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摆实验

合集下载

单摆实验实验原理与方法

单摆实验实验原理与方法

单摆实验实验原理与方法单摆实验原理与方法单摆实验是物理学中常见的实验之一,它可以用来研究单摆的运动规律和物理特性。

单摆实验的原理是利用重力作用下的简谐振动来研究单摆的运动规律,通过测量单摆的周期和摆长等参数,可以计算出单摆的重力加速度和摆长的关系。

本文将介绍单摆实验的原理和方法。

一、实验原理单摆实验的原理是基于单摆的简谐振动。

单摆是由一根细线和一个质点组成的,质点在重力作用下沿着细线做简谐振动。

单摆的运动规律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描述:T=2π√(l/g)其中,T是单摆的周期,l是单摆的摆长,g是重力加速度。

这个公式表明,单摆的周期和摆长成反比例关系,与重力加速度成正比例关系。

因此,通过测量单摆的周期和摆长,可以计算出单摆的重力加速度。

二、实验方法1. 实验器材单摆实验需要的器材有:单摆、计时器、测量尺、支架、细线、质量块等。

2. 实验步骤(1)悬挂单摆将单摆悬挂在支架上,调整单摆的摆长,使其在摆动时不会碰到任何物体。

(2)测量摆长使用测量尺测量单摆的摆长,记录下来。

(3)测量周期启动计时器,记录单摆的摆动周期,重复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4)计算重力加速度根据公式T=2π√(l/g),计算出单摆的重力加速度g。

(5)改变摆长改变单摆的摆长,重复上述步骤,测量不同摆长下的周期和重力加速度。

三、实验注意事项1. 单摆的摆长应该尽量长,以减小摆动的误差。

2. 单摆的摆长应该尽量垂直于地面,以减小摆动的阻力。

3. 计时器的误差应该尽量小,以提高测量的精度。

4. 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安全,避免单摆碰到任何物体。

四、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单摆实验,可以得到单摆的周期和摆长的关系,进而计算出单摆的重力加速度。

实验结果应该与理论值相符合,如果存在偏差,需要分析偏差的原因,并进行修正。

单摆实验是一种简单而有趣的实验,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单摆的运动规律和物理特性。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安全,保证实验的精度和准确性。

高中单摆实验知识点

高中单摆实验知识点

高中单摆实验知识点
单摆实验是物理实验中常见的一种实验,主要用于研究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简谐振动。

以下是关于高中单摆实验的知识点:
1. 单摆的定义:单摆是由一根不可伸缩的轻细绳或杆和一个质点组成的系统,质点可以在绳的一端或杆的顶端摆动。

2. 单摆的摆动规律:单摆在重力作用下发生简谐振动,其周期与摆长(即绳或杆的长度)成正比,与重力加速度的平方根成反比。

摆动的幅度与开始摆动时的角度有关。

3. 摆长和周期之间的关系:根据单摆的摆动规律,摆长越长,周期越大;摆长越短,周期越小。

这个关系可以用公式T=2π√(L/g)来表示,其中T表示周期,L表示摆长,g表示重力加速度。

4. 单摆的共振现象:当外力作用频率接近单摆的固有频率时,单摆会发生共振现象,振幅会显著增大。

共振现象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进行控制和调节。

5. 单摆的实验操作:进行单摆实验时,需要先测量摆长,然后通过改变摆动的角度、重力加速度,或者使用不同的质点,观察变化后的摆动情况,记录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

6. 单摆的应用:单摆实验的结果可以应用于钟摆的设计、钟表的精确度矫正,以及其他需要利用简谐振动的物理学和工程学领域。

以上是关于高中单摆实验的一些知识点介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归纳总结

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归纳总结

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归纳总结在物理学中,单摆是一种简单但非常有用的实验装置,用于测量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通过对单摆实验的归纳总结,我们可以深入了解重力加速度的概念、测量方法以及影响其数值的因素。

一、单摆实验简介单摆实验是通过将质点连接在一根固定在顶点的轻绳或杆上,使质点可以做简谐振动的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摆锤在偏离平衡位置后会受到重力的作用,回归平衡位置时会产生加速度。

通过测量单摆摆动的周期,我们可以计算出重力加速度的数值。

二、重力加速度的概念重力加速度是指在重力作用下,物体自由下落时每秒增加的速度。

在地球表面上,重力加速度的平均值约为9.8米/秒²。

重力加速度的数值与地理位置、海拔高度以及其他因素有关。

三、测量重力加速度的步骤1. 搭建单摆实验装置:将一个质点(如铅锤)通过一根细线连接到一个固定的支点上。

2. 进行预实验:在实验之前,进行一系列预实验,校准仪器并确认摆长的测量准确度。

3. 测量单摆摆动的周期:选择合适的摆长,用计时器测量质点来回摆动的时间,重复多次测量并取平均值。

4. 计算重力加速度:利用公式 g = (4*pi²*l)/T²,其中 l 为摆长,T 为摆动的周期,计算重力加速度的数值。

四、影响重力加速度数值的因素1. 地理位置: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完全均匀的椭球体,所以地球上不同地区的重力加速度略有差异。

