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优质PPT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优质PPT课件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优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04df1b276eeaeaad0f33014.png)
《己亥杂诗》中,诗人用“万马齐喑”比喻当时中国 死气沉沉的社会政局,用“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 人材”表达自己的愿望,反映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
层次梳理
生气恃风雷
己 亥
社会现状
万马齐喑
杂
重抖擞
诗 国家希望
降人材
人材被扼杀 希望在人材
忧国忧民 憧憬未来
图解课文
概括主旨
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 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第二层,作者指出要改变这种沉闷 和腐朽的现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须经历 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第三层,作者认为 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廷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 这样,中国才有希望。全诗气势磅礴,寓意深刻。
作者简介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诗人。陆 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创作的诗歌很多,内容极为丰富。多抒 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阶级的屈辱求和, 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爱国情感。 代表诗作有《示儿》《游山西村》《卜算子·咏梅》等。
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残酷 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材被扼杀,到处是昏沉、 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状。“风雷”比 喻新兴的社会力量,比喻尖锐猛烈的改革。
天公:造物主, 重:重新。 抖擞:振作精神。 这里指皇帝。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降:降生。
句导读: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
层次梳理
感慨
示 儿
嘱托
死元知-万事空 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定中原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精品教学PPT课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精品教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4ce62ad16fc700aba68fca1.png)
朗读古诗,思考: 1.这首古诗讲述了什么内容? 2.从古诗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 西湖/歌舞//几时休 。 暖风/熏得//游人醉 , 直把/杭州//作汴州 。
南宋京城。
题临安邸
题写。
旅店。
题写在临安旅店里的诗。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诗的前两句: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 腐朽的观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 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 得生机勃勃。
自然界的统治者。
振作。
暗指当 政者。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材。
清朝八股取士制度 降下更多的人才。
不限于一种规格和方式。
诗意:我奉劝天公重新振作,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
方式,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诗的后两句:“万马齐喑究可哀”一句,深刻地表 现了龚自珍对清朝末年死气沉沉的社会局面不满,因此 他热情地呼唤社会变革,而且认为这种变革越大越好, 大得该像惊天动地的春雷一样。他又认为实行社会变革 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才,所以他热情地呼唤:天公啊!请 你抖擞精神,把各式各样的人才都赐给我们吧。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诗意:本来就知道,人死后万事万物都没有了,只是痛心 没有亲眼看见全国统一。南宋朝廷的军队向北进军平定中 原那一天,在家祭时千万不要忘记告诉你们的父亲。
想象“九州不同”时的社会是什么样的?
“九州不同”时土地荒芜,老百姓拖儿带女背井离 乡,房屋倒塌,路边常常有饿死的人的尸骨;入侵者骑 着高头大马,耀武扬威,随意挥动着鞭子抽向正在做苦 力的人,可是他们却不敢怒也不敢言……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优秀课件(共189张PPT)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优秀课件(共18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8049ef5c850ad02df804161.png)
振作精神。
第三步:知内容
再读课文,选一选,填一填。 1.《示儿》的作者是___宋___朝的____陆__游____。“示儿”
的意思是_____给__儿__子__看___。这首诗是诗人临终前写 给儿子的,相当于诗__写__,__书__写____的意思, “临安”指南宋___都__城___,即今浙江__杭__州____, “邸”指___旅__店___。这是___宋_____朝的_林__升_____ 创作的一首政治讽刺诗。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九州”古代中国曾分为九个州,这里指全国。 “九州同”指全国统一。 同“原”本来。 只。 指淮河以北沦陷在金人手里的地区。 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你们的父亲。 对祖先的祭祀。
