效果。
四、耳穴治疗的注意事项1. 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接受治疗,不要盲目进行。
2. 定期更换耳穴穴位,避免长期对同一穴位持续刺激。
3.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耳朵清洁,避免感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耳穴的定位、功能、主治
标准 耳穴 定位 示意 图
《民族民间医疗技法》
标准 耳穴 定位 示意 图
《民族民间医疗技法》
耳中 定位:在耳廓中部,耳
轮脚处上。 功能: 降逆、和胃、利膈、驱风。 主治:
呃逆、黄疸、消化道病症、 皮肤病、小儿遗尿症。
.
耳中
《民族民间医疗技法》
耳尖
定位:将耳廓向前对折, 耳廓上端的耳轮处。
.
耳尖
功能:
清热解毒、养血熄风、镇 静。
主治: 《民发族民热间医、疗技高法》血压、外耳炎症、
交感 定位:对耳轮下脚的末端, 与耳轮交界处。
功能: 解痉镇痛。滋阴潜阳。
主治: 内脏疼痛、心悸、自汗、植 物神经功能紊乱。
《民族民间医疗技法》
. 交感
神门
定位:位于三角窝内, 对耳轮上、下脚交叉 处的稍上方。
《民族民间医疗技法》
. 对耳屏 .屏 对
间屏 切尖 迹
(三)耳穴的分布、作用、特性 1、耳穴的分布
《民族民间医疗技法》
?(1)、耳穴的定义 ?耳穴是指分布在耳廓上的腧穴,是耳廓
上的一些特定的反应点或刺激点。
《民族民间医疗技法》
(2)分布规律: 耳穴在耳廓上的分布,好象一个在子
宫内倒置的胎儿,头部朝下,臀部朝上,胸 腹躯干部在中间。
清热止痛、解痉驱风, 有抗风湿、抗过敏等作 用。 主治:
《风民族湿民间性医疗关技法》节炎、腮腺炎、
.肾 上 腺
皮质下 定位:对耳屏内侧面
功能: 调节大脑皮层兴奋与抑 制,补髓益脑,止痛安 神,是耳针麻醉的主穴 之一。
《民族民间医疗技法》
.皮
质 下
胃 定位:耳轮脚消失处
功能:
和胃益脾、补中安神、 理气止痛、泄火。
《民族民间医疗技法》
?中医学认为,耳不单纯是一个孤立的听 觉器官,它与人体经络、脏腑有着密切 的联系。据《内经》、《难经》等书记 载,人体手三陽、族三陽经脉,或其支 脉、别络等都联系耳部,三阴经则通过 经别合于阳经而与耳相通。此外,阴跷 脉、陽跷脉、陽维脉以及手太陽经筋等, 也与耳有联系。
《民族民间医疗技法》
.
胃
主治:
对耳轮体:对耳轮 下部呈上下走向的 主体部分。 《民族民间医疗技法》
对耳轮下脚 下肢
对耳轮上脚: 对耳轮向上分支 的部分。
对耳轮下脚: 对耳轮向前分支 的部分。
《民族民间医疗技法》
耳舟:指耳轮与对耳 轮之间的凹沟,又称 舟状窝”
轮屏切迹:对耳轮与
对耳屏之间的凹陷处。
.
三角窝:对耳轮上、
轮 屏
下脚与相应耳轮之间
《民族民间医疗技法》
?耳廓以治疗疾病;和用望、触耳廓以诊 断疾病的记载。耳廓诊疗的方法并一直 在民间应用流传。建国几十年来,在继 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我国医疗及科研 人员又进行了大量的临床实践和实验研 究,国际上许多国家的耳针工作者,也 对我国这一传统疗法进行了大量的应用 和研究工作,从而使耳穴疗法有了较大 的发展。
耳屏:
在外耳门前方呈瓣状
的软骨隆起。 屏上切迹:
屏
.上
切 迹
耳屏与耳轮之间的凹 耳
陷处。
屏
《民族民间医疗技法》
上屏尖:
耳屏游离缘上面的隆
起部。
上
下屏尖:
.屏
尖
下.