2. 海拔高度:重力加速度会随海拔的升高而减小,这是由于离地面越远,所受的重力作用越小。

3. 摆长:摆长越长,摆动的周期会变长,从而导致重力加速度的数值减小。

五、实验误差及注意事项1. 实验误差:在单摆实验中,可能存在一些误差来源,如计时误差、摆长的测量误差等。

在实验过程中要尽量减小这些误差对结果的影响。

2. 注意事项:- 保持摆长不变:在实验过程中,要确保在测量重力加速度时,摆长保持不变。

- 防止外界影响:要避免风力或其他外界因素对单摆实验的干扰。

-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为了减小误差,应重复多次测量,然后取平均值计算重力加速度。

单摆实验报告3篇

单摆实验报告3篇

单摆实验报告第一篇:单摆实验原理和实验装置一、实验原理单摆实验是研究简谐振动的基本实验之一,它是利用牛顿力学的基本原理和能量守恒定律,来探究单摆振动的特征和规律。

单摆实验中,我们可以测量摆的周期、振幅等参数,以验证其满足简谐振动的特性。

二、实验装置单摆实验的装置通常由摆杆、铅球、计时器和支架等组成。

具体实验装置如下:摆杆:由一根细且坚韧的杆子组成,可用金属杆或木制杆制成。

铅球:实验中有许多不同重量和大小的铅球可供使用,可以根据实验需求选择。

计时器:用于测量摆的周期,通常使用电子计时器或手机计时等设备。

支架:用于支撑摆杆和铅球,通常由钢架或木架制成。

三、实验步骤1. 将摆杆固定到支架上,并挂上铅球,调整铅球的高度,使其能够自由地摆动。

2. 用计时器测量摆杆的周期,并记录下来。

3. 改变铅球的重量和长度,并重复步骤2,记录下来不同条件下的周期和振幅等参数。

4. 使用数据处理软件处理实验数据,提取出实验结果。

四、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铅球摆动的幅度,避免气流和震动对实验数据的影响。

2. 同一摆杆和铅球要保持固定,否则,实验数据将有很大的偏差。

3.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事项,避免伤害自己和他人。

5. 实验结果通过单摆实验,我们可以得到摆的周期、振幅等参数,以验证摆的运动满足简谐振动特性。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摆的振幅与周期之间的关系函数。

这些数据和函数可以用于学习和探究简谐振动的基本规律和特征。

总之,单摆实验是一项非常基础和重要的物理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简谐振动的特性和规律,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单摆实验研究实验报告

单摆实验研究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单摆的基本原理和运动规律;2. 掌握单摆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和测量方法;3. 通过实验验证单摆的周期与摆长、摆角的关系;4. 测定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二、实验原理单摆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它由一根不可伸长的细线和一个小球组成。

当小球从某一角度被释放后,在重力作用下,小球将进行周期性的往返运动。

单摆的运动可以近似看作简谐振动,其周期T与摆长L、重力加速度g之间的关系为:T = 2π√(L/g)当摆角θ较小时(一般不超过5°),单摆的运动可以近似看作简谐振动,此时单摆的周期T与摆角θ无关。

但当摆角较大时,单摆的运动将偏离简谐振动,周期T将随摆角θ的增加而增加。

三、实验仪器1. 单摆装置:由一根细线和一个小球组成;2. 秒表:用于测量单摆的周期;3. 水平仪:用于调节摆线水平;4. 刻度尺:用于测量摆长;5. 游标卡尺:用于测量小球直径。

四、实验步骤1. 装置单摆:将细线固定在支架上,将小球悬挂在细线末端,调节摆线水平;2. 测量摆长:使用刻度尺测量摆线长度,即为摆长L;3. 测量小球直径:使用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直径,即为小球直径D;4. 测量周期:将小球拉至一定角度,释放后,使用秒表测量单摆完成N次往返运动所需时间t;5. 计算周期:周期T = t/N;6. 重复上述步骤,进行多次测量,以减小误差。

五、实验数据及处理1. 测量摆长L:L1 = 100.0 cm,L2 = 100.1 cm,L3 = 100.2 cm,平均摆长L = (L1 + L2 + L3)/3 = 100.1 cm;2. 测量小球直径D:D1 = 1.00 cm,D2 = 1.01 cm,D3 = 1.02 cm,平均直径D = (D1 + D2 + D3)/3 = 1.01 cm;3. 测量周期T:T1 = 2.01 s,T2 = 2.02 s,T3 = 2.03 s,平均周期T = (T1 + T2 + T3)/3 = 2.02 s;4. 计算重力加速度g:g = 4π²L/T² = 4π²×100.1 cm/(2.02 s)² ≈ 9.81m/s²。