【临安】 【邸】 【休】 【暖风】 【熏】 【汴州】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旅店。 吹。 南宋的京城,即今浙江省杭州市。 停止。 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靡之风。 即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北宋京城。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已亥杂诗】 【生气】 【恃】 【喑】 【抖擞】 【不拘一格】 【降】
活力,生命力。这里指朝气蓬勃的局面。 依靠。
是诗人在己亥年(1839年)写的一组诗(315首)中的一首 (第220首)。
拘是指拘泥,限制;格指规格,格局,形容不局限于一 种规格或一个格局。
沉默。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降生。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朗读指导
朗读七言古 诗时,一般每句 的节奏划分是二 /二/三。红字词 重读。“//”比 “/”停顿时间 长一些。
朗读时,可轻读首字“但”,以突 出“悲”字。“见”字后要停顿长一些, 然后一字一顿地读出“九州同”三字, 把诗人难以平静的悲怆心境表达出来。
第三步:知内容
再读课文,选一选,填一填。 1.《示儿》的作者是___宋___朝的____陆__游____。“示儿”
的意思是_____给__儿__子__看___。这首诗是诗人临终前写 给儿子的,相当于诗__写__,__书__写____的意思, “临安”指南宋___都__城___,即今浙江__杭__州____, “邸”指___旅__店___。这是___宋_____朝的_林__升_____ 创作的一首政治讽刺诗。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九州”古代中国曾分为九个州,这里指全国。 “九州同”指全国统一。 同“原”本来。 只。 指淮河以北沦陷在金人手里的地区。 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你们的父亲。 对祖先的祭祀。
【临安】 【邸】 【休】 【暖风】 【熏】 【汴州】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旅店。 吹。 南宋的京城,即今浙江省杭州市。 停止。 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靡之风。 即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北宋京城。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已亥杂诗】 【生气】 【恃】 【喑】 【抖擞】 【不拘一格】 【降】
活力,生命力。这里指朝气蓬勃的局面。 依靠。
是诗人在己亥年(1839年)写的一组诗(315首)中的一首 (第220首)。
拘是指拘泥,限制;格指规格,格局,形容不局限于一 种规格或一个格局。
沉默。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降生。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朗读指导
朗读七言古 诗时,一般每句 的节奏划分是二 /二/三。红字词 重读。“//”比 “/”停顿时间 长一些。
朗读时,可轻读首字“但”,以突 出“悲”字。“见”字后要停顿长一些, 然后一字一顿地读出“九州同”三字, 把诗人难以平静的悲怆心境表达出来。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优质PPT课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优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4ff8f1e69eae009591bec49.png)
州当成了汴州。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
州。
“熏”“醉”二字用得精 “直斥南宋当局,忘了国
妙无比,把那些纵情声色、 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
祸国殃民的达官显贵的精 州当成汴州,辛辣的讽刺
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 里蕴含着极大的愤怒和无
跃然纸上。
穷的隐忧。
——·整体感知·——
这首诗的前两句抓住了临安城的特征, 写出了杭州的山水楼台之美和虚假繁荣的太 平景象;后两句直斥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事的无比忧虑,对统 治者的辛辣讽刺和不满。
们)在西湖边上悠闲地听歌看舞,这种情况到什么 时候才会停止呢?
——·诗意解读·——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 注 州释 。
【暖风】暖洋洋的春风。这里还指当时人们在西湖边 花天酒地的淫靡之风。
【汴州】北宋都城汴梁,即今河南开封。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 州。
翻译
暖洋洋的春风吹的这些游人醉醺醺的,他们忘乎 所以,只图偷安宴乐于西湖,兼职把这临时避难的杭
示儿
互动课堂
朗读古诗,思考: 1.这首古诗讲述了什么内容? 2.从古诗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朗读指导
朗读七言古诗时, 一般每句的节奏 划分是二/二/三。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 注 休释 。
【山外青山】青山之外还有青山,形容山很多。 【休】停止、罢休。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 休。
翻译
重重叠叠的青山,重重叠叠的楼阁,(达官贵人
们)在西湖边上悠闲地听歌看舞,这种情况到什么 时候才会停止呢?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
州。
“熏”“醉”二字用得精 “直斥南宋当局,忘了国
妙无比,把那些纵情声色、 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
祸国殃民的达官显贵的精 州当成汴州,辛辣的讽刺
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 里蕴含着极大的愤怒和无
跃然纸上。
穷的隐忧。
——·整体感知·——
这首诗的前两句抓住了临安城的特征, 写出了杭州的山水楼台之美和虚假繁荣的太 平景象;后两句直斥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事的无比忧虑,对统 治者的辛辣讽刺和不满。
们)在西湖边上悠闲地听歌看舞,这种情况到什么 时候才会停止呢?