族民间医疗技法》
对耳屏部: 对耳屏:位于耳垂上 方,与耳屏相对的瓣 状软骨隆起。 对屏尖:对耳屏游离 缘的隆起部。 屏间切迹:耳屏和对 耳屏之间的凹陷处。
《民族民间医疗技法》
耳穴分布
?头面部相应的穴位 ——耳垂或耳垂邻近; ?鼻咽部相应的穴位 ——耳屏; ?与上肢相应的穴位 ——耳舟; ?与下肢相应的穴位 ——对耳轮上、下脚; ?与胸腔相应的穴位 ——耳甲腔; ?与腹腔相应的穴位 ——耳甲艇; ?与躯干部相应的穴位 ——对耳 轮; ?与消化道相应的穴位 ——耳轮脚周围;
耳轮部: 耳轮:耳廓卷曲的游
离 部分。
耳轮脚:耳轮伸入耳 甲部分。 《民族民间医疗技法》
耳轮脚 消化道
耳垂 头面 部
耳轮结节:
.
位于耳轮后上 方的膨大
部分。
耳轮尾:
耳轮向下移行于耳垂的 部分。
《民族民间医疗技法》
对耳轮部:
对耳轮:与耳轮相 对,呈 “丫”字形 的隆起部,由对耳 轮 体、对耳轮上脚 与对耳轮下脚三 部 分组成。
(二)耳廓结构(耳廓的表面解剖
?耳廓的表面解剖名称是耳穴定位的标 志。
?其形态与遗传、年龄、局部外伤、炎 症及某些皮肤病等而有个体差异,但 总的形态不变。
《民族民间医疗技法》
《民族民间医疗技法》 耳郭正面解剖名称示意图
《民族民间医疗技法》 耳郭背面解剖名称示意图
耳垂:头面部 耳廓下部无软骨的部分。
《民族民间医疗技法》
2、耳穴的作用:
耳穴的作用与脏腑、 经络有密切关系,主要
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 1 )反应病症, 协 助诊断。 《民族民间医疗技法》
3、耳穴的特性:
(1)与脏腑、肢体的相互对应 性。
(2)一穴多能和多穴一能性 一个 耳穴 往往能治疗多种病症。
(3)耳穴的调衡性。
(4)耳穴变化与患病性质的相似 性。
. 神门
功能:
镇静、安神、消炎、 止痛、清热,并能止 咳、平喘。 《民族民间医疗技法》
内生殖器
定位:三角窝前 1/3的下部之凹陷处。
功能:扶阳益精、 调精和血、调理冲 任,温经止痛,健 脾益血。
主治:痛经、月经 《不民族调民间、医疗技白法》带过多、
. 内生殖器
肾上腺
定位:屏下部游离缘尖 端 功能:
耳穴诊疗法
教学目的
?了解耳穴诊疗法的发展概况及其概念; ?熟悉耳廓的表面解剖及耳穴的诊断方法; ?掌握耳穴的分布、作用; ?掌握耳穴疗法的取穴原则,耳穴压丸法、放
血法 的操作方法。
《民族民间医疗技法》
(一)耳穴诊疗法的概况
?1、发展概况 ?
《民族民间医疗技法》
?我国人民应用耳廓诊治疾病的方法已有 悠久的历史。早在二千多年前的《黄帝 内经》一书中,就有关于耳与脏腑、经 络联系,以及在耳廓针刺放血治疗疾病 的论述。以后的历代医学文献中也有介 绍用针、灸、热熨、按摩、耳道塞药、 耳道吹药等方法刺激
切 迹
《的民族三民间角医疗形技法凹》 陷。
耳甲部:
耳甲:
部分耳轮和对耳轮、
对耳屏、耳屏及外耳
耳
门之间的凹陷,由耳
甲艇、耳甲腔两部分
甲
组成。
《民族民间医疗技法》
耳甲艇: 耳轮脚以上的耳甲 部。
耳甲腔: 耳轮脚以下的耳甲 部。
外耳部:
《民族民间医疗技法》
耳甲腔前方的孔窍。
耳甲艇 腹腔
胸耳 腔甲
腔
耳屏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