物理 《单摆》实验

物理 《单摆》实验
6、为了减少偶然误差改变摆长,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
课堂练习
1、 在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为了减
小误差,应注意的事项是( ③
)
A.摆球以选密度大,体积小的小球为好 ;
B.摆长以0.25米为宜 ;
C.摆角应小于10°;
D.摆线的悬点要固定,才不会在摆动中出现移动或晃 动;
E.要使单摆在竖直平面内摆动,不得使其形成锥形摆 或摆球转动 ;
2、单摆悬线的上端不可随意卷在铁夹的杆上,应夹紧在 铁夹中,以免摆动时发生摆线下滑或悬点不固定,摆长 改变的现象; 3、注意摆动时摆角不易过大,不能超过10º,以保证单 摆做简谐运动;
4、摆球摆动时,要使之保持在同一个竖直平面内,不 要形成圆锥摆;
5、测量从球通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因为在此位置 摆球速度最大,易于分辨小球过此位置的时刻。
22
8
51
39
20
10
49
41
0
18
1
12
47 16 45 14 43
0
5
10
4、秒表(停表)
秒表的读数
0
59
31
28 57
14 0 1
13
2
2
26
12
3
55 24
11
4
10
5
9
6
87
53
33 4 35 6
37
22 51
20 49 18 47 16
8 39
10 41 12 43 45 14
2分7.6秒
(2)用游标卡尺测摆球直径
L
算出半径r,也准确到毫米
0 0
1
5
10

单摆实验报告5页

单摆实验报告5页

单摆实验报告5页单摆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研究单摆周期与摆长、重力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2、通过实验验证单摆的周期公式。

实验仪器:单摆、秒表、直尺、千分尺、万能电表、万用表。

实验原理:单摆又称为简单重力摆,是一种由一定重量的物体(摆球)悬挂于一个细绳或细杆上,自由受重力作用而成摆的简单物理实验。

单摆周期定律的表述:单摆的周期与摆长的平方根成正比,与重力加速度的平方根成反比。

单摆的周期公式为:T=2π√l/g(g为地球重力加速度实验步骤:1、调整单摆的摆长,使其长短均匀,用直尺及千分尺测量并记录摆长l的值。

2、测量摆球重量w,用万能电表测量摆球在空气中的阻力f。

3、将摆球拉到一定高度A处,放松球,用秒表测量N个周期的时长t1,t2, ...... tn。

4、分别计算每个周期的平均值T1,t2,...... tn。

结果计算:摆球重量为w,在空气中的阻力为f。

所以摆球所受重力为(w-f),整个单摆系统所受的合力为(w-f)。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w-f)g=(w-f)a其中a为摆球所做的向心加速度,可用公式a=v²/l求得,其中v为摆球的速度,由摆球所在位置的高度算得(对于单摆振动的摆角很小的情况,可以认为一摆球速度都与摆球高度相同,即仅与最大位移有关)。

又可得:T=2π√l/(w-f)g得到每组实验数据后,我们可以将它们带入式子,按照周期公式计算每组数据的周期T1,T2......Tn。

根据上述计算方法,得到如下表格数据:表格(略)实验结果:由表可知,单摆周期T与摆长l的平方根成正比,与重力加速度的平方根成反比。

而单摆的周期公式T=2π√l/g,于是我们可以将实验测得的周期带入公式中,计算出地球重力加速度g 的值。

即g=4π²l/T²通过实验,我们得到的地球重力加速度为g=9.75m/s²,与标准值g=9.80m/s²比较,误差约为0.5%。

这说明我们的实验结果是可靠的。

单摆法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原理

单摆法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原理

单摆法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原理一、实验介绍单摆法是测量重力加速度的一种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单摆在重力作用下的周期性振动来测量重力加速度。

该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如周期、振动、重力等。

二、实验原理1. 单摆的运动规律单摆是由一个质点和一根不可伸长的轻细线组成,质点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垂直方向做简谐运动。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单摆系统受到的合力为质点所受的向下的重力和绳子所受的向上张力之和。

由于绳子不可伸长,因此张力始终与线上方向相反,大小相等。

因此,单摆系统可以看成是一个简谐振动系统。

2. 单摆周期与重力加速度之间关系根据简谐运动规律,单摆周期T与其长度l和重力加速度g有关系式:T=2π√(l/g)通过测量单摆长度和周期,可以计算出地球上的重力加速度g。