——·诗意解读·——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 注 州释 。
【暖风】暖洋洋的春风。这里还指当时人们在西湖边 花天酒地的淫靡之风。
【汴州】北宋都城汴梁,即今河南开封。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 州。
翻译
暖洋洋的春风吹的这些游人醉醺醺的,他们忘乎 所以,只图偷安宴乐于西湖,兼职把这临时避难的杭
示儿
互动课堂
朗读古诗,思考: 1.这首古诗讲述了什么内容? 2.从古诗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朗读指导
朗读七言古诗时, 一般每句的节奏 划分是二/二/三。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 注 休释 。
【山外青山】青山之外还有青山,形容山很多。 【休】停止、罢休。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 休。
翻译
重重叠叠的青山,重重叠叠的楼阁,(达官贵人
们)在西湖边上悠闲地听歌看舞,这种情况到什么 时候才会停止呢?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2.古诗三首》教学课件PPT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2.古诗三首》教学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facd70886f1aff00bfd51e37.png)
12 古诗三首
人 教 五 年 级 上 册
示儿
陆游
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那他临终那夜 留给儿子的遗嘱到底是什么内容。谁来猜 一下,他或许会交代什么?
打开书,让我们一起去了解陆游的遗 嘱内容到底是什么吧。
12 古诗三首
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 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 江省绍兴市)人南宋爱国 诗人。乾道二年,因主张 抗金而免职。四十六岁入 蜀,六十六岁后遭弹劾罢 官,退居山阴达二十年。
12 古诗三首
创设情境,读写结合
认真朗读这首诗,体会诗的意境,并试着想象诗人在 病榻上想些什么?会对儿子说些什么?儿子是怎样回答 的?想一想,说一说。
12 古诗三首
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爱国情感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宋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戌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12 古诗三首
课堂作业新设计
填空。背诵《示儿》这首诗,并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示儿 死去_元__知__万__事__空______,但悲_不__见__九__州__同___________。 ___王__师__北__定__中__原__日_______,家祭_无__忘__告__乃__翁____________。 1.把诗歌补充完整。 2.这首诗中最能体现诗人爱国情感的诗句是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3.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 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因此, 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 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人 教 五 年 级 上 册
示儿
陆游
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那他临终那夜 留给儿子的遗嘱到底是什么内容。谁来猜 一下,他或许会交代什么?
打开书,让我们一起去了解陆游的遗 嘱内容到底是什么吧。
12 古诗三首
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 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 江省绍兴市)人南宋爱国 诗人。乾道二年,因主张 抗金而免职。四十六岁入 蜀,六十六岁后遭弹劾罢 官,退居山阴达二十年。
12 古诗三首
创设情境,读写结合
认真朗读这首诗,体会诗的意境,并试着想象诗人在 病榻上想些什么?会对儿子说些什么?儿子是怎样回答 的?想一想,说一说。
12 古诗三首
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爱国情感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宋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戌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12 古诗三首
课堂作业新设计
填空。背诵《示儿》这首诗,并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示儿 死去_元__知__万__事__空______,但悲_不__见__九__州__同___________。 ___王__师__北__定__中__原__日_______,家祭_无__忘__告__乃__翁____________。 1.把诗歌补充完整。 2.这首诗中最能体现诗人爱国情感的诗句是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3.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 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因此, 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 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示儿,题临安邸,已亥杂诗)精品课件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示儿,题临安邸,已亥杂诗)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06b9a78192e45361066f5a2.png)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诗意】 我希望老天爷重新振作起精神来,不
要局限于一种规格,为人间降下各种各样 有用的人才。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最后两句写诗人祈求天公打破限制,降
下有用的人才,也暗示出当时统治者的昏庸 无能,以及在选拔人才上的黑暗腐朽。表达 了诗人热情呼唤社会变革,希望这种变革像 惊天动地的春雷一样,越大越好的思想。
殷切期待 期待人才辈出
课
文
这首诗描写了当时社会
小 结
死气沉沉的状况,表达了诗
人热情呼唤社会变革,要改
变沉闷、腐朽的现状,使中
国变得生机勃勃和期待人才
不断涌现的强烈愿望。
拓展延伸
拓展一 拓展二
随
堂
练 习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己亥.(ɡāi h√ài) 恃.风雷(s√hì sì)
抖擞.(shù s√ǒu) 万马齐喑.(ān y√īn)
山 外/青 山/楼 外 楼,
西 湖/歌 舞/几 时 休? xūn
暖 风/熏 得/游 人 醉, biàn
直 把/杭 州/作 汴 州。
我 理
在今浙江杭州,曾为南宋都城。
题临安邸 旅店。
解
【宋】林 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何时,什 么时候。
西湖歌舞几时休?停止,罢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在今河南开封,
直把杭州作汴州。曾为北宋都城。
12 古诗三首
导入一 导入二
示儿
[宋]陆 游
作
者
陆游(1125—1210),
简 介
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
(今浙江绍兴)人,南宋文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优质PPT课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优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7adc3df10661ed9ac51f368.png)
依靠。
沉默。
【诗意】中国朝气蓬勃的局面依靠的是 风雷激荡的改革,万马齐喑的沉闷局面实在 让人心痛。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风雷
比喻
新兴的社会力量、尖锐猛烈的 改革。
万马齐喑
比喻
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
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一片
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
“哀”字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并分析其用意。
画面: 用意:
西湖歌舞几时休?