3. 实验步骤(1)将单摆吊在水平方向上,并调整摆线长度,使单摆在水平方向上做小振动,观察单摆的运动情况。

(2)记录单摆的长度和周期,重复多次实验取平均值。

(3)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出重力加速度g。

三、实验注意事项1. 单摆必须保持在水平方向上振动。

2. 摆线必须细长且不可伸长。

3. 实验数据应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

四、实验误差分析1. 系统误差:由于单摆的质量分布不均匀、空气阻力等因素的存在,会影响到单摆的运动规律,从而导致实验结果产生一定误差。

2. 随机误差:由于测量仪器精度、人为操作等因素的影响,每次测量所得数据可能存在一定偏差。

通过多次重复实验可以减小随机误差。

五、实验拓展1. 可以通过改变单摆长度来观察重力加速度与单摆周期之间的关系。

2. 可以将单摆置于不同地点进行比较,探究地球重力加速度在不同地点是否相同。

单摆实验报告,大学

单摆实验报告,大学

单摆实验报告,大学篇一:单摆实验报告单摆一、实验目的1. 验证单摆的振动周期的平方与摆长成正比,测定本地重力加速度的值2. 从摆动N次的时间和周期的数据关系,体会积累放大法测量周期的优点二、实验仪器单摆秒表(0.01s)游标卡尺(0.02mm) 米尺(0.1cm)三、实验原理如图所示,将一根不易伸长而且质量可忽略的细线上端固定,下端系一体积很小的金属小球绳长远大于小球的直径,将小球自平衡位置拉至一边(摆角小于5°),然后释放,小球即在平衡位置左右往返作周期性的摆动,这里的装置就是单摆。

设摆点O为极点,通过O且与地面垂直的直线为极轴,逆时针方向为角位移?的正方向。

由于作用于小球的重力和绳子张力的合力必沿着轨道的切线方向且指向平衡位置,其大小f?mgsin 设摆长为L,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并注意到加速度d2?的切向方向分量a??l?2 ,即得单摆的动力学方程dtd2?ml2??mgsin?dt结果得d2?g2????? 2ldt由上式可知单摆作简谐振动,其振动周期 T?2??2?2?lg或 g?4?l T利用上式测得重力加速度g ,可采取两种方法:第一,选取某给定的摆长L,利用多次测量对应的振动周期T,算出平均值,然后求出g ;第二,选取若干个摆长li,测出各对应的周期Ti,作出Ti2?li图线,它是一条直线,由该直线的斜率K 可求得重力加速度。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1)仪器的调整1.调节立柱,使它沿着铅直方向,衡量标准是单摆悬线、反射镜上的竖直刻线及单摆悬线的像三者重合。

2.为使标尺的角度值能真正表示单摆的摆角,移动标尺,使其中心与单摆悬点间的距离y满足下式y??AB???180????5??AB式中为标尺的角度数,可取,而是标尺上与此5°相对应的弧长,可用米尺量度。

(2)利用给定摆长的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1.适当选择单摆长度,测出摆长。

注意,摆长等于悬线长度和摆球半径之和。

2.用于使摆球离开平衡位置(?﹤5°),然后令它在一个圆弧上摆动,待摆动稳定后,测出连续摆动50次的时间t ,重复4次。

实验报告单摆

实验报告单摆

1. 了解单摆的运动规律,验证单摆的周期公式;2. 学习使用秒表等计时工具,提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3. 培养实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单摆是一个理想的物理模型,由一根不可伸长、不可压缩的细绳和一端固定的小球组成。

当摆球从平衡位置出发,在重力作用下做周期性运动,其运动规律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T = 2π√(L/g)其中,T为单摆的周期,L为摆长,g为重力加速度。

三、实验器材1. 单摆:一根不可伸长、不可压缩的细绳,一端固定一个小球;2. 秒表:用于测量单摆的周期;3. 米尺:用于测量摆长;4. 比重计:用于测量小球的质量;5. 计算器:用于计算实验数据。

四、实验步骤1. 将单摆悬挂在支架上,确保摆球处于平衡位置;2. 使用米尺测量摆长L,记录数据;3. 使用比重计测量小球的质量m,记录数据;4. 将秒表调至0秒,当摆球通过平衡位置时启动秒表;5. 当摆球再次通过平衡位置时停止秒表,记录周期T;6. 重复步骤4和5,至少测量5次,记录数据;7. 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实验次数 | 摆长L(m) | 小球质量m(kg) | 周期T(s)1 | 1.00 | 0.20 | 2.302 | 1.00 | 0.20 | 2.283 | 1.00 | 0.20 | 2.294 | 1.00 | 0.20 | 2.315 | 1.00 | 0.20 | 2.27六、数据处理与分析1. 计算平均周期T:T平均 = (T1 + T2 + T3 + T4 + T5) / 5T平均 = (2.30 + 2.28 + 2.29 + 2.31 + 2.27) / 5T平均 = 2.29秒2. 计算理论周期T理论:T理论= 2π√(L/g)T理论= 2π√(1.00/9.8)T理论≈ 2.02秒3. 计算相对误差:相对误差 = |T理论 - T平均| / T理论× 100%相对误差 = |2.02 - 2.29| / 2.02 × 100%相对误差≈ 12.6%4. 分析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单摆的平均周期为2.29秒,与理论值2.02秒相比,相对误差为12.6%。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单摆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单摆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单摆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单摆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测量单摆的运动规律,探究单摆的周期与摆长、摆角以及重力加速度的关系,进一步理解简谐振动的特性。

实验器材:
1. 单摆装置
2. 计时器
3. 直尺
4. 测角器
5. 夹具
实验原理:
单摆是一种简单的机械振动系统,其运动规律可以用简谐振动的理论来描述。

单摆的周期与摆长、摆角以及重力加速度有密切的关系,可以通过实验来进行验证。

实验步骤:
1. 将单摆装置固定在支架上,并调整摆长为一定数值。

2. 将单摆摆动到一定角度,使其达到平衡位置。

3. 释放单摆,并用计时器测量单摆的周期。

4. 改变摆长或摆角,重复步骤2和3,记录数据。

5.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单摆的周期与摆长、摆角的关系。

实验数据及分析:
通过实验测量得到的数据表明,单摆的周期与摆长成正比,与摆角无关。

这与理论预期相符合。

根据周期与摆长的关系,可以利用公式T=2π√(L/g)来计算重力加速度g的数值。

实验结论:
通过本实验,我们验证了单摆的周期与摆长成正比的规律,并利用实验数据计算得到了重力加速度的数值。

这些结果与理论预期相符合,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简谐振动的理解。

总结:
单摆实验是一种简单而重要的物理实验,通过实验可以直观地观察和测量振动系统的运动规律,加深对物理学原理的理解。

希望通过本实验,同学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简谐振动的特性,并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报告

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报告

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单摆实验测量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并掌握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方法。

实验仪器与设备:1. 单摆装置。

2. 计时器。

3. 钢丝。

4. 钛合金球。

实验原理:单摆是由一根不可伸长、质量可忽略不计的细线上挂一个质点构成的。

当单摆摆动时,质点的运动轨迹为圆弧。

在小角度摆动时,单摆的周期T与单摆的长度l以及重力加速度g有关系式T=2π√(l/g)。

通过测量单摆的周期T和长度l,可以求出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实验步骤:1. 将单摆装置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并调整单摆的长度为一定数值。

2. 将钛合金球拉开一定角度,释放后开始计时。

3. 记录钛合金球摆动的周期T,并测量单摆的长度l。

4. 重复以上步骤多次,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实验数据与处理:通过实验测得单摆长度l为0.5m,摆动周期T为1.8s。

根据公式T=2π√(l/g),代入实验数据可得重力加速度g的数值为9.81m/s²。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测得的重力加速度与理论值9.8m/s²非常接近,误差较小。

这表明通过单摆实验可以比较准确地测量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而且,通过实验可以发现,单摆的长度对重力加速度的测量结果有一定影响,因此在实验中需要准确测量单摆的长度。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方法,并成功测量出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实验结果与理论值较为接近,验证了单摆实验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可靠性。

同时,实验中也发现了单摆长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这为今后的实验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在今后的学习和科研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深入探讨单摆实验在测量重力加速度中的应用,不断完善实验方法,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提供更可靠的实验数据支持。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加深了对重力加速度的理解,还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为今后的学习和科研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结语: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测量出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并掌握了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方法。

单摆实验

单摆实验

高频考点例析
4.00- 1.59 k= =4, 1.0- 0.. 4 k 【答案】 (1)87.40 cm 75.2 2
1.88
(2)ABC (3)图象见解析
9.86 m/s2
2 2 2
核心要点突破
二、误差分析 1.系统误差 主要来源于单摆模型本身是否符 合要求.即:悬点是否固定,摆球是 否可看作质点,球、线是否符合要 求,摆动是圆锥摆还是在同一竖直平 面内振动以及测量哪段长度作为摆长 等.只要注意了上面这些问题,就可 以使系统误差减小到远小于偶然误差 而忽略不计的程度.
2.测摆长: 用米尺量出摆线长l(精确到毫 米),用游标卡尺测出小球直径D,
D 则单摆的摆长l′ =l+ . 2
基础知识梳理
3.测周期: 将单摆从平衡位置拉开一个角度 (小于10°),然后释放小球,记下单摆 摆动30次~50次的总时间,算出平均 每摆动一次的时间,即为单摆的振动 周期.反复测量三次,再算出测得周 期数值的平均值. 4.改变摆长,重做几次实验.
高频考点例析
(1)用上述数据的符号写出测量重力加 速度的一般表达式g=________. (2)实验中某同学发现他测出的重力加 速度值总是偏大,其原因可能是( ) A.实验室地下可能有大型磁铁矿脉 B.单摆所用的摆球太重 C.测出n次全振动的时间为t,误作为 (n+1)次全振动的时间进行计算 D.以摆球直径和摆线长度之和作为摆 长进行运算
基础知识梳理
【实验器材】 长约1 m的细线、小铁球、铁架台(连铁 夹)、米尺、秒表、游标卡尺.
【实验步骤】 1.做单摆:取约1 m长的细丝线穿过 带孔的小钢球,并打一个比小孔大一些 的结,然后把线的另一端用铁夹固定在 铁架台上,并把铁架台放在实验桌边, 使铁夹伸到桌面以外,让摆球自然下 垂.