愤怒的反问
沉醉。 在今河南开封,曾为北宋都城。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诗意】暖洋洋的风吹得人昏沉沉、晕乎 乎的,简直把这临时避难的杭州当作老家汴州 了,早把先朝的故都、中原山河、国家耻辱都 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诗句中的“暖风”指什么样的风?
痛惜之情 人材。
【诗意】我请求天公 重新振作精神,不拘一格, 让更多的人才降临世间。
这两句诗运用了奇特的想象,表现了诗 人怎样的情感?
期待杰出人物涌现 期待改革大潮 涤荡旧势力
爱国热情
己 生气、风雷,万马齐喑—— 希 期
亥 杂 诗
政治昏暗,呼唤变革 劝天公、降人材——殷切希
xūn
官邸 熏陶
杭州 汴州
熏杭
上下结构 左右结构
再读诗歌,划分节奏。
题临安邸
[宋]林 升
山 外/青 山//楼 外/楼 , 西 湖/歌 舞//几 时/休 ? 暖 风/熏 得/游 人/醉 , 直 把/杭 州//作/汴 州 。
品析诗句
罢休,停止。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诗意】一座座青山一幢幢楼阁,这里 的景致是那么美好;西湖边上的 歌声舞蹈何时才能停止呢?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课件PPT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254303ee27284b73f24250f8.png)
看到这一切,用一个词说说你此刻的心情。 悲哀、愤恨……
这悲愤交加的情绪同样也翻滚在龚自珍的 脑海,他选择了最能表达他此刻心情的一 个字:“哀”。
大家再次读一读这句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
他希望的“九州生气”是怎样的?用 平时积累的词语说说。 国泰民安、生机勃勃、安居乐业……
“风雷”是巨大的社会变革,你希望 这风雷涤去什么?唤醒什么?
12 古诗三首
第
第
1
2
课
课
时
时
示
陆儿
游
宋
题
第
临
1
安
课
邸林 时
升
宋
示儿
【宋】陆 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题临安邸
【宋】林 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相同: 1.作者都是南宋的诗人。 2.都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这是怎样的泪? 他盼来了自己的军队吗? 此时此刻,你感受到什么?
板 书 设 计
遗恨深深
强烈愿望
示儿
不见九州同 深情期盼 北定中原 收复失地
诗人在金兵的铁蹄下几十年如一日, 苦苦期盼、度日如年,临终还念念不忘 国家的统一。透过这份临终嘱托,你感 受到诗人一颗怎样的心?
就在陆游临终之际还在盼望统一 的时候,那些令人心凉的南宋王师干 什么去了呢?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悲
超越个人生死 超越个人情感 超越家庭悲欢
民族之情 国家之爱
既然人死后万事都不可知,为何还要 “告乃翁”?
不可知 告乃翁
陆游对收复中原、统一 国家的志愿矢志不渝、至死 不改、终成遗愿的伟大情感, 九泉之下仍然不忘北定中原, 此情感天动地、可泣鬼神!
12《古诗三首》课件PPT(完美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部编
![12《古诗三首》课件PPT(完美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部编](https://img.taocdn.com/s3/m/39ab6b6049649b6648d747da.png)
句 的节奏划分是二 /二/三。红字词 重读。“//”比 “/”停顿时间 长一些。
人教版 语文 五年级 上册
朗读时,可轻读首字“但”,以突 出“悲”字。“见”字后要停顿长一些, 然后一字一顿地读出“九州同”三字, 把诗人难以平静的悲怆心境表达出来。
人教版 语文 五年级 上册
诗意:本来就知道,人死后万事万物都没有了,只是痛心 没有亲眼看见全国统一。南宋朝廷的军队向北进军平定中 原那一天,在家祭时千万不要忘记告诉你们的父亲。
人教版 语文 五年级 上册
想象“九州不同”时的社会是什么样的? “九州不同”时土地荒芜,老百姓拖儿带女背井离
乡,房屋倒塌,路边常常有饿死的人的尸骨;入侵者骑 着高头大马,耀武扬威,随意挥动着鞭子抽向正在做苦 力的人,可是他们却不敢怒也不敢言……
人人教教版版 语语文文 五五年年级级 上上册册
《示儿》
人教版 语文 五年级 上册
写作背景
靖康之变后,北宋灭亡。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屈膝求和。 陆游深以为耻,念念不忘收复中原。但他从未得到重用,多次 罢职闲居,最后回到故乡。他一生壮志未酬,但他的爱国热情 始终没有减退,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没有动摇。陆游在病榻弥 留之际回首平生,百感交集,将北定中原作为遗愿,遂写下示 儿一诗,这首诗既是他的绝笔,也是他的遗嘱。
人教版 语文 五年级 上册
朗读视频
自读课文,要求: 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 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借助课文注释,想一想这首古诗讲述 了什么内容?
人教版 语文 五年级 上册
我会写
提示: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
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讨论书写注意事项。
人教版 语文 五年级 上册
人教版 语文 五年级 上册
人教版 语文 五年级 上册
朗读时,可轻读首字“但”,以突 出“悲”字。“见”字后要停顿长一些, 然后一字一顿地读出“九州同”三字, 把诗人难以平静的悲怆心境表达出来。
人教版 语文 五年级 上册
诗意:本来就知道,人死后万事万物都没有了,只是痛心 没有亲眼看见全国统一。南宋朝廷的军队向北进军平定中 原那一天,在家祭时千万不要忘记告诉你们的父亲。
人教版 语文 五年级 上册
想象“九州不同”时的社会是什么样的? “九州不同”时土地荒芜,老百姓拖儿带女背井离
乡,房屋倒塌,路边常常有饿死的人的尸骨;入侵者骑 着高头大马,耀武扬威,随意挥动着鞭子抽向正在做苦 力的人,可是他们却不敢怒也不敢言……
人人教教版版 语语文文 五五年年级级 上上册册
《示儿》
人教版 语文 五年级 上册
写作背景
靖康之变后,北宋灭亡。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屈膝求和。 陆游深以为耻,念念不忘收复中原。但他从未得到重用,多次 罢职闲居,最后回到故乡。他一生壮志未酬,但他的爱国热情 始终没有减退,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没有动摇。陆游在病榻弥 留之际回首平生,百感交集,将北定中原作为遗愿,遂写下示 儿一诗,这首诗既是他的绝笔,也是他的遗嘱。
人教版 语文 五年级 上册
朗读视频
自读课文,要求: 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 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借助课文注释,想一想这首古诗讲述 了什么内容?
人教版 语文 五年级 上册
我会写
提示: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
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讨论书写注意事项。
人教版 语文 五年级 上册
人教版 语文 五年级 上册
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优秀ppt课件
![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优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c186d85ccbff121dc368365.png)
有《定庵文集》,今人辑为 《龚自珍全集》。
我会认
wēn xūn
hài
乃g翁 熏蒸 己亥
shì
sǒu
恃强凌弱 抖擞
多音字
xiáng (投降)(降敌) 降 jiàng (下降) (降落)
1.我们唾弃那些在战场上投降( xiáng )敌人的懦夫。 2.这两天气温明显下降( jiàng )。
我会写
祭乃 熏杭 亥恃 哀拘
诗歌朗读
己亥杂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朗读时要洪亮,要 读出气势。
诗句理解
九州生气恃风雷,
借指重大的变革。
万马齐喑究可哀。
比喻在封建专制统治下的人民没有任何言论 自由,大家都不敢说话,社会死气沉沉。
诗意:全国要重视勃勃生机,必须实行重大改革,死气 沉沉的局面实在使人悲哀。
整体感知
1.这三首诗都是以什么为主题的?
都是以爱国为主题的。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示儿》的作者是__陆__游___,《题临安邸》的作者是
__林__升____,《己亥杂诗》的作者是_龚__自__珍____。
课文讲解
诗歌朗读
示儿
给儿子们看。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诗歌朗读 题临安邸
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的墙壁上。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朗读时,读出诗人的愤怒之情。 朗读时,读出诗人的愤怒和责问。
诗句理解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 反问。什么时候才能停止?