单摆测重力加速度 实验报告

单摆测重力加速度 实验报告

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报告以下是一份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的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单摆实验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了解单摆实验的原理和方法,加深对重力加速度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单摆实验是一种利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方法。

当单摆在垂直平面内振动时,其振动周期T与重力加速度g之间存在以下关系:T = 2π√(L/g)其中,L是单摆的摆长,即摆线的长度。

通过测量单摆的摆长和振动周期,就可以计算出重力加速度g的值。

三、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器材,包括单摆、计时器(如秒表)、尺子等。

2、将单摆固定在支架上,调整摆长L(即摆线长度)为所需值。

3、调整计时器的开始状态,让单摆在垂直平面内自然摆动。

4、开始计时,并记录单摆的振动周期T。

为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可以测量多次(如10次)并取平均值。

5、测量完毕后,计算重力加速度g的值。

根据公式T = 2π√(L/g),可以通过测量得到的T和L值计算出g的值。

6、记录实验数据和计算结果,并进行误差分析。

四、实验结果实验过程中,我们测量得到的单摆摆长L为1.00米,测量得到的平均振动周期T为2.00秒。

根据公式T = 2π√(L/g),可计算得到重力加速度g的值:g = 4π²L/T² = 9.81m/s²五、实验结论本次单摆实验测量得到的重力加速度g值为9.81米每秒平方,与标准重力加速度值9.80米每秒平方接近,说明实验结果较为准确。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单摆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掌握了利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技能,加深了对重力加速度的理解。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操作规范和测量准确度,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单摆实验_精品文档

单摆实验_精品文档

实验二 单摆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单摆关系式实验推导原理
2.学会用作图法求待测量的方法
二、实验器材:单摆球一个, 细线, 支架一个, 钢卷尺一个, 秒表一块, 游标尺一支, 坐标纸。

三、实验原理: 单摆公式的理论推导
设单摆的摆长为L, 摆球质量为m, 当单摆摆动时, 摆球所受外力f= -mgsin 其中的 为摆角, 负号表示角加速度和角位移的方向总是相反, 摆球的线加速度a= -sin , 角加速度
L g L a -==
β当摆角很小时 Θ=sin Θ Θ=L
g - 比较简谐振动公式
( 为圆频率) , , 故
单摆的振动周期 式中g 为当地重力加速度, L 为摆长, 是摆球重心到摆线悬点的距离。

实验内容一:研究单摆周期T 与摆长L 的关系, 用实验测出有关数据, 导出T 与L 的经验公式。

实验方法:首先建立最简单的数学模型为指数函数形式, T=ALB
然后取对数化成线性关系 lnT=BlnL+lnA
作lnT——lnL坐标图、描出5点座标, 拟合一条直线, 利用截距关系求A, 直线上任取两点求斜率得B, 代入数学模型得经验公式。

实验内容二、单摆测长度
实验方法: 用一线段在支架横杆上绕成一等腰三角形平面, 使等腰三角形的高等于被测长度(胶木片)再在三角形下顶角挂上单摆。

实验步骤:
1.使单摆在三角形平面内摆动, 测30周期得周期量T1, 有
2、使单摆在垂直三角形平面摆动测30周期得周期量T2, 有
3.由L = L2-L1= 。

4.测三次取平均值。

单摆实验方法及步骤

单摆实验方法及步骤

单摆实验方法及步骤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器材三、实验步骤1.制作单摆(1)准备材料和工具(2)制作摆线(3)制作铅垂线和小球2.测量单摆周期(1)调整单摆长度和角度(2)计时并记录数据3.计算重力加速度g的值四、注意事项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单摆的周期,求出重力加速度g的值,并了解单摆的基本原理。

二、实验器材铅垂线、小球、绳子、支架、秒表等。

三、实验步骤1.制作单摆(1)准备材料和工具:铅垂线一根,直径约为0.5mm,长约为2m;小球一个,直径约为2cm;绳子一条,长约为50cm;支架一个,可以固定在桌子上;剪刀和胶带。

(2)制作摆线:将铅垂线剪成两段,一段长约为20cm,另一段长约为180cm。

将短段系在小球上,并用胶带固定。

将长段系在支架上,并用胶带固定。

(3)制作铅垂线和小球:将小球放在桌子上,用手指将铅垂线的一端固定在小球上。

然后将另一端通过绳子固定在支架上。

2.测量单摆周期(1)调整单摆长度和角度:用手轻轻拉动小球,使其偏离平衡位置,并松开。

观察小球的运动情况,调整铅垂线的长度和角度,使得小球做简谐振动。

(2)计时并记录数据:用秒表计时10次摆动的时间t,并取平均值。

重复进行3次实验,取平均值。

3.计算重力加速度g的值根据公式g=4π²L/T²(其中L为单摆长度,T为单摆周期),计算出重力加速度g的值。

四、注意事项1.制作单摆时要注意材料和工具的选择及使用方法。

2.测量单摆周期时要保证测量时间准确。

3.计算重力加速度g的值时要注意单位换算。

4.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单摆实验原理

单摆实验原理

单摆实验原理引言:单摆实验是物理学实验中非常常见的实验之一,它通过观察和测量单摆的运动,探究和验证物理学中的一些基本原理。

本文将介绍单摆实验的原理及相关的概念,以及在实验中如何进行观测和测量。

一、单摆的定义在物理学中,单摆通常由一根轻质线和一个质量较小的物体组成。

这个物体被固定在线的一端,并允许在重力下摆动。

由于重力的作用,物体将沿着一条弧线进行周期性摆动。

而单摆实验则是通过研究这种摆动来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

二、单摆的运动规律1. 单摆的周期单摆的周期是指物体从一个极点(最大摆幅位置)摆到另一个极点所需的时间。

对于小振幅的单摆,其周期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T=2π√(L/g)其中,T为周期,L为摆长,g为重力加速度。

根据该公式,我们可以推断出摆长越大,周期越长。

2. 单摆的摆幅单摆的摆幅是指物体摆动时,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位移。

对于小摆幅的单摆,其摆幅与力的大小成正比。

简言之,力越大,摆幅越大。

3. 单摆的衰减在实际的单摆实验中,我们会观察到摆动幅度会逐渐减小,最终停下来。

这是由于单摆的摆动会消耗一部分能量,导致摆动逐渐减弱。

摆动消耗能量的原因主要有空气阻力以及线和物体的摩擦。

三、单摆实验的步骤进行单摆实验的步骤如下:1. 准备工作:选取一根轻质线,并在一端固定一个质量较小的物体。

2. 确定摆长:调整摆长,使得单摆的摆动尽量小。

3. 测量周期:测量物体从一个极点到另一个极点所需的时间,以得到单摆的周期。

4. 重复实验:通过多次实验,取平均值,以提高准确性。

5. 记录结果:将实验数据记录下来,包括摆长和周期。

6. 分析数据:使用上述公式,计算出摆长和周期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其他因素对摆动的影响。

四、单摆实验的应用单摆实验在物理学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1. 重力测量:利用单摆实验可以测量地球上某个地方的重力加速度,从而帮助研究地球的重力场。

2. 时间测量:通过测量单摆的周期,可以精确测量时间,特别是在没有其他精确时间测量设备的情况下。

单摆实验方法和步骤简介

单摆实验方法和步骤简介

单摆实验方法和步骤简介单摆实验是物理实验中常用的一种方法,用于研究简谐运动和周期运动。

本文将介绍单摆实验的方法和步骤,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开展这个实验。

1. 实验目的单摆实验主要旨在通过观察和测量摆线的运动来研究简谐运动和周期运动的特性。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了解摆线的周期、频率、振幅等参数,并探究这些参数与摆线长度、重力加速度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2. 实验器材进行单摆实验需要以下器材:- 来源于你的实验室摆线实验装置一套,包括摆线、摆杆、支架等。

- 实验台或固定位置的支架,用于固定摆线实验装置。

- 密度均匀,符合摆线实验要求的物体作为摆锤。

- 计时器或秒表,用于测量摆线的周期。

3. 实验步骤根据单摆实验的基本原理,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开展实验:步骤一:安装和调整实验装置将摆杆与支架连接好,确保摆杆能够自由摆动,并调整支架使其保持垂直。

保证摆线长度可变,并确保较长的摆线在研究中使用。

步骤二:固定摆锤在摆线的下端固定物体作为摆锤,并调整其位置使得摆线垂直。

在固定摆锤的位置上,离摆线底端约2-3cm的地方打一个标记,以便之后记录摆线的周期。

步骤三:开始实验将摆线轻轻拉到离开平衡位置,并保持摆线的振幅较小。

释放摆线,并用计时器或秒表记录摆线运动的时间。

重复多次实验,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步骤四:测量周期和频率根据记录的时间数据,可以计算摆线的周期和频率。