诗意:山外有青山,楼外有高楼,西湖边上的歌舞什么 时候才能停止?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 》精品课件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 》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b2a9f80a58da0116c17495a.png)
12 古诗三首
作者简介
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 近代思想家、文学家。行文 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 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 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 尤大。有《龚定庵全集》。
12 古诗三首
整体把握 ⒈自由读诗:①读准字音,停顿正确地读顺诗句。
shì yīn dǒu sǒu 恃 喑 抖擞
jiàng
几时休:几_时__才__能__停__下_______熏吹:_____醉:__陶__醉________________
2.对划线诗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C
)
A这句诗描写了杭州的美景和繁华,体现了诗人对杭州的喜爱及赞美之情。
B景物描写,体现出杭州的美丽。
C这两句诗是对统治者糜烂生活的直接描绘,表达作者对他们醉生梦死生
2、结合书中的注释, 试着说一说诗的大意。
3、小组交流:这首 诗陆游想要告诉儿子 什么?
12 古诗三首
疏通诗意,理解内容
1.朗读古诗,并划分节奏。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2、理解古诗的内容 ①默读古诗,找出不懂的字词,借助工具书或和同学交流。 ②试着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③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题临安邸》这首诗歌写于北宋靖康二年,金人攻陷北宋 都城汴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中原国土全被 金人占领时期。当时康王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 南宋。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 愤图强,而只求苟且偷生,对外一味屈膝。同时,一些 达官显贵们纵情声色,寻欢作乐。
12 古诗三首
悟诗情 2、抓住含义深刻的诗句品味: 西湖歌舞几时休?
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精美课件(共136张PPT)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精美课件(共13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816f74c83d049649b6658d5.png)
请你说说《示儿》这首诗,诗 人的遗愿是什么?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元:同“原”,本来。 ·万事空:什么都没有了。 ·九州:古代中国分为九个州,这里代指全国。 ·同:指统一。
诗意:本来就知道人死 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只 是因为看不到国家统一 而感到悲伤。
探究读
根据朗读指导,朗读诗文,探究下列问题:
找出这首诗中所含 的成语。
朗读指导
《己亥杂诗》朗读时第一句要语 气坚定,读出磅礴之势;第二句语气 低沉,要读出痛心之感;后两句要表 达出渴望之情,“重抖擞”“不拘一 格”要重读,朗读时语调要稍高。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材。
探究读
根据朗读指导,朗读诗文,探究下列问题:
古诗第一句从哪 两个方面描绘了杭州 的美好景致?
朗读指导
《题临安邸》的朗读基调应该是 愤怒、责问的。前两句要读出对现状 的无比痛苦与愤恨,后两句要读出诗 人恨其不争、无能为力的无奈与讽刺 之意。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代表作有《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游山西村》 《卜算子·咏梅》等。
探究读
根据朗读指导,朗读诗文,探究下列问题:
请你说说《示儿》这 首诗,诗人的遗愿是什么?
朗读指导
《示儿》的朗读基调应该是愤 慨、悲伤的。前两句要读出诗人凄 凉悲怆的心情;后两句要读出诗人 热切、期望的心情。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公开课PPT课件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公开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0a6f57a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96.png)
暖风熏得游人醉, 权贵们忘记了沦陷的中原和 直把杭州作汴州。 百姓,忘记了国家正处在危
难之中,整天寻欢作乐。诗
愤怒 无奈 人心里愤怒,却又无奈,所
以写诗讽刺南宋权贵。
➢再次朗读整首诗,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题临安邸 [宋]林 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诗意】中国朝气蓬勃的局面依靠的是 风雷激荡的改革,万马齐喑的沉闷局面 实在让人心痛。
我 劝 天 公 重 抖 擞 ,振作精神。 不拘一格降人材。
【诗意】我劝天公重新振作 精神,不拘一格,让更多的 人才降临世间。
➢“不拘一格”是什么意诗思人?为什么劝天公要
“不拘一格”地降人材呢?
想感情。
示儿
[宋] 陆 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 [宋] 陆 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表达了诗人渴 望祖国统一的热切心 情,表现了诗人深沉 的爱国之情。
➢ 有感情朗读《示儿》,读出诗人强烈的渴望。
示儿 [宋] 陆 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南宋达官显贵。
暖风熏得游人醉,
“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 风,又指社会上的享乐之风,暗示南 宋权贵们天天寻欢作乐,醉生梦死。
➢从这两句诗里,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曾为北宋都城。
【诗意】暖洋洋的风陶醉了寻欢作乐的 南宋权贵,简直是把杭州当作了汴州。
诗人在临安看到南宋的
➢ 你知道诗人的遗愿究竟是什么了吗?
难之中,整天寻欢作乐。诗
愤怒 无奈 人心里愤怒,却又无奈,所
以写诗讽刺南宋权贵。
➢再次朗读整首诗,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题临安邸 [宋]林 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诗意】中国朝气蓬勃的局面依靠的是 风雷激荡的改革,万马齐喑的沉闷局面 实在让人心痛。
我 劝 天 公 重 抖 擞 ,振作精神。 不拘一格降人材。
【诗意】我劝天公重新振作 精神,不拘一格,让更多的 人才降临世间。
➢“不拘一格”是什么意诗思人?为什么劝天公要
“不拘一格”地降人材呢?
想感情。
示儿
[宋] 陆 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 [宋] 陆 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表达了诗人渴 望祖国统一的热切心 情,表现了诗人深沉 的爱国之情。
➢ 有感情朗读《示儿》,读出诗人强烈的渴望。
示儿 [宋] 陆 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南宋达官显贵。
暖风熏得游人醉,
“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 风,又指社会上的享乐之风,暗示南 宋权贵们天天寻欢作乐,醉生梦死。
➢从这两句诗里,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曾为北宋都城。
【诗意】暖洋洋的风陶醉了寻欢作乐的 南宋权贵,简直是把杭州当作了汴州。
诗人在临安看到南宋的
➢ 你知道诗人的遗愿究竟是什么了吗?
(2021秋)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PPT优秀课件
![(2021秋)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PPT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b78b21aba0d4a7303763a80.png)
一起解诗题
己亥杂诗
己亥年 组诗
写于己亥年的组诗
一起解诗意
朝气蓬勃 的局面
依靠 沉寂无声 终究 悲哀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表面含义:中国大地上朝气蓬勃的局面,依 靠的是风雷的激荡。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终究是 一种悲哀。
结合注释想象“万马齐喑” 是一种什么样的局面。
“万马”是一幅非常壮观的画面, 气势很大,“万马齐喑”则让人感到有 些压抑。那么多马在一起却是沉默的, 没有一个发出声音。
尝试借助关键词背诵古诗。
空
悲
北定 家祭
《题临安邸》的作者林升和 陆游生活在同一朝代,下面我们 来学《题临安邸》。
作者简介
一起解诗题
南宋京城
题临安邸
题写
旅店
题写在临安旅店里的诗。
一起解诗意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停止 诗意:远处青山叠翠,近处楼台重重, 西湖的歌舞何时才会停止?
背景资料
思考:作者为什么说这种局面“可哀”?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此处的“风雷”仅仅是指自然界 的风雷吗?作者想表达的是什么?
风雷
比喻
新兴的社会力量及 尖锐猛烈的变革
改革现状的强烈愿望。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深层含义: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 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社 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
// // // //
初读诗文
同桌互相交流自己 读懂的地方,不理解的 地方也可以提出来,然 后全班交流。
品读诗文
这首诗讲了什么内容,借助注释你读懂了哪些?
不要忘记。“无”同 “勿”,不要的意思。
品读诗文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临安邸
临安:在今浙江
[宋]林升
杭州市,曾为南宋都城。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邸:旅店。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几时休:什么时候 才能够停止。
句导读:前两句抓住了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
山、鳞次栉比的楼台和无休止的轻歌曼舞,写出了当年虚 假的繁荣太平的景象,诗人触景生情,不禁长叹:“西湖 歌舞几时休?”强化了自己对那些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 愤激之情,也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深深的担忧。
层次梳理
青山 楼外楼
题 临
虚假的繁 荣景象
歌舞 几时休
安
暖风 游人醉
邸 淫靡的精
神状态
杭州 作汴州
荒淫腐化 醉生梦死
极大的愤怒 无尽的隐忧
但悲不见九州同
此句是诗人向儿子们交代他至死也无法排遣的悲痛和遗憾心境,那就 是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这一句中的“悲”字是句眼,诗人临终前悲怆 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没有看见祖国的统一。表明自己心有不甘,因为“不 见九州同”。“悲”字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悲哀、遗憾之情。
王师北定中原日
这一句是诗人对儿子的嘱托和殷切期盼,表明了诗人虽然沉痛,但并 未绝望。诗人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统一祖国。有了这 一句,诗的情调便由悲痛转化为激昂。
层次梳理
感慨
示 儿
嘱托
死元知-万事空 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定中原
家祭-告乃翁
豁达的生死观 强烈的爱国情
收复失地 统一祖国
图解课文
概括主旨
《示儿》是南宋诗人陆游临终时写的,是绝笔, 也是遗嘱。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 苟且偷安的无比愤慨,以及对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 无比渴望。表现了诗人深沉的爱国之情。
诗 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与我无关 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统 一。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
意 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了把这好消息告诉你 们的父亲!