周期(T)是一个完整摆动所经历的时间,频率(f)是单位时间内发生的摆动次数。

周期与频率之间存在如下关系:f=1/T。

步骤五:分析实验数据根据实验结果,绘制摆线运动的周期-摆长图表或频率-摆长图表。

观察图表,探究摆线长度和周期/频率之间的关系。

可以通过线性拟合等方法,找出摆线长度和周期/频率之间的数学关系。

4. 实验注意事项在进行单摆实验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实验中要保持实验环境的稳定,避免外部干扰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 记录实验数据时要尽可能准确,可使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摆实验
【实验目的】
1.用单摆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2.研究单摆振动的周期。

【实验仪器】
FD-DB-Ⅱ新型单摆实验仪
【仪器介绍】
数字毫秒计
停表计时是以摆轮的摆动周期为标准,数字毫秒计的计时是以石英晶片控制的振荡电路的频率为标准。

常用的数字毫秒计的基准频率为100kHz,经分频后可得10kHz、1kHz、0.1kHz 的时标信号,信号的时间间隔分别为0.1ms、1ms、10ms。

数字毫秒计上时间选择档就是对这几种信号的选择。

如选用1ms档,而在测量时间内有123个信号进入计数电路,则数字显示为123,即所测量的时间长度是123ms或0.123s。

对数字毫秒计计时的控制有机控(机械控制,即电键控制)和光控(光控制,即光电门控制)两种。

光电门是对数字毫秒计进行光控的部件,它由发光管和光电二极管(或光敏电阻)组成(图1),当光电管被遮光时产生的电讯号输入毫秒计,控制其计时电路。

控制信号又分为1S和2S两种,1S是测量遮光时间的长度,遮光开始的信号使计时电路的“门”打开,时标信号依次进入毫秒计的计数电路,遮光终了的信号使计时电路的“门”关闭,时标信号不能再进入计数电路,显示的数值即遮光时间的长度。

使用2S时,是测量两次遮光之间的时间间隔,第一次开始遮光时,计时电路和“门”打开,第二次再遮光时,“门”才关闭,显示的数值就是两次遮光的时间间隔。

一般测量多选用2S档。

为了在一次测量之后,消去显示的数字,毫秒计上设有手动和自动置零机构,自动置零时还可调节以改变显示时间的长短。

当测完一次之后来不及置零时,则最后显示的是两次被测时间的累计。

图3是数字毫秒计面板的示意图,所用仪器的实际面板可参阅仪器说明书。

【实验原理】
(1)周长与摆长的关系:
一根长为L 不能伸缩的细线,上端固定,下端悬挂一质量为m 的小球,设细线质量比小球质量小很多,可以将小球当作质点,将小球略微推动后,小球在重力作用下可在竖直平面内来回摆动,这种装置称为单摆,如图所示。

单摆往返摆动一次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单摆的周期,可以证明,当摆幅很小时,单摆周期T 满足以下公式:
g
L
T π
2= (1) 当然,这种理想的单摆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因为悬线是有质量的,实验中采用了半径为
r 的金属小球来代替质点。

所以,只有当小球质量远大于悬线的质量,而它的半径远小于悬线长度时才能将小球作为质点来处理,并可由(1)式进行计算。

但此时必须将悬挂点与球心之间的距离作为摆长。

如固定摆长 L ,测出相应的振动周期T ,即可由(1)式求g 。

也可以逐次改变摆长L ,测量各相应的周期T ,再求出T 2,最后在坐标纸上作出L T -2图。

L T -2图应是一条直线,说明2T 与L 成正比关系。

在直线上选到两点1P (1L ,1T )和2P (2L ,2T ),由两点求得
斜率1
22
122L L T T k --=;再从 g πk 24=求得重力加速度,即:
2
1
221
22
4T T L L g --=π (2) 【实验内容与步骤】 1) 调节好各实验仪器。

2) 固定摆长,改变摆角求得g : 摆线长度L 1,摆球直径2L 2分别为:
L 1=________________ cm 2L 2=(2.000 ± 0.002)cm
总的摆长为: L =L 1+L 2 =____________cm
表1
由表1数据作L T -图,并进行直线拟合,即得L T -关系图,并求直线的斜率k 和g 值。

并用表1中的数据求g 及其误差。

【思考问题】
1.摆锤从平衡位置移开的距离为摆长的几分之一时,摆角约为5°? 【注意事项】
1) 小球必须在与支架平行的平面内摆动,不可做椭圆运动。

检验办法是在集成霍耳开关的输出端,即V- 和V out 间加一个发光二极管(5V),检验发光二极管在小球经过平衡位置时是否闪亮,可知小球是否在一个平面内摆动。

2) 集成霍耳传感器与磁钢之间距离在1.0cm 左右。

若摆球摆动时传感器感应不到信号,将摆球上的磁钢换个面装上即可。

请勿用力拉动霍耳传感器,以免损坏。

3) 由于本仪器采用微处理器对外部事件进行计数,有可能受到外部干扰信号的影响使微处理器处于非正常状态,如出现此情况按复位键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