赏析
死去元知万事空
“元知”,本来就知道;“万事空”,是说人死后万事万物都了无牵挂 了。写诗人即将离开人世,并不感到恐惧和痛苦,表现了诗人豁达的生死观。 但从诗人的情感流向来看,这句话不但表现了诗人生死所恋,死无所畏的生 死观,更重要的是为下文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衬作用。“元”“空” 二字,反衬出诗人那种“不见九州同”则死不瞑目的心情。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戌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题临安邸
《题临安邸》是宋代诗人林升创作的一首七绝。
作者简介
林升 字友云,又名梦屏,南宋诗人, 其生平事迹不详。据说,他是宋孝宗淳熙时 代的读书人,曾在临安活动,擅长诗文。代 表诗作有《题临安邸》《长相思》等。
拓展延伸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注释] 1.将晓:天将要亮。篱门:竹子或树枝编 的门。同题诗有二首,这是第二首。 2.三万里河:指黄河。“三万里”形容它 的长。 3.五千仞岳:指西岳华山。“五千仞”形 容它的高。古人以八尺为一仞。 4.王师:指宋王朝的军队。
家祭无忘告乃翁
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已经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 于子孙后代。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 喜讯告诉你们的父亲。表达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悲壮的心愿。
这首诗用笔曲折,情真意切 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心情 和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既有 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 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 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 的。诗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 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 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
熏:即“薰”, 气味侵袭。
游人:游玩的人。这里特指 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 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直:简直。
汴州:在今河南开封, 曾为北宋都城。
句导读:“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
又指社会上的淫靡之风。“熏”和“醉”两字用得精妙 无比,把统治者的丑陋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结尾的这 一句,直斥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辛辣的讽刺中蕴含 着极大的愤怒和无穷的隐忧。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注释
【示儿】给儿子看。这首诗是陆游临终前写给儿子的。 【元知】本来就知道。元:同“原”,本来。 【万事空】什么都完了,没有了。 【但】只是。 【九州】古代中国曾分为九个州,这里代指全国。 【同】统一。 【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北定】将北方平定。定:平定,收复失地。 【中原】指被金兵占领的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区。 【家祭】过去家庭祭祀祖先的一种仪式。 【无忘】不要忘记。无:同“毋”,不要的意思。 【乃翁】你们的父亲,指陆游自己。
诗意:山外有青山,楼外有高楼,西湖边的 轻歌曼舞何时才能停休?江南的微风吹得游人如 痴如醉,简直把杭州当成了故都汴州!
思考探究
读《题临安邸》第1、2句,联系下文,说说诗人描绘杭州美 好景致的目的是什么。
答:表现出达官贵人过着苟且偷生、花天酒地的荒淫 生活,强烈地谴责那些醉生梦死的当朝统治者。
《题临安邸》是宋代诗人林升在杭州一家旅店的 墙壁上题写的。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国事的无比忧虑, 对统治者的辛辣讽刺和严厉警告。
作者简介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诗人。陆 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创作的诗歌很多,内容极为丰富。多抒 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阶级的屈辱求和, 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爱国情感。 代表诗作有《示儿》《游山西村》《卜算子·咏梅》等。
12 古诗三首
五年级上册
我会认
nǎi
xūn
hài
乃熏亥
shì
sǒu
恃擞
我会写
jì
nǎi
xūn
hánɡ
祭乃熏杭
hài
shì
āi
jū
亥恃哀拘
示儿
《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 笔,写的是在一个风雪交加的日子里, 饱经风霜、悲愤交集的诗人即将离开人 世,他在临终前给儿子留下了一份遗嘱, 是怎样的一份遗嘱呢?